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课件推荐13篇

卡罗纳课件推荐13篇。

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卡罗纳课件”进行了编辑,分享是一种关爱它传达着你的心意。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抽时间去完成。教案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罗纳课件(篇1)

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原文

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老师说完,卡罗纳回到座位上,挨着我坐下。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他什么也没说,也没有抬起头来,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当时我并不明白母亲的用意。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卡罗纳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学习重点:

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学习难点:体会文中人与人之间的“爱”。

自主学习区:

1、通读全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借助字典,理解词义。

2、再读课文,反复朗读,直到字正文通,非常流利。

3、默读课文,用——画出卡罗纳遭遇不幸后有哪些表现?用~~~~画出大家是怎么做的?并在句子边写下你的感受。

自主检测区:

1、我会认

( ) ( ) ( )( ) ( )

遭遇 怜悯 叮咛 嘱咐 号啕大哭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2、积累词语

可怜 遭遇 严肃 怜悯 暗示 叮咛 嘱咐 端详

悲哀 号啕大哭 屏息凝神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合作探究区:

(温馨提示:本课要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深入体会人物的感受。)

1、卡罗纳遭遇不幸后有哪些表现?读句子,说感受。

2、感悟关爱:

(1)、老师的关爱:

(2)、同学的关爱:

(3)、“我”的母亲的关爱:

如果卡罗纳来到我们的身边,你会为他做些什么?写下来。

检测反馈区:

1、照样子,先连线搭配词语,再另外搭配一个。

例:可爱的——小白兔 (毛茸茸的)小白兔

盛开的 目光 ( )目光

关切的 孩子 ( )孩子

可怜的 花朵 ( )花朵

2、放学后,当“我”扑进母亲怀抱的时候,母亲为什么把“我”推开,还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在正确答案后打:“∨”

(1)、因为母亲不要我了。 ( )

(2)、因为我身上有灰尘,母亲怕把她的衣服弄脏了。 ( )

(3)、因为母亲明白,现在和我拥抱会使卡罗纳更伤心。( )

卡罗纳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2、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单元导语导入课文: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学习第七组课文让我们了解到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会让我们体会到人世间的另一种关爱。

2、读课前导语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读读课前的导语。谁能说说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受悲伤,渲染气氛。

(音乐响起)同学们,母亲是给了我们生命的人,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有位诗人曾经说过,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优美的呼唤就是妈妈。可是卡罗纳的妈妈被无情的病魔带走了,他永远失去了自己的妈妈,他是多么悲伤啊!今天卡罗纳来到了学校,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指两名同学读。预设:我怎么没听出卡罗纳的悲伤呢?听了你的朗读老师都想哭了……)

三、根据自学提示学习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来找一找、画一画并简单写写你的感受。

2、交流感受,指导朗读。

(1)谁先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读: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师,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的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根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师:谈谈你的感受。生:……

师:你体会的很好,老师把她对卡罗纳的关爱藏在了对其他同学的嘱咐中。请同学们再来听听老师对你们的殷殷嘱托吧。师读。孩子们听清了吗?能做到吗?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2)谁接着来交流?

生读: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生:……师升华:(评价后)多么善良的同学呀,虽然没有说话,但你们那屏息凝神的注视,不正是无声的关爱吗?板书:(关爱)

(3)还有谁也想畅谈自己的感受?

生读: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课件出示文字)师引导想象:你就是卡罗纳,依偎在老师温暖的怀抱里,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生……

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请用轻柔的声音安慰他,谁来?请用坚定的声音鼓励他,谁来?让我们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一起用最真诚的声音安慰他、鼓励他吧!(配乐齐读。)师升华:多么细心的老师啊,她给了卡罗纳最真诚的理解呀!(板书:理解)

(4)谁来继续交流你的感受?

生读: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开始上课。生谈感受

师:对,老师的爱就是这小小的暗示。

(5)还有谁的做法让你感动?

生读: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生谈感受。(课件出示文字)指导朗读:谁能把“我”的关爱读出来?谁再来试试?让我们带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一起读读这段话。(配乐齐读)师升华:多么体贴的同桌呀,两个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的安慰,这胜过了千言万语呀!

生读: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生谈感受。

(7)谁还想说?

生读: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生谈感受。母亲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好像在说什么?生:……师升华:多么善解人意的母亲呀,她用目不转睛的凝视告诉卡罗纳:别伤心,我的孩子。

(8)还有同学想说。

生读: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生谈感受。

小结:同学们感受到了,当卡罗纳遭遇失去母亲的不幸时,大家给了卡罗纳什么?对照板书。(真诚的理解,热情的安慰、默默的关爱)

四、出示:写一写的要求。

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要为他做什么?请你写下来。

指生交流。

总结:卡罗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幸福和快乐。当别人遭遇不幸时,请伸出你的手,去关心他,帮助他吧!

五、扩展阅读。

1、读资料袋的内容。

2、出示《爱的教育》中《我们的校长》让学生读一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果你想知道故事的结局课下找到这本书读读就知道了。)

板书:28 卡罗纳

真诚的理解

热情的安慰

默默的关爱

卡罗纳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的课题是《卡罗纳》,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卡罗纳》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是一篇略读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方面展开来写。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基于四年级学生,他们在中年级段,已经具备了初步理解课文的能力。为此,根据文本特点、编者意图和中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阅读能力和需求,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认识5个生字"遭、悯、咛、咐、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再结合文本特点,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难点为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篇课文文质兼美,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我准备采用以读代讲法、对话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情感,鼓励学生即兴创造,打造动态生成的课堂。

而相应地,我也将引导学生采用“找、读、析、悟”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地来学习这篇课文,从而引导学生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学语文。

三、说教学过程

本堂课我预计运用一课时完成,下面我将分四个环节进行重点说课。

(一)情感铺垫,渲染爱

本层次的教学,我将主要采用谈话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期待。课伊始,我讲一个关于小学三年级的男孩也就是卡罗纳的故事,由此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这样的设计,快递地集中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达到了“课伊始,趣已生”的情景。

由此,我进入本课的第二个环节——

(二)初读课文,捕捉爱

在学生自由朗读,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再回到文本并且细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分别画出表现卡罗纳内心悲痛的句子和体现大家对他关爱的句子。整堂课学生们围绕“卡罗纳的心情是怎样的?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这两个问题品读感悟。在充分自读自学的基础上,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畅谈感受和体会,而老师只是做精当的点拨和语言表达的示范,使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

此环节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巧妙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理清了思路和文脉。

然后,我进入本课的第三个环节,也就是本课的重点环节——

(三)研读课文,感悟爱

这一环节,我准备采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地朗读中体会周围的人们对卡罗纳的爱。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落实具体的语言文字。然后从体会老师的爱、体会“我”的爱、体会同学的爱、体会“我”的母亲的爱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指导。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打到朗读训练的目的。最后根据交流小结:这同情、怜悯、关爱等情感都包含着周围人对卡罗纳深深的爱。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从初步的感悟到理性的层次分析,并能通过语言文字材料的训练,感受文章传达出的情感,从而轻松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 接着,我进入本课的最后一个环节——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情,此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假如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宽慰卡罗纳呢?把自己想说的,要做的写下来。

这样的设计,既是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拓展,又训练了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达到“课已完,情犹存”的效果。

然后,向学生推荐课文的出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的学习已经结束,但真正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而应该拓展到更为广阔的生活天地中,

最后打开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课尾用歌曲作结,既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又能对整堂课的教学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说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老师

“我” 关爱、同情爱

同学

“我”的母亲

所谓“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卡罗纳、老师、“我”、同学们和“我”的母亲是文章的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传递着浓浓的“爱”意,箭头连接,爱意贯穿全文,这样板书内容简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让孩子能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卡罗纳课件(篇4)

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方法:

在读中感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人和人之间深厚而真挚的爱。

教学过程

一、五分钟基础知识训练。

1、读表示关心、帮助方面的成语或短句。

2、展开想象,把下面的话说具体。

(点击课件,进入“积累”栏目)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听《母亲》这首歌。听过了吗?大家听了后想说什么?

(点击课件歌曲)

2、引入:可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位小朋友,他,却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母亲,他就是——卡罗纳(板书课题)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

3、同学们,你们想想、说说:失去母亲的卡罗纳会是怎样的?

三、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爱”

1、同学们,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明白吗?好,开始。(生阅读,师巡视)

读完了,那我想问问大家: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生畅谈感受:

四、深入阅读——理解“爱”

1、生默读课文,思考: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用笔画下来。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1)

2、学生交流:(出示句式,帮助表达)当卡罗纳……谁怎么做?

(相机点击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3、感情朗读:师读卡罗纳表现的句子,生读大家怎么做的句子。

(点击课件出示引读)

4、读了这些句子,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老师随机板书。

五、品析、想象——领悟“爱”

1、再次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朗读,看看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让你为之一动,为什么?在书上做批注,写下自己的感受。

(点击课件出示要求2)

2、学生交流想法:

六、爱的延伸:

1、师:爱,不需要豪言壮语,爱,不需要惊天动地。爱,是一句真诚的话;爱,是一个轻轻的接触;爱,是一个深情的眼神;文中的老师,同学,家长,用自己的真诚理解、安慰、关爱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是的,就是这朴素的爱,让我们每个同学深受感动。

2、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

师:同学们,确实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不幸,都会需要亲人、朋友的关爱,可是爱是一种能力,怎样去爱,需要我们学习。可以说,这篇课文记录的不仅是关爱同学的过程,也是“我”学习爱的过程。所以说爱是一种能力,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会爱。

3、知道这个感人的故事出自何处吗?对于这本书你知道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4、走近《爱的教育》

阅读选自《爱的教育》的另外两篇文章《我的同学科列帝》和《朱塞佩·玛志尼》——选自《同步阅读》)学生自由选择一篇,静静阅读。

师补充介绍《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

七、作业布置:

1、阅读《爱的教育》,在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

2、与父母交流阅读感受,讨论其中的人物。

八、板书:

卡罗纳

老师 同学

家长

爱是一种能力,我们要学会爱!

卡罗纳课件(篇5)

设计思路:

《卡罗纳》选自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的情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本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在家中有这样一位:每天早晨她第一个起床,为我们做好早饭;放学后又是她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送我们上学时,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上课注意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和同学和睦相处”;在我们生病时,是她精心伺候我们;我们伤心时,她耐心地安慰我们……

同学们这个人是谁啊?

二、再细读课文,感受不幸

1.卡罗纳遭遇到了什么不幸?此时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适时引导。

(1)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①说体会,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朗读,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

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各自找到的句子。

①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一想: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②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③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②③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和“号啕大哭”,和同桌交流一下,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3.教师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并且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深入体会到了人物的感受,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与痛苦。

三、细读课文,感受幸福

老师启发: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呢?

①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②“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③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中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3.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教师适时指导交流。

四、欣赏评价,升华情感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

五、拓展练习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今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学习了这篇选自《爱的教育》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会明白在遇到伤心失望的人的时候,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怎么伸出援助之手来表达我们的爱!请同学们课外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板书设计:

老师

同学 关爱 卡罗纳

“我”的妈妈

卡罗纳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情节,感受大家对卡罗纳的关爱,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多次批注,逐步深入感悟文本。

教学重难点:

引导多次批注,逐步深入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漫谈《爱的教育》

2.揭示课题。

二、默读课文,了解梗概

1、默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

2、圈画故事中的人物,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什么事

默读课文,圈画人物,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交流。

3.:借助人物和事件,就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寻找关爱

1.默读课文,画出大家关爱卡罗纳的句子。

2.交流句子,在读中感受关爱。

四、多次批注、深入感悟

过渡语:爱的表达方式有很多很多,它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人眼神。

1.引导学生选择最感动的一处,多读读然后写感受,并引出“批注”、板书。

2.教师巡视,在巡视中发现问题,以一学生的批注为例,指导学生在初步感受的基础上通过多问几个“为什么”“表达什么”深入感悟。

预设:请A学生分享批注“大家关爱卡罗纳”。

老师相机引导A生如下:

(1)卡罗纳刚来到学校是什么样子的呢?(A生读相关句子)大家看到他这个样子,心里会想表达什么呢?(A生答)

(2)看,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会表达什么,就会有新的感受。(板书:表达什么)

(3)还记得文中的老师怎么交代大家的?那老师心里还有疑问,为什么大家只是远远地看着他,一句话也不说?(请B生答)

(4)你看,同学们表达内心的爱是这样含蓄。这种默默的爱是藏在眼神中,藏在心里的,是这样不露痕迹。好,咱们一起把这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5)瞧,多问为什么,又有新的感受了。(板书为什么)

(6)文中这些人物都是这样悄悄地、默默地、静静地关心着卡罗纳。也就是这种不露痕迹的爱,如此用心的爱才令人感动呢。

3.学生批注自己的深入感悟。

4.呈现再次批注的成果,相机引导有感情朗读。

5.小组分享感受,互相启发,完善批注。

6.全班交流,相机引导有感情朗读。

7.选择最感动的一处,同桌互读。

五、全文

六、布置作业

从《爱的教育》中选择一文章,读一读,用今天学习的方法批注自己的感受。

卡罗纳课件(篇7)

教材分析:

课文抓住卡罗纳失去母亲后第一天来上学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边人对他的无限关爱这两个方面展开来 写的。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行的时候是怎样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学情分析:

这是一个发生在同龄人身上的故事,因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学生会很容易进入情境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4、能在这篇课文的引领下,自觉阅读《爱的教育》,接受爱的教育。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

学习难点:

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教学资源:

亚米契斯的资料,《爱的教育》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在家里同学们能享受到最伟大最无私的爱是什么?母爱 有一位叫卡罗纳的小朋友却再也享受不到母爱了,因为她的母亲去世了,当他第一天来上学时发生了那些感人的故事呢?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下面的词语。

遭到 怜悯 叮咛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泛起 端详 嘱咐 屏息凝神 俯下身子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伤心的?用“———————————————————” 画出说一说

4、遭到不幸的卡罗纳,心情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5、此时此刻,卡罗纳最需要的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老师、我、同学们、妈妈……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从课文中找出老师、同学们、我,以及我的母亲对卡罗纳关爱的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

老师

同学们

妈妈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安慰卡罗纳呢?

(3)如果本课课题换一个,你认为是什么?——————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爱,也许是一句(温暖)的话语,

爱,也许是一道(关切)的目,

爱,也许是一个(亲密)的动作,

爱,也许是( ),

爱,更是一种理解和体谅,

只要我们用(心)感受,

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四、总结感悟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板书设计

老师

母亲去世———————————卡罗纳———————————同学们

失去爱 关爱 我

母亲

23、卡罗纳 问题生成—————————评价单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们对卡罗纳的关爱之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并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将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

一、自主学习

1、填空:

《卡罗纳》的作者是________作家________。本文选自他的________。这是一部________体儿童小说。我们还曾学过里面的另一篇故事________。

2、读准下面的词语,在横线上抄写一遍

遭到 怜悯 叮咛 号啕大哭 恍然大悟 泛起 端详 嘱咐 屏息凝神 俯下身子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忽然醒悟。()

(2)不转眼珠地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

(3)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 )

4、课文是抓住卡罗纳失去( )后,第一天( )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从他承受的( )和身边人对他的( )这两个方面展开来写的。

二、合作探究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老师、我、同学们、妈妈……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从课文中找出老师、同学们、我,以及我的母亲对卡罗纳的关爱句子。画一画,写一写,说一说。

老师

同学们

妈妈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去安慰卡罗纳呢?

