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七篇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七篇。

以下是我从网上找到的一篇名为“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的文章,将这篇文章加入收藏方便日后查看。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案是加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方式。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1)

赤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胡康

I.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五年的艺术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对艺术有了比较好的理解,大部分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他们的抽象思维、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都比较好。改善。本学期,学生将继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特点的理解,学习更多的艺术知识,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体验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和魅力。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艺术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艺术带来的乐趣。

二、教学总目标:

学生单独或集体参加各种美术活动,使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运用艺术鉴赏和评论的方法,了解艺术作品的特点,了解艺术表现的多样性,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对艺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熟悉艺术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艺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人格。

三、教材分析:

教材贴近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每节课的主题都充满艺术趣味。惊喜。六年级美术课本共分19课。每节课侧重于“造型·表达”、“设计·应用”、“欣赏·回顾”、“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的一个方面。系列课程也很多,而且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做更深入的话题。并且部分教学内容还设计为案例研究、问题研究和项目研究,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性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其次,本册教材继续体现可操作性强、贴近生活、注重艺术文化渗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

4.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造型与表达”:在教学中,让学生使用形状、颜色和纹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各种工具和材料,记录和表达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培养艺术创作能力,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设计·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平衡、韵律与韵律的组合原则,了解媒体、设计与装饰的一些简单思想、设计方法和处理方法,美化你周围的环境。

“赏析”:欣赏和了解艺术作品的自然美和材料、形式和内容的特点,通过描述、分析和讨论了解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并能够用一些简单的艺术术语来表达一个人对一件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活动,结合艺术和科学课程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策划、制作、表演和展示,体验艺术、环境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重点: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美术的学习特点,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了解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灵活掌握形状和色彩的运用,培养艺术实践能力,渗透人文精神。

难点: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同时渗透德育。并不断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V.教学措施:

1.教师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 在深入学习教材和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多样的教学。

2.在教学中,多遵循美学规律,给学生更多理解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想象和比较。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识别、判断,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

3.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积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艺术语言。教师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鉴赏活动中表达自己的独到见解。

4.创造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容,使学生通过艺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加深对艺术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培养人文精神。

5。重视教学评价,让评价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6.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资料收集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

7.运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如电影、电视、视频、粉丝画、故事、游戏、音乐等,引导学生增强对图像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艺术。 尽量尝试计算机和网络艺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拓宽视野,进行自学。

六。教学安排: 课程安排:

每周

1,

2, p>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教学内容

1.建筑艺术之美

2.图形的神奇组合

3.添加人像

4. 线条画中的黑白对比

5.亲密的家庭

6.绘制色彩和谐

7.盒子板上的新发现

8.参观门票设计 p>

9.神秘礼盒

10.故事中的人物

11.相机里的人花

12。神舟式

13.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14.家乡小吃”

15. 家乡艺术

16. 发现老房子之美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第 1 课

1

17,

17,我家乡的老房子

1课时

18、

18、家乡的历史与发展

1课时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2)

人美版小学第4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八、教学后记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八、教学后记

第5课 茂密的花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 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 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八、教学后记

第6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7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

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8课 出壳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启发的良好品质。

六、材料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地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驼鸟,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地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

3、表演

(1)如果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

(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音。)

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

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了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地走来走去;自豪地伸长脖子;害羞地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3)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①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②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③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外呼应。

5、画面具体指导

6、布置作业

7、评价

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9课 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

六、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8、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八、教学后记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六、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后记

第11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八、教学后记

第12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八、教学后记

第13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探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帮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那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学生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如果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或身边学生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学生丧失兴趣。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保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及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己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八、教学后记

第14课

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第15课

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 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 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 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 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① 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 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 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 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 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 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 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6)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第16课

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影子;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习多种影子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 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 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 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八、教学后记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 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 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八、教学后记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八、教学后记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5、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八、教学后记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3)

人美版上册小学美术五年级教学计划

本期教材解析:

(一)教学重点

1.色相明度等色彩知识,色彩表现力。 2.掌握人物面部的基本特征,表达人物的表情。 3.绘画中的比例常识,用比例作画。 4.绘画中的透视。

(2)教学难点

1.学生收集废旧物资困难,此类课程课堂质量往往得不到保障. 2.电脑美术与美术课分开,电脑美术课的学生也不满意。 3、人物的内在表现。

4.可以用紫砂泥等材料进行立体造型,水粉加工装饰。本学期课程目标:(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三个维度列出)

(1)总体目标

单独或集体参与各种艺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学习艺术鉴赏和评论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坚持艺术学习兴趣;了解基本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法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艺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艺术素养,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提升人格。

(2)每个学习领域的目标1.造型与表达学??习区

初步了解形状、色彩、质感等艺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介的效果,通过看、画表达所见所闻,并做。 ,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2. 设计应用学习区

学习比例、对称、平衡的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作意图和手工制作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并感受设计与制作等艺术活动的不同。

3. 赏析学习区

欣赏大自然及各种艺术作品的形状、色彩和质感,并能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描述欣赏的对象,表达自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

4.学习领域的综合探索

建模游戏的方法,结合语言和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艺术创作表演和展示,表达自己的创意意图。

教学进度计划:第一周肖像艺术

第二周肖像艺术第三周肖像肖像

第四周绘画透视

第5周美术比例知识

第6周木偶戏纸娃娃

第7周动物面孔

第8周搞笑汉字第9周飞天周10 色彩的色调 周 11 周 12 周 13 周 14 周 15 周 16 周 17 周 18 周 19 色彩的明度 人物与环境 圆盘架 杯子的设计是用脸来唱歌跳舞的对象

电脑艺术 - 有趣的肖像,让你爱上铲子

考试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4)

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巧妙的组合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重点:引导学生对三种形随意组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难点:两形重叠处区分色彩。教学准备:颜料 画纸 剪刀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教师演示,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

(1)先画一种形状,说一说是什么形状。(2)再画另一种形,产生部分重叠。(3)最后画第三种形,又有部分重叠。

2、先只有外形线条,再演示有色彩的:两形重叠的部分色彩要有区别。

3、出示课题:“三种形的组合”。

二、启发、归纳作业方法。师生一起讨论作业步骤:

1、可三种形交替画出再着色:

第一次画一种形

第二次再画一种形

第三次再画一种形

注意:第一次画形,指导学生画在画面的较中间的位臵,宜大一些,作为画面的主体物,然后再向外围添加其它的形。

2、平涂颜色:要求形内涂满,色彩均匀,重叠部分要换颜色。

三、学生作业,教师行间指导。

四、简评作业,展示部分较好作业,鼓励同学们的再创造情绪。

第二课 加一加 变一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节奏美和韵律美,培养视 觉感受力和平面表现能力。

2、学习运用大小、疏密的变化来组合画面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运用简单的相似形排列组合成具有一定形式 美的画面。

难点:形的位臵安排恰当,组合自然,画面美观。教学准备:教学用的图画 和卡片、节奏感强的乐曲等。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教师释题。

教师演示:一个基本形,逐渐增多类似的形状,形成一个画面后,要学生谈谈看到一个形和多个形的画面时的不同感觉。

将一个单位的形状从相似形组合画面的背景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边观察体会边谈感受。

(单独的一个形给人单调孤立的感觉,多个相似的形反复排列,就构成了美观丰富的群体图案,画面因此产生强烈的节奏感,就像由许多音符组成了一首动人的曲子一样。让学生眼观画面,耳听音乐,利用文学上的“通感”来初步感受相似形组合的形式美。)

三、基本形分析。

1、列举基本形的来源:瓜果蔬菜、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器皿用具、其它随意形。

2、画时要抓住物体的特征进行概括,把它画成简练美观的形象,教师以某物体为例,作绘画示范,不要原原本本地照搬实物形象。

四、相似形的组合方法。

在画纸上向不同方向反复画出相似的形状,画满纸面,一般不重叠,或只在有规律的部分重叠。相似形可以作平行排列,如教材左页左图,由多株相似的树形平行排列成树林群体图。也可改变方向和角度排列,如教材左页的群鹅图,相似形的大小不一,错

落有致。

五、着色。

1、本课属重复造型范围,因此不宜用多种颜色,以免产生杂乱的效果。可用2—3种颜色,颜色的选择应有强烈的主观性,只要好看,不一定遵循实际颜色。

2、底色和形的对比要鲜明。

六、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作业要求:

(1)相似形简练、美观,排列错落有致。(2)底色与形明暗对比强烈。

七、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1、巡视指导作业时有意识地收集几幅具有明显的优点或缺点的作业,然后引导组织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方式评价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课堂小结,布臵下次美术课需准备的学具。

第三课 猴子上树

教学目标:

1、运用剪、撕、拼贴、组合等方法,集体合作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集体合作精神,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运用剪、撕方法制作树。难点:树木造型美观,组合有变化。教学准备:剪刀 卡纸 胶水 颜料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导入。

1、让学生回想周围被人类破坏了的自然环境,增强学生保护、绿化环境意识。

2、提问:

(1)从刚刚的讨论中你明白了什么?

(2)要改善环境,你有什么办法呢?(植树)

3、揭示课题:猴子上树

4、提问:

同学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哪一天吗?(3月12日)今天我们也来进行一次有趣的“植树造林”活动,来表达自己保护环境的愿望。

二、剪、撕树形。

1、回顾旧知。

首先我们要撕、剪出一棵棵的树干能组合成林。(出示旧知课目)以前我们画过各种姿态的树,对树干和树叶有所了解,还用挂历纸撕过风景画,剪贴过村庄。现在我们要用学过的撕、剪方法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干,撕出美丽的树叶。

2、出示一张挂历纸。提问:

谁来说一说,这张挂历纸哪些地方适合剪树干,哪些地方适合撕树叶?(指名回答)教师小结,强调撕、剪树干、树叶时要选择适当的颜色。可两个同学合作,一个剪树干,一个撕树叶。

3、学生动手撕、剪,教师个别辅导。

三、组拼、粘贴成“树林”。

1、拼摆树木。

(1)出示“树干”、“树叶”示范拼摆成一棵树。(2)提问:还可以怎样拼摆?(学生变换组拼方式)(3)教师演示展示相同的“树干”、“树叶”,不同的拼摆方式。(4)学生上台用不同的树干、树叶进行拼摆。(两个同学上台拼摆)(5)小结:不同的材料,也有不同的拼摆方式。

2、树林的组拼。

(1)一棵棵的树拼摆好了,我们就该把它“种”到荒山上,组拼成树林了(出示组拼图1)

提问:你对这幅树林组拼图有什么意见呢?(没有层次、疏密变化)(2)(出示树林组拼图2)让学生明白组拼树林时要注意有远近层次和疏密变化。(3)组拼树林需要大家集体合作。(出示学生组拼情景)提问:他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我们在组拼时应该怎样做?(学生回答)(4)教师归纳小结,提出作业要求:同桌两人合作将树干、树叶拼摆成一棵树,然

后涂上胶,一起到“荒山”上来“种树”。(出示集体作业纸)(5)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教师对学生给予肯定。

第四课 帽子回来了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不同动物的形象特征,通过想象画出常见动物在森林里快乐生活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重点:综合分析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能用拟人的方法画不同动物,引导设想动物在森林生活的情景。

难点:不同动物形象特征的捕捉和把握,画面的安排和布局。教学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动物头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想像平时从电视或是日常中见到过的动物形象并向同学们说一说,最后老师总结每种动物都有各自与众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图片欣赏,分析各种动物的外形特征。

演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它们的外形特征。兔子:耳朵长长的,尾巴短短的。松鼠:尾巴大大的,…… 长颈鹿:脖子长长的,……

三、讲故事,揭示课题。

老师创编一个《帽子回来了》的故事,故事中涉及多种学生熟悉、喜爱的动物,并有一定情节,将动物的生活拟人化,与儿童贴近,引起共鸣,激发兴趣,从而揭示课题。

板书:帽子回来了

四、欣赏范画,讨论。

1、书中的几幅作品描绘了小猪的什么故事?

2、画中的各种小动物是怎样画的?

