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微课件(范文14篇)。
以下的“英语微课件”主题相关内容,是小编为了方便大家整理出来的。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只要在课前将教案和课件写好就可以了。教案的编写规范能够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希望您能够收藏我们的网站,以便获取最新的资讯!
英语微课件(篇1)
主题一: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世界上最为明显的文化差异之一。在历史上,中西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中产生,标志是语言、风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和人们的生活态度。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不同的文化,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互相理解和尊重。
一、语言差异
中西方语言差异是非常明显的,不论是在语法结构还是在词汇的使用上,都存在许多差异。中文是一种表意文字, 通过书写表达思想,而西方的语言则在书写和发音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语是音标文字, 更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二、风俗差异
中西方在很多地方有各自不同的风俗和习惯,为了免除不必要的误会,建议在不同文化背景之间保持尊重,在了解一些基本的礼仪和惯例时, 避免冒犯某一方的文化差异。
三、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的社会价值观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中西方的价值观往往受到其文化的影响,已成为各自文化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重视尊老爱幼、注重人际关系的延续,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注重个人的自由、独立和私有财产。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也就为中西方的思考方式以及处世方式提供了不同的思路。
四、生活态度的差异
中西方生活态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中文社会里, 人们往往更加注重“以家为天”,强调家庭、家族成员的互助,强调文化的传统与历史的延续。西方社会则更多的关注于个人,追求个人所求,追求个人幸福和值得追求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西方文化差异体现在语言、风俗、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方面,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差异,是增进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关键。同时,相互学习和互相借鉴,也是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一种必要性和发展动力。
英语微课件(篇2)
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 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
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 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姓,名字的首字母.如:MalcolmRichardCowley应为:Cowley,M.R.,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Norris与IrvingGordon应为:Norris,F.&I.Gordon.;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EnglishWeekly。
【格式】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王xx.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财政研究,xxxx,21(1):56-58. 夏xx.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高等理科教育,xxxx(1):46-52.
Heider,E.R.&D.C.Oliver.Thestructureofcolorspaceinnamingandmemoryoftwolanguages.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xxxx,(3):62C67.
【举例】xxxx.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xxxx:42.
Gill,R.MasteringEnglishLiterature.London:Macmillan,1985:42-45.
【格式】作者.篇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李xx.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光明日报,xxxx-12-27(3).
French,W.BetweenSilences:AVoicefromChina.AtlanticWeekly,198715(33).
Spivak,G.“CantheSubalternSpeak?”.InC.Nelson&L.Grossberg(eds.).VictoryinLimbo:Imigism.Urbana: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xxxx,pp.271-313.
英语微课件(篇3)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快乐英语第二册第三单元13课。本课是交际训练课,我注重围绕“访客迎课”这一中心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发展语言技能,从而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正确使用“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这些日常用语。
2、能够听懂,会说并认读 apple、 banana 、pear 三个单词。
3、学会有礼貌的访客迎客,掌握基本的会客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May I come in? Come in please.” 这些日常用语以及会用“Have a …”表达款待客人的心情。
教学用具
录音机、水果、手偶、装有梨的盒子。
教法和学法
(一)小组学习法
针对本课内容我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课堂各项活动,均以小组活动为主线,结对或全班活动为辅,学生互相交流,切磋,共同完成任务。在合作中感受学英语的乐趣,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而形成共同学习的环境。
(二)情景教学法
我将教学建立在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 ,使教学活动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在单词和句型教学中,采用简笔画、手偶、实物等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 热身
(1)师生问候,亲切交流。(教师以朋友的语气与学生交流,不但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把学生带进了轻松与悦的情绪中,同时锻炼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2)唱英语歌曲 (活泼欢快的歌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稳定了学生的情趣,活跃了课堂气愤。同时有利于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复习导入
1、 教师模仿兔子,让学生猜。然后让学生Do it like this.达到复习动物类单词的目的。
(这一环节复习尽量发挥学生的眼、口、手、脑、耳多种器官并用出发。)
2 、板书课题
三、讲授新知
学习Look Listen and Say
1、教师简笔画出示苹果,学习apple这一单词。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采取简笔画教学手段,初步让学生形象感知,既形象又直观。)
2、教师出示香蕉实物并说:“It’s a banana.” Who can draw it? Who can color it? 学生画完后,并涂色。学习banana这一单词。
3、教师拿出装有梨的盒子,让学生猜。学习pear这一单词。(我采用教师领读、指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全班齐读的方式学习单词。)
4、抄写单词。(适量的书写为学生正确、流利书写单词和句子打下扎实的基础。)
5、学生听音跟读。(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使学生发音标准,语调自然。)
6 、Dran and color.(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同时又为Play a game.和 Let’s act.做好铺垫。)
7、 Let’s play a game.(将所学知识融入活动中,即使学生得到放松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习Learn to say
这部分内容分以下几步:
1、教师出示手偶,表演对话,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2、教师板书句子并学习。
3、学生听音跟读。(Learn to say .)
(这部分的操练为下部分的提高练习打下基础,让口语暂落后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说英语的信心,激发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学习Let’s act.
1、教师与一名学生表演对话,引出Have a big banana.
2、教师将香蕉扒好皮,示意让学生品尝。让其他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3、教师领读句子。
4、小组练习。(自主操练,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品尝到创新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 )
5、 Let’s talk one by one.
6、听音跟读。
四 听力练习。(我采用了听力练习册的题作为本课的巩固练习。)
五、总结评价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自我评价更有益于学生自我认识,有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六、课后作业
1、与你的好朋友表演会客内容的对话。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抄写三个水果类单词。
英语微课件(篇4)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随着口语在基本语言技能中地位的日益提升,全面实施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已被提上议事日程,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受到外语教学工作者的重视,很多口语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测试方法纷纷出台,但目前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进行改革。同时,口语教学的重要性、职业教育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也都要求我们务必对口语教学进行改革。由于过去大多数学校对口语教学未给予应有的重视,所以相关研究也就有所不足。因此,在现行的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1、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所造成的影响
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的各级考试主要以笔试形式进行,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检测不够,使得各级学校把重点放到了追求通过率和应付考试上,客观上降低了对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其结果就像有的学生那样,学了那么多单词和语法,但是不会用,听不懂,说不出。我们没有真正把握语言的运用技巧,没有真正领会那些比较简单的英文单词组合成语言后的真正含义,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但是现在学生背熟和把握了大量的单词却说不出口,听不明白,结果就是无法实现语言的交流。
2、“以教师为中心的”的教学模式
很多教师上课唯恐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就一直不辞劳苦地“满堂灌”。其出发点是好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但是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灌输给学生的未必就是他们需要的或尚未了解的。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是学生的积极活动。所以,广大教师应该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更应如此,让学生尽量多说,大胆地说,教师只需要起到组织发言、控制节奏的作用就可以了。
3、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对于口语教学模式的探索缺乏
在进行口语练习时,很多学生不敢开口、害怕出错,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与此同时,一部分口语好一些的同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发言的次数,以避免其他的同学说他好表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造成了基础差的不敢开口,基础好的同学不愿开口的恶性循环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如果我们继续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去探索新的口语教学模式,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就无法改变,不利于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
1、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模式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外语教学工作者越来越意识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重要性,并最终认识到,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习者本人。教师讲得再多再好,学生不理解、不配合也没有任何效果。口语教学更是如此。教师讲授再多的理论和技巧,再多的常见词汇和表达方式,学生不开口说就是徒劳的。因此,在我们的口语教学实践中,从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出台,到教学步骤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要始终牢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2、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课堂教学无疑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如何更好地利用每一个课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单一的教学形式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势在必行。例如,在口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大胆采用功能句型技能训练、竞赛、自由演讲、模拟新闻发布会、看图说话、互动角色表演、情景会话、话题讨论、游戏表演等都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扮演教师的角色。比如,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如何备课、如何组织课堂。创设轻松有效的口语环境,鼓励学生说英语,用英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已知词汇表达自己思想,培养自主学习及团队协作精神。总之,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各种教学方法,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口语能力的提高需要大量、反复的实践,仅靠口语课上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要搞好英语口语课的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内辅导,还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以提高学生参加口语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要努力优化英语学习软环境,通过学习小组、英语角、英语演讲、英语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运用英语的机会。大量丰富的英语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会、英语才艺表演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展示自我的场所,学生可将课本上掌握的语言知识通过口语表达的形式应用到实践中,不仅提高了语言沟通能力,而且也提高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拓展了思维空间,挖掘了学习潜力。
3、注意吸收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法的最新成果
英语教师要始终关注现代语言学理论和现代教学法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注意吸收其中的有益的成分,并将其运用于口语教学实践中。口语课堂教学也应注重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交际性教学的任务型、交互型、参与型的特点。教学除了对话、讨论、辩论、角色扮演、小游戏、案例分析等形式以外,还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口语学习网站。
4、注重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口语课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实践。教学活动要有利于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交际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的培养应并重。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媒介,交际过程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中英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缺乏这方面的知识,说话往往会不得体。语言不得体比不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更容易导致误解的产生。英语口语教学的目标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因此在教学中要初步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习俗,理解交际过程中众多因素(如:场景、功能、意念、性别、社会、心理、风格、情感)与语言得体性的关系,使其学会并初步掌握正确、得体的表达方式。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目的是为了交流和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不能顺利地交流,那么英语学习就失去了其初衷和意义。我们作为高职高专英语教师必须把握英语口语教学的规律和教学方法,构建灵活有效的口语教学设计模式无疑是所有外语教学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英语微课件(篇5)
摘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因此,进行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美的传播者,学生是美的实践者。通过师生互动,促使学生对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以美求真、以美激情、以美育人,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把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而有实效。
关键词:英语课堂;渗透;美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操和信念端正。”何为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美育教学。特别要抓住主阵地——优化课堂结构,渗透美育。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感受美,欣赏美,让学生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下面我就英语课堂中如何渗透美育内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首先教师是美的传播者
1、教师的语言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英语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自然流畅的语调,抑扬顿挫的节奏能使学生置身于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保证教学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和英语语音语调。英语教师必须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用英语来想英语。同时,相应的“体态语”要尽可能符合英美人的习惯,这种“仿真”,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并置身于英语语言环境之中,以满足学生语言美之心理需求。
2、教师的教态美
要实现美育教学,首先要增强外语教师的审美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修养。教师教态要亲切自然,态度端庄大方、热情活泼,衣着美观得体,既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又为教学活动创造了一个美的氛围。小学课本知识接近生活,情景性强,是一个多姿多彩的百花园,犹如一个大舞台,老师与快乐的小朋友在舞台上尽情饰演着来自生活的角色。英语教师们必须集言语、表演、造型等艺术手段于一堂,全方位地给学生施加影响,使英语课堂充满阳光!每当上课铃响,英语老师总是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并亲切地向学生问候:“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每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可微笑着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 job!”然后点头致谢:“Thank you very much.”反之,则摇摇头或摆摆手并鼓励学生:“Try next time.”
3、教师的板书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高度浓缩,是教师的微型教案,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它是对教材的一种艺术再创造。板书设计要文字精练,一目了然,运用和谐的色彩,图形、表格等构图清晰。创造板书的形式美可以强化课堂教学效应。板书形式的美,顺应了学生喜新、好奇心理,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生发美的思索。色彩搭配合理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单调的色彩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厌倦情绪。在平时授课时我通常用黄色笔强调某一词,用同一色笔书写同一规律的知识。这种习惯有利于加强记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其次学生是美的实践者
1、在音乐中欣赏美
音乐是最能直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活动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陶冶儿童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就应该把音乐引入课堂。比如教学英语数字时,可以借助“Ten little Indians”来帮助他们掌握。另外还借用一些熟悉的曲调(如“Two Tigers”等)让学生自编歌曲。伴着语言的艺术特色,培养一定的欣赏能力。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旋律优美、内容健康的英文歌曲,在音乐美的熏陶中复习掌握新知识。
2、在环境中鉴赏美
一个轻松活泼、生动有趣的环境能让学生愉快地享受学习的过程。有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让自己的教室变成美丽的“大花园”,在美丽的图片的吸引下把英语单词和图画结合起来记忆,这样不仅记忆的效果会比较好,而且也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比如,在教pretty时,我特意用几盆可爱的鲜花布置了教室,还从家里拿来了一把小巧玲珑的伞,一些可爱的动物玩具,美丽的物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我就趁势问学生:Is it pretty?这样结合实物学单词效果是相当好的。
3、在教材中感悟美
走进英语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但这美丽远远抵挡不住教材灵魂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知道了深受欧美人喜爱的hot dog, hamburger, salad,学会了吃快餐时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 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 Thank you !”给别人造成麻烦道声“Excuse me. ” 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这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不正是教材的翻版吗?礼貌礼仪教育在英语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
4、在活动中体验美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教师在课堂里可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把单调的语言个体转化为具体生动形象的艺术个体,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创造力。比如在学水果、动物等名称时,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或边听边画;在学时间的表达时、让学生做一只钟的模型,边拨动时针分针边练习句型……在这些活动中,会画会做的小朋友总是特别受到大家的注目,而其他孩子们从他们那儿既能学到如何用英语自由表达,又能欣赏优美的艺术品,得到美的熏陶,学生的审美能力的提高也蕴含于这一次次的教学活动中。
美无处不在。美的创新意识不竭的源泉。在英语课堂,美育无处不在。孩子们感悟着、赏析着、体验着美。同时,美也激发着孩子的热情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
英语微课件(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旧的教学观念必须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求。教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设计教学活动,活动应具有操作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等等细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教学机智,随时调整教学计划,注重临场发挥,出现吸引人的闪光点。
1、 以名人为例,介绍讨论话题,设计讨论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活动中来。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想成为名人,所以他们非常关注名人的生活。学生更喜欢追求明星,他们可能比老师更了解名人。在教学之初,就要把重点放在要讨论的话题上,讲讲名人,使学生的兴趣倍增。
例如在学习《no drug reading》导入时,我就用了社会上影响比较大的成龙之子房祖名和90后演员柯震东吸毒案。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3分钟,然后谈谈他们自己的想法。引发学生的极大兴趣,从而成功导入课文,同时对学生进**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让学生明白吸毒对自己健康社会所带来的巨大危害,自觉树立抵制毒品的决心。
又如在上《the inter*** and tele***munications》时,我没有让学生讨论你们上网都干什么这些无聊而不具启发式的话题,而是做了一个游戏,名叫“猜猜我是谁”,在活动中我介绍了马云,马化腾,张朝阳这些网络大腕,青年才俊。
二,活动设计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主,不受老师的约束。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所有活动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学习《no drug reading》读后的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当下热点“ice bucket challenge”设计了一个活动环节“question challenge”,让学生能把这堂课所学应用起来。通过同桌合作讨论根据他们所学及他们的常识写出“why should we say no to drugs?
”的理由,然后我改变以往的由老师来点名的方式,以同学点同学的方式叫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这种方式新颖有趣。每个人都会积极反应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keep away from drugs and value our life”从而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3、 活动设计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不脱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就在我们身边。
不切实际的生活活动使学生难以操作,影响他们的积极参与。在上our body and healthy habits时,学校当时当时正在创建阳光体育示范校,于是我在开课的时候引用了学生平常跑步的**,并在课件上制作了小黄鸡带我做运动的几个简单动作,让学生跟着**学小鸡的样子做了一分钟的锻炼。这很好地吻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整个课堂上我又引入了竞争机制,在讨论环节设计了倒计时,这些举措加强了学生的紧迫感,激励他们在限定的时间内提出更多建议,所以整个课堂学生能积极参与,气氛热烈。
所以我认为上好课,我们精心设计血液医学,独特创新。
在学生活动环节中,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注意不够,应该鼓励尽可能多的人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平时表现的很活跃的学生,尤其应鼓励那些有自己但羞于说出来的同学。同时在学生回答问题环节缺乏必要的引导,听他们的回答,感觉他们的思维被限制了,都是围绕那几个点,作为老师这时应该给予积极的引导,启发他们用发散性的思维去回答这种开放性的问题。
英语微课件(篇7)
一、复习目标: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必须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
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能完成英汉互译和连线的习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资料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区分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运用翻译补充所学句子。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5、能跟每单元的资料,例如:My weekend plan,My penpal,introduce parents’jobs,等相关的写作练习。
二、复习资料及要点: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有关交通工具,地点,职业,情绪等方面的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每一天听写一个单元单词。
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让学生能够运用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4、阅读,写作。根据每单元的话题进行练习。
3、要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有时教法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小学生的朋友、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尊重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关爱那些在英语学习方面有困难的学生,要尽可能多地为小学生提供实践英语的机会,鼓励他们所做的尝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英语的活动中,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参与性,培养合作意识。
三、创设情景
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表情和动作去感染学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创设情景,相互交流,启发学习动机,树立学习信心。直观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之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课文来创设情景,如打电话、购物、生日聚会、旅游、问路等。为学生提供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四、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的实施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上都要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就目前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应该都考虑以下几点:
1、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小学英语教学一定不要变成教师满堂灌的知识课,不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学习。“玩”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从这种认识出发,“活动”就应该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只有在活动中儿童的天性才能得到限度地释放,只有在活动中儿童才会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才会巩固学习兴趣。
2、重新定位师生关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主要的作用是指导小学生在活动中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练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强调师生互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会更加主动,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3、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一定要满足小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
尊重个体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尊重个体差异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要认识到我们的学生是有差异的,另一层含义是我们应该做到针对不同差异的孩子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获学生的知识结构在不断更新,驾驭英语的能力在不断提高,掌握的词汇在不断扩充,社会对英语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通过对新教材的学习,迎接新理念新考验新挑战,大胆运用新理念、新方法到课堂实践中,努力落实新课标,善于钻研,才能驾驭教材,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英语微课件(篇8)
新课导入设计意图;
1、猜谜的形式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2、这里简单引入、提问的目的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3、猜礼物
这个导入设计一方面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调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课堂教学充满新奇感。
4、短小的历史故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4、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而且把学生想知道的作为尝试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语文课程标准》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而,刚开课就用清脆、宛转的夜莺歌声导入,让学生感到美妙的歌声是多么富有感染力,大家产生无限丰富的想象,令人亲切陶醉而心驰神往。学生的阅读兴趣盅然,这样开课,培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6、导入部分,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主人公产生敬仰之情,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作好了必要的铺垫。
检查预习:
1、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作好铺垫。
2、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大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这一复习环节,既温习了词语的朗读,又让学生凭借词语回忆了课文内容,还进行了语言概括能力的训练。
识字设计意图:
1、小学语文教学是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要为学生打好识字、阅读和作文的基础。初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做到读正确,然后是读得流利,才为精读教学的“读得有感情”打下基础。只有加强对初读课文的自学情况检查,才能掌握字音、字形、词义,并能正确运用,积累词句,力求循序渐进,扎扎实实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运用多媒体课件:
1、从思想上意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同时也为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用可爱的动画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是学生不至于走神,调节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3、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凭借音乐感知画面形象,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出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学生在声情并茂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课件,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不但可以保持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促进感悟,达到积累内化的目的。
4、恰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
5、从教学实际出发,将课件作为学生与文本交流、师生情感交流、协作的工具,创设学习环境的工具。激发学生的情感,为学习语文奠定情感基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读写结合,力争将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力,提高习作水平。
6、这个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画面,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促使他们感悟文中的情和景。
诵读感悟设计理念:
1、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即加强了读书的指导,又走进了文本。
3、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使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
4、对于重点句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回答要求,既让后进生在难度降低的前提下也能尝试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5、读写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学生写作,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7、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同时,用小标题来概括每段内容,这种方法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8、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抓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9、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10、注重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画面及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的方法,还注重培养学生自读勾划、合作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使学生真正成为语言的实践者,从而保证双基训练能落到实处。
11、表演读是学生“喜闻乐动”的好形式,又是潜移默化理解词句意思的好途径。通过两次演读,两次情境再现,学生对各种对象的表现有了真切的感受。
12、朗读不仅仅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各种不同方式的朗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享受。而唱歌正好与语文朗读有许多共同之处,各种不同唱法可以给朗读作借鉴。
指导写字设计理念:
1、新“课标”强调:“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子。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课始,我不仅范写,而且边写边提醒学生关注“略”这个字的整体布局是左窄右宽,再关注笔画细节,也就是每个笔画的书写要领,这样指导,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积累不少写好字的秘诀。“三个一”写字姿势的提醒及时必要,它培养的是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现的是最基本的人文关怀。
课堂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1、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作业设计理念:
1、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2、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要求孩子每篇课文都要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5个预习任务。老师已经在课堂进行过一次指导,有家长的关注与帮助,相信孩子们能做得更好!