3、如果本课课题换一个,你认为是什么?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世界里,

爱,也许是一句( )的话语,

爱,也许是一道( )的目光,

爱,也许是一个( )的动作,

爱,也许是( ),

爱,更是一种理解和体谅,

只要我们用( )感受,

爱,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描写卡罗纳万分伤心的句子。二,描写老师,同学和家长关心卡罗纳的句子。通过讲读卡罗纳的伤心句子让学生感受到此时身边人的关怀对卡罗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理解的卡罗纳伤心的句子时,我让学生深入课文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比如: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学生运用"感同身受"的方法理解的很深刻,感受到卡罗纳的痛苦。此时卡罗纳最需要的就是身边的人对他的关爱。这部分我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比如: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学生说:"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的胸前"这个动作看出了老师把卡罗纳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他安慰。学生能从"拉"这个细小的动作感受到老师的母亲般的关爱。

卡罗纳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五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抓住人物的神态、言行感受人物心情,从而体会一个“爱”字。

教学设计:

一、课前说话:

1、介绍《爱的教育》2、围绕“爱”字,引出课题(板书:卡罗纳)3、读题。

二、初学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归纳内容。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引导学生把内容概要说完整:课文讲了卡罗纳在妈妈去世后第一天上学,他总是想到妈妈,非常伤心;老师和同学以及家长都很关心他。)

反馈时,生成板书:伤心、关心

三、感受卡纳罗的“伤心”。

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找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卡罗纳的“伤心”,用“——”划出。

反馈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⑴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一场似的。

⑵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⑶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

⑷我发现卡罗纳独自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种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三、感悟大家的“关心”。

1、静静地读课文,找找在卡罗纳最悲痛的时刻,大家是怎么给予卡罗纳关爱的。用~~划出相关语句,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同桌交流。

2、学生汇报,重点朗读感悟:

⑴老师的两段话。

⑵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⑶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⑷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⑸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四:拓展阅读。(机动)

1、阅读课外材料(《好友卡罗纳》)

2、再说说卡罗纳是个怎样的人。

3、现在,你有什么话想对可敬而又可怜的卡罗纳说?

五、师生小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说说?

卡罗纳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读文章,抓住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述,体会卡罗纳的悲伤和人们给他的关爱。

(2)读懂课文内容。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真诚理解、相互关爱的情感。

【教学方法】

首先,我将教材“剪裁重缝”,让学生围绕“卡罗纳的悲伤”和“周围的人们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抓住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描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情感。

其次,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我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将学生们的情感引人到情境中,让学生获得“移情”体验。

【教学过程】

课前听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谈话导入

在听歌的过程中,是否有一些镜头、一些画面出现在你的脑海里?

二、初读课文谈感受

1、是啊,这就是母爱。母爱就是你生病时陪在你病床前的守护;就是上下学时对你不辞辛苦的接送;就是放学回家时给你端上的可口饭菜;就是考试前对你的千叮万嘱。然而,一个跟你们年纪相仿的男孩却永远地失去了这些,他的名字叫:卡罗纳。(板书)

让我们一起轻轻地呼唤他:卡罗纳!

让我们再次用心地呼唤他:卡罗纳!

2、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卡罗纳的故事。自由读文,读通句子。

3、交流感受。

三、精读细品,总结感悟

1、默读课文

失去亲爱的妈妈,失去那个你生病时为你端汤送药,守护着你的妈妈,那个每天再忙再累也要给你洗衣做饭的妈妈,这无论对哪个孩子来说,都是天大的悲痛,怎么能不令人伤心难过呢?

默读课文:找找从那些句子可以看出卡罗纳的“伤心、悲痛”,画出来。

2、全文交流

(1)他面容灰白眼镜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一场似的。

指名:看见他这般模样,你心里是什么感觉?带着你的感受读。

从前的卡罗纳或许是健康、活泼的,可经受如此巨大的打击之后,他变成什么样子了?读课文。

他那么的憔悴,那么的悲伤,真让人心疼啊,让我们再来读。

(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

他为什么会“放声大哭”?

卡罗纳再次回到学校,一切依旧,可亲爱的妈妈却永远地离开了,卡罗纳怎么能不放声大哭呢?一起读。

(3)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他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上号啕大哭。

怎样的哭才是号啕大哭?他为什么又号啕大哭?

当他看到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他想起什么?还会想起了什么?一切都成往事,他再也无法拉妈妈的手了,请一起读。

(4)我发现卡罗纳独自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种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失去了妈妈的卡罗纳,变得那么脆弱,一幅画都让他号啕大哭,更不用说他亲眼看到“我”和妈妈亲昵的场面了,他内心的疼痛你能感觉得到吗?“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这句话卡罗纳说出口了吗?是啊,说了也无法改变事实。无法形容的悲哀,悲痛欲绝的难过,只能放在心里,让我们再读句子。

3、小结

失去了妈妈的卡罗纳,从此再也看不到妈妈的笑脸,再也听不见妈妈的嘱咐,再也感受不到妈妈温暖的拥抱了,他怎么能不难过呢?

4、进一步分析

面对如此悲伤的卡罗纳,他身边的人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读课文,从文中画出来。

5、学生汇报(按照学生的反馈调整)

①昨天上午,我们刚走进教室,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明天要来上课,孩子们,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不许和他开玩笑,不许和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

当老师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心情怎么样?

老师为什么要提前告诉“我们”这些?

从老师“不许……不许……”的语句,想象老师的语气怎样?

多细心的老师啊,他生怕同学们一个无意的举动再次伤害到已经脆弱不堪的卡罗纳。

②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再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此时此刻的老师就像一个妈妈。或许现在只有痛痛快快地哭出来,他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吧,但一定要坚强。

(3)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用自己的话说说“屏息凝神”的意思。他们屏息凝神地望着谁?他们屏息凝神地望着的是怎样的卡罗纳?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屏息凝神地望着?看到自己的伙伴这么憔悴难过的样子,同学们的目光似乎在说什么?

(4)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

为什么没人说话?

师:(小结)有时候真情无言,这一道道的目光,充满着温暖和感情,让悲伤中的卡罗纳不那么难过。让我们再用心来读读这两句话。

(5)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是啊,面对悲痛欲绝的卡罗纳,该说什么呢?

(6)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当“我”扑向母亲的怀抱时,母亲却把“我”推开了,为什么?

轻轻的一个“推”,简简单单的一个“推”,推开了自己的儿子,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母亲对失去妈妈的卡罗纳的关爱。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七、八两个自然段,再次来感受这感人的一幕。

四、升华主题,尝试“关爱”

面对卡罗纳———一个失去了妈妈的孩子,老师、同学、家长都付出自己的关爱。(板书:老师、同学、家长、爱)一位哲人说过:关爱,有时是有声的,有时是无声的。他们的关爱就隐藏在平凡的一句话中,一个动作中,甚至是一个眼神里。就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真诚理解、相互关爱吧。如果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他就在你身边,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或者怎么说呢?写成一篇小文章。

卡罗纳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文章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3、创设情境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了解内容。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写下5组自己认为最难读准的词语,让自己的同桌认读。

二、朗读课外资料《疯娘》,激起感情共鸣。

师: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找到了很多关于爱的故事,今天老师也找到了一篇,大家想听吗?

老师配乐朗读《疯娘》(背景音乐〈白发亲娘〉)

三、引入新课,借情朗读。

引语:失去母亲的痛苦是巨大的,我们如何去帮助一个处于痛苦中的人呢?文章《卡罗纳》告诉我们很多。下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并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地方。

1、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最感人的地方。

2、指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读出来。

师评价: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读得也非常投入,在大家的泪光中我仿佛看到了悲伤的卡罗纳,也仿佛看到了给予卡罗纳无限关爱的人们。(板书:巨大悲痛和无限关爱)

同学们在读课文时肯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想到的写在书上。

3、默读课文,写出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4、交流汇报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次朗读课文。

四、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师:大家读得这么动情,我仿佛觉得卡罗纳正向我们走来,同学们,当卡罗纳走进教室时,你看到他是什么样子的?

生:她面容灰白,两眼都哭红了……。

师:作者是通过写什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痛的形象?

生:“面容灰白”是写人物的神态,“两腿都站不稳”是写他的动作,……。(板书:神态、动作)

师:一个在痛苦中挣扎的孩子得到了老师及时地关爱,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什么让我们看到这一点的?

生:语言、动作……(分别读出相关的内容)。

小结: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悲伤的卡罗纳,一个给予他关心和爱护的老师,以及众多关爱他的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文章的理解,带着对人物的理解,再去朗读课文。

五、创设情境,走入人物,再次体验人物情感。

师:既然我们了解和熟悉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那么如果你是卡罗纳,走进教室时应该是什么表情?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又要做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如何说出安慰他的那番话?根据自己的理解演绎人物。

1、找两个学生,一个做“老师”,一个做卡罗纳,其余作他的同学。做“老师”的同学要有感情的读出课文中老师所说的那番话。

情境一:

老师拉着悲伤的卡罗纳走进教室,同学们默默地看着他,这时卡罗纳放声大哭,老师把他搂在怀里安慰他(扮演“老师”的同学读安慰他的话)

2、再找四个学生做卡罗纳的同学,并围在他的周围。

情境二:

师:放学了,同学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跑出教室,奔向自己的母亲、奔向自己的家,而是围在卡罗纳的周围默默地看着他,这仅仅是默默地注视吗?不,这是默默的关怀,默默的疼爱。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心理正流淌着浓浓的情,深深地爱。此时你肯定有很多话要对卡罗纳说,把想说的说出来吧!

生:“别伤心,你要坚强。”“卡罗纳,我们大家都是你的亲人。”

六、总结全文,深化主题。(打开背景音乐〈爱的奉献〉)

卡罗纳是不幸的,因为他失去了母亲,卡罗纳又是幸福的,应为他身边有这么多疼他爱他的人。正因为这世界上有了爱,我们才有了幸福和快乐。同学们,拿出我们的情吧,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请大家伸出热情的手,握住你身边的同学,告诉他,我是你的朋友!

卡罗纳课件(篇11)

设计思路:

卡罗纳》选自亚米契斯所著的《爱的教育》,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他,默默地关爱他的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很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课文讲述的故事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真诚理解,互相关爱的情感。通过阅读,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品读,感受师生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之情。

3、懂得在别人遭遇不幸时,给予帮助、关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阅读体会和感受。

2、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准备:

本课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在家中有这样一位:每天早晨她第一个起床,为我们做好早饭;放学后又是她为我们准备好可口的饭菜;送我们上学时,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上课注意听老师讲课,积极回答问题,和同学和睦相处”;在我们生病时,是她精心伺候我们;我们伤心时,她耐心地安慰我们……

同学们这个人是谁啊?

二、再细读课文,感受不幸

1.卡罗纳遭遇到了什么不幸?此时的卡罗纳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

2.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适时引导。

(1)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①说体会,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吗?指名朗读,请把这种感受读出来。(从卡罗纳的外貌、神态、行动中感受到了他的可怜与不幸。)

②这样的句子,课文中还有很多,请找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指名朗读各自找到的句子。

①卡罗纳的母亲病得很厉害,卡罗纳很多天没来上学了。

想一想:这几天卡罗纳会做些什么呢?

②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候,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③卡罗纳翻开书,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仔细读读②③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理解“放声大哭”和“号啕大哭”,和同桌交流一下,他为什么哭?

读出自己的感受来(指名读)。

3.教师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抓住了重点词句,并且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深入体会到了人物的感受,读出了卡罗纳的伤心与痛苦。

三、细读课文,感受幸福

老师启发:卡罗纳失去了母亲,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孩子呀!他失去了母亲,今后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呢?此时的他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周围的人们又是怎样表达对卡罗纳的爱的呢?

①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②“我”和同学们是怎样传达对卡罗纳的关爱的?

③当“我”跑过去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你从母亲的“目不转睛”中读懂了什么?“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3.学生读读、画画、议议。教师适时指导交流。

四、欣赏评价,升华情感

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着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就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为他做些什么?

五、拓展练习

生活中难免遭到不幸,我们应该正确面对。今天我们通过朗读、体会,学习了这篇选自《爱的教育》的文章。相信大家都得到了深刻的教育,也会明白在遇到伤心失望的人的时候,在遇到需要帮助的人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做?怎么伸出援助之手来表达我们的爱!请同学们课外阅读《爱的教育》这本书。

卡罗纳课件(篇12)

一、教材解读

记得 叶圣陶 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首先我就对《卡罗纳》这个例子进行教材解读,《卡罗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同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的《争吵》一样,都选自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本文讲述的是小男孩卡罗纳在遭遇失去母亲的巨大不幸时,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热情地安慰她,默默地关爱他。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述,文章语言生动,描写细腻,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不难理解,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阅读提示,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略读课文的课时安排只有一课时,教学时不能面面惧到,也不能放手泛泛而读,要做到略中有精。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卡罗纳》一文,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卡罗纳的爱,散发着爱的气息。设计以“爱”为主线,创设出情意浓浓的教学情景,扣击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氛围中,自觉研读有关语句和段落,透过字面想象人物的所思所想,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理念二:“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老师只是点拨者和语言表达的示范者。

基于这样的设计理念,结合学生实际以及略读课文的特点,预设本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能力:认识生字,正确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提示,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卡罗纳周围的人对他的关爱,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重点朗读体会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中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难点是通过字面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三、预设流程

在这样的目标定位下,我围绕“爱”这条主线进行了课堂设计,一是情感铺垫,渲染爱;二是初读课文,捕捉爱;三是研读课文,感悟爱;四是写话拓展,延伸爱。

环节三是本设计的重点板块。我将结合教法和学法对这一环节进行具体阐述。

我们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授之以渔,进一步提出学习建议::默读课文,可以动笔划一划文中描写大家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在你最感动的地方写写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潜心会文中,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自读自悟。

再把大量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交流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句子,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对卡罗纳的关爱。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庄重严肃”“叮嘱”“拉到胸前”,运用角色体验朗读,充分感受老师的语言所表达的关爱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品悟老师语言中两个“不许”两个“坚强”的深刻内涵。

平 常你们 老师不许你们干什么?

预设:不许上课做小动作。师: 那是 老师对你学习上的关爱。

不许去河里游泳。 师:那是老师对你们生命安全的爱护。

这里的老师又是为什么不许同学们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面前放声大笑呢?

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对比中,体会老师对卡罗纳的尊重和理解。

围绕“坚强”,引导发现两个矛盾点,为什么让他哭?又要他坚强呢?为什么说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又说她能看见你……呢?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老师参与点拨,层层深入,引导思维不断碰撞,情感一步步升华。而其他人对卡罗纳的关爱,进行迁移性的简单交流,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让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在交流中小结提升。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在情感体验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而对词的敏感是一种阅读素质,引导学生寻找触动心灵的词语,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联系上下文,读中悟,悟中读,谈感受,意在培养学生对词的敏感,深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那么整课的板书设计:

23*卡罗纳

关爱

语言 动作 神态

老师 同学 “我”的母亲 ………

卡罗纳、老师、“我”的母亲和同学们是文章人物,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传递着浓浓的“爱”意,箭头连接,爱意贯穿全文,这样板书内容简洁,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旨在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指导思想。让孩子能获得语文学习的快乐!

