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速度时间教案七篇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七篇。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目前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好时机。老师在上课时会依据教案课件进行教学。欢迎您阅读我为您准备的“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相关内容,希望您在阅读本文后能够获得一些新的有用帮助信息!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1】

本节课教学重点:一是理解速度的含义,并能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二是使学生从实际的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

在速度这个概念教学上,由于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因此重点应让学生理解单位时间和走过的路程。教学时,先出示几个不同单位时间行的路程,然后让学生说说你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学生互相补充,然后总结出速度不但可以代表1小时走多远,还可以代表1分钟、1秒钟、1天、1个月、一年等走到路程。然后自己看书知道速度的另一种简单写法。

下面的教学非常顺利。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做,找找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分别是那个数量。求什么,怎么求。你发现了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就得出了:速度时间=路程。再让学生改编例题,转化成就速度和时间的应用题,并解答。绝大多数学生会做改编后的题目,并能得出: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整堂课的教学感觉不错。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2】

一、 说教材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九义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1、说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具备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能力,能独立解答求每分钟行多少米的应用题,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建构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模型,解决相应的应用题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2、说预期效果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预想达成的教学效果如下:

(1) 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会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养成学生积极关注、收集、处理生活中数学信息的习惯,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

3 说教学重、难点

要想达成预期的效果,教学中必须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

对个九、十岁的孩子来说,“速度”的概念比较抽象,不像路程那么明确,不像时间那么常见,并且速度的单位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它的表示形式学生们从未见过,因此,教学关键是让学生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归纳出行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说教学方法

1、教法:本节课我运用了迁移法、复合的现实数学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

2、学法:教学中运用了分析综合法、经验归纳法以及小组合作探究法指导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因此本节课一开始就再现了同学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运动会场景,“今年10月,我校举行了运动会,学校打算选出一位运动员参加埇桥区‘径赛明星’的比赛,你会怎么选?”同学们当然会选跑的快的运动员。由此自然地进入第二环节。

(二)主动探究模型,探究新知。

观察运动员的两张比赛成绩表,从表中你能得出哪些数学信息?谁跑的最快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从表1中得出200米径赛中张方最快,因为他用的时间最少,而1分钟定时往返跑中丁勇跑的路程最长,所以他跑的最快,从而领会“路程一定时,时间越短速度越快;时间一定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快。”在上面的两组快慢比较中,表面上看是比较路程或时间,实质上比的就是速度。怎样让学生透过表面看实质呢?于是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现在学校要在这两名运动员中选出一名参加区‘径赛明星’的比赛,该选谁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路程、时间都不相同,又怎么比呢?情境条件和已有知识的矛盾、冲突,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发现欲,也激发了他们畅谈选择理由的愿望,积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那就是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每秒钟各跑了多少米?速度的概念应运而生。

要比快慢,先求速度,通过列式,计算出他们每秒钟跑多少米。(板书:每秒各跑多少米?200÷40=5(米)360÷60=6(米))这些数量各表示什么?一起听智慧老人说说吧!(智慧老人讲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定义)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相关联的量,学生原来只能模糊地感知,不能清晰地表达,所以,我借助智慧老人之口,直截了当地揭示概念,多媒体的演示,既能形象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又节省了时间,建立了速度的概念,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速度的单位,每秒跑5米,,每秒跑6米,用另一种形式说是5米/秒,6米/秒。那么速度单位可以写成……(板书速度单位)通过提问:速度单位与我们学过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剖析出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共同组成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速度的含义,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长度,这样就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接着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速度单位呢?引导学生创造出其他的速度单位,并进行板书。接下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同学们想知道你写的这些速度哪里会用到吗?让大家读一读,它们分别表示人、飞机、声音、光的速度。以上的“说一说、读一读”能让学生联系生活,从大量的生活实例中感知并理解速度的含义,掌握速度单位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认识了更多的速度单位,突破难点。在学生充分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数分别表示什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那怎样求速度呢?在这个教学重点环节里,我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探究,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归纳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这里围绕“总结---归纳”二个环节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密切联系。

为了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我充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开始情境的延伸:(课件)用线段图表示题中数量,能使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更只管、更形象,解答问题后,通过提问:每道算式分别表示什么?让学生总结归纳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仔细观察这三道数量关系式,它们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数量之间的紧密联系。

(三)多元分层训练,巩固内化。

在巩固练习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了分层训练。第一层: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任意两个数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第二层:综合训练,这三道图文结合题,通过学生观察、分析,从纷繁复杂的条件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解决问题。第一题求时间,第二题求速度,提别是第三题,它的解答方法多样化,可以比路程,也可以比时间,还可以比速度。在练习中选取一些学生熟悉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地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着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

通过前面的学与练,学生对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到底学的这些知识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应用这些数学知识呢?

(1) 限速标志我知道

这是高速公路上限制速度快慢的标志牌。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限速牌?

(2) 为什么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呢?

其实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快得多,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3) 气象台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

台风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①今年8月,台风“泰利”在西太平洋生成,沿西北方向在我国登陆,台风距离大陆2160千米,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你能预测台风到达的时间吗?

②现在台风距九江约900千米,预计24小时后到达九江,你能估计台风的速度吗?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让学生看到自己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增强了数学应用意识,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四、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3】

教学内容   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关系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生活实例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感受人类科技的进步和自然界的多彩。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概念,构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说明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而速度概念的教学是尤为重要的 。   预习设计 收集生活中的速度   导 学 策 略   学 程 预 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刘翔奥运110米栏比赛实况 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请看奥运会110米栏的精彩实况,大家来体验飞人刘翔的风采。在看时请关注重要数学信息,记录下来。 看了这场比赛,想说什么?你收集到哪些重要的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10米 12"91 110米指什么?12"91指什么?板书:路程 时间  2.大家都跑110米,刘翔用的时间最短,他跑得最快。 揭示当路程相同,比时间 在学校体育运动会中回忆一下哪些项目也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如果要在班级中比谁跑得快?除了用刚才跑相同路程比谁时间短以外,你还可以设计怎样的比赛方法? 学生思考引导得出: 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理解速度含义、构建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1.设置冲突,引发问题,初步体会速度的含义 路程相同可以比时间,时间相同,可以比路程,那么当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还能不能比? 电脑出示:谁走得快? 小明说:“我从家出发去上学用了6分。”小红说:“我从家出发上学用了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480米,小红家到学校280米。 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能根据这四个信息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吗?四人小组合作解决。可以列式、画线段图等方法解决。 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480÷6=80(米) 280÷4=70(米) 因为80米>70米,所以小明走得快   谁能理解他们组算式的意思? 80米、70米指什么? 指明80米是小明每分走的路程。就是小明的走路速度。板书:速度。70米是小红每分走的路程。是小红的走路速度。为什么说小明走得快?读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小结:当路程和时间不相同时,我们可以求出每分钟走的路程进行比较。也就是求出速度进行比较。速度越大就越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路程、时间、和速度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2.求速度、明确速度单位的写法 从刚才的问题解决中你发现速度与什么有关?怎么求速度?请你试着求出速度 出示: (1)神州七号飞船在太空5秒飞行40千米。神舟七号飞船的速度是(  ) (2)小明骑自行车,2小时骑了16千米小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 )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列式解决。算后学生口答,教师电脑演示,提问:看这两个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相同?你有什么想法? 为了区分这两个速度,可以怎么写速度单位。 教学速度单位的.简单写法:速度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 板书:飞船速度:8千米/秒, 自行车速度:8千米/时, 齐读电脑中的两个速度。 把刚才小明和小红的走路速度选一个写成速度简写形式。一个同学板演。 齐读四个速度 3.速度概念揭示: 看了这几个速度你能说说什么叫速度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学生归纳,教师小结:像这样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就是速度。 板书: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速度与路程时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路程÷时间=速度 4.理解速度、体验速度快慢 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请你举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交通工具的速度,出示:自行车速度每小时16千米,汽车速度每小时70千米、动车组速度每小时180千米、飞机速度每分15千米。把这些速度改成我们新学的简写形式。比较哪种交通工具速度最快? 上课前我们看到飞人刘翔的跑步,他的速度有多快呢?,刘翔跑步速度8.5米/秒。板书:8.5米/秒。谁来描述一下有多快。 猎豹奔跑速度是30米/秒,蜗牛爬行的速度是8米/时。 比较刘翔跑步和蜗牛爬行的速度 呈现雷电图片:猜一猜雷电时是先听到雷声还是先看到闪电? 出示信息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是300000千米/秒。看了这两个信息你能正确回答了吗?为什么?   三、解决实际问题、完善数量关系的构建 1.基本练习,梳理时间路程速度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去过世博会吗?精彩世博吸引许多中外游客,他们不远千里来到上海,请看: (1)李阿姨全家乘大巴车从青岛到上海用了20小时。已知大巴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青岛到上海路程是多少千米? (2)看完世博会他们乘动车组回青岛,动车的速度是200千米/时。几小时可以到青岛?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算式,求路程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求时间呢? 小结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中已知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拓展练习:我在9∶22入园,以100米/分的速度从主入口赶往庆典广场看文艺演出。我能在9∶30到达庆典广场吗?    1000米   主入口 庆典广场 学生独立解决,要求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交流不同方法。 (1)、求出8分走的路程,比路程。(2)、求出走1000米所需时间,比时间 (3)、求出1000在8分走完的速度,比速度。 像这样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思路来解决。 3、开心一刻:人走路时鼻子比耳朵走得快? 请一个学生上台走一走。学生辩论,用今天学的知识证明。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什么是速度?速度的单位怎么写?速度时间路程有什么关系           1.看比赛实况 收集数学信息   2.说说看后的感受 汇报收集的数学信息     3.说说哪些比赛项目是路程相同,比时间的     4.设计比谁跑到快的其他比赛方法                     1.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2.根据信息四人小组解决谁走得快这个问题?   3.理解算式的意思 4.说说80米、70米分别指的是什么?               5.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题求速度         6.说说怎么区分两个速度。 7.齐读两个速度。                 . 8.改写小明和小红的速度。     9.学生说速度的意义     10.学生课前准备几个速度     11.写出各种交通工具的速度简写。 说说哪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快些?   12.具体描述刘翔的跑步速度   13.用所给信息解释雷电时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1.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总结所用的数量关系                 2.学生独立解决,汇报不同的方法           3.一个学生上台演示 学生辩论           1.学生小结   板书设计 : 路程 ÷ 时间= 速度 物体1秒、1分、1时…所行的路程   110米 12"91 8.5米/秒 480  ÷  6 =  80(米/分) 280  ÷  4 =  70(米/分)   飞船: 8千米/秒   自行车: 8千米/时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速度”以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根据生活经验比快慢。

