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环保课件范例5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那么,关于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小学环保课件范例5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小学环保课件 篇1
花似桃,叶像竹,一年四季,常青不改。从春到夏到秋,花开花落,此起彼伏。迎着春风、冒着暴雨、顶着烈日,吐艳争芳,在平凡中见伟大,在朴实中饱含坚韧,这便是本篇的主角夹竹桃。
夹竹桃的祖先在印度、伊朗,它是一种矮小的灌木,主干、枝条上有许多分枝,最小的小枝呈绿色。
夹竹桃的叶长得很有意思。三片叶子组成一个小组,环绕枝条,从同一个地方向外生长。夹竹桃的叶子是长长的披针形,叶的边缘非常光滑,叶子上主脉从叶柄笔直地长到叶尖,众多支脉则从主脉上生出,横向排列得整整齐齐。
夹竹桃的叶上还有一层薄薄的腊。这层腊替叶保水、保温,使植物能够抵御严寒。所以,夹竹桃不怕寒冷,在冬季,照样绿姿不改。
夹竹桃的花有香气。花集中长在枝条的顶端,它们聚集在一起好似一把张开的伞。夹竹桃花的形状像漏斗,花瓣相互重叠,有红色和白色两种,其中,红色是它自然的色彩,白色是人工长期培育造就的新品种。
夹竹桃的花期很长,从4月~12月都能开花、结果,是花卉家族中开花时间最长的一种花。
至于夹竹桃的果实,可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是个桃形,它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长柱形。
人们喜爱夹竹桃,不仅喜爱它的四季常绿、三季花开,香气连绵,更喜爱它的卓越品质:默默无闻、坚韧不拔。
夹竹桃朴实,但并不好欺。它的叶、花和树皮都有剧毒,茎叶可以用来制造杀虫剂。人不能随便采摘它,昆虫更不敢冒然进犯。
此外,夹竹桃对二氧化硫、氯气、气化氢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以栽种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地方,净化、美化人类生存的环境。所以,人们常说:夹竹桃是坚韧的绿色环保战士。
小学环保课件 篇2
一、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破坏校园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提高保护校园优美环境必须从我做起的自觉性。
二、活动准备
1、每人写一篇400字以上有关保护校园环境的日记。
2、在校园内走一圈,认真观察饭堂、厕所、球场、草地及本班的教室、宿舍,检举有损校园环境的不良行为,看看我校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
三、活动过程
(一)创设意境,导入主题。
1、让学生观看环保专题片,初步了解人类破坏环境的状况。
2、导入主题:一幕幕让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人沉思,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我们前不久学过的《秃鹰之死》讲的也是环保问题。在高科技日益发展之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保问题: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核污染、石油泄露等等。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大会上就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校园不是工厂,不是大城市,那么,有没有环保方面的问题呢,请同学们将观察到的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二)引导分析校园中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及其带来的严重影响。
1、师:前几天上完《秃鹰之死》这篇课文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校园的各种场所,找出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分析它的危害,然后写一篇日记,同学们做了吗?请交流一下。
2、全班分成五个小组,老师指定组长,然后各组长集中本组同学交流,讨论(读观察日记),组长记录整理。
3、五个组长将记录材料在班会上宣读。
4、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反映,看来校园里值得注意的环保问题还真不少:乱扔垃圾、乱倒饭菜、乱扔纸屑、乱写乱画等。特别严重的是,很多同学乱踩草坪,习以为常,至今已有几片绿草如茵的草坪变成了寸草不长的黄土地,我们028班男生宿舍前面的小块草地就差不多变成了这个样子。校园是教育盲人的圣洁地方,不少人却在厕所墙壁上、通道墙壁上、甚至课桌上乱写乱画,在校园内起哄怪叫,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精神污染,所以校园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要是每人人都放纵这种破坏环保的行为,用不了多久,绿草坪就会变成灰尘滚滚的黄土地,整洁的校园就会变成肮脏腻人的污浊地。
四、保护校园美丽、整洁的环境,我们有哪些工作要做?
1、师:要保护好校园环境,我们需要迫切做好哪些工作呢?请各组长选出刚才组内发言时讲得较好的同学代表本组上台发言。
2、学生代表上台发言。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各个组的代表同学上台发言,我们看到,我们在校园环境保护方面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上台发言的同学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见。我想可以这样概括:爱护校园,人人有责;环保问题,人人重视,从我做起。
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做而且能做好的几件事是:
1、废纸不要随意扔掉当垃圾,应该用一人废纸箱(或废纸袋)把它们集中起来,期末拿去卖,变废为宝;
2、要全校行动,把乱写乱画在墙壁上的脏话秽语、下流漫画清除,禁止在校园内起哄怪叫,清除精神垃圾;
3、各班负责把本班卫生区域的草地圈围好,自己平时不践踏草地,也制止别人乱踏草地行为。
小学环保课件 篇3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植物的作用。
2.使学生知道动植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初步树立保护动植物的.思想观念。
3.使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学准备
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3.关于动植物的录像带。
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引入
1.放映关于动物和植物幻灯或录像。
2.谈话:同学们通过观看幻灯片(或录像带),有什么想法和问题?
3.学生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己讨论解答。(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时要给予引导和鼓励。)
4.讲述:我国动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大部分都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地保护它们。
(板书课题: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
(二) 学习新课
1.人类的朋友——植物(出示一些熟悉的植物的幻灯片)。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的问题观察:
这些都是什么植物?它们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绿色植物养育了人类,给我们提供吃的、穿的、住的、用的……
2.人类的好朋友——动物(出示一些熟悉的动物的幻灯片)。
教师过渡:和植物一样,人类的生活也离不开动物。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它们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生共同谈论交流。
3.我们要好好保护我们的这些朋友(出示我们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幻灯片)。
教师沉重地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遭受这样的破坏:沙暴,洪水,污染……所有这些有一部分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保护我们的好朋友--动物和植物引起的。为此,我们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野生动植物(举例具体是哪些方法),因为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也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三) 巩固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我们的一些好朋友,也懂得了要好好保护它们。
2.提问:
(1)你知道动植物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作用?
(2)我国为野生动植物采取了哪些措施?
(3)讨论:假如你遇到了看到有人在乱砍树木或捕杀野生动物,应该怎么办?
(四)布置作业出一份"保护环境报"。
些一个星期的环保日记。
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
参加一次植树劳动。
小实验:
取两只同样大小的水槽放入同样多的水,再分别放养几条鱼,其中一只水槽里再放入水草,水槽里的水不要换掉。几天内观察鱼的生活情况,并做好纪录。根据纪录写出实验报告。
小学环保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本事。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四、教学设计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
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礼貌;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期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
活动一:“世界地球日”的来历
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我们共同的家园
你明白“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此刻地球的处境吗?
思考举例:
(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供给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当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完美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三)板书:
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
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貌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可是能够经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板书: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其实质都是发展问题。在今日,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已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人们的共识。
板书: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本事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认识到自我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职责。
出示材料: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所提出的目标和任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请你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为这次讨论会写出主题发言要点。
(四)小结:
(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本事构成危害的发展。
(2)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3)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为实现人与自然相处和谐,就必须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得经济的一时发展。仅有实施可持续发展,才能做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小学环保课件 篇5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一看《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这个题目,我们就会知道这是一篇什么样的课文。
对,是访问记,也可以说是访谈录。这篇访问记访问的是谁呢?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什么是环保,大家知道吗?环保就是环境保护的简称。
那么,是谁去访问方博士?访问方博士什么呢?要想知道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好好地读一读课文《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星期天的早上,学校环保小组的几位同学,就水资源方面的一些问题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的事。
我们大家都知道,去访问就离不开向被访问人提问题。那么,这一课中的几位同学向方博士提出了哪些问题?
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几位同学提了两个问题:一是地球上江河湖海那么多,怎么会缺水呢?二是我们国家的情况怎么样呢?
方博士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看看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些?
课文第三自然段,方博士说明了地球上之所以会缺水的两个原因: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很有限;第二,水污染严重,使宝贵的淡水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
课文第五自然段,方博士说明了我国水资源的状况:我国属于全球少数的几个贫水国家,水资源缺乏,水污染状况令人担忧。
课文第六自然段,方博士补充说明了一点,就是我国国民节水意识正在增强,水污染问题正逐步得到了缓解。
提问,是访问的主要任务,被访问人对问题的回答,是访问的目的。那么,这篇访问记,就应该重点写访问的过程,即提出的问题和被访问人对问题的回答。因此,课文的重点段应该是第二至八自然段。
现在,我们可以按照访问前、访问中、访问后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再读读课文,看一看可以怎么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至二自然段,写了学校环保小组的几位同学,在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去访问方博士。
第二部分是第三至八自然段,写了访问的经过。
第三部分是第九自然段,写了访问结束后,方博士对我们的期望。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读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课,我们会感觉到这一课的层次很清楚,内容很明白。为什么会写得这么清楚、明白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品味品味,就会找到答案了。
精彩片断
方博士说: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很有限的。过去,许多人往往认为水跟空气、阳光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事实上并非如此。虽然地球上三分之二以上的面积都覆盖了水,但这些水中97%是海洋。你们知道,海水是咸的。剩余的少量淡水,又大都集中在终年积雪的高山和寒冷的南北两极。这样,地球上可供人利用的水资源就更少了。第二个原因是严重的水污染。工厂排出的废水和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大量注入江河湖泊中,使宝贵的淡水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据报道,目前欧洲90%的河流被污染。位于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曾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但现在正被沿岸工厂排放的废水'吞噬'着。
点评
1开头一句,点明了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方面
2少量大都形成了对比,进一步说明淡水之少。
3以事例来说明水污染的严重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4这里把废水比喻成人,吞噬着淡水湖,说明水污染的严重。
【欣赏】
读了上面的片段,我们会有一种感觉,是什么样儿的感觉呢?是不是觉得方博士的话说得清楚明白,让我们感受到了水资源的贫乏?
