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系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系列。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你是不是在寻找一些可以用到的资料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系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2.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会用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体验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挑战性,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

一、复习导入:

1、我们认识的平面几何图形有哪些呢?(微机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

2、课件出示不宜直观看出面积大小的长方形、正方形,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根据数据比较大小。(教师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

3、继续出示等底等高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先估计哪个面积大?再讨论比较的方法。(学生会指出: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

师引出课题: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两个图形的面积都求出来进行比较,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求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怎么求呢?这节可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二、引导探究:

(一)、复习铺垫:

1、拿出一个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找找它的底和高,并把高画下来,比比看谁画得多。

2、微机显示并小结:平行四边形可以作无数条高,以不同的边为底对应的高是不同的。

(二)、动手操作

1.、提出书中的操作要求,把平行四边形纸片剪一刀,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独立完成。

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及剪刀,自己动手,想办法动脑筋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2、交流学生的剪拼方法。让学生充分交流不同的剪拼法,再展示拼出的图形。

3、教师用课件演示剪拼过程,使学生真切、清晰地看到图形剪、(平移)、拼的过程。教师边操作边解说,最后总结。师:我们只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通过平移就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三)、总结公式

1、提出书中“议一议”的问题:平行四边形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师:观察我们拼成的长方形,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拼出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相等。

师:那我们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2、归纳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师边重复上面讨论的结果,边板书公式的推导过程。最后,师生总结出公式。

3、教学用字母表示公式。出示教材上的平行四边形图,让学生总结公式的字母表达式。

4、提出: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三、尝试应用

1、给出前面两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个部分的数据,并计算它的面积。

2、试一试中的两个练习题。先让学生说出图中数据表示什么,再自己试着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计算的方法和结果。

3、出示一个标有一个底,两条高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明确:对应的底乘高。

四、巩固实践

1、练一练的第1题。

先读题,然后让学生试着解答。最后交流自己的做法。

2、练一练的第2题。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变式练习,求高。

3、问题讨论。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判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等。

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认识到: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会画对称轴,深刻理解对称轴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两点:

1、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总结出画法,加深印象。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中让学生先想象已知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及整体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动手操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还记得照镜子的游戏吗?我们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吧!

两人一组,一名同学做动作,另一名同学与之面对面,扮演镜子里的人,做出方向相反的动作。

引导学生回答出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设计意图:以“照镜子游戏”引入,有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初步感知对称,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活动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诱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热情。

⊙合作交流,学习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上面情境图中的图①。

师:看这幅图,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的一半。

预设生:它是一座房子的一半。

师:请同学们在头脑中想一想它的另一半是什么样的,整座房子应该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上面情境图中的图②)这是淘气根据轴对称的知识画出的房子,他画得对吗?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全班进行交流。

预设生1:淘气画出的房子对折后不能完全重合,他画得不对。

生2:房子下面最左边一点到对称轴有2格,最右边一点到对称轴也应该有2格,所以他画得不对。

3、补全轴对称图形。

(1)尝试画图。

那么怎样在方格纸上根据轴对称图形已有的一半画出它的另一半呢?请同学们在下图(教材23页中间例题情境图)中试一试,再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学生画图、讨论,教师巡视)

(2)展示作品,交流方法。

将学生画好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请画得正确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么画的。

4、师生共同总结方法。

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是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是根据对称轴画出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是顺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5、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课件出示教材23页下面例题)

(1)独立解决,先与同伴说说自己的画法,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找出每条线段的端点,画出所有端点关于对称轴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这些对称点。

(2)思考:比较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后师小结:这两个问题画图的方法相同。不同点在于第二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一半,对称轴在图形上,第三个问题给出的图形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对称轴在图形之外。

设计意图:在合作交流中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再学以致用画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巩固所学,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24页“练一练”1、2题。

⊙课堂总结

轴对称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给了我们许多美的享受,课后要多观察,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布置作业

教材24页“练一练”3题。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北大荒人的自豪感。

2、有感情的朗读草塘景色和小河景色的两段文字,感受其中的美。

3、体会我的感觉由没意思到深深爱上北大荒的变化。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风光秀丽的张家界,欣赏了宽广辽阔的大草原,畅游了气势宏伟的三峡。今天,我们要去一个特殊的地方--北大荒,去看看那里的可爱的草塘,好吗?

二、板书课题,其读课题。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草塘的可爱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三、学习景色优美部分,体验美景。

1、用﹏﹏划出描写草塘景色优美的句段。

2、课件出示提纲,合作学习。

⑴草塘景色优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大、绿、奇)

⑵这两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浪花指什么?

⑶用△号标出表示颜色变化的词。并说一说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⑷选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小组选出优胜者,准备竞赛。

3、反馈交流,比赛朗读,表扬优胜者。

四、过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还说什么?

⑴解释情不自禁。

⑵师:不过,美的还在后头呢看课文,哪一句俗语表现了草塘物产丰富?(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五、学习7、9自然段。

1、自读7、9自然段,把小丽的话当作你的话,给我们当导游好吗

2、你要是到了那儿,最想干啥?

六、写广告语,体会美感。

同学们介绍的真不错,草塘这么美,你愿意用广告语夸夸它吗?

七、小结,升华情感。

1、学了这一课,大家说一说草塘可爱之处在哪里?

2、作者到北大荒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呆腻、惊喜、赞叹、爱恋)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草塘太可爱了,祖国的北大荒太美了!)

八、作业(任选其一)

1、查阅资料,了解北大荒的发展史,办一份手抄报。

2、把课文中的景和感受改写成一首小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的联系与区别。

2、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分类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在合作学习中的的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在实践中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根据方程的意义判断出方程,根据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方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小时候玩儿过跷跷板吗?(同时出示图片)

对于这个游戏的玩儿法与经验,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样物品与跷跷板长得很像,它可不是用来游戏的,而是用来测量的。你们认识它吗?(出示天平)

【跷跷板与天平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在中间有一个支点,都靠力臂两端的重量来达到平衡,都是根据杠杆的工作原理。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天平比较陌生,而跷跷板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以此导入,能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学生回顾玩儿跷跷板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为认识新事物奠定基础,形成表象】

二、认识并使用天平

教师介绍天平:

这就是一台托盘天平,它是用来测量比较轻的物体的仪器。这两个是天平的托盘,一边放物品,另一边放测量物体的砝码,砝码上都有质量标志。我们通过不断调试砝码,直到中间的指针指向中间为两边平衡,物体的质量就是砝码质量之和。

教师示范: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进行实际应用天平来测量一下。

首先我们来应用一下,检查一下砝码的质量是否准确。

在天平的左边放置20克和30克的砝码各一个,右边我们应该放置一个50克的砝码。看一下,天平中间的指针正好指向刻度盘的中心,说明天平保持平衡了。

看到天平,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20+30=50

这有一个空的水杯,我们先来测量一下它的重量。

请你估计一下它的重量。我们来试一试。

通过测量,我们得知,水杯的重量是100克。

现在我们缓缓向水杯里倒水,你发现天平怎么样了?

你知道我倒了多少水吗?水的质量是未知的,我们可以用字母x表示,那么现在天平的状态还能用等式来表示了吗?

100+X>100

我们继续测量水的质量,同理得出: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这几个算式都以板书形式呈现。

【在利用天平写出算式的过程中,我最开始设计的是给每个小组一台天平,让学生实际操作,测量物品的质量,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天平中砝码过小,学生操作起来不方便,而且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调节砝码的过程中,而不是讨论方程的意义,与本节课的重难点相背离,因此在修改中,我们还是尊重了教材,以教师的示范为主,我们吸取了学生试验的教训,为了让学生看得真切,我们放弃了实物操作,选择了电脑课件的演示。】

三、认识方程

1、根据天平写算式并分类

刚才我们测量了水的质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出现了这几种情况,可以用不同的算式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的位置关系,你明白了吗?下面老师这儿就有几组天平测量的过程,首先请你根据天平写出算式。然后把这些算式按一定的原则分分类,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结果。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学生的“双基”增加为“四基”,其中“领悟数学基本思想”是新增加的内容。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如抽象、分类、归纳、演绎、模型等。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比较提倡对概念的演绎,清楚地记得,十年前数学书对方程概念的呈现是这样的:通过天平保持平衡写出等式,然后得到结论。旧的数学课强调的是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倡要在数学学习中,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因此,新的教材中增加了不等式,增加了不含未知数的算式,通过通过类比、分析、归纳,形成数学模型,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再用严谨的语言来表述。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利用天平这一实物图,将数学知识置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写出等式及不等式,含有未知数的和不含未知数的,。学生通过分类对比,形成表象,教师引出概念,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2、交流汇报:

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等式 不等式

含有未知数 3x=180 50+2x>180

100+x=50x3 80<2x

不含未知数 50x2=100 100+20<100+30

根据板书,教师讲解:像 3x=180、100+x=50x3这样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反问:什么样的算式叫方程呢?一个算式要成为方程有哪几个条件?

【通过对比,学生能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方程表象,建立方程的模型,因此在教师讲授概念时,学生很容易地就接受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什么都不讲,对于方程这个新知识,如果老师不告诉学生,学生是不能凭借旧知自己总结出来的,因此在概念的呈现上,我选择了讲授法。】

四、应用概念

同学们,根据你对方程的理解,你能自己写出几个方程吗?

判断,他们写得都对吗?

黑板上刚才我们写得这些算式,有方程吗?

五、方程产生的文化背景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资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儿第一个提出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数学知识的形成都凝聚着人类智慧与汗水。因此学生在学习前人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同时,也要了解数学文化。通过这部分知识的讲解,学生对方程的产生有了初步的印象。】

六、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题目:

1、 根据线段图写方程

2、 根据数量关系写方程

3、 判断是否是方程

4、 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七、作业:

利用课余小组时间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

再想,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虽然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没有使用天平 ,但对天平都充满了好奇,因此,我把用天平测量物品的质量这个环节延伸到课下,学生不仅满足了自己的愿望,而且也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我还设计了“天平两边可以如何添加,能使天平继续保持平衡呢?”发散学生的思维,也为下节课《天平保持平衡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47页的例1和48页的例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49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3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3个问题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

1、“小小诊所”:练习八的第4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上升了多少度”,“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5.1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2.76”,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2.34。再用5.1加上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教后记

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出版的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38—39页的“文具店”―――小数乘法意义。该内容的呈现与过去的教材呈现有区别,没有细分为“小数乘以整数,小数乘以小数”两个部分,而是删繁就简,重点体会“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元、角、分与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加减法”和掌握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在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技能目标:通过具体情况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能从多角度想出简单小数乘法的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新大纲倡导对概念性的内容不下准确的定义,而是通过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感知、理解其内涵所在,能用自己的话表述即可。因此,让学生感知、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利用已学的知识基础计算其结果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以讨论交流、合作探究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较丰富、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复习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上,自主研究发现小数乘法意义,用已有知识来求解简单小数乘整数的结果,并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按以下四个环节组织进行:①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②合作探究,明理获知,③深化运用,巩固新知,④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五、说教学过程

gz85.COM精选阅读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谢谢你们帮了老师的忙!

(二)认识“高”

1、出示平行四边形。

(1)请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剪的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谁来说说你的理由。(贴平行四边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抓住对边之间的线段、垂直等关键词)

(3)教师小结:其实刚才同学们都是沿着平行四边形其中的一条高剪的,那怎样概括平行四边形的高呢,请大家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收集各小组的信息、意见,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高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同意这样的小结吗?

学生:同意。

2、出示三角形

(1)教师:这是什么图形?请同学们对比平行四边形,看了这个三角形你想说点什么?请大家在小组里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的高?

(2)各小组汇报,教师收集信息,出示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尝试练习。

①教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画三角形的高?

②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同学们画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我用直尺画很难画垂直……

③师生交流得出:画各种图形的高最好用三角板画 ,画出的高更精确。

④师生共议用三角板画图形的高的最佳方法。

3、出示梯形

(1)教师:看到这个图形,你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梯形有几组平行的对边,它的高是怎样得到的。)

(2)师生共同小结梯形的高的概念。

4、教师:从三种图形的高的概念中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高都是垂直线段。)

(三)练习巩固

1、课本21页试一试第1题。

学生依次找出各个图形中的高是哪条线段,并在图中标出来,完成后集体订正。

2、课本21页练一练第1、2题

让学生任选一个图形画出相对边的高。完成后要求小组内互评,说说对方所画图形的高的意见。(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到边和高的对应关系)

3、课本21页练一练第3题

动手量一量,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在小组内测量三个同高但形状不同的三角形的高,说说他们的发现。(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发现的问题在小组内讨论,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总结反思

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向老师提出的吗?

(五)作业

课本22页练一练第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解题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

1、让学生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整个探究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通过探索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规律,初步体会化复杂为简单和一一对应的数学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感悟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游戏吗?老师说一个谜语让同学们猜一猜,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一颗小树五个叉

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

天天干活不说话

谜底:(手)

出示课件,让学生举手回答谜底,并作表扬或鼓励。

1、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它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张开)师:张开的五指中有了一些空隙。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同学们看一看,3根手指中有几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5根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比如路灯、公路边上的树和摆放的花盆,它们之间都有间隔。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有间隔,那么在数学上我们把研究与间隔有关的问题叫做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构建模型

1、了解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师:在植树问题中,有几种情况:一种是两端都栽,一种是只栽一端,还有一种是两端都不栽。今天这节课我们只学习“两端都栽”的情况(课件出示三种情况)。板书:两端都栽。那么两端都栽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出示课件,板书棵数、间隔数)当只有3棵树时,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呢?4棵树时有几个间隔呢?5棵树呢?现在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有10棵树呢?50棵树呢?100棵树呢?那么你们发现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棵数比间隔数多1,间隔数比棵数少1)那谁会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下呢?(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出示板书)

3、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1、出示招聘启示:我们学校将对校园进行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设计一份植树方案,择优录取。同学们想成为这名设计师吗?出示设计要求:在操场边上,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的一边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几棵树?

