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位加法课件经典

进位加法课件经典。

今天我们为大家精心挑选的是一篇关于“进位加法课件”的文章。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提高师生互动质量的有效途径。请将本网页加入收藏夹以便后续查看!

进位加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5~6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全过程,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价值,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竖式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满10进1”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我能行:口算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美丽的气球,你们想见见吗? (生:想)别着急,答对了,下一个气球才能出现噢!请看9+5= 8+6=7+4= 30+20= 80-10=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的口算能力真不错老师还想考考你们的竖式计算。

2.我能行:竖式计算(出示课件)

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和我们分享一下吗?抽生上台板书师:看来同学们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真牢固!

二、情境教学

1.课件出示情景图:师:看孩子们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就讲一个故事给你们听吧!想听吗?

上周末,小红和小明去公园游玩,他们来到了车站。发现车站里有很多货车和客车,这时小明说:“这里的车真多呀!我来数数货车,你来数数客车吧”过了一会,小明说有27辆货车,小红说有2辆客车,此时,小明问了小红这样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辆车?”这个问题把小红难住了,同学们你们能帮帮小红吗?生:能

师:你们打算用什么法解决,怎样列算式?生:用加法,27+2=29(辆)

师:怎样列竖式?(注意:在计算加法·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

1、老师边说边写,2写在哪儿?为什么要写在5的下面?生:因为数位要对齐。

师:谁再来说一说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生:……师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2、课件出示情景图例1

(1)师:看同学这么快就帮小红解决了这个问题,老师也想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出示情景图例1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有多少辆车就是要把客车的辆数和货车的辆数合起来。并列出算式27+8=(辆)

(2)师:现在我们已经将算式列出来了,那这个算式怎么计算呢?让我们和同桌一起动动小手,让小棒朋友帮助我们。首先我们要摆出多少根小棒,请你们左边的同学摆出27根小棒。(师:这位孩子的速度真快。嗯!那位孩子的小手真巧)那请右手边的孩子摆出8根小棒。

师:现在请同桌的孩子一起动手移一移,算一算25+8=? (怎么算怎么移?摆完了的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3)请生上台展示

生1:从8根中拿出5根凑成10……

生2:从25根中拿2根和8根凑成10……

(4)师用ppt再演示一遍。引导学生回答出:先拿出2捆零7根小棒,再拿出8根小棒合在一起,零的7根小棒加上8根小棒等于15根小棒,满十了,我又可以把它捆成1捆。新捆好的一捆和原来的两捆合起来就是3捆,也就是30。然后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35。所以27+8=35……

(注意: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现在我来比赛一下,看哪位孩子把小棒放在书桌左上角,又快又整齐。

3.竖式计算

师:如果我们不用小棒帮忙,怎样计算呢?生1:口算

生2:竖式计算

师:那我们现在就试试,再列竖式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再列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来教教老师写8的时候应该写再哪儿呀?那5加8等于13,13怎么写呢?(13,3写在个位上,1,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师:我们写数时。应该注意什么?生: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师:那再这两道竖式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

2生:第一个个位相加没有满十,第二个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师: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满十进一(师板书满十进一)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4.试一试

33+8=25+9=生上黑板用竖式计算

5.歌曲

利用两只老虎的音调来唱进位加法的儿歌,帮助孩子学习进位加法。

三、随堂练习师:儿歌同学们已经记住了吗?现在老师要带你们进入我们的智慧城堡去闯关,你们敢接受智慧精灵的挑战吗?生:敢

课件出示相应习题

师:好,请看第一关:小法官。师:现在请看第二关:找车厢。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请看第三关:小熊的烦恼。

四、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当个位和个位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十位相加时,要加上进的数。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进入我们美丽的城堡。)

六、板书设计:

进位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觉怎么样?请大家四处看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还满意吗?可不知道后面的听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想听到他们怎样评价我们吗?(生说)就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上课。

一、新课情境导入:

在多媒体教室里,原来听课老师的椅子有38把,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来听课,又借来了25把椅子。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大约有60位老师来听课,能不能坐下?

1、除了用估算的方法知道60人不够座,我们还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贴此题内容)

2、想知道60人够不够坐,需要先求什么?(一共有几把椅子)

3、谁能根据这个内容列个算式?(板书38﹢25﹦)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5、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说说不同算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方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8

﹢25

6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6、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7、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二、新课内容练习:

1、(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书12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列式笔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习题对错。

2、游戏(摘苹果)

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苹果后面藏着几?谁猜对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①36②28③53

﹢29+45+35

538

④17

﹢3

0

3、再请大家玩个游戏(考眼力)

判断改错题,谁发现了问题,就先举手指出来。

①39②54③43④28

+23+25+38﹢42

5289717

三、课延伸:

夺红旗比赛

这节课大家学的都很好。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本领呢?好,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夺红旗比赛,获胜小组将插上胜利的旗帜。听清比赛要求:

①每组选出4名选手进行比赛;

②哪个组最先、最准地完成任务将获胜;

③看过奥运比赛吧,观众们要保持安静,才不会影响场上选手发挥好成绩,所以请大家都做一名文明小观众。

25

﹢13

()

﹢29

()

﹢16

()

﹢17

()

我宣布第()小组获胜,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没获胜的小组也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下次赛场上见!

进位加法课件 篇3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编排进行了调整变动,分为三节进行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进位加法课件 篇4

1、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20+67=24+63=46+53=

62+17=35+24=3+84=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50+26=42+3=72

175042

+2+26+3

19767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3745

+2?+?4

5979

开放题:36

+63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9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进位加法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在十进制中用竖式的方法来计算两位数加法(进位)。

2.能够正确地掌握竖式计算的格式与方法。

3.培养同学们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正确计算进位加法。

教学过程:

一、算法探究

1.师:小朋友,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现在请用你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38+25=?

(学生可能会有许多的算法,可以让他们来说一说,教师板书)

38+25=□38+25=□38+25=□

30+20=508+2=4038+20=58

8+5=1340+23=6358+5=63

50+13=63

2.师:小朋友想到的方法真多,这也都是我们前几节课学的内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另一种计算方法。

3.演示

媒体演示38+25的计算过程。(如书上的演示)

4.仔细看,刚刚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键要得出个位上的10个蓝色圆片进入十位上后变成1个红色圆片。

5.竖式计算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竖式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知识:竖式计算(笔算加法)。

同步在黑板上与位值板操作相应的位置上展示竖式计算过程。

6.教学竖式计算的方法

①说一说,你认为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先算个位上数的和;超过10,就在十位上标上1等等)

②我们可以归纳为简单的3句话:鈥溝嗤灰云耄淮痈鑫凰闫穑桓鑫宦?0向十位进1鈥潯?/p>

③为什么个位上的10进到十位上变成了1?(10个一就是1个十)

二、竖式计算

练习1.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来完成小兔出的题目。

(习题见书第35/题4)

学生在方格纸上用竖式来做。

(提供的方格纸起到数位对齐的作用)。

教师指导方法,核对讲评。

2.书上题5:竖式计算,不能忘记在需要进位的题上标上进位的符号。

3.找错:

①忘记进位

②不满十就进一,不应进位乱进位

③进位的数将十位上原有的结果挤到百位上

④个位上计算结果为10,进位后漏写零致使结果变成一位数。

4.计算

(1)根据提供的横式,在练习册第23页上方格纸上进行笔算。

(2)完成练习册第24页/(2)、(3)、(4)

三、小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加法竖式计算要注意些什么?

进位加法课件 篇6

【活动构思】

“数”在食、衣、住、行等的日常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没有一个民族不知道1、2、3、……或“很多”这些与“数”有关的概念或名称。仅就最单纯的数东西来说,便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是抽象的科学,要是幼儿学好数学必须使其具备相当丰富的感觉经验以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蒙台梭利数学教育正以感官教育为基础,让幼儿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不断积累感觉经验,将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借助教具的操作,触类旁通,真正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孩子。本节数学活动中,我将利用邮票上的数值进行加法运算游戏,借用蒙氏的错误订正,让幼儿自己自由地进行工作,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直接目的】

1、利用邮票游戏教具做加法运算。

2、加强大数目加算练习。

【间接目的】

1、加深对数位的理解。

2、培养运算的兴趣。

【准备材料】

1、托盘;

2、邮票箱教具;

3、彩笔、题目卡;

4、加法订正板红线。

【基本操作】

一、复习10以内的加法,并进行错误订正。

二、介绍本次工作名称:邮票游戏的加法工作。

三、复习邮票的一些简单知识。

1、取出写上加法的题目卡,为幼儿巩固加数的含义。

2、用邮票表示数字。

3、请幼儿观察数字,询问幼儿数字有哪几个数位。示范拿取对应的定位筹码,将定位筹码按个、十、百、千的顺序排好。

4、按照题卡选择邮票,分别把与数字对应的邮票放在对应的定位筹码的下面。

5、操作邮票得出竖式结果。

四、给幼儿不同题卡引导幼儿独立进行计算。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强调安静进行工作。

五、工作结束,请幼儿将教具放回原处,离开课室。

区域延伸:提供邮票箱进行进位加法横式练习。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蒙氏数学教学活动在本班的的初步尝试。孩子们通过操作形象的邮票教具,初步学习了不进位的加法。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都在安静的环境中,自由有序地进行工作。

本堂课加强了幼儿大数目的加算练习,也加深了对数位的理解,为小学的加法运算奠定基础。活动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教学法复习不同颜色的邮票代表不同的位数,加强幼儿数位的理解。最后的错误订正,让幼儿对照该标准自已发现并自动纠正错误,无需老师的提醒,提高了幼儿学习数学的自主性,培养细心、耐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自觉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进行新工作展示时,老师的语言还需要更加简练些,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提供更多的时间给幼儿进行自由练习,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幼儿。

进位加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熟练进行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2、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好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程序与教师提示

活动内容

关注要点

活动一

上节课我们选出了运动员,现在运动会已经开始了,运动员们在紧张的比赛,服务的同学也非常的忙碌,我们去帮帮他们,好吗?

