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课件10篇

德育课件10篇。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在此,你不妨阅读一下德育课件10篇,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德育课件(篇1)

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培养模式

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永恒主题,创新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实行开放人才培养模式”的办学理念,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专业教学,以校企合作办学逐步取代自主办学。突出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实行模块教学

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宗旨是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学生的需求,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着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夯实部分学生文化基础与求学能力。为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将中等职业教育分成两个教学模块,即执业能力模块和升学模块。

1、执业能力模块

针对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部分学生群体,我们采取“文化学习(20%)+能力训练(80%)”的模式实施执业能力模块教学。学校根据开设专业对初、中级技术人员或工人岗位能力的要求,重新组合德育课和文化课内容,突出其实用性教学。并以岗位技术能力为核心,淡化专业理论教学,制定专业各岗位技术能力标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锤炼,努力提高学生的执业能力,满足人才市场的需要。

2、升学模块

面对文化基础较好,有学习兴趣,升学欲望较强的学生,我们采用“文化学习(40%)+专业理论学习(40%)+能力训练(20%)”的模式实施升学模块教学。教学中,注重夯实升学考试需要的文化与专业理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满足升学竞争的需求。

二、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培养模式是学校和谐、健康发展的前提与保证。我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改变传统培养方式,实施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即企业提出对人才的规格与要求,双方共同制订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实习安排,实行“订单”式培养。学校根据企业需要,确定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企业跟进,定期安排具有实际经验的专业教师到学校任教,并对学生阶段性学习加以指导和考核。学生毕业后全部到企业就业。

通过不懈努力与改革创新,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与良好的经济效益,迎来了勃勃生机的职教春天。

德育课件(篇2)

提高微型德育课实效性方法初探

邗江区槐泗学校严美珍

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主要依靠教师的灌输教育,往往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忽视了青少年学生在这一阶段的特殊学习心理特点,缺少春风化雨般的“化育”过程。于是,一种全新的,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时间短,切入点小,容易组织,也容易见效的,具有针对性、鲜活性、创造性、参与性特点的德育课程模式——微型德育课,就应运而生了。

从班主任的角度实践以后,我觉得微型德育课的确是班主任的好帮手,它不但占用时间少,而且如果方法得当也确实能收到相当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若能长期坚持,学生还能逐步养成主动发现班级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的好习惯。结合教学实际,我对提高微型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重视发挥教师教育主导的作用。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倡导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道德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育目标极为“理想化”,可教育效果却如隔靴搔痒,有人称之为两张皮现象,很多学生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只有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导的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好的切入点,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长期有耐性地关注每一个学生随时的思想动态,更需要我们善于把握与学生日常交往的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教育契机。

记得一天下课,我巡值时发现我班小刘和同学闹着玩,可能是对方不小心弄疼了他,他随即恼羞成怒地说:“你甩啊,我马上砍你!”当时,听到他说的这句话,我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小刘在其他同学的提醒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马上自我解嘲地说:“我是说着玩的!”事后,我找到他,和他聊了起来。他的回答证实了我的猜测,他不仅喜欢看警匪片,而且结交了有不良行为的中学 1

生。由于他自身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又缺乏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引导,因此,认为说黑话、脏话、粗话很酷,很帅,便盲目模仿,更糟糕的是,他的这些不良语言在他的不良伙伴那里获得了强化。为解决他的问题,首先,我帮助小刘明白要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在收看的过程中,还要增强辨别能力,分清哪些能学,哪些不能学。接着,我又通过电话及时和他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就他看电视和交朋友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在第二天的晨会上,我采用讨论的方式,帮助全体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收看电视节目,并且发出号召:“看健康节目,健康成长;说文明语言,做文明人。”最后,我还加强了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开设了课外阅读指导课,用好书去充实学生的精神生活。

二、重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如果生硬说教,必然收效甚微。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我请两位同学表演完小品《朋友》后问:每个人都有好朋友,假如你就是小品中的人物,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设疑导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是教学的引路人,不断地揭示知识的新矛盾,摆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疑中思,“山重水复疑无路”,思而明,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此外,微型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形式吸引学生,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