那么课文是怎么来写的呢?
课文片段的开头这有两个原因。一句,实际上就点明了本段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两个原因就是两个方面。这样就层次分明,知道是讲什么,讲了几点,一目了然。
在说明两个原因的时,课文都先用一句话进行概括,然后再分别说明。在具体说明第一个原因时,采用逐层推进的方法,先用数字说明水量之大,然后再用但是一词转而说明水量中海水量占绝大部分,最后又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可供利用的水资源很少;第二个原因则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水污染的严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说明,不仅避免了重复,而且加强了说明的力度,增强了感染力。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学写访问
访问这样的事情,在同学们的眼里,也许会觉得那是记者的事情。其实,我们大家在平时也会经常地用到。像在学校里就某些问题去询问老师或校长,希望他们能给予你们一些答案,这就是简单的访问,或者说是访谈。
访问时,最重要的是要记下被访问者对提出问题的解答。访问者在回答时,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内容准确地记下来呢?这就要抓住被访问着所说的主要内容。像课文《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为什么能把访问的内容写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那是因为访问者抓住了要点,分层次地记录下来。
除了写下被访问者回答的内容,还要写下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并把问题与回答的内容组成起来,形成一问一答的形式。因此,我们在写访谈录的时候,要注意将问题与答案写得清清楚楚。
访问,可以让我们的胆子变大,学会与人交际。即使我们不是记者,我们平时也可以寻找一些机会采用这种形式,某个问题去访问某些人,从而写成一篇完整的访谈录。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就你比较关心的问题,去访问有关老师、部门的叔叔阿姨,然后写一篇访谈录。(提示:访问时注意礼貌,写时注意抓住要点,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
2、如果你是一只小水滴,来到了被污染的江河湖海,你会有哪些遭遇?请以《小水滴旅行记》为题写一篇童话故事。(提示:写前先找一些环保方面的材料读一读,写的时候,要写清楚被污染的江河湖海是什么样儿的?小水滴在那里碰到了什么事情,他会怎么想,会说写什么,做些什么?)
附:课后练习4提示:
第一句中的引号是起强调的作用,第二句的作用则是引用。
课后练习5提示:
方博士向我们讲了地球上之所以会缺水的两个原因,我国水资源的状况等两个问题。
五、万花筒
相关资料
1、词语提示:
(1)污染:空气、土壤、水源等混入有害的东西。
(2)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2、生命源泉的枯竭--水污染
水与空气、食品是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
人体内50~60%的重量是水分,儿童体内的水分多达体重的80%。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3%,而这3%的淡水中,可直接引用的只有0.5%。所以说,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是生命之泉。
然而,水污染在世界上相当普遍而严重。当水中的有害物质超出水体的自净能力,这就是发生了污染。这些有害物质包括农药、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还有各种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等等。水污染的来源主要是未加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和医院污水。
大量的污染物首先排入河流,造成内陆水域污染。80年代初我国对5.3万公里的河段进行调查,水污染不能灌溉的约占23.3%,水质合乎饮用标准的仅占14%。湖泊和海湾的污染也相当严重。就是地下水也难逃厄运。
水质污染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污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病毒等可引起传染病的蔓延。水中的有毒物质可使人畜中毒,一些剧毒物质可在几分钟之内使水中生物和饮水的人死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70%的人喝不到安全卫生的饮用水。现在世界上每年有1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死亡原因大多与饮水有关。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每天有2.5万人由于饮用污染的水而得病或由于缺水而死亡。
水污染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严重的污染使鱼虾大量死亡;污染还干扰鱼类的洄游和繁殖,造成生长迟缓和畸形,鱼产量和质量大大下降。还有许多水产品因污染而不能食用,许多优质鱼濒临灭绝。污水还污染农田和农作物,使农业减产。污水对运输和工业生产的危害也很大,它严重腐蚀船只、桥梁、工业设备,降低工业产品的质量。水污染还造成其他环境条件的下降,影响人们的游览、娱乐和休养。
现在,清洁的水已成为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解决水质污染,将对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自《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3、我国水污染情况如下:
根据全国2222个监测站的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七大水系污染程度次序为:海河--辽河--淮河--黄河--松花江--珠江--长江,其中海河、辽河、淮河污染最重。主要大淡水湖泊的污染程度次序为:巢湖(西半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洪泽湖--洞庭湖--镜泊湖--兴凯湖--博斯滕湖--松花湖--泻海,其中巢湖、滇池、南四湖、太湖污染最重。
gz85.COM精选阅读
古风课件(范例5篇)
在下文中您将会了解关于“古风课件”的知识点,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一份好的教案是教师讲好好课的前提。
古风课件(篇1)
活动背景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是反映古代生活的文言文,所选的几篇文章体现了历史巨人的风采,如陈涉、唐睢、诸葛亮、刘备等。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是在学习这几篇文章的基础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探寻伟人古迹,学习伟人精神,让学生经历一次对英雄人物的“访谈”,唤醒他们心中对成功的向往。
活动目标
1、开发校内外语文教学资源,提高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了解伟人的经历、业绩,学习他们艰苦创业、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意志。
3、阅读伟人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英雄豪情、爱国热情,以及他们的开阔胸怀。
4、通过对本地历史上风流人物的探访,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
活动重点
通过学生对伟人求学经历、创业经历、精神品格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和树立目标后拼搏进取的精神,同时,提高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这次活动的重点。
课时安排
在课前搜集、整理信息的基础上,用一课时开展活动成果交流评议活动,用一课时写作。
课前准备
提前两周在班级内布置活动,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各选出组长一名。
第一组同学通过书报、影视、网络等搜集伟人生平、经历、业绩等,组长根据组员的搜集,精选出十名伟人,着重展示伟人们求学、创业的艰辛和他们坚韧不拔的毅力。组员配合组长完成制作知识卡片的工作,每人将收集资料的过程及心得体会好好整理一下,准备在课上交流。
第二组同学通过网络、书刊等搜集伟人的名篇名作,不理解的地方尽量自己查工具书解决。组长在组员的搜集材料的基础上,精选出六位伟人的作品,配上写作背景、注释等,以备课上展示。(制作卡片时应有所侧重,主要能体现伟人思想或是主要经历的作品。)
第一组和第二组同学可以将搜集的材料互相参照一下,如果两个组搜集的材料是关于同一个人的,就由专人负责将搜集到的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成的卡片就是一个人从生平、经历到作品的完整展示。
第三组同学主要查找当地伟人的资料。
组别组长成员第一组徐思亮刘慎云高思林威……第二组陈梦陈猛陈坤池振……第三组张婷孙铭高敏沈伟……
我们学校位于孝感市孝南区陡岗镇,古有伍子胥过女儿港的传说,今有钟书樵、孙子威从陡岗走出,让同学们从中感受到英雄的力量
以上工作由各组长负责,领导、督促本组人员完成。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尽量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找老师帮助。
上述活动进行中,课代表郭思琪在班级中调查各组的准备情况,将各组情况反馈给教师,协助教师制定好活动方案,编写发言稿。
活动过程
1、课前激趣:
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曾经涌现出无数风流人物。陈涉仰天质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天下三分”,成为智慧的化身;李白“斗酒诗百篇”,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周恩来的“大江歌罢掉头东”……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一代传诵。了解这些曾经在历史上建立功业,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将使你找到前进的动力。
2、教师宣布活动要求:上台展示成果的同学要举止得体、落落大方、口齿清楚,对于其他同学的提问礼貌回答,如果对提问的问题解决不了,应主动承认并请有能力的同学解决;台下听讲的同学要尊重发言的同学,在同学发言过程中保持安静,不随便打断同学发言,不乱起哄,有问题时应举手示意,得到允许后方可发言。
3、请第一组同学展示搜集成果,并请第一组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在搜集材料过程中的感想、体会。
4、请第二组同学展示成果,解说自己搜集到的名篇名作,在展示作品时,其他同学关于作品有疑问或是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由第二组同学负责解答,第二组同学应着重讲解涉及伟人思想或主要经历的作品,对于伟人的爱国热情或是不同凡响之处要着重讲明。
5、请第三组同学展示成果,因为第三组同学走出了校门,因此在展示成果结束后请他们讲述一下搜集材料的过程(搜集的方法、采访的人物、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等,主要培养其他同学扫除畏难情绪,大胆走向社会的能力。),并交流收集过程中的感想、体会,其他同学有疑问也可以提出。
6、全班同学展开大讨论,说说自己最欣赏或最崇拜的伟人,或者评价一下某位伟人的做法或思想,也可以谈谈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感想等,小组内讨论后在班级内交流,不同看法可以同时提出。
7、老师评价、总结这次活动。(评价同学表现、材料的搜集及制作情况、评价同学讨论后发言情况,有过于偏激的情况或观点,教师应给于正确引导。)
8、老师布置作文,以“风流人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提示及要求:
可以从某个伟人的名言中提炼出观点,写成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鲜明,论据有力。
可以评价某个伟人,结合其主要经历和作品来谈。要求:言之有据,观点鲜明。
可以根据搜集到的材料,通过自己想象,编写伟人某个时期的生活故事。要求:想象大胆,情节合理。
如果要你选择一位伟人和他对话,你会选择谁,想说什么。要求:内容充实,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另外,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挖掘素材,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可以引用搜集到的材料,但不能完全抄袭,文章要有创新精神,字数要求不低于600字。
活动反思
这一次活动是我一学期以来,比较成功的一次,学生参与面广,热情较高,特别是结合本地特色,对“伍子胥过女儿港的传说的搜集”、对钟书樵中学时代的了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学生收集的资料也比较全面,展示的成果制作得也比较精美。尤其是各组同学在制作卡片时表现出的无私、合作精神更让人欣喜。许多学生在这一次的活动后表示,这一次活动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伟人的经历和精神也激励了他们,大部分同学树立了自己的目标,有的还制定了详细的计划。班级内的学习气氛高涨,这一次的作文,因为大部分学生自己的参与,改变了以往“假”、“空”等缺点,写出来的文章总体上有很大进步,涌现出的精品文章也很多。
另外,在活动展示课中,徐思亮同学朗诵的《沁园春·雪》水平较高,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当然,这次活动也难免有不足之处:
1、因为条件便利,大部分学生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这自然是一条途径,无可厚非,但令人担忧的是,同学们却因此错过了许多读书的机会,更有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条件上网,而直接放弃了材料的搜集。
2、学生对伟人作品的理解,暴露了他们知识上的弱点,对搜集出来的作品,有时竟然解释得词不达意,这就影响了他们对伟人思想、精神的解读。有的同学在老师重新解释了作品后,才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让老师哭笑不得。
虽然有不如意的地方存在,但这次语文实践课确实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本地实际的举措,让学生们对于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培养了他们对家乡、祖国的感情。
古风课件(篇2)
古风课件
前言:随着人们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与追捧,古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古风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的承袭和传承。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古风元素来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古风与历史(以《甄嬛传》为例)
《甄嬛传》是一部质量很高的古装剧,其古风元素贯穿全剧始终,而它所描绘的正是清宫时期的历史情境。教师可以在政治课或历史课中对此进行解读、展示,让学生在感受古风文化的同时,深入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例如:在政治课中,我们可以讲解清代政治制度的“三从四德”、封建礼教等内容,同时引入《甄嬛传》中的相关情节,通过对比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古风与文学(以《山海经》为例)
