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9篇

爱莲说教案9篇。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要知道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可以避免忘记教学过程的知识点,优质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这份特别为您准备的“爱莲说教案”一定可以让您心满意足,请掌握本文所述的要点!

爱莲说教案(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2、掌握“蕃”“染”“植”“鲜”的意义,辨识“之”的不同用法。

3、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都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名文——《爱莲说》。《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著。据说他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

二、解题

从题目可明确三个方面的内容:

1、文章主要内容是关于“莲”;

2、作者对莲花的态度是“爱”;

3、题目最后一个“说”是古代一种文体——“说”是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整体感知

1、先听后读,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背诵全文。 ②边听朗读,边给自己不懂的字词注音。 ③文中提到哪些花?重点写什么?

2、解读生涩字词。

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四、深入研读

品——品赏莲高洁的气质。

第一段分析(提问引导为主):

提问1:作者重点写莲花,在他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

明确: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提问2:这一长句,分别突出了莲花哪些特点呢?

引导:古代文人表述自己的志向和情操时,往往不采用直白的方式,而常常以物为喻,写得比较含蓄,这叫做“托物言志”。作者笔下的莲美是美,但究竟是什么特点可以代人言志呢?依句引导。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污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庄,令人敬重。

赏析完后带着赞美与钦佩的感情重新朗读本段。

第二段分析(探究讨论为主):

探究1:莲的象征意义(托物言志,立意高远)。

引导:,作者的情感态度决定对物的爱憎。

明确:原文“莲,花之君子者也”。

探究2:作者爱莲赞莲,却不通篇写莲,反而加入了对菊和牡丹的描写,用意何在?(正衬与反衬)

引导:所谓“红花还要绿叶配”。“红花”这里指莲花,“绿叶”自然指菊花和牡丹,那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人,以及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呢?各抒己见。

明确: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作者借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洁,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批评。所以文中分别赋予了莲、菊和牡丹以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当时社会上人们不同的处世态度做了精辟概括(逃避现实、庸俗逐利),以衬托手法突出表现作者“出淤泥而不染”这一为人力本的道德信念。

探究3:从“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作者将“莲”看作君子的化身,可见“莲”与君子在神采气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在同学们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君子”呢?

引导:从《论语》入手,让同学们自由讨论:“出淤泥而不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后引到课文“莲,花之君子者也”上。要求同学们学习莲高洁的品质。

五、文言词学习

1、做课后练习第三大题。

2、“之”字在课文中出现频率多达八次,但每一次的意义却不一定一样。找出来,好好区分和把握。

六、回顾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七、布置作业

课后小作文“爱——————说”。

八、板书

爱莲说

生长环境

予独爱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神采气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教学反思

过去在教《爱莲说》一课时,我从讲解课题和作者入手,然后领读,一字一句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和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都讲了,但学习效果一点不好。这次上这课时,我换了一个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用这种方法上完课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与学的真谛。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和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取舍。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哪里还有什么发现,有了这样的尝试,我今后在上其他的课文,我也会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也好。

爱莲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爱莲说》,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朗读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

知识目标:

能背诵课文,了解文言字词的意义。

能力目标:

使学生明白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特点:抓住特征状物,最后言志。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4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展示关于荷的诗句

二、作者简介

生先谈,然后看大屏幕

三、词句闯关

1.解释加点的字

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菊之爱,陶后鲜有为。

④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读出下面句子正确的停顿

①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②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四、美点探寻

(一)、聆听课文,享受文章美

1、 听读课文。(教师背诵课文,配乐。学生闭目聆听。感受荷之风韵)

2、 小组合作,疏通词句

(二)、 读通课文,感受语言美。

1、教师介绍“说”这种文体。

2、读文,感受语言形式的美。

(三)、 读懂课文,领悟品格美【小组讨论完成】

1、 作者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三种花,分别是什么?(菊——隐逸者;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2、菊像隐居者一般,隐士的人格特征是什么?

(独善其身,不问世事,接近莲的特质“出淤泥而不染”,也就是洁身自爱)

3、“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唐朝以来,牡丹被称为富贵花,是财富、高贵的象征,就如人间帝王一样,被称为花中之王。那么牡丹代表一种什么追求呢?

(追求名利富贵)

4、 作者是怎样称呼莲的?(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和隐士是不一样的,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的特质是有道德理想、兼善天下的。

小结:作者运用三个比喻,将三种花人格化了,带上了自己的喜好。可见,《爱莲说》是一篇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的文章,状物抒情,喻哲理于比喻之中,这就是“说”。

(四)、 读懂作者,领悟思想美

1、 在三种花中,作者很明显最喜爱莲。从哪句话可以直接看出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 朗读课文第一段,找一找:莲花有哪些特点?

3、 作者喜爱莲、赞美莲,实质上是赞美君子的品格。你觉得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特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出淤泥而不染——从生长环境来说,庄重。结合作者一生的经历,这也是他的一种自我检讨,生在淤泥般的环境中想要不染是那么困难,生淤泥而不染是君子的最高境界;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来说,正直;亭亭净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风度来说,清高。

五、难点质疑

菊有什么特点?

结合你的积累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六、 读出自我,提升精神境界

讨论:莲是花中君子。你如何理解君子的品格?今天我们还需要像莲一样的君子精神吗?

七、 才华展示

围绕“莲香四溢—莲文化魅力探寻”这一主题,查资料寻找莲与中华民族传统的渊源,可用不同艺术形式来表现:画,文字,多媒体,歌曲,舞蹈,表演等。

八、师小结

爱莲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字音字形句子翻译;

2、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2、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东林北塘水,湛湛见底清。

中生白芙蓉,菡萏三百茎。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wēi。

金尘飘落蕊,玉露洗残红。

(二)文体简介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三)文学常识

(二)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道州人。文学家、哲学家,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子全书》)。

因定居庐山时为纪念家乡而给住所旁的一条溪水命名为濂溪,并给自己的书屋命名为濂溪书堂并终老于庐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

(五)预习检测

字音字形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噫颐

解释加点词语和翻译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六)解读莲

1、莲花有哪些独特的外在特征?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

外在样貌亭亭净植濯清涟而不妖

枝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味道香远益清

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莲这一意象还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借助莲表达什么?

出身低微却洁身自好,谦虚谨慎不锋芒毕露

表里如一,正直无私

美名远播,根基深厚

廉洁自律,神圣不可侵犯

3、小结

托物言志莲花的美是端庄的,典雅的,神圣的,高尚的。

君子如莲,洁身自好,正直进取却又廉洁自律,谦卑谨慎,美名远播。

通过对莲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既不愿意消极避世,孤高自诩,又不愿意趋炎附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要做一个洁身自好,积极进取,谦虚谨慎,表里如一,受人敬重的谦谦君子。这种手法叫托物言志。

4、菊花、牡丹分别象征哪一类人?作者对他们怎样的态度?试着读一读。

(七)拓展延伸象征意象的延伸

梅花迎霜斗雪,不屈不挠,坚韧不拔,也被认为是最有气节和傲骨的花种,虽然其生长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强、快乐地绽放,表现了一种开拓进取,迎接希望的无畏精神与乐观性格。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象征不为贫苦、失意所动摇,仍坚定向上的人格。

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春竹潇洒挺拔、清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竹子象征品德不俗、高风亮节、谦虚自持的人中君子。

菊,陶渊明赋予它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黄巢赋予它饱经风霜替天行道的勇士风范“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李清照赋予它伤感的情思“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荀子《大略》:“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陈毅诗云:“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松松历寒不衰,四季长青是傲骨峥嵘的勇士的象征。

爱莲说教案(篇5)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出示课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爱莲说》这篇文章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悟文章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4、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1)、阅读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基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相对陌生。

四、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主体上通过“独立阅读、互相研究、质疑问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五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要重点突出的是互相研究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导入新课:

方式是请同学们回忆杨万里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齐诵。学生背完诗后,我加以小结:美的事务人人喜欢,在众多的西湖美景当中,作者对荷花情有独衷,那碧波万里的荷叶,繁茂娇艳的荷花,将西湖点缀得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周敦颐一起步入他的《爱莲说》,看在他的笔下,荷花又是怎样的美好形象,这篇文章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介绍“说”这种文体和作者周敦颐。接下来便进入独立阅读环节

1、独立阅读。此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指读,师生共同校正读音

(2)通过课件出示字词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以同桌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4)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有不准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2、互相研究:通过课件出示以下问题,供同桌间或前后桌间相互探讨研究。

(1)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莲的?写莲花时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2)为什么要写其它的花?

(3)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质疑问答:由师生共同提出在研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视具体情况,此两个环节也可合二为一)

爱莲说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熟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熟练地背诵及默写文章;

2、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总结莲花的特点;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4、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洁脱俗的情怀。树立自身高洁品质。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寄予的思想感情。

2、莲花形象描写,衬托的写法。

3、课文注释中必须掌握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三、 教学思路

猜谜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熟读课文,基础巩固—全文解读,描绘莲花—重点分析,能力培养—拓展延伸,知识归纳—布置作业,能力测试。

四、教学方法

1、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采用朗读法、点拨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教学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七、 教学步骤

(一)、创设意境,导入新课

1、设迷导入

(1)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

(2)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

师:同学们知道谜底是什么吗?生:莲花。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看样子大家对莲花并不陌生,自古以来莲花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描写莲花的诗句相当之多,比如说:《江南》江南可采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方子】)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等等。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爱莲说》。

(二)、了解本文的体裁和作者。

1、题解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些疑惑其实这个“说”是一种文体的象征。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用于描写、议论与抒情但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解释为: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作者简介

周敦颐,注意颐字的写法,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 熟读课文,掌握基础

(1)示范朗读

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听一遍文章的配音示范朗读,注意个别字的读音及句子停顿,把握文章节奏。(放录音)文中有些字的读音需要大家注意:蕃(fán)濯(zhuó)蔓(màn)亵( xiè)鲜( xiǎn)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停顿把握。

(2)指名朗读

下面请一位同学读一遍。评:字的读音与停顿之处都没有问题,但是节奏感还不太到位,第二段在读描写莲花的句子时是充满喜爱之情的,节奏可适当的加快,(老师范读)最会一段的会半部分还应读出感叹之情来(老师范读)。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四) 结合注释,讲解课文