三、重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切不可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曾听过一节一年级的微型德育课,这是一次借书习惯的培养课。一般的老师也就是领着学生说说议议,但是这节课给我眼前一亮,主要谈的就是如何来借书,书如何摆放,如何整理书架,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这样的习惯是有必要。在课堂上老师没有高谈阔论,更多的是师生的互动,都是在研究学生怎么做,这样做行不行,那样做行不行,师生在点评。我们从课堂上看到学生从不会借到会借,从不会整理到会整理。这样的课实在,也有很强的针对性。

总之,微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课件(篇3)

作者:刘建荣

**:《新教育时代》2014年第10期

摘要:活动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式,以课堂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互动的环境中体验教学过程。中等职业学效德育课程采用活动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德育的教学效果。

本文结合中职教育的实际经验,对中职德育课活动教学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探索了中职德育课采用活动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活动教学、德育、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正逐步朝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向发展。德育教学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对德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德育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一、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概述

1.德育课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德育活动教学是一种针对德育实际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德育课的活动教学是指让学生参与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通过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提出疑问,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1]。德育课活动以实现学习与活动的转化为目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在愉悦的氛围内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1]2.德育课活动教学的重要意义

现代德育课教学应该重视实践与教育的结合,这也是德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活动化的教学模式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2]。中职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中职学生思维敏捷、求知欲强,但是思想波动性较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活动化的德育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不但符合学生喜欢探索的心理特点,而且满足了学生对德育教学的实际需求。中职学生大多讨厌刻板的课堂讲授,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对德育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发挥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作用。

德育课件(篇4)

“铃——”上课铃声响了,德育老师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

可教室里还是不很安静,或许是明天要放假了吧。

“你们在讨论什么呢,这么高兴?能告诉老师吗”

“我们在讨论国庆放假到哪去high。”快嘴张敏说道。

“哦,都到哪里去呢,说来听听。”

“我全家一起去北京旅游,登长城,游故宫……”

“我呀,爸爸开车带回一趟老家。”

“我去农家乐,考烧烤,摘橘子,体验农家生活!”

“我去体育馆好好打两天球!”

……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真丰富呀。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年来,我们的生活,我们身边人的生活有了变化吗?都有哪些变化?今天,我们抛开书本,大家就一起了解祖国的改革巨变,畅谈身边的发展变化……话筒从第一小组轮流,传递下去,每个同学都要说”老师的目光划过每一位同学的脸上,充满了鼓励。

“我先说呀……嗯,以前玩游戏就那么几种,很无聊,可现在呢,网络游戏多得几天几夜都打不完,要多刺激有多刺激”第一个是班上的网络王子。

“我外婆、奶奶他们那些老人每天都去街心花园健身,越来越年轻了,生活得有滋有味!”小枚说。

“可不是,妈妈可都是去美容院,每周都没落下,我和我妈走在一起,别人都说是姐俩。”小莉说,话语之间带着自豪。

话筒传到了小斌那里,他来自农村,又不爱说话,他站起来,想了想说,“我们村里办起了工厂,老人、大人在家也能赚钱!”

“国家的政策好了,现在连小山村里都修上了马路。以前我上学要走七八里路,现在坐车几分钟就到了,真方便!”一位来自农村的姑娘,脸上挂着笑,甜甜地说。

“我们的房子也比以前漂亮多了,都是两到三层的小洋楼”

“还有,我们种田有补助,家电下乡活动如火如荼,家用电器与城市没有区别,我们那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很多城里人还到我们那来度假呢!”教室里响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

“就说我们学校吧,新落成的实习工厂宏伟漂亮,两幢教学楼正破土动工,学校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

“还有呀,我们老师以前讲课,挥汗如雨,口干舌燥,现在呢,每个教室都装上了多媒体……”小胖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另一个人抢去了。

“是呀,是呀!”老师也连连点头,“岂止是这些呢,还有我们的国家呢,她有哪些变化?”