《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志和神话故事集,其中《海内北经》中的神兽“麒麟”、“白虎”等都是古风文化中的代表性形象。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将这些形象进行细致的解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同时也可以展现古代神话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语文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阅读《山海经》相关片段,了解怎样的语言技巧在描写神兽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同时进行文化内涵的解读,引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古风与美术(以国画为例)
国画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一般采用水墨工具,以线条、墨色、水色等表现形式表现画面。在美术课中,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古风元素的国画、山水画等作为教材,让学生了解国画的基本形式和技法,同时感受古代绘画的神韵和情趣。
例如:在美术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欣赏清代画家齐白石的作品,了解其画风特点、技法、表现手法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绘画创作,体会古风文化与艺术作品的协调和统一。
总之,古风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科的特点,选取恰当的教材,将古风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到古风文化的美丽与博大精深。
古风课件(篇3)
古风课件
古风课件是一种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教学技术的课件形式。它将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与现代视听技术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本文将从古风课件的定义、特点以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风课件的定义
古风课件是基于传统文化美学元素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创作的一种课件。它作为一种教学媒介,主要包含了音乐、绘画、文字、动画、影像等元素,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二、古风课件的特点
1.美学元素鲜明
古风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如书法、绘画、诗词、音乐等,使得课件更加具有教育和艺术价值。
2.现代技术手段炫酷
古风课件采用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如声音、图像、动画等,使得课件更加生动、有趣、互动性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知识性强
古风课件作为一种教学媒介,兼具教育和娱乐的双重意义。在传递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古风课件的应用价值
1.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古风课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美学元素,能够启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认识,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
2.弘扬传统文化
古风课件作为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方式,可以在校内或社会上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了解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避免传统文化的流失。
3.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只能通过口头、文字等方式进行,效果不佳。而古风课件作为一种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知识和情感,使得教育更加有效。
四、结语
古风课件是一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媒介,它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弘扬传统文化和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古风课件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成为我们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风课件(篇4)
古风课件主题范文
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统文化是历经千年的沉淀、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灵魂,拥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精深的意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古代文化也需要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因此,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和发展,并将其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使传统文化得到全面的传承和发扬。只有在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古代文化,为现代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2. 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利用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一部分,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哲学等方面的内涵。在现代社会中,利用古代文化的资源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利用,发掘其中的价值,推广其精髓,从而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礼仪观、人生观等,可以为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企业管理、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提供思路和参考。只有在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利用中,我们才能更好地将其价值传承下去,从而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文化,从而更好地走向世界。
3. 古代文化的保护与治理
古代文化的保护是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因为文化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形成的共同语言和精神生态,是人类共同的遗产。在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寻找一种适合古代文化保护的方式,保护古代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避免文化带给人类的灾难性后果。古代文化的治理则是一种更加积极的保护方式,比如将古代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保护和发扬古代文化。只有在古代文化的保护和治理中,我们才能将这些珍贵的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
古风课件(篇5)
古风课件是一种以古代文化为主要元素的教育课件,它通过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古代文化,并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古代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古风课件的主题有很多,下面就以“汉服文化”、“古代建筑”、“诗词名句”、“道教文化”和“传统绘画”五个主题为例,分别进行阐述。
一、汉服文化
汉服文化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风课件可以介绍汉服文化的来历、演变过程、不同时期的服饰款式和配饰,以及汉服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此外,古风课件还可以展示汉服的穿着方法和礼仪,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古风课件,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建筑风格,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另外,课件还可以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古代建筑的立面、平面和内部结构,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
三、诗词名句
中国古代文化中,诗词是一种流传至今的文艺形式,它代表了中国文学的顶峰。古风课件可以介绍诗词名句的历史渊源、创作背景和鉴赏价值,还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播放古诗词的朗诵和演唱,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美妙。
四、道教文化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宗教思想体系,它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古风课件可以向学生介绍道教的基本概念、重要经典以及道教文化的文化内涵,同时,课件还可以展示中国道教建筑和历史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道教文化的古老和神秘。
五、传统绘画
传统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采用了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古风课件,可以向学生介绍传统绘画的基本形式、表现手法、分类和代表作品,以及绘画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传统绘画的魅力。
综上所述,古风课件是一种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元素,展现古代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教育课件。无论是汉服文化、古代建筑、诗词名句、道教文化还是传统绘画,都可以通过古风课件深入浅出地呈现,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倒数课件(范例5篇)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倒数课件(范例5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倒数课件(篇1)
教执:徐珍
时间:9月28教研活动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评课人员:李治国 焦静 徐珍 刘勇
评课记录:
1、执教老师
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两道练习作好学习倒数的铺垫。第一道汉字的上下结构颠倒引出数学知识也有类似情况,进而展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的练习,也是第二道练习的计算、讨论交流学习。有了这两道练习的铺垫回顾,学生对倒数的上下位置调换的特征、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的基本框架也逐渐清晰,倒数的数学模型也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以高效的提升。 在倒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在1分钟内进行书写,从而探讨出倒数的意义。在一系列的举例说明下让学生对倒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我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特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整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学生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建立了倒数的求法中的数学模型。
2、李治国老师:
在每个知识点和问题的讨论过后教者都能以相应的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做出相应的讨论与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得以不断的清晰。如一个数 和几另一个数乘积1,我们就说这个数和另一个数互为倒数,或一个数的倒数是另一个数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容易出现两数相等的书写格式,通过相应练习的及时检测后作出及时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对倒数求法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次对知识点的讨论教者都伴随练习检测,以便做好每个知识点的及时补救,让学生对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3、焦静老师;
在本堂课的知识点、问题、练习的讨论、交流、竞赛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收到短时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导学过程中,由于本人没做到适时的学习评价,导致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交流、汇报各环节的收放不及时,学生的学习进度没得到及时的铺开,最后教学内容只能延时上完,使教与学没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刘勇老师:
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具体评议如下:
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导入环节以口算入手,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 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如果把这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会非常好。
倒数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感知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学会对倒数的正确表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发现规律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课前研究:自学课本P50:
(1)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概念中哪几个字比较重要?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2)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说说他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3)0有倒数吗?为什么?
