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心得

矛盾论心得。

当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的时候,心得体会表达了自己的收获。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这篇“矛盾论心得”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一看就知道质量高值得一读,就我的经验而言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最佳实践!

矛盾论心得(篇1)

最近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得不感概其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精髓,为人所折服。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高中政治所学的哲学类容,至今任然记在我的脑海里,而现在看了毛泽东的矛盾论,才觉得有很多共通的地方;

毛泽东结合了多种哲学学派,写下了名著《矛盾论》。《矛盾论》体现了毛泽东的哲学观点,对中国革命有深刻的影响。

其中,具体体现出矛盾是事物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得到矛盾分析法。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和主要方面。矛盾分析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有用方法。利用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在经济政策上,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但不照搬。教育上体现为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在数学上得出类比思想,即找到新信息与旧信息的联系与差异,从而更好地理解概念。同样得到归纳思想,即从已知特例中得出一般规律。

在《矛盾论》中,作者提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由此可以知道,矛盾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下面说说毛泽东写下《矛盾论》的背景。

《矛盾论》是他继《实践论》后的又一著作。在当时,由于受到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给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造成了党内思想的混乱,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为了克服这种不良思想,毛泽东便提笔写下了《矛盾论》,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改正他们的理论脱离实际,思考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的错误。

同时,“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有必要指出中华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无产阶级与资本阶级和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毛泽东写这篇文章,就是要告诉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促进全面抗战。《矛盾论》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下面集中阐述一下《矛盾论》上述的主要观点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唯物辩证法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静止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都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而形而上学认为发展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辩证法对中国的思想界引起了极大变化。

矛盾的普遍性。这个是多数人承认的事实。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矛盾。矛盾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领域,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每一事物从其产生、发展到灭亡的全过程之中,自始至终都有矛盾。矛盾不断地出现,又不断解决。

矛盾的特殊性,主要是针对教条主义者不愿意具体研究新事物,主观,片面地看问题这种错误的研究方法。要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才能充分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不同物质的运动中的矛盾有特殊性,同一物质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的矛盾有特殊性,矛盾的各方面有特殊性。由此我们得到了对具体事物要作具体分析。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它们是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结的。在一定场合为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个场合变为普遍性。同一个事物既有矛盾的普遍性也有矛盾的特殊性。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它认为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客观依据,规定了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定义,指出主要矛盾就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其中主要矛盾一般适用于“办事情”,解决问题,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一般适用于“看问题”,认识事物。当然,还有一点必须记住,那就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而这种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则教导我们办事时要注意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这是矛盾的基本性质。统一性体现在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储存,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方向转化。这个性质提醒人们不要把事物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毛泽东借此说明了国民党曾起过积极作用,产生了二次国共合作。矛盾的斗争性表现在矛盾双方是对立、排斥、斗争的,而这个性质贯穿事物发展始终。

通过对《矛盾论》的阅读和理解,我们从中可以得到许多的启示。我们不仅仅要学习其中的思想精髓,还要能把它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有了这些理论的指导和我们今后的实践,这样才能算是真正理解懂得了《矛盾论》的思想精神。

如今《矛盾论》以其强大的理论力量指导着我们的实践。须知,人生在世,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矛盾,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矛盾更是多如牛毛。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我始终坚信,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是未来,《矛盾论》都会永存于世,它永远不会失去其绚丽的光彩,永远会以其特有的力量指引着我们的各种实践,带领我们选出正确的道路。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更应该牢牢掌握其精髓,并将之应用于实践,为我们的成功增添一份力量。

矛盾论心得(篇2)

作者:刘天宇

**:《智富时代》2018年第06期

【摘要】《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毛泽东哲学代表著作,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重要的哲学著作。主要是揭露教条主义者形而上学方法的片面性、孤立性、静态性。它要求人们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这部书的出现给当时的中国的革命提供了指导,同时书中阐述了一系列的哲学原理,将马克思、列宁的观点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在给予革命指导的同时宣扬了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宇宙观;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利用星期日的一个上午完成了《矛盾论》的阅读,全文不长但基本所有的方面都涵盖到了,对于像我这样高中学理的学生来讲,仅仅听到这个题目就感觉这篇文章深不可测,利用高中的政治方面的哲学思想,我也只是对《矛盾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将**下我对《矛盾论》的感悟。

