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一份专业的“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索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始!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的理念,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能力,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师:我们现在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如果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师:现在如果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通过这一层次的练习,学生在这一节课里将不再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而是学会了终生受用的学习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本课是在义务教教科书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60——65页。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学好本课,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还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安排看,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基于对教材的以上认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2.使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化,丰富自己的经验。3.使学生通过“ 摸一摸”、“比一比”、“摆一摆”等多种操作活动理解面积的含义,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我确定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教学难点是,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使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思想,主要选择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在导入环节采用情景教学法,也就是结合学生活动体验,创设比赛涂色数学情景,从而提出数学问题,为什么小的图案涂色较快,建立正确的表象。

在新知识探究环节采用教师直观演示、学生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知的起点。我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感受眼、耳、手、脑多重感官刺激,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真实的感受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在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时采用自学辅导法。教师适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知识,通过自学,学生能迅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对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

1.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易从情景中引发学习兴趣,因此我首先在白纸上给三个不同的图形涂色比赛引入,当学生完成后,我提出问题:谁涂得最快?原因是什么?这一环节设计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在游戏的参与中体验,感知,平面图形的大小有所不同,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是通过对比发现不封闭图形没有面积大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完成。

通过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和课桌面,看一看显示屏和黑板面,比一比这些物体的表面谁大谁小?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在此基础上由学生概括说出面积的含义: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这一环节设计,通过学生亲身经历,进行实践感知。

出示2个长宽各异长方形,体会用观察、重叠方法难以比较大小。提供学具,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选择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最后汇报展示。通过亲身体验让学生发现:要得到一致的测量结果,作为测量图形,形状、大小必须相同,从而得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正方形是最合适的”。在这个环节中,主要采用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激发认知冲突后,提供学具,引导操作、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体现了活动化的数学学习过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让学生自学课本并出用导学单进行自学提示。让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形成面积单位大小的表象,并且借用实物如: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纸片,1平方米的桌布等,设计一系列感知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的大小,发展其空间观念。

3.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目的是强化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第二题使学生学会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并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的空间;第三题进一步在学生脑海中加深面积单位的表象。

4.全课总结。

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来谈谈收获,不仅是对全课知识的回顾而且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和学习同伴进行评价,加强学生学习的反思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材简析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购物情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竖式进行计算,并结合口算方法和过去学过的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竖式计算算理。巩固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让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解决有关小数的实际问题,掌握小数加减法的基本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用竖式对小数进行加、减法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小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你们逛过商场吗?你们在逛商场的时候遇到过什么问题没有?

师:老师在逛商场时可遇到一大堆的问题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1.老师逛商场买体育用品,篮球234元,足球:187元,,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老师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篮球比足球贵多少元?请大家用竖式计算。

指名一孩子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做完集体订正。

师: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说说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说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板书)

2.老师还要买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圆规:2.3元,墨水:1.8元,还是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买这两件商品一共要付多少钱?

3.探究算理以及方法

同学们,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学生讨论后汇报。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2.3元等于2元3角,1.8元等于1元8角;2元+1元=3元;3角+8角=11角,也就是1元1角;3元+1元1角=4元1角,4元1角等于4.1元。

(2)直接用小数计算的,

指导学生列竖式并说说想法,教师板书

教师在竖式上写上元角借此机会再出示问题:一个圆规和一瓶墨水一共多少钱?

请同学们列竖式计算此题,指名到黑板上板演。

4.这两件商品相差多少元?

师:谁想起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书列竖式计算小数减法的过程。

5.观察比较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小数加减法同整数加减法一样,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将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先计算小数部分,再计算整数部分。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再减,计算结果的数位要与加(减)数的数位对齐,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减)数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把0去掉。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是不是都学会了小数的竖式加减法呢?下面就检验一下。

(尝试用竖式计算,课件出示)

3.5+4.86.7+2.34.2-1.84.1-3.3

教师巡回检查,并请四位学生演板后讲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今天同学们表现真不错,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3年级下册72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复习。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相关知识,老师看看大家掌握的如何了?

课件出示,指名回答。

师:看来大家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就利用面积知识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民主导学

(一)任务呈现

1、师:这不,最近老师家正搞装修,先在客厅铺一些地砖,但是该买多少块地砖呢?孩子们你们能帮帮忙吗?

2、生质疑,提条件。

3、(出示情境图)师:工人叔正在测量呢,仔细观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生读条件。

4、教师课件出示示意图。照这样铺下去,多少块就铺满了呢?怎样解决呢?学生先初步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自主学习

师:这样行吗?大家快来算一算吧!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三)展示交流

1、请小组成员上台板演成果。全班交流。

2、验证。

师:谢谢大家替老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是这200块中到底算对了没有?怎样验证呢?

3、小结。

(1)师:再遇到这类问题,你会解决了吗?谁能总结一下?让学生明确两种方法分别是怎样解答。

(2)师: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4、练习

师:老师的厨房也想铺上地砖。(课件出示题)你能发现给出的数据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吗?(让学生明确这次是直接给出了正方形地砖的面积而不是边长)到底需要多少块地砖呢?独立列式解答。

三、目标检测

1、出示检测题。

2、结果反馈。请一个学生说正确答案,做对的给自己打3颗星。

3、反思总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

第五课时

不进位笔算乘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下面各题

15×319×453×861×714×1020×4250×6080×30700×2071×2056×4047×30

二、指导练习

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

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

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

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3、看谁算的快。

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

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

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

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

5、完成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

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总结

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第一课时(《牧童》)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

教学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读,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

GZ85.com扩展阅读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篇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学进度。探索“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精髓和文化内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它,相信你有能力寻找到适合你的信息!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继续任教三(x)、三(x)两个班的数学,共有学生x名,通过上学期的教育与学习,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初步养成了自己独立思考、动手、动脑的正确学习习惯,对待学习的态度良好。但是有一少部分学生过于活泼好动,纪律观念还不够强,无集体意识,缺乏合作精神,还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地学习习惯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包括: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难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4.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年、月、日。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4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制作年历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知道年历的结构,懂得看年历,初步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会用简单推算的方法制作年历。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之间交流借鉴、资源共享的合作意识。