(1)说说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让学生举手回答)

(2)判断:下面哪种情况是一边种树呢?下面哪幅图是两端都栽的情况呢?(课件出示)

(3)分析题意。

“全长20米”是指小路的总长(板书:总长);“一边”是小路的一侧,指左边或右边;“每隔5米栽一棵”是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简称“间距”(板书:间距)。“两端要栽”指起点与终点处都要栽。

(4)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学生独立完成)

(5)学生汇报交流。

(6)反馈答案:

方法1:20÷5=4(棵)

方法2:20÷5=4(段)4+1=5(棵)

到底哪一个是对的呢?大家都认为这种方法是正确的,那么算式中的“20”表示什么呢?“5”表示什么?“20÷5=4(个)”又表示什么?(板书:间隔)为什么“+1”?(两端要栽,它比间隔多1)“4+1=5(棵)”表示什么?(植树棵树)这其实就是运用了“间隔数+1=棵数”这个规律。(课件演示分析过程)

谁能够完整地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

2、试一试。师: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看看谁还会?课件出示例题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和刚才这题比较,你想说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并汇报。

3、巩固新知师:恭喜大家,顺利完成了任务!你们还想接受新一轮的挑战吗?

(1)出示第一关:说一说。让学生自己读题,抢答。

(2)同学们真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整理一下,看哪一个小组最先完成。(老师课件出示题目,学生完成手里的学习单)学生完成后汇报交流(投影学生完成的情况,并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拓展练习。同学们真棒,这两道关卡都没有难住同学们,现在还有最后一道关卡,如果你能闯过最后一关,那今天这节课就要给同学们打100分了。课件出示: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学生独立阅题,说说这个题目中又有哪些数学信息呢?

(2)这个题目和前面做的两题有什么不同呢?(①前面那题告诉路的长度,而这题求路的长度。②前面那题求植树棵树,而这题已经告诉了植树棵树。)

(3)在做前面那题时,我们是先求什么的?(间隔数)那在这个题目中,我们应该先算什么?

(4)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

(5)板书学生的各种答案,你有什么看法?说说理由。生列式:36-1=35(个)35×6=210(米)

(6)擦去错误答案,师追问:“36”表示什么意思?再“-1”表示什么?(板书:间隔数)这其实就是运用了“棵数-1=间隔数”这个规律。再“×6”又是什么意思?

(7)有谁听懂了这个算式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回顾小结

这么难的题目让你们解答出来了,看来今天收获一定不少?谁来说说你今天都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种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总长÷间距

总长=间隔数×间距

间距=总长÷间隔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本节教材通过创设“拿铅笔”、“看书”等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丰富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动,教材中创设了“拿铅笔”、“画图形”等丰富的情境和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已经认识了分数,已经具备了有知识和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抽象思维能力较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点,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教学方法。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2.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六、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前每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圆,代表月饼,通过学生分月饼不仅复习了旧知识,也为下一步教学做了铺垫。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

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

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1/2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2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

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

教学背景:平方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概念,它的意义是表示两个相同的乘积。对于这个概念,好象很简单,但要真正理解透彻,却一点也不容易,书本是在第46页例3教授正方形面积字母公式时才第一次呈现平方数的意义、写法与读法,如果按照书本的方法去教,学生要真正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平方数又是立方数的基础,更是以后六年级的圆面积的计算的基础,因此设计这个微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平方数这个概念。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平方数读写及其含义,会计算简单的平方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具体数到抽象的字母,引导学生探索、体会平方数的意义,发展抽象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对代数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探索、团结合作的精精神,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

教学重点:有具体到抽象,真正理解平方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方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课件演示(以下简写成P):8×5 2×a a×2 c×1 3×5×t

师:算式中的乘号能省略吗?如果能,请写出省略后的算式。

生说答案,同时演示答案。

师:2×a=2a和a×2=2a,为什么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生:因为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二、新授: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师:观察这三题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因数都相同。

师:当两个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写成平方数的形式,例如:4×4=42,读作4的平方,表示2个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数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数的个数有2个。(课件同时演示)

生:后两个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写成平方数。6.5×6.5==6.52,读作6.5的平方,表示2个6.5相乘。8.7×8.7==8.72,读作8.7的平方,表示2个8.7相乘。

2、P:a×a,s×s,y×y×4

师:这一组算式你会改写吗?

生:会,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s×s==s2,读作s的平方,表示2个s相乘。y×y×4==4y2,读作4y的平方,表示2个y相乘再乘4。(课件同时演示)

师:你真棒!我们要记住:两个相同字母相乘要写成平方数的形式。

三、练习:

1、P:0.12 = 0.32 = 82 = 202=

师:这些平方数你会算出结果吗?

生:0.12=0.1×0。1=0.01 0.32 =0.3×0.3=0.09

82 =8×8=64 202= 20×20=400

师:你在做题的过程中觉得哪题最容易出错呢?

生:0.32最容易算成0。9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细心啊!

2、P: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吧,提醒一下你们,不是每个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连的。

生:2.5×2.5与2.52相连,x×x与x2相连。

师:那为什么剩下的四个不相连呢?

生:因为a2表示2个a相乘,而a×2是表示2个a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不连。同样的,因为62表示2个6相乘,而6×2是表示2个6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也不连。

师:说得很对,同学们只要牢牢记住,平方数指的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这样就能掌握好平方数这个概念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例2、“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3、4题。

【教学目标】

1.运用等式的性质正确地解方程,并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2.掌握解方程的正确格式和写法。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迁移能力。

【重点难点】

1.正确、熟练地解方程。

2.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1.解方程。

x+5.7=10 3.5+x=15

2.问题:等式的性质是什么?什么是方程的解,什么是解方程?

学生回忆后交流汇报。

3.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解方程,这节课继续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并板书课题。

【新课讲授】

1.教学例2。

(1)出示例2:解方程3x=18。

师:怎样变换,才能使方程保持平衡,又能得出x等于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相互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方程两边同时除以3,左右两边完全相等。

学生独立解答写出过程,并检验。

全班交流,你能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吗?根据什么?

根据学生口述的结果,教师板书。

解:3x=18

3x÷3=18÷3

x=6

检验:方程左边=3x

=3×6

=18=方程右边

所以,x=6是方程的解。

强调:方程两边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相等。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2)即时巩固。

解方程:45x=9 3.6x=7.56

【课堂巩固】

完成课本第68页“做一做”第1题的后3题,第2题的后1题。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分两组,每三名学生一组进行板演,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讲解。

强调注意:2.1÷x=3这道题,先左右同时乘以x,再求解。

答案1.:x=4,x=2.1,x=0.7。

2. 3x=8.4 x=2.6

【课堂小结】

提问:同学们,这一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解方程要注意: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要注意等号对齐,检验过程要写清楚,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课后作业】

练习十五第3、4题。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6

梯形的面积

一、解析教材内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还可以: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等。

策略与方法: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复习导入

1、单元知识梳理,揭示转化思想

师:同学们,我们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那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导入主题

师:我们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个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三、利用转化,实践探究1、初步的想法,互受启发

师:同学们来看,这是一个梯形。现在呀,就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利用转化的方法知道梯形的面积怎样来计算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知。

师:大家这样一说,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同学们没有说到。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学习提纲深入地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借助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填写学习单,小组进行交流。

3、交流反馈(学生拿学具到实物展台汇报,教师拿事先预设的大教具评价,记录)

预设:代表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

s=(a+b)×h÷2

代表2:把一个梯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高等于梯形的高;另一个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ah÷2+bh÷2

代表3:我把一个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而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下底-梯形的上底),三角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ah+(b-a)h÷2

代表4:把梯形上下对折,沿着折痕剪开成两部分,并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所以:

(a+b) ×(h÷2)

4、总结规律

师:同学们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并用字母式表示了出来。大家来看:教师将以上的公式整理成统一的公式。

5、找联系,字母归一

师:看来无论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总结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就是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6、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

四、课堂练习,知识巩固学生练习本打8个格子,训练小组长批改。

1、口答:列式计算。(梯形图形3道)

2、解决问题(梯形大坝)

3、车玻璃贴膜。(4个条件)快速列式?今后要选择需要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4、篱笆问题(书中课后练习)仔细读题,认真思考,在本子上列出算式,自批。

靠墙边围一个花坛,围花坛的篱笆长46米,求这个花坛的面积?

课件出示:闪3条边,闪上下边。为什么是3条边?

五、课堂反馈,作业预留

1、基本练习数学书90页第1题

2、解决问题:90页第2题、124页

3、变式练习:97页第1题。

4、阅读作业:①、还有哪些方法?②、阅读数学书。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基础,突破难点,教材对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作出了更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安排。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例1),然后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4),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而通过课前初步调查,学生对如“a+30”既表示老师的岁数总比学生大30的年龄关系,又表示老师的岁数,感觉很抽象,这是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甚至对“a+30”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也出现困惑.因此,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首先,让他们理解老师和学生年龄之间的关系,把用语言叙述的这一关系理解透后,再改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如:书面作业形式、口头回答、小组互说等形式。这样为学生解决最主要的障碍点。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简洁性,提高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含义。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军营,参观战士们的军营生活,高兴吗?(播放:走进军营,出示情境图)看,战士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这一位是班长小强。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问题:小强在什么位置?(指名学生回答)

.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数,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交流的工具啊!标准不一样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讨一些简单又统一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谈话(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怎么说?想好了,说给同位听。

指名同学说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师板书

2.认识数对

谈话:刚才这位同学很快说出了小亮和小明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什么原因?

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现在以小强的位置为例在本子上写一写,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并写出想法,然后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对全班交流的意见进行梳理小结:这些同学都用数和符号简洁的表现出了小强的位置,真了不起!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3列第2行,先写3,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2,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读作:三二。前边的3表示第三列,后面的2表示第2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

请你用数对表示小亮和小明的位置,写下来。(2名学生板演)

3.抽象圆点图,加深对数对含义的认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用数对表示位置很简单,看这个队列图,我们也能把它变得很简单。现在我们把每个人的位置看作一个点,整个队列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班主任王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探索交流,交流问题

新授

1、教学例2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

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4、

小结例2: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大象馆”“海洋馆”“猴山”的位置。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保留整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6。

(1)出示例6题目信息。(PPT课件演示。)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3)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4)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6)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①如果余数小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小于5,直接舍去;(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角”的计算过程。)

②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下一位商等于或大于5,要在已求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PPT课件演示例6精确到“分”的计算过程。)

2.对比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1)对比求“1.07×0.56”的积的近似数与求“19.4÷12”的商的近似数,想一想,它们在求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2)思考:求商的近似数与求积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PPT课件演示。)

(3)引导学生交流、概括。(PPT课件演示。)

①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②不同点:求商的近似数时,只要计算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而求积的近似数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后再取近似数。

三、巩固应用:

1.基本练习。

完成教材第32页“做一做”。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集体订正,着重让学生明确每一小题除到第几位小数,然后怎么取近似数。

2.提高练习。

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

(2)求商的近似数时,精确到百分位,就必须除到万分位。( )

(3)求商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一样,必须先求出准确数。( )

四、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在教学例7的时候,以谈话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利于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联系。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在求商的近似数时,学生最感到困难的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保留,提醒学生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保留,有时要用“进一法”,有时用“去尾法”,我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进一”,什么时候“去尾”,帮助学生理解。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23页至24页例1以及相应的“做一做”。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应用题;

2、通过解答应用题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正确列出比例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在上新课之前,先考考大家对广州的认识。你知道广州最高的建筑物是什么?它位于何处?

2、对于这座广州最高的建筑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怎样测量它大概的高度呢?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的方法去测量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正比例应用题,学完后,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去计算中信广场的大概高度。看谁学得最棒。

二、新课教学:

先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

1、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2、分析解答应用题

(1)请一位同学读一读题目

(2)这道题要求什么?已知什么条件?

(3)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4)让学生自己解答,边订正边板书:

140÷2×5

=70×5

=350(千米)

答:________________。

3、激励引新

这两种方法都合理,还可以有什么方法解答呢?

学生互议,师引导,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能不能用比例解答呢?

三、探讨新知

1、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上的例题,讨论以下问题。

(1)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2) 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关系。

(3) ______行驶的_____和_____的________相等。

2、学生自学例题后小组讨论。

3、组间交流: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在班内交流

4、学生尝试解答后评价(指名学生板演)

5、怎样检验?把检验过程写出来。

6、概括总结

(1)用比例解答应用题与用算术方法解答应用题教师这道题的解法,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的,我们采取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但如果题目要求用比例解的,就一定要用比例的方法解。

(2)明确解题步骤。(板)

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具体步骤是怎样的呢?请根据我们所做的例题归纳解题步骤。

1.分析判断

2.找出列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

3.设未知数列等式

4.求解

5.检验写答语

四、练习提高

1、基本练习

(1)例题改编

①如果把这道题的第三个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②让学生解答改编后的应用题,集体订正。

③ 小结:比较一下改编后的题和例1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例1的条件和问题以后,题中成正比例的关系仍没变,解答的方法出没有改变,只是要设需要行驶的小时数为x,列出的等式是: 140/2=350/x

(2)24页做一做:让学生直接用比例知识解答。做完后,请几个同学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2、变式练习

3、实践运用

(1)汇报数据:刚才我们上课时提到怎教材分析:

正比例应用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考的过程,特别强调了新科技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方程)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系列


笔者用心创作了这篇独具特色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期待大家的喜爱。教案和课件设计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准备教案和课件的时刻已经来临。希望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您拥有更好的前瞻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上节课我们在南极考察时看到了天上有47贼鸥,冰上有32只贼鸥,看到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2、学生自由提问。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如果出现“一共有多少只贼鸥?”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数出贼鸥的总数,如果有学生会计算的话,可以计算出来,但对学生不作统一要求。如果学生不能提问出“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

二、解决问题

1、“怎样才能知道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有什么办法?”让学生知道问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其实就是比较47与32的大小,“怎么比较47与32的大小呢?”

