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必备

窦娥冤教案必备。

请看下面编辑为您收集的“窦娥冤教案”相关的完整内容,欢迎您阅读本文并给予您的意见和建议。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关键。

窦娥冤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

二、重点难点

1.品味戏曲的语言

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

三、预习点拨

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

1.关汉卿,号 , 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代表作品有 、 、 、 等。《窦娥冤》全名 ,共 ,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关汉卿的 和王实甫的 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 ,马致远的

,白朴的 ,郑光祖的 。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 、 、 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剧本结构一般分为 ,有的还加一个 ,剧本由 、 、 三部分组成。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 或 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

刽子手( )、亲眷( )、嗟怨( )、杳无音信( )、前合后偃( )、

尸骸( )、冤枉( )、荒阡( )、亢旱( )、鲍老儿( )、瀽( )、

5.课文出现 个曲牌,都属于 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三、问题探究

研读第一层

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

研读第二层

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

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3.讨论:如果窦娥不怕连累婆婆,不替婆婆认罪,冤案还会不会发生?

课外延伸:把讨论内容写成一段小文字,阐明自己观点,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研读第三层

1.窦娥临刑时发出了哪三桩誓愿?为什么要发这三桩誓愿?

2.这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性格?

3.作者设计三桩誓愿,并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二、拓展延伸

思考讨论: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这些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但是为什么文学作品中会这样安排呢?(提示:可从作家、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社会现实等角度考虑)

窦娥冤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经过描述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终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进取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一样种类、不一样主角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主角:

旦:女主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主角)、小旦(少年女主角)四类。

末:男主角。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主角。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角。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主角主唱)、和“末本戏”(男主角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立刻》)、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杯具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景,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资料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述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我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能够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资料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悲痛。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资料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我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资料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期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誓愿资料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期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那里又寄期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我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靠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齐,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经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期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窦娥冤教案 篇3

1重点难点

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三桩誓愿”是浪漫主义手法

2教学过程

2.1第一学时

活动1【导入】导语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活动2【讲授】曲牌

文章有几个曲牌?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

活动3【活动】朗读

学生齐读[端正好],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活动4【活动】朗读

试读[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活动5【活动】讨论

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

明确:屈招是怕婆婆受刑。真善良啊。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明确:不走前街走后街怕婆婆伤心

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

学生齐读[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板书:忍冤)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作者为什么要写窦娥的善良?

举例: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

善而蒙冤又忍冤,令人悲痛。(板书:悲)

活动6【练习】思考

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

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

提问: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1﹚、《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聪明绝顶,近乎仙,但并不影响人民群众对他的喜爱。

﹙2﹚、还有《西游记》《聊斋志异》《封神榜》《四大爱情故事》等,浪漫主义的手法都增添了作品的无穷魅力。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2、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雪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

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

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

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窦娥冤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

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确:

1、(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熟读第三折,重点品味《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子,初步感知窦娥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故事梗概

七、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很生动,比较成功,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抓住课本剧,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本课的要点,并且结合课文观看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对于本剧有宏观的把控,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窦娥冤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何法要被毁灭呢?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四、女生齐读[端正好],男生思考:此曲中哪些字词说明窦娥是冤枉的,而且冤得很深?

生答,讨论,明确:“没来由”“不提防”可见窦娥是冤枉的,是蒙冤。“动地惊天”表明她冤屈之深。(板书:蒙冤)

窦娥临刑前不禁要将天地生埋怨。

五、在把握剧情的基础上揣摩试读[滚绣球],共同思考:窦娥为何埋怨天地?

女生读,男生点评。男生读,老师点评。

感情是:信赖(天地)——怀疑(天地)——控诉(天地)——悲愤。

联系剧情讨论,明确:窦娥和婆婆在生活上相依为命,年仅二十的她只想安安分分地守自己的寡,苦度青春,但做个顺民而不得,真冤啊!冤之极,怨天地。明为怨天地,实为诉说自己蒙受了冤屈。(板书:怨)

六、面对邪恶势力,窦娥敢于反抗,可为什么屈招?又怎甘心忍受这冤屈?这样做的代价可是生命啊。(板书:忍冤)

善良的性格还体现在什么样的情节安排上?

善良还体现在临刑前对婆婆的叮嘱上。一生读[叨叨令]后道白最后三行,一生读[快活三]、[鲍老儿],感受其善良,这是一个多么善良而又富于牺牲精神的有价值的女子啊!

鲁迅四次强调刘和珍“始终微笑着的和蔼”衬出反动政府的凶残。

窦娥越善良越显有价值,显冤屈之深。

人们不由不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做童养媳,二十岁即守寡三年,遵守礼法、苦度青春的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

七、窦娥不想不明不白地死去,于是她发下三桩誓愿。

分角色朗读,一男生扮监斩官,一女生扮对白中窦娥,一女生读三桩誓愿。其他同学思考:三桩誓愿是如何从时间、空间、地点及监斩官态度来写的。

点评朗读。

讨论,逐一填表。

窦娥发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板书:鸣冤)并且表达出了她的愤怒之情。(板书:愤)

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八、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吗?不,只应验了两桩。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可否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

讨论,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生活中不可能的让它在艺术舞台上实现。

《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

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九、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什么?请男生齐读[一煞]。

讨论,明确:

1.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2.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她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十一、小结:读《窦娥冤》见到了腐败与昏庸,丑恶与无耻,但悲剧是那个时代的。如今的时代,仍有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光明与黑暗的交锋。若干年后,在正义和邪恶的斗争中你站在哪一边?如果你犹豫了,请你再读《窦娥冤》,再次感受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时的悲愤,感受悲剧给你心灵带来的震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懂得欣赏悲剧美的人才能在精神上站立起来。

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完成《学习风暴》。

窦娥冤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文学常识并掌握一些古代白话的意义;

2、 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3、 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 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完成目标1;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后面单列重点介绍。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窦娥冤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2.整体感知全剧,把握故事情节和结构

3.理清《窦娥冤》的戏剧冲突

【学习重难点】

1.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3.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学法点睛】诵读、探究。

【知识积累】

(一)有关元杂剧:

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终于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四)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自主学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楔子( ) 窦娥( ) 嫡亲( ) 亲家( ) 撇下( )看觑( ) 薄面( ) 斟酌( ) 隅头( ) 孛老( ) 勒杀( )绣闼( )怕不中( ) 刬的( ) ??( ) 亲眷( ) 羊肚儿( ) 知契( ) 症候( ) 恓惶( ) 祗候( ) 呕吐( ) 孽根( )亢旱( ) 刽子手( ) 埋怨( ) 前合后偃( )罪愆( ) 盗跖( )古陌荒阡( )

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 )( )

(2)这早晚窦秀才 早晚使用 早晚呆痴 ( )( )

(3) 当骂呵,则处分几句 ( )( )

(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 )( )

(5) 不堤防遭刑宪( )( )

(6)行动些,行动些( )( )

(7)谁敢合毒药给你 只合把清浊分辨( )( )

(8)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 )

(9)是什么主意( )( )

(10)嘱咐他几句话咱( )( )

(11) 念窦娥尸首不完全( )( )

(12)尸骸上烈些纸钱( )( )

(13)你还有甚的说话 那有这等说话 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 )( )

(14)我做窦娥的没时没运,不明不暗( )( )

(15) 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 )( )

(16)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 )( )

3.对课文中涉及的元杂剧的有关术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外 ②云 ③净 ④科 ⑤唱 ⑥卜儿 ⑦鲍老儿⑧倘秀才 ⑨叨叨令 ⑩正旦 ⑾正宫 ⑿滚绣球

A.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⑾(12)

B.①②③④⑿/⑤/⑥⑦⑧/⑨⑩/⑾

C.①③④/②⑤⑿/⑥⑦/⑧⑨⑾⑩

D.①③⑥⑩/②④⑤/⑦⑧⑨⑿/⑾⑿

窦娥冤教案 篇8

一、设计依据

1.课标依据

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中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新课标”第四部分“课程内容”中“学习任务群8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和教学实际,希望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学习后,能在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独特之美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语言表达,形成自己对语言和文学的认识,并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情感态度和观念,同时也提升自身思维品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教材依据

戏剧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样式,产生过许多激动人心、影响深远的作品。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古代戏曲作品的能力,华师大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在第一册学习古典诗歌和古代小说,第二册学习乐府叙事诗的基础上,在第三册设计了第六单元即“词曲及鉴赏”单元。其中《窦娥冤》、《长亭送别》作为元杂剧,可算是中国古代戏曲文学的经典范例,而《窦娥冤(节选)》作为高中阶段唯一一篇古代戏曲文学必修篇目,在教学上有其标本意义。

3.单元依据

本单元主题为“宋词元曲及其鉴赏”,共五篇课文,其中关汉卿《窦娥冤(节选)》和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是元杂剧。本单元作为高中阶段唯一涉及中国古代戏曲的单元,在该方面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思考,了解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大致脉络和线索;能够借助对戏曲剧本情节的梳理,以及对人物语言的分析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进而体会作品情节设计的匠心;使学生掌握阅读古代戏曲文学的基本方法,感受文学经典的魅力。

4.文本特点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悲剧成熟的标志和中国古代悲剧的典范作品。《窦娥冤(节选)》作为该剧的高潮部分,其张弛有度的情节安排、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本色自然的语言唱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深刻入髓的主题思想都是值得细品探究的。以其强烈的悲剧性为切入口,紧扣悲剧故事情节、悲剧人物形象、悲剧产生根源、悲剧艺术效果逐层深入地去体味鉴赏探究,以期加深剧作带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基引趣。

5.学生情况

高二(17)班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望强烈、自身知识杂而无序,特别是对中国古代戏曲知识,无论是兴趣还是相关知识点,都不成体系。又因时空距离、概念差异,学生到高二才第一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学生在阅读和欣赏上会有较大障碍,存在相关知识背景、文化背景的缺失。在前期整合必要的知识以激发其兴趣基础上,利用学生已有的课本剧排演经验,令其在“演”中研读文本,在“研”中批判理解,在“看”中思考人生。同时教师给予学生一定品鉴赏析方面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在不同解读方式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达到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逐步实现审美体验,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古代戏曲文化的门。

二、教学目标

1.分析窦娥悲剧形象,挖掘窦娥悲剧根源。

2.探究悲剧艺术效果,逐步深化审美体验。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表演法、点拨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学习

四、教学准备

1.资料准备

导学案、教学设计、PPT、戏曲视频资料、拓展资料

2.活动准备

(1)课前预习:熟读文本,查阅有关《窦娥冤》资料。

(2)课本剧排演:学生自主报名、自行选编课本剧内容并进行排演。

(3)情境创设:课前播放春晚戏曲联唱视频,使学生直观体验古典戏曲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

1.【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故事情节梳理

(1)【学生活动】表演、观看课本剧。

(2)【教师活动】(问题1)结合课本剧剧情,速览本课课文,请问什么字眼出现得最多最频繁?