4、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掌握年历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推算的方法制作年历

教学准备:

1、每人收集一份旧年历。

2、学生自行准备制作年历需要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入

课件出示一张一张漂亮的年历。

同学们,看了这些漂亮的年历你有什么想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着亲手制作一份精巧的年历,可以送给老师、同学或父母,好不好?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制作的年历最美观实用。

(板书课题:制作年历)

二、活动

1、调查、展示。

老师请大家展示一下自己带来的年历,指出年历的形式是各式各样的。

2、讨论、制作。

(1)引导观察单张年历,学生观察交流年历的结构。

(2)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以下几点:

我们曾经制作过月历,制作年历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①要知道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

②一年12个月怎样排放。

③要在抬头写上是哪一年的年历。

④设计图案要新颖,有创意。

⑤重要日子,用彩色贴纸或彩笔标出来。如6月1日儿童节,父母或亲人的生日。

(重要日子的标出,可以提醒学生记住自己父母、亲人或老师的生日,从而进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的教育。)

(3)制定制作方案。

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小组讨论,并分工。

(4)学生制作

(教师告知明年1月1日是星期几,提醒注意明年2月是28天还是29天。

3、展示与交流

(1)小组展示制作的年历

小组代表说明自己的制作方案和设计意图

(2)全班展示评价:看看哪组的设计最有特点。

(3)拓展

今天是4月X日,今年的10月一日是星期几?

(教学这一内容的目的为了让学生能很快算出某月某日是星期几?这样就可以做出任何一年的年历或一个月的日历。推算方法:即先算出今天与所算日期之间的相隔天数,将相隔天数除以7,把余数加上今天的星期数,就是所求日期的星期数。)

4、运用

制作年历,除了可以查看日期外还能做什么?(了解时间,记录时间,统计出每月出生的人数。)

三、小结:

通过这节制作年历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本节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况,对积极参与本节活动,认真投入实践,合作精神好的小组提出表扬。)

四、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本》第27页

2、制作明年的年历

板书设计:制作年历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1

一、我是小小神算手。

1.口算。

30×4= 1500÷5= 4×21= 405÷5= 96÷3=

0÷5= 34÷2= 720-8= 45×2-50= 42÷7-6=

2.用竖式计算,标乘以的要验算。

202÷2 720÷4 乘以856÷7

3.脱式计算。

645÷3÷5 49×9÷7 (902-284)÷6

二、填一填,我能行!

1.24×30就是24与3个十相乘得(

)个十,也就是( )。

2.52×69的积的个位上是(

),25×69的积的个位上是( )。

3.小文静去上学,她先向北走到商场,再向东北走到学校。

她放学后按照原路返回,应该先向( )走到( ),再向( )走到家。

4.一本《少年百科全书》是100元,一本《故事书》是4元,一本《少年百科全书》的价钱是一本《故事书》的(

)倍。

5.要使□64÷5的商是两位数,“□”中能填(

);

要使664÷□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6.在○里面填上“>”、“

114÷3○38 6×72○435 505÷5○550÷5

68×10○34×20 20×30○20×25 32+30○32×3

三、请你来当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东右西”绘制的。

( )

2.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有可能是两位数。

( )

3.457÷3的商是三位数。

( )

4.12个80连加的和是960。

( )

5.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也一定有0。

( )

四、快乐手拉手。(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小英的座位在小红的南面,小明的座位在小英的东面,那么小红的座位在小明的(

)

A.西南面 B.西北面 C.东南面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B.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C.小华说:“我爸爸2月30日才从温州开会回来。”

3.要使□2×23的积是三位数,□填(

)

A.5 B.4 C.3

4.一个数除以8,商和余数都是6,这个数是(

)。

A.48 B.44 C.54

5.小玲语文、数学总分182分,英语85分,她这三科的平均成绩是(

)。

A.89分 B.134分 C.90分

五、用数学。

请你标出它们各自的家。

“从公园回家,明明先向南走,再向东走到家;

丽丽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到家;鹏鹏先向北走,

再向东走到家;慧慧先向西走,再向南走到家。”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奥林匹克火炬在中国某省4天传递了816千米。

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千米?

2.服装厂一个星期生产了708套服装,每9套装一箱,可以装几箱,还剩几套?

3.有一马场,有6个马棚,每个马棚里有5匹马,一天共喂300千克饲料,平均每匹马每天要喂多少饲料?

4.24×20表示每行24格,每页20行,冬冬写了18页日记,他大约写了多少个字?

5.下面是阳光小学二年级208和209班男生夏装征订情况统计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

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

1、在地图上,人们通常是按照上( ),下( ),左( ),右( )来绘制地图的。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左面是( ),右面是( ),后面是( )。

3、418÷6的商是( )位数,商的位在( )位上。

4、今年全年共( )天,合( )个星期又( )天,二月份有( )天。

5、1991年小红11岁,可是她只过了两次生日,她是( )年( )月( )日出生的。

6、□54÷6,要使商是三位数,□中最小填(

);要使商是两位数,□中填( )。

7、4日=( )时  24个月=( )年

8、用24时计时法,晚上9时是( ),中午12时是(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8分。)

1.0除以任何数都得0。

( )

2.一位数除四位数商一定是三位数。

( )

3、一年有12个月,其中有6个大月,6个小月。

( )

4、1900年是闰年,全年有366天。

(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6分。)

1.下面公历年份是闰年的有( )。

A.1982年

B.2002年

C.2012年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商是( )

A.两位数

B.三位数

C.两位数或三位数

3.805÷8的商的末尾有( )个0。

A.0个

B.1个

C.2个

四、计算。(23分)

1、口算。

(9分)

560÷7 =3000 ÷ 6 =0 ÷39 =

4900÷7 =120÷3 =720÷90 =

82÷9 ≈181÷2 ≈323÷4 ≈

2、用竖式计算,带﹡的题目需要验算。

(3+3+4+4=14分。)