2、学生独立思考。

3、小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三、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3题,学生独立做,做完后小组交流想法。

2、“自主练习”第5题。

(1)同学们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注意让学生把图中的条件和问题表述清楚。

(2)在理解图意后列式计算。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做第5题。

3、“自主练习”第7题。

(1)、先让学生明白题意。

(2)、学生独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选择的结果和想法。

(3)鼓励学生说己的想法。

四、课堂: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2

一、我会填。

1、在钟面上,时针从7走到8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圈,是()分。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个小格。

2、时针指在4上,分针指在12上,表示()时。分针从12走到12,是()分,是()小时。

3、7时30分到10时30分,经过()小时。时针从7到11,经过了()小时。分针从2走到6,共走了()分钟。

4、学校下午2时上第一节课,每节课40分,第一节下课是()时()分,课间休息10分,第二节是()时()分上课,()时()分下课。

5、1小时=()分,120分=()时

6、()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7、学校秋游,8:00出发,9:10到达,路上用了()时()分。

8、上午8:00开始下雨,下了4个小时,()时雨才停止。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7、我们放学的时间是11()30()。

三、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2、晚上7时新闻联播开始。()

3、小明下午2:00到校,4:30分放学,下午在校的时间是2小时30分。()

4、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5、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6、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7、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

四、在钟表盘上拨出下列时刻

1、5:55 9:3512:009:003:00

2、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钝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锐角的是: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形成直角的是:

五、拓展延伸:

1、博物馆开放时间是上午8:00~下午4:30。

(1)现在是7:35,离开放还有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博物馆要走25分钟,小明8:20从家出发,他到博物馆是什么时候?博物馆已经开放了多长时间?

2、小花猫从一楼到二楼用了1分钟,按这样的速度,它上到六楼共要多少时间?

3、锯一根木头,每锯一段要用8分钟,锯成5段要用多少分钟?

4、小明从家到学校走了40分钟,在7;30到学校,小明在()时()分从家出发。

5、老师从9时40分开始开会,开了40分钟,会议应在()时()分结束。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3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

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2、提高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能力和对正、反比例的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解答应用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归

一、归总应用题。教学难点: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课件出示)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下面各题中各有哪三种量?那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列出等式吗?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每本30页,可装订200本,每本50页,可装订120本。

(2)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2小时行驶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8小时可行240千米。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读一本书,每天读20页,6天可以读完,如果每天读5页,需要x天读完。

3、课件出示例5情境图,问: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

(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2)引入新课:象这样的问题也可以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讨论如何运用比例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1)学生再次读题,理解题意。思考和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 问题中有哪三种量?哪一种量一定?哪两种量是变化的? ② 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③ 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

(2)根据上面三个问题,概括:因为水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比值是相等的。

(3)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12.88=χ10 解:设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χ元。8χ= 12.8×10 χ=128÷8 χ= 16 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16元。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4)将答案代入到比例式中进行检验。

2、修改题目:王大爷上个月的水费是19.2元,他们家上个月用多少吨水?(学生独立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指名板演并交流订正,比较两题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例5的条件和问题改变后,题目中水费和用水的吨数的正比例关系没变,只是未知量变了)

3、教学例6(1)出示例6情境图,你能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指名回答)(2)学生根据例5的解题思路思考:题中已知两种量?什么是一定的?已知的两个量成什么关系?

(3)学生独立解答。(4)指名板演,全班交流。

三、巩固提高。

做一做:教科书P59“做一做”

1、2题,让学生先判断两个量的关系,再进行解答。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说给大家听听吗?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教科书P62练习九第3、7题。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4

小学数学是通过教材,教小朋友们关于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图形和长度的计算公式,单位转换一系列的知识,为初中和日常生活的计算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下面是有关于的意思,一起来看看。

(1) 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 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

(1) 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 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更多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 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 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一地量,老师也一一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由此归纳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5) 活动延伸。

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

学生测量后汇报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

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一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

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

②归纳升华。

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一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标准。

用手一一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可以一次接一次地测量。

(1) 大家亲自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2) 归纳强调。

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须要用统一的标准去测量。

二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文具盒的长。

教学内容:教材第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1) 通过量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

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

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布置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测量的工具不同,长度标准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为了准确的测量,人匀发明了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1) 认识厘米。

①认识刻度尺。

②认识1厘米。

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

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

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

学生汇报。

(2) 用厘米量。

① 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约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

② 说一说是怎样量的?

(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③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

④ 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

(1) 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订正。

(2) 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

教学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

(1) 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

(3) 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

通过观察、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

(1) 提问:

①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

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

(1) 认识“米”。

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

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做了黄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转这中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2、请同学们用手比划一下它们是怎么动的。

3、举生活中有没有象这样子的一些运动呢,请呢举例子说明。

象这样的一类的现象我们把它叫做什么什么呢?

二、感受旋转的方向。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1、完成43页第三题。

2、自己表演一个旋转。让你手里的东西旋转起来。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转动。

4、动手完成课本42页做做一做。

1、出示紫荆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教学反思:同样注重口语的表达,有的学生说电扇是旋转现象,还有的学生说水龙头是旋转现象,必须纠正:电扇扇叶转动是平移现象,打开或关闭水龙头时是旋转现象。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互相帮助的合作意识。

1、观察43页第一题,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样数平移的距离。

2、动手涂颜色。

3、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样找到那条船的。

二、画平移后的图形。

1、先让学生给43页第二题的四个点标上记号。

2、问学生,图形移动3格上边的点移动几格?图形的大小还是保持原来的样子吗?

3、学生讨论,该怎么样画平移后的图形。

4、学生汇报方法。

5、老师总结:先找好四个点移动后的位置,再把四个点连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平移后的图形。

6、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第2题的两个要求。

1、判断哪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和旋转。

自己动手或小组合作完成45页的做一做。

五、动手完成剪一剪。自学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学反思:结合动手操作,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现象。强调无论怎么平移,方向是不变的这个道理。

教具和学具教具:6支铅笔,8个正方体,6个桃,3个盘子.学具: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师拿出6支铅笔,分给2个同学,可能有哪几种分法?

其中一人1支,另一人5支;

其中一人2支,另一人4支;

其中一人3支,另一人也3支.

在这些分法中,前两种每人分的不是同样多,最后一种分的每人同样多,我们叫它为“平均分”.

怎样进行平均分呢?

教师拿出6支铅笔,请3个同学到前边.教师把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并请学生注意分的过程.

第一次分,每人分给1支.最后教师问:“分完了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接着分.第二次分,每人又分给1支,教师问:“分完了吗?”(分完了)

教师让全体同学观察,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学生回答:“每人分得2支.”教师问:“每人分得同样多吗?”这就叫做“把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2支.”

要求每个同学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桌上.然后把8个正方体分成4份,而且每份要分得“同样多”,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摆一摆,分分看.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摆的情况.

学生摆完后,教师指定1名分得好的学生在黑板前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分的.(学生:先拿出4个正方体,每份放1个,再拿出4个剩下的正方体,每份放1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

教师指出:这就是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

教学例2,出示:“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几个?”(边题目,边拿出6个桃和3个盘子)

“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得同样多,应该怎样放?”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向学生演示平均分的过程.因为要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因此,先要拿3个,每盘里放1个.然后再提问:“分完了吗?”

“每盘放几个?”

“是不是每盘同样多?”

像这样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一种新方法——除法来计算.(板书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题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桃是几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板书:6÷);把6平均分成几份?把“3”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把这个“2”写在等号后面.教师指着“6÷3=2”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接着引导学生读出算式:6除以3等于2.再指名一两名学生说出算式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然后让学生打开书,引导学生看第45页上小朋友分桃的图.先要学生说说图意,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中剩下的3个桃分完.

1.做课本中第46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的第(1)小题,先让每个学生拿出12根小棒,动手摆一摆,然后把除法算式写完全,再指名学生说出除法算式中每个数表示什么.

第(2)小题,让学生做,教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第2题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要分多少个球?怎样分?让学生实际连一连,表示分的过程.然后在书上填写算式,并指名读出除法算式.

2.做十四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先指名读出除法算式,再让学生把除法算式的意思说完全.

第2题,先指名读算式,再让每个学生用三角形摆一摆,然后填出得数,并说出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今天我们从动手分东西,学会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会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最基本含义是“平均分”.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首先通过分东西,使学生了解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哪种分法不是平均分.

在此基础上,研究怎样分才能平均分.通过学生多次操作,对平均分有一定认识后,教师介绍“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时,用除法计算.把除法算式的读法、除法算式的含义与具体操作紧密联系起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6

识字6 概述:

《识字6》是利用反义词来识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恨、漠、炭等9个生字,会写丑、永、饥等8个生字。2.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词语的反义关系。过程与方法

1.联系生活经验、编儿歌、字谜等方法识记生字。2.在反复朗读中,陶冶美好情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陶冶美好情操,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学习特征者分析;学生对于雪中送炭这个词语意思可能不懂。教学策略:

调动生活积累,结合语境识字学词,在朗读感悟中体会词语的反义关系。资源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采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2.正确书写丑、永、饥等8个生字。3.初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

一、课前游戏,导入新课

1.做一做。教师先做一个动作,然后让学生作出与老师相反的动作,比比谁的反映快。

2.说一说。教师说一个词,学生迅速说出与之相反的词。如:大-小、左-右、高-低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组对对子韵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试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之间互读,仔细听听哪里读得好,哪里需要教师的帮助。4.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生字,做上记号。

三、识记生字

1.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

2.指名认读,读对了就请他领读。3.组内交流识记生字的好办法。4.全班交流。

(1)联系生活识字。煤炭 沙漠

(2)在词语中认字。

仇恨

荒漠

炭火

贫穷

富裕 饥饿

索道

奉献

永远(3)编儿歌、字谜识字。

饥:只吃了几粒饭,自然感到饥饿。

富:一个人住一间大房子,家中还有许多田。恨:情一半。很一半。穷:分宝贝。

5.同桌互相考一考,比比谁认得快,认得准。6.认读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识字。

四、指导写字 1.师范写。

2.生自己分析,找出书写难点。

永:该字可用来反复练习汉字基本笔画,掌握运笔方法。丑:注意第三画是横,不是点。暖:左窄右宽,右边不要写成“爱”。贫:上面是“分”不是“今”,下面是“贝”不是“见”。3.学生先书写,然后描红、临写。展示学生写的字,引导评议、提高。

五、拓展阅读 识字通2-3 篇

六、写话训练

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朗读感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词,进一步感知词语的反义关系。在多次朗读中陶冶美好情操。

一、复习1.游戏识字

二、朗读感悟

1.组织多种形式朗读。

(1)师生对读,生生对读。(2)要求读出韵律感。

2.提出不懂的词语,相互讨论解决。冷漠:冷淡,不关心。热忱:热情。

雪中送炭:在别人特别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索取:要。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呢?

4.老师小结:是呀,爱是生活中最美好的情怀,它能使我们感到春天的温暖。请听—播放歌曲《爱的奉献》,让学生在歌声中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引导材料读2-3 篇

四、写话训练

写写你是怎样献爱心的

板书设计: 识字6

爱 真诚、热忱

雪中送炭、助人为乐

奉献 窗前的气球

概述:

本课是人教版课改实验教材第三册的第22课《窗前的气球》。课文讲述了科利亚得了传染病,住在医院里。他的同学们借一个飘在窗前的红气球,给他送去问候,送去关怀的真情故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自己喜欢的的方法认识科、亚呆等7个生字,会写户、亚等8个生字。会用“可爱的”“高兴地”写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过程与方法

抓住科利亚内心情感的变化去品读课文,把品读味语言与朗读表达相结合来感受同学之间的情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珍惜友情

学习特征者分析:

学生不明白气球怎样改变科里亚的心情的。教学策略:

用一定方法自主识字写字。抓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科利亚心情变化的原因,讨论与朗读相结合,感悟同学之间的真情。资源准备

生字卡、挂图、气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体会科利亚的内心变化,并从中体会同学之间的真挚情意。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关爱他人、珍惜友情。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窗前的气球)齐读。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学意图]引发学生好奇心,激发读文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共同读好长句、难句。4.教师检查初读情况。

(教学意图)给学生自主读书的空间,让他们在合作中识字、读文。

三、创设氛围,角色体验

1.找出课文中含有“病”的词语,读一读 病了

传染病

病房

病床

读着这写词语,你内心是什么感受?(痛苦)教学意图:以词切入口,把学生带入病痛氛围。

2.师导:是的,老师也跟你们一样,读着这些词语就心痛万分,很难想象,科利亚面对的却是真实的病痛,那该是多大的痛苦呀!请大家再读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体会科利亚的心情。

教学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科利亚的孤独、痛苦、无聊,并将内心的感受化为有声的朗读。3.练读,指名读。

4.科利亚除了要面对病痛外,还要忍受什么呢?(引导学生从第二自然段中体会科利亚的孤单、无聊)

5.再读第1、2自然段,读出内心的感受。

四、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3到5自然段,边读边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上横线,多读几遍,仔细体会。

2.把自己画出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小组同学相互补充阅读感受。

3.全班交流,重点感悟两个句子:

(1)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拴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引导学生体会句中所蕴含的同学间真挚、友好情感)(2)科利亚望着窗外那张逗人的(小脸),高兴地笑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科利亚的笑,去探究他笑了的原因)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抓重点句子谈感受,尊重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加深感悟。4.多样练读,升华情感。(1)自由练读。

(2)选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展示读。(3)齐读。

教学意图: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情感的领悟。

五、拓展延伸 1.齐读全文

2.想想同学们通过红气球想对科利亚说什么,科利亚又会对同学们说什么,可以在课文插图旁写一写。

教学意图:放飞想象,将阅读文本与说话、写话相结合,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3.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窗前的红气球对科利亚来说就是一声问候、一张笑脸、一阵惊喜。窗前的红气球让我们更难受到了同学之间那深深的情、浓浓的爱。然我们一起高呼

“友谊万岁”!