1、看比赛,引入比快慢。(视频插入)

2、路程相同,比时间。

3、时间相同,比路程。

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1.引出速度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比快慢比得都不错。如果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怎么比呢?吉普车和大巴车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出示信息)

请一生说信息。

师:我们能根据刚才的方法比吗?为什么?

师:老师相信你们一定有办法比出它们的快慢的。在你的本子上试者算算吧!

2.生独立算,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提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列式?每个算式算的是什么?这里算出来的60千米和70千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时行驶60千米

每时行驶70千米

4.介绍借助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比出他们的快慢来。

师:无论通过计算还是画线段图,都是比较这两辆车多长时间行驶的路程?(1时。)

师揭示吉普车、大巴车的速度。(板书:速度)

5.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什么是速度。(板书课题:速度)

师:那你们想想,吉普车PK大巴车的时候,我们比快慢是比的'它们的什么?

请生回答。(速度)

6.再算算下面2个速度。(大屏幕出示)

(1)“神七”飞船在太空中5秒飞行了约40千米。“神七”飞船的速度是()。

(2)一架飞机2分钟飞行了16千米。飞机的速度是()。

生列式:40÷5=8(千米)

16÷2=8(千米)

师:咦?速度都是8千米,难道他们的速度是一样的?

生不同意。

请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说说两个“8千米”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每秒飞行8千米,每分飞行8千米)

7.(1)介绍速度单位的读写方法及意义。

(2)补充完整上面两个速度单位。

8.学到这儿,你对速度是怎样理解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速度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多请几生说。

师小结:一个物体每秒、每分、每时所行驶的路程就是它的速度。

9.我们再来了解生活中的一些速度。(大屏幕出示)

(1)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让生读,说意义。

(2)猎豹和蜗牛的速度

让生体会速度的快慢。

(3)电闪雷鸣图

师:夏天雷雨天气的时候同学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

介绍:声音的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让生体会一秒钟的长短,340米大约有跑道圈半。)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我们的地球大不大。就刚才一眨眼的工夫,光已经围绕地球走了7圈半了。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快的速度了。)

师:现在知道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了吗?

10.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速度,我们又是怎样求速度的呢?你能根据上面的这4个算式总结出求速度的关系式吗?

生总结:路程÷时间=速度(师板书)

师:原来路程、时间与速度有这么密切的关系。(补充板书课题:路程、时间)要求速度就要知道相应的路程和时间。

11.路程又该怎么求?时间呢?(出示大屏幕)

生根据具体题总结出求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三.应用关系,解决问题。

1.填表格。(大屏幕出示题)

请生说算式,求得数。

2.请你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从我家到学校的路程是400米,我步行的速度是40米/分,我从家出发步行8分钟能否到达学校?(你有不同方法吗?)

小组合作后全班交流。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5】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的过程。

2、了解时间、路程、速度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这些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教学预设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祖国上下也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五一长假又要到了,大家是不是非常想趁着这个假期让爸爸、妈妈带着我们出去走走呢?

老师课下为大家找到了一条不错的出游路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

二、探索新知。

(一)观察铁路示意图,了解图中的信息。

1、观察铁路示意图,说一说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可以先和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观察结果。谁愿意把你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和大家说一说。

3、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对学生观察到的结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二)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来估计路程的长短。

1、多媒体出示可爱的蓝灵鼠并由蓝灵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郑州和青岛哪个到北京的路程近?

2、全班汇报交流估算结果。

(1)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就是400千米,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就是300千米。400+300=700千米。而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是4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天津到北京是137千米大约是140千米。400+360+140=900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2)分段比较路程来估计的:郑州到石家庄是412千米大约400千米,青岛到济南是393千米大约也是400千米,所以这两段路程大约一样,再看石家庄到北京是283千米大约是300千米济南到天津是360千米比300千米多60千米而且到达天津后还要走137千米所以郑州到北京近一些。

(三)认识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并由兔博士提出问题。

兔博士: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我都看到了,真是很出色呀!我也想来凑凑热闹,我这里也有两个问题想考考大家。

(1)一列快速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118千米,5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平均每小时行98千米,7小时行多少千米?能到达郑州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计算结果。(在汇报结果时可以让学生任选一题来和大家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多媒体出示答案:(1)1185=590(千米)

(2)987=686(千米)

4、介绍速度和路程的含义并总结路程、速度、时间的数量关系。

(1)多媒体出示兔博士:同学们计算的都非常正确。像上面的问题中,火车每小时行的千米数我们称为速度。一共行驶的千米数,我们称为路程。

大家知道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吗?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计算的结果试着总结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计算结果先独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总结的结果。(在汇报时要提示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多媒体出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

(5)教师由这个关系式提问:由此你还能想到哪两个关系式?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三、试一试:

1、请同学们根据铁路示意图上的信息利用总结出的数量关系式,试着来解决下面的问题:

一列普通客车从北京出发,开往青岛,平均每小时行85千米。

(1)火车开出10小时,行了多少千米?

(2)离青岛还有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解答结果。

(1)8510=850(千米)

(2)北京到青岛137+360+393=890(千米)

890850=40(千米)

3、出示课本66页第二题。让学生了解铁路信息的另一种呈现方式。(图略)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并提出问题,可以找你喜欢的同学来解答你的问题。

四、练一练。

根据两条铁路路线(例题和试一试中的2题中的路线)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里根据学生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大家提供五一出游路线,并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以此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环节,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观察及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及畅所欲言的机会。

这一部分通过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书中的卡通人物蓝灵鼠来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主动去解决问题。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训练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熟悉的兔博士也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通过两道应用题的解答,从而总结出路程、速度、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探索,充分相信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采用小组互助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课堂环境,把学生推倒了探索主体的位置。

通过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概念结合学生自己列出的算式让学生总结出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从而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这样的追问及引导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一个铺设并为后面的练习做一个准备。

在教学试一试这一环节时,重视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有了前面的学习,学生可以独立的解决一些此类的问题了,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让学生放手去做,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以培养。在汇报交流这一环节中对学生的不同方法都给予适当的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是把课本上的练一练的两道题整和成了一道题。目的在于加强两道题的整和性,题目更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与本节课联系更紧密。本课开始的多媒体出示铁路示意图每个城市可以用一幅有特色的图片来表示这样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此环节在为孩子们提供自由空间的同时要注意教师的适当引导:引导学生观察铁路示意图,注意图中城市的方位。

学生在汇报观察结果时可能出现:我知道了哪个城市在哪个城市的哪边或哪个城市到哪个城市之间有多少千米等等,只要能回答到这两个点上都要给予鼓励与表扬。

在学生估算的同时要提醒学生结合铁路示意图中的数据来估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估算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已做说明)学生的回答只要能比较出郑州到北京比青岛到北京的线路近,就要给予肯定。鼓励思维的多样性,方法的多样性,这样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在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计算结果时,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对学生的方法做及时的指导。这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们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这样一句话就可以调动起学生说的欲望和积极性。还有可以任选一道题来和大家说说这样给学生充分自由空间。

在兔博士介绍路程和速度的含义的时候每说一个概念在原题上标出来(利用多媒体显示)

试一试部分教师在全班巡视的时候一定要起到适当的引导和方法的指导。

在练一练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两条线路出游,五一长假到底怎样安排,还得同学们自己决定,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路线并根据同学们课下调查的汽车、火车和飞机的速度及兔博士网站上的提速信息来估计一下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并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究学习

1.(展示吉普车和公共汽车)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辆汽车,瞧……我们来猜一猜,哪辆车开得快一些?(学生先独立思考)

生:我认为是公共汽车开的快,因为平时我观察到它的速度比较快

…….

生:我认为是吉普车快,它上面坐人少一些,没有那么重,所以吉普车快些。

……

师: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谁更快一些。(逐步出示其它条件)

师:根据这些信息,来证明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生: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所以公共汽车快一些。

算式:120÷2=60210÷3=70

师:你们刚才所比较的其实就是它们的速度。

吉普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也就是说吉普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

公共汽车每小时行驶70千米,也就是说公共汽车的速度是70千米∕时。

千米∕时是表示的是速度的单位,它和我们以前所学的单位表示方式有所不同,我们来读读看。(千米每小时)

师:我们来认识一下其它物体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时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师:那根据刚才我们所比较的是两辆车的速度,那根据刚才你所列出的算式,你能说一说速度是与什么有关的吗?

