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组歌的课件(汇集十三篇)

最新组歌的课件(汇集十三篇)。

筆者經過精心挑選,為大家推薦一篇標題為「组歌的课件」的精彩文章,希望這篇內容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閱讀。每位教師都需要在課前準備好自己的教案課件,本學期又到了撰寫教案課件的時候了。教案是教師教學態度和能力的重要體現。

组歌的课件 篇1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

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

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

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六、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组歌的课件 篇2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纪伯伦。

⑵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⑵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2、难点:

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阅读导言)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

二、正课

1、文识了解:

结合注释,及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纪伯论。

参考:纪·哈·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2、初读感知:

⑴范读(放录音,或师配乐朗诵):

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

⑵练读(学生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

①注意字音,节奏。

②注意语调和情感。

⑶试读(学生试着朗诵,师生评价指导)。

⑷理解形象:

①学生结合初读,感知海浪和雨的形象(同桌讨论):

明确: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②从诗中找出体现这两种形象的语句并简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3、品读赏析:

⑴品读:

①请两位同学(自觉)根据自己对诗的领悟,有感情朗读。

(师生听读评价)

明确:有感情的读诗:

一要把握常规朗读技巧。如:重音,节奏,语速等。

二要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以确立语调。

②配乐朗读,女声《浪之歌》音乐轻柔、舒缓。男声《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⑵赏析:

让学生结合品读,谈一谈这两首散文诗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诗的形象,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角度(生交流互谈,然后展示)。

明确:

形象美: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博爱者的形象,其既温柔多情,又执拗泼辣。“雨”被作者赋予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正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语言美:这两首诗的语言都清新流畅如《浪之歌》中,写浪与海岸的相爱,描写的十分形象入情.如:“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恋爱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表达美:这两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中的海浪和雨水与自然物理相和谐,同时文中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

4、读写链接:

在人的眼中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展现着自己的情感,结合此文的学习,请选择一种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其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____之歌”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准备下课时语文实践活动交流)

三、小结

纪伯伦的《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诗中可随时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组歌的课件 篇3

《组歌》之《雨之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雨,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是云彩和田野的传情的信使)。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有了雨,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有了雨,花草树木将会绽开笑脸;有了雨,云彩和田野成了一对情侣。这些都说明雨是一个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

过渡: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备案: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除了同学所讲的外,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利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才塑造成了这丰富而多情的雨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五、作业: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雨之歌

雨的形象银线

(奉献者、使者)珍珠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信使

感情大海的叹息

思想天空的泪水

心灵田野的微笑

(比喻、拟人、排比)

教后反思: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二)学生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四)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满园春色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双柑斗酒寻花问柳雨丝风片莺歌燕舞雨后春笋有脚阳春暗香疏影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倡条冶叶尺树寸泓出水芙蓉摧兰折玉繁花似锦凡桃俗李纷纷扬扬纷红骇绿风吹雨打风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标傲世桂馥兰香桂林一枝桂子飘香含苞待放含苞欲放红衰翠减鸟语花香

有关春天的诗歌:

1、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于春天的散文:

心灵的春天

祝成明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广州的春天令人陶醉,我开始发芽。

怀念家乡的春天

祝成明

世界繁华,我选择了寂寞的内心居住。

在广州幽僻的一角,我静静地守候在思维的边缘,怀念家乡的春天。

因为一场追赶,我离开家乡。白天和晚上的寻找,让我充实。闲着的日子,我的左手握着右手,就好像抚摸着家乡的春天。我从容地喝着家乡的味道,那从茶杯中飘出的芳香,热情的温度让诗歌开始沸腾,一片片碧绿的意象,鲜翠如初,追逐着记忆中的山野田园。我怀念与家乡与诗歌与人生有关的一切,怀想白雪盖住了我们的屋顶,春天的上游,母亲正在小溪边濯洗萝卜,她总想把日子喂肥养大。透过母亲佝偻的身影,我看到天空其实并不开阔,它只比我们的村庄宽一点点而已。当冬天的柴薪燃尽,春天也该出锅了,就像我的笔尖,总是构思家门口桃花盛开的速度,如何追赶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如何迅速地占领这个季节的版面,让花朵从此成为春天的主题。故乡的炊烟也许在风中变弯了,我无法纠正。任我怎样竖起耳朵也无法听到家乡的春天,她的沉默与我有几千里的距离。

谁的手编织着家乡的春天?谁让我离开又不断地回望?美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爱,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美。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大瓶子,贮满了友爱和关怀,只是坚硬的世俗,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生怕一旦失手,这样的伤害甚于一场旱灾。一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装填着水、食物和日子,假如还需要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朝霞中我们披衣起床,推开门扉时的眺望和夕阳里我们的安详。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们一生要承载这么沉重的躯体。春天像一条河流,从远处来,到远处去,来来去去之间,一切仿佛轮回。只是缘,也需要心灵的虔诚。最美丽的春天在家乡,最美丽的春天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拽住春天的尾巴,一遍又一遍地怀念。最美丽的生命是这么普通,我们只有尽可能慢地行走在世上。

我常常想,风是没有家的,随风而奔,不如逐水而居,心灵如舟,泊在宁静的水面,渐渐隐入暮色的苍茫里。“春潮带雨晚来急”,哪一场爱情带给我今夜的思念?那一定是在家乡的春天里拈花微笑。

窗外是春天

祝成明

每年春天,我都会将书桌搬到靠窗户的角落。这样,我的眼光透过窗户,便可观赏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倾听到那还等不及夜色弥漫便迫不及待奏响的蛙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蕴的事。我的读书和写作便有了一缕诗意。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氛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蛊惑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绚丽的光环。

生命是我们在尘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这就决定,我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有阳光的日子,通过开放的窗户,书房里便有了另一种的花朵。春天多雨,我怕这淘气的精灵尿湿心爱的书本,我关起窗户,将雨关在外面,檐水击打泥土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飘进来,一点一滴地啄掉这个季节的喧嚣,一声一声地唤起这个季节的宁静。风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宁静。入夜,淅淅沥沥的雨水淋着起起伏伏的蛙声,我总是有点害怕,这乍暖还寒季节,无情的雨水会浇灭多情的蛙声,亦如唐诗所言,“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二十一世纪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温暖些吧!时代的发展令人惊叹,气温越来越高了,诗歌越来越少了。春雨绵绵好读书,在孤独和寂寞中倒觉得美丽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实在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春天。

在春天,各种事物都忙着赶着出发。蝶儿翻飞,蜂儿授粉,燕子从另一个世界赶来奔赴一个不聚不散的约会。正如这样一则手机短信,“鸟儿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百花竞艳,万木争秀,流水以更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农民兄弟们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没有观众。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将心中的歌谣唱响,一个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静静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春蛙第一声

祝成明

我还没从正月的酒席中退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生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在这个僻静的乡村中学,我已生活近七年,一直从不自卑地努力着。夜晚总是能给我的心灵一些宁静,我靠在床上背诵着英语单词,准备一个新的开始。突然,我听见蛙的叫声,从窗外的田野传来,撞击着我的心扉。这是比摇滚更能震憾我的心灵的微弱声音,让我开始遐想。

又是一年春天!尽管天气还很寒冷,田野还在沉睡中,青蛙却醒来了。她们是不是会感到孤独?一个冬天的沉寂,一片田野的荒芜,我可是越来越孤独,但还是自信而执着,像这些青蛙一样。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黑夜照亮了我们的梦想。有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夜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无穷的星空,白昼将我们锁在有限的空间里。春天的第一声蛙鸣,引领着我的热爱上升。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气。我听到了人生的真切。那一声声脆弱的蛙鸣,将她们坚持的信仰点燃。

幽暗中,微弱的蛙声鸣叫着,这多么像我在这个村庄的处境:无边的黑夜里,独自亮着的一盏台灯。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白天的忙碌歇下,奏响春天的第一声蛙鸣。

组歌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这为诗人是谁?

纪伯伦。

有没有同学知道纪伯伦的情况?

(学生介绍纪伯伦)

(不知道也没有关系)那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纪伯伦吧!

纪伯伦·哈利勒·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与印度诗人泰戈尔齐名,被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两位巨人”。

今天,这份礼物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下面,我们就将它打开。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散文诗《浪之歌》,然后说说你认为这首抒情散文诗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朗读)

自由地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真实感受。

(追问:你是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三、深入探究

这到底是不是一首单纯的情诗呢?哪位同学的看法更符合作者的本意呢?我们还是来看看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吧!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他写下了传遍阿拉伯世界的诗篇《朦胧中的祖国》,他讴歌毕生苦恋的祖国:“您在我们的灵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里──是我悸动的心脏。”

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明确:他通过诗歌的形式倾诉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这首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朗读。追问:这一遍读下来,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你觉得哪些句子能够表达这种感情呢?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你试着给大家读一读。对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我在自己班里上这一节课时,有同学认为这首诗不仅仅表达了爱国之情。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呢?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是啊!浪对美人鱼、对有情人、对礁石、对落难的人、对美女丽人也有着同样的爱,尽管礁石对它的态度是冷漠无情的。可见,浪还是一个博爱者。纪伯伦曾在他的诗中写到“整个地球都是我的祖国,全部人类都是我的乡亲”,“我爱故乡,爱祖国,更爱整个大地”。而这种博爱思想很好地体现在这首诗的第五

自然段,我们一起来读一遍,体会作者的这份深情。

(齐读第五段)

是的,纪伯伦的确是想借助这首诗表达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节奏朗读这首《浪之歌》呢?

请每个同学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读)

四、质疑解疑

我们对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了,但是诗歌的语言有时难以理解,对这首诗歌,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和你合作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吧?

(学生在小组内质疑解疑)

哪个小组还有什么疑问需要大家一起来解决的吗?

(全班质疑解疑)

五、深情朗读

对大自然如此满怀深情的描述来自诗人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也正是诗人热爱生命的真切体现。在纪伯伦诗作中,景是大自然的景,情则是人类的情,二者互相映照,融为一体。因此,对自然之美的歌颂也正是对生命之美的歌颂。

理解了诗歌的丰富内涵之后,我有理由相信你们能够将作者对祖国对全人类的热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请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推荐一个朗读高手深情朗诵这首诗,比一比谁读得好。

(或“有请班里的朗读高手XX同学为大家奉上一首深情的《浪之歌》。”男同学读完后其女同学作一定的点评,反之亦然。如果时间允许,学生朗读的效果不够好,教师范读一遍)

(配乐朗读)

刚才,我们同学们对这首诗进行了精彩的解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评论家们是如何解读这首诗的呢?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学习资料,先放在语文课代表这里,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别人的观点。

(分发学习资料)

六、课堂小结

除了浪之外,只要你注意聆听,雨点的敲击声也是一种乐曲。大家可以按照我们学习《浪之歌》时的步骤,自学《雨之歌》。我相信,能把《浪之歌》解读得这么好的你们,一定能读懂《雨之歌》!

让我们在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中结束这堂课。愿每个同学都有一双有灵性的眼,一颗有灵性的心。

组歌的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和创作风格。

2、进一步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借助反复诵读领会诗中海浪的形象,理解作者借海浪和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借助丰富的想像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2、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散文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

借助海浪和海岸的形象抒发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纪伯伦(1883~1931)是阿拉伯现代小说和艺术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前期创作以小说为主,后期创作以散文诗为主。《先知》是他步入世界文坛的顶峰之作,曾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3、整理生字词语:

炽热(chì)祷词(dǎo)执拗(nìu)俊俏(qiào)衷情(zhōng)馈赠(kuì)憔悴(cuì)真谛(dì)夫穹(qióng)璀璨(cuǐcàn)镶嵌(xiāngqiàn)翱翔(áo)长吁短叹(xū)千山万壑(hè)津液(jīn)

4、让学生在轻缓的音乐声中轻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文中借助海浪和海岸塑造的恋人形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师生研讨:

⑴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⑵面对海浪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怎样表现的?

明确:海岸是异常感激的。把海浪紧紧地抱在怀中,亲吻她,还容忍她的任性。

⑶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是如何对待海浪的呢?海浪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是怎样表现的呢?联系作者所处的环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山崖对海浪的态度是:不同情、不理解,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都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⑷雨在文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它具有怎样的作用?用文中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雨在文中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她的作用是滋润万物、装点千山万和、镶嵌绿叶大堤、使花草昂头挺腰绽开笑脸、解除田野难耐的饥渴,还可以启迪敏感的心扉。

⑸作者运用于怎样的手法描写雨的形成、雨的降落、雨的终止的?

明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雨的形成说成是“从湖中升起的”“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雨的降落是由于雷声为他“鸣锣开道”“是田野的微笑”;雨的终止是由于“彩虹挂青天”。

⑹文中有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说说蕴含着怎样的道理?

明确: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如“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等。

⑺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循环,在人类世界中,什么意味着循环?为什么?

明确:在人类世界中,爱情意味着一个循环,她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

6、小结:

总之,作者在这两篇散文诗中用诗一般的语言,通过丰富的想像,传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7、作业设置:

选择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模仿本文的写法写一首散文诗。

组歌的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祷词(dao3)执拗(niu4)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憔悴(cui4)真谛(di4)

夫穹(qiong2)璀璨(cui3can4)镶嵌(xiang1qian4)

翱翔(ao2)丧吁短叹(xu1)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组歌的课件 篇7

教材分析

《组歌》选自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集《泪与笑》。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能力目标

1.强化朗读,培养在朗读中想象的能力。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角度拟人手法的妙处。

3.仿写文章精彩语段,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培植学生的博爱心灵。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感受语言的形象美。

2.理解文章丰富的情感内涵。

3.分析诗中语意递进伸展的层次。

突破方法: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借助形象感受诗歌意境,进而在朗读品析、语段仿写中深入感受作品的丰富内涵,感受诗歌语言的形象美、凝练美。第一首诗由歌咏爱情到歌咏对其他更广泛事物的爱,最后坚定地表明“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抒情层层深入。第二首诗多角度比拟,表现“雨”为他人而生活的崇高品质,具有崇高的献身精神,中间以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思索,更坚定了奉献的信念,最后竟然与其他事物融为一体。这样的构思学生不易把握,可以采取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的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教师可以集中讲解。

教学方法

1.诵读想象法: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2.读写结合法:在品读的过程当中,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领会诗歌高尚的情感内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设计(一)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两首咏物诗。

咏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两首咏物诗都从自然中的寻常事物中挖掘出不寻常的意义,赋予它们人的品格和意志’

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怀。这类文学创作的手法叫做托物言志,古今中外的作家们经常使用。这类作品表达更加形象、含蓄,留给读者更多阅读想象的空间,使读者获得更多的阅读乐趣。今天我们学习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两首散文诗,欣赏托物言志类作品中的两篇杰作。

设计(二)联想与想象小练习:

假如请你赋予海浪或者雨以一定的意义,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你将赋予它们什么呢?

示例1:我要赋予海浪勇敢的斗士,因为它敢于面对一切恶劣的天气,敢于冲破一切阻碍,不信,你可以看看岸边的礁石,他们总是被海浪咬得千疮百孔。

示例2:我要赋予雨生命的使者,春天,一场小雨,会使草木萌发,百花盛开;夏天,一场大雨会使小河水满,河里的鱼虾游得那么欢快;秋天,一场细雨让红透的秋果喜得合不拢嘴;冬天,雨化作洁白的雪,让灰暗的天空撒满洁白的柳絮。

揭示课题,引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朗读课文,感受诗中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将课文中的文字换成画面,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你想象出来的画面。同时注意圈画出优美的词语,体会其中的妙处。

生自由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并做好标记。

(1)字词积累。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海誓山盟:原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这里指有了生命的浪对海岸立下的爱的誓言。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别人的意见。

璀璨:形容珠玉光彩鲜明。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中。

馈赠:赠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2)四人小组,描述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3)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描述自己喜欢的画面,并简要说明喜欢的理由。

示例: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银白的浪花冲向海岸,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海岸上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亲吻海岸的情形,他们的情感是那样细腻;在《浪之歌》中,我看到了海浪陪伴美人鱼跳舞的情形,它的舞姿是那样轻盈;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细雨洒向大地,大地开始呈现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初春美景;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一夜春雨之后,乱红摇曳,“花重锦官城”的壮美景象;在《雨之歌》中,我看到了干渴的禾苗饱饮甘霖时绿意盎然的情形;..

2.品读课文,深入探究海浪与雨的丰富内涵。

教师:海浪和雨在诗人的笔下是那么形象生动,富有思想情感。请你仔细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句,领会它们给了世界什么?对生活,它们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其中蕴涵着怎样的人生境界?