教学意图:用富有激情的总结语言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友谊的伟大。板书设计: 22 窗前的气球 红气球

没意思→高兴 带去问候

(送去快乐,珍惜友谊)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

2.会用“可爱的”“高兴地”练习说话。指导书写生字。

一、读儿歌巩固识字

病房有个科利亚,谁也不准来看他。静静躺,呆呆望,孤孤单单想回家。科利亚,别难过,你的同学有办法。红气球,飘来啦,祝你快快康复早回家。

二、品读句子,练习说话

1.对比下列句子,每组中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1)科利亚一看,气球上画着一张笑脸。(2)科利亚望着窗外笑了。科利亚望着窗外高兴地笑了。

2.对比着读一读,每组中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用“可爱的”“高兴地”练习说话。

三、指导写字

1.学生描红,发现字的书写特点。

2.教师范写“周、床、病”三个字,指导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3.学生练习写字。4.写字展评。

四、课堂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呢?

课时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册同步练习

23假 如

概述;《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生字。2.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自读自悟,交流阅读感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学习特征者分析:

课文内容学生可以理解,但是让学生付诸于行动献爱心有难度。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探讨识字方法。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精读,感悟爱心,并通过范读、练读、挑战读、齐读等方式熟读成诵。资源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2.指导书写8的生字。

一、课前游戏,激发想像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看到这个圆形,你想道了什么? 鼓励学生放飞想象,自由表达。(如:苹果、汤圆、脸蛋、数字零、太阳)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马良的神笔一起去想象。【教学意图】:小小的游戏,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2.圈出生字,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3.和同桌一起练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教学意图】: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4.边读边想:小作者要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 指名答,板书:小树、红红的太阳

小鸟、好吃的谷粒 西西、一双好腿

三、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1)先读词语,再认生字。

(2)凭借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巩固认读:先扩词认读,再玩游戏“找朋友”巩固认读。2.交流识字方法。

(1)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启发。(2)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及时评价,提高识字能力。用换偏旁来识字:拉 - 泣

摇---遥-

澡-----操

“加一加”来识字:寸---寻

良---食

建----健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四会字指名读。

2.给四会字组词,说一句话。3.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哭:容易掉了点,下面是“犬”不是“大”。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画是点。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注意横折折折钩的写法。4.练习写字。

四、拓展阅读 识字通2--3篇

五、写话训练 选几个词语写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理解内容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爱心,并受到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教育。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1.齐读课文。1.师导学第一节。(1)学生轻声读第一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她是怎么想的?

(2)指名答:看图,冬天在寒风中光着身子摇摆的小树。帮助学生理解小树“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进而体会作者对小树的爱心。【教学意图】: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3)练习朗读,读出作者为小树画上红红的太阳时兴奋的心情

2.学生自读第2、3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给小鸟画谷粒,给西西画一双好腿?(1)学生自读感悟。(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

作者给小鸟画谷粒,是为了不让小鸟挨饿,表现了他对动物的爱心;给西西画一双好腿,是因为西西没有健康的腿,不能奔跑、游戏,表现了他对残疾人的关爱。【教学意图】: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自学第2、3节,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过程。

(4)选自己喜欢的小节展示读,师生共评。

第二小节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小节读出沉重的心情。教学意图: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的进一步感悟,是情感的升华。

三、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假如你也有马良的神笔,你会给谁画什么呢?先说一说,再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意图】:说写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学了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呢?

2.师:是啊,老师心中也被一个深深的“爱”字所激动着。让我们向马良、向小

作者那样去关爱环境,关爱他人。老师相信,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爱的奉献》歌曲中进行拓展阅读。

【教学意图】富有激情的语言加上极富感染力的歌声把学生带入“爱”的殿堂。

五、拓展阅读 读资料城的故事

六、写话训练

我们也来当一回想诗人,假如我们有马良的神笔画什么。板书设计:

23、假如

红红的太阳-小树快活成长 好吃的谷粒-小鸟不再哭泣 一双好腿-西西、奔跑、游戏

心愿美好 日记两则 概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则、昨纱等13个生字,会写份、粉、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出来的爱心。3.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过程与方法

抓住小女孩的两次梦品读,体会妈妈和小女孩的爱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应该关心有困难的人,增强团结互助的意识。学习特征者分析:

写日记的格式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学策略:

用一定方法自主识字写字。了解日记的格式,学写日记。联系语言环境识字,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发现日记的格式,然后教师强调小结。理解“我”两次梦的变化,从中体会妈妈和“我”表现出的团结互助的精神。资源准备 生字卡、挂图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日记的格式。2.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3.指导书写份、粉等8个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事情还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使你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你是否想过要把这些事情记下来呢?我们可以学写日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朋友写的两篇日记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互听,相互正音。

【教学意图】通过初读,帮助学生扫除生字障碍。3.熟读课文,了解日记的格式。

【教学意图】在读中了解、发现日记的格式

你发现今天学的日记与以前学的课文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4.教师小结日记格式:写日记先要在第一行中间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天气怎样,在换一行写正文。

三、巧记生字

1.读一读“水果”和“树叶”里的生字。2.抽读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比比谁的反应快。日记两则

昨天

白纱裙

羡慕

粉红色 布料

两套

一份

妹妹

贵州

寄钱

路费 3.“加一加”:奇→寄 分→份、粉 少→纱

斗→料 4.“换一换”:作→昨

沙→纱

【教学意图 】通过加一加、换一换教学生字,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5.找身边常用的词语。

四、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写的8个字。2.观察字的结构特点。

(1)8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基本上是左窄右宽。(2)同偏旁的:晴、昨、姑、娘、妹(3)同部件的:份、粉 3.描红练习,重点指导。

女字旁:撇点的“撇”要长,第三笔要超过右边的撇。日字旁:写得瘦长点。4.学生描红、临写。5.写字展评。课时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习册同步练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我”的两次梦品读课文,从中体会妈妈和“我”所表现民族互助精神。2.懂得关爱他人。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词。说说日记的格式。

二、朗读感悟第一则日记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我”做了一个什么梦?梦成真了吗? 2.指名答,师板书。

3.小组内练读,指名读。指导:“我”的梦没有实现,要把“我”不高兴的语气读出来,还要注意标点的停顿。4.“我”为什么怪妈妈小气呢? 5.指名回答。

6.再读第一则日记,读出“我”不高兴的心情。【教学意图】通过朗读,来感悟作者的心情。

三、浪读感悟第二则日记 1.指名分读课文,大家评论。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我”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什么了? 3.齐读“我”梦见的内容。

4.指导朗读:要把“我”梦中开心的事,用高兴的语气读出来。5.讨论:你认为小女孩的妈妈小气吗?为什么?

6.读了这则日记,你对文中的“我”和“我”的妈妈有什么新认识呢?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妈妈的爱心也影响了“我”,让“我”也懂得关爱他人

四、指导写日记

1.启发:今天你做了什么?看到、听到什么?有什么感受?选自己感兴趣或感受深的一件事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想写的内容。3.把刚才说的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写下来。板书设计:

24日记两则

梦裙子→失裙子→见到阿英→梦跳舞

(高兴)(生气)(理解)(关爱)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2.练习册同步练习。3.学写一篇日记

25古诗两首 概述:

本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中的古诗:古诗《赠汪伦》。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主要描绘了诗人告别朋友的情景,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赠、汪、伦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音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古诗,在读、想、演中理解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重点、难点

重点: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写字,在对诗内容有所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在感悟的基础上,采取范读、练读、评价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读出感情,熟读成诵。

难点:通过朗读、讨论、想象、表演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突破方法:小组讨论,连词串句理解诗意,在朗读、想象表演中体会情感。

教法与学法

师: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生:自读与讨论结合法、想象法、表演法。教学准备

生字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第一首古诗,体会诗意和诗中蕴含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一首古诗。3.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课外你都备了哪些古诗呢?(学生背诵课外积累的古诗)【教学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两首古诗,第一首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贺知章,唐朝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他早年就离开家乡,在朝廷中做官,80岁回到故乡,这首诗就是诗人回到家乡后偶然有感而写的诗。

三、初读诗歌 1.师范读。

2.生练读,注意读准字音。3.识记生字:客、何。4.指名朗读诗歌

四、朗读感悟

1.生自读,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及描写的情景。2.讨论交流,了解诗意。(1)理解词语。少小:小时候。

鬓毛:面颊两边的头发。

衰:减少,指鬓发疏落。(2)感悟诗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自由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诗人年轻时离开家,年老了才回家,家乡话没变,两鬓的头发却白了)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边读边想,把家乡的儿童与诗人见面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感情朗读。

(1)启发:诗人年轻时离开家乡,上了年纪才回来。人老了,头发也稀疏了。小孩见了,也不记得他了。诗人回乡的感触多深啊。怎样把感情读出来呢?(2)师范读。(3)生练读

(4)指名读,评价。(5)齐读

[教学意图]在朗读中升华理解古诗的意思。

五、演一演

先认真看图画,再展开想象,扮演诗人、儿童村头相见的场面。先在小组内演,再在全班演。

六、指导写“何、客、音”三个字 重点注意的地方:“何”字右边的“可”字,横要写长些,竖钩的起笔处不要写在横的末端。课时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练习册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25 古诗两首 少小离乡音无改 回乡偶书{}}思故乡 老大回儿童不识

第二课时 棵时目标

1.朗读感悟第二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2.有含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首古诗。3.认识6个生字,会写3的生字

一、激情导入 桃花盛开,潭水轻漾,轻舟欲行,踏歌声起。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刻骨铭心的画面!这是多么真挚而动人的送别!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温馨的友情天地,让这份浓浓的真情永驻我们的心田!

二、自由朗读,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学习要认的字(1)指名读。(2)开火车读、齐读。

3.同桌互读全文。

4.小组合作,理解词义。赠:送给。乘舟:坐船。将欲:刚打算。闻:听到。

不及:比不上。

踏歌: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诗中指人们边走边唱前来送行。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1.自由读,理解每行诗的意思。2.小组内交流自学。

3.提出疑难问题,师给予指导。

4.师范读,让学生想象诗中绘画的画面。5.描述诗意,启发学生想象。

诗人李白就要启程远行了,他坐在船上,船慢慢地开动了,忽然他听到岸上传来和着脚步节拍唱歌的声音。李白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来给他送别,他感动地说:“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 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7.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熟读成诵 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

五、写字指导

1.观察“舟、乘、汪”三个字。2.重点指导:舟的笔顺是什么。3.示范。

4.学生练习写字,写后注意评议。

六、拓展活动

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板书设计: 25 古诗两首 汪伦情深

赠汪伦{不及}友情深 桃花潭深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系列


教案课件是需要老师精心准备的,因此需要老师自己分出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教案和课件的存在确实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但要如何才能制作出优质的教案课件呢?关于“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这个话题,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相关信息供大家了解。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多多关注我们的网站!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4 What are you doing?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我是

号,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英语 年级 册Unit “What are you doing?” Part A的第一课时。接下来我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法设计

四、说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板书设计(下面先说第一方面)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是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的第一课时。主要围绕“What are you doing ? ”这个核心话题来展开教学活动,这个话题是小学英语日常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小学英语体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富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本课时以学生前面学过的动词和动词短语为切入点,进而学习动词的现在分词的构成并展开对话交流,为后面几个单元的教学提供了话题和语境,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说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ing形式。并能运用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I’m doing the dishes/„.”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作答。那么在这五个动词短语当中,do the dishes是五年级(上册)Unit 4要求四会的词组,read a book, cook dinner在五年级(上册)中学过意思相同的两个短语read books和cook the meals,并且属于四会内容。draw pictures 和 answer the phone 在前几册中也出现过,总之,这五个动词短语中的前三个对学生来说比较简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由易到难、由旧知识练习新句型的教学策略,以此来降低学生理解及表达的难度。3、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五年级下册四、五、六单元的主要内容就是现在进行时,而本节课是学生学习现在进行时的第一节课,因此,对学生接受现在进行时的概念,理解现在进行时的用法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本节课的特殊情况,也就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种新时态:现在进行时,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①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现在分词的构成,能够听、说、读、写五个动词短语的 ing形式 ;并通过具体而典型的情景,体会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能够运用句子What are you doing ? 询问别人正在做什么,并用 I’m doing the dishes/„.这一陈述句来做答;通过说唱Let’s chant部分的歌谣巩固复习Let’s learn部分的动词短语和句子。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做家务活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生活的自理能力。4.说教学重难点的确立(1)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五个动词短语的-ing 形式,理解主要句型 What are you doing ? 并能用 I am doing the dishes/...来作答。