生:(议论纷纷)有可能是长度和时间,有可能是时间,有可能是路程和时间……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在数学上说,是与路程和时间有关系(板书:路程、时间与速度)

师:你来说一说,刚才的数学信息中,哪个是路程,哪个是时间呢?

生:120千米就是吉普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

210千米就是公共汽车3小时行驶的路程

2时是吉普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

3时就是公共汽车行驶120千米所用的时间

师:你能从下面的一些信息中找出那些是路程,那些是时间,那些是速度吗?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口答

师:看来同学的知识还真不少,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算式,你能得出什么关系式呢?

生:速度=路程÷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师:板书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

2.合作探究,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其他关系式。

师:猜猜看,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还有哪些联系呢?你从“我发现了”这张探究纸上来进行推理论证吧。

3.反馈: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二.巩固新知,学以致用

同学们真爱思考,能通过自己的推理获得新的知识,我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吧!

1.秋游:学校要去秋游,我们来算算从我们学校出发到东莞需要多长时间?

2.火车时刻表:接着我们到火车站去走一走吧!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路程速度时间教案【篇7】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P54例3及练习八5-9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二、初步探究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三、深入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四、巩固练习

练习8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总结交流,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802=160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基本弄懂了什么是速度,什么是时间和路程。并且掌握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能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2、通过解决简单行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构建数学模型:速度时间=路程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Gz85.Com小编推荐

计算时间教案


让我们一起欣赏工作总结之家编辑为您精选的“计算时间教案”,希望您能多多留意我们的网站我们会为您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内容。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教案是落实学校教育方针的有效工具。

计算时间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

1、记住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的换算。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 )和( ),其中( )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有( )个大格,有 ( )个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 ( ),分针走一小格是 ( )分。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 )圈。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 )。

2、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

3、小强跑100米需要13( )。

4、小惠每天晚上睡了9( )。

5。 学生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7( )。

(3)比较大小“”、“=”

(4)三年级游泳测试100米蛙泳成绩。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谁游得最快?快多少?

(5)小明每天早晨7:35到学校,他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应该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 )时整,时针、分针组成一条线。

( )、( )时整,时针、分针组成直角。

2、一列火车8:30从南京开往上海,需要2小时20分,在路上晚点25分,火车什么时候到达上海?

计算时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师演示钟面,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4、导入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3)师生小结。

2、教学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3、请1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1、完成第62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

2、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3、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25分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多长时间?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计算时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1小时=60分,1分=60秒,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使学生进行简单的时间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国庆长假刚刚过去了,徐老师去玩了很多地方,你们去玩过吗?看来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很快乐,徐老师班的陆宇同学在国庆节那天也玩得很开心,他进行了愉快的国庆宁波一日游。大家想知道他在那一天是怎么过的吗?我们一起来听听陆宇他是怎么说的。(课件出示,播放录音:今天早上我6:00就起床了,叫了一些同学乘上了330路公交车,8:00到了宁波,下车后买完点心刚好是8:05,然后我们步行,在8:45来到了宁波天一广场……)

师:听了陆宇的介绍后,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你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2、生提出数学问题

分别是从早上6时到8时到达宁波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达宁波到买完点心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是时间?

从早上起床6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6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从8时到8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让学生说清楚提出的数学问题的具体意义。从。。。。。到。。。。经过了多长时间。)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板书。

6:00——8:007:00——8:05

8:00——8:057:00——8:45

8:05——8:45

二、新课教学

1、教学从6:00——8:00,8:00——8:05

2、教师提问:从六时到八时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8—6=2时

师:那么2时还可以怎么说呢?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一小时等于60分,所以2小时等于2个60分就是120分。

3、那从8时到8时零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练习巩固。

3时2分4时3分,个等于多少?

三、教学从8时零5分到八时45分经过了多长时间。

1、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生:40分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2、现在请大家可以借助钟表拨一拨,也可以动笔算一算,画一画,看看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到底经过了多长时间?

3、学生讨论说说想法。

a.45—5=40(分)师借助课件来进行说明。

b.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数一数,从8时零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八大格,因为一大格有5分,所以8大格就是40分钟。

c.用60-5-15=40(分)用整个一小时减去前面的5分钟再减去还相差的15分钟,就是经过的40分钟。

4、练习巩固

陆宇同学来到天一广场后他到底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来看大屏幕。

新华书店

9:10—9:55

乐购

10:05—10:30

礼品商店

10:45—11:00

肯德基

11:15—12:15

四、练习巩固

1.陆宇同学下午打算去看一场电影,可是电影院上写着

a.“下午2:10,电影需要放映45分钟,那你知道电影会在什么时候结束呢?”(播放录音)

b.下午2:10,现在才下午1:50,我还要等多长时间呢?(播放录音)

2.延伸练习

我们打算在下午4:00到洪塘,如果330路公交车从宁波到洪塘需要开40分钟,我们最晚要什么时候等在330车站了呢?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堂课教学的载体选择的比较好,对于学生学习这一知识很有好处。本堂课进行主题式的教学,进行了用教材,而不是进行教教材。

2、教学目标的定位相当确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地方(从8时05分到8时45分经过了多少时间?)运用了媒体这一形象的措施,让学生从算理上去理解。

计算时间教案 篇4

【学习内容】三年级上册教科书第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预设流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教师:1时=?(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3时=( )分 2分=( )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提取已有的知识概念:1时=60分,再通过合作探究得出2时=120分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运用。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题,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设计意图:告诉学生,让学生知道时间是无处不在的,结合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反思:

从一开始用猜谜语的游戏作为吸引学生学习新知识的铺路石。并从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时间观念的认识,并很自然地过渡到复习旧知识里。紧接着抛出问题:1时等于多少分?充分地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出2时等于120分的计算方法。例2为学生生活中所熟知的情境,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以充分地讨论,集思广益,想出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教学完后让学生做练习题,使他们从练习当中找到知识的影子,并懂得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最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强调时间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要懂得珍惜时间。

计算时间教案 篇5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目标:通过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及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2、数学思考: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3、解决问题:结合平时的生活实际,体验具体时间的长短,进一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点。

4、情感与态度:通过时间的计算,了解经过时间是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要点扫描

1、课标解读

数学教学活动是努力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和经验与人类积累的数学知识加以沟通的活动。因此,数学学习中不应当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应当是学生主动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过程。本节课是学生对时间的知识已有所了解,但要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确实比较难,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去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2、内容分析

本内容在教材的第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的练习。例1及“做一做”第1题,主要是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由于学生还未学习两位数的乘除法计算,所以只出现数目较小的,能够用加法计算的把较大单位变换成较小单位的换算。再通过例2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教学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例2编排的是学生早晨上学的情景,图上提供下列信息:7:30离家,7:45到校,要求算出: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教材提供了多种思路,有从钟面上数格的,也有列算式的,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是时间单位换算和经过时间的计算。教学难点是时间单位换算。教学关键是理解时间单位进率。

3、学情认识

学生已认识了时、分、秒之间的60进制关系,为本课学习例1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因为学生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大部分是十进制,从来没有接触过60进制的互换,所以在单位互换及计算某一段经过的时间出错较多,这就需要老师充分应用教材提供的多种方法,让学生真正学会时间的计算。

4、学法点拨

在教学时应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基础上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再交流换算方法。这样既使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的基本方法,又懂得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从7:30到7:45分,过了多少时间,就是钟面上从几走到几,走了几大格,可以推算出走了几分钟。

其次,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平时上学的时间,看图说说你平时的上学时间,更能体会到某一段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文档

教学资源

1、课件一只,内有例1、例2教学时的有关内容。

2、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自制的针面。

教学途径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呈现信息。

工人文化馆前面贴着这样一只广告

今晚电影:智力大世界

放影时间:晚上7:30-8:40

票价:35元

从这只广告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能提出哪些问题?关于时间的应该是哪一条?放影的时间是多长?

2、引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时间的计算。

【设计意图: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课一开始就给学生引入一则学生富有兴趣的广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

(二)自主探索 形成算法

1、复习。

小朋友,时间单位的进率非常特殊,那么你能说说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1小时=60分,1分=60秒。

2、教学例1。

小朋友,既然你已经明白三个时间单位的进率,那么2时=( )分呢?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先请你独立算一算,再集体交流。

交流算法:

(1)因为1时是60分,2时是60加60,等于120分。

(2)2时=60分+60分

(3)2个60是60×2=120(分)(如果有这样的说法,教师要表扬)

3、试一试。(课件出示) 3时=( )分 2分=( )秒 4分=( )秒,

做完后交流算的过程。

4、教学例2。

(1)初步感知算法。

用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上学过程,然后用钟面上时间说说这段时间的经过。

(2)教师在钟面拨出:7:30~7:45两个时刻。

(3)小组合作计算“7:30-7:45”的这段时间的长短。

(4)交流。

①因为这段时间都是7时多,只要45-30=15(分)

②因为7:30是时针过了7,分针多了6大格,7:45分时针也过了7,分针多了9大格,分针从6到9经过了3大格,分针走一大格就是5分,所以3个5相加就是15分,即:5+5+5=15分。

③分针从6走到12刚好是一小时的一半,是30分,从6走到9又是30分的一半,所以是15分。

④可以是续数法:31、32……45是15分钟。

5、得出求某一段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小朋友,要计算经过了某一段时间,你认为我们应该用一种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1)先读出或写出开始的时刻,再读出(或写出)结束的时刻,然后把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2)先看开始时间的分针、时针,结束时候的分针、时针看看走过了几大格几小格,然后根据1大格,1小格表示的时间,再算出这段经过的`时间。

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同学生们,你喜欢用哪一种呢?