【学生活动】迅速浏览课文并圈画出文中高频词闪现处并回答。

【明确】怨、冤(12处)

(3)【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情节内容。

【明确】(板书)情节情感

押赴刑场由冤生怨

冤婆媳诀别由冤生悲怨

临刑誓愿由冤生恨

【明确】悲剧,就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设计目的】通过课本剧的角色还原帮助学生理解剧情,实现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高频词以把握剧情情感基调,根据剧情张弛节奏来梳理情节。

2.【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人物形象分析

(1)【教师活动】请大家结合课文说说窦娥身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有哪些?【学生活动】快速跳读,勾画要点,思考交流,师生共同归纳。

【明确】传统美德:善良、孝顺、坚贞、正直、勤劳、淳朴……

反抗精神:坚强、刚烈、不屈服、敢反抗……

(2)【教师活动】这样一个年轻美好的生命却要被冤杀,在她走向刑场的时候应该有许多话要说,集中体现在课文哪些地方?

【明确】[端正好][滚绣球]和三桩誓愿

(3)【教师活动】窦娥对主宰世界的天地持什么态度?

【学生活动】齐读[端正好][滚绣球],圈画回答问题。

【明确】反抗、不满、愤懑、责问、控诉、无奈……

(4)【教师活动】这个美丽柔弱的生命被逼向了死亡,她此刻的愤懑还不是最强烈的,最强烈的声音在何处?

【明确】三桩誓愿。

【学生活动】根据课文完成相关表格并交流。

内容典故应验时间应验范围监斩官态度

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抗旱三年

【教师活动】(追问1)三桩誓愿看似临死前随兴而发,那么可以互换吗?

【明确】不能,因为三愿层层深入递进。

【设计目的】通过诵读和对文本圈画分析归纳人物性格,运用表格理清文本信息,寻找相关细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将之联系起来理解文本,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悲剧性特点。

3.【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根源深入挖掘

(1)【教师活动】假设给窦娥一次重来的机会,那么她的悲剧可以避免吗?

请以“假设窦娥……,她就不会死”的假设命题格式,结合剧中已知现实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交流发言。

【明确】(PPT)悲剧的实质,在于冲突,即在于人心的自然欲望与不可克服的障碍之间的冲突。(别林斯基)

【设计目的】借由假设某前提,预设窦娥不会死,再与文中导致窦娥悲剧的主客观因素相对应后产生矛盾,无法成立,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该悲剧产生的根源及其不可避免。

4.【教学内容】谁解窦娥冤——悲剧艺术效果探究

(1)【教师活动】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下面三种结局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侧重一点说说原因。

为更好表现主旨,有导演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在高潮处(第三折)结束。

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鬼魂显灵,托梦父亲,最后洗雪了冤情。

明代人叶宪祖改编《窦娥冤》为《金锁记》:窦娥丈夫并未夭折,而是赴京赶考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明确】可以有不同看法,但要求说明理由,自圆其说。

(1)【教师活动】(追问1)从全剧结局看,窦娥的三桩誓愿有两桩当场实现,第三桩三年实现,最后连冤情也得到昭雪,为什么我们依然觉得这是一出悲剧?

【明确】(PPT)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恩格斯)

【教师活动】(追问2)将现实生活中实际上不可能实现的美好结局通过艺术作品来实现,是什么创作手法?

【明确】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局更能激起观众对剧中人物强烈的爱和憎,而这正是悲剧所要达到的戏剧效果。

【设计目的】通过三种结局的比较阅读和分析,理解作者所运用的浪漫主义手法,及其强化的悲剧艺术效果。

(三)总结(师生共同概括)

1.窦娥形象概括

2.课文主题概括

3.教师归纳总结

六、巩固拓展

1.巩固性作业

你如何看待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楚州百姓受苦的“亢旱三年”是否与窦娥善良本性矛盾?(300字短文)

2.拓展性作业

阅读张燕瑾《的悲剧价值》、胡琳《浅析的戏剧冲突》,梳理读书提纲,做好书摘记录。

窦娥冤教案 篇9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窦娥冤教案 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窦娥冤》。我的说课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 说教材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四、说学法

五、 说教学过程

六、说作业布置

七、说板书设计

一、 说教材

《窦娥冤》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首次接触中国古典戏剧。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初步涉入古典戏剧瑰丽之门。《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开放的思维和现代教育模式学习本文,将对单元教学产生良好的导向作用。课文节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二、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感情体验和思考。”根据以上内容和所教学生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作者关汉卿及作品《窦娥冤》相关介绍。

能力目标:1、把握剧情,鉴赏女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特点、地位。我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

教学难点:领会浪漫主义手法,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性。

三、说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 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 表演法——学生通过话剧表演,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品味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戏剧语言,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2 、自主探究法——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表演、分组讨论等形式自我总结规律,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3 、 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二) 教学手段

为了使我根据教材特点而设计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达到最大化的展示境界,我决定采用“多媒体展示平台”的教学手段进行全程教学。

四、说学法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1、我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戏剧之门的金钥匙。

2、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以形成常规;

3、交给学生评点式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上课伊始,我先用多媒体播放戏曲《窦娥冤》中窦娥被斩片段。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渲染情感,创设氛围。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如下的导语: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列之于世界大悲剧”的中国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则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而善良的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有价值而被毁灭是令人痛苦的,那窦娥究竟犯了什么“王法”要被毁灭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本文来认识当时的社会现实。

(二)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手段简介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关汉卿。

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是他的代表作品。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表演擂台,学生表演后请导演、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简单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根据教学重点我设计这一环节,学生通过表演,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置身那种情境之中,体会到当时人物的心情)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而传统的戏剧教学总是教师引导学生按剧本逐句分析,学生缺乏切身的情境,对话剧提不起学习的兴趣。而这节课我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占据了本课很大的一部分时间,此环节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所以教师要重视。教师提前布置好表演任务,剩下的都由学生负责,导演和演员的选拔,道具的准备,平时的排练。所以教师的指导要及时到位。这样,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自然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四)鉴赏语言

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根据我所设计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一环节,教师应在学生发言后明确:首先关汉卿的语言具有生活化的特点,关汉卿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阅读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看出窦娥那出自一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的话是那样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其次他的语言还具有强烈抒情性的特点,比如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责,情感喷薄,把自己的冤情展现出来,让人深深的受到感染。

(五)自由讨论,学生没四人分为一组,每组只负责一个问题,教师做好分配。

问题1、窦娥作为一个女子,却无来由犯王法,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根据教学目标二及重点,我设计了这个问题,并指导学生联系窦娥的唱词进行分析。

明确: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她选择走前街而不是后街,怕婆婆看到她伤心,这样一个善良的女性却被处以极刑,足见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她还是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主要体现在她滚绣球的唱词和三桩誓愿上。她敢于指斥天地,把自己的冤屈展示出来。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问题2、三桩誓愿一一兑现,如何理解这一写法。

理解浪漫主义手法,不但是领会作品艺术性的关键,又是把握全文思想价值的钥匙,研究中,还可以引进《孔雀东南飞》《聊斋》等作品,举例对比,分析探讨,老师适当点拨引导 。

让同学看到运用浪漫主义笔法,除了加强艺术感染力外,越超越现实,越表明现实的黑暗不公,越为“冤”张本。也越让人们看到窦娥的刚烈反抗性。

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中,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有助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激发对古典文学的探究热情。完成教学目标2,突破难点。

最后,教师要指出《窦》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典范。

(六)拓展延伸

比较拓展:进一步了解窦娥性格。以突出教学重点。

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白宝箱》的杜十娘及本文的窦娥面对不幸时的反应

1、刘兰芝:明白婆婆要驱逐自己,丈夫也无计可施,她没有坐以待毙,等着被遣,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主动“遣归”早早起来“严妆”把自己打扮的美艳动人。刘兰芝变被动为主动,表现了极强的自尊心、积极维护自己的人格、个性坚强的特点。

2、杜十娘:知道自己“中道见弃”她没有流泪没有痛不欲生,她的表现很是冷静,她很早起身挑灯梳洗,当着负心人的面,沉下了珍贵的百宝箱。杜十娘的“修饰”是彻底绝望后,用美进行报复,进行惩罚,也是与这个罪恶世界决绝的最后宣告。

3、而窦娥在受到了冤枉后,也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愤慨地指责天地。

三人虽表现各有不同,但她们三人身上都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都是中国妇女的典范。

(七)课堂小结:

经过关汉卿的改造和天才创作,《窦娥冤》虽取材于“东海孝妇”的故事,但已不仅仅是这个民间故事的翻版,而是成为一部深刻地反映元代社会现实的激动人心的著名悲剧。它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息贷款盘剥的残酷、社会的混乱、官府的贪腐,并且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功地结合起来,深化了作品主题,使人物和剧情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量,不愧为一部优秀的戏曲作品。

六、说布置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我们的教育目标,在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布置一道开放性的作业:

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七、说板书设计

窦娥冤教案 篇11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该剧剧情取材自东汉“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1.介绍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风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介绍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指导阅读

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戏剧本身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剧作家在剧本中,除了精心构思戏剧的矛盾冲突外,还要匠心独运地安排曲牌、唱词、说白,以便创造条件,让演员在舞台上尽情地演出。

4.提问:在课文中一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2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6.分析第1层。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但由于窦娥的冤情深重,而天地面对人间的邪恶残暴竟无动于衷,所以窦娥唱出:“……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的唱词时,便自然得到了人们的共鸣。

8.背诵[滚绣球]一曲,然后作“思考和练习”五。

明确: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窦娥,认识了封建社会的罪恶又能怎么样?她除了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愤怒的控诉以外,只能是“落得两泪涟涟”。

9.小结:这两个曲牌,十分准确而深刻地概括了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草菅人命、残酷压迫的反动本质。又由于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为此,这两个曲牌,就已把剧情推向了高潮。

布置作业

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

复习检查

1.学生背诵[滚绣球]。

2.复述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研究阅读

1.提问: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为什么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呢?