学习第一小节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甚:很,蕃: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爱菊。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李唐就是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成为李唐。作者先写陶渊明与世人的爱好目的就是要突出自己的爱好,突出了莲花的与众不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一句就在着重描写莲花,为了让大家对莲花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我这里有一幅图,大家可以好好欣赏一下。(将莲花图贴在黑板上)我只喜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将图撕下来给同学们指出来)不长枝节;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染:沾染、污秽,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蔓、枝在这里都是动词,不生枝蔓,不长枝节,植:立,亵玩:玩弄。

(2)好,下面我们具体地来分析作者笔下的莲花是什么样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淤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碧波荡漾的河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这主要是从莲花的生长环境来写莲花,是说呀,它不因污浊或优裕的条件而丝毫改变自己的本质。师:那么通过对其生长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莲具有怎样的品质?生答……总结到:在艰苦的环境都可以忍受突出了它的坚贞对不对,优裕也不失淳朴突出了它的质朴。好莲花坚贞、质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荷梗中间是贯通的,而外部挺直不弯曲,它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权。这句话表现了莲的什么品质?豁达、,正直(就像竹子一样中通外直,很多诗人在诗词也多用竹子这一意象它中多为“坚贞”,“高雅”,“气节”的象征。诗人常借竹言志,托竹寓情。)“香远益清”香气传得远,而且在远处更加觉得花香的纯净和清谈。“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水中,只可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让人轻慢地玩弄啊。这里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清纯、端庄。是圣洁的象征。

(3)以上我们总结出了莲花的品质坚贞、质朴、豁达、正直、清纯、端庄,现在我们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了吧。可是作者的题目是“爱莲说”他也在着重写莲花,可是为什么又写了菊花与牡丹花呢?——衬托(本段着重以衬托手法以陶渊明对菊的独特爱好衬托我的爱好,以世人对牡丹的广泛喜爱来衬托我的不同爱好,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等几个方面赞扬了莲花高洁的品质。

衬托手法显得含蓄委婉但是在突出对象方面则更加有力。同学们可以在以后的写作中借鉴使用。

学习第二小节

那么作者仅仅是表明自己对花的爱好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段。大家齐声朗读一遍。(齐读)然后简单评点。“说”是一种文体,一种或议论或抒情的文体,下面请同学们思考本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1)学生自读第二段后回答:

议论 “谓”:以为,认为(解释句子: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 花中的君子。)

抒情 “噫”:唉,叹词。(解释句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2)作者表明自己看法时,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菊——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

牡丹——富贵者(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

莲——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

以花喻人,通过所爱之花的品质,看出爱花之人的性格。作者自比君子,也确实具有君子的品德。他在为官期间,敢于直言,坚持已见,清正廉洁,博得了人民的赞扬。

(3)“噫”作者感叹正是本文主旨之所在。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清高的隐士太少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反问。像我这样品德高尚的君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感叹。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应当是很多的啊!

(4)“宜”应当作者真的认为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人是应该多的吗?

“宜”是反语。嘲讽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风气的污浊。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烈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寄托事物来表达志向)

八、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篇文章;

2、以“…说”写一篇小文章。(200字左右)

九、总结(本课完成之后)

爱莲说教案(篇7)

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按"播放"键播放音乐,上课开始按"停止"键停止音乐,开始导入,语文教案-爱莲说详案。)

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我们一起先来欣赏一下莲的形象,然后我要请同学说说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按"导入新课"键放莲花组图)

问题:你觉得莲花美在哪里?(学生回答,一律加以肯定)

解说:莲花确实是诗意盎然的。历来就有许多咏莲的名句,如姜夔的名句"一一风荷举";杨万里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花外形的美,其实真正值得赞扬的,还是它内在的品质。我们今天学习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赞美莲的品质,从而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体裁作者

在讲课文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本文的体裁和作者。(按放图像)

1、 同学读"说"的介绍。

本文的体裁是"说","说"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偏重于论述道理。那么我们课文这个标题"爱莲说"就可以怎么解释呢?

明确:说说爱好莲花的道理。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呢?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这都是我们等一会将要讨论的问题。我们再来看一下本文的作者。

2、(放作者图像)指名朗读。

教师补充:周敦颐非常博学,而且人品很高,胸怀磊落,为官清正,深得民心,为百姓所爱戴。《爱莲说》是他在公元1068年担任南康郡守时写下的。他曾带领属下在官署的一侧挖池种莲,后人称为"爱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时,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面。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三、前提测评

在读课文之前,先请大家对照屏幕上映出的生词,把它在课文上画出来,并能正确朗读。(放注音,并请同学读,点"问号"播放"答对了",如答错了可点上面的小天使动画,可播放"不对哟"声。正音并全班读,注意"鲜"的读音,可用现代汉语组词来区别,并读一下该词所在)

四、朗读训练

1、我们先听一下课文的录音,大家注意读课文的语气。(按"读"放课文录音)课文读完后,按"回目录"可回到界面。

2、录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课文朗读中有两个错别字,可让同学边听边找)

3、请同学们轻声的自己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总结: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忆一下电影和电视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样读书的呢?(回答后总结)是的,古人读书很有韵味,自得其乐的读,一般语气都比较舒缓,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爱莲说详案》。我们读古文虽然不需要摇头晃脑,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读书经验,可以读得更舒缓一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先要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去读。

五、思考讨论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小声读,并看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互相可以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时间为五分钟。

2、请同学来根据课文注释,把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一遍。(按图中书上的小按钮放图像,分页指名复述,并解释加点字)(解释课文的最后一页是巩固练习,如时间不够可跳过,直接按右下角的按钮即可进入下一步。)

3、现在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我们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这次我们请女同学来读第一段,男同学来读第二段,女同学的声音应当是清新悦耳,男同学的声音应当是铿锵有力,我们比比谁读得更好。(同学读)

4、总结:大家对"爱莲"的感情体会得还不够深,因此还没有把课文表达的感情充分的读出来,我们还要仔细体会。我们一起看课文的内容。

5、看课文分析题。(问题三个)

⑴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课文分析的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按下面的向右的箭头即可)

答:比作君子。描写句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表现的品格: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许。(洁净而又庄重)

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

总结:莲花的整体的形象是端庄美丽,令人敬重。我们同学体会得很好。我们知道了作者爱莲,不仅因为莲花姿态美丽,而且更因为莲的品格高尚。作者爱莲,也在赞颂莲,我们要注意带着赞美之情来读。一起朗读一下这个长句。(予独爱……)

⑵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我们来讨论一下。君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课文注释: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总结打出: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呢?(课文注释: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而隐居避世)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打出: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打出: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那么,作者写莲,同时又写菊、写牡丹的用意是什么呢?用作陪衬。菊正衬,牡丹反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现在我们明白了,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我们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⑶问题3。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答:"菊之爱……宜乎众矣。"在这三句之前,作者有一个表示感叹的词"噫!"表示作者要发表感慨了。他的感慨是什么?生答:感慨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总结:对,当时社会爱莲者少,爱牡丹者多,真正的君子少,追求富贵的人多啊!作者有感于社会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对他们表示了强列的鄙视!结尾的这两句话一问一叹,发人深省,文章的主题多深刻啊!(齐读噫……)

点拨: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爱莲说教案(篇8)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 莲 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

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

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爱莲说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能够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章,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手段

PPT展示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同学们喜欢花草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莲花

过渡语:莲花,也是我国历代文人墨客的钟爱之物。“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水中仙子并红腮,一点芳心两处开”等等,这些诗句可谓写尽了六月莲花盛开之态。而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宋代文人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在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之际,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悠远,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这篇千古佳作——《爱莲说》。今天,我们就来品读这篇文章。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研读课文,深入体会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总结: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洁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达理)、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仪态庄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把牡丹比作什么?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总结: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4)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总结: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四)迁移拓展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在写法上,《爱莲说》具有“说”这一文体的共同特点,即托物言志。文章从“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其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写作中可以运用这样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使物能达意而志为物核。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尝试背诵课文。

(五)作业小结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作业: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教学反思

Gz85.Com小编推荐

爱莲说小学教案模板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你提供爱莲说小学教案模板,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说”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积累重要文言词语,诵读课文。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菊、牡丹对表达中心的作用。(理解作者运用“菊”“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前言:今天很荣幸和老师们一起参加这次研讨活动,多谢石主任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通过刚才分组研讨、交流,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在座的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滞后。老师们的教学设计个个是精品,老师们的发言字字珠玑,真是获益匪浅!在此,我也只好班门弄斧,请多多包涵!下面说一说我备这节课的思路。)

(第一个环节: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是这样设计的……这个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为后面的各环节做好了情感铺垫。)

同学们,谁能说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由哪种花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人民之所以选择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是因为澳门不但莲多、莲美,还因为莲花能象征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的纯洁、高尚的心。无独有偶,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写下了千古传颂的颂莲言志的名篇《爱莲说》(板书课题)。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借描写莲花来抒发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检查预习:

(过渡:第二个环节:检查预习。导入新课后,就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个环节一定要落实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检查预习的内容主要是“文学常识”和“生字读写”这两个学前目标,然后围绕这两个目标设计2—3道题。我是这样设计的:1.……2.……3.…… 3道预习检测题做完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以便学生对作者及文体“说”能有更为准确全面的了解,从而能达到快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目的。)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字 , 朝代哲学家。

2.本文是一篇 (文体),通常借 说明 。

3.生字读音:

甚蕃( ) 濯( )清涟( ) 淤( )泥 亵( )玩 鲜( )有闻

◆教师补充有关作者及文体知识: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2. “说”是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那么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可以理解为“谈谈爱莲花的道理”或“说说喜爱莲花的道理” )

(过渡:由介绍“说”这种文体,引发这样一道思考题:课文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什么呢?生答……然后教师追问:作者究竟为什么爱莲花?作者想通过爱莲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怀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是我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将朗读教学贯彻课堂始终,后面的“疏通文意”“研读课文”“背诵课文”等环节,我都安排了朗读训练,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齐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借此落实教学目标。关于本课的朗读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朗读课文:

自由朗读。要求读音正确、注意朗读时的节奏、语气、语调。并把自己朗读时的困惑做好标记。

小组解决朗读难题,把好朗读关,让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朗读,并划出朗读的节奏。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任意抽取2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朗读效果。

学生轻声通读课文,读出感情。

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精神饱满。

(过渡:“朗读”这一环节着重体现了《新课标》“在教学中尤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学生在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结合课下注释、抓住关键词进行翻译,并互相讨论疑难问题,达到对课文内容的基本理解。这是本课的第四个环节——疏通文意。翻译是文言文的重点,应多安排时间落实,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疏通文意:

分组自学。参照注释和工具书,先独立翻译,并标出不懂之处。

小组内解决难以翻译的句子,教师可点拨。

师生互动,检测翻译效果。可采用提问法、出示检测题等形式进行。(见《学案》) 提到

《学案》,我插上两句题外话,在日常教学中我大多采用教案与学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学案中得到巩固提高,而且我在学案中设计的问题与中考紧密相连,力争每篇课文都与中考亲密接触,教学效果不错,不妨一试!言归正传。

小结:理解了文意,学生应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爱莲花了,然后让学生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在读中感受语言美、形象美!