教学过程:
一、作业错例分析。
二、学习分数的倒数:
1.出示例7
学生在自备本上完成,指名核对。
教师板书: ×=1× =1× =1
2.你能模仿着再举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观察板书,揭示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
和 互为倒数,也可以说的倒数是 ,的倒数是。
让学生模仿着说另外两个算式,谁和谁互为倒数?谁是谁的倒数?
4.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
学生同桌讨论找法,指名交流。
5.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学生讨论怎样求一个分数的倒数?
指名交流方法: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
6.合作练习:同桌两位同学一位说出一个分数,请另一位同学说这个分数的倒数,并交换练习。
三、学习整数的倒数:
1.电脑出示:5的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呢?
学生跟自己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方法一:求5的倒数时,可以先把5看作,所以它的倒数是;
方法二:想5×( )=1,再得出结果。
2.那1的倒数是多少?(1)
3.0有倒数吗?为什么?(没有一个数与零相乘的积是1,所以0没有倒数)
4. 分数和整数(0除外)都有它的`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你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吗?
0.25 0.1 的倒数是多少?如何求的?
5.练一练 示范写 的倒数: 的倒数是 ,明确不能写成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说说思路及倒数的意义和求倒数的方法
2.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找一找,再交流想法,注意说完整话。例:与4互为倒数。
3.练习十第3题
学生独立填空后集体订正。
4.练习十第4题
写出每组数的倒数。说说有什么发现?
第1组中都是真分数,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第2组中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倒数都是真分数。
第3组中都是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倒数都是整数。
第4组中都是非0的自然数,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5.练习十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求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6.练习十第6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后,辨析。
两题中分数的不同意义:
第一题中的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倍比关系,要用乘法计算。
第二题中的表示用去的吨数,求还剩多少吨,要用减法计算。
7.思考题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交流。
按钢管的长度分三种情况考虑:
(1)如果钢管的长度都是1米,那么两根钢管用去的一样多;
(2)如果钢管的长度小于1米,那么第一根用去的长度长一些;
(3)如果钢管的长度大于1米,那么第二根用去的长度长一些。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数之间的一种新的关系——倒数关系,谁再来说一说倒数是怎样定义的?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
倒数课件(篇3)
教材分析
《倒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及应用题之后的内容,为学习分数除法的意义及计算法则打基础,分数除法经常要转化成分数乘法进行计算,转化需要倒数的知识。因此,本单元在分数乘法的教学基本完成以后,编排了有关倒数知识的一节教材和一个练习,为下一单元的教学提前作准备。
学情分析
学生初看到“倒数”这一概念时,从字面上看也许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通过学生自学,自主探索倒数有什么意义,如何求一个数(0除外)倒数的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倒数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比较能力与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2、经历倒数的意义这一概念的形式过程。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4、利用教师的情感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略
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这节课上,我采用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用多种铺垫,而是直接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四个乘法算式,观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直接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认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倒数的意义,我引导学生举了大量分数的例子,并通过观察、计算等方法使学生明确“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乘积是1”、“倒数的两个数只是把分子和分母的位置进行调换”、更让我高兴的是学生能注意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抓住学生的这一发现,我引导他们很快就总结出了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2.在让学生通过研究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的环节上,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只会求分数的倒数的知识的单一,延伸的所学的内容。在最后,面对特殊的0和1这两个数时,学生们出现了小小的“争执”。有人认为:“0和1有倒数。”有人认为:“0和1没有倒数。”对于学生的“争执”我没有直接介入,而是引导他们互相说说自己的理由,在他们的交流中,学生们达成了一致的认识: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并且在说明理由时,学生还认为“0不能做分母,所以0没有倒数”这个理由,拓展了我所提供给学生的知识内容。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设计出更多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倒数课件(篇4)
教学内容:
新课标六年级上册课本P28页的例1做一做,第29页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倒数,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它是不能孤立存在的;掌握求倒数的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0”没有倒数,“1”的倒数还是“1”。
2、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求倒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知识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推理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正确的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发现倒数的一些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1、复习:
口算:《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创境导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新课之前,来做个文字颠倒游戏,比如老师说:“牙刷”,大家可以说“刷牙”,你们想玩吗?
生:(大声喊道)想!
师:子女
生:女子
3、游戏:倒写
吞———吴上---下土-----干
这是语文方面的倒数现象,数学方面把一个数倒一下会有什么现象,你们想知道吗?4/7---7/43/2---2/31/2----2/1
师:你们能按照上面的规律再说出几组数吗?(学生举例教师给予肯定。)
3.师:像这样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上下颠倒之后就成另一个数,你能给这些上下颠倒的数起个名字吗?(生:倒数)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倒数的认识,并让学生读一读。)
4.师: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如:(1)倒数?(2)怎么样求?(3)……
(设计意图)在谈话、游戏情境中引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探究倒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算式以及思考要求)
师:(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的说出结果。
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以小组为单位:算一算,找一找,这组算式有什么特点?
小组汇报交流。
学生预设:1.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它们的乘积都是1。
2.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相乘的两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位置是颠倒的。
(3)师:究竟什么是倒数?开动你的脑筋,给它一个完整的答案吧?
(学生独立思考后,组内交流。)
(全班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点拨引导。)
师生共同归纳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教师板书)
2.探究求倒数的方法。
师:那么如何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呢?
(1)课件出示分数:3/5、2/7、4/7
A:学生试说。
B:教师板书:例:3/5的倒数是5/3,等等。也可用—(破折号)表示。(规范学生的书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只要将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就行了。
(2)师:同学们已经会求一个分数的倒数了。那么整数有没有倒数?
生:预设:有!或者没有。
师:怎么想的?
生:因为任何一个整数都可以看作是分母为一的分数,根据分数的倒数求法,整数是几,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
师:非常好!很有条理性,还有什么看法?
生:我认为不是所有的整数都有倒数,因为0和任数相乘都不等于1。
师:嗯!很有道理。你们怎么看?一起商量一下吧?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3):师:谁想说说?
生1:我们小组认为整数有倒数,但是需要把特殊的0排除。
生2:我们想补充一下,在整数里,除了0这个数还有1也很特殊。也应该排除。
生3:整数有倒数,但是得排除0和1。
师生总结:大家说的很有道理,整数实际它的倒数就是几分之一,那么1和0有倒数吗?为什么?学生讨论释疑。
预设:
因为1×()=1,所以1的倒数是1。
而0×()=1呢?没有。所以0没有倒数。
师:看来同学们掌握的很多,老师要来考考大家,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填空,判断题型。(设计意图:随堂练习,及时巩固新知)
(4)、师:我们还学过哪些数?生:小数、带分数。
师:如何求它们的倒数?请同学们小组探究交流。
学生选择一种研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汇报。
预设:小数倒数求法,先将小数化成分数,再求倒数。带分数的倒数求法,是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分别请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脑子里有这个思维模式。)
师:综合上边我们学习的内容,我们能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求倒数的方法。?
方法: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互相交换位置就行了。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理解并掌握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三、巩固练习
师:那老师来考考你,同学们请看下面的题(课件出示)。
老师找学生回答。
1、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⑴4/11的倒数是()(2)35的倒数是()
⑶4/15的倒数是()(4)16/9的倒数是()
(5)1的倒数是()(6)0.25的倒数是()
2、填空:
(1)乘积是()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的倒数是它本身,()没有倒数。
(3)A和B互为倒数,则A·B=()。
3、判断:
(1)求2/5的倒数:2/5=5/2。()
(2)9的倒数是9/1。()
(3)任何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假分数。()
(4)任何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5)A的倒数是1/A。()
4、拓展题。
7/8×()=1/2×()=0.25×()=5/6×6/5=1
4、游戏: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伴随着学生情感参与的游戏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激起思维高潮,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总结反思、评价体验。
1、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同学们有很多发现,其实在数学中存在很多的规律,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相信大家会创造更多的发现!谢谢大家,下课!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布置作业。
29页练习六1、2、3题。
六、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倒数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
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口算:
(1)× × 6× ×40
(2)××3××80
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
二、新授
1、课件出示知识目标:
(1)什么叫倒数?怎样理解“互为”?
(2)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3)0、1有倒数吗?是什么?