明确: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这充分显示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展示了她性格中温顺善良的一面。

2.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请看她与婆婆的一段对白,并试作分析。

(原文略)

3.提问:通过人物对白,试分析关汉卿的语言艺术和戏剧效果。

明确:关汉卿驾驭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他可以根据生活本身所提供的语言来反映现实,充分为剧情和人物性格服务。窦娥对婆婆的一段说白,出自这个封建社会小媳妇的口里是那样的贴切,表现得是那么自然、生动。

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浓,窦娥的性格更加完美。可见窦娥对婆婆的孝顺,但像这样一个完美的善良的妇女,竟然惨遭如此的冤屈,被诬陷为杀人凶手,足见当时的统治是何等的腐朽,社会是何等的黑暗。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还为悲剧的产生蓄足了势,起到了深刻批判封建社会的作用。

4.阅读[快活三][鲍老儿]。

5.提问: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明确: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情。她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已阅读第3层。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

明确:第一个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个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天得到反应;第三个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申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

6.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7.提问:窦娥的三桩誓愿明明是幻想,却偏偏写成现实,明明是不合理的偏偏写成合理的,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说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除了乞求天地鬼神申诉冤屈以外,没有别的办法,作者采用这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一是表明社会的黑暗,二是刻画窦娥强烈的反抗精神,三是表达人民要惩治邪恶的愿望。

8.提问:“煞”就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明确: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

9.归纳主题。(参看[自读提示])

补充材料

“苌弘化碧”“六月飞雪”“东海孝妇”典故的出处: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2.“六月飞雪”出自《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

3.“东海孝妇”出自《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窦娥冤教案 篇12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主义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行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探讨悲剧根源,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和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艺术成就

2.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第四折的相关材料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教师点拨:悲剧往往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今天我们学习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体验悲剧审美,感受悲剧魅力

gz85.COM精选阅读

窦娥冤课件


下面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有关“窦娥冤课件”的文章,热烈欢迎您的阅读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带来人生的改变。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走向专业化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窦娥冤课件 篇1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2)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4)宫调:乐音七声:宫、商、角、 、  、羽、变宫。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1)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2)关汉卿散曲中,像《南吕一枝花・不伏老》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一篇极端张扬自我、追求个性自由的宣言书: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著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宿柳。(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撅竹,打马藏图;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楼、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会玩府游州!(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g、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三、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四、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   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窦娥冤课件 篇2

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2.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窦娥冤课件 篇3

二曲中,她叱天骂地,对黑暗的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和愤怒的控诉,并把怨恨指向了封建社会的主宰,表现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而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自然界顺应正义的呼唤,发生了反常的现象,这表现了窦娥的冤枉,也是对黑暗现实的强烈*。

为了报仇伸冤,窦娥的鬼魂继续进行斗争。对她那恪守封建礼教并有点儿昏庸的父亲,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在复审时出堂作证,终于使冤案得以昭雪。冤案的平反,与其说是清官的功劳,还不如说是窦娥斗争的结果。窦娥由一个本分善良的妇女到成为一个坚强的斗士,被写得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

——关汉卿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元杂剧相关常识,把握《窦娥冤》一剧中生僻字词、重要唱段的含义及全剧情节内容。

二、情感目标:反复诵读,分析经典唱段,体会其中人物的情感。

三、能力目标:讨论《窦娥冤》一剧在艺术上(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的缺陷。

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集中解决知识目标。可把这一目标布置为课前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元杂剧及作者关汉卿的资料,课堂上进行展示;预习《窦娥冤》,熟悉文本,找出生僻字词,疑难唱段;复述《窦娥冤》剧情。教师集中答疑、梳理、总结。(略)

第二课时: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经典唱段,分析体会其中人物情感,尤其是窦娥的复杂情感。(略)

第三课时:解决第三个目标,质疑文本。

首先明确任何作品都不会是完美无暇的,即便伟大如《窦娥冤》这样的作品一样。那我们站在一个批判者的角度来审视这部作品,看看这部作品在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是否存在问题(不合情合理的地方)呢?

发现问题:1、蔡婆作为一高利贷者在剧中形象是否真实合理?(蔡婆以放高利贷为生,然而在蔡婆身上却看不到现实生活中高利贷者的任何本性,相反重情重义、怯懦胆小。赛卢医赖钱,她多次索要不果,反而差点被勒死;面对张驴父子的胁迫,她忍气吞声,曲意顺从;无奈之中将窦娥许配张驴,招致窦娥的讽刺和强硬拒绝,蔡婆则苦苦哀求。)

2、张驴儿父亲的形象。张驴儿父亲无疑是一地痞恶棍,无意救下蔡婆,听儿子一撺掇就趁机逼婚。“兀那婆婆,你无丈夫,我无浑家,你肯与我作个老婆,意下如何?”窦娥拒婚,他又急不可待地问儿子:“孩儿,你可曾算我两个的八字,红鸾天喜几时到命哩?”一副无耻下流的嘴脸。可是蔡婆生病,他亲往探视,并暖言慰问,又恰似一知疼知热的善良老人。这一情节的设计,还有形象的塑造如何看待?合理与否?为什么?

3、关于桃杌。昏官断案一节中,太守桃杌昏聩贪婪,自云:我做官人胜别人,告状来的要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他视原告和被告为“衣食父母”,并亲跪窦娥三人。但整个庭审过程,先是张驴和窦娥各辩清白而指认对方是凶手,两人均不承认罪名。于是桃杌不辩黑白,偏听张驴之言而屈打窦娥承认莫须有的罪名。据桃杌初上场的一段独白,可以知道他据钱断案,草菅人命的昏官。但桃杌既没有私得张驴的好处,也不是张驴的私交,谈不上官府与恶棍的勾结,他凭什么一味偏听张驴之言,而严刑逼供窦蔡二人?如此安排情节是否欠缺合理性呢?何况蔡破婆以放高利贷为生,广有钱财,而张驴只是一地痞流氓,威逼胁迫着想做一上门女婿。论买通官府蔡婆更有经济实力,桃杌怎么就选择偏袒不名一文的张驴,而放弃广有钱财的蔡婆。稀里糊涂的一顿乱打,只见其昏,未见其贪。桃杌一上场就表明自己是据钱断案,后文没有承此表现其贪,细节处理欠严密,并非无懈可击。教师可适当提示学生质疑文本,发现问题,明确问题。

然后,学生找出问题,合作讨论,是否觉得这些地方合理?若合理请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若不合理,又不合理在什么地方?是否可以改动?怎样改动?

最后教师总结。有缺点的伟大作品仍不失为伟大作品,正所谓瑕不掩瑜。只有正视它的优缺点才能更深刻、更真实的理解它。

窦娥冤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这场戏节选自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窦娥冤》中最精彩的一折。这一折戏是全剧的高潮,经过描述窦娥被解往刑场问斩的经过,刻划了她敢于反抗的性格,揭露了社会的黑暗。

教学目的:

一、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

二、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

三、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点: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教学难点: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教学设想:先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常识,再理清:赴法场、别蔡婆、立誓愿三场戏的情节结构,依次分析三场戏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与作用,最终总结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学过程中注意启迪学生进取思考。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简介常识、通读全文

具体步骤:

一、导入新课:从古代戏曲的不一样种类、不一样主角导入新课。

二、简介元杂剧的常识:套数(散套)

1、元曲的分类:散曲

元曲小令

剧曲(杂剧)

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

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

宾白:即说白。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4、元杂剧的主角:

旦:女主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主角)、小旦(少年女主角)四类。

末:男主角。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多扮次要主角。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角。

5、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主角主唱)、和“末本戏”(男主角主唱)两类。

三、简介关汉卿及有关常识:

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立刻》)、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杯具之一。

四、检查预习:说出下列元杂剧中常见的口语、衬字的意义

行动些、没来由、葫芦提、只合、则落得、无心正法、也么哥

五、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怨天(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情节结构见蔡婆遗嘱(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誓愿(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首先要了解元杂剧的知识,关汉卿及其创作情景,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以上这几方面,我们要用心掌握。

七、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附: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元杂剧关汉卿

指斥天地

情节结构告别蔡婆

发下誓愿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资料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述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我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能够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资料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悲痛。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资料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我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资料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第三课时

教学资料:第三场戏的阅读鉴赏、总结、练习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背诵“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试述前两节中窦娥的感情变化、所表现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第三场戏

1、指句朗读第一桩誓愿的相关段落,思考: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什么

剧中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它的

这桩誓愿的实质是什么

2、学生回答:

窦娥的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作者以曲白相生的手法,反复表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窦娥发下这桩誓愿,实质是期望刑场上的人能了解她的冤屈。

3、学生举一反三,自读以下两桩誓愿,填写下表:

誓愿顺序誓愿资料所用典故誓愿实质

第一桩血溅白练苌弘化碧、望帝啼鹃期望刑场上人了解她的冤屈。

第二桩

第三桩

3、思考讨论:这三桩誓愿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全剧中地位如何

为何第一场戏中“怨天”,那里又寄期望于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明确:这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对自我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坚决反抗,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也是全剧高潮。

窦娥的诉说中,“怨天”和依靠于“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齐,这种矛盾实质上反映了作家世界观的矛盾。一方面,他经过窦娥指斥天地鬼神,批判了封建统治者,表达了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文人,他虽关心人民的疾苦,但不能从根本上看到救民于水火、变革现实的道路和期望,最终还是要借助“天”来为窦娥昭雪冤枉。

三、总结全文:

1、窦娥的感情发展:怨悲恨

2、窦娥古代妇女的反抗者形象

3、主题揭露社会的黑暗现实,歌颂窦娥反抗精神

4、语言通俗精炼,生动感人,运用元代口语

四、布置作业:

1、总结元杂剧的知识,记忆字词、典故;

2、学习本课后,你体会最深的有哪些写一篇剧评。

参考题目:《谈窦娥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评窦娥冤的情节结构艺术》

窦娥冤课件 篇5

1.了解元杂剧和关汉卿的基本知识;理解古白话跟现代汉语在词法上的一些异同

1.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2.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3.对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一)有关元杂剧:

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主角:

旦:女主角。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主角)、小旦(少年女主角)四类。

末:男主角。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主角。

4.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主角主唱)、和“末本戏”(男主角主唱)两类。

(二)有关作者,吴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我的社会梦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杯具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姑欲嫁之,最终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汉书·于定国传》)

(四)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并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能够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楔子窦娥()嫡亲()亲家()撇下()看觑()薄面()斟酌()隅头()孛老()勒杀()绣闼()怕不中()刬的()()亲眷()羊肚儿()知契()症候()恓惶()祗候()呕吐()孽根()亢旱()刽子手()埋怨()前合后偃()罪愆()盗跖()古陌荒阡()

2.课文中使用了不少宋元时期的白话,其中有些词语的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请辨析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古今意义

(13)你还有甚的说话那有这等说话不知亢旱三的说话准也不准()()

①外②云③净④科⑤唱⑥卜儿⑦鲍老儿⑧倘秀才⑨叨叨令⑩正旦⑾正宫⑿滚绣球

窦娥冤课件 篇6

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窦娥冤课件 篇7

教学资料:赏析第一、二场戏

具体步骤:

一、复习检查: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节选部分情节结构

二、阅读欣赏第一场戏

1、指名朗读开场的舞台提示(科介)

问:这段科白写了什么资料起到什么作用

答:描述了押解死囚的情景。渲染了一种肃杀可怕的气氛。

2、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

指名朗读;说出曲子大意。

问:这曲子中,窦娥主要诉说了什么

答:窦娥主要诉说了自我莫名其妙受到了惩罚,冤屈能够动地惊天。窦娥由“屈”而“怨”,自然地引出了下支曲子。

3、阅读“滚绣球”

教师范读这支曲子。

问:这支曲子的各句依次写了什么资料试理清此曲中窦娥的情绪变化过程。

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明确:窦娥先前也是认为世间自有鬼神主持公道,但悲惨的遭遇让她不禁对天地鬼神产生了怀疑,而后愤怒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公,阶级的对立,对天地鬼神大胆地彻底否定。但封建社会的一句弱女子,又能如何呢窦娥的天大冤屈,怨恨,也只能转化一声悲泣。即:

传统观念怀疑质问揭露黑暗彻底否定一声悲泣

重点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简析:这两句,是作借窦娥之口,对封建社会作猛烈的抨击、尖锐的批判,同时,也表现了窦娥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本剧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一句台词。

三、阅读第二场

1、指名朗读“倘绣才”;问: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

答:“怕则怕被我婆婆见”、“枉将他气杀也么哥”说明她怕走后街是怕被她婆婆见到后让婆婆悲痛。

2、讨论: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具有哪些精神品质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明确:这一情节表现了窦娥温顺善良的一面,使窦娥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突出了窦娥所处的社会环境的黑暗,现实的残酷。另外,这一情节也激起了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

3、学生默读接下来的一段科介,及“快活三”“鲍老儿”,看科介和唱词在资料上有何联系

答:都诉说了自我的冤屈,立下了遗嘱。

点拨:人们称这种在唱词、说白中诉说同样的资料为“曲白相生”。

4、简析艺术手法:这场戏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

悬念:哀告走后街

巧合:怕见婆婆偏偏遇见婆婆

曲白相生:说白与唱词相互补充。

四、课堂小结:

前两场戏中,窦娥的感情由屈而怨,由怨到悲,初步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她温顺善良的品格。同时,也激起了人们对她命运的深切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

背诵“端正好”与“滚绣球”二曲。

预习“三桩誓愿”疏通文字。

附:板书设计

诉说冤屈

赴法场怀疑质问怨(反抗精神)

揭露社会

彻底否定

哀告走后街(悬念)

(怕见蔡婆)

见蔡婆遇见蔡婆(巧合)悲(温顺善良)

立下遗嘱(曲白相生)

窦娥冤课件 篇8

1.赏析小说精巧的情节结构,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及小说的主题。

2.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玛蒂尔德这一复杂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玛蒂尔德身上汲取、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培养学生人文主义精神。

玛蒂尔德形象的复杂性;作家对玛蒂尔德的感情。

1.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给情节每一部分拟一个标题。

2.提供共同研究的问题。

(1)对玛蒂尔德追求奢华生活,梦想挤入上流社会,到底该怎么看?是不是正常的?