3、这几幅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4、如果你来画,还可以画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小猪(在干什么?)小猪戴帽子上学校 风吹帽子挂树梢 小猪急得蹦蹦跳 谁能帮它去取帽

森林(树、花、草、洞、石)

六、学生作业,教师个别辅导。作业要求:

1、内容新颖、有趣。

2、构图饱满,布局合理。

3、色彩鲜艳。

第二课时:

学生活动:35分钟。

一、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二、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第五课 《三个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用颜色水吹出色彩艳丽的图画,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色彩水的用途,掌握吹色彩水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图画。教学准备:纸张 颜料 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30分钟。1. 语言情景导入

画画离不开各种颜色,各种颜色都是好朋友,在我们的画面上经常结伴在一起玩,但是有一天,这些伙伴里少了三个朋友,他们是:红红、蓝蓝和黄黄,可能是他们三个家伙在和其他的颜色捉迷藏,于是其他的颜色都要一起去找这三个朋友,怎么找呢?就要请同学们来帮忙,大家愿不愿意帮助他们呀?(善良、热心的小朋友们肯定会说愿意帮忙,于是引出下一步)2.先请大家把红、黄、蓝三种颜色拿出来,藏起来。(学生操作)3.现在红红、蓝蓝和黄黄已经藏好了,找朋友的游戏开始了:大家知道,颜色和颜色之间互相调和就可以调出另一种颜色,要大家帮的忙就是把其他这些颜色进行调和,看看能不能发现红红、蓝蓝和黄黄。好了,开始吧!4.学生开始操作,用除了红、黄、蓝三种颜色以外的其他各种颜色进行调和实验。根据色彩原理,同学们不可能调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这个游戏似乎有点残酷,注定同学们是不能帮其他颜色找到红红、蓝蓝和黄黄的。因为红、黄、蓝在色彩学上叫做“原色”。之所以叫做“原色”,就是因为这三种颜色通过彼此的反复调和,可以调出其他各种丰富的颜色。而反过来用其他各种颜色通过调和的方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调出它们这三种颜色的。同学们进行多次的实验,调出来的是各种各样的“复色”,在这个过程中,大家虽然没能帮助找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却得出了变化丰富的“复色”,也是一种体验和收获。)5.经过一段色彩调和的实践,我问大家:你们都调出了什么颜色?学生会展示出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及时地表扬、肯定同学们调出的颜色都很漂亮,并请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调色实验的心得: 比如某颜色是怎么调出来的等等。

6.教师小结:老师知道你们调不出红、黄、蓝这三种颜色的。不是大家不行,是因为这三种颜色根本不能被用其他颜色调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原色”,意思是在颜色里原来就应该有的、最初的颜色,他们不能被调出来,但是它们三个相互调和却可以调出其他任何颜色!通过这个游戏,同学们对“原色”的理解就会很形象、很透彻,并在活动过程中不自觉地体验了“复色”的概念,为以后的色彩知识学习打下感性的基础。

7.接下来,我们就只用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来做游戏,有两个游戏: ①分别把红、黄、蓝三种彩色水点在纸上用小管子(饮料吸管或圆珠笔的外管)从下向上吹,就会出现好像树一样的形状(教师示范),看看你的树会变成什么颜色。

②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画自由想像画。

第六课《海底世界》教案

教学目的:1.通过想象画练习,学习简单的构图知识,把感知到的海底世界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进行色彩训练、形象思维与审美教育。

3.渗透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将来开发建设美丽的海底。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表现出海底世界,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作业《海底世界》。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

二、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教师讲述“孙悟空海底寻宝”、“美人鱼”等故事。

问:在美丽的大海中有些什么?同学们想亲手画画美丽的大海吗? 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海底世界》。(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教师问:谁是大海的主人? 小结:鱼

鱼儿的形状像什么?它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身上长着什么?

小结:鱼儿的形状有椭圆形、三角形、长条形、以及一些说不出形状的;它们的身体由头、身、尾、鳍四个部分组成。

鱼儿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它有哪些颜色?鱼儿有哪些的朋友呢?

小结:鱼儿生长在蓝蓝的海水里,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是鱼儿的朋友。2.观赏学生优秀作品,评议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画面要饱满,布局要均衡”的构图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

3.一幅完整的海底世界,你想如何表现?让学生自由讨论。

小结:完整的构图中应有鱼以及它的朋友们。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蓝蓝的海水、珊瑚、水草、海藻、贝壳等。

a.鱼儿的画法: ⑴画基本形。

⑵细节刻画。画出嘴、眼、鳍、尾等。⑶描上花纹。⑷涂颜色。

四、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本次作业以组为单位,分为三组,每一小组以剪贴的方法创作一幅《海底世界》。

2.分组讨论,组长分配任务。

3.学生合作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提醒学生注意构图应饱满、丰富。4.每小组的组长上讲台谈谈本组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学生进行欣赏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五、总结全课。

我们今天学习《海底世界》,如今美丽的大海正在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需要我们共同来保护;在科学家眼中,我们的海底是一个安静的世界,水下生物不下万种,海洋是个巨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还有数不清的谜需要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

第七课 小泥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养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

3、体验学习活动的快乐,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操。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学难点:想象一定的情境,并根据情境做出各种造型有趣的小泥人。教学准备:课件陶泥 教学过程:

一、走进教室 看一看

1、课件展示在教室里玩耍的小泥人的图片,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回答(引导学主回答出“什么人”、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做个泥人 试一试

1、师生一起随意捏个外形。

教师在视频展示台示范讲解。(强调“随意捏”,要大胆,可夸张一点)

2、指名展示,师主共同调整。

三、捏捏泥人 动一动

1、课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动作,配欢快的音乐。

2、师主同做“小泥人的体操”。

3、教师提问:你是怎样让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动作呢?

教师小结捏泥人动态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 乐一乐

1、课件展示5张制作完整的小泥人图片。

提问:你觉得他们美吗?美在哪里?你能看出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师生共同总结美化小泥人的方法。并用课件展示。

2、师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师主共同点评、调整。

五、合做泥人 玩一玩

1、课件展示一组小泥人的图片。

教师引导学生从泥人的动态、细节的美化以及组合几方面来欣赏。

2、分组讨论:我们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个位臵做游戏,做什么游戏。

3、小组合作表现。

六、展示泥人 评一评

1、学生下位自由观赏交流,评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泥人和一组小泥人。

2、指名介绍、评价作品。

引导学生从小泥人的动态、美化以及小组的配合几方面来说。

3、教师小结。

第八课 蹦蹦跳跳

教学目标:

1、学习折扎昆虫的制作步骤、方法和要求,培养动手制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2、养成耐心细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折扎的方法、步骤与要求。难点:制作精美而有创意。

教学准备:自制示范品 剪刀 彩纸。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1、创设动物王国情境,导人新课。

教师提问动物王国里都有什么动物呢?让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事先扎好的青蛙、乌龟、蛇各1只贴到黑板上。语言激发:动物王国里就只有这几个人他们好无聊又好孤单,他们好想有更多的朋友陪伴他们,那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帮助这些动物找到更多朋友呢?那么就等着我们同学们这节课扎出更多的小动物好么?。

板书课题:蹦蹦跳跳

2、学生试扎。

本课内容较简单,可首先让学生按教材示意图试扎,培养其识图能力和学习上的主动性。

思考并试折:

(1)书中的斑马是怎样折出来的?(2)同一形状的纸可以从几种角度进行斑马?(3)怎样才能将折好的纸扎成动物?

3、教师点拨。

根据学生试折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制作。

指导点:

(1)构思:不同动物的结构不同。要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灵活折叠出新形状。(2)折法指导

4、学生完成作业。

学生根据老师的指点继续折扎或重新折扎。作业要求:(1)折扎方法正确。(2)操作耐心细致。

教师继续全面指导。

5、作业展评,课堂总结。

(1)学生把扎好的动物贴到黑板上,学生自评,师生互评,表扬奖励优秀作业的作者。

(2)教师出示自己扎好的动物扎物,启发学生课后用这节课学习的折法创造新的形象。

第九课 快乐的舞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简单认识各种舞蹈。

2、用自己喜爱的表现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感受舞蹈的快乐,并将快乐的舞蹈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教学难点: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舞蹈者的姿态。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师:同学们,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都可以欣赏到很多唱歌、跳舞的节目,你们都认识哪些舞蹈呢?能不能给我们学几个动作?

(生表演)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想不想知道他们“六〃一”节排了什么节目?

(出示课题)

3、播放舞蹈录像带

二、引导回答

1、师:舞蹈可以很好的将我们内心的快乐表达出来,可以作为我们表达感情的一

种方式,可以给我们美的享受。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优美的动作?给你的组员模仿一下,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最会模仿!待会我们请每组推荐以为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好吗?

2、小组交流,组内表演舞蹈。

3、师:同学们的舞蹈姿势都挺优美的!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表演?

三、综合体验

1、师:同学们,他们跳得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大家想不想一起跳?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来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待会我们围成一个大圈,听到音乐后,大家在原地想怎么跳就怎么跳!等音乐声一停,你们就摆出你们最漂亮的动作,然后停在原地不动!

2、播放音乐,学生跳舞。

3、(音乐声停止)好!扭扭你的脖子,观察你周围同学的动作,然后选择一个同学的动作记下来。(生观察、记忆)

4、师:你观察到了谁的动作?谁来给我们学一学?!(生模仿自己观察到的动作)

5、师:老师也观察到了漂亮的动作,我也把他记了下来,可是记的方法跟你们不一样,你们看!

6、师在黑板上示范。

7、师:这种用简洁的线条勾画出来的画,叫速写。这种绘画的方法对于五官不要求画得很象,重点在于人物的动作,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试着用速写的方法,把你刚才记下来的动作画下来?

8、生作画。

四、赏析评述

1、师:大家都完成得不错,你知道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样表现舞蹈的场面的吗?我们打开书,一起来欣赏。谁来说一说,画上除了由跳舞的人,还画了什么?和我们的画有什么不同?

2、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我们的画如果少了这些,就少了些快乐了。你们能不能将这些用上,让你们的舞蹈也快乐起来啊?!

3、播放音乐,学生继续作画。

五、交流评析

1、师:请各小组的组长带领你们的组员去欣赏其他组的作品,选择一幅你觉得画得好的,给他贴上小贴片。

2、生互相欣赏,贴上贴片。

3、共同欣赏得票多的作品。

4、师:同学们!想一想,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的速写,不仅仅可以用来画跳舞的人,大家平常看到漂亮的东西也可以用上速写,将它画下来!

第十课 望远神镜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美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2、使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学习一些有关望远镜造型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点:

望远镜的制作过程和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设计制作出各具特色、花样百出的望远镜。教学准备:剪刀 白纸 水彩 胶水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导入。

1、欣赏几张有关望远镜的图片资料。

2、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望远镜多么神奇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

来做一做望远镜呢?可是我们怎样才能做出那样的“望远镜”呢?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望远神镜》。(板书)

三、传授新知。

1、了解制作材料。

我们制作“望远神镜”的材料是剪刀、白纸和彩色水笔。(展示给学生看)

2、讲述“望远神镜”的制作过程。①设计“望远神镜”的形象。A、请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形状。

B、请几个小朋友上台来用简笔画的形式画一画,其他同学在下面试一试。C、展示一些设计较好的作品。教师示范。

A、先估计整体轮廓(一张长方形的纸张)大小。B、上色。

C、裁剪,并将纸张卷成桶状,最后用胶水固定。

1、作业要求:动手制作一个有趣的色彩鲜艳的“望远镜”,可以分成小组制作。

2、教师行间辅导。

五、展评作业。

1、先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再自己评,然后让大家一起评。

2、小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但训练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做出了很好玩的玩具,真有意思。

第十一课 看大夫

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把握人物表情的能力。2. 加强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3. 消除学生对医生的恐惧和对身体的爱护。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发现人物表情的特点,并能用画笔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对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医生的道具、教学课件、视频展示台、示范作品。学具准备:铅笔、彩色水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穿着医生的服装,带上道具,扮演医生入场,先不说明身份。假装给学生看病,以制造一种看大夫的情境,在给学生看病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2. 交流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描述看病的经历,着重让他们表演,进行对比观察: 不同的表情。动作。场景。3. 欣赏动画

在动画中让学生了解到特写的概念及夸张的手法。4.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种类的病情,其他学生观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围绕表情、动作两个重点。

5. 赏评范画

在这个欣赏的环节,主要是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把握人物的特征,以及对画面主次的把握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可捎带讲一点场景的概念。

6.学生画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对于作画材料不做硬性规定。

7.作业展示

就作业中比较典型的画面进行赏评、肯定。8.人文关怀

以一个脑筋急转弯题目“什么样的人不会对你说:欢迎下次再来。” 让学生自己揭示答案。寄予人类美好的愿望——永远身体健康。

第十二课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家》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图片资料,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第十三课 堆 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启发学生联想,想象,指导学生堆出一座造型奇特,色彩艳丽的“沙工程”,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造型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向往未来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沙土的性质和用途,掌握制作“沙工程”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在基本形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创作新颖奇特,富有儿童特色的“沙工程”。教学准备: 提前了解离学校最近的沙堆,并观察沙堆附近环境为教学做好充分的

准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集体整队,教师领队前往选择好的沙堆。

二、分析建筑结构,导入课题: 教师讲解“沙工程”的基本建筑模型。

1、引导儿童观察沙的基本性质。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设计我们自己的“沙工程”。

三、学生继续作业,教师指导。

巡视指导,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个别指导,师生共同作业。动手时就学生提出的或是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并示范讲解。

四、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

第十四课 花儿遍地开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花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教学准备:剪刀 彩纸等。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一些花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花的形状。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彩纸拼图,并让学生说一说,它象什么?想一想它是怎么做成的。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拼出来的?(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小结。

5、板书课题:花儿遍地开。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拿出学具,并自己动手剪一剪各种花瓣的形状,并想一想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然后让学生将花瓣上色。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花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讲述作业要求:先剪再上色,接着拼摆,最后固定在卡纸上。提醒学生注意拼摆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命名。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展示作业,课堂小结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5)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课 徐悲鸿与奔马

教学目标:

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作者是谁?

(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

(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2课 戏曲人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 A、这是什么戏曲? B、有哪些人物形象? C、给你什么感受?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 A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

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

3、讲解绘画方法

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3课 是水墨人物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

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

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

四、学一学

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2、教师示范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

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 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4课 画家林风眠

教学目标:

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

(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2)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学生欣赏、讨论

3、对比欣赏

(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

(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

4、尝试实践

(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2)学生作业

(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

四、课后拓展

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5课 蔬果造型

教学目标:

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

3、揭示课题

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

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

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

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

四、展示评价

1、这节课你开心吗?