卡罗纳课件(篇13)

设计理念:

《卡罗纳》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细腻,散发着浓浓的爱的气息。教者秉着“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以“读”为主,以“爱”为线,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语感,理解课文,感知作者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体会文本中心,畅所欲言,最终获得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5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动手做记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人与人之间真切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学习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感知作者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字面想像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渲染母爱。

1、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可以跟着吟唱。

2、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读关于母爱的名句。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3、师述(过渡):母亲,一个多么温暖的称呼,母亲,是我们的天,是我们最亲近的人。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朋友,他失去了最爱他的母亲,这么一个可怜的孩子——卡罗纳,我们一起走近的卡罗纳。

二、初读课文,发现爱。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读了课文,你感觉到什么?(围绕卡罗纳的心情和表现来说)

(2)出示词语,试着读一读:

遭到不幸面容灰白同情怜悯俯下屏息凝神

千叮咛万嘱咐号啕大哭目不转睛恍然大悟

2、课文哪些地方体现了卡罗纳的悲伤。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两腿站不稳,好像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

(2)卡罗纳走进教室,突然放声大哭起来。他一定是想起了往日的情景。那时侯,母亲差不多每天都来接他;要考试了,母亲总是俯下身来向他千叮咛万嘱咐。

(3)当他看到一幅母亲拉着儿子的手的插图时,突然双手抱住脑袋,趴在桌子上号啕大哭。

(4)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卡罗纳独自站在一边端详着我,他的目光里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那神情仿佛在说:“你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

3、(过渡)卡罗纳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他显得无比脆弱,这时候,他最需要什么?默读课文,看看卡罗纳周围的人是怎么做的?

三、研读课文,体会爱。

1、找出周围的人关心卡罗纳的句子,用“﹏”表示。

2、自由练读句子,感受当时的场景。

3、交流:文中体现了谁对卡罗纳的关心。

(1)师爱,学着老师的神态、语言、动作读一读句子。

①老师就对大家说:“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这个可怜的孩子……你们要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任何人都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在他的面前放声大笑。”

②老师把卡罗纳拉到自己胸前,对他说:“哭吧,痛痛快快地哭吧,可怜的孩子!但你要坚强!你母亲已不在这个世界上了,但她能看见你,她依然爱着你,她还生活在你身边。孩子,你要坚强哟!”

③老师暗示大家暂时别管他,现在上课。

交流:老师为什么说不许跟他开玩笑?不许放声大笑?为什么母亲不在世界上了,却还能看见你,还生活在你身边?“暂时不管他”也是老师对卡罗纳的爱吗?

指导朗读:老师的话,体会老师对卡罗纳的鼓励和安慰。

(2)同学的爱:

①我心里不由得泛起一阵同情和怜悯,大家都屏息凝神地望着他。

②我本想跟他说几句话,但不知说什么才好,就把一只手放在他的肩膀上,脸贴在他的耳朵上,对他说:“卡罗纳,别哭了。”

③放学的时候,大家围在他身边,谁都没有说话,只用关切的目光默默地看着他。④我恍然大悟,没去拉母亲的手,却拉起卡罗纳的手,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指名读,交流:同学们把对卡罗纳的爱和关心化作什么?(眼神、简单的语言、一个小动作)体会全班同学特别是“我”对卡罗纳的关心与鼓励。

(3)同学家长的爱:

①我看见母亲在等我,跑过去扑进她的怀抱。母亲把我推开了,她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

指名读。

为什么母亲把我推开?从“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我”体会到什么?感受一个同学家长对卡罗纳的关心。

4、整体感知,畅谈感受。

(1)齐读课文,注意朗读时的感情与语速。

(2)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或者想对文中的主人翁说什么?

四、课外阅读,延伸爱。

1、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因为失去了母亲,卡罗纳是不幸的;但卡罗纳又是幸福的,因为他身边有这么多关心他的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都体现这大家对卡罗纳真挚的爱。

《卡罗纳》的故事来自《爱的教育》这本书,出示《爱的教育》这本书,读读这本书吧,会给你更多的感动。

2、延伸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需要关心的人。

音乐响起,师朗诵《让世界充满爱》部分歌词。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深深地凝望你的眼,不需要更多的语言,紧紧地握住你的手,这温暖依旧未改变。

视频播放玉树地震图片。在我们周围,在我们国家,在地球村,到处都有需要我们关心的人,前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今年4月14日的玉树地震,多少人失去家园,多少孩子失去自己的双亲。同学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伸出我们的手,向需要帮助的人表达我们的爱。给予也是快乐的。

板书设计:

老师语言动作

同学动作神情

同学家长神态心理

GZ85.com延伸阅读

搜索课件(推荐13篇)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有哪些值得推荐的资料内容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搜索课件(推荐13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搜索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在配对的活动中,找到动物与生活中的某些事物的对应关系。

3.能利用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提前搜集动物的本领知识。

2.课件。

3.图片卡。

4.幼儿学习资源3、彩笔。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想飞的小象》,请小朋友边看故事边听故事,一会儿老师有问题要提问小朋友哟(播放故事视频)。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幼儿回答)

师:看来,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本领,只是各种动物的本领不同。

二、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的特殊本领

1.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哪些小动物有哪些本领。(放课件图片)蝙蝠在夜间自由飞翔;袋鼠妈妈带着小袋鼠跳;枯叶蝶隐藏在树枝上;鸟儿在空中飞翔;小鸭在水中游泳;蜘蛛在织网;壁虎吸在墙壁上;蜜蜂在吸花蜜。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

2.师: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本领?昨天老师让小朋友回家搜集动物的本领,你搜集到什么动物有什么本领,现在请小朋友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搜集到的动物的本领。(分组交流)

3.请幼儿单独回答。

信鸽会送信;青蛙会跳;变色龙会变色;松鼠的尾巴可以当伞;公鸡会打鸣;黄牛会耕地;萤火虫会发光;鲸会喷水;孔雀会开屏;狗会汪汪叫;壁虎的尾巴断了可以再生出来;北极熊不怕冷;竹节虫可以藏在树枝上;骆驼可以储存食物;鸬鹚会捉鱼;乌贼会喷墨汁;狐狸会放臭屁等。

老师小结:小动物们的本领可真多,有的动物有保护色,有的动物有再生的本领,不同的动物有保护自己的特殊本领,他们真是太棒了。

三、说说动物本领与人们的发明创造

1.师:小朋友,你了解了这些动物的本领以后,想到了什么?

(1)播放鱼游泳视频。

视频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鱼的身体内有鱼鳔,内部可以储存空气,鱼正是利用空气在水中的浮力使自己上下移动,于是人们受小鱼游的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出示青蛙图片。

看到青蛙游泳你想到了什么?(蛙泳)出示蛙泳图片。

(3)出示孔雀开屏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你又想到了什么?(孔雀舞)出示孔雀舞图片

看到孔雀开屏,人们发明了孔雀舞。

2.幼儿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除了刚才看到的这些,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发明也是受到动物特殊本领的启示而发明的。那我们还从动物身上学到什么本领,发明了什么呢?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请小朋友来帮他们配配对吧!(播放轻音乐)

你是怎么配对的,为什么?

小结:受到……的启发,我们发明了……;看到……,我们发明了……。

四、大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离不开动物,动物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人类过得更好、更快乐!如果请你来做个发明家的话,你会学哪种动物的本领发明什么样的东西呢?请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想一想,把它画下来。

五、结束。

师:小朋友们真棒,都有自己的创意,让我们到美工区中继续我们的“发明创造”吧。

搜索课件 篇2

活动目标:1、认识磁铁的磁力现象。

2、发现生活中有磁性的物品。

3、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磁铁、回形针、铁的瓶盖、含铁的物品、小玩具车、胶带、泡沫板、脸盆、水、沙箱等。

活动过程:一、展示事先准备的一些磁铁的小物品。

1、请幼儿猜猜看哪些物品有可能被磁铁吸起来。

2、哪些物品磁铁吸不起来。

3、请幼儿将猜的结果进行分类。

二、分别请幼儿实际性的用磁铁吸吸看,并将能被磁铁吸起和不能被吸起的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三、将幼儿分组或发给每个幼儿一块磁铁,请幼儿在教室里大搜索,看看磁铁可以吸起来什么,不能吸起什么。

四、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搜索课件 篇3

《体验网络学习》,把课本上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课本的《搜索网络信息》提炼为《体验网络学习》,我认为更贴近学生的实际,也更能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

林婉老师的课件做得特别好,我记得以前学习过一篇文章,谈到演示文稿的制作不是简单的复制文字,二是要提炼出有力量的(Power)要点(Point),一页不要超过五行字,字体至少要60以上等等。现在林老师很好地示范了如何做一个精炼、吸引人的课件。

一开始,现在最需求的10种工作岗位,在还根本不存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大约每2年翻一番当大学生学习到第三年时,他们在第一年所学习到的东西有一半已经过时。演示文稿上的视觉效果和系列数据让同学们震惊,更突出了主题我们必须学会自主学习,并引出主题网络时代我们该如何学习。真是先声夺人,振聋发聩。

接着,观看视频,大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各种知识技能,让学生们了解网络学习的同时,也起到了标杆示范的作用。真是一箭双雕。

老师及时总结网络学习的优势,自然引入如何进行网络学习,并以学做一个蛋糕(拿手菜)送妈妈为目的,上搜索的技巧。层层推进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渐掌握如何进行网上搜索和知识归纳。课程结束时及时点题,每一天你都在学习求知的步伐在人生从未停歇愿你学有所获!

不过,教学的主体部分我觉得还有些值得商磋的地方,

第一, 网上搜索是网络学习的一部分,但网络学习还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内容。网络学习是自学的一部分。这个关系应该给同学们解释清楚,或者列表解释他们之间的关系。除了解释网上搜索之外,应该略微介绍一下网络学习的现状等相关内容。同时强调自学中资源的获取,除了网络,还有其他途径。这样避免了网上搜索与网络学习概念上的混淆。

第二, 以做一个蛋糕送给妈妈为例,我觉得在后续的操作上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没有实际条件为妈妈做蛋糕呢?即使使用电饭锅等替代烤箱的'工具,购买材料制作的过程也还是有一些困难的。所以,如果真的想结合感恩教育进行教学的话,我觉得未必需要采用这个例子。应该有更多可以选择的主题,让学生易于操作,也能体验父母的辛劳。但具体可以采用什么主题,我现在也没有想到,留一个悬念,等我找到相关资料再补充本文。

此外,课堂上有些用师生问答的方式进行学习的地方,由于学生的自我控制水平有限,有时会有问答时其他孩子没认真听的情况,我觉得如果用论坛主题发布讨论的方式,可能效率会更高一些。

搜索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的新发明。

活动准备

各种动物图片及根据动物发明的物品的图片,笔、纸等。

活动过程:

1.音乐导入:《动物模仿操》,随音乐做动作。

师:刚才我们做了《动物模仿操》,你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什么的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本领?下面老师跟小朋友一起认识几个小动物朋友:

2.出示图片一:师:你喜欢小鸟吗?它有什么本领?幼儿:小鸟会飞,能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我们一起模仿小鸟飞。师:我们如果想到自己想去的地方要怎么办?幼儿:坐飞机。师:我们一起学飞机起飞的动作。师:飞机与小鸟有什么相同之处?

得出结论:飞机是根据小鸟的原理制造的。

3.图片二:蜘蛛知网。师:蜘蛛为什么知网?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与蜘蛛网相似?(渔网、捕蝶网、纱网、等。)

结论:生活中的网状物品就是根据蛛网的原理制造的。

4.图片三:海底世界。师:水里有什么?鱼有什么本领?鱼用什么游泳?(鱼鳍)出示船的图片。师;鱼鳍像船的什么?(船桨)我们模仿一下划船的动作。你们看鱼鳞向我们见过的什么?(瓦片)

结论:瓦片是根据鱼鳞的原理做的,船就是根据与游泳的本领制造的。

5.总结:其实,只要你是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仿照小动物本领做的。

6.游戏:猜一猜

我们来玩个游戏。逐一出示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下面我会出示很多图片,仔细看如果你觉得哪张图片是仿照鸭子(袋鼠、蝙蝠、蚊子、章鱼)做的你就大声喊“停”。

活动延伸:

1.小朋友开动脑筋时刻到了,快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仿照小动物做的?

大象——吊车螃蟹——钳子变色龙——迷彩服人跳舞——机器人跳舞鲨鱼——潜水艇等。

2.我们小朋友来当小发明家根据小动物的本领,也来设计个小发明吧。互相交流自己的小发明,结束活动。

搜索课件 篇5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尽情地幻想,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向往。通过实践,我们发觉这一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的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幼儿经验、视野的扩展和潜能的发挥,不知不觉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深处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搜索课件 篇6

这节课的内容是出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四课---《Word的高级编辑》,在学这部分内容之前,同学们已经系统地学习了Word的基本操作、简单文字处理与在Word中插入表格等内容,对Word中的一些基本工具栏、功能设置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Word的高级编辑》这一节课中将学习艺术字的设置,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以及公式编辑器等内容。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整本《信息技术》教材来说处于基础知识的地位,是学习电子表格制作、幻灯片(PPT)制作、多媒体软件等制作的基础;但在第一单元中本节课的内容属于重点内容,它是在前几个课时的基础上对Word文本操作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学习一些难度相对较高的知识,比如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添加引用内容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务必逐步推行信息技术必修课,该课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即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技术积极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使学生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工具”。Word高级编辑内容是学生处理信息、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基石,把Word高级编辑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能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知识与技能:

1、学习Word中艺术字的插入与设置;

2、掌握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学会分栏、分页、给文档设置页眉页脚页码以及和给文档添加题注、脚注;

3、知道如何使用公式编辑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强化所学知识的印象,巩固学习成果,并制作出个人成品;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以及实际动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感受Word高级编辑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乐趣。

2、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

难点:

1、文档页面设置的操作步骤(包括文档分栏、分页、分节、设置页眉页脚页码);

七年级学生处于行为规范阶段,学习自制力相对小学阶段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学习时精力还不能完全集中,不过对形象生动、动手实践的学习有很大的兴趣。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大部分的学生对此相当感兴趣,学习热情较高,但不得不承认学生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愉悦更多的来源于他们面对电脑与网络的第一反应是娱乐而非学习,他们希望老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让他们玩玩电脑游戏、上网聊聊天……课程的目标要求与学生的内心反应仿佛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七年级第二学期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一第一学期已经对信息技术课程有过接触,尤其是在初一上学期,学生已大致了解了计算机的启动、关机、简单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等。但由于一学期的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较大,以及学生家庭条件参差不齐,课后用电脑练习实践的时间不均,学生的掌握情况不是很理想,对于Word高级编辑的认识和了解就更少,但经过前几次课的学习,学生对Word的一些文本编辑技巧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本节课高级编辑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感知通道的偏爱主要是听觉,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坚持性较弱,在学习时喜欢活动,更喜欢结伴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喜欢动手操作等。因此,在讲授Word高级编辑时可以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多加组织小组学习、协作学习。

一般情况下一个班级的学生年龄都基本一致,不会相差很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程度也大都无异。但基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水平不一,以及家庭经济基础不同(家庭条件良好的可以为学生提供课下电脑练习的设备,家庭条件较差的也许没有电脑操作的设备),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教师一般采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首先通过演示操作,讲解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讲解后,通过自己操作练习,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教师运用讲授法可以系统的讲授知识,尤其是重难点的讲解,学生也能清晰地了解知识的脉络结构。信息技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Word的高级编辑学习也是如此,需要学生及时地操作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普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操作技能、学习兴趣等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单单是讲授法和练习法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面对这些问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创设情境、布置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与学生的一般特征、入门能力、学习风格等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教师的系统讲解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达到了本课基本要求,但有的学生在课下或在父母的指导下已经掌握了较高的Word编辑技巧;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支持条件不足,对所学知识不能尽快消化,这时候就需要分层教学,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有余力的同学超前学习新知识或自学其他软件,挖掘其潜在能力,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每一门课的教学都需要教师在上课期间提问一些问题,一方面,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集中思考,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学质量。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利用课本内容、数字资料、互联网信息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把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由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和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组成,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开展协作学习。技术掌握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技术较差的学生,技术较差的学生可以请教技术掌握好的学生,既发挥了信息技术程度好的学生的优越性,也弥补了信息技术程度差的学生的不足。