240÷5=46÷2=

﹡413÷7= ﹡409÷4=

五、辨一辨,填一填。(每空2分,共12分。)北

1、健身中心在小青家的( )方向。2、公园在小青家的( )方向。

3、广场在小青家的( )方向。4、学校在小青家的( )方向。

5、加油站在广场的( )方向。6、广场在加油站的( )方向。

六、看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星期( )卖出的饮料最多,是( )箱;星期( )卖出的饮料最少,是( )箱。(8分)

2、超市上星期平均每天卖出( )箱饮料。(2分)

七、解决问题。(19分)

1、花店今天运进490枝花,每9枝扎成一束,可以扎成多少束?还剩几枝?(5分)

2、筑路队要修800米的公路,已修了240米,余下的要在8天内修完,平均每天应修多少米?(6分)

3、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8分)

出发地  开车时间  终点站  到站时间  运行时间

北京 13:00 沈阳 当天22:00

西安 19:50 北京 第二天 9:35

(1)请计算火车的运行时间,将上表填完整。(4分)

(2)火车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从北京到沈阳的铁路长多少千米?(4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3

一、计算题。(26分)

1.直接写得数。

(10分)

46+18= 71-48= 100-13= 100×40= 30×90=

43×20= 0÷6= 7200÷8= 2000÷4= 960÷3=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16分)

78×34= 29×35=   328÷4=

630÷6=  ☆ 804÷5=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小东在泰山顶上看日出,他面向太阳,后面是(

)。

A.东 B.南 C.西 D北

2.小红向东南方向走,迎面走来小明,小明向(

)方向走。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3.上体育课时,同学们面向东站好队,体育老师喊口令:

“向右转!”这时同学们面向( )站立。

A.东 B.南 C.西 D.北

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要使 34÷6的商是两位数, 能填5。

B.45×8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C.0除以任何数都得0。

D.从280中连续减7,要使结果是0,需减40次。

5.90的30倍是(   ).

A.270 B.30 C.2700 D.3

6.与25×30得数相等的算式是(

 )。

A.25×3000 B.2500×3 C.250×3 D.250×30

7.在右面的竖式里,64表示( )

A.64个十 B.64个百

C.64个千 D.64个一

8.最小的两位数乘的一位数,积是()。

A.90   B.19   C.909 D.900

9.两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可能是()。

A.三位数  B.四位数 C.三位数或四位数 D两位数或三位数

10.在下列算式中,乘积小于1500的是(

)

A.42×41  B.48×29  C.31×53

11.57×48的积(

 )48×59的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

12.下面算式中,商是三位数的是(

)

A. 264÷2   B. 264÷4   C.264 ÷3 D.264 ÷5

13.商最接近70的算式是(

)

A. 254÷5   B. 487÷7   C.304 ÷5 D.564 ÷7

14.6 4÷6,要使商的中间有“0”,而且没有余数, 能填( )

A.0   B.1  C.2 D.3

15.÷3=103……

,被除数是( )。

A.309   B.311  C.307 D.41

16.有一种相册,每页可插6张照片。

把256张照片插到这本相册里,

可以插几页?列竖式计算如右表示,其中的“24”表示( ) )。

A.4页相册插入照片24张。

B.40页相册插入照片240张。

C.还剩24张照片。

17.多功能教室有18排座位,每排有22个位子,460个同学来听课,(

)坐下。

A.能 B.不能 C.无法判断

18.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箱12个,每个保温壶卖

45元。一箱保温壶多少元?列式为( )

A.5×45 B.5×12

C.12×45 D.5×12×45

19.羽毛球6个装一盒,8盒装一箱。

960个羽毛球可以装多少箱?列式为( )

A.960÷6÷8   B.  960÷6×8   C.960÷8×6 D.960 ÷6

20.……

按规律往下摆,第164个图形是( )。

A.B.C.D.

三、看地图。(6分)

1.图书馆在大门的(

)面,

操场的西面是( )。

2.从大门进去,往(

)面走,

再往( )面走可以到达体育馆。

3.艺术馆在操场的西南面,请用“

”表示出艺术馆的大致位置。

四、解决问题。(28分,8+4+4+4+4+4)

1.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某小学开设了“种植园”“科学实验室”“DIY手工坊”“书画园”这四个活动区,下面是三年(3)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区人数统计情况。

种植园 科学实验室 DIY手工坊 书画园

男生 3 16 3 4

女生 6 9 10 5

(1)男生最喜欢的活动区是( ),女生最不喜欢的活动区是( )。

(2) 三年(3)班共有男生( )人。

(3)星期五,老师打算带全班同学去同一个活动区活动,你建议选择哪个活动区?为什么?

2.学校礼堂里每排有23个座位,有20排,礼堂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3.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4.聪聪平均每分钟走64米,9分钟能从家走到学校吗?

5.李老师为外出游玩的同学购买矿泉水,如果买大箱,需要买15箱,如果换成小箱,需要买多少箱?

6.乐乐生病了,查询药品的说明书(部分)如下:

这瓶药够乐乐服用几天呢?请列式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除了东、西、南、北这四个方向外,还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2、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

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辨认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天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准备继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知识。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学习新课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强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交流预习1收集的资

料,教师给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xx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

来又发明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2、根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

从“东”出发,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

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出发,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巩固练习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讨论后制成方向板。

↑北

2、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厦门的位置,说说厦门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厦门的什么方向?