3、巩固性作业,设计意图:巩固基础知识,加强书写练习,学会审题读题。
4、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写话练习,增加练笔次数,提高孩子的写话兴趣和能力。
5、语文学习重在阅读积累,阅读可以巩固识字、增加识字量,可以累积好词佳句提高说话、写话能力,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静气。(好处很多)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阅读积累作业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板书设计理念:
1、在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基本有两个,一是视觉,二是听觉。板书是使学生通过视觉而获得知识信息的。在学生接受信息的两个渠道中,通过视觉获得信息的记忆时间,比从听觉获得信息的时间要长几倍。板书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因而是提高教学效果。
2、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浓缩了的精华,是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课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使学生能从板书上较直观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英语微课件(篇9)
Greeting (1 min)
Introduction (8 mins)
介绍本课程的特点,对学生提出课堂及课后作业的要求,及学完本教材后所应掌握内容。说明考试形式及对上课纪律的要求。
Presentation (15mins)
1. Play the audio
2. Useful sentences patterns(该处会有相当部分内容出现在Practice部分教师巡回指导后做说明)
1) A: Good morning. I don't think we have met before. May I introduce myself? I'm Tom.
B: Nice to meet you. My name is Bella.
2) A: Hi! Nice to meet you. Nice day, isn't it?
B:Yeah, couldn't be more pleasant. Nice to meet you, too.
与原句意思相近的表达还有:
It's wonderful to see you. It's lovely to meet you.
与之对应的回答有:
Same here. Likewise. Same to you.
与陌生人搭讪时,老外通常喜欢用天气作为开场白,最后结尾时会说Nice meeting you.(很高兴认识你。)或者Nice talking with you.(很高兴与你交谈。)
千万要注意这句与Nice to meet you.是有区别的,后者主要用于开始一段对话,Nice meeting you.则意味着结束一段对话。
3) A: Harry , how're you doing?
B: Good, how're you doing?
A: I'm doing fine.
4) A: Long time no see. How are you doing?
B: Fine.
除了How're you doing?之外,老外还常说:
How have you been? How's it going? How are you getting on?
问候家人还可以用:How's your family?
此外,如果想表示自己最近状态非常好,还可以说:
Everything is going pretty well.一切顺利。
Things just couldn't be better.好得不能再好了。
5)A: I can't believe you are leaving now. I won't be able to see you in two months.
B: Oh, come on. Give me a hug.
6)A:Baby, give me a hug.
B: I'm going to miss you so much.
Give me a hug一般仅限于很亲密的朋友或家人之间,当然,拥抱时不一定要先
这么说,有时对方只是张开双臂,说一句Come here,也是要拥抱一下的意思。
这句话还可以说成:
Give a squeeze. Give me a bear hug.
与此类似的一个表达是Give me five!意为“击个掌吧!”它是Give me five fingers!
的缩略形式,意指双方举手相互击掌,用于打招呼或者相互庆贺。因为是举手击掌,所以也称为high five。
7)A:How are you doing?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B: Not bad. How about you?
8)A: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Fancy meeting you here.
B: Yeah, It's been a while. Where have you been?
“好久不见”除了上面说到的两种说法,还可以说:
I haven't seen you in a while.
It's been a while since I've seen you.
表达初次见面的惊喜可以说:
Good to see you again. It's nice to see you again.
Great to see you again.
表达不期而遇则可以说:
What a small world!
9) A: You are such a nice person. Nice to meet you.
B: My pleasure.
10)A: It's time for me to get going. Glad to see you.
B: My pleasure, too.
初次见面,礼节是很重要的。如果他人问候说“很高兴见到你。”,除了用My pleasure.回答外,我们还可以说My honor.或者It's my honor.
“很高兴见到你”一般用在两人刚见面的时候,或者交谈了一会儿要分别的时刻。比较正式的说法有:
I'm honored to have known you.
I'm so pleased to make your acquaintance.
11)A: l haven't seen you for a long time. What's new with you?
B: Nothing. Just as usual.
12)A: Hi, Martin. What a coincidence! What's new with your life?
B:Hello. You know, our football team won the champion last week.
老外与好朋友相遇时,还会用下列表达来询问近况:
How's everything?
What's happening?
How have you been?
有时,好友相遇也会用What's up?来打招呼,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What's up?有时也用来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相当于What's going on?或者What happened?
13)A : Helen. How have you been these days?
B: Oh, so far so good.
14)A:I'm hearing that you moved to a new place last week. How's it going with your new life?
B: So far so good. Anyway, that's really a nice place.
当他人询问最近生活怎么样时,我们还会说“我很好”,而老外则一般会回答
说:I'm on top of the world.或Couldn't be better.其中on top of the world是一个习语,字面意思是“世界点”,常引申为“幸福到极点,欣喜若狂”;与此类似的表达还有over the moon。
想表达自己目前生活一般,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外一般会说:
Not bad.
Just so so
Can't complain.
15)A: Henry,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B: Oh, not much.
16)A: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B: You know, just getting prepared for the coming mid-term exam.
询问他人最近在忙什么事情,除了用上面提到的句子之外,老外还常常会说:
What have you been doing lately?
What's been going on?
What are you doing with yourself these days?
up to单独使用的时候,有“直到,多达”的意思,如:
They can work for up to four months during their school break.他们可以在学校放假期间工作达四个月。
17)A: Your friend looks really gorgeous.
B: I know . And you know what, he is my age.
18)A: This is my cousin from downtown. He is my age.
B:Nice to meet you. I heard a lot about you.
如果要表达”这些小孩子一样大”还可以说:These children are of an age.其中an还可以替换为the same。
同龄人可以用peer或peer group表示,如:
The effect of peer pressure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同龄人的压力作用不容小觑。
I'm their peer.我跟他们同龄。
如果说某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则可以说:
She looks older than she is.
She looks old for her age.
19)A: Hello, Nick. Very nice to have you here.
B: Thank you for saying so. Oh, the house is very big.
20)A:I finally got here. It takes me a couple of hours.
B: Come on in and have a rest. Very nice to have you here.
古人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对于客人的到来,我们都会表示由衷的欢迎。除了上面的表达,老外还会说:
We have been expecting you.我们一直在恭候你呢。
Please make yourself at home.请随意些,不要客气。
如果主人对你的到来表示了热切的欢迎,作为客人的我们,应该怎样回应才显得礼貌:It's good to be here.
Thank you for your hospitality.谢谢你的热情招待。
It's very kind of you to treat me.谢谢你的招待。
Drill (10mins)
Ask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sentences patterns and the sample dialogues.
1. Nice to meet you.
2. How are you doing?
3. Give me a hug.
4.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5. My pleasure.
6. What's new with you?
7. So far so good.
8.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9. He is my age.
10. Very nice to have you here.
Practice& Role play (25mins)
1. Ask the students and their partners to practice the sentences patterns again and again, 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o check and guide.
2. Ask the students use the sentences patterns and some words they look up in the dictionary to make dialogues. The teacher will find 3-4 pairs to show their dialogues and give scores.
Summary (6mins)
1. Nice to meet you.
2. How are you doing?
3. Give me a hug.
4. I haven't seen you for ages.
5. My pleasure.
6. What's new with you?
7. So far so good.
8. What have you been up to?
9. He is my age.
10. Very nice to have you here.
Quiz(15mins)
Ask the students read a short passage out loudly to test their level.
Homework (1min)
Review the sentences patterns and preview.
英语微课件(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以下祈使句,并能运用所学祈使句进行交际。
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2、 能听懂、会说以下三种告别用语,并能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自然运用。
goodbye.
see you.
good night.
3、会唱歌曲goodbye!
教学重、难点:
1、能听懂、会说以下祈使句,并能运用所学祈使句进行交际。
get up.
go to school.
go home.
go to bed.
2、 能听懂、会说以下三种告别用语,并能在真实的交际场景中自然运用。
goodbye.
see you.
good night.
课前准备: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step 1 listen to a song
t:let’s listen to a song: goodbye.
ss:ok.
step 2 presentation
t:today, we will learn unit 4 goodbye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clocks. what time are they?
picture 1:
what time is it?(出示时钟的图片)
it’s six fifteen.
what should you do at this time?
please listen to the tape. what are they saying?
s:listen and learn to say:
1)get up.
all right.
2)go to school.
goodbye.
3)go home.
see you.
4)go to bed.
good night.
step 3 consolidation games
game 1: look, guess and say
game 2: magic ears
game 3: learn to sing a song: goodbye.
step 4 listen and read
t:le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learn to say the dialogue.
ss:listen and learn to say.
1)read after the tape.
2)read after the teacher.
3)read together.
4)free read or read in pairs.
t:let’s act the dialogue.
step 5 assign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recorder and imitate for five times.
2) recite: a learn to say
3))prepare: b look and learn (draw a room)
板书设计:
unit 4 goodbye
6:15 get up. all right.
7:10 go to school. goodbye.
4:30 go home.see you.
9:10 go to bed. good night.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以下八个家具类单词a desk, a chair, a bed, a sofa, a table, a telephone, a bookcase, a fridge。
2)能听懂、会说here’s a … 句型。
教学重、难点:
1)能听懂、会说以下八个家具类单词a desk, a chair, a bed, a sofa, a table, a telephone, a bookcase, a fridge。
2)能听懂、会说here’s a … 句型。
课前准备:挂图,单词卡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t:let’s review the text.
ss:ok.
1)read the text together.
2)group work.
3)pair work.
4)practice between t and ss.
games
1)magic ears.
2)listen and do
3) have a competition.
step 2 presentation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s (cards), which things do you know? please point to it and say it out
ss:learn to say the new words:
a desk, a chair, a bed, a sofa, a table, a telephone, a bookcase, a fridge
game: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pass the cards.
say out the words.
t: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find the things.
英语微课件(篇1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外研版英语七年级下第8模块第一单元,Once upon a time...
我的说课共分为八部分,分别是我的说课共分为八部分,分别是:1、说教材;2、说学情;3、说模式;4、说设计;5、说板书;6、说评价;7、说开发;8,说得失。
一、说教材
说教材包含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我将分别从单元内容和知识整合两方面来阐述。
1.从单元角度来看,新标准英语教材是以模块为单位进行编排的,每模块包括三个单元,围绕同一个话题—“童话故事”为题材无论是对话,课文还是练习,都与此话题密切相关。遵循国家《义务教育 英语课程标准(20xx年版)》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来设计教学活动,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表演对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愿望。
2.从知识的立体整合角度来看,
在七年级下Module7部分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be动词的过去式,因此学生对动词的过去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本模块要学习实意动词的过去式,为下面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我依据英语课标,制订了如下目标: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
(1) 语言知识:语言知识部分,我将从功能,语法,词汇三方面进行分析。
功能:按时间顺序描述故事发生的经过。
语法:一般过去时(规则动词)。
词汇:学习掌握本单元的28个短语。
(2)语言技能:语言技能部分,我将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分析。
听:能听懂简单的故事。
说:能用一些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叙述过去的事情。
读:能读懂简单的故事,明白其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情节
的先后顺序。
写:能用一些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对故事情节进行描述。
学习策略:
3)学习策略: 自学策略:能尝试阅读一些简写的英文童话故事。
合作学习策略:注意从他人的演示中汲取知识。
(4)情感态度:通过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感受学英语的乐趣。
(5)文化意识:试比较中国童话与外国童话的异同。
(三)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28个新单词。
难点: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情况,通过讲,练方式突破重难点。
二、说学情
我将分别从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两方面进行分析。
(1)知识储备:由于学生在七年级下Module7部分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了be动词的过去式,因此学生对动词的过去式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本模块要学习实意动词的过去式,为下面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生活经验:七年级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对童话故事这一话题更感兴趣,借助这些兴趣和好奇,学生在阅读本节课对话内容时就显得很轻松,很愉悦。
本节课属于英语新授课,对话课课型,我主要采用了高效课堂“交际化”式。
三、说模式
本节课属于英语新授课,对话课课型,我主要采用了高效课堂“交际化”式教学模式。
基本理念是:“交际化”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理解和掌握基本语言知识,需要熟练掌握语言交际用语。最终让学生能够在相同或相似的交际场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句型、用语言进行口语交际。
四、说设计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我对本单元内容具体做了如下四个环节的设计:①单元导入 明确目标 ②围绕目标,教师指导 ③课堂小结 单元回归 4当堂检测 及时反馈
五、说板书
板书的目的是从直观上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知识信息,在设计上将其分为主板与辅助性板书,在主板上分为两部分,即key phrases 与key structures,明确重难点,清晰明了地体现课堂教学内容。辅助性板书将一些重要概念,知识性的回顾写在黑板另一侧。
六、说评价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将运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方式来进行课堂评价。
七、说开发
依据英语课程标准,我本节课开发了以下资源:
1.文本资源:包括学生用书,教师用书,课程标准,学生练习册。英语教材是
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英语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的主要依据目标,通过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能够更好地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以满足不同学生
的学习需求。课后及时使用英语练习册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校资源:本节课主要选用了多媒体和录音机。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
体设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更清晰的展示教学内
容。在教学第二环节围绕目标教师指导中,我通过播放活动一和
活动三的录音对话,以此突破本节重点内容。
3.网络资源:通过互联网络,寻找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主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八.说得失
本节课不足之处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激励性语言和手段。
收获之处:能充分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
英语微课件(篇12)
1、认读四会单词,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必须的单词量,并且按照要求背诵四会单词。能完成四会单词默写,分类的练习。
2、认读教材中出现的一些词组的用法。能完成英汉互译和连线的习题。
3、掌握教材中出现的句型,和一些简单的与教材资料有关的语法知识。能够区分教材中出现的句型,运用翻译补充所学句子。
4、能够认读教材中的短文,能独立完成一些较容易阅读题。
5、能跟每单元的资料,例如:My weekend plan,My penpal,introduce parents’jobs,等相关的写作练习。
1、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和复习的重点。
(1)按词性归类复习单词。有关交通工具,地点,职业,情绪等方面的单词。
(2)按词汇表复习单词。每一天听写一个单元单词。
2、词组。词组是学习英语的关键,它是复习英语的良好途径,同时又是学习句子的基础。把词组归类,分类掌握。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组词。
3、句子。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让学生能够运用句型进行问答练习。
4、阅读,写作。根据每单元的话题进行练习。
1、加强单词的朗读和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使他们也能尽自我本事过好单词关。将词组复习与单词分类复习相联系。在复习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教材中的短文,做到精读和导读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把单词、词组、句子和阅读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复习过程中将它们紧密联系起来,合理安排复习资料,提高学生整体运用知识的本事。
2、以听说读写为主要途径,让学生多读,在复习中培养学生郎读英语的习惯,在学生多读多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听和写的本事。听说读写要有机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学生基础差,见过的英语习题比较少,要从习题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多做习题。
3、进行分类专项训练,帮忙不一样层次的学生获得不一样的提高和收获。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那么对不一样层次的学生就要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复习重点应放在单词,句型等基础知识上。
总之,紧张的复习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我们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求从实际出发,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必须的提高和提高,不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微课件(篇13)
教育部在关于中职教学改革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学科教学中,有利于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可视化。基于此,笔者设计了一款教学软件辅助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旅游英语教学软件的设计理念
课堂知识不仅仅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有效整合丰富的学习资料和信息化手段,并借助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而获得的。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是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教学载体。基于此,将该软件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理念主要是“以生为本”。
二、旅游英语教学软件的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由“趣”生“疑”
上课前,学生通过软件进行旅行社名片设计和职能部门的选择,完成了任务前的分组和角色选择,迅速进入学习情境。然后,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任务:分组合作完成扬州一日游线路的设计,并用英语向全班同学推介,并评选出最佳线路,并且这条最佳路线将成为本班春游的推荐线路。这样一来,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从而使学生在“我要学习”强烈意识的驱动下,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情境中。
2.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由“疑”至“学”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软件中设计了两个子任务,即用英语描述一条线路、通过英语问答调研“游客”需求,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语言和背景知识,主动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
3.任务实施,成果展示――由“学”至“行”
学生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并顺利完成两个子任务后,笔者要求他们根据软件提示,运用提供的资源库,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线路设计,并用英语向全班同学汇报展示。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在完成任务时,学生就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语言和背景知识,积极动眼、动耳、动口、动脑、动手。
4.自我评价,成果巩固――由“学”得“思”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设计的成果基本形成以后,笔者引导学生评价和自我总结完成的线路。首先,学生根据行业要求,自主设计一张线路评价表。根据此表,每组学生先自我评价设计的线路是否合理、问题解决是否最优化、有何意义等。最后,全班学生通过投票,评选出最佳的线路设计。
本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将评价表的设置权交给学生,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思考及总结能力。同时,在评价过程中,最大化地发挥网络多媒体的优势,使得评价更加公平、公正。
三、旅游英语教学软件的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教师设计软件,创设情境,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学生使用软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以讲练结合的方式,突破教学难点。师生在教学软件的辅助下,通过角色扮演,最终完成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
四、旅游英语教学软件的设计亮点
1.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改革理念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能承载教学改革的理念,并通过英语教学与专业课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促进了课程内容的综合化。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促进了教学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
通过软件的运用,实现了真实任务的创设、真实情境的模拟及自由角色的选定,使学生产生高昂的兴致、活跃的思维、强烈的自主探究欲望,从而自主完成相关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3.资源库随意添加,教学不受时空限制
这套软件系统能够更好地将文化课知识和专业课知识结合起来,使专业英语课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把专业课所需要的现实场景搬到电脑中来,让学生通过教学软件来完成相关的教学和实训任务。同时,一旦在软件的资源库中存储了某一景区,教师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任意时间开展教学和训练,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增减景区、景点的图形数据库文件,满足与时俱进的教学实训需求。
英语微课件(篇14)
(一)diy手工艺品的“多样化”英语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自我介绍
活动目标:
1大胆地在同龄人或其他人面前自我介绍。
2、 学习用××,××××
活动过程:
一、 热身《the morning has ***e》
二、 日常用语
三、 复习:my name is wiwi. i am twenty-eight.
i like red and yellow, i like a les and oranges. how about you ?