6、试一试,计算下面时间。

(1)从3时15分到3时35分,经过( )分。

(2)从5时35分到5时50分,经过( )分。

(3)从7:50分到8:00分,经过( )分。这一题你是怎样算的?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因为8:00我可以看作7:60,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是7时多,所以计算方法是:60分-50分=10分)

7、复名数的换算。

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会计算了某一段的瞬时时间,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换算复名数的时间单位呢?2小时36分=( )分,你是怎样想的?(先算2小时是120分再加上36分,就是156分)

3分36秒=( )秒,先请你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设计意图:根据教材的插图,课件的放影,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培养学生从所提供的资料中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求某段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三)、巩固知识 实践应用

1、填一填:

1时=( )分 2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75分=( )时( )分 180秒=( )分

2、从8时15分上课,到8时55分下课,上课的时间是( )分,你是怎样计算的?

3、李叔叔去火车站乘火车,火车开车的时间是9:35,他路上要乘15分钟的公交车,请你算一算,他最迟应该( )时( )从家出发?

4、书上“做一做”第二题。出示图:

(1)请看图说一说,图上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你算一算,她要等多少时间?

(3)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的练习,特别是第2题的练习,建立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来的,反过来数学知识又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四、错例点击

错例:9:50到10:10经过了( )分钟。许多学生会在括号上填1小时40分钟。

错因分析:

(1)在计算从9:10至9:50分时,一般学生采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的方法来求某段时间的经过,本题因为都是9时多,学生只要把50分减去10就得到了40分,结果正确,然后计算9:50至10:10这题与9:10至9:50是两题完全不一样的题目,但部分学生还会采用原来的方法:10时减去9时是1小时,至于10分减50分减不够,就把前后的数掉换一下就减,所以得到错误的答案。

(2)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要求教师多用60进制来计算,使学生掌握时间的换算。

五、精彩存盘

1、写出下面每个钟面上所指的时间。

时 分 时 分

2、说出下面表面上所显示的时间。

6:42:56 8:54:30 45:35:12

3、先看钟面上的时刻,再在 里填数。

(1)这个钟比正确时间快20分钟,

(2)再过 分就是4时。

正确时间是 时 分

计算时间教案 篇6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

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

3、教师演示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二、探究新知。

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1) 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 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学生尝试练习。

3)学生汇报。

4)教师小结。

3、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①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5、生生互动:

学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学生帮忙算一算这位同学从家到学校需要多少时间。

三、巩固新知

1、填空:

1)50分比1时少( )分 ,1时比45分多( )分。

2)一节课是( )分,课间休息( )分,再加上( )分,就是1时。

2、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8时40分再加上( )就是9时。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4、下面是小明周末下午的时间安排表。

2:30-2:50做作业 2:50-3:30 看电视 3:30-5:30 画 画 5:30-6:00 吃晚饭

2)画画用了多长时间?

3)小明吃晚饭后还可以玩2小时才睡觉,他应该什么时候睡觉?

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计算时间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间的宝贵,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去过泰山吗?(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一起去游览泰山,想不想去?

(播放泰山风景图片,边放师边解说。)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

(一)时间的换算:

一转眼,我们就游览了两个小时。同学们你们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问题)师板书: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例1.

例1:2时=( )分

(1)你是怎么想的呢?

(2)学生自主学习

(3)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师:谁想到前面来用你制做的学具表拨一拨分针走多长是1小时呢?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化一下你会做吗?我们看题,120分=( )时。谁会做并且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生说,师适时表扬)我还想出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

(4)反馈练习

3时=( )分

4分=( )秒

120秒=( )分

70秒=( )分( )秒

(二)时间的计算:

1、情境教学: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挑战取得了胜利!想不想更进一步学习时间的计算呢?

(1)出示例2情境图1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30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2)出示例2情境图2 ①图中告诉我们什么?

②你能在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吗?

(3)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4)把条件和所提的问题连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

(5)集体读题。

2、讨论算法:

(1)要求小明从家到学校其实就是求什么?

(2)请在你的第一个钟面图上画出7:45时分针所指的数字。

(3)数一数分针从6走到9走了多少分钟?

(4)学生汇报。

(5)师生合作拨钟面验证。

(6)除了这种用数格子的方法之外你还想到别的算法吗?

(7)小组合作讨论。

(8)汇报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9)小结:

师:用计算的方法时,如果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大家可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那么,在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生汇报)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师:同学们学习兴趣真浓,敢不敢用所学的知识再次接受挑战?

三、知识应用

1、想想做做:小星晚上8时睡觉,第二天早晨6时起床。她睡了几小时?

2、蛋糕店

营业时间

6:00---------20:00

一天营业( )小时

3、新华书店

营业时间

8:00--------18:30

一天营业( )小时( )分

练习4,独立完成,集齐订正。

5、第五小学作息时间表

上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下午,这一节课上了多少时间?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游览了美丽的泰山,更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时间的计算。你们快乐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老师希望你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五、拓展题。

小明家到学校要走15分,他每天下午要在1:45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门?(通过这道题的训练,让学生知道自己下午回校的时间,做到不提前回校。)

计算时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引导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意义的数学信息,找出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掌握解学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掌握简单的时间单位的换算。

2、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3、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建立计算经过时间的模型:终点时间—起点时间=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导

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熊大说它用的时间少,熊二说它的用时少,它俩谁也不甘示弱。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它们俩究竟谁用的时间少,好吗?

二、学

(一)单位换算

1、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的时间少?为什么2时=120分?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3、同学间相互说一说。

4、180秒=()分,你是怎么想的?

5、练一练:3分=()秒

600分=()时

你是怎么想的?你又是怎么算的?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同学交流交流。

(二)时间计算

9月1日,小明背着书包上学去了!(课件出示)

三、析

1、观察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有意义的数学信息?(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你有什么方法?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收集信息。

4、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1)直接数一数,7:30到7:45分针走了15分钟。

(2)7:30到7:45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3)都是7时多,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5、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对吗?你是怎么想的?(7:30过15分钟就是7:45,15分钟是对的。)

6、写上答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钟。)

7、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8、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做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四、练

1、填一填。

在○里填上>、

9分○90秒4时○24分1分15秒○65秒3时○200分140秒○2分1时30分○90秒

2、做一做。

小明去给外地打工的妈妈打电话,电话亭的营业时间,早上9:00开门,晚上8:00关门。小明8:40到达,他还要等多久呢?

3、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4、作业:课本第7页第8题。

计算时间教案 篇9

简单的时间计算(四)

教学内容:P54第3题以及补充

教学目标:

1、能区分要求的时间是在前面的时间还是在后面的时间或经过时间,能正确列式计算。

2、能区分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用合适的单位表示。

3、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表

车次开车时间到站时间运行时间

127:0017:00

269:0015:20

357:4514:10

(1)计算每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2)校对,填表(10小时,6小时20分,6小时25分)

(3)说说运行时间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结果的单位是什么?为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擦去开车时间一栏

(1)问:如果已知到站时间和运行时间,你能求出开车时间吗?怎么求?

(2)小组讨论

交流

(3)小结:开车时间是在前面的时间,可以用到站的时间往前倒退,因此只要用到站时间减去经过时间。

算出来的结果怎么表示?能写成7:00吗?还可以怎么写?(7时),可以写成7小时吗?为什么?

(4)独立计算另外两个开车时间。

2、擦去到站时间

(1)你会计算吗?独立试做

(2)交流

(3)计算出来的时钟面时间还是经过时间?该如何表示?

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先加分,再加时,满60分向时进一)

(4)小结:要求的是到站的时间,是在后面的时间,应该用开车的时间往后推,因此只要用开车的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

3、小结

我们要分清要我们求的是什么时间,正确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如果求的是经过时间,怎么计算?怎么表示?

如果求的是前面的时间,怎么计算,怎么表示?

求的是后面的时间呢?

三、巩固练习

1、对比练习

(1)小红早上7时半上学,中午11时20分放学,她上午在校多长时间?

(2)一节课40分钟,从上午8:50开始上课,到什么时间下课?

(3)一场排球赛赛了2个小时,到晚上10:20结束,你知道是什么时间开始的吗?

独立完成,校对

说说三题的区别

2、想想做做第3题

独立完成

说说你是怎佯计算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四、综合练习

1、篮球比赛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每半场为20分钟,中场休息10分钟。一场篮球比赛14:20结束,什么时候开始的?

独立思考

说说想法

结:(1)14:20-20分-10分-20分

(2)20+20+10=50(分)14:20-50分

2、汽车每隔20分钟从海安车站开出,妈妈想乘13:25去南通的班车,可她到车站时已经是13:30,她要等多长时间才能乘下一班车?

独立试做

集体评讲

3、下面是来自自来水公司部分地区停水通告。

花园五村:10:2011:00

虹桥二村:12:3013:40

东海花园:14:0015:10

王叔叔下午2:30到家,发现家里没有水,你知道他家住在什么地方吗?多少分钟后他家才会有水?