听到“矛盾”这个词,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也许还会时不时的用到,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对矛盾的升华阐述。为了克服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该文章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是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列宁常称这个法则为辩证法的本质,又称之为辩证法的核心。

但是即使是非常有思维能力的专家在面对这个法则时,也不得不涉及他所不知晓的学术领域,不得不涉及到他尚不了解的哲学问题,更何况我们这些没有专业了解过哲学的人呢!但是凡是问题就会有人解答出来,这些问题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就人类认知运动的过程而言,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从特殊到一般,另一个是从一般到特殊。

这让我不自觉地想起了小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我们要从头到尾地读书,然后从头到尾地读书。前一个厚与后一个厚差距非常大,前一个仅仅指书厚,而后一个则指人们的思想与思维在经过书本的洗礼扩宽到一个新的高度。我觉得人类认识运动的过程也是这样,前一个特殊仅仅指矛盾的特殊性,而后一个则指人类认识到什么叫做矛盾的特殊性,这是镶嵌在脑子里,挥散不去的。

矛盾论心得(篇3)

学习《矛盾论》的心得体会

毛泽东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发表于1952年4月1日。《矛盾论》是毛泽东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存在于党内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文章概括了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的斗争,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这部著作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宝库的重要贡献,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虽然70多年过去了,但这篇著作闪耀的哲学思想的光辉,永远指引我们前进。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从四个方面阐述辩证法。

一、两种世界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宇宙观,是两种对立的宇宙观。这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是人们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永远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与之相反,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从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意义,一个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另一个是说每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或相对性,是说矛盾有其特殊性。一个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在实际中,对于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时注意从总体、从各个联结点,从各个阶段区分研究矛盾特殊性,关注其特点。研究这些特性,不能带有主观随意性,必须对他们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研究任何事物的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为我们指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抓主要矛盾。

通过学习《矛盾论》,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唯物辩证法思想,用科学的观点认识事物,认识事物的发展变化;用科学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这个预备党员来说,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指导我的工作。

一、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处理我的工作、生活中的问题。要敢于正视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和不足,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科室与科室之间的冲突。用科学的方法协调解决好各种关系,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精神,建立和谐文明单位和家庭。

二、用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的原理解决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在工作中,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区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权衡轻重缓急。在工作和家庭事务发生冲突时,能够作出正确抉择,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工作任务,做到事业、家庭两不误、两促进。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系统地阐述对立统一规律的哲学专著,通过学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开发区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做到知行合一,从而更好地推进我局(公司)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矛盾论心得(篇4)

《矛盾论》读书笔记

近期我阅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虽然我并不太了解哲学,但是它仍然教会我许多知识。这是毛主席1937年8月写的,主要是为了克服中国共产党严重的教条主义。今天,。

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要深入理解矛盾理论,就必须了解矛盾理论的许多特点,包括:两种宇宙学;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其中的两种宇宙观主要是,历史上人们对宇宙发展法则有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而上学是指是用孤立、静态和片面的世界观。这种宇宙观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式和类型,都是永远相互孤立和不变的。

如果有什么变化,那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地点的变化。增、减、变的原因不在事物的内部,而在事物的外部,即受外力的驱动。世界上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征从一开始就是一样的。

后来的变化只是数量上的扩大或减少。他们认为一件事只能作为同一件事重复生产,而不能变成另一件事。也就是说,我们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外在,而在于内在,在于内在的矛盾。一切事物都有这样的矛盾,导致事物的运动和发展。

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

那么矛盾的普遍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矛盾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万物的发展是由矛盾决定的;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每个事物生命周期内都包含着矛盾,例如: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矛盾,人年轻的时候没有钱,等岁数大了,有了钱,却没有了青春。

这就是说,我们思考任何事情,都要从两方面来看,即看到有利的方面,又看到不利的方面,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了。 三矛盾的特殊性矛盾除了具有普遍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和相对性,每棵树不一样,每个人不一样,每件事情当然就更不一样。针对这种现象,毛主席提出总的解决办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上文中提到的矛盾的普遍性是隐含则矛盾的特殊性中的。就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而言,总是从对个体和特殊事物的认识到对一般事物的认识。一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从特殊到一般形成理论。