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第五个环节:合作探究,研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研读课文,赏析文章的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情感等等,给学生出示思考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一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我是从3个方面进行设计的……)

eq oac(○,1) 作者爱莲的什么呢?

eq oac(○,2)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赞美了莲花的哪些品质?

eq oac(○,1)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2

教学重点:

2.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原文。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回忆一下咱们学过的描写莲花的诗句。

今天我们再来共同学习宋代周敦颐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爱莲说》。

周敦颐(1017-1073) ,北宋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谈谈《爱莲说 》这篇文章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听录音朗读课文,教师做如下指导:

(1)文言文的读法与现代文有点不同,文言文要读出韵味来,因此要读得慢些读得舒缓些: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语气贯通,又使全句语气舒缓,富有节奏相同的还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体会一下。

(2)还要读出抑扬顿挫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读起来,要一顿一挫,一抑一扬,读出节奏和韵味来“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扬一抑,体会一下。

(3)文中还有些排比句,读的时候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读出气势来请一位同学来读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们掌握了朗读的方法之后,再齐读一遍课文,这一遍要读出韵味来。

教师朗读小结:①注意听准字音,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②本文前一段介绍,介绍当用陈述语调读,后一段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要注意前后语调使用的区别)

2.引导学生体会这篇文章的朗读基调。

3.再次走进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直接描写莲的句子,说说各体现了什么品质。

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2)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学过他的《桃花源记》,了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愿意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

作者写世人盛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各组派一人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展示,之后讲评。允许听者质疑。

采用当堂背诵的模式,鼓励学习小组推荐“最佳背诵者”展示背诵效果,并进行评价。

1.学生做“当堂达标检测题”,教师监考。

3.各组汇报批改情况,尤其是错得比较多的题。

教师总结学习重点,目标达成,学生表现等。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3

一、导入  新课(略)。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2.学生齐读。

五、串析课文。(围绕下列问题逐一展开讨论,涉及到的较难的文言词句顺便作些解释。)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六、背诵全文。

七、布置课外作业 。

1.找出课文中的“之”字,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2.以某种植物为题材,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西蜀子云亭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不蔓不枝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结合预习检查,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3.通过对主旨的探究,学习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归纳莲的品质。

2.学习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对莲形象的品读,领悟莲的精神内涵。

学生:1. 预习课文,准确熟练朗读,完成课文通译。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情况,及“说”这种文体特点。

教师: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花儿,你用《爱莲说》中的一个句子来形容一下?(看来你把文章读懂了)毛泽东最爱梅花,因为梅花总在风雪中傲然绽放;陶渊明最爱菊,用菊花来表明自己喜欢归隐的志向。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毕生酷爱莲花。他爱的是莲的什么呢?我们一起从《爱莲说》中寻找答案。

2.出示多媒体,出示教师总结的学生预习中的困惑,集体讨论解答.

(白居易的诗《买花》就如实的记录了长安贵族买牡丹花的场面。其中有两个句子: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意思是——富贵闲人一束花,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一年的租税)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人人都乐在其中。所以说,唐宋时期人们喜爱牡丹花是真实的。)

4.在线检测,解决存在主要问题。

三、精读细品(一) ——品“爱莲”

1.教师:周敦颐为了能和莲花日日相伴,在自己住的地方专门挖了一个池塘,种满莲花,而且起的名字就叫“爱莲池”,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

明确: = 1 GB3 ①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2 GB3 ② “莲,花之君子者也”

教师: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对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喜爱)那你读出来了吗?

朗读指导:

读出轻重,哪个词最能表达情感就重读,注意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运用你的表情。(脸上带着喜爱的表情,再来读读看!)

教师:周敦颐爱的只是莲这美丽的外形吗?他爱的究竟是莲的什么呢?

打开学习任务单,按照要求完成第二大题第一小题。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微视频——《透过外在形象 探究内在品质》

学生活动:

= 1 GB3 ① 品读文段,观看视频,归纳概括,写在任务单上。

= 3 GB3 ③ 选一个人代表本组准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

总结:我们可以选最有代表性的词语做好笔记重点记忆。(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等)

带着对对莲花高洁品质的理解,让我们再来朗读一遍这段话。你来试试?

背诵本文段。

3. 教师:再来看你找到的第二个句子齐读“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5

教师检查对词义的理解。“之”、“焉”、“者也”、“噫”、“矣”等虚词和若干实词

1、备读:要求畅读五分钟,每个人都必须讲出这篇文章之所以朗朗上口的一个原因。

3、课堂发言:如:散句与骈句的交错运用,长句短语的错落有致,叙述、描写、议句的熔为一炉、疑问句、感叹句的穿插使用。全文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诵读起来格外舒畅。

2、教师出思考题:

②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了莲的形象。(作者从生长环境方面描绘了莲的高洁和质朴;从体态香气方面,写了莲的正直和芳香;从风度方面,写了莲的清高。)

③文章怎样表现了莲的品质。(文章表现莲的高洁品质,从三个方面入手:直接描写形美,菊和牡丹烘托,作者抒情议论。)

对课文需要着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主要内容有:

1、直接写莲花的句子,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句句赞莲花,又是句句赞君子,既是描写,又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情趣和清高思想。

2、第一段文字是状物,第二段文字是言志。状物意在赞颂君子的品德,言志则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课末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完成。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6

知识目标:

1.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了解作者与文体,思考作者生平与“莲”的内在联系。

2.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熟读成诵。根据课下小注和已有的文言知识掌握“蕃”“濯”“独”“鲜”等重要文言词的意义,辨识“之”的一词多义。(这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1.通过研读文章,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借助“莲”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因为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区别正衬与反衬)的写法。根据课堂反应必要时加入与“借景抒情”的比较。

(“物与人同”,我们总是能从外物中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情感,同样是莲,周敦颐看到的是高洁,朱自清看到的是清纯,可见心中是什么,眼前就会呈现什么,心中是美好,眼前才会有美好。)借助本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情感是其德育目标。

学生处于七年级下学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有一点自己的学习方法,《爱莲说》是一篇文意相对简单的文言文,学生能够根据课文注释和词典辨别大部分文言字词的读音和含义,通过小组讨论,能解决部分疑难字词和文章大意。但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手法,学生还有难度,需要小组讨论,还需教师点拨。本节课用一课时的时间呈现一篇文言文相对完整的教学过程,要做到每点具到是不可能的,因此,我把“赏析”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出发点。把作者了解、字词释疑、句子翻译作为欣赏文章的前置条件。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分析文章所展现的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作者的志向。

2.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正衬与反衬的区别)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之”的用法。尤其是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学生会套用,但理解欠缺。

2.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衬托作用。

现在正是四月,我们相会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的季节,这个季节,满眼的绿满树的花,映在眼里心下满是欢喜。孩子们,行走在四月的春风里,你们有没有因花而心动(可以提问一至两个学生)

教师:喜欢而说不出理由那一定是还未爱到心尖上,爱到骨子里,爱到融为一体,周敦颐的《爱莲说》告诉我们:喜欢它,是因为我是它,它是我。

2.检查预习的查资料情况。核对资料①作者简介②“说”——古代文体(8分钟)

周敦颐: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著有《周子全书》行世。 在任上,他以“昭雪伸冤、泽及万民”为己任。卸任后在莲花峰下开设濂溪书院,他的学说对以后理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周敦颐是把世界本源当做哲学问题进行系统讨论的开创者。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花。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介绍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莲、牡丹、菊的象征意义,尤其对于莲与菊的区分更具有引导性)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3)朗读。把朗读放在预习检查的环节中,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5分钟)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小组内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断准句——小组展示朗读,其他学生纠错——教师示范朗读

(针对重点字词,一是读音,二是释义,特别注意隐逸者的解释,了解“隐逸者”与“隐者”表达的情感的不同)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7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 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

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诵全文。

六、总结课文1、结合板书总结全文。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8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1、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出了莲花怎样的特点,反映了莲花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自由讨论)

2、作者表面写莲,其实意在写人,赞莲目的是赞人,这种手法是什么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综观全文,似句句写花,而意不在花;通篇无人,却字字写人。作者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来比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3、作者除了写莲花外,还写了菊花和牡丹,共有几处写到?

——共有三处提到,请学生朗读。

A、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

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①、为什么说菊是花之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

——因为菊花不与百花争艳,而在百草凋零的季节里傲然凌霜,独吐幽香,它是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隐士的象征。

陶渊明一生清廉,为官多年,最后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他从复杂的宦海中挣脱出来后,回到家乡,躬耕垄亩,过起了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并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和饮酒诗系列。

这首诗充分表现了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

②、为什么说牡丹是富贵者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因为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这在古书里不乏记载:

这些诗文都描写了自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的空前盛况,充分反映了世人追求富贵、骄奢淫逸的庸俗世风。作者用“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婉曲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③、作者为什么不爱菊花、牡丹,而偏爱莲呢?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呢?

