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课件十篇

整式加减课件十篇。

在这里,我们将与您分享一些关于“整式加减课件”的有趣事情,请继续阅读。如果您想获得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开端,也是提供优质课程的必要条件。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指导。

整式加减课件 篇1

数学活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活动1 用火柴棍摆放图形,探究火柴棍的根数与图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活动2 探究月历中数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变化规律.

2.内容解析

本节课的数学活动将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化简,是整式与整式加减的应用.

两个数学活动综合运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活动1中的核心问题是寻求三角形的个数与火柴棍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问题的本质是变化与对应.由于观察图形时入视的角度不同,规律的显现方式不同,得到的表达形式不同,但经过整式的加减运算后得到的结论是唯一确定的.活动1先从图形的特殊情况入手,体现由特殊到一般地观察、分析、判断、归纳的思维活动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体现借助于图形的变化规律进行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体现借助于图形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活动2应用整式的加减探究月历中数之间的规律:(1)月历中数的排列规律;(2)由数的排列规律引出运算规律,应用整式的加减进行化简,表示出一般规律;(3)如何设字母可以简化表示方法和运算.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数学活动中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二、教材解析

本套教科书专门设计了“数学活动”专栏,旨在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安排了两个有趣的数学活动.其中活动1从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入手“如图1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引发学生的思索和探究.问题中并没有先问“图形中含有2,3,4个三角形,分别需要多少根火柴棍?”而是直接问“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目的在于让学生自己发现要解决一般性问题应先从特殊值入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和探究,让学生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之后又设计了一个问题“当图形中含有20xx个三角形时,需要多少根火柴棍?”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由特殊 一般 特殊的分析问题的方法,体会一般性规律的实际意义.活动2设计了一个问题串,6个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月历中数的排列规律,引导学生应用本章所学的整式的加减探究方框里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活动有一定的趣味性,也有较强的探索性.两个活动的侧重点不同,活动1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用整式准确地表示数量关系;活动2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整式的加减探究月历中的数量关系.通过这两个数学活动检验学生对于第二章内容的掌握情况.

本节数学活动课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充分相信学生,尽可能为学生留出探索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力求使得数学结论的获得是通过学生思考、探究活动而得出的.

三、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

1.教学目标

(1)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学生用整式表示出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用整式表示出月历中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一般表达式并探寻规律;

目标(2)是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学生需要体会在较为复杂的图形中寻找一般规律的方法,先把复杂图形分解,从其中的特殊图形入手,先就个体观察特征,再扩展到一般,最后由整体总结规律,感受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模式.在活动2中,分析月历中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时,经常先将月历分解,分别从横、纵、对角线等不同的方向入手观察特征,再推广到一般,用整式表示出数的一般规律;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让学生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最优方案.学生体会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 动手实践 寻求规律 归纳总结.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独立思考、猜想验证,归纳总结这些数学活动,提高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达成目标(3)的标志:学生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自主探究两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合作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感受成功的快乐,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本章学生已经学习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及整式的加减运算.但是正确理解字母的真正含义,熟悉用符号表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对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比较容易发现火柴棍根数的变化情况,但要借助观察图形的变化寻找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还是有一定困难,在总结变化量与n的对应关系时学生也容易出错.所以用整式准确地表示出这种对应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在活动2中,探索月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比较容易,但要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方法探究月历中隐含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利用整式和整式的加减运算准确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根据活动课的特点,学生准备一盒火柴棍、若干张大小相等的正方形纸片、一张月历.教师准备几何画板软件供学生使用,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数学活动1

问题1 如图1所示,用火柴棍拼成一排由三角形组成的图形.

图1

(1)如果图形中含有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2)当图形中含有20xx个三角形时,需要多少根火柴棍?

师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利用已准备好的火柴棍动手摆放图形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代表(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小组讨论的过程与结果.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图形,会用不同的表达形式呈现规律,会从数和形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于“形”进行思考和推理,加强对图形变化的感受.

在活动的过程中,整理数据,观察火柴棍的根数与n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助于突破难点.问题1的解决方法很多,下面列出几种常见方法仅供参考.

①从第二个图形起,与前一图形比,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增加两根火柴棍,可得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 3 3+2 3+2+2 3+2+2+2 … 表达式:3+2(n-1)=2n+1.

②每个三角形由三根火柴棍组成,从第一个图形起,火柴棍根数等于所含三角形个数乘3,再减去重复的火柴棍根数,可得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火柴棍根数 1×3 2×3-1 3×3-2 4×3-3 … 3×n-(n-1) 表达式:3n-(n-1)=2n+1.

③从第一个图形起,以一根火柴棍为基础,每增加一个三角形,增加两根火柴棍,可得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 1+2 1+2+2 1+2+2+2 1+2+2+2+2 … 表达式:1+2n.

④从火柴棍的根数与三角形的个数的对应关系观察可得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 3=1×2+1 5=2×2+1 7=3×2+1 9=4×2+1 … n×2+1 表达式:2n+1.

⑤将组成图形的火柴棍分为“横”放和“斜”放两类统计计数,可得

三角形个数 1 2 3 4 … n 火柴棍根数 1+2 2+3 3+4 4+5 … n+(n+1) 表达式:n+(n+1)=2n+1.

整式加减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2、能说明整式加、减中每一步运算的算理,逐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述的能力、

重、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操作:

(1)准备三张如下图所示的卡片

(2)思考:

用它们拼成各种形状不同的四边形,并计算拼成的四边形的周长、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

1、整式的加减运算要进行哪些步骤?

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整式的加减》同步测试

1、三个小队植树,第一队种x棵,第二队种的树比第一队种的树的2倍还多8棵,第三队种的树比第二队种的树的一半少6棵,三队共种树________棵、

2、甲仓库有煤1500吨,乙仓库有煤800吨,从甲仓库每天运出煤5吨,从乙仓库每天运出煤2吨,求m天后,甲、乙两仓库一共还有多少吨煤,并求出当m=30时,甲、乙两仓库一共存煤的数量?

3、6整式的加减:测试

1、已知三角形的第一边长为2a+b,第二边比第一边长a-b,第三边比第二边短a,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某同学做了一道数学题:“已知两个多项式为A,B,B=3x﹣2y,求A﹣B的值、”他误将“A﹣B”看成了“A+B”,结果求出的答案是x﹣y,那么原来的A﹣B的值应该是( )

A、4x﹣3y B、﹣5x+3y C、﹣2x+y D、2x﹣y

整式加减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 明其中 的算理,发 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 规律的问 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

通过 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 子,摆 第3个需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 题吗?小组讨论。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例题讲解:

练习:1、计算:

(1)(11x3-2x2)+2(x3-x2) (2)(3a2+2a-6)-3(a2-1)

(3)x-(1-2x+x2)+(-1-x2) (4)(8x -3x2)-5x-2(3x-2x2)

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 (2)A-3B

Ⅲ.做一做

P11 随堂练习

Ⅳ.课时小结

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

Ⅴ.课后作业

P12习题1.3:1(2)、(3)、(6),2。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2)

一、旅游中发现的几何体

二、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

VI.教学后记

整式加减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6页,整式的加减单元复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的认识更全面、更系统化。

2.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基本技能(主要是计算)的掌握。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本章基础知识的归纳、总结;基础知识的运用;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方法:

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主要概念:

(1)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

(2)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所提问题,通过几名同学的回答,复习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定义,多项式的定义以及多项式的项、同类项、次数、升降幂排列等定义。

(3)什么叫整式?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用投影演示:

整式

2.主要法则:

①提问:在本章中,我们学习了哪几个重要的法则?分别如何叙述?

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整式的加减

二、讲授新课:

1.例题:

例1:找出下列代数式中的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

,4xy, , ,x2+x+ ,0, ,m,―2.01×105

解:单项式有4xy, ,0,m,―2.01×105;多项式有 ;

整式有4xy, ,0,m,-2.01×105, 。

此题由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题,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的理解。

例2:指出下列单项式的系数、次数:ab,―x2, xy5, 。

解:ab:系数是1,次数是2; ―x2:系数是―1,次数是2;

xy5:系数是 ,次数是6; :系数是― ,次数是9。

此题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及时强调“系数”及“次数”定义中应注意的问题:系数应包括前面的“+”号或“―”号,次数是“指数之和”。

例3:指出多项式a3―a2b―ab2+b3―1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项、常数项各是什么?

解:是三次五项式,最高次项有:a3、―a2b、―ab2、b3,常数项是―1。

例4:化简,并将结果按x的降幂排列:

(1)(2x4―5x2―4x+1)―(3x3―5x2―3x); (2)―[―(―x+ )]―(x―1);

(3)―3( x2―2xy+y2)+ (2x2―xy―2y2)。

解:(1)原式=2x4―3x2―x+1; (2)原式=―2x+ ; (3)原式=― x2+ xy―4y2。

通过此题强调:(1)去括号(包括去多重括号)的问题;(2)数字与多项式相乘时分配律的使用问题。

例5:化简、求值:5ab―2[3ab―(4ab2+ ab)]―5ab2,其中a= ,b=― 。

解:化简的结果是:3ab2,求值的结果是 。

例6:一个多项式加上―2x3+4x2y+5y3后,得x3―x2y+3y3,求这个多项式,并求当x=― ,y= 时,这个多项式的值。

解:此多项式为3x3―5x2y―2y3;值为― 。

3.课堂练习:

课本p76―77:1,2, 3⑴⑶⑸,4⑴⑶⑸⑺,5,7

四、课堂作业:

课本76―77:3⑵⑷⑹,4⑵⑷⑹⑻,6,8,9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①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则。在上节课所留复习作业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课堂提问,“关于单项式,你都知道什么”,“关于多项式,你又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而且这样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使学生的思维发散,把他们所知道的有关内容都说出来。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个侧面地回答,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重视,又可培养他们主动分析问题的习惯。

②对于应该强调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效果不大。因此,在复习了本章的主要知识后,出了一组练习,通过具体的题目,强调有关的问题,将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学习效果会更好。

整式加减课件 篇5

考考你:

1 (1)如图,用代数式表示阴影部分的面积s;(2)如果a=2,b=4,求s的值。

2 四川大地震时,某校305位同学参加了捐款活动,在活动中有 的同学每人捐a元,其余同学每人捐(a+1)元,(1)你能用代数式表示他们一共捐款多少元吗?(2)如果a=5,求一共捐款多少元?(3)如果a=8,求一共捐款多少元?(引入题)

二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 代 数式的概念

根据上面两题,请你说说什么叫代数式的值吗?

用_____代替代数式中的____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______叫作_________.

思考:(1)上面2题中,用a=5与a=8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得到的值相等吗?(2)上面2题中,a可以等于负数吗?

温馨提示:(1)代数式中字 母取不同的值,代数式的值一般是不同的,因此代数式的值一定要交待是字母取几的值。形式:“当…时,…=…”,(2)求代数式的值时,字母的取值一定要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当代数式是分式时,字母的取值不能使分母为0,如:

中的t不能等于0, 中的字母x不能等于 。

2 怎 么求代数的值

做一做:

1 根据下面给的x的值,你 能算出代数式-2x+9的值吗?

(1)x=0.5 (2) x=-2,

2 计算代数式 的值:( 1)当a= -4,b=3;(2)当a= ,b= -2

思考:(1)现在你能归纳求代数的值有哪些步骤了吗?(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代数式中的字母用负数代替时,或者用分数代替,且是求幂时,应该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应用迁移,巩 固提高

1 先化简再代入求值

例1 当a= -2时,求代数式的值。

2 整体代入

例2 已知: ,求代数式 的值

例3 当x= -5 时,代数式 的值是3,求当x= 5时,代数式 的值。

3 灵活处理

例4 已知 ,则

例5 已知a+b+c=0,求代数式(a+b)(b+c)(c+a)+abc的值

四,堂练习,巩固提高

P 75 练习 1 2

五 反思小结,拓展提高

这一节 ,我 们学 习了什么?

整式加减课件 篇6

1.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① 周三下午,校阅览室内起初有a 名同学.后来某班级组织同学阅读,第一批来了b 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 位同学.则阅览室内共有多少同学?你能用两个代数式表示吗?