(出示课件)

引导看图,找出图上提出的问题。

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独立读出问题。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观察、总结。

活动二

1、你说我讲:一组一共要多少瓶饮料?

独立列出算式解答,然后全班交流。

2、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合作,提出并解决问题。

然后全班交流。

3、你说我讲:如果小组讨论时没有提出,那么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一共需要多少瓶矿泉水?

交流时要求学生说出算法,对于不同的算法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

小组合作时要求分工明确,记录清楚明了。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明确这个问题不能直接解决,而应在解决了三个组分别需要多少瓶矿泉水的基础上才能解决。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小组合作能力,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活动三

自主练习:第二题“找座位”,创设游戏情境完成。

第三题“买两样东西需要多少钱”?

利用学具卡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

学生自主选择商品,进一步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活动四

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

学生能否进行简单总结。

进位加法课件 篇8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提示:大家根据画面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

学生猜测。

老师再指出:怎样找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2、做一做。

45+67+6374+9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板书。

3、练习十一第4题

比一比,找联系。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第5~6题。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GZ85.com延伸阅读

一年级加法课件


编辑精心挑选后认为“一年级加法课件”这篇文章非常精彩。对于老师来说,提前规划好每节课教学所需课件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课件更是每位老师的基本功。制定出优秀的教案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欢迎阅读,希望大家都会喜欢!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加强学生的整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二、复习

1、学生拿出学具袋中的进位加法卡片,学生自己整理,小组合作进行整理。

教师参与学生的合作

2、学生说说自己的整理过程

3、请你观察你的整理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一说

横着看:

竖着看:

斜着看:

4、你在做的时候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说计算方法。用凑十法

三、课堂练习:

1、请你自己选择你喜欢的算式计算,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2、学生计算

四、独立作业:与家长做口算卡

五、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所出物品列算式,进一步理解加号、等号的含义。

2、体验共同游戏的愉悦。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重点难点

6的加法算式 难点:能例举一两个简单的6的应用题

活动准备

实物卡、看图列算式卡。看图列算式卡、数字卡、实物卡、记录卡、看图分类计数等。

活动过程

1、碰球游戏。

师:我们来玩一玩碰碰球的游戏,我和你合起来是5,嘿嘿,我的2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2球碰3球。

师:我和你合起来是6,嘿嘿,我的4球碰几球?

幼:嘿嘿,我的4球碰2球。

2、出示实物卡,复习6的`组成,引出6的加法

师:看,这张图片上有几只小猫啊?

幼:6只

师:上一次啊我们帮这些小猫分过类了,现在我们来动动脑筋,怎么样用算式表示

一、引出新游戏

出示看图列算式卡,请幼儿操作

二、分组操作

(1)看图列算式(实物卡、数字卡)

(2)6的组成卡

(3)看图分类计数或用算式记录

(4)看实物用算式记录 (5)算式接龙

三、总结评价

集体验证部分幼儿的操作卡。

表扬认真操作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同伴交流5以内加法的算法过程,会用适合自己的算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是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教学难点是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教师将练习纸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态度框里填数。后面两题有多种填法,订正时,让学生把多种答案都说出来。

二、教学例题4+1=5

1.创设活动情境。

电脑课件显示:4只小鸟在草地上吃小虫(伴小鸟的喳喳叫声),又飞来一只。

教师:根据这一情境,你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的问题也许有很多,有些问题甚至是不着边际的,只要学生敢于提问,教师都给予鼓励。然后在学生所提的问题中抽出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吻合的问题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2.交流各自的算法。提问:4加1得几?你是怎么算的?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小组),每个人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教师巡视,注意倾听学生的不同想法。然后请持有不同想法的学生上台说说自己算的过程。

学生甲:我是看着小鸟图,用数数的方法(1、2、3、4、5)算出来的。

学生乙:我是从4开始,加1就接着往下数一个数(4、5)算出来的。

学生丙:我是拨手指数出来的:4个加1个是5个。

学生丁:我知道4和1组成5,所以4加1得5。

3.总结提炼。

提问:不看小鸟图,不用拨小手指,你会计算4加1得几吗?引导学生想数的组成知识。使依赖直观(小鸟、手指)进行计算的学生逐步脱离直观,过渡到应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进行计算。

4.做教科书第24页上的做一做。

(1)做第1题时,可将左、右两幅图制成电脑课件,动态展示猫的活动情境。接着让学生说说题意和怎样列式,以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并在方框里填上得数。然后点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最后可将算式3+2=5、2+3=5排成如下形式:

让学生比较异同,使学生直观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规律。

(2)第2题的练习方式与第1题基本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作业。订正时,点名说说是怎么算的。鼓励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计算。

2.做练习三的第4题。可将在左、右两幅图制成课件,动态显示蝴蝶、蜻蜓飞来,求一共有多少只蝴蝶、一共有多少只蜻蜓的过程。在学生认真观察图意的基础上,完成算式中的填数。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开学了,校园里开了很多的花,一群小朋友为了能使这些花开的更鲜艳,拿着水壶前来浇花。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来了哪些小朋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图,先让学生表述题意:3个同学在浇水,又走来2人,一共有5人。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3人和2人合起来是5人上。

2、告诉学生,把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加法计算。

3、教学加号、加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4、教学例2,让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体验计算方法,例题是两幅内容连续的图,要让学生明白图意,体会1位小朋友和2位小朋友走到一起是3位小朋友,要用1+2计算。

三、知识巩固

想想做做要让学生自己看图,讨论、交流,或者通过学具操作,学习其余的一些加法算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对于实际问题,要重视让学生说一说图意,相互交流,并列出算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1、第1题可以指导学生说说图意,列出算式,并在小组里交流。

2、第2题可以让学生相互合作,摆一摆小棒并算出得数。摆小棒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第4题是小兔子采蘑菇的情境是连续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一说再写算式,可以加深理解加法的含义,感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4、第5题是开放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不同的算式。只要符合图意,都要鼓励,使学生体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多列一些算式,培养他们仔细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在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算式求的是什么。如2个小朋友甩绳,3个小朋友跳神;2只鸟在树上,又飞来1只鸟;路左边有2朵花,右边有2朵花等。

四、课堂总结

五、能力检测

练习与测试

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昨天我们看到了一些小朋友在校园里浇花,今天他们又来了。你们看(出示挂图)

二、知识探索

1、看挂图,弄清图意。从连续的两幅图中了解原来有5个同学浇花,走掉2人后,还剩下3人。

2、教学减法的一些知识。对52=3的含义,要学生从具体情境里体会、感受。52的计算,让学生自己说说算法,可以联系具体问题想,也可以用分与合的方法去想。

3、试一试。多数学生会列出算式32=1,也有可能一些学生会列出算式31=2。只要解释符合图意,就应该肯定。

三、知识应用

1、第1题、第2题要先说一说或摆一摆,再填写算式,并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4题先要说一说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再写出算式并计算,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减法算式的含义。

3、第5题要让同学之间合作练习。还要根据班级实际,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巩固25的加减法。

四、知识总结

五、能力检测:练习与检测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5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进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的笔算。

教材分四段安排:

1.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P76~79),

2.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P80~84),

3.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P85~88),

4.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P89~92)

最后安排了单元复习(P93~95)和实践活动假日小队(P96~97)。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安排教学内容。

(1)加减计算分别教学,交叉安排。

四段内容都是单独安排的,是因为每段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各不相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主要解决进位原理,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口算主要解决退位原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竖式中的进位处理方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竖式中的退位处理方法,由于主要问题各不相同中,所以都单独安排。纵着看,加减法的口算分别成为加、减法笔算的算理基础。横着看,先教学加法口算与减法口算,便于两种算法的比较和沟通,后教学加法笔算和减法笔算,也便于进行这两种算法的比较和沟通。

(2)每一段都按照由易到难、由特殊到一般的顺序安排教学内容。

两次加法计算都是先教学和是整十数的(24+6,34+16),再教学和是非整十数的(24+9,65+28),两次减法计算都是先教学整十数减一个数(30-8,50-26),再教学非整十数减一个数(33-8,43-27)。其好处是先集中精力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加法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的问题,减法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作10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后,就可以把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去解决稍难些的问题。这样安排利于学生由易到难地进行探索活动,便教利学。

2.有针对性地探索口算方法,并利用题组练习引导算法优化。

P76例题教学24+6时,学生已经学过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知道应该把个数上的数相加,现在出现了个位上相加满10的新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下边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探索。可以启发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想该怎样算。在学生摆小棒时,重点研究4根加6根是10根,这10根怎么办的问题,把10根捆成一捆,即把10个一变成1个十,再把这一捆与原先的两捆合起来得到3捆,也就是30,利用此表象再抽象地进行数的计算,先算4+6=10,再算20+10=30。教学24+9时,也先问学生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使探索活动有针对性,然后启发学生先摆小棒,再想想怎样算,在学生操作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算法。教材上预测了学生可能采用的两种算法,实际教学中可能情况更复杂些,都要让学生交流,只要正确合理都应肯定。但是提倡第二种算法,即先算个位上的4+9=13,再算20+13=33,因为这种算法对后续的进位加法笔算的学习能发挥铺垫作用。不过这种提倡不用强加的方式,而是通过题组练习予以引导,P77②,在学生算出4+8=12后,算34+8,学生就会利用4+8=12,直接算出30+12=42,同样地也会利用4+8=12进行下面两题的计算。在掌握这种算法后,要坚持用这种算法进行口算,并提高计算的速度。这种口算是要达到熟练程度的,否则今后的多位数乘法就无法进行。

两位数减一位数口算也要这样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探索,围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展开探索活动,找到各自不同的算法,然后利用题组练习,引导学生对算法优化,为下边的笔算打好基础。

3.笔算教学要在自主探索悟透算理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竖式中的进位和退位处理方法,并附带解决计算顺序问题,完善对计算方法的认识。

