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家争鸣的课件

百家争鸣的课件。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已经为您搜索到了关于“百家争鸣的课件”的相关资料供您参考。教案和课件是教师在工作中准备的必备材料,每天教师都有责任撰写精心的教案和制作优质的课件。教师需要按照教案和课件来实施教学内容。非常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所需的信息!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态度、价值观: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对待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理解不同观点。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寻找身边事物间的对立关系。利用成语“塞翁失马“,说明事物间的变化,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百家争鸣”时期,哪家学说更适合当时和现在社会的需要,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思维方法。

基础知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德经》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论语》。墨子、孟子、韩非。

学法指导:有目的地查找有关历史资料,通过联系现实学习历史。

教学重点

孔子的学说和思想。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们的著作。

教学过程

导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时期,各国争霸、争雄,互不相让,社会的动荡,人民陷入苦难之中。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提出自己的理想,开创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

一、老子

由一组学生介绍老子的生平及其著作(查找工作课前已经完成)。

之后由老师介绍老子画像及其辨证思想——对立与变化的观点(用老子与常从的故事和塞翁失马的故事向学生说明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二、孔子

介绍孔子生平与著作。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突出时代背景是奴隶制社会)

引导学生分析“仁”字的内涵。(这里的“仁”指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道德情操。)孔子的解释“仁者爱人”。

三、百家争鸣

当时的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争霸,如何恢复中国的.统一,结束社会的动乱就成为时代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各个学派也都提出了各自的主张。

1、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博爱、和平)(止楚攻宋)。

2、儒家: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解释书上所引的两句话)。

3、道家:庄子主张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应顺其自然。

4、法家:韩非主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由君主掌握一切大权,实行法治。(韩非的故事)

讲述完后给学生三分钟时间背诵默写各家提出的主张,并找学生将各家的主张写在黑板上。

出示幻灯片:

三个问题:

1、你最喜欢的是哪家的学说?为什么?

2、哪家的学说更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

3、你认为哪些主张对当今社会有积极意义?(列举)

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如有时间让各组代表发言阐述本组观点。

完成课后的一、二题。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过程与方法:

适度引入古代中国政治发展与传统文化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内容。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组织学生谈一谈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认识和感受。组织一次“我读《论语》的读书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早期儒家的民本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了解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认识其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联系现实,使学生正确对待儒家传统文化,发挥其在当代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意义;

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难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认识其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一次集会上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还要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中去寻找智慧。

看到这些,老师感慨:孔子究竟有什么价值,让这些政要精英们有如此行动、如此断言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圣贤,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他们的魅力,寻找启迪。”

【导入新课】

第五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上突出了现实性,主题为“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围绕“儒家理论与市场理论”、“中华元典与现代文明”、“儒学与国民教育”等重大现实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广泛对话。

俗话说“有实力才有魅力”,一个人在2500多年后还有这么大的影响,孔子的魅力在哪里?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推进新课】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概念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o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合作探究1:“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1)经济上,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人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合作探究2: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变革时代;

直接原因:各家学派代表著书立说,互相批驳,形成“争鸣”局面。

3、主要派别代表:

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P4历史纵横)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

合作探究3: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学生回答)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你对孔子知多少?

(学生回答后简要介绍孔子生平。)

1、孔子的思想

合作探究4:对孔子思想中“仁”和“礼”的认识?

(1)“仁”:①主要内容:“仁者爱人”,“德”是孔子“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②评价:这一思想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制约统治者对民众的过度盘剥,对中华民族传统理论道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礼”:①主要内容:“克己复礼”。②评价: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他承认阶级压迫,维护等级制度,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但“礼”的思想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生产力、制约社会下层的反叛意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1)主张

2.影响:①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②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3.孔子、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合作探究6:如何认识现代“以德治国”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德治”?