独立完成

集体评讲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周末一天的安排

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24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周末一般是怎么度过的?

2、指名回答。

3、师:看来大家的周末生活还真师丰富多彩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4、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感悟体验

1、播放课件,了解时间表中的小姑娘周末生活。

2、谈话:小华也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她上周末一天的生活,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制定的具体的作息时间表。

3、出示主题图,谈话: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出示下面问题:

小华做家务用了多长时间?做作业呢?

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5、师: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小组讨论)

三、实践应用,自我提高

1、谈话:从小华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是怎样的一位同学?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如果让你来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创意?

(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乐休息的时间。)

3、同学们独立自制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

4、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反馈。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计算时间教案 篇10

计算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计算有关年、月、日经过时间的过程。

2.能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3.进一步感受年、月、日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计算现实生活中年月日的经过时间。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出示20xx年年历,观察全年有多少天?

二、新授:

1、从今天算起,到六一儿童节还有多少天?

2、从现在算起,到明年元旦还有多长时间?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师总结:

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天

要求经过时间,用结束时间减开始时间,月减月,日减日,如果日减日不够减,向月借1当30或31,要看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算出结果后还要加上1天。如:5月10日到6月3日经过了多少天?

6月3日-5月10日+1

=5月33日-5月10日+1

=24天

3、从今年的年历中,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

1、课本33页的练一练1、2、3题。

2、10月5日到11月8日共有()天。

10月20日到11月16日共有()天。

计算时间教案 篇11

1.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单位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理解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有关元、角加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2.1教学重点:人民币单位间的简单换算和统一单位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

2.3考点分析: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方法,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减法计算问题。特别注意的是进行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

我们已经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今天请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师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币让学生复习。)

师:孩子们,你们回答太精彩了!那么今天我们来继续认识人民币——简单的计算。(板书课题)

教学例5。

师:老师想考考你们,谁来帮帮老师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后悄悄的举起你们可爱的小手?

师:我们的小朋友都会拿出1元2角,现在请你们把手中的人民币样本放在抽屉里,然后用端正的姿势来告诉老师?

老师引导学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师:孩子们,你们刚才帮老师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掌握的知识一起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出示例6的.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然后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回答可以解决,不合理之处,教师纠正。)

师:刚才你们提出很多的数学问题,老师挑出三个问题来解决。

(1)买一个圆气球和一个爱心气球,要多少钱?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师:在日常生活中,当满10角时就转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2)买一个笑脸气球比一个花朵气球贵多少钱?

师:你们能自己列出算式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后,请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元减6角,它们的单位不一样,只有单位一样的时候才可以计算,因此1元换成10角。

小结: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

(3)买一个笑脸气球和一个天鹅气球,要多少钱?

生:1元加3元等于4元,再加1角,所以等于4元1角。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正好”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发表,最后请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老师总结出答案:

通过随便拿出2本来试一试的方法得出答案——画报和连环画。6+7=13(元)

通过先选定一本,然后和其它的三本逐一试得出——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5+8=13(元)

1.57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2.57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先说说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教师针对每一个问题分别请学生做答。

3.练习十三的第2题。

提示学生先看清买的是什么物品,同时要注意单位。

学生完成后,由小组派代表轮流给出答案。

教师对有错误的地方进行订正。

4.练习十三的第4题。

教师提示,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同桌讨论。

请一名同学说出答案,并说说自己做题的思路。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同学们要明确:进行关于人民币计算时,只有相同单位的情况下,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统一单位,元和元、角和角再计算的原则。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因此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元2角=()角。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于12角。即,1元2角=12角。

18角=()元()角。

单位名称都是“角”,可以直接计算。

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

时间的数学教案优选十篇


以下是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搜集的关于“时间的数学教案”的相关信息。学生们享受了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这离不开老师辛勤准备的教案。大家都需要认真编写每一份教案课件。只要老师的教案课件写得出色,相信课堂教学情况也会很好。这是对你有益的建议哦!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1)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时间顺序》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

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2)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点击课件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先学习例2,再学习例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好象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

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锅里烙3张饼的过程,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仔细想来,这堂课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进行比较归纳,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让学生计算饼的张数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仙居县实验小学万亚萍

20xx-10-29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3)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4)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质量单位:出示质量单位的图片

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须用质量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吨、千克(公斤)、克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教师举例:1枚2分钱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

教师出示物品,如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克的黄豆(7个)、等,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1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

教师归纳:常用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演示课件质量单位进率)

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吨=()千克6000千克=()吨40千克=()克

32000克=()千克40000千克=()吨

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5千克,()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

2.教学时间单位:

教师提问:时间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须用时间单位来计量.出示时间单位的2张图片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年、月、日、时、分、秒)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说说一年、一日到底有多长?

教师指出: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演示课件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演示课件公转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强调说明: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00年说是一个世纪.

教师提问:你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准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按照每年365天算,4年就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教师重点强调: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指出:

(1)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演示歌诀课件

(2)左拳记忆法:演示左拳记忆法课件

教师提问:还有比年、月、日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教师指出:比日更小的单位有时、分、秒,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教师板书)

(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3)一头大象重4().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2、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1)二十四小时.

(2)七十二小时.

(3)十五天.

3、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4、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十八5题

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课下作业第4题:

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

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

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

车载重

千克

板书设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7)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仍然是个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

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一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加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挤出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高年级:名数的化聚、时分秒的认识、年月日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认识时间(例1)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

认识时间(例2)

1、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2、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和及时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

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进行珍惜时间等品德教育。

1

单元测试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8)

我做时间小主人

活动目标:

1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2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技能;

3激发上小学的愿望,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作业纸若干;蜡笔若干;写有算式题的铅笔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写有时间的筛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1复习整点、半点。

谜语引出主题。

孩子们,王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工具和你们一起游戏,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就来猜一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对了,是钟表。

看表认时间十点、十点半、两点。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

你们都认识它?那你们会看表吗?现在钟面上是几点?(十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0上就是十点整。那这又是几点?(十点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队,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就是十点半。在考考你们,几点?(两点)分针现在在几上(12)看它绕着表盘跑到哪儿?(12)它跑了(一圈)时针从2走到几?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小时)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2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那钟面上除了分针和时针,还有谁再跑?(秒针)对,最细最常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针),那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体验一分钟并讨论

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现在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小铃敲响时,说明一分钟开始了,我们一边看着秒针跑一圈一边想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小铃再响的时候,说明一分钟过去了。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预备,(叮)开始!(叮)停。一分钟时间到,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说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王老师还知道一分钟打字员能打500个字、小学生能跳绳280下,一分钟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务,最厉害的是消防员叔叔,能在一分钟里连接上水管并爬上五楼扑灭大火,看一分钟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

3一分钟任务游戏,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一分钟任务游戏知道抓紧时间认真做事的道理;

对了,王老师今天也带来的二个小任务,看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完成。想不想试试?好,仔细听好:第一,把衣服叠整齐放在两边的桌子上;第二,根据铅笔盒上算式的得数,从小筐里拿出和的数相等数量的蜡笔放进铅笔盒里。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图略)

(2)在○里填上、或=。

0.85○0.93/4○3/51/10○0.1

0.72○0.273/5○1/20.45○37/100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练习,再组织全班交流。

2、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了把分数化小数或小数化分数的办法比较了一个分数和一个小数的大小。这里所出现的分数分别是10和100(是十进分数),这节课,我将来探讨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探索新知。

1、呈现书第71页的例题。

2、理解题意。

师: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3、指导估算。

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4、精确比较。

(1)自主探究比较方法。

师:你能精确比较0.4和1/4的大小吗?那请你动脑筋想办法来比一比,并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比较0.4和1/4的大小;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比较方法。

(2)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几种比较方法。(略)

5、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悟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三、练一练。

1、第1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请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下列小数化成的分数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请学生独立完成。

3、第3题,以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如四分之几、五分之几、八分之几化为小数的数值。

4、第4题,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请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要学会取有效数字,如与0.33进行比较,由于化为小数是无限小数,所以在用除法把化成小数时,只要取三位小数即可,不需多取,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5、第5题,在直线上面填上适当的分数,在直线下面填上适当的小数。学生独自填写,并仔细观察直线上下数的大小顺序。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它们写在本子上,之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五、总结。

谁能举例说明如何把分数化成小数,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

板书设计: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相互转化)

谁用的时间多一些?基本方法:小时0.4小时

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

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时间的数学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至3个),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一: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学齐数5、10、1560,;

2、认整时:用教学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

3、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蒙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他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会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间的认识。

二、新授

1、几时多一些的认识教学

利用课件做隐藏分针的钟面,比如3时15分,提问: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时针距离3的位置判断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学生判断完后显示完整的钟面。继续练习用几时多一些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教学用模型让学生练习认出几时多一些);

用钟面模型出示5时20分,问几时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数分。引出下一步的教学。

2、多少分的教学

出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有数字1至12;每两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用课件放大一部分让学生数出);有12大格。

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着出示教材例1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练习数分,并完成课本钟面上的空白。

利用课件出示只有分针的钟面,进行过了多少分的练习。

出示刚才的5时20分,教师:我们已经能认出这是5时多一些,那请同学们数数分针走了多少分?