学生深入品读课文,思考以上几个小问题,然后交流。教师倾听学生的理解,并适时点评,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的运用,例如:海誓山盟、亲吻、坚忍而有耐心、拥抱、扑倒等。

之后,完成两个小活动:

(1)续写《浪之歌》第5段,或者仿写《雨之歌》第1段,领会它们的生命抉择。

续写示例.:曾有多少次,我将月亮的影子浸在我的怀里,将他冲洗得更加温润亮泽;曾有多少次,我倾听一群被白沙鱼追赶得疲惫不堪的沙丁鱼轻轻地叹息;曾有多少次,我慷慨地献出我滋养了多年的海藻,给那些饥肠辘辘的人们解除饥饿的痛苦。

仿写示例:我是七仙女项间散落的项链,洒在秋日的山林,孕育出林间红红绿绿的苹果。

(2)扩展《浪之歌》最后一个句子,根据你的理解,将代词“这”变成具体内容,领会海浪的人生境界。

示例:对海岸忠诚无悔的爱情,就是我的生活;对周围众生忠诚无悔的爱恋,就是我的工作。

3.师生小结,明确海浪和雨的丰富内涵。

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守着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三、学生质疑,深入领会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学生的质疑可能有:

(1)“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可是,我在恋爱呀!而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这里的连接词使用好像不合常规?

(2)“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这句话如何理解?

(3)将《浪之歌》看做一首爱情诗可以吗?

(4)《浪之歌》中最后一句话去掉可以吗?

(5)《雨之歌》中前后内容是否重复?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启迪学生探究答案,肯定学生言之成理的见解,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诗歌主旨深入理解,教给学生围绕整体解答局部问题的思维方法。

四、拓展阅读,与作者零距离接触

多媒体展示《组歌》的“引子”部分,引导同学们大声朗读,进一步感受作者高尚的情怀和执著的理想追求。

组歌引子我不想用人们的欢乐将我心中的忧伤换掉;也不愿让我那发自肺腑怆然而下的泪水变成欢笑;我希望我的生活永远是泪与笑;泪会净化我的心灵,让我明白人生的隐秘和它的玄奥;笑使我接近我的人类同胞,它是我赞美主的标志、符号;泪使我借以表达我的痛心与悔恨;笑则流露出我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幸福和欢欣。

我愿为追求理想而死,不愿百无聊赖而生。我希望在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与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在我看来,那些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者是最不幸的人,不啻行尸走肉;在我听来,那些胸怀大志,有理想,有抱负者的仰天长叹是那样悦耳,胜过管弦演奏。

夜晚来临,花朵将瓣儿拢起,拥抱着她的渴望睡去;清晨到来,她张开芳唇,接受太阳的亲吻。花的一生就是渴望与结交,就是泪与笑。

海水挥发、蒸腾,聚积成云,飘在天空。那云朵在山山水水之上飘摇,遇到清风,则哭泣着向田野纷纷而落,它汇进江河之中,又回到大海——它故乡的怀抱。云的一生就是分别与重逢,就是泪与笑。人也是如此:他脱离了那崇高的精神境界,而在物质的世界中蹒跚;他像云朵一样,经过了悲愁的高山,走过了欢乐的平原,遇到死亡的寒风,于是回到他的出发点1;回到爱与美的大海中,回到主的身边。

五、课堂练习摘读,积累课文精美语言。

(1)摘录喜爱的一组美词佳句精彩段,以诵读方式推荐给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

(2)分类集纳语言美点。词分成语、叠词、双声叠韵词、极富表现力的词、拟人化的动词、其他美词;句分修辞美句、极富感情的句子、联想丰富的句子、透射哲理的句子、特别喜爱的句子:段分排比构成的段、具有回环复沓之美的段、结构特别的段。

六、作业设计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该课的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入不俗,直接切入语文学习。三个导入各具特色,第一个导入从作品的艺术特色人手,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累,领会托物言志手法的特色,便于学生更好地拓展思路,更快地理解

二、熔语文学习、思想教育于一炉。本文学习设计了几个小活动,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思想,让学生在语文训练中接受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感染。

比如:自读想象画面,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续写、仿写,对关键语句的扩展理解等,设计非常巧妙。

有关资料

一、作者资料

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散文作家、画家。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卜舍里。

12岁时随母去美国波士顿。两年后回到祖国,进贝鲁特“希克玛(睿智)”学校学习阿拉伯文、法文和绘画。学习期间,曾创办《真理》杂志,态度激进。19xx年发表小说《叛逆的灵魂》,激怒当局,作品遭到查禁焚毁,本人被逐,再次前往美国。后去法国,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和雕塑,曾得到艺术大师罗丹的奖掖。19xx年重返波士顿,次年迁往纽约长住,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直至逝世。

纪伯伦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他的小说几乎都用阿拉伯文写成,有短篇小说集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受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他是阿拉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并组织领导过阿拉伯著名的海外文学团体“笔会”,为发展阿拉伯新文学作出过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已译成多种文字,受到各国读者的欢迎。他的作品最先介绍到中国来的是《先知》(冰心译,1931)。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的其他作品也逐渐为中国读者所了解。

二、炽热的恋情、拟人的杰作

《浪之歌>赏析

这是一篇借物抒怀之作,也是纪伯伦著名散文诗篇之一。

读完《浪之歌》,透过浪花、海岸这些形象,我们不禁想起了诗人自己,想起他对祖国炽热而苦苦的恋情。熟悉诗人的人都知道,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远在他少年时代,为了生存,他同家人不得不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美国求生。后来,立志报国的诗人,又遭到放逐。在自己的国土上,他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不得不长期旅居异国,身老他乡。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不仅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浪之歌>便是这类诗歌的代表作。他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诗中的海浪形象是极为感人的。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傍晚,她又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潮涨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潮退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倒在情侣的脚下。面对她这诚挚炽烈的情爱,海岸是异常感激的,他亲吻她,还容忍了她的“任性”。但与海岸连在一起的“山崖”,却不同情她、理解她,不管她如何向他献媚、微笑、倾吐心声,始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

他这种态度,使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寂静的夜晚,大地万物都在睡神怀抱中沉沉酣睡,唯有她辗转反侧,难以安眠。然而,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出无限的忠诚。海浪对爱情的这种态度,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

海浪除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很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之外,还具有浪的特点。如她的“任性”,总不能平静的心胸,晨昏的情感的变化,潮水涨落时不一的举动等等。都符合海浪的特性。由此也说明,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

纪伯伦笔下的自然万物仿佛都是诗人的一个面影,一个道具,浸染着他的气息,跳动着他的诗心。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一切事物都仿佛汇流、回旋在一个巨大的合唱之中,歌颂着生命、自然、爱情,而生命、自然、爱情,似乎也只是宇宙运行的同一个恢弘的过程的不同表现、不同名称,为了去印证一个最终的和谐——这样的思想对我们总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它是纯然东方的。

不同于真实世界,在这首散文诗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在前四节里,铺陈出的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舍难分。接下来,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一个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在星空、美人鱼、礁石和情人组成的画面中,它发出永恒的共鸣,“时而歌唱,时而叹息”,而海浪的歌唱也就是海浪的叹息。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守护它的和谐、它的美。

在这里,我们恰恰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身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诗人的故国地处地中海的东端,这也许是海洋的意象在他的散文诗里如此亲切的缘由。

那在万籁俱寂的深夜里独自往复拍打着岸边,歌唱复如叹息的大海的梦幻般的图景,一定是这首散文诗诗思的缘起,而这,是仅仅在地图上遥想大海,而未曾在海边久久流连的人所不能写出的。

三、《雨之歌》赏析

纪伯伦常被称作哲理诗人,但他的散文诗的内涵常常多于一般的哲理诗,就这首

在这首散文诗的绝大部分,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值得注意的是在诗中对拟人手法灵活的多方面运用:一方面是对雨的拟人化处理一,从第3节“我哭”开始,由此引起了一系列相关意象——花草、云彩和田野等等——相应加以拟人化,一方面雨的形象也时时在变化,或拟人的角度不同,或者由拟人很微妙地转换为拟物,例如第6节“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似乎又获得了一只鸟的形象,此外,除了自然界的具体的物象之外,一些抽象的事物也常常被拟人化,如第2节“清晨的女儿”中的清晨,以及第5节“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中的死亡,可以说是运用于无形。

文中的空间感依然是宽广浩大的,天上地下,雷电云霓,山河湖海,无所不至,但由于拟人手段的广泛运用,使文中的世界成为一个“人之境”。不过,直到第7节“窗户上的玻璃”和“敏感的心扉”出现,才真正引出了人的世界。

原来,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存在,有了他们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他们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

也是因为人的存在,雨才获得了一种新的使者的身份——在潺潺的雨水中,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平日常常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一个深邃的精神的世界。

在自然界中,雨水意味着一个循环,正如爱情在人类世界中意味着一个循环,它滋润生命,传递着生命的能量,使之生生不息。纪伯伦散文诗中的世界总处在运动之中,叹息、泪水和微笑只是人类世界运动过程的诸面,而自然,乃是人类世界的一面运动着的镜子。

四、纪伯伦诗歌赏读

美之歌

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我是一朵玫瑰,迎着晨曦,敞开心扉,于是少女把我摘下枝头,吻着我,把我戴上她的胸口。

我是幸福的家园,是欢乐的源泉,是舒适的开端。我是姑娘樱唇上的嫣然一笑,小伙子见到我,霎时把疲劳和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而使自己的生活变成美好的梦想的舞台。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我是孩子回眸的笑眼,慈爱的母亲一见,不禁顶礼膜拜,赞美上帝,感谢苍天。

我借夏娃的躯体,显现在亚当面前,并使他变得好似我的奴仆一般;我在所罗门王面前,幻化成佳丽使之倾心,从而使他成了贤哲和诗人。

我向海伦莞尔一笑,于是特洛伊成了废墟一片;我给克娄巴特拉戴上王冠,于是尼罗河谷地变得处处是欢歌笑语,生机盎然。

我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

我温柔时,胜过紫罗兰的馥郁;我粗暴时,赛过狂风骤雨。

人们啊!我是真理,我是真理啊,你们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

在《美之歌>里,诗人把美当成上帝、真理。她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其力量也非常神奇,可以主宰生死存亡,可以令你获得爱情、灵感,可以使人变得聪明、美丽,净化人的心灵,使社会变得崇高起来。同时,她也可以“赛过狂风暴雨”,摧毁一切。诗人在这里不是在演绎哲理命题,而是用艺术的散文诗形式和优美语言,形象地阐述美的作用与意义。

在纪伯伦前期人生哲学观里,美,有着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如他认为,“美是一种威严可怕的力量”,是一种“神力”,“只有在美中才有真理”,“只有在美中才有光明”,“美可以使你们的灵魂归真返璞至大自然——那儿本是你们生命的起源”等。在《美之歌》中,也具有这种神秘主义因素,如“我(即“真”)是造化,人世沧桑由我安排;我是上帝,生死存亡归.我,主宰”等。美成了超然之物,成了主宰生灵万物的神。

在纪伯伦后期人生哲学观里,美,开始逐渐褪减神秘主义色彩,而强调人们自己对“美”

实践的重要。如他说:“你们到处追求美,除了她自己做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到她呢?”这里强调了要你自己去“找”,又说:“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美在情人的心中,真在耕者的臂里。”“世上只有两个元素,美和真。”这就是说,美并不是一切,世上除了美之外,还有真。美不是虚无缥缈的,它是现实的、实践的,创造的,是掌握在人们自己手里的。不过《美之歌》的“美”,还没有进入到他后期这种境界。

《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最大特色是,诗人以充沛的激情,运用众多而生动的比喻,并把许多经典典故通俗化、故事化,把个十分抽象的理念(美)演绎得具体形象,令人神往并引发人们对哲学的深沉思考。再加上新颖的意象和象征,以及运用一连串的排比句,有如一气呵成,行文华丽、流畅而富有音乐性,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不仅是《美之歌》这首散文诗的艺术特色,也是纪伯伦所有散文诗的艺术特色,被称之为“纪伯伦风格”。

纪伯伦散文诗创作的数量多,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叙述型、抒情型、议论型、故事型、寓言型、戏剧型、单纯对话型、书信型、分行诗歌型、长篇、短篇,以及小诗、格言等等,各种体式都有。他为世界散文诗宝库留下了一份十分珍贵的遗产。

组歌的课件 篇8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共包括课文与以上三首散文诗。这五首散文诗情思交融,婉约清丽,晶莹剔透,诗中的一组形象既给人审美愉悦,又寓含生活哲理,显示了纪伯伦散文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教学,可与课文联读,帮助理解“浪”、“雨”形象的情感内涵,体会纪伯伦散文诗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组歌的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ìu)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夫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浪之歌》:

⑴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⑵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⑶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2、学习《雨之歌》:

⑴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组歌的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那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外国

著名的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泰戈尔、高尔基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

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

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稳中美好的情韵。

1、教师配乐朗诵。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的浪______________的雨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生配乐朗诵《浪之歌》;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第二,意蕴之美;

第三,表达之美。

四、美读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中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面

发给学生纪伯伦《组诗》中的另外三篇《一支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要求学生以“____之歌”为题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并将这几篇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组歌的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次,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入手,以读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时数]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导入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作者萧华,1930年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亲身经历长征。曾任第四军的团政委、总政治部青年部长、少共国际师政委。长征中任第一军团组织部长、第二师政委。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二、朗读诗歌,自学生字词,全班交流

三、学习课文

㈠思考问题:

1、歌词主要讲了哪两个内容?哪句话最能概括全诗的含义?

2、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第15行,表现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和亲人送水解渴的军民鱼水深情。

第617行,表现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妙穿插,同国民党军队进行了一场出色的运动战,赞扬毛主席用兵如神。毛主席用兵真如神一句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盛赞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㈡品味语言

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品读交流体会。

如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极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写沿途人民群众对工农红军的支持和拥戴,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

师点拨:红军拥有广大百姓的支持,得民心,这也是红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一段谁愿意读?

师注意点拨第二层的含义:这首诗描写红军在路途难行、敌军重兵围困下,依靠毛主席的正确指挥,演出了四渡赤水、飞渡乌江、威逼贵阳、佯攻昆明、巧渡金沙江等一幕幕令人惊奇的活剧,彻底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表现了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你能将你对毛主席、对红军的赞叹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板书设计: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出奇兵

重飞渡

逼昆明

袭金沙

第二课时过雪山草地

一、交流导入:

师:同学们,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路上最艰险的一段,经历过长征的将士曾写道:

《过雪山草地》

万苦艰辛出重围,又入雪山荒原地;饥腹奇寒旦可忍,难捱高原气体稀。

三军肝胆硬如铁,经得狂风暴雨侵;饥寒交迫不挂齿,全靠主义照征程。

神兵飞夺腊子口,会师陕甘挫追敌;日寇深入民族危,为求解放战到底。

《悼战友》

三过草地苦难熬,雨夜栖身牛粪房;

篝边战友长辞去,别前鞠躬泪含眸。

听了这两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是啊,红军长征途中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岷山等若干大雪山。这些雪山海拔高,山顶终年白雪覆盖,空气稀薄,气候复杂多变;草地主要指四川松潘的毛尔盖草地,上面泥潭、沼泽遍布,且被草蔓遮盖,极具隐蔽性,一不小心,人畜就可能遭灭顶之灾。红军长征途中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红军指战员连续行军作战,缺少衣食,药品奇缺,许多战士尤其是伤病员都倒在了雪山草地。雪山草地,是长征途中最难走的一段道路。

二、品读歌词

师:哪写句子最能体现环境的艰险?

雪皑皑炊断粮谁能把你脑海中感受到的情景读出来?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雪山真的会低下头吗?为什么这样写?用拟人手法来表现红军战士翻越雪山时的感受,使红军战士不怕难的精神跃然纸上。)

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

(过雪山草地时天气变化无常,红军战士穿着单衣,粮袋中已粒米皆无,许多战士饥寒交迫牺牲在行军途中,但是,一个更字,一个越字,再次突现了红军不怕难的精神。)

师点拨:假如你就是长征路上的一名战士,在雪山上艰难跋涉着,你清楚地知道:前有杀敌,后有追兵,空中有敌机盘旋,你连续行军作战好几个昼夜,缺少衣食,无比困乏,你的许多战友已经倒在了雪山草地上,你会有什么感受?你能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几句吗?

五、小结

《过雪山草地》这首歌描写了红军战士在百困交加的情况下,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的惊世壮举,表现了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六、布置作业

写本课生字词,背诵课文,学唱《长征组歌》

组歌的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注重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欣赏品味中享受审美乐趣。

3、模仿写作,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素材作好多媒体课件。

2、学生:

查阅作者纪伯伦的有关资料,准备在课堂上作相关介绍。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哪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所谓“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或者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体裁较为短小,具有诗质的致密等。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外国的著名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波德莱尔、泰戈尔(他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名著已从二三十年代起影响过我国不少作家。我们学习过他的《金色花》。)我们还学习过高尔基的《海燕》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参考教师用书上的“有关资料”部分。)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1、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

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颂。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的浪_________的雨

如:热情洋溢的浪、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可以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整体感知”部分内容。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声配乐朗诵《浪之歌》,音乐可轻柔、舒缓一点。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第二,意蕴之美: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第三,表达之美: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美读,享受审美乐趣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媒体展示: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_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六、布置作业

将本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点评

这是两首清丽流畅,极富浪漫与抒情的散文诗,爱与美的主旋律回荡其间,令人陶醉不已。本设计抓住这一特点,从文学欣赏的角度安排教学环节:听读感知──品读欣赏──美读体验──模仿创造,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对课文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而学习创造。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能使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受到情感熏陶。教者“重视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将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去自主地品读探究,然后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取长补短,分享智慧成果。而教师在其中引导有方,能够激起学生解读文本,参与体验并创造的热望。整堂课的设计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组歌的课件 篇13

《组歌》教案

湖北沙市二中肖铁成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激兴趣

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学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听读入诗境绘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播放〈浪之歌〉的配乐朗诵,学生凝神细听听。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显示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博爱者

三、品读察情感悟意蕴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多媒体显示炽热深沉的爱

四、美读习技巧传情意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1.生理停顿、2.语法停顿、3.强调停顿

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五、实践,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五。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Gz85.com编辑推荐

最新游戏型课件集合十三篇


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也许"最新游戏型课件集合十三篇"就是你要找的,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游戏型课件(篇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34~35页“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6的加减法。

3、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过哪些数字呢,你还记得吗?