“中国入世,奥运举办,世博召开,神七飞天……”教室里又一次炸开了锅。

随着同学的谈论,老师给我们播放了改革三十年的图片,一幅幅画卷展开,一阵阵喝彩想起。

“祝福我们亲爱的祖国,祝福她——”“繁荣富强——!”我们齐声说。

“祝愿我们亲爱的同学,祝愿你们开拓创新,继往开来!下课!”

德育课件(篇5)

3月30日星期三,早上七点五十分,我们扬州德育学习板块一行七人,在钟校长的带领下,准时到达邗实进行学习。

今天,初中部的沈金梅老师的八年级(6)班,将为我们展示其学校特色之一微型德育课的开展实例,让我们现场观摩学习,机会实在难得。

邗实微型德育课课堂情况实录:

当我们来到校门口,八(6)班的部分学生已经到达校门口空地等候;学生数量不太多,共三个小组,每组约11人;另外有两个主持学生主导微型德育课开展,主持学生手上各有一份主持稿;邗实的带队领导有蒋德厚副校长、茅云飞主任、沈金梅班主任。

据八(6)班沈金梅班主任介绍,本次微型德育课的主题是《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主题的选取原因是:在今天早上在校门口,有八(6)班的学生存在不讲文明不讲卫生的现象;本次微型德育课是学生以活动形式展开,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

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八(6)班的微型德育课正式开始。

邗实八(6)班《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微型德育课课堂开展流程大致如下:

主持学生首先给各小组分配任务:让各小组走上学校附近街头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然后三个小组在各自组长的带领下,兵分三路出发到街上寻找街头存在的不文明现象。约五分钟左右,三个小组排队回到邗实校门口,再在校门空地上排队集合;接着主持学生协助班主任老师,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共同将各小组位置布置好;然后主持学生分别要求三个小组对学校附近街头寻找到的不文明现象进行情况反馈,之后主持学生做总结倡议,最后由班主任沈金梅作小结。

关于邗实微型德育课开展的几点现场感触:

①在整个微型德育课的开展过程中,学生显得相对安静和有序,但是学生讨论发言时的气氛稍微欠缺热烈,在情况反馈时仍需要主持学生点名被动回答,说明学生仍未能自觉参与发言讨论,可能是面对听课的老师稍多而感到有点不适应与怯场;

②学生在学校附近街头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时,周围群众的眼光无异常,说明平时学校也有正常开展类似的街头活动;

③两个学生主持在主持微型德育课开展时声音洪亮,话语通顺,虽然不能脱稿进行,但是可见其个人素质与个人胆量,说明两人平时在学校在班级的组织经验丰富,有足够能力顺利应对公开课场合。

在观摩完邗实的微型德育课之后,我们再次回到办公楼四楼北接待室,由进行蒋德厚副校长为我们评课,邗实微型德育课令我们大开眼界,受到我们的一致肯定。

德育课件(篇6)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其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增强职业意识,形成正确的职业观,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及其与职业理想的关系,明确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了解职业、职业生涯、职业理想的内涵。理解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理解职业生涯规划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正确的职业理想,基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形成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及未来职业发展的态度。

运用:区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其他人群职业生涯规划的不同,培养自信、自强的心态。

教学内容

1.面向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与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的特点与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

(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

2.职业理想的作用

(1)职业理想对人生发展的作用。

(2)职业理想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3)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理想的实现。

(二)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个人特点、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立足本人实际,把个人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热爱专业,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所学专业及其对应职业群和相关行业,了解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了解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个性要求和自己的个性特点。理解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理解“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适、能力能提高”对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观念:树立行行出状元、中职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运用:分析所学专业应达到的职业资格标准,分析本人发展条件,了解本专业的社会需要;体验个性调适和自我控制的过程;挖掘自己与职业要求相符的长处,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学内容