P85例题进位加先教学34+16,仍让学生利用学具操作,明白个位上相加满10应向十位进一的道理,然后重点研究在竖式中满10进一怎样处理,即个位上怎样写,十位上怎样表示,并要强调在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漏掉加进上来的1。再教学65+28,让学生尝试计算,由于学生有了口算和上面笔算竖式的写法的基础,学生自己完成计算难度不大。

由于在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时,学生感受不到从十位加起与从个位加起孰优孰劣,所以那时教师虽然提倡从个位算起,不少学生会不以为然,仍从十位加起。学过进位加之后,教师可提出问题,例如65+28,先加十位上的数好些,还是先加个位上的数好些,你们可以试一试,讨论一下,使学生感到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笔算加法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既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这些结论不要求学生死记,但应该明白,并照此计算,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退位减法时也应让学生在通过学具操作明白算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竖式中的退位处理方法,示范退位点的写法,在计算十位上的数相减时先减去退去的1。也要让学生讨论从十位减起好还是从个位减起好,讨论笔算减法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总结笔算方法: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一作10,再减。

4.利用估算帮助学生把握是否进位和退位。

教材中安排了较多的估算题。

P79⑥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把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时是否进位;

P83⑥也是先估算再计算,把握两位数减一位数是否退位;

P84⒀不但要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还要把这个得数与50比较,提高了要求;

P87①先估算再计算,把握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否进位;

P88⑨不但要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还要把得数与80比较;

P91①先估算再计算,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是否退位;

P92⑧不但要估算出得数是几十多,还要把得数与40比较;

这样的估算对于帮助预测计算结果,监控计算过程的确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如果说在加法和减法(一)那个单元学习估算主要是初步学习估算方法的话,那么在这个单元就可以比较深刻体会估算的作用。要加强估算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5.利用题组练习帮助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防止知识混淆,完善认知结构。

本单元的题组练习比较多。有的是为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如P78①,让学生看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如何由不进位到进位的;有的是为了防止知识混淆的,如P82③53-4与54-3的比较;有完善认知结构的,如P94⑦,横向进行加、减法的比较,纵向进行是否进位、退位的比较,并借以形成对两位数加减法笔算方法的完整的认识。

题组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研究编写这些题组的意图,让学生在做题后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类比(比相同点,促移迁)或对比(比不同点,促分化,防混淆),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能力。

6.安排找规律的习题。

《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领域除了安排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三个方面的内容之外,还安排了第四个方面的内容,那就是探索规律,课程标准中只写了一句话: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我们认为在计算教学中,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学生都在探索规律,计算法则是规律,数量关系是规律。此外,在第一学段不单设单元,不设例题教学找规律的内容,只在练习中安排一些题目,让学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

本单元安排了三道题,分别是P79⑩和P83⑩,P95⑿。

P79⑩和P83⑩都是等差数列,前者是递增的,后者是递减的。教学时应该让学生观察数列中已经给出的数,找出规律,如果学生找不到,可以提示学生对相邻的两个数进行比较,看能发现什么规律,然后运用发现的规律计算、填数。这种题目的教学重在找规律上,要让学生自己找,再通过交流加深认识,这也是这类题目不设例题的原因。这两题的练习对于以后学习乘法口诀也起了铺垫作用。还请注意同是一个数列,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对于发现的规律的要求也应该是不同的,在这里学生只要能发现相邻的两个数后一个比前一个多几(或少几)就行了。例如6,12,18,24......,学生只要能发现6+6=12,12+6=18,18+6=24,因此接下去填24+6=30等等,到学了乘法之后,就可以发现每项的数与它是第几项的关系,即项数6就是每项的数,第一项是61=6,第二项是62=12......那么第5项应该是65=30,......,如果项数很多,如第1001项,用递加办法就很麻烦,而用项数6就很容易算出结果。

P95⑿在数塔中找规律,其规律是上面的每一个数都是与它相邻的下面两个数的和。也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推算,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

7.进一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本单元虽然没有安排新的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但有些题目已知信息多,要解决的问题多,思考过程比较复杂。

如P77③要根据问题找到画面中的人,再阅读他说的话,再从货摊上找到他所购买的商品及对应的价格,才能列式计算。P83⑨、P84⒂也有类似的情况,P92⑨除了有类似情况外,还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这说明教材很重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而这种能力培养不是停留在某一难度上的大量重复练习上,而是尽量让题目更接近生活现实,增加搜集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难度,增加问题的挑战性,提供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以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安排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解决提供的情境中的问题,并参照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假日小队是一次情境问题型的实践活动。教材提供了一些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回想自己小队开展过的假日活动,提出并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对于这节课提出的教学建议是: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画面,看一看安排了哪些活动,再细致观察各项活动,先不出现文字信息,让学生想一想,面对此情此景可以提出哪些实际问题,再出现文字信息,解决书上的问题,或解决自己提出的其他问题。最后再联系实际回顾自己的小队的活动内容,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上课就不是仅仅着眼于解决书上的几个问题,而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合作意识,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6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笔算。

教材分六段安排:

1.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46~48)

2.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P49~51)

3.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P52~54)

4.求去掉多少的实际问题(P55~58)

5.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P59~60)

6.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P61~64)

最后还安排了单元复习(P65~67)。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容量大,安排妥当。

从上面的内容安排可以看出口算、笔算的题型多,解决实际问题的类型多,这是一个很大的很重要的单元。

这么多内容的安排有如下特点:

(1)先口算后笔算,口算笔算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事实上也是在一次次地进行口算,只不过是把口算的结果随时记录下来减少运算过程中的记忆负担罢了。对于两位数的加、减计算来说最重要的是明白一条算理:相同单位的数才好进行单位个数的相加或相减,即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这些算理在口算时解决,可以把它运用到笔算中,所以教材先安排口算,再安排笔算,使口算为笔算服务,笔算又使口算得到发展。

(2)加、减计算有分有合。

先分别安排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后同时安排加、减笔算。因为口算时重在弄清算理,而加、减口算的算理是有所不同的,分散安排便于集中精力解决主要问题。笔算的算理与口算时基本相同,重在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上,而两位数加减竖式的写法是相似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所以可以把加法的竖式计算的格式、计算顺序迁移到减法的笔算中去,因而合并在一起进行教学。

(3)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穿插安排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

本单元安排的解决实际问题就数量关系来讲,前两类仍是学过的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只不过叙述方式与以往不同,第三类是新出现的数量关系。教材分散在三段计算数学中各安排一类解决问题,一方面可增加计算练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融合成一般算法。

先看两位数加整十数(P46),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学生的算法可能借助小棒计算,也可能借助计数器计算,也可能根据数的组成直接计算,但最后掌握的算法都是把45分成40和5。先算40+30=70,再算70+5=75。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探索过程与两位数加整十数相同。

再看两位数减整十数(P52),与加法口算的探索过程也相同,两位数减一位数则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提高了算法思考的抽象程度。

再看两位数加两位数(P59),也是先让学生探索,例举的学生的思考更多些,除了用小棒、计数器计算外,还利用数的组成分别进行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的加减,以及把加两位数拆成加整十数和加一位数两步计算,最后整合成笔算,示范竖式的写法。两位数减两位数则让学生尝试计算。

这样看来几次计算方法的探索所经过的过程大体上是相同的,都是:自主探索--相互交流--找算法相同点--呈现一般算法。让学生找不同算法的相同点是关键的一步,是算理所在。以两位数加整十数为例,不管摆小棒、拨算珠还是直接计算都是把40和30相加,也就是把4个十和3个十相加,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有了这样的认识,呈现一般算法就水到渠成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也是这样。摆小棒时是成捆的和成捆的相加,单根和单根的相加;拨算珠是十位上的数拨在一起,个位上的数拨在一起,抽象思考是40和30相加,3和1相加,相同点都是4个十和3个十相加,3个一和1个一相加,即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数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弄懂了这个道理,所以写竖式时就让数位对齐,计算时应该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学生可能从十位加起,也可能从个位加起,这时不要强求一致,但要指出用竖式计算加法提倡从个位加起。

(2)重视算法比较,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P47在计算过45+30和45+3之后提出问题:计算45+30和45+3有什么不同?就是3个单位各应加在哪里,使学生再次悟到十位上的数要和十位上的数相加,个数上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相加。

P52在减法口算例题教学之后也作了类似的安排。

另外,练习中以题组的形式安排了大量的对比练习,如P47②进行两位加整十数与加一位数的对比,P53②进行两位数减整十数与减一位数的对比。P65①加法与减法的对比等。

这样的题虽然比较的内容不同,但在教学处理上都应该一组一组地做题,做过后要让学生进行同组题目的比较,说出自己的发现,上升为理性思考。

(3)重视算法的总结。

加法的口算,减法的口算,例题教学后的比较实际上也是在领悟和总结口算方法。而两位数加、减笔算在例题和试一试教学后则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用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P59)实际上就是让学生总结计算方法。要明确两个问题:

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是必要的。这种总结可以使认识升华,把学生计算中的零散的体会上升成比较系统的认识,把具体的计算上升成理性的结论;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总结出计算方法后对以后的计算能起到指导作用。

②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自己去总结。教师要作必要的引导,对于竖式计算加减法要注意的问题暂时突出两点:一是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二是提倡从个位算起。

(4)开始教学估算。

课程标准关于计算写了三句话: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算法多样化都讲过了,现在说一说估算。

①什么是估算?估算一般是把参与计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等数进行口算,得到准确值所在的范围。它与求近似值的计算有所不同。求近似值一般是用准确值计算,算出结果再按要求用四舍五入等办法得到近似值,而估算是把参与计算的数看成整十、整百等数,再口算;求近似值得到的是一个符合要求的数值,而估算是得到一个准确值所在的范围;近似值的精确度是规定好的,误差在一定的范围内,而估算没有精确度的规定。

②为什么要学习估算?A、估算是现实生活的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估算不少于。B、估算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选择,特别是在应急的情况下更能发挥作用,因为它计算快捷。C、学生计算前的估算可以对笔算起预测和监控的作用,计算后的估算可以对笔算起检验作用。D、估算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教材安排了哪些估算题,怎样教?