基于任务教学法所提出的任务,学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情境为实破点,作出各种猜测,要想法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对问题进行推理、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向,然后通过观察、实验来收集事实,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查阅文献资料、检索等)得到第二手的资料,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澄清事实、发现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讲Word的高级编辑中可以向同学们布置任务或展示一些成品,让学生思考探究怎样操作才能达成目标。

前面已经说到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学好这门课,学好Word的高级编辑仅仅靠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实时练习是不够的,需要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后勤加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

七年级的学生更喜欢活动,喜欢结伴学习,而且在这门课中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因此更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生生之间协作交流、互相借鉴分享,各抒己见,在思想碰撞中激发出创新点。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以及同学们的课下练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对一些文字进行简单的美化,如何插入表格、编辑表格,并且我们在《匆匆》那篇散文上进行了系统的操练,那么大家想不想再学习一些Word的高级编辑技巧,让我们的作品更加美观呢?我们先来看一幅图文混排的《匆匆》散文,这样的排版格式是不是比我们之前看到的更加耳目一新,那么大家思考一下,结合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何才能做成此作品。

要达成上述排版的效果,除了用到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还需要这节课的内容,接下来我们就系统地学习Word的高级编辑。

学习了这部分内容,同学们可以在之前练习过的《匆匆》这篇散文上练习一下,设置一些艺术字,对其进行美化一下,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部分同学的作品。

文档分栏:

将插入点定位到需要分页的位置;

页面布局—页面设置—分隔符—分页符;

在打开的分隔符下拉列表中列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分节符;

设置文档页眉页脚页码:

选择添加题注的位置,在“引用”选项卡下单击“题注”组中的“插入题注”按钮,在需要插入的位置输入题注内容即可

我们本节课Word的高级编辑就学完了,我们一共学习了四个模块的内容(设置艺术字、文档页面设置、文档添加引用内容、公式编辑器),通过老师的演示以及同学们在电脑上的动手练习,相信大家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技能、方法、步骤等都有了很好地掌握。

在课后希望同学们勤加练习,在这里老师布置一个小小的作业:大家可以在朱自清《匆匆》这篇散文上运用本节课所讲内容对这篇文章进行修饰,要求如下:将文章分成两栏,将题目设置成艺术字,在文章最后添加题注(有关朱自清的简单介绍)。期待在下节课欣赏大家的佳作!

教师需要对自身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是否对教学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正确恰当的预设,是否做好了应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的准备(是否具有教育机智),是否准备好了教具,是否安排了适量、适度的课堂例题和练习题等等。

新课程非常重视评价的多元化,七年级信息技术课堂,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主选择、有效的主动实践,教师对学生学习评价上也应多元化。比如:

因为我们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协作学习为主,而这种模式的呈现又多以项目活动为主,在项目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技能,同时其它的智力因素和个性特征也会表现出来,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精力持续时间等。自我评价及同伴、小组互评一起运用,来考评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会使评价更客观、真实有效。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系列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理解,又有助于其对学习目标的认识,有助于对学习过程的控制,有助于培养和形成其对学习及活动的评价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上机操作、探究学习、小组讨论时的表现(发言能力、交流能力、写作能力等)进行考评,可以利用观察表格来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特别技能、行为及进步。

收集学生在这一科目学习过程中的作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作为判定学生学习质量的依据,这样可以反映出该生的相关学习过程及结果,能积极促进学生参与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感。

一门课或一节课的学习过后,需要布置一些练习题或测试题,这些试题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但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对这些试题进行总结性评价。

搜索课件 篇7

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信息搜索》是华师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信息搜索与交流的基本概念与方法。这次课是在上一节课《信息就在你指尖——信息搜索入门》的基础上对信息搜索的进一步的学习。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内容的深化,同时为本章第三节(下载软件)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网上搜索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之一。学习本节,对于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其依据

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的理念,确定以下“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进一步熟悉不同的“搜索引擎”。

⑵能正确使用各种符号缩小搜索范围,准确搜索信息。

根据《指导纲要》中: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定以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增强学生在信息交流中的责任心和道德观。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

③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快捷而准确地搜索信息的能力。能灵活运用搜索策略。

二、说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学生目前已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基本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单从本节课知识性内容来看,并不复杂,学生能较快的掌握。但从信息技术的工具性及课程的实践性来看,给学生“自主实践”的机会是关键。

为此:我将本课的学法指导设计为:

1、问题联想、自主学习。

利用“该不该过圣诞节”的辩论,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2、综合实践、能力牵引。

信息素养涉及到不同学科、不同知识。本节课借“过圣诞节”这一青少年学生中的“新文化现象”展开辩论,使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数字逻辑推理能力、地理历史中的试记能力、政治、美学中的不同文化的鉴赏能力,牵引到信息收集、整理、鉴别、发布等信息素养上。让学生在实践中自觉整合各学科知识和能力。

3、自主探究、贯穿练习。

本节“辩论”必定涉及原有的计算机基本操作、涉及对上一节的“搜索工具”的应用。以及以后各章节的信息下载、信息发布等内容。指导学生对已经学习内容的应用以及没有接触的知识的探究是重要的学法指导之一。

三、教法分析

为适应信息课具有的发展性、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考虑到学生层次的个体差异,结合初中学生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理,勇于竞争的博异心态,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科特点的理解,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①情境激趣法:

如动画导入,激发兴趣等。

②任务驱动法:

本节课以“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为“任务”主题,整节课以一场“辩论赛”为活动主体,在辩论的`过程中,正反两方会不断生成不同的“任务”。

③评比激趣法:

“辩论”需要有说服人的材料,材料来自信息的“准确搜索”,辩论的过程就是评比的过程,只是评比的裁判不是老师,而是同伴、是对手、是学生。

④合作探究法:

正反两方的小组,只有通过组员的全力合作,才能在网络上搜索到有利于胜辩对方而不重复的材料。

四、教学流程分析

㈠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关于圣诞节的动画,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简单讨论:中国人要不要过圣诞节?从而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动画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㈡教师引领,知识导航。

教师简要讲解本课知识点:

1、阅读搜索结果的前几条信息、

2、缩小搜索范围、

①合理运用关键词、

②运用高级搜索、

③使用逻辑操作符AND、

④使用引号连接字符、

⑤利用“+”“—”起限定作用。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老师的讲解伴随着示范,让学生更快的了解相关方法。为后面的自主探究作铺垫。

㈢自主探究,展开辩论。

1、分组合作,搜索素材

教师分发信息记录卡,并在大屏幕上示范“如何合理运用关键词”。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就本节课的话题,自己练习搜索。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搜索信息。

设计意图:以知识导航,让学生对准确搜索的方法有所了解;教师起示范引导作用,学生练习为下面的自主探究做铺垫。

2、理性思考,各抒己见

学生加工整理搜集的信息,理性思考,得出观点;教师适时评价点拨,把握学生辩论的方向。

本环节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关键环节,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发言,教师特别要注意引导。帮助学生进行针锋相对的辩论,学会根据对方的辩词及时开始新的搜索,明确活动中生成的新任务。并能快速应对。

特别重要的是:提醒发言的学生说明信息的来源及其搜索方法。

设计意图:以辩论会的形式展开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搜索热情,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且正反两方各有合作,学生互帮互学,反复练习,有助于他们生成能力。教师要求他们说明信息来源及方法,可以帮助巩固知识,也可以进行信息技术道德观的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㈣归纳小结,自主完善

请学生从本课的辩论话题和本课的学习内容两方面作小结,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对话题的小结关键是从价值观的角度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引导;学生谈收获,实际上是小结了本课的知识,起到巩固知识点,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目的。

㈤拓展延伸,关注生活

设计一项课外作业:在中外节日中,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节日,搜索其由来、特色、风俗等,制作成一份电子板报。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空间,继续巩固搜索的相关知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把信息技术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比较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反复练习,生成能力。

2、坚持“情景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了要不要过圣诞节的情景,让学生在参与辩论的热情驱使下主动积极去搜索。

3、坚持“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在辩论中,学生既要自主独立完成,又要根据辩论的内容,不断调整搜索内容,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4、坚持“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整合”的原则,本节课整合了信息技术、语言表述、逻辑推理等学科知识,能综合提高学生素养。

搜索课件 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每样物品都包含着各行各业的劳动。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述物品的由来。

3、懂得珍惜物品,并学会感激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者。

关 键 点:了解每一样物品都包含着各行各业的劳动并尝试用绘画的的方式表述物品的由来。

活动准备:

1、幼儿在家中选择一种自己觉得重要的物品,如:笔、纸、食物、玩具等均可,并与爸爸妈妈谈谈这样东西是如何来的,需要哪些人的辛勤劳动,并带到幼儿园来。

2、人受一份画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说说它的故事。

1、教师出示一支铅笔,引导幼儿说说有哪些劳动者与这支铅笔有关,鼓励幼儿乡的越仔细越好。

2、幼儿展示带来的物品,讲讲这样物品是怎么样来的。包含了哪些人的辛弃劳动。

3、幼儿与同伴交流讲述有关它的故事。

二、操作绘画,绘制搜索地图。

1、在画纸上画下这个物品的由来过程,想想怎样才能表示每一步步骤的前后顺序。

2、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物品是怎样一步步的被制作出来的,并用数字或箭头表示步骤。

三、作品展出,互相交流。

1、将幼儿的作品展出,并将相对应的物品摆放在一起。

2、幼儿结合记录作品,互相介绍物品的由来。

搜索课件 篇9

《打字速度靠指法》这节课主要是练习学生的打字能力和速度。本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和提高,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和加强指法的练习。主要的教学内容是通过金山打字通打字游戏的练习,提高击键的正确率和击键的速度。

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正确的指法是电脑操作的一项重要基本功,练好指法能大大提高操作电脑的速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正确的指法,但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专项的不断训练来强化,形成习惯。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掌握键盘指法和左右手的键位方法;学会手指的分工。能够找到基准键,并能正确使用。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

了解键盘的组成,掌握基准键位的手指分工及操作,掌握空格键的使用,养成良好的打字坐姿及击键习惯

通过比一比的形式,初步感受打字的技巧和方法。

通过探究、对比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小组间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培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操作能力。

【重点】掌握基本键的位置和使用,学会正确使用指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采用1。任务驱动法 2。协作学习法 3。分层教学法4。赏识教育法。意在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过程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才能快速输入字符吗?像打字员那样快速输入字符”,学生汇报。

1。十个手指的分工:每个手指都有分工,既减轻了疲劳,也提高了速度。

教师出示一段字符,学生尝试输入。

教师指导,出示十指分工图,学生牢记分工图,并再次练习。

2。基本键的使用。

你们知道什么是基本键么,基本键有什么作用呢?

教师:手在基本键位,无论按上面的键还是按下面的键,手指移动的距离短,速度也快。练习基本键位的使用。

3。同桌互相检查一下,是否都完成了任务。

教师:时间长了,不仅影响速度,而且还会让你的脊椎变形呢。

出示正确的打字姿势图片,并指导:面向正前方,两臂自然下垂,手脚平放,眼平视,脊椎挺直,手指稍微弯曲,用指尖敲击键盘。老师编了一首关于打字姿势的儿歌。(投影出示)

最后,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将采取简明直观的提纲式。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搜索课件 篇10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教案出自:教案网)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教案出自:教案网)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搜索课件 篇11

设计理念:

儿童天生就对动物充满了喜爱和好奇,大班的孩子对动物的关注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可爱、有趣,他们更多地想了解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启示。为顺应幼儿的探索需求,帮助他们归纳已有的经验,为他们做深入的探究提供支持,特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中通过讨论、归纳、对应等形式,让幼儿在了解动物本领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设计自己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的特殊本领,知道人类的许多发明都与动物有关。

2、能利用对动物本领的认识,进行大胆想象,尝试进行创造发明。

教学准备:

幼儿关于动物本领的前期知识准备、各种动物和人类发明的图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张纸画张和一支笔、2块教学磁板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归纳已有经验,找出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并能够将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过程:

一、帮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动物的特殊本领。

1、观看动物视频导入,提问:

(1)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都有什么本领?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2、归纳具有相同本领的动物。

教师分组出示ppT图片,提问:这些动物有哪些本领是相同的?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启发幼儿说出快速奔跑、保护色、盔甲类、有毒的、再生的等概念。重点对有毒类的和能再生的动物进行提升。

教师小结:大自然中的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动物的本领与它们身体的特殊结构有关。

二、帮助幼儿理解人类的一些发明与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关。

1、引导幼儿了解人类的许多发明与动物有关。

启发提问:你知道人类的哪些发明是从动物身上得到启发的呢?

2、利用找找看的方式,帮助幼儿将人类的多种发明与动物之间建立联系。

设置一定的难度:幼儿手里的发明图片与磁板上的动物图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引导幼儿发现动物有多种的本领,会给人类很多启示从而产生出更多的发明创造。

三、引导幼儿大胆想象,根据动物的特殊本领设计自己的新发明。

1、出示一组科学家的最新仿生发明,引发幼儿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设计自己的新发明。教师巡回指导并及时了解幼儿的设计思路。

3、教师请有想法的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新发明,简单总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每个环节缺乏科学合理的小结,特别是在最后总结动物超级本领与人类的关系时,没能表达人类的本领还有很多,不仅是模仿学习,能举出实例会更好。虽然环节之间自然过渡,但是语言组织还是缺乏科学严谨性和逻辑性,需要多要斟酌。由于紧张,语速有些过快,操作环节,给幼儿留的时间有些短,没机会让幼儿进行充分讨论,我会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合理分配时间,争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搜索课件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xxx,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材重难点及突破方法、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信息与信息技术》出自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以下几点:

本节课内容理论知识较多,每一部分都有详细的介绍,目的是让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有详细的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①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

②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①培养学生辩证逻辑思维能力。

②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提升全体学生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主动性。

②增强师生间、同学间情感的交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1、教法: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我们在以学生为主

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2、学法: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法和讨论协作学习法让学生以讨

论的方法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精神,从而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环节我准备按以下几个环节展开:

由引言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提出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开始接受新知识

①通过阅读课本指导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信息的含义,使学生能有清晰的认识。

信息是事物中所包含的意义,它反映了事物的特征、变化和内在联系。

②讲解与讨论相结合,由信息引导出信息技术,讨论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存储、处理、传送和应用信息的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

技术、光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

计算机技术是指用电子数字计算机自动、高速地对信息进行处理。

A、人类经历了蒸汽机发明与应用,电气化,原子能与电子技术,信息技术4次工业革命。

B、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是当今社会新技术革命的四大支柱。

C、信息技术是当代世界商品经济发展中的最活跃的生产力。

学生掌握了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及特点后,进行课堂练习,强化知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求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搜索课件 篇13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网上冲浪》第二节课的内容。上一节课《网络浏览》学生已掌握了在因特网浏览信息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链接等操作,学生已经具备了深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因特网上搜索和捕获信息的方法,掌握了本节课,也为以后几课的学习如:在因特网上下载、交流信息和管理资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在因特网上搜索信息的意义,了解搜索信息的基本方法。

②掌握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信息的操作方法。

③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团结协作和实践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信息的搜索、捕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操作等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和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望,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

确定以上目标的原因:

本节课的课题是《搜索信息》,因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如何在因特网上用最快的方法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通过学习和具体实践,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信息处理的水平。另外,由于每个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差异,有些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查询信息的能力,为了能使学生共同进步,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1.重点:使用分类目录型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信息和利用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的方法。

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结合《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根据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学生带着任务学习有助于理解和掌握知识。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可操作性。课堂上我将教师演示与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相结合,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教,教师的演示操作完成了,学生也掌握了操作要点,效果事半功倍。

1.尝试操作法:教师演示时,学生跟着教师同步操作,以及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任务主动尝试操作。

练习巩固法:学生每学完一种操作,马上跟上一个巩固练习。

教师为学生布置主题任务,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刚才我们听了一乎非常优美动听的英文歌曲,这首歌是电影指环王的插曲,歌名叫做May it be,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中文名和它的歌词吗?