② 若阅览室内原有 a名同学,后来有些同学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 位同学,第二批走了c 位同学.试用两种方式写出阅览室内还剩下的同学数.

(点评: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教学资源为背景,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观察上面①中的两个代数式,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结果一样吗?②中的两个代数式呢?试用数学语言表示你的发现.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周围还有没有与问题①和②相仿的问题,把它提出来.(点评:在得出a+(b+c) =a+b+c和 a-(b+c) =a-b-c后,并不是按惯例马上就引导推出去括号的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并理解去括号法则.)

例如本章引言中的问题:

3.再请大家观察 a+(b+c) =a+b+c和a-(b+c) =a-b-c 这两个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4.由上面的分析探索,体会应该如何去括号?试用文字语言表达你的结论.

(点评: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新知的产生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例题2.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

(2)(5a-3b)-3(a2 -2b).

(点评:应用新知——去括号,同时复习旧知——合并同类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后面“整式的加减”埋下伏笔.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例题3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2(50+a)+2(50-a)=100+2a+100-2a=200(千米

2(50+a)-2(50-a)=100+2a-100+2a=4a(千米)

课本第70页 1、 2.2 3,4,5?? 2、选做课本70页 2.2? 7,8

去括号这节内容,看似容易,实际上是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整式的加减与有理数运算中,学生最容易搞错的地方就是括号和符号.在去括号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决不能疏忽大意.

整式加减课件 篇7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2节,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对同类项进行合并、探索、研究的一个课题。合并同类项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其法则的应用是整式加减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础。另一方面,这节课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建立在数的运算的基础之上;在合并同类项过程中,要不断运用数的运算。可以说合并同类项是有理数加减运算的延伸与拓广。因此,这节课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很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求知欲望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激活学生的探索欲望,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充满好奇的学,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观察中不断发现数学问题,在实践中领悟数学思想,在评价中逐步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关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法在这里就不作一一说明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教程。

多媒体出示两个问题,以具体生活情景为背景,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好奇心及求知欲。

(2)形成概念:

在讲解同类项概念时为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自己的视点去观察、归纳、总结出同类项的概念,我设计了小白兔找家和讨论环节。并编了一个同类项的口诀。

(3)强化概念:

为强化概念使学生牢固掌握同类项的知识,进一步加强对同类项概念的.理解。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我设计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并同类项的讲解:

讲解合并同类项时,以生活实例为切入点,通过对简单的、熟悉的数量运算,激发学生学习合并同类项的欲望,从而较自然的引入新课题合并同类项。

分解难度,设计过渡问题,使学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则的探索过程。又编了另一个口诀。

以一道例题的训练为桥梁来得出合并同类项的一般步骤。通过具体的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则。

在比较两种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合并同类项对运算的简化作用。

(5)数学与生活:

通过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6)总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逐步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课堂感悟:

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基本知识,渗透数学分类思想;使知识结构更完善。

(8)作业:

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和弥补知识缺陷,起到课后巩固和反馈作用。

整式加减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然是整式;

②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③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2 能力培养

①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②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4 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

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并求出结果;

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两道实际问题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本章的最后一节课,在学习了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后学习什么是整式的加减,我用了两个生活中的实例去渗透知识。

问题一为:一种笔记本的单价是元,圆珠笔的单价是元小红买这种笔记本3个,买圆珠笔2支;小明买这种笔记本4个,买圆珠笔3支,买这些笔记本和圆珠笔,小红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钱?

对于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先思考写在练习本上,不会的可以互相讨论、研究,得出答案的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说出多种解法.(学生回答时,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过程。)

这个问题师生互动完成的很好,学生分别用两种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一:考虑两人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方法二:考虑笔记本和圆珠笔各花费多少,然后相加。

问题二为:

做大小两个长方体纸盒,尺寸如下(单位:cm)

长 宽 高

大纸盒 a b c

小纸盒 1.5a 2b 2c

(1) 做这两个纸盒共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2) 做大纸盒比做小纸盒多用料多少平方厘米?

这个问题在引导学生思考后,由学生贡献智慧,叙述思路,然后由我板书解题过程:

解:小纸盒的表面积是2(ab+bc+ac)cm2

当我写到这儿时,忽然,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生:老师,那个2与后边的小括号之间为什么没有乘号?

师:好,这个问题提得好!大家还记得吗,我们前边学习了一节课叫《代数式的书写》,其中我们学到了怎么处理乘号和除号,当数字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

生:噢,老师,我想起来了。(坐了下去)

师:很好,这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并敢于提出问题,值得我们学习。

课程继续往下进行。当问题二进行完之后,我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这节课的课题:2.2整式的加减,并板书。此时,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掌握了整式的加减的概念和方法。

最后是练习和小结。

反思与收获: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常规课,没有游戏和丰富的活动,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这节课如何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就成了我思考的重点。反思这节课,我觉得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逐步引出课堂重点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的特点,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当堂课知识,有水到渠成的感觉,不再是灌输式,而是引导式。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的合作者,课堂气氛宽松融洽,有利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二:在处理问题二时,学生的突然提问属于课堂上的意外。对于这个意外,我自己感觉处理得比较好,解决了学生提出的疑问,保证了课堂的顺利进行,维护了课堂公平、民主的氛围,并保护了学生敢于质疑的胆量和精神,为学好数学奠定了基础。

三:在处理问题一时,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解决,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的数学素养,锻炼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

整式加减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通过类比数的运算律得出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对同类项进行合并,发展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合并 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

得到:100t+120×2.1t 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个问题会迎刃而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板书课题:2.2整式的加减(一)

二、探究指导

(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教师提示:能独立完成的请独立完成,不能的请和小组内同学讨论或向老师请求帮助。)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62-P63练习前的内容,并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1、运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两题(只写过程,不写结果):

100×2+252×2==

100×(-2)+252×(-2)= =

观察两个式子的左边结构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运算律,语言叙述你的运算律。

根据这一特点完成下面式子:

100t+252t= =

2、填空:

(1)100t-252t=( )t

(2)3x2+2x2=( ) x2

(3)3ab2-4ab2=( )ab2

上述各等式左边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从中得出什么规律?语言叙述你的结论,并用符号语言表示出来。

3、根据你的猜想,说出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的概念。举出两个例子。

4、说一说怎么合并同类项?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最后揭示性质。

3.教师画龙点睛强调

四、变式练习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要充分暴露问题生成课堂资源。第1、2、3小题学生口答结果,说出怎么想的。第3题再请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 2x3与3x2 B 12ax与8bx C x4与a4 Dπ与-3

2、–xmy与45ynx3是同类项,则m=_______,n=______。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2ab-2ba=0 (4)3x2y-5xy2=-2x2y

4、计算:

课本P65练习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1、5、6题。

(修改稿)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导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这个实际问题怎么解决:

在西宁到拉萨路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 km/h,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20 km/h,列车通过非冻土地段所需时间是通过冻土地段所需时间的2.1倍 ,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 h,你能用含t的式子表示这段铁路的全长吗?(请列出算式)

得到:100t+120×2.1t即:100t+252t

对于100t+252t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为了解决这问题,请同学们先来按照探究提纲开始探究(要求:不会的同学可以请教,也可以看书)

二、探究指导(学生按提纲探究,老师先做必要的板书准备,再到学生中进行巡视指导,掌握学生情况,为展示归纳做准备。)

探究提纲:

1.填空:

(1)2t+52t=()t

(2)3x2+2x2=( ) x2

(3)3ab2-5ab2=( )ab2

(4)4xy+6xy=

2. 如果把上面每个算式左边的两个项叫同类项,你能总结出他的特征吗?你能说说出什么是同类项吗?

3. 仔细观察上面三个算式的从左到右的运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请用语言叙述你的规律。

三、展示归纳

1、抽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学生说教师板书。

2.发动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完善,学生说老师改写,

3.教师最后揭示性质,并画龙点睛的强调。

四、变式练习(第1、2、3、4小题学生口答结果,并说出为什么;其它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可抽取有问题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板书,并请学生评价、完善,然后老师根据需要进行重点强调。)

1.说出两组同类项

2.下列各组是同类项的是()

A 2x3与3x2 B 12ax与8bx C x4与a4 Dπ与-3

3.下列各题计算的结果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1)3a+2b=5ab (2)5y2-2y2=3

(3)2ab-2ba=0 (4)3x2y-5xy2=-2x2y

4.–xmy与45 x3yn是同类项,则m=_______,n=______。

5.计算:

课本P65练习1.

6. 课本习题2.2第1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先请学生进行自主小结,再由老师概括总结,做必要的强调)

六、作业布置

课本习题2.2第5、6题。

整式加减课件 篇10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整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3.运用:能够正确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以旧引新,通过自己操作发现解题规律.

2.学生学法:练习→总结步骤→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整式加减运算.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出示投影1)

化简下列各式

(1)

;

(2)

;

(3)

.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相讨论、研究,若讨论的结果、语句认为比较通顺者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笔把运算符号写在胶片上显示出来,以引起注意.)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习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整式)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可以说是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二)探求新知,讲授新课

GZ85.com延伸阅读

加减法课件(精品十三篇)


我们的编辑团队为您打造了一篇精美的“加减法课件”文章,请不要忘记将这篇文章加入你的收藏夹。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帮助教师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加减法课件 篇1

一、说学生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

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四、教学理念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在学生列出的4个算式中,其中1/4+1/4是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意图是复习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3个是异分母的加法,为接下来新知的探究提供了素材。

(二)尝试研究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几个小环节:

1、小组合作

我在3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中,先选择了能化成有限小数的1/2+1/4,为学生解题策略多样化创造出更宽阔的思维空间。

2、算法优化

在学生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后,(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

继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计算1/2+1/3让学生在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解答中发现,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出:

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3、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4、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因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最关键是通过通分把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练习是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2、接下来第二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改错题,让学生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学生会仔细查看每一道题的每一步,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改正,有助于巩固正确的解题方法。题中的错误是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通达改正练习,引以为戒。学生指出错误后,可要求完整地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以形成正确的概念

3、第三个练习我设计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情景,图书连连串信息,变出加减法多道计算题,让学生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集体批改,便于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4、第四个练习我设计了两道聪明题,第一题(这组题中,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每道题分数的分母都是互质数。引导学生计算时,发现规律,寻找捷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其解题规律用不等于零的字母表示为①a(1)+b(1)=ab(a+b),a、b为互质数;②a(1)-b(1)=ab(b-a),a<b、a、b为互质数。第二题为了体现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加减法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6和7的加减法”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中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是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为掌握10以内加、减法打好基础;对学生今后学习数学起了重大作用。

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重点:学会6与7的组成。

教材难点: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的组成。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学会6与7的组成。

(2)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

(3)培养养成交流合作,鼓励摆出多样化的分法。

二、说教法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第一步,他们还不习惯小学生的生活,还保留着幼儿园的生活习惯。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还摆脱不了用实物来演示。根据这些特征,我在本节课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第一,直观演示法

第二,探索操作法

第三,游戏法

三、说学法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学会“6和7的组成”,并能从6和7的一些组成推想出相应数的组成;通过实物演示和操作,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数学游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合作、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产生探究欲望

(1)游戏《手指对数》

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复习“2—5的组成”,让学生感觉到是在于游戏,而不是在进行枯燥的学习。

(2)联系生活引入课题

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情境的兴趣,我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设问引入。

2、分析问题,主动探究

(1)出示主题图

根据学生的设问,出示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并说出6的组成。

(2)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师驾驶课堂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课堂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3)建立联系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6的组成,边读边看边思考,并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发现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有意识地观察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习惯。

3、提供探索机会,让学生探索

(1)操作

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动手、实践、推想、合作与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去体会新知识的那种成就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加深认识

俗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为了使学生对7的组成产生更深的记忆,我让学生手指对数读一读,通过手、口、脑三者的结合,从而使教学得到良好的效果。

五、巩固新知识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每到这个环节也是学生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的时候。因此,我在这个环节中采用了趣味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如:摘星星、帮小蚂蚁找家等活动。

六、全课小结

通过游戏的结束画面,使学生联想到今天学习的课题,并知道学习的内容。

加减法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迅速地计算有关习题。

2、利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一)复习导入

1、3/8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其中的()。它的分数单位是(),3/8里面有()个()。

2、

(1)7/8的分数单位是()。

(2)5/9里面有()个1/9。

(3)4/7是4个()。

(4)3个1/5是()。

(5)1里面有()个1/5,即是()。

3、约分:6/8=5/10=3/9=6/14=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为探究新知做铺垫。

(二)、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能分别各写一个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减法的算式吗?下面请大家在草稿上各写一个,并大胆的猜测一下结果是多少。学生写算式。师板书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例1:(出示课件)妈妈在家烙了一张大饼。爸爸将这张饼平均分成了8块,爸爸吃了其中3块,妈妈吃了其中1块。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请你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独立列式解答

(3)小组内讨论计算方法,试着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明确探究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先独立完成,在小组讨论。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释疑

(1)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3/8+1/8=4/8=1/2(张)

(2)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3/8-1/8=2/8=1/4(张)

(3)还剩多少张饼?1-3/8-1/8=4/8=1/2(张)

【设计意图】数学问题来源于学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母相加、减。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2/9+5/9=2/7+5/7=5/8+1/8=4+1/4=

5/6-1/6=7/9-2/9=7/10-1/10=1-11/30=

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春蕾小学图书馆中各类图书情况如图所示。

(1)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文艺类图书共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2)其他图书占图书总量的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经验。

板书设计

3/8+1/8=4/8=1/2(张)答: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1/2张饼.