P51②第一次学加法估算,P51③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断,P54⑥也可利用估算作出判断,P57③让学生先估算,发挥估算的预测、监控作用,P58⑦用估算的方法作判断选择,P60④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P65⑤先估算,再笔算,发挥估算对笔算的预测、监控作用。

怎样教?总的想法是先让学生思考,再加以引导。以65+30为例,学生可能先算出得95,再说得九十几,要指出,不要这样算,因为估算是为了算得快,这样反倒比口算麻烦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要求算准得数是哪个两位数,只要求说出几十多,想想可以怎样算。学生可能有以下算法:把65看成60加30得90,所以65+30得九十多;把65看成六十几加三十,得九十几;只看十位上的6+3得9,所以得九十多。在肯定学生这些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最后一种方法,十位上是6+3得9,个位上不够十,所以得九十多,而56+3,学生就会看到十位上是5,个位上加起来不够10,所以得五十多。

再看P65⑤,第1题十位上6减2得4,个位上够减,得四十多,第3题十位上4+4得8,个位上相加不满10,得八十多。

估算题要认真教学,不要求估算的题也可在计算后估算一下,看计算对不对,或者在计算前先估算,再计算,提高做题正确率。对于平时做题能这样做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如果能养成估算的习惯,不但可以提高正确率,而且能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工作负责的态度。

3.逐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

本单元中除了结合加减计算继续安排图文结合的或表格式呈现的求总数、求剩余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外,重点安排了求原来有多少,求去掉多少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都安排了例题,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题。前边已经说过求原来有多少和求去掉多少的问题,就其数量关系来讲前者是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求总数,后者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这两种数量关系仍然是在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只不过是叙述顺序发生了变化,增加了学生理解题意的难度,而求两数相差多少的确是一种新的数量关系。下边分两个问题来谈。

(1)逆叙的求和求差问题。包括P49的例题和P55的例题。

什么是逆叙?如果题目中信息的呈现顺序与事情的发展顺序一致为顺序,不一致为逆序。

两道例题都是有关桃子的事。P49例题事情的发展顺序是树上原有28个桃,采了23个,剩5个,如果问剩几个,就是顺叙,学生凭生活经验很容易列出算式。而P49的例题是知道采了23个,知道剩下5个,倒过去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逆叙。同样的,P55例题,事情的发展顺序是一共有28个桃,吃了22个,剩6个,如果问剩几个,就是顺叙,现在是知道一共有28个桃,剩下6个,倒过来求吃去几个,就是逆叙。

教学这样的问题时要注意五点:

①要仔细审题,观察画面,阅读文字,认真收集和用三句话表述信息,即说清楚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要注意有的题目中的条件是用图画呈现的,要从图画中找出这个条件,如P49①的还要拼3块P50②中的车上已经坐了7人,P50③的还剩12个苹果。

②要借助直观联系情境确定算法,再反思算法上升成对数量关系的思考。

例如P49例题,先从图上看出筐里是采下的23个桃,树上还剩下5个桃,原有的桃是这两部分合成的,所以用加法算,23+5=28。也有的学生倒过来想,把采下的23个桃再粘在树上,5+23=28,以上过程让学生自己想。在列出算式计算后反思:算式中的23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28呢?从而得出数量关系:采下的+剩下的=原有的。P55例题也应该让学生从图上看到28个包括筐里剩下的和小猴吃掉的两部分,从28个里去掉剩下的6个就得到吃掉的,列出算式后再反思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数量,抽象出数量关系式。

③通过题组对比等形式完整地认识数量关系。

P58⑨通过填表,反思数量关系,使学生从三个角度认识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即:原有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剩下的=卖出的,卖出的+剩下的=原有的。

④对于方程解法不提倡,但出现后要予以引导。

所谓方程解法就是把未知数当成已知数列式。如P49例题学生列式成:28-23=5,遇到这种情况,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在肯定这种想法是有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列算式时要求的数写在等号右边,人们一眼就看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像这样写在等号左边,人们不知道哪个数是问题的答案。怎么办呢,应该这样处理:先想几个去掉23等于5呢?列式成:()-23=5,再想到28-23=5,所以在括号内再填写28,成为(28)-23=5,这样写,想的过程表示清楚了,答案在哪里人家也容易看到了。

⑤从P49例题开始,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算式的得数注明单位,并提倡口头作答。

(2)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即P61例题和试一试。

教材对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注意了三点:

①早作铺垫。P50⑤,P60⑤,在一年级上册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从图上可以直观地看到两种物品个数的差,可以领会公鸡比母鸡少几只以及母鸡比公鸡多几只的含义,知道这两句话表示的意思是相同的,知道图中的哪一部分就是问题的答案。学生这时只需观察画面填出得数,不必列式计算。这些图为学生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题目提供了表象。

②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思考探索算法,不用成人的思维和语言讲述算理。以往教这类题时先想红花片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另一部分是比蓝花片多出的部分,求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就是从13个里去掉和蓝花片同样多的8个,得到比蓝花片多的5个。这里用的是严谨的推理,借助同样多实现两个转化,把8个蓝花片转化成同样多的8个红花片,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转化成从总数里减去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应用题。这样推理很严密,但不少学生只会按语言模式填空,未必真懂。

现在的教法是问题提出后学生鉴于以往的一些表象支撑,就会想到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地排一排,排过后就会看到多出5个。然后再讨论可以怎样算。学生的思考可能是两种花片一个对一个,红花片对掉8个,所以从13里去掉8个,列式为13-8;也可能是上一排的个数减去下一排的个数,13-8。这些想法都是学生自己想到的,他们真懂。例题中接着又提出了蓝花片比红花片少多少个的问题,学生会凭借以往观察图时的多次体验想到红花片比蓝花片多几个,蓝花片就比红花片少几个,所以用13-8=5这个算式既解决了上一个问题,也解决了下一个问题,教材这样安排就及时地沟通了问题的两种提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很快地形成了清晰的认识,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下面的试一试学生就可以自己尝试计算了。

③练习题贴近生活,注意变式。

贴近生活就不再说了,所谓变式,就是题中不出现比多几比少几之类的句式。如P63⑤已知做了24件上衣,35条裤子,问题是还要做几件上衣才能和裤子配套,实际上就是求裤子比上衣多几件或上衣比裤子少几件,P67⑾也有类似的题目。学生在做这些题目时就会认真分析数量关系,而不是机械地看到比多比少就用减法计算。这样的题目也更贴近生活现实。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7

本单元教学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法与减法的含义,加、减法口算以及应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这些内容在编排上有两大特点:一是把运算意义、计算方法和应用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落实到每道例题和许多练习题里,发挥知识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作用。如体会了运算的意义,就能知道计算时应该怎样想;应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又能加强对运算意义的感受。又如把运算知识的教学寓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既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体会运算的意义和方法,又能感受学习运算知识的作用和现实意义。二是从学生认知水平有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出发,把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六部分编排,逐渐提升认知要求和认知深度,揭示加法和减法的内在联系。具体安排见下。

5以内的加、减

加法和减法分开教学,先教学加法,再教学减法。

根据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或列一道减法算式。

加法共教学10道题,例题和试一试教学2道,想想做做1~3中教学另外8道。减法共教学10道题,例题和试一试教学2道,想想做做1~3中教学另外8道。

有关0的加、减

加法和减法的教学结合在一起。

在例题中教学相同数相减得0以及一个数加0,在想一想中教学0加一个数与一个数减0。

想想做做第4题整理有关0的加、减法的各种情况,帮助学生掌握规律。

有关6、7的加、减

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仍然分开进行。

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或列两道减法算式。

加法共教学11道题(6)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4道(2组),想想做做第1、2题教学7道(4组)。

减法共教学11道题(6组),例题和试一试教学4道(2组),想想做做中教学7道(4组)。

有关8、9的加、减

加法和减法结合起来同时教学。

根据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8的加减法共14道题(4大组),例题教学4道(1组),试一试教学4道(1组),想想做做教学6道(2组)。

9的加减法共16道题(4大组),例题教学4道(1组),其他在试一试里教学。

有关10的加、减

加法和减法相结合同时教学,根据一幅图列四道加减法算式。

共教学18道题(5大组),例题教学4道(1组),试一试中教学其余的题。

加、减两步计算

依次教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加法和减法意义的教学分四个阶段进行。

教学加法和减法,首先要教学运算的意义。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要在运算意义的基础上才能教学。

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是抽象的概念,形成概念需要很长的过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单元只要求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经过四个阶段的教学,逐步达到这样的要求。

(1)联系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初步认识加、减法。

第40~47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一阶段。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分与合的思想,有意义地接受加法和减法,知道加、减法的一些知识。

①通过例题讲解运算意义。在加法例题的情境图里,3个小朋友浇花,又来了2个小朋友,学生立即会想到合起来一共5个小朋友。这里的合是加法概念的生长点,也是加法意义的核心成分。3人和2人合起来可以用3加2计算,很自然地引出了加法运算。

减法例题设计了两幅内容连续的画面,呈现原来有5个小朋友浇花,走了2个小朋友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结合现实情境和具体数量关系感知减法的意义。

②变换情境内化运算意义。从例题里接受的运算意义需要及时巩固,两次想想做做的第1题都是看图写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让学生在变化的情境里继续感受运算的意义。每题都是三幅图(三小题),左起第一幅图的算式已经写出,要求学生联系图意体会算式的意思,并填写得数。第二幅图的算式里缺一个加数或缺减数,要求学生依据图意先补充式子,再算得数。第三幅图的算式让学生独立写。可见,学生对运算意义的内化是逐渐提高要求的。

学生能否正确写出算式,理解图意是关键。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帮助他们把图意说清楚。特别是减法的最后一幅图,必须想到荷叶上原来是4只青蛙,这是算式的一个数据,也是写减法算式的难点。

③操作学具体验运算意义。两次想想做做第2题让学生变换认知角度,通过画图形表达算式的意思,反馈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教学时要注意三点:先让学生说说算式的意思。如2+3是2个和3个合起来,5-3是从5个里去掉3个。再让学生体会左边第1小题的图为什么这样画,并完成另两题。最后组织学生议论,还可以怎样表示算式的意思?画别的图形、摆学具、操作铅笔等实物可以吗?从而对运算意义有较概括的体验。