2、教学倒数的意义。
(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
(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
3、教学求倒数的方法。
(1)写出的倒数: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
(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4、教学特例,深入理解
(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
(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
5、同桌互说倒数,教师巡视。
三、当堂测评
1、练习六第2题:
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
3、开放性训练。
3/5×( )=( )×4/7=( )×5=1/3×( )=1
四、课堂总结
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
你联想到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通过预习、自学,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本课的内容。针对本课的特点,教学中我放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理解“倒数”的意义,而在这其中,有一些概念点犹为关键,如“互为”,因此我也适当的加以提问点拨。对于求倒数的方法,我同样给学生自主的空间,自学例题,按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但对于“0”“1”的倒数这种特例,我并没有忽视它,而是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帮助学生加强认识。
教学后记
第十一、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小学汉语课件范例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以下由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学汉语课件范例”,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小学汉语课件 篇1
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测试题
一、把(bǎ)下(xià)列(liè)声(shēng)母(mǔ)按(àn)声(shēng)母(mǔ)表(biǎo)的(de)排(pái)列(liè)顺(shùn)序(xù)连(lián)线(xiàn)。(11分)
二、我(wǒ) 会(huì) 写(xiě)。把(bǎ) 拼(pīn) 音(yīn) 宝(bǎo) 宝(bǎo) 送(sng) 回(huí) 家(jiā) 吧(ba)!(14分)
b zhi α m o f ri u ɡ en ɑi ci k yun
声母
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
三、按(àn)顺(shùn)序(xù)默(m)写(xiě)六(liù)个(gè)单(dān)韵(yùn)母(mǔ)。(6分)
四、我(wǒ) 会(huì) 拼(pīn)。(读(dú) 音(yīn) 节(jié) 填(tián)空(kōng)) (8分)
j-ü ( ) q-( ) qū q—ü--ǎn→( )
l-ü ( ) m- u ( ) juàn→( )-( )-( )
五、你(nǐ) 能(néng) 写(xiě) 出(chū) 拼(pīn) 音(yīn) 中(zhōng) 的`(de) 声(shēng) 母(mǔ) 和(hé) 韵(yùn) 母(mǔ)吗(ma)?(12分)
六、照样子连线。(5分)
xī rù ɡuā zuǒ ér ɡé
入 瓜 西 革 左 儿
六、下(xià)面(mian)的(de)音(yīn)节(jié)中(zhōng),声(shēng)调(diào)符(fú)号(hào)的(de)位(wèi)置(zhì)对(duì)吗(ma)?对的画,错的 (6分)
hoú( ) ɡūɑ( ) huǒ( )
jiɑ( ) xúe( ) xìu( )
àn shùn xù xiě chū zhěnɡ tǐ rèn dú yīn jié
七、按顺序写出整体认读音节。(12分)
八、你(nǐ) 能(néng) 读(dú) 拼(pīn) 音(yīn), 再(zài) 连(lián) 一(yì) 连(lián) 吗(ma)?(8分)
yuán yuán de yuè yá
hónɡ hónɡ de zhú zi
wān wān de tài yánɡ
lǜ lǜ de huǒ miáo
小学汉语课件 篇2
1.学会a o e三个单韵母,能读准字母的音,认清字母的形。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 o 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调韵母的音。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格,正确掌握a o e的笔顺,知道三个字母 占中格。
1.学会三个单韵母的读音,掌握字母的形,能正确书写字母。
1.指导学生正确读好阳平音。
教师谈话: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汉语拼音了。拼音可有意思了,它能帮助我们识字、读书、写话,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你们愿意学好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aoe。
(一)教师出示a的.挂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应回答出:图上有一位医生和一位小女孩,医生在给小女孩检查嗓子。)
2.医生给小女孩检查嗓子,小女孩会发出什么声音呢?
讲:这个“啊”字的读音就是字母a的音,发音时要把嘴张开张大发a的音(舌头不动)。
教师范读a。
学生学读a。
(教师要注意学生齐读后,多叫几名同学独立读a,以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教师指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小女孩的头形和头后梳着的小辫子,以配合字母a的形进行教学。
2.她头后边梳着什么样的小辫子?
3.比较一下“a”和这些图形哪里很像呢?
讲:a的两笔要连起来写占中格,边写边念下面的儿歌:
先写左半圆,竖弯在右边。
(书写时要注意:写左半圆时一定要在第二条线的下边一点起笔,然后从右向左画多半个圆,最后连写竖右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写1—2个字母。
课中休息:
儿歌表演: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aa。配合动作:两手比成圆形,然后同时向右甩手成羊角辫样,后半句用拍手动作。
(一)教师出示o的挂图,学生观察后提问。
讲:公鸡喔喔啼,“喔”的音拖长些就是o,发音时把嘴唇收拢成圆形。
教师范读o。
学生学读o让学生把嘴张圆,舌头不动发“o”。(教师要注意,这个字母的音不易读准,要多叫几位学生读,一定要把音读圆。)
请同学们看一看,字母o 的形同图上什么地方很像,借公鸡叫的口形来帮助记忆o的形。
讲:把“鹅”的音平读就是e,读时嘴是扁的,嘴角向两边拉,露出牙齿。
教师范读e。
学生学读e。
(二)请同学们看一看,老师写的e像图上的哪一部分?讲:河水中“鹅”的倒影与字母e很相像。
(学生写字母一定要从中格的中间起笔,这样写出的字母上下才能均称。)
1.看黑板读字母。
2.看卡片读字母(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练习如齐读、抽读、个人读等)。
3.看书(认识一下本节课所讲内容在哪一页,字母的规范写法在什么地方)。
教师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个单韵母,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拼音的四声,先请同学们读卡片,看谁读的准。
讲:a有四个声调,这四个声调,用音调符号来表示写在字母的上头。
(教师边讲边用手势来帮助学生掌握高、低、升、降的变化,手势是用右手按照声调符号的写法,做夸大动作。注意:教师要面向黑板,与学生一致。)
2.按顺序学生学读,音要准确。
3.按顺序指名读,检查学生读准确。
同学们为了读准四声,我们来学一首儿歌:
一声平,二声扬,三声一拐弯,四声往下降1234。4.打乱顺序练习读。
(对读不准的小朋友,教师要耐心启发帮助,方法可采用动作提示或口形提示。)
练习读:从有序到无序地读,从齐读到个人读。注意读准二声与三声。
课中休息:(可以根据讲课内容自编,如儿歌、听音乐拍手、舞蹈等)。
三、巩固练习:
1.读卡片:(要用大量的时间进行读的练习,特别是带调单韵母的二声和三声要反复练,每个同学都必须读准)。
2.抄写带调韵母,调号写在上格。
3.练习书写。
小学汉语课件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e组成的音节,巩固上两点省略的拼写规则,能熟练地拼读音节。
教学重点:
学习声母与复韵母ie、e组成的音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二、运用比较的方法拼读n、l与e,j、q、x与e相拼的音节。
1.出示:
2.对比两组音节,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强调j、q、x与e相拼时上两点省略规则。
4.引导学生自己练习拼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一读。
6.指名读,开火车读,达到熟练拼读。
三、看图拼读音节
1.出示P35页下面的图
指导学生看图:老爷爷在干什么?院子里有些什么呢?
2.出示音节
3.自己试着读一读。
4.同桌小伙伴互读。
5.指名读,如果读得不准,其他同学补充。
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给拼得慢的学生机会,使他们也能拼读熟练准确。
四、学读儿歌。
1.出示儿歌
2.读读本课学习的红色韵母ie、e、er
3.选出你会拼读的音节读一读。
4.请认字多的学生读儿歌,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
5.学生领读,其他同学随读儿歌。
6.自己试读。
7.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8.指名读,鼓励学生背下来。
五、读全文
1.自己试着读一读。
2.同桌同学,一人读一人听,相互正音。
3.齐读。
4.指名读。
六、小结
今天我们与韵母ie、e、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交上了好朋友。同学们拼得不错,写得也很认真,非常好!要继续努力呀!
附:板书设计
小学汉语课件 篇4
小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an en in un ûn》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û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读准音,记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组成的音节,准确拼读音节,读准三拼音节,复习û上两点省写规则。
3、能够看图说话,根据音节拼读词语和句子。
4、能够自己拼读儿歌,做到词语连读。
5、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生字,并能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教学重点:学会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û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un。教学难点:掌握en in yun的读音,掌握整体认读音节yuan。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教师小结:我们已经学了8个复韵母,1个特别韵母。
2、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e yue,让学生找出和它们读音相同的复韵母。
(二)提出教学任务。
今天我们要学习鼻韵母,板书:an en in。这三个复韵母后面都有-n,这个-n,不是声母n,只表示鼻音。发音时摆好发“n”的准备,舌尖顶住上颚的前部,让气流从鼻孔出来。(教师用手势演示。)因此,这样的韵母叫前鼻韵母。领读“前鼻韵母”2遍。
(三)教前鼻韵母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
1、看插图说话引出an:图上画着什么?(天安门)领读2遍,读准“安”的音。指名读“天安门”。简介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韵母an。
2、教学an的发音。
(1)讲解发音要领:把an和-n合在一起,先发a,口不宜张得太大,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出来,要念成一个音。
(2)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看看an是怎么写的。先写a,再写n,团结友爱不分开。学生书空。
3、an的四声练习:ün(天安门)ǎn(俺家)àn(黑暗)
4、教学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图上画着什么?
