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植物教案汇编

小学植物教案汇编。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你是否收藏了一些有用的资料内容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小学植物教案汇编,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小学植物教案 篇1

教学构想:

借助电脑、音乐、手工教具及教师生动有感染力的描绘性语言,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体悟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体验中有感情朗读,在感受中学会表达。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测意思。

2、通过阅读理解,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引发学生探索自然、热爱自然地激情。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猜这些植物的名称,不认识的可根据其颜色、形态起个有趣的名字,

师: 同学们,这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二、生读题目,提问题。

生围绕题目提出相关问题如:植物妈妈做什么事情有办法?植物妈妈是怎么做的?课文讲了哪些植物妈妈的办法?

师生围绕这些问题,进一步学习。

三、总体感知,讲读第一小节。

孩子长大了,是不是一定要离开妈妈?你从诗中哪一个字明白这个道理的?

1、教学多音字“得”。(出示三个句子)谁能为句中的三个“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读一读。

2、“孩子”指的是什么?什么叫“四海为家”?

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

四、细读欣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优美语言。

上眼睛,跟我一起走进美丽的田野──

2、带着对录像片的回味,自读二至四小节。

你最喜欢哪一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为什么?

(一)、设置情景,欣赏“蒲公英”。

设境赏景,体会词义。

出示蒲公英图片及降落伞图片观察它的形态;让学生想象风吹过时蒲公英传播种子的瞬间景象。

(二)、体会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出示苍耳实物,看一看,摸一摸,形象地感受“带刺的铠甲”,体会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妙处。

本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朗读,都种形式的读,从读中学,从读中悟,体会美。如:男生女生读;师生读分句读;分组读;齐读;上台表演(配头饰)……

五、启发思考,训练发散思维;创作实践,学习体会诗的语言。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你还知道哪些种子传播种子的方法?

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靠风来传播……)

结语: 大自然中的植物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千奇百怪。希望你做细心的孩子,做有心人,你就会在大自

然的怀抱里发现更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得到更多的乐趣。

六、作业布置:

师: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那这首诗可以再写长一点.课下请同学们照着这首诗的格式自己写一小段诗,好么?

小学植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动画,整体感知,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小组内互相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交流。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小组读书的收获。(这只是初读,学生能说出自己的读书所得就要加以表扬,不能要求过高。)

(尝试朗读,整体感知,交流收获,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体验读书的快乐。)

1、自己练读生字。引导学生可同桌之间接龙读生字。

2、小黑板出示生字,多种方式指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给生字找朋友,用词语说话。

(新课标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法,来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相互交流识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效果。)

1、小组合作读课文,看谁读得美。

2、选读。选自己喜欢的一节练读,再展示。

3、通读全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在正确、流利的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与体验。)

2、学生观察字的结构,交流书写注意的地方。

3、教师示范,指导重点笔画。如“已”要半封口,不能写成自己的“己”等。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在重视学生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应注意学生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挑苹果游戏:(将生字卡片做成苹果形写上编号)你选择第几号苹果,读出上面的生字,再组词造句。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语气。引导学生评一评老师哪读得好,哪读得不好。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朗读比赛。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要引导学生的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1、教师引读,学生尝试背诵课文。

2、学生自由练背。

3、课文表演。边背边加上动作。也可让学生进行想象发挥,进行小型课本剧表演。(以鼓励为主,参与为主。)

(加强学生的诵读练习,加深学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发展语感,丰富学生的积累。)

1、“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2、“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是什么意思?什么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

1、出示课后“读读抄抄”中的词语,引导学生多方式读词。

2、扩展仿说词语。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快来与同学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把你课外搜集了解到展示出来吧!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2、自己练写,小组评议。

3、教师小结,指导重点。

4、学生再练写。

(写字是学生的重要技能,尝试之后,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增强写字效果。)

如:春天,柳絮四处飞扬。你知道春天柳絮飞扬的奥秘吗?抓一团柳絮仔细观察,会发现里面有些小颗粒,那就是柳树的种子。柳树就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四面八方的。

凤仙花妈妈的办法跟豌豆妈妈的办法差不多,凤仙花果实成熟后炸裂,凤仙花妈妈用这种办法把种子送到四面八方。

小学植物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

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小学植物教案 篇4

教养方面:

1.理解“准备”、“降落伞”、“乘着”、“铠甲”等词语的意思。

2.读懂句子,知道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课文2至4节。

教育方面: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欲望。

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城市的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0.《植物妈妈有办法》(学生看板书齐读课题)。上一节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节,大家能看着录像背第一节吗?

到底植物传播种子有啥好办法呢?你们想知道吗?那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讲,老师贴画)

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这几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请大家打开书,我们先来看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请大家自由读这节,遇到不懂的地方画条横线,打个小问号,再用心想:妈妈给孩子准备了,它靠传播种子。

2.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1)“准备”:能举个例子说说吗?(对了,预先做好的事情就叫做准备。)

(2)“降落伞”

①降落伞用来干什么?出示《跳伞》图,图上画的就是。

②课文里的降落伞指什么?看书中的图.(学生答,老师板画) 课文把毛绒绒的小花比作是降落伞,多有趣呀!

(3)“乘着”、“纷纷出发”。

3.看录像理解。

4.看着刚才的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板书:降落伞风)

5.小结:对了,蒲公英本身有像降落伞一样的小花,再加上风一吹,有这两个条件,它就能传播种子了,蒲公英妈妈真有办法。

6.指导朗读。

书里把蒲公英比作了妈妈,把种子比作了娃娃,多亲切呀!该怎么读呢?先听老师读,你们听听哪里读得轻一点,哪里读得慢一点。

②指名读、评议。

③齐读,边读边想象自己就是蒲公英的娃娃。

7.试、背。

(1)看板书老师领背。

(2)会背的站起来,不会背的看书。

8.总结学习方法。

刚才我们学这节的时候,先读一读,画出不懂的地方,弄懂后再看着句式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最后有感情地读书,并试背。我们用这个方法学第三节。

三、学习课文第3节。

1.指名读,其他同学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质疑,老师相机解疑。

(1)“铠甲”是什么?小苍耳的铠甲又是什么呢?

(2)学生摸摸、捏捏苍耳,说说它的皮是软的还是硬的?皮上面还有什么?这样就像给小苍耳穿上了一件。

(3)苍耳是怎样挂住动物的皮毛的?请一个学生拿着玩具兔去碰小苍耳演示。

(4)理解“山洼”。

这带刺的铠甲,不仅可以保护孩子们,还能让孩子挂住动物的皮毛去田野、山洼,多妙的办法呀!

5.谁来夸夸苍耳妈妈?

①指名读,评议。

②分组比赛读。

③试背。

四、四人小组自学第四节。

1.四人小组读这节,提出不懂的问题,每个同学试着当小老师帮别人解决问题。

2.学生论报小组学习情况。

(1)老师相机放录像让学生理解豆荚是怎样炸开的。

(2)课文哪个词说出豌豆是高兴地离开妈妈的?用“——”画出。它还可以换哪个词?

(3)你们喜欢读这节的哪句?你想怎么读?边做动作边读这句。

3.看句式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4.小结:豌豆本身有能炸开的豆荚,太阳一晒,它就能传播种子了。

大家看,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都不同,蒲公英本身有,它靠传播种子;苍耳有,它靠;豌豆有会炸开的,它靠()。它们有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孩子们就能告别妈妈,四海为家了。

五、学生扮演种子说说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1.你们喜欢哪位植物妈妈?自己选定一种,扮演它的娃娃,然后看着句式说说你是怎样离开妈妈的。我是娃娃,离开妈妈。

2.同位互相说,可边做动作边说。

3.指名表演。

六、扩展知识。

1.同学们,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

2.我们来看看录像里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刚才很多同学都知道了一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但有一种小朋友是不知道的,哪一种呢?下节我们学了最后一节大家就知道了。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证明了(指中题目)植物妈妈有办法。

同学们,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你还知道有哪些?

小学植物教案 篇5

二、我喜爱的一种植物

——有序观察 突出特点

【教学目标】

1.写一种你喜爱的植物。

2.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写具体。【教学难点】

1、将文章写得更生动,表达更形象。

2、在描写过程中学习动静结合的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一:故事导入

用故事《胸有成竹》来导入。

文同之所以能做到“胸有成竹”是因为他仔细观察了竹子的变化。我们今天也要来观察老师给你们带来的植物。导入二:谈话导入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五彩缤纷的花,郁郁葱葱的树,坚强不屈的小草,既美化了自然环境,也净化着我们的心灵。花的幽香,树的挺拔,草的柔美,点缀着我们一年四季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走进花的世界,树的海洋,去细细观赏,慢慢品味你最喜欢的植物带给你的乐趣吧!

二、习作指导

调动感官,把景物写活。

在写作前,要选择好你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认真仔细地观察,观察景物需要调动我们各种感觉器官。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声音、气味、姿态、质地等方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去感知,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听,用鼻闻,用手摸,多方面调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感受事物的特征。既观其形与色,又听其音,嗅其味,“色、香、味、形”俱全,从而才能描写出景物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观察一下老师给大家带来的植物。——荷花(一)、整体观察:

出示图片:整体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什么?

(二)、局部观察

1、观察荷叶

首先观察荷叶的颜色和形状。荷叶是什么颜色的?再看形状:用一个形容词来说,像什么?

荷叶是怎么分布的?像什么?微风吹来,会呈现什么景象呢? 荷叶上还有什么?(露珠)我们用一段话来描写一下:

2、我们观察了荷叶,下面我们就趁热打铁来观察荷花。

出示图片:含苞待放的荷花 像什么:花的颜色?