一是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由一般走向特殊,不断完善和丰富理论。

就矛盾的特殊性而言,它包括物质运动形式的各种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构成了一个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这是世界事物多样性的内在原因或基础。

例如,猫和狗的区别在于这两种动物之间有着特殊的矛盾。正是因为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因此研究不同的事物要用不同的方法,这样就有了不同的学科,研究物理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就有很大差别。

人与动物之间的矛盾是不同的。人们应该考虑学习、职业、婚姻和子女教育。动物不需要它。如果满了,就不需要了。 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

一切运动形式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眼于这一点,必须从这一点出发。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应该用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除,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不同。人的一生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在不同的过程中有着不同的矛盾,例如:婴儿,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等,这些都是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决。

每一个矛盾都有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件大事,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这些矛盾,不但各各有其特殊性,不能一律看待,而且每一矛盾的两方面,又各各有其特点,也是不能一律看待的。

不但要在各个矛盾的总体上,即矛盾的相互联结上,了解其特殊性,而且只有从矛盾的各个方面着手研究,才有可能了解其总体。所谓了解矛盾的各个方面,就是了解它们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种具体形式和对方发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关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种具体的方法和对方作斗争。研究这些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否则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是指不去研究矛盾的各个方面。

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有现代价值的事物发展的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的阶段,情形又往往互相区别。

这是因为事物发展过程的根本矛盾的性质和过程的本质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本矛盾在长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采取了逐渐激化的形式。并且,被根本矛盾所规定或影响的许多大小矛盾中,有些是激化了,有些是暂时地或局部地解决了,或者缓和了,又有些是发生了,因此,过程就显出阶段性来。这一点和上面的第2点是有关联的。

如果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过程,那么自由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以人为例来说明可能更清楚一些,人在青年的时候最要考虑的是事业和婚姻,当然,对不同的人而言可能结论不一样,有的人认为事业优先,有的人认为婚姻优先,还有可能原来认为事业有限的,因为家里老爸老妈的催促,必须将婚姻放在优先上,因此在青年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分为事业优先,婚姻优先两个阶段。没有统一的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我们构成了一个活生生、完全不同的人。

要研究事物发展各个阶段矛盾的特殊性,就必须从各个阶段矛盾的各个方面入手。

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上面所提到的关于人的矛盾,在20岁以前主要矛盾是学习,在20-30岁主要主要矛盾是事业或婚姻,再以后可能是子女的教育,不同的矛盾所占据的位置不一样,因此重点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俗话说要事第一,也是这个道理。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不是一切形式的矛盾斗争。只有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双方才能采取对抗的形式。炸弹在未**的时候,是矛盾物因一定条件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的时候。

待至新的条件(发火)出现,才发生了**。原来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阶段,国共合作,虽然存在矛盾,但是这种矛盾并没有激发,蒋介石上台之后,残酷镇压共产党,因此矛盾激发,必须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矛盾,这就是对抗。 毛主席的矛盾论是对唯物辩证法最好的诠释,所谓哲学就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因此这里面的规律对于事物的发展,人的思想都是试用的。

用光来研究哲学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只有用哲学来认识其他学科的研究,才能发挥哲学的价值。

读完《矛盾论》后我认识到《矛盾论》既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又重视同一性,深刻阐发了二者共同作用是推动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这是《矛盾论》的精髓.正确地把握《矛盾论》的精髓,是强调斗争性和重视同一性的前提。同时,我也意识到哲学是帮助你了解客观世界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帮助你以正确和科学的方式发展你的事业——改变世界包括改变你自己的知识。

每个人都有他的哲学。毛泽东号召哲学走出课堂,让大家受益匪浅。

矛盾论心得(篇5)

矛盾的普遍性在于矛盾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为矛盾的特殊性。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殊矛盾,这就是世界上各种事物如此不同的内在原因。毛泽东以《水浒传》中三打祝家庄的事件为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仅要全面,而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整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分清主次矛盾,抓重点,抓关键。同样,在同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方面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区分主流与支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人的成长是矛盾的集合。学习和娱乐是我们学生中常见的一对矛盾。面对两者的冲突,我们如何解决?目前,我们正处于智力发展阶段。有适当的娱乐是必要的,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学习是主要矛盾。

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努力学习,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为未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基础。就学习而言,也存在许多矛盾。面对纷繁复杂的课程和没完没了的课外兴趣训练,我们该如何选择?

