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集锦六篇

初中音乐教案集锦六篇。

每一个教师都离不开教案课件这个重要的工具,因此可能需要每日都要去编写教案课件。精心制作的教案课件对于教学的连贯性和持续性大有裨益,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呢?这份独特的“初中音乐教案”必定会给您带来全新的感受,期望这篇文章能引发您工作和生活的一些改变!

初中音乐教案【篇1】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教案【篇2】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初中音乐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

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音乐教案【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嗓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 B跟钢琴演唱歌谱 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教案【篇5】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教案【篇6】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