3、我们一起来闻一闻荷花的清香

不引让我们想起了,“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4、荷花凋谢后,会留下一个个的莲蓬。莲蓬是什么样子?莲子长在哪里?是什么样子。出示图片(藕和莲子)

(三)、我们一起观察了荷花,我们来了解一下荷花的生长过程。出示图片

(四)、荷花的功效

(五)、积累关于荷花的诗句

三、电影回放,思路小结

“好了,同学们,观察的任务我们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想象到的、还有我们没有想到的,请同学们以荷叶、荷花、藕、莲为序,以风、清香、蝴蝶为媒介,去想象一下,体味一番。快!快闭上眼睛,像放电影一样,让这些荷花在你的脑海里过一遍。”

最后,用闭眼放电影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回顾、整理一下这节课的全部内容,再次突出观察的顺序(整体——局部、由上到下),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编写提纲,当堂作文

按照开头、中间、结尾三个结构写提纲,中间部分可以按静、动两个方面的内容去写。

(一)、开头:

1、引用诗句的开头

2、以品质点题

2、直接进入开头

(二)、结尾:以荷花的品质来结尾;以荷花的功效来结尾。

五、题目新颖

赏荷、夏荷、圣洁(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荷„„

六、板书设计

整体:绿的海洋

形状

像„„

局部:荷叶

颜色

微风拂来:——动态描写 荷

颜色

荷花

形状

——静态描写

姿态

藕 莲子

功效:

gz85.COM精选阅读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精品12篇


教案课件的编写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教案课件能够贴合课程要求和学生实际需求。其次,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另外,在编写教案课件时也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避免造成学生理解困难。

推荐一篇有关“教案课件设计与创新”的文章,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建议将本页面和网站加入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方便随时查找相关教学资源。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1)

前言: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植物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植物不仅是班级装饰的重要素材,更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因此,本文将从小班科学植物教学的角度切入,为老师们提供一些有关植物教学的思路和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植物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

2、让孩子们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

植物是由根、茎、叶三部分组成的。根主要用来吸收水分和养分,茎则负责传递水分和养分,并撑起植物的身体,叶则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来让孩子们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并让孩子们观察、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2. 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例如:供给我们食物、清洁空气、调节气温等。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养护等活动。

3. 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

植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保护好植物,保护大自然。

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故事、实践活动来引导孩子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引导孩子们观察身边的植物,并让他们一起描述植物的外观、特点并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植物图。

2、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学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

第二步,教学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步,引导孩子们一起制作小花盆,并亲自种植、养护花卉。

第四步,通过游戏、故事来引导孩子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3、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孩子们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针对三个方面:

1、小组讨论: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植物组成结构的讨论。

2、制作小花盆:让孩子们亲手制作小花盆,并自主种植、养护,让孩子们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

3、游戏题材选择: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了解如何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植物教学,我们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对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在今后的植物教学中,我们可以多采用互动体验式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亲自操作,让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了解黄瓜、辣椒成长过程的基础上,知道植物一般是按播种、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生长的。

2.乐于参与种植活动,学习观察和比较,并会用简单的话描述自己的发现。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黄瓜、辣椒生长过程照片若干,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动画。

2.幼儿人手一份生长排序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唤起记忆

前一段时间,我们和蒋老师一起在小(1)班的实验地里种下了一些种子和苗苗。为了照顾好它们,小朋友还分成了种子组和苗苗组。谁是种子组的宝宝?苗苗组的宝宝呢?

二、观察、比较: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在种子和苗苗慢慢长大时,老师还给它们拍了一些照片。出示照片,按顺序观察、比较:

1、我们种下的种子是什么样的呢?种子组的宝宝在干什么?

2、哇,种子变得怎么样了?

3、看一看,现在的苗苗和刚才的小芽芽比,又有什么不同?

4、看,这是苗苗组的苗苗刚种下去的样子,多像种子组的苗苗呀。现在,你看到了什么?

5、这是什么植物的种子?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提炼总结

1、你看,小小的种子会长成一颗苗苗,苗苗又会不断长大,结出果实。(其实,种子组的苗苗也会像辣椒的苗苗一样开花、结果。很多植物都是这样长大的。(看动画)

2、再次欣赏动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示植物生长的变化。

四、操作很活动

按植物的生长过程用图片排序。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3)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主题: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范文: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 收集种子和花盆。

2. 准备泥土和水。

3. 准备观察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

4. 准备绘本《种子的旅行》。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新知

老师通过展示绘本《种子的旅行》的封面,引导幼儿感受种子的奇妙旅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Step 2:前期准备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收集种子,并提供花盆、泥土和水。

Step 3:实际观察

1. 老师向幼儿展示种子的不同外形和颜色,并让幼儿合作分配种子。

2. 老师带领幼儿一起将种子种在花盆中的泥土中,并浇水。

3. 幼儿观察自己种下种子后的花盆,讨论他们期待种子的生长过程。

Step 4:理论学习

老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或视频,讲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和需要的条件,例如光线、水分和空气等。

Step 5:观察记录

1. 老师要求幼儿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2. 幼儿在观察期间,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绘制图画。

3. 幼儿可以每天或每周观察一次植物的生长,并记录下来。

Step 6:讨论和总结

1. 老师组织幼儿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记录和绘制的图画。

2. 幼儿通过分享讨论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的变化和规律。

3. 老师引导幼儿总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和关键环节。

Step 7:展示和评价

将幼儿的观察记录和绘制的图画进行展示,让幼儿共同欣赏和评价。

Step 8:延伸活动

1. 老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到学校附近的花坛或公园观察不同的植物。

2. 可以让幼儿种植其他种类的植物,比较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Step 9:教学反思

老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了解幼儿对植物生长的认识和兴趣的变化。

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幼儿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记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4)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引言:

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都是由植物组成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探索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

一、课堂导入(10分钟)

1. 观察活动:带领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并问学生有哪些植物在家里或者家附近生长。

2. 绘制观察表:让学生画出自己观察到的植物。

二、主要知识点(10分钟)

1. 植物的组成:植物由根、茎、叶和花组成。

2. 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植物通过吸收水、光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而生长并发生变化。

三、植物的观察和实验(15分钟)

1. 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例如花坛、花盆等。

2. 实验:在教室内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给一组植物提供充足的阳光和水,另一组则缺乏一种或者两种条件,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差异。

四、植物的生长周期(15分钟)

1. 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 - 幼苗 - 成长 - 开花 - 结果 - 衰老。

2. 展示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通过图片或者实物展示不同植物经历的生长周期。

五、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用纸板和颜料制作一个植物生长的图片,包括根、茎、叶和花等部分。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六、思考问题和讨论(10分钟)

1. 提问:为什么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线、水和二氧化碳?

2. 讨论:让学生围绕提问展开思考和讨论,引导他们发现植物吸收光线、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来进行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化、提供养分和氧气等不同作用。

七、总结与展望(5分钟)

1. 概括:请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以及生长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2. 展望:展望下节课的内容,例如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等。

结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增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索植物的奥秘。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5)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作为小班科学老师,我认为学生们接触自然科学的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植物观察来探索自然环境。因此,我设计了一份植物教案,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探索植物世界。

一、课题:植物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们认识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

2.介绍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殖方式;

3.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位。

三、教学过程:

1.引入

教师准备不同的植物样本,如鲜花、树叶、种子等,让学生们观察、描述和比较它们的形态特征。通过这个过程,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植物世界。

2.学习

(1)生长习性

教师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和习性,如光合作用、根系吸水等。

(2)生殖方式

教师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并给学生们展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3)观察和描述

教师指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位,如花朵、叶子、果实等。学生们可以用笔和纸记录下来,或者口头描述。同时,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们提问和讨论,以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3.实践

让学生们在植物园或者课堂内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4.总结

老师可以通过问问题、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总结和复习所学内容。

四、教学资源和评估

1.教学资源

植物样本、笔和纸等。

2.评估

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们的观察记录、提问情况和口头表述等方式来评估他们对植物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植物教案,学生们可以对自然环境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实践中,老师应该注意安全,并给学生们足够的自由度来发掘和探索植物的特性。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6)

科目:小班科学

主题:植物

一、主要目标

1. 能够认识不同的植物。

2. 能够掌握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

3. 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

1. 不同的植物种类。

2. 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

3.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教师带领学生去校园散步,发现校园里有哪些植物,让学生带回校园后认真观察这些植物。

2. 认识不同的植物: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然后让他们描述看到的植物的外观和特点,教师让他们使用自己的语言给这些植物起一个名字。然后教师让学生在图书馆或使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植物的种类。

3. 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介绍植物的基本构成部分,根、茎、叶、花和果实,让学生了解每个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室内拿出一盆秧苗学习根、茎、叶的基本构成部分,让其通过拿起这些构成部分使他们了解到不同的构成部分。

4. 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介绍植物的生长方式和需求,例如阳光、水和空气。告诉学生植物需要从土壤中获得水和营养,通常是透过它们的根。让学生了解每个植物种类的需求不同,有的喜欢温暖,有的喜欢阴凉,有的喜欢水分多,有的需要更多的阳光。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植物浇水和给植物插花等,以了解植物的需求。

四、教学方法

1. 观察法: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植物,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使用手感、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探索植物的形态和特征。

2. 体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为植物浇水和给植物插花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植物生长的过程,并了解植物的需求和作用。

3. 系统教学法:继续了解和研究植物,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包括根、茎、叶和果实等构成部分和不同类型的植物生长的方式和需求。

五、教学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来进行评估,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完成植物图表或简报等任务后来进行评估。

六、教学延伸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植物的了解,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植物的彩色图片,并教授如何栽种和培养植物的基本方法。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栽种自己的植物并照顾它,通过亲自体验让学生得到更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7)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理解植物的种子是如何生长成植物的;

3. 掌握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4.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三、教学准备

1. 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种子和品种各异的植物的种子。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摆放的植物,让他们说说植物有哪些部分,并且问他们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进而引导出“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展示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通过图片或模型展示不同植物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多样性,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植物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对应的。

3. 种子的生长过程(20分钟)

介绍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的发芽过程。

- 种子的基本结构:外面有坚硬的种皮保护,里面有营养物质和胚芽;

- 种子的发芽过程:种子吸收水分,种皮裂开,胚芽从种皮中钻出来,形成幼苗。

展示不同种类的种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种子的不同特点。

4. 实际操作种子的发芽观察(30分钟)

准备一些豆子、小麦粒等大颗粒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播种,然后观察和记录不同种子的发芽速度和生长情况。

5. 形成结论(15分钟)

根据实际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总结种子发芽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并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六、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长过程

1. 结构和功能

- 根

- 茎

- 叶

- 花

- 果实

2. 种子的发芽过程

- 种皮保护

- 吸收水分

- 裂开

- 形成幼苗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了解,并且通过实际操练观察了种子的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同时,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了学生对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的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具备了保护植物的意识。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8)

主题:植物的生长过程

范文:

科学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

2.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植物的构造和功能;

2.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1.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具体环节的掌握;

2.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教学准备:

1.植物的实物、幻灯片、图片等教学资源;

2.种子、花盆、土壤等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1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幅植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特征以及我们通常在生活中见到哪些植物。

2.与学生进行一次简短的互动问答,让学生根据图片回答一些与植物相关的问题。例如:“植物是如何得到养分的?”、“植物的种子是如何形成的?”等等。

二、学习植物的构造和功能(30分钟)

1.通过讲解幻灯片或展示植物实物,教师向学生介绍植物的主要构造:根、茎、叶、花和果实,并讲解每个部分的功能。

2.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植物的不同部分的特征,并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构造和功能进行分类。

三、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30分钟)

1.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环节。

2.教师通过播种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进行实践,让学生亲手体验到植物的生长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a.教师向学生展示种子,并讲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b.教师向学生分发种子、花盆和土壤,引导学生将种子种入土壤,并按照正确的方法给予水份和阳光。

c.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包括种子的发芽时间、幼苗的生长情况等。

d.教师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并与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四、总结归纳(15分钟)

1.教师与学生总结植物的构造和功能,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

2.教师与学生讨论种子播种实验的结果,并引导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

3.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过程的观察报告,包括观察的过程、实验结果及思考等方面的内容。

2.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以丰富报告的内容。

教学反思:

1.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亲自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命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通过多媒体和实物的展示,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构造和功能,加深对植物的理解。

3.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加深对植物生命的认识。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9)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认识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

3.观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变化。

4.培养小班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工具:放大镜、植物模型、实验器材。

2.实物:不同种类的植物、土壤、种子、水等。

3.图片: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等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

1.播放与植物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植物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Step 2: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1.教师给学生展示植物模型,并解释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比如根、茎、叶、花等。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示范,让学生认识不同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