3/8-1/8=2/8=1/4(张)答:爸爸比妈妈多吃了1/4张饼.

1-3/8-1/8=4/8=1/2(张)答:还剩1/2张饼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母相加、减。

加减法课件 篇4

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为大家分享了10以内加减法竖式的教案,欢迎参考!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10的组成和10以内数的加减。

2、能用分合式、算式等不同的`方式记录自己购物的过程。

3、能灵活、多角度地思考和解答购物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10以内算式题

2、算式接龙卡、笔每人1份,幼儿用书第40页)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开火车”,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

1、教师出示算式题,幼儿快速说出火车几点开(即算式)的答案。

2、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的形式进行练习。

二、教师出引导幼儿进行购物猜测,复习10以内的加减。

1、教师介绍购物的情况,引导幼儿猜测。如我用10元钱在礼品超市买了1件礼品,还剩下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

2、请幼儿列式说明理由。(10-8=2或8+2=10)

教师:谁愿意把自己猜的结果告诉大家?你能把自己是怎样想的说给大家听吗?

3、请1名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让同伴猜测。

幼儿说出自己的购物设想后,请全班幼儿猜测并列出算式,再请几名有着不同猜测结果的幼儿介绍自己的猜测过程。

三、根据所提供的购物条件,引导幼儿进行推理练习。

1、教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6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玩具狗)?为什么?(因为玩具狗3元钱1个,3和3合起来是6)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3=6)

2、教师:买了玩具狗和另外1件礼物,用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为什么?(因为3和5合起来是8,8减去3等于5)

请幼儿列出算式进行解答。(3+5=8或8-3=5)

3、教师:买两件相同的礼物,花了8元钱,猜猜买了什么(如XX)?为什么?(因为XX4元钱1个,4和4合起来是8)

四、幼儿进行操作练习,巩固10以内的加减。

1、提供幼儿用书第40页(看图列算式2)的操作材料,指导幼儿按要求完成“看图列算式”的练习。

2.卡片归类。

请幼儿将接龙卡片按得数进行归类,分别放在分类盒里。

活动延伸:开展“礼品商店”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进行10以内的加减练习。

加减法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解决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应用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收获的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问题:爸爸和妈妈共吃了多少块儿蛋糕?

(2)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为什么?(+表示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

(3)师:你能算出结果吗?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是1个1/8,是3个1/8,合起来是4个1/8,即4/8,约分后是1/2。

(4)师:+的和是,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你会写出计算过程吗?

同桌商量后举手发言,教师归纳: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用两个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5)课件动画演示上面的计算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示,可以看出结果是,也就是。强调: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2、教学例1的第(2)题

(1)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指名学生说一说求“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块儿蛋糕?”应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师:为什么—的分子可以直接相减? 因为它们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3个1/8减去11/8个,得到2个1/8个,即2/8,也就是1/4。

3、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师生共同小结出:

分数加、减法的含义与整数加、减法的含义相同,加法表示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4、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五、巩固训练

1、完成教材第9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91页第1~5题。

3、完成教材第92页第6题。(提示: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连加或连减)

六、课后小结

你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了吗?

七、板书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加减法课件 篇6

教学内容: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教材第96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点。

2、经历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3、能根据创设的现实生活情境,灵活地运用小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正确计算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

一、情景导入

1、教师谈话:我们以前学习了整数加减法,那么,整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这里有2道题,请2个同学来做一做,其他同学一边看他们的计算过程,一边思考3个问题:

①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②计算是从哪一位先算?

③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指名计算:48+9=,25-17=,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3、反馈题目是否正确,指名回答三个问题。

4、教师小结:通过练习,我们知道在计算整数加减法时:

①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低位开始计算。

②哪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不够减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再减。这是以前学的整数加减法,那么小数怎么计算呢?今天请你们来研究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简单小数的加、减法

二、新课讲授

1、利用主题图,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一说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吗?(开学了,同学们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具,每个蓝色笔记本0.9元,每个书包25.8元,每个文具盒6.8元,每个红笔记本2.5元……)

(2)利用你获取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你会列式吗?引导学生一人说提出的问题,一人说怎样列式,教师板书学生所说的算式,在学生提问并列式的基础上,教师引出主题:如果一个同学买了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我们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一个卷笔刀和一支铅笔共花多少元?一个卷笔刀比一支铅笔贵多少元?一支铅笔比一个卷笔刀便宜多少元?)教师肯定他们的说法后反问:你们会列式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列式)

“0.8+0.6=,0.8-0.6=”这2道题怎么算呢?请你们来研究研究。

2、学生互动探究“0.8+0.6=,0.8-0.6=”。

(1)教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请你试着在数学作业纸上算一算,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同学说说。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交流。

(2)汇报反馈:可能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

①学生用口算就算出结果了,但要让学生说明他是怎么想的;

②把0.8元和0.6元改写成8角和6角,相加减后在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③按照前面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方法写成竖式。

教师总结板书:

0.8+0.6=1.4(元)0.8-0.6=0.2(元)

答:一共用了1.4元,卷笔刀比铅笔贵0、2角。

教师提问并说明:在这里,“8”和“0.8”一样吗?为什么?所以在用小数直接加减时,在竖式上面也可以写上单位,元和元相加、减,角和角相加、减,目的是将相同数位对齐,这和整数加减法的道理是一样的。

3、学生互动探究“1.2-0.6=”。

(1)老师引导:刚才同学提问带橡皮的铅笔比不带橡皮的铅笔贵多少元时,

列式:1.2-0.6=,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经验自己试着列竖式计算。

学生完成后说一说不同的做法,教师总结板书。

方法1:把1元看成10角,加上2角,12角减6角就是6角。

方法2:2减6不够减,向他的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来的2是12,12减6得6,写在6的下面,前面0减0还是0,所以得0.6。

(2)你在计算时,怎样就保证元和元、角和角相减呢?(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4、对比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都是满十进1,退1当十。

不同点:做小数加、减法时,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了。

5、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该怎样计算呢?

三、课堂作业

算一算:

0.8-0.5=0.7+0.4=1.6+2.3=

1.9-1.3=2.3-2.3=5.3+1.6=

0.5+3.1=0.8+1.5=3.6-0.6=

四、课堂小结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请你说说。

五、课后作业

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教学板书

第3课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相同数位对齐

0.8+0.6=1.4(元)

答:一共用了1.4元。

小数点对齐

0.8-0.6=0.2(元)

答:卷笔刀比铅笔贵0.2元

加减法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加和减(一)》中第55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55~56页的“想想做做”等习题。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10的组成,并且通过一图四式的练习,初步认识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为学习10的加减法作了知识上的铺垫。10的加减法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学习这部分内容还可以渗透简单的函数思想。

10的加减法中,教材选用学生喜爱的足球比赛这一情境,让学生联系图意列出相应的4道算式,学生心理上很乐意接受这些计算并迅速进入思考算法的状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试一试”让学生通过操作抛花片,根据10个学具可能出现的正、反面几种情况,自主探索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这样把直观演示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起来。“想想做做”中安排了“对口令”、“小兔出题”、“开放题”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盎然兴趣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会10的加减法。教学难点是理解相应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愿望。

2.正确计算10的加减法算式,加深认识相应的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3.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往能力等。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中国足球队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第一次冲出亚洲,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生鼓掌祝贺。)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场有趣的数学“足球”赛,比一比哪组“进球”数最多。

二、复习铺垫。

1.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同时进行“10的组成”的接力赛。

2.师:()小组全体小朋友共同努力,赢得了本场比赛的第1“球”。

三、自主探究。

1.通过“看看想想”,探讨10的加减法中一组算式的计算方法。

师生交流:看,球场的一角,小朋友也在踢足球呢!仔细看一看,这些小朋友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学生可能会答:分成左边3个小朋友和右边7个小朋友;可以分成穿黄衣服的6个小朋友和穿蓝衣服的4个小朋友;还可以把这些小朋友分成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

师生交流:小朋友观察得真仔细。在足球比赛中,一般是按服装颜色的不同分成两队。这样,你能说出哪些算式?(生:6+4=10-6=4+6=10-4=)

师:你们想自己算出得数吗?请把课本翻到第48页,试着填一填。(生尝试做,师巡视。)

师生交流:请任意选一题,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生可能会有以下回答:(1)从图上数一数,共有10个小朋友,所以6+4=10;(2)因为10可以分成6和4,所以6+4=10;(3)因为6+4=10,所以4+6也就等于10。(4)因为6+4=10,所以10-6=4;(5)因为10-6=4,所以10-4=6……)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可以利用10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来算。这些算式就是今天要学习的10的加减法的3组题。10的加减法还有很多题目,你们想自己学习吗?(板书:10的加减法)

2.通过“玩玩想想”,探索10的加减法全部算式的计算方法。

(1)独立操作,写算式。

教师让学生抛10个花片,根据正面和反面情况写出多组算式。

(2)学习小组交流算式、算法。

(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教师让学生把写有算式的纸片贴在黑板上,并根据学生汇报用电脑辅助演示抛的状况,从而逐步得到10的加减法的全部算式。

教师激励谈话:小朋友真行!你们通过抛花片,学会了所有10的加减法题。想表扬一下自己吗?老师奖励每组一个最佳学习“球”。

(4)学生上黑板归类并有序整理写有题组的纸片,即时记忆。

四、轻松一刻(课间操)。

师生共同做课间操。在愉快的音乐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说:轻松一刻来到了,我们一起来表演“凑十歌”。随着优美的音乐,师生共同表演“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五、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1.10加几。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1)师生同做。

例如:师出“8”,生出“2”,接着师说“8+2=10”,生说“2+8=10”。

(2)同桌互做。

2.10减几。

师:小兔子见小朋友这么聪明,要来考考大家。小兔子手中的10减去其他伞面上的任何数,请算出得数。

3.看谁说得多。□+□=□□-□=□

六、全课小结,提高认识。(略)

七、作业。

1.第56页第3题。

2.学有余力的学生做提高题。

电脑出示图:一座小木屋前有2个男孩,1个女孩。问:如果一共有10个小朋友,那么小木屋里可能有几个女孩?