(2)难点:a、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b、动词-ing形式的读音,特别是加-ing 之后的连读。这不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后三个单元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流畅的连读,它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老师多做示范,逐步引导,充分感知。

二、说学情

本次任务型活动课适合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学生具有好玩、好动、好奇心强,爱

表现自己的特点。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基本的课堂用语,教师的指令已经基本掌握,在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能听懂、读准英语单词和句子,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做一系列任务活动。并且在四年级以及五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动词短语,如:water the flowers,sweep the floor,do the dishes等,为本课时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说教法设计

本节课我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以任务型活动安排本课教学。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注重学生听、说、唱、玩等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法、直观法、游戏法、全身反应法等TPR活动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说学法指导

在本课中,我努力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乐园。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合作、交流,通过“打电话”把所有的新知识融合串联起来。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章”的教学原则,使学生以生活为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机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

1、播放歌曲《I can help》,让学生跟着音乐边唱边做动作。

2、复习动词及动词短语,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说。【设计思路】:我设计这一热身活动的目的是通过TPR活动的形式回顾所学的动词,以旧带新,同时也为后面的新授、拓展做一简单的铺垫,目的就是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带入动词的世界。歌曲《I can help 》中的歌词动作在课前有所熟悉,所以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进一步复习有关家务劳动的短语,这也是为后面通过Free talk引出doing the dishes, cooking dinner两个短语所做的铺垫。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这里我创设的情境是画简笔画,这个承接热身所复习的短语,故意把draw a picture(draw pictures)放在最后问学生:I can draw pictures.我在黑板上边画边问:Do you like drawing pictures ? 然后让学生认真观察:Please look at me carefully.What am I doing now?老师正在做什么呢?You can ask me: What are you doing?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来问我:What are you doing?我再次做动作并回答全班同学的提问:I am drawing pictures..【设计思路】:这一环节即是课题的导入也是现在进行时用法的感知,针对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引导学生感知、理解现在进行时所表达的含义。通过drawing pictures 这一正在进行的动作,鼓励学生用What are you doing?来问老师,借此老师教学并板书课题,且初步熟悉其陈述句的表达法I am draw pictures.(三)、根据题目,设疑自探

板书题目后先根据题目设自探:Can you guess what we will learn in this lesson ? 学生进行提问。【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简单但很重要,学英语不只是跟着读、背就行了,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段要学会思考,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

(四)整体呈现,解疑合探

我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几个词组以前都接触过对它们的理解不是难点,难的是加上ing后的读音和用法,所以本节课我打破传统的教单词或短语的习惯—一个一个引出学习,相反

我是通过“Zoom想去购物,就打电话邀请朋友一起去,但朋友们都正在忙”这样一个英语小短剧整体导入。打电话的对话中用得最多的对话就是: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doing the dishes.等等。就这样通过对话全部导出加上ing的词组。然后问学生从刚才的对话中理解了什么。能否试着解决刚才提的问题。通过这种探究的方式对现在进行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如何读了。其实刚才听录音的时候学生对加过ing的单词已经有印象,作为老师我泛读一个cooking 并讲解读的技巧,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解决并练习,接着小组里的后进生来读,然后重点领读学生读的不太准的。【设计思路】: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利用对话让学生对现在进行时在生活中的运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对表示现在进行时加ing 也会加深印象。通过小组讨论先练习读,只重点教学生读的不太准的这也正是现在课堂所倡导的“先学后教,只教学生不会的”。并且整体导入的对话既不脱离本课的主题句型What are you doing ?I am„„,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知识新授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完成。在泛读词组时,我突出了现在分词的构成和读音的教学示范,先教读,再出示几个词让学生练读,注重启发学生自己加上-ing,并且尝试读出加-ing后的连读,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来突破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巩固操练,加深记忆

1.Look at the blackboard and read after me.(do---doing---doing the dishes)2.Listen to the tape.response quickly

3、Pass the box and ask、answer(练习过程中学生可拍着手问有节奏感一点为 Let’s chant 做准备)

3.Let’s chant.(投影出示P44的Let’s chant.边说边做)

4、做游戏拼单词。(有一个难记的answer可通过课前我画的简笔画进行联想记忆)【设计思路】:听录音之后看板书领读,在领读过程中,通过动词原形与现在分词的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现在分词的构成。然后通过白板设施进行快速反应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紧接着师生传盒子拍手练习,自然引出Let's chant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跟着节奏边说边做动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来一个拼单词游戏,争取做到堂堂清。

(五)师生小结,质疑再探

新授知识讲完后让学生谈谈是否解决了课前提出的问题,老师评价是否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生总结后大部分同学表示肯定。此时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发的一张纸,上边是以这种形式出现的:cook_ _ _、put_ _ _ _ mak_ _ _有的画三道线,有的画四道线,让他们把单词或词组变成现在分词,这时肯定有学生提出疑问。顺着学生的疑问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

(六)以巩固为窗口,拓展延伸。

在拓展环节中,我不只让学生着眼于今天学的五个词组和它们的ing形式,而是通过刚才得质疑引出动词变动词 ing规则和通常情况下的读音。然后把学过的10多个词组给归为两类,通过屏幕提供给学生,让他们自编对话,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场景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这个有点难度可适当进行)【设计思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巩固教学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好动、好强、好表现等个性特长,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树立学习自信心。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六)布置作业

课堂要还给学生,通过学习本课我问学生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个什么作业。预设:课堂的终点我觉得应该是在生活中,因此,我以本课内容为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或课外活动,边做边用动词的-ing形式来说。

(七)、加分机制和游戏的运用

在本课的授课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与老师比赛的加分机制,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加分机制贯穿于整堂课之中,最后谁获得的星星的最多,谁就是胜者,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助的合作能力。在本课中,我根据学生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在学习短语的过程中,设计了几个小游戏:response quickly;The magic box;闯关游戏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主动,玩得开心,从而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八)、思想教育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有关做家务活的动词短语,所以本课结束后我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方面的教育,鼓励学生回家后如果有时间请多帮帮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争取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六、说板书设计

Unit 4 What Are You Doing?

A Let’s learn What are you doing?

doing the oking dinner.I am

reading a book.I’m

drawing pictures.

answering the phone.

【设计思路】:板书设计既是一门学问,也一门艺术,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让我们深入钻研,精心构思,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使板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板书是一堂课的灵魂,在一堂课中,板书被喻为“微型教案”,同时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做到“过目不忘”,以后遇到相关学习内容时还能够“促景生情”。在板书设计上我采用句型和短语的分层次呈现的方式,既简洁明了,又干净整洁,使人看了一目了然,有呈现,有操练,又能体现本课的重难点内容。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内容,非常感谢各位评委的倾听,谢谢!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2】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李雨

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与能力:

1、能够听、说、认读12个月份的名称并能书写其缩写形式。

2、能够就12个月份进行四季划分。

3、能够使用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调查班级或小组内同学的生日。

4、能够听懂并填写Let’s try 部分Amy 一家人的生日。

2.过程与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12个月份的听、说、认读及其缩写形式的书写,以及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的运用。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January , February的发音和正确书写12个月份的简写形式。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四个季节的单词,你们还记得吗?(Do you remember?)生:Yes.师:Let’s read together.(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二、新课呈现

1、导入新课。

师:你们知道一年有多少个月吗? 生:十二个月。

师:我们先来听一段非常有趣的chant,在听chant的同时,注意这十二个月用英语怎么说。(出示课件:Let’ chant)师:What are they?(出示课件)

2、教学十二个月份的单词。

教师逐一展示每个月份的单词,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做游戏巩固十二个月份的单词。

4、介绍十二个月份的缩写形式。

师:这十二个月份中,不少单词的组成字母很多,我们不容易一下子记住它们,可以只记住它们的缩写形式。(出示课件:月份的缩写形式)

5、做游戏巩固月份的缩写形式。

6、学习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My birthday is in....” 师:我们学完了十二个月份的单词,那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When is your birthday?(你什么时候生日?)(课件出示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我的生日在一月,就要说成:My birthday is in January.(出示课件)如果我的生日在二月,该怎么说呢? 生: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师课件展示: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师:同学们请记住:表达我的生日在哪个月要用句型:My birthday is in....7、学生活动:调查小组内同学的生日。(小组活动,用英语表达。)Let’s try 教师播放Let’s try部分的录音,学生完成写月份的练习。(课件播放录音)

8、对十二个月份进行四季划分。

师:我们接下来再欣赏一段精彩的chant,注意chant里面季节的变化。(课件出示:let’s chant)

师:我们欣赏完精彩的chant后,那么,这十二个月份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呢?(课件出示:四季的划分。)

三、巩固和延伸。

1、学生课后朗读本课的生词和句子。

2、学生课后搜集中西方的主要节日,了解它们所在的月份。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3】

(人教新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任课教师:谭 昕

Unit

1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Lesson 1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短语: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over there。

2、能够听懂问句: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并能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Just speak对话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

2、难点是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We call it a foal.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单词和短语的ppt课件;

2、对话部分的flash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一些常见动物的名称;

(2)对话练习: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

2、新课呈现

(1)利用ppt课件学习Unit 1 的单词和短语。

(2)用:Do you have a dog/cat„? Do you like dog/cat„?加深对所学单词的熟练程度。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单词进行练习。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

(6)利用flash课件演示对话,并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7)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和理解领会There is a baby horse over there.We call it a foal.的含义。

(8)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猜测单词look at ,in English , very much,over there的意思。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1“听一听”、“选一选”;P.2“译一译”。(2)家庭作业:练习册P.1“写一写”。

Lesson 2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继续学习和掌握以下短语的用法:look at ,in English , over there。

2、能够较熟练地运用:What’s this in English?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进行问答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是运用What’s this in English?句型进行问答。

三、课前准备

Just practise部分的flash视频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已经学过的动物的名称;(2)对话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 Do you like young animals?„„

2、新课呈现

(1)利用flash视频课件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We call it a foal/„.等句型。(2)学生二人一组配合flash课件演示对话,熟悉和掌握对话内容。(3)加强学生对所学的重点句型的书写练习。

(4)根据所学句型对第三部分的图片所示内容进行对话练习,并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自己画的简笔画进行问答练习。

(5)利用flash视频课件展示第四部分的歌谣,并让学生重复跟唱至熟悉。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2“听一听”、“涂一涂”;P.3“找一找”。(2)家庭作业:练习册P.3“写一写”、“译一译”。

Lesson 3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词语:goat , sheep。

2、能够听懂问句: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并能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Just speak对话部分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句型。

2、难点是There is a baby sheep nearby.的理解和lamb的读写。

三、课前准备

对话部分的flash视频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复习所学动物的名称;

(2)对话练习:What’s this in English? „

What’s that in English?„

2、新课呈现

(1)利用flash视频课件演示对话。(2)让学生跟练熟悉上口。(3)领读两遍。

(4)介绍重点句型: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 Is that a sheep over there?(5)组织学生模仿上列句型进行对话。(6)学生二人一组根据flash课件演示的对话和上述重点句型和书中的图片进行练习,逐步熟悉对话内容,重点掌握What’s that in English then?句型和理解领会Is that a sheep over there?的含义。

(7)帮助学生理解本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在句子中猜测单词nearby,then,clever的意思。

3、作业布置:

(1)课堂作业:练习册P.4“听一听”;P.5“连一连”、“译一译”。(2)家庭作业:练习册P.4“写一写”。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4】

Unit 1 My Day

第一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以下动词短语:eat breakfast , do morning exercises , have...class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2、能够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并能用所学动词短语替换句型“I often …at…”中的关键词回答问句。

3、能够理解并听说Let’s talk/Let’s learn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eat breakfast , do morning exercises , have...class , play sports , eat dinner

五个动词短语,并能用这些回答询问作息时间的问题。

2、难点是exercises , ususlly 的发音。

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相关的录音带

2、五个动词短语的教学卡片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对话练习:询问时间What time is it now ? It’s ……(2)复习五年级第一学期所学的一些动词

2、新课呈现

(1)游戏:Guess!What am I doing ?

引出新动词词组:do morning exercise , have...class , eat breakfast , eat dinner , play sports.(2)利用chant 对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What can you do ? I can do morning exercises.What can you do ? I can ……

(3)在黑板上画一口钟,标出时间。教师: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7:00.What about you ?(4)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对刚刚所学的动词短语进行练习。(5)教师在学生口述的时候,可以不失时机地加问:When do you ……?(6)介绍新单词:usually,并运用到句子中:I usually ……(7)组织学生模仿Let’s learn进行对话。

小组合作:

(1)学生二人一组配合表演动词短语,一人表演,艺人在他背后说出这个动作的名称,表演完毕后全班评选最佳拍档。

(2)学生再三人一组进行表演,第一人表演动作,第二人表演时间,第三人说出句子,如:I do morning exercises at 6:30……

五、板书:

六、教学反思:

Unit 1 My Day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play sports

第二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能够针对具体情况正确使用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三个频度副词。

2、能在Let’s learn部分用本课时的目标语言询问同学的作息时间,并能对调查结果做简单的反思。

3、能够听懂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完成听音找对应作息时间表的练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与难点是熟练使用句型: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I usually …at…

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录音带。

2、Let’s learn的动词卡片。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

(1)练习上一课时的动词词组(2)看动作猜短语

2、预习(1)Let’s learn

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听力任务

(2)学生听录音,跟读A Let’s learn 部分并拼写动词短语。

3、新课呈现 Let’s talk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用新学的短语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进行多组机械操练。

(2)教师板书:I eat breakfast at …等五个句子。解释说:This is my timetable.Do you want to know the time ? 引导学生询问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3)教师放录音,学生跟度。然后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练习朗读对话。

(4)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该部分替换图片所提供的信息做替换练习,请几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en do you eat breakfast/…?

do morning exercises

have...class

I usually …at…

eat breakfast

六、教学反思:

eat dinner play sports

第三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能够听、说、读、写句型:

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When do you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 At 2:30.When do you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 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掌握四会句子: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三、课前准备

1、录音机和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

1、热身

(1)播放A部分Let’s talk 的录音,学生跟度并表演对话。

(2)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双簧,一人做动作,另一人躲在背后说句子,如:“I get up at 6:00”等,学生评出最佳组合。

2、预习

(1)演讲比赛:My Day.学生两人一组一问一答互相配合,向全班表述自己的作息时间。

3、新课呈现 Read and write

(1)游戏:What’s the truth ?