4、作品写莲的同时,还写了菊与牡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用菊花的傲然凌霜正面衬托莲的洁身自好,用牡丹的绚丽浓艳从反面来衬托莲的质朴、自然。通过这不同角度的衬托,从而突出莲花的高洁,烘托了文章的主题。

爱莲说小学教案 篇9

一、导入新课(略)。

二、解题。

“莲”即荷花,“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三、简介作者。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四、诵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提示学生读准下列字音。

甚蕃(fā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不蔓(màn)不枝

2.学生齐读。

五、串析课文。(围绕下列问题逐一展开讨论,涉及到的较难的文言词句顺便作些解释。)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理解:直接写莲的句子主要是第4句、第5句的最后一个分句。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三个方面来歌颂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歌颂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从体态方面突出莲花的正直、刚直不珂、威武不屈,“香远益清”是从香气方面歌颂莲花芳名远扬;而“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则是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理解:“托物言志”是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课文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紧扣与君子气质相似之处着墨,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表里如一、行为端正、不阿谀谄媚的品德,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先用众多可爱的花作一般的映衬,再以菊和牡丹作重点映衬。菊,从正面映衬;牡丹,从反面映衬。描写莲时,浓墨重彩,工笔细刻,卓然超群的“莲”的形象,在“草木之花”的背景上,在“菊”“牡丹”二花的陪衬下,在画面上凸现出来,使人心驰神往。另外,本文还用隐逸者、富贵者映衬君子;用菊之爱、牡丹之爱映衬莲之爱,以此表明作者与众不同,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4.本文除衬托手法外,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①排比(如第⑤句);②比喻(如第⑤句);③对偶(如“莲之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反问(如第⑧句)。

5.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散句和骈句交错运用,读起来铿锵悦耳,顿挫有致。

六、背诵全文。

七、布置课外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之”字,并分别指出它们的意义或用法。

2.以某种植物为题材,写一篇托物言志的短文。

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浯,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诵读、背诵课文,是短文两篇的教学重点。理解学习类比手法的运用是《陋室铭》的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映衬手法是《爱莲说》的教学难点。

短文两篇应以诵读(包括背诵)为主,以讲为辅.达到当堂成诵。用抓“文脉”的方法快速记诵,背诵课文。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不必多作发挥。点到为止。

一、导人新课。

古代名士文人常爱以物咏情言志,我们今天要学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托物言志中的名篇。作者借陋室、莲花抒发自己怎样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吧。

二、检查预习。

彩屏显示:

正确朗读下列句子并解释加点的字。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西蜀子云亭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莲而不妖    不蔓不枝

三、录音范读课文《陋室铭》。

要求: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疑难之处,并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意。

五、指导朗读。骈文的'节奏按意义划分。骈句要读出节奏(四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五字句的节奏多为二一二),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要读出延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须有较长的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齐读《陋室铭》。

六、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教师只作点拨。

1.释题。

课题中的“陋室”是所托之物,“铭”指的什么?引导学生看注释①。

2.文中哪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为什么?

讨论后,明确:“惟吾德馨”这句话能提挈全篇大意。因为第四句是比喻;也是类比,是以虚衬实。作者所要说明的意思是“惟吾德馨”。中间八句写室中生活情状,是室主人“德”的外在表现。最后一层隐含“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的意思。

3.作者是怎样描写陋室环境和居室主人生活情景的?

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描写了陋室幽雅动人的景色,以景色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是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陋室中人的活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两方面来描写的,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4.作者以陋室比古贤的居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明确:引古贤之名室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的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5.为什么结尾说“何陋之有”?

明确:引用孔子的话,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之人居之,则陋室不陋”,与本文开头的“惟吾德馨”一句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子过来,达到最完美的思考境界,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6.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明确;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熟读并当堂背诵全文。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知道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吗?它是以哪种花来构成的?生答:莲花。澳门同胞为什么要以莲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区徽呢?不仅因为澳门莲多、莲美,更是因为莲花象征了澳门人渴望回归祖国大家庭的纯洁、高尚的心。宋代哲学家周敦颐也特别喜爱莲花,也写了《爱莲说》。为什么周敦颐独爱莲花?他是怎样描写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指名口译本文大意。教师订正误处。

彩屏显示译文。

3.全班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只作点拨。

1.讨/论文体。

《爱莲说》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讨论后明确:是古代―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散文。

2.讨论重点段落的理解。

作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只爱莲花呢?

讨论后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段话中7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谈。

明确;“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写莲花的体态;“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写她清高风度。正因为莲花具有不染、不妖、不蔓不枝等等高贵的气质,才会让人肃然起敬。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齐读第一段。

3.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爱莲,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是因为它是一种人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莲与君子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彩屏显示:莲花图。

作者借连花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心志?

明确: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莲的形象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  &nbs

爱莲说课件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小编特别编辑了“爱莲说课件”,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爱莲说课件(篇1)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 积累文言字词。2. 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3. 背诵课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 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感情、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手法美。教学难点  一文,具有那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1. 朗读教学法。2.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朗读带一、 导入课文  出示莲花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二、 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向学生展示教学目标。     三、预习: 请两位同学给这几个字注音,颐 蕃 於 濯 亵 噫 逸、 正课 1、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篇课文的录音朗读,注意听准字音,注意句子的语气语调。   2、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理解句子的意思。(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 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  、(出示小黑板)请几位同学翻译下列句子:   a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5、请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把课文完整的说一遍。 6、这两位同学说的很好,大家掌声鼓励。这篇文章题目是爱莲说,莲有哪些可爱之处值得作者喜爱呢? 讨论归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我把莲的这些特点,画在了黑板上,大家齐读一遍.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板书:环境          外形          味道         姿态 8.这些描写,不但写出 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作者在这短短的文字中能够如此细致的描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欢莲花的外形吗?(不是,是借花喻人)  书中把莲花比喻成了什么?(君子) 9、既然莲是君子的化身,那么两者一定有相似之处,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应的君子的环境又是什么样的呢?(污浊的黑暗的封建社会)既然莲花能够出淤泥而不染,君子也一样,虽然生活的黑暗污浊的社会中,却能够不与世俗怎么样?(同流合污)剩下的六个花瓣由大家总结。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找同学回答。 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10、大家总结的很好,我把君子的品德写在了花瓣上,请几位同学把这些君子的品德贴到与莲花相对应的位置. 大家共同绘制了一幅莲花君子,通过这两幅图,可以看出作者描写莲花是为了赞美象莲花一样的君子,也就是在莲的形象之中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一定要做一个像莲那样品德高洁的君子,这是作者的人生理想,借莲来表达自已的志愿,想一下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板书)托的什么物,言的什么志?(托的是莲花的形象,言的是君子之志) 现在我们可以真正了解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深意了。让我们将这一段大声朗读一遍,注意,要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11、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写了菊花和牡丹,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菊花有什么特点,它不与百花争春,开在什么时候? ……深秋时节。 深秋时节气候寒冷。它能不畏严寒,这种精神值得我们肯定、赞扬。这恰恰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隐居山林。所以作者把菊比成什么?(隐逸者) 从这一点上,我们将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 行动与世俗作斗争相比较,菊和莲虽然都不满现实,但前者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比菊更加可贵。 所以,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什么作用?(衬托。ゴ诱面衬托.) 1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  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成为富贵者的象征。当时的世人都喜爱它,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名利。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13、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不同的情感志趣,决定了对花喜爱的差异,作者对爱菊、爱莲、爱牡丹的人分别持什么态度?  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  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   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   同学们再大声的把课文朗读一遍,体会作者的感情. 14、 指导学生按照板书脉络快速背诵。  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 五、总结:   1.学生总结:       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等,都值得我们借鉴。 2.教师总结:   同学们,   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反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2、说话练习:           根据课文,把莲、菊、牡丹三种花“品格”的高下排个序,并说明理由。  答案:“品格”的高下是:(1)莲,(2)菊,(3)牡丹。理由,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教师准备的理由是:牡丹虽艳丽,但象征荣华富贵,同于流俗,品格最下;菊花虽然清逸脱俗,但逃避现实,消极处世,不值得仿效;莲花的生活态度比菊花积极,它处于污浊环境,却洁身自好,保持高洁的操守,难能可贵。注意:教师要鼓励发言积极,有思想、有文采的学生。 七、布置作业:     你喜欢什么花草树木?仿写爱莲说,以爱------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点明所托之物,所言之志。    八、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正衬        反衬     菊  --   莲   --  牡丹    托                                   物                                            隐逸者     君子       富贵者   言                                   志  网站文章栏目使用备注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爱莲说课件(篇2)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反思:

《爱莲说》是一篇杂文。按原计划我是想一课时上完的,但是只上了内容的三分之二。这篇文言文里,我想达到教学目标分别是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增强古文阅读能力,能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体会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整堂课可取的地方应该是遵循了古文教学的基本原则,以读促译,就粗避细,整体感知,体会大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理解文本,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不足的是没能准确地把握教学时间,没能如期的完成自己预计的教学内容。还有三个知识点没能完成,菊花和牡丹花的正衬和反衬的作用。最后一段中议论、感叹、陈述三个句式的对比;拓展托物言志的写法练习。在完成的内容里也有不少处留有遗憾。比如:有学生在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时指出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意思相近。我没能深入的让学生去区别它,只是认可学生有那么一点相近的意思。但不完全准确。生硬的灌输给学生“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其实顺着学生的理解未尝不可。“身在曹营心在汉”比喻的是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却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从积极的意义上讲,说某人虽身处异乡,但心怀亲人,或某地下工作者身在敌营,心在自己的组织。从消极意义上讲,说某人身在此,心则在彼,或人在心不在。比如说有的同学身在教室里心在操场上等等。当时如果这么讲也许会花费更长的时间,应该不实际,但如果我能接着学生的话总决为“是的,莲花虽然从淤泥里长出来,但他的心不属于淤泥,依然是高尚纯洁的,而且给人的外表也是一尘不染纯洁洁净的。说明莲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也许会更好一些。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自身,进行思想教育,有些同学身上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咱们不能因为别人做咱也去做等。另外,由于时间没把握住,一下课是课间操时间,打算结束时再让王程跃把三句排比句读一读,与先前所读的作个比较,让整堂课像个故事,首尾呼应,但没收住,集体朗读一遍课文就更不用说了。

造成时间不够的原因,我觉得,应该是在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上花费了太多时间。这里有我的引导方向的问题,也有学生理解能力的问题,同时也说明我对学生的了解还不深入,配合得还不是很默契,我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另外还觉得自己驾驭课堂的应变能力有待加强,对于课堂生成的利用率不高……

以上就是我对《爱莲说》的教学反思,希望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我的遗憾成为前车之鉴,不再成为大家的遗憾,同时也希望能和同事们共同进步!