我们今天就借助于互联网的帮助,利用互联网上的搜索引擎,找到自己所需要了解的资料。

二、实践探究,学习新课。

(1)、认识搜索引擎:英特网上的信息浩瀚万千,而且毫无秩序,所有的信息都分布在互联网上的各台主机上,而网页链接是各种信息之间纵横交错的桥梁,而搜索引擎,则可以为你绘制一幅一目了然的信息地图,供你随时查阅:

搜索引擎工作的三个过程:

I、在互联网中搜索、发现网页信息。(利用蜘蛛系统程序,自动访问互联网,并沿着任何网页中的所有URL爬到其它网页,重复这过程,并把爬过的所有网页收集回来。)

II、对信息进行提取和组织索引库。(由分析索引系统程序对收集回来的网页进行分析,提取相关网页信息,根据一定的相关度算法进行大量复杂计算,得到每一个网页针对页面内容中及超链中每一个关键词的相关度(或重要性),然后用这些相关信息建立网页索引数据库。)

III、接受查询。(当用户输入关键词搜索后,由搜索系统程序从网页索引数据库中找到符合该关键词的所有相关网页。相关度数值排序,相关度越高,排名越靠前。最后,由页面生成系统将搜索结果的链接地址和页面内容摘要等内容组织起来返回给用户。)

(2)搜索引擎一般提供分类目录型检索和关键词索引检索两种服务方式。

分类目录型检索是将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形成分类目录,搜索者依据分类目录层层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网址。()。

关键词索引型检索是搜索者输入某一信息的关键词,搜索引擎服务器根据这些关键词寻找所需资源的网址,反馈给搜索者。()。

常用的搜索引擎主要有以下几个:

搜索功能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只是通过区分不同的媒体形式来分别学习而已。例如,在搜索文字时,有时搜索到的网页里面也有相关的图像,要善于综合应用。

1、搜索文字信息。搜索网页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的文字。(2)搜索中国最早的史书。(3)搜索世界最大的湖泊。

拓展: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在找不到合适的信息时,可以根据搜索引擎的建议更换关键词。

操作过程:

(1)指出哪一个建议关键词是更准确的?

(2)更换关键词后,你找到相关信息有多少条?

(3)你认为哪条信息是准确的?

探究:比较网页快照在链接速度、阅读形式上的不同。

这部分搜索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使用通配符可以代替不确定的字。

②使用多个关键词来缩小搜索范围,更准确、更快地找到所需信息。

③链接失效时使用网页快照查看网页内容。

2、搜索图片信息。搜索图像练习任务:

(1)搜索中国最早文字的图片。(2)搜索世界最大湖泊的照片。操作过程:

(1)你当时找到的相关图片有多少幅?(2)你认为哪张的质量较好?

(3)如何操作能看到原始的图像?(4)如何进入到图像所在的网页?

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google地图功能或Sogou地图功能搜索地图,以此了解有关的城市、山脉、交通等地图信息。

探究:如何搜索漫画、墙纸等专题图片?如何搜索动态的gif图片?

探索图片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是预览图,单击之后获得原始图像。

②图片的分辨率决定了清晰度,但有时小图对插图等也很有用。可以选择大、中、小图像搜索选项,来查找适合的图像。

3、搜索其他信息。可以让学生尝试音乐、动画等其他信息的搜索。注意以下问题:

①搜索到的音乐可以在线播放,但要求有相应的多媒体设备支持。

②搜索到的动画可以在线观看,只要IE是5.0以上的版本,或者已经安装过Flash播放器插件。

1.想想搜索下列信息的最佳关键词,并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找到答案:

(1)沙尘暴形成的原因。单一关键词是(沙尘暴),多个关键词是(沙尘暴形成原因) 。

(2)张学友主演的歌剧有哪些?单一关键词是(张学友),多个关键词是(张学友歌剧) 。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因后果。单一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多个关键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

2、翻开书57页,用你比较喜欢的搜索引擎把书上试一试中你感兴趣的内容找找答案。

四、小结本课内容,展示学生成果。

我觉得,本节课是对任务驱动和基于因特网资源型学习信息技术课的一次尝试,学习的主要资源不再是单一的课本,而是因特网这一拥有相对无限信息的资源,授课中我以“学生动手实践为主线”,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练中巩固”。我的主要任务是适时对学生加以组织调控,为学生设置一个个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尝试操作,以最快的速度,查找最准确的信息。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对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我让他们自主探究,完成任务后要在组内开展互帮互学,带动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使他们共同提高。在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动手操作,技术应用、创新实践的能力,尽量留给学生最大的空间,让学生勤尝试、会尝试、乐尝试,勤于实践,大胆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不断提高。

幽默课件(推荐13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工作中,时常会需要资料作为参考。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幽默课件(推荐13篇),带给大家。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幽默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舞蹈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人物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3、用版画的方式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颜料、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的姿态和表情。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跳舞吗?跳舞时的心情怎么样?谁来给大家跳一个舞蹈动作?

幼儿跳一个动作,师简笔画出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二、回忆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师:上次我们用绘画的方式画了滑稽小人,今天要请小朋友用版画来画一个滑稽的小人,你想设计一个滑稽小人在做什么?

师:他穿了什么有趣的衣服、鞋子,他在哪里?可以用蜡笔添上背景。

三、幼儿作画

1、制板,提醒幼儿能大胆构图,线条流畅。

2、拓印,注意颜色搭配,卫生。

四、作品展示。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

活动反思:

一个教学活动的好坏,其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结构部位的变长与纸的折叠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幽默课件 篇2

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滑稽小丑》

【活动目标】

1、熟练运用折、画、贴的方法制作滑稽小丑。

2、能大胆想象,积极动手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1、小丑图片。

2、作品范例一个。

3、矿泉水瓶人手一个,彩色长条、圆形、圆锥形等各种形状的卡纸(根据幼儿能力不同三个层次:剪好的图形、画好未剪的、没画的卡纸)、彩笔、剪刀、双面胶、胶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图片请幼儿欣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A、欣赏图片,总结作品特点。

1、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很有趣、很特别的朋友,我们来看看他们是谁。

2、讨论:引导幼儿观察小丑图片并说出小丑的主要特点。

提问:看到小丑的模样,你感觉怎么样?为什么觉得好笑?他的脸与我们的脸有什么不同?(请小朋友们讨论回答)

3、教师小结:小丑都有一个红红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屈老师 )有趣的眼睛,看上去很可笑,很滑稽。

B、欣赏范例,讨论制作方法。

1、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制作小丑需要哪些材料?

2、教师讲解小丑的制作顺序。

①先在脸的中间位置画一个红鼻子,下面画一个大大的嘴巴,让人一看就觉得很好笑。

②鼻子上面再画上特别的眼睛,然后戴上一顶漂亮的帽子。

③将彩色长条纸一前一后折成楼梯状,分别贴在瓶子的上下部分,做成小丑的胳膊和腿3。教师为幼儿重点示范讲解小丑四肢的制作方法。

C、介绍材料,自由创作。

1、出示介绍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

(1)幼儿自主选择材料,随意制作自己喜欢的小丑。

(2)鼓励幼儿画出各种各样的小丑的脸。

2、鼓励幼儿大胆创新,制作与众不同的小丑。

3、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随时指导与帮助。

【活动延伸】

请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评选出最有创意的小丑。哪个小丑最滑稽?你喜欢哪个小丑?为什么。

幽默课件 篇3

一、说设计意图:

大千世界,色彩斑斓。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会问;为什么小草是绿的、句子是橙色的、苹果是红色的、大还是蓝色的......对幼儿的疑问引发更深一步的思考。迎合着孩子们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轨道,七个调皮的`七彩光宝宝,将带幼儿进入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中。

二、说活动目标:

1.能专心听故事内容,了解光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2.大胆想象,续编内容。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的关系。

三、说活动重难点:

1.大胆想象,仿编语句。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来到哪儿,哪儿有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利用周围的环境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仿编这种语句。

2.活动难点:将形容词恰当的应用在颜色的比喻上,幼儿词汇贫乏,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直观形象的图片中观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指导进行。

四、说活动准备:

.故事、课件、手偶教具、歌曲《七色光》

五、说教法:

1.游戏法:颜色配对,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2.讲述法:教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

3.讨论法:就故事情节发展进行讨论、思考

4.分享向交流法:主要体现在幼儿的仿编语句上。

六、说学法:

1.集体参与

2.倾听

3.观察思考

4.参与讨论

七、说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情景表演:手偶游戏

游戏目的:通过过观察交流的方式,说出手偶身上的颜色,导入课题。

2.游戏表演:

利用直观教具,让幼儿进行颜色配对的游戏,进一步巩固幼儿对颜色的认识。

3.欣赏故事第一遍: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内容后,提问故事内容

4.欣赏故事第二遍:

播放课件;让幼儿边看边听,理解故事内容

5.仿编语句

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仿编语句(幼儿思考、想象)

6.让幼儿了解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了光线宝宝,我们的世界将一片漆黑。

八、说活动延伸:

听着音乐,幼儿带着光线宝宝去户外找他们经过的地方

九、说活动反思:

1.活动中幼儿思维开阔,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幼儿能够联系周围环境,仿编语句。

3.幼儿在形容词的使用上比较单一,续编语句部分形容词反复使用的现象比较多。

幽默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跳舞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任务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夸张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活动准备:

1、小丑表演杂技的视频片断

2、人手一盒油画棒、一支勾线笔。

活动过程:

1、音乐活动:杀鸡宰鸭——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表演唱歌《杀鸡宰鸭》,感知体验快乐的情绪。

2、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者的姿态和表情。

——教师:刚才你们在干什么?你喜欢唱歌跳舞吗?跳舞的时候你开心吗?

——谁愿意上来给大家跳一个快乐开心的舞蹈动作?

——教师用简笔画记录动作。

3、欣赏范例,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说说: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舞台上有谁?他在做什么?你觉得有趣吗?他的服装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表情时怎样的?

4、幼儿操作。

——引导幼儿在《幼儿用书》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滑稽小人,鼓励幼儿给滑稽小人穿上彩色的花衣服。

5、举办《阳光大舞台》,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介绍作品,互相交流,评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滑稽小人。

开始部分我为孩子播放了下载的一段小丑表演杂技的动画,通过截屏讲解,引导幼儿重点观察了小丑夸张的脸部化妆和服饰,让幼儿知道小丑通过鲜艳的.衣服、夸张的动作和表情来逗乐观众。然后再简单示范了绘画步骤。

活动反思:

一个教学活动的好坏,其目标的设定是活动的关键。通过本次活动,幼儿感受到了小人的滑稽,理解了什么是顶天立地。了解了小人结构部位的变长与纸的折叠方法的关系。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方式应该多样化,不能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幼儿在绘画过程中才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幽默课件 篇5

活动来源:

《许卓娅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在听听、做做、唱唱的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节奏掌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动作。

2、明确小脚的名称,知道天气变冷了,小脚保暖的重要性。

3、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4、逐步养成垃圾分类处理和珍惜、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1、贴好脚印的地垫2、"小礼物":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听音乐走进活动室。

引导幼儿能按照音乐的节奏拍手、走路、做动作。

二、基本部分1、创设情境,熟悉旋律与节奏,并合着语言节奏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

2、引导幼儿找到适合自己的座位,以按摩小脚的情景进一步熟悉旋律、节奏与歌词。

3、教师完整范唱,幼儿欣赏后跟唱。

引导幼儿将走路的样子加入歌词中演唱。

三、结束部分1、师幼共同讨论脚的重要性,知道可以穿上袜子来保护小脚。

师:和小脚做游戏你开心吗?想一想,小脚除了和我们做游戏,平时还可以帮我们做哪些事情?

小脚这么能干,那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关心它、保护它呢? (洗脚弋穿袜子、穿鞋子…)2、结束环节:找袜子、收地垫,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兴趣较高,师幼关系较为融洽,教师与幼儿之间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互动,幼儿能根据脚的不同部位尝试走路,帮助幼儿学唱、熟记歌词。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按照节奏和节拍进行游戏,激发了幼儿保护自己小脚的情感。整体来说,活动的组织还是较为成功的。

专家点评:

把"脚''称为''先生",还用优美的旋律唱出来,并遵循一定的欢快的节奏,模仿''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各种动作,这些符合幼儿认知特点的趣味性活动,不可能不激发幼儿认识''脚''保护"脚"的积极性,既学到了生理知识,懂得了一些生活常识,还获得了音乐的美的熏陶。应该说,这个案例的设计是颇具匠心的,对幼儿的教育就是要生活化,趣味化,要寓教于乐。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看出孩子们在活动前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关注,这就为孩子在活动的交流表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活动也可以看出高低结构活动融合的重要性。活动中师幼互动有较好的成效,活动中我运用了较多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不断的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

幽默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做走路动作。

2、初步学会律动《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基本掌握向圆内走、退回原位、在圆上走等队形变化。

3、体验和表现“脚先生”走路时的滑稽与风趣,享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两脚并拢跳等四幅图。

2、座位安排成半圆形。

4、幼儿穿布鞋或球鞋等软底鞋。

5、幼儿已有在圆上舞蹈的基础。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我有小手》。

2、引出“脚先生”,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你们的小手可以做很多事都很能干,你们的脚可以干什么呢?(跺脚、走路)

(2)教师:那请你们找空地方用小脚走一走。(幼儿找空地方走一走)

3、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做走路动作。

(1)教师:你们的脚还会怎么走呢?(请个别幼儿表演)

(2)教师:刚才他是用脚的什么部位走路的?请大家听着音乐在座位上来学一学。(钢琴伴奏,弹一句)

4、听教师演唱歌曲《滑稽的脚先生》,了解脚先生走路的动作顺序。

(1)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2)给图片排序,进一步理解歌词内容。

5、幼儿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1)听音乐旋律在座位上合拍地做动作。

(2)找空地方跟着老师一起走一走。

6、随音乐进行练习基本掌握向圆心走、退回原位、在圆上走等队形变化。

(1)看教师示范脚先生赏花的顺序。

(2)随教师的慢速演唱练习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跟着脚先生到花园里去赏花。

(3)随音乐较准确地变化队形,并合拍地做动作。

教师:花园里的花美极了,脚先生还没看够呢,我们再一起去赏花吧。

(4)教师退出:你们的脚先生能不能自己去花园里面赏花呀?