教师板书:I get up at 6:00.I go to bed at 7:00…等五个句子,其中有三句符合真实情况,有两句不符合,让学生做出判断。教师也可让学生解释判断的依据。

(2)上一活动结束时,教师说:You’re right.I don’t go to bed so late.I go to bed before 11:00 , But some people really go to bed at 7:00 in the morning.Do you know why ? Who are they ? Let’s go and see.(3)教师播放本部分的录音,让学生听录音,看对话。

(4)询问学生,找出本部分中学生认为比较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讲解。(5)学生完成作息时间表里的练习。(6)学生两人一组表演和练习对话。(7)教师选举几组同学进行表演。Pronunciation 教师向学生展示该部分的内容,然后解释这几个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领读学生。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en do you finish class in the morning?

I finish class at 1 o’clock.When do you go back to school after lunch ?

At 2:30.When do you usually eat dinner in Spain?

Usually at 9:30 or 10 o’clock.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四会动词短语: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2、能够听懂并学唱歌曲

二、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四会掌握四个动词短语。

难点是正确拼写单词go for a walk 和

take a dancing class。

三、教学步骤

1、热身 Let’s sing

教师放英语歌曲,学生跟唱,活跃课堂气氛。

2、新课呈现 Let’s learn

(1)教师出示自己家的照片,告诉学生:They are my parents.I often clean my room on the weekend.教师领读动词clean , 然后提问学生:Do you often clean your room ?(2)教师再出示自己的照片及动词卡片clean my room(3)创设一些情景来引出新单词。(4)让学生自己编chant 练习单词。(5)游戏:拍卡片说句子。

教师快速的拍贴在黑板上的卡片,学生看到后马上用一句话叙述出来,如:I often....(6)教师放Let’s learn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

(7)学生两人一组练习对话,并用不同的短语做替换练习。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clean my room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懂、会说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用本课时目标语言询问他人周末的活动安排,从而找到能在周末共同活动的伙伴。

3、能够听懂Let’s talk部分的录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熟练运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2、难点是对频度副词的使用,以及对句型的认读。

三、教学步骤

1、热身

(1)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教师向学生出示动词卡片,各组学生根据他的表演猜测他的动作名称,相同时间内猜对动作名称多的一组为胜。

(2)教师出示动词卡片,说:I go shopping /…on the weekend 同时板书该动词短语。然后提问学生: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2、预习

Let’s talk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音练习。

3、新课呈现 Let’s talk

(1)教师出示填写完整的let’s try 部分教学挂图,让学生表演。并向其他同学提问。

(2)教师提问全体学生: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让学生根据热身部分的表决结果来回答。(3)教师播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然后学生分两组分角色朗读。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备课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clean my room

I often

go for a walk

go shopping

take a dancing class

2、能够听、说、认读句子:Why are you go shopping today?

My mum worked last night.So I’m shopping today.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I’m also hard-working.I usually wash my clothes.Sometimes I cook dinner.二、重点、难点

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四会掌握句型: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

I often watch TV and play ping-pong with my father.三、教学步骤、1、热身

教师说一组句子,如:Usually I watch TV and go shopping.Sometimes I visit my grandparents.要求学生立即说出句子中出现的频度副词,并指向教室墙上所贴该词的位置。

2、新课呈现、Read and write

(1)教师呈现本部分挂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五幅配图

(2)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本部分对话,找出不理解的生词和句子,可请教教师或其他同学,共同商讨解决问题。(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对话中的句子。

(4)教师放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录音,学生跟读。(5)教师选几组学生带上头饰表演对话。

(6)教师引导学生填充对话,并书写四会掌握句子。Let’s check

教师放三遍录音,第一遍学生听、做,第二遍学生自己校对,第三遍师生一起校对。

五、板书:

Unit 1 My Day

Why are you go shopping today?

My mum worked last night.So I’m shopping today.That sounds like a lot of fun.I’m also hard-working.I usually wash my clothes.Sometimes I cook dinner.六、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5】

(人教新起点)三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Unit 10 My Classes

Lesson 59 教学内容: A Fun time B Think, tick or cross C Let’s sing 教学目的:

1.通过故事的学习,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通过学习有趣的小故事,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 3.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到上课的重要。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仔细听录音,细心观看图画,善于动脑思考的学习过程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习有关课程和星期的歌曲,进一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教学难点:

小故事中的小猪为什么在星期五时上学那么早,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找出答案。课前准备:

教学录音磁带,课文中七个场景的教学挂图,歌曲录音磁带 教学过程:

一、唱歌、读单词,复习本课要用到的知识:

1.教师播放第58课的歌谣录音,让全班同学一起演唱,边唱边做动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出示有关星期和课程的单词,请学生代表带领大家朗读单词,然后请全班同学一起拼读单词,帮助学生记忆单词; 3.教师提问让学生回答:

T: What day is today? S: It’s Monday.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oday? S: We have Chinese, math, English and art.T: What lesson do you like? S: I like Chinese.It’s easy.二、读故事,学道理,复习巩固星期和课程的知识: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图画的内容,猜一下故事的大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的大概内容,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之后教师播放故事的录音磁带,让学生听录音学故事的对话和解说词,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开动脑筋找出自己所会的词、句来进行表达,给学生提供开口说话的机会; 3.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中出现的生词:Tim is a naughty pig.一句中的naughty一词,可以让 1

学生猜一猜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中的在放学路上,边跑边踢足球,衣服、脸上都弄得脏兮兮的然后让学生猜出naughty是“顽皮”的意思;帮助学生学会借助情景、图画等参照物帮助理解,弄懂阅读材料的学习策略;

4.播放录音,让学生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朗读句子,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5.请学生个人或小组逐图学习故事,朗读故事;小组组员合作完成故事的朗读或表演,每个组员选自己最拿手的一段,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其他同学来教,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 6.在熟读的基础上,请几名同学来分角色表演故事内容;教师与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7.分小组讨论:我们该不该向小猪那样,遇到自己喜欢的课就上,遇到不喜欢的课就睡觉? 8.教师带领学生们读句子,弄懂句子和的意思,然后请学生先独立地用勾或叉完成表格,检测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是否真正理解了;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检查,同桌同学互相批改,用A,B,C,D四个等级来评价,全对或错一个为A,错两个为B,错三个为C。

三、学唱歌曲,进一步复习巩固有关星期和课程的知识:

1.让学生自己朗读歌词,把不会读的单词和不利界的单词找出来;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朗读歌词,边读边讲解歌词的内容;

2.在学生熟读歌词后,教师播放歌曲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边唱边做动作表演歌曲内容;反复播放歌曲,让学生跟着录音将歌曲唱熟;

3.教师请会唱的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分别为大家表演,是学生以饱满的情绪和精神上完这节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课堂小结:

Today we learned a story about pig Tim.We did the exercises in lesson fifty-nine.Then we learned a song about week and lesson.You did the good jobs.五、作业:

Sing the song to your parents and read the text after the recording.课后反思: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6】

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1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try Let's talk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懂并选出Let's try 部分所谈论的月份。

b.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c.了解各种节日所在的日期。d.了解中西方主要节日及其文化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2.难点:a.学生学会询问节日以及回答别人的询问。b.具体日期的表达及读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节日图片。2.相关PPT课件

3.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 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 April.等。(2)Free talk:

T: Hello,...When is New Year's Day? S1: It's in January.T:.When is Children's Day? S2: it's in June.等。

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复习前面所学节日并过渡到新知)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学习新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

a.由Free talk引出新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When is Easter? b.课件展示愚人节及复活节相关图片

c.带读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When is Easter?

d.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两遍后回答以上问题。然后看对话跟读录音。(对于April 1st /April 5th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听此处,回答时并加以引导)

e.PPT呈现课文及重点句型。带读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e.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该对话。

f.教师出示国庆节的图片并板书China's National Day,学生跟读,然后师生问答:

T: When is National Day? Ss: It's on October 1st.g.同桌之间结合课本学生完成连线练习,进行问答练习。如: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on June 1st.师生问答进行校对。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a.听录音完成Let's try 练习。

b.让学生了解其他主要节日日期。如: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astival, Mid-Autumn Day, Teachers' Day,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并用句型When is…? It's on…进行交流。c挑选配套上A部分Let's talk的相关习题练习。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A.Let's try Let's talk When is April Fool’s Day? When is National Day? It’s on April 1st.It’s on October 1st.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2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Ask and answer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认读动词词组April Fool's Day,sports meet,singing contest, English test, maths test, Easter和句型When is the sports meet ? It's on April 4th.b.能够听、说、读、写When is the sports meet ? It's on April 4th.c.能够掌握日期的表达方法并能说出节日、活动的具体日期,如:When is the sports meet?It's on April 4th.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问答日期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日期表达法以及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相关单词卡。

3.教师准备日历表,日历卡和带有节日特征的图片。4.教师准备节日音乐和带有节日特征的图片。5.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幢5层高的大楼。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April, May, and June.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That's all of a year!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序数词

a.教师指着黑板上画好的12层大楼,提问学生:This is a building.How many floors are there in this building?回答:There are 5 floors.教师将单词卡片January贴在一楼,提问学生: Where is January? 学生回答: It's on the first floor.教师板书first(1st)。学生一起朗读。

教师说: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It's on the first floor.学生模仿并进行拓展会话,如:

February is second month.It's on the second floor.b.教师出示April 的卡片提问:What about April? 教师自己回答:April is the fourth month.It's on the fourth floor.教师贴卡片并板书fourth(4th),学生齐读单词。

c.教师指着第五层楼问学生:Now, who lives on this floor? 学生应回答:May.教师说:Yes, it's May.May is the fifth month.It's on the fifth floor.教师强调该词是fifth 而非fiveth,师生一起朗读fifth。

d.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先给予明确示范,如: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It's on the first floor.请学生依次做表述,一直到12月份。(2)教学对话

a.教师提问:When is the sports meet?Do you know? 学生听音并回答:It's on April 4th.学生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教师用红笔圈出,出示运动会图片:April 4th,sports meet.b.学生听音并表演。(3)Pair work 同桌针对课本ask and answer 进行问答练习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完成配套B部分Let's learn的练习。(2)背诵1—5序数词并抄写其简写形式。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A.Let's learn Ask and answer When is the sports meet ? It's on April 4th first(1st)second(2nd)third(3rd)fourth(4th)fifth(5th)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3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spell;Read, listen and chant;Listen, circle and say;Choose, write and say.2.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中共有的特征,学习t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跟着录音说唱歌谣,强化记忆th的发音规则。

2.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能够通过听录音、圈单词、读单词的活动,观察th在词首、词中和词末的发音,强化th的音—形对应关系。3.能够按照th的发音规则拼写出单词。

4.能够在单线上完成抄写句子的活动,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

中共有的特征,学习t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跟着录音说唱歌谣,强化记忆th的发音规则。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能够通过听录音、圈单词、读单词的活动,观察th在词首、词中和词末的发音,强化th的音—形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单词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1)播放本单元歌曲。

2)师生自由对话,生生自由对话。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出示数学老师的照片,问What's he like? 引出单词maths以及thin。2)依次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本部分的单词,强调th的两种发音。3)操练

a.看图片,读单词。老师用ppt呈现本部分学过的单词,学生看单词正确地读出来。老师纠正不正确发音。b.Listen , circle and say.c.Choose , write and say.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出示其他单词,学生总结th的发音规律。

(1)th位于词首时,可以从词性上判别其应有的读音.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中th发清辅音.如:thing,theatre,thunder,thermos,Thursday,theory,theme,throat,thread,think,thank,thrive,thicken,thirteen,thirty,third,thousand,thick,thirsty,thoughtful,thorough 在代词和一些功能词中th发浊辅音,them,their,theirs,there,the,than,then,though,thus,therefore,they.只有介词through是个例外.(2)th位于词尾(或音节之尾)时,其读音多数是清辅音,如:bath,breath,tooth,等.只有在少数单词中,如:with,smooth 中读浊音.(3)th在词中并且后面接er时,或者最后一个字母是不发音的e时,通常也发浊辅音.例如:feather,weather,whether,leather,further,father,bathe,breathe,southern,northern,either等.在其他情况下发清辅音.例如:author,faithful,method,nothing,anything,healthy,wealthy.4、作业

1)配套练习册中相关的题目。

2)把今天学过的单词发音给家长读一遍。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A.Let's spell 清辅音:three thin thirteen maths 浊辅音:this that mother brother

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4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Let's try Let's talk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懂并选出Let's try 部分所谈论的月份及日期。

b.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c.了解与生日有关的各种句子。d.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重点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2.难点:a.灵活运用询问生日以及回答询问的句式。b.练习与生日有关的句子的读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人物头饰。3.相关PPT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再次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 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 April.等。(2)Free talk:

问: When is the baby's birthday? 答: It's on.......等。

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复习前面所学节日并过渡到新知)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学习新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a.复习1st,2nd,3rd,4th,5th等单词。b.课件展示与对话相关的图片

c.带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d.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两遍后回答以上问题。然后看对话跟读录音。(对于April 4th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听此处,回答时并加以引导)e.PPT呈现课文及重点句型。带读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所有句型。e.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该对话。

f.教师出示图片并板书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学生跟读,然后师生问答: T: When is your birthday? Ss:My birthday is on........。

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同桌之间结合课本完成练习,进行问答练习。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n.......师生问答进行校对。

b.让学生与学过的其他主要节日日期联系。如: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astival, Mid-Autumn Day, Teacher's Day,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并用句型When is…? It's on…That's.......'s Day进行交流。c挑选配套上B部分Let's talk的相关习题练习。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B.Let's try Let's talk 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Spring Festival is on Feb.8th this year.Dragon Boat Festival is on July th this year.Mid-Autumn is on September 15th this year.Teahers’ Day is on September 10th.Mother’s Day is on May 8th this year.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5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Let's learn Look and write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认读、写12、20、30、23、21的序数词。b.能够听、说、读、写序数词12、20、30、23、21的简写形式。

c.能够用英语询问和表达生日的日期,并能说出家人及自己的生日,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March 21st.d.掌握基数词变序数词规则,注意特殊词形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序数词的听、说、认读以及具体日期的表达法 2.难点:不规则序数词的认读及书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日历表。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April, May, and June.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That's all of a year!(再次复习月份为教授新知做铺垫。)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序数词

a.教师拿出日历表,通过听力借助日历表学习新知。

Now there is a birthday.It's on October 12th.Who can find it in this? 教师一边说一边将日历表拿出,让听出的学生从中找到这一天,并圈出。教师说:Yes, you are right.It's October 12th.教授12th并板书October 12th。

用同样的方式教授剩余的四个序数词,并板书。b.Game:You say, I say!一个学生说基数词,另一个学生说序数词,然后再反过来。如: S1: 21.S2: the twenty-first S2: 30.S1: the thirtieth(2)教学对话

a.教师提问:When is Wu Yifan's grandpa's birthday? Do you know? 学生听音并回答:It's on October 12th.教师在黑板找到这一天的板书,在后面补充: October 12th,Grandpa's birthday b.把剩余的四天后面也补充完整: c.教师领读,充分熟悉新知。d.Pair works 同桌针模仿对话进行问答练习,When is ……'s birthday? It's on…….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Look and write 教师拿出三月份日历表,圈出 March 21st ,让学生猜是谁的生日,然后再听,对猜对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

(2)练读Look and write的内容,注意其特殊变化并总结其规律。(21st---29th ,20th ,30th)(3)抄写其内容。

4.限时作业(The limited-time exercises)完成配套B部分Let's learn的练习。

5.家庭作业(Homework)背诵Let's learn中序数词并抄写其简写形式。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B.Let's learn Look and write When is Wu Yifan's grandpa's birthday? It’s on October 12th.October 12th,Grandpa's birthday

April 20th,Grandma's birthday November 30th,Dad’s birthday February 23rd,Mother’s birthday August 21st,my birthday

2015-2016学年下学期英语学科教案 第 6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Read and write;C 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2.教学目标:

a.能够读懂Read and write大意,并完成其阅读任务。b.复习序数词的听、说、认读及具体日期的表达方法。c.能够了解英文日记的书写格式。

d.让学生学会一些复习策略,培养他们对复习课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读懂Read and write,简单了解英文日记格式,并完成简单练习。

2.难点:序数词的熟练应用;句子They make noises when they are hungry.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相关单词卡。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小猫生长过程的图片(4张)。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a.快指快说(快说快指)

给出序数词的缩写形式:5th 12th 19th 26th 1st 8th 15th 21st b.师生做简单对话复习核心句型,并引出新课。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Read and write a.T: Now Sarah's cat has two kittens.When is their birthday? Do you know?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cats.播放遍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并画出相关内容。b.Read and match c.Teacher reads the diary and retells the keys.d.Now let students read it.e.Write two sentences about the kittens.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在组内把日记内容进行分工,做好准备工作,有不会的单词通过问老师或问组长读会。小组进行读的比赛。b.听力训练:Let's check.d.读一读,连一连。e.完成句子。

4.家庭作业(Homework)模仿课文写一篇简单的日记。

板书:

Unit4 When is Easter?

B.Read and write;C 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still make noise white fur open walk 基数词: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seven eight nine ten 序数词 1st 2nd 3rd 4th 5th 6th 7th 8th 9th 10th

单元教学后记: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7】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try Let’s talk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懂并选出Let’s try 部分所谈论的月份。

b.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c.了解各种节日所在的日期。

d.了解中西方主要节日及其文化背景。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2.难点:a.学生学会询问节日以及回答别人的询问。b.具体日期的表达及读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

2.教师准备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3.教师准备一些相关人物头饰。4.教师准备节日图片。

5、相关PPT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 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 April.等。(2)Free talk:

T: Hello,...When is New Year’s Day? S1: It’s in January.T:.When is Children’s Day? S2: it’s in June.等。

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复习前面所学节日并过渡到新知)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学习新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

a.由Free talk引出新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When is Easter? b.课件展示愚人节及复活节相关图片

c.带读句型:When is April Fool’s Day? When is Easter?

d.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两遍后回答以上问题。然后看对话跟读录音。(对于April 1st /April 5th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听此处,回答时并加以引导)

e.PPT呈现课文及重点句型。带读When is April Fool’s Day? It’s on April 1st.When is Easter/…Day?It’s on….e.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该对话。

f.教师出示国庆节的图片并板书China’s National Day,学生跟读,然后师生问答:

T: When is National Day? Ss: It’s on October 1st.g.同桌之间结合课本学生完成连线练习,进行问答练习。如:When is Children’s Day? It’s on June 1st.师生问答进行校对。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a.听录音完成Let’s try 练习。

b.让学生了解其他主要节日日期。如: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astival, Mid-Autumn Day, Teacher’s Day,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并用句型When is…? It’s on…进行交流。c挑选配套上A部分Let’s talk的相关习题练习。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learn Ask and answer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认读动词词组April Fool’s Day,sports meet,singing contest, English test, maths test, Easter和句型When is the sports meet ? It’s on April 4th.b.能够听、说、读、写When is the sports meet ? It’s on April 4th.c.能够掌握日期的表达方法并能说出节日、活动的具体日期,如:When is the sports meet?It’s on April 4th.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问答日期的表达方法,要求学生做到四会,并能在情景中自然的加以运用。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日期表达法以及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对话和情景,以旧引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相关单词卡。

3.教师准备日历表,日历卡和带有节日特征的图片。4.教师准备节日音乐和带有节日特征的图片。5.教师课前在黑板上画一幢5层高的大楼。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April, May, and June.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That’s all of a year!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序数词

a.教师指着黑板上画好的12层大楼,提问学生:This is a building.How many floors are there in this building?回答:There are 5 floors.教师将单词卡片January贴在一楼,提问学生: Where is January? 学生回答: It’s on the first floor.教师板书first(1st)。学生一起朗读。教师说: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It’s on the first floor.学生模仿并进行拓展会话,如:

February is second month.It’s on the second floor.b.教师出示April 的卡片提问:What about April? 教师自己回答:April is the fourth month.It’s on the fourth floor.教师贴卡片并板书fourth(4th),学生齐读单词。

c.教师指着第五层楼问学生:Now, who lives on this floor? 学生应回答:May.教师说:Yes, it’s May.May is the fifth month.It’s on the fifth floor.教师强调该词是fifth 而非fiveth,师生一起朗读fifth。

d.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教师先给予明确示范,如: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It’s on the first floor.请学生依次做表述,一直到12月份。e.Game:You say, I say!一个学生说基数词,另一个学生说序数词,然后再反过来。如: S1: One.S2: The first.S2: Two.S1: The second.(2)教学对话

a.教师提问:When is the sports meet?Do you know? 学生听音并回答:It’s on April 4th.学生在日历上找出这一天,教师用红笔圈出,出示运动会图片:April 4th,sports meet.b.学生听音并表演。(3)Pair work 同桌针对课本ask and answer 进行问答练习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完成配套B部分Let’s learn的练习。(2)背诵1—5序数词并抄写其简写形式。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A.Let’s spell;Read, listen and chant; ;Listen, circle and say;Choose, write and say.2.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中共有的特征,学习t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跟着录音说唱歌谣,强化记忆th的发音规则。

2.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能够通过听录音、圈单词、读单词的活动,观察th在词首、词中和词末的发音,强化th的音—形对应关系。3.能够按照th的发音规则拼写出单词。

4.能够在单线上完成抄写句子的活动,做到书写规范正确。

二、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够通过听例词发音,观察例词

中共有的特征,学习t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能够跟着录音说唱歌谣,强化记忆th的发音规则。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够根据th的发音规则读出生词;能够通过听录音、圈单词、读单词的活动,观察th在词首、词中和词末的发音,强化th的音—形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

课件、单词卡片、录音机等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1)播放本单元歌曲。

2)师生自由对话,生生自由对话。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出示数学老师的照片,问What’s he like? 引出单词maths以及thin。2)依次以图片的形式呈现本部分的单词,强调th的两种发音。3)操练

a.看图片,读单词。老师用ppt呈现本部分学过的单词,学生看单词正确地读出来。老师纠正不正确发音。b.Listen , circle and say.c.Choose , write and say.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出示其他单词,学生总结th的发音规律。

(1)th位于词首时,可以从词性上判别其应有的读音.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中th发清辅音.如:thing,theatre,thunder,thermos,Thursday,theory,theme,throat,thread,think,thank,thrive,thicken,thirteen,thirty,third,thousand,thick,thirsty,thoughtful,thorough 在代词和一些功能词中th发浊辅音,them,their,theirs,there,the,than,then,though,thus,therefore,they.只有介词through是个例外.(2)th位于词尾(或音节之尾)时,其读音多数是清辅音,如:bath,breath,tooth,等.只有在少数单词中,如:with,smooth 中读浊音.(3)th在词中并且后面接er时,或者最后一个字母是不发音的e时,通常也发浊辅音.例如:feather,weather,whether,leather,further,father,bathe,breathe,southern,northern,either等.在其他情况下发清辅音.例如:author,faithful,method,nothing,anything,healthy,wealthy.4、作业

1)配套练习册中相关的题目。

2)把今天学过的单词发音给家长读一遍。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Let’s try Let’s talk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懂并选出Let’s try 部分所谈论的月份及日期。

b.能够听、说、认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c.了解与生日有关的各种句子。d.扮演不同的角色,练习重点句式。

二、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2.难点:a.灵活运用询问生日以及回答询问的句式。b.练习与生日有关的句子的读法。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人物头饰。3.相关PPT课件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教师再次出示标有12个月份的大转盘,在转动指针前提问:Which month is it? 让学生猜测,如:It’s January/ April.等。(2)Free talk:

问: When is the baby’s birthday? 答: It’s on.......等。

学生模仿以上对话进行“连锁问答”。(复习前面所学节日并过渡到新知)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

(1)学习新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

a.复习1st,2nd,3rd,4th,5th等单词。b.课件展示与对话相关的图片

c.带读句型: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d.教师放Let’s talk部分的录音,学生听两遍后回答以上问题。然后看对话跟读录音。(对于April 4th 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听此处,回答时并加以引导)e.PPT呈现课文及重点句型。带读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所有句型。e.学生两人一组练习该对话。

f.教师出示图片并板书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April 4th.等句型。学生跟读,然后师生问答: T: When is your birthday? Ss:My birthday is on........。

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同桌之间结合课本完成练习,进行问答练习。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It’s on.......师生问答进行校对。

b.让学生与学过的其他主要节日日期联系。如:Spring Festival, Dragon Boat Fastival, Mid-Autumn Day, Teacher’s Day, Mother’s Day, Father’s Day, Thanksgiving Day, Halloween 并用句型When is…? It’s on…That’s.......’s Day进行交流。c挑选配套上B部分Let’s talk的相关习题练习。

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Let’s learn Look and write 2.教学目标:

a.能够听、说、认读、写12、20、30、23、21的序数词。b.能够听、说、读、写序数词12、20、30、23、21的简写形式。

c.能够用英语询问和表达生日的日期,并能说出家人及自己的生日,如: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March 21st.d.掌握基数词变序数词规则,注意特殊词形变化。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序数词的听、说、认读以及具体日期的表达法 2.难点:不规则序数词的认读及书写。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日历表。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January, February, and March.April, May, and June.July, August, and September.October, November, and December.That’s all of a year!