四、 新授:
now, listen to me: i can sing ,dance, draw and play the ball. 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o can tell me , what do you hear?你听到了什么?小朋友讲述中文意思。
oh , i can sing ,dance, draw and play the ball. i want to be a teacher. who can tell me , what do you hear?
who can tell me ,what can you do ? what do you want to be?
幼儿讲: i can… i want to be…
5、 游戏:1、找朋友、自我介绍
2、找老师去进行自我介绍
大学生购买力有限,即决定了要求商品能价廉物美,但更注重的还是在购买过程中对精神文化爱好的追求,满足心理需求。
a le and bear
Gz85.com编辑推荐
英语微课件(实用七篇)
“英语微课件”之需求我们已经为您准备妥当。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应该设计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科学性和实践性的原则。热烈欢迎参考这些资料愿你成功迈向更好的自己!
英语微课件 篇1
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8B Unit 3 Online Travel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Now I’ll say junior Oxford English 8B Unit 3 Reading Part A.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I’ll prepare to say the lesson from three parts.
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一) Status and Func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in this book. 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ociety sense.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attain “four skills” reques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二)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Mos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computer games. So this topic can greatly attract their interests. It can accelerate them to learn English and geography well.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they will know English and geography are as important as computer .Without much knowledge ,you won’t be able to learn computer well.
(三)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s
To understand the aim of an educational CD-ROM and what the character can do
To infer meaning from keywords, context and existing knowledge.
To master the Passive voice.
2.Ability objects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train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四)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1. Key points
To review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To learn the Passive voice.
To tell more about the CD-ROM.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 and answer teacher’s questions
2. Difficult points:
The Passive voice.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
(五) Teaching Equipment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Software: PowerPoint and so on. They will be needed in this lesson.
Part Two: The Teaching Metthods
1.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2.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3.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use these methods ar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es.
Part Three: Studying Procedures
Step 1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by telling them that they are going to read about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Explain that the game is se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volves a tour around the world
Step 2
Tell students that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o the game .Listen to the tape.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What’s the name of the new educational CD-ROM?
What can it help you to do?
Who is the designer?
Step 3
Tell students that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introduce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game .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game?
How old is he?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What was he doing when he fell asleep?
Step 4
Tell students that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agraph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on page41, explain how the game is played. Ask them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reading passage on page 41
Step 5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How can you earn a poin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have earned a poin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have earned enough points?
How many levels does the game have?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finish the game?
What do the questions test?
What will you see on the screen when you reach a new place?
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when you reach London?
What will you see when you passa level?
What happened to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Step 6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in 5steps)
1 See a golden cloud with instructions on it
2 See cloud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places; See clouds with questions on them
3 Get a point every time you answer a question correctly
4 A cloud will come down and carry you off to a new place
5 See a world map. The old place is marked in bright purple
If possible,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with their own words)
Step7 Use the following keywords to try to retell the passage.
Paragraph1.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Come out, interesting, at the same time, be designed by, the all-time favorite CD-ROM
Paragraph2.
Main character, love traveling, lie on the grass, fall asleep
Paragraph3.
be written on, different colors with questions on them
Every time you answer a question, earn enough points, come down, Carry off
Pargraph4
Play the role of, take …an hour to finish, travel around, Test your knowledge of, a lot of useful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Paragraph 5
Be the best , get it in sold out
Step 8 Homework
1 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phrases:
1)同时 2) 过一关
3) 扮演…角色 4) 光盘的设计者
5) 一直广受欢迎的游戏 6) 得到足够的分数
7) 睡着 8) 英语语法和词汇
9) 在你的屏幕上 10) 检验知识
11) 在市场上 12) 例如
13) 掉下来 14) 售完
2 Try to recite the text.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
1)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has just come out.
When you have earned enough points,….……..Carry you off to a place you have never visited before.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are marked…
2) The Passive voice.
It is designed by Nancy Jackson. These words were written on it.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are marked in bright purple.
Get it now before it is sold out英语说课稿(英文版)
8B Unit 3 Online Travel
Reading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Now I’ll say junior Oxford English 8B Unit 3 Reading Part A.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I’ll prepare to say the lesson from three parts.
Part On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一) Status and Function
This is an important lesson in this book. Such a topic is related to daily life, so it is helpful to raise learning interests of students and it will be also helpful to improve their society sense. It can help students to attain “four skills” request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herefore this lesson is i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二)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Most students are interested in computer games. So this topic can greatly attract their interests. It can accelerate them to learn English and geography well. After learning this lesson, they will know English and geography are as important as computer .Without much knowledge ,you won’t be able to learn computer well.
(三)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1.Knowledge objects
To understand the aim of an educational CD-ROM and what the character can do
To infer meaning from keywords, context and existing knowledge.
To master the Passive voice.
2.Ability objects
To develop the S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To train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their ideas.
(四)Teaching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1. Key points
To review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To learn the Passive voice.
To tell more about the CD-ROM.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
To understand the whole passage and answer teacher’s questions
2. Difficult points:
The Passive voice.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
(五) Teaching Equipment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recorder, Software: PowerPoint and so on. They will be needed in this lesson.
Part Two: The Teaching Metthods
1.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2.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3.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As we all know: the main instructional aims of learning English in the Middle School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their good sense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o in this lesson I’ll mainly use “Communicative” teaching method, “Audio-visual”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To use these methods are helpful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ies.
Part Three: Studying Procedures
Step 1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by telling them that they are going to read about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Explain that the game is se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nvolves a tour around the world
Step 2
Tell students that the first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explains the background to the game .Listen to the tape.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What’s the name of the new educational CD-ROM?
What can it help you to do?
Who is the designer?
Step 3
Tell students that the second paragraph of the reading passage introduce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game .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Who is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game?
How old is he?
What does he like doing?
What was he doing when he fell asleep?
Step 4
Tell students that the third and fourth paragraphs of the reading passage, on page41, explain how the game is played. Ask them to read the rest of the reading passage on page 41
Step 5
Ask some questions to check understanding, eg.
How can you earn a poin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have earned a point?
What will happen if you have earned enough points?
How many levels does the game have?
How long does it take you to finish the game?
What do the questions test?
What will you see on the screen when you reach a new place?
What can you learn about when you reach London?
What will you see when you passa level?
What happened to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Step 6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then ask some students to retell how the game is played(in 5steps)
1 See a golden cloud with instructions on it
2 See clouds with information about different places; See clouds with questions on them
3 Get a point every time you answer a question correctly
4 A cloud will come down and carry you off to a new place
5 See a world map. The old place is marked in bright purple
If possible, ask students to discuss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with their own words)
Step7 Use the following keywords to try to retell the passage.
Paragraph1.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 Hours.
Come out, interesting, at the same time, be designed by, the all-time favorite CD-ROM
Paragraph2.
Main character, love traveling, lie on the grass, fall asleep
Paragraph3.
be written on, different colors with questions on them
Every time you answer a question, earn enough points, come down, Carry off
Pargraph4
Play the role of, take …an hour to finish, travel around, Test your knowledge of, a lot of useful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Paragraph 5
Be the best , get it in sold out
Step 8 Homework
1 Translating the following phrases:
1)同时 2) 过一关
3) 扮演…角色 4) 光盘的设计者
5) 一直广受欢迎的游戏 6) 得到足够的分数
7) 睡着 8) 英语语法和词汇
9) 在你的屏幕上 10) 检验知识
11) 在市场上 12) 例如
13) 掉下来 14) 售完
2 Try to recite the text.
Design of the blackboard
1)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 new educational CD-ROM has just come out.
When you have earned enough points,….……..Carry you off to a place you have never visited before.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are marked…
2) The Passive voice.
It is designed by Nancy Jackson. These words were written on it.
The places you have visited are marked in bright purple.
英语微课件 篇2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说明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
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下面是初中英语各学段听说的教学要求:
三级听有7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
2. 能识别语段中句子间的联系;
3.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语段;
三级说有8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简单的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
2. 能利用所给提示(如图片、幻灯片、实物等)简单描述一件事情;
3. 能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四级听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听懂正常语速、熟悉话题的语段,识别主题,获取主要信息;
2. 能听懂简单故事的情节发展,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
四级说有4点要求,其中重要的是:
1. 能引出话题并进行几个回合的交谈;
2.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根据图片简单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3.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角色扮演等活动;
五级听
1 、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
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3 、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
4 、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5 、能针对所听语段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五级说
1 、能就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
2 、能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
3 、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表演短剧;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
1. 语言知识因素
语言知识是听力理解的基础。没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就不可能很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要传达的信息。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背景知识的主要作用在于它为听者提供了判断、推理等的依据。
3. 听力认知策略
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缺乏正确的听力认知策略也是影响听力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4. 情感因素
情感是心理因素, 它直接影响到听力理解程度的高低。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相反,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1.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
(1)捕捉主要信息
捕捉主要信息就是理解说话人讲话的大意。听力材料的主旨大意,培养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信息的能力。
(2)获取特定细节信息
获取特定细节信息也是学生捕捉信息能力的一部分。学生要集中精力,准确捕捉所需要的特定细节信息, 比如特定的人物、数字、时间、场合、事件等等。听者捕捉信息的能力是由以下能力构成:
(1)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和语调来判断意思的能力;
(2)猜测词义的能力;
(3)辨别感情色彩、特征所承载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
课堂上的推导和预测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被预测的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更加聚精会神地听。在开始听力训练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或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利
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他们的知识,引起他们的兴趣。
听前还可以通过快速浏览问题及选项,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根据题干提供的语言信息如关键词等对所要回答的问题预测。凭借有关知识和关键词来快速确定听的范围,有的放矢地捕捉期待的信息内容。
3. 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和能力。记笔记能力是在听的过程中,边听边将他认为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能力。教学设计中经常使用的填空练习其实就是一种记笔记的形式。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将听力答案记录下来。记笔记对一些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做笔记的指导。如记录关键词,名、动、形、数词等重要信息;还可以让学生创造自己的缩写方法。
四、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
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
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已有的知识包括:已学的语言知识、历史、地理、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的背景、一般的生活常识和科普知识等。2. 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
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3 .预测
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力进行之前, 常常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 有目的地听。预测是一个重要的听的策略。训练学生预测技巧也是听力教学目标之一。
4. 根据语气和语调推断
推断即通过识别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重音等各种不同线索来推断他的真实观点、态度、意图的能力。掌握这种策略的使用对学生准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很有帮助。
五、听说课教学设计分析及实践
(一)听力部分的分析和使用
1. 听力材料的分析及使用
(1)准确定位主题内容
听说课教学设计前要对听力课文进行研究和分析。教师要搞清楚本听力语料的主题内容及所承载的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例如,外研版初中英语初一(上)第六模块第一单元: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cinema? 作为导入Activity 1,有三个不同的地名需要处理,Activity 3,七个表示星期几的词汇也要学习,虽然Activity 4& 5的听力语料涉及到了这三个地名和星期的表达,但是本单元重点内容不是谈论这些地方和星期几,教材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听力语料,一方面提高学生获取听力信息的能力,一方面感知交际用语----邀请的句型:Would you like to …? 来邀请别人一起去干某事,因此教师的思路不能仅仅定格在地点名词和星期几,要定位听力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上面。
(2)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听力课文的另一个目的是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一篇听力语料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不只是根据听力语料确定,而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不能绕着难点走,学生只有在一个学段中突破一些听力难点,学生的听能才有所发展。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Module 7 My school day Unit 1 I like maths! 听力课文的难点就是所学学科名称和时间的表达,对于来自英语实验班或者是重点中学的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突破不会很费劲,设计的听力理解活动可以是让学生根据录音回答问题或填写出课程表的形式;但对英语水平不太高的学生就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重点设计这部分的听力活动,可以分层次如先进行match,之后再完成句子的练习,可以采用精听这部分听力内容。
2. 教材中任务活动的分析和有效使用
各个版本教材都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练习活动资源。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分析和选择性地使用这些练习。
例如:初二上Module 3 Journey to space Unit 1:Has it arrived yet ? 的听力材料时,选择使用教材中的Activity 1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 as you hear them.
Earth Mars moon scientist spacecraft
一位教师设计Activity 1活动是:“ Step one: Play the recording once while they just listen.. Step two: Play the
recording once again for them to check the answers with a partner. Step three: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third time , the students check the answers again with the partner. Check the answers in class.
Activity 2 的听力内容与Activity的听力材料相同,
学生应完成的是: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1、The spacecraft has reached Mars.
2、It has landed.
3、they has already sent messages back to Earth.
4、They have found life on the moon.
5、They have found life on Mars.
这位教师的设计是让学生听三遍并完成Activity 1及对答案的任务。这个设计中有两个问题需要探讨:1)听力活动的层次性:听三遍只完成一个听重点词汇的练习活动,听力活动缺少层次且简单。其实完全可以将Activity 2(判断正误) 作为第三次听力活动中完成的另一项任务。2)教师要学生连听三遍,与同伴对两次答案。这样操作的问题在于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听的情况。如果学生听两遍后能完成活动,第三遍就不要还停留在这个练习上,进入一个更高一级的练习Activity2。
可以修改如下:听前,教师引导学生快速浏览Activity 1 & 2 中的内容,通过浏览学生能对听力材料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做出自己的预测。培养学生的预测听力内容的能力,在听力活动开展时能有的放矢。在这个基础上,Step one Listen and number the words (Activity 1) ,通过浏览学生对听力内容有了一定的预测,可以直接听并完成练习,更能检验他们预测的结果。Step two : Listen and check the answers with your partner. 完成这两次听力后,可以订正答案。如果多数学生能得到正确答案。可以过渡到Activity2 Listen agai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总之,教师要全面、整体分析教材中围绕听力课文所设计的活动,明晰每一项活动要到达的目的,选择使用适宜的活动及活动的顺序,并要设计如何开展活动。
而活动开展的过程应是培养听力策略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有效开展听力活动的策略及完成听力任务的策略。
(二)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
认知生词应该是听力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听力障碍。
需要注意:
1. 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
2. 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行。
(四)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
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
(五)听前活动设计
1. 听前活动的目的:
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任务,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引起注意,提起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满足听力准备的需求。
例如,在教授外研版初二(上) Module1 Unit 1 How to study English 时设计的听前让学生进行brainstorming 活动,围绕题目:
(1) What questions do you have about speaking English / learning vocabulary?
(2)Can you give him / her some advice?