毫无疑问,兴趣班必普通教学班有趣的多,但我们是否应该放弃课堂知识的学习呢?不!兴趣很重要,但专业知识更重要。没有理论指导,如何在广阔的生活世界中发展实践?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充实大脑。当然,培养个人兴趣,丰富业余生活也是适当的。

《矛盾论》让我对自己、对世界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诚然,我的认识依然是浅薄的,不完善的,但是我会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思想,抓住成长中的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使自己不断完善。

征引文献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矛盾论心得(篇6)

矛盾指导工作,工作需要矛盾

———《矛盾论》学习心得体会

《矛盾论》这篇既《实践论》之后的哲学论文,曾指导了我国的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思想堡垒作用,今天通过认真学习领袖的哲学思想,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篇力作不仅对现今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于今后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两种宇宙观——即形而上学的见解和辩证法的见解,这是论述矛盾的世界观基础。“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从实例论证,在我们烟草的日常生产和工作中,专卖的打假、打私和烟贩的不法活动之间的矛盾,紧俏烟销售和货源组织之间的矛盾,烟叶生产收购等级标准和烟农的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化操作和提高效率之间的矛盾等等,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教导我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矛盾存在的原因,如何找到解决矛盾的突破口,如何制定适合解决矛盾的方针、政策和路线,如何在解决矛盾中促进我们行业各项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部分论述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由于我们受于工作经验、文化背景、知识底蕴、社会环境和性格差异的影响,对于各项工

作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就会产生不同的实施效果,这些不同的实施效果本身也就是矛盾的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讲,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也说明矛盾存在于一切运动之中,无论对于矛盾如何解决,归根结底也就是集思广益,从不同的方面促使矛盾的解决,从而在矛盾中完成工作,完成行业的使命,使行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以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也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第三部分讲矛盾的特殊性。伟大领袖在文章中提到“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结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这也具体体现了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方面。

深入到我们工作的实际中,行业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都需要具体的人来负责,每个具体负责的人工作思路又不尽相同,从而造成矛盾的特殊性,例如一个部门不了解另外一个部门的情形,一个人不了解另外一个人的处事态度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只了解个体一方,不了解总体情况,只考虑顺利的一面,不考虑困难的一面,只掌握现在,不深入剖析将来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这就需要我们认清矛盾的普遍性即包含于一切特殊性之中,无特殊性也就没有普遍性。在工作中把握大局,着眼长期发展,统筹兼顾,加强

沟通和协调,中和工作中矛盾的特殊性,杜绝各自为政,能有效解决研究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第四部分是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在研究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如果不研究过程中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以及矛盾之主要的方面和非主要的方面这两种情形,也就是说不研究这两种矛盾情况的差别性,那就将陷入抽象的研究,不能具体地懂得矛盾的情况,因而也就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的方法。

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不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矛盾,如何抓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我们在加强自身修养和认识中得以体现。就像古代诗中提到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样,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附属的次要矛盾也就会迎刃而解,工作也就会得以顺利开展。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严格规范呢?从很大程度上讲,严格规范是行业稳步推进的前提保证,认真学习、研究、贯彻相关的文件要求,加强自身要求,不让该解决的事情在我这里拖延,严禁消极懈怠,有问题有矛盾向上级汇报,同具体实施方沟通协调,做好中间的桥梁和纽带,及时传递信息,这是提高工作效率。那么执行者就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执行者严格规范操作,保障了效率提高,提高效率了,也促进了严格规范的实施。

第五部分讲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我们中国人常说:“相反相成。”就是说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反”是两个矛盾的相互排