Step 3: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比如阳光、水分、空气等。

2.教师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如阳光的影响、水分的重要性等。

Step 4:植物的生长和变化

1.教师给学生发放各种种子,并要求学生自己种植的种子。

2.学生观察和记录种子的发芽过程,并比较不同种类的种子的生长速度和方式。

3.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季节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比如春天的花开、秋天的叶子变黄等。

Step 5:总结

1.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植物的基本组成、结构和生长环境。

2.学生发表自己对植物生长和变化的见解,并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

四、教学延伸

1.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其他方面,如植物的种类、植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五、教学评价

1.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对植物结构、生长环境和变化的理解。

2.听取学生的口头汇报和展示,评价学生对植物的认识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教案,小班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植物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环境,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和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热爱和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满足小班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10)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各种特点,并能亲自观察和体验。

2. 培养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增加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3.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4. 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植物的观察和体验,以及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

1. 植物标本。

2. 放大镜和显微镜。

3.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4. 水杯和土壤。

5. 放大镜观察相片。

6. 视频或图片资料。

五、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找出家庭成员中有多少人会种植物。

2. 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步骤二:植物的生长过程(10分钟)

1. 观察一盆正在生长的植物,让学生描述植物的变化过程。

2. 引导学生回忆植物的种子如何变成小苗,再变成大树的过程。

步骤三:植物的种类和分布(10分钟)

1. 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外观特征。

2. 通过观察不同的植物,学生能够了解到植物的分布情况。

步骤四:植物的结构和功能(20分钟)

1. 展示放大镜和显微镜,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结构。

2. 通过观察植物的叶子、茎和根,引导学生讨论它们的功能。

步骤五: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30分钟)

1. 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根部,并让学生描述根部的结构。

2. 介绍植物的养分吸收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系的重要性。

3. 通过视频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0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问题。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和奖励。

六、教学延伸:

1. 实地考察植物,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给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们绘制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段话描述它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够用观察和体验的方式来认识植物。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案例来加深印象。因此,在下一节课中,我会增加实验和观察的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养分吸收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同时,我也会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植物的观察和研究中来。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11)

标题:小班科学植物教案

主题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正确命名常见的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

2. 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保护植物的意识,并了解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 插图、图片、幻灯片等展示工具;

2. 一些不同种类的植物样本;

3. 绘画纸、彩笔等绘画工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首先,老师向幼儿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问幼儿他们看到了什么。然后,老师以引导的方式让幼儿说出植物的一些特征,例如:它们是绿色的、它们是长在土里的等等。

2. 学习植物的名字(10分钟):

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植物样本,并让他们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例如:叶子的形状、颜色等。然后,老师问幼儿是否知道它们的名字,并告诉他们每种植物的名字。幼儿可以跟随老师一起说出植物的名字,并记在小黑板上。

3. 听故事:“植物的故事”(15分钟):

老师讲述一篇关于植物的故事,该故事可以讲述植物的成长过程、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及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等内容。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插图或幻灯片来展示故事中的植物形象和情节。

4. 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对我们的重要性(15分钟):

老师再次向幼儿展示一些不同的植物样本,并让幼儿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例如:哪些植物喜欢阳光,哪些植物需要水等。然后,老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植物对我们的重要性,例如:植物能给我们提供氧气、食物和药物等。

5. 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喜欢的植物(15分钟):

老师给每个幼儿发放绘画纸和彩笔,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在绘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交流,了解幼儿对植物的认知和兴趣。

6. 总结和延伸活动(10分钟):

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分享一些延伸活动的想法,例如:自己培育一盆小植物、学习植物的生长过程等。最后,老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保护植物。

四、教学点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一些常见植物的名称,并了解了它们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同时,通过故事和绘画活动,幼儿对植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创造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小班科学植物教案(篇12)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来源教案网](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2、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植物的家教案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植物的家教案”,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植物的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

教学重点: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在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儿歌《蒲公英》、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千姿百态的植物点缀着美丽的大自然,装扮着我们的生活、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那么,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色铺满大地的呢?读了《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你就会找到问题的答案、(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使用添加偏旁法、归类法、加减法等记住词语、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①指名开火车朗读,师生正音、

②齐读、

③去掉拼音朗读、

4、听读课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小组相互正音后,适时讲解多音字“为”和“得”的用法、

三、情景朗读:

1、朗读课文、

①听读课文,提醒学生认真听,注意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教师相机指导,要注意字音准确、语言顺畅、

2、初步感知课文大意、说说读了课文之后,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说,帮助学生提取文本信息,能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课文共有()个小节、写的是()()()3种有办法的植物妈妈,告诉我们:只要()还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知识、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学习生字、同桌之间相互考查识字情况、

3、指导书写、打开优教学生字,学习本课10个生字、

(1)课件出示“法、如、脚、它、娃、她、毛、更、知、识”、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预设:

“毛”的.撇是横撇,两横略向右上倾斜,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要写得舒展、到位、

“法”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左小右大,布局合理、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猜谜语记生字、出示汉字“更、如、脚、它、毛”5个生字、出示对应的谜语、学生猜谜记字、

(5)区别使用汉字“他、她、它”、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播放动画视频:种子的旅行、说一说你这道了什么、

2、课件出示词语、

植物旅行准备离开观察办法娃娃知识如果毛发手脚炸开

(1)指名开火车领读词语、

(2)齐读、

(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3、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会带给你们哪些启示、

二、回顾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用“﹏”画出相关的语句、

2、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

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如:我知道了植物妈妈在传播种子方面有很多办法;我知道了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

1、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找伙伴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学生说哪种植物,就讲读哪一节)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蒲公英妈妈最聪明……”时:

①说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

生质疑:“降落伞”到底指什么?“乘着风”是什么意思?

(适当讨论、)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降落伞”是什么,“乘着风”又是什么感觉、(师出示图片,教师配解说)

③你觉得这情景美吗?请和同桌一起有感情地把这一节练读一下,讨论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节、

学生同桌练读,讨论交流,感悟读法、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苍耳妈妈最聪明……”时:

①让我们去看看苍耳娃娃是怎样出去旅行的?(教师出示图片,教师配解说)、

②指名读这一节,谈读法——谁有不同的读法,再指名读——你喜欢谁的读法,评一评——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

当学生说到“我觉得豌豆妈妈最聪明……”时:

①你最喜欢这一节中的哪句话?说说怎样读好它、(指名读、说,指导感悟要点:“啪的一声”、“炸开”、“蹦着跳着”)指名再读,说说读出了一种什么感觉?(谈感悟,齐读句子)

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豌豆娃娃怎样离开妈妈的?(师出示图片,配解说)

③同学们,你们出去旅行高兴吗?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小豌豆,谁来读读这一节?

指名读——点评——再指名读——愿意读的起立齐读、

3、小结:请大家想想,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都是靠什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的呢?

(指名口答,结合板书:风、动物、太阳)

4、植物妈妈是不是只有这几种办法呢?自由读第5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明白了仔细观察的重要性、

四、拓展延伸:

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如椰子树利用自己的位置优势,果实成熟后靠流动的海水传播种子;柳树的柳絮也是靠风来传播的……)

五、语言运用: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这么多,你能照着第2、3、4小节的格式自己写一段诗吗?选择下面的词语试一试、

乘着风纷纷出发蹦着跳着漂浮炸开

出示图片:提醒学生参照课本图片书写、

学生写一写,交流一下、

六、互动交流:

小组检查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植物的家教案 篇2

【课前透视】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课文共有五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配有两幅插图。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 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课文是用拟人手法告诉我们科学知识的,学生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有一定词语积累。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信息资料】

1、教师准备有关网站、演示课件或相关的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植物的家教案 篇3

1、内容:《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教学的第3课,植物王国中的奇事,十分有趣,从植物妈妈的办法中,我们能感到大自然的奇妙。

2、说明:

《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作者把科学知识用韵文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语言朗朗上口,是一篇百读不厌的科普作品。我们在备课和上课的时候,都要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去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妙的兴趣。

2、说明:

本课是以诗歌的形式来介绍科学尝试的,语言生动活泼。教学时,应该激发学生多读,在读中识字;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把向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

1、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的需要在不同的环节分别创设了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问题1: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是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的吗?今天咱们要学的这一课就是讲植物妈妈的事,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究植物的奥秘?(引出“植物妈妈有办法”并板书)。

生: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勾起学生对植物宝宝的兴趣,并能很感兴趣的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去了解自己想要知道的知识,这样的学习将不再使学生很被动的进入课文内容的学习。

读一读,找一找。

问题2:

师:谁能很快的将我会认的生字在课文中画出来,并能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前,能课文中找到我会认的生字并能读出来,能让学生熟悉课文里的生字,从而更流利、更准确的把课文读出来。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教一教、帮一帮其他同学读好生字,老师随时纠正读音并进行点评。

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理解,把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生:。(植物传播种子的三种方法:蒲公英靠风吹,苍耳靠动物带,豌豆靠太阳晒)

设计意图: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懂得的知识,便以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设计下一步自己该为学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做准备。

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纷纷、挂住、四海为家”等词语。

读一读,说一说,小组轮流读,读后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指导朗读。

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朗读。

问题4:

师:“粗心的小朋友却得不到它”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小朋友才能得到它?你还知道植物传播种子的哪些方法?

生: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后感悟到此句话的意思,并能应用流利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能在课文的学习中受到“仔细观察事物,自主探究植物奥秘”的思想教育。

植物的家教案 篇4

1、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本课以诗歌的形式,拟人化的语言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语言生动活泼,读起来亲切、有趣。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解知识,达到背诵。对于激发学生观察事物、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或作为课后作业,把学习引向生活的大课堂。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植物妈妈怎样送别自己的小宝宝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植物妈妈的小诗。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植物王国的奥秘吗?

1、读一读,找一找:

自己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自己认一认。

2、听一听,认一认:

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边听老师范读课文,边看看哪些生字自己已经认识了,哪些还不认识。听完后,和同学交流。

3、教一教,帮一帮:

⑴ 请已经认识生字的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帮一帮,教一教其他同学读好生字。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⑵ 小组内互相帮一帮, 教一教。

1、说说诗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2、课件出示这三种的植物图,学生认识。

3、你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的孩子旅行的吗?(学生说哪种植物就出示相应的课件)

1、聪明的孩子们,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学生自由发言)

2、你能像课文中写蒲公英、苍耳或豌豆那样,将你知道的用诗的形式说出来吗?

1、说说蒲公英、苍耳、豌豆分别用什么方法传播种子。

2、检查朗读课文,认读生字。

1、小组合作有感情朗读。

2、尝试背诵。

1、小组自学生字。

2、交流注意事项:

学生读一读。

2、扩展说叠字词语。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练读: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做个细心的小朋友,在课外仔细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

植物的家教案 篇5

①认知方面,认识并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能力技能方面,通过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学会观察的一般方法,并能应用于今的学习和研究之中;

③情感方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与创新意识.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藻类、苔藓、蕨类、种子四类植物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常见的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其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扫描或下载);动态展示桃的果实和种子的cai课件[动画:桃的果实(完整)纵向剖开(展示种子)]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引言:

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都不结种子,而我们常见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粮食,绝大多数都结种子,故统称为种子植物.这样温故而知新,自然而然导入新课.“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养活的.不同植物的种子其大小、形状各异,如:海椰子的种子,大到重达1 500 g左右,而斑叶兰的种子,小到1亿粒的重量才有50 g.那么,不同植物的种子其结构是否也迥异呢?以此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在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之前,老师要使学生了解观察生物体的基本步骤(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等),然后学生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4人小组合作实验,结合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自制的玉米种子结构剪贴挂图,通过观察和讨论、比较,能够说出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并且能够描述这两种种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注:玉米种子结构的观察是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指导学生观察清楚,可自制一张剪贴挂图来讲解它们的位置关系.剪贴图的制法是:照着现成的玉米种子结构的挂图,绘制一个与挂图上的胚同等大小的胚的结构图,剪下来,并把子叶与胚根、胚芽之间的连线剪开,仅让子叶与胚轴相连.再将这张图贴在原挂图的胚部,使子叶、胚芽、胚根的边缘游离,教学时用手掀开即可.)