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

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6课 秋之韵

教学目标:

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

二、欣赏评述

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

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

三、技法探究

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

3、拼摆游戏

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

四、评价交流

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

(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

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

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7课 做做陶艺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邮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8课 中国扇子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干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难点: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过程

1、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1)猜谜:有风不动无风动,不动有风动无风。猜一猜是什么东西?(2)欣赏中国古代的扇子。

课件出示古代时期的一些扇子,简略交流,赏析《韩熙栽夜宴图》,扼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请学生察看古人的纳凉方式。小结:中华扇子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件件艺术品。它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朝代的绘画艺术与刺绣技术。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是源远流长啊!

揭示课题《中国扇子》。

2、了解与感受。

让学生出示所带的扇子,设问:“你们能说说自己带来的扇子和画面中的扇子都有哪些特点吗?(了解团扇和折扇)

讨论:团扇和折扇的各自造型特点。

(1)根据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不同的扇子?小组交流。

(2)教师设问:扇子的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3)分析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感到有什么不同?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3、欣赏范作尝试创作

(1)作品分析,了解扇面画构图的特点:

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说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肯定与弥补。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扇面的构图以扇形为多,还有少数的圆形,我们在构图的时候要注意结构饱满、合理美观。”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团扇、折扇的文字都是沿着扇骨的方向书写。

(2)欣赏扇面水墨艺术作品。(小组交流水墨画形式创作一副优秀的扇面作品,应注意哪些,根据扇子的形状选取题材、水墨晕染的效果等。)

(3)教师示范讲解要点。(教师一边讲解扇面表现技法与步骤,提出绘画中相应的要求)

(4)提出作业要求,进行创作指导。

创作主题:自由创作一幅扇面。可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或自己组织的材料构思一个画面,用水墨的方式进行表现,要求画面的构图合适好看。创作要求:鼓励学生勇敢创作与表现,并使构思独特,构图好看。

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自评: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作品的构思,欣赏水墨表现的趣味。互评:学生相互参观和交流评价。(你最满意的是哪些地方,不满意的又是哪些地方。)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等。

5、课堂小结:谈谈你在本节课的收获如何?

师小结:扇子艺术带给我们神奇而又独特的历史悠久文化,希望同学们今后用心的观察生活,留有生活的美,创造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来点缀自己的生活!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9课 小小果壳箱

教学目标

1、了解果壳箱的结构和功能等,初步学习果壳箱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够设计出造型独特又美观的果壳箱,并运用立体纸工的形式来表现。

3、通过果壳箱的设计与制作,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造型新颖的果壳箱。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检查课前准备情况,安定学生情绪。

2、引导谈话。

(1)你见过有哪些果壳箱?

提示:果壳箱有室内、室外的区别,在材质上亦应有不同的要求。(2)你知道果壳箱的作用吗?

激发学生关注果壳箱的热情,增强环保意识,唤醒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揭示课题《小小果壳箱》。

3、欣赏比较。

(1)欣赏教科书上两幅范作,想一想,这两只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不同?(2)欣赏果壳箱的图片,说一说这些果壳箱在造型上有什么创新之处?

4、启发想象。

(1)果壳箱的外形设计你有什么新的想法?(2)果壳箱的投入口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3)对于果壳箱的功能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想法?

5、学生创作。

(1)用纸张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新颖的果壳箱。(2)提示果壳箱的标志应醒目,色彩应与环境协调。

6、作业展示。

(1)自评。展示自己的作业,并介绍作品最得意或不足之处。(2)互评。学生相互参观交流,选出最喜欢的作业,并说说理由。(3)师评。根据学生的评价,评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等。

7、课外延伸。

(1)垃圾不入箱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2)怎样根据居住的城市的特点设计分类垃圾箱?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0课 流动的风景线

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各样的车,了解不同种类车的装饰特点,并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和作用。

2、会用一种装饰设计方法进行车身装饰设计。

3、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懂得“设计来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更美好”的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了解不同类别车辆的装饰特点,掌握车身装饰的方法。

难点:车辆装饰有创意,能清晰地传递所要表达的信息。

教学过程

1、揭题。

出示课题:《流动的风景线》。

2、欣赏、分析。

(1)回忆生活中有车身装饰的各种车辆。(2)出示一组图片: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

(3)教师问:同学们,把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车用自己的方法分类。学生答:(根据生活中观察的车进行归类。)

(4)教师小结:①从功能上分;②从车型上分;③从色彩上分。

3、欣赏、感受。

(1)教师出示两张图片(不适合车身装饰和适合车身装饰的两种车进行对比。)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车适合车身装饰?为什么?

学生进行分析,教师小结并介绍一些不适合车身装饰的特殊车辆,如消防车、救护车等。

(2)教师提问:车身装饰一般在什么部位?主要的装饰手法有哪些?(3)教师提问:车身装饰有几种类型?

①广告装饰(商业的、公益的); ②个性化装饰??

4、欣赏图片,说说装饰设计的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手绘图形设计;②手工粘贴设计;③电脑模拟设计;④模型分面设计;⑤局部位置面块设计。

5、学生作业。

(1)自选一种车辆,对车身进行装饰,时间20分钟。(2)教师巡回指导,进行辅导和解决课堂问题。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示在展板上。

(2)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采用的方式,说说通过装饰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1课 公交站台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公交站台的功能和特点,学习设计一座有特点的公交站台。

2、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实践应用手绘草图或立体模型等方法来大胆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习惯,提高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设计公交站台的基本方法。

难点:抓住站台的功能和特点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并能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设计构想。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公交站台图片后,教师简单介绍公交站台的功能,并出示课题。

2、分析、了解公交站台的结构等知识,初步感受公共设施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公交站台设计图绘制方法,尝试手绘一座公交站台设计草图。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交流评价:说说同伴设计的公交站台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注意各部分的协调统一。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能通过卷、折、穿插等技法用彩纸把自己设计稿制作成一座立体的公交站台模型。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纸张制作表现一个公交站台,要体现自己的设计构思。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造型上是否已将自己的设计构思表现出来。

9、教师小结:要求学生课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不完美的地方,试着画画重新改进后的设计稿。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2课 街市新貌

教学目标

1、调查家乡特色街的文化艺术成果,并感知环境设计与生活的关系。

2、学会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与同学合作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3、通过综合探索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用适宜的纸质材料,从美术设计的角度制作“特色街”的局部平面图或模型。

难点:平面设计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欣赏感受。

(1)走入特色街。(播放:河坊街的录像。)

提问:这条街有什么特色最吸引你?(仿古建筑、民间游戏项目、小吃食品、工艺品、扮演者等。)

(2)新旧街道的对比。(播放:老照片。)提问:比一比,今昔的河坊街有什么变化?(3)小结:我们家乡的街道日新月异。提问:说一说,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特色街?(4)揭示课题:《街市新貌》。

2、欣赏图片,分析探索。

(1)特色街上有许多特色店铺。提问:找一找,店铺的特色具体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师生讨论:色彩、招牌、门面、陈列的商品等。)

(2)师生互动:比较两家特色商店的店面特点。提问:你更喜欢哪一家?为什么?(店面和招牌的设计富有个性。)

(3)教师为学生创设以下情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① 如果你将成为特色街的小店老板,你想开一家什么样的店铺呢? ②你的小店要装修啦,你有什么好

主意让小店引人注目、更容易招揽生意呢?

小结:店面设计必须与经营内容、环境、色彩相协调,招牌要体现该店的经营特点。

3、范例赏析,拓展设计思路。出示范作,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1)如何巧妙地利用瓦楞纸的条纹?(2)如何确定表现主题?(3)如何绘制设计草图?

4、提出作业要求。

请运用平面设计的基础知识,绘制店面设计草图。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

5、作业展示、教学评价。

(1)欣赏同学的设计草图,并展开美术评价。(2)吸取他人的建议,调整自己的设计草图。

6、课后调查。

布置课后调查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周末时间对家乡的特色街进行调查。调查内容:街道的历史和现状、人文特色、建筑风格与环境氛围。调查方法:可采用新闻调查、网络搜索、摄影摄像、速写笔记等方式。调查报告形式:图文结合。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3课 生活与科幻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与科技的关系,学习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科学创意的方法。

2、欣赏改变生活的科学技术,了解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科学创想,提高创新能力。

3、培养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美术的形式表现科学幻想。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身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2、继续感知,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展示图片。(如:会飞的汽车、可以打电话的手表等)

3、实例欣赏,了解如何创作科幻画。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介绍达芬奇手稿作品,教师小结(2)继续了解先进的科研产品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我们说说目前科研的一些实用产品。如:电动自行车、眼镜摄像机等。教师:这些发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呢?

教师小结:生活中存在问题——根据科学依据,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学幻想。

(3)通过欣赏作品,了解科幻画的创作过程。①展示图片,思考创作过程 ②启发思考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说一说生活中令你最烦恼事是什么? 学生互相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大到宇宙,小到家庭,每天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发明创造。

③教师总结遇到的问题。

师:小组讨论:如何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的问题? ④展示科幻作品,思考如何表现“幻”与“画”。⑤欣赏作品,引导启发与思考。

师:这些小画家用丰富的绘画形式表达了自己的科学幻想,我们也一样,不但要幻想未来,还要讲幻想变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4、指导创作

提出作业建议:针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创想,并创作一幅科幻画。提示:用绘画的方式表达科学思想,既要有科学的创新性合理性,又要有绘画的艺术表现性。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6、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作品,评一评自己或同学的科幻作品。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4课 窗外的风景

教学目标:

1、了解窗户的造型特点,以窗口为画面取景框表现窗外的风景,掌握画面取舍和构图的方法。

2、欣赏不同形状的窗口美景,强调取景的重要性。通过取景框来取舍不同构图的同一处风景,领会画面构图、静物取舍的方法。

3、体会不同的窗口结构带给人们不同的美感和情趣,引导美化生活的情感和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的意识。

教学难重点:

重点:感受不同的造型特点并表现窗外的风景。

难点:观察取景时,画面的主次关系及一定的概括表现。

教学过程:

一、引导欣赏优秀写生作品:

1、启发学生观察别人是用什么方法写生的。(学习较好的造型方法,巩固写生知识)

2、构图是怎样的?(巩固构图知识)引导学生选景要注意构图的均衡、疏密变化及远近透视关系。

二、引导学生观察窗外景色,请学生说说看到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培养观察能力)

三、讨论写生方法:可以线描写生,可以水粉写生,可以用油画棒写生等。

四、学生动手写生,教师巡视、指导。

五、讲评作品:(请学生上来点评)

1、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2、对别人的作品,你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六、课后拓展

欣赏不同方法表现的窗外的风景,鼓励学生课后再去试一试。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5课 新家园

教学目标:

1、了解传统金银器的工艺、造型、纹理的特点,掌握传统金银器的欣赏方法。

2、从工艺、造型、纹样、功能等方面欣赏传统金银器,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评价。

3、感受传统金银器的美感,培养热爱祖国传统艺术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欣赏了解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金银器,以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难点: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各朝代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及造型、纹饰特征。

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1)出示ppt提问:

①请看大屏幕,这两幅照片拍的是哪里的?

②你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吗?你见过金银制品吗?你家人谁有金银制品?是什么样的?你对他们带的金银制品怎么看?为什么?你有见过古代的金银器吗?

(2)教师小结谈话,出示课题。

2、初步欣赏(1)提问:

①书中介绍的金银器涉及了哪些年代?可以分为哪几类? ②书中介绍的金银器和现在的金银制品有什么不同? ③请你用几个词来概括中国传统金银器的特点?(2)教师归纳小结:

中国传统的金银器的特点:类别丰富,造型别致,纹饰精美,工艺精湛。

3、深入研究

(1)教师出示《虎金》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

①《虎金》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虎金》动态是怎样的? ③纹饰有什么特点?

小结:《虎金》是金制品,(金器),属饰件类,姿态生动,纹饰概括、简洁。

(2)教师出示《金梳背》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并小结。①《金梳背》是什么材质?属什么类别?是什么朝代的? ②《金梳背》的纹理有什么特点?用了哪些制作工艺?

(3)教师出示《银水壶》。请学生做介绍,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灯方面进行介绍。

4、尝试赏析

(1)作业要求:“请自主选择还没欣赏过得一件金银器,分别从朝代‘材质、类别、纹饰及工艺灯方面进行介绍。并谈谈欣赏中国传统金银器后的感受。

(2)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公共评价。

5、小结拓展

(1)小结本课学习内容。(2)欣赏其他古代金银器。(3)欣赏现代金银器。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第17课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

教学目标:

1、培养收集于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认识我国的世界遗产,并用自己的语言谈谈感受。

2、通过思考、比较学习与讨论,感知中国世界遗产的独特艺术美感。发展探究思维,提高审美趣味。

3、培养保护世界遗产的意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做世界遗产的保护者、宣传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欣赏、了解、感悟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独特价值。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谈谈对中国的世界遗产的感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图片:皖南古村落西递、甘肃敦煌莫高窟、四川乐山大佛。教师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地方吗?他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讨论交流

①仔细观察这几幅图片在内涵上有什么不同? 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③你更喜欢哪一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

2、讨论交流,师生互动

(1)讨论一:什么是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标准是什么?世界遗产分哪几类?