5、教学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板书yuan。教师范读、领读。
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ün(冤家)yuán(原因)yuǎn(遥远)yuàn(庭院)
(四)教学前鼻韵母en。
1、看插图说话: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板书:en
2、教学en的发音:启发学生用学习an的方法练习en 的发音,提示,先发e,马上用舌尖顶住上腭的前部,使气流从鼻孔中出来。
3、教师领读、指名读、齐读。
4、en的四声练习,声调标在e上。ýn(恩情)(周恩来)ân(摁铃)
(五)教学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1、看插图说话,引出in和yin:图上画着谁在干什么?(小白兔在树荫下乘凉)领读:树荫2遍。“荫”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又一个前鼻韵母,在in的前面加上声母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in,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相同。板书:in yin
2、练习发音。
谁能学着发an en的样子,发in的音?(学生试读,师生共同正音。)
3、告诉学生in的声调标在i上,去掉i的点。
4、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
树荫下面多阴凉,yÿn yÿn yÿn
十五的月亮洒银光,yín yín yín:板书设计
夏天热,喝饮料,yǐn yǐn yǐn
杯上有个小手印,yìn yìn yìn
5、拼读音节练习。
(六)巩固练习。
1、认读an en in,对比发音,教师发音,学生辨别。“开双列火车”对比发音,看哪对小朋友读得好。
2、“摘花瓣”游戏,认读音节。
将一些音节写在几朵花的花瓣上,读对一个摘下花瓣送给读的同学,看谁摘的花瓣多。
(七)书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卡片认读前鼻韵母an en 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yuan,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它们的尾音是什么?(它们的尾音是“-n”。)
2、对比读:ai —an ei—en iu—in读后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听音,说说是哪个韵母,是第几声。
安全()黑暗()恩情()摁门铃()
(二)拼读an en in构成的音节。
1、出示:sh—ün→shün zh—ýn→zhýn l—ín→lín(分别说声母、韵母各是什么?)
2、指名读、齐读四声练习。
shün(高山)shǎn(闪亮)shàn(扇子)
zhýn(打针)zhân(地震)zhþn(枕头)
lÿn(拎东西)lín(树林)lǐn(凛冽)lìn(吝啬)
(三)学习带an的三拼音。
1、出示:g—u—ǎn→guǎn等三拼音。问:这是一个什么拼音?介母是什么?an和声母做朋友,中间人既可以是i,也可以是u。
2、填空:j—û—an→()q—û—an→()x—û—an→()复习û上两点省略规则。
(四)游戏。做“摘星星”的游戏。
(五)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卡片an en in,这些叫什么韵母?“-n”表示什么?该怎么发音?
2、指名读音节,音节词。
shün güo shün zhýn dǎ zhýn
lín shù lín yìn yïu yìn
(二)提出教学任务。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3个前鼻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知道前鼻韵母都有一个前鼻韵尾-n,发音时舌尖抵住上腭前部,从鼻孔中出气。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2个前鼻韵母和1个整体认读音节。看谁学得最好,能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并且会正确拼读音节。
(三)教学鼻韵母un。
1、看插图说话引出un:图上画着什么?谁能用“蚊子”说一句话?(蚊子是害虫。蚊子最讨厌。我们要消灭蚊子。)
2、读准un,认清形。
(1)启发学生自己读准un,教师正音。(指名读,开火车,齐读)
(2)练习un的四声,指出声调标在u上。
(3)出示:g—ǔn→gǔn拼读音节。
p
四声组词练习:lūn(抡东西)lún(轮船)lùn(理论)
(四)教学鼻韵母ûn及整体认读音节yun。
1、看投影说话引出ûn:图上画着什么?出示:ûn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说说ûn是怎么发音的?
3、出示:yun这是整体认读音节,yun的读音与ûn一样,它的韵母是ûn,而不是un。为什么yun要把û的两点去掉?(大y来带头,小û擦掉眼泪笑嘻嘻。)
4、四声练习:yūn(晕倒、晕车)yún(白云)yǔn(陨石)yùn(运气)
(五)教学带ûn的音节。
1、出示:j—û→ju q—û→qu x—û→xu
说说这些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同样是û,为什么写法不一样?(复习顺口溜:小û见了j q x,去掉两点还念û。)
2、出示:j—ûn→()q—ûn→()x—ûn→()说说这些音节中的韵母是什么?复习顺口溜。
3、教师小结:ûn和un要和声母相拼,才能成为音节。j q x不与un相拼,只和ûn相拼,所以j q x与ûn相拼时,û上两点省去不写。
(六)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些东西我们把它叫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用处?你能看图说几句话吗?
2、拼拼读读图中的音节,你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看图说话,图上画着什么?拼拼读读图下面的音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连成句子读一读,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请学生在图上标上方位词:远处、近处、左边、右边)
(七)拼读儿歌。
1、出示儿歌《登山》,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教师带读红色的音节。(范读、指名读、开小火车、齐读)
4、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5、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你登过山吗?在登山的过程中有什么有趣的事吗?或是印象深刻的事。
6、课后能够背诵儿歌。
(八)认生字。
1、卡片抽读认过的生字。
2、出示生字:山、田、左、片、右、风、云、她。这些生字你认识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认识的,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
3、扩词练习,谁能给这些生字找找朋友?
(九)巩固练习。
1、比一比,看谁读得清:ai---ao---an ou---un---ûn en---ei---er
2、拼一拼,读一读。
yàn zi dà suàn xuþ rãn hǎn tún hǎi jūn sýn lín lún chuán jÿn tiün pá shün wân tí wãn huà jiǎo yìn fün shýn
3、跟录音读课文,试着背诵儿歌。
(十)小结。
板书设计:
an
en
in
un
ûn
yin
yun
教学反思:在本课共有五个拼音要学,在学习中前三个学生容易上口,接受还好,但是后两个就很容易弄混,可能是长得比较像的原因吧,不过要检讨自己在课堂上读的不够。
《ang eng ing ong》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会后鼻韵母ang、eng、ing、ong和整体认读音节ying,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9个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后鼻韵母的发音,声母和后鼻韵母组成音节的拼读以及认字是本课的重点。ang、ing的发音和三拼音节的拼读是难点。
教学准备: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及相关的课件。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一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ûn。
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二、学习新课
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出示四幅图,问:谁能说出图上的内容?(如:这是一只老山羊;我家有一盏漂亮的台灯;老鹰站在树上;那是一只座钟)
2、相机出示音节yáng、dýng、yÿng、zhōng,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借助这些图和音节来学习四个新的韵母。
3、学习ang
a.读准ang的音。
①师指着图1读“羊”。(音稍微拖长,多读几遍,让学生们细听,并注意看老师的口型变化)指名说说“羊”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羊”是由声母y和韵母ang拼出来的)
②出示ang,告诉学生把“羊”的韵母áng读的平声就是ang的读音。
③将ang和an的读音比较,告诉学生ang叫后鼻韵母,是由一个鼻尾音ng组成的。
教师师范,知道发好鼻尾音ng。
④知道发准ang的音。告诉学生ang的发音方法。
⑤范读,领读,指名读,齐读。
b.教学ang的四声:出示üng、áng、ǎng、àng 学生自由练读,随即抽读。
c.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g。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a.读准eng 的音。
①探究“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
②发现eng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联系eng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g的音。)
b.学习eng的四声。
c.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
5、学习ing、ong。
a.读准ing和ong的音。
①看图读准鹰(yÿng)和钟(zhōng)。提问:鹰(yÿng)和钟(zhōng)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g 和ong各自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g、ong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俩就是我们要学的另外两个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⑤小组赛ing、ong 的四声。
6、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①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叮铃铃,叮铃铃,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
②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u、ǖ和尾音ng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7、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①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ÿng。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g的读音一样。
②学生组词,学习ying的四声。如:yÿng(英雄,老鹰),yíng(欢迎、萤火虫)、yǐng(电影、影子)、yìng(软硬、答应)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后鼻韵母ang、eng、ing、ong。
2、指导书写ying及四声,注意写紧凑,注意调号的位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
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带调后鼻韵母,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带读。
2、过渡:这些鲜美的“蘑菇”与一些声母叫朋友组成了音节,大家想拼吗?