课后总结

本节课在体现新课程理念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力求使课堂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

2.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教学过程既有活动形式、内容的开放,更有学生思维的开放,整个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3.注重算法的多样化与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能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探索、体验中学习,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中发展。

4.注重课后延伸与拓展,课末布置提高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因材施教的思想。

加减法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这节复习课是把本单元学过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进行回顾和整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需要从整体上去观察、分析、比较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能从整体上把握,探寻规律,以提升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教材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系统呈现“20以内退位减法表”,让学生对这36道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感受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第二,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体验到横着、竖着等不同角度看算式排列是有规律的,得数也是有规律的等。第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重新排出一个减法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进行整理,发现其规律,熟练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整理能力,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运算的规律性,感受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的多样性,愿意积极探索数学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整理和探究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规律。

教学难点:正确有序地表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每小组6人一套20以内退位减法卡片;粘性展示板等。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我组的研究专题“培养学生倾听与交流的习惯”,以及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兴趣激励法。开课我让每位学生从本组装算式卡片的袋子里自由摸出六道题进行口算,较之以前课上经常使用的“开火车”、做口算纸比赛等形式,学生感觉很新颖,这样既使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练习机会,又能在小组内形成竞争机制,提高了学生口算的速度,为后面减法表的排列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2、合作探究法。发现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和自创一个新的减法表这两个环节都交给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适时提出问题、进行点拨,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材料,对学生的表述特别是小组交流汇报的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梳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引入。

1、每名学生从本组装有算式卡片的袋子里自由摸出六道题口算,在卡片背面写出得数。

请两名算得快的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

2、师谈话:同学们对这个单元的计算掌握得不错。看看这么多卡片,想不想把它们整理排列好呀?(揭示课题: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一方面进行口算的基本练习,利用组内同学之间的竞争激活学生的兴奋点;另一方面为后面减法表的出现作好铺垫,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按一定的规律整理和排列这些减法算式的必要性。

(二)发现规律,提升能力。

1、课件出示博士老爷爷带来的减法表。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多少道算式?(请数得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横看、竖看这张表,有什么规律呢?(小组讨论后汇报)

板书:横看,11减几竖看,十几减9十几减8……十几减2

12减几

18减几

得数:2、3、4、5……9

2、你还有什么发现?(小组内交流,然后请有新发现的小组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斜看的规律,即每斜行中各个算式的得数都相同。

完成练习五第1题:把得数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分组“开火车”轮答,如第一小组说得数是6的算式,从一名同学起,每人说一个,接着说下去)

3、除了博士老爷爷帮我们列的这张表,你还能重新设计一张表吗?(小组合作,先商量好怎么摆,再在粘板上贴出来)

展示比较各组的作品,请学生评一评。

有的小组为什么没有完成呢?

设计意图: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一步步观察、思考、交流、合作、创新,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本质。教师则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体现在:①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板书,促进学生对表格的分析,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②通过课件演示,对学生可能遗漏的重要规律进行预设,对教材进行补充,拓展学生的思维。③组织学生进行评价活动,让学生在组际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进一步学会整理的方法,体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1、盖房子。把房子里的算式填完整。

2、算一算,比一比。课件出示五组口算式题,每个小组完成后说一说怎样根据规律很快算出得数。

3、练习五2、3题。

设计意图:

“盖房子”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加深对算式排列规律的理解和掌握,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算一算,比一比”练习旨在帮助学生运用规律提高口算速度,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开放题则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获得不同的发展。

加减法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地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以及整万数的加、减。

(二)培养学生推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掌握口算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教具和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

40000简写成( );70000简写成( )。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定一名学生口答,并说一说口算过程。

27+38= 670+80= 520+400= 64-38=

530-400= 730-300= 80-54= 430+70=

540-200= 35+16= 360-80= 250+400=

(二)学习新课

过去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两位数加、减整百数的口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口算加、减法。今天学习的口算加、减法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把复习中最后一道口算题改为250+470,即课本题中的例1,也就是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

1、教学例1。

口算:250+470。

提问:同学们会口算250+400,那么怎样口算250+470呢?有250+400的基础,同学们可能会想到:先用250+400=650,再用650+70=720。教师肯定上面的算法是正确的,然后提出:还可以怎样想呢?相邻的两位同学可以互相商量,然后全班交流。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想法:

(1)50+70=120,200+400=600,600+120=720;

(2)25+47=72,推出250+470=720。

教师肯定以上几种想法都是正确的。

2、教学例2。

启发性提问:同学们会口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那么怎样口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呢?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商量,然后全班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540-300=240,240-70=170;

(2)54-37=17,推出540-370=170;

(3)140-70=70,500-100-300=100,100+70=170。

教师肯定以上想法都是正确的。

(三)巩固反馈

1、全体同学笔答。

(1)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与横行的每个数相加)

(2)口算下面各题,并把得数填在空格里。(用竖行的每个数作被减数,分别去减横行中的每个数)

订正时,个别的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提问:

(1)在加法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了,引起和有什么变化?

(2)在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了,引起差有什么变化?

2、全体同学试做练习四的第5题。

温泉乡今年修了4条水渠,总长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在试作的基础上,由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说一说解题思路。从问题出发来想:

要想求“今年比去年多修多少米”,必须知道今年修多少米,去年修多少米。已知今年修的水渠总长是1608米,去年修多少米没有直接告诉,但告诉我们今年修的1608米等于去年修的3倍,这样就可以求出去年修的米数。

根据学生的讲述,由学生独立列出等式,并解答出来。

加减法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从整数的意义引出小数的意义,使学生了解二者意义相同。

2、学生自主探索、与同学合作交流等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3、养成仔细看题、认真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内容从整数加减法引入,先教学加法再教减法,在与整数法则的对比中理

小数的计算法则。一步计算后学习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简便计算。这种编排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形成了统一的知识链。

教学切入点:整数加减法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位数不同的加减计算方法(尤其是位数少的减位数多)

教法和学法设计

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教师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于此认识,本课教学注重活化教材、强化体验、深化应用。采用“课前参与——课中探索——课后延伸”三段式教学模式。实质上就是整体建构的自学指导、检查点拨、探究规律、回归系统。课前自学收集数据编写小数加减算式,增强收集信息的能力,课中探索发现新知,构建新知,在学习中体验竞争、合作的快乐;课后延伸体现知识的价值,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

教学程序:

1、 导入。

直奔主题。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它是我们知识树的哪颗果实呢?请大家来看看。(出示知识树)

师:小数加减法属于数与代数的代数部分中代数的知识。它分为意义、法则、顺序和性质四个部分。本节课我们研究意义和法则。

(导入部分明确本部分内容在小学段的地位,使学生纵览全局。

2、目标。

了解小数加减意义;

理解掌握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灵活运用法则计算;

养成仔细读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设计意图: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应达到的要求,适宜教师思考、理解。学习目标的理解对象是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要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适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制目标也是可行的,学生自己定制的目标适于大多数学生接受。不过学生定制的目标有局限性,高度、深度达不到要求。本节课的目标是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制定的,说明教师的调控课堂能力不强,放不开手。

(3)点拨

1、回忆。

师:整数加减的法则是什么?

指名汇报。(复旧迎新,做好铺垫。找准本课学习的切入点。)

2、推测。

师:你收集了哪些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举例,教师使用暗示语言引导学生举出不同类型题目。如:

生:0.3+0.4

师:1位小数加1位小数。

生:0.23+0.12……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加减法计算的不同类型,突出难点:整数减小数,为点拨规律做好伏笔。3、尝试。

师:任选你喜欢的2题尝试解答。

生板演。

生1:20—0.98=20.98

生2:生1错了,我来改正。20—0.98=19.02

生3:不对,我来改。20.00—0.98=19.02

讨论:谁的方法好?

小结:生2简单,生3严谨。开始学习时提倡生3做法,熟练后提倡生2做法。

设计意图:把握动态生成资源,调动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性,互助合作解决问题。体现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

(4)、探究。

师:观察这些算式的解答方法,尝试总结解答方法。

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出示小数加减计算方法)

(5)、验证。

用小数计算方法检验刚才计算的题目是否正确。(养成验算习惯)

(6)、延伸。

师:今天学习的小数加减是以整数加减做铺垫的,那小数加减是为学习什么做铺垫的呢?

生:分数加减法。(突现知识间的纵向联系)

师:小数加减法也为加减混合运算、简便运算、整数、小数加减混合、四则运算等做了铺垫。我们不仅学习中要用到,生活中也要用到。(点明知识的作用,明确了学习目的。)

(7)、回归。

师:你学习到了什么?想一想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同桌谈谈

师:看看你摘到了智慧的果实没有?(出示知识树)

(8)、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作业本73页

推荐作业:假期中调查在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小数加减法,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和家长、同学

加减法课件 篇11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目的是: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掌 握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教学过程中,教师宜抓住“化异为同”这一新旧知识 的连接点,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教学过程可照以下的程序设计。

一、基本训练

1.通分:5/6和2/9、3/4和1/7、2/3和7/24、11/20和4/15,思考:通分 时,确定公分母有几种情况?

2.计算1250+125、1.38+6.2、2/9+5/9三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整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2)计算小数加法要注意什么?

(3)同分母分数相加,为什么可以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分训练及加法运算,能强化“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 垫。】

二、进行新课

1.巧引妙转,引入新课。教师出示同分母分数加减题2/4+1/4、32/40-15/40、21 /60-8/60,要求学生口算、回答计算法则及解题依据。学生说清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这一算 理,教师板书计算结果,又布置学生把题目中不是最简分数的约成最简分数。学生边说教师结合前面的板书板 书出以下的形式。对照板书,让学生比较化简前后算式的异同,从而引入新课。

(附图 {图})

【设计意图:由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着力,有利于知识 的迁移与渗透,有利于学生发现算法,掌握解题思路。】

2.启发谈话,引导观察。教师说:“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么算?我们还没有学过,但这3道异分母分 数加减题,我们又都知道了它们的结果。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结果是怎么得到的呢?同座同学互相讨论讨论 。”

3.尝试练习,共同探究。教师出示尝试题:计算1/2+1/3,4/5-2/15,请俩学生上台板 演,其余学生独立试算。学生尝试练习,师生集体校正后,教师组织学生自学课本,讨论下面的思考题:

(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减,为什么?

(2)如果不能直接相加减,怎么办?

(3)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与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教学铺垫,较容易想到通分,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这时,教师 大胆地让学生试一试,他们能从中体验获取知识的成功兴趣。尝试实践后组织学生讨论思考题,有助于揭示算 理。】

4.直观演示,验证算理。教师出示3个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形图,在上两个图中,用阴影分别表示1/ 2和1/3,上下平移相加得出第三图中的阴影(如下图)。然后提问:相加后,图中的阴影部分是2/2吗 ?是2/3吗?是多少呢?继学生观察、思考,教师组织以下操作谈话:

(附图 {图})

师:以第三个长方形的空白部分为一份(出示和空白部分完全重合的硬纸片)去量这个长方形,谁来试一 试?量得它有这样的几份?

生:6份。

师:阴影部分应是这样的几份?

生:5份。

师:阴影部分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呢?

生:5/6。

师:所以1/2+1/3得多少呢?

生:5/6。

师:这个5/6是怎么得来的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小硬纸片量一量第一、二个长方形各有这样的几份, 阴影部分各占几份?

生:都是6份,阴影部分分别占3份和2份。

师:所以1/2+1/3也就是几分之几与几分之几相加呢?

生:3/6与2/6相加。

师:对。刚才同学们的操作思路,我们可以用下图表示出来:

完成以上操作谈话后,师生共同归纳小结:要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必须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后再加 减。

(附图 {图})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操作,让学生看到“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 数”的事实,有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算理,牢固地掌握算理。】

三、课堂质疑

教师要求学生回忆刚才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师生讨论解决。

四、课堂练习

1.口头填数(化成同分母分数)。

3/5+1/4=( )/( )+( )/( )

1/2-1/8=( )/( )-( )/( )

1/3-1/24=( )/( )-( )/( )

5/8+3/7=( )/( )+( )/( )

3/8+3/10=( )/( )+( )/( )

5/12-7/18=( )/( )-( )/( )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6+2/9 3/4-1/7 2/3+7/24

11/20-4/15

3.改错。

1/3+3/7=4/10=2/5

7/10-4/15=7/30-4/30=3/30=1/10

4/9+7/12=16/36+21/36=37/36

2/3+4/7=14/21-12/12=2/21

4.计算下面各题,再想想,这些题怎样算比较快?