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时多一些,再数数过了多少分。

3、认一认,用课件出示9时5分、9时25分、9时40分让学生熟练认出9时过了多少分,再变化时针的位置让学生认出几时几分。

游戏二:猜分针的位置。

利用课件出示可以隐藏分的针的钟面。如4:15,分针隐藏了,问:4时多少分学生根据时针距离4的位置判断是4时多一些还是多很多,继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现出正确答案,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继续猜5:40、6:20等。

4、时间的书写教学

出示纸做成的钟面,依次让学生认出,教师板书:10时5分、6时25分;10:05、6:25。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要强调第二种写法表示分的部分是两位数,所以5分时要写成05,另外,第二种写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写成10:05分

教师用教学模具操作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并写出,如5时30分、4时35分

5、实践操作

刚才同学们认出了老师拨出的时间,现在请你们也来拨一拨?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模型后,教师提出要求:拨出屏幕上的时间。如课件依次出示2:10、2:30、2:40、2:50过一会儿后再显示钟面,让学生同学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拨的对。

演示2:50后继续拨过10分问现在是什么时间?

纠正部分学生2:60的错识认识。分针走完一圈刚好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时=60分

同学时互相拨出某一时间给同桌认。

三、巩固

1、游戏三:贴分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椐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因为学生一时还难以根据过了多少分来把握时针偏离数字的大概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则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结合作业讲评,再次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结合钟面模型小结如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时间与数学教案模板十四篇


教案课件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工具,因此在制作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教案是教学目标和效果的具体展示。今天编辑为大家介绍了一篇与“时间与数学教案”相关的文章推荐,希望您能够收藏此页以便日后查阅!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认识整时的基础上掌握认识几时几分(整五整十分);

2、能正确书写时间。

3、学会节约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能准确数分(整五整十分);

2、能认识几时几分;

教具、学具钟,教学用钟面模型,纸制的钟面模型(2至3个),课件,学生用钟面模型。

教学方法游戏法、操作法

教学理念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

在游戏中学,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游戏一:报数接力。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5个5个报数到60,如5、1060,再全班同学齐数5、10、1560,;

2、认整时:用教学用钟面模型让学生复习整时的认识;

3、引入新课: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蒙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他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还要会认识钟面上的几时几分,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时间的认识。

二、新授

1、几时多一些的认识教学

利用课件做隐藏分针的钟面,比如3时15分,提问: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为什么?让学生学会根据时针距离3的位置判断是3时整还是3时多一些,学生判断完后显示完整的钟面。继续练习用几时多一些来回答钟面上的时间。(也可以用教学用模型让学生练习认出几时多一些);

用钟面模型出示5时20分,问几时多一些?多多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数分。引出下一步的教学。

2、多少分的教学

出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钟面,让学生观察钟面,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有数字1至12;每两个数字间有5个小格(用课件放大一部分让学生数出);有12大格。

教师指出,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五分。接着出示教材例1第一个钟面,让学生练习数分,并完成课本钟面上的空白。

利用课件出示只有分针的钟面,进行过了多少分的练习。

出示刚才的5时20分,教师:我们已经能认出这是5时多一些,那请同学们数数分针走了多少分?

小结:认识不是整时的时间时要先看时针是几时多一些,再数数过了多少分。

3、认一认,用课件出示9时5分、9时25分、9时40分让学生熟练认出9时过了多少分,再变化时针的位置让学生认出几时几分。

游戏二:猜分针的位置。

利用课件出示可以隐藏分的针的钟面。如4:15,分针隐藏了,问:4时多少分学生根据时针距离4的位置判断是4时多一些还是多很多,继而猜出多多少分。猜完后现出正确答案,对猜对的学生给予奖励。继续猜5:40、6:20等。

4、时间的书写教学

出示纸做成的钟面,依次让学生认出,教师板书:10时5分、6时25分;10:05、6:25。学生动笔写一写,教师要强调第二种写法表示分的部分是两位数,所以5分时要写成05,另外,第二种写法中不用文字,如10:05不能写成10:05分

教师用教学模具操作出几个时间,让学生认一认并写出,如5时30分、4时35分

5、实践操作

刚才同学们认出了老师拨出的时间,现在请你们也来拨一拨?学生拿出学具钟面模型后,教师提出要求:拨出屏幕上的时间。如课件依次出示2:10、2:30、2:40、2:50过一会儿后再显示钟面,让学生同学间互相比一比,看谁拨的对。

演示2:50后继续拨过10分问现在是什么时间?

纠正部分学生2:60的错识认识。分针走完一圈刚好是60分,时针走了一大格,让学生知道1时=60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1时=60分

同学时互相拨出某一时间给同桌认。

三、巩固

1、游戏三:贴分针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没有时针和分针的纸制钟面模型,再拿出一根时针和一根分针,根椐提供的时间先由教师贴出时针的位置(因为学生一时还难以根据过了多少分来把握时针偏离数字的大概位置),再让学生到黑板前来贴出分针的位置。根据课堂剩余时间的多少可以多贴几个时间。其他学生则作出判断。

2、用投影仪出示课本练习十五第1题,学生填出钟面时间,结合作业讲评,再次教育学生要学会认识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生活习惯。

3、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利用板书结合钟面模型小结如下: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2

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时间顺序》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事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积极表达对时间先后的想法。

2、体会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会发生不一样的事情。

3、增强时间意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情景。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看看。他们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回答相应关于时间顺序的问题。

(1)请幼儿按照画面说一说兔宝宝是怎么画画的。

教师:宝宝兔在做什么事情?小朋友在画画时要做哪些事情?宝宝兔应该怎样画火车?

(2)请幼儿观察右边的图画,并说一说嘟嘟牛在做什么。

教师:嘟嘟牛仔干什么?请你看看这是几点?钟的指针现在指向了哪些数字?你能为嘟嘟牛的生活排列出正确的顺序吗?(引导幼儿用先--然后--再--最后的方式进行简单陈述)

3、分发幼儿用书,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1)分发幼儿用书教师:请小朋友轻轻的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坐到桌子旁边来。

(2)指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第4页上半部分的图画,请幼儿逐一观察和回答每一幅画面上画的是什么。

教师:你看到了什么?大树是怎么生长的?请你按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3)请幼儿自主阅读幼儿用书第4也下半部分的图画,幼儿自主完成练习。

教师:请你观察画上面有什么,同样请你照从先到后的顺序,用笔在画面上写好"1,2,3,4"。

4、检阅操作手册完成情况,结束活动。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3

一、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钟表及时间的一些知识,如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有12个数字;有12大格,有60小格等,并已经掌握了如何看整时和半时。

由于时间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很紧密,学生对本单元内容有一定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兴趣。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1时=60分,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但是,对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时间仍然是个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理解。

通过半年的教学实践,一年级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逐步加强。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挤出来设计教学活动。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和几时半

高年级:名数的化聚、时分秒的认识、年月日等

四、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五、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六、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4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备注

认识时间(例1)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1

认识时间(例2)

1、结合已有知识,能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建立时间观念。2、培养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和及时合作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

练习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时间的读法和时刻的写法,能比较熟练地说出钟表上的时间,并能在钟面上拨出指定的时间,正确熟练的记录时刻。

2、进行珍惜时间等品德教育。

1

单元测试

测试情况

反馈

合计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4

我做时间小主人

活动目标:

1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2初步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的技能;

3激发上小学的愿望,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作业纸若干;蜡笔若干;写有算式题的铅笔盒及衣服、串珠人手一份;写有时间的筛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整点、半点;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1复习整点、半点。

谜语引出主题。

孩子们,王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工具和你们一起游戏,想知道是什么吗?那你们就来猜一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是什么?对了,是钟表。

看表认时间十点、十点半、两点。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是一小时。

你们都认识它?那你们会看表吗?现在钟面上是几点?(十点)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对分针指在12上,时针指在10上就是十点整。那这又是几点?(十点半)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队,分针指在6上,时针指在10和11的中间就是十点半。在考考你们,几点?(两点)分针现在在几上(12)看它绕着表盘跑到哪儿?(12)它跑了(一圈)时针从2走到几?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小时)对,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就是一小时过去了。

2感知一分钟,树立时间观念。

秒针走一圈是一分钟;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

那钟面上除了分针和时针,还有谁再跑?(秒针)对,最细最常跑得最快的就是(秒针),那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一分钟)。一分钟是长还是短?

体验一分钟并讨论

一分钟到底是长还是短,现在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当小铃敲响时,说明一分钟开始了,我们一边看着秒针跑一圈一边想想,一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当小铃再响的时候,说明一分钟过去了。你们再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预备,(叮)开始!(叮)停。一分钟时间到,你觉得一分钟是长还是短?一分钟你能做哪些事?小朋友说一分钟可以做这么多事,王老师还知道一分钟打字员能打500个字、小学生能跳绳280下,一分钟小朋友可以完成三件任务,最厉害的是消防员叔叔,能在一分钟里连接上水管并爬上五楼扑灭大火,看一分钟多么重要,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分钟一分钟度过的。

3一分钟任务游戏,培养珍惜时间的情感。

通过一分钟任务游戏知道抓紧时间认真做事的道理;

对了,王老师今天也带来的二个小任务,看你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完成。想不想试试?好,仔细听好:第一,把衣服叠整齐放在两边的桌子上;第二,根据铅笔盒上算式的得数,从小筐里拿出和的数相等数量的蜡笔放进铅笔盒里。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五、作业本。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习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2时

课间休息多久?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4)看下左图的钟面,现在是上午()点钟,离中午12点还有()小时.