(1)儒家的德治与今天所提倡的德治的本质区别:

①德治的内容不同。儒家的德治是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地主阶级道德为基本内容的;今天的德治是以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为基本内容的。

②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前者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后者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是为维护社会主义的稳定和发展服务的。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德治的必要性: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加强道德建设,可以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1)老子:①世界观: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净无为、知足寡欲。③辩证法: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福祸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①把世间万物都看做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2.法家

(1)代表:韩非子

(2)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来震慑臣民。

(3)评价: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课后小结

课后习题

高考真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1.(2014o山东文综)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2.(2012o海南单科)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3.(2012o山东文综)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本题考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其主要意义在于打破了原来“学在官府”的局面,即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项为正确答案。宗法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孔子的教育思想并没有冲击瓦解宗法分封制,故B项错误。周王室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井田制,政治基础是宗法分封制,孔子的教育思想既没有冲击井田制,也没有动摇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故C项错误。孔子的教育思想以“仁”“礼”为主要内容,含有反对当时诸侯争霸的内涵,故D项错误。

答案:A

2.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传统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的是“好礼”“好义”“好信”,并没有反映“民本”和法治,故A项和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未涉及“礼治”,故无法体现“礼治为先”,D项错误。礼、义、信都是仁政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3.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注重实践”“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和轻视商人与学者等信息可知,该学派否定贵族政治,主张法治,重农抑商,注重实践。结合所学,可知该学派应为法家,故D项正确。材料中对商人和学者的认识不符合战国儒家学派的观点,排除A项;战国时的道家抱有“逍遥”的人生态度,材料中对“贵族”的认识不符合该学派的观点,排除B项;墨家主张非攻、尚贤、节俭,材料内容均不能体现该学派的观点,排除C项。故选D项。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制作知识卡、观点辩论、图表归纳、小组竞赛等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会合作学习,提高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扩展思想、古为今用,增强忧国忧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时期、主张)。

2、难点: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百家争鸣》的导学案及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分组收集各派思想家资料,制作学习卡片。

四、课时安排

本课课型为自主合作课,安排一课时讲授。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猜猜我是谁?”

师:今天我们的课堂上将有许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人物出现,我们先来猜猜他们分别是谁?(播放诸子百家人物图片,由学生竞猜人物名。导入新课《百家争鸣》,翻开书本76页。)

l 设计意图:调动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

(二)预习检查(独学):百家连线,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学派 思想家 所处时代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老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道家 墨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墨家 孟子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法家 孙子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兵家 韩非子

孙膑

(三)新课教学

1、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板书)

[提问]春秋战国时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讲述]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网罗人才;文化教育扩展出现文史阶层,文士们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活动一]百家讲坛

合作展示:由各组用学习卡、图片、课件等形式展示各派主要人物图片及治国主张,加强合作学习能力和加深学生对诸子百家的了解,使课堂更生动丰富。(要求:学生展示、教师知识反馈、学生划要点)

儒家:孔子,仁爱、以德化民、以礼治国、克己复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遵循自然法则,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思想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节俭

法家:韩非子,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的权力

兵家:孙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膑“事备而后动”

[提问]诸子百家中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正统思想的是哪家?它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待遇如何?

一统天下的君主们终究会采纳哪派主张呢?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发言)

[点评]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秦国的重视。法家的治国主张成为秦王赢政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4、[活动三]百家名言竞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心寡欲,顺其自然

善用权术,建立权威 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仁者无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兼相爱,交相利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人性本恶,惟法为治,轻罪重刑。

君主须集中权势,用权术以静制动。

为政以德。齐之以礼......

(四)达标测试(反馈)

时期、主张(板书)

(五)拓展探究

生活困难,铤而走险、偷盗钱财。如何处置这一件事?请各组用不同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事件。

师生共参与,老师扮演小偷,分组同学扮演诸子百家。共同探讨这一事件。

2、古为今用:列举诸子百家思想在今天运用的例子

诸子百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批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古为今用。请你谈谈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体现?(引导学生讨论发言)例如:

儒家:“仁政”——“以德治国”

礼治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

富贵不能淫—— 廉政、廉洁、自律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全民教育

因材施教——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法家: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知己知彼——了解市场行情,确定投资方向......