(2)作者对玛蒂尔德到底持什么态度?是批判,还是赞扬?还是二者兼而有之或者二者都没有?

(3)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出上联:一夜风头项链即锁链。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的学习,对出下联。

说明:以对对联的形式导入课文,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二是活跃课堂气氛。

说明:此设计既检查了学生预习的情况,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又让学生理解小说标题与情节的关系。

(1)要求学生用曲线表现玛蒂尔德的人生轨迹:

A.“借项链”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是必然?

B.“丢项链”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

C.“识项链”中得知项链是假的,是否符合情理?

D.构思的巧妙体现在哪里?哪个情节最出人意料?

说明:此设计实际关系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赏析情节,二是指导学生在自己小说创作中要注意些什么。

把握人物形象的复杂性。

1.小说叙述玛蒂尔德十年辛苦之后,有一段议论:“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同学们,你们谁知道呢?

明确:

(1)可能成为贵妇,因为舞会上那么多人注意她,连部长在内。

(2)不可能成为贵妇,只是越来越追求享受,挥霍掉家产,穷困终身。

(3)也许会离婚,改嫁高级官员。

(4)不可能嫁给高级官员,因为她社会地位低下。

(5)被某些大人物玩弄,最后堕落下去。

(说明:这一问题的'设计,激起学生讨论、争论的兴趣,促进对形象的理解)

2、玛蒂尔德是一个怎样的女性?

结合课文内容研讨课后练习二,归纳人物形象特点。

一.主题探讨:

1.人生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用莫泊桑的这个观点来揭示玛蒂尔德悲剧的原因,你同意吗?

2.玛蒂尔德的悲剧完全是个人性格悲剧吗?

(1)课文开头表明玛蒂尔德生活在一个金钱决定一切社会。

(2)丈夫的虚荣心促使妻子固有的虚荣心恶性膨胀。

(3)佛来恩节夫人未说明项链是假的,有失身份。

(4)舞会上,所以男宾都注视玛蒂尔德,使她虚荣心更增长。

(5)舞会回家时黑暗中自惭形秽的马车,马车夫似乎也有虚荣心。

(6)买项链时,只买盒子。

两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1.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是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和俄国的契诃夫。

2.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展开合理想象,续写一个结尾,设想佛莱思节夫人还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玛蒂尔德怎样回答,怎样想,怎么做。(200字左右)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啊!”听了女友的话,玛蒂尔德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眼前闪现出舞会上旋转的人群,闪现出熠熠生辉的钻石项链,闪现出十年辛苦的情景,她只感到整个大地在旋转。公园里鲜艳夺目的花朵犹如一张张嘲笑她的脸蛋,自己的十年艰辛竟是一场恶梦!她想哭,然而没有眼泪;她想喊,然而喉咙仿佛被什么堵住了。好久,她才回过神来,望着佛来思节夫人,呐呐地道:“谢谢,夫人!我明白了,假的…”女友吃惊地望着她,玛蒂尔德惨然一笑,猛地收回双手,“假的,我明白了,一切都是假的!”她转身奔出了极乐公园。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路瓦栽夫人那天真的得意的笑容僵住了。

“五百法郎?…假项链──不!不会的…”路瓦栽夫人心直往下坠,语无伦次地说。

“可怜的玛蒂尔德,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路瓦栽夫人紧绷的心弦断了,她仿佛一下子坠入了无边的黑色深渊。“我的天──”她惊呼一声,倒在花园的栏杆上。

从此以后,狭小的阁楼上少了一位女主人;水果店、杂货店、肉铺前少了一个争价钱,受嘲骂的劳作妇,而大街上却多了个衣衫褴褛的女疯子,整天目光呆滞地盯着女人颈上的各种项链,口中念念有词:“真的,我的钻石项链…假的…”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第二天,佛来思节夫人送还了她那挂钻石项链。

傍晚,路瓦栽夫人重新找出当年的长衣裙,戴上这挂项链,与丈夫来到教育部礼堂。

又是一个热闹的夜会。男女宾客都是那样漂亮、文雅,在迷人的音乐声中,人们在狂热地兴奋地跳舞,沉迷在欢乐里。路瓦栽夫人走近舞池,却没有谁注意她、打听她、介绍她。

她失望了,也不喊还在冷落的小客室里等待她的丈夫,独自奔出礼堂,不顾一切地闯入黑夜之中。

“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

“什么?假的?!…”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站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万法郎吧?”

她躺在床上,想着丈夫即将捧回来的三万法郎──不,十年心血,她将买套像样的房子,有幽静的厅堂、宽敞的客厅、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她将重新享受到精美的晚餐,品尝粉红色的鲈鱼和松鸡的翅膀…

啊,丈夫的脚步声,路瓦栽夫人猛地从床上跃起,开门一看,丈夫仍然拿着这挂项链,他吃力地低声说:“假的,这一挂也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由对相关题目解答情况的分析反馈总结并引申出相关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经验。

窦娥冤课件 篇9

一、重点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二、难点

1.“三桩誓愿”之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

一、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末、旦、净、杂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为:①对白:人物对话。②独白:人物自叙。③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④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文本介绍

二、重点研读

1.浪漫主义手法——三桩誓愿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

地点法场荒野山阳

监斩官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

分析1.窦娥发下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

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2.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两桩。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

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在艺术舞台上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2.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人物形象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

文章主旨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

1.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2.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他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读后感悟贞洁孝敬,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三、心灵回响

文本选段朗诵欣赏

(答题时间:30分钟)

1.《窦娥冤》(节选)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__________手法。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

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看下面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5.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6.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7.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夕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2)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3)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5)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①由寄托到质问______②放声诅咒_________③对天地的否定______

1.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1)科介称角色动作宾白交代情节曲词抒发感情

(2)①那②不要③有什么要紧

3.《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情感色彩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4.A解析: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á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5.B解析: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òng”。

6.C解析: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7.A解析: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8.(1)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苌弘杜宇 邹衍 孝妇

(2)D解析: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9.(1)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2)D解析: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3)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4)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5)①“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元杂剧知识

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②韵文

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

净(大花脸。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

1、了解全剧剧情

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

【明确】

(一)绑赴刑场──指天斥地

┏1、绕过后街怕见婆婆

(二)婆媳告别┃2、婆媳见面补叙原委

┗3、婆媳离别悲声动地

┏血浅白练

┏1、指天发誓┃六月飞雪

(三)刑场受戮┃┗亢旱三年

┗2、誓愿应验

【作业】选出不同类的项

1、A、外;B、正旦;C、净;D、监斩官。

2、A、端正好;B、倘秀才;C、正宫;D、滚绣球。

3、A、对白;B、带白;C、独白;D、宾白;E、旁白。

4、A、窦娥;B、刽子手;C、卜儿;D、蔡婆婆。

(答案:1、D;2、C;3、D;4、C。)

窦娥冤[二]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

[一]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

重点段落

【滚绣球】一段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

窦娥被绑赴刑场,无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她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的不平,她要诅咒这封建统治的神圣支柱──天地神祗!在这支曲词中,窦娥断然否定了所谓掌握着人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天地如果确实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中总是那样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期侮善良者而庇护那些有权有势的坏人么?关汉卿在这里让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受害者通过窦娥的嘴巴把满腔怨恨火一般喷射出来。激烈控诉那迫害她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的黑暗现实。她对于天地神祗和命运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

第二部分

1、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一段唱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

①结构:照应楔子中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为窦娥伸冤的事。

②刻划人物:更突出了窦娥的满腔愤怒和满心凄苦,一个遭受千古奇冤的青年女子,临死前竟然没有一个贴心的亲人来看望她一下。窦娥估计婆婆今天可能要来看她,可又担心这种情景会把她气坏,因此想走后街刑场,避而不见婆婆的面。她以最大的牺牲替代婆婆承受了一切,临死之前她当然十分渴望跟这个“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会上一面。可是为了不致于“枉将他气杀”,窦娥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情愿让自己的伤口上流着鲜血,而不愿在这时候让婆婆来见她的面。这是何等善良的心地,又是何等崇高的品德!关汉卿在这里他极细腻的笔触,把他的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袒露给观众看,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关汉卿就是如此成功地运用了他的悲剧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窦娥不想见婆婆而婆婆偏偏来了,情节发生了波折,于是窦娥向婆婆诉原委,表心迹,提请求。这中间的一大段科白,既是戏剧情节发展必要的过渡,又有强调窦娥冤情委实不浅的作用。《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唱出了窦娥的冤情比天大,关心婆婆的感情比海深。她的自我牺牲这么巨大,而临死前的要求却如此微小。关汉卿把女主人公对于不公平世道的怨愤和对于亲人的体贴结合起来写,这样人物的性格丰富饱满了。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将要被毁灭了,观众的心也被揪住了,这就充分显示出关汉卿艺术手腕的高明。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表现了也纯朴善良的性格。

[二]作业

熟读课文。

窦娥冤[三]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

[一]讲析第三部分;作文指导。

这一部分写血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这些情节怎样理解?是否是迷信?讨论,明确:这些情节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这是一种体现作家理想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从实质上来说,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由于受到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自然界的一些怪异现象,如山

崩地裂,彗星出现,长期干旱等等,还不能得到科学的解释。如果这些怪异现象出现在阶级压迫极其严重的年代,苦痛不堪的人民群众便常常把这种自然现象与反动统治者的罪恶联系起来,或者以为这是上天对当道者不仁的惩罚,或者以为是王朝末日的征兆,因而借机举事,等等。所以,《窦娥冤》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一方面非常有力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同时也鲜明地反映出人民群众仇恨黑暗的封建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感情和愿望。

【小结】这一部分写窦娥的三桩誓愿,是完成窦娥反抗性格的最精彩的笔墨。

〖总结课文〗

[二]、主题:见提示。

[三]、写作特色

1、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

2、以唱词展开人物内心的冲突(怨愤)以科白为辅助手段表现人物心情。

3、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感情:怨天地,激越奔放──诀别,哀婉缠绵──誓愿,激越奔放。

[四]〖作文练习〗高中第四册戏剧单元作文题

1、戏曲.小品.戏曲小品之比较

2、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读《林冲开店》

3、浅谈继承与创新

──读《林冲开店》

(任选一题)

参考资料:1、戏剧知识;2、《窦娥冤》;3、《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4、《水浒传》有关情节

窦娥冤课件十一篇


授课计划和课件对于教师来说是教学必备的工具,因此教师在编写时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教案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导和塑造的关键途径。本文将重点探讨与“窦娥冤课件”有关的议题,我相信这篇文章会给您带来一些新的启示和惊喜!