接下来让学生独立填写:

(1)厦门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

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东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课小结

1、这堂课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交流预习2: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一课,是“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后半部分的内容。在该单元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已会在实景中辨认东、西、南、北,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本课我设计在课前让学生超前预习: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这一方面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布置学生课前寻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知识,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找的答案涉及面广,在课堂中交流能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新课教学中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收集到的信息,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学会用指南针辨别方向。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并用来解决“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这个问题。在练习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制作方向板,将知识进一步内化。接下来,先利用方向板辨认教室中的八个方向,再让学生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这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实景中的八个方向,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最后利用我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用刚学过的四个方向描述某省市所在的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结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9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新版为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1

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65人,女生31人,男生34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

10、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1)会口算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2)能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3)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4)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5)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6)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二班共有51名学生。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材分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计面积大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和能力。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向学生介绍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看这两种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学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烽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四、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3

一、班级分析

本学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 38 人,女生34人,从上学期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口算、笔算、验算、及脱试计算较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不够强,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表、位置与方向、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数与计算方面的

本册安排的数学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

2、空间与图形方面的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 “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的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的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5实践方面的

安排了年历制作教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是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会读写小数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八个方向。

5、认识面积的含义

6、

认识时间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7、了解不同形式的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含义。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法、时间的计算。

五、教学措施

1、转变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产生、形式的,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

2、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一起摆摆、拼拼、说说,让学生畅所预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3、认真及时的纪录教学后的感受和感悟,

六、课时安排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4课时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1课时

三单元:统计图 2课时

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9课时

五单元:面积 8课时

六单元:年、月、日 3课时

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5课时

八单元:数学广角 4课时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其中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单元分析:

(一)数与代数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二)空间与图形

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本单元设计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3、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在前一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计量知识的范围,教学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以及24时计时法。

(三)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四)解决问题

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所带的三(6)班学生情况两级分化严重,班中学生优等生不少,但学困生也很多,正是所谓的“高分高,低分低”。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有所提高,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能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把数学的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解决身边的问题。并且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具备一定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学生对题目的解读能力及语言的完整清晰的表达还有待加强。同时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积极性还有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虽然在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大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三、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实践活动――“制作年历”和“设计校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

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六、培优补差:

培优名单:

补差名单:

采取措施:

1、制订培优补差计划,确定培优补差的学生名单和辅导时间,并及时告之于学生及家长。

2、培优:利用书、报等材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以满足他们特殊的发展需要;

补差: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弥补基础知识的不足,在补差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3.精心准备培优补差的辅导内容,保证每次的辅导质量。

同年段老师可以经常交流培优补差心得,共同提高。

4、采取一对一的互助形式,给每一位学困生配备以为小老师,同时也让优等生有一个帮主对象,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让他们能更快的进步。

5、做好家校结合工作,进行家庭访问等。

特别是一些学困生的家长,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和家长一起研讨如何正确教育子女等,家校连手,促进学生的快速好转。并鼓励学生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另行自我发展。

七、自我发展

1、认真学习教育基本理论、教科研基本知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其实施教育教学的能力。

每周至少看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写一篇读书笔记。

2、规范自己的日常用语和行为举止,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形象。

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服务育人的观念,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努力做到学生在校开心,家长放心。

3、了解教育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或教育教学经验文章、教案设计等,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更新知识,掌握必备的教育技能,提高执教水平,并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个新兴教育机制,能积极的参加网络研修学习。

4、增强教育科研能力,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

认真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特长,根据自身的实际,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6、虚心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汲取新思想、新做法。

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一学期我将主要于赵老师结为对子,在教学上多学习赵老师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集体备课、教研活动、集体研讨等形式,吸取赵老师教学中的优秀作法,遇到教学疑问也多向赵老师和其他老师请教。并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多反思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及改进方法,听取他人意见,使自己的教学成绩能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还要向赵老师学习班级管理经验,班干部培养方法和学生自觉性的培养,争取使自己所带班级各方面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7、认真进行反思教学,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交流、边总结,认真写好反思记录,加强教师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使学生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使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使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使学生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使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资源分: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年、月、日;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数学广角。

1、数与计算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数与计算方面的内容主要有“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三个单元。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步子,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认识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2、空间与图形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的空间与图形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位置与方向”、“面积”两个单元。

3、量的计量方面:

本册教材进一步扩大了计量的知识范围,除了面积(地积)单位的认识外,还安排了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4、统计知识方面:

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的内容,主要有两个单元。一个是“解决问题”单元,专门教学解决用所学的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连乘和连除计算的问题;另一个是“数学广角”单元,这一单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6、实践方面:

本册教材安排了“年历制作”和“设计校园”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本学期除了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以外,还要加强对单亲孩子的个别辅导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力争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五、教学设计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数学概念。

2、培养学生估测、估算的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估算能力。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4、运用“迁移”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

恰当、适时地运用小组合作商业新闻网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7、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8、让学生充分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六、教学进度与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安排了59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安排如下,仅供参考,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1、2.16-2.17位置与方向

2、2.21-2.24位置与方向、口算除法

3、2.28-3.3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4、3.7-3.10笔算除法

5、3.14-3.17笔算除法、整理和复习

6、3.21-3.24简单的数据分析、平均数

7、3.28-3.31年、月、日

8、4.4-4.7年月日、制作年历、口算乘法

9、4.11-4.14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10、4.18-4.21笔算乘法、整理和复习、面积

11、4.25-4.28面积

12、5.2-5.5劳动节休息

13、5.9-5.12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

14、5.16-5.19小数的初步认识

15、5.23-5.26解决问题

16、5.30-6.3设计校园、数学广角

17、6.6-6.9总复习

18、6.13-6.16总复习

19、6.20-6.23总复习

20、6.27-6.30期末检测及质量分析

七、教学评价方案

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教师在教学中的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类。即时评价是对学生的表现立即给予评价,利于及时纠正学习中的缺点和错误,鼓励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时评价指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时评价能充分发扬民主教学创设自由的教育环境,提高学生理解的深度,培养学生自信、灵活、深刻的品质。在教学中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要相互配合使用,使用即时评价来对学生以予及时的鼓励,同时,要注意学生的差异,实行延时性评价,应让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知识技能的学习之后,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中的评价并不是教师的专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也要把评价权下放,提倡学生自己给自己评价,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即让被评价者从被动接受评价逐步转向主动参与评价,使学生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加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既可以提高被评价者的主体地们,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同时,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和理解,易于形成积极有效、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这将有助于被评价者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怕改进,并获得发展。教师日复一日的“你真棒!”显然不如其他同学发自内心的“你真棒!我要向你学习。”更能引发学生的自豪感。

学生自主参与的自评与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主体价值。也可以让家长参加评价,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避免教育中的“真空”,使学生在校内外做到表里如一,从而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xx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复习”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3、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3、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主题图,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2、独立回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先进行估算。