(六)课后作业

同步学案41页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制度的大变革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有些甚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各家各派在并立中互相辩驳,推动了我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为以后地主阶级进行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源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2)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3)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孔子的了解,教育学生要有理想要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通过对百家争鸣的学习要培养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成就;

依据:产生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世界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到“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

依据: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各家各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时期的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

二、教法应用:

教法:主要运用了启发式教学法,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

三、学法指导:

1、学法: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走出课堂,走向生活。

2、学情分析:

因为大多学生不大重视历史课的教学,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四、教学过程:

设计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布置作业、板书设计六个环节。

1、导入新课:播放歌曲《千年孔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孔子,是重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演短剧:《孔子讲学》,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接着我又让学生分组,为孔子创办的学校设计一份招生广告,至于广告的内容,我给予了指导,让学生从招收对象,老师的教育思想,可以参阅的资料等方面来设计。通过这样一项活动,掌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及成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感受历史。

总结:2500年前的孔子因为其深邃的思想,精辟的理论,独特的人格魅力,引领了这个时代的新风尚,并以此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理想,有修养,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

本节小字部分还介绍了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因为这一问题,课标上没有要求,我做了简化处理,让学生课下为老子设计名片。节省了时间。

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百家争鸣,我是这样设计的:百家争鸣的背景是难点,我将带领学生回顾前面的知识:经济上,生产力飞速发展,政治上出现了竞相改革的风潮,有这些知识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理解“百家争鸣”现象是大变革时代的产物。之后得出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主张是本课的又一重点,我指导学生列表格,对知识进行整理,使之条理化,清晰化。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理解诸子百家的主张,我又设计了这样一道辩论题:“校园里出现的吃零食,乱丢垃圾的现象用哪家的思想治理比较好?”让他们在相互辩驳中加深理解。利用历史来解决身边的问题。然后由教师进行评判总结,并教育学生既要敢于表达自己又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优秀的个性品质。

3、课堂小结:

新课讲完以后,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可以列知识结构,可以列表格,可以勾画知识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练习:

为了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和对知识的巩固,我设计了几道练习题。

5、布置作业:

为了强化本课的知识,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对比孔子的教学方法,帮老师提提意见。

6、板书设计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5

【学习目标】

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自主学习】

一、老子

概况

(1)春秋后期_______人,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被集中在《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思想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____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人物简介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思想核心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治国主张

(1)主张以__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_______,体察民意.

(2)反对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主张

(1)创办___________,主张

(2)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和_______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

孔子的文化贡献

三、百家争鸣

学派 姓名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 孔子

道家 老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合作探究】

材料一 “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人”.

材料二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择可劳 而劳之;薄赋敛”.

材料三 有一天,孔子去齐国,路经泰山,见一妇人在坟前痛哭,他叫住学生子路去询问, 得知是苛政逼得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亲人又被老虎咬死,既然这样,他们仍不愿返回故乡.孔子感叹:“残暴统治比老虎还厉害呀! ”.

(1)依据材料一回答:孔子提出什么思想?

(2)依据材料二,孔子对“仁”做了哪些具体的阐述?

(3)依据材料三,孔子要求统治者在实践中严禁哪些行为?