(2)通过一图两式发展对加法和减法的认识。

第48~53页是教学加法和减法意义的第二阶段。根据一幅图中合起来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加法算式;根据一幅图里总数的构成,从中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的数量关系,写两道减法算式,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因此,从一图一式到一图两式不是算式数量的变化,是对运算意义认识的发展。

①例题让学生体会一图两式。第48页例题求一共多少人植树,两个卡通分别在情景图的右上角和右下角观察。一个卡通先看到近处的队伍中有5人,再看到远处还有1人推着车,于是列算式5+1=6。另一个卡通先看到身旁的1人,再看到另外5人,列出算式1+5=6。两个算式虽然不同,但只要把两部分学生人数合起来,都能算出参加植树的人数。

第50页例题一共有6人植树,通过已知男同学人数求女同学人数和已知女同学人数求男同学人数两个问题,列出两道减法算式,直观显示从6人里去掉一部分,剩下另一部分。

这两道例题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现象,列出不同算式,体会一图两式。

②试一试和想想做做帮助学生掌握一图两式,教材充分考虑了一图两式是教学难点,经常扶学生一把。

第48页在辣椒图下面列出3+4=7,这道算式是顺着图意列的,算式里的3和4分别与图中的3个青辣椒和4个红辣椒上下对应。让学生补充另一道算式,体会只要把两种颜色的辣椒个数相加,都能得到辣椒的总数。同样,第50页在萝卜图下面顺着图意,对应着两部分萝卜已经有算式7-2=□。让学生填写另一道算式的减数和差,再次体会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剩下的是另一部分。

教材对学生的扶体现在两点:一是顺着图意思考的算式比较容易,教材已经写出,让学生写另一道算式,着重体会这道算式的意思以及和图的关系,从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二是另一道算式只填第二个加数或减数,已有的第一个加数和被减数降低了补充算式的难度。

想想做做和练习六里加法的一图两式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减法的一图两式只要学生写减数,一般不要他们写被减数。一方面是适当降低要求,另一方面防止出现其他意思的减法算式。

(3)通过一图四式感受加、减法的联系,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

第54~60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三阶段,在一图两式的基础上继续提出一图四式的要求。四道算式中的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分别在第二阶段教了,现在只是把两个一图两式组合成一图四式。通过组合,感受加法与减法间的内在联系。尽管本单元不给加法和减法下定义,更不讲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学生还是能在现实情境和具体的算式里有所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对减法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

教学有关8、9、10的加、减法的三道例题都是一图四式,三次试一试也都是一图四式。另外,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和练习八第1题也是一图四式。教材提供这么多机会,让学生反复经历一图四式的过程,其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体会运算的意义。

一图四式的教学着重安排在第54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做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层次。

①例题在情境图下面已经列出四道算式,让学生写出得数。这是他们首次接触一图四式。教学要注意三点:一是仔细看图,统一看法。学生对情境图一定很有兴趣,各人观察的切入点不同,获得的信息也不同。如2人有救生圈,其他人没有;1人戴游泳帽,其他人不戴这些信息与下面的算式无关,必须排除。要组织学生交流,把观察点放在池里有5人,池边有3人上。二是让学生解释算式的意思。在写出得数后,先一道一道地进行。然后两道加法算式为一组,两道减法算式为另一组,一组一组地解释。三是让学生看一看,根据一幅图列了几道算式,其中几道加法、几道减法,从而知道一图四式。

②试一试根据图意已经列了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让学生写另一道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这样安排是激活一图两式的经验,把两个一图两式组合成一图四式。教学时也要注意三点:第一,引导学生联系图意,从6+2=8写出2+6=8,从8-2=6写出8-6=2;第二,安排学生分别复述两组算式的意思;第三,让学生体会怎样写出这幅图的四道算式。

③想想做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会一图四式。还要思考右边的图为什么只写两道算式,体会每道算式都有两种解释。

(4)在应用中加强理解。

第66~70页是教学加、减法意义的第四阶段。引导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问题中的合或分的关系,选择加法或减法解决问题,继续理解运算的意义。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蕴含在事件的过程中,发现数量关系的方法是让题意活起来,使情境动起来。在看图、想图、说图的活动中了解事件的发生与发展,理清其中数量的变化状况,与头脑中已有的加、减法概念相互呼应,从而选择适宜的运算。另外,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对理解运算意义也是有益的。

2.教学加法和减法计算,引导思路、发展思维、有效练习。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这些数的分与合,很多学生还在生活中进行过简单的加、减法计算,这些都是教学10以内加、减法的重要基础。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一方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加强算法引导,通过必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计算。

(1)不把算法强加给学生。

由于本册教材加强了分与合的思想以及加、减法意义的教学,所以大多数学生能够应用数的组成的知识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当然,也会有部分学生可能凭直觉说出得数,甚至通过数数得到结果。对这些学生,在不否定他们算法的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改变思考方法。

①联系运算意义想算法。加法是把两个数合起来;减法是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从中去掉一个数。这里的合与分和前一单元数的合与分意思一致。突出加法算式的合、减法算式的分,学生容易应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如加法的第一道例题,3+2是把3个人和2个人合起来。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这是很自然,也是很流畅的思路。又如减法的第一道例题,5-2是从5个人里去掉2个人。因为5分成2和3,所以去掉2还剩3。

从表面上看,这两道例题似乎没有讲算法。其实是把探索算法的机会留给学生,通过运算意义带出算法。

②通过一些设计引算法。如果说5以内的加、减法,由于数比较小,学生还能凭感觉说出得数。那么,随着运算的数逐渐变大,说出得数就越来越难了。因此,教材在教学有关6、7的加、减法时,加强了算法的引导。第49页第6题,6只蜜蜂排成一行,看图填算式□+□=6。在学习数的分与合时,学生已经很熟悉这样的图,能够每次移1只蜜蜂,有序地说出6的一组分与合。教材让学生利用经验,通过写算式体会6的组成能计算6的加法。类似的安排还有第51页第6题、第55页第5题、第56页试一试等。

③结合渗透数学思想以及和、差的变化规律,启发其他算法。第62页的例题教学求未知加数,渗透方程思想。计算8+()=10的思考方法与加、减法不完全一样,学生会有一定困难。要指导学生联系具体情境理解含有括号的式子的含义,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求括号里的数的方法,着重让学生体会可以从分与合的角度想10可以分成8和几或8和几合成10,从而求出括号里的数。63页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体会求未知加数的含义和基本方法。其中还多次让学生计算成组的题,如3+2、3+3、3+4,7-4、7-5、7-6等,学生通过算算比比,就发现了相邻算式间的联系。利用一道已经掌握的算式帮助计算邻近的算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算法。第58页第4题,根据2+6=8,不计算就在2+4和2+7中找到得数比8小的算式,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启示学生利用相邻算式帮助思考。单元复习整理出加法表和减法表后,找出表中横着、竖着、斜着一行算式的规律,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熟悉的算式帮助计算其他算式。

(2)练习形式活泼多样,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惯。

熟练地口算加、减法需要充分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获得好的效果。

①为计算题配置有趣的背景,如送信、青蛙跳伞、小鸡回家这些背景为计算练习增添情感色彩,能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积极性。这些练习还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为了帮助小动物,要认真地算,争取都算对。

②组织学生互练。如第43页第5题、第49页第5题等。练习用的算式卡片和数字卡片制作方便,一人出题,其余人口答,容易进行。这样的练习要经常进行,并且应该延续到后面的计算教学中去。

③安排学生自练。如第52页第1题,照书上那样做九张数字卡片,每次任意拿出两张,用大数减小数。又如第55页第2题、第56页第1题等。这些练习只摆卡片,不需要书写,学生不觉得累,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利于主体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④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口算水平。练习六第3题给16道口算题加上色块,在练习七、练习八和单元复习里也各出现一次,是用于检查口算能力的。16道题一般在2分钟内完成,不要提过高的速度要求,个别学生还可以再多用一点时间,要鼓励学生争取全部算对。如果有错,要及时改正。

⑤通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一道题内连续进行两次加、减口算,对掌握10以内加、减法无疑是有好处的。特别是利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进行第二步计算,能锻炼短时记忆,培养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记忆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为此,先引导学生把第一步计算的得数写在第一个运算符号的下面,看着写的这个数继续算下去。在学会这样思考后,逐渐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记在心里,进行下一步计算。

3.改革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传统应用题教学确实存在许多弊端。首先表现为题材封闭,应用题都是教材为学生编就的,学生感受不到应用题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失去了在实际情境中收集、表述信息的机会。其次是呈现形式单调,几乎都是用语言文字表达的,和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比反差太大,学生学习应用题是为了解答应用题,不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分析应用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偏重形式逻辑和抽象的数量关系。四是解题时过分拘泥于不必要的细节,给学生制造了一些人为的约束,牵制和分散了学生的精力。

教材安排了许多现实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题材开放,以图画、对话、表格等形式呈现生活原型;还给学生收集、表述、加工信息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问题或提出问题;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在一起。

本单元许多计算题都是根据实际问题列出来的,如教学的第一道加法算式3+2=5和第一道减法算式5-2=3分别是解决一共有几人浇花和还剩几人浇花的问题。教学的加减混合算式7-2+3是汽车里原来有7人,到站后下车2人,上车3人,为计算汽车里现在有几人这个问题列出来的。所以说,本单元既是教学加、减计算,也是教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把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使计算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方法教学和技能练习,还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带着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教学计算,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使解决实际问题成为数学教学的经常性内容,得到切实加强。三是现实的、熟悉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已有知识,有利于理解运算的意义,探索计算方法,有助于形成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解决问题的教学是有层次地进行的。

教材一方面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结合起来教学,另一方面也设计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线索,使教学活动扎实地展开。