通过讨论学习困难,导入听力主题是比较成功的设计。由于在谈论学生身边发生的事,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紧扣主题展开,使听前教学环节很具实效性。
2.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
(1)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
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及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 Module 10 Computers Unit 1 How do I write my homework on the computer?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电脑主要部分的名称及描述使用电脑做作业的步骤,
有位教师在设计听前活动时,把文档内的一些英文字母表示的含义及快捷键的词汇介绍了许多,合理的方法应把词汇的扩展学习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进行处理、拓展。
(2)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
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例如:外研版初二(下) Module 8 Public holidays Unit 1 第一个听力活动是介绍美国独立日的内容,有位教师在听前活动,把一年中,中国及西方重要的节日做了幻灯片,以猜谜的形式进行导入。这样的听前活动一来占用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与听力内容相差太远。
(六)听中活动设计
1. 听中活动的目的:
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2)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可减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
(1)泛听、精听相结合
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泛听的目的是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逐步提高迅速获取所听信息的能力。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对于短的段落,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对于长的听力语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
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1)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要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2)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
(3)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
5. 提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
(1)提高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的水平
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例如:外研版,初一(上) Module 8 Unit 1 :Tony always likes birthday parties. 第二个听力,作为第一遍听力理解活动的任务,某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1. When is Tony’s birthday? 2.Does he play computer games ? 这位教师设计两个问题都属于细节问题,不适宜作第一遍听力的练习活动,可以考虑改成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与What do you know about Tony? 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特点是都对听力材料的内容有一定的概括性,概括了这篇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而且里面包含一定量的细节信息。学生可以把自己听到的相关信息说出来一些,不一定全面,没有听出来的内容可以作为第二遍听力的任务之一。这样既能培养学生抓主要信息的能力又不会因为回答不出细节问题而感到不愉快,照顾了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也就是说听力能力高的学生可以说出更多信息,稍差的学生也不至于什么都说不出来。
(2)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
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七)听后活动设计
1. 听后活动的目的
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
2. 听后活动形式
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听读训练
听后跟读,模仿,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
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
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开展自我评价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3. 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
主题性口语输出能力是建立在对相关词汇及句式的掌握上。词汇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须要经历一个操练的过程。这些基础内容应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
(2)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
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笔头练习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听后活动都是笔头活动,这就不符合听说课的原则,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要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只靠“笔头活动”是不能实现的。要靠听说读写多种活动来逐步培养的。
例如:外研版初一(下) Module 5 My hometown and country Unit 1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 在听后可以给出情景:巴西球员卡卡要来中国旅游,请你给介绍一个城市,包括:地理位置、人文、历史、气候、游玩的场所及特点等等;让学生口头进行活动,并要求在口语交际中使用目标语言。培养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语言交际活动设计要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
很多教师能够就听力主题设计口语交际活动,但是到了听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还出让全体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词汇、句型,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没有这些支撑无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然而课程总目标是要学生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中成功地进行交际,教师要尽量鼓励中等以上的学生不看黑板,进行口头交流,以真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
学生听能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由于青少年喜欢听、唱歌曲, 因此, 英语歌曲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一种很好的听力材料来源。
很具灵活性的作业,教师很难检查和监督学生完成的情况。有的教师采用家长签字协助监督的方法:要求学生每日10分钟听、读(或把自己读的录音),内容是课文,或是课外内容,这些听说作业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英语微课件 篇3
一、 说课标
新课程标准的三维教学观,具体到英语学科就是要整合发展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指出:“教师在教学才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本课的设计重点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掌握阅读的一些基本技巧,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得。
二、说教材
(一) 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高一必修模块1第4单元的阅读课型,这单元围绕earthquakes这一主题开展听、说、读、写多种教学活动。Reading设计为本单元的第2课时。本课型是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环节,为学生的语言学习、语法学习提供了载体,并且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Reading――― 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具体描写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震前、震中和震后。本篇文章词汇量大,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复杂的数字,出现许多定语从句,篇幅较长,并且采用一些修辞手法,对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文章的结构较明显,较容易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
(二)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a)使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词汇,并掌握复杂数字的表达法。
b)学习掌握与地震相关的词汇,如:shake,well,rise,smelly,pond,pipe,burst,canal,steam,ruin,injure,destroy,brick,dam,useless,steel,shock,quake,rescue,electricity,disaster,army,organize,bury,coal,mine,shelter,fresh,percent等,以及 right away, at an end, dig out, give out, thousands of以及一些优美句子的赏析。
2. 语言技能目标:
a)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归纳出各部分的中心词;通过查读,捕捉文章的重要细节,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b) 让学生复述课文,分析、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
c) 让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词汇、知识,通过采访唐山大地震幸存者的形式进行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创造性交流的能力。
a)学会有关地震的知识,并能通过学习讨论懂得地震时的应急逃生,地震后如何科学救人和有关地震的形成和减少地震所造成的损失等一般知识。
b)懂得地震无情人有情,即使发生了多么可怕的灾难,国家和解放军官兵都会不顾自身安危,奋力抢救,培养学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友爱精神。
c)了解自然灾害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破坏性后果,让学生进一步感悟、领会到人类应与自然界和谐共处。
d)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e)欣赏课文中优美句子,了解一些英语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学习完课文之后得到一次美的享受,一次心灵的愉悦和升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让学生了解唐山大地震,了解地震的成因、预兆、地震造成的损失,地震时的应急救生以及震后的救援。
2)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侧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性结构的把握和挖掘作者写作的意图,突出培养学生以下3个方面的能力:
a.文章段落中心词把握能力。
b.根据主题快速捕捉文章重点细节的能力。
c.总结归纳能力。
3)重点掌握有关地震的词汇,特别是shake, burst, ruin, injure, destroy, shock, quake, rescue, disaster, army, organize, bury, shelter。 4)欣赏并理解课文中优美句子,让学生掌握一些英语修辞用法。
2.难点
1) 如何使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水平。
2) 如何使学生学会提取、筛选和重组文章中的信息,并灵活运用于语言实践中,达到语言实践能力的扩展与提高。
三、 教学方法
1、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任务型语言教学认为: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成各种各样任务的过程。任务型学习强调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本课组织学生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进行一次就地震后幸存者的访问。该设计基于课文内容,但又不局限于课文的范畴,旨在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策略,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并通过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完成任务,体会、掌握语言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直观法(视听教学法)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播放影视剪辑,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图表等直观手段,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3.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活动,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动活动。合作学习教学法有利于改善课堂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调整学生的语言焦虑感。因此,本课打破传统的教师单向灌输,采用“四至五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的课堂教学结构,来组织教学,旨在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为积极学习提供有利的条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降低语言焦虑感,获得愉快的学习经历,从而对学习本身和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感。
四、教学过程
STEP1 导入 lead-in 在课堂开始,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有冯小刚导演拍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片段节选,让学生能通过电影能理解和体会到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让后直接导入今天的课题。这个能激发学生去了解这篇文章的兴趣,积极加入课堂。
Step2 pre-reading 读前 在这个环节我会在学生在读这篇文章之前给出几个问题。但是并不要求学生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在下一环节的阅读中找出答案。
Step3 while reading 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设计了3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 activity1 fast reading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这篇文章,并找出在读前所给题的答案,在读完文章之后,让几个同学来进行回答。 第二个活动 activity2 scanning 放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快速阅读,并要求学生找出每一段落的中心句,并在读完之后,要求得出这篇文章的整体大意。并让学生起来进行回答 第三个答案:acrtivity3 task 在这一环节当中我会设计一个任务。任务类型为知识的抢答。 首先我会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有七到八个人。并选出小组长。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十个对错题,(true or false),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抢答。并作出得分记录,最后还要评选出第一名。在抢答过程当中,我并不只单单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这一任务,只是简单的完成对错题,我会要求每组在抢答的过程当中,要对他们所选的答案进行解释说明为什么。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当中真正玩有所得。
Step 4 post-reading 这一环节我会把我们所读的这篇文章设计成一篇阅读题的模式,设计五道选择题,用幻灯片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进行选择。题目的设计会以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一些细节作为试题。这让学生能在这一环节当中对刚刚已经学习知识进行巩固。
Step5 summary 在这一环节中我会整堂课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并再一次强调本次课的重难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重点,再一次明确课堂目标。和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的情感态度进行升华。
Step6 homework 作业
1、要求学生背诵本次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要求完成相应联系。
3、要求学生课后通过各种途径查到关于地震的常识,并去了解一些
英语微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围绕家庭成员的活动展开的一节会话课,在本册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既是对前几个单元的复习与巩固,又是对Family这一话题的拓展与延伸。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教材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编排意思,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通过Lily的家人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引出九个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组,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听懂、说出、认读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汇和交际用语,能够初步询问并回答某人现在正在做的事。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半的英语学习,在语音、词汇、句型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对英语学习有强烈的表达欲望,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都比较高,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精心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学习九个与家庭活动有关的词汇及交际用语;字母A、E在不同单词中的发音。
能力目标:能够在相应的情境下使用本课所学句型,对他人正在做的事情进行提问并作出回答。
情感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九个表示家庭活动的短语的认读与拼写。
教学难点:有关家庭活动内容的交际用语。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特点,过于严肃机械的练习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因此,本节课我采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坚持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结构为主线,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的方法逐渐感悟新语言项目的功能,让学生在多层次的练习中体会到学习英语时“运用”的必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尝试。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等创设出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一个生动、形象的情境中理解、运用和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⑴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有趣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很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让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在课前导入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一首非常有趣的歌曲《I Love My Family.》,让学生提前感知本课的教学内容与家庭有关,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融入英语课堂。并借助这首好听的歌曲带领学生复习家庭成员名称,为下一环节学习做好铺垫。
⑵引入新知,掌握重点。
在呈现新知的环节,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安排了一个有趣的“瞬间记忆”游戏复习与本课新知有关的名词“鱼、衣服、花朵”等,进而引出本课的新词组“喂鱼、洗衣服、浇花”等,运用动态的视频画面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接下来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将85课B部分的Bingo游戏出示出来,师生一起做游戏复习巩固所学词组,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课堂气氛活跃,教学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课的教学重点也得以落实。
⑶自主学习,突破难点。
在此环节中,我将词组的练习与句子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在学生完成85课A部分听音连线的同时,引出句型What’s Lily’s mom doing? She’s washing. 然后学生小组合作,参照课件反复操练此对话,并进行对话表演,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空间,进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⑷分层练习,拓展延伸。
首先,我安排了一道听力训练,也就是86课A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听录音标序号,并跟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检测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了一个Guessing Game,让学生小组之间互相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正在做什么事情,结合刚才所学的对话将正确答案记录下来,使学生掌握新知,增强学生的书写和记忆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⑸语音教学,增强语感。
在处理86课C部分时,我让学生先听录音跟读,然后模仿录音大声朗读,并着重读出红色字母的发音,让学生逐渐体会、掌握元音字母A、E在重读开、闭音节中的读音规则。
⑹弹性作业,巩固加深。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并不能够充分的操练,所以在作业方面我也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项作业是书写训练,是学生的必选作业,第二、三项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来完成,这样设计分层次的弹性作业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还可以使学生对已学新知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方面,我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把本课重点句子,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让本课的重点更鲜明,更突出,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把图片贴在黑板上可以把本节重点词汇,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记忆本课新知。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一些教学设想,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老师予以指正。
英语微课件 篇5
I. 复习 (Revision) 5min (Daily report; 词汇diagram; brainstorming; activate schemata)
Activity 1: Imagination
1)。 Suppose a bottle of ink is turned over and dirties your white shirt, what is to be done? (Wash it? Or throw it away?)
2)。 Suppose you catch a bad cold, what’s to be done?
3)。 Suppose your bike is broken, what’s to be done?
4)。 And suppose the earth, on which we all live, is damaged, what’s to be done?
* 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pollution" this word?(waste, environment, air, water, factory, desert, climate… Try to activate the Ss schemata regarding the topic of pollution.)
II. 呈现 (Presentation) 5min
Activity 2: Presentation
Play the song "Earth Song" sung by Michael Jackson. (Create an atmosphere)
A lot of pictures and video clips about the causes and results of the three problems mentioned in this lesson will be shown on the screen with the help of the computer.
Ss’ presentation on pollution.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arouse their interest, and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communication.
* Activate their schemata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in collect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and develop their ability in thinking independently.
III. 对话 / 阅读 (Dialogue)18m
1. Pre- reading
Activity 3: Prediction
1st listening/ fast reading, one guided Q to help Ss to get the main idea:
What do you think is discussed at the conference?
2. While- reading
Activity 4: Read and answer
2nd listening/ careful reading, more Qs to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Develop their reading skills: skim & sca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stress & intonation.
* 阅读: Pre-reading; while-reading; post-reading (fast reading/ careful reading; skim/ scan; 识别关键词key words;确定主题句;创设信息差information gap;T or F; 填表格chart/diagram; Predicting; Make a timeline; Make a story map.达到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掌握。So that they can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text.)
3. Post- reading
Activity 5: Language focus
While Ss are answering the Qs, the teacher deals with some key language points.
a. is being caused b. and so on c. go on doing
d. be fit for e. standing room f. if- clause
IV. 操练 (Practice) 10m
Activity 6: Retell
Use your own words to retell the dialogue in the 3rd person.
Activity 7: Acting out
Activity 8: Drill – Supposition
Purpose: Practise the functional item of Supposition. (P. 33 Part 2; P.113, wb Ex. 3)
(Retell; act out; role play)
V. 巩固 (Consolidation) 6m
(Discussion; interview; press conference; debate; quiz)
Activity 9: role play
Suppose you were head of a village, scientist, journalist and villager, make up a conversation and ask several groups to demonstrate in front of the class.
* The Ss are encouraged to use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_r_rs like pollution, damage, be fit for, turn into, the if- clause, etc.
Activity 10: Discussion
Think of the question: Are we causing damage to the world?
What should we do to save the earth and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especially in our daily life?
Collect their answers and form a report.
VI. 作业 (Homework) 1m (Writing; continue the story; recite; retell)
Write a letter to the mayor, telling him sth. about the pollution around your school.
A Brief Instruction to the topic of "What should I do?"
Shangyuan Middle School Li Yi Cai
Good afternoon, ladies and gentlemen. My name is LiYiCai. I come from Shangyuan Middle School in I’m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topic" What should I do?"I will divide the instruction into seven parts: they are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eaching aims, Teaching emphasis, Teaching difficulties,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ids and Teaching procedures.
Part 1 Teaching material analysis
This period is from Unit 3 of 9A Oxford English. First of all,I’d like to talk about my understanding about this lesson.We have learned Star sings in Unit 1 and Colours and moods in Unit 2.We have also learned how to write a formal recommendation letter and how to write a report on the moods of people in last two we are going to learn two letters to a famous youth worker about Millie’s and Simon’s problems.So this unit links with a special meaning of Unit 1 and Unit 2.This period is the first lesson of Reading.The main idea of the topic is how to express their problems and ask for advice.We are going to learn the ways to deal with problems and stress in following lessons.So this period is very important in this unit.
Part 2 Teaching aims
1.Aims of the knowledge:
(1)To know the spelling of some words and usage of some phrases.
(2)To learn something about Millie’s and Simon’s problems.
(3)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Reading and use the information to talk to others about one’s problem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m.
2.Aims of the ablilities:
(1)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getting information by reading.
(2)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etelling the story.
3.Aims of the emotion:
(1)To understand how to write about problems and to express feelings.
(2)To ask for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s.
Part 3 Teaching emphasis
1.To master the ‘to’-infinitives and ‘wh-’words+‘to’-infinitives.
2.To get the ability of general reading and getting information.
Part 4 Teaching difficulties
1.To recognize and understand vocabulary about problems.
2.To ask for advice
Part 5 Teaching methods
In this topic,I will use five-step Teaching Method and 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I design some tasks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I think if I wa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oral English,I should give them enough chances to practice and I will use pair work,group work to let the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all kinds of activities.That is "Learning by doing,learning by using".Let the students be the masters of the class teaching,thus,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ethod is well shown.
Part 6 Teaching aids
Projector,slide show,tape recorder and blackboard
Part 7 Teaching procedure
Step Ⅰ。Lead-in
The purpose is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 of study.
Let’s have a free talk.
T:Have you got problems?
S:Yes.
T:What is it?
S:Eating too much makes me unhealthy.
T:What about you?
S:……
Step Ⅱ。Presentation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kimming and how to gain the main idea of the articles.
1.Ask students to read two letters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is Millie’s favorite hobby?(Painting)
②What is Millie’s problem?(She doesn’t have enough time for hobbies and homework.)
③When does Simon play football?(After school until late)
④How do his parents feel about it?
(They don’t like this and ask him to go home before 6 p.m.)
2.Ask students if there are words that they do not know.
Explain some new words briefly.
deal;choice;complete;refuse;accept;spare;doubt;whether;
Step Ⅲ。Practice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scanning and how to gain the details from the articles.
1.Listen to the tape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 about "True"or"False".
2.Ask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s again and explain some important phras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hand in;on time;at the moment;
can’t find any time for my hobbies;feel bad;give up;
achieve a balance between the two;hear form;make unhappy
Step Ⅳ。Retelling
The purpose is to develop the skills of retelling with the key words
1.Ask students to make sentences with phrases that we have learned.
2.Try to retell the outline of the articles.
3.Encourage students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selves.
Step Ⅴ。Summary and homework
The purpose is to give the students a clear idea of how to express their problems and revise the articles.
1.Ask students to revise the words and phrases
2.Ask students to write a letter about himself after class.
During my teaching,I’ll try my best to get my class alive and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talk with each other in English. I think the general aim of English teaching i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sing English. And I’ll use this to guide my teaching.
Thank you!