实验结束后,教师对实验结果作一概括性小结:种子的基本结构相同,表面有一层种皮,里面是胚.胚实际上就是幼小的生命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学生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其生殖细胞——孢子)的cai课件,再观察种子植物(突出放大其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就老师给的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在各实验小组代表积极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予以肯定并加以完善:孢子于是个生殖细胞,而种子是种器官,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强得多,种子植物之所以更适应陆地环境,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能产生种子是一个重要原因.

学生将课下收集的苹果、桃、梨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以“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相同点是“子”,不同点是“裸”、“被”为启发点的点拨下思考、讨论,顾名思义得出答案: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二者相同点是都能产生种子,不同点是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而被子植物的种子不裸露,外有果皮包被.

学生观察常见的裸子植物、被于植物的cai课件,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学生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的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就老师出示的讨论提纲展开讨论.

讨论提纲如下: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起什么作用?

2.在种子成熟后,果皮起什么作用?

3.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主要分借风力传播、借动物传播、借水力传播三种,请同学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在各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老师概括完善:在种子发育过程中,果皮包在种子外面,起保护作用;在种子成熟后,果皮则有助于种子的广泛传播,从而扩大了后代生活的范围,促进了该物种的繁荣.举例说明(略),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通过层层设问与同学进行交流:

1.你知道种子植物与生物圈中其他三类植物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吗?

2.你能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吗?

3.你能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4.你能识别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吗?

5.你认同了“种子的传播是与其周围生存环境相适应的”这一观点了吗?在温馨的氛围中,让学生提纲挈领,理清思路,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

通过填空题、选择题,填表题等练习,让每位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适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既达到了巩固新知的目的,又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课后认识校园里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体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植物的家教案 篇6

在学习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环节的时候,我们要认识到植物激素调节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它在生物中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植物激素调节与向性运动的基本原理、实验设计与分析能力、植物激素在实践中的应用。为了帮助大家学习掌握好植物激素调节这一章,今天我们就进行高中生物植物激素调节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原理“关键词”

1.植物激素:植物某些部位产生的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微量调节物质。包括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五大类。

2.向性运动: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刺激(如重力、单侧光)而引起的定向运动。如向地性(向重力性)、向光性、向肥性、向水性和向触性等,是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受单向刺激的影响引起生长素的定向分布,进而引起相应器官定向生长的结果。

3.与生长素有关的“关键词”

⑴产生:主要在叶原基、嫩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在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中也有少量产生。如虫蛀的种子,因缺乏生长素不能正常生长而脱落。

⑵形态学上端与下端:形态学上端指根尖或茎尖,相对于形态学上端而言,远离根尖和茎尖的部位为形态学下端。与方位中的上下有别,如所有植物的根及垂柳、龙爪槐的茎的形态学上端与通常讲到的“上”相反。

⑶分布:一是水平分布,包括受到光刺激时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也包括受到重力作用时由远地侧向近地侧的转移;二是极性运输,指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茎尖或根尖)向形态学下端(茎)的运输。

⑷感受刺激的部位:单侧光——尖端,引起生长素的水平运输;重力——水平放置植株的根与茎,使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转移。

⑸运输方式:主动运输,依据是可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移。

⑹作用的双重性:指的是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不同、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反应不同。

⑺生长素浓度的“高”与“低”:一是当生长素浓度低于B点(见图)、高于A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二是当生长素浓度高于B点、低于C点时,浓度越高促进越强、浓度越低促进越弱;三是当生长素浓度相对于C点而言,低于C点为促进、高于C点为抑制;四是浓度低于C点,浓度低于B点或高于B点均为促进,但促进作用的强弱要具体情况(实际浓度)具体分析。

4.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主茎上的侧芽与主茎处在生长素浓度相同的条件下,主茎生长快、侧芽受抑制;同样是芽,由于顶芽和侧芽所处位置的生长素浓度不同,顶芽生长快、侧芽受抑制。

二、实验方法“关键词”

1.插:是在植株的某些部位插入云母片或薄的玻璃片影响生长素的转移。通过变换“插”的位置和方式(尖端、尖端下部、垂直或水平插入),影响生长素的水平分布或极性运输。

2.切:即切掉,是通过切除植物的某些器官(茎尖、成熟叶片)影响植物激素(生长素、脱落酸)的产生。

3.收:即收集,通常以琼脂或羊毛脂膏收集来自茎尖或其它器官所释放的激素。

4.补:通过喷洒、涂抹或借助于羊毛脂膏、琼脂等补充生长素,影响植物生长。

5.转:借助旋转装置的旋转保留或改变重力或光照的单向刺激作用。

6.倒:改变植株的正常生长状态,将其平放,影响植物生长素的分布。

7.照:通过单侧光照的刺激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8.度:通过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生长素溶液,分别作用于植株的某些器官,观察其效应。

9.套:利用锡箔或其它不透光的材料套在尖端或尖端的下方,通过影响单侧光对生长素的分布而影响植株的生长。

三、实践应用“关键词”

1.促进植物生根:在进行扦插时,对不易生根的植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促进新根的形成。这与生长素促进生长有着本质不同(生长素促进生长是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促进生根是促进细胞的脱分化与再分化。

2.促进果实发育:对于因特殊原因未有授粉的雌蕊通过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形成无籽果实。本质是影响植物体中的营养分布。

3.保花保果与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是针对某些植株因缺少生长素而不能正常的现象,而给予生长素的补充,从而防止落花落果,如棉花的保铃。当生长素浓度超过一定水平时,会使生长较差的花和果实尽早脱落,又可达到疏花疏果的目的。

4.植物激素“除草剂”:利用作物的对某些激素的最适浓度高于杂草耐受量的现象,通过喷洒生长素促进作物生长和杀死杂草,如2,4—D。

植物的家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从题目到内容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展示了各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语言生动活泼,符合儿童的阅读兴趣,易于学生理解。课文运用了诗歌的形式,读来琅琅上口,适合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我们备课上课的时候,都要多读,,在读中去感悟课文的韵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去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本课课文内容虽然比较简单,读起来容易上口,但是本课的识字量大,虽然是一首诗歌,但里面有好多的生字学生极容易读错,所以识字、写字、朗读仍然是本课阅读教学所要承担的重要任务。学习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注意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把书本学习和向大自然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1)、图文结合,阅读中学会12个生字。写好“已、甲”等10个字。

(2)、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和观察植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在读中感悟课文的韵律美,了解课文告诉我们的知识。

2、识字写字。

五、准备教具:

1、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或生字卡片。

2、学生了解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知识。

1、谈话引入:小朋友,秋天是植物种子成熟的季节,种子宝宝要告别妈妈开始自己的生活,你们想知道植物妈妈是用什么好办法来送别自己的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板书课题。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2、课件演示:播放蒲公英、苍耳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今天《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要告诉我们植物传播种子的巧妙办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

1、导读: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是啊,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植物妈妈有办法吗?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的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简洁、有效,很快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观念。)

1、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朗读并学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爱读的部分读一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⑴“降落伞”是什么样的?看老师板画:

①这降落伞多美啊!有了它,蒲公英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②交流对“纷纷”一词的理解。

③抽读评析,选读得最好的学生读。

⑵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谁能把它画出来?

A、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做画。

B、评出好的画,贴在黑板上,再来夸夸她。

(设计意图:苍耳、豌豆这两种植物,书上都配有插图,惟独这一节没有。在理解了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参照另两幅图来画一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⑶朗读感悟:

(设计意图: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应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故设计时先以学生最喜欢的一节重点指导,以此带动其他小节的自学,让学生们品尝到自学成功的快乐,增强自读自悟的兴趣和信心。)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⑴分小组合作学习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四节。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在四种学习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设计意图: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

⑵全班交流,相机追问:

①(课件出示):“铠甲”本来指古代士兵穿着保护身体的铁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拿出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摸一摸,掐一掐,体会苍耳种子坚硬的布满刺的外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个办法可真有趣啊!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②抽读评析,小组赛读。

③豌豆妈妈怎样传播种子?豌豆娃娃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看一看图回答。(课件出示):(播放豌豆娃娃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动画。)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快活吗?全班齐读第五小节,这一节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最重要?怎样读最好?抽读,教大家读。

④全班即兴创作,加上动作、表情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豌豆妈妈。

3、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蒲公英妈妈靠风力吹,苍耳妈妈靠动物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

植物的家教案 篇8

在教学中要解决生字重难点,就要求教师重视设计识字环节。字音教学在学生自读课文,预习后检查(包括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到巩固练习时的复习,生字在课堂中出现频率多,学生的识记就牢。字形教学采用随堂识字,如教“蚯蚓”一词,先给学生看蚯蚓的挂图,介绍它的形状、特点,然而“蚯蚓”两字容易写错,教师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分析字形,帮助学生记忆。教“蚯”时可说“蚯”字右边是“丘”不是“兵”,因为蚯蚓没有脚,所以下面没有两点。蚯蚓有时弯弯曲曲像张“弓”,有时伸得笔直,像—竖,所以“蚓”的右边是引。(有的老师会说你这种方法是不是太罗索,用形声字规律来学不是更简单吗?但二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丘、引”。“引”字在《蜜蜂引路》。一课才学,教师教学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字义词义的教学也采取多种方法,能通过查字典解决的就查字典解决,能换词语理解词义的就让学生换词语理解。如“突然”换个词,学生很快就能找出以前学过的词语“忽然”与“突然”意思相近。还可以通过比较进行词义理解,如“挺”,教师可让学生说说下列各句中“挺”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挺机枪。

今天老师表扬了我,我心里挺高兴的。

方明挺着胸向前走。

通过比较既让学生懂得了“挺”的不同意思,扩大了信息量;还使学生明白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不同的意思。另外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如“热闹”一词,在字典中的意思是:繁盛活跃的场面,如果这样解释,学生更不易理解,教师可通过排比句教学理解、掌握“热闹”。教学时,教师问学生春风是怎样唱歌的.?,让学生轻声吹着“呼——呼”;泉水是怎样唱歌的?“叮咚叮咚响”小鸟是怎样唱歌的?“叽喳叽喳”;你们会唱有关春天的歌吗?请学生唱一唱,接着再让学生分别唱起春风、泉水、小鸟、小朋友的歌,然后到讲台前来大合唱,在这样的情境中;教师随即让学生体会说出讲台前是怎样一种景象。用书上的话说一说;使学生初步认识了排比句的特点,又让学生用“热闹”造句,学生造出来的句子比较具体:国庆节那天,马路上人山人海真热闹啊!开运动会那天,操场上热闹极了啦!有跑步比赛,有跳高比赛,还有拔河比赛。这样让学生动一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理解了“热闹”一词,认识了排比句的句式,出色完成了造句练习,从而达到一石四鸟的教学效果。

