月夜课件 共49份
月夜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月夜课件、月夜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月夜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为大家打造的“月夜的课件”。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工具,这就需要老师精心制作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了。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通过不断努力,我们的教学能力将变得越来越出色,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
月夜的课件 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代名曲的欣赏,了解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悠久传统,培养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从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增进民族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懂得继承祖国悠久文化、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换头合尾” 和“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2)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演唱、乐曲主旋律,在音乐律动的过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难点
打击乐表现:师生用电子琴和打击乐器进行演奏,培养简单合奏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1、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片段,试着说出乐曲的名字
(导语: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华民族乐器演奏的古典名曲《春江花月夜》。)
2、简介乐曲: 古曲《春江花月夜》
运用情境教学法,引情激趣,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走进音乐的世界。
二、熟悉主题 ? 哼唱主题
1、欣赏歌曲《春江花月夜》
2、运用听唱法,哼唱主旋律。加深对主题音乐的印象。
? 感受欣赏
欣赏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春江花月夜》主题音乐:
1、【思考题】
2、
①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哪些中华民族乐器?
②
乐句一头一尾的音有何特点?(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
2、揭示音乐主题。这首乐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出示乐曲结构图) 注意音量与声音位置的控制,体会音乐的意境。
① 在乐曲中多次出现了琵琶、洞箫、古筝、二胡等中华民族乐器。
②
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运用听唱法,熟记音乐主题,有利于后面的欣赏教学。
欣赏前提出相关问题,请学生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激发他们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欣赏音乐。
三、画面 联想
运用画面联想法,分段欣赏乐曲,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讲解①江楼钟鼓②月上东山③凤回曲水④花影层台⑤水深云际⑥渔歌唱晚⑦
查看更多>>我会全力以赴制作一份让您满意的“月夜的课件”,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在使用前进行核实。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是高效教学的必要条件。
月夜的课件(篇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反复诵读,感悟词中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词中景、心中情。
课件设计:pp四张抒情音乐一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齐背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
2、揭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牌词题
二、布置初读。
1、自由诵读:字字正确、句句通顺。
2、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检查。
1、(出示课件1)指名读,正音;齐读。
2、质疑,引导解疑。
四、小组学习。
1、用心读,边读边想画面。
2、小组内互说,有感情地朗读。
五、大组交流。
1、自由说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
①引词句。②说画面。③作补充。④练诵读。
2、范读。学生闭眼想象完整画面。
3、(出示课件2)说完整画面。
①小组内互说。②独立说或合作说完整画面。
4、配乐诵读。
①指名诵读。②简评。③齐诵,可变换方式。④练背。
六、补充积累。
1、(出示课件3、4)补充辛弃疾词《南乡子》《破阵子》,师生齐诵。
月夜的课件(篇2)大班优质美术教案《欣赏星月夜》
【教学目标】
1.认识美术大师梵高及其作品《星月夜》
2.初步感受画面的内容表现手法与色彩效果
3.愿意与同伴合作以撕贴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名画的感受
【教学准备】
1.电脑、投影设备
2.课件
3.各色彩纸(聪明狗18色手工纸)
4.浆糊
5.八开画纸每组一张,或四开画纸一张
6.黑色卡纸条宽约3——4cm,长度与画纸的边长一致
【教学过程】
一.认识美术大师——梵高
老师向幼儿讲述梵高的故事
二.欣赏大师作品《星月夜》
1.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内容(天空、月亮、星星、房子、远山等)
2.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动感(云、风的效果)
3.引导幼儿感受画面的色彩(夜晚的色效、冷色调)
三.表达感受
1.师生共同分析《星月夜》画面的色彩主调。
2.提供各色彩纸,让幼儿根据对画面色彩主调的感受去选择彩纸。
3.幼儿撕贴所选的彩纸,黏贴到指定的纸上,师为幼儿的作品(合作完成)裱上画框。
4.共同欣赏,小结。
月夜的课件 查看更多>>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我们的学习或者工作中,常常会用到一些资料。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有请驻留片刻,小编为你推荐夜书所见课件,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夜书所见课件 篇1教学目标
(一)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一)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二)感情朗读,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有关叶绍翁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
2.让学生谈谈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3.师导入:秋天是美丽的季节,但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
出示秋天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导入新课。
(二)了解诗人,理解题意
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你了解他吗?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学生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师可适当进行补充。)
课前让学生搜集诗人的资料,交流了解诗人的背景,为学生学好古诗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铺垫。
2.现在我们再读一读题目(生读),那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写)
(2)“所见”呢?(所看到的)。
(3)题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说一下?(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从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诗题,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过渡到古诗内容的教学。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过渡:诗人在秋天的一个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东西写下来,那么他在夜晚看见了什么?听到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把诗人所看到的、所听到的分别用“△”和“·”画下来。
(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以借助工具书,看插图,看注释等方法弄懂诗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记号。)
2.师:刚才看见同学们认真的神情感动了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学好这首诗。谁来说说作者看到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