斥,或相互斗争的。“相成”就是说在一定条件下两个矛盾方面互相连接起来,获得了同一性。在我们烟叶收购过程中,烟农的思想比较简单,同一亩土地生产的烟叶,去年和今年相互比较,是否增收就这么简单,我们行业在收购过程中坚持以质论价,优质优价,维护国家利益,而由于烟农每年的种植管理以及烘烤等方面的不确定严肃,导致每年的烟叶等级质量各有不同,那么收购中烟农所谓的“压级压价”这种问题也就出现,这时相反的两个方面如何相成,那就是我们的“国标”,国标从维护国家利益和烟农利益上达到了一个统一,把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同一起来,有效解决了矛盾,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第六部分讲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作者明确了“我们回答道: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对抗促使真理的出现,在我们工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争执,没有对抗(这里的对抗不是指恶意的对抗,而是指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意见),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埋藏在心中,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最后就会出现一件工作会有各种的处理方式,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指令得不到有效执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盘散沙,行业也就没有了竞争力,也就不可能取得长足发展。

第七部分,伟大领袖进行了总结。这七个部分层次关系清楚,逻辑结构明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论点与论点之间衔接过渡自然。这充分表现了作者高屋建瓴的思想和统领全局的能力。

总之,这篇论文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矛盾论心得(篇7)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能够挺直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总之,我们要学会分析并利用矛盾,认识矛盾并用矛盾的方式分析问题,利用矛盾开展学习、创新学习,使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我们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矛盾论心得(篇8)

篇一:读矛盾论有感

最近很想拜读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当我接触《矛盾论》之初,我觉得《矛盾论》是极其复杂的。它明确要求我们从全面的、二分法的、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因为一切都是矛盾的。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7 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今天,它仍然指导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发挥了列宁关于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实质和核心的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写作矛盾论时,是为了使党和人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教条主义的错误,从实践中认识到辩证法在认识世界中的巨大威力。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我们作研究写**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向人们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和结论因而促进理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而有些作者弄了一条厚厚的面纱把自己乔装打扮起来,自己以为很美,殊不知已经隔绝与别人进行目光对视和交流的机会,结果是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总之,这篇**值得我学的东西太多了,应该好好品味和领悟。

篇二: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 年写的,在60 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指导着我们的实践。他永恒的生命力所在,是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系统的论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法则,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正确的认识论。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是理解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

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但是,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发展,这是矛盾的特殊性。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世界上到处都有矛盾,生活中总有矛盾。生活矛盾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命的普遍性造就了生命的特殊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作者拥有写作权。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包括**、**、附件等)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用户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品务请注明出处,机构云平台、个人云空间的建设权、管理权、所有权均归实名机构和实名师生所有,与世界大学城无关。

篇三:读矛盾论有感

根据部机关的统一安排,最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学习了《矛盾论》、《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毛泽东同志的经典着作,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注重融会贯通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来解释和回答自己在思想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很受启发,很有》收获。

《矛盾论》、《实践论》和《反对本本主义》三篇文章相互联系,统一于一个整体,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的光辉。其中《矛盾论》揭示了事物矛盾的特性、作用和意义,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原理,对我们科学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具有很强的宏观指导性。通过研讨《矛盾论》,我感受到了学习的无穷乐趣,也更加坚信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博大精深和伟大正确。

主要体会有三点:

一、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

《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也分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

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

在进入组织部工作之前,本人对“村干创业”工程的认识就很肤浅,仅仅认为这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弥补村干部工资不足的一种重要手段,有条件的村干部可以创业挣些“外快”,没有条件的大可不必“住里钻”。但通过学习《矛盾论》,回过头再来看“村干创业”,不得不为市委的正确决策叫好,对“村干创业”的认识也实现了由表及里、由个体到整体的转变。