(2)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3)集体点评。

2、复习验算。

(1)验算方法。

(2)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并验算。

(3)集体讨论。

3、复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八第2题主题图。

①说说图意。

②小组内讨论。

③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2)和复习第2题。

①联系实际再提问。

②集体讨论。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1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一)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导入新课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新知识点:

1、口算除法

(1)口算。

(2)估算。

2、笔算除法。

(1)基本的笔算除法

(2)除法的验算。

教学要求:

1、会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几百几十以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经历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笔算过程,掌握一般的笔算方法,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3、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除法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形成估算的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学生重视对算理和计算规律的探求。

为了避免学生在不理解算理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口算过程,套用计算法则,本册教材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既没有注明一般的口算思路,也没有出示笔算除法的法则,二是充分调动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1)激活学生已有的口算经验,使之顺利迁移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中。

学生已有的与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相关联的口算经验:表内乘法和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这些口算经验是帮组学生解答除法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因此,教学时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口算经验,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并将它灵活运用到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这样一个新的情景中。

(2)引导学生探索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计算规律,学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的有序思考方法。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除法口算经验,结合一定的直观操作活动,使学生养成一种有序的思考和操作习惯,从而自主概括出笔算除法的计算规律。

(3)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思考的过程。

2、拓宽主题图的情景视野。

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学习除法是一位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学生熟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中引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若干问题。但是,这些素材还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要求。因此,实际教学时,老师应根据当地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将除法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健康成长、交通、体育、娱乐、饮食和科普知识等联系起来,使枯燥乏味的除法计算融入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把估算放在与口算、笔算同等重要的地位。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的关于估算的学习目标。要落实这一目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①充分认识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广泛作用,认识到估算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②将估算、口算、笔算的数学结合起来。教学时,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估算算法与其他算法结合起来应用,使学生真切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作业,感受估算的应用价值。③适当补充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估算内容,加大估算应用的力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4、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乘法和除法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入手,将乘法运算的思维方法迁移到除法当中。如:教学60÷3( )时,可引导学生思考3×()=60。又如,在验算除法时,可依据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引出用乘法验算除法的检验方法。这样,通过从矛盾的双方入手,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既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篇12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1

一、填空题:(14分)

1、一个六位数,它的千位上的数字是位上的数字的7倍,个位上的数字是千位上的数字与位上的数字的和,其他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是()。

2、小红晚上9:15分睡觉,第二天早晨6:05分起床,他睡了()小时(

)分。

3、381分=(

)小时( )分 144个月=( )年

12日=( )时 336时=( )日=( )星期

4、一个数是七位数,它的位是(

)位,一个数的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 )位数。

5、六千零九万零五十写作(

),80704030读作( )

6、1600年,1900年,1982年,1992年中,平年有(

),闰年有( )。

7、除数=(

) 被减数=( )

二、选择题:(4分)

1、写数时要(

)

①先写个级,再写万级。 ②先写万级,再写个级。

2、30708020这个数应读(

)个零。

① 1 ② 2 ③ 3

3、华光小学有640人,要平均分成32个小队做好事,每个小对有多少人?设品均每个小队有X人。

正确的答案是( )

①640÷32=X ②X÷32=640 ③X×32=640

4、三千零五十万写作(

)

① 300500000 ②3050000 ③30500000

三、判断:(4分)

1、85000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85。

( )

2、39□984≈40万,□里可填5-9中的任意一个数。

( )

3、口算3600÷200时,可以看作求36个百里有多少个200。

( )

4、如果X×12=60,那么X÷60=12

( )

四、计算:

1、口算:(10分)

6×300= 1800÷200= 22×200= 150+600=

4200÷600= 12×60= 11×600= 8800÷400=

900-600= 5000÷500=

2、估算:(4分)

20×39 343÷49 403×58 2090÷31

3、简算:(12分)

19×4×5 810-199

25×28 680+97

4、求未知数X。

(12分)

X×34=2924 186×X=2604 X+73=1280

8670÷X=15 X÷28=147 7083-X=3465

5、脱式计算:(6分)

2000-45×24 (854+938)÷14

6、列式计算:(9分)

(1)从160里面减去一个数得55,减去的数是多少?(两种方法)

(2)920减去6300与45的商,差是多少?

(3)一个数的74倍是5106,求这个数。(列含有未知数X的方法解答)

五、应用题:(25分)

1、爷爷今年72岁,正好是孙子岁数的6倍,孙子多少岁?(列含有未知数X等式解答)

2、米店原有大米120袋,每袋大米25千克,卖出一半后,还剩多少千克?

3、老五屯今年修了4条水渠,总长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

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

4、三年级同学做间操,排成16行,每行站15人,如果每行站20人,可以站几排?

5、“五一”期间,学校将组织同学们游园,准备让30人参加,一共要付900元入场费,还要租一辆车要付15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平均每人要交多少元?

思考题:

1、如果2003年9月10日是星期三,那么2004年9月10日是星期几?

2、一根木头长24分米,要锯成4分米长的木棍,每锯一次要3分,锯完一段休息2分,全部锯完需要多少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

一、请你填一填。(每空1分,共22分)

1、2016年是闰年,1900年是(

)年。

2、地图通常是按上(  )、下(  )、左(  )、右(  )绘制的。

3、一年有(

)个月,其中31天的有( )个月。

4、要使□64÷5的商是两位数,“□”中能填(

);

要使664÷□的商是三位数,“□”中能填( )。

5、中华人民共和国是

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 )周年。

6、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

)时( )分。

7、小明奶奶今年打算在小明家连续住两个月(共62天),这两个月分别是(

)月和( )月。

8、2008年一共有(

)星期( )天。

9、把相同的时刻用线连起来。

上午9时 晚上8点半

下午5时 中午12时差5分

11:55 17:00

20:30 9时

10、除数是7,商是6,余数是4,被除数是(

)。

11、面向东方向右转,你的后面是(

)方。

二、请你判一判。(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共10分)