1.发展要从所学专业起步

(1)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

(2)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

(3)职业资格与职业生涯发展。

(4)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2.发展要立足本人实际

(1)兴趣分析与培养。

(2)性格分析与调适。

(3)能力分析与提高。

(4)就业价值取向分析与调整。

(5)个人学习状况和行为习惯分析与改善。

3.发展要善于把握机遇

(1)家庭状况变化分析。

(2)行业发展动向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分析。

(三)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与措施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确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发展措施的要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学生勤奋学习、敬业乐群、积极进取的作用。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成。理解发展目标与发展条件的关系,理解近期目标和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实事求是的观念,确立“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是最好的目标”的发展理念,形成脚踏实地实现发展目标的态度。

运用:根据本人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

教学内容

1.确定发展目标

(1)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构成。

(2)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必须符合发展条件。

(3)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选择。

2.构建发展阶梯

(1)阶段目标的特点和设计思路。

(2)近期目标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领。

(3)围绕近期目标补充发展条件。

3.制定发展措施

(1)制定发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务、标准、时间)。

(3)实现近期目标的具体计划。

(四)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创业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创业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初步掌握求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做好就业、创业的准备。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就业形势和有关创业的政策,理解角色转换的重要性;理解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及其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理解就业、创业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初步形成创业意识,形成关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能力的态度,确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创业观。

运用:修改、完善发展目标和发展台阶,针对自己与“职业人”和创业者素质的差距,制订提高措施,践行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行为,尝试求职的基本方法,编制模拟创业计划书。

教学内容

1.正确认识就业

(1)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观。

(2)就业形势与择业观。

2.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

3.创业是就业的重要形式

(1)创业的重要意义。

(2)创业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

(3)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在校期间的创业准备。

(五)职业生涯规划管理与调整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和调整对实现职业理想的重要性,明确在校学习与终身学习、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条件变化,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管理与适时调整。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管理、调整、评价的必要性,理解终身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形成科学管理、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培养成功者的心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努力追求职业理想的实现。

运用:掌握管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式方法,认真践行发展措施,学会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教学内容

1.管理规划,夯实终身发展的基础

(1)认真执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项措施。

(2)定期检查职业规划执行实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终身学习基础。

2.调整规划,适应发展条件变化

(1)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2)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时机。

(3)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

3.科学评价职业生涯发展

(1)评价职业生涯成功的不同价值取向。

(2)评价职业生涯发展的要素。

(3)评价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发展措施,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和管理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德育实效。

2.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规划落实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制订既实事求是、又富有激励功能的发展规划,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有助于学生主动按照职业对从业者的素质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

4.活动建议

职业生涯演讲和艺术形式的表演、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发展条件、确立发展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制定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科(德育处)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德育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德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德育课件(篇7)

青海省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

新华网青海频道西宁7月15日电(记者骆晓飞 高原 张建新)近年来青海省中等职业教育把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首要任务,重视德育工作,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营造和谐文明校园氛围,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成效显著。

一、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

2008年底,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43所(技工学校除外),招生33560人,在校生67917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及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为46.36%和38.58%,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96%以上,2008年达到98%,职业教育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

二、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多年来青海省一直将德育课作为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哲学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4门必修课程,积极推进德育课教学方法改革,鼓励德育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加强了师资培训和教学督导工作,确保了德育课教学质量。

依靠共青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与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和文明习惯。

加强对学生文明上网的教育引导工作,同时各地、各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坚决取缔学校周边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坚决打击各类扰乱学校教学秩序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违法行为,努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争取公安、司法机关的支持与配合,切实增强学生学法、守法意识,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积极开展评优活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面发展。2006年至2008年底青海省共表彰358名“三好学生”,282名优秀学生干部。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青海省涌现出了以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藏族学生索南东智火海救人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成为全省职教师生学习的榜样。

突出职业教育特点,为开展德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将职业学生敬岗爱业的教育放在首位,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积极开展中职学生的职业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走向社会顺利就业,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加强德育课教师队伍建设。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规定,通过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大讨论、加强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政治理论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形成了一支以学校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等专兼职干部为主体的,热爱本职工作的德育队伍,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师资保证。