英语微课件 篇6
教学任务
Warming—up
1)教材给出了一些食物图片,要求界定垃圾食品还是健康食品
2)给出一个空白饮食调查表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刚过完春节回校,添一下嘴唇,还很能回味到过年时的美味佳肴,因此何不充分利用这一事实。实现学生从压迫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激发他们交谈的兴趣,不仅实现了良好的过渡,而且借机呈现大量有关食物和饮料的词汇,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Brainstorm是方法之一。
2、在回味美食的同时,引出话题healthy food,junk food,由学生给出不同的定义。允许众说纷纭,但尽量让英语作为课堂工作语言。
3、课堂上的学生饮食调查可作为更广泛的家庭饮食情况调查的铺垫,拟增加健康状况一览,使学生能直观的发现饮食对健康的影响,为后来的健康食谱的制定提供依据。
Listening
1、教材分析:
听力材料分为两部分:
1)母亲与Mike关于Mike胃痛与他一天饮食情况的对话
2)Mike前去就医与医生的对话
2、教学建议:
1、建议在听力开始前做pre—listening。
针对第一部分对话,可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互相询问一日三餐以及点心等。因为听力一是母亲与儿子有关一天饮食的询问式对话。
2、针对第二部分对话,由于就医问诊是大家共有的体验,让学生进行pair—work,根据以有的就医经历和听力一所获得的信息,假象Mike与医生的对话和医生可能给出的建议。比一比猜中率。
3、1
饱满———内容丰富;
时尚—内容与时俱进;
亲切———贴近生活。
但我想说爱你真不是件容易的事。
想法:@教材
@课时
@导向
@新教材素材库
@教师培训
@硬件依托
英语微课件 篇7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2第4单元Wildlif Protection 阅读部分 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我将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介绍我的课: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和板书设计。
首先,我想分析一下教材和学生情况,我所要讲的课是本单元的第一部分,也就是warming up 和阅读部分。本单元的话题是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和濒临灭绝的动物。学生对动物保护非常的感兴趣,所以在提到野生动物以及保护措施时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我的学生来自高中一年级,他们大都能够用一些简单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习英语热情高,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会尽量设计一些小组讨论及口头表达活动,给他们足够的空间练习口语。但是他们阅读能力还比较弱,没有掌握好阅读技巧,尤其还不会运用读前预测,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理解课文。本节课我将着重教授阅读技巧如读前预测、跳读、精读等。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本课重难点。第一、语言知识,学生在warming up 和pre-reading时尽量能够掌握本单元重点单词和短语。第二、语言技能,本课主要是以阅读为主,所以学生要学习和掌握扫读,跳读,精读等阅读技巧。第三、情感目标,学生知道保护野生动物和濒危动物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小动物。第四、文化意识,学生了解保护野生动物不是一个人,一个地区或是一个国家的事情,而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了解世界上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如WWF。第五,学习策略,学生能够独立思考以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而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自由发表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能够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阅读技巧的掌握是即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交际法。
接下来,是关键的环节——教学步骤,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五个步骤:warming u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和homework。
步骤一、warming up(5m)
我首先播放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野生动物如何面临死亡、灭绝的。通过视频引发学生对野生动物为什么越来越少的思考,学生根据短片和自身了解给出多种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这之后,我会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和国家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很多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逐渐形成,如WWF(介绍这组织的)。我会让学生翻开课本的27页,这里有对WWF具体的介绍。
在这个环节中,引入本文主题,学生能够熟悉本文的重要话题——野生动物保护,以及了解重要的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他们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步骤二、pre-reading(5m)
这里我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题目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及在热身环节的讨论过的话题,预测一下文章将要讲述什么样的内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够学习如何通过文章的标题找到跟文章内容相关的信息,并能掌握预测技巧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步骤三、while-reading(25m)
While-reading是正文部分,将花费25分钟。首先,我会给出文章中各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打乱循序的。要求学生跳读文章各段给各个自然段找到正确的中心意思。学生能够运用跳读技巧找出各段体现主题的词语和句子,选出各段的中心意思。其次,我要求学生根据我设计表格来精读文章,表格是关于Daisy三次拜访野生动物的经历,包括野生动物的生存条件和野生动物未受保护和受保护的不同结果。学生认真的阅读课文,阅读后,学生四人为一小组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了解进行讨论,最终得出小组答案,我会让小组代表说说该组的最终答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能够通过精读找到文章中的细节内容,这些细节内容都体现文章的话题,是对文章话题的具体表现。有助于学生跟好的理解话题。同时学生间小组讨论合作有利于学习互补。根据以上对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的总结及Daisy三次野生动物拜访的总结,学生可以根据已知的信息很容易的总结出本文的主旨。为了能够及时巩固已学的知识,接着,我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各个段落的中心意思及Daisy三次野生动物拜访的总结复述课文。
步骤四、post-reading(8m)
我要求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如何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比赛哪组是“献计王”。学生通过激烈地讨论,集思广益。那组的对策最多最妙为赢家将得到“献计王”的称号。
步骤五、homework(2m)
在文中找到表达建议的语句。
上网搜索保护野生动物的对策,并能用建议性的语句给WWF写三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还要上网多了解一些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组织。写三条保护野生动物的建议是为了下节课写作做准备。
板书如下:
Unit 4 How Daisy Learned to Protect Wildlife
Paragraph(main idea ) Animal Situation Result
Para.1 Tibet Antelope Be hunted Numbers are descreasing
Para.2 … … …
Para.3/4 … …. ….
carpet
fur
distant
mercy
certain
burst into laughter
in relief
…
2023语文课件范本14篇
每个老师都必须拥有教案课件,这是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老师必须认真地撰写每个教案课件。撰写良好的教案课件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在认真评估后,工作总结之家认为“语文课件”这篇文章十分有价值,希望本文可以帮助您!
语文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感受用词的准确。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向往美好情景。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多媒体放影片)
师:孩子们,下雨啦!你听,调皮的小雨“丁冬丁冬”地敲醒了大地,吵醒了梦中的花朵。你看它们还挂在了妈妈晾衣服的竹竿上,钻进了绿绿的草丛里。天亮了,雨停了,一个可爱的小妹妹来到草地上种水珠呢!孩子们和她一起种水珠吧! 板书课题:种水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老师提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漏字。)
2.检查学习生字的情况。
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学生和汉字娃娃打招呼,自由拼读。
打乱顺序读(个别读—分组交叉读)。
找规律:珠、晾、服、竹、站、吗 竿、定、凳、蘑、菇 指导读好带后鼻韵、翘舌音、轻声的字。
去掉音节读。
做汉字娃娃找朋友的游戏,读词语:晾衣服、竹竿、一定、站住,读带“哟”和“吗”的句子;
①竹竿上挂了一串亮晶晶的水珠,多好看哟!
②地上也能长出亮晶晶的水珠吗?
③用“吗”练习提问说话。
三、熟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提出进一步要求(读得更准确流畅,注意标点和词与词之间的停顿)。
2.汇报读(分组分段读)。
3.指导第一段朗读。
个别读—男女生分读(教师指导从“亮晶晶”和“多好看哟”感受水珠的美丽和可爱)。
4.指导第二段朗读。
看见这么美的小水珠,文中的小妹妹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个别读(其余学生听,小妹妹是怎么做的)。
出示第二段。
看多媒体动画,并联系生活实际、动作感受“跳”的意思,并指导读好:“可我站上小方凳,手才轻轻碰了一下竹竿,水珠一闪,全都跳到地下去了。”
小女孩得到水珠了吗?为什么?(体会小水珠的调皮可爱。) 个别读—男同学读—齐读。
5.指导第三段朗读,发散思维,学习运用语言。
过渡:快乐调皮的小水珠跳到地下去了,孩子们,地上能出现什么奇迹呢? 齐读—汇报—老师简笔画板书。 思考:地上还能长出什么?
出示灯片观察(绿莹莹的草地),引导学生用“地上能也能”的句式说话。
生生互动—同桌说—请学生在黑板上添画。
教师引导看图,学习语言,用“能也能”表述。
总结:是谁让大地变得如此热闹,如此美丽。(是小水珠。是小水珠滋润了大地;是小水珠染红了花朵,染绿了小草;是小水珠伴着我们的花草树木一同成长。)
6.指导最后一段朗读,体会感情。 “啊,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7.展开联想,发展语言。
啊,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我们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大家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春天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啊,你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我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他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我们都把水珠种到地里去了!
四、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观察字形,你能用最聪明的办法记住哪些字?
3.观察字形结构,教师范写难字“竹”、“轻”。
4.生描红—临写—评比。
板书设计:
种水珠
雨——水珠——江河
能……也能……
语文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3个新字,会写5个新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观察,感受春天的气息。
教学重点 识认新字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
教具准备 描写春天的小文章,春天的图片。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一、谈春天,看春天。
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看图片感受春天。
让我们一起读春天的文章,进入春天。
二、初读课文,为新字正音。
1、请同学们自由借助拼音读课文,把新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听学生读课文,注意“春、苏、融、争”平舌翘舌的音准,注意 “冰,丁,争,鸣”的后鼻韵母
3、再读课文,自由读,齐读,个别读。
三、发现课文构成,读词语,认字。
1、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课文有什么特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叮咚、百花齐放、百鸟争鸣。课文是由许多四字词语构成。读词语。
2、擦去拼音读词语,擦去旧字读新字。齐读,自由读,领读,个别读,开火车读。
3、分析字型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记字:柳,冰,泉,鸣(想想偏旁和字义有什么关系)。部件组合记字:百(一+白)
四、细读课文,想象春天。
1、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春风吹来,太阳暖了,谁醒了?(柳树,小草,桃树,风筝,小河,青蛙等)一切都醒了,真多呀,这就叫做“万物复苏”,也可以说是万象更新。
2、想象春天,感受春天。
你看到春天的色彩了吗?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叮咚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学生们读课文自由想象,自由谈。
五、 背诵课文
六、 画幅春天的画
七、指导书写新字
万字笔顺:先横折勾再撇。横折勾中的“横”比较特殊,应该向右下方斜一点。
语文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老水牛爷爷名字的来历。学习老水牛爷爷乐于主任,对被人毫无所求的高贵品质。
2、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印象、沉浸造句。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用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检查预习情况,熟读课文,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看到课题,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义
(音)梭、皱、撮、趁
(形)孤、皱、
(义)络腮连着鬓角的胡子。
亲昵十分亲密。
凫水在水里游。
2、自读课文,做到正确。
三、读熟课文。
1、自读课文,争取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互查。
3、自读课文。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5、自读自查。
四、默读课文,想想老水牛爷爷是怎样的人,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小组解疑。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
二、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默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知道了什么。
(老水牛爷爷的长相,身材,体质好。是一位高大魁梧、体魄健壮,和善勤劳的老人。)
②默读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与第一句呼应又概括上文。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默读第二自然段,给课文分层,想一想每层讲了什么。
②从全文看,哪层是主要的,找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
3、默读三、四、五自然段,思考:老水牛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①、会凫水,而且凫得特别出色。举了两个例子。
②、脾气怪像牛一样。
4、默读四、五自然段,思考:从哪几件事看出他的老水牛精神?
(帮孤老婆婆挑水,帮小孩儿背东西,拒绝送来的东西。)
三、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老水牛爷爷的?
2、给课文分段,说说分段依据。
3、找重点句概括段落大意。(老水牛爷爷名字的来历。)
4、提示:用重点句概括段意,有的重点句较长,可用长句中的一个分句作为段意,有的重点句需要修改才能作为段意。在一段中,有重点句的可用重点句来概括段意,但重点句不一定都在段首,有的在段尾,还有的在段的中间。需要认真读,仔细想,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找出重点句。
5、阐述异议。
作业:有语气的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完成课后题。
教学过程:
一、造句:
1、理解词义。
2、回顾课文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范句:
印象美丽的西双版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沉浸除夕之夜,我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4、自己造句。
二、补充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
1、充分读句子。
2、体会分句之间的关系。
3、只要就条件关系。
4、自己仿造。
三、摘录词语。
1、老水牛爷爷眼睛:亮光闪闪、胡须:花白的络腮胡须、个子:高高的、肩膀:宽宽的、
2、老水牛爷爷说话: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路:地皮踏得忽闪忽闪的。
作业:语练、背诵第一自然段。
附板书:
长相
11、老水牛爷爷成为好友
名字由来
语文课件【篇4】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一、揭示课题,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欣赏短片,看完短片后告诉老师,短片为我们所呈现的是哪一个季节?看完之后你又怎样的感受?或者谈一谈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你想到了哪些关于秋天的词语)
2、秋天是个非常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秋水长天,让人们感觉非常的舒服;同时,她也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实累累,秋桂飘香,让人们体味到收获后的喜庆。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他也非常喜欢秋天,下面我们将要走进课本,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到底是怎样的。
二、整理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请教一下字典老师,并且想一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介绍了秋天的迷人景象和丰收景象)
2、出示生字。
A、更红更娇更甜更好(这两个词语分别是描写什么内容的?)
B、脚印儿稻穗儿蝉声儿牛儿羊儿红着脸儿(指导读好儿化音)
C、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路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理解“羊肠小路”“柔韧”“井井有条”的意思)
3、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词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走进诗歌中,想一想划一划,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4、(指名读诗歌)解决刚刚提出的问题。
5、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又看到些什么?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看到这么美丽的秋景,老师也诗性大发,想在这里吟诵几句。
秋天到了,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我们看到金黄的稻穗……
你们觉得老师创作的怎样?
2、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诗歌,谈谈你的感受。
3、小结: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情趣,饱含深情,我们就是通过这么美丽的语言理会到的文章的美,秋天的美。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
2、我们知道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来看看在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得整段内容充满生命力。
3、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玉米,红着脸儿的高高粱------这些能让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香,十里飘香”,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这两个字就概括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五、学习生字词,描红
语文课件【篇5】
高中语文《说数》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准确、生动
2、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60×2+3×7=141;下联列式为:70×2+1=141。这位老寿星竟有141岁?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四、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 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 学 小 品
准确 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 如 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 -"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 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 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 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 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 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 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五、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内容是 。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语文课件【篇6】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小树,太阳,小鸟等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同学们,你们听过神笔马良的故事吗?你知道那枝神笔有什么特殊的作用么?
马良用这枝神笔为老百姓画了许多有用的东西,使他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想有一枝这样的笔?有位小朋友和你们的想法一样,那么,他要用神笔来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23课《假如》中看一看吧。
1.请同学们听配乐朗诵,比比看谁听得最认真。(师范读)
2.听完朗诵,你有什么想法?
3.指名答。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小作者用神笔画了些什么?(自由读课文)
5.指名答,师贴出相应的图画。
二、识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1.你喜欢这篇课文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顺,并画出生字。
2.四人小组自学生字
(1)读一读,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
(2)想办法记住这些字。
3.汇报交流
(1)抽读卡片,检查自学。
(2)提出难记生字
(3)学生针对难记生字,谈个性化识记方法。
(4)在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
同学们,如果我把这些生字放在句子中你还能认识么?(出示句子)
①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
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②让小树在冬天
也能快活地成长,
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
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③鸟妈妈再也不用
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
让小鸟呆在家里
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④假如我有一枝
马良的神笔,
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
画一双好腿,
还[huán]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⑤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
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
而是和我们一起
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5)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1.指名读第一小节,读完后学生评价。
2.指导停顿。
今天咱们学的是一首小诗,和课文不一样,要能读出音乐美、节奏感。比如,第一行后虽没标点,但也要稍稍停顿。
3.自己练习,体会。
4.理解内容,指导感情。
感觉一下小作者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太阳?为什么画这样一个太阳?
请大家闭上眼睛听叙述: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正在这时,天空出现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温暖如春,小树不冷了,在阳光下快活地成长。
如果你是这棵小树,你会对小作者说些什么?
你觉得这一小节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5.试着练练。
6.指名读。
7.四人小组自学后两小结:读一读,议一议,弄清作者为什么画谷粒和双腿,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想办法读出感情。
8.指名读,检查自学成果。
9.选出读得好的小组介绍经验。
教师相机总结:读课文时,可以把重点字词加重语气,可以加上动作读,可以把自己想成小作者进入情境读,还可以想着诗中描绘的画面读。
10.学生练习。
11.男女赛读。
12.教师引读。
四、感知升华,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枝神笔,但却不是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见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孩子呀,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用来干些什么?
小结:前面我们学过这样一句话: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温暖吧!
【评析】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我采用整体性阅读,适当点拨教学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每小节仍从整体入手,通过读读说说议议读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具体过程操作如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谈个性化感受。
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华,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辟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我先请学生听配乐朗诵,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接着自读课文后了解主要内容,提出问题:①作者用神笔画了什么?②为什么要画这些东西?以此引导学生概括文意,把握全局。在学生逐段概括时,我以简笔画的形式把大家概括的内容展示于黑板,既使学生对诗歌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又能感受诗中所蕴涵的图画美。
2.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识字方法。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任凭教师无休止的填鸭,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的激发。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先四人小组自学生字,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比如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把它看成一幅画,培养个性化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自学成果,对于易读错或记忆有难度的字在全班交流,共同识记。最后组词,把生字放在句子中认读,进一步巩固字的音形义,突破重点。
3.细读课文,感悟内容,练习有感情朗读。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内容简单,学生极易理解,因此教学时使学生整体把握小结内容后,我把重点放在感情朗读上。先以问题激发学生情感:你喜欢这首小诗吗?为什么喜欢?怎样读出感情。带着这些问题开展自学,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读一读,议一议。一定程度后全班交流,自学小组以齐读方式展示自学成果,接着相互评议他们读得好在何处,(请优胜组介绍感情朗读的经验,此时教师可做适当点拨与总结),如何带着表情去读,可想象着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可把自己当成小作者读,还可以加上动作总之把学生读得精彩之处加以总结,学生用上这些方法继续练读。最后教师引读,达到背诵,从而解决又一重难点。
4.升华感知,扩展延伸,发展学生语言。
在学生充分阅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后,再引导学生回到整体,说说此时的想法与感受,比如你认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中受到什么样的启发,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爱心,并产生关爱他人的愿望,从而实现本课的情感目标。最后扩展延伸,说说假如你有一枝神笔,你会干些什么?让学生尽情想象,畅所欲言,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培养爱心。
总之,整个设计我注意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在轻松愉悦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语文课件【篇7】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留心、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二、教学重点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词语,认识“强”是多音字并能辨别不同读音。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三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和实际运用。
四、教学过程
(一)生字词讲解
(二)进入新课
1、谈话导入,走近花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为什么喜欢鲜花?其实,鲜花的特点和作用还不止这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2、板书课题《花钟》,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3、带问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撒红点,捡红点。
4、在课文中勾出词语,齐读词语。
5、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打“?”,学会了的词语画笑脸,有难度的不理解的提出来全班一起解决,最后师检测学习效果。齐读词语。
6、齐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为什么?最后师小结出三部分: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多样句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过程
细读课文,品味“花钟”
(一)讲解第一部分(归纳现象0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要求:数清句数,想象每句讲了什么。
2、几句?(3句)
每句写了什么?(1句:鲜花迷人。)
(2句:不同的花开花时间不同。)
(3句:具体介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
3、第三句写到哪些植物开花了?圈出植物名称来,用着重号表示出植物开花的时间。品味“左右”等词。
4、抢答题,老师在画面上出示它的花名和样子,学生看到了迅速找出他的时间。
1)出示“午时花”
(中午十二点左右开的。)
左右(师板书:左右)。
提问:如果不写“左右”可以吗?
(不行,因为有可能午时花开放的时间不一定正好在中午十二点,可能早一点可能迟一点,必须要加上“左右”。)
师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来体会“左右“的准确性——(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在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意思跟“左右”很近,是哪个词?——大致(师板书:大致)
花儿开放的时间并不是十分准确,但是放了“大致”、“左右”等词语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了,找出跟它们相近的词语?(大约、应该)继续来进行抢答。
2)出示“蔷薇”
3)牵牛花
用波浪线划出植物开花的样子。
5、感悟写法
师:孩子们,你看,随着一天中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这花呀陆续地开放了。这样,老师把它写成文章啦,你们跟我一起读好吗?来,预备起。
6、比较(齐读)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五点左右,蔷薇开了;
七点,睡莲开了;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
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
师:读着读着,有什么感受吗?(枯燥、乏味)
师:可是课文中不是这么写的,它有不同的写法。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生动的语言来帮老师改一改吗?(生读句子,改句子,比较)
师:课文中用了七种写法来写开花。生再自由读句子,这样一改,现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比喻、拟人、优美、具体、形象、生动)
(二)讲解第二部分(揭示原因)
1、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第二自然段解释了这一有
趣的现象。
自读课文,要求:
(1)有几句话?