1/5+1/3 1/4+1/9 1/5+1/13

1/5-1/6 1/4-1/7 1/3-1/8

加减法课件 篇12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课本第二页至第四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与问题中,经历概括总结加、减法意义的过程,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引导组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概括,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过程中,培养抽、概况、比较的能力。

学习重点:加、减法意义及各部分名称与关系的认知理解。

学习难点:加、减法意义理解,体会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学习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中国人盼了一百年的铁路,是一条行走在世界屋脊上的天路—青藏铁路。号称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他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二、探究新知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仔细观察地图,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实际问题?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请尝试列式。

814+1142=1956

(2)概括加法的意义。

思考: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回忆:在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1)出示例1第二小题和第三小题题,进行解答

试着解决这两道题,看看谁的速度快?

(2)对比概括减法的意义。

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请你再观察三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联系?

想一想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减法呢?(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3)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回忆: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4)加、减法的逆运算。

请再次观察这三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这三道题的计算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做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3.教学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被减数、减数和差之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三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第1题。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算法的道理?

3.完成课本练习一第2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的第2页和第3页的内容,请您仔细阅读课文内容,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一第3、4、5题。

加减法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2、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设计教案前的一些想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加减法,三年级已经学过,学生知道怎样计算,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学习,学生也能很容易判断用什么方法计算。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外,能根据法则正确进行计算之外,我还认为要通过构建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域,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法则,并能有条理思考的思考问题。由于这节课知识目标比较简单,我以为学生能够体验到自主学习成功的乐趣。)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知道爸爸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块?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还剩多少块?,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单位

师:爸爸、妈妈吃的披萨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这一部分主要通过问题复习加减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二、迁移旧知,探究新知

1、根据妈妈吃了 个披萨,爸爸吃了个披萨,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1)一共吃了多少个?

(2)爸爸比妈妈多吃几个?

(3)还剩多少个?

2、你能解答这几个问题吗?学生独立解答,抽生口答 ,教师板书。

3、探究解决方法,渗透学法指导

师:要判断是否正确解决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思考?小组交流,汇报:从算式、结果两方面进行思考

(通过学生自主提问,整理解题思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能有序的思考问题,)

4、自主探究分数加减法的含义

(1) 第一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分数加法的含义。学生齐读分数加法意义。

(2) 第二题与第三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你知道分数减法的含义吗?学生齐读分数减法意义。

(3) 比较分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有什么发现?

5、迁移旧知,归纳同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1)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强调计算结果要化简。

(2) 观察算式,有什么共同点,揭示课题。

(3) 思考: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课件出示

(我希望学生能通过前面的复习,再思考为什么用加减法计算,说出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进而发现整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回答的结果和我相要的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上完课后我认真地反思这个问题,原因1:可能是因为我可能太希望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回答分数加减法的意义,而忽略了现行教材淡化法则意义;原因2:也许是我问题的指向性不太明了,学生不清楚从哪方面回答)

6、教师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解决问题要从列式和计算结果两方面进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完成题单第一题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明原因吗?

2、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说一说理由。

3、比赛。

4、生活中的应用。(随机)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知道了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同时老师还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全面而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上完课后的感受:我觉得课堂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很好地调动,学生也没有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至于原因,我尚需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寻找。)

整式的课件15篇


我们的老师在教学前都会先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们需要非常认真地去编写教案。教案必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相契合,那么如何快速地编写出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查找到了关于“整式的课件”的相关信息,希望阅读后能为您带来收获!

整式的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经过观察、合作交流、讨论总结出去括号的法则,并能正确且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2.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问题1:周三下午,校图书馆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某年级组织同学来阅读,第一批来了b位同学,c,则馆内一共有多少位同学?

提问: 上述问题中得到的等式你熟悉吗?从左至右有什么变化?

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不变号。

问题2:若图书馆内原有a位同学,后来有些同不因上课要离开,第一批走了b位同学,第二批又走了c位同学。请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书馆内还剩下多少位同学?

提问: 上述问题中得到的等式你熟悉吗?从左至右有什么变化?

法则2:括号前面是“―”号,去掉括号及其前面的“―”号,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①a+(b+c) ②a-(b-c) ③a-(-b+c) ④a-(-b-c)

例2:两船从同一港口同时出发反向而行,甲船顺水,乙船逆水,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都是50千米/时,水流速度是a千米/时。

(1) 2小时后两船相距多远?

(2) 2小时后甲船比乙船多航行多少千米?

1.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2. 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3. 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整式的课件(篇2)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整式的课件(篇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引出单项式及有关的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多项式、整式的加减做充分的准备。

学情分析:

在小学他们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这对于他们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是有帮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引导他们正确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外,应把重点放在他们对单项式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为整式的加减做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掌握代数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2、理解单项式的概念,掌握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能判断一个代数式是不是单项式,对于一个单项式能说出它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练习、合作探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变式训练掌握单项式、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体验、运用,让学生经历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2、在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建立符号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1、本节课的直接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概念,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能分清代数式中的那些是单项式,并知道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2、重难点的突破在于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及理解单项式有关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 、课前复习

字母表示数有什么意义?

(要求:自己思考1分钟,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如果学友说不出,学师给学友说一遍,然后学友再说,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给全班说。)

(电子白板出示)用字母表示数,字母和数一样可以参与运算,可以用式子把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更适合于一般规律的表达。

二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幻灯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重点)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3、能用单项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难点)

(二)自主学习(幻灯片)

认真学习课本56页思考——例题3上面的内容。并完成《作业与测试》第41页自主预习的两个小题!(5—7分钟)

(要求:自主完成《作业与测试》 ,完成之后师友交流,意见达成一致后,举手答题!)

1单项式的含义:只有数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

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叫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

1、练习1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如果不是,说下原因!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要求:个人观察思考,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友说给学师听,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2、练习2填表:

《整式---单项式》教学设计

温馨提示: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答案!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总结一下。

3、练习3 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比比谁快:个人先观察思考,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然后师友面对面,学师学友对一下结果,,意见不一致可以讨论一下,意见一致后举手展示!)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 册;

(2)底边长为 a cm,高为 h cm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

(3)棱长为 a 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 cm3 ;

(4)一台电视机原价 a 元,现按原价的9折出售, 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

是 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9 m,宽是a m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 m2.

学生展示完后出示结果:

(四)拓展提高

我思我进步:

用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例如,在问题(5)、(6)中,所填的结果都是0.9a,一个是表示电视机的售价,一个表示长方形的面积,你还能赋予0.9a一个含义吗?

(一本书的价格是0.9a元,这块黑板的长是0.9a。)

在书写单项式时:归纳PPT

单项式的注意点

(1)圆周率π是常数。

(2)如果单项式是单独的字母,那么它的系数是1。如:单项式c的系数是1。

(3)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但不要误认为是0,如: a,–abc。

(4)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还常写成假分数,如: x2y 写成 x2y 。

(5)单独的数字不含字母,所以它的次数是零次.

(6)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且只与数字因数有关。而次数只与字母有关。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学友先说,学师补充的方式进行。

1、单项式(注意单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

3、单项式的次数(所有字母指数和)

四、布置作业

《作业与测试》整式(1)随堂学练与课后作业。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是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2、学友完成之后交学师看,学师的组长看,老师看组长的以及所有同学的作业!同时看学师的批改作业情况!

整式的课件(篇4)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掌握去括号法则。

(2)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运算技巧和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事物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去括号法则。 教学

难点 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减少运算中的符号错误。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

(一)、情景引入

1、多媒体展示游戏:把我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加上我家的人口数,结果为133

你出生于8月份,你家有3口人

2、猜数游戏的数学原理常常与代数式的运算有关

3、知识梳理

-2x+3y-4z 共有 项,其中第三项是: 。

1、写出 2a2b 的一个同类项:

2、已知4a2b3与a2mbn-1是同类项,则m= ____,n=_____.

(二)实践应用, 拓展延

如图4-7,要计算这个图形的面积,你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请计算结果。

2、用分配律计算:

(1) +(a-b+c)

(2) -(a-b+c)

3、代数式运算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4、顺口溜

去括号,看符号

是+号,不变号

是-号,全变号

5、辩一辩:指出下列各式是否正确?如果错误,请指出原因.

(1) a-(b-c+d) = a-b+c+d

(2) -(a-b)+(-c+d)= a+b-c-d

(3) a-3(b-2c)=a-3b+2c

(4) x-2(-y-3z+1)=x-2y+6z

6.注意:(1)去括号时应将括号前面的符号连同括号一起去掉.

(2)要注意括号前面是 -号时,去掉括号后, 括号里各项都要改变符号;不能只改变某几项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

(3)若括号前面是数字因数时,.应乘以括号里的每一项,不要漏乘.

7:练一练

(三)作业

整式的课件(篇5)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解答归纳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

(1) ;

(2) ;

(3) .

学生活动:同桌两位同学出一个学生在胶片上化简,另一个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把几个学生的演算胶片用投影打出,其他学生一起来给打分.不对的,由学生找出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是什么.

师提出问题:上述三个数学式子,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用数学语言进行叙述呢?(把每个括号看作一个整体)

学生活动:同桌同学互相讨论、研究,若讨论的结果、语句认为比较通顺者可以举手回答,同学们再互相更正.(学生回答时,教师用彩笔把运算符号写在胶片上显示出来,以引起注意.)

【教法说明】前两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内容,其实就是整式加减内容的一部分,复习上述知识,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就过渡到整式加减这一节内容上来,使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衔接起来.

师提出问题:上述式子中,每个括号内的式子是什么式子?(整式)从而引出课题,并板书.

[板书]

【教法说明】以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为铺垫,从而引出本节知识,可以说是自然顺畅,学生不会感到整式加减法陌生.

例1  求单项式 , , , 的和.

学生活动:在练习本(或投影胶片)上用数学式子表示出来,然后用投影仪显示出部分胶片来,正确的师生给予掌声,不对的则由自己或他人找出错在何处,并及时改正.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接着计算(或在投影胶片上计算),一个学生接着老师板书继续完成以下过程.把不同层次学生的胶片显示在投影上,师生给予肯定或纠正.

师提问题:在这几个单项式相加时,为什么 , 要加上括号(学生讨论后回答,师做必要的强调)

(1) , , , ;(2) , , .

(1) , ;(2) , ;(3) , .

学生活动:1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后口答.2题直接观察回答(先答所列式子,再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上述两个题目学生完成应该没有什么困难,教师给学生创造机会实践,然后叫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特别是要调动差生的参与积极性.

例2  求 与 的和.

学生活动:教师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在练习本(或胶片)上完成.

说明:在学生完成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然后把出现问题的胶片显示在投影上,学生一起改,这样可使学生印象更深一些,在列代数式时可能每个多项式有的学生不加括号,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把每个多项式加括号,利用复合投影胶片把例2中的“和”变为“差”.

学生活动:学生都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相交换打分,并让一名学生把完整的解题格式板演到黑板上.

【教法说明】变式训练也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上题求“和”时,每个多项式加与不加括号不影响其结果,学生对括号的重要性就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变为“差”,括号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师提出问题:通过例l、例2的学习,你发现进行运算一般分几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互相叙述,教师深入某一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待讨论结果认为合理后,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做简要归纳后,板书以下内容.

[板书]

【教法说明】通过例题的解答,让学生自己发现多项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1.单项式: , , 的和为____________.

(3) .

学生活动:1题学生回答,2题部分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准又快,鼓励差生的进步与参与.

【教法说明】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1) ; (2) ;  (3) ;  (4) ;

2.一个多项式加上 得 ,求这个多项式.

3.三角形的第一边是 ,第二过比第一边大 ,第三边比第二边小5,求三角形的周长.

学生活动:1题同桌同学分别做,左边位置的完成(2)(4),右边位置的完成(1)(3).再让四个学生分别在黑板上完成,座位上的学生完成后互相交换检查;2、3题也让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然后教师规范解题格式.