爱莲说课件(篇3)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

2、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3、理解作品对追名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1、疏通文意,理解内容,了解写法。

2、反复朗读,背诵默写。

课前对照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有疑问的字句,朗读课文。

1、自然界的花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分外美丽,下面就请大欣赏几种花。

(展示几种花的图片,配以音乐)(先以不同方式逐幅展示,然后总到一幅画面)

2、刚才我们看到的只是花海中的一束,你能说出这些花的名称吗?你最喜欢哪一种,谈谈你喜欢的理由。

3、对花的好恶,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情趣、志向,今天我们就选取莲花来深入探讨一下(展示下段文字)

莲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莲生植物:它有袅娜可爱的茎叶,有娇嫩雅致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实(莲子)和根(藕)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从遥远的古代,莲在我国各地就被广泛种植,给祖国大地增添了清丽柔和的色调。从古至今,莲的形象经常出现在建筑物上,也出现在许多雕刻和绘画作品中,许多诗人、学者教写过咏莲的篇章,赋予莲以各种美好的品质。

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出示课题:爱莲说)以莲花作背景

1、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2、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3、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4、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5、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xian,很少

6、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7、学生齐读

(展示探究的问题)

1、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陶渊明和世人的爱好?

2、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3、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播放古筝曲《出水莲》)

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句,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掌握重要实词。

教学难点:以花喻人的含义。

第一学时

活动1

【导入】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周敦颐的《爱莲说》,“爱莲说”是什么意思呢?谁来谈谈?“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叙事、写人、咏物的形式来阐述见解、说明道理。“爱莲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说说爱莲的道理。荷花因其美丽高洁,很得诗人喜爱,你还知道哪些写荷的诗?请起来背诵一下。

活动2

【讲授】讲授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疏通文意。学生看注释,教师提示:

蕃:多。自:从。予:我。濯,洗涤。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不生枝蔓,不长枝节。益:更,越。亭亭:耸立的样子。植:古义:树立;今义:种下。亵玩:玩弄。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噫:感叹词,相当于“唉”。鲜:少。宜:应该。

活动3

【活动】活动

品读课文。

1、找出描写莲花的那句话并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

教师提示: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味香远益清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这些语句对莲花作了生动逼真,尽善尽美的描绘。你们觉得作者仅仅只是在描写莲,赞美莲吗?

不是。文章后面说“莲,花之君子者也。”

3、看来,作者是把莲比作君子的,君子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文化中“君子”与“小人”是一个相对应的词。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4、结合莲的形象,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赋予莲花哪些君子的品格?

角度特点品质

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不媚于世

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味香远益清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观赏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坚守节操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文章咏莲,却还写了菊和牡丹,在作者的眼里,这两种花还指代什么人?

菊:隐逸者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称为隐士。

牡丹:富贵者追逐名利富贵的人。

6、这三种花都有人喜欢,哪一种花喜欢的人最多?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当时的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

7、三种花作者都喜欢吗?从中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予独爱”三字表明作者只喜欢莲,也可以说成是只有作者才喜欢莲。可见当时的社会追名逐利已蔚然成风,道义已荡然无存。面对当时的不良世风,作者不同流合污,努力追求高洁的'品格。

8、这种通过写一种自然物来表白自己的心志,这种写法就叫做什么?

托物言志。

活动4

【活动】活动

背诵课文。

活动5

【活动】活动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环境虽然已经很好了,但也可能有不如意的方,甚至于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里,可能是特别严重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保持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保持自己精神上的家园。

菊:隐逸者(正衬)污浊的社会中不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行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反衬)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课件(篇4)

1.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

2.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3.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4.理解作品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批判,领悟作者以“莲”自况,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1.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重点) 2. 理解作品的主旨。(难点) 教学方法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伴随着优美的古筝播放一组荷花图片) ,一张张美丽的荷花图片,有的一枝独立,有的群花璀璨,有的含苞,有的怒放??看着这一幅幅风姿绰约的荷花图?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说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是怎样赞美莲花,怎样以莲花自比的。

二.作者及文体介绍 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书,道州营到(今湖南道县)人。他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了《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古代文体之一,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它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正是这种托物言志文体传世佳作。

(1)教师范读。(学生在书中注出难读的字音和节奏)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

清涟(lián) 亵玩(xiè) 噫(yī) ...

(2)学生采用同位互读、小组合作多式朗读,体会文章的节奏美。

(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4)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熟读或背诵,可采用同位或小组互助背诵的形式。

甚(很)蕃(多)妖(妩媚)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益(更加) 鲜(少) 宜(应当) 众(多)噫(唉)

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3)学生圈点勾画,试译全文。

(4)小组互译全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不能解决之处,提交全班共同讨论明确。

我不会的词语:

1.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读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这些描写赋予了莲花那些品格?

生长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

3.作者描写莲花之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不是。是为了歌颂、赞美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课文是对莲花进行描写和歌颂的,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的美好。

(1)爱菊者陶渊明。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

(2)爱牡丹者众世人。因为牡丹艳丽妩媚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托“莲”,写“菊”是正衬,写“牡丹”是反衬,在衬托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贬了时俗。

5.作者对这三种花的态度又是怎样呢?

叹惋菊花,鄙薄牡丹,赞美莲花。

6.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么他把菊花、牡丹、莲花比做什么呢?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菊是隐逸者,逃避现实。 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莲是君子,高洁正直。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美德远播的君子。

7.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进行描写和歌颂,借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美好形象,喻君子行为端正、正直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德,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观,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贪慕富贵的社会风气的慨叹和鄙弃。

1.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时代,作者的思想过时了吗?

2.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简述理由。

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来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1.积累有关莲的诗句,不少于四句。

2.就你喜欢的花,仿写《爱莲说》以“爱_____说”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方法。

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菊,花之隐逸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1、学习内容的层层深入,横好的体现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尤其是多种朗读方式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文言文学习中朗读的重要性和朗读的层次性,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活动步步深入,自然流畅。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联系生活、拓展升华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受,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较好地培养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

3、突出对课文中的“三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进行教学。遵循以上几点原则,本设计以“三美”带动全篇,整体感知、领悟全文。整个课堂教学呈总分总结构: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升华。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推进,螺旋上升,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熏陶。整个过程读中品析,品读结合,特别是让学生在音乐美、图画美的氛围中来读,力求做到“美文美读”。

4、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习的巧妙结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将学生引入引入一个美好的学习境界。

爱莲说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理解、学习莲花“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做莲花一样正直的人!

2、 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这节课,咱们先一起欣赏一幅画(打开多媒体课件----“莲花”)。多美的莲花啊!清纯,脱俗,她从来就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爱物。

2、请同学们搜索一下记忆中有关描写莲花的古诗文句,并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比如:《咏莲》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3、学生朗读以上有关“莲花”的古诗文句 。

师:同学们平时看的书很多,朗读得也不错,这些诗句都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莲花,赞美了莲花,令人陶醉,令人难忘。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哲学家的名作----《爱莲说》(投影课题:爱莲说)

二、解题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现在江西省九江县)人,著名的诗人。他很爱菊花,常在诗里写到,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三、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多媒体.播放图文并茂诗朗诵,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同时让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四、翻译课文

(一)查阅注释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1)。晋陶渊明独爱菊(2)。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3)。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濯清涟而不妖(5),中通外直,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亭亭(8)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9)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10)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1);莲,花之君子(12者也。

噫(13)!菊之爱(14),陶后鲜有闻(1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16)众矣!

(二)、指导翻译

(1)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世人,社会上的一般人。唐人爱牡丹,古书里有不少记载,如唐朝李肇的《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单单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生出却不被沾染。淤泥, 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3)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

(4)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的,不枝枝节节的。

(5)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6)亭亭:耸立的样子。

(7)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8)隐逸者:隐居的人。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便隐居避世。

(9)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

(10)君子:道德高尚的人。

(11)噫(yī):叹词,相当于“唉”。

(12)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13)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三)、[译文]

水上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单单爱菊花。从李氏的唐朝以来,社会上的人很爱牡丹。我却喜欢莲花,喜欢它从污泥里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中间空,外部直,不生藤蔓,也不生旁枝,它的气味越远越清香,它又端庄又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欣赏它,却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花是花中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不大听到了;爱莲花的人,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的了!

五、分析课文,品味语言,领悟课文

1、师: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2、我们把课文读好了,也翻译了课文,理解课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3、师: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①在社会大环境中,作者自喻自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样高洁质朴;②作者自喻不与俗人为伍,以莲花的正直芳香的形象比拟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③把莲花人格化,自喻自己刚直、庄重,大有如屈原所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高贵品质。

4、师: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明确:托物喻人)

5、这篇文章的主体写的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

[提示] 对比 、衬托(正衬、反衬)

6、教师小结:作者之所以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息息相关,更和他在这一特定的环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关。周敦颐那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的文笔是不是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要写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仅要贴近生活,有真实的经历,还要体现自身价值的鲜明的独特的个性。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把周敦颐为什么要借莲花来抒发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情感的原因阐述清楚了。下面同学们回顾一下,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请同学帮助解决。

六、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2.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我们作为中学生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点评)

七、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1. 延伸积累,师生补充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2.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八、结束语

课上,同学们想到了人、事、物、名言,如果稍加整理,就可成为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文章,为了使这篇课文进一步得到深化和运用,今天回家的作业就是写一篇托物言志的小散文。希望同学们在欣赏莲花的“亭亭净植”同时,别忘了“出淤泥而不染”所带给我们的深刻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

濯清莲而不妖——质朴

不慕名利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体态香气 洁身自好

香远益清——芳香

风 度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亮

托物——喻人

莲花 花之君子

二00九年 四月

爱莲说课件(篇6)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

3、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背诵并默写两篇短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学习重点

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学习难点

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理解类比手法的作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作用。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3)字梦得,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和柳宗元辅佐王叔文执政,采取一些改革措施,受到达官权贵的排挤打击,最终招致失败,但始终不屈。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据说是刘禹锡被贬安徽时修建的。有一正房,两厢房,正房中有石碑一面,上刻篆书“陋室铭”三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他为人清廉方正,傲岸不屈,他酷爱莲花,亲自率领属下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作《爱莲说》。