看下右图的钟面,现在是下午()时,再过4小时是下午()时.

四、游戏

师:一次数学作业,小明做完用了半小时,小芳用了20分钟.下面咱们来做个算时间的游戏.

老师先后指定三个学生扮小明,由他们到讲台前即兴用教具钟拨出开始做作业的时刻,说:我点分开始做作业,你们猜猜看,我什么时候做完作业.说完,算得最快的一个同学马上到讲台前用教具钟拨出小明作业结束后的时刻.如说对,大家鼓掌鼓励,由小明奖给他小红花.如说错,由其他同学纠正.然后再指定三个学生扮小芳,先后到讲台前说出自己结束做作业的时刻,由算得最快的同学接着说小芳开始做作业的时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时刻与经过时间(板书课题),初步掌握了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时间的方法.这节课是8∶30上课,现在下课铃响了,请大家看闹钟上的时刻(9∶10),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40分钟).在40分钟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上好每节课,珍惜每个40分钟.

六、课外作业

师:看看钟表,上午你是几点几分离家上学的,几点几分回家,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课文第31页的内容,第32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关键: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或幻灯设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1、揭示课题。

2、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1、旧知铺垫

(1)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2)学生用算式计算

(3)反馈计算结果

(4)1142=228分1145=570(分)11410=1140(分)

说一说:11410你是怎么算的?

2、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畔需要多少时间?

(2)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21=(分)

(3)估算结果

①要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②学生可以把114看亻100来估算,也可以把21看作20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1:比2000分多

学生2比2500分少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1:

11420=2280(利用旧知,先算20圈的时间)

114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2:

11421

=11473(用21看成73)

=798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2394

解决方法3

114(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1

114......1141

228......11420

239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试一试

课文第34页的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特别要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使他们掌握笔算方法

(2)反馈运算结果

312

①54312列竖式时的注意点:写作:54

②40825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

408

25

2040

816

③47210因数末尾有0的简便计算

47

210

课堂活动:

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2题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页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及练习十八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所学过的时间单位,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年、月、日计时法。

教学难点:计算一年内有多少日。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我们已经学过常见的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并了解了它们间的进率,今天要把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便于熟练、记住。

二、练习。

1、归纳时间单位表。

(1)教师出示时间单位表。(未填的)如下表:

(2)提问:

①我们已学过哪些时间单位?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讲。

②一年有几个月?每月31日的有哪几个月?每且30日的呢?

③平年二月多少日闰年二月呢

④一日几小时?一小时几分?一分几秒?

(3)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上表填完整。

(4)指导看教科书第84页的时间单位表。

2、完成第84页的做一做题目。

(1)第1题。

3年=()个月120小时=()日

让学生独立填空后,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2)第2题。

平年1年有多少天?有多少星期零几天?

指名回答平年1年有多少天后,再引导思考:怎么算有多少星期零几天。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概述:一星期有7天,365天里面有几个7天,就是几星期,余数就是零几天。

三、作业。做练习十八的第610题。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9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课题生成】

幼儿数学活动要求教师们在活动中,首先做到的就是要使幼儿真正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并掌握这一概念的的属性。“星期”这一时间概念的属性之一是其顺序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之二是其周期性(七天一循环,周而复始)。因此,此数学活动宗旨就是让幼儿理解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即“周”这一概念。其次、还要注意到紧密联系幼儿已有的序数、邻数的知识,联系幼儿生活中天天伴随“星期×”的经验,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2、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3、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录音机、多媒体计算机各一台,录有童话电《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磁带一盒。星期转盘游戏的课件,星其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小组数相同)。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了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3分钟左右)。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助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谁呀;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形式进行。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自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18,20分钟)

(1)听文学作品《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的童话故事,第一遍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老师出面期妈妈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

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边听录音,边思考。

(2)听录音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放录音同时随故事情节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星期一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亏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其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老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町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呢(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一个星期开始)。

3、幼儿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8~10分钟)。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的两个邻居是星期×和星期×。(意在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感觉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形成星期这一时间概念。)

4、活动评价(2分钟)。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淡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往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戴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子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去由星期二、星期三……星期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戈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都非常可爱,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排圆溜溜的脑袋:“梅花、桃花、兰花…~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同花的名字一样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觉得它们都非常聪明,伶俐,于是她叉快乐地喊了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她边说边伸出一个食指,轻轻地点着那圆溜溜的脑袋:“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叉停住了,“哎呀,不行,这不是跟小腮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又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大脑袋自言自语地说:“啊哈!我真糊涂,七个孩子不正好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吗?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排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太别扭了,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算取好啦!”

过了一会,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色的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大。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地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手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

【效果评析】

此教学活动以游戏贯串始终。开始部分以“数字娃娃排队”“数字娃娃找邻居”游戏形式复习巩固7以内的序数和邻数,激励了幼儿学习热情,为新授作了知识铺垫。新授部分以幼儿喜爱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向幼儿介绍“星期”知识,幼儿在全神贯注地欣赏中,了解了星期的有关知识,并对星期的顺序性、周期性有了粗浅的理解。紧接着通过星期转盘游戏,幼儿在实际活动中,真正体验到了星期概念的内涵,透彻地理解了星期的顺序性,突破了星期周期性这一难点。然后通过活动评价,使幼儿主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得到了整理、概括,在理解的前提下学习运用数学语言。最后幼儿在有趣的角色游戏中,形象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情况,轻松愉快地结束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寓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幼儿在动静交替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专家点评】

看到本课题的生成,教师对活动重点和难点的把握以及教学方法和步骤的思考,可以看出教师已能对所组织的数学活动进行理性的思考了,幼儿园数学活动是一种充满理性的活动,而我们白教师常常还只是停留在追求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变化上,能从理解的高度去思考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的人还较少。希望幼儿教师学会从经验到理论的提升。

【反思与讨论】

淡谈你对有关幼儿数学教学方面理论的了解和认识。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加深对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认识,和对非十进单位的时间单位进率的印象,使所学知识系统化.

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常用的质量、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加深对1千克表象的认识,熟记时间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上一节课我们都复习和整理了哪些计量单位?(长度、面积)

2.的长度和面积单位都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计量单位,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更多的计量单位呢?今天我们就继续研究质量单位和时间单位.(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质量单位:出示质量单位的图片

教师提问:要知道物体的轻重必须用质量单位来计量,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

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吨、千克(公斤)、克

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

教师举例:1枚2分钱的硬币的质量约是1克.

老师的体重是50千克,20个老师的体重就是1吨.

教师出示物品,如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克的黄豆(7个)、等,让学生动手掂一掂,体会1千克、1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

教师归纳:常用的质量单位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演示课件质量单位进率)

练习:完成书上的做一做.

3吨=()千克6000千克=()吨40千克=()克

32000克=()千克40000千克=()吨

一袋大米的重量是25千克,()袋大米的重量就是1吨.

2.教学时间单位:

教师提问:时间单位是用来计量什么的?

使学生明确:要知道时间的长短,必须用时间单位来计量.出示时间单位的2张图片

启发学生思考: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教师板书:年、月、日、时、分、秒)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例子说说一年、一日到底有多长?

教师指出: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叫做一日.演示课件自转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演示课件公转

教师提问:还有没有比年大的时间单位?

教师强调说明:比年大的时间单位是世纪.100年说是一个世纪.

教师提问:你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还有哪些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一年有12个月.大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每月都有31天.

小月:四六、九、十一月,每月都有30天;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教师介绍: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是非常先进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就测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365天多一些,后来经过科学家的准确计算,知道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5小时48分46秒,如果按照每年365天算,4年就会多出一天,这一天就加在了二月.我们把二月28天的这一年,叫做平年,二月29天的这一年叫做闰年.

教师重点强调:通常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教师指出:

(1)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再把一天加.演示歌诀课件

(2)左拳记忆法:演示左拳记忆法课件

教师提问:还有比年、月、日更小的时间单位吗?

教师指出:比日更小的单位有时、分、秒,

1日=24时,1时=60分,1分=60秒.(教师板书)

(演示课件时间单位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每节课间休息10().

(2)一袋食盐的重量是1000().

(3)一头大象重4().

(4)一袋饺子粉的重量是5().

2、猜谜语(每个谜面打一个字):

(1)二十四小时.

(2)七十二小时.

(3)十五天.

3、一张年历纸不小心被墨水弄污了,只看见这个月的6号是星期日,你能知道这个月的25号是星期几吗?

4、冬冬的生日时5月9日.他翻看日历后高兴的说:妈妈,今年我的生日正好是星期天,可以痛痛快快的庆祝一下了.妈妈看看日历后说:别美了,你看错了,这张日历是6月份的.你知道冬冬的生日是星期几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布置作业

1.做练习十八5题

一袋面粉是25千克,多少袋面粉是1吨?