课文把一粒种子当作人来写,十分有趣,然而种子在地下的情况,学生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为了解决学习上的这一难点,教师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在玻璃瓶里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能力,又放缓教学坡度,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较为直观地看到了种子发芽的—些现象,从而能结合课文归纳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获得科学知识。由于这是篇常识性的课文,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不仅课前做实验,而且课后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把一粒种子种在盆里,记载它的发芽过程。实验不仅可以帮助理解课文,而且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养成通过实践来检验真理的习惯。

本课教学可采用逆向思维方式,抓住重点句提契全文,用倒序分析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教学步骤从观察入手,揭示课题,教师出示两只盛有豆种的玻璃瓶,让学生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种子同样在泥里,为什么一粒种子发芽出土了,另一粒仍旧老样子?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句:课文中的哪一句描写种子发芽出土时的情景?出示: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突然一亮,啊,好个光明的世界!理解分析这一句,种子突然见到了“好个光明的世界”时心情怎样?(惊奇、兴奋、赞美)文中哪个词表达了“惊奇”?(突然)哪个词说明兴奋?(啊)哪个词含着赞美的意思?(好个)如果把句子中“突然”“啊”两个词儿去掉,把“好个”换成“一个”,句子意思有什么变化?让学生读读比比议议,仔细体会这些词的深刻含义。再分析种子发芽过程,教学发芽过程以“把身子挺一挺”为主线,贯穿全文,分析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强朗读品赏,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粒种子”,边朗读边表演、把描写种子“睡、醒、渴、喝、舒服、招呼”等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小朋友多种感官同时活动,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得到美的享受。最后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做种子发芽的试验,写好观察日记四篇(种在泥土里、在泥土里醒了、种子发芽了、种子钻出地面)。这样,这堂课不仅完成了学生听、说、读的能力的培养,也完成了写的能力的训练。

此板书按照课文内容的顺序逐步演示,以线条表示地面,在地下展开种子发芽的剖面图,每一个“挺一挺”是种子发芽的环节,在环节下面分别指出所需的条件,最后钻出地面,既直观又概括了课文内容。

植物的家教案 篇9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怀化市太平桥小学 曾淑茹

内容简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诗歌,它用充满童趣、极富韵律的语言,讲述了蒲公英、苍耳、豌豆等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并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获得知识。

设计理念: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并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独立观察的能力。教学结合我校的“扶伴放”模式,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读中悟情,自主体会感情,合作表达交流,形成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扩展自然知识,仿写诗歌,提高学生说话与写话的能力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仿写课文,编写诗歌。

3.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培养细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关于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学习仿写诗歌。

教学用具:图片、磁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轻音乐)植物王国的宝宝们长大成熟了,它们离开妈妈开始了新的生活。蒲公英妈妈走过来告诉我们:“我有一个好办法。”(张贴蒲公英图片)苍耳妈妈也迫不及待地跑过来告诉我们:“不不不!我的办法比她还好!”(张贴苍耳图片)

2.细心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她们的好办法吗?(音乐停。举手状引导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生1:蒲公英借助风送走种子。

师:不错,这是蒲公英妈妈的好办法,(板书“风”)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还有补充吗?你来说。

生2:苍耳利用身上的刺挂在动物身上送走种子。师:是的,这是苍耳妈妈的好办法。(板书“动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书空。(出示课题的ppt)

二、品读第4小节。1.引入第4小节

师:上节课同学们学习得很认真,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植物王国。请同学们快速翻到30页,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其他聪明的植物妈妈吧。(教师巡视学生朗读情况)生朗读。

师:在刚才的朗读中,哪位细心的同学找到了其他聪明的植物妈妈? 生1:我找到了豌豆妈妈。

师:老师也把这位聪明的妈妈带进了课堂,你们瞧!(出示豌豆图)这是…… 生:豌豆妈妈(齐)

师:豌豆妈妈的好办法是什么呢?谁来说说?

生2: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出示该小节)师:她是借助了谁的帮忙啊? 生:太阳。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书空。(板书“太阳”)

2.朗读指导

师:豌豆宝宝们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终于长大成人了,她们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离开妈妈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体会豌豆宝宝的心情,并带着这种心情一起读读这一小节。生朗读。

师:哪位小组愿意说说豌豆宝宝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的时候又有什么小诀窍呢?

生1:我们小组觉得他们应该是高兴的心情,因为他们是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高兴一点,轻快一些。师:好,你们小组一起来试试,读给大家听听。生:小组1合作读

师:这一组的豌豆宝宝真开心。豌豆宝宝还有其他的心情吗?哪组同学也想说一说? 生2:我们小组觉得他们应该是急切的心情,因为啪的一声,豆荚炸开都是很快的动作,他们想要赶紧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读的时候要快一些,不能拖。师:真细心。你们小组一起试试吧!生:小组2合作读

师:真是一群又高兴又急切的豌豆宝宝。大家一起来挑战吧!注意画红线的词语,读的时候试着加一些动作,等会老师要挑几位小演员跟老师上台演一演。生齐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好像看到了好多高兴的豌豆宝宝。

三、情景表演

师:哪位豌豆宝宝愿意跟老师一起演一演呢? 生1,2,3上台。

师:我还要请一位大导演在演的时候帮我们读一读这一小节。生4站着朗读。

师:其他的同学在台下做小小欣赏家。

师:豌豆宝宝们快到妈妈的怀抱里来吧!(师张开双臂,抱住学生。播放音乐)豌豆妈妈更有办法,她让豆荚晒在太阳底下。

啪的一声,(师快速张开双臂)豆荚炸开,(同学原地弹跳)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同学快速回到座位)师:掌声送给这些宝宝们!

四、拓展合作 1.拓展资料

师: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不信你就仔仔细细地观察。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却怎么样啊?(板书:仔仔细细)生:得不到它。

师:所以你们要怎样观察?(板书:仔仔细细)生:仔仔细细。

师:细心的你们还知道其他植物妈妈的好办法吗?把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小组内一起交流分享吧!生小组交流,师巡视。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听到了很多植物妈妈的好办法,哪一组愿意分享呢? 生1:我们小组知道了椰子妈妈的好办法,椰子宝宝成熟了,落在岸边就会被海浪和海风,推啊推,送到了其他地方的岸边…… 师:谢谢你们组的分享。还有吗?

生2:我们小组知道了柳树妈妈的好办法,其实她和蒲公英很像,就是用风把宝宝们吹走,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师:谢谢你们组的好办法。还有想分享的小组吗?

生3:我们小组知道了芝麻妈妈的办法,她把芝麻的果荚晒在太阳底下,晒干了之后,果荚就裂开了,里面的种子就会弹到外面去了……

2.仿写儿歌

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啊,如果你们能像课文一样编编儿歌,一定能记得更加牢固!(出示仿写ppt)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小组内赶紧根据老师的提示来试试吧!

()妈妈很有办法,她让()。(),孩子们就()离开了妈妈。师:哪位小组愿意展示展示他们的儿歌?

生1:我们小组编了一首椰子妈妈的儿歌:椰子妈妈很有办法,她让孩子们带上游泳圈,海风一吹,孩子们就乘着海浪离开了妈妈。师:多美的儿歌啊!还有哪组同学也想分享儿歌?

生2:我们小组编了一首柳树妈妈的儿歌:柳树妈妈很有办法,她让孩子们背上了降落伞。只要有风轻轻吹,孩子们就纷纷扬扬地离开了妈妈。师:真美!你们今天都变成植物王国里会编儿歌的小小诗人了。

五、课后作业

师:其实,植物王国里还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等着细心的你们去发现呢!你们愿意再去植物王国里做客吗?

生:愿意!师:那就请同学们课后到这几本书里去做做客,探访植物王国里其他的小秘密吧!(ppt出示推荐书目)

板书设计

12.植物妈妈有办法

动物

仔仔细细

太阳

教学评价及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分享交流课外知识,仿编诗歌,这提高了学生思考表达的积极性,拓展延伸了知识的宽广度,也促进不同思想火花的碰撞。课中,多种形式朗读,加深了孩子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对情感的领悟,引导孩子关注字词的含义与朗读技巧的关系,尊重孩子们自我的朗读感受和情感表达;情景表演,贴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记忆和解读;分享交流课外知识,培养了孩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拓展了孩子们的知识面,从课文引入了课外,起到以一带多的良好连带作用;仿写诗歌,培养了孩子说话与写话的习惯,对语文基本技能的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朗读的指导不够,没有关注到全体同学的参与,没有充分了解学生更多的阅读感受,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将更多的主动权交由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朗读起点。

植物的家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练习用“已经”“准备”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教具】

1.蒲公英、苍耳实物。

2.苍耳传播种子的活动投影片。

3.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录像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诗歌。(板书课题:24.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

(二)用小黑板指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注意“乘”是后鼻音,“知识”中的“识”应读轻声,“晒”读翘舌音。

(三)用小黑板出示课后第3题中的三个句子,指导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读准多音字“得”的读音。

(四)指定5个小朋友,每人读一小节,其余的学生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植物,说了它们的什么事。(学生回答后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理解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

讨论:

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指导学生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旅行”等词语的.意思。(“孩子”在这里指的是植物的种子。“长大”是指植物的种子成熟了。“四海为家”中的“四海”是到处的意思。“为”是多音字,在这里读wéi,是当作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植物的种子会传播到高山、平原、山洼等各个地方,它们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旅行”就是旅游。启发学生说说在假期中到什么地方去旅游,再联系课文使学生理解,这里的“旅行”是指植物的种子传播出去。植物种子旅行就不回来了,它们将“四海为家”)

2.指导朗读课文。讨论:植物的孩子长大了,就要离开妈妈独立生活,它们心里会感到怎样?谁来带着高兴、自豪又难分难舍的感情读一读第一句。(指名个别读、齐读)

指导学生用昂上调读好第二句。(学生试读、个别读)

3.指导学法。牛马有脚,鸟有翅膀。那么,植物的种子要传播出去到底有什么办法呢?下面,我们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词语,想一想植物的特点,说一说它是怎样传播种子的方法,一同学习课文的二、三、四小节。

(二)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朗读课文。提问: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植物?(勾画“蒲公英”)

2.(出示一盆蒲公英)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她有许多娃娃。现在我把其中一个娃娃放在投影仪上。你们看,在它的头上长着小绒毛,能随风飘扬。大家说它像什么?(学生勾画后,教师板书“降落伞”)

3.蒲公英娃娃要外出旅行,光有降落伞是不行的,还要些什么?(学生勾画后,教师板书“风”)

4.(演示用嘴吹蒲公英,让种子飞向四方)引读:“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刚才大家都看到了,许许多多蒲公英娃娃被风一吹,就接二连三地离开了妈妈,飞向四面八方。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纷纷出发”)

5.讨论:蒲公英的种子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离开?