2、文体简介

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警戒之意。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记叙事物,但都是用来阐述作者对各种问题的见解。本文就是一篇咏志讽世的散文。

3、朗读指导

《陋室铭》:

(1)找出文章的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有延长音。

(2)前四句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文意。

(3)“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虚写的文句(“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应读得轻一点,才有韵味。

(4)“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

《爱莲说》

主备人:王军雪韩彦审核人:语文组编号:04班级:

(1)第一段介绍情况,当用陈述语气读;第二段发议论,其中有判断,有感叹,应读出不同的语气来。

(2)第一段首句是总说,当用提顿的语气读;“可爱者甚蕃”要读得分明。以下依次说菊、牡丹、莲,其间应有明显的停顿,“牡丹”后的停顿应长一些。

(3)“予独爱莲”是统领语,“之”要轻读,后面的内容应读出层次感,即生长环境、长成后的形象和品格,表示品格的句子宜读得稍重一些。

(4)“菊之爱”应读出惋惜之意,“莲之爱”读出慨叹之意,“牡丹之爱”应读出讽刺意。

4、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衬托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衬托可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高的”衬托“更高的”,用“好的”衬托“更好”。例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桃花潭的水深衬托出跟汪伦的友情更深。)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用“矮的”衬托“高的”,用“坏的'”衬托“好的”。

例子(1):他的年纪小,器量可大。 (以年纪小衬托器量大。)

例子(2):海鸥在大海上飞窜,轰隆隆的雷声把海鸭吓坏了,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躯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没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以海鸭及企鹅的懦弱衬托出海燕的勇敢。)

学习导航

《陋室铭》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陋室铭()德馨()鸿儒()案牍()苔痕()西蜀()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有仙则名②有龙则灵

③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④谈笑有鸿儒⑤往来无白丁

⑥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

⑧何陋之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铭这种文体一般都要押韵,写出韵脚。

5、找出本文的对偶句

姓名:

6、学生自主阅读后,结合工具书,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翻译全文。

7.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放声朗读课文,体会本文语言特色,力求读出韵味。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小组交流讨论,研读赏析

1、这陋室在作者眼中到底陋不陋?从文中找出表明作者看法的语句。

2、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来论述陋室不陋的?

3、本文写自己的“陋室”,为什么提到“诸葛庐”和“子云亭”?

4、本文结尾引用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有何作用?

5、文章仅仅只是写陋室吗?你认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请同学们为自己写一则座右铭,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追求。

《爱莲说》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蕃()淤泥()濯()清涟()蔓()亵玩()噫()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②陶后鲜有闻③濯清涟而不妖。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⑤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

3、文章中哪一个词,明确表达了对莲的态度?

4、画出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倾情朗读,想象莲花美好的形象。

二、再读课文,小组交流,研读赏析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2、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还有什么?

3、本文的题目是《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菊之爱”和“牡丹之爱”又有什么内涵?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个句子。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

小写作:

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他物件(写于收集本上)。

反馈测试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1分)

苔痕()鸿儒()案牍()甚蕃()

德馨()淤()泥洗濯()清涟()

隐逸()亵()玩鲜()有闻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10分)

斯是陋室()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

不妖()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亵玩()

三、根据诗文内容填空(28分)

1.《陋室铭》选自《 》,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陋室铭》处处紧扣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

4.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这句诗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5.《陋室铭》中写景色之雅的句子是;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写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6.《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时著名的家,家。

7.《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

6、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

7、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

爱莲说课件(篇7)

1、知识与技能:疏通文意,把握难词难句和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悟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1、教学过程分为:“诵读环节――悟读环节――拓展环节”三大板块。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为重点,衬托的写法为难点。

2、课前制作课件,创设教学情境。

3、学生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周敦颐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动为本文设计板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是莲花导人新课。

2、同学交流搜集的有关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介绍“说”文体的概念。

二、诵读环节。

1、一读,读准音,通文意。

3、二读,个人读,小组读,教师读,大家评。

1、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用课文原话回答。

2、作者身上具有哪些“莲花”的品格?

3、质疑,解疑。

四、拓展环节。

1、仿句。

2、“出淤泥而不染”这是莲花的自然属性,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谈谈你们联想到哪些人或事,或名言警句?

五、小结。

1、结束语。

六、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一年级说话教案9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是非常重要的。每位老师都需要花时间来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现在,请您细心阅读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说话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动脑筋说出小兔运大南瓜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讨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别辅导

揭示话题揭示话题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看第一幅图

老师引导提问:小兔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的提问:这是怎么样的一个南瓜?

小兔想把南瓜运到什么地方去

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

按照老师的问题逐个思考。对于有些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要适时的引导,让他把话说完整。

1、小兔妈妈问小白兔什么问题?

2、假如你就是这只聪明有机灵的小兔你会想出什么样的好办法让

学生自己去说一说。

3、全班交流自己想出的好办法。思考讨论

大胆的与全班交流

利用机会培养学生大声说话的习惯。

讨论评议1、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最好,引导学生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

2、在小兔运南瓜中选出一种你觉得最好的画一幅图。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理由。

选择并画图。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培养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习惯。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学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等问题,能作自我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

二、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1、现在老师教你们学会说一句话。(跟着说)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跟老师念儿歌。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这首儿歌可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念边做,作为课中操。

三、看见老师要问好。

1、指导看图,听录音。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师翘舌音)

(2)丁丁和冬冬是有礼貌的孩子。他们早上来上学,见到老师怎么说呢?(听录音。丁丁:老师早!冬冬:老师早!老师:小朋友早!)

2、练习说话。

(1)你早上到学校,见到老师怎么说?

自由练说。指名说。指名上台表演。

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2)再听听丁丁和冬冬下午见到老师时怎么说。(听录音。丁丁:老师好!冬冬:老师好!老师:小朋友好!)

模仿丁丁和冬冬,学会说老师好。

3、小结:

小朋友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到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每天见了老师都要主动问好,早上说老师早,其他时间说老师好。

四、学会自我介绍。

1、丁丁和冬冬原来也不认识,现在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他们要认识以下,听听他们说什么。

2、听录音。

丁丁:你叫什么名字?

冬冬:我叫冬冬,你叫什么名字?

丁丁:我叫丁丁。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冬冬:我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丁丁:我也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3、模仿丁丁和冬冬的样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ⅹⅹⅹ。)

(2)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是ⅹ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可采取老师指名回答、同桌互相回答、开火车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扩大训练面。要求人人都会讲这两句话。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3)

一、创设情境,丰富说话内容。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上一节非常有趣的说话课听声音说话。好吗?在春天的一个早晨,阳光明媚,小动物们哼着歌,向我们走来了,仔细听,你们都听到了什么?(老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

生:(饶有兴趣地)我听到了()、()的声音。

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师:你们的小耳朵真灵。听到这些声音,你们想到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生:我听到小鸟的叫声,想到春天来了,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唱歌。

生:我听到青蛙、猫、羊、牛的叫声,想到它们可能要开森林音乐会。

生:我听到鸭子的叫声,好象看到鸭子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评析:音乐是开启孩子心灵、激发表达的钥匙。教者以悦耳的动物声音激发学生说话,创设了良好的说话氛围,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教者善于驱遣学生的想象,一幕幕曾经看到过的画面从他们的嘴里流出来了。)

二、游戏表演,体验声音情境。。

师:看来,你们都爱听这些动物的叫声,那你们想不想学叫它们的声音呢?我们来做个口技游戏。

生:(兴致高昂地)好。

生:哞哞哞

师:他表演的是什么声音?

生:牛。

生:叽叽叽,请你们猜猜我学叫的是什么声音?

(评析:让学生自己表演,进入故事情境,体验说话情绪,设身处地,身同感受,是新课标的重要精神。执教者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

三、凭借词语,拓展说话空间。

师:小朋友真有表演才能,声音学得真象。在我们的语言里面有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们叫象声词,今天顾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几个象声词。(看演示文稿,各象声词都超链接上具体的声音,使学生身临其境。)

生:齐读象声词。

师:除了顾老师带来的象声词,你们还知道哪些表示声音的词?

生:(各抒己见)轰隆隆啪啪啪滴嗒滴嗒呜呜呜

师:小朋友对声音这么了解,在平时我们听到一种声音,就要想到一个美的境界。请小朋友听,是什么声音?

生:是小鸟的叫音。

师:听了小鸟的叫音,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听了小鸟的话,想到春天来了,大家快来,我们到草地上玩。

师:听了他说的这一段话,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吗?

生:他说得太简单了,还应该说大家是怎么快乐地玩的?外面的景色怎么样?

师:在我们学过的课文里面,书上是怎么写小鸟的叫声的呢?

生;读范文:小鸟们开心极了,它们从这幢云房子里飞出来,又向那幢云房子飞过去。叽叽喳喳叽叽喳。你到我的房子里来做客,我到你的房子里去玩耍。

师:还有谁学着书上的样子说说你刚才听到的声音?

生:春天到了,柳树绿了,它甩着长长的辫子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桃花开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灿烂的朝霞,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朋友们,快来啊!这里的景色真美啊!快快和我们一起玩耍吧。

师:你想得真美,说得也很好,老师奖你一朵美丽的大红花。听了他的介绍,一幅美丽的春景图就好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请看。(看演示文稿,自动播放一幅幅春景图。)

(用同样的方法听水声,这儿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可以是小溪声、瀑布声、下雨声)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本节课中,教者很好地启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书本积累,开展说话活动,并尊重学生独特的个体感受,说话内容开放多彩,说话方式别具特色,说话气氛异常热烈。)

四、合成图画,提供交流平台。

师:刚才小朋友听一种声音,就能想到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如果老师把各种声音放到一起去,那是一段怎样的音乐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学生欣赏)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生:很美,心里很舒服。

师:你们这么喜欢这段优美的音乐,请小朋友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这次一边欣赏,一边想:你好象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你们想好了没有,请小朋友分四人小组先交流交流,(在组长带领下练说、练评)并选好一名代表上台来说。今天老师不仅要评出说话大王奖,还要评出评委奖,评的时候要说出哪句话最吸引你并说出哪里需要改进

(学生练说,教师巡视)

师:哪一组的代表先上台说给大家听听?