窦娥冤课件 篇1

一、教学目的

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

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

[一]点拨——元杂剧知识

1、构成要素:唱词:①宫调、曲牌。②韵文

科:戏剧动作的总称。

白(宾白):①对白;②独白;③旁白;④带白。

2、形式:四折(四幕)一楔子(序幕)。

3、角色:末(生;外末─老生;正末─小生。扮演剧中主要男性人物角色。)

旦(正旦;卜儿─老妇人。扮演剧中主要女性人物角色)

净(大花脸。扮演剧中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物异之点的男性人物。)

丑(小花脸;二花脸;三花脸。扮演剧中男性次要人物角色。这些人物有的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有的奸诈可恶,吝啬卑鄙。)

[二]、点拨——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元代大都人,约生于十三世纪初叶,卒于十三世纪末,比莎士比亚早出生三个世纪。他一生共创作了60多个剧本。比莎士比亚多出将近一倍。关汉卿的才能是多方面的:他的悲剧,写得一腔怨气喷如火,感天动地惊鬼神;他的喜剧,写得嘻笑怒骂多辛辣,妙趣横生满屋春;他的历史剧,写得历史人物如再现,豪气逼人真雄健。郭沫若说过,关汉卿能够“爱人民之所爱,憎人民之所憎”。他的杂剧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现实,又关于把现实和理想结合起来,赋予他所肯定的人物以理想的光辉,表达出人民的美好愿望。

[三]、概括情节

1、了解全剧剧情

2、概括情节(先读后议)

窦娥冤课件 篇2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⑵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掌握戏剧的主题。

⑶理解剧中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实践活动,通过分角色饰演激发兴趣。

⑵品味鉴赏戏剧语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窦娥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2、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在熟悉戏曲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剧情,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欣赏一副对联: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请同学谈一谈其中蕴含的道理。

明确:戏剧是生活的真实反映,它来源于生活,尽情地展现生活,使我们感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生活的真谛。今天,让我们打开课本,学习一部真实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展现当时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作品: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

二、解题

1、元杂剧介绍:

⑴结构—楔子,一本四折。

⑵角色—末、旦、净、杂(上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

⑶剧本的构成──唱、(结合课本介绍宫调与曲牌)、科、白。

2、关汉卿介绍:元杂剧界的领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戏剧语言(本色派)

三、整体感知,概括剧情

请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概括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的剧情,教师补充第四折剧情、

四、把握窦娥形象

提问:在剧本中这位受了冤屈的窦娥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讨论后发言)

提示:从人物语言入手把握人物性格

明确:坚贞刚烈,善良孝顺,反抗。(言之有据即可)

五、主题

谁之过也?

学生结合剧情思考并讨论;窦娥是一位善良,孝顺、坚强的女性形象,但这么美好的人为何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是谁之过呢?

明确:人人有责──社会环境(暗无天日,是非颠倒的社会)

本剧的主要矛盾属于人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六、作业

思考研讨与练习一,完成练习二。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重点赏析第三折,进一步理解窦娥的反抗性,理解其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2、赏析本文的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3、探究阅读: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教学步骤〗

一、理清本折戏剧情节

三个场景:

赴法场

情节结构──见蔡婆

在刑场

(分角色饰演本折)

二、具体分析每一场景

1、第一场景──赴法场:

⑴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写了什么内容──控诉天地

置疑1:天地在古代人的意识里,是被看作能够主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命运的最神圣的东西,是不容侵犯的,现在怎么却成了斥骂的对象呢?

明确:既抒发了自己的痛苦和悲伤,又表达了对不公正的封建法制和封建秩序的抗议和否定,集中地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⑵这两首曲子感情如此激昂,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去营造这种效果?

2、第二个场景──见蔡婆:

问题1:这一场景着力表现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善良孝顺

问题2:作者有意通过这一场景刻画窦娥的善良,这对表达主题有什么帮助?

(结合第一场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窦娥越是善良孝顺,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越是善良的人被逼反抗,越能体现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揭露与否定。

3、第三个场景──誓愿:

⑴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三桩誓愿明确: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⑵三桩誓愿向谁发下?—天地

置疑2:岂不是与第一场景中骂天地的情形自相矛盾?

明确: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三、理解戏剧中浪漫手法的运用

1、课文写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这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可能的。这是什么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手法)试就这种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2、同学们还能想到哪些作品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呢?

四、组织学生探究式阅读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女性形象。

明确:两位女性都不同程度地受着宗教思想的影响,但从她们身上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各异。在窦娥的身上,表现出百折不回、生死不渝的抗争精神,向命运,向不公平的世道宣战。这是祥林嫂无法企及的。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解读祥林嫂,窦娥两位形象,并表述为文字。

窦娥冤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的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的精神和善良的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作品的语言,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

【难点】

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的用意,领会作品的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

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的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的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

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

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

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

4、从窦娥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明确:

1、(1)三岁丧母;

(2)父女分离;

(3)丧夫打击;

(4)流氓欺压;

(5)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

2、人与环境(社会)的冲突。

3、(1)流氓恶棍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2)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屈,却反被判以死罪。

(3)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又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4、(1)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2)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3)被压迫的妇女们无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生命和财产安全等也没有保障。

(四)小结作业

1、可见,社会环境的影响几乎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它犹如一个巨大的“磁场”,个人一旦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环境对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2、熟读第三折,重点品味《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子,初步感知窦娥的形象。

六、板书设计

窦娥冤

关汉卿

元杂剧

故事梗概

七、教学反思

《窦娥冤》是人教版教材必修4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我在备课的时候进行了充分的考虑,这篇课文是中国古代戏曲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对于怎样鉴赏古代戏曲无所适从,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课时,借助多媒体课件,我帮助学生了解与戏曲有关的文学常识,引导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戏曲的要点以及如何入手进行鉴赏古代戏曲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了解剧情,理解字意,熟悉内容,所做这些为第二课时做好铺垫。

教学中,我设计的教学内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进行。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很生动,比较成功,赢得同学们热烈掌声,抓住课本剧,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到学习本课的要点,并且结合课文观看课本剧让学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体课件加强辅助教学,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通过几个主要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能对于本剧有宏观的把控,为第二课时的深入欣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窦娥冤课件 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

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主义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黑暗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

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

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第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解决办法

加强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全剧剧情,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曲词,借助课堂讨论,使学生认识剧中安排“三桩誓愿”超现实情节的作用,落实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要求学生认真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读本《元曲和明清传奇》一文的相关部分,了解杂剧的基本常识。以曲词为主,诵读课文;借助课文题解,了解全剧剧情。有条件的,可进而引导学生阅读剧本全文及关于关汉卿的戏剧评论。

2、第一课时,学生分角色朗读剧本,以便更好地投入情境,体味作品。而后,要求学生独立分析课文节选部分的基本情节,列出简要提纲。

3、第二课时,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关键曲词,体会剧作语言和艺术构思的特色,进而通过课堂讨论,归纳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剧中超现实情节的作用。

4、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关汉卿》和《窦娥冤》。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本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借助分角色朗读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节选部分的剧情发展脉络,并初步把握主人公窦娥的基本性格。

(二)整体感知

《窦娥冤》是关汉卿最重要的剧作之一。现代戏剧家田汉创作话剧《关汉卿》(《语文读本》第四册选有该剧片断)时,也是以关汉卿创作《窦娥冤》作为剧作核心情节的。《窦娥冤》历来被列为元曲四大悲剧和中国十大悲剧之首。课文节选部分,是《窦娥冤》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剧作借弱小无助的窦娥的不幸命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元代黑暗现实的触目惊心的图画。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剧作赋予主人公窦娥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这个自幼被卖作童养媳,最后又被无辜推上断头台的弱女子,不仅敢于指斥天地鬼神,还大声控诉“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剧作还为窦娥设计了临刑前的三桩誓愿,借助超现实的夸张与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剧作的感染力,使整个作品达到“寓褒贬,别善恶,分是非,明爱憎”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

关汉卿(约1210—约1300)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元代都城,故址在今北京城区北部及其附近)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人曾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经把自己比做“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烂,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表明了他敢于斗争,不畏权贵的性格。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生活在社会底层,了解人民的疾苦,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经常出入于歌楼、戏场之中,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他熟悉人民的语言和民间的艺术形式,音乐和戏曲方面的造诣很深,成了元代最多产的杂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60多部剧本,现存的有18部,其中《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蝴蝶梦》《单刀会》等都是十分著名的。

《窦娥冤》的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2、指名提问,要求学生简要说明元杂剧的主要体式特点(参看《语文读本》)。

3、指名提问,要求学生复述《窦娥冤》全剧剧情(参看课文题解)。

4、分配角色,由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只读曲词与念白,科介从略)。

5、问题讨论:

(1)试分析剧情的发展过程,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归纳各层大意。

第一层:开头至[滚绣球]曲末“……哎,只落得两泪涟涟”。窦娥诉说冤屈,指斥天地的不公。

第二层:“(刽子云)快行动些”至[鲍老儿]曲末“……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请求绕道走后街,怕婆婆看见自己被押赴法场而伤心;与婆婆见面后,诉说冤屈,嘱托后事。

第三层:“(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至文末。窦娥临刑发出三桩誓愿,她的冤屈和抗争感天动地。

(2)从课文的三个层次中,可以大致看到她怎样的性格特点?(第一、三层主要表现她的反抗精神,第二层表现她的善良心地。)

6、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课文词语。

下一课时,重点任务是鉴赏曲词,容量较大,难点较多。因此,在熟悉剧情后可引导学生分层梳理词语,减少下一课时的学习困难。以下所列词语,仅供参考。

第一层:实词:生(深) 糊突(混淆) 勘(核查、查验) 虚词:合(应当)

第二层:实词:纽(拘束) 哥哥行(那边) 落的(落得) 葫芦提(糊里糊涂)

第三层:实词:罚(同“发”) 委实(确实) 湛湛(清明)青天 苌弘化碧(周朝的贤臣) 望帝啼鹃(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 暑气暄(暖,文中指炎热) 古陌荒阡(“阡陌”,指田野) 官吏每(同“们”)

(四)总结、扩展

学习《窦娥冤》,重点在欣赏其曲词和艺术手法,这是下一课时的任务。但了解背景、把握剧情、梳理层次、通解文字,是进行鉴赏前必须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说是进行鉴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大家要充分认识本课时知识积累的作用,有些内容,如作家作品、杂剧曲词语汇等,是可以融入我们的语文素养的,更不可忽视。

(五)课后作业

1、诵读全文,重点诵读[滚绣球]、[耍孩儿]、[二煞I、[一煞]等几支曲子。

2、初步思考设计“三桩誓愿”的戏剧情节对于刻画人物、凸现剧作主题的作用。

窦娥冤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

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曲文)

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

二、剧情分析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

齐读第一个场景。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板书)

————天地不公。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板书)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板书)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第二课时

一、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抗争精神和坚信冤情被雪的壮烈。(板书)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

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最后“煞尾”一节,曲词有什么特点?