1、被除数中间有0的,商的中间一定有0。

( )

2、125÷2的商是三位数。

( )

3、在除法中,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 )

4、310÷6=50……1 ( )

5、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 )

三、请你选一选。(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共10分)

1、2008年8月8日第29届奥运会在我国首都北京开幕,这一年有(

)天。

① 365 ② 366 ③ 367

2、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人开始,进行了155分,比赛在(

)结束。

① 22:15 ② 22:05 ③ 21:05

3、算式:4008÷8商中间(

)0。

①1个 ②2个 ③没有

4、阳阳晚上9时分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

)小时

① 7 ② 9 ③ 8

5、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③小华说:“我爸爸2月30日才从温州开会回来。”

四、请你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1分,共10分)。

30×4= 1500÷5= 4×21= 400÷5= 20×20=

96÷3= 34÷2= 100×20= 0÷(54-45)= 297÷6≈

2、列竖式计算。

(共18分)

3442÷8 = 5228÷6 = 1840÷3=

901÷7 = 8204÷9 = 156×27 =

226×22 = 408×45 = 199×34=

五、解决问题。(2分+3分+3分+3分+3分+3分+3分共20分)

1、光明小学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

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2、小冬家去年第四季度(10-12月)每月用电情况分别是:10月份120度,11月份128度,12月份142度。

小冬家10-12月平均每月用电多少度?

3、三年级学生到茶园里劳动,女生有56人,男生有64人。

4名学生分成一组,共可以分成多少组?

4、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桌子,如果把这些桌子平均放在3间教室里,那么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5、参观科技馆的成人人数是儿童人数的2倍,如果有大人458人,一共有多少人参观科技馆?

6.一架客机上午11:30从厦门飞往青岛,下午2:30到达青岛机场。

已知厦门到青岛的航程有2250千米,问这架客机平均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3

一、填一填,我能行!(16分)

1.早晨,面对太阳,这时我们的前面是(

)方,后面是( )方,左面是( )方,右面是( )。

2.要使□64÷8的商是两位数,“□”中能填(

);

要使564÷□的商是两位数,“□”中最小能填( )。

3.在○里面填上“>”、“

6×72○415 505÷5○550÷5 32+30○32×3

4、390是6的(

)倍,( )的6倍是1200。

5、口算35×20,可以算35与2个十相乘得(

)个十,也就是( )。

6、李老师带490元钱去体育用品商店,买了6个小足球回来,每个小足球大约(

)元。

7、一个数除以6商是23,余数是(

),这时被除数是( )。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

( )

2、在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 )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三位数。

( )

4、312÷3=14

( )

5、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有可能是两位数。

( )

6、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 )

三、快乐手拉手。(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公园在学校的东北方向,那么学校就在公园的(

)方向。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2、得数最接近80的算式是(

)。

A、235÷3 B、473÷6 C、561÷7

3、一只老虎重500千克,一只斑马的体重是老虎的2倍,一只大象的体重是斑马的5倍,求这头大象的体重,列式为(

)

A、500×2÷5 B、500÷2÷5 C、500×2×5

4、要使□2×23的积是三位数,□填(

)

A.5 B.4 C.3

5、一个数除以8,商和余数都是6,这个数是(

)。

A.48 B.44 C.54

四、我是小小神算手(共37分)

1、直接写出得数。

(8分)

3000÷6= 0×69= 23×30= 8100÷9=

130×30= 96÷4= 148÷5≈ 602÷6≈

2、列竖式计算,带★号的题要验算。

(14分)

844÷4= 379÷9= 36×78=

37×54 = ★ 846÷4= 840÷8=

3.脱式计算。

(9分)

32×43-56 552÷8÷4 (902-284)÷3

4、列式计算(6分)

1、48的18倍是多少

2、628是4的多少倍?

五、用数学。(4分)

请你标出它们各自的家。

“从公园回家,明明先向北走,再向东走到家;

丽丽先向南走,再向西走到家;鹏鹏先向南走,

再向东走到家;慧慧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到家。

六、走进生活,解决问题。(32分,1、2、3题4分,其余各题5分)

1、农场养了86只兔子,养鸡的只数是兔子的43倍。

农场养了多少只鸡?

2、每箱矿泉水有24瓶,每瓶矿泉水2元,买了5箱,一共多少元?

3、学校进行广播操比赛,已知每个方队有5行,每行9人,4个这样的方队有多少人?

4、一堆货物有360吨,用6辆同样的卡车各运了6次,可以全部运完,每辆卡车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5、啄木鸟一天能吃685只害虫,青蛙8天能吃848只害虫,啄木鸟一天比青蛙一天多吃多少只害虫?

6、环保小卫士,如果每人每天收集两个塑料瓶,,我们班46个学生,3个星期能收集多少个塑料瓶?

7、下面是三年级某班本学期体检视力统计表。

视力

人数

性别

4.2以下

4.3—4.6

4.7—4.9

5.0以上

男 4人 4人 6人 14人

女 2人 5人 7人 17人

(1)视力为( )的人数最多,有( )。

(2)视力为4.3-4.6的人数是( )人。

(3)5.0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低于5.0的有( )人,你想对这些同学提出什么建议?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篇


每一位老师都需要仔细思考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然后根据事先准备好的内容给学生上课。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帮助老师避免遗漏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点。经过精心的编辑,小编为您准备了“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推荐您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适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信息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行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根据奉单元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 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班内交流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一、教学内容

xx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揭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1.简介作者安徒生。

2.板书课题:丑小鸭(其中“鸭”字写在田字格中,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生书空。

1.用开火车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夏季的田野,太阳暖烘烘的,鸭妈妈卧在草堆里,等她的孩子出世。小鸭子们一只只钻出蛋壳,最后剩下一个特别大的蛋,慢慢地裂开,钻出一只“丑小鸭”。除了鸭妈妈,谁都讨厌、欺负丑小鸭,他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树林里,丑小鸭被小鸟讥笑,他只好来到湖边的芦苇里,却被冻僵了,幸亏一位农夫把他带回了家。春天来了,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1.出示插图:哪一只是“丑小鸭”?为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他的样子。

2.课文是怎么写丑小鸭的?默读第二自然段,用“--”划出写丑小鸭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3.生汇报。

出示句子: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丑小鸭”。

结合练写“灰”。

4.再次观察插图,仿写句子:

别的小鸭子的毛___________ ,嘴巴___________ ,身子 ___________。

拓展仿写句子。

5.仔细看插图中的丑小鸭,想象丑小鸭心里会想些什么。

现在你就是这只丑小鸭,你在想什么?