【教法说明】1题四个小题方法一样,所以可以每人做两个,可节省时间,l题完成后再引导学生观察:(1)(2)小题计算结果是不是相同?并让学生说出为什么;(3)(4)小题如何.2题是在前面求多项式和、差的基础上的简单变式,学生会计算,但可能解题格式不会写,教师应重点规范学生的解题格式,3题是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然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3题再做一些变式.

如:已知长方形一边长为 ,另一边长比它小 ,则长方形的周长为多少?

师: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为把本节课内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请看以下问题:

1.实际上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步骤,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整式加减的结果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单项式或多项式).

教师做适当强调:在整式加减中实际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在去括号时一定注意括号前是“+”还是“-”.

【教法说明】归纳小结有时也不用教师包办代替,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以完成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可能比教师简单归纳效果要好.

(1) ;

(2) .

2.一个多项式加上 得 ,求这个多项式.

3.已知一个长方形一边长为 ,另一边比它小 ,求长方形周长.

4.已知 ,求 的值.

5.已知 , 在数铀上的位置如图,化简 .

(二)选做题:有这样一道题:“已知 , , ,当 , , 时,求 的值”.有一个学生指出,题目中给出的 , 是多余的.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2.掌握:学生在掌握合并同类项、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基础上,掌握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1.培养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问题的思路.

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要为生活而服务的辩证观点.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结果总是比原来简洁,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整式的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概括、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

2.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体会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积极与他人合作交流,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以增强学生的自信,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且培养学生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二、学情分析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这一章与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内容联系紧密,是对上述内容的拓展和延续,是对《整式的加减法》的后续学习,同时也是初中代数关于式的学习的重要内容。

而本节课——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且后续的多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都要转化为单项式乘法,并为因式分解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除法中占有独特地位.

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探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研究如何经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归纳概括得到性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学生对问题中所蕴藏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运算法则及其探索过程,单项式与幂的混合运算。

四、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一)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指出下列公式的名称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的乘方

积的乘方

(二)探究新知

你会计算下列各式吗?

(1) 4x3·5x2

(2) -4x2y·5xy

(3) -2x2y·(-3 xy2)

(三)例题讲解

例1. 4a2x5·(-3 x2)

1.引导学生具体的分析例题。

2.应用乘法的运算律,详细的解答例题。

3.得出结论,重点强调:各系数的积做为积的系数;相同字母的指数的和作为积里这个字母的指数;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出现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从以上的运算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归纳出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吗?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结果仍然是单项式。

(四)巧解巧练

算一算

【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使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灵活应用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的性质。

(1) 3x2·5x3=15 x5

引导学生一起解答,应用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

解:(3*5)(x2 ·x3 )

=15 x5

(2)(-4a2b)·(-2a)= 8a3b

引导学生一起解答,应用单项式乘单项式运算法则。

解:【(-4)*(-2)】·(a2·a) ·b

=8a3b

(五)课堂小结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作为积的因式;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由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到: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实际上是转化为数与数,同底数幂相乘的运算. 本节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幂的运算性质研究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在本节课教学中注重探讨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法则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研究如何经过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归纳概括得到性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学生对问题中所蕴藏的数学规律进行探索的兴趣。

(六)布置作业

P99 (1、2)

P104 ( 3 )

(七)板书设计:

14.1.4 单项式乘单项式

1.温故知新

2.例题讲解

3.巧解巧练

4.算一算

(1)3x2·5x3=15 x5

(2)(-4a2b)·(-2a)= 8a3b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前的自主探究学习很充分,从通过温故知新以及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从而探讨出乘法法则到自己独立应用法则,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在探讨法则的过程中,学生也出现了一些错误,这时提醒学生考虑自己每一步的算理,做到步步有理有据,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法则提炼出解题步骤是很有必要的,使学生既理解了法则,又能灵活应用法则,找到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从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来看,学生对于应用单乘单法则问题不大,但是做错题的几率很大,原因主要是幂的三个运算法则及合并同类项在混合应用时学生特别容易出错,这方面还要利用以后单项式乘以多项式及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加熟练的应用各种法则,明确每一步的算理,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

(一)关注对教学难点的教学。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教材中的难点往往是数学思维迅速丰富、过程大步跳跃的地方,所以在本节课难点教学中既注意了化难为易的效果,又注意了化难为易的过程,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设置循序渐进的问题,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应用法则的过程中,又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这些将促使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同时提高。

(二)关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同时学生要主动构建对外部信息的解释交流,所以在教学中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入手,逐渐发现和提出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利用错题和“小老师”的方法,激励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把握启发引导的发散性和针对性。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学中教师在启发引导时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应该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角度与方法,体会到前面所学的幂的运算在本节课的重要性。使学生从具体的对数的思考引领到对整个幂的运算中内在规律的思考上来。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本课中各知识点均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的,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通过练习训练又对法则进行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整式的课件(篇7)

整式的加减是第一节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学习了单项式、多项式的有关概念,这节课学习整式的加减,它是整式运算的基础。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课前去观察家里的衣橱和碗柜,去看看餐具的摆放、衣服的摆放,课上引导学生想一想东西这样摆放得好处。这些事情看似与数学学习毫不相干,但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的生活实际出发却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感受到了分类思想,为“合并同类项”(把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归为一类)概念及方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而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里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讨论了引例后,学生对“合并同类项”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提出问题“多项式3x2y-4xy2-3+5x2y+2xy2+5中。①这个多项式中有那些项?②各项的系数又是多少?③哪些项可以合并在一起?为什么?”然后安排了小组活动。这样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全班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增强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并从中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建立同类项的`概念,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也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抽象思维、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由于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因为自主探究需要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的知识层次不同,探索实际上给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创造了思维空间,但对于学困生原本就差的知识基础却成为他们参与课堂探索的障碍,探索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参与,实际收效并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采用逆问我答的游戏为他们创造了切实参与学习的机会。有意的让他们与其他同学组对,先让他们提问,然后倾听他人的回答,从中让他们能逐步学会识别同类项,然后再把回答的次序倒过来。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多激励,排除他们学习中的障碍,增强学习的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内驱力,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果他们的学习每天都能得到及时的辅导,将减少学生的两极分化。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人获得数学知识的思想。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活动时间的把控上,活动的时间过长,以致后面的教学实践不足,进行的有些仓卒;评价的方式有些单一,不能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今后应注意: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观念,使数学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经历,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整式的课件(篇8)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多项式、整式的概念,会准确确定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和次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列整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意识,了解整式的实际背景,进一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多项式以及有关概念。

2.难点:准确确定多项式的次数和项。

3.关键:掌握单项式和多项式次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

四、课堂引入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单项式?举例说明。

2.怎样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

3.列式表示下列问题:

(1)一个数比数x的2倍小3,则这个数为________.

(2)买一个篮球需要x(元),买一个排球需要y(元),买一个足球需要z(元),买3个篮球,5个排球,2个足球共需________元。

(3)如图1,三角尺的面积为________.

(4)如图2是一所住宅的建筑平面图,这所住宅的建筑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

整式的课件(篇9)

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本节学习了整式的加减,以及化简求值的简单应用。

我认识到了在学生已经学过了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整式表示。 从而求代数式的值。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旧知识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对合并同类项,去括号进行复习,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去括号的法则。

2、先让学生自主独立列出整式,然后教师再给出“先列式,然后化简,再带代入”的方法,进而比较以前学习的“先化简,再代入”,让学生在感情上接受比“化简求值”有一个更新的要求。

3、提供“先列式子,再化简求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下一章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在列方程做必要的准备。

1、学生要从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整式。

2、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在列出式子后就用已学知识化进行化简求值。

3、可适当加强练习,是学生再一次熟练掌握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4、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体验学习“会列出整式”的有用性。

整式的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

2.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学习重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列车在铁轨上行驶,速度为100千米/小时,

(1)当行驶2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行驶t小时后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苹果的原价是p元,按8折优惠出售,则单价是___________

3、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的产量的m倍,则去年的产量是____________

4、长方体的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高是h,用式子表示体积为______________

5、数n的相反数是____________

请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二、合作探究:(自学书本P56解决下列问题)

单项式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式的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式的次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注意:单独的 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也叫单项式.

三、应用新知

1、下列各式:① abc; ② 2a-b; ③b2; ④-5ab2; ⑤ a(m+n); ⑥-xy2;

⑦-5; ⑧y; ⑨ ;⑩ ;(11) 中,单项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填表

单项式

系数

次数

3、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字母a和数字1都不是单项式()

(2) 可以看作 与3的乘积,所以式子 是单项式()

(3)单项式xyz的次数是3()

(4)- 这个单项式系数是2,次数是4()

4、如果单项式 的次数是5,求n的值。

5、思考:单项式 的系数和次数分别是多少?

注意事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如x2,-a2b等;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四、当堂检测

1、判断下列各代数式哪些是单项式?

(1)3a+b; (2)abc; (3)b2; (4)-5ab2; (5)y; (6)-xy2; (7)-5(8)8 (9) 。

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项式xn的系数是0,次数是n;

B、单项式-x5y 的系数是-1,次数是5;

C、单项式22ab2c系数是0,次数是6 ;

D、单项式 的系数是- ,次数是3.

3、下列代数式:-mn; ; ;-x3。系数为1的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系数为 的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次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二次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4、填表

单项式

10%b

所含字母

系 数

次 数

5、如果 是关于x、y的5次单项式,且系数是4,求m、n的值.

五、小结与反思

1我的收获是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是

整式的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与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能正确合并同类项,能先合并同类项化简后求值。

2.渗透分类和类比的思想方法。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交流中获益。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望、预习检查、明确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逆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计算:

(1)100×2+252×2=__________,(2)100×(-2)+252×(-2)=__________,

(3)100t+252t=__________,

2.请根据上面得到结论的方法探究下面各式的结果:

(1)100t—252t=(   )t        (2)3x2 + 2 x2 = (   ) x2

观察:100t和252t ;3x2 和 2 x2 ; 3ab2 与 -4 ab2 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同类项的定义:

归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同类项;

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同类项。如3和-5是同类项。

3.游戏:

规则:一学生说出一个单项式后,指定一位同学回答它的两个同类项。请回答正确的同学向大家介绍写一个单项式同类项的经验,从而揭示同类项的本质特征,透彻理解同类项的概念。

上述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分组讨论、探究新知:

因为多项式中的字母表示的是数,所以我们也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例如,

4x2+2x+7+3x-8x2-2        (找出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

把多项式中的(     )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 讨论交流: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字母以及字母的指数与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字母及字母的指数有什么联系?

归纳:

(1)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   )相加,(   )保持不变。

(2) 若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则两项的和等于(    )

如-3ab2+3ab2=(-3+3)ab2=0·ab2=0。

注: 多项式中只有同类项才能合并,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3.试一试:

②-3x2y+2x2y+3xy2-2xy2;

(2)求多项式3a+abc-2c2-3a+2c2的值,其中a=-1,b=2,c=-3。

4.实际问题:

(1)水库中水位第一天连续下降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下降2cm;第二天连续上升了a小时,每小时平均上升0.5cm,这两天水位总的变化情况如何?

(2)某商店原有5袋大米,每袋大米为x千克。上午卖出3袋,下午又购进同样包装的大米4袋,进货后这个商店有大米多少千克?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寻求解答思路.

三、课堂小结: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指出本节课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课堂检测、及时反馈:

2.求多项式2x2-5x+x2 +4x-3x2 - 2的值,其中x=0.5。

五、拓展提高、分层巩固:

整式的课件(篇12)

1.能说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并且知道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多项式。

2.会进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以及含有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混合运算。

3.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

问题:三家连锁店以相同的价格m(单位:元/瓶)销售某种商品,它们在一 个月内的销售量(单位:瓶)分别是a,b、c.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们在这个月内销售这种商品总收入吗?

让学生分析题意,得出两种解法:

解法(一):先求三家连锁店的总销量,再求总收入,即总收入(单位:元)为:m(a+b+c)①

解法(二):先分别求三家连锁店的收入,再求它们的和,即总收入(单位:元)为:ma+mb+mc ② 请学生探究①和②是否表示的结果一致?