(2)讨论二:看看自己带来的材料哪些是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哪些属于文化遗产?哪些是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3)交流:教师和学生代表一起来汇报、欣赏中国的世界遗产。

3、小组合作,表达感受

(1)教师出示《神州风采》,学生欣赏。

(2)小组交流自己的欣赏感受。(小组合作进行,并将感受写下来)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写好的感受进行汇报交流。(2)全班评出印象最深刻的作业,教师小结。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第二课时

1、欣赏比较,启发谈话。

(1)出示黄山申报时的图片以及现在黄山游客满为患的图片。谈话:看了这两幅图片有什么感受?

(2)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觉得人们在饱览世界遗产风光的同时应该怎样保护它们?

2、结合教科书,激发创意。

(1)看书讨论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①你喜欢哪一处世界遗产?准备给他取个什么保护口号? ②你认为小组内哪位同学的口号提的特别好?为什么?(2)结合课件中的作品,深入探讨保护欲开发的问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深入探讨。

(1)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可以申报世界遗产的资料,集体讨论是否具有申报的价值。

(2)针对讨论结果议一议怎样申报世界遗产,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争取。(3)将申报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项目的设计稿写下来。

4、讲述作品,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特性的作业给予表扬和肯定。(2)启发评价方法

5、联系生活,欣赏拓展(1)总结课本内容

(2)欣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

生活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6)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部实质意义,同时,紧密联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凸起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班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开采单位正题的人文精力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正题,并注意单位正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部实质意义凸起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正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熟悉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

通过不雅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功德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忙学生熟悉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当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部实质意义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力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不雅: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患上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患上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可以兴许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激发创造精力,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追随宋室,迁居钱塘。详细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纪末叶至十二世纪中期。他多年以前曾当过民间画功,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士,其中尤以童婴题材最为人所赞赏。画画的人最知道人士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心爱的缘故原由就在于苏汉臣的人士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红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使人赞叹不已,怪不患上故宫每次外展,岂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猫,正让一对小姐弟玩患上不亦乐乎,小猫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患上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色的旗帜,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赛看谁的东西能吸引小猫的注意。这下可让小猫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现的活灵活现,让驻足画前的您,x那间,彷佛听见自己往日童婴时期嬉戏的欢愉喜悦。本画虽无款印,然不雅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种种的风格表现o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宫书画录第三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情势。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不雅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不雅察、探索追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不雅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士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伎俩;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不雅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不雅察和回忆的根蒂根基上捉住人士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不雅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决定信念,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熟悉,并提高审美的不雅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不雅察和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不雅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不雅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

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傲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

改的征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不雅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写?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观念。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教员领导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患上恁地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踊跃性。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不雅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何?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凸起学生的主体职位地方,培养他们的自力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1,看一看:用小镜子不雅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

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士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士表情的无穷变化。

1,讲解演习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教员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勒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伎俩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教员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教员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不雅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教员的面部特征,教员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忙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熟悉具象化。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患上太纤巧,反而增加了难度。

3,可用些夸张的伎俩,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

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

进行个别针对性教导,帮忙有困难的学生。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3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出格正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心田世界。-

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熟悉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1,教员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违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伶俐、可爱、充满自傲的你们组成,教员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张识。

课后记:这节课在领导学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大将几种常见小孩的发型画出来,让同学们找找哪个像自己,先在作业纸上画下来,再添画有个性特征的五官。这就避免了学生只着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群体不雅察的征象。

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莳植小植物的体验,以是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

Gz85.com编辑推荐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11篇


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考虑到你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11篇”,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1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课 题:鸢尾花 课 型:欣赏

课 时:1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陶冶情操。

2、技能:学会欣赏的方法。

3、情感:了解画家的绘画语言,体会画家的情感。教学重点:画家的艺术生平介绍。

教学难点:作品的分析,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新课课题:鸢尾花 解释鸢字的读音和解释。

2、学生先观察画面的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二、新授

1、画家的生平介绍。出示画家的自画像作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鸢尾花的作品分析,生读书、欣赏,讨论。谈谈自己看到作品后的感受,色彩上有什么特别的冲击力。

3、梵高其他作品简介(看书第十六课:画家凡-高)

星月夜 向日葵 阿尔的吊桥等。

4、学生欣赏凡高的作品,小组讨论欣赏作品的感受。

三、探究感悟:

1、老师特别喜欢梵高的这幅画,今天,我把自己临摹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出示砂纸画——鸢尾花),梵高的《鸢尾花》是在油画布上画的,而我的这幅画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吗?——砂纸画的。

2、油画棒色彩很鲜艳,在砂纸上画花一定别有一番韵味,想不想看看?

为了让大家更近距离的感受一下砂纸上的花,我给每一个组一幅砂纸画的鸢尾花,你们想得到吗?那好,现在带着几个问题欣赏这份礼物。

摸一摸你手中的砂纸画,什么感觉?画面上都用了什么样的颜色?

3.教师用实物投影展示示范如何用油画棒在砂纸上表现点、线、面,并简单的画一幅鸢尾花。看完后,请小组讨论一下:画砂纸画需要哪几个步骤。(生回答问题)板书:构图、涂色(尽量使用过渡色)

四、实践创作:

1、你们想不想也像老师一样用砂纸画一画鸢尾花?美丽的“百花园”就要百花齐放啦,它靠大家的勤劳和智慧实现百花盛开的场景。在这个“百花园”里还将有十位“百花奖”的诞生,还有精美的礼品赠送,你们有信心争取吗?那好,同学们兴趣这么浓厚,老师将要送给大家第二件礼物:砂纸。请小组长为大家分发砂纸。马上行动。

2、学生创作,师辅导。

五、作品赏析:

百花园盛开着一朵朵娇艳的花,这都是大家辛苦换来的结果,下面,请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到前面做评委,评选出十位“百花奖”获得者,赠送礼品,掌声祝贺他们。

课题

1、植物写生 教学内容:

通过欣赏图片及对自然界中植物的观察分析,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特征、花的角度变化、叶子的穿插等,学习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片间的遮挡关系,花、叶的朝向,以及如何用疏密不同的线表现植物。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教学重点: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教学重点: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2.解题指导学生欣赏中国(君子兰)

学习画中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3.欣赏学生优秀作品

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学生讨论。学生欣赏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仔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以小组进行研究、讨论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小组选拔较好的作业。

课题

2、巧用对称形

教学内容: 用大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美观的对称装饰花纹。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知道对称美与生活的联系,了解对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对称式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作品。

隐性目标 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如何巧用对称服务于生活,美化生活是本课的重点。为了使学生能够制作出优美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大胆应用,巧妙地选材设计,装点生活。用大量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对称的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理性地感受对称的美感。启发学生广泛的设计思路。设计出美观的对称装饰花纹。教学重难点 :

重点 :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哪里有对称式的,以及在自然和生活中的体现。了解他们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对称形作品。

难点: 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教具: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教法:谈话法问题法、指导法、交流法、实践法、演示法、评价法、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它包含了很多奇妙的美的法则。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大自然学习。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小设计家,首先老师带领大家到大自然里去找一找,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比比哪个小朋友有一双亮眼睛。教师示范:进入课件的美的法则。2.“找一找”栏目,是大森林里的景色,移动鼠标看看谁先找到关于美的法则。出示课题。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 度左右完全重合。比如蝴蝶的身体,左右两边是对应重复的,这种特点,我们把它称为是对称的。

问题:

1、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过对称形的图案? 学生讨论:对称形——用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组成:主体部分、装饰部分。(启发学生创新设计。注意造型对称式图案的美感)。

2、说一说对称式 的样子。

3、是怎样对称的?

4、分析结构。以一个作品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主体部分思考: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装饰部分思考: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三、指导学生看书。

四、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要让学生有目的地观看作品。

观看资料,交流活动。观看作品交流思考内容。

第二节

一、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

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装饰部分——使用对称形的美感。

学生看书: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对称形,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二、实践操作

1、确定制作方案。

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进行设计。

2、教师辅导要点:主体形象设计美观:体现对称式美,创新使用材料。

学生操作。学生交流。(演示)

三、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展示出来。进行互相评价作品。

四、板书设计 :

巧用对称形对称:轴对称 利用对称形:装饰

制作:书签 中心对称 美化贺卡 笔筒„„

课题

3、放学了 2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这幅创作画,使学生能够用自己所学生到的知识去表现放学后行走地路上的同学和路上所发生的事件,从而构成的一幅完整的《放学了》的创作画。同时使学生学到速写的方法,明了速写在创作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学会以速写为基本素材,把它扩展为有意义的创作画。隐性目标 通过创作此幅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内容。通过观察、记忆表现放学后一些有特色的活动情节,体验集体活动的情趣,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放学了》是以人物动态为主要内容的创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讲一些浅显的人体结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对人体的结构和动作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人体在活动时肢体动作规律 教学重难点 :

重点:启发同学用发散型思维,在天天可见的放学路队这一平凡事物中,寻找出有意义的绘画内容。

难点:人物速写,教师除讲解外还要进行当场示范。教具:学生的优秀作品(做成课件)、铅笔、彩笔、油画棒

教法:表演法、欣赏法、观察法、引导法、观察分析法、实践法、讲述法、演示法、展示法、讨论法、辅导法、总结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动作表演。

1.教师请五位学生背好书包,上讲台表演,生回答。教师出示课题:放学了欣赏(课件出示优秀作品)学生观察,从人物动态、环境上进行讨论交流。

2.说说本校放学时的情景。遇到过哪些让你难以忘记的事情? 启发、引导1>、你在放学的路上,碰其他学生观察,说一说他们在干什么? 2>、在放学时,同学们的表情和动作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始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问题。3.欣赏书上作品。

学生观察回答欣赏分析人物动态、表情、等特征,为下一步作画打基础。

三、实践操作

教师讲解本次创作的要求:绘画单个人物素材。

介绍绘画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要注意人物的比例关系及动态的表达,线条的运用。

四、学生操作。

五、学生交流。

六、教师总结:

1、教师对本课的绘画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2、教师对学生在构图上提出一些简单的要求,以便下节课创作的顺利。

第二节

一、展示、讲解上节作业中的问题。

二、教师讲解本次创作的要求:主要是以人物绘画为基本素材,然后对所画的内容进行扩展进行创作。

三、介绍组织画面的方法,教师边讲边示范。

将上节课画的单个人物剪下来,以小组为单位组成一个新的画面,并根据人物添加背景,注意疏密、远近关系。

四、学生操作。

1、小组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画什么?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视辅导。小组讨论学生动手作画

五、展示作品学生交流。小结

课题

4、设计生活中的标志2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对标志的识别、欣赏、研究,启发学生设计、创作生活中、校园中需要的标志,培养学生物以致用的设计理念和健康向上的情感,提高形象表达力及创作欲望。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看到这 些标志应该怎样做。能够正确认识和运用各种不同的标志,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遵章守纪的良好作风

教材分析:本课是设计应用类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本果教材从生活出发,内容涉及从识别标志的涵义到研究、学习标志的用途、特点及设计标志的构思、取材等方面。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各种标志所代表的含义。难点 设计标志。

教具:课件(各种各样的标志)、电脑、各种彩笔。

教法:问题法、讨论法、辅导法、指导法、展示法、评价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你们知道这些标志是什么地方的吗?

2、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3、课件出示老师收集的标识,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并分析各种标识。

4、小组讨论:结合你看到的标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标志都有哪些种类和表现形式? 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标识的作用。小组讨论互相介绍,学生听取别人的介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发言自己的意见。

总结:人物标志、符号标志、指示性标志。

三、完成作业 为自己的学校或公共场所设计一枚标识。

四、教师巡视辅导,及时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大胆想象。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三、对上节课的学习情况作出简单的总结。

指出学生在作业时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修改的建议。教师提出着色时的要求:要注意与自己设计的标志相符合。

四、教师巡视辅导,对个别设计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帮助。

学生继续完成。学生修改上节课设计的标志草图,对自己设计的标识进行着色装饰。

五、作品展示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小组各自介绍自己设计的标志,识的意图。教师小结并向全班同学说明自己在设计时的想法及设计标志

课题

5、生命之源——水

教学内容: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了解水的相关知识,特别是水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一起来珍惜所剩不多的水资源。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技能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隐性内容与目标: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力图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美术实践能力。教师在指指导学生对水问题进行挖掘的同时要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从美术的角度理解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本课共两个版面,分别传达了不同的意图,即水与人类的关系,和介绍学生的活动:学生可以制作什么样的板报内容,用画的形式来诠译如何李水爱水,用艺术化的小报让更多的人了解水资源的现状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到水对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通过宣传栏的制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利用美术服务于生活的能力。

难点:让学生了解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宣传栏的装饰设计方法。教法:实践法、问题法、展示法、评价法

教学准备:与水相关的资料,表现水的艺术作品,多媒体展示平台,彩色纸,各种绘画工具,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师生准备好相关资料做好课前准备。

二、导入教学:

1.让学生翻开书,根据自己已有的资料回答书上的问题。(根据问题的核心展开讨论)学生根据书上的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关心水问题,关心、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2.综合实践活动:让所有学生共同完成一张大宣传海报。让学生根据自已的长处设计小专栏。(擅长绘画的同学设计以画为主的小专栏,擅长写的同学设计以数字为主的小专栏。)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小专栏。

教师启发引导:你的专栏想用什么美术用具来制作? 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怎样让你的专栏更美观?