6.指导朗读课文。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许许多多蒲公英娃娃乘风出发旅行的景象。用轻快的语调朗读“乘着风”,用慢速读“纷纷”,体现出蒲公英娃娃是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去的。

7.总结。这一小节是讲蒲公英随风传播种子的。大家学得很认真。下面就用同样的方法自己学习第三小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学生阅读思考后,检查自学情况。讨论:在第三小节中你勾画了哪些重点词语?(板书“带刺的铠甲”“有皮毛的动物”)

2.(出示一盆苍耳)这就是苍耳妈妈。请小朋友打开纸包看一看苍耳的种子。大家摸一摸,想一想,为什么书上说“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古代打仗时士兵穿的防刀枪的铁衣叫“铠甲”。苍耳的种子外面有一层硬皮,上面长满了小刺,所以叫“带刺的铠甲”。)

3.引读。苍耳种子的硬皮上不但有刺,而且刺上有小钩,所以书上说“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4.(演示活动的投影片,让学生看到,当小兔子走过苍耳后,有不少苍耳挂在它的皮毛上)讨论:苍耳的种子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传播出去的?

5.指导朗读第三小节。

(四)学习第四小节。

1.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教的学习方法,自己读读、画画、想想、说说。

2.学生阅读思考勾画后,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读后回答,教师板书“太阳、炸开”)讨论:课文中为什么说“豌豆妈妈更有办法”?(蒲公英妈妈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苍耳妈妈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而豌豆妈妈不用给孩子准备什么,只要把豆荚晒在太阳底下,豆荚晒干后炸开,豌豆娃娃就离开了妈妈)你们看,豌豆妈妈是用弹射的方法传播种子,这方法又简单又方便。

3.指导学生用愉快的心情朗读第四小节。

小结:

(五)指导学生观看植物传播种子的录像。看后进行说话训练。

可先总的说一说: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很多,然后看着板书,有顺序地讲一讲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同座的学生互相练习说话后,再指名说)

植物的家教案 篇11

一、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种子的结构。

二、重点、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复习藻类、苔藓、蕨类植物之前介绍的三种植物都有一个特征:它们的后代都是由孢子生殖而的,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孢子植物。

导入:

但是大多数植物的生殖方式并不是这样的生殖方式的,是靠什么生殖的呢?应该是种子植物。

介绍种子植物能结种子,并是由种子发育成的植物,叫做种子植物。

那种子又是如何变成一棵植物呢?我们先了解种子的特点。

2、种子中哪一部分将能发育成一棵植物?在种子中指出。

3、胚在种子的哪里,胚的各部分在种子发芽时将如何变化?

4、种皮的作用?

5、如果在玉米剖面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

介绍花生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花生种子的结构:

两种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种子是一个器官,适应性强,孢子只是一个细胞,只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萌发。

哪个更具有陆地生活的优势?

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

教学反思:

这节的内容比较多,讲起学生不易理解,特别是种子植物的分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他们并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最好是让他们通过实物作对比,从而概括出两种植物的不同。但是现在又不是植物结果的时间,很难找到。我又想能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说清楚呢,比如用橙子作例子,让他们说出它是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但这里又牵涉到果肉,这么多的内容怕学生一时消化不,所以讲得比较吃力,学生也比较难理解。所以,最后把这些内容作一个系统性的总结很重要,让学生理顺这节的思路,也可以通过练习题作为巩固。

植物的生殖课件汇编


教案和课件在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关系到教学步骤,而且涉及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因此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机已经到来。只有进行合理的教案设计,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优质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如何编写呢?以下是本文为您搜集的有关“植物的生殖课件”的相关信息,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之用。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1)

课时2  植物的生殖(二)目标与方法1.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2.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3.确立科学研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思想。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柳树的枝条、刀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过程学生活动出示阅读提纲1.何为扦插?何为嫁接?2.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3.如何进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吗?4.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讨论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就阅读提纲逐一回答。每小组代表上台演示嫁接的操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练习与巩固完成《课课练》1-8思考并回答动动手《课课练》9课后完成本课小结你学会了些什么?学生小结教后小记  本节课重在实践操作,在课上让学生进行模拟嫁接和扦插,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2)

为了探索秦岭冷杉种群生殖生态学主要特征,通过样地调查、固定样地观测和室内实验分析,系统研究了秦岭地区5个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种群生殖特性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5个不同生境的种群都具有结实能力,海拔1500~1600 m之间,秦岭冷杉球果的产量较高;各种群球果主要分布在树冠中上部和东、南、西方向;球果以中部产生饱满种子比率最高;秦岭冷杉种子千粒重为43.2 g,其中具有生活力者占44.8%,种子的平均含水量为5.7%左右;在天然林散落条件下,种子库的萌发率仅为6.1%,霉坏、搬迁率93.9%;人工播种条件下,种子发芽率在苗圃内高于天然条件下,中低海拔高于高海拔地区.天然条件下,由种子转化成幼苗的过程是秦岭冷杉种群生活史的脆弱环节.秦岭冷杉林经营管理要以就地保护为主,促进种群生殖;要通过森林经营措施,为林下种子萌发和幼苗创造条件;种子脱落后,要及时扰动林下灌木、草本,使种子能够顺利落地,促其发芽成苗;种子大年要注意采种、育苗,扩大人工种群;速生丰产林培育应该以中低海拔的阴坡为主.

作 者:张文辉 许晓波 周建云 ZHANG Wen-Hui XU Xiao-Bo ZHOU Jian-Yun  作者单位:张文辉,ZHANG Wen-Hui(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074)

许晓波,周建云,XU Xiao-Bo,ZHOU Jian-Yun(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

刊 名: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EC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26(8) 分类号:Q948 关键词:濒危植物   秦岭冷杉   种子与球果   生殖生态学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确立科学研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 无性生殖有哪些方式?你尝试过哪几种?

嫁接——一个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体,使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一般操作:紫背天葵的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一节去部分叶,下部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下一节埋入土中。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

2.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样本不要太小,以减少统计误差。

3.确定观察时间、次数。

4.设计一表格,记录观察情况。

5.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

讨论:1.在你对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请你查阅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扦插材料生根快而多?

解析讨论:1.取茎段时,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为斜向,下方切口位于节处。温度、光照、湿度均要适宜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2.添加生长激素,注意光、温、水、湿等条件的变化等

“梁上有双燕,------犹恐巢中饥。”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说明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物圈生物延续发展相互作用演奏生命乐章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4)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

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一段短片),同学们,这段短片展示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师:多姿多彩的鲜花带给人类芬芳和美的享受,可是鲜花是为人类而开吗?

师:是这样吗?植物是通过开花来繁殖后代的吗?如何繁殖?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殖。

师:同学们,关于植物的种类的知识我们已在七年级学习过,下面我来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师:我们在短片中看到的这些植物属于植物里的哪一类?

师:基本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那大家听我这样说对不对:只有被子植物才能开出真正的花?

师:禁得起问,不错!我们还学过:被子植物多种多样,开的花也多种多样,作为一朵真正的花,应该具有哪些结构呢?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认真的回忆一下花的结构。

生:活动:填图---花的结构,请一位同学说出一朵完整花的各结构名称。

师:子房是雌蕊的主要结构,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师:很好,现在我们由内望外来组建一个雌蕊:首先有三个细胞:卵细胞和极核,他们有个家叫胚珠,胚珠外还有个更坚硬的“铜墙铁壁”叫子房壁,可是这样太矮了,于是子房壁又长高了一些,形成花柱,花柱的顶端叫柱头。

师:可不要小瞧这个子房,他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主要部位,可是在形成前他需要花的其他伙伴的帮助。

师:我们知道,植物的精子在花粉内,所以在受精之前,要先传粉。如何传粉?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师: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这种方式叫异花传粉,而传粉的途径有哪些?

师: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我们花分成:虫媒花和风媒花。从这个角度看植物很高明吧!

可是也有的花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雄蕊给自己的雌蕊提供花粉,如蚕豆,这种传粉方式被称为自花传粉。(展示图片)

师:条条大道通罗马。不管植物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花粉顺利的送到柱头上去和卵细胞相会。同学们,你们觉得在相会之前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师:那聪明的植物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师:看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完成从传粉到受精的过程。

生:接力回答植物从传粉到受精的过程。传粉:柱头会分泌黏液,它只识别同类的花粉,其他植物的花粉不会被识别,就不会萌发。花粉在黏液的刺激下,萌发成花粉管,穿过雌蕊的柱头、花柱,到达子房。在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里的精细胞分裂成两个精子,释放到胚珠里,其他的花粉管萎缩。 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师:这样的受精方式我们称为双受精现象。这也是许多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师:万里长征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精子和卵细胞顺利会师,可是胜利的果实还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时,无论多么鲜艳的花朵都到了凋谢的时候,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从而把生命的能量留给种子和果实的'诞生。

师:受精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这样果实就包括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几种果实,指出各自的果皮和种子部分。

师: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可是我有个疑问:不是一个受精卵只能发育成一个种子吗?可为什么一粒花生里有好几个花生仁呢?

师:真聪明!种子数要取决于子房里的胚珠的数目,如果只有一个胚珠,那么只有一个种子,如桃;如果有多个胚珠就会有多个种子,如西瓜等。

生:不一定,如果是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就不可以了。只有雌花才有可能结出果实。

师:从植物的开花能学到这么多的学问,被子植物真是聪明的生命体,不愧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等的植物啊!可是,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吗:有的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而且开花之后就意味着要死了?

师: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来寻找答案吧!

师:虽然是生命结束前的征兆,可是他依然把生命的力量化成了一粒粒生命的种子,所以竹子开花同样也是在履行她繁衍后代的使命,让我们见证到了植物生命力的顽强。这也是人们喜爱竹子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师:植物用毕生的力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又是谁享用了美妙的果实?

师: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觉得植物的花为谁而开?

师:传统的种植业让人类生生不息,作为最高等的人类在享用丰硕果实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人们学习植物的方法,可以来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更健康、更高效的植物种子。请看短片。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植物是如何来利用花来繁殖后代,植物还有更多的方式来繁殖自己的后代,聪明的人类在几千年的种植中也创造了更好的繁殖方法,他们是什么?下节课再来讨论。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目标: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教学难点:

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教学。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

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五张图片(海带、苔藓、桫椤、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结构是相同的吗?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提示:在动手观察之前先阅读P83—P84实验内容。

提醒注意: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板书:菜豆种子的结构

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是2片,且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板书:玉米种子的结构

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l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种子结构的最重要部分。

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的原因吗?

小结:低温、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

过渡:种子植物的种类的确非常的繁多,你能说出下列种子植物中哪些种子有果皮,哪些没有吗?