得出结论后再由乘法分配律公式(a+b)c=ac+bc从另一个角度推出结论m(a+b+c)=ma+mb+mc?

想一想:你能由此总结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乘法法则吗?教师总结如下: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例题分析:分部讲解课本100页例5 的两道例题 (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提醒学生注意 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一)根据例题分析,启发学生总结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和一般步骤: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实质是利用分配律把单项式乘以多项式转化为单项式乘法 。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分三个阶段:①按分配律把乘积写成单项式与单项式乘积的代数和的形式;②按照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 ③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强调计算时的注意事项:

1.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单项式分别与多项式的每一项相乘时,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

4.对于混合运算,注意最后应合并同类项。

练一练:课本101页的练习1和2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基础练习,安排2-3个同学在黑板上演示解题过程,及时观察学生知识的掌握状况,及时纠错以便加深印象,使学生深刻理解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思路及基本方法。(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符号问题,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计算:(1)3a(5c-2b)?(2)(x-3y)·(-6z)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然后老师通过课件对照答案,这样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解题思路及基本方法。

1、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这节课,实际内容不多,也很简单,重要的是用法则来进行计算,但是在讲课时我通过实际问题,和学生一起推导出了法则,然后让学生学解题。我感觉如果让学生自己通过小组探究法则,然后学解题,这样效果会更好。

整式的课件(篇13)

对于《整式》这一节内容,教材的安排是在学习列式和求值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单项式与多项式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然后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下几节课逐步展开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以及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所以学好整式这节内容对于将来更进一步深入代数式的相关运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节课,我首先给出实际例子,让学生列出符合这些例子的相关式子,并让学生观察这些式子的特点,从而引出单项式的定义,并强调一些注意点:

1、单独一个数字和字母也是单项式;

2、分母内不含有字母。

然后及时操练,让学生判断黑板上所给出的代数式是否为单项式,进一步掌握单项式的特点。然后再以“-”为例,介绍单项式的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系数和次数,并指出常数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及时得到巩固。并及时总结在求一个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接下去,多媒体继续给出一组涉及多项式的实际应用题,询问学生是否还能用单项式来解决,自然引出多项式的概念,并简单介绍多项式的`相关概念。然后让学生找“-2x+5”和“-ab+5”的项以及各项的次数,然后告诉学生这两个多项式的次数分别为2次和3次,让学生自己来归纳判断一个多项式次数的方法,并给出一个多项式及时操练巩固。接着以例3和例4来进一步巩固多项式的相关知识。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整式的概念,并以判断题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对整式的理解。以一组课内练习来介结束本堂课的教学任务。并给出思考题作为课后探究。

整式的课件(篇1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将单项式乘法安排在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之后,单项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的乘方与乘方的乘法的混合运算等,内容较为充实、完整。为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拓宽了空间,有利于学生对双基的掌握。单项式乘法运算的熟练程度得以提高。在综合运用多种运算法则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运算能力,同时本节课的教学难度有所增加。

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是学好整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又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单项式乘法的基础。同时,书上例题引入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也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它为整式乘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学习既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应用,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本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并会用它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力目标:学生在探索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法则的过程中,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并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适当的探究、合作讨论、实践活动,获得一些直接的经验,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体验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运算的规律,享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及其应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是对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渗透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数学思想,蕴含着“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学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于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辩论和区别各种不同的运算以及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的错误。

三、教法设计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的单项式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引导发现法.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讲练结合法.对于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较强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进行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矫正,使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致于影响后面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扫清障碍.通过例题的讲解,教师给出了解题规范,并注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本节课可以师生共同小结,旨在训练学生归纳的方法,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复习回顾,奠定基础

知识回顾:

探究新知

1.问题:如果将上式中的数字改为字母,即ac5?bc2,你会算吗?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注: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留给学生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

【教法说明】把两个引例当做尝试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勇气.师生共同总结法则,使学生对单项式乘法的运算从肤浅认识到形成一般的规律性认识.

例1计算:

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桌互阅,最后由教师点评。

例2计算以下各题:

师生共同完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叙述过程,教师板书。

小结: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是整式乘法中的重要内容,它的运算法则的导出主要依据是,乘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以及幂的运算性质。

【教法说明】例1紧扣法则,学生可以顺利完成,所以由学生自己完成.例2中(l)小题涉及运算顺序问题.(2)小题要注意几个负数的书写形式,讲解例2要注意教师的“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

尝试反馈,解决疑难

练习:(1)计算:①?③?②

(2)计算:①??②?

(3)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②?

③?④?

【教法说明】对于法则的应用,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学生回答时,教师应特别指出错误的根源,避免学生在以后的运算中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回顾与小结

教师首先让学生谈谈相互交流,谈谈本节课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有什么体验。

学生交流讨论后,再次指名部分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作适当的小结:

五、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再次体会到:课堂上的真正主人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一名引导者,是一名参与者。一堂好课,师生一定会有共同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本节课教学中,各知识点均是学生通过探索发现的,学生充分经历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没有将重点盯在大量的练习上,而是定位在知识形成的过程的探索,这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的体现,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成功的。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与自我发现,注重挖掘教材的能力生长点,挖掘教材的内涵,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整式的课件(篇15)

【教学目标和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准确迅速地确定一个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你坐过火车吗………. 青藏铁路线上,在格尔木到拉萨之间有一段很长的冻土地段,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在冻土地段行驶时,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3小时呢?t小时呢?

(2)字母t表示时间有什么意义?如果用v表示速度,列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

(3)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你还能举出用字母表示

???? 数或数量关系的例子吗?

例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填空

1)苹果原价是每千克p元,按8折优惠出售,用式子表示现价;

(2)某产品前年的产量是n件,去年的产量是前年产量的m倍,用式子表示去年的产量;

(3)一个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和宽都是a cm,高是h cm,用式子表示它的体积;

(4)用式子表示数n的相反数.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让学生列代数式不仅复习前面的知识,更是为下面给出单项式埋下伏笔。)

活动一:请学生观察所列代数式包含哪些运算,有何共同运算特征。

由小组讨论后,经小组推荐人员回答,教师适当点拨。

(充分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描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可极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和探究欲,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二、学习新知:

1.单项式:

通过特征的描述,引导学生概括单项式的概念,从而引入课题:单项式,并板书归纳得出的.单项式的概念,即数与字母的积 ,像这样的式子叫做单项式.

然后教师补充,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如2、-3,、a

2.练习:判断例1中所列式子在哪些是单项式?

?(加强学生对不同形式的单项式的直观认识,同时利用练习中的单项式转入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的教学)

3.单项式系数和次数:

直接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单项式结构,总结出单项式是由数字因数和字母因数两部分组成的。从而引入单项式系数的概念并板书,接着让学生说出这个单项式的字母因数是什么,各字母指数分别是多少,从而引入单项式次数的概念并板书。

例2:用单项式填空,并指出它们的系数和次数.

(1)、每包书有12册,n包书有_____册.

(2)、底边长为a,高为h的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a,高为h,它的体积是_____.

(4)、一台电视机原价为a元,现按原价的九折出售,这台电视机现在的售价为____元

(5)、一个长方形的长为0.9,宽为a,面积是____

字母表示数后,同一个式子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你能赋予 0.9a 一个含义吗?

通过其中的例题及练习,强调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圆周率π是常数;

②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

③单项式次数只与字母指数有关。

三、课堂小结:

①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

②根据教学过程反馈的信息对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结。

③通过判断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培养学生理解运用新知识的能力,已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59页:1,2。

加减法课件范文八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教师上好课程的首要条件,因此在撰写时务必认真细致,不可敷衍了事。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按照教案课件来实施教学。编辑在此推荐“加减法课件”这篇文章给大家阅读,感谢您对本文的参考!

加减法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45、46页内容:6、7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学习了1—5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根据6、7的组成掌握6和7的加减计算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式计算。

情感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引导学生体会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计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一图两式的一般规律,并会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学准备:

师制作课件一套,男生女生的头像,大大的智慧星

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复习口算、做好铺垫

1、接火车——口算卡片

三、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1、以旧引新(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显示数学乐园的背景)

①问:这是谁啊?(蓝猫)

这节课蓝猫要带着咱们班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去数学乐园玩一玩。想去吗?大门紧锁,怎么办呢?(生说:门上有钥匙)

②(点钥匙,出现6和7的组成画面)只有回答出蓝猫的问题才能进去。(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同学习6和7的加减法。(板书课题)

2、新课探究(点门打开,出现智慧塔,塔尖有闪烁的星星)

①师:小朋友真聪明,门打开了,瞧!这里都有什么?

这是智慧塔,上面有一颗闪亮的智慧星,想不想要!那就让蓝猫带领着我们一层一层的往上走吧!(点第一层门出现画面,左边5根小棒,右边1根小棒)请你学着蓝猫的样子摆一摆

②学生独立摆

③问:“看一看你面前的小棒,谁来说出一个加法算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5=6

“你为什么列1+5=6呢?”

学生:“我看到左边有1根小棒,右边有5根小棒,合起来是6根小棒,所以列1+5=6”

“还有谁来说一下你的算式?”

学生:“我列的算式是5+1=6”(教师板书5+1=6)

“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列5+1=6吗?”

为什么你们写的不一样呢?

④看黑板总结:看一幅图咱们能写出2个不同的加法算式,观察这2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⑤师小结:虽然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了位置,但是得数不变。像这样你还能说出几道得数是6或者是7的算式吗?(畅所欲言)教师板书:4+2。3+3等等。

⑥(点击进入第2层)“第一层的任务顺利完成了,继续跟着蓝猫前进”

显示画面:七根小棒,一根和6根之间有一虚线

问:这是什么?(虚线)和原来我们认识的虚线有什么不同?

小结:以前表示去掉是用虚线把去掉的部分框起来,今天的虚线是直的,可以表示去掉左边,也可以表示去掉右边。

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一摆?你是怎么摆的?

(独立写)根据你摆的写出2个减法算式,

板书:7-1=6 7-6=1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呢?”

“观察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⑦师总结“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学会了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一幅图可以得到两个算式,完成了蓝猫的又一个任务,蓝猫看咱们班的小朋友这么厉害,请来了小动物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

⑧点击进入第3层(老虎图)

问:你能用3句话说出这幅图的意思吗?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老虎图中间出现虚线)根据你看到的列出2个算式,你是怎么列的?(独立写,指名回答)

⑨最后第四层完成书45页的算式。“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加减法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巩固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大量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口算能力。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头饰、萝卜图片、信箱图片、“一休”图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我们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方法。今天上一节练习课。

看谁能做到又对又快地口算。

(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口算基本功训练。一共设计了十三种形式,练习内容注意多样性、阶梯性和趣味性。)

1.练组成:

口算要算得又对又快,必须记熟数的组成,齐练2―10各数的组成。

②9的组成有哪几组?

2.板演:

今天,“一休”来到我们班,它要看看你们学习得怎么样,给你们出了几道题,谁来做?(贴“一休”图,并板书下面各题。)

3○4=7 6+4=□ 7+3=□

8○2=6 □+□=□ 7-3=□

□-□=□

□-□=□

加减法课件 篇3

教学要求:

1.根据一幅图写出四道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8和9的加法及8减几、9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利用“一图四式”掌握8和9的加减法,并能正确的口算。

2.学生准备7个红圆片;2个白圆片画的白色小猫。

3.教师准备2个邮箱、麦当劳优惠卡和礼物。

1.教师电脑出示口算题。

2+4=      1+5=      6-1=      2+2=

3+2=      4+3=      6-3=      7-2=

师:这里有几道口算题,你们想抢答吗?(给对的小朋友奖一朵红花。)

师:小朋友,你们想见机器猫吗?今天啊,机器猫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但他给小朋友设了三关,你们必须闯过三关,才能见到机器猫,它还要送给你们礼物呢!