7、结束。

教师:脚先生想去别的公园看一看,我们一起走吧。

延伸活动

“印小脚”,在学会歌曲与律动的基础上,幼儿在布上随乐律动将滑稽脚先生的脚印印下来。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能看出孩子们在活动前对自己的身体有了一定的关注,这就为孩子在活动的交流表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活动也可以看出高低结构活动融合的重要性。活动中师幼互动有较好的成效,活动中我运用了较多鼓励性的、启发性的语言,不断的肯定幼儿的表现,激发幼儿大胆的表达。

不足:

由于本身的音乐演唱功底不足,在整节课中演唱环节做得不好,以后还要继续努力。

幽默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能用身体控制球进行多种小游戏。

2、能与同伴合作,共同玩球。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1、大小不一、种类不同的求若干,如排球、乒乓球、网球、篮球、足球、保龄球等。

活动过程:

1、我会玩球。——分散游戏,引导幼儿各自想出各种玩球的方法。——交流、学习各种玩球方法。

2、给球搬家。——引导幼儿想一想一个人怎么给球搬家。——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搬家”方法。——引导幼儿想一想两人合作该怎么搬送。——集体游戏:胸夹球。两个幼儿面对面,用胸部或腹部夹住球往前走(可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集体游戏:背夹球。两个幼儿背对背,用背部夹住球往前走(可采用接力赛形式进行)。

活动建议:

1、球类运动以其种类繁多、灵活简便的特点深受儿童喜爱。活动前的调查和活动中的自主探索都给幼儿留出了足够的空间,这需要教师尽可能地予以个别关注,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各种花样拍球、如左手拍、双手交替拍、转身拍等。进行各种球类小游戏,如打野兔、投准篮等。

活动反思:

在“一球多玩”的环节中,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究,以一个人玩、两个人合作玩等多种形式和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探究,体验一物多玩的快乐。环节设计合理,从一个人玩到两个人合作玩,体现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环节体现层次性与递进性。

幽默课件 篇8

设计意图:

一、选材依据分析

“身体”是中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常常会在吃饭时自言自语:吃完我就长高了;也常常会在自由活动中互相比较身高。我们觉得“认识自己的身体”符合幼儿的当前经验,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所以,我想以小脚为切入口,在听听、做做、玩玩中请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感受乐曲,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滑稽的脚先生》是一首活泼富有童趣的歌曲,速度、节奏平稳。节奏是音乐的重要元素之一,这首歌曲正是运用了这样的节奏来表现用脚滑稽走路时的欢快的情绪,是适合中班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玩音乐游戏的好教材。根据中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我注重幼儿的直接体验,通过看、说、跳、玩等形式,让幼儿充分感知、认识脚的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在探索、操作中构建知识经验,体验同伴间游戏、律动的快乐。

二、幼儿经验分析

秋天来了,调皮的风娃娃钻进了我们小朋友的衣服里,带着丝丝的凉意。有的小朋友冷得不愿意多走一步路,只想待在教室取暖。为了吸引孩子们能积极地主动参与活动,前期我们进行了歌曲第一教时的学习,从脚步活动开始,利用诙谐幽默的脚先生来带领孩子们动动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感受歌曲,并自主探索脚的各种走路方式,体验活动的趣味性。幼儿被这种新奇的走路方式所吸引,第一教时后,幼儿有用脚各部位走路的经验,并能跟着音乐节奏有韵律的走一走。本次活动在幼儿会用小脚各部位走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引发幼儿展开想象,把小脚各部位走路的形象与相似的小动物匹配,推进幼儿进一步模仿、有节奏的跟着音乐表演。

三、活动环节分析

环节一:通过复习歌曲,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发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环节二:在展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幼儿想象小脚不同部位走路与哪些动物形象相似,启发幼儿展开想象。

环节三:欣赏三段与小脚不同部位匹配的音乐,尝试用脚的各部位跟着音乐节奏模仿小动物走路。

环节四:活动延伸,爱护自己的小脚。

活动目标:

1、在律动的过程中能随音乐的节奏探索用小脚的各个部位模仿动物走路。

2、享受和体验“脚先生”走路的乐趣。

活动准备:律动音乐、小脚各部位头饰

活动重点:探索用脚各部位模仿动物走路。

活动难点: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不同的动物走路。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复习表演歌曲,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带领幼儿复习表演《滑稽的脚先生》

2、复习过程中发现小脚走路的新动作,引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想象尝试:引发幼儿展开想象,并尝试表演

1、猜猜小脚各部位走路的样子像哪些动物

重点指导:滑稽的脚先生用哪里走路像什么动物?强调脚尖、脚跟、脚边。

2、幼儿尝试用小脚各部位模仿相匹配动物走路

重点指导:跟着音乐节奏走一走,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像。

三、体验表演:根据三段不同的音乐,尝试用小脚各部位有节奏地表演动物走路

1、欣赏三段与脚尖、脚边、脚跟相匹配的音乐,感受音乐的节拍

重点指导:说说音乐的感觉,跟着音乐的节奏用脚不同部位走一走

2、游戏:脚先生的舞会

规则:选一个你想表演的小脚部位或者喜欢的小动物带上头饰,听到它相匹配的音乐来到草地上跟着音乐节奏走一走,考考耳朵和小脚的本领。

要求:跟着音乐节奏、比一比谁表演得最像;如果音乐变了,赶快回到座位上看看其他小动物走路。

四:活动延伸

放松活动:爱护自己的小脚

幽默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笑比哭好。

2、学会根据嘴和眼睛的不同形态判断是哭是笑,并能自己动手贴出、画出不同的哭脸和笑脸。

3、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

4、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重点:学会根据嘴和眼睛的不同形态判断是哭是笑。

活动难点:并能自己动手贴出、画出不同的哭脸和笑脸。

活动准备:

1、大的笑娃娃、哭娃娃卡片各一个。

2、少五官的娃娃脸若干。

3、犹如台操作的作业纸若干。

活动过程:

1、听哭和笑的声音,组织幼儿学一学。

"听听什么声音?"

2、出示男女娃娃进行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一:笑

(1)"他们两个是一对好朋友,看看他们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

(2)你们什么时候会开心、会笑呢?(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小朋友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嘴角向上弯,象小船……眼睛向下弯,象……

情境表演二:哭

(1)"小妹妹没人和她玩游戏,看看她怎么了?"

(2)你们在什么时候会哭呢?

(3)小朋友哭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

嘴角向下弯,象翻了的小船……眼睛向上弯,象……

3、教师教育幼儿要勇敢,不要一点小事就哭,老师喜欢常常笑的小朋友。

4、给小娃娃贴上五官。

(1)教师出示少五官的娃娃的脸,让小朋友给他们贴上笑和哭的五官。

(2)请两个孩子上来试试。

5、歌表演"我快乐我就拍拍手"。

6、小组操作。

(1)给小娃娃贴五官。

(2)给小娃娃画五官。

(3)给各种情节下的小猫贴上相应的五官。

幽默课件 篇10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滑稽小人(版画)

活动目标:

1、观察舞蹈的滑稽小人,了解滑稽小人的动态、服饰和面部表情,感知人物快乐的情绪和夸张的动作。

2、学习用连贯的曲线,表现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和动态。

3、用版画的方式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颜料、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舞蹈动作,感知跳舞的姿态和表情。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跳舞吗?跳舞时的心情怎么样?谁来给大家跳一个舞蹈动作?

幼儿跳一个动作,师简笔画出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表现人物动态的方法。

二、回忆感知舞蹈的滑稽小人。

师:上次我们用绘画的方式画了滑稽小人,今天要请小朋友用版画来画一个滑稽的小人,你想设计一个滑稽小人在做什么?

师:他穿了什么有趣的衣服、鞋子,他在哪里?可以用蜡笔添上背景。

三、幼儿作画

1、制板,提醒幼儿能大胆构图,线条流畅。

2、拓印,注意颜色搭配,卫生。

四、作品展示。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

幽默课件 篇11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是中班上学期主题六《想象无极限》中的一节艺术活动。这节课,在听听、做做、唱唱的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滑稽的脚先生》,能随音乐节奏掌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动作。玩中请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从而感受乐曲,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为今后的学唱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1.体验与同伴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能按音乐节奏掌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和双脚并拢跳的动作

3.在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重点难点:

重点:在听听、做做、唱唱的游戏中学习律动歌曲《滑稽的脚先生》。

难点:能随音乐节奏进行滑稽的表现。

活动准备:

1.脚印的地垫。

2.情景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走路、做动作。

师:我们的小脚能做很多的动作,你能用小脚做哪些动作啊(引导幼儿用脚尖、脚跟、脚边、并拢跳走一走)

(二)滑稽的走一走

有一首音乐叫《滑稽的脚先生》,你们知道滑稽是什么意思吗?(挺好玩,有趣,有意思)那你能滑稽的走走看看吗?(试试)

(三)合着音乐节奏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

1.引导幼儿按照音乐的节奏走

师:现在我们就听着音乐,卡着音乐的节奏走一走

2.听音乐按老师提示走

游戏:我说你做

3.创设情境,熟悉旋律与节奏,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走玩玩。

(1)这会游戏又要加大难度了,你来看图提示,我们来走一走

(2)这会老师不说了,你自己来说,试试能不能跟上

(四)教师范唱,以按摩小脚的情景学唱歌曲

刚才我们听音乐走的也累了,请小朋友拿一个喜欢的地垫坐下休息休息吧

1.教师范唱,幼儿欣赏并按摩小脚。

2.幼儿跟唱并按摩小脚。

三、表演

(一)表演唱

师:我们按摩小脚把这首歌都学会了,一起来表演表演吧。(老师不仅看你们的小脚跟好音乐,耳朵还要听到你们的声音噢)

(二)引导幼儿滑稽的表演

师:这首歌叫滑稽的脚先生,我们不仅要跟着音乐做下来,还要滑稽的做下来(表演中自然结束)

幽默课件 篇12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开学才将近两个月,孩子年龄小,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比较差,对于集体生活和学习的概念还很模糊,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本次活动中更关注孩子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集体活动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采用了动静交替、整体学习、正面鼓励等一些教学方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哭与笑的表情,理解不同的情感。(知识目标)

2、发挥幼儿想象能力,想象不同情境中人物不同的感情色彩。(技能目标)

3、鼓励幼儿做个快乐勇敢的孩子。(情意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哭与笑的表情,理解不同的情感。

活动准备

哭笑娃娃人手一个,小镜子人手一个,大娃娃头像两个

活动过程

一、认识笑: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声音,请小朋友仔细听,是什么声音?

(笑的声音)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笑一笑。

2、拿出镜子照一照,瞧一瞧笑的时候我们的小嘴巴是什么样的?

3、(演示图片)这个小朋友嘴巴往上翘了,很高兴的样子,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幼儿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认识哭:

1、让我们再来听一个有趣的声音。

(哭的声音)。

2、一起来学一学哭的样子。

3、拿出镜子照一照,看看我们哭的样子。哭的时候我们的小嘴巴怎样了?

(重点观察嘴巴)

4、听到哭的声音,我们心里很难过,一定是遇到了伤心的事情了。

5、这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呢?

(猜一猜)

三、游戏: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奖给你们小礼物(图片)做个游戏,老师说“高兴”,你们把笑的小朋友举起来,嘴里发出笑的声音,老师说“伤心”你们就把哭的小朋友举起来,嘴里发出“呜呜”的声音。

四、听辨不同语气的话语。

1、有这么一个小朋友,他遇到了很多事情,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他是高兴的还是伤心的?

2、听录音,分辨语气中的高兴及伤心。

(1)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个玩具。

(高兴)

(2)一个小朋友撕坏了我的图书。

(难过)

(3)妈妈说过星期天带我去公园玩,可是,却下起了雨,去不成了。

(难过)

(3)姑姑从北京回来了,为我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

(高兴)

3、一个是高兴的,一个是伤心的小朋友,你喜欢谁呢?

小结:我们都喜欢笑的小朋友,我们也要做一个高高兴兴的孩子,做一个勇敢的孩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唱一首歌《表情歌》。

教学反思

小班孩子情绪多变,难以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我通过教具哭、笑娃娃的演示、比较,通过认识哭娃、笑娃—揣测心情、情绪的变化—学会自我调节,一步步引导,激起孩子对笑娃娃的喜爱,鼓励幼儿做个快乐勇敢的好孩子。我生动活泼、亲切自然的教态激起了听课者与孩子对快乐认识的共鸣。最后,活动在《表情歌》律动中结束,本次活动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幽默课件 篇13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P22。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画。

请小朋友将《幼儿画册》轻轻翻到22页,看一看图画上是什么地方?有谁?小老鼠都躲在哪里?(根据幼儿回答,提醒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并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只小老鼠”等句式。

二、讲述图片内容。

1.这幅图画里有8只调皮的小老鼠,你能不能把它们全部找到?请你和你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一说找一找。

2.谁能大胆地说出他找到的小老鼠?

(在幼儿的回答中,继续强调幼儿正确使用方位词,并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只小老鼠”等句式。)

3.教师总结。

原来,一群淘气的`小老鼠在家和妈妈捉迷藏。妈妈找呀找呀,看见一只小老鼠躲在枕头底下,一只小老鼠躲在抽屉里面,一只小老鼠躲在书后面,一只小老鼠躲在台灯里面,一只小老鼠躲在窗帘里面,一只小老鼠躲在床底下,一只小老鼠躲在衣服口袋里,还有一只小老鼠躲在大拖鞋里面。妈妈说:“我的宝宝真调皮。”(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

三、游戏:找老鼠。

你们想不想玩一玩找老鼠的游戏。被找到的小老鼠要说出“我躲在xx地方”。

活动延伸:

完成《幼儿画册》P22的内容。

提纲课件(推荐13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部分工作之一,无论何时写作,都不能敷衍了事。因为教案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之一。栏目小编在这里向大家推荐“提纲课件”,或许它可以让您眼界更开阔。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提纲课件 篇1

题材:现代诗歌

课文分析: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作母亲,书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怀,母亲般的宽容与慈爱,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字及正确标注读音:

蕊(ruǐ)()坠(zhu)()嫌(xin)()窄(zhǎi)()溪(xī)()踏(t)()

吐蕊一嘟噜枝丫筑巢驱赶嫌宝藏

形近字:

嫌踏坠

赚沓堕

多音字:

种空觉藏鲜

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分别是大地在种子、飞鸟、游鱼、小草说话

第一节:呵护种子成长,表现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

第二节:任凭小鸟在她胸前飞。表现了大地母亲无比宽广的胸怀。

第三节:鼓励游鱼寻找更加广阔的生活空间,表现大地母亲无私奉献的情怀。

第四节:要给小草一定的地位表现大地母亲博爱的精神。

第五节是全诗的升华

最后一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含义?

(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落叶、石子)

学会运用关联词造句

即使、、、、、、也

仿写

大地的话

假如你是雪花,

盼你落到我脸庞;

这里有融化的乐园,

你可以舞蹈,

也可以悠悠飘落.

春暖花开的季节即将来到,

你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假如你是沙砾,

欢迎成为大地成员,

可爱的孩子在你身上玩耍,

与朋友尽情欢畅,

无论你多么丑陋,

你永远是大地闪亮的星.

大地是我,

我是大地;

一切生命的精灵,

都是我的宝贝;

一切宝藏,

都在我的体内

《语言的魅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试着背诵第6自然段

能力目标:

联系生活,根据一定的目的尝试写一句打动人的语言。

情感目标:

明白语言运用得恰当有非凡的感染力。

教学重点:

感受春天到了,可是、、、、、、一句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感悟其打动人心的原因。

生字

繁(fn)衫(shān)斑(bān)绅(shēn)衷(zhōng)嬉(xī)辰(chn)

注意字形

魅牌添醉漆

解释词语意思:

魅力繁华褴褛

陶醉无动于衷姗姗而去

良辰美景莺飞燕舞万紫千红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讲了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用语言帮助盲老人的事,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有魅力的语言指的是课文中哪句话?

春天来了,可是、、、、、、

读课文并思考:诗人添上这几个字后,情况有什么变化?

盲老人这前后神态语气的有什么变化?

在发生这些变化的同时,什么没有变呢?