小结: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为二大类

演示:一组图片(如银杏、冷杉、塔柏、马尾松、罗汉松、法国梧桐、女贞、夹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园或本地公园植物为主。播放录像:蒲公英、鬼针草、杨、柳、竿彬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小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总结:放CAI课件(内容: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两种种子结构的比较)反馈:出示抢答题

学生通过识图自己总结山种子植物的概念。(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请两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介绍它们的名称。(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启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统一将胚芽涂成黑色、胚轴涂成黄色、胚根涂成绿色、子叶涂成红色。(通过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种子的结构。(通过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步骤同上(学生在玉米种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评价、总结)(再一次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组讨论:P841、2、3、4题,并将

答案填在书上,(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阅读P84第一段。(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别实物(小麦、蚕豆)。比较它们的寿命,谁长谁短?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苹果、橙等实物

学生答:(略)

请十位同学快速判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看录像,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充当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略)(角色互换,逐步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请一学生对剩余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学生抢答:(略)(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提纲

一、种子植物:

1.菜豆种子的结构:2.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果皮和种皮

胚芽胚芽

胚轴胚轴

胚根胚根

子叶(2片)子叶(1片)

胚乳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练习反馈:

书P5练习123题,课课通P1—3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6)

知识目标:

了解生物生殖方式的 多样性,掌握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通过学习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总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语言解释和说明相关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两大类生殖方式的特点,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现象;通过介绍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通过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对学生进行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的教育;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这部分内容是理解生殖方式进化的知识基础。分析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阐明二者对于物种生存发展的不同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分别与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密切相关,加强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将巩固有丝分裂的知识,引出减数分裂的知识,做到温故知新。

在本课题教学中,应对无性生殖有关内容的教学给予充分重视。特别是英国科学家克隆绵羊获得成功,引起了世界的震惊,使无性生殖技术即克隆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从激发学生兴趣、关心科学技术带来的社会问题的角度出发,在教学中加重这部分知识的份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减数分裂是理解有性生殖方式的特点和进化地位的知识基础。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维持了亲、子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了物种的稳定;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决定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之间的本质区别,说明了在生殖方式上有性生殖的进化地位更高级。

减数分裂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随机进入到不同的配子,这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减数第一次分裂中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叉互换,这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一方面,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保持亲代的性状,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性,这两类生殖方式的特点分别与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相关,而教材中未加以充分说明,加之还没有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物质基础等关键知识,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先天不足;另一方面,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特点的差异极大,都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甚至很多物种在生活史的不同时期,分别具有无性或有性生殖方式,这在学生看来似乎有些矛盾和难以解释。教师应充分估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的难度,阐明这两类生殖方式各自的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复杂,除了具有有丝分裂中出现的――染色体复制、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等行为外,还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特殊行为。这部分内容涉及染色体的概念、有丝分裂过程等知识,这些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正确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这部分内容具有知识点分散、理解难度大(如同源染色体)、概念易混淆(如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复习,分散难点,加强对比,突破难点。

(3)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学生较难理解关于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含义。这是由于学生对于从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到形成新个体的发育过程及其细胞学基础不十分了解。因此,在首次讲到这一概念时,可以暂时不提这一点,仅强调“形状、大小一般相同”;在讲受精作用后可以说明,受精过程形成受精卵,其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精子),一条来自母方(卵细胞),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学习生物个体发育的内容时,再强调体细胞是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形成的,每个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情况与受精卵完全相同,体细胞中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可采用讨论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不同生物生殖类型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习生物生殖的类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无性生殖技术。

第二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展示和分析精子形成过程的图解,和学生共同讨论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在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课时:以讨论为主的综合课。通过对比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对比,归纳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总结配子形成过程及特点。学习讨论受精作用及在生殖过程中的意义,并认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引言:有生就有死,生物个体死亡,依靠生殖产生新个体来保证种族的延续,通过个体发育而成成熟的生物体。

发育:生物体从一个细胞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通过设问“生物通过什么方式来传宗接代?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何不同”,引出本节要研究的问题,即生殖的种类。

2.复习高等动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请学生举例说明桃的自然繁殖过程、人类生殖过程。注意要尽可能让学生多次参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相互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学生回答中如有遗漏、错误和模糊的问题,教师应注意补充和纠正,并提供有关图片如桃的生活史图,人类生殖的示意图等直观教具。桃开花结实进行有性生殖,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非常复杂,复习时应突出生殖细胞及所在位置、受精过程及特点。还应注意复习子房和胚珠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这些内容是学习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基础。如果学生对“人的生殖过程”讨论有困难,可由教师带领复习。注意复习有关睾丸、卵巢的位置、形态、结构和功能等,同时也为学习减数分裂的知识作铺垫。也可以复习青蛙的生殖过程,为学习蛙的个体发育内容做准备。

3.指出低等生物也存在有性生殖方式。利用挂图讲解团藻的卵式生殖。

4.要求学生归纳:上述三种生殖方式中共同的核心过程是: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指出这类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5.由教师引导总结有性生殖的概念:通常有父方、母方;产生两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生活史的某一阶段发生减数分裂。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补充下列内容:

(1)有性生殖的“性”在这里不仅是指性别,而且还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通常有父方、母方。(若有同学提出有关“雌雄同体”的问题,应指出雌雄同体的生物也常常是异体受精,如水螅、蚯蚓、大多数开花植物等,只有极少数开花植物进行自花传粉,而自体受精)在师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指出,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亲代双方的遗传特征,会产生丰富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的进化。

(2)两性生殖细胞也称为配子。根据雌雄配子形态大小的差异,可将有性生殖分为同配生殖和异配生殖。大多数生物产生的卵和精子,两者大小、形状相差悬殊,卵具有较多营养物质作为胚胎发育的基础,精子小、能游动,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又称为卵式生殖。

(3)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大多数情况下可称为受精作用,在卵式生殖中的合子可称为受精卵。从动植物的进化过程中,可看出受精方式是由体外受精发展到体内受精。

上述内容的补充能使学生了解,整个生物界的生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进化的,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概念的理解,了解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

(4)关于“生活史中某一阶段要发生减数分裂”,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分析精子和卵的成熟是经过细胞分裂完成的,这种细胞分裂是否是有丝分裂?如果是,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将发生什么变化?由此推测精子和卵的形成必须经过减数分裂,才能维持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从而保证物种的稳定性。事实上,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丰富的变异,还与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多种多样的组合有关,这将在后面进一步学习。

6.在师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有性生殖的特点和意义。强调,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继承了双亲的遗传物质,从遗传性上来说结合了双亲的特性,后代将产生广泛的性状变异,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

7.提出问题“生物界除有性生殖外,有没有其它的生殖方式,请举例说明”,引入到无性生殖内容的教学中。由于多数学生对无性生殖了解较少,所举实例有限,且常将蒲公英种子的传播、蚯蚓的再生等,误以为是无性生殖方式,教师应注意纠正。

8.利用直观教具介绍各种无性生殖方式。

介绍分裂生殖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关于变形虫的分裂生殖的图,要求学生指出“这是哪种细胞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什么?分裂后形成的子代变形虫与亲代相比,大小、形状如何?”。(有学生可能提出此子代变形虫与亲代形态中不完全相同,教师应说明这是因为变形虫身体形状在不断变化的缘故。)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回答问题,可以巩固以前学过的细胞有丝分裂的知识。

介绍孢子生殖时,强调孢子也是一种生殖细胞,但这种生殖细胞不经结合就直接通过有丝分裂形成新个体。绝大多数真菌以此方式繁殖后代。

介绍出芽生殖时,注意提醒学生与高等植物营养生殖中用芽繁殖的方式相区别。

9.在学生了解各种有无性生殖方式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指出各种无性生殖方式的共同点,并对照有性生殖的概念,总结无性生殖的概念,强调无性生殖只有1个亲体(母体);不产生两性生殖细胞;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一般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

10.由教师通过一系列设问,引导学生分析无性生殖的特点,并与有性生殖的特点进行比较,明确这两类生殖方式的进化地位,从中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设问如下:

(1)无性生殖一般都由母体经过有丝分裂产生后代,后代从遗传性上来说,具有什么特点?

(2)无性生殖的后代保持了与亲代遗传性的一致,这对于该物种的生存发展是否有利?为什么?

(3)无性生殖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发展,那么为什么有很多生物保留这类生殖方式呢?

(4)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生殖方式的进化趋势如何?为什么?

上述问题中有难度的是第(2)、(3)题,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独立思考,努力探求答案,这样才能训练思维能力实现教学目标。对于“无性生殖为什么不利于物种的发展”,教师可以逐步启发学生进行讨论,指出,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外界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与亲代极为相似,在环境发生变化时,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影响物种的延续。对于“为什么许多生物仍然保留无性生殖方式”,可提醒学生比较无性生殖与有性生殖过程。无性生殖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增加种群的数量,占领生存空间,在相对稳定的环境条件下,有利于该物种的延续。因此,许多以有性生殖为主的生物保留无性生殖的方式,如高等植物的营养生殖。再比如,水螅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进行有性生殖,而在条件良好的环境中则进行无性生殖。最后教师总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有性生殖方式比无性生殖高等。

11.介绍无性生殖技术及其应用。无性生殖技术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植物栽培中,人们很早就运用扦插、分根、嫁接方法,保持植物的良好品质;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大量使用在花卉、林木的工业化生产中;酿造工业中使用的特定菌种也是以无性生殖来代代保持相似的性状,获得遗传性质一致的产品;19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说明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高等脊椎动物(包括人)也可实现无性生殖。可以预测无性生殖技术将对人类产生更大的影响。适当扩充这部分内容进行教学,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展现生物技术发展前景,还能进一步加深对无性生殖特点的理解。

教材中提到的分根、嫁接等人工方法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利用图片简单说明即可。关于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学生水平和课时)选择有关内容,如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组培技术的发展史、组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介绍完上述内容后,指出扦插、嫁接、组培等就是植物的克隆。克隆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学生对“克隆”的了解多来自“克隆羊多莉”,出示相关“克隆”图解,请学生简要介绍培育过程。(取A绵羊乳腺细胞在实验室培养,并取其细胞核备用;取出B绵羊成熟卵细胞,用电击或其他方法破坏其细胞核及遗传物质,把取自A绵羊的细胞核植入;把换了核的卵细胞进行人工培养,形成早期胚胎;把早期胚胎植入C棉羊的子宫中孕育,成熟后分娩即为克隆羊。)提问:(1)多莉长得像谁?为什么?(2)这种繁殖属于哪一类生殖方式?为什么?(3)是否应对克隆动物技术的应用给予限制?受舆论媒体影响,学生的认识更多地倾向于克隆技术应用产生的负面影响。对于问题(3)的讨论,要引导学生认识某些现代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去把握,如何去运用。

1.通过提问复习,引出本课内容。

(1)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哪一类?

(2)有性生殖的核心过程是什么?

(3)精子和卵是通过哪种分裂方式产生的?

在讨论第(3)题时,出示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引导学生复习有丝分裂过程,强调“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后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相同。”若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形成精子和卵细胞,那么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将增加一倍,这将无法保证物种的稳定。下面以高等动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

2.出示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图解,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哪一种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细胞中所示的结构(教师指向图中的染色体)是什么?

(3)比较图中1号染色体和2号有何区别?

(4)细胞分裂了几次?

(5)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3.利用示意图、活动模型、复合投影片等直观手段,按照下列图解的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教师总结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的过程)。

(1)可先用一对染色体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为例,讲解染色体复制、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第二次分裂时姐妹染色单体从着丝点分离等行为,重点明确“染色体数目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是如何减少一半,减半发生什么时候?”,然后说明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现象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再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方面复习前面学习的内容,另一方面重点说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现象及其意义。

(2)关于精原细胞的知识要说明:精原细胞位于动物的睾丸内;动物进入发育的成熟阶段时,精原细胞要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其中一部分精原细胞继续保持有丝分裂状态,另一部分精原细胞要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精原细胞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3)第一次分裂结束后,要求学生数染色体的数目,明确减半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减半的关键在于同源染色体分离,这是第一次分裂最为突出的特点。

(4)讲解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计算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能产生多少种类型的精子。

(5)减数第二次分裂是一般的有丝分裂,但此时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4.练习:根据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细胞正在进行哪一种方式的细胞分裂,试说明理由?