生1:0、1、2、3、4、5、6、7、8、9、10。

生2:10、9、8、7、6、5、4、3、2、1、0。

2、师:真不错,同学们,那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看谁最聪明,好吗?(板书课题:猜数游戏)

游戏规则:

1、能认真听清老师提出的要求。

2、能倾听小朋友们的发言。

3、回答问题声音要响亮,说话要完整。听清楚游戏规则了吗?

二、讲授新课,探求新知。

1、师:看,老师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圆片)再仔细的看一看,老师的一只手拿着几个圆片,另一只手拿着几个圆片?

生:一只手有4个圆片,另一只手有2个圆片。

师: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老师的手上一共有多少个圆片呢?

师:谁能把刚才的这个问题完整的再来说一次?

师: 你能列算式吗?

生:4 2=6

问:谁能来说一说你的想法,6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有不同的算法?

师:你听懂了他的想法了吗?谁有不同意见的?

师:真不错,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算法,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好朋友笑笑和淘气,他们是怎么算的?

师:你看懂了他的想法了吗?谁能来说一说?

2、师:还想不想再来玩一次,现在我们换一种玩法,注意看咯!

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个圆片,请同学们数一数老师的这只手里有几个圆片(3个),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个圆片? 你能列算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来说一说3是怎么算出来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

师:你是怎么算出结果的?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有不同的算法?

师:你听懂了他的想法了吗?

3、分一分,填一填。

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个圆片,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有哪些分法?

生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O个,另一只手里面放6个。

生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个,另一只手里面放5个。

生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个,另一只手里面放4个。

生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个,另一只手里面也放3个。

生5:可以一只手里面放4个,另一只手里面放2个。

生6:可以一只手里面放5个,另一只手里面放1个。

生7:可以一只手里面放6个,另一只手里面放O个。

师:打开教材第34页,根据你们的分法能填好这个表格吗?试试看。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4、说一说。(课件出示: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谁能来说一说这幅图的小故事吗?

说一说。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左边盘子里有2个苹果,右边盘子里有4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

生2:一共有6只小猫,跑了4只小猫,还剩下2只小猫。

三、巩固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谁能够闯关成功!有没有信心?

1、练一练第1题。

问: 谁看明白了?

1)、说清图意。

2)、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

3)、反馈。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还会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反思:

《猜数游戏》是“加与减(一)”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1~5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主要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交流算法,掌握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想要掌握6的加减法并不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已经有接触,这就要靠我们老师怎样去引导,才能使学生对加减法的意义有更深刻、透彻的理解。这节课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没有让学生用小棒来代替圆片动手分一分,或者指名学生上台演示,边摆边说,导致学生对6的加减法的意义体会不深。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需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的体验,在探究计算方法时,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摆小棒,再指名学生上台演示,最后教师再有序的呈现,使学生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在引导学生列完算式后,也需要引导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每一部分所表示的意思,加深学生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有部分可能在幼儿园已经学过加法,而有部分却还没学过,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性。

游戏型课件(篇2)

教材简介

《教你玩游戏》是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练习 5 中的口语交际练习,练习的要求是: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喜欢的游戏教给同学们,促使学生主动表达,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教游戏的方法,说清游戏的名称,讲明游戏的玩法,在生活化的“教”与“学”的游戏实践中,促使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教学要求:

1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活动,踊跃与伙伴交流。

2 、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懂得教别人玩游戏的基本方法。

3 、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1 、师生交流: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你们平时都玩过哪些游戏?

2 、指名学生交流,如:我玩过《丢手绢》的游戏,或我玩过《老老鹰抓小鸡》的游戏等。鼓励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3 、师:《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定很有趣!谁愿意来和我玩一玩?

4 、指名有兴趣的学生玩游戏,先分配游戏角色,再开展活动。其余同学伴唱《老老鹰抓小鸡》的歌曲。

5 、师生互动,学玩游戏。

①这个游戏真有趣!谁来教教我怎样玩?指名学生说。(师设疑引导学生说清游戏的名称和参加的人数;讲明游戏的规则即玩法;提醒学生注意说话的音调、仪态以及礼貌用语等。)组织评议,师并相机板书:说清 名称 人数 玩法

②师生玩游戏。

6 、揭示并板书课题。

这个游戏真有意思。你们教得好,我一下子就学会了。你们还愿意把其它好玩的游戏介绍给大家吗?这节课我们就以《教你玩游戏》为题进行口语交际,看看谁是教游戏的小能手?(板题:教你玩游戏)

二、探究教游戏的方法。

1 、大家都会玩游戏,怎样教别人玩游戏呢?

2 、学生联系上述师生活动,集体讨论,归纳要领。师在板上相机板书:(当好小教员,我们要牢记:)

说清游戏的名称、人数

教者——讲明游戏的玩法 学者——认真听,用心学

注意礼貌用语

3 、全班齐读教学要领。

三、练习交际,实践游戏。

1 、过渡:大家都知道了教游戏的方法,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呢?

2 、指名学生当小教员,教学小游戏。

①生:我教大家玩的游戏的名字叫《词语接龙》,它可以由许多同学来玩。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参加游戏的同学围坐一圈,猜拳角逐出一个同学当龙头,并说出一个字,其余的同学依次组词,如:学(学生)——生活——活动——动作——作业——业务。如果谁将词语长龙接不下去,就被逐了局,游戏继续下去。你们听明白了吗?有什么疑问请举手。(若有学生举手,小教员解答)

②指名学生玩游戏,小教员适当指点。

②师生评议:你觉得他教得怎样?你们学会了吗?

③谁还愿意当小教员,向某某挑战,争取比他教得更好?

④再指名学生当小教员:教游戏——玩游戏——评价

3 、以小组为单位,推选小教员选择有趣的游戏教其它组成员玩,并集体示范游戏。如《请你悄悄告诉他》《击鼓传花》等。

4 、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互教互学游戏的活动,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1 、个人或小组指派代表汇报学习收获。

如:我(们)教某小组的同学玩《 》的游戏,他们都学会了。我(们)也学会了某某教给我们的游戏《 》的玩法。

2 、评选教游戏的小能手,以资鼓励。

3 、结语。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好几种游戏,既有学习游戏,又有体育游戏,真有意思!游戏,是我们小朋友的最爱,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还可以锻炼我们的体魄,开发智力,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其乐无穷。希望下次再能与大家交流,学到更多的游戏。

板书设计:

教你玩游戏

说清名称、人数 认真听

教者——讲明玩法 学者

注意礼貌用语 用心学

游戏型课件(篇3)

《公平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重、难点: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教、学具准备:骰子、转盘、试验记录表 组织教学:大家好,很高兴和咱们太平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同学们一起来上这节课,你准备好了吗?上课,同学们好!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你们爱玩游戏吗?那么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好不好?转转盘。我需要请一名男生代表和一名女生代表,另外还需要一名记分员,其他同学监督他们,好吗?你们谁先来。好,开始吧!怎么了?哦,没有规则,看老师一见到你们高兴得把游戏规则都忘了,玩游戏一定要有游戏规则。听好了,每人转5次转盘,转到红色区域女生赢,给女生加一分;转到绿色区域男生赢,给男生加上一分,听明白了吗?开始。谁赢了?哦?有的男同学有意见了,你觉得不公平,能说说怎么不公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游戏公平”(板题)

二、探索新知

(出示情景图)课间,小明和小华下象棋,在决定谁先走时,他们都互相谦让说“你先走”“你先走吧”,你能帮他们想个办法决定谁先走吗?(学生说)

笑笑和淘气也帮他们想了个方法(出示图片)学生齐读

你认为他们的方法公平吗?你来猜测一下,为什么公平,为什么不公平?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俗话说:“实践出真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1、掷骰子

请看自学提示,学生自己读,你看明白了吗?有什么要求?好,那么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开始行动吧!(学生活动,教师深入指导)都统计好了吗?那么我们请三名同学帮助老师把咱们全班的情况做一下统计,好吗?(一人书写,一人计算,一人填表)从第一小组开始汇报,从表中你看出了什么?

真厉害,同学们不仅能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结论,还分析了原因,看来这个方法确实有些不公平。那么,你能修改笑笑的方法,使它对双方公平吗?(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

2、掷硬币

我们再来看一看掷硬币的方法对小明和小华公平吗?与你的同桌一起试验一下吧!出示活动要求,学生操作,找一名学生汇报。

掷硬币时正面朝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一样大,所以它是公平的。因此,在很多足球比赛中,用抛硬币来决定开球和场地选择权。

3、石头、剪刀、布

刚才,有的同学说可以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来决定谁先走,你认为这种方法公平吗?下面我们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来PK一下,好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我先问男同学,你有几种手势可以选择呢?哪三种?女孩呢?两位同学都可能有3种手势中选择一种,大家觉得“石头、剪刀、布”是不是公平的呢?为什么?(在公平的,因为两个人都有三种可能性,无论输赢,可能性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在公平的游戏或比赛中,无论输赢,我们都应该欣然面对,你们两个同意老师的说法吗?大家同意吗?好的,那咱们就一局定输赢,好不好?

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回去练习一下,有机会再向他挑战好吗? 通过以上这几个游戏,我们来思考一下,在什么情况下游戏是公平的,在什么情况下游戏不公平呢?(可能性相等——游戏公平,可能性不等——游戏不公平)

总结: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能公平、公正。

三、实践操作

1、看到咱们玩得这么开心,笑笑和淘气也来了,他们说利用转盘可以设计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请看大屏幕,你能帮忙设计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吗?并说明理由,同桌说一说,学生汇报。说得真棒!

2、请你利用转盘再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吧!(放音乐,学生制作)学生展示,说规则。

3、小结:我们今天学了游戏公平,什么样的游戏才公平呢?你学会了吗?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智慧屋”,挑战一下,看看谁是“智慧星”。

四、巩固练习

1、请看题(出示题目)自己读题,先同桌说一说,再全班汇报。看一看谁是最闪亮的“智慧星”

你是咱们班的第一颗智慧星

2、请读题,长方体做骰子合适吗?为什么?

3、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或商场中看到转盘抽奖活动,这是一个商场中转盘大抽奖的游戏,你能根据不同的人的想法来设计转盘吗?(让学生说一说)可以结合你设计的转盘来说一说。

五、全课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说一说。

六、板书设计:

游戏公平

掷骰子

点数大于3

点数小于3

掷硬币

正面朝上

反面朝上

可能性相等——公平

可能性不等——不公平

不公平

公平太平庙山小学王艳馨2014年5月

四年级数学:

《公平游戏》教学设计

太平庙山小学

王艳馨 2014年5月

游戏型课件(篇4)

设计意图:

我园是一所以”民间游戏”为特色的幼儿园,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带着孩子利用周边的资源开展民间游戏等活动。其中”凳子”就是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平时,孩子对凳子的认识只限于休息时使用,但是凳子却是父母小时侯的玩具,凳子游戏不仅趣味性强,而且可以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为此,我设计了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凳子游戏,并请家长帮助提供游戏的材料——凳子,使幼儿充分感受凳子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提高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活动目的:

1、利用长凳游戏学习钻、爬和平衡的技能,提高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2、积极参与合作探索活动,具有勇敢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张,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进场,分成红队和绿队两组,进行游戏。

【评析: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增加幼儿团队合作与竞争的意识,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很好地激发他们游戏的积极性】

2、抢凳子游戏:将凳子围成圈,幼儿围绕凳子跟着音乐节奏做高人走、矮人走、快跑、慢走等动作练习,当音乐停止的时候,幼儿要迅速坐到凳子上。

3、幼儿两人一组,一人尝试站到凳子上,保持平衡,慢慢走几步,然后从凳子上跳下,另一人帮助同伴做好保护工作。(两人交换游戏一次。)

4、幼儿从凳子底下钻到圆圈中,坐到凳子上。

【评析:活动的开始部分,我将长凳围成圆形,带领幼儿围着长凳走走、跑跑、跳跳,玩抢凳子的游戏,既是一个热身运动,又调动了孩子活动的情绪。】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把活动器材——长凳介绍给幼儿:“平时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凳是用干什么的呢?什么时候要用到凳子呢?”

“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

2、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

“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长凳可以怎么玩呢?红队和绿队比一比谁的玩法最有趣最多?”幼儿分散自由探索活动。

【评析:“课程游戏化”中提出:游戏要体现自由、自主、创新、愉悦的精神,活动中要跟随幼儿,放手幼儿。在自主创新游戏活动中,我鼓励幼儿大胆合作发明新的游戏方式,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与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将自己的游戏介绍给大家。】

3、请幼儿介绍并示范自己的玩法,尝试进行各种凳子游戏。(重点介绍以下三种游戏的玩法)

(1)爬过“矮山洞”——将长凳横向摆放,幼儿从长凳的下面钻过去,不能碰到长凳。“怎样钻能不碰到长凳呢?”

(2)钻过“高山洞”——将两张长凳叠在一起,幼儿从两张凳子中间的空当中钻过去,小心不能碰翻上面的凳子。游戏时可以由一位幼儿扶住上面的凳子。“钻过这样的山洞时,要注意什么?”

(3)走独木桥——将长凳纵向摆放,幼儿从长凳上面走过,双手伸平保持平衡。“我们要从独木桥上走过,怎样才能又稳又快呢?”“下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4.“长凳游戏”接力比赛。

(1)“刚才,小朋友们动脑筋想出了许多有趣的玩法,有爬过“矮山洞”,钻过“高山洞”,走独木桥,你喜欢什么玩法?”“我们把这三种方法组合起来,来进行一次长凳游戏比赛好吗?”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场地。

(2)幼儿讨论出比赛的规则。每队可以请出一位队员做安全保护员,扶住长凳,保护队员安全的游戏。

(3)分红两绿队进行比赛。

(4)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游戏中遇到的问题,并讨论解决的方法。再次比赛,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评析:将大家发明的几种游戏方式有目的的选择其中的三种:爬矮山洞,钻高山洞,走独木桥设计成比赛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比赛。在整个活动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不仅教会孩子掌握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同时鼓励幼儿选出保护者,同伴之间互相帮助,在活动中主动保护同伴的安全。】

三、结束部分

幼儿倾听音乐,坐在凳子上做放松运动,适当休息。

游戏型课件(篇5)

第一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小组目标及小组规则。

2、锻炼手臂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物资准备:西瓜球6个。 活动内容:

1、小组规则说明。

我们是一个体育与感统训练小组,每节内容都会设置游戏,每个游戏都是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的。在整个小组活动中,希望每位家长可以积极的协助活动,每位学员要认真的听社工老师的讲解并按要求练习。在夏令营期间尽量不要请假,如果有事假的同学,请提前和老师沟通。

2、通过抛球游戏互相认识。

活动要求:第一步,两个孩子一组,把球扔给对方,接住后再抛给对方,循环抛球。第二步,所有人围一圈,依次传球。第三步,继续围一圈,随机把球抛给一个人,抛球前要先喊出对方的名字,再把球抛给她。锻炼孩子的手臂运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并将孩子置于一个团体中,培养团队精神,为以后融入社会做准备。

3、总结。今天认识了几个朋友。

第二节

活动目标:

1、巩固朋友关系。

2、学习简单的几何知识。

3、锻炼身体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物资准备:积木5套。 活动内容:

1、上期活动回顾,上期活动玩了什么游戏,认识了几个朋友,说出他们的名字。

2、本期具体活动。 (1)小小搬运工。

活动要求:人员分为两组,进行接力比赛,将物品从一个点运往另一点。当其中一个队员参加比赛时,其他队员为他加油。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及团队合作

1 意识。

(2)拾积木。

活动要求:将积木随意分散在地上,规定每组成员要拾到的形状,然后自己去找规定的形状并带回放回自己组的框里,相同时间内,拾得多的组获胜。大一些的孩子要协助小一些的孩子认识图形。教会孩子认识不同形状,并锻炼团队协作意识和帮扶意识。

3、总结。每组讨论自己组内哪个孩子进步最大,哪个孩子最热心帮助人。

第三节

活动目标:

1、测试孩子对指令的接受度。

2、手眼协调及肢体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

物资准备:钓鱼玩具。 活动内容:

1、滚动身体

活动要求:让孩子在垫子上从一端翻滚到另外一端。工作人员先示范并讲解身体用力部位,在孩子操作过程中给予身体协助和口头提示,让孩子从翻滚中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及翻动的速度和力量。测试孩子对指令的接受度,锻炼孩子身体各部位的协调。

2、钓鱼。

活动要求:模拟真实钓鱼,将玩具鱼放进水池里,每人一根鱼竿,将鱼池里的鱼钓起来。教会孩子生活常识,并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3、总结:本期体会。

第四节

活动目标:

1、锻炼手臂力量及腿部力量。

2、锻炼手的撑开度,为精细操作打基础。 物资准备:彩纸。 活动内容:

1、萝卜蹲

活动要求:每人选定一个颜色,将相应颜色的彩纸贴在胸前,就代表自己是

2 那个颜色的萝卜。游戏开始后,念到哪个颜色的萝卜,那个人就要双手平举,做下蹲动作,并说“红萝卜蹲,红萝卜蹲,红萝卜蹲完绿萝卜蹲”,绿颜色的萝卜接力重复。锻炼孩子的反应力、手臂力量、腿部力量。

2、推小车

活动要求:家长抓住孩子的两条腿,孩子双手撑地,听到口令后,孩子双手向前爬,看谁先到为胜。锻炼孩子的手臂力量及手掌的撑开度。

3、总结:本期体会。

第五节

活动目标:

1、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和帮扶意识。

2、锻炼腿部力量。

物资准备:有图案的地垫3套。 活动内容:

1、拼地垫

活动要求:老师先示范如何将带有图案的地垫拼接在一起,提示可根据图案来找到每块的位置。活动中两人或三人一组,将四块地垫按轮廓拼接在一起,注意大孩子和小孩子结合。

2、接力跳

活动要求:第一步,参加游戏的孩子从起点出发,双脚并拢、分开依次跳过每个地垫,全部跳完。其余孩子在旁边喊加油。第二步,所有孩子排一队,接力一格一格的跳,要双脚并拢,每格控制不要超过两个人。这个需要每个孩子在完成自己的跳跃动作时,还要留意他人的位置。

3、总结:本期体会。

第六节

活动目标:

1、加强身体控制及平衡能力。

2、增进动作企划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物资准备:玩具、小椅子、桌子、瓶子若干、眼罩若干。 活动内容:

1、跨过障碍

3 活动要求:用玩具、椅子、桌子作为障碍物,依次通过它们。工作人员先做示范,然后陪同孩子一起进行练习,最后孩子能独自走完障碍路径。路障包括跨过玩具、绕过椅子、爬过桌子(要有及时、足够的身体和口头提示,鼓励孩子自己做,并给予适当的提示)。锻炼了孩子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

2、我是小小领路人

活动要求:准备瓶子若干个,给瓶子罐好水,间隔着摆成两条,眼罩若干。爸爸或妈妈和小朋友站在起点处,游戏开始,爸爸或妈妈用眼罩蒙好眼睛,小朋友牵着爸爸或妈妈的手绕着瓶子走S路线。走到终点后瓶子不倒下为胜。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指挥能力。

3、总结。本期体会。

第七节

活动目标:锻炼腿部力量和身体平衡力。 物资准备:袋鼠袋5个。 活动内容:

1、单脚跳。

活动要求:第一步,工作人员示范单脚站的姿势,每个孩子模仿,从坚持一分钟开始,到坚持五分钟。两脚互换姿势。第二步,单脚跳。先练习原地跳,然后练习向前跳。两脚互换姿势。

2、袋鼠跳

活动要求: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家长要在旁边保证安全。先练习每次两三步的距离。熟悉后就一次性跳1—2米。

3、总结:本期体会。

第八节

活动目标:

1、练习孩子的精细度。

2、增进亲子关系。

3、考验团队的凝聚力和协同精神。

物资准备:蚕豆两包,黄豆两包,筷子若干。 活动内容:

4

1、我喂妈妈(爸爸)吃豆豆

活动要求:老师先示范用筷子的技巧,然后孩子练习用筷子夹豆子,五分钟后开始进行夹豆子比赛。听到开始的口令后,孩子拿筷子从盘子里夹起豆子喂到妈妈嘴里,时间5分钟,以数量多者为胜。每个盘子的数量一样,分两轮进行,先夹大蚕豆,再夹小黄豆。

2、小组总结

回顾整个小组的各种游戏,谈谈自己最喜欢的游戏,觉得自己做的最好的游戏,如果我们要表演,选哪个节目。然后现场排演一次。

3、总结:本期体会。

●备选节目:123木头人 活动目标:控制身体动作。

活动要求:一个人闭眼发布指令“123木头人”,说完后其他所有的人都要马上静止,保持静止姿势,若动了则结束本人游戏,其余人继续,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人获胜(家长可一起参加)。

5

游戏型课件(篇6)

活动(一)——游戏

1.出示图片:音乐声中一个个小朋友来到游戏城堡入口处,各自玩着简单的游戏进入城堡。

2.同学们想不想进入游戏城堡呢?你们应该怎么做呢?

3.出示游戏天地画面。

想想说说:你平时常玩的或常看的一种游戏的玩法。

活动(二)——分组讨论,亲身体验

1.出示传统游戏、亲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等画面。

(1)互相议一议。

(2)自由组合,组成游戏小组。

(3)组内交流、合作,分好角色。

(4)小组预演,交流。

(5)分组汇报展示:

介绍玩法——表演——谈感受

活动(三)——尽情游戏,增强体验

1.你认为最有趣的是哪个游戏,想一想是怎么玩的?

2.自由组合游戏小组。

3.到教室外按小组自由的、尽情的玩游戏。

4.讨论:玩游戏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活动(三)——活动总结,分享快乐

游戏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在活动中,大家要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共同进步。

游戏型课件(篇7)

教材分析

《水墨游戏》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针对初步接触水墨画的三年级学生,我在课堂上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有趣的游戏和画故事变成有意义的美术学习。因此本课程的定位在于造型游戏活动,区别于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模式,重在游戏、趣味、体验、探究、创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自由体验笔墨的特殊效果,愉快地感受水墨游戏的乐趣。同时本课我借助象形文字融入水墨教学中,把象形文字中点和线在水墨画中体现出来,并运用象形文字组编一个故事画面,趣味十足,让学生大胆探究与创新运用水墨意境来表达自己的感想,更充分理解和感悟水墨画的传统文化气息,在不自觉中掌握基本的笔墨技巧,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简单了解水墨画的特点,初步认识中国画的工具的使用和简单的技法。

2、操作领域:培养学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体验水墨中的独特表现技法,感受水墨的韵味。

3、情感领域:把象形文字融入水墨游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游戏认识水墨材料的.特性,初步了解、感悟体验水墨的韵味。

教学难点:运用有趣的象形文字组合故事来掌握笔墨的浓淡、干湿、粗细等变化。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

教师准备:投影仪、课件、范图

学生准备:毛笔、墨汁、生宣纸、中国画颜料、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把墨汁滴几滴到水桶里,进行观察发生什么变化?再让学生取一张生宣纸和一张绘画纸放在水里“附染”在取出,进行观察比较,发现什么变化呢?

(设计意图)以神秘的游戏导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在好奇中动手实践,直观感受体验墨色在宣纸的变化的肌理,感受材料的特性。

2、把两种纸张作品进行比较展示,老师根据学生解说提出质疑:生宣纸上为什么水墨纹理清晰?普通纸没有?这时出示本课课题-----《有趣的水墨游戏》由学生进行对作品进行分析思考,带着问题引出对中国画纸材特性的分析和讲解,让学生初步了解水墨纹理的韵味。

(设计意图)不同材质的作品进行比较,让学生自主分析思考,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激发学生主体精神,此刻出示课题,为本课题的进一步探索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探究实践表现

1、引导学生自主尝试笔墨的乐趣。A用笔墨在宣纸上点出大小点,初步感受点的魅力。B用笔墨画出各种各样粗细长短的线条。鼓励学生大胆表现水墨的点和线条,初步感受其中的变化和情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与探究的方式更注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发现的能力和自我参与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不断地观察、比较、分析、交流,进行大胆尝试和体验,并在尝试和体验的过程中去初步感受水墨画的特点和魅力。

2、教师示范演示,总结水墨的特点。教师用笔尖蘸墨,轻松在宣纸上用滴、洒、敲等方法点出大小点,让学生细致观察不同点的效果。教师用干湿画法和中锋侧锋示范各种线条,时快时慢时直时曲时转,引导学生发现墨色有干、湿、浓、淡等变化,线有曲、直、粗、细、长短变化,并用总结出结论:由于用笔的方法不同产生了不同效果的点和线,由于水分的多少,会产生浓淡干湿的变化,发现生宣纸有遇水渗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教师的直观示范是非常有意义的,把学生遇到的问题通过笔墨演示出来,难点都清楚地展示出来,告诉学生掌握笔尖蘸墨的要领,了解中锋用笔线条细,侧锋用笔线条粗,及水分多少的差别。让所有的学生一目了然,鼓励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水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欣赏大师作品

欣赏国画大师吴冠中的水墨作品,领略水墨的神奇效果,感受了千变万化的点和线。感悟点线结合的魅力和水墨在生宣纸上浓淡干湿变化,体验水墨画的意境。

(设计意图)欣赏大师的水墨作品来提高学生的视野,更进一步体会水墨的技巧和情趣,让学生感受大师的个性和创造。

四、教师演示探究

教师进一步示范:运用象形文字进行有趣的水墨游戏,教师笔尖蘸墨大胆落笔,写出“羊”“牛”“马”字,象画象字。同时演示把几个象形文字组合成一个小故事。如;用象、山、日、水等写画出一个小故事----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两只可爱的大象在河边戏水,远处有高低起伏的山等。

如:“马”“人”“鱼”“林”“草”“鸟”-----人骑在马背上,在树林里草地上散步,小鸟在唱歌,鱼儿在河里畅游等,小小的故事突出表现象形文字的形象特点,又把水墨的特点表现的淋漓致尽。

(设计意图)教师的技巧传授和演示,把象形文字运用到水墨游戏中,使墨画活了,让墨画更体现中国文化的精神。象形文字组编的故事更增添了童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好地掌握水墨的情趣创作。

五、学生创作体验,教师个别指导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和自己收集来的文字进行组合编绘个小故事。大胆运用干湿浓淡来表现水墨的特有韵味。

六、评价展示

引导学生创设自主评价活动,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运笔和墨色的艺术效果进行分析,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谁的水墨作品有特别的效果,谁的墨色表现最生动?

(设计意图)运用师生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法,教师肯定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大胆表现欲望,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与内在激励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

教学后记

三年级学生从未接触国画,对他们来说是新奇又畏惧,如果运用传统的传授技法,单调机械的练习,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失而远离水墨画。本课的教学设计我尝试用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运用游戏形式来引领学生在自由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拓展思维,在游戏

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水墨交融的独特情趣。运用象形文字的介入更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国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审美品质和创作体验。整堂课学生无拘无束自由发挥,气氛活跃、放松,学生都沉浸在水墨游戏中,从而轻松地感悟笔墨技法、技巧。

游戏型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尝试使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2、认识墨的焦、浓、重、淡、清。

3、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

1、认识、掌握工具材料的使用。

2、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教学难点:

1、工具的使用。

2、用笔、用墨的训练。

教学工具、材料:

毛笔、生宣纸、砚台、画毡、墨、装水的瓶子等。

教学过程:

1、教师检查学生所带材料、工具并进行调配。让全班的学生都有作业做。

2、出示一幅中国画,并结合课本插图《小鸡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展示课件让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中国画,并出示课题——“水墨游戏”。

3、教师边实践边介绍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1)毛笔:羊毫(软)、狼毫(硬)、兼毫(中性)。

(2)墨汁:(一得阁、中华)、墨块(收藏、欣赏)。

(3)纸:(生宣纸:吸水性强、画写意画用,熟宣纸:吸水性差、画工笔画用。)

(4)砚台:(收藏、欣赏作用更多,实用性较小,取而代之实用性更强的是用盘子。)

4、在认识工具材料的基础上,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焦、浓、重、淡、清的画法。主要提醒学生水在墨当中起到的作用。就是掌握用水的量或用墨的量。

5、请学生与教师一起练习,探索、体验焦、浓、重、淡、清的画法。

6、布置作业,画一幅有浓、淡变化的水墨画。

7、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用水、用墨、敢于下笔。

8、征集作业,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评价并布置下节课所要的学习工具、材料。

9、组织学生清理卫生,教育学生热爱环境卫生。

教学后记:

由于是第一次正式接触中国画,孩子们显得比较兴奋,听讲也很认真,又敢于尝试。为了减少大家的“畏难”心理,我选择了较易表现的香菇、小辣椒作为第一次的尝试练习,果然孩子们一会就较好地完成了练习。接下来布置稍难一些的熊猫,循序渐进的让同学们完成了教学任务。看来课堂练习的设置不管在数学课堂上要讲究,在美术课堂上依然重要。

游戏型课件(篇9)

小学语文成语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意义及运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通过成语专题复习,使学生懂得成语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

3、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目睹她的风采。

二、赏析——有理有据。

1、回忆一下,六年级积累与运用中所学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估计学生回答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含有叠音词的成语,含有方位词语的成语…… )(板书——类型)

2、对对子游戏:

高高兴兴——开开心心 郁郁葱葱 战战兢兢 吞吞吐吐

抖擞抖擞——舒活舒活

无边无际—— 一心一意 善始善终 戒骄戒燥

蒸蒸日上—— 欣欣向荣 滔滔不绝 摇摇欲坠 遥遥相对

千里迢迢——文质彬彬 得意洋洋 威风凛凛 生气勃勃

三心二意——七上八下

3、师:刚才我们是配合的天衣无缝啊。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自由读一读,指名说。)

暴跳如雷 唇枪舌剑 掌上明珠 鼠目寸光

(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掌上明珠:特指受父母疼爱的女儿。唇枪舌剑:比喻辩论激烈,言辞锋利。暴跳如雷:)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 鼠目寸光 掌上明珠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入木三分

(千钧一发:比喻万分危急。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响彻云霄形容声音响亮,穿透云层,直达高空。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具体说说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

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

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5、齐读上面8个成语。

6、小结: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

游戏型课件(篇10)

年龄班:幼儿园中班

活动名称:幼儿园教学游戏活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海底世界》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我们尝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材料,如废料和石膏制作螃蟹、海星和其他水生动物。

三。能够与同行合作,展示海底世界的风光。

4、增强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前准备:

1、《海底世界》多**课件,海底背景图。

2纸盒、纸板、海绵纸、剪刀、双面胶带、水彩笔、油灰等。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并欣赏《海底世界》**。

嗨!小朋友们,大家好呀!我是美人鱼妹妹,今天我来这里和你交朋友,好吗?

来大家握握手,我们就是好朋友了。你想知道美人鱼妹妹住在**吗?(想)美人鱼姐姐的家可漂亮了,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吧。

(欣赏**)

2、引导小朋友畅所欲言说海底:(重点是螃蟹、海星、小鱼)

你在美人鱼姐姐家有什么朋友?他们长什么样子?你们喜欢他们吗?

3、制作水生小动物

看看谁来了?(小金鱼)小金鱼听说美人鱼姐姐的家非常的美丽和神奇,她也想来做客,可是今天我的家里太冷清了,小金鱼想和更多的海底生物做朋友,这可怎么办啊?(儿童讨论)这是一些材料。让我们帮助小金鱼实现这个愿望。

教师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螃蟹的制作方法:这是一个小小的纸盒,美人鱼姐姐先把它用海绵纸包了一下,我们把它当做螃蟹的身体,然后用剪刀剪出螃蟹的眼睛和嘴巴,再剪出螃蟹的钳子和腿,(剪钳子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剪成一个椭圆形,然后再剪出一个角。)腿是几条?

八条。用双面胶带将眼睛、嘴、钳子和腿粘在蟹体上,就做成了一只可爱的螃蟹。

海星的制作方法(大多数海星五角,但有少数有六个及更多.最多的有五十个角):用我们的手掌和手心进行搓圆,然后压扁,用手捏出五个角,然后再压扁,最后用小点、细长条做出眼睛和嘴巴。

一个漂亮的海星做好了。

制作小鱼的方法:在纸板上画出小鱼的图案,把小鱼的图案剪下来。

我们小朋友的手是最灵巧的,相信你们一定会帮助小金鱼和美人鱼姐姐完成心愿的。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合作吧,现在开始制作海底小动物喽。

孩子们分组合作,进行创造性活动,教师进行观察和指导。对成绩好的孩子给予肯定和奖励。

4环保教育:蔚蓝的大海是如此的宽广和美丽。美人鱼姐妹和朋友喜欢住在什么样的海水里?(干净的)希望小朋友回去告诉自己周围的人,让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让海洋动物有一个清洁又快乐的家。

好吗?5、活动结束。

游戏型课件(篇11)

《设计小游戏》

教材分析

本课程为主题活动课,是划痕知识的综合运用。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用scratch创建游戏的一般方法。在确定团队成员之后,确定每个小组的主题来制作游戏,然后详细分析游戏中的每个角色。

理清思路后,学生开始画流程图,再次帮助学生明白制作思路。最后,我们应该绘制角色并编写脚本。 团队成员应有分工。最后完成工作,根据评估表给自己的小组打分。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很少有过小组合作的经验,不管是在初期分配分工时,还是开始分工制作时,都容易出现分工混乱、成员无法独立完成所属任务的现象。

预设教学目标

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

教学重点

完成一个简单的游戏设计

教学难点

进行正确的评价

课时安排:

1课时预设教学过程:

1、 设计游戏主题,确定互动模式

分组,选择游戏主题。在确定了主题之后,考虑使用什么样的房间来进行游戏的互动操作?你可以用鼠标或键盘来操作。您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2、 确定背景和角色,绘制设计流程

游戏舞台背景是什么?有几个背景?在游戏中有那些角色?