①呈现方式:图画图文结合简单的符号。

在5以内加、减计算中,实际问题都用图画方式呈现。原因有三点:一是物体的个数少,画面能够容纳;二是图画有趣,学生喜欢且容易看懂;三是信息直观,容易收集。如练习五第1题右边一题,左边3只兔,右边2只兔,下面是□+□=□,学生一看就明白是把两边的兔合起来。

从6、7的加、减计算起,实际问题采用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用语言表达物体的个数,就不需要把所有物体都画出来了,能使画面简洁。学生也无法在图画里数出答案,必须进行计算。如第60页第6题里说了小芳种10棵向日葵这句话,图中就不把10棵向日葵都画清楚,还剩多少棵没有采只能计算。二是便于提出问题。如第53页第7题,如果不用文字叙述,问题很难表达。由于学生识字尚少,独立阅读有困难,所以,文字表达的条件和问题,教师要读给学生听。

从第61页起,安排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括线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直观地看到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的运算;减法是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的运算。

②信息容量:少多。

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起步阶段,出现的是小情境,如第41页第1、4题等。小情境里的信息少,一般只解决一个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收集数学信息,理解问题的数学内容,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第44页第1题里,盘子里桃的个数的变化是数学信息,算式4-4=0表达了这种变化,是求盘里还有几个桃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小情境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安排学生仔细读图,充分说出在图里看到些什么、有多少,以及由此想到了什么。然后要安排学生看图下面算式的运算符号,体会式子的含义。当根据图画想到的问题与算式的含义一致以后,解题就顺利了。

在学生能够解决小情境里的问题后,适量出现一些大情境,如第47页第4题。图画里的信息多,可以提出和解决许多问题。让学生看图说出几道算式,培养对信息的简单分类和选择利用的能力。如树上有2只鸟,又飞来1只,一共有3只鸟;3个小朋友跳绳,2个小朋友观看,一共5个小朋友。又如第69页第5题,根据画面中的各种动物列出不同的连加、连减算式,体会数学问题的多样性。教学开放情境里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把观察和思考集中在一种物体及其数量上,防止信息相互干扰。如观察小鸟的时候,暂时不要观察小朋友;观察兔子拔萝卜时,不要观察猴子摘桃。待一种物体的算式列出来以后,再去观察另一种物体。二是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尤其是各人观察的物体不同,获得的信息不同,思考的问题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从而体会情境的开放和问题的多样,但不要每个学生把所有的算式都列出来。

(3)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

本单元结束时,安排一次场景型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让学生综合运用认数、计算和位置等知识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在丰收的果园里有梨树和苹果树,各种小动物正在收获水果。画面中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回答。要注意的是,回答这些问题不是这次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要让学生感受这些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怎样到画面中去选择有关的信息,更要让学生试着提出一些问题并自己解决。如果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地参加活动,主动地与同伴合作交流,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就达到了这次实践活动的目的。

一年级加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计算和是8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喜欢学习数学,初步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主动探究,获取新知

1出示游泳活动的情境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图意,

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出算式。

2集体交流:看了这幅图,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1)图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可以怎样算?

(板书:5+3=□,3+5=□)

怎么想5加3和3加5等于几?

看看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相加的两个数交换位置,得数一样。)

(2)看了这幅图,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板书:8-3=□)怎样想8减3等于几?

(3)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怎样列式?(板书:8-5=□)怎样想8减5等于几?

[评:面对一个新的知识,教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计算得数时,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同样的一幅图,小朋友们列出了几道算式?看了这四道算式,你想到些什么?(小组讨论、交流,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评:从一图两式自然地过渡到一图四式,让学生体会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组织学生交流比较四道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4试一试。

(1)出示兔子拔萝卜的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

(2)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3)集体订正:让学生结合图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及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

二、尝试练习,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看图后让学生独立填写算式及得数。

(2)集体订正:每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每题的得数是怎样算出来的?为什么第二幅图只列出了两道算式?

2游戏巩固。

游戏一:帮帮小河马。

出示□+□=8,说明:小河马遇到难题了,看它多着急啊!你能帮帮小河马吗?

让同桌一起用数字卡片摆一摆,说一说算式。

游戏二:旋转木马。

在旋转木马的音乐声中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填写得数,同桌相互交流。

游戏三:放鞭炮。

用卡片逐题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指名口答。如回答对,其余学生发嘭、啪声;如答错,则发嗤声。

[评: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持久性较差的特点,教师创设了形式活泼、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学。]

3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说出图意后列式解答。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4想想做做第6题。

小组合作探讨:根据图意你们能列出多少道算式?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列式的想法。

[评:通过创设开放性的情境,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满足了不同学生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三、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

[总评]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惟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尝试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实现了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求,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和成功的喜悦。在练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了多种练习形式,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数学活动过程。设计开放题,培养了学生灵活、综合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


您是否想掌握有关“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的最新情况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整理了,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教案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

(二)初步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正确进行计算。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掌握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方法,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具和学具

教具:大算盘。

学具:每人准备一个小算盘。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可按如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旧知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1.复习不需破五的进位加法

43+67=21+89=52+58=76+34=

2.复习不退位的破五的减法

55-12=55-34=55-42=55-13=

以上两组题,请同学分别说一道题的拨珠过程。

(二)设疑引入

师问:刚才复习的旧知识,同学们掌握得不错。如果有这样一道题55+9,还能像刚才复习题那样做吗?请大家试一试。(由于同学们遇到了困难,激起了强烈的求知欲)

师说:好,现在遇到了困难,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珠算进位加法,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解决像55+9这样的题了。

(板书:珠算加法)

(三)指导探索尝试讨论

1.学习例3:5加6,7,8,9每次该怎样拨珠?

(1)师板书5+6后,说:在算盘上拨5加6,应该先想6加几得10,再想怎样拨珠。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想的过程说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在同学们认真思考的基础上,老师再给予明确的思维导向)

师说:6加4得10,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该怎么办?这是咱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请同学们动手边拨边说拨珠方法。(6加4得10,应该拨去4再进位,但只有一个上珠5,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要破五减也就是拨去5,拨上1,最后再向前一位进1,结果得11)

师说:请一个同学到前边来边说边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师说:请大家动手边说边拨。(再一次完整地将5+6拨一遍)

(2)板书5+7=

师问:5加7怎样拨珠?再想下珠不能直接拨去怎么办?最后怎么办?(先想7加几得10,7加3得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3,就要拨去一个上珠5,再拨上2,最后再进上1)请同学们边讨论边在自己的算盘上拨。最后请一个同学到前面,在老师的指导下,边拨边说拨珠过程。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3)板书5+8=,5+9=

师说:同学们根据5+6,5+7的拨珠方法,想一想5+8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互相边拨边说。(在学生拨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行间巡视,对确有困难的同学给予指导)

师说:刚才5+8大家基本会拨,请同学们试着独立拨5+9,可以边说边拨。(通过学生独立拨5+9,说明拨珠方法基本掌握)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5加6、7、8、9时,不能在算盘上直接拨去和6、7、8、9凑成10的另一个数,所以要破上珠5,也就是拨去上珠5,多拨去几,就要把下珠拨上几,再向前一位进1。

2.学习例4:6加6、7、8每次该怎样拨珠?

(1)教师板书6+6后问:能不能直接拨上6?根据刚才例3的学习,在加6时,首先要想什么?再想什么?应该怎样拨珠?同座位同学讨论一下。

师问:谁能将刚才讨论的过程到前边来边拨珠边说过程?

教师在学生明确6加6应该想6和4凑成10,下珠不能直接拨去4,所以拨去1个上珠5,再拨上1个上珠,最后向前一位进1的情况下,让学生再自己拨一遍。

板书:拨去5,拨上1,进上1。

(2)板书6+7,6+8

师问:6+7应该怎样算?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怎样拨珠?请同学们自己边说边拨珠,拨后请一人到前边来边拨边说。(6加7先想7和3组成10,要拨去5,拨上2,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2,进上1。

师问:6+8谁能直接到黑板上边说边拨?(6+8应该先想8和2组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板书:拨去5,拨上3,进上1。

(四)归纳总结摸到规律

师说:请同学们看板书,谁能摸到今天学习的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同座位先互相说说。

在师生共同讨论中总结出珠算进位加法的拨珠规律:

加6(想:6和4凑成10),拨去5,拨上1,进上1。

加7(想:7和3凑成10),拨去5,拨上2,进上1。

加8(想:8和2凑成10),拨去5,拨上3,进上1。

加9(想:9和1凑成10),拨去5,拨上4,进上1。

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把课题补充完整满十破五进一的珠算加法)

(五)运用规律巩固新知

1.完成课本做一做的两组题(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该怎样拨珠?

7+67+78+6

(2)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2.利用练习册完成下面各题

(1)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56+67=76+268=57+83=67+86=

75+389=578+76=165+89=458+96=

(2)一个加数是254,另一个加数是293,和是多少?(用珠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所学内容是满十去几时,要破上珠五的珠算进位加法。实质上和满十且个位又破五的珠算加法是只满十去几进一和不退位减(破五)复合而成。可以看出这种珠算进位加法,在拨珠时加里有减,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讲,是学习的难点。为了掌握这种拨珠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复习旧知。目的是复习已经学过的两个数相加和满十,直接去几进一与不退位减(破五)的拨珠方法。

第二层次:设疑引入。通过设计本节课即将学习的内容,55+9引入,学生没学过,在拨珠时遇到了新问题,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第三层次:指导探索,尝试讨论。本层次主要是通过两组例题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全面参与试着先做一做,逐步掌握了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拨珠方法。而每一组例题的学习,又注意了渐进层次的设计,便于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第四层次:归纳总结,摸到规律。通过有计划的板书,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摸到了在珠算上拨满十破五进一的拨珠规律。

第五层次:运用规律,巩固新知。通过完成教科书上的一组做一做及练习册上的一组题,运用刚刚摸到的拨珠规律,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并提高打算盘的能力。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2】

教学内容:

万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2.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重点、难点: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

口算:9+6=5+5=6+8=

8+6+1=8+2+1=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学习新课

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师: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连续进位加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3】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提问:

师:先加哪一部分,单根的8根和5根怎样加?给8根小棒凑几根就是10根?(8+2+3=13)

满了10根可以捆成一捆,捆好举起来让大家看看,放在哪里呢?10个1根捆成1捆,也就是1个十,放在整捆小棒下面。再加整捆小棒,9捆加2捆再加这1捆,一共有12捆小棒零3根。指着图问:这一捆小棒哪里来的?把单根小棒合起来,满了10根就捆成一捆,放在整捆小棒下面。

教师小结:单根合起来满十就可以捆成一捆,放在整捆下面,表示1个十。

列竖式计算。

学生自由书写竖式,再讨论哪一种合理。这道题的竖式怎么写?(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从哪一位加起呢?(从个位加起。)

那么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怎样写呢?