“村干创业”无论是作为一个工程来讲,还是作为一种现象来看,它决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都是息息相关。从矛盾的普遍性来分析,“村干创业”是全民创业的组成部分,提倡村干部创业,是还村干部予应有的权益,是尊重村干部权益的表现,是落实**十六大精神的一项具体行动;从矛盾的特殊性来分析,“村干创业”区别于农民创业,区别于工人创业,在于其创业的对象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村干部,其意义就不仅仅局限在村干部本人致富上,而在于进一步发挥村干部这支“领路人”、“服务员”在发展经济方面的作用,让村干部先行一步创业,先行一步富裕起来,正是为下一步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积累技术基础、信息基础、市场基础,甚至经济基础,为村民致富找路子,出点子。另外,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分析,村干部作为代表村民行使集体资产管理权的“当家人”,必须正视群众反映,慎重对待手中的权力,正确处理好群众创业与服务、平等与竞争等关系。

从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析,还可以得出村干部自身素质与市场经济不适应才是“村干创业”的主要矛盾,而有的村干部所说的“群众意见大”只不过是一种次要矛盾等等。

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二、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

矛盾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的。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促进了工作的创新。

比如,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客观要求与党员流动日益复杂、日益频繁,党员管理难度日益增大的现状产生了矛盾,就促使我们启动了党员“安家工程”;又比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任务与农村广大党员致富本领不强、先锋作用发挥不够之间的矛盾,促使我们开展了“村干创业”、“小康示范区”活动等等。这些创新实践,就在于我们敏锐而及时地把握了更微妙的矛盾。如果事物没有矛盾,创新的价值就不会体现出来。

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讲,矛盾就是生产力。

三、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

既然没有矛盾,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事物的内在矛盾。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时,必须坚持从事物内部寻找原因。

比如,一个单位职工之间的关系非常和谐,但如果按照《矛盾论》的观点,也并非不存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统一在一起,形成相对和谐。当一个员工和其它员工有概念上的差异和利益冲突时,也会有矛盾。

这时我们就要保持冷静,用矛盾的观点来看待和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从矛盾的内部找原因,一事一议,就“事”论“事”,而不要把过去的一些陈年旧事搬出来讲,更加伤害对方的心,也不要把与特定矛盾无关的人扯进来,进一步把矛盾扩大化。是什么矛盾,就讲什么矛盾,始终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这样,就能把矛盾控制在小范围内,减少小磨擦,避免大矛盾,真正实现和谐共处。

矛盾论心得(篇9)

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论》是毛泽东于一九三七年八月所写的哲学经典著作,是毛泽东同志继《实践论》之后所写的又一篇光辉哲学著作。为了指导当时的抗日战争,清除形而上学世界观的影响,对全党进行一次唯物辨证法教育,使全党同志对当时存在的极为错综复杂的矛盾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毛泽东认为必须克服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认为必须用唯物辩证法理论武装全党。为此,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养料,又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把它们与中国革命斗争的复杂的实际结合起来,写出《矛盾论》这篇文章。《矛盾论》的主要观点是说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由矛盾构成,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构成了事物的常态,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事物的变化。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在《矛盾论》中,毛泽东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矛盾的问题,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特别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就是共性和绝对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精髓。毛泽东言简意赅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以及从一个事物同其它事物的关系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它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有许多人回避矛盾,否认矛盾,找不到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科学方法。古往今来,人们所处的世界都是充满矛盾的世界。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因而我们应该承认矛盾的客观存在性,不能回避矛盾,否认矛盾。矛盾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时时可以见到,处处可以用到,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比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辨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说,矛盾的普遍性是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而其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正如毛主席所说:“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殊原因,或特殊的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无从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具体地分析事物的特点。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用哲学语言来说,就是要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矛盾及矛盾运动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论的一个表现。只有通过唯物论的观点看待矛盾,才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以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革命的成功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大的历史趋势下发生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而中国革命在资本主义没有大的发展的情况下就取得了胜利,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做次要矛盾。学习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GDP取得了长远的进步,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忽视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我们扎扎实实的加以解决,坚持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学习《矛盾论》给我们带来博大精深的智慧结晶。

矛盾开启人们的科学思维。《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

矛盾推动人们的工作创新。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矛盾也就是生产力。

矛盾能更好的构建和谐社会。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正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矛盾论》通篇充满了唯物辩证法的智慧,始终贯穿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全面系统而深刻的论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意义,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经典文献之一。《矛盾论》从辩证法的角度对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做出了哲学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论》的出现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总而言之,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郎,让我茅塞顿开。我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死抠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 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我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 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也要活用从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其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 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矛盾论心得(篇10)