景物渲染。

三、元杂剧基本知识(略)

四、背诵《滚绣球》

窦娥冤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 了解我国古代戏剧戏曲的文学常识并掌握一些古代白话的意义;

2、 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3、 鉴赏品味关汉卿本色的戏曲语言;

4、 鉴赏夸张和想象的浪漫主义手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介绍中国古代戏剧的常识,完成目标1;把握剧情,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中国传统戏剧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故称“戏曲”。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

1、中国戏曲的孕育与形成——起源于原始歌舞。

汉代,在民间出现了具有表演成份的"角抵戏",尤以《东海黄公》为著。到了南北朝时期,民间出现了歌舞与表演相结合的"歌舞戏",具有了更为浓郁的表演成份,如《拔头》、《代面》、《踏摇娘》等。唐代,出现了由先秦时期的优伶表演发展来的以滑稽表演为特点的"参军戏";民间的歌舞戏进入宫廷,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民间又出现了"俗讲"和"变文"等通俗说唱形式。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和"勾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有了综合的趋势,出现了"宋杂剧"。金代,在宋杂剧基础上,北方出现了"金院本",南方出现了"南戏"。元代,北方形成"北杂剧",南方南戏进一步发展成熟,戏曲形成。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一带的民间。它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质朴为其特点,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3、中国戏曲的第一个繁盛期——元杂剧

后面单列重点介绍。

4、中国戏曲的第二个繁盛期——明清传奇

窦娥冤课件 篇7

一、重点

1.联系剧情,把握窦娥的性格,认识窦娥善良美好的灵魂。

2.认识元朝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3.感悟悲剧美,理解悲剧的教育作用。

二、难点

1.“三桩誓愿”之浪漫主义手法。

2.悲剧的教育作用。

一、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元杂剧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末、旦、净、杂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

杂: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唱、科、白三部分。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为:①对白:人物对话。②独白:人物自叙。③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④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3.文本介绍

二、重点研读

1.浪漫主义手法——三桩誓愿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内容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

时间瞬间一段时间三年

地点法场荒野山阳

监斩官态度答应不信(呵斥)怒喝

分析1.窦娥发下三桩誓愿,是在鸣冤,让世人知道她被迫蒙冤、忍冤。

窦娥还希望感动天地,惩治邪恶。被毁灭的过程,就是抗争的过程。

2.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应验了两桩。可现实生活中这反常的情况是不可能实现的。反常是能说明她冤,可这不是封建迷信吗?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请联系已学过的文章来讨论。

明确:是迷信。从艺术上看,大胆想象、夸张,属浪漫主义手法,让生活中不可能的事情在艺术舞台上实现。《孔雀东南飞》中“化鸟”,《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化蝶”,都让苦难中的人们悲苦的心理得到一丝慰藉。屠刀砍了窦娥,但砍不倒天理;邪恶毁灭了窦娥,但战胜不了正义。

2.人物形象——探究主旨

人物形象窦娥:勤劳、善良、孝顺、安分、刚烈

文章主旨这样一个有价值的女性被毁灭的原因是:

1.官吏桃杌太守(联系剧情:给告状者下跪,“但有告状的,便是衣食父母”,昏官后居然升官);

2.流氓无赖张驴儿。

在元代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里,官吏昏庸无能,是非不分,流氓横行霸道,谋财害命。黑暗的社会滋生了他们,并纵容他们,他们相互勾结,构成了虐民的罗网。这张网下,人的生命没有什么保障,哪怕他是有价值的。因此,窦娥的冤狱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时代的悲剧。悲剧的时代产生时代的悲剧。

读后感悟贞洁孝敬,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刚烈抗争,悲愤动地亢旱三年

三、心灵回响

文本选段朗诵欣赏

(答题时间:30分钟)

1.《窦娥冤》(节选)最后写三桩誓愿,从创作手法上看,应该属于__________手法。________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刽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后,时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刽子开枷科)(正旦云)窦娥告监斩大人,有一事肯依窦娥,便死而无怨。(监斩官云)你有什么事,你说。(正旦云)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监斩官云)这个就依你,打甚么不紧。(刽子做取席站科,又取白练挂旗上科)(正旦唱)

(1)选段中,“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云”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唱”指________,主要用来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①兀那:②休:③打甚么不紧:

3.《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比较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

《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4.《窦娥冤》中有的词语其字形与现代汉语一样,但意义则不同。请看下面各组中的加粗词,选出与现代汉语意义全不相同的一组()

A.鼓三通,锣三下;行动些,行动些;不提防遭刑宪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C.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休推辞路远;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

D.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你还有甚的说话;断送出古陌荒阡

5.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嗟(jiē)怨 罪愆(yún) 衔(xián)冤

B.亢(kàng)旱 刽(guì)子手 提(dī)防

C.湛湛(zhàn) 阡陌(mò) 偃(yàn)旗

D.鼓三通(tōng) 苌(cháng)弘 盗跖(zhí)

6.对加粗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做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②③⑤⑥D.⑦⑧⑨⑩

7.选出不是两个错字的一项()

A.有日月朝暮旋,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辩,可怎生胡突了盗跖、颜源?

B.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确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C.地也,你不分好夕何谓地!

D.天也,你错看贤愚枉作天!

8.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

(1)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血溅白练,这桩誓愿是希望到刑场上围观的人群立刻了解她的冤屈。

B.三桩誓愿表现了窦娥宁死不屈的反抗性格。

C.三桩誓愿也表现了当时人民仇恨罪恶统治,要求变革现实的强烈愿望。

D.三桩誓愿层层深入地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乐观态度。

(3)三桩誓愿的顺序可以颠倒吗?试说明理由。

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问题。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解释文中加点词。a.合b.糊突c.错勘d.怎生

(2)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3)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

(5)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①由寄托到质问______②放声诅咒_________③对天地的否定______

1.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2.(1)科介称角色动作宾白交代情节曲词抒发感情

(2)①那②不要③有什么要紧

3.《古》本第一句是陈述语气,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情感色彩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元》本第二句是对天面对面的指控和否定。总之,《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深化,而这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4.A解析:A项中,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击鼓;锣,名词活用为动词,敲锣;行动,快走;不提防,不料想。B项中,生,深深的;埋怨,同于现代;合,该;糊突,混淆。C项中,行(háng),这边,那边;推辞,同于现代;主意,意思,想法。D项中,咱,吧;说话,话可说;陌、阡,与现代同。

5.B解析:A项“愆”应读“qiān”;C项“偃”应读“yǎn”;D项“通”应读“tòng”。

6.C解析:①中的“生”意为“甚、深”;④中的“咱”相当于“吧”;⑦中的“荐”意为“祭,超度亡灵”;⑧中的“每”同“们”;⑨中的“断送”意为“发送,指殡葬”;⑩“兀那”是“那”的意思。

7.A解析:A项中错别字有四:“旋”应为“悬”,“辩”应为“辨”,“胡”应为“糊”,“源”应为“渊”;B项中有二:“作”应为“做”,“确”应为“却”;C项中有二:“夕”应为“歹”,“谓”应为“为”;D项中有二:“看”应为“勘”,“作”应为“做”。

8.(1)血溅白练 六月飞雪 亢旱三年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雪 东海孝妇 苌弘杜宇 邹衍 孝妇

(2)D解析:表现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不能。因三桩誓愿一桩比一桩深刻,一愿比一愿强烈,层层深入,不容变动。

9.(1)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2)D解析: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3)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4)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5)①“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②“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窦娥冤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戏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2、对[端正好][滚绣球]等曲子的理解,以及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3、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赏读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3

课型:教读课

第 一 课 时

一.教学导入:

在我国古代,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事情的结局都让人觉得凄凉悲惨,但人们都会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加在他们的身上,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虽生不能在一起,但人们让他们死后双双化蝶也算是有情人终成眷属;刘兰芝和焦仲卿虽被逼而死,但两坟相依,两树相连,也是人们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吧!今天我们又将看到一个凄惨悲痛的富有浪漫气息的古冤案——《窦娥冤》。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一)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题目:

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的对句。对句末句为剧名全称。如《窦娥冤》:“秉鉴赏=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怨”。

(2)结构:

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如《窦娥冤》。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

①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②有的杂剧还有“楔xiē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窦娥冤》属旦本。

(3)角色:

①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②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

③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④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kuí。

⑤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sī)。

(4)宫调:

乐音七声:宫、商、角、徵zhǐ、羽、变徵、变宫。

以宫为主的调式称“宫”,余称“调”,合称“宫调”。不同宫调之声情不同。《窦娥怨》第三折用正宫,适于表现“惆怅雄壮”的思想感情。

(5)套数:

亦称联套,是将同一宫调的若干支曲子,按照一定规则连缀起来,每套必有[尾],亦称[煞],表示全套曲子成一阕què。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窦娥冤》用正宫,其联套形式为[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耍孩儿][二煞][一煞][煞尾]共10支曲子。

(6)曲词:

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窦娥冤》套曲,押的是“先天”韵。

(7)宾白:

指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

独白:人物自叙;

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

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8)科介: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二)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yǐ斋叟sǒu,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pǔ(《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理清节选部分的情节结构:

楔子(序幕): 交待背景,写出窦娥的悲苦身世。

第一折(开端):赛卢医为躲债欲杀蔡婆,蔡婆为谢恩引狼入室。

第二折(发展):张驴儿为逼婚误杀亲父,窦娥在公堂屈打成招。

第三折(高潮):赴法场窦娥指斥天地,明冤屈发下三桩誓愿。

启发:节选部分中,窦娥先后做了哪些事?课文可分为几场?