想一想:小棒应该怎样摆?

独立完成计算。(两个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

讲评:同桌口述并检查,在进位时“1”写的位置对不对,做进位加法时,是否漏写1或忘加1。

做一做

1、直接在书本上计算,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2、求出每一个胡萝卜上的算式的得数。

3、练习四,第一题,连一连

4、地球仪85元,书包48元,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书包一共要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4】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进位加法》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和算法。

2、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独立探索新知识的能力,体验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重点难点:

1、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2、计算下面各题,说一说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用课件演示联欢会场景。

老师提示:大家根据画面估计一下,够不够每人一瓶。

学生猜测。

老师再指出:怎样找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2)解决一共有多少瓶纯净水这个问题。

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板书:24+9

分小组讨论怎样计算24+9

组织交流计算方法。

2、做一做。

45+67+6374+9

在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老师板书。

3、练习十一第4题

比一比,找联系。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练习十一第5~6题。

(四)思维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觉怎么样?请大家四处看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还满意吗?可不知道后面的听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想听到他们怎样评价我们吗?(生说)就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上课。

一、新课情境导入:

在多媒体教室里,原来听课老师的椅子有38把,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来听课,又借来了25把椅子。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大约有60位老师来听课,能不能坐下?

1、除了用估算的方法知道60人不够座,我们还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贴此题内容)

2、想知道60人够不够坐,需要先求什么?(一共有几把椅子)

3、谁能根据这个内容列个算式?(板书38﹢25﹦)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5、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说说不同算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方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8

﹢25

6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6、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7、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二、新课内容练习:

1、(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书12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列式笔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习题对错。

2、游戏(摘苹果)

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苹果后面藏着几?谁猜对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①36②28③53

﹢29+45+35

538

④17

﹢3

0

3、再请大家玩个游戏(考眼力)

判断改错题,谁发现了问题,就先举手指出来。

①39②54③43④28

+23+25+38﹢42

5289717

三、课延伸:

夺红旗比赛

这节课大家学的都很好。想不想展示一下你们的本领呢?好,接下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场夺红旗比赛,获胜小组将插上胜利的旗帜。听清比赛要求:

①每组选出4名选手进行比赛;

②哪个组最先、最准地完成任务将获胜;

③看过奥运比赛吧,观众们要保持安静,才不会影响场上选手发挥好成绩,所以请大家都做一名文明小观众。

25

﹢13

()

﹢29

()

﹢16

()

﹢17

()

我宣布第()小组获胜,让我们为他们鼓掌,没获胜的小组也不要气馁,再接再励,下次赛场上见!

数学进位加法教案【篇6】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对教材编排进行了调整变动,分为三节进行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5以内的加法课件


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备好教案和课件,刻苦策划每份教案的关键和难点。教案是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必备工具。出于满足您的需求,我们提供了一篇题为“5以内的加法课件”的文章,请您收藏以便日后查看。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学会观察、分析画面,找出两个已知条件,尝试编5以内的加法。

2、认识“+”、“=”,知道式子的含义。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的挑战性。

活动准备:

1、数学活动ppt、编题图画。

2、幼儿操作纸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学过分成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我来说,你来对”。我说一个数字,你们也说出一个数字,这两个数字合起来必须是5。嘿嘿,我说1/嘿嘿,我对4……

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再来看看这个地方认识吗?(出示羊村画面)

师:羊村里都住着谁呢?我们来看看你们说的人在不在。(点击出现喜洋洋、美羊羊、懒洋洋)

2、基础部分。

师:咦?今天这是怎么了?大家好像都不开心啊,连聪明的喜洋洋也不高兴,看来大家都遇到困难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遇到什么困难了。

(1)编题一。

a师:美羊羊又遇到什么困难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点击美羊羊,出现“草莓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盘子里有四颗草莓,盘子外有一颗草莓。)

这只小问号想问我们什么呢?(一共有多少草莓)听听你说的对不对。

一共三句话,你们听听看殷老师是怎么说的:盘子里有四颗草莓,盘子外有一颗草莓,一共有多少草莓?

谁能像殷老师那样说一说?(请1名幼儿)

分角色:男生说第一句,女生说第二句,老师说第三句。

c师:三个空白的○,○里应该写什么数字呢?盘子里四颗草莓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盘子外的一颗草莓呢?那你觉得第三个圆圈里应该填什么数字?为什么?现在数字5还不会出来,我们得请两个符号来帮忙。(点击+、=)谁认识这个符号?它是什么意思?一共有多少草莓呢?我们还得请这个符号来帮忙,它叫等于号,现在数字5会出现吗?(点击白板)

“4”代表什么意思呢?(盘子里的四颗草莓)“1”代表什么意思?(盘子外有一颗草莓)“5”代表什么意思呢?(一共有五颗草莓)

d、师:(指着式子,带领幼儿说出式子的意思)

盘子里有四颗草莓(4),盘子外有一颗草莓(1)一共有(=)五颗草莓(5)。

美羊羊的问题解决了,我们看看她满意吗?

(2)编题二。

a师:喜洋洋最聪明了,连他都有麻烦了,看来这个问题很难很难哦,你们有信心帮他解决吗?

(点击喜洋洋,出示“蝴蝶题”)

b师:你看到了什么?谁能用三句话来说?(请有1名幼儿)你真棒,请你当回小老师,带着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又来了,谁会一边说一边写式子呢?(请幼儿操作)

2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5代表什么意思呢?

你们同意她的说法吗?那我指到什么你们就说出它的意思好不好?

喜洋洋的问题也解决了,还剩最后懒洋洋的问题啦。

(3)编题三。

a、师:我们来看看它的问题是什么?

(点击懒洋洋,出示“小鸟题”)

b、师:谁能来编一道题目?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吧?

c、师:谁来到白板上一边说一边点?还是 你们说,我来写吧。

这里的3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5又是什么意思呢?

懒洋洋的问题也解决了,看它高兴了没有。

d、师:懒洋洋怎么还没有开心啊,难道我们的式子写错了?哦,我知道了,这幅画还有第二种编题的方法呢?谁看出来了,还能怎么编?(给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

请一位幼儿说明,并请他一边说一边点击白板。

这里的3是什么意思?2是什么意思?5又是什么意思呢?

这回看看懒洋洋高兴了没有。

3、幼儿操作。

a、师:我们为灰太狼、美羊羊、喜洋洋、懒洋洋都解决了困难,本来一个个哭哭啼啼的,现在都笑眯眯的啦。可是你们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忙呢,你们还会吗?(出示5个卡通形象)

b、师:看看他们,有什么难题需要你们解决。(点击依次出现图画,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

都看过了吧?大家看后面,我为你们准备了5张桌子,每张桌子上都有主人,愿意为红太郎解决问题的就站到她的桌子边,愿意为沸羊羊解决困难的就站到她的桌子边,但是,每张桌子只能有4个人。请你把你为她把解决难题的式子写在纸上。准备好了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c、师:写好式子的小朋友就可以把它交给我。(结合作业纸,集体检查)

红太郎们,请你们来为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编题目的。(幼儿分小组上前讲述自己的题目。)那大家看看,他们的式子列的对吗?

(下面几组同样的设计)

4、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真不错,没有被任何一个困难给吓住,而是一个一个把他们给解决了,我替他们说“谢谢”!好了,回教室看《喜洋洋和灰太狼》的动画片好不好?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三、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四、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五、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3

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整理,发现其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 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的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课前整理

我们已经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今天我们一起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1. 现在4人一小组,把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题写出来。

2. 请大家再把这些算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成表,看谁整理得最好。

小组汇报,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

9+2

8+3

7+4

6+5

5+6

4+7

3+8

2+9

9+3

8+4

7+5

6+6

5+7

4+8

3+9

9+4

8+5

7+6

6+7

5+8

4+9

9+5

8+6

7+7

6+8

5+9

9+6

8+7

7+8

6+9

9+7

8+8

7+9

9+8

8+9

9+9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二. 观察表格,发现规律。

1. 竖着看,提问:竖着看,再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引导回答:(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一行是9,第二行是8,第三行是7……。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试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都比上边的一题大1。

2. 横着看。提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横行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加2、加3……

(3)每一横排试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第三排都得13……

3。斜着看,提问斜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启发回答:(1)每一斜行得第一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列得,如7加4、8加4,第二个加数不变。

(2)每一斜行中左斜行得算式得两个加数与每列算式的两个加数换了位置。8+3与3+8、9+3与3+9……,计算时他们都相等,所以只要记住大数加小数的哪一种就可以算出小数加大数了。

4. 观察整个表,以6+5为界限,发现了什么规律(左边的题和右边的题相同只是两个加数位置变了,但是他们那的和不变。(在加法表中有一条粗线把加法表分成两部分,强调只要记住左边的20道题就可以了)

5. 练习。(完成课本113页第1题)

三. 练习

1.看谁算得又快又对。(完成课本113页的第2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2。成课本113页的第3题。

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第1题,要求等号左右两边都等于13。练习时可回忆刚才学的加法表,完成后讲评,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要让学生讲一讲,你是怎样想的。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25页例题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美的引入

背一背5以内数的合成与分成。

二、美的发现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把3只红汽球与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

(2)你能说说图的意思吗?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 3只红汽球和1只蓝汽球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汽球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把3和1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4。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3和1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看图说算式的意思。

观察24页做一做的三幅图,说说这三个加法算式分别表示的意思。

4.观察25页上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原来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松鼠,现在有几只了?把3只和2只合起来,用加法算式怎么写?3+2。

想想,合起来是多少?