三、学生分组完成作业。

四、宣传展示小结:给学生展示展示自己成果的机会,总结经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本组设计的宣传海报。

五、学生间相互点评。

评价:谁的设计最有新意。谁的专题内容更有自己的风解。谁的内容丰富,设计得美观。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能力。让学生体会劳动后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广泛的美术兴趣。

课题

6、材质的美 2课时

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材质的特点,再结合艺术作品讲解材质与艺术的结合。让学生从材质的角度去欣赏、发现艺术作品的美。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到身边的的各种材质给人的美。

2、认识各种材质的感受,即造型、色彩、功能等。

3、能够对作品从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运用过去学习的美术知识进行描述,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隐性目标 通过学习《材质的美》一课,让学生认识到美妙的多彩世界来自人们精心的设计,各种材质会使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精彩,只有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才能会生活的美好、生活的乐趣,才会有好的设计。每一个人都有应该有意识地去认识各种材质,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想象才会感受到美。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发现五彩缤纷的世界是由各种材质组成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代的文化、科技水平,进而引导学生以欣赏材质的特点,从而引发学生感受体验材质的巧妙运用,体会意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各种材质给生活带来的美。

2、学生能够从物品的造型、色彩、功能上 描述并以个人的观点进行描述。

3、能将本课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难点 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能将实用功能与造型色彩有意识地结合。

教法:观察法、交流法、实践法、展示法、延伸法

教具:课件资料、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课前准备 布置课前收集任务。从生活中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物品,如服装、食品、器皿、家具、建筑、汽车、玩具等,选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观察他们是什么材质给人什么感受。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各种物品:猜一猜这是什么材质的?

先猜一猜,是什么?从颜色、造型、功能等到方面谈。是什么材质的?给人以什么感受? 揭示课题,像这样设计巧妙、美观而实用的艺术品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材质的美》。

2.出示课件,提出问题。

艺术设计需要设计师具有丰富想像力,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艺术设计,不同的设计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且,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喜好。

打开书,看一看书中几组日常用品——文具盒、水壶、铅笔盒等,交流提示:我介绍的是——它的外形是——它的颜色是——它的材质是——我因为——特别喜欢它。

3.小组讨论与交流:

(1)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

(2)根据提示内容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书上的物品介绍给小组的同学。(3)组内选出一件设计最好的物品,然后介绍给全班。

可从颜色、外形、图案、功能及人的喜好等方面谈谈。同学可以根据各自的选题进行讨论。

三、实践活动

把自己小组研究的内容设计成表格,分为:颜色、外形、图案、功能、喜欢原因等。组际间交流。

第二节

一、体验设计

1、我们身边的艺术设计既漂亮又实用,这些设计吸引了不同的人。

2、研究:各种材质给你什么感受?

你能否将身边的物品变得更好看? 边观察边思考。

二、展示交流 展示交流总结提升

出示教师收集的艺术材料或课件:

我们身边充满了艺术设计,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设计息息相关。有了这样精美巧妙的设计,世界被装点得五彩缤纷,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三、课外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收集。

继续从报刊杂志上收集具有美观、新奇、有趣的形状和色彩的事物的图片,可将它们装订成册,期末做展示交流。

四、板书设计

材质的美

材质:泥、陶、比较粗糙 塑料 光滑

钢铁 青铜 金属光泽 :

课题

7、用彩墨画鸟 2课时

教学内容: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欣赏,自主分析鸟类的身体结构,回忆国画的用笔和用墨,自学羽毛的四种画法,并把它们灵活的运用到自己要表现的鸟类中。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国画的热情。教材分析:本课属造型表现领域中的一节创作课。旨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彩墨与宣纸的特性,了解绘画技巧妙。此课与下一课为一个小单元,主要是培养学生大胆运用彩墨进行创作,对中国画的工具、技法有进一步认识。学会基本的运笔、用墨、用彩的方法,用彩墨创作出一幅表现鸟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学习国画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 羽毛的四种画法和国画中用笔和用墨的正确方法。难点 鸟类动态的表现,四种羽毛画法的灵活运用。

教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交流法、总结法

教具:国画工具(毛笔、宣纸、国画颜料、调色盘、洗笔筒、毡子或报纸),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这是谁在说话?看看它们长的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2、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它属于哪一画种?

3、我们要用国画的方法表现,怎么画?

请打开书《用彩墨画鸟》一课,看书上介绍了几种方法?分别是怎样使用笔墨的?适合画鸟的什么部分?(小组讨论)

4、请你试着来用一下这四种方法。介绍自学心得:四种方法。中锋渴笔画细细的羽毛;

侧锋湿笔画大片平滑的羽毛; 先中锋勾轮廓,再侧锋填入颜色; 用顿笔画飞羽。

三、运用这四种方法临摹书上作品。

四、展示,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节

一、实践与指导 1.你喜欢什么鸟类? 2.它有什么特点?

3.它喜欢在什么地方生活?

二、请你试着画一画。最后给它加上简单的背景。

指导重点:应:笔断意连 下笔有力 忌:来回涂抹 反复勾描

三、同桌讨论交流。学生操作。

四、小结 展示用笔和用墨好的作品。分析优缺点,改进。整理物品。

五、板书设计 头颈

用彩墨画鸟 身体四种方法

翅膀丝毛 湿笔 尾巴中锋 渴笔 爪子侧锋顿笔

课题

8、用彩墨画鱼

2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有关鱼的一些基本知识,初步学习用中国画画鱼的基本方法,感受、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特点。尝试用国画的方法表现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鱼。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回忆中国写意画的用笔和用墨方法,自学自创画鱼的方法。掌握鱼基本结构的表现方法,能灵活运用。表现不同鱼类的特点。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中国画的笔墨情趣,激发他们学习国画的热情。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通过欣赏和学习中国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主要特点,感爱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基本方法和艺术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表现方法,同时在创作时又不受表现方法、技法的限制,大胆地将自己对鱼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提高学生中国画的表现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会至少两种鱼的画法,国画中用笔和用墨的正确方法。

难点 创造多种方法画鱼,国画中用笔和用墨的正确方法,尽量避免描、涂、抹。教法:导入法、讨论法、展示法、演示法、实践法、讨论交流法、总结法 教具:国画工具(毛笔、宣纸、国画颜料、调色盘、洗笔筒、毡子或报纸),图片资料,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你看到了什么?(看看它们长的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

2、如果让你用国画方法表现,你能用几种方法表现? 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方法最多。(小组讨论,并尝试绘画)

3、发表、展示本组的方法。

4、请大家仔细观察(课件出示),你看到了几种表现方法? 有哪些是新方法?

1)观察,分析。2)尝试表现。

3)发表本组的方法并演示。其他组补充。4)观察分析。

三、实践与指导

按照课件上的方法步骤临摹一幅鱼。

四、展评、评价、继续修改。

第二节

一、问题导入:

你喜欢什么鱼?它有什么特点?它喜欢生活的地方生长着什么植物?

二、教师边讲边示范一幅鱼的画。

三、实践与指导

请你试着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一画。最后给它加上简单的背景。表现出一幅奇特的海底世界。如何添加背景。同桌讨论交流。学生操作。

指导重点:应:笔断意连 下笔有力

忌:来回涂抹 反复勾描引导实用美观的构图。

四、小结 展示用笔和用墨好的作品。整理物品。分析优点。整理物品。

五、板书设计

头 用彩墨画鱼

身体几种方法: 鳍顿笔 湿笔 颜色的搭配 尾巴中锋 渴笔侧锋

课题

9、刻印的乐趣 2课时

教学内容:启发学生运用不同制版方法学以致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刻印方法,运用刻印的方法设计制作贺卡,藏书票或书签。隐性内容:运用学习到的刻印技法制作工艺品,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动手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造型表现的方式多各多样,不仅仅限于最常用的绘画方法。可以用来刻印的材料是非常丰富的,泥板、纸板、石膏板、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等不胜枚举。刻印的方式多种多样:阴刻、阳刻、漏印、浮雕等,可以充分借鉴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制版方式。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刻印的方法并加以运用。难点:图案细节的处理与安全问题。

教法:导入法、讨论法、演示法、讲述法、观察法、练习法、展示法、评价法 教具:课件、刻刀、橡皮、石膏板、萝卜、马铃薯等。水粉、油墨印泥、纸张、调色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新课:

1.猜一猜,议一议:师生打开书或课件,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书上小狗图案的书签和信封吗?这些图案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

2.小组讨论:这些小狗图案非常可爱,它们的外形、大小一样,方向、位置不同,这些图案是印出来的。

同学们猜对了,这些图案都是印的,而且方法非常简单,就像电脑中的复制、粘贴。

二、观察思考:

刻印首先要有什么呢?

讨论、演示、观察:教师取一个制好的版,同学分析讨论制作方法。对于难点教师可以重点演示。

1)制版:取一张透明胶片,用油性笔一笔画出所需图案的外轮廓。刻版:将透明胶片放置在垫板上,用刻刀或剪刀沿图案轮廓剪下,留图案以外的部分做版。

2)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种印刷方法也叫模板印制。感受版画的漏印过程,学习漏印方法。

三、试着自己刻一刻

材料:橡皮 工具:刻刀

图案:圆、五角星等简单图案。

四、交流刻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二节

一、教师演示

二、观察思考: 通过老师的演示,你们认为模板印刷有什么优点与不足吗?学生小组讨论。

三、解决问题:

欣赏书中漏印作品或课件中的图片。

添加,共享:前面制版时剪下的图案也可以和同学交换,这样每个同学就会有两个版了,你们就能印出更加丰富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

每组学生运用漏印的方法,设计印刷主题、风格统一的贺年卡、书签、信封等。

五、作业步骤:

结合书或课件中的步骤图,谈谈自己的创作步骤。

构思(各组设计不同主题的图案)——制版(用刻刀时右手执刀、左手放在后侧,注意安全,注意爱护桌面)——漏印(保持画面的干净整洁)——添画(线条少而精)

六、展示评价:开展班级“漏印作品交易会”鼓励学生大胆宣传自己组的作品。

课题:10学画农民画 1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用农民画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隐性目标:感受农民画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借鉴农民画的用色方法,来巩固调配色彩的明度。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系列,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农民画具有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农民画与儿童画从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它易于儿童理解和模仿,从而学习农民画从生活中取材的特点,鼓励学生生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学习改画或添画农民画,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准备:农民画资料、水粉用具、油画棒、课件、学生优秀作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农民画特有的艺术魅力,通过借鉴农民画的用色方法,来巩固调配色彩的明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教法:欣赏法、讲述法、、比较法、示范法、展评法、总结法。教具:范作、上色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农民画。

1、谈谈你对农民画的印象。

2、介绍农民画的表现方法:

夸张——比例关系 对比——色彩关系

3、特点:人物和场景表现平面化,动作和姿态简练概括。

二、板书课题:学画农民画

三、学习农民画的表现方法,用色彩的明暗对比创作一张农民画。

1、分组合作:四人一组

2、定出主题:选择亲身经历或印象深刻的场景事件来表现。

3、步骤与方法:(1)起稿:构图饱满

(2)配色:注意色彩不能弄脏

(3)填色:注意明暗对比,色彩对比

四、学生展示并讲评自己的作品。

五、教师小结

课题:

11、提袋的设计 1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掌握提袋的结构设计与制作方法,并发挥想象力,设计制作出造型新颖美观的手提袋。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使学生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

2、运用已掌握的图案技能装饰手提袋

隐性目标:使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立体思维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教法:引导法、演示法、练习法、讲述法、比较法、练习法、评价法 教具:手提袋、示范用图等。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内容。提袋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是购物中最常见的用品,通过提袋设计一课学生认识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发现美,认识美,并通过对提袋结构的解剖与再设计,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设计,提高立体制作能力与创造能力。提袋设计包括多方面的要素:一是材料,二是功能,三是提袋结构,四是图案设计,好的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制作手提袋的实践中学习准确地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难点: 掌握裁剪、折、粘等纸工制作技巧,特别是学习袋底的折叠方法。教法:导入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阐明课题:

出示手提袋在日常生活及商品经济中应用的广泛性。阐述“教材分析”中所归纳的三类手提袋。

二、讲新课:

1.指导学生欣赏课本本上的图片,说明手提袋的共同特征:

课件:袋口、袋身(包括装饰图)、提手。

三、制作方法:

讲授用纸折叠和粘贴袋子的过程,引导学生看懂课本所示制作步骤的图意。教师逐步示范,特别是在袋底的折叠上,多次演示,让学生看懂。折叠好后粘贴牢固,穿上提手绳子,完成制作。

四、学生制作: 完成手提袋的折制成型。

五、布置学生下一节课带备绘画材料或剪装饰所需的用具。

第二节

一、教师以实物为例,讲述对手提袋的进行图案装饰的设计。图案装饰的方法:

手提袋的美化装饰应以简练大方、主题突出为原则,因手提袋使用的是一件流动的艺术展览品,如内容过于繁杂细腻,便达不到宣传效果。

课本中的学生作品都是以单个(人物或动物等)物象为题材的。具体的形式可用剪贴(如课本中的机器人)、剪纸(如课本中的民间纹样),以可是绘画的。

在设计图案之前,应考虑为手提袋涂上一种底色,给它绘制或贴制什么图案。在装饰图案绘(剪)制好后可加上一些装饰线和与用途有关的文字,加强主题的宣传效果和装饰特点。

二、学生继续作业:

学生为手提袋作装饰,穿上手提绳子,完成制作。

三、教师讲评:

在手提袋内放上几本书,学生提着慢步走过讲台,看谁制作的手提袋实用美观,学生共同评议。

课题:

12、降落伞

1课时 教学内容

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教学目标

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用途。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并设计制作降落伞,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本课教学,简单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在制作小小降落伞的教学活动中,初步了解适合纹样,体验适合纹样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灵活完成作品,激发兴趣,增养热爱科学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设计和绘制适合纹样,在游戏中了解降落伞的原理和用途。难点:灵活运用适合纹样的装饰方法并设计制作降落伞。

教法:导入法、讲述法、谈话法、分组法、引导法、练习法、评价法 教具:课件,优秀作业,剪刀,线绳,一件小重物、面胶等。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降落伞的资料图片。

1、原理

2、降临落伞各部分的作用。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摆放用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跳伞的影片,欣赏后请大家说说当降落伞在空中飘舞时你有什么感受?为什么?