(2)这个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几条染色单体?

(3)这个细胞中有几对同源染色体,它们是哪几对?

(4)这个细胞中哪些是非同源染色体?

(5)细胞中的哪些是姐妹染色单体?哪些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6)这个细胞在全部分裂完成后,子细胞中有几条染色体?

5.同时展示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启发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异同点,最后可列出比较表。

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在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细胞,再经变形而成四个精子。

两次细胞质分裂都为不均等分裂,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一个卵级细胞,没有变形。

6.通过下列问题启发学生归纳减数分裂的概念。

(1)在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几次,细胞连续分裂几次?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阶段?

(3)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键在哪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减数分裂的概念,明确减数分裂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什么特点,结果如何?

7.列表比较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找出减数分裂在哪些方面有别于一般的有丝分裂,并由此说明其特殊性,加深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的理解。可以通过下列练习题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两种分裂方式的区别。

8.用教材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人)的彩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作用实现了父方染色体和母方染色体的会合,在受精卵中形状、大小相同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精子),一条来自母方(卵细胞)。

9.引导学生观察图解来认识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再加上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随机性,大大提高了后代的变异性。

10.引导学生观察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图解,认识被子植物的双受精。

发育:生物体从一个细胞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性成熟个体的过程。

1、定义: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的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4)营养生殖: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一部分发育成一个新个体。

特殊在染色体复制一次后,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从而一个细胞分裂成四个,染色体数目减半。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形状大小一般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1)直接进入中期。

(2)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总的结果:染色体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

(一)概念: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的过程。

问题: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两种生殖方式,从进化的角度看,哪一种生殖方式会占有更大的优势。请你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7)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三、教学用具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扦插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你问我答”,导入新课,引入课题。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是一种培养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比如甘薯、葡萄、月季、杨、柳等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植物的生殖需要条件,比如扦插,除去、 、 、

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1)在扦插紫背天葵时,要将紫背天葵的茎剪成厘米长的茎段。

(2)一般每段保留个节。

(3)茎段上方的切口是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是的。

(4)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

(5)扦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

观察和照料。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和,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6、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生殖。

7、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2、出示嫁接的步骤示意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②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

③如何进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吗?

④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

4、就合作探究问题逐一交流回答。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进行课外实践。

课后反思: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8)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植物的无性生殖

2、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或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花的观察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植物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教学用具

桃花模型小黑板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由白居易的诗句“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这是动物的一种什么行为?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和,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被子植物繁殖后代一般是由果实中的完成的。

3、种子中的胚,是由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

4、椒草用生殖,马铃薯用生殖等,都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

5、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有生殖和生殖。

6、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主要区别是。

7、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和等。

8、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分为和。例如:苹果、梨、桃等许多果树都是利用来繁育优良品种的。接上去的部分叫做,被接的植物体叫做。

9、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生物界有哪些不同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让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课件展示:被子植物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什么为“有性生殖”?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填写书本P2页的框图。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

3、除此之外,植物还有其它生殖方式吗?先让学生进行举例自由发言

教师进行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并回答

4、下面我们再来看“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的块茎发芽生根”的幻灯片

5、通过观察这两个幻灯片,大家可以思考(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

①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什么共性?这种生殖方式又叫什么?

②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

③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区别。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总结。

6、现在我们知道植物有两种生殖方式,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对植物来说各有什么益处?(让学生进行了解)

①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更能适应变化的环境(恶劣环境)。

②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利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

7、课堂小结

(1)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和疑惑

(2)试画本节的知识结构图。

(3)学习了本节知识你准备有哪些创造和发明。

课后反思:

植物的生殖(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

2、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

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扦插实验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体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述植物的无性生殖

难点:概述植物无性生殖并尝试植物的扦插

三、课前准备每个学习小组准备好柳树的枝条、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组竞赛的形式“你问我答”,导入新课,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学生自学。利用圈点批画记思等形式进行自学,教师巡回指导,为讲解打下基础)

1、是一种培养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茎、叶、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比如甘薯、葡萄、月季、杨、柳等的栽培,常用的方法。

2、植物的生殖需要条件,比如扦插,除去、 、 、

等环境条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茎段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3、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

(1)在扦插紫背天葵时,要将紫背天葵的茎剪成厘米长的茎段。

(2)一般每段保留个节。

(3)茎段上方的切口是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是的。

(4)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

(5)扦插时需将下面的一个节埋入土中。

4、在制定计划中,要注意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应当

观察和照料。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和,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6、植物的组织培养属于生殖。

7、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8、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

(三)合作探究

1、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不同方式及应用

讲述:植物无性生殖常见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出示嫁接的步骤示意图幻灯片让学生进行观察:

3、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学生看书第4页探究步骤)小组合作讨论

①你准备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②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环境条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处理?

③如何进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吗?

④如何进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吗?

4、就合作探究问题逐一交流回答。

5、每小组代表上台演示扦插的操作。

6、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尝试画出本节的知识结构图。进行课外实践。

课后反思:

植物的生殖课件(篇9)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绿色开花植物的受精过程

举例说明几种植物的营养繁殖

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植物生殖的图示观察,尝试图与文字转换的表达

能够模仿人工营养繁殖的图示,进行植物的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绿色开花植物生殖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命和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参与嫁接、扦插或压条等活动,体验植物新生命的诞生过程。

观察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阅读人工种子形成的资料,体验新科技与传统生产的差异。

二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三 教学重点

观察植物的受精过程

四 教学难点

概述植物的受精过程

五 教学用具

cai课件、花模型、果实(黄瓜、花生等)、土豆

六 教学用时

1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播放一段短片),同学们,这段短片展示的是什么生物现象?

生:开花

师:同学们喜欢花吗?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喜欢?

生:自由回答

师:多姿多彩的鲜花带给人类芬芳和美的享受,可是鲜花是为人类而开吗?

生:不是

师:那花为谁而开?

生:为了繁衍后代

师:是这样吗?植物是通过开花来繁殖后代的吗?如何繁殖?这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植物的生殖。

(二)复习花的结构

师:同学们,关于植物的种类的知识我们已在七年级学习过,下面我来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有信心吗?)

师:我们在短片中看到的这些植物属于植物里的哪一类?

生:被子植物

师:基本知识掌握得非常好!那大家听我这样说对不对:只有被子植物才能开出真正的花?

生:正确

师:禁得起问,不错!我们还学过:被子植物多种多样,开的花也多种多样,作为一朵真正的花,应该具有哪些结构呢?下面请每个同学都来认真的回忆一下花的结构。

生:活动:填图---花的结构,请一位同学说出一朵完整花的各结构名称。

师:一朵花的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

生:是雌蕊

师:雌蕊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生:柱头、花柱和子房

师:子房是雌蕊的主要结构,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生:子房壁和胚珠

师:胚珠里面有什么?

生:有一个卵细胞和两个极核

师:很好,现在我们由内望外来组建一个雌蕊:首先有三个细胞:卵细胞和极核,他们有个家叫胚珠,胚珠外还有个更坚硬的“铜墙铁壁”叫子房壁,可是这样太矮了,于是子房壁又长高了一些,形成花柱,花柱的顶端叫柱头。

师:可不要小瞧这个子房,他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主要部位,可是在形成前他需要花的其他伙伴的帮助。

(三)传粉

师:我们知道,植物的精子在花粉内,所以在受精之前,要先传粉。如何传粉?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师:花粉从一朵花传到另一朵花,这种方式叫异花传粉,而传粉的途径有哪些?

生:依靠昆虫和风等

师:根据传粉的不同途径,我们花分成:虫媒花和风媒花。从这个角度看植物很高明吧!

可是也有的花自食其力,完全靠自己的雄蕊给自己的雌蕊提供花粉,如蚕豆,这种传粉方式被称为自花传粉。(展示图片)

(四)受精

师:条条大道通罗马。不管植物采取什么样的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花粉顺利的送到柱头上去和卵细胞相会。同学们,你们觉得在相会之前会遇到什么麻烦呢?

生:自由叙说

师:那聪明的植物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

师:看明白了吗?那我们一起来完成从传粉到受精的过程。

生:接力回答植物从传粉到受精的过程。传粉:柱头会分泌黏液,它只识别同类的花粉,其他植物的花粉不会被识别,就不会萌发。花粉在黏液的刺激下,萌发成花粉管,穿过雌蕊的柱头、花柱,到达子房。在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里的精细胞分裂成两个精子,释放到胚珠里,其他的花粉管萎缩。 受精:一个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另外一个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受精极核。

师:这样的受精方式我们称为双受精现象。这也是许多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

(五)果实的形成

师:万里长征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精子和卵细胞顺利会师,可是胜利的果实还需要更多的能量。这时,无论多么鲜艳的花朵都到了凋谢的时候,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从而把生命的能量留给种子和果实的诞生。

师:受精以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里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的胚,受精的极核发育成种子的胚乳。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这样果实就包括果皮和种子两个部分。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几种果实,指出各自的果皮和种子部分。

生:花生:花生壳是果皮,花生仁是种子

师:大家掌握的非常好!可是我有个疑问:不是一个受精卵只能发育成一个种子吗?可为什么一粒花生里有好几个花生仁呢?

生:说明子房里有好几个胚珠。

师:真聪明!种子数要取决于子房里的胚珠的数目,如果只有一个胚珠,那么只有一个种子,如桃;如果有多个胚珠就会有多个种子,如西瓜等。

师:那还有一个疑问:每朵花都会形成果实吗?

生:不一定,如果是雌雄蕊不在同一朵花上就不可以了。只有雌花才有可能结出果实。

师:从植物的开花能学到这么多的学问,被子植物真是聪明的生命体,不愧是当今世界上最高等的植物啊!可是,同学们听过这样一个说法吗:有的植物一生只开一次花,而且开花之后就意味着要死了?

生:竹子开花

师:为什么呢?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短片来寻找答案吧!

师:同学们有何感想?

生:自由叙述

师:虽然是生命结束前的征兆,可是他依然把生命的力量化成了一粒粒生命的种子,所以竹子开花同样也是在履行她繁衍后代的使命,让我们见证到了植物生命力的顽强。这也是人们喜爱竹子的其中一个原因吧!

(六) 果实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师:植物用毕生的力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又是谁享用了美妙的果实?

生:动物

师: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觉得植物的花为谁而开?

生:自由表述

(七)现代科技发展

师:传统的种植业让人类生生不息,作为最高等的人类在享用丰硕果实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让世界变的更美好,人们学习植物的方法,可以来合成我们所需要的更健康、更高效的植物种子。请看短片。

(八)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聪明的植物是如何来利用花来繁殖后代,植物还有更多的方式来繁殖自己的后代,聪明的人类在几千年的种植中也创造了更好的繁殖方法,他们是什么?下节课再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