评:教师利用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机器猫设置的三关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1)师:我们来闯第一关,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在图中都看到了什么?请讲给你的同桌。

师:你们认识“?”是什么符号吗?(电脑出示“?”)有问号在说明小恐龙有问题了,你们回答出问题就能和小恐龙成为好朋友,愿意吗?

①、请看第1题:看恐龙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列式解决吗?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6只蓝恐龙, 有几只红恐龙?

●学生提出:一共8只恐龙,有2只红恐龙,还有几只蓝恐龙?

师:请同桌互相说一说,这幅恐龙图我们一共列出了几道算式。(4道)

评:教师设计了形象直观而又蕴含数学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变“让我学”为“我要学”。本环节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潜能,进行小组合作式探究,寻找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提高交往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③、请看第3题: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6+2=8 2+6=8呢?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因为6和2组成8,所以6+2=8 2+6=8。

④请看第4题:请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知道8-6=2 8-2=6?

师:你们真聪明!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恐龙成为了好朋友,高兴吗?让我们一起来唱、来跳《找朋友》。

问:女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7+2=9 2+7=9?

男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7 9-7=2?

请讲给同桌听。

你们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几和几的加减法。(板书:8、9的加减法。)

3+5=    8-5=

师:请你挑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说说你是怎样知道得数的?讲给同桌听。

学生交流、汇报。

评:第二关、第三关,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自己去说,自己解答,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5.小结:你们用智慧闯过了三关,看机器猫来了,它给你们带来了礼物(在抽斗里),高兴吗?

信有:6+2=    8+1=    9-1=    4+5=

1+7=    7+2=    3+6=    8+1=

师:老师有两个邮箱,一个是8号邮箱,另一个 是9号邮箱,拿信的小邮递员要算出信上的得数,就投进几号邮箱。

师:得数是8的涂成黄色,得数是9的涂成蓝色。小组合作,看哪个组涂得又快又好。

师:这棵树上有你们喜欢的汉堡、奶酪……,你们想要吗?你要算出你吃的东西要多少钱,老师就奖给你一张麦当劳优惠卡。

评: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活动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不仅轻松愉悦地掌握新知,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总评:本节课的设计遵循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1、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小动物,通过设计三关,使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了课堂情趣。

2、这节课创设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表达、用脑思考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学生始终在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探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设计:

《8、9的加减法》是在学习7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材是根据一幅主题图,让学生写出四个算式并计算得数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到教学的乐趣。

首先让学生复习和巩固7以内加减法,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

然后我通过采访学生,设立三关,让学生闯关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一关,我让学生观察恐龙图,放手让学生提问题,并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探索出“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第二关,通过让学生摆圆片,列出四道版式并计算得数;第三关,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来计算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最后,我设计了各种游戏活动,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加减法课件 篇4

一教学内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材第110一112页的内容和第113页练习二十二的第1一4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旧知识转换成新知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和验算。

3、通过学习回收有用垃圾的计算,唤起同学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两周前,老师安排了一项调查、收集资料的作业:调查自身生活的社区主要有哪些生活垃圾?每种垃圾大约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哪些垃圾可以作为有用资源回收?同学们可以以生活的社区为单位分组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整理在下表中:

生活垃圾种类

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

可回收的垃圾

(二)教学实施

1、交流调查情况,并提出问题。

请同学将课前调查的情况进行交流,触发联想,让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融人环境教育中。然后老师把某个小组调查整理好的一份统计表用投影仪显示出来。如下表:

老师:我们知道纸张和废金属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呢?

请同学列出算式:+=

2、研讨“+”的算法。

尝试计算“+”。

老师巡视,然后将同学中的几种不同算法列举在黑板上。

①+=+==

②+=+=

③+===

加减法课件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能够运用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二)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情境图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大括号和虚线圈,并能将符号和语言表述建立起练习;在解决一组情境图中,感受加法与减法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步感受数学语言的魅力,渗透函数的思想。

二、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意义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能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更熟练的计算1~5的加减法计算,在加减法的对比中强化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的认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计算1~5的加减法;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读懂题意。

教学难点:正确观察情景图,说出题意,列出算式。

四、教学准备

课件、算式卡片、写有口算的信封和写有答案的信筒等。

五、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提升计算速度

1.练习数的分与合

(1)学生自己边打手势边说1~5的组成与分解。

(2)师生互动巩固数的分与合。

师:我出3和1.

由学生回答出3和1组成4,4可以分成3和1.

师:组成5,我出2.

由学生回答:我出3,2和3组成5,5可以分成2和3.

2.巩固1~5的口算

(1)老师出卡片,学生用手势作答。

(2)火车。由一组同学逐个出口算题,全班抢答口算。

(3)在送信游戏中练习口算。

出示第29页第9题。让几位学生拿着写有算式的信封,根据结果送到相应的信筒中,其他学生来做小老师,看看是不是每封信都送对了。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进行1~5以内的口算训练,使学生在多种形式中,手、脑、口、耳配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提高口算的兴趣,加快口算的速度,提高正确率。

(二)在计算中发现规律

1.完成第28页第2题

(1)学生独立计算并反馈答案。

(2)引导学生纵向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①观察第1、2组算式。

每组算式交换了加数的位置,但计算结果相同。

②观察第3组算式。

2+2=□和1+1=□,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算式没有变化,计算结果也没变化。

(3)总结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2.第28页,第4题。

(1)先观察算式,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竖着观察,每组的被减数相同,减数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边做边思考,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3)汇报:发现了每组第一题的减数就是第二题的差,第二题的减数是第一题的差。也就是每组减数和差交换了位置,而被减数不变。

3.完成第29页第7题。

(1)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习。一个人拿着鈥?1鈥潱僬宜奈煌Х直鹉米?、2、3、4,让他们组成算式进行计算。教师板书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一个加数不变,和会随着另一个加数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

(2)完成减法计算,所用方法同上。

被减数不变,减数变化,计算结果也随着减数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寻找规律,直观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帮助学生提高做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情景算式互相转换

1.把语言转变成数学符号

(1)出示第28页第1题。

①教师先出示1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再出示2把扇子,由学生图题意。

②让学生依据扇子图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教师板书问题。

③针对问题,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把两部分合并起来。之后,教师边口述问题,边出示大括号。告诉学生,求一共有多少把扇子,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指大括号)来表示。让学生书写大括号,加深对大括号的印象。

④让学生再次看图,说出图表示的意义。列出算式,追问学生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⑤完成第28页第2题,重点理解大括号表示的意义,完整描述图意,列示解决问题。

(2)出示第28页第3题。

①逐一出现情境图,在学生的描述中教师出示虚线圈,告诉学生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图的意义。

②列式计算,并说明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2.完成第29页第6题

(1)逐次出现四幅情景图,让学生说题意,提问题,列算式。

(2)隐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四个算式,引导学生横看、竖看,发现规律。

(3)再出现情景图,让学生尝试结合情景说一说道理。

(4)完成第29页第8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汇报第2幅图时,要说清楚5-2=3的意义和5-3=2的意义,随着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问题:还剩多少条黄瓜和摘了多少条黄瓜。(学生只要能提出一种问题即可,不要求全掌握。)

3.算式与情景建立联系

(1)看图提出问题,并与算式连线。

以上各图学生可以提出用加法计算或者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2)课件出示第28页第5题中的左部分。

①让学生说一说从1+4=□这道题中,看到了什么。

②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算式的意思(学生用画一画、贴一贴、写一写等方式表示出1+4=□的意思,写在方框里)。

(3)学生之间交流想法。

(4)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自己说一说或者让其他同学说一说图的意思。

(5)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现数字和符号的神奇与作用。

4.小结

刚才我们是观察图意,列出算式,现在我们是根据算式来表示它的意思。看来图和算式,我们可以互相转化,既可以用算式来表示图意,也可以用图来表示算式的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符号大括号和虚线圈的作用,并将语言表述与符号建立起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符号化的表述意义,一个算式可以有很多情景(整体与部分关系)与之联系。逐渐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个符号,说一说这个符号表示什么意思。

加减法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复习8和9的组成,要求熟练掌握。

2、复习8和9的加法和减法,使幼儿较熟练地进行8和9的加减运算。

3、能看图、看试、看数正确地自编8和9的加减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准备】

8和9的数字卡

【教学过程】

(一)玩"报数"的游戏,复习8的组成。

1、"报数"游戏复习8的组成:教师先报一个数,幼儿再报一个数,两人报的数合起来应为8,教师依次请幼儿,报数的速度越来越快。

2、玩"拍手"或"出手指"的游戏,复习9的组成"拍手"游戏复习9的组成:教师先拍一个数,幼儿再拍几下,两人拍手的次数合起来应为9,教师依次请幼儿,拍手的速度逐渐加快。

3、算题比赛。练习8和9的加减运算。

教师在黑板的两边各写8和9的加减法算式若干,请幼儿一个接一个来写出每题的得数。一人算一题,写完得数将粉笔交给下一个幼儿上来算。比哪一组算得又快又正确。

(二)教师任意出示8和9的加减法算式卡,幼儿回答得数,或教师口说算式,幼儿回答得数。

(三)教师口述8和9的加减法的应用题,幼儿按题意列式算题。

教师板书8和9的加减法式,幼儿按式编应用题。

(四)练习指导幼儿做《数学》26—27页练习,提高幼儿运算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加减法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目标分析】学生通过一些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算式的含义,熟练计算得数是6和7的加法以及6和7以内的减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理解图意,写出相关的算式,并能够熟练地口算6、7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学会应用。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看图列加减算式。

2.听写口算。

4+3=2+5=3+3=7-6=6-3=

1+5=7-3=6-4=1+6=7-0=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看图列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幅图,提出问题列出“一图四式。”在让学生说出得数的同时,说一说自己的算法,不仅可以体会算法多样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基础练习

1.同桌合作,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6?并说一说算式。

预设:2+4=6,4+2=6;3+3=6;1+5=6,5+1=6。

2.独立完成,哪两张点子图合起来是7?并写出算式。

预设:1+6=7,6+1=7;2+5=7,5+2=7;3+4=7,4+3=7。

3.做找朋友游戏。

把算式、得数分别发给学生,拿算式的学生去找拿得数学生,或者拿得数的学生去找拿算式的学生,并要说:我的朋友在哪里?相应的学生要说:你的朋友在这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同类的题目,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达到了复习6、7的加减法的目的。

(三)活学活用

1.完成教材第6题。

(1)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内容,由组长进行判断。

(2)出示转盘,让学生说得数。

2.独立完成45页第11题。

学生之间进行判断。

3.合作完成44页第9题。

抽卡片说减法算式。比如,两位学生分别抽出2和7,说出减法算式7-2=5。

4.完成45页第10题。

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巩固6、7的分解、组成,并优化算法,为学生进行6和7的口算练习做准备。通过计算比赛,让学生熟练掌握1~7的加减法计算。

(四)挑战自我

完成教材45页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组内进行展示。

2.在全班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得出规律,加深学生对加减法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后面学习6和7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归纳梳理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有关6和7相关的加减法知识,在看图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困难吗?

加减法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

(2)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并能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交流各自的解题策略,比较结果时,体验解题策略的不同,解题的结果也不完全一致;并能对解题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掌握用估算解题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利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口述算理,能灵活地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30+50=80 90-40=50 90+10=100

80-50=30 40+50=90 100-90=10

20+70=90 10+90=100 70-30=40

2. 填一填

(1)80里面有(8)个十;150里面有(15 )个十。

(2)500里面有(5)个百;1300里面有( 13 )个百。

(3)4000里面有( 4 )个千;10000里面有(10 )个千。

(4)20xx里面有(2)个千,20xx里面有(20)个百。

3. 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1)妈妈买了一台电脑花了3997元,约是(4000)元。

(2)欣欣小学有708人,约是(700)人。

(3)果园里有2398棵果树,约是( 2400)棵。

(二)引出新课

出示95页主题图

问: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电视机和冰箱的价格,问题是买这两样电器一共花多少钱)

问:你能帮爷爷解决这个问题吗?(要求两件电器一共多少钱,就是把这两件电器的价钱加起来)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些整百或整千数的加减法

板书课题:整百、整千数加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