谁是主要角色?角色的造型有什么样的变化?出现的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它们之间是如何互动的?你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些元素,也可以制作原画,注意**的色彩搭配,并画出一个简单的游戏设计流程。

三、根据游戏流程,编写脚本

根据编写背景和角色脚本的过程,注意角色与角本的对应关系。编写脚本的一部分后,对其进行测试。确保脚本的执行与结果和设计一致。

再增加些脚本,再测试。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工作完成。如果你遇到问题,你可以检查别人的编程脚本,或者向你的同龄人或老师请教。

4、 反复测试程序,修改不足之处

在程序的初步准备之后,测试并修改错误。用键盘或鼠标控制角色,检查角色的动作是否符合流程?你可以邀请其他将军帮你测试。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

五、发布作品,与他人分享

游戏作品调试完成后,可以邀请其他组别的学生进行游戏,并请他们对作品提出建议,进一步优化作品。最后,游戏程序将在scratch网络上发布,让更多的人分享你的快乐。

评价参考:

教后反思:

课前先介绍学生喜欢的游戏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组时,可以是异构分组,各有优势。

在讨论主题时,要营造积极的氛围,充分讨论设计游戏的角色和表现形式。可以通过**或其他的形式来详细描述出角色的造型、互动方式等。

游戏过程的绘制是游戏设计的重点。注重示范,引导学生。在编写脚本时,最好对脚本的某些部分进行测试,并与过程进行比较,注意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

最后,让学生根据评价表给出合理的评价。

游戏型课件(篇12)

教材简析

这是苏教版第四册练习五的口语交际内容。教材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文字材料,提出交际内容及要求;其二,三幅插图:跳橡皮筋、跳绳及老鹰捉小鸡的活动场景。

设计理念

创设具体、生动的交际情境,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2.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互相交流。

课前准备

1.制作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自备游戏所用道具。

教学流程

一、课件播放,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多媒体大屏幕播放一组学生课间玩游戏的场

景。(学生观察屏幕)

师:同学们,游戏是我们最好的伙伴。在游戏中我们可以

尽情享受激qing,尽情收获欢乐。请看大屏幕,说说这些场景中

都有哪些游戏项目。(学生兴致高涨,畅所欲言。)

生1:有跳橡皮筋,有跳绳,有成语接龙。

生2:有老鹰捉小鸡,有丢手巾。

生3:有抛铁环,有堆积木,有拼七巧板,有古诗擂台赛。

师:看来,同学们对游戏知道得还真不少。那么,这些游戏

活动哪些属于体力类的,哪些属于益智类的?

生1:属于体力类的有:跳橡皮筋、跳绳、老鹰捉小鸡、丢

手巾、抛铁环。

生2:属于益智类的有:堆积木、拼七巧板、古诗擂台赛。

师:真聪明!玩游戏不仅能增强我们的体质,还能提高思

维能力,为此,我们要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设计意图:课件播放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场景,一方面能

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激活心中库存语言;另一方面能催发

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激qing,为以下创设教学情境、叙说游戏的

玩法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设置情境,引出主题

师:马上就要过“六一”儿童节了,依据学校的一贯做法,

每年“六一”前夕,各班都要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游戏联欢

会。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一想,今年“六——”,我们班将开展哪些

游戏活动。(学生思考片刻后兴奋地说)

生:应当别开生面,我觉得要选一些平时很少玩过的游戏。

生:我觉得要选一些有趣味的游戏。

生:我觉得要选一些难度不大,大伙儿都想玩,又很有意

思的游戏。师:大家的想法真好!但究竟采用哪些游戏,我可没了主意。要不,我们先开个游戏竞标会,让大家看看哪个游戏最有趣,最能吸引入。

生:这个主意真好!

生:还是老师想得周到。

师:既然如此,下面就请大家分头酝酿,可一个人思考,也可小组讨论,等会儿说出你们觉得最好玩的游戏,其他同学再评一评,看看谁的游戏能过五关斩六将,得到大家的认可。

(学生各自准备)

设计意图:“六一”话题的导入,切中了学生的兴奋点;“游戏竞标会”主题的引出,迎合了学生的好胜心理。沉浸在此情境中的学生定会“搜尽奇峰打草稿”,过电影似的将平时做过的游戏一一在眼前闪现。伴随其间的不但有潜能的开掘,还有思维的放飞。

三、宣布规则,明确要求

师宣布游戏竞标会的规则,可以个人的名义,也可以小组为单位,凡上来参加竞标的同学必须做到:①举止大方,声音响亮;②正确、流利、有条理地说清游戏的名称、玩的方法;③若需要道具,请自己准备。

设计意图:此环节紧扣教学主旨。规则及要求的出示,’旨在为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互动交际指明方向。使学生对自己发言有衡量依据,倾听他人发言有评价标准,从而引导交际的过程在高效、缜密的轨道上运行。

四、自主叙说,多元互动

生:我觉得“贴鼻子”游戏很好玩。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大脸,有眼睛,有耳朵,有嘴巴,但没有鼻子。参加游戏的人蒙上眼睛,从远处走到黑板前,给画上的人贴上一个鼻子。这个游戏常常会闹出笑话。记得有一次轮到我“贴鼻子”,蒙眼之前,我瞄准了鼻子的位置,心里觉得肯定能贴好。结果,鼻子刚贴上,大家就哈哈大笑起来。我睁开眼睛一看,原来鼻子被我贴到了额头上,成了一个怪人。

师:好,“贴鼻子”,老师给它编为①。

(学生自由评议)

生:我们组一致认为“做不倒翁”很有意思。看,这是游戏所需要的道具,鸡蛋一只,米一小袋,剪子一把,水彩笔一套。在规定的时间内,先用剪子将鸡蛋的大头戳一个小口,让蛋黄蛋清流出来,再把米灌进鸡蛋壳内,直到鸡蛋壳小头朝下平稳地站起来,最后给鸡蛋壳画上不倒翁像,一个“不倒翁”就算做成了。(编为②)

(小组自由评议)

生:我们组经过商量,决定向大家推荐“钓鱼”游戏。它所需要的道具是几个啤酒瓶,利用竹竿、绳子、细钩制成的“鱼竿”若干,(出示)就是这样的。到时,请参加游戏的同学站在指定线上,用“鱼竿”去“钓”瓶子,一分钟时间,一起参加游戏的同学中.“钓”到瓶子个数在前三名的均可获奖。(编为③)

师:看来今天的游戏竞标会还真热闹,还有谁有什么好点子吗7.

(尽量让竞标的同学表述自己的游戏方案)

师:听了这么多游戏介绍,哪个是最合适在“六一’:游戏联欢会上开展的,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现在就请你们讨论讨论哪个游戏会中标。

生:我觉得“贴鼻子”比较有趣,因为它操作简单,在游戏过程中的许多笑话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生:我倒不这么觉得,“贴鼻子”这个游戏虽然好玩,但这个游戏我们已经玩得太多了,玩多了,也就没吸引力了,所以我觉得“钓鱼”比较好,有些难度,比较能吸引人。’生:我觉得“做不倒翁”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它能培养我们的多种能力,比如动手操作能力、绘画能力等等。

师:还有其他看法吗?

(分小组评议,举手表决,各小组交流本组结果,由班长在黑板上公布计票。)

师:经过激烈的'讨论,今天的中标游戏是“钓鱼”。(给提出“钓鱼”方案的小组颁奖)

(全班试玩)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主体。教学中,教师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给予学生充分的叙说机会、足够的交际空间,自主叙说,自由评议,以收获“一次训练,全员提升”的效果。

“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活动。其所彰显出来的无穷魅力,强烈召唤着学生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置身于游戏之中的学生,无心理之压力,无案牍之劳形,轻松的心境常会诱使心中的话如喷泉涌出。

本教学设计正是在把握“游戏”此特征的基础上,精心预设了四个教学环节。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意在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活场景,将课堂与生活紧紧连在一起;“六一 ”情境的设置,意在凸显学生的生命特性,因企盼“六一”,而心神融通,献计献策,将欢乐与语言紧密相随;“宣布规则,明确要求”,意在提醒学生注意克服平时说话的随意性,不能想到就说,边想边说,边说边想,而应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把自己想到的进行一番梳理,使表达内容更具条理,让口语训练从无序走向有序;“自主叙说,多元互动”,意在打造强烈的口语交际磁场,竞标者说方案,评议者说理由,将动态生成与个性张扬交相辉映,伴随着互动,使活动自然飞出欢乐的歌。

游戏型课件(篇13)

教材分析:

《平安回家》是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二单元“我要安全地成长”的第一课,从横向上看,它是上一课《我不耍赖皮》规则学习的延伸,从纵向上看它是一年级《上学路上》一课交通安全教育的螺旋上升。本课由“认识交通标志”、“回家的路上”、“我是小交警”、“怎样过马路”、“小资料”、“讨论会”、“大家一起玩”7个内容板块组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上学、放学途中遇到的生活情境,引导儿童了解一些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交通常识,从情感上接受交通法规,养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3.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看懂交警的手势,了解一些交通安全常识。通过自主性学习,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不耍赖皮》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规则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我们只有时刻守规则才能有我们幸福安全、和谐美好的生活。那我们行走在马路上要时刻遵守什么规则呢?(交通规则)

过渡:是呀,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就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这节课我们就来聊聊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回家这个话题。(板书课题:平安回家)

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街景图。

师:大家看,街道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但大家不拥挤不相撞,井然有序、平平安安,怎么能做到这样的呢?你看到谁在这里指挥这他们?

(1)听从红绿灯的指挥。

A师:红绿等是一种交通标志(板书:交通标志),它能指挥交通呢。那,同学们,红灯亮时就要——停;绿灯亮时可以——行;那黄灯亮时呢?要——减速。

C看来闯红灯的现象还真不少,那红灯亮了能闯过吗?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交通事故视频)

师:很多人就是这样心存侥幸,闯红灯了。然而就在这一念之间,就在这一瞬间,失去了最宝贵的生命,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破了。

D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我国有超过18500名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事故,有很多都是由于行人、车辆闯红灯造成。(课件出示)同学们算一算平均每天就有50多名儿童死于交通事故啊。

F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和画面,再想想自己和身边闯红灯的人,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又想说些什么呢?

E小结:是呀,违反交通规则,等待我们的将有可能就是生命的代价啊,我们怎能不听从指挥呢。

A人行横道在哪儿?谁来指一指?指的对吗?

B人行横道还有一个名字,谁知道?(斑马线)为什么叫“斑马线”?

C人行横道有什么用啊?

生说——师补充:交通法第七十条告诉我们,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三轮车、行人在通过路口和横过马路时要从人行横道上通过。(课件出示法规名称和图片)_——再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人行横道上斑马条纹很醒目,它能早早地引起司机的注意,提醒到他们这儿是人行横道,应当减速慢行,礼让行人。那走人行横道要注意些什么呢?有请poli来告诉我们把。(出示课件)

过渡:大家都会过马路了吧。这儿还有什么交通标志吗?

A老师这还收集了几个常见的交通标志(课件出示3个),看有哪几种颜色?这交通标志的颜色是有特定意义的(黄色的是交通警告标志,警告我们要注意啦!红色的是交通禁令标志,告诉我们一定不能这样做!蓝色的是交通指示标志,告诉我们一定要这么做!)你能结合这标志上的颜色和里面的图案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的意思吗?

B课前,同学们把放学回家路上看到的交通标志都画了下来并请教家长或通过查资料弄明白标志的意思了,是吗?在四人小组里分享你们的学习资料吧。

师:同学们交流得很认真,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了,交警poli要带我们去参加一个活动。想不想参加啊?poli快快来吧

课件录音:亲爱的小朋友们好!我们要参加一个“交通标志知识抢答赛”!有信心赛出好成绩吗?

(4)小结: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认识了很多交通标志了,是吧?认识这么多交通标志有什么用啊?是呀,在路上我们要听从交通标志的指挥,(板书:听从指挥)才能平安回家。

2..听从交警叔叔的指挥。

(1)大家看,如果这里交通繁忙堵塞了,还有谁会赶来指挥交通?(板书:交通警察)

(2)交通警察的指挥你能看懂吗?交警阿姨的这些手势是什么意思呢?(课件出示图片)

(3)看来,我们对交警的手势还比较陌生,我请交警叔叔来给我们讲讲,好不好?(课件播放视频)掌声有请交警叔叔吧,来了,一起跟交警叔叔打声招呼。大家要仔细看哟。

(4)接下来我们做个小游戏,老师做手势你们说说手势的意思,行吗?(停止 左转弯 减速慢行)

(5)小结:交警们坚守在马路上,顶着烈日,迎着风雨指挥着交通,为的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此时此刻,你想对交警说声?懂得感恩,不错!其实,我们听从交警叔叔的指挥,平平安安的才是对交通警察最好的回报。(板书:听从 指挥)

(1)我们在街道上行走,听交警叔叔的指挥,听交通标志的指挥。那如果在农村公路上,没有交警叔叔、交通标志,我们应该怎样走,怎样过马路呢?(指名说:左看看、有瞧瞧;靠路边走……)哦,你能用交通安全知识(板书:交通安全知识)指挥自己走路。真棒!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2)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知识呢?

(3)学习资料:交警poli送给你们的卡片上有一些交通安全知识呢。同桌的同学赶快一起去看看吧。

(4)小结:交通安全知识,也能引领我们平平安安回到家,我们要牢记哦!(板书:牢记交通安全知识)

过渡:同学们,学了这么长时间,交警poli要带我们出去走一趟呢。高兴不高兴?

A课件poli:同学们,我想邀请你们跟我一起去巡逻,你们愿意吗? 请同学们一路上要认真看,发现有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我们就立即叫他们停住,并指正他们。

B课件播放学生道路行走视频,生观察指正。

(2) 课件出示不同路段图片,学生说说注意点。

3.小结:祝贺小警官,也祝贺小朋友们平安到达目的地!

本课总结:

1. 学完这一课,你能告诉我,我们怎样才能平安回家呢?(指名说)

2.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课件出示儿歌:马路不是游戏场,遵守规则不乱闯!交警叔叔指挥忙,交通标志忙指挥,无私奉献保平安,听从指挥很重要, 很重要!交通知识心中记,时刻提醒莫忘记,莫忘记!

3.希望同学们出门在外一定要这样做!最后祝愿我们每个小朋友及家人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回家!

最新场景歌课件5篇


笔者经过多次筛选,认为“场景歌课件”这篇文章最为优秀。因此,我们强烈建议您将此页收藏以便随时阅读。教案课件不仅涉及到教学步骤,还与课程标准密切相关。现在正是准备教案课件的好时机。制作教案课件是推进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必要手段。

场景歌课件 篇1

《场景歌》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一.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观察画面来领悟文中所体现的美丽景色。但文中的四处景物都是南方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使得学生的想象具有局限性,说得不够到位,在这一点上我还缺乏指导。如能“以讲促说”可能比看画面效果要好些。课间游戏我设计了一项师生互动环节,不仅达到了休息的目的,而且也是对数量词的巩固,在巩固生字这一环节上我选择了学生最喜欢的“宠物小精灵”卡通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最后,我出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做小诗人,自行创作诗歌。课上我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配以文中插图,这样这些场景就在学生头脑中会逐渐清晰起来。有些词语比较难理解比如:“军舰”“帆船”“铜号”“队旗”等。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我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这样学生从直观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再来体会词语意思就水到渠成了。

二.成功之处:这一节识字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学会用量词来形容事物。在本次教学中我初步达成了原定的学习目标,但在进行反思后发现还有三点可以进行改进:一是适当简化教学过程。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花的时间有点过长,导致后面教学有些匆忙。在今后的教学时应注意把复习导入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这样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分配才合理。二是生字教学不能漏。在设计教学时,由于第一课时已将生字全部教学完成,所以在本课时教学中没有安排学生书写生字,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每课都应该安排10分钟左右的练字时间,这一点我必须牢记并认真执行。三是精心设计衔接语,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本课识字中有四个场景,如何合理地帮助学生合理进入情境是我在教学设计时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用“和老师去海边走一走”这样的语言来进入情境,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如果用假日旅游的方式来导入课文并配以合适的图片,不知结果会如何,希望下一节识字课我能做得更好。

三.不足之处: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认为我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不能收放自如。在关注学生方面还需大大加强,真正走近学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改进措施:1.上课之初让学生用本课所学的数量词进行说话联系,学生发言欠积极,在这方面要想一些更好的策略来激发学生们说话的积极性。2.写字教学过程需整合得更加简洁,课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写的时间。

场景歌课件 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认读词语

2、出示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二、创境学文,培养语感

1.出示图片,感受美景。教师不由自主状随着学生一起说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飞鸟。

2.感受美景,导入数量词。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念有词: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吗?