二、学习二拼音节
1、学习拼读zh sh与ang组成的音节:
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齐读。
2.学习拼读b、m、g、h与eng组成的音节:beng、meng、geng、heng
1)四人小组互练。
2)开展“四人小组开火车拼读音节”擂台赛。
3.学习j、x、m、与ing、ch、c与ong组成的音节。
1)出示音节:jing、xing、ming、ting、cong、chong。
2)学生自己练习拼读,看谁拼的又快又准。
3)学生挑选自己会拼的,当小老师教大家。
4.巩固练习。
做听音节猜韵母的游戏。老师读音节,学生听音节,说说韵母是谁:hïng,zhǎng,qÿng,chãng,yîng
三、学习儿歌《彩虹》
1.出示情境图,问:小朋友们,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为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雨过天晴,桥,白云。
2.学习朗读儿歌。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
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的加上活泼的动作)
3.识记生字:雨,天,桥。
1)读准字音。指名读,齐读。“天”和“桥”是三拼音节;“雨”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确。
2)记忆字形。
启发学生自主识记生字“雨”“天”。(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猜谜,编顺口溜,与熟字比较等方法记)如猜字谜:“大”字头上加一横是什么字?(天)
比赛读词语:“木桥、石桥、天桥、大桥、小桥”,识记生字“桥”。
四、扩展练习
拼读音节:bang pang meng fong deng teng neng lang bing ping ting qing zong song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三拼音的方法。
2、能自己拼读一段话。
3、生字掌握程度达到本课的要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表演读儿歌《彩虹》。
二、学习三拼音节
1.复习三音节的拼读方法。生练习拼读,指名读,齐读。
2.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用语巩固读音,如:zhuang(服装的装),chuang(门窗的窗),qiong(贫穷的穷),shuang(双手的双),xiong(凶猛的凶)。
三、学习音节词
1.学习音节词tài yáng
1)练习拼读。学生试拼:指名读。
2)指导书写。
2.扩展练习。
1)比一比,说说每组字母有什么不同
an——ang en——eng in——ing
2)拼一拼
dà yàn büng máng fýng zheng xìn fýng nào zhōng shün dîng dýng long yíng huǒ chïng
3)读一读
老师老家白鹅天鹅花朵一朵花下雨雨衣大桥一条河一条鱼
(四人小组合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学习短文
1.谈话激趣:到今天,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完了。大家借助拼音可以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了。这儿有一段话很有趣,想读吗?
2.学习朗读短文。
a学生自由读短文,教师巡视。
b指名读,随机正音。(重点指导朗读第一句)
c教师范读,领读,指名读,赛读。
3.了解短文意思,问: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词语卡片:老师,小文,一朵,白鹅,一条)
4.识记生字。
1)看拼音读词语;去掉拼音读词语;去掉词,只读生字;文、师、老、鹅、朵、条
2)在具体的语境中识记生字。问: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大家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句子:
1.天上飘着一朵朵白云。
2.小朋友们爱老师。
3.一条条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学生自读;同桌相互检查;指名读)
五、扩展练习
1、学习词语搭配:
↗()
↗()
一条→()一只→()
↘()
↘()
2、谜语
多彩绳子颜色鲜,两头弯弯挂蓝天,要说绳子有多长,这山挂到那山前。
(回家给爸妈猜,猜到了送他们儿歌《彩虹》)板书设计:
ang eng ing ong
图片ang
图片ing
整体认读音节ying
图片eng
图片ong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不是很理想,在练习发音时,学生把前后鼻音特别容易弄混,我想这与方言的发音有关系,外地的孩子相对好些,看来这种题型要多做一些。
《复习4》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
3、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4、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5、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6、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7、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教学准备:声韵母卡片
教学重点:复习声韵母及整认音节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练习书写。
2、能够正确拼读音节,连接相对应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描描读读。
1、先读韵母卡片,按顺序读,打乱顺序读。
2、按虚线描韵母,一边描一边想想这个韵母的读音。
3、描完了再按顺序读一读。
4、扩展活动,做游戏“找朋友”。
一部分同学举声母卡片,一部分同学举韵母卡片,大家在一起跳找朋友的舞蹈,跳完一曲,看看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组成什么音节?然后一起拼读一遍,若两个人拿的声母和韵母不能拼成音节,说明朋友找错了。
(二)第二题:我会连。
1、听老师模仿动物的叫声,猜猜是什么动物。
2、再读一读,图下的音节。(要注意三拼音的读法)
3、做“给动物挂牌”的游戏。说说自己喜欢哪种动物,找出这个动物名称的音节,把他们连起来。
4、校对答案。
5、扩展活动:拼读下面的音节。
jÿn yú diàn shàn qÿng ting wú gōng
gōng rãn nïng mín jiþ fang jūn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拼读音节,了解秋游该带些什么,并能用简笔画将这些东西画下来。
2、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3、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读读画画。
1、出示音节,拼读音节。(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什么时候要带上这些东西?师:秋游快到了,读幼儿园时要去秋游了,总是爸爸妈妈帮小朋友们理书包。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生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书包该怎么理呢?要带些什么东西呢?书上就告诉我们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3、这些东西只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你可以选择,还可以带些你认为有用的可这里又没有提到的东西。请大家把你在秋游时想带的东西用简笔画画下来。
4、交流,并说说带上这些东西的理由。
(二)第四题:我会讲。
1、出示插图,认读图中的两个音节词。了解独木桥的特点。
2、小组合作,看清图意,说说这幅图讲了什么?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
3、小组汇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提问:小白兔和猴爸爸各自要去哪儿干什么?它们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会发生什么事情?
4、自己练习讲故事、指名讲、同学点评。
5、假设小白兔和猴爸爸都要抢先过独木桥,会造成什么结果?(适时地进行互相谦让的教育。)
(三)第五题:我会读。
1、卡片抽读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你能选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
3、小组合作,选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2、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
教学过程:
(一)第六题:读读背背。
1、出示诗歌《秋叶飘飘》,请学生自己试着拼读,你读懂了什么?
2、你会拼读哪些音节,做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在老师的指导下试读儿歌。(以词语为单位,做到词语连读)
4、有感情地朗读儿歌,问:想象秋叶飞舞时还像什么?秋姑娘还会发来什么电报?(了解秋天的特点)
5、谁能试着背背这首优美的诗歌。
(二)第七题:我会读。(系统复习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1、复习23个声母。
(1)读、背声母。
(2)区别形近字母:b —d p —q f —t m —n
音近字母:n —l z —zh c —ch s—sh
(3)再熟读、背声母。(指名背、同桌背、自由背)
2、复习24个韵母。
(1)分组读: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重点复习复韵母和鼻韵母的连读方法)
(2)对比读:a—an—ang e—en—eng
i—in—ing un—ûn—ûe
iu—ui—in an—ao—ou
(3)连起来熟读、记忆。
3、复习16个整体认读音节。
(1)分类读。
翘舌平舌;其后加i的有7个;跟韵母读音相同;用大y带头的有8个;还有一个wu。
(2)熟读,记忆。
板书设计:我会连
读读连连
读读画画
我会读
我会讲
教学反思: 在本次复习中看图讲故事的环节比较成功,这是一项观察、思维、表达的综合训练。发挥自己的想像把故事讲完。但在复习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时发现孩子掌握的不好,我想在今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巩固与加强。
小学汉语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苏教版的拼音教材每课都配有精美而传神的情境图。在汉语拼音的编写上,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确立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本课共有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情境图,用以引出gkh,帮助学生读准它们的发音。图下是gkh3个声母笔顺图示及它们在四线格中的书写规则,用以帮助学生掌握3个声母的笔顺。第二部分是gkh及其表音表形图。第三部分是gkh在汉语拼音四线格中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gkh与eu组成的音节,其中包括带调音节及相关的图。
二、说学生
一年级的小学生天真活泼,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容易被新颖的事物所吸引,但注意力保持时间有限。对于拼音教学来说,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变枯燥的拼音符号学习为愉快的学习体验之旅,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并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说话和听讲习惯。在教学中,老师将会在教学中给出相应的对策来帮助学生进行矫正。
三、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新课程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学会g、k、h3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
2.技能目标:能够正确书写g、k、h,读准g、k、h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g、k、h的发音、书写和与单韵母的拼读。
难点:g、k、h与单韵母拼读的四声读法,本节课是为第二课时做准备。
四、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刘老师主要采取以下策略:(1)创设趣味情境策略;(2)先扶后放策略;(3)教学生活化策略。由这三个策略来实现教学“授之予渔”的`目的。
五、教学流程
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学情,刘老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用“老朋友见面”的形式复习学过的六个单韵母和声母b、p、m、f、d、t、n、l以及与这些声母相关的带调音节。
2.借助“情境图”引出字母。
3.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认读字母。
4.利用标音标形图利于记忆的特点,识记字母。
5.利用“顺口溜”巩固字母的认读。
6.通过书写练习,帮助学生学会书写g、k、h。
7.游戏激趣,巩固拼读。
六、说板书
本节课板书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直观地理清了学生认知、书写的思路。
小学汉语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读准声母b、p,能正确熟练地书写。
2.学习拼音音节,能准确拼音b、p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感受学拼音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习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
拼音示教板,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5)
1.认读卡片b、p。
2.回忆b、p的发音方法。