矛盾中前进

——读毛泽东《矛盾论》有感

记得第一次读毛泽东的《矛盾论》是在高中时。如今时光走过,再次拜读《矛盾论》,心胸不禁为之一宽,为之精辟而叹。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事物的矛盾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只有通过分析具体事物的矛盾,分析在具体事物中体现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结,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着重分析了矛盾的特殊性,分析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联系,提出了共性和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的重要论断,为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矛盾及其运动存在于万物的发展之中,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实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矛盾的普遍性具有重要意义。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劳动关系得到了缓和。

第二,国际社会有人提出,通过逐步调整,资本主义可以和平地进入社会主义。事实上,这只是一种矛盾没有激化,仍然存在和发展的状态。后来,资本主义的发展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矛盾的普遍性只能是通过各种具体事物的矛盾表现出来,而具体事物的具体的矛盾表现形式,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亦即矛盾的相对性、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一般性与个别性的关系。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

一般来说,它存在于个体中,由个体来代表。个体因其特殊性而获得个体意义。“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认识到矛盾的特殊性,也有助于我们从事科学研究。

同时,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也是唯物主义的表现。只有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待矛盾,才能分析具体问题,克服主观性、片面性和肤浅性。同时,对矛盾的特殊性,不仅要全面的,深入的看待矛盾,还要对矛盾的各阶段的特点及其各方面认真考察。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它贯穿于一切事物的全过程,即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事物及其各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

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如果世界是有缺陷和不完善的,就会引起冲突和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生矛盾。世界上到处都有矛盾,生活中总有矛盾。生活矛盾贯穿于生活的全过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一切关系中,都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

生命的普遍性造就了生命的特殊性。

认识矛盾的普遍性,认真思考和分析各种矛盾,理清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加以解决。矛盾是普遍的,但不同层次的人必须面对和解决不同类型的矛盾;不同层次的部门和**有不同的矛盾需要面对和解决;不同类型的企业、社会团体和组织必须面对和解决不同的矛盾。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随意跟着别人高调,爱唱高调的人是不值得信赖的,人生中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

人与人之所以产生差别,主要是由认识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决定的。实例比比皆是,从读书学习到做官谋财,无所不包,不作例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首先要能战胜自我,这是解决自我的思想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不好,无论他在人生的金字塔上站得多高,最终都必然掉下来。

有的人从反面研究和解决矛盾,比如故意制造矛盾,这种类型的人很可恶,很可怕,虽然最终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还是值得非常关注和留意的。这要求有预防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进步,人在发展,发展的动力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矛盾论心得(篇11)

--会计重要性原则及其主要矛盾

《矛盾论》是毛泽东主席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严重的教条主义而写出的辩证法的理论经典,也是我们党的行动基石之一。然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亿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因此,倘若读完了《矛盾论》却不能把其中之道理与世间普遍之实践结合起来,那么读了也是惘然,起不到理论经典应有之推动作用。读罢此文,豁然开朗,这《矛盾论》中之所讲与当今会计界所推崇的会计的重要性原则岂不不谋而合,其岂不就是《矛盾论》在现实中应用一经典案例?于是,顿感《矛盾论》应用之广泛,遂撰文以舒胸臆。

首先,让我简要介绍一下会计中会计重要性的原则。

2006年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即要求我们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和实务操作时要遵循重要性原则, 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重要的企业财务信息, 以帮助其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

对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个层次。

其一,对于企业的会计人员,算应当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 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 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 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 可适当简化处理。

其二,对于注册会计师,其对审计的要求便已经融于其所要求的“风险导向”审计之中,即要求注册会计师在通过风险评估程序,按照被审计单位出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配置审计资源,计划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并在整体审计过程中注重对错报的性质和金额的考察,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判断错报的重要性时,应当将错报的累计影响和错报的性质考虑在内。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看,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是如何对主次矛盾以及矛盾的主次方面进行阐述的。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对主次矛盾做了如下的论断: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后,根据对历史事件和过程的分析,他得出以下结论: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一个过程,如果在复杂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以上的矛盾,就应该尽可能找出其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进一步地,毛主席又对矛盾的主次方面做了如下的论断: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方面是所谓矛盾其主导作用。