(再次复习月份为教授新知做铺垫。)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1)教学序数词

a.教师拿出日历表,通过听力借助日历表学习新知。

Now there is a birthday.It’s on October 12th.Who can find it in this? 教师一边说一边将日历表拿出,让听出的学生从中找到这一天,并圈出。教师说:Yes, you are right.It’s October 12th.教授12th并板书October 12th。

用同样的方式教授剩余的四个序数词,并板书。b.Game:You say, I say!一个学生说基数词,另一个学生说序数词,然后再反过来。如: S1: 21.S2: the twenty-first S2: 30.S1: the thirtieth(2)教学对话

a.教师提问:When is Wu Yifan’s grandpa’s birthday? Do you know? 学生听音并回答:It’s on October 12th.教师在黑板找到这一天的板书,在后面补充: October 12th,Grandpa’s birthday b.把剩余的四天后面也补充完整: April 20th Grandma’s birthday November 30th Dad’s birthday February 23rd Mum’s birthday August 21st Wu Yifan’s birthday c.教师领读,充分熟悉新知。d.Pair works 同桌针模仿对话进行问答练习,When is ……’s birthday? It’s on…….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1)Look and write 教师拿出三月份日历表,圈出 March 21st ,让学生猜是谁的生日,然后再听,对猜对的同学进行鼓励表扬。

(2)练读Look and write的内容,注意其特殊变化并总结其规律。(21st---29th ,20th ,30th)(3)抄写其内容。

4.限时作业(The limited-time exercises)完成配套B部分Let’s learn的练习。

5.家庭作业(Homework)背诵Let’s learn中序数词并抄写其简写形式。2014-2015学年下学期 英语 学科备课 设计人: 任教年级: 五 任教班级: 1 第 周第 课时总第 课时

课题名称:Unit4 When is Easter?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教学内容: B.Read and write;C Let’s check let’s wrap it up 2.教学目标:

a.能够读懂Read and write大意,并完成其阅读任务。b.复习序数词的听、说、认读及具体日期的表达方法。c.能够了解英文日记的书写格式。

d.让学生学会一些复习策略,培养他们对复习课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能够读懂Read and write,简单了解英文日记格式,并完成简单练习。

2.难点:序数词的熟练应用;句子They make noises when they are hungry.的理解。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及磁带。2.教师准备相关单词卡。

3.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准备小猫生长过程的图片(4张)。

四、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a.快指快说(快说快指)

给出序数词的缩写形式:5th 12th 19th 26th 1st 8th 15th 21st b.师生做简单对话复习核心句型,并引出新课。When i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2.呈现/操练(Presentation/Practice)Read and write a.T: Now Sarah’s cat has two kittens.When is their birthday? Do you know? Show some pictures of the cats.播放遍录音,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并画出相关内容。b.Read and match c.Teacher reads the diary and retells the keys.d.Now let students read it.e.Write two sentences about the kittens.3.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小组合作学习,组长在组内把日记内容进行分工,做好准备工作,有不会的单词通过问老师或问组长读会。小组进行读的比赛。b.听力训练:Let’s check.d.读一读,连一连。e.完成句子。

4.家庭作业(Homework)模仿课文写一篇简单的日记。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8】

Unit 4 现在进行时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现在进行时,是的打√,不是的则打×。1.()Tom often goes to school at 7:00.2.()I play football on the weekend.3.()I am watching TV.4.()I often go swimming in summer.5.()I am answering the phone.6.()Then she won’t be able to see the card.7.()My sister is writing an e-mail.8.()Dad likes reading.9.()Mom is cooking lunch.10.()We are listening to music.二、写出下列单词的正确ing形式。

go ____________

skate ______________ swim______________ play____________ draw______________ cook______________ shop____________ read_______________ answer_____________ run _____________ hike ______________ see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问句及图片写出正确的答语。

1.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2.What are you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in the evening?

4.What is your mother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hat does your brother often do at home?

6.What is your brother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有错的地方请改正。

1.Mike is reads an English book.()____________________ 2.My sister is swiming now.()_____________________ 3.I often going shopping with my mother.()______________ 4.What is you do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I am doing the dish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My mother is answer the phone.()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9】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

Unit4 When is Easter? Read and write 说课稿

涿鹿县鼓楼小学:何伟娜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4 When is Easter? Read and write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主要内容分为读和写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四篇日记。第二部分为朗读和连线活动,要求学生将小猫出生后的变化与对应的日期连线。第三部分为有意义的抄写句子活动,要求学生根据短文或连线题正确规范地仿写有关小猫的两个句子。

二、教学目标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实际能力,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学生能够在图片和教师的帮助下读懂短文并完成读后活动:能够按照正确的读音、语调、意群朗读短文;能够完成个性化的书写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师和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短文,学会短文中的新单词和短语完成读后活动。

能够按照争取的读音、语调、意群朗读短文。

难点:参考日记内容完成个性化书写活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了对于生日的提问及回答,对于活动或节日的提问与回答。学生已经对于日期的表达有了很深刻的认识,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了解日期在日记中的用法,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某一时间事物的特点。

五、教学方法及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如下:

下面我再具体说明一下本节课的教学步奏。该课时是Unit4的第五课时,也就是说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Part A和PartB两部分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讲授的。所以本节课的第一个环节warm up(热身)就是对相关日期和句型的复习和巩固。

(一)热身环节。热身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火车环节,在该部分为学生出示PartB let learn 部分的日期,包括本节课需要使用的日期时间。第二部分是句型训练,出示上节课所学重点句型,提供相关生日让学生进行操练。

(二)设疑自探。通过播放小猫的声音,询问学生是否喜欢小猫,导入新知。出示主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主情境图内容进行提问。给学生出示自探提示.自探提示分为两部分:自探提示内容即包括文章相关短语的提炼,也包含对于整片文章内容的把握。学生根据自探提示,先听课文录音,然后自己读课文找到相应得答案。

(三)解疑合探。学生小组合探,互相交流自探答案,把自己疑惑的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讨论解决,这样就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小组合作的学习习惯。学生讨论好以后,开始展示答案。然后进行对于课文内容的输出操练。此次操练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课文原文内容的提炼。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提取不同阶段小猫的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并为下一环节做准备。第二部分:读 2

并且连线。学生脱离课本,只根据思维导图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中练习。第三部分:有意义的抄写句子。根据上一连线环节操练学生对于介词on的运用。帮助学生输出完整的句子。

(四)质疑再探。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知识,提出新问题,他人帮助解答,解答不了的老师进行解答。教师提供预设问题,在本文中出现了six days old表示年龄的用法,结合以前所学知识,拓展six months old, six years old 两个表示年龄的用法。

(五)运用拓展。设计一个月以后小猫的特点,出示图片和相关短语,帮助学生完成个性化书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六)作业。本节课设计的作业是描述家中宠物的特点完成一篇日记的书写。

六、板书设计

Unit 4 When is Easter? Read and write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My favourite season”是第二单元的核心部分,在整个小学英语知识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它不仅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实用、有趣,容易让学生接受并掌握。学生在前面学习过的“谈论天气”、“谈论食物”等的交际基础上来“谈论季节”,把学过的知识学以致用,体验知识运用的成就感,并为下一步的“谈论月份”打下学习基础。

2、说教学内容与学情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其中包括Part A的Let’s learn和Let’s find out两个部分,主要包含五个四会单词和一个交际句型。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两年的英语,具备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且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强,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又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再者,学生已在第四册和第五册中学习了“What’s the weather like?”和“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的话题谈论,为本课的教学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因此,本课的教学将综合以上情况进行学习和操练,以达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

3、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维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听、说、读、写单词season、spring、summer、fall、winter;能够使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进行交际会话。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健康快乐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及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的综合运用。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掌握五个四会单词的拼写。

二、说方法

1、说教法设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成功往往紧密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因此,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思上,我注重学生听、说、唱、玩等几个方面能力的综合训练,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图画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表演教学法等TPR活动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说学法指导

在本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课标为指导,以活动为方式,变课堂为乐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模仿、动手、表演、操练等方法,主动参与,乐于其中,无形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学习策略和能力。

3、说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的内容特点和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应用,本节课我主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运用下载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让学生听、说、唱、玩、画、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掌握本课教学知识。

用户登陆欢迎您 stxxxgq

您的身份:管理员

可用金钱:500 元

【转到用户后台】

【修改】【短信 0】

【后台管理】【注销】

热门新闻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学...湘教版四年级美术(上册...小学体育三年级上册教学...什么是语文素养

革命小故事——抗日小英...推荐新闻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一年...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科普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英...人音版小学第六册音乐教...新课标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各教...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各教...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各教...网站统计文章总数:12162

待审文章:0

文章阅读:830138

文章专题:0

注册用户:181人教版小学英语第六册PEP Book6 Unit2《My favourite season》说课稿

作者:Adminst来源:极易教学录入:Admin字体:

------------------

三、说过程

因为本节课是多媒体辅助授课,所以,下面我将结合我的教学课件来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热身/复习〈教学时间4分钟〉

活动1:说唱歌谣

活动2:师生会话

【设计思路】:通过播放第四册Unit4的Let’s chant歌曲导入,引导学生边跟唱边表演单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融入英语课堂学习的氛围,同时复习有关天气的单词warm、hot等,为下面的学习热身。接着进行师生会话,谈论“天气”和“最喜欢的食物”,既是前面学过知识的复习应用,又是本课教学的知识基础,为新课导入做铺垫。

(二)呈现新知识〈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看图说词

师生会话后给学生提问:It’s hot and sunny today,so,which season is it now?接着打开“Look and say”教学课件,进入活动1。结合图片给学生讲述四季的天气特点,引出五个四会单词,学生带着疑问看图听讲,建立初步感知。然后利用课件的读音音频和口形视频文件让学生跟读、模仿,初步掌握五个四会单词。

活动2:学单词(Let’s learn)

学生初步掌握知识后,顺着提问: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引导学生利用刚学知识回答问题。然后说:“让我们来看看课本里的人物是怎么回答的。”接着打开“Let’s learn”教学课件,进入活动2。引导学生跟着课件读准本课句型,并带领学生对五个四会单词进行拼读训练。

【设计思路】:承上启下,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利用课件教学,突出本课教学重点,让知识新授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完成。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操练,训练学生的模仿、跟读能力,形成学习策略和能力。通过带领学生拼读单词,掌握四会单词的拼写,突破教学难点。

(三)趣味操练〈教学时间12分钟〉

活动1:演一演

老师先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和“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跟学生进行对话示范,然后指导同桌配对模仿操练。先自己练习,后上台表演。

活动2:猜一猜

学生两人一组上台操练,一个人描述季节的天气特点,另一个人猜出是哪个季节。活动3:找一找(Let’s find out)

出示课件,请一名学生上台操作,找出适合的环境小图片拼成四个季节,然后指导学生在课本上画出四个季节的树木变化,了解不同季节的植物特征。

【设计思路】:巩固教学重点,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好动、好强、好表现等个性特长,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与平台,让学生体验学英语的快乐,树立学习自信心。强调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乐在其中,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四)巩固扩展〈教学时间9分钟〉

活动1:听听连连(学生听录音对话,然后连线。)

活动2:看看拼拼(学生看图把所给字母拼成单词。)

活动3:小结(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设计思路】:两个扩展练习通过让学生动脑、动手,训练学生听与写的能力,巩固四会单词的拼写。小结部分通过板书式的鲜明展示,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巩固教学内容。

(五)文化之窗〈教学时间3分钟〉

活动1:谚语街

出示三个英语谚语,让学生从中找出本节课所学单词并猜出谚语意思,后布置课外作业:课后通过课外书、英文词典、互联网等搜集尽可能多的英语谚语,下节课进行展示。

【设计思路】:通过设置这个活动,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了解的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现代化技术解决问题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四、说资源

本节课教学所使用的课件和媒体资源,均来自现代远程教育卫星接收系统下载的教学资源。在上课之前,我在卫星接收设备浏览了所下载的相关资源,然后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了合理的筛选、整理和编排。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丰富,系统性强,操作界面直观,好学易懂。运用这些资源进行多媒体授课,不仅创新了教学模式,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更是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实现了教育资源的真正共享。在本课教学中,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充分应用,给整个课堂注入了营养丰富、活力十足的新鲜血液,给原本平淡无奇的教学带来了生机和创新,其举足轻重的教学辅助作用凸显无遗。然而,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认识有限,所以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利用肯定没有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或者说是用之不当。因此,我也希望借今天这个交流的平台,能够得到大家的纠正和指导,实现我“抛砖引玉”的初衷。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课件【篇11】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ALet'stalk

【教学重点】1.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s my…Who’s that woman(girl)? She’s my…

2.词汇:father, mother, mom, woman, man

【教学难点】he和she的意义区分及发音。

【教具准备】1.教师及学生的家庭照片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Unit 1 B Let’s talk动画,让学生模仿表演

2.学生3人一组做对话表演。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将一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教师扮演这个新朋友,问一个女生:What’s your name?引导这个女生回答:My name’s(Diana).教师对其他学生说:She’s(Diana).并示意学生跟着重复这句话。

2.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女生问:Who’s that girl?引导学生回答:She’s…

3.用同样的步骤问一个男生,用he 代替she。

4.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男生问:Who’s that boy?让学生回答:He’s …

5.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做问答:Who’s that girl? She’s… Who’s that boy? He’s …

6.教师拿出学生们所熟悉的教师的照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询问学生: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引导学生回答:He’ s Mr… She’s Miss/Mrs.…

7.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几张明星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做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的问答练习。

8.教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说:This is my family.Do you know who they are?鼓励学生对照片中的人物提问,教师用She’s my mother.He’s my father.来回答,并重复单词father, mother。教师再次用mom, dad代替mother, father进行回答,向学生指出mom和dad更多地用于日常口语中。

9.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或VCD展示Let’s talk的内容。

10.让学生看书听录音,跟读课文对话11.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并展示。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1.Who’s family is this?教师先收集几张学生的全家福,出示其中一张问:Who’s family is this ? 引导该家庭的学生迅速反应:This is my family.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片中的人物发问,该生回答。

2.猜人:请一名学生到前面,蒙上他/她的眼睛,再叫一名学生说几句英语,让全班学生问:Who’s that boy/girl?猜的人说:He’s… /She’s…猜对了,就蒙住说话学生的眼睛,继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英语歌曲,创设愉快氛围。)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Draw your best friend.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的画做句型练习:Who’s that boy/girl/man/woman? He’s… She’s…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