截至2008年共培训138名管理干部,30名德育科长。通过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三、今后青海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青海省将进一步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学校德育工作作为今后青海省评价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把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切实加强和改进德育课教学。充分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作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评估、检查、督导的重要内容之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创造条件,积极促使德育课教师“走出去”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积极开展德育课教学研究。

广泛开展多种形式、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师育人水平,确保培养学生政治思想坚定,文化知识够用,技能水平达标的合格劳动者。

德育课件(篇8)

德育课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

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

2开展日常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收获。

3、挖掘教材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实施德育渗透,适时进行教育。

二、安排思路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工作安排,结合学校德育实践活动,着力将德育活动生活化,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活动划分:主题教育系列(包括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重大社会实践系列(军训、社会实践考察等)、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志愿者服务系列(志愿者服务队)、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国庆、中秋、新年等)、校本节日仪式系列(艺术节、体育节)、常规教育活动系列、 班队会系列等。

三、本学期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德育课活动具体安排

欢迎您的**,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于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计划、计划、学习资料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德育课件(篇9)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必然存在着碰撞和交融,技工院校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的通道,一方面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建设面向企业、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为实现学生“零距离”上岗就业作好充分的职前文化储备,另一方面也要搭建平台实现校企文化互融共建,以校园文化提挈并丰富、活跃企业文化,互动共促,使企业文化得到优化和完善,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校企双方社会影响力,实现社会获益、校企共赢。

一、校企实现深层次合作必须以校企文化互渗为支撑

在校企合作的办学大背景下,技工院校与企业的结合度越来越高,校企合作不断走向纵深领域,校企文化在多方位、多层面展开融合自然就成为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从校企合作的构成主体上看,企业和技工院校分别具有不同的文化特性,两个主体的思想交流和行为选择就必然内含着彼此文化因素的交流和判断,因此,校企合作的递进过程就是企业文化与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推进校企合作,需要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置于校企合作战略的高度加以建设,将具有专业特色的主打专业以系部为单位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的各

个层面,借鉴和吸纳企业优秀的价值观、经营理念,把各行业和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精髓融合到校园文化之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并通过校企合作的动态平台丰富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内容体系。

作为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校企合作的形成和运行都需要基于一定的环境条件,而这些环境条件都渗透和表现为一定的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特性,其有效运作也离不开技工教育校园文化的支撑。

二、技工院校课程教育企业化,开展企业通用职业素质培养 首先,技工院校管理和教师队伍校企文化理念的培养。管理者和教师队伍的观念和具体行为,是最好的和直接的环境,对技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管理者和整个教师队伍重视校企文化建设,并付诸在具体行动中,才能使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落到实处,并通过适当的多层次的科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和促进手段,全方位推进技工院校的企业文化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真正培养出社会认可的、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

其次,技工院校的技能、素质培养要以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职业素质要求为出发点,从职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理念两部分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进行培养,把企业文化贯穿校园文化教育全过程,技能与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校企文化建设要注重行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校企行为文化是学校、企业合作过程中为规范学生行为而设立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它所反映出来的是校企文化的底蕴;校企精神文化是校企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校企文化的内

核和灵魂。只有学校和企业共同营造整体和谐发展的校企文化氛围,才能成功建设和谐校企文化。与企业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共同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长效机制。

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要充分分析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把文化基础课教学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结合起来,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战略目标、经营理念等,把创新意识、诚信观念、竞争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理念以及敬业创业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教风等核心理念中,使学校精神与企业精神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沟通与合作、创新能力、信息处理、职业理念等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要引入企业的人才评定标准,引导学生了解职业角色的内涵,并对比分析在校生预定的职业角色,规划相应的职业发展路径;组织专门教改团队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开展基础课、德育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结合学生一日生活常规和企业员工职业活动,在基础教育、养成教育中体现企业工作生产特点,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教育;通过企业调研、企业专家座谈会等形式,转变文化基础课教师的教育理念,使教师深入理解通用职业素质的内涵,掌握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建立通用职业素质的课题体系,并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好学习任务设计、工作页编写等课程开发工作;改进学生评价模式,建设职业素质评估、能力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训练系统,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能力训练,提高学生压力应对和情绪自控能力,维持较好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技工院校学生管理企业化,构建准员工教育体系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文化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满足企业、社会对技能人才要求为根本,通过课堂内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从学生角色到职业员工角色的转换,实现零距离对接。