(2)每句写了什么?重点理解“吻合”。
(3)想想这几句话合起来告诉了我们什么?
2、汇报板书: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3、再读自然段,体会不同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三)讲解第三部分
1、根据花的特点,植物学家是怎么样建成花钟的?重点词语“有意”。(这是人们细心观察,从植物身上得到启示的结果。)
2、联系全文内容,填花钟。
剩下的地方怎么办呢?(自己去观察发现,完成花钟)
四、板书设计
花钟
归纳现象(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
揭示原因(温度、湿度、光照、传粉)
实际运用(花钟)
语文课件【篇8】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1、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2、生字描红。
语文课件【篇9】
教学要点:
一、通过对双喜、六一公公为代表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教育学生认识并学习劳动人民淳朴善良、诚挚友爱的思想品质。
二、 学习本文将概括叙述与具体叙述有机结合的特点。
三、 体会文中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表达中心的作用,以及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四、 体味结尾句的含义,明确本文的中心。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能基本复述故事情节。
2.介绍小说的整体内容,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3.能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熟悉课文,了解课文所写的内容,能基本复述故事情节。
2.介绍小说的整体内容,帮助理解小说主题。
教学难点 :
1.能分清小说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教学设想:
介绍小说前一部分的内容,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听录音机的范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划分课文的结构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帮助理解小说的主题。
一.导入 :
《社戏》是鲁迅先生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分为前后两个部分,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前一部分写辛亥革命后,我在北京两次看京戏;后一部分写我在家乡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录的正是小说的后一部分。
小说的前一部分写在北京,我看过两回中国戏。
第一回是迟到,戏场里拥挤不堪,风气又极坏,只得走出完事。
第二回在用不着争座位的第一舞台;谁知竟是连立足也难,向旁边的胖绅士打听一下演员的姓名,竟遭到白眼,忍耐到半夜十二点,主角却没有来,只得挤而又挤,出了大门;而戏院门外,却有一帮闲汉等着看散戏之后出来的女人们。
如此戏场,终于使我感到不适于生存了,从此便与中国戏告了别。
前一部分后有一段过渡,大意是:
我看到一本日文书,其中有一段讲到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但若在野外散漫的所在,远远的看起来,也自有他的风致,由此联想到自己在野外看过很好的好戏。
小说便自然地过渡到后一部分,即课文《社戏》所记叙的内容。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在家乡看社戏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曾经拥有过的那一片乐土和乐事的深切怀念,对农家小朋友美好情谊的由衷眷恋之情。
二.放录音,听范读。
1.学生看书,边听边标自然段,同时画出生字难词。
2.听完后请学生默看课文,之后找几位学生分别复述故事情节。
三.划分课文结构层次。(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提示:课文的中心情节是看社戏,在写社戏前后作者还写了其他的相关内容,请根据这个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
学生思考作答,共同完成结构的划分。
(板书)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却全都嘲笑起了),写平桥村在我是乐土。
第二部分(从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到各自回去了),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是结尾部分,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画字词,留作家庭作业 。
抄词注音:惮、撺掇、凫水、篙、橹、吁、蹿、癞、楫子、偏僻、怠慢、蕴藻、屹立、懈、舀水、皎洁、撮、颇、行辈、归省、喝彩、弥散、絮叨
语文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一定见过草地吧,你见过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你在草地上玩过吗?都玩什么游戏呢?
2、你见过金色的草地吗?
板书:金色的草地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解决不理解的字词。
5、你见过蒲公英吗?
四、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再读课文。
作者为什么说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交流汇报。
交流重点:
1)、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2)、“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a)“我”先发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有了新发现
后我们有哪些变化?
(b)这一部分当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表达的效果很好,令人回味,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如:“我起得很早去钓鱼”这里为什么要强调“起得很早”呢?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因为过去没有起这样早,所以一直误认为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并”在这里有哪些含义呢?用上这个“并”字,给人的感觉是“我”过去一直认为草地是金色的,不是现在才这样认为,并强调了对过去错误认识的否定。“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用手掌最简单的动作打比方,就把一种不太容易说清楚的现象讲清楚了。
3)、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3、作者为什么会发现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呢?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感情和兴趣。懂得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
4、你平时喜欢花草吗?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三、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语文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十”。(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里?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升了示范的作用。
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语文课件【篇12】
习作指要
1.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访问,查阅资料,使学生弄清苹果的常见品种,栽培的历史,生存条件,营养功效等,获取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写明常见品种、生存条件、营养价值及几种常见苹果在外形特征、品质、类别等方面的差异。
3.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尽力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教学要求]
1.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观访问果园、商店认识水果品种以及查阅有关资料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懂得:接触社会,有目的查阅资料是获取写作材料的重要来源。
2.练习按所提出的问题和所提供的卡片资料及自己在阅读和参观访问时所获取的新鲜资料,介绍某种事物的方法。
3.借助写作练习,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学习摘抄、制作、运用资料卡片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按顺序介绍苹果的品种等情况。
难点:把文章写得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课前准备]
1.利用活动课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本地的几家水果店,认识几种常见的苹果,看看它们的形状、颜色、品种等,了解它们的特点、产地、什么时候成熟,属于几类果等。填好参观记录表(表式见书上第65页)。
2.组织学生去图书馆查阅有关苹果的资料并做记录。
3.访问苹果园的农艺师,了解苹果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
苹果是许多人都喜爱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称世界四大水果,尽管如此,苹果的种植史、生存条件、栽种地域和营养功效等人们往往知之甚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教材提供的资料,结合我们的参观访问以及到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以(苹果家族)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向人们介绍一下我们都爱吃的苹果。(板书:苹果家族)
二、自学课文
1.自学课文第一部分。思考讨论:
(1)这一次作文练习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们本次习作可从哪几方面去写?
(3)课文对完成本次习作有何具体要求?
2.讨论交流。
[讨论第(2)题时相机板书:苹果的常见品种、苹果的栽培史、苹果的生存条件、苹果的栽种区域、苹果的营养功效]
过渡谈话:以上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通过学习我对本次习作练习的目的、内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这还不够,同学们对写作的内容掌握得可能还不够全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张卡片回答了习作练习中提出哪一个问题?
4.讨论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们在课前参观访问、查找资料中获取了哪些资料?它回答了作文练习中提出的哪一个问题?
2.交流讨论,并逐一分类补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确写法
1.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
以(苹果家族)为题,按所提问的顺序介绍苹果。
2.交流习作内容。
(1)分小组互相练说。
(2)指名说。
(3)评议(鼓励学生要大胆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资料,并提示学生要注意运用过渡语句·)
3.独立作文。
4.评议修改,布置学生以习作为蓝本,准备做苹果展销会上的小推销员。
语文课件【篇13】
课程目标:
1、会认1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程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课程难点:揭示寓意。
课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就已经学过寓言了,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找学生说,出示课件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寓言故事: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 “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假(假如)(假设)
威(威风)(威力)
寻(寻找)(寻人)
扑(扑向)(扑倒)
转(转动)(转轮)
扯(扯开)(扯断)
嗓(嗓音)(嗓门)
派(派人)(门派)
抗(对抗)(反抗)
爪(鸡爪)(爪子)
趟(一趟)(赶趟)
猪(小猪)(母猪)
纳(容纳)(收纳)
闷(闷闷不乐)(纳闷)
受(接受)(受到)
骗(骗人)(骗子)
借(借钱)(借书)
3.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4.为什么您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5.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6.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您觉得狐狸是一只( )的狐狸,老虎是一只( )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您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 “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您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您不怕,那您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练习:孩子们,您们看狐狸真是一只( )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您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3.学习六、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 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六、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虎 :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 )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 )
“假”的意思是( )。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5.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三、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您的爸爸妈妈听。
2.以“狐狸到处行骗干坏事”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四、课程生字。
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
2.讲解书写要领,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
语文课件【篇14】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第二则。这个单元的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引人遐思。学习本文,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寓意,本课意在引导孩子们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学情分析:
优势:七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乐观,想象力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更让孩子们乐于探究,这是学好本课的基础。
劣势:刚上初中二年级,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了解寓言特点,要综合孩子们小学学过的寓言,综合归纳,想象练习做到生动形象有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语文学习,要听、说、读、写相结合”。教材分析中指出:“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作品,引人遐思。学习本文,要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力,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理解寓意”所以,通过对课标和教材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寓言写作特点,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刻哲理。
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但从学情分析看出,学生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还不是很强,根据课标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所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语意味深长道理的写法。
学习目标:
⑴体会蚊子的形象特点。
⑵感受寓言的特点,学习借比喻性的故事寄语意味深长道理的写法。
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会准确地概括寓意以及自编、续编寓言的故事。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下《挑战书》内容如下:
尊敬的勇猛的狮子大王:
我想与您一决高下,如果您敢应战的话,请于11月16日,到宝泉岭农场学校4楼电教室接受挑战!
无名小辈:蚊子
2、今天让我们走进《蚊子和狮子》一探究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板书)
(点评:创设氛围,一节课,导入尤为重要。如果导入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师生配合会收到最佳的效果。这个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他们想学,而不是,老师教着学,是最佳效果。)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点评:本篇故事很短小,情节简单,或默读、或朗读,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的散读,很快理清情节,增强自信心。)
三、再读课文:
1、文中主要表现了蚊子的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文中语句回答)
2、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它的形象
【点评:本课虽然篇幅短小,但语言描写比较生动。通过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可以逐渐感受到主人公蚊子的形象特点。孩子们纵情的,惟妙惟肖的朗读,将不同角色的性格,展现在听着面前,刘老师给孩子们细细品味的时间,看似占用时间,实则给孩子们自主学习,自我消化的舞台,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
四、分角色美美的读课文。
要求读出蚊子的神态,揣摩蚊子的心理。
(点评:刘老师在阅读中,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主动积极的自我参与,孩子们创造性的进行对话,把蚊子读的尖声尖气,把狮子读的威猛自傲,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此环节为下文,归纳寓言的特点奠定了基础。)
五、归纳寓言的特点
1、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寓言故事。
2、结合以上环节请学生谈谈此文和以往文章的不同,自然总结寓言的特点。
【点评:有了三读的铺垫,通过学生夸张的朗读,甚至表演,使寓言特点水到渠成的概括出来!配上老师搜集的,小学时学过的寓言图片,更是让孩子们重温了童话的魅力!】
六、想象训练
展开想象,蚊子被吃掉的一刹那,心理想的什么或如果蚊子没有被吃掉会发生什么事?
(点评:此环节,是对本节的总结和升华,既训练同学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又考察了学生们知识运用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七、布置作业
阅读《伊索寓言》中的小故事,选择最喜欢的故事,在阅读课上汇报展示,说明寓意!
(点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课堂教学应给学生在课外进行延伸性学习以指导,刘老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孩子们将自己读的寓言故事讲出来,进行交流,把寓言的学习延伸下去。)
总体点评:
语文教学是一门感染的艺术,用感动感染感动,用真情感染真情!本节课,在孩子们欢声笑语中,依依不舍中,结束了,但是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久久难忘。
(一)本节课亮点在于,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首先根据挑战书内容,质疑,主动探究,全员带着问题走进文本,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刘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反复诵读文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搞”花架子”,实在,实用!
(三)本节课,学生们,知识上有收获,情感上有感悟,行动上有目标,虽短小,但是刘老师挖掘的很透彻。
总之,寓言是依靠一个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刘老师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运用联想与想象力,走进寓言,深刻体会了寓言的寓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语文的广度和宽度!
中学英语课件范文
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中学英语课件范文"这样的内容,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学英语课件 篇1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fast reading,学生能够通过找主旨句正确选择段落大意,并补全文章中的空缺内容。
2. 通过careful reading, 学生能够从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正确回答问题,逐步提高阅读技巧和能力。
3. 能够运用be going to 句型谈论自己的新年决心。同时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与责任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下定决心并坚定地执行。
二、 教学重、难点
1. Structures: I’m going to……
2. 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三、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and lead in
Enjoy a song
Free talk: 1) 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2) 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grow up?
3)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Step2 Fast reading
T show the reading tips to Ss.
Ss find out the main ideas of each paragraph according to the topic sentences.
Ss put the sentences A-D in the correct place in the passage.
T check the answers.
Step3 Careful reading
Ss read para1 and answer question.
Ss read para2 and fill in the box.
Ss read para3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4
Ss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retell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Step5 Group work
Ss discuss what they are going to do next year and how are they going to do it.
Make a report.
四、 Homework
Write a postcard to tell your teacher about your New Year’s Resolutions.
中学英语课件 篇2
课题
Unit 9 section a
教材分析
本课采用了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教学策略;利用课件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运用连词and和but等进行询问和谈论喜好,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会运用连词and和but谈论喜好.
2、 过程与方法:采用discussing和concluding的教学策略;利用课件来展开课堂教学,pairwork问答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小组活动,进行询问和谈论喜好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是通过“介绍电影”来学习“谈论喜好”,学习内容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通过互相介绍自己的喜好和偏爱,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情,并帮助学生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加深沟通。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介绍电影”学会运用连词and和but谈论喜好。
难点:连词and和but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第一教学环节: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主要日容是谈论喜好,再导入新课时开采用播放课件复习电影种类:action movie , thriller,comedy ,documentary ,beijing opera.并询问: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二、第二教学环节:师生互动,学习探究
1、通过复习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 i like?..等句型引导学生阅读3a 部分的句子,然后选择适当地连词and和but填空,练习i like?and i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等谈论喜好的目标举行完成3a部分的教学任务。
2、引导学生展开pairwork活动,完成3b部分口语交际教学任务。让学生根据部分的图画和文字说明,依次谈论人物的喜好,复习巩固所学的i like??and i like?.she likes?.but she doesn’t like??等目标语言。
三、第三教学环节:合作交流,巩固提高。
一到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和谈论喜好。通过只能种方式,练习运用所学目标语言what kind of movies do you like ? i like?..do you like??? yes , i do . no ,i don’t 完成第4部分的教学任务。
板书设计
Unit 9 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I like thrillers and i like action movies.
I like comedies but i don’t like documentaries .
Maria likes thrillers but she doesn’t like comedies .
教学反思
本课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较之传统教学更能使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
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中去。使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与此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每个学生接受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与快慢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在学习成效上的差别。为此,老师要对每个学生作深入了解,并制定相应“水平线”以鼓励学生超越。
中学英语课件 篇3
Unit 1 Playing Sports
Topic 1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A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
Ⅰ.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Almost, against, term, cheer, cheer … on, team, win, row, quite, bit, quite a bit / a lot, join, club, skate, volleyball, tennis, table tennis
2. Learn some useful sentences:
(1)I saw you play basketball 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2)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on?
3. Learn the 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1)We are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Three on Sunday.
(2)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4. Talk about preferences: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cycling or rowing?
—I prefer rowing.
5. Talk about sports and games.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图片/海报/教学挂图/录音机/小黑板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7分钟)
复习学过的运动项目名称,引出生词。
1. (展示一些有关运动的图片,并通过师生对话,引出新的运动项目名称。)
T: Welcome back to school, boys and girls. The new term begins. This is our first English lesson this term. Did you enjoy yourselves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s? What did you do during your holidays? Did you do sports during your summer holidays?
Ss: …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Term
T: We all know doing sport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Now let’s review some sports and learn some new ones.
(展示学生在打篮球的图片。)
T: Look at the picture. Do you know what they are doing? S1, please.
S1: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T: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S1: Yes, I do. / No, I don’t.
T: How many players are there in the basketball team?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Team
S1: There are five players.
(展示学生在打排球的图片。)
T: What are they doing? S2, do you know?
S2: They are playing volleyball. (教师帮助该生回答。)
(板书并要求学生掌握。)
Volleyball
(用同样的方式引出生词cycle, 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ski。)
(板书,并让学生跟读,要求学生理解cycle, ski;掌握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Cycle, row, skate, tennis, table tennis, ski
2. (用黑板上有关运动的生词操练,导出prefer的用法。)
T: Which sport do you like better, cycling or rowing?
S3: Rowing.
T: Good! The phrase “like … better” means “prefer”.
(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
Prefer
T: S4,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basketball or soccer?
S4: I prefer basketball.
…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通过师生对话,呈现1a中部分生词及功能句,并使学生初步掌握be going to句型。
1. (利用plan to do sth.,导入“be going to+do”结构。)
T: I’m very glad you all like doing sports and know a lot about them. Do you want to play volleyball tomorrow afternoon? S1, please.
S?1: Yes, I do.
T: So you plan to play volleyball tomorrow afternoon, right?
S1: Yes.
T: OK. When we plan to do something, we can say we are going to do something.
(板书,学习新语法。)
be going to do sth.
T: When I tell you my plan, you retell it with be going to. OK, boys and girls?
Ss: OK.
T: I plan to go out for dinner tonight. S2, please.
S2: You are going to go out for dinner tonight.
T: I plan to climb mountains tomorrow. S3, please.
S3: You are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 tomorrow.
T: Good! When we express something that is going to happen or we plan to do something, we can use be going to.
2. (教师让几个学生说说明天户外活动的打算,并引出be going to结构的一般疑问句式,过渡到1a。)
T: OK, S4, please tell me what you plan to do tomorrow afternoon.
S4: I’m going to swim with my brother tomorrow afternoon.
T: Are you going to swim?
S4: Yes, I am.
(板书,学习新句型。)
—Are you going to swim?
—Yes, I am.
(教师视学生掌握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要进行更多的操练。)
3. (展示一幅即将进行篮球赛的海报,引出单词against, cheer和短语cheer … on。)
T: Now look at the poster. Here is the news. Our class is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3 at 5:00 this afternoon. Would you like to cheer them on?
Ss:Yes, we’d love to./I’d love to.