还是在这个地方,还是这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还是这种立一块木牌的乞讨方式,结果却迥然不同,这都是因为诗人添上了这几个字。

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魅力在于能打动人心,触动人的情感,诗人用这六个字触动了那些无动于衷的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唤醒了人们藏在深处的同情心。拨动了感情深处的心弦。

重点阅读课文第6自然段并思考:这几个字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

春天来了让我们联想到什么。

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

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诗人用可是这个转折词,把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和最悲惨的现实联系到一起,使看到这句话的人,先产生了美好的联想,随之想到盲老人的处境,又产生了悲伤、心酸的感情,也产生了强烈的同情心。

《秉笔直书》

文章出处:本课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

课文特点分析:

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秉笔直书》这个故事的内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能力目标:抓住太史伯、仲、季、南史氏的话,体会他们为什么不肯改竹简的写法。

结合课文,理解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意思。

情感目标: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理解几位史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维护自己的职责,敢于直言的凛然气节。

生字:

秉(bǐng)揽(lan)史(shǐ)按(n)权(qun)凭(png)

竟(jng)忠(zhōng)屈(qū)贪(tān)

解释词语

颠倒是非面不改色贪生怕死

形近字组词

贪屈种按竟

贫屉仲安竞

课文分析:

对话刻画人物

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

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

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

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

主要说明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

注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恐慌长叹一口气

提纲课件 篇2

一、填空题

1、工具性 与 人文性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 语文素养 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

学生终身发展 的基础。

2、课程目标根据“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维度设计。

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 人文内涵 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多元 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 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语文是

实践性很强 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

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

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5、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包括简笔画、演示(实物肢体语言)、电教媒体、实验操作等。

6、《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 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

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7、《课标》“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

学生

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8、《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 识字写字 ”、“ 阅读 ”、“习作 ”(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

口语交际 ”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 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9、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 说好普通话,帮助学生 阅读。

10、识字是 阅读 和

写作 的基础,是一、二年级

的教学重点。

11、《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

和 情感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 交际情境 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2、语文综合性学习应以

活动

为主要开展形式,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

学校、家庭、社区 等教育资源。

13、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1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 和

评价 的能力。

15、学生只有认识了 一定数量 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

,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

文化科学知识,提高

认识能力。

16、创设情境、实现互动 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17、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生学习空间,增加

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 和

创新能力。

18、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 和

交融式。

二、名词解释

1、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处世态度、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3、分解式目标——是一种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个小目标的目标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4、人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那些与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人都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如教师、学习伙伴、家庭成员等。

5、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6、物本语文课程资源——是指那些以物资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语文教材、校园景观、生活场景都是一种物化形态。还包括信息化资源在内。信息化资源主要包括书籍信息和网络信息。

三、简答题

1、“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 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4、“三维目标”整合有哪些策略?

首先要辩证地认识三维目标的关系。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知识与能力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通过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过程而最终实现;其次三维目标必须明确具体。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切忌泛泛而谈、好高骛远。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最后要改革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注重课堂评价的科学、明确,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激励、导向,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指导,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注重课堂评价的整合。最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

5、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6、《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的总目标。这个目标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应该答:

教学要求: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7、“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不同点: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三个维度叙写非常清晰、明确,便于操作。交融式教学目标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叙写方便。

8、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就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为什么语文教育要重实践、重体验呢?首先是由于语言运用往往因为“约定俗成”而无理可讲,人们的母语是在生活中自然习得的。从课本上和教师那儿获得的,只有比自然习得的更为集中和规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自然习得中的实践经验和积累等本性。再者,语文课程是应用型课程,“应用”要求实践,要求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

9、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包括: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人本语文课程资源、动态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

四、观点论述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性学习。

2、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这种说法是片面的。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基础。

3、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答:这个观点是对的。参考1:《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参考2:这个观点是对的。首先,语文是工具,而掌握任何工具的基本途径是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基本的语言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自动化语言的基本途径是朗读、背诵等语文实践活动。第三,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要掌握这些东西,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反复多次的语文实践中把它记住,记得的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

4、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与技能”。该如何看待新课程追求的“过程和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对一个人的一生意义更加深远。不是说知识、技能不重要,知识、技能仍然是新课程重要的目标,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更重要。当然,能力的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的,越到能力,越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三维目标不是三块,而是一个整体。不是要在知识、技能上加上情感。因为实际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始终存在的,只不过我们过去没有关注而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一个态度、情感倾向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可能有相当多的学生是带着消极的情感在学习。我们现在就是要把它变成积极的,让学生热爱学习,甚至有意识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化。

5、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对学生有利无弊。答;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运用多媒体,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使课堂教学目的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更省时,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时我们片面夸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语文教学中,过多过滥的使用,只会适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阅读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6、有人说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是了,何况我们基层(农村)也没什么语文课程资源。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答:这种观点是不对的。因为,我们一线的许多老师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比较模糊,总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课程专家的事,我们只要按教科书教完该教的书就行了。其实这也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误区。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语文课程资源是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对于小学语文课程,其可以开发与利用的资源很多,可以开发的素材丰富多彩。如:语文教材、学校图书室、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相关人士,语文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师生的生活经验,校园课间文化等。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进行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资源的开发是必要的,也是有条件的。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一年级下册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设计一个口语交际教学片断。

答:本文的宗旨是让学生体会到做人的真谛——诚实。我结合课文设计了以下交流点: 1)、雄日的花种不开花时他是怎么做的? 2)、看见别人都捧着开满鲜花的花盆,雄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当国王询问雄日时,雄日是怎么回答的? 4)、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当继承人?先是小组内讨论,并分角色表演,作到人人参与。通过讨论知道做人要真诚。然后以雄日成了国王后是怎样治理国家的为主问题,描述一些雄日当国王期间国内发生的不好现象,请同学们个抒己见说说雄日是怎么处理的?是怎么教育那些不诚实的人的?在百姓的眼里雄日是一个怎样的国王?你们喜欢这样的国王吗?为什么?学生自然是说他公平、真诚。那么你是个诚实的孩子吗?能把你做的诚实的事跟大家谈一谈吗?在坐其余学生可对他所说的发表评论。最后让学生知道美不一定就是好,空不一定就是不好。并送给同学们两句陶行知老爷爷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铭记做人的真谛——诚实。

2、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答:继续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所谓“寓识于读”,也就是要把识字寓于诵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课文注有汉语拼音的优势,力求在读书过程中认识生字,不搞脱离课文的、孤立的识字;所谓“以识促读”,则要求我们把认识生字与正确、连贯地诵读课文紧密结合,用识字去促进课文的诵读;“识写结合”的意思是说,要把识字与写字紧密结合,识什么就练写什么,以识字促进写字,以写字巩固识字的成果。

3、请设计教学片断,让学生学会“左”、“右”二字。答:1)、我们来认识一对好朋友,谁见过他们?在哪里见过?

2)、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出示读音)同桌互相叫一叫,看谁更能干。3)、看他们的样子,觉得怎么样?(长得很像)哪里像?哪里又不像呢?想个好办法记住他们,不会认错。(左下一个工,右下一个口)4)、他们各自还有哪些好朋友呢?(左边、左手、右耳、右面„„)5)、游戏:我点,我点,我点点点。

六、案例分析题

1、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目标:

答:该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目标清晰明确,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如“合理想象”是在了解景物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用“对比手法”学习写作方法。

2、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答;该教师使用不当。在本案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并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至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老师采用了先呈现画面,再读语言文字的方法,看上去是一画面帮助理解语言文字,欣赏蝴蝶谷的美丽景色,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学习应该提倡先阅读感悟,在学生有所理解、有所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教学媒体,加深学生头脑中的印象,印发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3、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答: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评述

4、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答: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5、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6、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置,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提纲课件 篇3

与前两册教材相同,本册教材是以《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我们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教学内容

1.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2.表内乘法。

(1)表内除法没有结合表内乘法在本册出现,主要目的是分散难点

(2)仍分成2~6、7~9两段编排,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

1.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

注意让学生经历统一的长度单位的过程。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三)统计(以1当2的条形统计图)

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排列组合、逻辑推理)

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

(五)实践活动--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第一学段主要是通过模拟现实与数学游戏,巩固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二学段的综合应用重点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二、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三、表内乘法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四、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五、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六、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提纲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总目标:学会汉语拼音

阶段目标: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关系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4.关于书写的问题

四.课例设计《bpmf》

一.汉语拼音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对汉语拼音的要求是:学会汉语拼音,在阶段目标中有具体的描述: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其中认识大写字母、熟记字母表是二年级的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上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这个目标是一个

阶段性的目标,它贯穿于整个第一学段。我们千万不能认为学习汉语拼音是开学后一两个月内的任务,希望两个月内让孩子掌握汉语拼音,能够个个过关。就像以前我们也曾经搞过汉语拼音的过关、测试、验收等形形色色的考试一样,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种摧残孩子的教育用枯燥的、艰苦的训练,打击了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扼杀了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挫伤了孩子识字的欲望。所以我们在教汉语拼音时,定位一定要准,要把拼音教学放在整个学段中进行。不搞过关、验收等急于求成的考试。汉语拼音的教学要与识字、发展语音结合在一起,不能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

二.汉语拼音教学内容及各部分内容间的关系。

汉语拼音共15课,分4个部分。第一部分(12课),教学6个单韵母。第二部分(39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三部分(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第四部分(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四个部分各安排了一个练习,用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并进行综合练习。

每课一般包括:①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19课还安排了字母的表音表形图);②汉语拼音书写教材;③方框内要求学生练习、拼读的常用音节;④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⑤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

此外,每课配有相应的语境歌。课本上安排了6首,以汉语拼音儿歌为题,并配上了汉字。其余均安排在教学参考书中,可供教师在教学中使用。

三.汉语拼音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低幼衔接,抓好教学常规。

新生初入学,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很强。由于来自不同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家庭教育背景和基础,所以个体差异也很明显。有的孩子在幼儿园中就已经学过一部分汉语拼音,那么上课时教师的教学就满足不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于是他们或插嘴回答、急于表现自己,或感觉无味、开小差自行玩耍。值得重视的是教师应把这些情况当作新的教学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比如采取集中授课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既发挥集中授课的指导优势,又体现小组学习的合作优势,让先学一步的学生有事可做: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发挥骨干作用,使他们的求胜心充分得以体现。同时让后学的学生有一个练习、跟上的训练平台,他们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更多练习和被指导的机会,以求更快地融入到学会的队伍中来。这样我们就在充分地尊重孩子个体差异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达到了训练目的。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热情。

新生求知欲强,学习兴趣浓厚,但许多孩子在两个月的学习之后,表现出了厌学倾向。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大量枯燥的知识、技能训练,扼杀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一年级教师更应重视儿童的年龄特点与学习心理,教学中多采用儿童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形式如游戏、儿歌、猜谜、小组合作等;多采用表扬、鼓励、奖励、评优等等能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的评价方式。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认真钻研教材,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首先是关于情境图与语境歌,它只是激发学生兴趣、帮助识记的辅助手段,仅仅是为学生学习字母提供了一个语言背景和环境。教师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去要求学生看图说话和背诵儿歌。要始终把准确拼读、正确书写字母、韵母作为重点。

重点是培养学生准确的拼读音节的能力。对146个常用音节,只要求能够准确拼读、进行适量描红、抄写,不要默写。以减轻负担,保证重点。值得注意的是拼读要与识字、与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能只是单纯技能上的训练。以往我们在搞拼音验收时,老师们更多地是把拼读技能的巩固与训练放在首位,而忽视了拼音的识字功能。本册课本在编排上就注意了这一点,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认一认》这项内容,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事物,通过拼音认识汉字,满足了学生急于识字的欲望,同时在学生识字中进一步巩固了汉语拼音。而所认识的这些字都为基本字,为后面学生大量识字又做了铺垫,真是一举三得。

4.关于书写的问题

书写的重点在于写字习惯的养成。写字过程中,正确的坐姿、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时观察范字的习惯、按笔顺写的习惯、写完后检查的习惯、簿本的整洁等,这个过程的重要意义远远甚于字写得好与坏。也就是说:写字的过程要比写的结果来得更重要。所以,我们一定不要过于看重孩子字写得是否又快又好,而应十分重视学生写字过程中的一系列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一入学、初握笔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终身受益。

同时在写字过程中要注意孩子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儿童化,尽量设计多种多样的适合儿童的练习。避免简单、重复的抄写。大量的书写作业会使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导致不写作业、厌恶学习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在这方面,许多老师都有一些好办法,比如课堂上安排书空训练、口头书写、同桌互相写在对方手心上并检验等等。教材的配套习字册上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描红、仿影的练习安排多,临写的练习安排少。有的老师还设计了趣味性强的书写练习,如《看口形写字母》、《听儿歌写字母》等,目的都在于提高兴趣避免重复。

四.结合《bpmf》谈谈教学中我们如何操作

这一课学生要学会4个声母,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习看图拼音带调音节和拼音词,学读轻声。教学中,第一课时我们可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理解图意,启发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包括bo、po、mo、fo四个音节在内的语境来,然后学习语境歌,最后剥离出bpmf四个声母来认读。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学挂图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语言环境,只要孩子们能理解图意,引出bpmf四个声母即可,不要在研究图意上花太多时间,以免喧宾夺主,把一节拼音课上成半节看图说话课。也不一定都要求学生背诵语境歌。把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学习的语境歌京戏成了指导背诵的材料。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花很多时间带领学生多种形式练读、练背诵语境歌,结果本末倒置,学生儿歌背得琅琅上口,可是字母却不能熟练认读。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避免的。那么这一部分我们就可以这样组织教学:

师:(指图)爸爸带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大佛

师: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挂出卡片f)

以此类推引导学生认识b、p、m三个字母。

接着进入指导发音这一环节。指导发音是这一课时的重点。要明确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反复示范让学生认识发音方法。多种形式练习让学生体会发音的要领。如有的老师用小纸条摆在口边发b、p两音,让学生形象直观地认识到b、p发音时气流强弱的对比。声母的发音特点是又轻又短,我们可以与前面学过的音韵母的发音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认识、领悟。

学生从这一课开始学习拼读音节,掌握拼读方法就是第二课时的重点、难点,也是整个拼音教学的难点。在这一课里要先指导学生看懂拼音方法示意图,小猴把两张卡片往一起推,表示b和a碰到一起就可以拼出ba。接着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拼读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边猛一碰。最后师范读,学生跟读,反复实践体会要领。也可以采用直呼教学法:摆声母的口形,发韵母的音,一口呼出。教师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拼读法或直呼法来教学。

第三课时教学带调音节的拼读及四声读法时也可以从表音表意图入手,先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指导学生练习拼读带调音节及四声读法。要把读拼音词与认识事物、练习说话结合起来,让学生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知道音节是有实际意义的。教学中可利用画面意思引导学生说话,把这些音节组合成语句进行表达,对本课学习到的b、p、m、f四个声母及它们分别组成的音节和拼音词进行综合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说话训练中,应重点练读的轻声词语如baba,mama,告诉学生轻声音节不标调号、读得轻而短这两个特点。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定调有困难,可采用以下三程教法:一是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调(第一声)韵母相拼,再一声一声数到这个音节为止。刚开始学拼读,可以用这个方法。一是音节定调法。用声韵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音节如b-a-ba。三是韵母定调法。如:b-a-ba。这三种方法由易到难,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适时教授。第三种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在音节教学中,老师们还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分依靠教师领读,而要致力于学生独立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要始终按音节表的顺序拼读,而应及时地让他们利用卡片,打乱顺序认读,进而练读拼音词、拼音句,以训练学生见形知音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强的练习进行训练,如《猜猜要发什么音》,《读儿歌、记字母》、《小猴读拼音》等活泼多样的游戏性的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汉语拼音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比如如何进行综合化、实践化、整体化的汉语拼音复习,如何快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拼读的方法等,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

提纲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提纲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1、会写课文中的8个生字,记住并会正确运用本课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一路的好心情。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描写的境界。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词语闯关:

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练会生字新词,准备进行看拼音写词语比赛,争取在5分钟时间完成。

二、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请你认真练习朗读课文,在熟读全文的基础上选择一段有感情的朗读,准备进行小组间的朗读大比拼。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重点写了____、____、____好朋友。

2、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些好朋友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并总结文章的表达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描写的是作者走进山林看到的景色,为什么却以《山中访友》为题呢?