生:我讲的是《森林音乐会》。春天到了,小动物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玩耍,不知是谁提议:我们在森林里开个音乐会吧!于是,小动物们齐声说:好!大家各自回家准备节目了。第二天早上,小动物们各自带着乐队和舞蹈队来了。今天的音乐会小鸟是主持人,第一个节目是乐器合奏《赛马》,小羊拉提琴,小狗弹钢琴,小猪吹黑管,大象吹口琴。第二个节目是唱歌,麻雀、鹦鹉、黄莺、八哥合唱《布谷》,场下的观众也跟着唱了起来。第三个节目是舞蹈,小孔雀、小鹿合跳拉丁舞。

大家都说,这是森林里最好的一次演唱会。

师:在座的评委能给他打多少分?

生:给他打95分。

师:能不能说说为什么给他打95分?还有5分到哪儿去了?

生:他的声音很响亮,还有他开头也讲得很好:春天到了,小动物们来到绿油油的草地上玩耍。听了这一句话,我就好象看到了美丽的春天来到了,小动物们来到了绿油油的草地上,所以我给他打95分。另外我觉得他说话时语句不太连贯,扣了他5分。

师:老师把春天最美的花送给你们,因为你们一个讲得好,一个评得好。

(学生踊跃举手)看来,小朋友都想上来说,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请小朋友上来说了,老师想出一个好办法,就是下位说给听课的客人老师听,让他们评一评,如果你被评为说话大王,到老师这儿来领取大红花。(生下位向听课的老师介绍。)

(评析:语文重在感悟。教者让学生听声音、说声音,想声音,闻声音,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参与创造表达的过程。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同时,教者创设交流平台,让学生与学生、与教师进行广泛交流,进行充分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培养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习惯。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学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等问题,能作自我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

二、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1、现在老师教你们学会说一句话。(跟着说)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跟老师念儿歌。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这首儿歌可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念边做,作为课中操。

三、看见老师要问好。

1、指导看图,听录音。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师翘舌音)

(2)丁丁和冬冬是有礼貌的孩子。他们早上来上学,见到老师怎么说呢?(听录音。丁丁:老师早!冬冬:老师早!老师:小朋友早!)

2、练习说话。

(1)你早上到学校,见到老师怎么说?

自由练说。指名说。指名上台表演。

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

(2)再听听丁丁和冬冬下午见到老师时怎么说。(听录音。丁丁:老师好!冬冬:老师好!老师:小朋友好!)

模仿丁丁和冬冬,学会说老师好。

3、小结:

小朋友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到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每天见了老师都要主动问好,早上说老师早,其他时间说老师好。

四、学会自我介绍。

1、丁丁和冬冬原来也不认识,现在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他们要认识以下,听听他们说什么。

2、听录音。

丁丁:你叫什么名字?

冬冬:我叫冬冬,你叫什么名字?

丁丁:我叫丁丁。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冬冬:我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丁丁:我也是光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3、模仿丁丁和冬冬的样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ⅹⅹⅹ。)

(2)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是ⅹ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可采取老师指名回答、同桌互相回答、开火车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扩大训练面。要求人人都会讲这两句话。

入学教育听话说话2

教学目标:

1、知道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要尊敬国旗,培养学生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的习惯。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学会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和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脱帽敬礼两句话。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国旗。

看,黑板上挂着一面什么旗?

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看课本上的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干什么。这节课我们上入学教育听话说话第二课,要认识国旗,学习升国旗时向国旗立正、敬礼。还要学会说三句话。

1、我们的国旗是什么颜色的?

我们的国旗是红色的。这表示它是由许许多多英雄的鲜血染红的,红色代表革命。

2、旗面上有什么?

旗面上有五颗五角星,所以我们的国旗又叫五星红旗。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谁知道,大五角星代表谁?(中国共产党)小五角星代表全国人民大团结。全国人民向着共产党,全国人民热爱共产党。

4、练说话: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指名说、开火车说。)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指名练说)

二、热爱国旗。

1、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国旗?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旗,国旗代表国家,五星红旗代表中国。

2、回忆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为国夺得金牌,在升旗仪式上,热泪盈眶的情景。

3、国旗是代表我们祖国的。爱国旗就是爱祖国。

练说话:我们爱祖国。(指名说,走上讲台有感情地说,集体说)

4、我们小朋友都爱国旗,下面一起学一首儿歌:

国旗国旗我爱你,鲜红的颜色真美丽,

国旗升起我敬礼,全国人民热爱你。

(边做动作,边跟着老师念)

三、升国旗时要立正、敬礼。

1、课本上的小朋友升国旗时是怎样做的?

小朋友们都站得很正,小眼睛看着国旗,还向国旗敬队礼。

我们一年级小朋友没有挂红领巾,升国旗的时候要立正,行注目礼,小眼睛一直看着国旗升到旗杆上。

2、练说话: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指名说,同桌互说)

3、看课件中的小朋友怎样参加升国旗仪式。

你听到了什么?

这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

4、学生练习升国旗时行注目礼(奏国歌)

(两人示范,同桌互查,全体练习)

四、总结。

这节课大家都学得很好,不但认识了国旗,学会了升国旗的仪式,还学会了说我们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我们爱国旗、升国旗的时候,我们要立正、敬礼这三句话。我们学校每星期一早上都要举行升旗仪式,老师相信,以后的每一次升旗仪式,我们小朋友一定回非常认真的。因为我们小朋友个个都爱国旗,爱祖国。

入学教育听话说话3

教学目标:

1、指导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

2、学会正确的坐、立、举手、读书及执笔写字的姿势。

3、会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们天天背上书包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天天教你们学本领,教你们识字、写字、读书、做数学题、唱歌、画画。可是有的小朋友学得很好,有的学得不太好,这是为什么?

小结:对!主要是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

二、上课要专心听讲。

1、指导看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丁丁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

冬冬看见了,她是怎么说的?(仔细看图,看出冬冬的动作,想象会说什么话)

2、学习说话。

上课的时候,我们要怎样?(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讲。

3、学习儿歌。

请小朋友说说怎么样才叫专心听讲呢?(鼓励小朋友大胆、自由地说)

专心听讲:眼睛看老师,耳朵仔细听,不做小动作,不东张西望。

5、我们班上哪些同学做到了上课专心听讲?(表扬好学生,可发小红花)

三、学习正确的读写姿势。

1、看图,学习坐、立、举手的姿势。

(1)坐。

看图学习坐的样子,教师检查哪些小朋友坐得好。(检查)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坐给大家看看。

(2)立。

上课了要起立向老师问好,回答老师问题也要起立。立要直,而且动作要轻快。

练习上课铃响:学生起立,师生问好,坐下的动作。

(3)发言要举手。

发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站起来说话。听懂老师话的请举手。(检查举手动作)

2、课中操。

叮铃铃,上课了,

坐端正,专心听,

要发言,先举手,

课堂纪律要遵守。

3、看图,学习读书、写字和执笔的姿势。

(1)读书。

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把书拿起来,斜放在桌面上,成3040度角度。

模仿读书的动作,教师巡视检查。

(2)写字。

眼离桌面一尺,手离笔尖一寸,身离桌边一拳。(跟着说,边说边检查自己动作)

(3)执笔。

教师示范执笔姿势,边说边和图对照。

仔细讲解,边讲边带学生执笔。结合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训练,让学生学写丶、一、丨、丿、乀等基本笔画。(教师巡回,逐个纠正)

四、带学生参观高年级同学是怎样上课的,着重看他们的课堂纪律以及正确的读写姿势。

入学教育听话说话4

教学目标:

1、知道下课的时候要好好休息,课间活动要守秩序,玩安全有益的游戏。

2、学会说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

1、看图,说说这是什么时候,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可一项一项看,一项一项说活动内容。)

再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大家一起玩,守秩序,团结友爱。)

2、学说话。

下课的时候,我们一起做游戏。

下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哪些游戏?

3、说说我们下课时是怎样做的,表扬好的同学。

二、课中操。

我学老鹰飞飞,

我学马儿跑跑,

我学鱼儿游游,

我学青蛙跳跳。

我在可爱的学校,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借助拼音读准灯、吗、还、呢、车、往、工、作、告、诉、定11个生字的读音。看图理解车来人往的意思,并积累。学习部首双人旁,能按正确的笔顺描和写往、工两个字。

2、朗读课文能不加字、不漏字;重点指导读好三种灯说话的内容。

3、能初步了解各种不同的灯是怎样告诉人们不同的信息的。并能尝试用一句完整的话介绍日常生活中其它灯说的话(机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灯、吗、呢

1、了解、认识油灯。

师:从前,没有电灯时,人们用什么来照明的呢?(边说边举着照明一词的词语卡片)媒体出示油灯图:下面出示词语油(you)灯(deng)

师:请小朋友自由拼读词语。(反馈)

师:灯这个字就和灯很相象,这是火,这是灯架,读灯,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板书:灯)

2、出示课题:55、会说话的灯

师:自从人们发明了电灯以后,人们就不再用油灯照明了(手里再举着照明一词)。灯除了照明(手里再举着照明一词)外,他还会说话呢!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出示课文第一小姐,读准生字吗呢的读音。

媒体出示第一小节(生字用红色,上面标注拼音,):

师:请大家轻声读读这句话,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交流反馈读句子,指导读出语气。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其余生字的字音。

1、常规小组学习,疏通课文。

师: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会说话的灯呢?这些等都说了些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了解一下吧。先让我们小组内按常规读课文,学习生字。

2、交流反馈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告(gao)诉(su)工(gong)作(zuo)车(che)来人往(wang)

师:哪一组来读这些词语?其余小朋友听听他们把生字的音读准了吗?

3、看图理解车来人往的意思,指导书写往,学习双人旁。

师:(出示媒体画面)马路上车子来来往往,人们川流不息,行人和车辆真多啊,真是车来人往,开小火车读好这些词。

师:往是双人旁,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书空。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指导读好重点句。

1、了解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会说话的灯。

师:自由朗读课文2、3小节,圈出文中介绍了哪几种灯?请把等的名称读给同桌听一听。(反馈出示)

红绿灯

方向灯

灯塔

2、再读课文2、3节,了解这些灯说了些什么话。

师:再读2、3节,找出这些灯说了哪些话?找到句子大声地读给同桌听。

媒体出示红绿灯红灯停,绿灯行

方向灯小心!我要拐弯啦!