事物的本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在取得支配地位方面存在着矛盾。主席指出“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在矛盾发展的一定过程或阶段,主要方面属于甲方,非主要方面属于乙方;到了另一发展阶段或另一发展过程时,就互易其位置,这是依靠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

”,他认为一个事物想要得知其性质,就必须抓住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综上,我们不难发现,在会计的重要性原则的要求中无处不渗透着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指出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例如,众所周知,企业应该特别关注一些影响很大的账户。例如,为现金和银行存款设置日记账;占资产比例较大的预付款项应单独列示;对于固定资产,不仅要设置反映其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账户, 还需要设置专门反映其损耗价值的“累计折旧”账户, 通过累计折旧账户的余额对固定资产账户余额的抵减来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对部分存货等采用个别计价法。同时,又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建立多个账户,其繁杂程度,难以想象。

倘若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年终编制的会计报表中对所有细小金额都进行披露,无疑将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降低企业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因此,由于有些会计账户的细小金额相较于公司整体庞大的规模来说是不重要的,在年度编制报表的事后可以采用近似或者估计值。因此,在这多个矛盾中,即多个账户中,对时局,即财务报表对投资者的利用价值,有显著影响的几个账户,我们可以将他们看成一体,称其为“主要矛盾”,而那些金额细小零碎的账户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次要矛盾”,这样,我们便能够明显地看出,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旨在于帮助企业抓住主要矛盾,以增强企业的经营效率。

正如毛主席所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会解决。”。

再例如,在审计工作中,会计的重要性原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们要根据金额和性质两条线来判断一个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于是,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错报的金额大到一定程度足以影响到报表使用者的决策的时候,金额便成了错报这个矛盾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该事物,即错报,的性质也便有其金额决定了;而当错报的性质至关重要时,错报的性质便成了这个矛盾体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而错报的性质决定了整个错报是否属于重大错报。这正式应了毛主席的那段话“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判断一个事物的性质,一个错报是否影响重大,应当找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

因此,从上文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会计的重要性原则所要求的与毛泽东主席在《矛盾论》中所阐明的是同一个道理,即一个时期要抓住一个时期的主要矛盾,在繁杂的事物中要抓住其关键作用的那个,而凡事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对事物性质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以上便是我读《矛盾论》后的一点浅见,若有不当之处,还望老师批评指正!

矛盾论心得(篇12)

《矛盾论》读后感心得体会:

《矛盾论》是《实践论》的姊妹篇,是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初期撰写的文章,是继《实践论》之后,为了克服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本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深刻阐述了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该文发表于一九三七年八月,全书两万五千多字,共分七部分。

一、两种宇宙观;

二、矛盾的普遍性;

三、矛盾的特殊性;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七、结论。

文章指出,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一切事物都有主次矛盾。矛盾是统一的,是斗争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矛盾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在运动,一切都在发展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例如,宇宙的运动、火山、风、雨、雷电、四季交替等等都是不同的。运动产生宇宙,使宇宙平衡。

因为空气的运动,风、雨、雷都会产生,它们会促进万物的生长。在微观世界,由于微生物的广泛存在,分解和消化产生化学反应,使地球变得美丽,万物繁茂。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是变化着的,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就是侵略和反对侵略的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在这个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存在,斗争仍然会持续存在下去,这就是矛盾的特殊性。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规律,是一切工作的前提。由于矛盾的普遍存在,同时矛盾也在不断发展变化。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对我们现阶段的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着毛泽东同志81年前的文章,回想当时内战未除、抗战初起、战火纷飞、民族涂炭的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统一全党意志,引导解放区的党、政、军、民认识当时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认识对立、统一关系,认识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动性,《矛盾论》和《实践论》一样,是用哲学观点阐述战略问题的又一篇宏文。想到这里,不禁浮想联翩,特赋诗一首:

世间万物总牵连,矛盾如织在其间,对立统一有规律,运动恒古是向前。因地制宜毋教条,对症下药别主观,唯物辩证法大道,哲学光辉万万年。作者:李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