(板书,让学生猜词义,并要求掌握。)
Against, cheer, cheer ... on
(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图片猜测对话内容,导入1a。)
T: Look at this picture. They are Kangkang and Michael.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Can you guess? Please listen to 1a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出示小黑板。)
(1) Which class is Michael’s class going to play against?
(2) Is Kangkang going to cheer them on?
(听后核对答案。)
4. (学生朗读1a,画出疑难点和关键词,然后教师解释疑难点。)
(出示小黑板,领读关键词;解释并要求学生掌握almost和win。)
basketball—saw—play—almost—every day—against—Sunday—game—term—come— cheer … on—I’d love to—hope—win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创设情景,编对话,在真实的语境中培养学生口头交流能力。
1. (根据小黑板上的关键词,分角色表演对话。)
T: OK. Now you can use the key words above to act out the dialog in roles.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新学期的计划来操练be going to+do句型。)
(教师先做示范,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练习。)
T: S1,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term?
S1: I’m going to learn English better.
T: What about you, S2?
S2: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T: Oh, it’s a good plan. S3, do you know what your partner is going to do?
S3: Yes. He is going to learn rowing.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at you are going to do this term.
3. (创设情景,依据1a编对话,巩固1a及be going to+do句型,完成1b。)
T: Just now you talked about your plans for this term. Now suppose you meet your classmate on the playground and you want to talk about your plans for this week. Please make a similar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according to 1a. You can use the key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板书)
be going to, play, I’m afraid, homework, summer, play against, I hope
(学生两人一组编对话,教师进行鼓励启发,必要时应给予帮助。)
Example:
S4: Hi, S5.
S5: Hi, S4. I am going to play … Are you going to play with us?
S4: I’m afraid I can’t. I have to do my homework first. By the way, I saw you play … almost every day during the summer holidays.
S5: Yes. You know I am going to play in the … game against Class 2 this Saturda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and cheer us on?
S4: Of course. I’d love to. And I hope you will win.
(让几组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类似的对话,评出表演组及演员等。)
(教师出示2中运动项目的图片,引导学生巩固be going to + do句型,使他们熟练掌握其用法,并自然过渡到2。)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10分钟)
完成2和3,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并通过大量操练,使他们熟练运用含有be going to的一般疑问句及掌握prefer的用法。
1. (通过看图片,练习be going to的用法,导入2。)
T: Look at the pictures, what are they going to do?
Ss: (Picture 1) They are going to go skating.
(Picture 2) They are going to go skiing.
…
T: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or …?
S1: I prefer …
T: What about you, S2?
S2: I prefer …
T: S3,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S3: Yes, very often.
T: Good. You can also say “quite a lot/a bit”. “Do you often go swimming?” means “Do you go swimming much?”
(板书,并领读,要求学生掌握quite, bit和quite a lot/a bit。)
quite, bit
Very often = quite a lot/a bit
I go swimming very often.= I go swimming much.
T: S4, do you go rowing much?
S4: Yes, quite a lot/a bit.
T: S5, do you go skiing much?
S5: Yes, quite a lot / a bit.(肯)
S6: No, seldom.(否)
T: Oh, you don’t like sports. It isn’t good. I think you should join a sports club, and maybe you will like sports there.
(板书,教学生词,并要求学生掌握。)
Join, club
T: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which sports club you would like to join.
S7: I am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S8: …
(学生两人一组完成2,除了可以用书上所给的运动名称,也可用他们所知道的其他运动名称进行对话。)
2. (让学生听3录音,并完成3。)
T: Michael and Kangkang like doing sports a lot.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sports they often do on weekends?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fill in the chart in 3.
(再放录音3,核对答案。)
3. (做一个运用“be going to+do”句型的游戏。)
(挑选若干学生上台,做关于运动的动作,该动作要能使同学们明白并成功猜出运动名称。猜到的同学要用be going to+do询问做动作的同学,以证实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T: Please do an action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
(S10表演一个动作。)
S9: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10: No, I’m not.
S9: Are you going to play volleyball?
S10: Yes, I am.
…
(让学生尽量多表演动作。)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8分钟)
通过作报告和写句子,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所学语法及重要句型的能力。
1. (小组活动,在小组中做采访并向全班同学作报告。)
T: Work in groups. Ask your partn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n give a report to your classmates.
(1)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 or …?
(2)Do you … much?
(3)Are you going to … next week?
2. Homework:
用be going to造五个句子,要求用不同的人称、句式。
板书设计: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A
Prefer be going to + do sth.
Cheer … on We are going to have a basketball game against Class Three on Sunday.
quite a bit / a lot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cycling or rowing?
I prefer rowing.
Are you going to join the school rowing club?
Yes, I am./No, I’m not. I’m going to …
Section B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a.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a。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1. Learn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Dream, grow, grow up, future, in the future, job, active, break, record, gold, give up, shame, single
2. Go on learning the 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dancer.
3. Talk about the favorite sports and players:
(1)—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Maria?
—Basketball, of course.
(2)—Who’s your favorite player?
—LeBron James. / I like Yao Ming best.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图片/小黑板/录音机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8分钟)
通过谈论喜爱的运动项目及新学期的计划,导入新课。
1.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链式对话,讨论他们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注意使用prefer。)
T: I know many students like sports. Please discuss in groups which sport your partners prefer. You can begin like this: S1,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skiing or rowing?
S1: I prefer rowing. S2,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cycling or skating?
S2: I prefer … What about you, S3?
S3: I prefer … S4, 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 volleyball or soccer?
S4: I prefer …
2. (教师询问学生新学期计划,复习“be going to+do”。)
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erm, everyone has some plans. You are going to do a lot of things to make more progress and make your school life more interesting. Now, please tell me your plan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S5: I’m going to join an English club.
S6: I’m going to learn to play basketball. I want to be a good player.
S7: …
3.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本课新单词。)
T: Look at the girl in the picture. What is she doing now?(教师指着图片问。)
S8: She is sleeping.
T: You’re right. And she is dreaming. She is having a class in her dream. And her dream job i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She wants to be a teacher when she grows up.
(板书,让学生猜词义,并要求掌握。)
Dream, job, future, in the future, grow, grow up
T: We know her dream job i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What about you?
S9: My dream job is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S10: My dream job is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in the future.
(教师通过询问学生长大后的职业引出一般将来时的特殊疑问句。)
T: S11, are you going to be a dancer when you grow up?(教师出示舞蹈演员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S11: No, I’m not.
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S11: I’m going to be a teacher.
(板书,教学生词和新句型。要求学生理解dancer;掌握新句型。)
Dancer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 teacher.
(让学生两人一组做类似操练。)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呈现1a,继续学习be going to的特殊疑问句式。
1. (教师展示一些运动员的图片,如刘翔、姚明、迈克尔?菲尔普斯等,导入1a对话。)
T: Look at the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their names?
Ss: They are Liu Xiang, …
T: Who’s your favorite player, S1?
S1: My favorite player is …
T: What about Michael’s favorite player? Listen to the dialog in 1a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出示小黑板上的问题,听1a录音。)
(1)Who’s Michael’s favorite player?
(2)What is Michael going to be when he grows up?
(3)What’s Maria’s dream job?
(核对答案。)
2. (出示小黑板,依据1a完成表格。)
T: Read 1a and complete the information about Yao Ming in the table.
Player Yao Ming
Height
Play for
T: Now let’s check the answers.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He is meters tall. He plays for the Houston Rockets in the NBA.
(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player, Houston Rockets;了解NBA。)
Player
Houston Rockets
NBA
3. (再放1a录音,让学生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T: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repea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Go!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10分钟)
分角色表演并做调查报告,完成1b,使学生学会运用目标语言谈论自己喜爱的运动、运动员及梦想。
1. (让学生根据小黑板上的听力问题和表格中的信息,两人一组进行对话。)
T: Work in pairs and act out the dialog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s on the small blackboard and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Then I’ll ask two pairs to act it out in the front.
2.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他们所喜欢的运动、运动明星以及未来的梦想,并完成表格。然后汇报讨论结果,完成1b。)
T: 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s, favorite players and your dream jobs in the future, and fill in the table in 1b. Then make a report according to 1b. In a few minutes I will ask someone to give me your report about your classmates.
Example:
T: S1, are you ready? Please report.
S1: Yes. She is going to b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It’s her dream job. Sh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because it is important to her. Her favorite sport is swimming and her favorite player is Phelps.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12分钟)
完成2a,2b和3,培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1. (教师出示张怡宁、菲尔普斯、刘翔的图片,通过师生对话,谈论这些运动明星。)
T: I have some photos of famous sports stars, who are they?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S1: Zhang Yining is a table tennis player. She won the first in the Athens and Beijing Olympic Games.
(板书并要求学生理解Olympic。)
Olympic
S2: Phelps is an athlete. And he is the first athlete to win so many medals at a single Olympics. (教师帮助学生回答。)
T: Do you know an active runner named Liu Xiang?
S3: Yes.
(板书,教学生词,并要求学生掌握single和active;理解runner和athlete。)
Athlete, single, active, runner
T: Do you like him?
S3: Of course, I do.
T: OK. Do you know anything about him?
S3: …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的情况,对刘翔做简短介绍,并呈现生词及词组。)
T: As we know, Liu Xiang is one of the best runners in the world. He broke the Olympic record in the 2004 Athens Olympics and won a gold medal. But in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he had to give up the race. Do you know why? Please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 2a, find out the answer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words.
(板书,教学生词,并要求学生掌握break(broke), record, gold, give up;理解medal。)
break(broke), record, gold, give up, medal
(让学生回答问题,核对答案。)
2. (播放2a录音,让学生跟读,完成2b,并核对答案。)
T: 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hen finish 2b and check the answers.
3. (让学生再读2a,找出生词和疑难点,教师解释并板书生词和关键词,要求学生掌握shame,为复述短文做准备。)
T: Please read 2a again and find out the key words.
Liu Xiang — active — broke … record — won — give up — shame;
Phelps — eight — in swimming — first athlete — single;
Zhang Yining — table tennis players — twice
4. (教师让学生根据上面板书的关键词复述短文。练习、巩固2a。)
T: Please retell the passage according to the key words.
5. (播放3录音,完成短文。)
T: Now listen to the tape of 3. Complete the passage by yourselves.
(播放录音,核对答案。)
T: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check your answers. Are you right? Good.
Step 5 Project 第五步 综合探究活动(时间:5分钟)
通过制作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的名片,学会描述一些运动员。
1. (小组讨论并制作自己喜欢的运动员的名片。)
T: Please make a card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s player.
(教师出示小黑板上的表格。)
Name Card
Name
Gender
Age
birthday
Country
Job
2. Homework:
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运动、运动员及梦想。
板书设计:
Are you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
Section B
Grow up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n the future I’m going to be a dancer.
Play for What a shame!
Give up
Section C
The main activities are 1a and 2. 本课重点活动是1a和2。
Ⅰ.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教学目标
some new words and phrases:
Mountain, spend, spend … (in) doing, hour, exercise, do exercise, baseball, pretty, pretty well, jump, weekend, take part in, popular, all over, be good for, heart, the day after tomorrow, healthy, fit, keep fit, relax
on learning the future tense with be going to + do:
(1)There is going to be a school sports meet next weekend.
(2)She is going to take part in the high jump and the long jump.
(3)—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morning?
—I’m going to play soccer. I like it very much.
on talking about the favorite sports and reasons:
I like playing soccer very much. Because it makes me strong and it is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about plans and intentions.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reading.
Ⅱ. Teaching aids 教具
图片/录音机
Ⅲ. Five-finger Teaching Plan 五指教学方案
Step 1 Review 第一步 复习(时间:8分钟)
运用体育活动的图片,复习运动项目的名称,并导入部分生词。
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运动项目的名称。教师展示一些体育活动的图片。学生使用图片,三人一组,到讲台前进行问答表演,说出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
T: Please come to the blackboard to talk about your favorite sports with your partners. You can begin like this: S1,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S1: S2, 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S2: Skating. And you, S3?
S3: I prefer…
…
2. (快速问答,导入新课,找一名平时喜欢运动的同学。)
T: S4, do you like sports?
S4: Yes, I do.
T: Do you often go mountain climbing?(出示登山的图片。)
S4: Yes, I do.
T: When do you often go mountain climbing?
S4: On Sundays.
T: S5, please talk about S4 according to what he/she said.
S5: He/She likes sports very much. He/She often goes mountain climbing on Sundays.
(再找一名喜欢运动的同学。)
T: S6, do you like doing exercise?
S6: Yes, I do.
T: How often do you do exercise?
S6: Every day.
T: How long do you spend doing exercise every day?(必要时可译成汉语。)
S6: About thirty minutes.
T: S6 spends about thirty minutes in doing exercise every day.
(板书并要求掌握。)
Mountain, exercise, do exercise, spend, spend …(in) doing sth.
T: Thirty minutes is half an hour, so we can also say “S6 often spends half an hour (in) doing exercise every day.”
(板书,让学生猜hour词义,并要求掌握。)
Hour
T: S7, please talk about S6 according to what he/she said.
S7: He/She likes doing exercise. He/She often spends thirty minutes/half an hour (in) doing exercise every day.
T: Well done. You are very clever.
Step 2 Presentation 第二步 呈现(时间:10分钟)
学习1a,使学生区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1. (教师展示一幅一小女孩打棒球的图片。)
T: Boys and girls, let’s look at the picture. This girl is Ann. What’s she doing? Do you know?
Ss: She is playing baseball and she plays it pretty well. (教师可帮同学回答。)
(板书领读并要求掌握生词。)
baseball, pretty, pretty well
(教师展示一幅学校运动会的图片,特别指出跳高和跳远两个项目。)
T: (教师手指图画)There is going to be a school sports meet next weekend. Do you want to take part in it? S1, please.
S1: Yes, I do.
(板书,解释生词和短语,并要求掌握。)
Weekend, take part in
T: Which sport are you good at?
S1: Running /…
T: Are you good at the long jump or the high jump?(教师边说边指着图片中的跳远和跳高项目。)
S1: I’m good at the long jump/the high jump.
(板书,让学生猜词义,并要求掌握jump,理解the long jump和the high jump。)
Jump, the long jump, the high jump
2. (听1a录音,回答下列问题。)
T: Do you want to know which sport Ann is good at? Listen to 1a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板书)
(1)Which sport is Ann good at?
(2)How long does she spend in the gym every day?
(核对答案。)
3. (让学生再听1a录音,跟读并注意语音语调。)
T: Listen to the tape again and follow it.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第三步 巩固(时间:8分钟)
完成1b和1c,培养学生从简单的文章中找出关键信息的能力。
1. (让学生再读一遍1a,完成1b。)
T: According to 1a, we know Ann likes doing sports a lot. She does sports every day. Please read 1a again and complete the timetable in 1b.
(核对答案。)
2. (根据1b,完成1c。)
T: According to the timetable in 1b,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o finish 1c, then write down the answers.
(核对答案。)
3. (根据Ann的活动时间表,描述Ann一周的运动情况。)
T: Well done! Please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 and describe Ann’s activities in a week according to her sports timetable.
Example:
Ann does exercise in the gym from 6:30 to 7:00 every day. She goes cycling from 5 to 6 on Wednesdays and Fridays. …
T: Each group can choose one student to report. Let’s begin.
(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表扬和鼓励。)
Step 4 Practice 第四步 练习(时间:12分钟)
完成2。巩固be going to的特殊疑问句的用法。
1. (讨论运动对人体的益处,引出生词,必要时用图片或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生词,导入2。)
T: Boys and girls, we have talked about many kinds of sports. How do you feel after doing sports?
S1: I feel better.
S2: I am strong.
…
T: Yes, we all know doing sport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It’s a good way to keep fit/healthy.
(板书,解释并要求掌握词组。)
be good for
Keep fit / healthy
T: S3, do you often do sports?
S3: Yes, quite a lot.
T: Why?
S3: Because it can keep me fit / healthy.(可帮助学生回答。)
T: Good. Doing sports is good for our health in many ways. S4, do you often run in the morning?
S4: Yes, I do.
T: Why?
S4: Because it’s good for my legs, heart and lungs.(可帮助学生回答。)
(板书,领读,并解释画线生词,要求学生掌握heart;理解lung。)
Heart, lung
T: I like doing sports very much. I often walk. Do you know why? Because it can help me to relax, and it’s a good way to keep healthy.
(板书,领读生词,并要求掌握。)
relax
2. (教师展示一幅NBA球赛的图片,上面有很多人在观看比赛,教师指着图片问。)
T: What are they doing?
Ss: They are having a basketball game.
T: Yes, basketball games ar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板书,解释生词和词组,并要求学生掌握。)
Popular
All over
T: Do you know other popular games all over the world?
中学英语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8单元,教材以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展开,学习和运用一般过去时态的一般疑问句Did you go/see /buy…? Were there any…?询问过去的事件,让学生学会谈论和分享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在学习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换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描述及看法,促进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情谊。Section A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一般过去时态和动词的规则与不规则变化,学习一般过去时态的两种一般疑问句: Did you…? Were there any …?教材安排了许多听,说,读,写的任务活动,我将灵活运用这些活动,将其中的一些活动进行变化或整合,如:1c,2c和3c的Pairwork活动内容相似,我将把2c和3c整合成一个Interview(采访)的任务活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关于总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我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单词:学习掌握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等。
功能: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语言结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一般过去式
一般过去时的一般疑问句
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any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2、语言技能:听:能识别不同句式的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变化,判断句子意义的变化;能听懂本课学习活动中的问题,做出较得体的回答。
说:能在本课的任务型活动如:游戏、调查、故事接龙等中进行简单有交流。
读:能正确朗读本单元对话和句型;能查阅工具书为完成任务做准备。
写:能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单词和句型,能运用简单的句子写出过去的活动和感受。
3、学习策略: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
助手势和表情。
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善于和他人合作。
4、情感目标:通过描述过去所做的事,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学会交换不同的看法,了解他人的喜好,增进情谊。
5、文化意识: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赞扬或自己的观点;了解英、美国家中小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世界意识。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难点
复习句型:How was your weekend? It was great.
Where did you go on your vacation? I went to the beach.
2.学习词汇aquarium, gift shop, seal, shark, hang
Out ?souvenir
3. 学习句型Did you go to the zoo? Yes, I did. No, I didn’t
Were there any seals? Yes, there were. No, there weren’t
I saw some sharps/ I went to the aquarium.