带着感受读句子。

(出示天鹅图),丑小鸭长大了,他变成了--白天鹅。美吗?

1、你能说说他现在的样子吗?

2、课文是怎么说的?用“~~~~”划出句子。

仿写:(         )的(   ),(          )的(     ),(       )极了。

5、再读文中词句。

四、总结。多么美丽的白天鹅,丑小鸭究竟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变成了美丽的天鹅,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2、到课外找找像“灰灰的”、“雪白的羽毛”这样的词语,把你喜欢的抄写下来。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义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增强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理解课文内容,是学生懂得从小要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同时要正确的对待自己。

通过对安徒生的介绍,让学生对安徒生以及他的童话有了初步的了解。激起学生走近安徒生以及学习故事的兴趣。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并通过不同的语境进行复习巩固要求认识的字,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主要抓住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丑小鸭”外形特点的句子,学习积累和运用句子中的如:毛灰灰的、身子瘦瘦的……

学习课文中描写天鹅的句子,学习积累和运用词语如雪白的羽毛……并结合原著内容,体会天鹅的美。

让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1. 训练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在读中感悟,读中欣赏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

3. 体会抓特点描述景物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语言。

1. 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那些特点。

2. 了解珍珠泉的美丽景色,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泉水?我国有许多神奇的泉水,你们看!(出示制作的关于泉水的课件,播放的同时老师做介绍)

2.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欣赏一个泉水,它叫珍珠泉。(板书:4.珍珠泉)

展示了泉水的图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端摩思考,读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平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珍珠泉那些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也可以和同伴讨论。

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落实学生的自主读书,一读是读通顺,二读是读懂内容。这环节给学生你的读书时间,学生独立地阅读思考。

三.细读课文,研读感悟。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从那些方面描写珍珠泉?(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

2. 提问:你最喜欢课文描写珍珠泉的哪一部分,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3. 珍珠泉所在位置。

(1)提问:那绿色的大绒团是什么?(感受环境的幽静和生机,体会比喻的贴切)

(1)出示句子: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提问;这里描写了泉水的什么特点?圈出绿、深、清。

A.水是那么绿,那么深,那么清。

B.水是那么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能看见沉积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经发黑的树叶。

(3)这样的潭水多美啊,我们用朗读来读出它的美吧!

(1)提问:本文最精彩的部分是描写泉水的涌动,你们画出相关的语句,反复地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你读后的感受。(学生进行说和读,教师及时评价指导,让学生理解更深刻,感受更丰富)

(2)出示句子: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重点指导:扑哧是水泡绽开的声音,扑哧一笑是拟人句,把水泡当作人。

你看水泡多活泼可爱,我们来有感情地读读吧!

(3)出示句子: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这水泡多美啊!让我们来读一读。

6. 体会家乡情怀。

面对这美丽的珍珠泉,作者不由地说了一句--

“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让我们读出作者的自豪和骄傲吧。以及对家乡无比地热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环节按照作者的思路去指导学生认真地读书,每次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通过学生反复品读课文语言,揣摩表达形成,加强了重点语句的理解和积累,提高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本板书设计简要展示了文章叙述的顺序就及泉水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创设情境

幻灯片呈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

王经理调查的是什么?他问售货员上周的销售情况,售货员把上周的销售记录拿给了王经理。

为什么售货员能很快拿出上周的销售记录?你认为日常生活中随时记录有什么好处?

如果你是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这是售货员给王经理的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让学生观察)说说统计图给了我们什么数学信息?

学生说出的答案,只要合理就可以,不必固定答案。引导学生为了便于比较哪种品牌的矿泉水销售量好,可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出示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先观察。

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矿泉水的不同品牌)纵轴表示什么?(矿泉水的销售数量)

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完成,并展示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引出,如果用横轴代表矿泉水的销售量,用纵轴代表矿泉水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

多媒体展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制作步骤。

学生对比完成,并修正自己做的统计图。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观察横向条形统计图,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少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

三、归纳总结

经过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今天我们学习了横向条形统计图,知道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的原理完全相同,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把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优选


以下是本人为您特别挑选的“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期望本篇文章有所助益。教案是老师在上课之前需精心准备的教学材料,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按照要求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具有完整课堂教学的核心作用。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同学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同学通过观察.丈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同学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同学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沛调动了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同学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同学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同学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同学的创新意识。比方: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借助与自身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战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身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同学感悟解决问题的战略多样化;说说自身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和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战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和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和时反思,使同学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认知过程。比方,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同学注意战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同学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同学感受到胜利的喜悦。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图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的计算方法。

2.理解商中间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

3. 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 不计算,说出下面各题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页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四幅画的内容。

2.嵌入数学问题:(1)4个西瓜,师徒4人,平均每人吃几个?生:4÷4=1

(2)当猪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还能分到西瓜吗?引导学生想到:三人一个西瓜业没分到,怎样用算是表示呢?这时可以通过故事情境写出:0÷3=0,并深刻领会其中的含意。

(3)设置另一情境:当零为除数时的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由于这个内容不是小学时学到的,但为了让学生有个认识,所以可以略带一些,当0作为除数时,是没有意义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5)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6)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学校的校医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身体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体重,身高等,(出示座位图)

如果老师想要了解三(5)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的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

2、提问:你打算怎样完成这份统计图?

3、出示几个空白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尝试完成条形统计图。

4、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5、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讨论。

你能说说破这个统计图跟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

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

6、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在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单位量是不同的(第一个图中起始格表示137厘米,其他每格表示1厘米。)

7、让学生按照例子把其他两个同学的条形补充完整。

8、学生讨论: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样的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9、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这个统计图跟我们刚才学习的学生身高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10、独立完成书上的统计图。小组进行学习。

11、通过完成这一份统计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12、你想对这些同学说些什么?