2、同学们都觉得降落伞在空中飘舞十分美丽,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自己的降落伞?

二、讲授新课:

1、制作降落伞,首先我们要了解它,同学们在课下收集了有关降落伞的原理和各部分的作用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下你了解到的知识。

2、怎样制作降落伞呢?请大家打开书,看看制作方法

3、其实降落伞的制作方法并不难,但做出一只与众不同的漂亮的需要同学们精心设计。同学们可以通过回忆刚才的影片或参考书上小伙伴的作品,说说设计降落伞伞面图案应注意什么?

4、展示课件进行作业对比。哪类图案更适合伞面的设计?

5、进行小组研究:伞的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应注意什么?做坠时应注意些什么? 教师可实物演示

6、引导运用剪贴或绘画的方法来制作一只与众不同的漂亮的降落伞。

7、最后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只美丽的降落伞是怎样制作完成的。

三、完成作业:

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发现优秀作业随时进行展示和鼓励。

四、课堂评价:

1、带学生到操场上试飞自己的降落伞,出现问题可作调整。

2、学生评比最美的降落伞。

课题:

13、别致的小花瓶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了解掌握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

隐性目标:了解技法运用其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也是本套教材陶艺系列中的一课。得用陶艺进行造型表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拉坯成型法、泥板成型法、手捏成型法、盘条成型法、模具成型法等。本课是启发同学们在学习运用盘条及手捏成型法的同时学以致用,引导同学们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报纸、上下等粗的玻璃瓶。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手捏成型、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难点:花瓶的造型设计,重心和掌握。教具:图片资料、陶泥

教法: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法、指导法、展评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1.小游戏:一块泥,可以用怎样的方法把它变成一件容器?

2.小组探究:

1、用手直接捏。

2、搓成条垒起来。

3、擀成大泥片围起来。

4、做好外形,用勺子把里面的泥掏了出来。

3.欣赏作品:

欣赏各种风格的陶艺花瓶作品: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

4.探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哪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5.欣赏作品:

欣赏各种风格的陶艺花瓶作品:它们都用了哪些方法?哪儿的设计最别致?

研究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件?哪一件作品的哪一种方法你最想了解?

二、明确目的:

提出作业要求:用泥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别致的花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探讨技法:演示:

1、将搓好的泥条铺在报纸上,横竖交错摆放。

2、用玻璃瓶轻轻擀压。(注意不要压得太狠,泥条太薄不宜承重)注意泥条半干后再把瓶子的报纸拿开。

3、用报纸轻轻兜着,将泥条围着玻璃瓶卷一圈。

4、立在做好的花瓶底上。(注意泥条半干后再把瓶子和报纸拿开。)

思考创作:教师巡视辅导。你的小花瓶哪个地方设计得最别致?你要做一个摆放在哪里的小花瓶?你的小花瓶适宜插什么样的花?干花?鲜花?长枝?短簇?它的外形会有什么样的考虑?

三、展示评价: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注意有侧重地进行点评。

别致的小花瓶之青花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是教材中《别致的小花瓶》陶艺课的课后延伸课。在前一课时中重点学习的泥工技法是搓泥条和泥条盘筑。而本课的内容是搓出蓝色的泥条,在白色的自制的平面或立体的纸瓶子上模仿传统的青花瓶进行造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传统青花瓷器的发展历史、美感和纹饰分类,能够用贴泥条的方法模仿青花造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的引领欣赏关于青花的知识,通过动手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青花。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传统青花的美感引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在将技法运用其美化生活的活动中,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利用搓泥条的技法制作别致的小花瓶的过程中将传统青花瓷器的三个美感表现出来。难点:花瓶纹饰的造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别致的小花瓶》,谁还记得我们在这节课里运用到的最多、最重要的的泥工技法是什么?(搓泥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在短时间内搓出又细又匀的泥条吗?(放音乐“快乐的哆嗦”学生比赛搓泥条,音乐结束后展示自己的成果)请这位将泥条搓的最细最匀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窍门。

上节课我们还学了用搓好的泥条来盘成一个花瓶(课件出示),谁还记得这是用了什么技法(泥条盘筑)。

(课件出示)这也是一个运用泥条盘筑法制作的花瓶,它借鉴了我国的一种传统的瓷器的风格,你知道是什么吗?(青花)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别致的小花瓶之青花”(板书)

二、走近青花 1.关于青花,你想了解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青花的历史。

(课件第一屏)请你默读一下这段话,然后告诉大家你从这段话里得到了哪些信息。(青花的制作过程、青花的起始、发展与鼎盛、价值„„)

(课件第二屏)出示不同历史时期的青花瓷瓶,请学生说说不同朝代的青花瓷造型、色彩、花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

2.感受青花的美感

出示课件: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青花,你感觉青花美在哪儿?(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板书:造型美 色彩美 纹饰美 造型美(重点感受奇特的、优美的造型)

色彩美(重点比较不同的蓝色带给人的不同的心理感受以及层次感)纹饰美(可分为花草纹、鸟兽纹、人物纹和文字类)花草纹重点分析疏密、有规律的和活泼的排列方式 鸟兽纹主要是吉祥的动物纹样 人物纹以儿童和诗意图为主

文字类以“喜” “寿”为主,与时代发展有关。

三、欣赏讨论:

欣赏了这么多,你想不想创造属于自己的青花?虽然没有泥胚,我们一样有别的办法:(课件欣赏)这是老师和美术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在纸瓶子上装饰出的“青花”。第一屏:分析纹饰类型

第二屏:以线造型的和以点造型的 第三屏:以面造型的,点线面结合的 美术作业超市: 材料选择:

1.用蓝色橡皮泥搓成条,将自己用白纸剪成的平面花瓶装饰成一个青花瓶。

2.用蓝色橡皮泥搓成条,将老师提供的纸质立体、半立体瓶子装饰成一个青花瓶。3.用蓝色橡皮泥搓成条,把自己搜集到的白色废旧瓶子装饰成一个青花瓶。注意事项:以线为主,辅以点、面。题材选择:

人物、动物、植物、文字、吉祥图案均可。

合作选择: 1.自己制作。

2.两到三人一组制作,可以一个人搓泥条,一个人往瓶子上盘花纹。

四、学生制作、教师指导(背景音乐:周杰伦《青花瓷》)

五、评价与展示:

学生做好的作业贴于黑板上教师画好的“博古架”上,立体作业展示于前面的桌子上。互评:如果你现在需要买一个青花瓷瓶,你会从这些作品中选择哪一件?你觉得它会值多 少钱?说说理由。(从三个美感方面谈)

自评: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作品很优秀,想推荐给大家,请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作品的优点。师评:有待改进的作品。

六、拓展

今天我们赏析了传统的青花,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青花。其实新时代的青花更加灿烂夺目。(看课件:青花在服装上、青花在汽车上、青花在雕塑中„„)希望大家也能把青花的美运用到对生活用品的装饰中。

课题

14、艳丽的大公鸡 教学内容:

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了解冷暖色的色彩知识,体会冷暖色彩对比的美感。在学习的探究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冷暖色对比的美感,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意识,提高他们画色彩画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学习领域的范畴,旨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认识冷暖色,了解冷色和暖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感受以冷暖色对比为主要表现方法的作品所产生的特有美感,并且学习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来表现作品,科学地认识理解色彩现象,培养学生的色彩美感意识,激发同学们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丰富学生对色彩的感受,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表现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冷暖色,认识和感知冷暖色对比带给人们的特有的美感。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色彩感觉的能力。

难点:冷暖色在创作中的运用。

教法:导入法、问题法、讨论法、欣赏法、质疑法、展示法、讲评法

教具:学生作品,课件、图片、色相环、油画棒、图画纸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学生作品(一组以橙色为主要颜色,一幅以蓝色为主要颜色)(2)提出问题:这样的作品分别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如果我们将冷暖色同时放在一个画面里,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冷暖色,并且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画艳丽的大公鸡。

二、教授新 课

(1)提出问题:颜色为什么会有冷暖?利用色环,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2)欣赏书中作品。提出问题:

作品中哪些颜色用得有规律? 哪些颜色用得随意性较强?

哪些颜色用得最精彩?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提出质疑:如果你来画一幅艳丽的大公鸡的画,你认为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在此解决构图、动态、色彩搭配,冷暖色衔接等问题。

三、学生作业

运用冷暖色对比的方法画一只艳丽的大公鸡。

四、展示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五、欣赏大师之作(如塞尚的静物画、凡高的《向日葵》等)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学习。

课题

15、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 2课时

教学内容: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学习制作拼图的方法。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动手动脑动手能力。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在制作时,发现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并能够根据拼图切割图样,把拼图制作的美观、整齐。

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自我服务意识,通过制作玩具,激发他们学习绘画的热情。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这一过程,训练学生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画一画、拼一拼的活动过程,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选择学生喜欢的作业形式内容,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开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总结出拼图切割图样的规律——重复。难点 画切割图样和剪制美观整齐的拼图。

教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具:课件、拼图、硬纸板、水粉用具、水彩笔、油画棒、剪子、刻刀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1.出示拼图。你喜欢玩这种玩具吗?请你拼一拼。今天我们就来当个小小玩具设计师,动手制作自己的拼图玩具。欣赏、观察。学生拼图。

2.欣赏:(课件出示)看一看,什么样的画适合做拼图?

再看看,怎样制作拼图?(课件出示)分析: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适合做拼图。切割线在画的哪一面画出来? 切割线在画的背面画。怎样画的规矩?要用什么工具?用尺子、圆规和铅笔。在剪制时要注意什么?不要有毛刺,要整齐。

3.现在就动手试试看吧!(画出一幅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画)

三、交流与互助

说一说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你怎样解决的?谁还有办法? 学生交流。(演示)

四、作业要求

完成拼图画和切割线的绘制。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用具准备情况。稳定情绪,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

强调制作的要点:切割线在画的背面画。用尺子、圆规和铅笔。不要有毛刺,要整齐。继续制作拼图。学生继续完成。

三、游戏 比比谁更快。学生比赛拼拼图。

板书设计 把自己的画制成拼图选择:

构图饱满的画色彩鲜艳的画分割方法:

四、教后小结:

本课不是乱拼,而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画的反面做有规律的构成分割,可以每一片都是一样的,也可以分为两三种类型。

课题:

16、画家凡-高

1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引导学生能用简单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能用简单的文字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隐性目标: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课。这是在前七册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欣赏方式。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八百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学习他的那种执著、勤奋创新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了解凡高及其作品。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通过凡高作品,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以文字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教具:课件、教材、文字资料

课前准备:教师设计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学生搜集凡高相关资料和作品。教法:实践法、欣赏法、反馈法、类比法、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先来感受一下色彩和笔触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2、按要求涂色:单色平涂第一颗星;以旋转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表现第二颗星。

3.谈谈有什么不同感受?

有一位画家就善于运用粗犷有力、旋转变化的笔触和艳丽的色彩来表现情感。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画家凡高。

二、新授、实践:

1、自学,通过短片说说你了解画家的哪些信息?

反馈

2、分组欣赏:凡高一生创作了几百幅作品,我们把它分成四类,即自画像、人物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反馈:(1)自画像:你了解这两幅画的创作背景吗?