灯塔哪里是航道,哪里不能走

交流读好这几句话。教师在学生渡的基础上引读。

3、再读课文,了解这些灯是怎么说话的。

师:这些灯没长嘴,你们是怎么听懂它说在说(指着媒体上的几句话,让学生齐读红灯停,绿灯行。

小心!我要拐弯啦!

哪里是航道,哪里不能走。

就请大家再读读2、3小节,想一项、找一找从哪些词语中让你听懂它在说话:

媒体:红绿灯不停地工作着红灯停,绿灯行。

方向灯一闪一闪小心!我要拐弯啦!

灯塔一动不动地坚守着哪里是航道,哪里不能走。

(先让学生自由练读不停地工作着一闪一闪一动不动地坚守着这些词组,再开火车读一读)

观看动画:十字路口红绿灯在不停地工作着;马路上汽车方向灯一闪一闪

大海上的灯塔一动不动地坚守着。

4、引读2、3小节。

马路上车来人往,红绿灯,告诉人们,汽车方向灯,那是在对人们说,大海上,灯塔,来往的航船从灯光中知道了

5、总结

是啊,我们从这些灯的灯光变化中看懂了它们的要告诉(指着告诉词语卡)我们的话。

四、练习模仿课文直接说话的方式来说话

1、模仿文中汽车方向灯说话的语气练习说话。

师:你们能用这样(指着:小心!我要拐弯啦!)的句子,根据老师给大家的提示也来说说红绿灯、灯塔说的话吗?。

出示:

红灯亮了,好像告诉人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绿灯亮了,那是在对人们说:___________。

灯塔一动不动地坚守着岗位,那是告诉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灯塔指引的地方是航道,船可以安全从这里通过。)教师的总结要在学生交流到这句的时候及时点拨)

●(同桌一起练习说说,再集体交流,要多请几位学生说说,再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出示老师写好的句子)

红灯亮了,好像告诉人家说:快停下来,现在不能走!过了一会儿,绿灯亮了,那是在对人们说:现在可以安全过马路了。

灯塔一动不动地坚守着岗位,那是告诉人们:这里是航道,那里不是航道,不能走。

●引读:师读红灯亮了,好像告诉人家说:生读快停下来,现在不能走!

五、朗读第4节,总结全文

师:小朋友,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会说话的灯,我们如果留心看,就会从它们灯光的变化中读懂它们要告诉(指着告诉一词)我们的话。

●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节。

六、语言实践活动

1、认识课后练习中几种灯。

师:这里还有四盏灯,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它们的名字,来认识一下这些灯。

投影配图:矿(kuang)工灯道(dao)口指(zhi)示(shi)灯

饮(yin)水机指示灯楼(lou)顶(ding)灯

2、模仿课文中的几种说法练习介绍这些灯在说什么。

师:请小朋友们仿照屏幕上的句子,选择一种说法,说说这些灯怎样工作,他们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再出示投影:

红绿灯不停地工作着红灯停,绿灯行

方向灯一闪一闪小心!我要拐弯啦!

灯塔一动不动地坚守着哪里是航道,哪里不能走

●小组内自由练说,再集体交流。

3、课外拓展

师:日常生活中,你还知道什么灯会说话?

学生交流

七、指导写字:

书写:工

师:小朋友请你们看看,工字的最关键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做个好学生;知道老师爱我们,我们要爱老师,培养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的习惯。

2、能安静地听老师讲课,听懂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会说老师早老师好;学会回答你叫什么名字你是那个学校的学生等问题,能作自我介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从今天开始,你们是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你们高兴吗?(鼓励学生大胆站起来说。)

二、我是一年级小学生了。

1、现在老师教你们学会说一句话。(跟着说)

我是一年级小学生。

2、跟老师念儿歌。

太阳公公起得早,

花儿点头对我笑,

背上我的小书包,

高高兴兴上学校。

这首儿歌可配上简单的动作,边念边做,作为课中操。

三、看见老师要问好。

1、指导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师翘舌音)

(2)盼盼和丽丽是有礼貌的孩子。他们早上来上学,见到老师怎么说呢?(示范:盼盼:老师早!丽丽:老师早!老师:小朋友早!)

2、练习说话。

(1)你早上到学校,见到老师怎么说?

自由练说。指名说。指名上台表演。

这句话要大面积训练,做到人人会说,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2)再听听盼盼和丽丽下午见到老师时怎么说。(示范。盼盼:老师好!丽丽:老师好!老师:小朋友好!)

模仿盼盼和丽丽,学会说老师好。

3、小结:

小朋友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教我们学文化,学做人的到理。老师爱小朋友,小朋友也爱老师,每天见了老师都要主动问好,早上说老师早,其他时间说老师好。

四、学会自我介绍。

1、盼盼和丽丽原来也不认识,现在同在一个班里学习。他们要认识以下,听听他们说什么。

2、示范。

盼盼:你叫什么名字?

丽丽:我叫丽丽,你叫什么名字?

盼盼:我叫盼盼。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

丽丽:我是老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盼盼:我也是老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3、模仿盼盼和丽丽的样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1)你叫什么名字?(我叫ⅹⅹⅹ。)

(2)你是哪个学校的学生?(我是ⅹ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

可采取老师指名回答、同桌互相回答、开火车自我介绍等多种形式,扩大训练面。要求人人都会讲这两句话。

教学反思: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7)

(一)

北风吹来了,大自然还有哪些变化?请你用北风向吹一吹,。说一说。

生:北风向小鸡吹一吹,小鸡躲进了窝。

生:北风向小孩吹一吹,小孩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生:北风向花儿吹一吹,花瓣落了。

生:北风向青蛙吹一吹,青蛙躲到了泥土里。

生:北风向花儿吹一吹,花儿哭了。

生:北风向娇艳欲滴的花儿吹一吹,花儿都凋零了。

生:北风向小蛇吹一吹,小蛇钻到洞里冬眠了。

生:北风向狡猾的狐狸吹一吹,狐狸不敢再说谎了。

生:北风向小河吹一吹,小河结冰了。

......

(二)〖感谢您浏览语文课堂网!请输入课题关键字搜索更多资料!本站网址是】

除了小鱼,请小朋友想想,在生活中还有谁不怕北风的?

生:企鹅。

生:极地鸭。

生:北极熊。

生:我们小朋友不怕北风,我们戴上帽子、厚厚的手套,围上围巾,穿上棉袄,就不怕北风了。

生:我们不怕北风,可是我跟XX的看法不同,我们每天跑步、锻炼,北风吹一吹,我们身上还是暖暖和和的。

师:想想还有哪些植物不怕北风吗?

生:菊花。菊花正迎着深秋的寒风开放呢!

生:梅花。

师:是的,有一首诗这样写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生:那个冬天也长着绿绿的叶子的树也不怕北风。

生:是松树。

师:对,松树、竹子、梅花被称为岁寒三友,它们都不怕北风。

(三)

小朋友,学了这篇《北风和小鱼》的课文,你喜欢和谁交朋友?能说说你

喜欢的理由吗?

生:我喜欢和小鱼交朋友,因为小鱼很勇敢。

生:我喜欢和北风交朋友,它太骄傲了,我想帮它改掉这个坏毛病。

生:我想和小鸟交朋友,我要为它们盖上厚厚的被子。

生:我要和小鱼交朋友,因为它能在水底游来游去,真自由啊。

生:我喜欢和小鱼交朋友,因为它很活泼、可爱。

生:我喜欢和北风交朋友,它能给我们带来大雪,让我们快活地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

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我们成人所望尘莫及的。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土、玉、米3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丶(点),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3、能看图用玉米说话,知道春天种玉米,秋天就能收玉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土,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能看图用玉米说话,知道春天种玉米,秋天就能收玉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用卡片指名认读声t、d、m。单韵母u、I,整体认读音节yu。

2、用卡片认读汉字一五木禾,基本笔画一丨丿乀。

二、看图说话。

1、第一幅: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春天,老猴子带着小猴子去种玉米。老猴子翻土,小猴子播种。他们干得多起劲啊!(玉米是什么?你知道吗?)

2、第二幅: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

秋天,地里的玉米成熟了。老猴子和小猴子在一起收玉米,他们心里真高兴!

三、拼拼读读。

指导学生自由拼拼音节认认字,看看图画想意思,再指名试读生字,并正音。

四、学习土,指导书写。

1、土,什么土?(土地、泥土、土堆、沙土、尘土)

2、指导书写。

土:注意上面一横长,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五、复习巩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玉、米2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会正确书写。

2、学会基本笔画丶(点),能说出名称,会书写。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玉、米。

1、拼读音节,正音。

2、字词教学。

玉:你知道还有什么玉?(白玉、宝玉、玉石)

米:你知道还有哪些米?(大米、小米)

三、书写指导。

玉:指导学生看课堂作业本上的笔顺,让学生边说笔画边书空。注意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最后别忘了一点。

米:看课堂作业本上的笔顺书空,注意下面的撇和捺要略长一些。

四、复习巩固。

1、用卡片认读3个生字和5种笔画。

2、说说笔画名称:丶一丨丿乀¬。也可教师说笔画,学生上来板书。

3、读音节找汉字。教师出示音节卡片y、tǔ、mǐ,让学生找出汉字卡片。

五、读课文。

一年级说话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指导上课要遵守纪律,做到专心听讲,不随便讲话,不玩东西,发言要举手。

2.学会正确的坐、立、举手、读书及执笔写字的姿势。

3.会说上课的时候,我们要专心听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们天天背上书包到学校里来学习,老师天天教你们学本领,教你们识字、写字、读书、做数学题、唱歌、画画。可是有的小朋友学得很好,有的学得不太好,这是为什么?

小结:对!主要是上课的时候,要专心听讲。

二、上课要专心听讲。

1.指导看图。说说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丁丁在干什么?这样做对吗?

冬冬看见了,她是怎么说的?(仔细看图,看出冬冬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