赴法场 怨天 (窦娥指斥天地)

见蔡婆 遗嘱 (窦娥告别婆婆)

在刑场 誓愿 (窦娥发下三桩誓愿)

五、布置作业:

1、预习:熟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2、 通读节选部分,掌握字词。

窦娥冤课件 篇9

【设计思想】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主义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行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基础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探讨悲剧根源,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和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

2.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剧美

3.剖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

4.欣赏本色语言和浪漫主义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

【课前预习】

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通读课文,疏通文意

2.阅读老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第四折的相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灭亡”

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教师点拨:悲剧往往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势力之间进行不可避免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痛、怜悯、同情以至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今天我们学习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体验悲剧审美,感受悲剧魅力

二、检查预习情况

窦娥冤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2、揣摩人物语言和作家语言,增强学生建构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3、结合文本分析窦娥人物形象,概括杂剧的主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人物言行,概括人物形象;结合戏剧冲突,探究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天”的内涵及三桩誓愿中体现的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讨论法、比较法

学习方法:

跨媒介阅读、合作探究、圈点勾画

教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戏剧及元杂剧的有关常识,梳理剧本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

PPT显示:

戏剧本属虚,虚内寻实,实非为实,虚非为虚,虚虚实实,方寸地生杀予夺,荣辱贵贱,做来千秋事业,莫道当局是假;

弹唱原为乐,乐中藏忧,忧民之忧,乐民之乐,乐乐忧忧,顷刻间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现出万代人情,须从戏里传真

明确:戏剧虽说是一门表演艺术,但它却来源于生活,真实地反映生活,展示生活,它在使我们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也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二、介绍戏剧的相关知识

1、什么叫戏剧

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说明,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对话(对唱)、独白(独唱)、旁白(旁唱)等。

2、戏剧的要素和特点:

⑴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⑵特点

①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②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

③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3、戏剧的分类

中国戏剧主要包括戏曲和话剧:戏曲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戏剧,话剧则是20世纪引进的西方戏剧形式。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

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4、元杂剧

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⑴分类

散曲小令(一宫调一曲子)

套曲(一宫调数曲子)唱

元曲

杂剧(散曲+“科”+“白”)唱+演

例如:

散曲:小令:只含一支曲子

〈天静沙·秋思〉

套曲:合一个曲调中的多个曲子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

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

⑵结构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元杂剧一本通常有“四折一楔子”。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脚色唱,其他角色只能念白。动作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剧本上都标明“xx科” 。

剧本的构成:唱、科、白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

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⑶角色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lái)儿(小厮)。

⑷元杂剧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⑸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窦娥冤》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梧桐雨》

纪君祥《赵氏孤儿》

⑹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四大家之首

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

白朴杂剧《墙头马上》《梧桐雨》

郑光祖杂剧《倩女离魂》《王粲登楼》

三、关汉卿

关汉卿:元代戏曲作家,号已斋叟,大都人。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他在元代剧坛高居“元曲四大家”之首。据记载,他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被誉为“梨园领袖”、“杂剧班头”。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

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四、预习检测

1、识记语音

当垆、()临邛()变徵()

知契()情怀冗冗()鼓三通()

忤逆()燕侣莺俦()苌弘()

孛老()绣闼()刬的()

罪愆()撚断脊筋()恓惶()

祗候()桃杌()喝撺厢()

提防()盗跖()尸骸()

错勘()杳无()瀽()

前合后偃()石陌荒阡()()

哥哥行()鳏寡孤独()()亢旱()

鞍鞯()鞍鞴(bèi)

2、了解词义

浑家:指妻子争奈:怎奈,无奈处分:责备

知契:知己燕侣莺俦:比喻夫妻忤逆:不孝顺

看觑:照看,照顾刬的:平白无故的,怎的执料:照料,料理

糊突:混淆则是:只当是葫芦提:糊涂

暄:炎热干家缘:操劳家务亢旱:大旱

搬掉:哄骗,挑唆典刑:按法行刑寿延:寿命长

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错勘:错误的'判断

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昏聩: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负屈衔冤:背负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人到中年万事休:人到中年就没什么前途了

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覆盆不照太阳辉:比喻衙门暗无天日,也比喻遭受冤屈

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很少的

五、整体感知课文

这部剧共有四折,课文节选了前三折,请大家简要概括每一折的故事情节。

1、通读全文,思考

2、明确

《窦娥冤》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由蔡婆婆独白开始。

四折的内容分别构成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课文情节:

楔子: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

课文情节:

第一折:庸医赛卢医欠蔡婆本利二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搭救,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怪与反对,只好先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

第二折: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却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

第三折: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言一一应验。

第四折:写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授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终为窦娥洗涮冤屈,报仇雪恨。

六、布置作业

完成《成长资源》第一课预习案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探究窦娥形象及挖掘作品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剧情导入

二、以窦娥为主语总结每一部分内容,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⑴被抵作童养媳。

⑵拒绝改嫁。

⑶蒙冤入狱。

⑷含冤被斩。解赴刑场,指斥天地;诀别婆婆,至善至孝;三大誓愿,昭示清白,有反抗精神。

三、重点探究:把握窦娥的性格特征

1、分析讨论:面对逼婚和屈打,窦娥是怎样做的?表现了窦娥什么品性?

明确:

窦娥:知书达礼,孝顺父母,谨守节操,威武不屈。

2、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其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

四、难点突破:结合戏剧的矛盾冲突理解主题

1、思考:窦娥的”冤"是谁造成的?

明确:

蔡婆婆:有点贪财,本质不坏,软弱。

张驴儿:厚颜无耻,贪财好色,地痞流氓,无所不为。

张父:不务正业,吃喝嫖赌,无所不为。

县令桃杌:贪赃枉法的赃官、昏官,办事糊涂,作风武断,认钱不讲理。

赛卢医:表里不一,心术不正;既是造恶者,又是助恶者。

2、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表现了什么?

明确:窦娥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有:

①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②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被判以死罪;

③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反映当时社会上强欺弱、恶欺善的现实;

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的昏庸,贪赃枉法;

表现了窦娥的孝顺和善良。

小结:

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

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3、本剧的主旨句是哪一句?归纳概括主旨。

“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是剧本的点睛之笔,一语道破造成窦娥冤案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封建官吏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主题: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时规范练》第一课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赏析第三折,体会人物情感,学习文章浪漫主义手法。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窦娥原指望谁主持正义?申冤无门,窦娥是怎样抗争的?

二、初读文本,感知人物悲情。

㈠在第三折中,窦娥的形象在剧烈的戏剧冲突中被塑造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请思考:本折可以分几个场景?体现窦娥什么情感?

1、研读第三折

2、学生发言

3、明确

绑赴刑场指斥天地

鸣冤叫屈愤

窦娥婆媳诀别后街相见

诉说冤情悲

临刑发誓怨气冲天

冤情昭然怒

㈡合作探究:最能体现窦娥怨愤之情的曲子是哪一支?

1、思考讨论

2、 参考

《滚绣球》: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清浊,混淆是非,致使恶人横行,良善衔冤。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主人公悲极、愤极、怨极、怒极、无奈之极的思想感情。

“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揭示出好人遭殃坏人横行的社会不公平,这是窦娥用生命换来的认识,流淌着包括自己在内的善良不幸者的悲痛,汹涌着对作恶多端却不遭报应之徒的无比愤怒。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善良的窦娥虽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却决不屈从上天的安排,她指天骂地、痛斥是非不分的天地,她不屈的反抗精神在闪光。这是窦娥在生命的尽头用尽全力吼出的一句,多么悲恨,多么无奈,又多么痛快淋漓。

3、难点突破:理解“天”这个意象。

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

明确: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dá,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司马迁

译:天是人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们处境艰难就追念本源,所以人在劳累、辛苦、疲倦、困惫时,没有不喊天的;在疾病、痛苦、凄惨、惊惧时,没有不呼父母的。

(2)在这里“天”隐喻的是什么?

明确:统治者

在封建社会,人民不仅在人身权利及政治经济上受压迫,而且在思想上受毒害。按当时观念,天地鬼神明察世上是非,主持人间公道。封建官吏为了愚民,也每每以青天自喻。

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过来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也折射出当时广大人民的反抗精神。

三、难点突突破:体会剧本浪漫主义手法。

1、窦娥临刑前发出了哪三桩誓言,运用了哪些典故?每桩誓愿表现了窦娥什么样的愿望?

明确:

一愿

二愿

三愿

宾白

“若是我窦娥

委实冤枉”

“若窦娥

委实冤枉”

“我窦娥死的

委实冤枉”

宾白唱词

血溅白练

(自身)

六月飞雪

(感天)

楚州亢旱三年

(感天动地)

目的影响

“等他四下里皆瞧见”

——冤情不浅

“免着我尸骸现”

——清白一身

“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怨气冲天,希望上天惩治邪恶

典故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六月飞霜

东海孝妇

3、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否矛盾呢?

明确:

这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4、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在现实情况下能够应验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

这一超现实的情节首先是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需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窦娥是无力辩白自己的冤屈的,她的故事到她被斩就结束了。这样,她强烈的反抗精神便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了突出窦娥的反抗精神及其巨大力量,作者安排了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其次,这种安排也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心理。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被毁灭的主人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强大的力量的例子屡见不鲜,这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也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再次,超现实的情节使作品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

四、比较鉴赏

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

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

不好。因为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这样改,说明叶宪祖老先生并没有读懂原剧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原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

五、课堂小结

鲁迅: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窦娥的形象壮美动人,她的悲剧性格,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感染力量。

六、作业

1、试将《窦娥冤》改写成现代话剧。

2、写一篇评述《窦娥冤》的文章。

窦娥冤课件 篇11

教学目的:

1.了解元杂剧的有关常识,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

2.理清《窦娥冤》的情节结构,弄清杂剧内容。

3.理解主人公窦娥的性格特征,概括杂剧的主题。

4.分析体会元杂剧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情节冲突和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杂剧的语言。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读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元杂剧、赏析第一部分

教学步骤:

一.教学导入:

元朝是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一段辉煌的时期,杂剧成为当时一种流行的文学样式,涌现出了大批戏曲名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关汉卿的《窦娥冤》,了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

二.元杂剧与关汉卿:

1.关于元杂剧的知识: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此外,还有以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洁郎(和尚)等。

杂剧的舞台演出由“唱”“白”“科”三部分组成。唱是杂剧的主要部分。除楔子中可由次要角色唱以外,一剧四折通常由主角一人唱到底,其他角色有白无唱,正末主唱的称“末本”,正旦主唱的称“旦本”。也有变例,如《西厢记》第四本就出现了莺莺、张生、红娘轮唱的情况。剧本中的唱词,即曲词,是按照曲牌规定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的,也可以在曲牌的规定之外,适当加入衬字或增句,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高中二年级语文《窦娥冤》教学设计示例(三)》。每折的曲子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白,即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因“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有散白、韵白,又分对白、独白、旁白、带白等。剧本还规定了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叫做“科范”,简称“科”,如“再跪科”“鼓三通、锣三下科”。

2.作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三.预习测试: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盗跖(zhi)嗟怨(jie)前合后偃(yan)

B.罪愆(qian)衔冤(xian)湛湛青天(zhan)

C.错勘(kan)亢旱(kang)苌弘化碧(chang)

D.埋怨(mai)尸骸(hai)哥哥行(hang)

2.下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

B.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C.婆婆,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烦烦恼恼,怨气冲天。

D.如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3.对下列加黑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

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

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

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

4.下列成语典故和传说中的相关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C)

①望帝啼鹃②苌弘化碧③六月飞霜④亢旱三年

A.①邹衍②苌弘③燕惠王④东海孝妇B.①邹衍②庄周③燕惠王④窦娥C.①杜宇②苌弘③邹衍④东海孝妇D.①杜宇②庄周③邹衍④窦娥

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

短跑教案必备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以下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短跑教案必备》,强烈建议你能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短跑教案 篇1

短跑教学

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的一项重要分支,因其高强度、高速度、高技巧、高反应等特点,备受年轻人们的青睐。然而,短跑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跑步技能,更需要注重跑步技巧、跑步形态、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下面就介绍一下短跑教学的相关主题:

一、正确的短跑技能

短跑技能作为短跑教学的基础,是指学生通过不断训练,掌握了腿部肌肉的弹性和爆发力,使自己的跑步速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慢慢来

当学生刚开始接触短跑时,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姿势不正确、跑步步伐不协调、呼吸不稳定等等。这时教师首先就需要对学生耐心地进行指导,并告诉他们,学习短跑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2、注意力集中

学生需要在跑步时保持注意力集中,这样才能控制自己的步伐、呼吸和姿态,确保跑得更快更稳。

3、加强锻炼

为了保证学生的能力提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锻炼,并有计划、有规律地让学生进行训练。

二、正确的短跑形态

在短跑教学中,正确的短跑形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更能减轻运动时对身体的损伤。对于学生来说,正确的短跑形态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身体的姿态

在跑步时,学生的身体应该保持垂直平行,头部和脖子应该自然地放松下垂。双臂也应该随着跑步的节奏自然地荡起荡落,不要过分用力。

2、步幅的掌控

在短跑中,步幅的大小决定了跑步速度的快慢。因此,学生应该通过不断的训练,掌握步幅的大小和步伐的频率,使自己的跑步更加协调。

3、呼吸的掌控

在短跑时,学生需要掌握良好的呼吸节奏,即快速而深入的呼吸,以保证肺活量得到有效利用。

三、心理素质的塑造

除技术和形态外,心理素质是短跑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短跑运动中,学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将荣誉和失败看得更加淡然,更加坚定走下去的决心。教师应该通过加强心理训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自控能力,让他们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

短跑教学,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进行指导和辅导。通过注重技能、形态和心理素质的塑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短跑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素质和生活习惯,从而更好地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短跑教案 篇2

短跑教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Sprinting

1.1 Objectives:

- To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sprinting

-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 To teach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To motiva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1.2 Background:

Sprinting is a fundamental skill in track and field sports. It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peed, power, and proper running technique.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include improved cardiovascular fitness, increased muscle strength, enhanced body coordination, and the ability to react quickly.