What else did you do?
1、一般过去时的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
2、一般过去时的肯定句和否定句。
3、Did you, were there 引导的一般疑问句。
二、学情分析
1.初二上期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能力,正逐渐向读、写过渡,同时,学生们对英语学习还保持着较浓厚的兴趣。经过一年的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及实践,有了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
2.本单元学情剖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谈论过去的事情,可以采用活动教学法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学习新词汇,掌握重点句型,同时能比较好地运用到实践中,解决类似问题。做到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三、教法渗透
1、教学设计思路与教材处理:
《新目标英语》中的具体语言目标是通过各种各样的Tasks来实现的;学生需要运用具体而特定的行动来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种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与不同的学习任务有机的结合。任务活动所谋求的效果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侧重在执行任务中学生自我完成任务的能力和策略的培养;重视形式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因此本节课我将始终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活动来学习语言,让学生为了特定的学习目的去实施特定的语言行动,通过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Learning by using, learning for using)。
2、教学原则
L 活动性原则 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
L 合作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体现教与学的互动,交往。
L 任务型原则 任务驱动—激发动机;任务完成—激励学习积极性;执行任务—培养责任心和合作精神。
L 情感性原则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3、教法运用:
本课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并辅助于TPR 全身反应教学法、情景交际教学法和游戏活动。
4、教学手段
L 多媒体辅助:用flash 软件将本课所需要的动画、录音、图片、文字、图表和音乐制成CAI软件,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L 非测试性评价:传统的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学科本位,只重学科,不重学生发展。 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应该“正确反映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唯有重视形成性评价,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新的评价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我将各种活动设计成小组活动并开展小组竞赛和填写课堂自我评价表等非测试性评价手段,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
四、学法指导
新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策略,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放在了首位。依据课改的精神,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1、学习方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用生动的课件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2、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我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氛围,把课堂变成有声有色的舞台,让学生在乐中学。
3、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过连贯的听说读写,游戏,竞赛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4、学习策略的指导
本节课将在课堂活动中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围绕着课堂任务分工合作,在活动中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相互合作,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发展他们的能力。创建开放式,探究式的课堂,有意识渗透学习策略的训练。我让学生观察课件画面,回答问题,让学生学会使用认知策略;让学生表演对话,实现交际策略;引导学生交际,主动练习和实践,是调控策略的体现。充分利用多媒体,录音,卡片等是资源策略。
五、教学程序:(一课时45分钟)
教学步骤
活动内容
设计思路
Warmingup
1. Listening to a song (2”)
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 Let’s take ?a ?trip let th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they are listening.
歌曲欣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新课打下伏笔。
Pre-task
任务前活动
1. ? ?Brainstorm(2”)
Show what I did in my vacation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ask the students:
Where did I go on my vacation?
What did I do?
How was my vacation? Etc.
Then get Ss to talk something they did over the weekends or on their last school trip so that they can revise uses of the Past Tense learnt before.
多媒体展示了同学们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表达过去活动的欲望。生活就是知识,对于他们熟悉的话题,学生总能大侃特侃,信心倍增。采用Brainstorm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小竞赛,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 ? ? ?Presentation(5”)
Let Ss list 3 things at least they did in their last vacation or school trip. Ask them questions:
Did you go to the beach/museum/zoo?
Were there any dolphins/pandas/ lions? Etc.
Meanwhile lead in the new words concerned with this period by using the multimedia.
由上一环节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新知识;多媒体采用形象生动的卡通图片,保持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3. Listening(2”)
Play the tape of 1b twice for Ss to listen and follow. Then get them to circle What Tina did in last school trip.
本环节是教材安排的任务型听力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听音时抓住关键词,培养学生边听边做笔记的学习策略。
4. Pair work(3”)
Ask Ss to make dialogues in pairs about the picture on the top of Page 57 according to the sentence patterns in 1c. Get several pairs to act out their dialogues.
任务前活动用于扫除学生的语言障碍,因此在教学上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操练语言,为下一步活动做好铺垫。
L ? ? ? ?Task 4:School trip survey(10)
1. Get Ss to make a survey about what they did in their school trip and fill in the form below:
NameHowWhereActivitiesWhen surveying, they can use the following sentence patterns: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Where did you go?
Did you see any…?
Were there any…?
What else did you do?
2. Get each group to send a representative to make a report after they finish the survey.
Homework
假如你上周去了动物园,请,以 “My Unforgettable school trip”为题,写一篇短文。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说课材料 —— Unit 4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Period 3) 作为一节英语教学竞赛用课,我主要从对这节课的定位、任务目标、教学环节设计、独特的创意和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等几个方面来说一下这一节课。 一、对本节课的定位 作为一名从事初中英语教育有近八年的教学实践的青年教师,我认为在“新课程标准”和“新基础教育”的理念的指导下,这节课应该既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有意义,也能够让教师在扎实、充实、平实、真实的授课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同时,本单元是以话“交通”题材为教学主要内容的新目标(Go for it)教材典型设计,借助本单元可以给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以很好的指导,并可以在小空间内进行大规模的扎实、有效的训练。 二、任务目标的确定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在“交通(transportation)”这一话题下,让学生学会谈论“交通”(包括不同的交通方式,到某地的距离以及以某种交通方式到某地所花费的时间等),学习一些文化常识,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大量的、有效的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 三、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 本着整体划一,循序渐进,高效有序,并在教学中能不断地深化教学的设计思路来安排本节的每一个环节。 (一)整体划一 在本节课中,对于“整齐划一”可以从两点来说明: 首先,本人一直认为作为语言教学,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开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可以说一个话题,一个训练都蕴含着各种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是独立的,但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每一节课不仅可以独立,更重视它在单元教学整体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每一节课内衔接一样,单元教学的整体衔接也很重要。 (二)循序渐进,高效有序 本节课从简单的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n the morning?”的询问入手,引入对重要课文Section A 3a 的复习。通过学生复述这段文字,重点巩固由“How, How long, How far”引导的谈论交通话题的重要句型,并提炼相关的信息形成新的对话,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即课文Section A 3b 的训练,通过第一、二人称来谈论交通话题的训练,拓展到以第三人称来谈论他人的交通话题,进而让课文Section B 2a, 2b, 2c 的学习水到渠成。然后完成对本节课学习的测试,进行归纳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最后,作业一中让学生来完成交通方式的图片收集,是对本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作业二中要求学生做一个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实际上和测试二一起构成了对Section B 3a 的有效预习。 总之,本课从课本入手,用课本内容引出一系列的活动,最终又导向课本,环节紧扣,层次清晰。 四、独特的创意 本节课的设计中,具有独特创意的地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第一、独特的环节设计 首先面向全体学生进行简单的复习,目的在于巩固几个基本句型。然后把课本中阅读的短文用复述和听力的方式引入,别出心裁。其主要目的在于营造较轻松的语言环境,缓解部分学生对于说写等输出环节的畏惧心理。接下来,从大量的听说引入读写,给学生铺垫知识的过程。既练习口头表达,又巩固了读的成效。教学步骤中每一步都将成为下一教学步骤的铺垫,在每一步骤中,教师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并完成具体的任务。整个课堂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难度过渡非常自然。 第二、独特的课程深化 全面展开训练,重点集中突破,中考真题帮辅,课结影响未尽。首先,在常规的训练之后,又用中考真题来重点训练和巩固所学,不但给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有更深一步的认识机会,更为学生的长远学习打下了坚实的伏笔。其次,在对交通的表达方式上的深化,采用了系统归纳,并用同意表达的形式进行训练,有层次,有实效。 第三、独特的思维能力训练着重思维能力的训练,围绕话题进行多方面的扩展性的练习,并充分地利用 Listening 和Speaking,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Groupwork和Pairwork等多种形式讨论和操练。最终达到让学生熟练谈论“交通”这一说话能力的目标。并在作业中以预习形式对这一目标进行了延伸。 五、掌控好借来的学生 由于是借班上课,学生又是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大部分的时间交给学生,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何导入课程,并一步步地由易至难地引入任务,如何帮助学生学习都是关键所在。同时要非常注意的是,学生活动之前的范例一定要明确清晰,要每个孩子都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活动才会顺利地开展,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有所得。 六、对突发性事件的预案 在准备中,充分预料到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相对的预案设计,以便作出灵活的应对,这很重要。对本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准备:第一,关于课程的衔接问题。英语授课于其他科目不同,尤其是新授课,如果所授内容严重超进度,上课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的!所以,根据竞赛所给的教学进度,我准备了两套教学方案。第二,教学任务量也很关键,少则课程易空,多则不易完成。本节的训练任务在课件的设计中充分地给予了关注。在设计训练题的时候,题增加了很多,并在几个主要的课件页上的背景中都设计了动作,一旦训练任务过多就可以通过动作越过,不会影响教学效果。第三,关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不是我的,但由于这是讲课,不是作课,我除了和他们的老师了解了一下这个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其他就不再多说了,但也作了一定的预计。其他方面的内容我也准备了一些,但可能不会用到。 总而言之,作为一堂教学竞赛课,我的准备应该说较为充分,对课的认识也可以说很深入,但讲好一堂课,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这些,这是我知道的…
Unit 1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目标语言 重点词汇:1,want somebody to do 2. be good for healthy eating habit to do or three times a week 6. help somebody do after my health good grades better same as 11. kind of unhealthy 重点句型:-含有以上词组的11句子。 综合能力:能阅读介绍饮食习惯方面的文章 2、情感渗透 学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从而合理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 设计课后巩固练习的幻灯片,2部分有关事务的幻灯片3录音机和磁带。 学生准备收集自己和他人生活习惯的信息: 查找更多食物的英语名称。 预习导航:: 1、 听单词录音,熟记Section A的新单词,并制作单图片。 2、完成1a,列出图中物品的英语单词,并识记新单词。 3、读1a、1c中的对话,区别My name’s Jenny.和I’m Jenny. 4、找出并区别I you my your his her。 三、教学过程: 1. 预习导学或自测 1) 很少/几乎不曾_______________ 2) surf the lnternet _______________ 3) 大部分学生__________________ 4) as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一周两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be good fo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照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eating habi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六到八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try to do sth ___________________ Step1. Revision.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like this.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I often exercise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 ?. I exercise five times a week. (设计说明)先有老师示范对话,询问学生周末日常活动,然后两人一组自由对话,利用图片进行。为新课学习作好铺垫。 in. 1,要求学生将单词和字母对应,完成1a任务,2,引导学生进行1B的pair work 活动,自编对话完成1b中的学习内容。 (设计说明)这里可巩固练习词组,want somebody to do.与 be good for并造句子。 Step3: 3.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完成2a的听力内容。 4.再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完成2b的听力内容,并将此词填在合适的位置。(设计说明)通过听力训练,使学生学会听关键词和推测词意的能力,并理解目标语言。 5.引导学生进行2c的Pair work活动,自编对话,完成2c中的学习内容。 6.引导学生阅读3a的短文,要求学生回答设计的问题,完成3a的内容引导学。合作探究 课文解析. 3a 1) pretty表示“十分”作副词用,我们以前学过quite和very也有这种意思。其中它们的程度由浅入深为quite→pretty→very. 相当健康: 2)I exercise every day, usually when I come home from School.我每天锻炼身体, 3) eating habits: 4) try to do sth意为 eg:他尽力通过考试: 5) Of course.: 6) So you see, I look after my health. 所以你看,我很在意我的健康。 look after 意为 eg:Can you when I leave? 能帮我照顾一下孩子吗? look还可以和许多词搭配,但意思不一样。 (1) look at eg:Pleas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2) look for eg:我在找我的笔 (3) look like eg::你爸爸长什么样? 4) Good food and exercise 好的饮食和锻炼帮助我学得更好。 5)帮助某人做某事 6) be good for 7)be good at =do well in 8)be good to sb. 9) 和…相同 与……不同 不同: (n.)difference are many (不同点)between the two pictures. 10) although虽然,尽管,引导让步状语从句,与 同义,但不能与 同时出现在一个复合句中,可与still, yet同用。 11) 保持健康: = be in good health =keep/ be healthy 4.拓展创新 注意sometimes与几个形似的词的区别。 A. sometime是副词,意为“在某个时候”,“某时” B. sometimes:有时候是副词。 C. some time是名词词组,意为“一段时间”,做时间状语用 times是名词词组,意为“几次,几倍”。 eg:(1)I met him in the street last month. (2) Will you come again next week? (3) I will stay here for 5.引导学生阅读3b的短文,填单词,完成3b的内容。 1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一谈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2.要求学生口头谈一谈父亲或母亲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3,引导学生做调查,完成下列任务。 Activities frequency a. go to the movies b. watch TV c. shop d. exercise F,listen to music (设计说明)循序渐进学习目标语言Step10. Do some exercises. 综合能力训练P9自主学习Step11. Summing-up Stress the important phrases and sentences in this class. Step12. Homework 介绍你自己: 四、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今天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不明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中学英语课件 篇5
一、导言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下之前一直是潜意识中的东西。"中等程度的英语学习者(非母语)一旦对自己口头掌握英语满怀信心时,很容易陷入"学习静止期"。教师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颇为困难,而写作恰能唤起他们对所学或所掌握的语言的感觉。然而,在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有些教师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是因为觉得写作教学难,教师批改学生作文也难,因此一般对阅读理解较重视,而对写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忽视学生写的能力培养,以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了多年外语,写作能力仍很差。英语写的训练,笔者以为,其地位应该决不亚于听、说、读。每年英语高考必考一篇配分甚高的"书面表达",即为佐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推介一种正在探索中的"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以资大家共商之。二、定义所谓教学模式,乃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而将教学活动诸要素组合而成,以教学程序为其外在表现形式的一种教学操作样式。"准备—写作—修改"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一种指导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性,以提高英语书面交际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旨,通过材料准备—起草—反复修改到定稿等教学程序,注重培养学生英语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教学模式。三、指导理论(一)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以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事物便不断地由低级阶段进入高级阶段。英语阅读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它代替不了写作实践。英语写作是学习者有目的地提高交际能力的实践活动,写作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来源于在教师指导下大量写的训练。(二)渐进主义(Progressivism)渐进主义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主张学习外语要以信息源为内核,教师通过过程定向(Processoriented),使学习者投身真实的外语环境中,根据个人需要,在探索中逐步形成交际能力。教师提出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探索、归纳。从而内化语言再外化为交际行为,学生自我评估之后再由教师评价。(三)系统论外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写作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与听、说、读等教学共同构成一个科学的大系统,它是由英语词汇、语法、主题及其写作手法等互相依赖、互相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四)控制论控制论方法主要是导入反馈机制,从"功能"方向寻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反馈是教师保证和控制被控制对象(学习者和英语习作)按一定目的(主题表达要求)达到最优状态的主要手段。控制就是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为系统的输入。(五)主体教学论主体教学思想认为在现代教学中应突出学习者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自始至终强调教师要起一个“导"的作用,灵活多样地处理教材,扩充教学容量,增加练习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可明显提高教学效果。(六)创造性构造理论创造性构造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认为,情景(包括外在客观的或内在想像的)是书面表达的外在诱发源,而表达者已有的知识体验则为表达提供背景,同时意念成了表达的参照与内驱力。它可以在情景的映照下激活表达者大脑中已有的方案,然后再凭借词语对语篇进行创造性构造。学习者能够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促进内在化的外部因素造成的。该理论强调的是学习者的语言处理策略,这些策略能够帮助发展语言系统的内在表达方式。四、操作程序写的关键无非是写什么和如何写两个问题。传统的写作教学课只有一个或两个阶段,就是教师布置题目,让学生写,写完上交即可。教师批改后,再在课堂上做简要评讲。第一阶段由学生完成,第二阶段由教师完成。若无评讲,这种写作课就只有"写"一个阶段。笔者设计的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三个阶段:准备—写作—修改。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按照高中英语教科书每单元第四课中Writing的要求,或者WORKBOOK中的书面表达图文材料,或者教师布置的题目做一篇作文。这三个阶段相互照应,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协调活动贯彻始终。(一)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分析、掌握材料,形成写作提纲和"腹稿"。具体内容有五项:1.阅读、分析有关材料(文字或图表等),占有材料,掌握事实;2.拓宽思路,集思广益;3.交流观点;4.记笔记;5.拟写作提纲。学生的英语写作应在教师指导下准备,因外语和母语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教师若不进行指导,就会出现大量的中国式英语(Chinglish)。笔者在教学中是采用下列方法体现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1.教他们如何扩大词汇量和英语惯用法;2.教他们掌握英语基本句型,尤其是动词句型;3.教他们动笔前如何分析材料、审题;4.教他们利用已知的知识背景;5.教他们用不同的词和结构表达思想;6.教他们如何评品一篇作文;7.教他们阅读时记笔记。上述每一件事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能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决定学生该干什么,指导学生如何干,纠正学生的错误。即使是新词和易错的词的选择、语法的学习,教师也只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然后自己去查词典及有关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必要时,把问题提到课堂上讨论解决。至于这种课是否上得紧凑,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有效率、有创造性,使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又能学到技能,教师的指导作用关系极大,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的。英语教学中的写作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包括书写、写话和作文,逐级递升,与听、说、读的教学是密切联系的:既有遣词造句的问题,又有语篇结构的问题;既是语言训练,又是思维训练。阅读在英语写作中,特别是在准备阶段,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教师或者教材要求的写作命题不是有感而发的自我表达,而是要有真凭实据的所需的材料(文字或图表),经过分析、研讨才能获得的,所以,在形成思想以前,非阅读相当数量的有关材料不可。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一份材料,然后让他们合上书本,口述内容,再由其他学生补充,最后写出材料大意。英国学者布里顿(J.Britton,1970)根据多年的研究指出:"学生口语句型结构和表达方式往往是他们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形成初步思想,即开始构思,列出写作提纲、初稿、二稿,经润饰、定稿,交给教师。例如"Pollution Around Us",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现成可用的材料,而是给他们有关的文件、报告、法规、报刊文章(甚至是漫画),让学生去阅读、分析,从中提炼获取必要的信息。这种带有具体目标的阅读,可对学生进行多种技能的训练。(二)写作阶一、导言韩礼德(Halliday,1973)说:"语言在用笔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