(2)从笔触、色彩、人物神态等方面对比两幅自画像,谈谈你的感受。(3)写一段文字来表达你从这两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

人物画:作品画的什么人;从人物形态、笔触、色彩、创作背景等方面,谈谈你的认识。用一段文字表达感想。

用上面方法欣赏 风景画: 静物画:

三、教师总结:

凡高的一生是悲剧性的,在他短短的十年绘画生涯中,留下了八百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人。他窘迫的生活状况与他对艺术的执著追求相互映衬,使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课题

17、大师画我也画

教学内容:通过学习画家凡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特点。模仿用大师的表现手段创作一幅作品。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学习画家凡高、毕加索的造型表现方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特点。模仿用大师的表现手段创作一幅作品。

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进一步学习画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他们艺术作品中丰富的表现手法,感悟艺术的多元化。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人物,以帮助学生感悟立体派的造型特点。引导他们大胆作画。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感悟画家的造型表现手法。

难点:如何运用丰富的笔触表现形象特征及作者的感受,怎样将不同角度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教具:图画纸、彩笔等。学生作品,范画。

教法:巩固法、导入法、观察法、演示法、提问法、演示法、实践法、总结法、展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用语言组织教学。

二、复习旧知识:

提问:回忆一下,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三、导入新课:

展示四年级同学画的不同角度的人物写生作业。

探究式学习:如果将不同角度观察到人物特点画在一幅画上会什么样?展示毕加索的立体派作品。

提问:你知道这是谁画的,他是哪国人,是哪个画派的,他的画你什么感受。提问:这幅作品的各部分分别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

四、教师演示:

将一位同学不同角度的写生作业的主要部分拖拉局部组成一幅具有立体派特点的作品。分析教材上学生作品的优劣。

提问:你能分析出课本上作品是模仿哪位画家的风格画的吗?这些画有什么特点,是怎样表现出这种风格的。

五、分析教材中几幅学生的作品。

教师演示怎样根据物象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笔触表现个人的情感。

六、美术实践活动: 布置作业:每人自选一种教村中的表现方法,完成一幅创作。小结:组织学生小结、评价。

七、拓展:

展示一两幅用国画形式模仿立体主义风格的学生作品,引导学生回家自己试一试。

课题

18、电脑美术——你追我赶

教学内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创作一幅具有冲击力的作品。

教学目标:学习运用电脑绘画软件或图像处理软件的图像变化功能完善创作,认识电脑独特的美术创作功能能帮助自己完善美术创作的特点。锻炼学生丰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及对不同的表现风格和特点的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基础,结合动感摄影原理和未来主义艺术的创作理念进行课程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借助电脑美术可以对图像进行多种多样随心所欲的造型和色彩处理的功能,将自己的作品再丰富,创作为一幅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同时结合电脑美术的特点所带来的新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认识和理解艺术作品不同的表现风格及特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合理地运用电脑图像变化的功能对自己已有的创作进行完善。难点:如何启发的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图像变化功能处理程度与画面内容协调统一表现的能力。

教法:讲解法、示范法、启引法、练习法、评价法 教具:电脑软件,学生作品,打印机。教学过程

一、构思作品内容,收集创作参考素材:

提前向学生生布置作业:确定准备进行创作的素材作品,结合自己对动态效果的认识和理解寻找适当素材。

完成基本创作:用数码相机或扫描仪将学生的作品输入电脑

二、相关技能技巧学习:

1.讲解并示范电脑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应用方法,重点讲解图层概念和滤镜中相关的动感模糊功能。

2.相关美术知识:介绍动态摄影的方法和特点,以及未来主义艺术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启发学生大胆独特的想象。

三、创作作品:

根据学生自己的创意需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完善创作。

四、教学评价:

分组或全班欣赏作品,鼓励一些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题

19、精彩的戏曲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或绘画,使学生体验京剧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了解中国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文化历史和艺术特色。能根据人物的特征进行化妆和设计,能大胆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戏曲人物的理解,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隐性内容: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有关戏曲录像,图片,各种工具和材料。教材分析

本课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中国戏拉丰富多彩的表演形式及生动形象的化妆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欣赏、设计、制作、表演,体验京剧艺术特有的魅力,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不同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或绘画,培养学生自我表现力,提高学生制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造力的目的。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表演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戏曲艺术的理解,表达对民族传统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难点:根据所要表演的人物进行化妆和服装设计,表演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教法:导入法、问题法、讨论法、讲述法、质疑法、辅导法、总结法。教具:戏曲录像片断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教学:

放戏曲录像片断。提出问题:猜一猜刚才表演的是哪个剧种、什么片断、哪个人物? 京剧艺术是让我们中国人骄傲的国粹艺术。

三、新授:

1、提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2、组织讨论,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整理归为以下四大类。(1)戏曲发展的历史。

(2)我国大约有多少种地方戏曲,你了解哪几种。(3)介绍地方戏曲。

(4)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角色、化妆、服装、唱腔、剧情。

3、组织分工。

4、将自己准备的材料分成四大类。学生分成四大组准备总结汇报。

5、提出质疑:想一下你会遇到哪些困难,还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教师或者大家的帮助?

四、学生作业 教师进行辅导。

各组按照题目要求进行准备;

汇报的形式要不拘一格; 能发挥本组同学的特长。充分利用现有的工具。

五、总结:

按顺序组织各组汇报。你对京剧有哪些新的认识?欣赏精彩的折子戏。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人美版小学第4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八、教学后记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八、教学后记

第5课 茂密的花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 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 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八、教学后记

第6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7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

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8课 出壳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启发的良好品质。

六、材料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地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驼鸟,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地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

3、表演

(1)如果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

(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音。)

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

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了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地走来走去;自豪地伸长脖子;害羞地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3)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①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②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③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外呼应。

5、画面具体指导

6、布置作业

7、评价

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9课 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

六、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8、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八、教学后记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六、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后记

第11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八、教学后记

第12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八、教学后记

第13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探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帮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那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学生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如果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或身边学生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学生丧失兴趣。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保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及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己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八、教学后记

第14课

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第15课

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 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 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 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 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① 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 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 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 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 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 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 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6)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第16课

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影子;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习多种影子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 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 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 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八、教学后记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 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 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八、教学后记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八、教学后记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5、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八、教学后记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札记: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

教材分析:

《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教案 )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

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辨识色彩游戏。

在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的课题,展示在黑板上。

[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

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品等)

[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调色,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

布置下节课带工具材料。

札记:新入学的学生好动,还不适应小学生活,40分钟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

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

“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

[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画棒粗犷有力,蜡笔柔和匀净。]

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1)临摹画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

(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验成功的快乐。]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

札记:

个别学生可能会忘记带绘画工具,教师要多准备儿童绘画用具。来保护孩子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

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生分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个或一组滚动着的圆形物,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

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札记: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泥巴是孩子喜欢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思路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初步的感知能力、口头发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观赏作品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实践:

1.到户外,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略答。成组讨论问题。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

2.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

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3.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4.比赛活动: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

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

5.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

札记: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泥工课,不强调要让学生做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泥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

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

课后拓展:

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

札记: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

教学目标:

(一)认知: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二)情感: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一)学生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胶棒。每人10张不同颜色的彩色纸(红、黄、蓝、绿、粉、黑……)。

(二)教具准备:粘贴的范画、独特设计有剪子、手、彩笔、胶棒画面的板书(下面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字: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撕纸作品、一张纸。

(四)教学课件:欣赏撕纸艺术、学生优秀作品欣赏、“我是小画家”。

教学设计:

一、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1.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想看看吗?——想。

2.这幅画面与我们平时的画面哪不一样?——平时的画面是画的,这幅画是用纸贴的。

3.我还想考考大家,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为什么?——用手撕的。用剪刀剪的比较直,用手撕的弯弯曲曲。

二、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

1.师出示粘贴范画。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2.师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用撕的方法来制作一幅非常好看的画面。

三.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看,我手里有一张纸,你猜猜我要干什么?——撕纸。

师演示。

你想不想也试试,请你从桌面拿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跟我一起撕。如果撕坏了怎么办?没关系,动动脑筋,因为大自然什么都会有的。

手离得远一些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容易撕坏。

问:你看我撕的这块像什么?——生随意答,你撕的那块像什么?——生说。用彩笔画、贴彩纸上。

我有几个问题,谁回答对了,我就送给他一张特别好看的撕纸作品。想不想试试?A.一张撕纸作品分几步?哪几步?(生回答)

总结:——撕纸分3步,第一步随便撕一块纸,看它像什么。第二步把它贴在一张能使它更好看的彩纸上。第三步用彩笔添加上细节使它更真实,更能让大家看懂。

B.撕的画面太小好不好为什么?——撕的彩纸不能过小,画面不好看。C.撕碎的纸怎么办?随便扔吗?你有什么好主意?——撕碎的彩纸放到桌面的盒子中,环保还可以再利用。

四、鼓励创作:

课件:撕纸这种方法并不难,有人体会出撕纸的乐趣后,用心钻研,居然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他,一起去了解撕纸艺术吧!

课件:怎样使它更像、更好看呢?欣赏其他班优秀学生作品。

作业要求: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别人合作,撕一幅最有创意的画儿,然后把它贴在我们的精品屋中。学生作业,师放音乐。

五、评价:

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我们开个小画展好吗?

现在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小评委,把你手中的红花奖给最美的画儿。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幅画儿好看,哪儿好,说一说画面哪里最吸引你,哪儿还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画面更好看?

同学们,多美的画啊!大家做得特别好,你们真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制作出更美的画来。

札记:这节课是训练学生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通过添画、撕纸大胆创作,是很典型的“学与玩”的结合课,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入手,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粘贴的画儿,让学生分析这幅画与平时的我们画的画儿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幅画不仅可以画,还可以贴、可以贴完再画。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在步骤上我运用奖励撕纸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效果非常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举手踊跃。从整节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效果不错。

教材分析:

课本以真实的花点心与同龄儿童制作的“花点心”对比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教学目标:

显性: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出制做花点心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新.

隐性:提高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技巧.培养集体主义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学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教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礼物吗?你猜猜老师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在猜测之中,教师传授点心小知识:中国有七百多种点心,老师最喜欢这个——月饼。(板书: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讲解喜欢的原因: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月饼、赏月亮,全家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

同学们,你知道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是什么吗?

教师:同学们,让我带着你们一块去参观一个点心世界好吗?

伴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点心世界的点心真多,而且这些点心风格各异,花样繁多,我们称这些点心为花点心好吗?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花点心有好吃又好看的,还有只好看不好吃的,比如:用纸剪出来的,用笔画出来的。其实,做只好看不好吃的花点心用这个材料更合适——橡皮泥(教师出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看看它的颜色,漂亮而丰富的颜色。捏捏它的质地,非常柔软,做出来的更象是真实的。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必须进行加工。

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将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演示各种方法):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

札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去研究技法;比如导入时利用学生喜欢的送礼物的方法,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节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用课件创设情境.课件内容是熊猫盼盼接到奥委会的任务,为奥运会的运动员制作花点心,请同学们帮忙,然后讲些花点心的有关知识。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4

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

化龙镇中心小学 2010年9月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一课大家一起画

(绘画基础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大家一起画的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湘版第一册美术教案)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第1页(共1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2页(共2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二课花花绿绿的糖纸

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

2、尝试包扎糖果。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不同包装的糖果,小片白纸 颜料笔,废纸团或小橡皮,固体胶(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察学具。(同桌相互检查,核对是否带齐东西)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1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第3页(共3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3、欣赏教材P3

4、学生尝试涂色——反馈——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8、小结:

就快到教师节了,小朋友们可以再制作一些精美的糖果,把它们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辛勤的老师们。这一举措,可以激起了孩子们再创作的欲望。

第4页(共4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三课绕绕涂涂

绘画基础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对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色彩有个初步认识。

2、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老师进行常规检查,表扬课前准备的学生)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绕绕涂涂》。(出示课题)

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吧。不过,在做游戏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工

第5页(共5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具各叫什么名字,应该怎么用?(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认识桌子上的工具材料,看、说、想、讨论。让学生来说一说,教师给与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要来做这个游戏,描述游戏的规则并同时示范:

⑴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涂抹)。⑵每个组中的材料都不同,如果都想用一种材料怎麽办?(引导学生学会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⑶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3、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画名,原因,绘画工具材料)

4、为学生提供其他媒材,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师问:除了这些笔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画? 学生发表观点。(棉签,手指头,纸团、木棍、菜叶„„)

5、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个游戏就做到这里了,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想法。

第6页(共6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四课有趣的拓印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拓印方法。

2、开阔学生的眼界,从生活到自然,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丰富绘画手段。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有纹理的实物,尝试拓印。

教学准备;一张拓印的示范作品,纸、笔、被示范拓印的物品 彩色铅笔或蜡笔,硬币几枚或其它有纹理的小物品(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检查笔的准备情况,没带的学生可用普通铅笔代替)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展示用树叶拓印、组合成的图案:如小鸡、蜗牛、金鱼、螃蟹、蜻蜓、蝴蝶,与真实的图片做比较,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感受拓印的美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纹理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第7页(共7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3、学生分组猜想、反馈。

4、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将纸蒙在有明显纹理的物体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纸;右手用蜡笔或铅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5、学生尝试。

6、教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A,左手要始终按住纸,别让纸和物体错位,否则拓出的纹理不清晰。

B,笔要平放,用力均匀,涂色要一个方向来回地涂。

7、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纹理较明显的物体呢?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都可以试一试。

8、作业:比比看,谁拓印的花纹多,印得好。

9、教师巡视辅导。

10、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都能找到许多可以拓印的物体,拓印的效果也不错,可是要把他们组合成好看的形状,或者进行一些添画,它们会变得更有趣,不信,你就试试看。(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

第8页(共8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五课我的太阳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太阳的温暖,激发学生对太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使学生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的图片、资料(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体会太阳

选一个下了几天雨后放晴的日子,领着学生们来到室外,问,太阳出来了,你高兴吗?你为什么高兴呀?你喜欢太阳吗?学生们会很兴奋,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各种理由,“太阳出来了,可以玩喽!”“太阳

第9页(共9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带给我们温暖。”“没有太阳,我们不能生存的。”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转圈,蹦跳,体验太阳的温暖,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2、探索太阳

①提问:你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吗?你能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有黑子、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球)

②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想不想知道更多的知识?” ③多媒体播放《蓝猫三千问》中有关太阳的动画片,让孩子们交流收获新信息。

3、想象太阳

①播放《种太阳》,播种太阳就是播种希望,每个人心目中的太阳都不一样,请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太阳是怎样的?