2.课下作业第4题:

把调查到的数量填在下表里

一封平信

不得超过

乘火车每位成年

人可免费带行李

解放牌卡

车载重

千克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2

一、设计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P112-P113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例1、例2

二、设计理念

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新增设的一个内容,和前面几册教材一样,在本册中也专门安排数学广角一单元,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也是新增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标准》中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找到,而且会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的策略,这里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与策略选择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策略选择]

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注重以生为本,教师注重角色的转变,更好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更好地开展探究学习、开放学习,在教学设计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情境导入,适时引导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师通过家中来客人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素材展开教学,通过学生自己获得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教学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多种感官被调动起来,主动参加学习过程。

2、设置认知冲突,探究最优方案

以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和怎样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这两个问题冲突为线索,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真正的做到拔出萝卜带出泥,而这泥恰恰是本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探究最优方案。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纸片。

五、活动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活动一:预设情景走进生活

1、预设情景:

师:星期天的上午,小明家的门铃响了,原来是李阿姨来到小明家做客。(多媒体出示)

师:从图上你了解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师:我们来看看小明沏茶都需要做哪些事?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2、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请同学们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种能尽快让客人喝到茶的方案。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不同的方案,这里课堂生成的资源可能很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过程。展示出各小组不同的设计方案。(学生用的自己的方法表明整个过程)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案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自己认为能让客人快喝到茶的方案

5、小结:刚才的方法都是通过同时做几件事才节省时间,我们在做一些事时,能同时做的事情越多所用的时间也就越短。

客人到了,先为客人沏杯茶,这是常见的招待客人的礼仪之一,也是孩子们熟悉的,因此我调整了教材的内容例1和例2的顺序,浓郁的生活气息把学生请进招待客人的具体心境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讲一下沏茶所要做的事情,再现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二:探究新知,研究问题

1、示例1,呈现研究问题

请李阿姨喝完茶,小明的妈妈准备用自己最拿手的烙饼招待她,(多媒体出示例1图)

(1)你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想一想,如果只烙一张饼,需要多长时间?

(3)如果要烙两张饼,最快要用几分钟?

(4)学生回答后师总结:我们烙两张饼的时候,可以同时烙两张饼的正面和反面,所用时间是6分钟。(教师边叙述,课件出示表格)

(5)那如果烙4张、6张、8张、10张呢?

2、自主设计方案

(1)如果妈妈、李阿姨和小明每人各吃一张饼,一共需要烙几张饼呢?

(2)请你们帮小明妈妈想一想,她应该怎样烙才能让大家最快的吃上烙饼?先用你们小组内准备好的圆片,摆一摆,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设计方案填在表格里。

(3)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这里是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示,生成的教学资源一定很多,教师要注意倾听,同时让学生们也要注意倾听其他小组的不同方案。

(4)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5)教师演示,烙三张饼的最佳方法和最短时间。点击课件

(6)拓展延伸:想一想,如果要烙5张饼,怎样烙才能尽快吃上饼呢?7张呢?9张呢?

这里让同学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最后集体交流。同时把表格填完整。

3、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数学广角里遇到的问题,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我们只要合理的安排事情,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根据情境的实际情况的需要,让课堂成为一个整体,在教材处理上,我先学习例2,再学习例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这样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好象在自己身边,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更贴近学生。

自主设计方案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活动三:结合生活,实践应用

1、同学们谈谈,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的安排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一个小女孩遇到一个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她解决?

出示做一做2

3、谁来告诉大家你按照怎样的顺序呢?(也可进行讨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生活中用,在课堂中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

五、生活回归

回家后,请你给妈妈烧壶水,给爸爸沏杯茶。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通过简单最优化的问题向学生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来感受数学的魅力。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灵活运用教材,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由于小学生比较常见熟悉的沏茶这一生活现象作为教材入手,调整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了先为客人沏茶再为客人吃烙饼的生活情境。当画面上呈现妈妈让小明帮着给李阿姨沏茶这一数学信息时,没有急于想去解决如何让李阿姨尽快喝上茶,而是让学生想想平时是怎么做的?特意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学生处于主动思考积极动脑的最佳状态,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信学生,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课堂上以一个个具体事例让学生观察、操作、讨论和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的方法及应用价值,学会优化思想,从课堂教学中不难看出多次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日常的沏茶的问题入手到探索烙饼的过程及最佳方法,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都是学生在思考、探索是学生在操作实验,使学生交流比较,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发挥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考虑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升认识。利用学生已有的探索交流的成果,集中再现烙3张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锅里烙3张饼的过程,印证了学生的发现,提升了学生对烙3张饼的理解。最后让学生烙多张饼的方法,在组织交流中师生相互又调整了教学的节奏,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小伙伴的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过程,领悟了数学思想方法,体现了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新,还带给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的启迪。上述活动即是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又是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科学精神积极探索的前提,有利于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仔细想来,这堂课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最后没有进行比较归纳,让学生细心观察表格发现每多烙一张饼就多用3分钟,让学生计算饼的张数乘3就是烙饼的最短时间的结论。

仙居县实验小学万亚萍

20xx-10-29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落实概念

时间与数学教案 篇14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

幼儿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星期”

活动目标:

复习巩固1——7的序数,2——6的邻数。

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初步形成“星期”概念。

激发幼儿对时间的兴趣,积极、主动、快乐地参与学习活动。

活动准备:

教具学具方面:星期转盘操作材料若干套(与幼儿的小组数相同)童话故事《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幼儿知识经验准备:学习另以内的序数和邻数,通过挂历、台历对“星期”时间概念有初步了解。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1——7序数,2——6邻数

(1)复习序数:出示1——7数字娃娃(排列无序),请幼儿帮组数字娃娃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并讲出第一、第二……第七各是哪个数字娃娃,老师出示大写数字表示。

(2)巩固邻数:以“数字娃娃找邻居”的游戏进行。

例如:老师以数字娃娃的口气问,我是2,我的邻居是几和几请小朋友帮助我,帮我找出好邻居。幼儿可回答二、二、二、你的邻居是一和三,一和三是你的好邻居。

2、新授:认识时间“星期”,了解其顺序性、周期性。

(1)听童话《星期妈妈和孩子们》,第一遍老师口头讲述故事后提问,童话的名称及故事里讲到谁?(师出示星期妈妈的图片)她想干什么?幼儿回答后,老师交代本节课新授内容是认识“星期”,并提出以下问题,星期妈妈一连生了几个孩子?她给孩子取了什么名字?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请幼儿在听一边故事。

(2)再次听故事

边讲边出示星期娃娃图片(打乱一至星期日的顺序),然后请幼儿回答以上问题。

需要强调的是:星期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谁?第二个孩子是谁……最后一个孩子是谁?让幼儿帮星期妹妹排队,明确星期的顺序性。

(3)转盘游戏:找邻居(师示范转动转盘,然后可请个别幼儿操作)

规则:转动转盘后,指针指到星期X,就请小朋友讲出星期X的两个邻居。(如,星期二,星期二的两个邻居是星期一和星期三)游戏反复进行4——5次。

突出强调:星期日的邻居是谁啊(意在突破星期的周期性这一难点,让幼儿具有明确的周期意识,即一个星期有七天,一个星期结束,下个星期开始)

3、操作活动:转盘游戏“找邻居”

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星期转盘,一组幼儿轮流转动转盘,同组全体幼儿共同讲述指针所指星期X的两个邻居是星期X和星期X。

4、活动评价

引导幼儿与老师一起谈谈这节课认识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玩星期转盘游戏的感受。

5、分组进行角色游戏:“找邻居

七名幼儿一组,分别带上星期娃娃头饰,扮演星期一至星期日七个角色形象,手拉手围成圈,顺时针转动,边转边说: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七个娃娃在一起,快快乐乐做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找邻居”

接着星期一先发问,我是星期一,我有两个好邻居,我的邻居是几和几?其余六个星期娃娃可回答,星期一,星期一,你有两个好邻居,你的邻居是星期日和星期二。

接下来由星期二、三……日顺次提问,方法同上,游戏延续进行。

星期妈妈和孩子们

星期妈妈一连生了七个孩子,她皱着眉头说:“我还得给他们取七个好听的名字呢!”

星期妈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可爱,非常漂亮,于是她高兴地说:“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梅花、桃花、兰花……”可是她只报了三个名字就停止了,“唉!不行,不行,这不是跟花儿们的名字一样了吗?”

星期妈妈又看着孩子们,想呀想呀,觉得它们非常聪明,非常伶俐,于是他又快乐地喊起来:“有了,有了,好听的名字有了。”她边说边伸出手指,轻轻地点着孩子们的脑袋说:“宝宝、聪聪、明明、伶伶、俐俐……”可是念到这儿,她又停住了,“哎呀,不行、不行,这不是和小朋友们的名字一样了吗?”星期妈妈有想呀想。突然,她拍着自己的脑袋自言自语的地说:“啊哈!有了、有了,我的孩子是一天接一天生的,就按他们出生的次序来取名吧!”“、星期六、星期七,”星期妈妈说到最后一个孩子的名“星期七”时,感到这个名字很别扭,她想了一下说一天生一个孩子,一天就是一日,星期七就叫星期日吧。星期妈妈取好了七个名字,嘘了一口气,高兴地说,“好啦,好啦,七个好听的名字总算取好了。”

过了一会儿,星期妈妈拿来两件红衣服说:“星期六、星期日是我七个孩子中这最小的两个孩子,就让他们穿上最漂亮的红衣服吧!”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这五个孩子长得白白胖胖,星期妈妈说:“给他们穿上黑衣服最漂亮”,于是她又拿来五件黑衣服,一边给他们穿一边笑嘻嘻地说:“黑衣服、黑衣服,黑里衬出白皮肤,衣服黑,皮肤白,人人见了都喜爱。”

星期妈妈的孩子们渐渐长大了,他们不但学会了走路,而且,还经常受拉手围在妈妈身边,跳起快乐的“圆圈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