3、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4、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师:读了,说了,同学们的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字写得好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

⑴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⑵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 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 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衣服。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场景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铜、号”等六个生字。

2、朗读流利课文。

3、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积累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重点:

1、能够熟练运用“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铜、号”等六个生字。

2、朗读流利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场景展示的美丽景色,积累不同事物数量词的不同表达。

教学准备:

教学媒体资源、卡片

教学过程

一、旧知导入,激发兴趣

1回顾旧知:“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年级时学的这首儿歌吗?(出示对韵歌)一起读读

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学习二篇新的儿歌场景歌。”(出示课题。学生读题)

二、字词检查,梳理文本

1、自由读文:“打开语文书翻到16页,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遍,争取字字正确。”(随机提醒“一”的读法)

2自由圈字:“第二遍我们可以这样读(教师示范)把课文后面的生字在文章中圈出来,一边圈一边读。”

3、指名学生交流圈画的生字,教师随机指导。

4、集中出示词语,随机正音。沙滩军舰帆船花园(强调前鼻音)铜号队旗翠竹(强调“翠”的平舌音)一孔石桥一艘军舰(强调短语的节奏)

5、再读课文,发现特点。“小朋友们,再来读读课文,你发现这首儿歌有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有很多量词,每个自然段都描绘个场景)

6、请学生分段读课文,随机落实四个场景。(海边乡村公园校园)

设计意图:这环节从字到词到文,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使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更加牢固,为儿歌朗读打下基础。同时,反复诵读,使学生发现文本的特色,发散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曼妙。

三、图文结合,学习“校园”场景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带着大家,一志到这些美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来,赶紧先到校园里集合吧!”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仔细看看这幅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又仿佛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识字学词。

(1)识记“队”,读准“队旗(出示字卡)”队是一个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学生交流识字方法)瞧,这就是—队旗(出示图画)。它是代表我们少先队员的旗帜,再读词语。(依次拓展:队徽、队报、队员。学生认读)你还能给“队‘组组词吗?(学生组词)。把队请回词语里读准确。”(学生读“队旗”)

(2)识记“铜号”,读准词语。

(出示词卡)认读“铜号”。“”铜“的偏旁是(金字旁),看着这个偏旁,你能猜一猜,铜号是一种怎样的乐器吗?”(学生交流,出示图片)

“铜号就是用金属铜所做成的乐器。再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用铜做的东西呢?”(根据学生回答拓展:铜钱、铜铃、铜鼓、铜灯、铜碗、铜钟)回读“铜号”,随机落实“号”的字形。

学写生字:铜、号

设计意图:生字词的教学应当富有生命力。在本环节中,教师把语言实践与字词教学巧妙融合,通过看图、联系生活等方式,把生字的音、形、义有机结合,并随机滲透了根据偏旁理解词义的方法,真正把识字作为学生语文实践的活动。

3、读准四个短语。

(1)读短语:“(出示第四自然段)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打在了屏幕上,自由地大声地读读吧!”(自由读,指名读)

(2)随机落实“一群红领巾”

①理解“红领巾”(出示词卡)学生认读。“这里的红领巾指的是谁?(学生交流)是啊,因为红领巾代表的就是少先队员。这里指的是一群少先队员,而不是真的红领巾,所以用上双引号。”(双引号标红)。

②理解“群”的用法:(出示短语)认读。一群“红领巾”,开火车读。“许多人或动物在一起,就能用(群)。”(拓展:三五成群、成群结队,学生认读)。回读“一群红领巾

(2)量词与事物配对。”一不小心,这些短语宝宝都走散了,谁能帮他们找找自己的朋友呢?拿出信封里的小纸片,自己摆摆。“(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纸片:一面、一把、一群、一阵、”红领巾“、欢笑、铜号、队旗)。教师随机指导,学生交流反馈。

4、多种形式指导朗读:“小朋友们真能干,都帮短话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我们要出发了,你能带着兴高采烈的语气读好上面的`内容吗?指名读,同桌合作读。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设计意图:把生字的教学融入儿歌的情境中,将汉字理解和词语运用相联系,并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这样不仅解决了字音,落实了字义,更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韵味。

四、创设情境,学习第一、二、三小节

(一)学习第一小节

1、情境创设:“现在,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快乐出发吧!不知不觉中,秋游的目的地快到了。”(配乐依次出示图片:海边、乡村、公园)

2、看图说话:“看,我们先来到了什么地方?(出示大海边图)是啊,站在金色的沙滩上,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3、感知内容:“课文是怎么写海边美景的呢?请读一读课文的第自然段。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自由读、指名读)

4、出示词语”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出示生字”艘、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点?说明它们都与什么有关?出示图片”帆船“,引导学生观察”白帆“,猜一猜”巾“字表示什么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师:前面是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垂柳就更美了。(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

3、齐读第二小节

(三)学习课文中第三小节

1、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2、师: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3、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群快乐的飞鸟(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

五、检查生字,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2、师:同学们,这些关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六、学写生字

1、教师范写:园、桥

2、学生观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展评。

场景歌课件 篇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孩子们,上课之前咱们先来听一首动听的音乐。(播放音乐)

2、好听吗?歌曲中的小朋友要去干什么?想去吗?

3、老师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少先队员们一起去郊游,好不好?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轻轻地把书翻到16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听清字音,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一共几个小节?(范读)

2.文中一共有几小节?你想试着读一读吗,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3.办法可真多!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

字宝宝圈画出来。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1)孩子们,坐好吧,我们马上要去郊游了,出发之前,我们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文中的第几小节告诉我们需要准备的物品呢?

(2)出示第四小节,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

(3)指生读第四小节。

(4)物品中藏着几个生字宝宝。出示“队”“铜”“号”学习生字“队,铜,号”。

(5)准备好物品,孩子们,老师有一个问题,平时我们总说一条红领巾,为什么在这里是一队“红领巾”。领读“一队”红领巾“”

(6)谁愿意再读一读?

(7)指生读

(8)读的特别好,老师好像听到了少先队员们开心的欢笑声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传递这份快乐,好不好?

(9)孩子们,赶紧上车,坐好,系好安全带,我们出发了!(播放音乐)

2.学习第一小节

(1)看,我们第一站到了哪里?板书:海边

(2)站在海边,你都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带数量词的词语

(3)老师把你们看到的景色记录了下来。

出示“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4)这里有几个生字宝宝把我们拦了下来,只有认识它们才能领略这里的风光学习“滩,艘,军,舰,帆”

(5)小组学习,说说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6)指生读一读第一小节。

(7)海边的景色这么美,真让人流连忘返,我们一起把海边的景色读

一读吧!

3.学习第二小节

(1)我们继续前进,谁来读读第二小节。指生读。

(2)他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哪里?板书:乡村

(3)你从哪里发现的?(水稻)

出示“稻”

(4)为什么它是“禾字旁”?

(5)“稻”长在水里,是什么“稻”。你还知道哪些词?

(6)乡村里除了水稻,还有什么?学生汇报。

出示“一方鱼塘,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7)强调”行“是多音字。

(8)学习”园“,你去过什么园?

(9)一方鱼塘里的小鱼们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男女生合作读第二小节。

4、学习第三小节

(1)赶紧坐好,我们要向下一站出发了。(播放音乐)

(2)这是哪里?板书:公园

(3)在公园里,我们小组自行游览,老师选了几处最有特点的景点。

出示: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一群飞鸟。

(4)每个小组着重游览一个景点,组长抽取你们组游览的景点。

(5)要求:仔细观察景物,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把你的发现和你的伙伴们说一说。

(6)汇报观察的景物

(7)学习”孔“”翠“

(8)公园的景色这么美,空气这么清新,让我们在这竹荫下做一个拍手游戏,好不好?

(9)同桌拍手读《场景歌》

四、巩固生字

1、孩子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还认得出吗?

2、出示生字,指生认读。

3、出示词语”沙滩,帆船,花园,队旗,一艘,鱼塘,铜号,军舰,稻田,一孔,翠竹“

4、指生读词语

五、写字

1、出示”旗“怎样写好这个字呢?

2、板演”旗“

3、练写生字。强调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六、学习”数量词“

1、我们今天游览了”海边,乡村,公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出示”数量词“的定义

3、指生列举数量词

七、拓展

1、孩子们,老师还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

2、出示”一所学校“这是哪里呢?

3、出示儿歌(一所学校真漂亮,两座塑像立中央。三幢新楼平地起,四排杨柳围操场。五块草坪茵茵绿,六个花坛散清香。七张球台摆树下,八条跑道圆又长。九列方队英姿爽,十面彩旗迎风扬。)

4、在我们的校园也有很多数量词,读儿歌。

八、总结

今天的旅程到此结束了,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读一读《场景歌》,快快乐乐地踏上回家的旅程吧!

场景歌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正确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描述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

能在日常生活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课题《场景歌》,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词语:

海鸥沙滩军舰帆船鱼塘稻田

垂柳果园孔洞翠绿队伍铜号

生自读、同桌读、齐读。

3、出示带“一”的数量词

一艘军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丛翠竹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片欢笑

要求:读准“一”(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齐读第三行。)

4、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一”:这是个神奇的“一”,不仅读音多变,它后面还可以跟着许许多多不同的词。

5、齐读《场景歌》。

6、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共学第一个场景

1、出示画面,引出场景一:海边

2、引导观察画面,思考:看见了什么?

3、指名连起来说一说。

4、师引导质疑:“轮船”“帆船”都是船,为什么一个用“艘”,一个用“条”呢?生理解并扩词。

5、师引导按顺序观察并描述:我们的头顶飞过一()海鸥,脚下有一()沙滩,快看远处有一()大军舰,岸边停靠着一()帆船。

6、指名再按顺序讲述场景一。

7、男女生赛读。

8、全班拍手读。

三、放飞想象,引学第二个场景

1、出示第二小节,设置悬念,生猜场景。

2、指名读文,其他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想象画面。

3、指名描述画面。

4、出示四幅图,依图引导学生准确表达,顺势引导理解一“方”并积累。

5、男女生分读,体会乡村色彩之美。

6、指名当小导游带着大家参观风景如画的乡村:(课件出示)这里的空气特别好,景色也特别迷人。往前走看到了一()鱼塘,鱼塘的旁边有一()稻田。穿过稻田,能看到一()垂柳,再往前走,还有一()大花园呢。

7、齐读,自然过渡下一小节。

四、借助插图,自主合作学习三、四场景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找美景,同桌相互说一说。

2、指名上黑板边贴图片边描述。

3、引导学生观察没有贴出来的还有哪些美景呢?相机理解:“道”、“队”、“片”“群”。 小结:不同的景物,可以用不同的量词。

4、随文识字:学习“孔”和“群”

(1)出示左右结构的两行字,观察比较,发现不同。

(2)汉之星演示生字笔顺。

(3)指导书写,出示要求:

结构合理,占位准确,整洁美观。

(4)生练写。

5、分组再读三、四小节。

6、拍手朗读全文。

五、指导背诵,拓展迁移

1、出示全文填空,引导背诵。

2、以教室为例,创编场景歌。

3、同桌合作,交流展示。

4、出示四幅场景图片,自己编儿歌。

5、指名汇报。

六、作业布置

1、把本课儿歌背给爸爸妈妈听。

2、和爸爸妈妈比赛编儿歌,看谁编得好,说得多。

组歌的课件(优选11篇)


本文的重点在于与“组歌的课件”相关的讨论,感谢浏览为你提供实用信息。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中之重。

组歌的课件 篇1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句式整齐匀称,字里行间充溢着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也渗透出深厚的理性内涵。如此富有诗意的美文,需要精心设计、有序指导学生美读。在美读中尽享语言的独特魅力,激发和谐的情感共鸣,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美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步骤

一、学法简介,导入课文

美的散文诗需要美读。通过美读,体味诗的音乐美,品味诗的画面美,感受诗的语言美,体悟诗的情感美,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现在,让我们美美地读

1、用配乐诵读的方式,读出文章的音乐美。

2、带着想像诵读,用“我读出了这幅画面”的句式描述诗中的画面。

3、从用词、写句的角度,品味文章的语言。重点品读叠词、拟人句的妙用。

4、用深情演读的方式,体悟文中的情感。重点理解结尾一段的含义。

七、学法小结

资料整合平台:

1、课文背景资料:

作者简介(见《教师教学用书》)。

2、课文扩读材料:

《美之歌》、《花之歌》、《幸福之歌》。

使用建议

《组歌》共包括课文与以上三首散文诗。这五首散文诗情思交融,婉约清丽,晶莹剔透,诗中的一组形象既给人审美愉悦,又寓含生活哲理,显示了纪伯伦散文诗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教学,可与课文联读,帮助理解“浪”、“雨”形象的情感内涵,体会纪伯伦散文诗个性化的语言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组歌的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扎实掌握、积累词语。

2.感受两首散文诗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高尚的情怀。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朗读课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一、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祷词( ) 执拗( ) 俊俏( )衷情( )馈赠( ) 憔悴

真谛( ) 璀璨( ) 镶嵌( )翱翔( )长吁短叹( ) 千山万壑

2.解词

执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组词(常见常用易错的)

拗 纤

二、文学常识

作者:纪伯伦,I1883-1931)黎巴嫩 、 、 。生于黎巴嫩北部山乡。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使用散文诗体的作家。他青年时代以创作小说为主,定居美国后逐渐转为以写散文诗为主。

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他的思想爱尼采哲学影响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愤世嫉俗的态度或表现某种神秘的力量。

三、整体感知(再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与思索)

1.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和节奏,读后谈谈你是用一种怎样的语气和节奏读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勾画有关句子并概括。

我的疑问: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畅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先说《浪之歌》:“美在 ”;再说《雨之歌》:“美在 ”

2.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的浪、的雨

3.浪唱出了怎样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达什么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要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写:

1.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运用拟人和并列句式)

2.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我……”句式来说一段话。(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衔接自然。)

检测反馈:

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与沫》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 )

A.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B.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C.谁也不能否认地球不是围着太阳转。

D.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否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很愤怒小兄弟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B《水浒传》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C“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D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我的收获:

作业:模仿,锻练自由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种乐曲。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一物,以“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组歌的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ìu)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夫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1、学习《浪之歌》:

⑴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⑵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⑶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2、学习《雨之歌》:

⑴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口头仿写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六、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组歌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2、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

3、发挥想象力,借助丰富的联想,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4、把握诗文的节奏与美妙的意境并从中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内容

1、指导朗读:

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这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及作者思想感情。

2、品读欣赏:

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

3、模仿写作:

锻炼学生自由想象能力及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这个单元的选文都是散文诗,通过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同学们对“散文诗”这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已经有所认识,那位同学能对此谈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

我们在前面集中学习了几位中国作家的散文诗作品,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外国

著名的散文诗作者吗?

如屠格涅夫、泰戈尔、高尔基等。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首散文诗的作者纪伯

伦,其在散文诗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均可与以上诸位并肩。谁来对纪伯伦的有关情

况作些介绍?

学生介绍后教师可作适当补充。

二、听读,整体感知形象及作者情感

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是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稳中美好的情韵。

1、教师配乐朗诵。

2、默读思考:

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请在横线上添加修饰语,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的浪______________的雨

3、“诗根情”,作者写作散文诗,其根本就是要抒发内心充溢的情感。而这种情感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也就是说,诗的形象(意象)之中渗透着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4、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诵这两首散文诗,以加深对诗中形象及情感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轻声跟读。

女生配乐朗诵《浪之歌》;

男生配乐朗诵《雨之歌》。

三、品读,感悟欣赏诗中美点

品诗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通过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可以培养我们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品读这两首散文诗,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选择其中一篇认真品读,自选角度,说一句或多句品析课文美点的话: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2、教师归纳学生发言,可作如下小结:

同学们赏析的内容,综合起来,有如下美点:

第一,形象之美;

第二,意蕴之美;

第三,表达之美。

四、美读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重在整体中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五、拓展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面

发给学生纪伯伦《组诗》中的另外三篇《一支歌》、《美之歌》、《幸福之歌》,要求学生以“____之歌”为题模仿写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并将这几篇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写到摘抄本上。

组歌的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内含丰富的哲理。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2、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i4)

祷词(dao3)

执拗(niu4)

俊俏(qiao4)

衷情(zhong1)馈赠(kui4)

憔悴(cui4)

真谛(di4)

夫穹(qiong2)

璀璨(cui3can4)

镶嵌(xiang1

qian4)

翱翔(ao2)

丧吁短叹(xu1)

千山万壑(he4)

2、解释下列词语。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馈赠:赠送(礼品)。

真谛:真实的意义或道理。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酷肖:酷似。

海誓山盟:男女相爱时所立的誓言和盟约,表示爱情要像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

长吁短叹:因伤感、烦闷、痛苦等不住地唉声叹气。

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人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的形象。

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

(二)学习《雨之歌》。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明确:

风情雨态是难以描摹的,更何况所写的并非是在特定情景中的某一场雨。作者在短短的篇幅中描绘了种种的雨:轻轻洒下的,如金线泻地,珍珠抛落;伴同雷电而来的,瓢泼而下,疗救饥渴的大地;叮咚作响的,轻叩着人们的心扉。

组歌的课件 篇6

《组歌》教案

湖北沙市二中肖铁成

[创意说明]

这两首散文诗,形象生动感人,情感美好真挚,语言清丽流畅,是进行朗读训练的上佳文本。教师以其中的一首诗为范本,在精心设计的有序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形象,品味情感,并加以朗读技巧的指导,再以另一首诗作方法实践,自学自读,使学生掌握诗歌朗读的基本方法,学会感情朗读。

[教学设计]

一、设情境激兴趣导入新课

1、设情境

教师朗读〈花之歌〉(节选)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2、激兴趣

老师读得好不好?想不想和老师读得一样好?