出示“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把学生的身高、体重与正常值进行对比,找出哪些学生的身高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学生的体重超出了正常值,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实践作业)让学生从报纸、书籍上找到更多形式的统计图表,并找出相应的信息,可以培养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

巩固练习:40页2、41页3、5

全课。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认识24时记时法

1.出示情景图,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几点吗?你认识时间吗?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信息。

2.提出问题:它们表示的是几时?

3.组织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4.出示图片场景:

让学生根据场景中的的`信息,讨论21:00是几时?并说说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还建过这样表示时间的方法?

5.老师结合实物,帮助学生理解1天内,钟表的时针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后学生动手操作,感受一天共有24小时。

介绍“24时计时法”在一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通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6.了解一日24小时的由来。

二、学习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1.师出示钟面,引导学生观察钟面上有什么?说说钟面内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外圈的数表示的是什么?

2.学生观察自己的钟面,讨论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

3.老师拨时针,让学生说说这个时间怎样表示?(凌晨1时,中午十二时)

4.师再拨时针,让学生学习下午1时到晚上12时用24时计时法的方法(下午1时,下午5时,晚上9时,晚上12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5.例题分析:

普通计时法上午7时中午12时下午4时下午6时40分 晚上9时12分

24时计时法19时 23时40分

练后想一想: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6、同桌互动,一个说一种表示方法,另一个同学回答另一种表示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连一连后交流各自的想法。

2.回答问题:

(1)下面的说法正确吗?(打手势)

①18时就是下午8时。

②工人上午8:00上班,下午16:30下班

③深夜12时就是24时,也是第二天的0时。

(2)师出示一个钟面,指针指着一个数(8或10)

想一想:现在钟面上所表示的是几时?”(可能早上8时,也可能晚上8时。)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

一、教学内容

xx基础教育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8-29页。

二、教材内容分析

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上节课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以及对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本节课主要通过“电影院”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让学生在经历具体的活动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体验算法策略的多样化,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法。

三、学生状况分析

我班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已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处理乘法的进位,也有一定的经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更进一步的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算法。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电影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计算方法。

(2)对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能进行估算和计算。

(3)能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联系实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及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丰富的情感体验,感知数学的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五、教学重、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最喜欢看的电影是什么?在哪里看的?

师揭题:今天我们就去电影院发现新的知识。

板书:电影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观察情景图,提出数学问题

1)课件播放情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

有500人,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坐26人。

2)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3)揭题。

三、巩固练习、拓展运用

1、让学生计算24×28

1)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在班内反馈,重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班内其他学生进行判断。

2)学生汇报后,让班内所有学生同位间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计算15×3635×43

1)让学生同位间进行比赛做题,同位的两位学生每人选择不同的题目进行计算。

2)学生同位交换,相互检查,并让对方讲出计算过程,自己进行判断。

3)班内反馈,对做正确的学生给以鼓励和表扬。

3、解决课本29页第3题

1)让学生仔细审题,找出题目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3)班内反馈

32×23=736(名)

答:共有736名运动员参加。

重点让学生说出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的过程。

对做对的学生给以鼓励。

四、班内汇报总结

1、谈谈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学习的内容,也可以是自己学习方法。

2、评价自己所在小组和自己今天的表现如何?

五、作业布置

做课本29页第2、4、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9)

第十单元

总复习

教材分析:

复习的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只要初步体会集合、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练习中出现,加深了解。

复习目标: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有关除法、乘法计算,统计知识、面积,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及统计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与加强。

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练习二十五的第14~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8

255

20xx

555

2、计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学生独立计算。

(2)汇报结果,并说一说计算的步骤、方法。

(3)全班交流评价。

二、要点复习

1、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图书馆里有16个书架,每个书架有5层,每层放8本,书架一共可以放几本书?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出示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2)根据题中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计算。

(3)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有目标地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4)鼓励学生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一般情况下学生解答方法有:85168(165)=4016=880=640=640

(5)组织交流。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②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用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出示题目:某送奶站共有3个送奶小组,每个小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个送奶员要送多少份?

(1)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计算。

(2)启发、引导有困难的学生达到基本要求。

(3)组织交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表达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学习活动。

各小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说明每-步解决了什么问题

(4)教师小结。

三、课堂活动

课本第115页的第11、12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根据题目中绘出的条件和问题,选择正确的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120页的第14、15、16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1)

一、总体说明

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本单元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和运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运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问题。教材通过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贴近度很高的生动例子,让学生先从直观的图画中了解信息,再运用了解的信息来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了解分析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培养学生了解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动的实例,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4)结合适当的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学设想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能运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图画,了解和收集图画中的信息,再运用所学的知识,根据信息在小组中讨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后总结和归纳生活中一般性的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建议用5课时安排教学。数学广角(单元教案)

一、总体说明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是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主要内容包括:统计中的重复问题和等式中实物代换问题两种类型。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和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和等式中通过实物进行代换问题。通过运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统计中出现的重复现象,运用集合图推算事物的数量。

(2)通过实物代换,初步理解代换思想,推算事物的数量。

(3)扩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

三、教学设想

根据奉单元知识内容相对比较抽象和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物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能通过实物理解重复现象和代换思想,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充分理解,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建议用2课时安排教学。

集合的思想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

难点:用集合直观图来表示事物。

教学准备

CAI

教学过程

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音乐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1 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练习二十四第2题

要求:(1)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2)班内交流方法。

三、全课总结。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3、4、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

卡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播放)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

(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

(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等量代换吗?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xx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复习”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3、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3、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主题图,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2、独立回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先进行估算。

(2)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3)集体点评。

2、复习验算。

(1)验算方法。

(2)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并验算。

(3)集体讨论。

3、复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八第2题主题图。

①说说图意。

②小组内讨论。

③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2)和复习第2题。

①联系实际再提问。

②集体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