材料一 《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

材料二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四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依据材料一, 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材料三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材料四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自学检测】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人属于哪一思想血派( )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孔子

墨子

孟子

庄子

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

“仁”的思想

“兼爱”的思想

“非攻”的思想

“无为”的思想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是( )

墨子

孟子

庄子

韩非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一样

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社会制度的变革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楚国;道家;

(2)道德经;

(1)顺其自然

(2)对立

(3)无为而治

二、儒家

(1)德;民力

(2)苛政;德政

(1)私学;有教无类

(2)道德教育;文化知识;

《论语》

学派 代表 时期 思想主张 著作

儒家 孔子 春秋晚期 “仁”的学说 《春秋》

《论语》

孟子 战国 反对战争,主张仁政 《孟子》

道家 老子 春秋晚期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

方可以相互转化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支持正义战争 《墨子》

法家 韩

非 战国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中央

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韩非子》

兵家 孙武 春秋晚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合作探究】

(1)“仁”.

(2)主张“爱人”,爱惜民力.

(3)“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因材施教;

(3)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4)“温故而知新”

【自学检测】

百家争鸣的历史渊源

西周灭亡,促使人们更多地转向对天下兴亡的思考,打破了ˇ庶人不议ˇ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ˇ处士横议ˇ的活跃风气.在对人、事及社会的广泛探讨中,人们不再崇信ˇ天道ˇ,进而在如何统一天下、治理国家、教化民众等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学派.这些学派的创立者和代表人物被合称为ˇ诸子,百家ˇ则指这些学派.最有影响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各学派的人物针对一些社会问题四处游说,推行自己的政治 主张,或著书立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在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空前繁荣的局面.诸子百家的学术观点反映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中也随之形成了不同的学术和文学派别.诸子散文大都观点鲜明,言辞犀利,感情充沛,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所以诸子百家散文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曾邦哲《结构论》提出诸子百家及三教九流是早期的学科分类体系,儒家、法家、兵家、纵横家等偏向政治军事与伦理领域,墨家、道家、名家、医家和农家等偏向自然工艺与逻辑等领域,还禅家、杂家、书画家等则偏向人文艺术等领域,并且,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中华文化已经萌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科学社会规范)、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百家争鸣的文化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辉煌,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时代为各个阶级、集团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进行“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同时,它也有赖于多种因素的契合.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汉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正是如上种.种条件的聚合,为汉民族的精神发展创造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契机.气象恢宏盛大的诸子“百家争鸣”,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百家争鸣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人格方面去理解。教师指导学生看课后的畅想天地中的漫画,引导学生将孔子的“仁”的外延扩展到政治领域。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开放性讨论,联系当前我们所提倡的“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畅谈对“仁”的作用的看法,以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关注现实问题的能力。

提问:孔子除了在思想政治领域的贡献之外,还在哪些领域有重大成就?学生回答后,教师依照重点分析整理书本内容。

最后采用讨论法讨论课中思考题:“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学生分析讨论之后,教师视讨论情况作启发性的小结,以此结束这一小目的学习。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在战国时形成的。然后提问: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阴阳、纵横等诸子百家对激烈的社会变革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在政治、学术上展开各种争论,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看书,可以得出是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结果。教师进而帮助学生回顾社会大变革的具体表现: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哲学观点。

2、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下表:

学生填写此表后,教师应指出:①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无为”的思想和他的辩证法。②可补充介绍春秋时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和《孙子兵法》。③引导学生比较各派思想主张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三、思考题点拨与活动提示

1、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提示: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对这句话的理解可以是多角度的:①这句话是对的。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都不要强加给别人,因为强加于人的行为是侵犯他人的人权。②孔子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主张,有反对统治者向百姓施暴的一面,因此有进步性。③在阶级社会,要求统治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无法实现的。④如果用绝对化的观点看待这句话,它也有不对的一面。例如,一个人喜欢自强,不喜欢别人资助他,但他经常资助一些有困难的人,你能说他不对吗?

2、你能谈谈本课所举各家主张的对立之处吗?

提示:从立言之旨来看,儒法两家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而道墨两家则倾向于被统治者。从治国的手段来看,儒家反对苛政,主张实行“仁政”,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法治”,儒法两家是对立的;道墨两家虽都倾向被统治者,但就“治”的方法来看,也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