二、学习拼音方法(20)
1.认识音节。以b-ɑ→bɑ为例,声母b和韵母ɑ碰出了音节bɑ。
2.学习拼音方法。
(1)结合介绍拼读方法,老师作拼拼读示范,并用口诀拼读要领。
(2)老师教读。
(3)学生练读。
(4)教师检查。
3.用以上方法练习其它音节。
充分利用卡片,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如:找朋友、打电话、摘苹果、争奖章等。教师注意点拨,将发音方法韵含其中。
三、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连连”(10)
1.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老师以一组为例,点拨带调音节的拼读方法。
3.学生尝试拼读,老师相机指导。
4.完成连一连,再次练读。
四、巩固练习(5)
学生重新拼读学过的音节。
五、布置作业(5)
抄写本节课学的音节。
板书设计
b-ɑ→bɑp-u→pu
bɑbopɑpo
bibupipu
教后感
小学汉语课件 篇7
1、学会i、u、ü 3个单韵母和y、w 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本课包括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三个单韵母i、u、ü,两个声母y、w,三个整体认读音节yi、wu、yu,配有一幅图画。用衣服的“衣”提示i、y和yi的音,衣服中间的花边和花边顶上的纽扣构成的图形提示i的形,衣服左边的树杈提示y的形。一只乌鸦停在窝旁,乌鸦的“乌”提示u、w和wu的音,乌鸦窝的形状提示u的形,屋顶的形状提示w的形。一条翘着尾巴口吐水泡的鱼,“鱼”提示ü和yu的音,鱼嘴和上面两个小泡泡构成的图形提示ü的形。
第二部分是i、u、ü、yi、wu、yu的四声。
第三部分是比较y—i—yi、w—u—wu和ü—yu,同时学习y和ü组成音节时,ü上两点省写的规则,还安排了看图读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 wū yú和音节yā。
第四部分是i、u、ü、y、w的书写格式及笔画笔顺。
i、u、ü、y、w及yi、wu、yu的发音和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带调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准i、u、ü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教学的难点。
配合学习i、u、ü、y、w和yi、wu、yu发音的录音带;
i、u、ü、y、w和yi、wu、yu及带声调i、u、ü、yi、wu、yu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i、u、ü,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乌”“鱼”读准i、u、ü的音。要告诉学生发i、u、ü时口形不能变动。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画与字形相似的部分。
教学i、u、ü的四声,可以先让学生反复读带调韵母,再放录音正音正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还要告诉学生,i 上边标声调符号时,不写点,第一声是ī,第二声是í,第三声是ǐ,第四声是ì。
教学y、w应与yi、wu、yu结合起来,可借助图画及“衣”“屋”“乌”“鱼”的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告诉学生y、w是声母,读得轻短;yi、wu、yu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响且长。
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用拼读,应整体认记。
比较y—i—yi、w—u—wu和ü—yu,让学生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称大y;i是韵母,称小i;yi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w、u、wu都读“屋”,w是声母,称大w;u是韵母,称小u;wu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w和小u组成。ü和yu的读音相同,ü是韵母,yu是整体认读音节。yu中的u实际上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
上两点省写。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或“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教学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yú、wū和音节yā可放在比较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之后,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先观察i、u、ü、y、w在四线格中所占的位置,再指导书写,弄清笔画笔顺。
i占上中格,先写竖“”,写在中格,上下顶格;再写点“.”,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两笔写成。
u占中格,先写竖右弯“”,再写竖“”。两笔写成。
ü占上中格,两点最后写,写在上格靠近第二条线的地方。四笔写成。
y占中下格,先写右斜“”,再写左斜“”,左斜要长些,伸到下格一半处。两笔写成。
重点指导写w。w由两个“”组成,不要写得太宽。笔画名称:“”叫斜下斜上。
1、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带调单韵母i、u、ü口头组词。
ī 衣服 第一 医生 í 移动 阿姨 怀疑 ǐ 已经 蚂蚁 可以
ǖ 淤泥 ǘ 小鱼 愉快 ǚ 下雨 语文 羽毛 ǜ 体育 遇见 玉米
2、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准又快。
3、做字母卡片,再和同学一起读一读。
4、读一读,用音节口头组词。
yī 衣服 医生 一年级 yí 阿姨 y ǐ 椅子 已经 以后 yì 容易 意见
wū 乌云 乌龟 乌鸦 wú 吴老师 梧桐树 wǔ 跳舞 中午 五星
yū 淤泥 yú 金鱼 鲤鱼 yǔ 下雨 雨衣 yù 玉米 玉石
5、读一读,找出声母、韵母和音节。
1、看图,学习发i的音,认识i的.形。
2、教师示范i的发音,学生观察模仿,练习发音,体会i的发音要领。
1、看图,学习发y的音,认识y的形。
2、比较区别y和i。
3、认识yi,练读yi的四声。
(一)复习i、u、ü、y、w、yi、wu和带调的i、u、ü、yi、wu
(三)比较y—i—yi、w—u—wu、ü—yu,知道y与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规则
熟读带调的i、u、ü、yi、wu、yu。
i、u、ü的发音方法发i时,口开得很小,舌面前部抬高,嘴角向两边展开。发u时,双唇尽力拢成圆形,中间只留一个小孔,舌头后缩。发ü时,双唇成扁圆形,接近闭合,舌头向前,接触下齿背。
y和wy(名称叫“呀”)和w(名称叫“哇”)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小学语文拼音教材把y、w当作声母教学。y读音同i,w读音同u,用来跟后面的韵母拼成音节。
小学汉语课件 篇8
【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接触过汉语拼音,对字母的读音和音节的拼读有一定的基础,只是受“先入为主”的影响个别字母和音节的发音不准确。
【难点】
n、l 的发音及 n、l 与韵母的拼读。
【教师思考】
如按常规教学仅凭教师讲解声母音、形、义,大部分学生定会兴趣索然。因此,教者应该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创造精神,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重点】
声母 d、t、n、l 的形状及 d、t、n、l 与韵母的拼读。
【设计特色】
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自主探究,在创新中求发展。
【信息资料】
1、 d、t、n、l 的字母卡片及与单韵母相拼的翻动式卡片。
2、拼音乐园的课件及“摘苹果”游戏的挂图。
3、学生用的橡皮泥、小棒和毛线绳。
【教学要求】
1、学会 d、t、n、l 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 d、t、n、l 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声母:b、p、m、f 并让学生回忆记忆的方法。
2、复习音节:ba、fo、ma、po
设计意图:采取指读对读齐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一方面检查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进行字母形状记忆方法的迁移。
二、声母音的教学
1、拼音乐园里可热闹了!今天老师还要带小朋友到这里认识一些拼音娃娃。你们看谁来了?大屏幕演示字母 d、t、n、l 及直观图。
2、小朋友,你认识他们吗?指名试着读一读。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好?让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
3、学生模仿读、练读、对读、同座互相检查读,教师相机指导 n 、l 纠正的发音。
设计意图: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不同发展需求,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他们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
三、声母形的教学
1、屏幕上的图能够帮助你们记住 d、t、n、l 的样子,请小朋友仔细看图,想一想有什么新的发现,同座交流交流。(学生用以前的方法编顺口溜:队鼓鼓锤 d d d;鱼儿跳舞 t t t;一个门洞 n n n;一根木棍 l l l。)
2、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小组讨论一下。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畅所欲言。(马蹄印 d d d、用手指摆d的 形状;小伞把 t t t、倒拄拐棍 t t t 和“七”像;独木桥 n n n;l 的形状像数字 l、筷子、教鞭、指挥棒、旗杆、铅笔、灯管……)
3、他们还和我们以前认识的哪些拼音娃娃很像?
(d 和 b;p、n 和 u、m;t 和 f;l 和 i)
设计意图: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寻找新的发现,使学生思维中创造的火花不断闪现。声母形的记忆体现层次性:先引导学生从直观画面观察记忆字形;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字形;最后指导学生根据所学比较记忆字形。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参与、体验、合作、发展,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进一步提升。
四、声母与单韵母的拼读教学
1、翻版出示音节;这些音节你们会读吗?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示范读、指名当小老师领读、自由选择读、齐读等。教师重点纠正 n、l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2、屏幕演示一些带调音节:da、di、tu、nu、li、lu、ni、na。让学生用这些音节组词或说一句话,看谁用上的音节多。
设计意图: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学生的成就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同时也充分发挥了拼音在生活中的作用,为学生提前识字说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这四位拼音娃娃分别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2、教师重点指导声母“t”的写法。其余三个声母学生根据观察试着写一写。想写几个就写几个,指导自己满意为止。
3、教师巡视纠正指导并让学生互相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六、巩固练习
1、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小棒、毛线捏一捏、摆一摆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有的独自进行,有的与同座讨论合作,教师给捏摆好的同学以展示的机会。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情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2、“摘苹果”游戏。拼音娃娃来到果园里,哇!树上结满了红通通的大苹果,多诱人啊!你们想吃吗?学生认读苹果上的字母、音节,读对了就奖励一个大苹果。
设计意图: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学生在积极的竞争参与中,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得到培植。
【反思】
本节课力求把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融入实际教学实践之中,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了学习方式的变革。能够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和身心发展需求出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以参与求体验,以合作求创新,以探究求发展。在声母音形教学上,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间尝试学、互相教学、讨论研究学,学生主体地位凸现,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深知学情的基础上,打破了以往拼音教学单一的呈现方式,及各个字母按音形义讲解,采取了集中训练,减少头绪,加强综合的教学思路。一些弹性要求和交流展示拓宽了学生思维和活动空间,使学生的创造力在教师的感召下得以彰显。
3、拼音教学生活化、情境化。以游戏和活动为主线,让全体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联系日常生活、捏摆字母记忆字形展现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感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