在技能教育管理方面,以企业用工需求改革高技能教学、行为规范教育、职业素养培养,建立和完善准员工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技能水平适应企业需求,具有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在约束和激励机制方面,在职业指导课程、校内模拟生产、顶岗实习中大幅加入企业管理文化,在保持班级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和模仿企业管理模式,以行为训练为切入点,以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动作方式为载体,将班级组织模拟企业化管理,探索推行企业“6S”管理模式,按照企业生产劳动制度制定班级纪律;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将企业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学生活动和系部、班级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阵地,将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管理规范、劳动纪律法规引入教室、宿舍,通过板报、网站、校刊、主题班会等形式将企业管理理念渗透至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四、借助校园文化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有效实现校企文化共建 技工院校要借助自身的文化元素和文化建设的优势,不断扩展文化发展的基础链条和辐射能力,积极组建艺术团队、体育竞技队、技

能竞赛队,进入企业开展文化演出,企业冠名开展大型的校企联办体育赛事,校企开展技能对抗赛等,与企业联手打造文化建设平台和技能交流平台,增强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活跃企业文化活动,营造双向和谐的文化氛围;紧密结合行业、企业,共同开展一些科技文化活动,推动行业、企业的技能学习氛围,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参与高端技能培训热情。同时,与企业联手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参与、承办各级各类文化经济传播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以企业和学校发展成果回馈社会,共同传达对社会文化事业的关注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鲜明个性和独特功能决定了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趋势和路径。校企文化互融共建是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并走向深度融合的体现,也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技工院校要充分依靠经济社会中各种优质资源,如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行业政策和行业特色文化等,并把这些优秀文化予以整合和提炼,促进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技工院校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促进招生就业等良性循环,从而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严俊杰,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2] 潘春胜,高职校企文化融合路径的探索[J],教育探索,2008-10-24

德育课件(篇10)

《知荣明耻知行合一》德育

活动方案

09高职应用班

2010年10月25日

一、目的及要求:

认识目的:充分认识知荣辱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通过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的事情,以及这些事件造成的影响,要充分认识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谛,荣辱观要体现在各个细节及方面,体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

素质目标:指导大学生的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与行为,纠正大学生不正确的观念,使荣辱的思想在学生中得到贯彻与渗透,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明确自己的行为。

二、活动形式:

准备课活动形式:

选择主持人,集中讨论,紧跟主题,收集专业内容,讨论确定话题内容。(要求:内容丰富,贴近专题,形式多样,全班参与)

正式课活动形式:

在主持人主持下,根据设计的活动设计方案实施。(要求:主持人幽默、灵活多变,能驾驭全班,气氛活跃,形式多样)

三、活动准备:

1. 第一次准备课活动流程:分组-选定主持人-专题讨论-案例搜索-情境创设-分组布置活动内容(组长及各组成员主持)

2. 第二次准备课活动流程:主持人主持题准备-分组讨论活动主持-提出主题活动方案建议-讨论方案-主题方案确定-预演主题活动方案-提出改进措施(主持人主持)

参考资料:阅读大学生德育活动书籍,并在网上搜索相关书籍,**,音频。

四、活动方案设计:

初步方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六个环节进行,具体实施由课后讨论的方案实施确定。

◆ 【引导主题】

◆ 【朗诵】

◆ 【全班讨论】

◆ 【身边的真实案例】

◆ 【文艺表演】

◆ 【归纳总结】

◆ 朗诵

◆ 激昂青春,知荣明耻

当爱国的种子在长城内外萌芽

当苏武牧羊的故事在大江南北花

当岳飞的满江红写满忠诚

当文天祥的正气歌震撼人心

当林则徐的销烟一举叫洋人胆战心惊

当吉鸿昌的“我是中国人”在海外掷地有声

我们骄傲

我们自豪

巍巍珠穆朗玛兴奋地沸腾

浩浩长江卷起激动的浪涛

我们伟大的祖国搭上改革的快车

与时代一起奔跑

即使我们是一滴水

也深深眷恋小溪

即使我们是一棵草

他也深爱着960万平方米的每一寸土地

神州大地一十三亿人民

你们就是那清亮的江水

你们就是那朴实的大地

我们深深地爱着你

我们必须以崭新的形象

和你们心连在一块

手握在一起

愚昧总与落后联姻

科学总与飞腾为侣

我们早已插上科学的翅膀

我们早已离别无知的世纪

我们叩开知识的大门

孜孜以求成功的奥秘

我们在书山中跋涉

知识的魅力如星光灿烂

我们坐着神五前进

我们坐在上帝六号,我们与科技女神同行

没有绿叶花不开

没有馅饼从天来

我们有十三亿颗向上的心灵

我们拧成一股坚强的缆绳

分开我们张扬个性

合拢我们众志成城

团结是我们的力量之源

互助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为了龙的战舰永不沉没

我们风雨同舟

斩浪前行

踏踏实实做事

光明磊落做人

用老实守信的砝码

撑起人心永恒的天平

珍珠的漂亮源于沙砾的围困

杜鹃的绚烂布满血雨的滋润

当有人藐视法律

向我们放起唇枪舌剑

我们像泰山一样镇静

我们像阳光一样温情

但是我们必须利剑出鞘

将一切腐朽与丑恶消除殆尽

捍卫法律的神圣

我们心中呼喊着七个大字

永保人民的安宁

今天的中国辉煌无比

明天的中国灿烂无限

八荣八耻是不灭的明灯

八荣八耻是生命的航线

我们一定要

将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到底

将社会和谐、温馨的花朵

洒满寰宇

◆ 提出问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2、荣辱观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3、如何才能做到知荣明耻知行合一?

4.作为大学生,您认为将来应该做什么?

◆ 查阅与**

(1) 学生教材中存在的主要认知问题

(二) 讨论与分析

◆ 归纳与讲述

荣辱观自古就有,人们有荣辱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持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其荣辱观也相应不同。

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国,又要面向世界;我们不仅要把握今天,还要面向未来。

锦涛总书记此次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论述,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为我们划出了辨别荣辱、是非、美丑的标准和界限。扬荣抑耻,才能做光荣之事,拒耻辱之行,扬社会正气,创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良好环境。

首先,结合社会环境谈荣辱观。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日渐开放、价值多元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出现了一些道德上的不和谐之音。必须看到,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荣辱不分、是非颠倒的道德行为,甚至出现少数“以荣为耻、以耻为荣”、违背道德准则的现象。这股道德逆流,侵蚀我们社会主流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造成了一些人思想观念的混乱,破坏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加大“八荣八耻”的学习和宣传教育力度,使大家更加知荣明耻、扬荣抑耻,使整个社会更加守则有度、规矩分明。

其次,结合教师岗位谈荣辱观。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在校大学生正是这“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我们面临更艰巨的任务就是要将荣辱观渗透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培养出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年轻的大学生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事物的兴起,他们最关注;流行语言的产生,他们最敏感;娱乐界的冷暖,他们最热心;他们也是社会上最容易接受新思潮的人。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大学生们的“三观”处于要形成而尚未形成的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心灵无寄托问题。

因此,要培养青年大学生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流砥柱,如今就要有意识地教育他们不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违反者、旁观者,而应该是社会道德的捍卫者和弘扬者。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义不容辞的使命。

最后,结合个人实际谈荣辱观。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我能深刻体会“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八荣八耻”思想要想真正深入大学生的内心,教师首先就要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树立起明礼诚信、情趣高雅的形象,做到以情操感染人、以作风影响人、以博学带动人,成为恪守“八荣八耻”的表率。

今天,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有赖于年轻一代的努力;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需要更多优秀的合格建设者。为此,我一定会牢记教育学家陶行之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事业嘱托,在“传道授业解惑”之余,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做人的道理,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立德”,通过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我们的学生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