1.3 Materials Needed:

- Open space or a running track

- Cones or markers to set up the sprinting course

- Stopwatch or timer

Chapter 2: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2.1 Warm-up (10 minutes):

- Jogging in place or light jogging to increase heart rate and warm up muscles

- Dynamic stretching to loosen up the lower body, focusing on the legs, hips, and ankles

- High knees and butt kicks to further warm up the leg muscles

2.2 Sprinting Drills (15 minutes):

- A-skips: exaggerated skipping motion, focusing on driving the knee up and forward

- B-skips: similar to A-skips but with an added kick of the leg after the drive phase

- High knees: running with an emphasis on lifting the knees as high as possible

- Butt kicks: running with the goal of kicking the butt with the heels

- Fast feet: quick steps on the spot, focusing on foot turnover and speed

2.3 Proper Sprinting Technique (20 minutes):

- Starting stance: athletes should begin in a low, crouched position with one foot forward and the other foot back, hands behind the starting line

- Explosive start: athletes should explode forward using the power from their legs, driving their arms forward and pumping them at a 90-degree angle

- Proper stride length: athletes should aim for long, powerful strides while keeping their feet close to the ground

- Arm swing: athletes should swing their arms in a synchronized motion with their legs, driving them backward and then forward

- Relaxation: athletes should focus on staying relaxed in the upper body to avoid unnecessary tension and conserve energy

2.4 Sprinting Practice (15 minutes):

- Set up a sprinting course using cones or markers

- Each student will take turns sprinting the course

- Use a stopwatch or timer to record the students' times

- Provide feedback and corrective guidance to each student after their sprint

Chapter 3: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3.1 Strength Training (20 minutes):

- Incorporate strength exercises to improve power and explosiveness, such as squats, lunges, and plyometric exercises

- Emphasize proper form and technique during these exercises to prevent injury

3.2 Speed Workouts (20 minutes):

- Interval training: have students alternate between sprints and recovery periods of walking or slow jogging, gradually increasing the sprint distance and intensity

- Fartlek training: mix short bursts of sprinting with periods of jogging or walking, allowing the students to vary their speed and intensity

3.3 Mental Preparation (10 minutes):

-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focus and visualization in sprinting

- Teach students relax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deep breathing and positive self-talk to increase mental clarity and confidence

3.4 Cool-down and Stretching (10 minutes):

- Guide students through a series of low-intensity exercises and stretches

- Encourage them to focus on breathing and relaxing their muscles

Chapter 4: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4.1 Assessment Criteria:

-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 Improvement in sprinting form and speed over time

- Effort and participation in sprinting activities

4.2 Evaluation Methods:

- Observation during warm-up, drills, and sprinting practice

- Recording and analysis of sprinting times

- Self-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by students on their progres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Recap:

- Summarize the key points covered in the lesson, 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sprinting, basic sprinting techniques, advanced sprinting technique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5.2 Next Steps:

- Encourage students to continue practicing and refining their sprinting skills on their own

- Discuss opportunities for further participation in track and field events or competitions.

5.3 Final Remarks:

- Express confidence in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improve their sprinting abilities with continued practice and dedication

- Encourage students to apply the principles they have learned in other areas of their lives, such as goal setting, perseverance, and discipline.

短跑教案 篇3

短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学生了解短跑项目的起源、规则和比赛要求,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 情感目标:

通过短跑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和坚持不懈的努力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跑步速度、爆发力和耐力。

三、教学过程

1. 准备工作(5分钟)

介绍短跑项目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

简要介绍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比赛要求,并对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进行详细讲解。

3. 起跑姿势练习(15分钟)

分组进行起跑姿势练习,每位学生轮流扮演运动员和观察员的角色,互相指导和纠正姿势。

4. 跑步姿势练习(15分钟)

在宽敞的操场上进行跑步姿势的练习,老师和助教进行个别指导和纠正。

5. 终点冲刺技巧练习(15分钟)

进行终点冲刺技巧的练习,提醒学生在冲刺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呼吸节奏。

6. 模拟比赛(20分钟)

分组进行模拟比赛,每组学生轮流进行短跑项目的实际比赛,老师和助教进行评估和点评。

7. 总结讲解(10分钟)

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模拟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在短跑项目中的掌握程度和进步情况。

五、教学资源

1. 操场

2. 讲台

3. 课件投影仪

4. 录像回放设备

5. 体育设备:起跑器、终点线等

六、教学反思

短跑是田径项目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项目之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短跑项目的规则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正确的起跑姿势、跑步姿势和终点冲刺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分组练习和模拟比赛,学生们积极参与,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课后,我将结合录像回放设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和点评,给出个别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同时,我还将继续关注学生的训练情况,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锻炼和参与体育活动,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努力,相信学生们一定能够在短跑项目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突破。

短跑教案 篇4

短跑教案

一、教案概述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短跑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提高跑步速度和爆发力,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耐力,并增加体育运动的兴趣。

教学内容:短跑项目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包括起跑、加速、奔跑姿势等方面。

教学重点: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跑步速度和爆发力。

二、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热身活动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和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一环。在开始课程之前,需要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准备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热身活动示例:

- 第一组:慢跑五分钟,热身全身肌肉。

- 第二组:腿部拉伸,帮助增加腿部灵活性。

- 第三组:手臂摆动,放松上肢肌肉。

- 第四组:腹肌运动,增强核心肌肉力量。

- 第五组:横跳、纵跳,提高反应能力和爆发力。

2. 短跑基本动作技巧

2.1 起跑姿势

起跑姿势是短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学生是否能够迅速出发,并以最大速度奔跑。正确的起跑姿势应包括以下要点:

- 腿部弯曲:学生的膝盖和脚踝应该弯曲,并位于起跑线上。

- 上体倾斜:学生的上体应稍微向前倾斜,保持平衡。

- 头部位置:学生应该保持头部放松,目光集中在前方。

- 手势:学生的前手应放在地面上,背部拉直。

2.2 加速技巧

加速是短跑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速度,并保持稳定。加速时,学生需要注意以下技巧:

- 篮球步:学生通过左右腿交替跑动,加快速度。

- 动力爆发:学生需要通过迅速伸展膝盖和脚踝,产生爆发力。

- 吸气呼气:学生在加速时应该控制呼吸,避免太激烈的呼吸。

3. 奔跑姿势和技巧

奔跑姿势和技巧是短跑中的关键,它们可以决定学生的速度和稳定性。正确的奔跑姿势和技巧包括以下要点:

- 身体放松:学生的肌肉应放松,避免过度用力。

- 上体直立:学生的上体应保持挺直,避免前倾或后倾。

- 手臂运动:学生的手臂应自然挥动,增加助跑力量。

- 步幅控制:学生需要控制步幅,避免过大或过小。

三、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上的实践训练和观察,可以对学生的短跑技巧和速度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起跑姿势:学生能否正确摆放起跑姿势,是否保持平衡。

- 加速技巧:学生在加速时的步频和步幅是否合理。

- 奔跑姿势:学生的身体是否挺直,手臂是否协调挥动等。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是否能够掌握短跑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是否能够提高自身的速度和爆发力,是这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我们需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总结:短跑作为田径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协调性和爆发力。通过合理的短跑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提高学生的奔跑速度和爆发力,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短跑教案 篇5

短跑教案

一、教学时长:3课时(一周)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短跑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点;

2.学会正确的短跑动作和姿势;

3.掌握短跑的基本起跑和加速技巧;

4.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素质。

三、教学重点:

1.短跑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点;

2.短跑的基本起跑和加速技巧。

四、教学难点:

1.掌握短跑起跑和加速技巧;

2.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速度素质。

五、教学准备:

1.短跑场地;

2.起跑器材;

3.计时器。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问答:

T:大家知道什么是短跑吗?它在体育运动中有什么作用?

S:短跑是一种速度项目,可以锻炼身体的爆发力和速度素质。

T: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进行短跑训练。

二、讲解规则和技术要点

1.规则讲解:

T:短跑项目有几种距离?每种距离有哪些规则?

S:短跑项目有100米、200米和400米,每个项目的规则都有跑道分配、起跑动作、终点判断等方面的规定。

T:很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起跑动作和终点判断的规则。

2.技术要点讲解:

T:在短跑项目中,什么是起跑姿势?它的重要性是什么?

S:起跑姿势是短跑起跑阶段中的姿势,它的重要性在于对比赛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T:非常好!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短跑姿势的要点。

三、示范演练

1.起跑姿势示范:

T:请注意观察,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下正确的起跑姿势。

(老师示范正确的起跑姿势,并解析动作要点)

T:大家看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自己模仿一下。

2.加速训练示范:

T:短跑中,加速技巧对于比赛成绩也十分关键。我将为大家展示一下加速训练的示范。

(老师示范加速动作和技巧,并解析动作要点)

T:大家看明白了吗?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自己的加速训练。

四、小组练习

1.起跑姿势练习:

T: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示范的正确姿势,分组进行起跑姿势的练习。每位同学都要有机会来到起跑线上进行练习。

2.加速训练练习:

T:现在,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示范的加速动作和技巧,分组进行加速训练。每组同学一起进行练习,注意互相配合。

五、个人表演与总结

1.个人表演:

T:现在,请同学们在场地上,分组进行个人短跑表演。每个人都要展示自己学到的短跑技巧。

2.总结:

T:今天我们学习了短跑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点,掌握了正确的起跑动作和姿势,并进行了加速训练。希望大家能够持之以恒地训练,提高自己的速度素质。

六、拓展延伸

1.比赛形式:

T:在学习了短跑基本技巧后,我们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短跑比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短跑项目的比拼。

2.培养兴趣:

T:通过比赛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同学们对短跑项目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了解了短跑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点,并掌握了起跑姿势和加速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示范演练和小组练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短跑技术。下一步,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实际表现,指导他们进行个人技术的练习和提高,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短跑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