3、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组歌》,学习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听读入诗境绘形象

诗歌是靠形象来传情达意的,读诗,先要感受诗中的形象特点。

1、请同学们闭上眼,美美地听读第一首《浪之歌》,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诗境,听后谈一谈你所感受的浪是怎样的形象。

播放〈浪之歌〉的配乐朗诵,学生凝神细听听。

2、听读了〈浪之歌〉,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都充满了对浪的感慨,那么就试着来完成老师的题目吧!

你在听读中感受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说一说你的理解。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不作评点。

3、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对浪的形象的理解,口说无凭,课本为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浪之歌,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诗句,并把它读出来吧!

4、点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5、总结浪的形象

浪的形象感知可能有一定难度,可视课堂情况引导学生先从前4个诗节感知浪的热恋中的情人形象,再由后2个诗节感知浪多情浪漫的形象特点。

多媒体显示海岸的情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

博爱者

三、品读察情感悟意蕴

刚才同学们在朗读诗句时,老师反复地要求同学要读出感情。老师是要告诉你们,诗根情,诗中的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下面请同学们再读《浪之歌》,品味诗中的情感意蕴。

1、学生轻读《浪之歌》,讨论交流。

2、总结前4个诗节总体上抒发了热情洋溢的爱恋之情,后2个诗节则抒发了博大深沉的爱恋之情。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多媒体显示炽热深沉的爱

四、美读习技巧传情意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1、重点读后两个诗节,教师作朗读技巧指导。

2、技巧简介:

语音--轻重;语速--缓急;语调--抑扬;节奏--顿挫。

停顿1.生理停顿、2.语法停顿、3.强调停顿

语速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语调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五、实践,自主学习《雨之歌》。

1、通过刚才对《浪之歌》的学习和朗读,同学们应该掌握了朗读诗歌的基本方法。现在,请大家自主学习《雨之歌》,按下列步骤,练习朗读。

一读:感知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进入情境。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2、学生讨论交流阅读心得

形象奉献者,传情使者

情感慷慨无私的爱

3、全体和乐朗读《雨之歌》

五。结语

诗人敏感而多情地体察寻常生活,激荡出心灵的鸣唱,展现了海浪和雨水的诗意形象。同学们也通过自己深情地朗读再现了诗情画意。谢谢同学们和老师度过了美好的45分钟!

组歌的课件 篇7

散文诗组歌教学设计范文

三维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馈赠、真谛、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可闻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4.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

5.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6.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学习借物抒情的艺术构思。

7.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发挥想象力,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深透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体会诗的辞色和音韵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自读点拨法。为学生创设宽松的阅读环境,通过点拨和练笔,扩展学生的阅读体会,培养创造性感受和表达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投影仪 歌曲 教学资料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点拨研习,理解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比较延伸,体会纪伯伦天籁自鸣散文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多媒体显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同学们,知道这句格言出自谁手吗?

生答,教师引入:对。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详细认识的西亚诗人兼画家纪伯伦。正如这句格言所浸透的对母亲的赞美一样,纪伯伦一生的创作就是以爱和美为主旋律。

二、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三、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请一生来读读看,师生共同评点。

炽热(chì) 祷词(daǒ)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翱翔(áo) 长吁短叹(xū) 千山万壑(hè)

2.生齐读字词一遍,掌握基本词汇及解释。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浪之歌》。

1.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问:通过初步预习,大家认为这首诗歌该怎么读?

明确:清丽。柔和。优美。(可引导与《雷电颂》的朗读进行比较,学生更易得出感受。)

2.学生自选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3.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试读一遍,表达自己的`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朗读的同学给予评价。

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之美:

(1) 美在形象: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

(2) 美在意蕴: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 (3) 美在表达:《浪之歌》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学生在阅读分析时,教师可以给出相应板书,帮助学生加深领会。

(板书:美 形象美

意蕴美

修辞美

想象美 美在表达

语言美 )

(二)理解海浪的形象

1)通过刚才几位的朗读,同学们可以发现,文章使用了最主要的一种修辞手法是?

明确:拟人。将海浪赋予了人的形象。

2)海浪在诗中是一个温婉的女性呢?还是一个刚强的男性?你说说看。

引导学生分析:海浪是在诗歌前四节是一个热恋中的女性形象。从诗第二段可以看出清晨,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搂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海浪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的热烈,爱的深沉具体体现在:

(1)黎明,她信誓旦旦地在情人耳畔许下忠诚的誓愿;

(2)傍晚,她为爱情唱着祈祷的诗篇。

(3)涨潮时,她热情洋溢,紧紧与情人拥抱;

(4)退潮了,她难舍难分,依恋地扑到情人的脚下。

3)海浪仅仅是在恋爱中的女性吗?她还做了什么工作?

引导学生明确: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她为美人鱼伴舞,为少女分担痛苦,与礁石分享,救助过人,还赠送了海底的珍珠给美人们。这样的博爱,在作者的眼里就是一种奉献。

4)俗话说:爱屋及乌,浪爱海岸,也爱与海岸连在一起的礁石。那么,浪是如何对待礁石的呢?

明确:我与礁石同席对饮,我同它嘻嘻哈哈。

5)礁石也爱屋及乌吗?它又是如何回报浪的?

明确:它竟纹丝不动,它竟面无笑容。

6)对于礁石的这种态度,浪是怎样表现的呢?它退缩了吗?

明确:对礁石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也因此,我们方可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爱情的脾气是不喜欢睡眠的,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

7)再次听老师简介作者经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纪伯伦简介:纪伯伦虽然出生于黎巴嫩,具有阿拉伯血统,但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美国。他1883年出生,当时为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所统治,12岁随母亲去美国谋生,在波士顿唐人街过着清贫的生活,15岁被送回故国学习阿拉伯古典文学,同时进修绘画,18岁因思想激进、创办呼吁民间疾苦、被认为带有叛逆性的刊物《真理》而被驱逐出境,重新返回美国家中。返美后仅一年多的时间,病魔先后夺去了他母亲、哥哥、小妹三位亲人。他以写文卖画为生,与为人剪裁缝衣的妹妹一起挣扎在金元帝国的底层。25岁得到贵人相助,为他申请到赴巴黎深造的奖学金,学习绘画,并得到罗丹等艺术大师的亲授与指点,3年后再次返美,并长期客居纽约,从事文学与绘画,直到48岁英年早逝。他一生在黎巴嫩待过15年,在法国2年,在美国生活了共31年,他的祖国------处于封建主义、殖民主义统治下的黎巴嫩------给予他的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因贫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而造成的与故土的别离,不仅没有淡化他对祖国的思恋,冷却他炽热的赤子深情。相反,他爱之更深,思之也更切,他除将海外流离的阿拉伯作家组织起来,共同为祖国独立和自由民主而抗争呼号,还常常在自己的诗作里,对祖国寄寓深厚的恋情。

明确:对山崖的这种态度,海浪感到伤感,苦恼。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但是她的恋情并没有因此而减退,也没有因此而动摇对爱情的信念,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要这样消磨岁月。显示了海浪对爱情的无限忠诚。

这也正是诗人对祖国深厚情爱的反映。在这首散文诗中,作者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她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师生共同探讨,教师板书:

(生活)热恋的女性 与爱人难舍难分 对祖国的炽爱

诗人 浪 奉献者

(工作)博爱的女性 与世人分享分担对人民的炽爱)

(三)语言表达训练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要求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四)学习《雨之歌》

1.配音齐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

2.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问:说说看,雨同样作为一个奉献者,为世界做了哪些事情?

装点千山万壑

镶嵌绿野大地 奉献世间万物

滋润花草山河 景与情的融合

帮助云彩田野

启迪敏感心扉 启发窗前的人

明确:作者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是在写雨的精魂,精魂离不了形体,从形体描摹入手,从与各种各样外物的关系中展开,不求工巧,而求离形得魂,从一枝一叶中让人想见全貌。如第四节写雨在云彩和田野间传信,天低云暗,雨丝绵绵,似乎把云彩与田野连结起来了,雨霁风止,云淡了,龟裂的土地平复了,确实如这位干渴难耐,我去解除;那位相思成病,我去医治。雨是旷达的,对于自己的放逐,虽然有过泪,但它明白。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对死的淡然态度,把死亡看成是必然到来的结局,因此甘于牺牲自己,造福万物。

五、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中其他三首:,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以下是《花之歌》原文:

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去,又收回去,把它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

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比的独眼向我凝视。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七、小结

纪伯伦《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里,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在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浪和雨,对我们来说,如此普通的意象,却能在诗人的笔下幻化成美好的灵魂,万物有情。正应了雕塑家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擦亮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美吧。

八、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如果你是文中的美人鱼、有情人、礁石、海难生还者、美女丽人,请你以 的浪,我想对你说作开头对浪说一句或几句感谢的话。

组歌的课件 篇8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⑴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了解作者纪伯伦。

⑵学习借物抒怀的手法,训练朗诵和品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反复诵读,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领会物体形象。

⑵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在诵读、品析中积累优美的语言。

2、难点:

深透理解作者笔下海浪和雨的形象内涵。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

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运用阅读导言)

诗人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就感受一下下诗人纪伯伦笔下的浪和雨的形象。

二、正课

1、文识了解:

结合注释,及学生预习,了解作者纪伯论。

参考:纪·哈·纪伯论(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的两首。

2、初读感知:

⑴范读(放录音,或师配乐朗诵):

学生在听读中感受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知诗中描绘的形象。

⑵练读(学生参照范读,自由练习朗读):

提示:

①注意字音,节奏。

②注意语调和情感。

⑶试读(学生试着朗诵,师生评价指导)。

⑷理解形象:

①学生结合初读,感知海浪和雨的形象(同桌讨论):

明确:海浪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②从诗中找出体现这两种形象的语句并简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评价点拨。

3、品读赏析:

⑴品读:

①请两位同学(自觉)根据自己对诗的领悟,有感情朗读。

(师生听读评价)

明确:有感情的读诗:

一要把握常规朗读技巧。如:重音,节奏,语速等。

二要结合诗的内容,把握住诗的感情基调,以确立语调。

②配乐朗读,女声《浪之歌》音乐轻柔、舒缓。男声《雨之歌》,音乐可阳刚一点。

⑵赏析:

让学生结合品读,谈一谈这两首散文诗美在哪里。

提示:可从诗的形象,语言,修辞方式的运用等角度(生交流互谈,然后展示)。

明确:

形象美:诗中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博爱者的形象,其既温柔多情,又执拗泼辣。“雨”被作者赋予了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正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语言美:这两首诗的语言都清新流畅如《浪之歌》中,写浪与海岸的相爱,描写的十分形象入情.如:“我在情人的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搂抱在怀中;傍晚,我把恋爱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表达美:这两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作者想象中的海浪和雨水与自然物理相和谐,同时文中灵活地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可感。

4、读写链接:

在人的眼中自然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花草树木,风雨雷电,无不展现着自己的情感,结合此文的学习,请选择一种事物,发挥自己的想象,赋予其情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____之歌”为题,写一篇短小的散文诗(准备下课时语文实践活动交流)

三、小结

纪伯伦的《组歌》与一般哲理诗一样,也采用拟人化手法,但又与一般哲理诗不同,它不以得出某种哲理为目标,而是最终形成一个有丰富感性内容的,难以被抽象为简单道理的形象。在诗中可随时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

组歌的课件 篇9

《组歌》之《雨之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散文诗中的的感情和美妙的意境。

2.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歌主题

3.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4.学习文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2.理解作者笔下雨的形象

3.体会文章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朗读和细读相结合)、合作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一段雨声,感受雨中的美好境界。

师:听,这是来大自然的声音,这是我们熟悉的声音,它从遥远的国度而来,滋润万物,它有时多情而缠绵,有时狂野而奔放,有时哀怨而伤感,有时飘逸且清高,这就是雨。古诗中有很多写雨的佳句,我们来回忆下关于“雨”的诗句:

例: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我们感受过古人笔下多姿的雨,朱自清笔下温柔的雨,今天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著名诗人纪伯伦的《雨之歌》。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请一学生配乐朗诵,感觉诗歌的感情基调

2.全班朗诵,边读边思考:(从文中你感受到的是怎样的雨)

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从文中感受到的雨,在横线上加一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雨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过渡:这么富有诗意的雨,带给人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那么雨在诗人的笔下是怎样的形象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三、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1.文章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描绘雨?塑造的雨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作者通过雨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银线,珍珠,传情的信使,大海的叹息,天空的泪水,田野的微笑。

作者以极大的热情歌颂雨。雨,在作者的笔下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是云彩和田野的传情的信使)。有了雨,千山万壑将会更加美丽;有了雨,大地万物将会充满生机;有了雨,花草树木将会绽开笑脸;有了雨,云彩和田野成了一对情侣。这些都说明雨是一个美好的事物,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3.全班再次朗诵诗歌

过渡:前面我们与诗人笔下的雨已有一次心灵上的亲密接触,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那颗敏感而多情的心,他赋予了雨以活的生命,在诗人的笔下,雨富有灵气,有个性,它滋润万物,奉献自我,你喜欢这样的雨吗?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吧。

四、品味赏析——品一品,谈一谈

品读诗歌,可以从语言、修辞方法和诗的情感等方面来谈。

备案:

(1)“于是清晨的女儿把我偷去”“偷”字,巧用拟人,写出了雨的珍贵。

(2)“我哭,山河却在欢乐;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字面上的意思是说“下了雨,河水涨了,可以浇灌田野,花草,其实是在描写奉献者的形象化,写雨以自己的”哭“换来山河、花草的欢乐(昂起,挺起可见雨水的润物之功)。

(3)“我从湖中升起,借着以太的翅膀翱翔。一旦我见到美丽的园林,便落下来,吻着花儿的芳唇,拥抱着青枝绿叶,使得草木更加迷人。”把雨写成鸟的形象,“吻”“拥抱”写出雨对万物的滋润,富有情味。

过渡: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除了同学所讲的外,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个句子

(4)“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此句教师稍作点拨:“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是在说明自然界中雨水的形成的循环过程(海水被蒸发成水汽,一部分水汽到了一定的饱和度就形成降雨,这雨滋润了万物)这如同生活,爱情,也同样会充满叹息、泪水、微笑这样一个循环过程。

(5)尘世人生也是如此:开始于盛气凌人的物质的铁蹄之下,终结在不动声色的死神的怀抱。

人生也像雨一样,到来时雷声隆隆,在物质世界里喧嚣一世,或许为了生活奔波、或许为了功名利禄争夺,但生命结束时也是一无所有,悄无声息,埋葬在泥土里。

过渡:这篇文章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了我们一些写作手法的借鉴,诗人为何能够把一个非常普通的事物雨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呢?首先是本文通篇都利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其次是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来美化雨,利用了比喻和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才塑造成了这丰富而多情的雨的形象。

五、拓展延伸

你也来试一试,展开自己的想象,利用自己的表达能力,选择你喜爱的大自然的某一种事物(如花、草、彩虹、雪等等),采用第一人称仿写一番。

要求:采用第一人称。运用比喻、拟人或排比等修辞手法。

仿写句式:

(1)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我是根根晶亮的银线……我是颗颗璀璨的珍珠……(选一仿写,注意要有中心)

范例:

A、我(希望)是迷途中的一屡炊烟,是雾海中的一座灯塔,是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B、我(花)是大地的女儿,是蜜蜂的母亲,是蝴蝶的情侣。

C、我(雪)是只只寻梦的蝴蝶,漫天飞舞着,以我婀娜的舞姿,装饰美丽的人间。

D、我(雪)是朵朵微笑的棉花,尽情绽放着,以我温暖的胸怀,拥抱裸露的大地。

五、作业:

将课堂上的仿写加以整理写在练习本上

板书设计:

雨之歌

雨的形象银线

(奉献者、使者)珍珠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对无私的奉献者的歌颂

信使

感情大海的叹息

思想天空的泪水

心灵田野的微笑

(比喻、拟人、排比)

教后反思: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应鼓励学生成为充满热情的、独立的、反思的读者。创新的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安全的课堂、问题的课堂、情感的课堂。

语文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

活动目标:

1、注重以“春天”为话题,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春天的俗语、谚语、成语和诗词名句,注重学生的文化积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寻觅春天,观察春天的踪迹,让学生深入认识大自然的物候特征,了解一点生命在春天里成长变化的过程与特点,培养热爱春天的感情。

3、在观赏春天、赞美春天的活动过程中,加深对春天的体验和感悟,培养初步的自然观赏与艺术欣赏能力。

4、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感情,培养能将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课时:第1课时学生集中活动。第2课时学生自由作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诵读写春天的名篇;

朱自清的《春》;杜甫的《春夜喜雨》;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总给人带来许多希望、生机,古往今来,许多画家、散文家、诗人都会用自己的传神之笔,去描写春天的景象。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自然去感受春天的美景吧!