汇报:

(1)数数的方法,1、2、3、4、5,共5只。

从3接着数,4、5。

(2)利用数的组成,3和2组成了5。

三、美的升华

1.看图,填得数。

2.看图摆一摆,填一填。

投影出示25页做一做的第2、3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6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2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加法算式。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正确熟练的口算5以内的加法。

4、利用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率的含义。

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娃娃伴着徐徐的凉风向我们走来。他想和小朋友门一起做5的拍手游戏,好么?

游戏玩完了,秋娃娃玩的可高兴了,现在她想带大家到果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你们愿意么?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步体会加法交换率。)

生2:他们的.加号两边都是2和3,等号后面都是5。

看到同学们这么聪明,秋娃娃可真高兴,它决定送给你们一份奖品。瞧(电脑出示第二幅图)

师:秋娃娃送给她家什么奖品?你能说给你的同桌听么?(同桌互相交流)

师:说一说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再次体会加法交换率。)

看到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果园里的小动物可不服气了,说:“如果你能回答出我的问题那才叫本事呢!”同学们你们有信心么?

看着自己摆的图片和同桌互相说算式。集体订正。

同学么顺利的解决了小动物的第一个题目,这会儿,小兔子急了,他也想给大家出个题目,瞧:(电脑出示图)

师:同学们真棒!能够看着一幅图列出这么都得加法算式。我要给你们一点掌声。可是小动物门的题还没完呢!

小朋友们刚才凭着自己的智慧勇敢的闯过了小动物门的重重关卡,咱们的朋友秋娃娃见了可真高兴!他向邀请小朋友和它一起做手指游戏。

手指头动、手指头动,5可以分成1和几?

生:5可以分成1和4,1+4=5、4+1=5。

生:5可以分成2和3,2+3=5、3+2=5。……

生:你伸0,我伸5,0+5=5、5+0=5。……

师:看了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林子里的小鸟也想来参加,瞧:(电脑出示图)

时间过得真快,秋娃娃要回家了。可是他想请同学们帮她一个忙,帮他把林子里的果子摘下来,你们愿意么?看来同学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可是这可不是一般的果子,你必须要回答出树爷爷的一个问题,这个果子才能送给你,你们有信心么?(出示一棵挂满苹果的苹果树,每一个苹果上又一个题)

4+1= 2+3= 0+4= 1+3= 5+0=

2>( ) ( )

1+4= 3+2= 0+5= 2+2= 3+1=

刚才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么完成了这么多地题,而且还帮秋娃娃把果园里的果子也摘下来了,那么庆同学们相依相你这节课的表现,如果你觉得自己近填表现的特别好,就给自己的5颗星,如果你觉得今天表现的还行,就给自己的4颗星,如果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得不够好,应该继续努力,就给自己得3颗星。请同学们拿出彩色笔为自己把表示成功的星星图上颜色。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便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能正确读出写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操作、表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数的组成”来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小棒、圆片,小动物贴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出示主题图)

交流汇报:生列式师板书:4+1=5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数、接数、心算、摆学具、数的组成4和1组成5所以4+1=5,从而拓展学生的思路,体现算法多样化。

4、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学生发表完自己的意见后,师对于用数的组成求和的同学给予高度评价。

3、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做第25的“做一做”第1题。

(1)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2)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板书:3+2=5 2+3=5

(3)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4)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做第25的“做一做”的2题。

(1)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2)口头列算式。

(3)打开书填在书上。

3、由学生独立完成第28的1题。

4、师出示卡片1+1、2+1、1+2,生动手用学具摆,并汇报得数。

5、做第28的2题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的活动。

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学生互评:给优胜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表现的真好!而且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加法的计算,老师希望你们课下多练习,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

“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创设情景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五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知

(5分钟左右)

1.师生拍手对口令

师:10可以分成几和8?

7和几可以组成10???

2.看口算卡片,开火车说得数。3.看图片提出数学问题,并列算式解答。

(二)情景引入,自主探索

(谈话引入,出示草原课件图)(15分钟左右)1.师:小朋友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小天使会带我们去美丽的大草原玩,小天使说她还会把她的礼物送给爱动脑筋又听话的好孩子,你们想去吗?想得到小天使的礼物吗?那我们现在就出发吧!2.师:看看,草原上都有什么动物啊?2生:小兔子。

师:听小天使说什么呢?“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吗?”(出示课件和录音)

3.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分成小组,讨论自己的解决办法,并写出来,老师巡视指导,最后展示学生作业,并用课件演示。

4.老师板书出算式,并让学生说说如何计算的。表扬“凑小数”的学生。

(三)巩固练习,体验成功(出示小羊图)(10分钟左右)

1.(1)师:看看,草原上又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羊,你们还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请几名学生回答后,其余学生在纸上列出算式,并解答。

(2)展示学生作业,并请学生说说“凑十法”的过程。2.你们还能提出其它问题吗?

(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再提示引导)

3师:今天我们帮小天使解决了那么多难题,小天使可高兴了,她说要谢谢你们呢!(出示小天使画面和声音)

(四)联系生活,应用实践(8分钟)

1.请学生提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然后其他学生解决问题。

2.完成书上107页练习。

小结:(2分钟)今天我们又学会了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而且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也希望你们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勇敢的面对它,做生活的有心人和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0

活动目标:

学习按图和操作顺序,感知图中事物的数量关系,学习列出算式。

能分别用三句话讲述出一幅图的图意,注意用词正确。

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出示图一。

“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哪位小朋友能用一句最简单的话将图上的事说清楚。”(山坡上有两只乌龟)教师移动磁性乌龟:“这件事还有谁也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清楚。”(又爬来了一只乌龟)请小朋友把两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教师指图:“最后一句话应该怎么说呢?谁会用三句话把图上的事说清楚:幼儿个别、集体讲述三句话。

列算式理解其含义。

“谁能用一道算式来表示图上的表情?”

“这道算式什么意思?我们一起说说看。”

“大家一起把算式读两遍。”

小组活动第一组:玩玩讲讲水果列算式。

第二组:玩玩讲讲动物列算式。

教后感: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加法。他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得出结果,尝试到了成功了,所以记得很牢。

活动反思: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正式接触加法,而在数学中,加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也是基础的基础,因此学好这一课,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虽然,在学生以往的生活经历中,一些日常问题的解决使得他们对加法产生了或多或少的朦胧印象,但是,让学生真正地了解加法并运用加法解决问题,这还是第一次。因此,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运用加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的组成知识去做加法。

一、导入凸显分与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义来自于分与合的思想。在教学开始时,以几组变式的分与合作为基础,铺垫。让学生初步感受今天我们要用分与合来解决新问题。

二、从算理中教学。

在例题教学时,我通过图意变化,引导学生看变化的过程,说清图的意思。(小丑左手拿着3个气球,右手拿着1个气球)。同时以提问的方式出现第三句话:一共有几个气球?给学生初步建立条件与问题的概念,了解看图是要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看图列出加法算式:3 1=4。这部分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我把重点放在了算式含义的讲解,计算教学重在算理。我采用了接受式学习方式,“ ”学生已经认识,而是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 ”的意义是合起来,将形象上的“合”和意义上的“合”结合起来。算式“3 1=4”中“3”、“1”、“4”的意义解释,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来解释,说明学生能够理解数的意义了,学生能够通过分与合的经验说出算式的意义,让学生经历形象——数——符号——语言——初步将意义整合,最后将“3 1=4”意义精简为“3和1合起来是4”。

三、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不同层次的练习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学生的能力。

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能够自己看着图说出算式的意思。

摆一摆、填一填。学生看着梨图,用自己的学具摆一摆,然后填空。将摆、写结合,将动作和语言相连接,同时,又是对数形的结合。

直接写出得数,比较“2 1=3”和“1 2=3”之间的规律:加号前后交换位置的得数不变,再通过找到的规律让学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给学生空间拓展能力。

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下面算式的意思。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学生很感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图可以用同一个算式来解答。

送信连一连。将连线题和有序的排一排结合在一起,将得数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这部分环节让学生自己动手,上黑板排序、说一说,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数学思想。

四、总结突出算理。

这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过语音语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调;在送信环节,学生一开始出现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学生能够根据分与合的联系出现两组算式,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对比过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间的联系,而不是教师自主将这一环节延后出现;在教学中还要充分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

5以内的加法课件 篇11

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准备:

小猫家、小溪、环境布置;鳄鱼头饰,请配 班老师扮演。

过程:

一、以去捉鱼导入,激起幼儿的欲望。

1、孩子们,今天林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捉鱼,想去吗?

2、在去之前,我想考考咱们大(7)班孩子,通过考验的才有资格去捉鱼哦!

3、我们以碰碰球的形式开始。知道什么是碰碰球吗?

讲解:比如说碰10个球,就是林老师的球和你们的球合起来是10个球,理解吗?

4、好!现在请接球。请5、6个小朋友。

二、捉鱼。

1、捉鱼讲解:

真不错!那现在我们可以准备捉鱼了,但是这个池塘里不仅仅只有鱼,还有一只饿急了的鳄鱼,我们小朋友去捉鱼时,要小心些。看见鳄鱼来了,就要马上跳到得数是10的一块大石头上。那样就可以避开鳄鱼了。若是得数不是10或者没跳到石头上,那样你就会成为鳄鱼的早餐了。每人一次捉一条鱼。记住了吗?

2、分三批进行捉鱼。

第一次:总结被捉的:逃到其他地方的。

第二次:鼓励被捉的,总结经验。

第三次:表扬成功的孩子。

三、卖鱼。

1、捉到鱼的孩子根据鱼的颜色分批坐。

2、讲解鱼身上的数字的意义。

3、买鱼的规则:一次购买两条鱼,一条红一条蓝,合起是10元的。

四、延伸活动:

将鱼与钱投到区角,让孩子在日后的活动中进行继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