请把理由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背诵积累:试着把你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和你的对手进行挑战。

《山中访友》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预习课上你们学习的很投入,相信展示课你们也一定会很精彩,现在就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共同分享吧!

二、反馈交流

1、首先我们要集体展示词语掌握情况,请同学们做好准备,进行看拼音写词语比赛。(一定要把字写工整,为小组争光哟!)

Qingshuangyinsongchanghepubudouqiao

()()()()()

Tingbashenqujingzhiyunhanaomi

()()()()()

Xiakedegaowangzhongbieyoushenyi

()()()

2、词语闯关时大家都为小组加了分,朗读大比赛更应该大显身手,请三个小组的4号来读课文的3-5自然段,比比看哪一个组读的声情并茂,其他组同学当小评委,要认真倾听、认真评价。

3、书读的好,相信你们对课文理解的也深刻,那就请各小组选择一个自然段来汇报你们的学习体会吧,比比看,哪位小老师讲得最清楚,说得最透彻?要求小组长给组员分配好任务,其他组认真倾听,可以提问,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都理解透彻后再进行下一段的汇报。给大家2分钟时间做好准备。

教师知识储备:

1、文章内容:第三段:作者面对这样一座古老的石桥他联想到了什么?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形象地写出石桥的古老沧桑,暗示了古桥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者对于古桥的一片情深)德高望重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敬佩和赞美。

第四段: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的默契和友谊。)人和树融为一体,知己境界!

第五段:和山中的朋友打招呼,采用排比、拟人,第二人称让人感觉到亲切,热情。

第六段:作者看到落花与落叶联想到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可见作者是在用心感受。

2、表达方法:(1)文章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生动地表达自己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2)运用合理的想象的联想。

3、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创作: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你也把大自然中的一处景物作为朋友,表达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提纲课件 篇7

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城市空间结构复习教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本章知识框架】

第30讲城市空间结构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

【基础梳理】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概念区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关系

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______的、社会的和______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

区位

因素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城市周围的山脉、_____、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

特点对城市的影响是相对_______的

经济地理区位因素有铁路、公路、_______、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础等

特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______的发展、________条件的改善和____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

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因素国家的政策、外交

特点有一定的历史______性

二.城市区位选择

城市区位选择城镇

空间

布局

特点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______,并在其人流、物流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______处或______处,往往形成大城市

交通运输

枢纽处形成比较____的城市

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______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城市

城市

区位

选择地质

灾害城市选址应避开______频繁、______、崩塌、泥石流频发的地方及活动断裂带

河流码头建设在河流的____岸处

地基石质地基要优于土质地基,天然土要优于人工填土

地形______最为有利、丘陵困难较多、______需要大量投资和______措施,____较大的地方不适宜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地势低洼地区的城市,应建设____设施

功能区居住区位应布置在工业区的____风向或城区河流的______

生态城市周围应有良好的植被,最好有大面积的______

三.城市土地利用

分类我国土地分类农用地______、园地、______、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

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______用地、______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四.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城市功能分区城市

功能区分区______区、______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______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

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________水平、______状况等

中心

商务区概念又称____________,是城市的商业________地区

职能商业、______、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______

特点建筑物以______为主,__________便捷,______商业十分发达

城市空间结构西方城市

结构学说三大学说________学说扇形学说________学说

意义指导城市的规划建设

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结构规划思想以为______中心

表现城市用地和功能分区反映严格的______制度

结构布局以______为中心并确定轴线,构建城市的基本骨架

用地布局有明显的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______

五.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中

地概念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______的地方

职能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功能——主要提供货物和______功能

级别较高级别的中心地______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

等级划分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______来划分

门槛人数概念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和服务______

理论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人数,中心地难以正常运行;服务人数高于门槛人数,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______

城镇与中心地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

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______

城镇空间分布主要受制于______因素、行政因素和__________因素

高级中心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从而构成______分明的空间______系统

【疑难突破】

一.如何进行城市的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例如,京杭运河的开凿通航和我国南北贸易活动的日渐频繁,扬州、济宁等沿运河城市得到充分发展;京杭运河淤塞、海上运输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成,扬州、济宁等城市发展缓慢,而京沪铁路沿线和沿海城市迅速发展。因此城市区位分析模式是我们应把握的答题“钥匙”。城市区位分析一般是综合分析模式。

素气候气候优越,水热适中示意图

地形地形平坦

河流河流提供水源和便利的交通

资源矿业城市

素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有利于人口和产业聚集

交通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水陆交通便利又大大促进城市的发展

政策如深圳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促进的

说明一般地,早期城市的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大,近代城市发展受社会经济制约大。农业社会属河流经济,有利于沿河城市的发展;工业社会属海洋经济,有利于沿海城市的发展。城市区位分析应运用综合分析加主导因素分析的方法,既能多角度多因素地分析城市的区位,又能从多因素中找出起主导作用的因素。

二.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一)城市主要功能分区对比

功能区形态特征位置

商业区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提纲课件 篇8

一、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第一单元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编排特点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3)通过量课桌长度的活动引出分米,并通过观察直尺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4)用手势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

(5)用公路上的路标引出千米。

(6)用桥梁限重的童话情境引出吨,借助学生的体重、动物的体重帮助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以吨作单位。

(7)单独编排生活中的数学。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P2的测量活动和P5第3题都是先估测再实测,让学生通过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的比较不断调整自己的估测策略。

四、具体编排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1.例1(毫米的认识)

(1)学生先估测教科书的长、宽、厚,估测时学生都是以学过的厘米为单位。

(2)实际测量时,教科书的长仍是整厘米,宽不能用整厘米表示,学生用两种方式描述:比14厘米多8小格,比15厘米少2小格。此时学生还不知道毫米的概念,只要说出多几小格或少几小格就可以。量数学书的厚度时,不到1厘米,也使学生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

(3)此时,小精灵提出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自然地引出产生毫米的必要性。

(4)通过让学生数刻度尺上1厘米长度里有几小格,直接给出毫米的概念(通过观察刻度尺,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表象)和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5)毫米表象的巩固:1分硬币的厚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举出更多的例子,如储蓄卡的厚度、IP、IC卡的厚度。)

(6)毫米的应用:自动铅笔的铅芯有0.7mm、0.5mm,降水量。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例子。

2.例2(分米的认识)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3.练习一

(1)测量(估测、实测):第1~3题。

(2)利用生活实际巩固长度观念:第5题。

(3)单位换算、计算:第4、6题。

(4)实际调查:第7题。

(二)千米的认识

1.例3(千米的认识)

(1)从公路路标的实际情境引入,说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使学生感受认识千米的必要性,通过学生的语言描述,使学生明白路标的具体含义。

(2)借助学校操场这一学生熟悉的题材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并给出千米和米的关系。(教学时,可以利用当地实际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表象,如A地到B地大约是1千米。)

2.例4及做一做(进一步用身体的感受体验1千米的长度)

可以通过对距离的感受、对时间长短的感受、对走路步数的感受、对身体疲劳程度的感受等多种方式来体验1千米的长度。

3.例5(单位的换算)

4.练习二

(1)巩固长度观念:第1、2题。

(2)单位换算、计算:第3、5题(第5题体现算法多样化)。

(3)根据不同的距离选择不同的出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第4题。

(三)吨的认识

1.例6(吨的认识,吨和千克的关系)

(1)通过童话情境引出主题。在解决能同时过桥吗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出吨的概念、吨和千克的关系。

(2)在学生掌握了吨和千克的关系后再让学生回头解决一下主题图中提出的问题。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除了教材上的例子以外,还可以说说其他的例子,如汽车的载重量是3吨,万吨巨轮,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想想1吨大米有多少(每袋25千克),让学生借助熟悉的物体的体积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例7(单位换算)

3.做一做

第1题,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2题,利用计算和单位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4.练习三

第1题,巩固质量观念。

第2题,单位换算,计算。

第3题,解决策略多样化。

第4题,实际调查,并进行环境教育。

(四)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了解千米千克吨等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你知道吗利用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的故事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五、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

提纲课件 篇9

迎中考作文训练一:列提纲教学目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教学程序

一、作文素材积累展示(组织小组同学积累的优秀作文素材进行展示,教师适当进行评价。)

二、导入

我们都见过渔民用鱼网去打鱼,看到只有整张渔网都连在总绳上,渔网才会有条理而不零乱;善于撒网的人,一定是提拉网的总绳,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去拉开那数不清的网眼儿。这个道理,完全可以用来说明列作文提纲的重要意义。网上的总绳就是“纲”,“提纲”,就是提住网上的总绳。

三、示标

1.养成作文先列提纲,不列提纲不作文的习惯。

2.通过列提纲来提高作文效率和质量。

四、知识讲解(结合范文,侧重学生悟道、动笔)

(一)作文提纲,又叫作文计划。列作文提纲,就是制定作文计划。它是构思、布置篇章的具体的外在表现形式。

(二)如何制定作文提纲呢?作文提纲一般包含三部分内容:

(1)题目。要把题目(或补充完整的题目)写在第一行正中间。

(2)主要内容和中心。要在题目下面,简要地写出这篇作文的主要内容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3)结构安排。这是作文提纲最主要的部分,设计时需要注意做到以下五点:

①安排好材料的组织顺序。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全文一共准备分为几大段,每段写什么,要以小标题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起来。

②确定好重点写的内容。要依据表达中心的需要,确定出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标明“详”、“次详”、“略”的字样;重点段又打算分几层来写,先写哪层、后写哪层,具体列出准备重点写的步骤、次序。

③依据文章选用的材料及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确定好开头、结尾的方法,并在提纲中简单注明。

④设计好点题的时机及具体的方式、方法。

⑤考虑好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该如何衔接过渡,哪些内容需要照应,如何照应,也简单标注一下。

(三)制定作文提纲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第一,形式可以灵活。总的来说,作文提纲没有固定的格式和统一的要求,项目和详略的程度可依材料的特点、表达的需要和自己的水平而定。一般地讲:初学作文时,作文提纲宜细不宜粗;随着构思、布局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提纲就可以写得简单些。

第二,要认真推敲、修改。列出提纲后,要对整个构思做全面的推敲:选材是否切题?立意是否明确、深刻?对选择的材料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取舍?材料的组织安排是否严密、合理,能否突出中心?推敲后,做出必要的修改。自己满意了,才可以动笔行文。

提纲课件 篇10

一、主要内容

(一)数与代数

数与计算:

1.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原来与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

2.有余数的除法

原来在第四册,现在因为除法整体后移,所以放在第五册。

3.多位数乘一位数

基本内容与义务教育教材基本相同。

4.分数的初步认识

原来编排在第七册,现在因为数与计算的整体要求降低,所以提前到第五册。

量与计量:

1.测量(毫米、分米、千米、吨)

2.时、分、秒

原来四册的时、分、秒内容现在分别分布在一、二、五册,本册主要认识单位秒,更强调学生对一段时间的体验。

(二)空间与图形

四边形,主要教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和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三)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

根据课标的要求增加的新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可能性,以及不同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四)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

在二年级上册已有渗透,这儿更强调用图示的方式让学生找出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二、各单元具体介绍

提纲课件 篇11

小学语文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本课程是“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之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内容,是地方考试课程。

☆考试要求:

1、熟悉《语文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并能在教学中有效实施。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设计课堂教学的技巧;能熟练组织汉语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习作、语文综合性学习等各种课型的教学。

3、掌握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材、教师、学生的相应关系;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能力。

4、能切实、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5、能设计符合所任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开设公开课和研究课。

☆复习内容:

第一章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解读

(一)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

1、了解“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目的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2)理解语文素养的基本点。

2、内容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学习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

4、教师理念:正确把握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促进者、语文课程的开发者、语文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人生发展的引导者。

5、评价理念: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新的评价观念。

6、教材理念: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和“不用教材教”。

第二章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一)汉语拼音教学

1、汉语拼音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汉语拼音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汉语拼音教学方案。

(二)识字教学

1、识字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识字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识字教学方案。

(三)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交际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口语交际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口语交际教学方案。

(四)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阅读教学内涵。

3、阅读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阅读教学方案。

(五)语文综合性学习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地位和要求。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语文综合性学习方案。

(六)写话习作教学

1、写话、习作教学的地位和要求。

2、写话、习作教学的设计要领和方法,设计一份写话、习作教学方案。

第三章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性

1、教学目标的两种叙写方式

2、能在日常教学设计时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目标叙写方式,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3、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4、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掌握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及其操作要领。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三)课堂评价的激励性

1、掌握课堂即时评价的本质及其作用,了解常见的课堂即时评价方法。

2、能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四)课程资源的丰富性

1、了解课程资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2、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和利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

3、能分析提供的教学案例。

(五)对语文课堂中学习方式的反思

1、能反思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中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2、努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切实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考试说明

1、此课程由省里统一命题,各市统一考试。采用试题库出卷。

2、考试参考书为:《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语文课程标准》。

3、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4、试题类型:

(1)填空题(5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2)基本概念题(2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3)简答题(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观点论述题(2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5)教学设计题(1题,每题10分,共12分);

(6)案例分析题(2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音节,正确书写,大写字母,《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和想像作文,能学写和常见。‛

3、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

4、口语交际的核心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中进行。

5、‚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和多元的。

6、《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7、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三是,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六是。

8、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三大类。

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准确拼读;正确书写;认识;熟记。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是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1、‚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基本概念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对话

3、语文素养

4、生字复现

5、体验学习

6、‚三维目标‛

三、简答题

1、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3、新课程教师角色应如何定位?

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5、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四、观点论述题

1、《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4、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6、你认为在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五、教学设计题

1、请为习作教学《我发现了》设计一份教案。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3、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浙教版第十二册《古诗两首》的教学目标设计: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

(3)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白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

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3、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

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

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

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4、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提纲课件 篇12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因数与倍数统计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四)数学思想方法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数学广角――找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图形的变换1.粉刷围墙

2.长方体和正方体2.打电话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一、教学内容

轴对称

旋转

欣赏设计

数学游戏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编排特点

1.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在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有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和它的另一半,这里是进一步认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并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本单元教材先设计了画对称轴,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的活动,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知识。

2.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图形的旋转。

本单元联系具体情境,让学生观察钟表的表针和风车旋转的过程,分别认识这些实物怎样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明确旋转的含义,探索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再让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o。

3.通过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和旋转变换,增强空间观念。

本单元不仅设计了看一看、画一画、剪一剪等操作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让学生判断几个图案分别是由哪种方法剪出来的。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图案的特征,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个图案进行折叠,并将最后的结果与下面的剪法对应起来。而且还让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剪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提纲课件 篇13

整体内容分布:

(一)数与代数(三)统计与概率

1.小数乘法统计与可能性

2.小数除法(四)数学思想方法

3.简易方程数学广角――数字编码

(二)空间与图形(五)综合应用

1.观察物体(二)1.量一量找规律

2.多边形的面积2.铺一铺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法

*积的近似值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三、编排特点

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

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

①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

②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3、例4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4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