(二)学生分组活动:

A、成语中的“春天”

B、诗文中的“春天”

C、绘画中的“春天”

D、现实中的“春天”

E、我心中的“春天”

活动要求:

A组:收集能够描写春天成语的,不少于10个,请选择其中6—8个写一段话,描绘春天。

B组:收集诗词中写“春天”的名篇名句,写一段赏析的文字。

C组:创作一幅“诗画”。给一幅有关春天的画题诗或者为诗配画。

D组:现实中“春天”:春天自然风光在变,人也在变,同学们的目光脚步乃至整个心态是不是因为沐浴了春天的春风、春雨和春光变的更加明澈,矫健和朝气蓬勃了?请描写春天的风景画和人情画。

E组:春天到了,一定会引发你很多思绪和感触,请用优美抒情的语句写出来。

(三)活动成果展示

(四)学生作文

题目:“我心目中的春天”

参考资料:

关于春天的成语:

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满面春风,春光无限,四季回春绿草如荫,春风和气春光漏泄春光明媚春花秋月春华秋实春晖寸草春回大地春兰秋菊春暖花开春色撩人春色满园春山如笑春深似海春生秋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笋怒发春蛙秋蝉春意盎然春意阑珊红情绿意花红柳绿花香鸟语枯木逢春柳暗花明漏泄春光满园春色柳绿花红鸟语花香双柑斗酒寻花问柳雨丝风片莺歌燕舞雨后春笋有脚阳春暗香疏影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倡条冶叶尺树寸泓出水芙蓉摧兰折玉繁花似锦凡桃俗李纷纷扬扬纷红骇绿风吹雨打风花雪月浮花浪蕊孤标傲世桂馥兰香桂林一枝桂子飘香含苞待放含苞欲放红衰翠减鸟语花香

有关春天的诗歌:

1、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绝句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7、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8、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9、咏柳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11、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3、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4、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5、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7、早春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8、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9、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关于春天的散文:

心灵的春天

祝成明

故乡还没有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广州已是万花争艳。我带着渴望来到广州,带着一支笔和一沓文稿,最大限度地承受生命的轻与重。一支笔已经锈迹斑斑,古典情怀在红尘中找不到方向,我躲在春天的深处仰望天空。

赏花花城,这是一桩很美妙的事。我一直在构思我和广州的关系。半年以前,我辞去工作,在南昌念了半年的英语,投考华南师大的研究生。现在,我就租住在华南师大的围墙外,坐在四楼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喝茶,眼前就是空旷的运动场,红色的环形塑胶跑道,足球场上绿草如茵,令人浮想翩翩。临近黄昏,跑步的人渐渐多了,汇成一条流动的河流,奔向没有终点的终点。一向喜欢运动的我,做了一回旁观者。旁观者有旁观者的悠闲,表演者有表演者的精彩。在广州,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宁静的房间,从此就可以栖息漂泊的心灵。

所有的忙碌结束后,生活卸去了过多的重量,在过年的热闹中我一次又一次地干杯,酒气弥漫了我所有的日子。青春的背影已渐行渐远,突围的狂热让我脚步踉跄。一个丢掉一切的人,是不容易醉的。酒精中我可能淡忘了一些熟稔的古文名篇,唐诗宋词,还有曾经朝吟暮诵的英语单词,对于这些东西的失去我一直耿耿于怀,似乎更加平添了一份人生的沧桑。酒和人生一样都是值得品味的。在广州,我学会了优雅地喝着啤酒和红酒,所有的怀旧在杯子中荡漾,热情的语言穿上漂亮的修辞,似乎光艳照人。渐渐的,我已开始删除生活中不健康的章节,比如酒,重新寻找心灵的归宿和家园。春天,没有观众。春天,让我用完最后一笔的构思,让我穿好最后一件衣裳,让我从无数的等待中苏醒,让我从遥远的希望中回来。在春天,我不能沉睡。

广州的春天令人陶醉,我开始发芽。

怀念家乡的春天

祝成明

世界繁华,我选择了寂寞的内心居住。

在广州幽僻的一角,我静静地守候在思维的边缘,怀念家乡的春天。

因为一场追赶,我离开家乡。白天和晚上的寻找,让我充实。闲着的日子,我的左手握着右手,就好像抚摸着家乡的春天。我从容地喝着家乡的味道,那从茶杯中飘出的芳香,热情的温度让诗歌开始沸腾,一片片碧绿的意象,鲜翠如初,追逐着记忆中的山野田园。我怀念与家乡与诗歌与人生有关的一切,怀想白雪盖住了我们的屋顶,春天的上游,母亲正在小溪边濯洗萝卜,她总想把日子喂肥养大。透过母亲佝偻的身影,我看到天空其实并不开阔,它只比我们的村庄宽一点点而已。当冬天的柴薪燃尽,春天也该出锅了,就像我的笔尖,总是构思家门口桃花盛开的速度,如何追赶天空中飞翔的燕子,如何迅速地占领这个季节的版面,让花朵从此成为春天的主题。故乡的炊烟也许在风中变弯了,我无法纠正。任我怎样竖起耳朵也无法听到家乡的春天,她的沉默与我有几千里的距离。

谁的手编织着家乡的春天?谁让我离开又不断地回望?美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爱,爱是一个人内心深处隐藏的美。一个人其实是一个大瓶子,贮满了友爱和关怀,只是坚硬的世俗,让我们时刻小心翼翼,生怕一旦失手,这样的伤害甚于一场旱灾。一个人其实也就是一个大瓶子,里面装填着水、食物和日子,假如还需要什么的话,那一定是朝霞中我们披衣起床,推开门扉时的眺望和夕阳里我们的安详。心系一处,守口如瓶,我们一生要承载这么沉重的躯体。春天像一条河流,从远处来,到远处去,来来去去之间,一切仿佛轮回。只是缘,也需要心灵的虔诚。最美丽的春天在家乡,最美丽的春天是一位三十岁的男人拽住春天的尾巴,一遍又一遍地怀念。最美丽的生命是这么普通,我们只有尽可能慢地行走在世上。

我常常想,风是没有家的,随风而奔,不如逐水而居,心灵如舟,泊在宁静的水面,渐渐隐入暮色的苍茫里。“春潮带雨晚来急”,哪一场爱情带给我今夜的思念?那一定是在家乡的春天里拈花微笑。

窗外是春天

祝成明

每年春天,我都会将书桌搬到靠窗户的角落。这样,我的眼光透过窗户,便可观赏到田野里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倾听到那还等不及夜色弥漫便迫不及待奏响的蛙鼓。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蕴的事。我的读书和写作便有了一缕诗意。

我一直在寻找春天,从书本里,从生活中,从自我营造的氛围里。我企图将春天绣进人生的画卷里,像永开不败的鲜花一样。这个美丽的错误蛊惑着我,我选择了坚持,坚守乡村,坚守小屋,为生命编织一个绚丽的光环。

生命是我们在尘世上的最后一次努力。这就决定,我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只是一枝媚春的幽花。有阳光的日子,通过开放的窗户,书房里便有了另一种的花朵。春天多雨,我怕这淘气的精灵尿湿心爱的书本,我关起窗户,将雨关在外面,檐水击打泥土的声音,绵绵不绝地飘进来,一点一滴地啄掉这个季节的喧嚣,一声一声地唤起这个季节的宁静。风中,雨中,倒有一方博大的宁静。入夜,淅淅沥沥的雨水淋着起起伏伏的蛙声,我总是有点害怕,这乍暖还寒季节,无情的雨水会浇灭多情的蛙声,亦如唐诗所言,“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然而,我的担心是多余的,二十一世纪的春天大概比千余年前的春天更温暖些吧!时代的发展令人惊叹,气温越来越高了,诗歌越来越少了。春雨绵绵好读书,在孤独和寂寞中倒觉得美丽更是达到了至高的境界。这实在是因为心里有一个春天。

在春天,各种事物都忙着赶着出发。蝶儿翻飞,蜂儿授粉,燕子从另一个世界赶来奔赴一个不聚不散的约会。正如这样一则手机短信,“鸟儿恋爱了,蚂蚁同居了,蝴蝶离婚了,毛毛虫改嫁了,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百花竞艳,万木争秀,流水以更欢快的旋律奔向远方。农民兄弟们又播下了一年的希望。

春天,没有观众。在春天,沉睡便是死亡。

坐在窗前,我将心中的歌谣唱响,一个直奔三十的男人,也要安安静静地写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春蛙第一声

祝成明

我还没从正月的酒席中退出,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生活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在这个僻静的乡村中学,我已生活近七年,一直从不自卑地努力着。夜晚总是能给我的心灵一些宁静,我靠在床上背诵着英语单词,准备一个新的开始。突然,我听见蛙的叫声,从窗外的田野传来,撞击着我的心扉。这是比摇滚更能震憾我的心灵的微弱声音,让我开始遐想。

又是一年春天!尽管天气还很寒冷,田野还在沉睡中,青蛙却醒来了。她们是不是会感到孤独?一个冬天的沉寂,一片田野的荒芜,我可是越来越孤独,但还是自信而执着,像这些青蛙一样。在这样宁静的夜晚,黑夜照亮了我们的梦想。有时候,并不是光明照亮了一切,而恰恰是黑夜照亮了事物,正是黑夜的到来使我们看见了无穷的星空,白昼将我们锁在有限的空间里。春天的第一声蛙鸣,引领着我的热爱上升。我看到了世界的生气。我听到了人生的真切。那一声声脆弱的蛙鸣,将她们坚持的信仰点燃。

幽暗中,微弱的蛙声鸣叫着,这多么像我在这个村庄的处境:无边的黑夜里,独自亮着的一盏台灯。

一个世界的热闹,一个人的梦。白天的忙碌歇下,奏响春天的第一声蛙鸣。

组歌的课件 篇10

【创意说明】

《浪之歌》海浪被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诗人借助海浪与海岸这对热恋形象,曲折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衷肠。《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借写雨来赞颂人类七情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并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学习这两首诗要加强诵读,感受它们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感。另外在诵读中还要把握作者的思路,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中蕴含的丰富哲理。

【教学步骤】

一、诵读──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地听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其展现的画面,进入情境,体会诗中美好的情韵。

2、学生朗读:

读诗是一种高雅的情感体验活动,当我们在想象中进入诗中的意境,体悟到诗中美好的情韵而又能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现在,请大家自由选择组诗《浪之歌》或《雨之歌》中的任意一首,进行朗读感受。

一读:重在整体感知诗中形象,注意语音的饱满与圆润。

二读: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流顺畅,注意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停顿、快慢等。

三读:重在进入情境。注意韵脚,注意语气的轻重抑扬,注意体现散文诗的抒情性。

整体感知诗人情感。

3、散文诗往往借助于具体的形象来传达诗人的情意,那么,这两首散文诗借助浪和雨的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像,艺术地描绘浪和雨的生活,借它们来赞颂人类七情之中最美好的感情──爱,并借以袒露诗人自我仁爱博大的襟怀,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二、品读──形象赏析

1、这两首散文诗中的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如:(热情洋溢的浪;

一往情深的浪;无比忠诚的浪;多情浪漫的浪;温柔善良的浪;痴情的浪;缠绵的浪;任性的浪等)

(滋润万物的雨;让山河欢乐的雨;让花草欢笑的雨;为云彩和田野传递爱情的雨;充满爱心的雨;启迪心扉的雨;沁人心田的雨等)

2、你能说说海浪和雨到底具有怎样的形象?

(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海浪的形象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是世间种种美好事物的守护者。)

(雨的形象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传情的信使)

三、美读──特色把握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自选角度,说一说品析课文美点的话。(可以从诗的形象,诗的语言,诗的修辞方式,诗的结构形式,诗的情感,诗的抒情方式等方面进行。)

先说《浪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再说《雨之歌》:美在

(学生自由评说)

讨论明确:

美在形象:

在《浪之歌》里,海浪被诗人赋予了一个浪漫的花的形象,它首先作为海岸的情人出现,她对情侣海岸一往情深,爱得热烈,爱得深沉,在周而复始的潮汐的律动中与爱人难分难舍。不仅如此,这个女性化的形象还被融进了更深广的喻义,它成为人间世界的守护者──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唯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在《雨之歌》里,雨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它滋润万物,同时也把距离遥远的事物联结起来。

美在意蕴:

意蕴,就是渗透在作品艺术形象中的理性内涵,是读者能够体味得到的作品内在的情感、灵魂、风骨、精神及某种人生精义。从《浪之歌》中,我们可以领悟到诗中海浪的爱情的内涵,那不仅仅是对海岸的爱情,是更广阔的对世间万物所怀的满腹的爱情,这博大的爱情闪耀着母性的光辉──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因为爱着这世界,所以哪怕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也要守护着这个世界,它的和谐,它的美。从中我们看到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诗人正应是这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正如诗的末尾所写: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终生的工作,在这里,海浪的形象已经幻化为诗人自己的坚定的声音。而在《雨之歌》里,雨的形象是多么令人欣喜,它是慷慨无私的奉献者和殷勤的使者。自然万物因为它的滋润而生动而美好。我们敏感的心灵常常就是在这潺潺的雨水中,被引领着去触及那些离我们很遥远的记忆、梦想,以及深邃的精神世界。

美在表达:

两首散文诗的表达之美,美在语言的清丽流畅,美在诗中语义的递进伸展,美在丰富的想象,美在作者的想象与海浪和雨水的自然物理特性相贴合,美在比喻、对比、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特别是《雨之歌》中拟人手法的灵活的多方面运用)美在它所营造出的咏叹调似的浪漫与抒情,

四、写读──模仿创造

万物有灵,只是因为人的存在。正是因为有灵性的人的凝视,万物才显出人间的情态。正因为有了人的聆听,雨点的敲击才构成一首首乐曲。

下面请你采用第一人称,发挥丰富的想象,学习多样化的拟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选取自然一物,以____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创作一首散文诗,表现你对人生的思考。

【备选创意】

〖创意说明

读──通过朗读来使学生对这两首散文诗形成初步的印象,在美妙的意境中体会诗歌的感情。

评──用细致的诱导性的逐段分析法引发学生对文章中的丰富内涵的理解。写──通过仿写练习,感受作者拟人化手法的妙用。

〖教学步骤

一、读

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初步体会两首诗表现作者怎样的感情。

两首诗在翻译过来时都着意安排了明显的韵脚,同时又有很多换韵和交韵以使得诗在声音层面不显得单调。从文中找出诗的韵脚。

二、评

1、朗读课文,学生在散文诗旁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

如《浪之歌》开头写浪花对海岸的深情,浪花的性格是活泼的,她像一个纯情的姑娘日日夜夜嬉戏在海岸身边

(学生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加以评析: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理解海浪、雨的形象,理解文章丰富的内蕴。

4、教师向学生推荐纪伯伦《组歌》中其他三首:《美之歌》《幸福之歌》《花之歌》,要求学生用旁批的形式写下自己的短评,并摘抄散文诗中的佳句。

口头仿写训练。

三、写

朗读《浪之歌》第五节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露;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

要求运用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当时,我;曾有多少次,我句式来说一段话。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要有一个中心,前后句连贯,衔接自然。

组歌的课件 篇11

【教学角度】

美读体验──在美读中获得语感的、情感的、美感的熏陶;在体验中习得学法。

【主要教学步骤】

1、学法简介:

美的散文诗须美读,读中体味音乐美,品味画面美,感受情感美,获得审美享受。

2、美读《浪之歌》:

⑴ 同学们配乐吟读:

注意节奏、停顿、重音、尤其韵脚的处理,画㈩每节的韵脚,了解连续用韵、换韵、交韵现象。体味文章的音乐美。

⑵ 同学们带着想像诵读:

想像浪的生活图景,用我读㈩了这一幅美丽的画面领起,就全文内容说活,、品味文章的画面美。

⑶ 同学们带着深情吟涌:

感受涛人博大、深厚、浪漫的:情爱,对文中渗透的情感作举例式发言。体会抒情方式,感受文章的情感美。

3、学读《雨之歌》。要求运用以上美读法,进行学法体验。

4、组织有序发言。学法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