②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③反馈:“太阳象***脸,很亲切。”“太阳可以象我家的小狗,很可爱。”“太阳应该是个年纪很大的老爷爷,有白白的胡子”。

④从三方面入手,自由地想象属于自己的太阳:(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A、太阳的外形。大胆地想象,太阳可以是你喜欢的人或动物甚至其他物体的形状,然后再想怎样才把太阳的形状画得符合想象,又让别人看得出是太阳。

B、太阳的光芒。太阳的光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式,火焰式

第10页(共10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等等。

C、太阳的颜色。你认为哪些颜色最能代表自己想象的太阳,就把它画出来,因为太阳本来就不是一种红色的,它的光其实是彩虹的颜色。

4、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太阳。

5、教师巡视辅导,重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

6、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11页(共11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六课奇妙的撕纸添画

(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各种纸材进行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

2、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3、能够利用各种纸材进行造型游戏,初步掌握撕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表现,感受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够合理的运用纸材进行造型游戏,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准备;供学生欣赏的示范作品 彩色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介绍蜡光纸)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用撕纸添画方法制作的各种形象(动物、人物、汽车、第12页(共12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家具„)提供学生欣赏。

2、分组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⑴教师将作品分给各组同学,让学生分析。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⑵教师总结方法:撕纸——添画

3、教师示范

⑴撕纸时动作要慢,要随意变换方向。

⑵撕纸之后要进行想象(教师可多撕几张纸,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4、学生尝试撕纸,并在小组讨论:它像什么?教师反馈。

5、添画游戏:先由学生自己撕纸,再由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6、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

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13页(共13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七课做拼音卡片(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将纸工与绘画相结合,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2、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绘画手段,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注意背景颜色和主体颜色的深浅搭配。

教学准备;剪一个白色“M”,白卡彩卡各一张,剪成简单几何图案的卡纸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

游戏:给拼音小子‘m’照相。(帮助学生进行深浅颜色搭配的认识)

2、拼音小子需要各种各样的‘家’: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3、你能为拼音小子设计一个家,把它画下来吗?

第14页(共14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4、展示用剪贴、绘画、泥塑等不同方法制作的拼音卡片让学生找找它们的不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5、教师重点示范绘画法:(教师可作提示:这些拼音字母像什么?如:‘S’像蛇;‘е’像蜗牛。但不对每个学生强求)。

⑴剪外形(卡片的外形丰富多彩,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先画再剪)⑵画图案(从图形、颜色考虑)

⑶穿绳(用剪刀尖或者铅笔钻个懂,穿绳,打个漂亮的结)

6、布置作业:用你学到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7、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8、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拼音卡片的?

9、游戏:拼音卡片真重要,读书识字少不了。做张拼音小卡片,帮助我们记得牢。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在组内自由组合,比比看,哪组组合的音节最多,最快。

10、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

第15页(共15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八课小鸟找家(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料不拘束。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

2、出示教科书第十页的放大挂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互相讨论:“说说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3、请一些同学表演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第16页(共16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4、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又带着疑问开始思索。

5、看书P11,分小组讨论:“小作者是怎样帮小鸟找家的?谁有更好的办法能帮小鸟找到家呢?(当即表扬敢于表述自己见解的学生,表扬他们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告诉他们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东西借助笔、颜色、材料等工具表现出来。)

6、教师小结:小鸟找不到家是因为天黑了,要帮小鸟找家,首先要有光、有灯,因此在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7、将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将构图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即:“树儿稍微画大些,鸟窝画在树杈间,星星月亮不可少,这才体现是夜间。打着电筒和灯笼,照着小鸟回家中。”并作简单的示范。

8、布置作业: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9、巡视辅导。发现有新意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

10、让同学间交换作品,欣赏作品,交流评议。

11、小结:抽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分析、讲评。并亲手将画得好的贴在班上学习园地中。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17页(共17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九课鸟语花香(工艺设计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

2、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3、独立进行花鸟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头饰带子的长短要合适头型。

2、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等。教学准备:小鸟叫声音乐,森林挂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曲 卡纸一张,剪刀,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现在请你们慢慢地闭上眼晴,欣赏一段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

2、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

在这美丽的树林里,到处可以见到高大挺拔的大树,五彩的花朵,第18页(共18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有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粉色的„„漂亮极了。你瞧,它们一个个张开了笑脸,引来了美丽的蝴蝶。林中小鸟欢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在快活地生活着。忽然,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声音,只见:一棵棵大树相继倒下,小鸟们失去了家园,花儿被人们任意蹂躏„„(引导学生:我们要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3、揭示课题。

4、欣赏教材P12、13

5、引导学生分组看书、讨论学会制作步骤。

6、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并演示制作步骤:(1)画或剪贴(注意色彩搭配)

(2)剪(安全教育和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教育)(3)制作带子(注意带子的长短要先量一量自己的头)(4)组合

7、布置作业:让我们戴上自己做的“花”或“鸟”一起来做游戏。

8、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游戏:播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邀请你认为做得最漂亮的花和鸟一起跳舞。

10、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共同在这美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欣赏到了美,又用我们的手创造了美。花和鸟是人类的朋友,能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老师相信,我们的世界将会比今天更加美丽。

第19页(共19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课小动物盖房子(工艺制作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画或撕贴、捏泥等方法制作房屋。

2、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制作的喜悦。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准备;音乐,示范作品 常规美术用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你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小溪的流水声„„小动物门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忽然。呜!

第20页(共20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房子被大风刮倒了,怎么过冬呢?小动物们伤心地哭了。它们决定自己重新建一所房子,可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小朋友,你能给它们出个好主意吗?

2、学生们可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房子是由哪些材料盖成的?

3、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可运用画或撕贴、捏泥等方法

制作房屋)并揭示课题:我们就同小动物们一道来盖房子吧。

4、教师展示几种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房屋成品,让学生们说说这些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盖成的?它们都有哪些优点。

5、分小组讨论。(教师可作提示:小木棍和橡皮泥盖的房子最结实;画的房子最漂亮;贴的房子最古朴„„)

6、欣赏教材:P15,猜猜这些都是谁的房子?

7、布置作业:为你喜欢的小动物盖一所房子。(学生独立作业。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第二课时,安排学生们分组作业,对学生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教师小结:请学生说说你是给谁盖的房子?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这样设计?

第21页(共21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一课数字变变变(绘画创作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字的形状进行联想,创造出新的绘画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造型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数字。教学难点: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数字。教具准备:范图若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2、师生交流情感。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象形数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数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数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

称为象形数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受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

第22页(共22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数字,一起来学习《数字变变变》。”

板书课题:《数字变变变》。

三、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数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总结。

1、师:“象形在将数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9

第23页(共23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

四、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数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五、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各类图片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

六、课前小结。

1、展示另外的一种变体数字。

2、师:“数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第24页(共24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二课会飞的娃娃

(工艺设计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难点:制作出具有创新和趣味的娃娃样式。教学准备:塑料袋和剪刀,胶水和各种的彩纸等(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观察:这些娃娃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学生回答。(塑料袋)

2、如何制作这些娃娃呢?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研究制作方法,并且思考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研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加以辅导。

第25页(共25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3、提问:请每一小组的同学把自己那组的看法发表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加以诱导。

4、学生讨论自己要设计制作的娃娃。

5、提示: 设计的关键: A、造型 B、颜色的搭配

C、效果(样式独特具有个性,色彩亮丽)

6、学生制作,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与学习。放音乐,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评议作品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做游戏。环境教育。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达到保护环境。教学过程:

第26页(共26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求没有制作完的同学继续完成,鼓励其他的同学帮助。

3、交代本节课的安排: 做游戏《会飞的娃娃接力赛》 把学生带到*场,分组进行接力比赛。

4、要求:看谁的娃娃做得最结实,在比赛完以后都能完好无损。学生还要评出“最漂亮的娃娃”,“最有个性的娃娃”。

5、学生游戏

教师注意学生的安全。

6、游戏结束。要求学生思考: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环境,自己该做哪些事情。提醒学生收拾*场的纸屑。组织学生回教室。

第27页(共27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三课猜猜我是谁

(绘画创作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猜猜我是谁”,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方法。

2、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制作出别具一格的面具。

教学准备: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胶水和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查用具、安定情绪。

二、讲述新课(8分钟)

1、展示教师示范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抛出课题,分组完成面具的作业。

3、要求学生思考面具使用的材料。各种彩色的纸或者其他材料。

4、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撕一撕,贴一贴,5、面具的色彩

第28页(共28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很多创作都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面具的色彩可以借鉴京剧脸谱色彩的运用。

教师可以稍微的提示以下传统的脸谱的色彩搭配,但不做重点讲解。

6、出示相关资料:

传统京剧脸谱有这样的说法:红忠、黑正、白奸、蓝凶、绿暴。教师分别出示关羽、包公、曹*、窦尔墩、程咬金的脸谱。从这些脸谱上,可以看出脸谱色彩有一个主调。如窦尔墩的脸色以蓝色为主,其它颜色的花纹是陪衬。今天我们创作的面具应有一个主调,即以一个色彩为主,其它作为陪衬。可以是冷调,也可以是暖调。另外,要注意色彩的明度对比,即深浅对比:在浅底子上画深色花纹,在深底子上画浅色花纹。

7、面具的花纹

可以借鉴京剧脸谱或原始部落面具的花纹。有以下三点值得考虑: A、花纹应符合脸型的凹凸、起伏。B、花纹可以是粗犷、奔放的。

C、花纹可以是细腻的。例如金钱豹脸谱上的豹头形花纹,金钱图形就形象地说明人物象豹一样的凶狠;白日鼠白胜脸谱上双目间的白鼠花纹说明和象征的绰号。

8、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给同学作参考的,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面具的不同神态、性格及美感。希望每个人创造出独

第29页(共29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一无二的面具色彩和花纹。

三、布置作业

1、学生开始制做(25分钟)

2、教师巡回辅导,重点在如何用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突出形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猜猜我是谁”,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方法。

2、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重点:感悟漂亮面具的美和自己劳动成果的愉悦。教学难点:激发创作灵感。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准备好面具,可以相互交换,然后带上面具要求其他同学来猜测他是谁。

二、放音乐背景。学生游戏。

三、游戏结束。请学生评出谁的面具做得最好,好在哪里。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各个民族的传统面具,让学生感悟面具的美和创作的欲望。

使学生明白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激发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30页(共30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四课变脸(工艺设计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教学难点:能具有创新的折纸。教学用具:纸,剪刀,胶水,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变脸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示范作品交给学生要求他们把它进行分析:

3、讨论如何进行折纸。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由学生来讲解他准备如何折?

教师进行评讲。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制作。

第31页(共31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4、学生制作。

当折纸制作完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中涂了颜色的变脸。

5、学生讨论 自己将如何涂颜色。

请个别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示:

关键是要把各种表情的脸给表现出来。

6、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教学难点:有较好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第32页(共32页)

的方法。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三、讲授新课:

1、游戏,故事擂台赛

学生运用形象力,利用手里边的折纸的作品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可以几个同学协作完成一个大的故事,也可以一个同学讲一个小的故事。

2、学生参加游戏。教师在旁边组织。

3、游戏结束。评比出优秀的变脸,故事,表演天才。

4、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33页(共33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五课穿花衣的热带鱼

(工艺设计课)教学目标:

1、掌握拉折的方法,折出热带鱼。

2、能运用添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制作出漂亮的热带鱼。教学难点: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音乐,用绳子吊着一条漂亮的热带鱼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想知道老师的小鱼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2、问:看看这鱼是属于什么鱼和我们平时餐桌上吃的鱼有什么区别吗?

这是热带鱼,具有鲜明的色彩。我们也来做一条漂亮的热带鱼。

3、要求学生摘去示范作品鱼,研究如何制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第34页(共34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4、学生回答。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学生折出纸鱼。

5、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着了颜色的纸鱼。

请学生认出书中是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如何搭配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出自己准备搭配的颜色。

7、学生涂颜色 教师巡视辅导。

8、课堂小结:

挂出有深兰色背景的纸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鱼帖到纸上去。学生来评讲哪些的不足和不错的地方。

第35页(共35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六课寻找美丽

(综合课)教学目标:

1、能关注身边事物,并从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描述物品的某一特征,并画出物品的一些特征。

3、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难点:感悟生活的细小的美丽。

教学准备:带上家里的漂亮的小摆设(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在事先做了要求,要求学生摆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物品。可以把教室适当的布置一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摆出来。

2、要求学生挨着参观。

参观完以后请学生席地而坐,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自己为什么认为美丽。

请每一小组评出理由最有意义的同学上讲台向全班讲一讲。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引导学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36页(共36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请学生上讲台讲,要求还要凭着印象还把物品的印象给画出来。在期间,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帮小组同学把物品画出来。

充分给学生表诉的时间,并纠正在表达时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4、评出表达不错的同学。加以表扬。

5、学生作业,画出自己最喜爱的物品的概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同学的作品写出评语。

第37页(共37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七课童年的手印

(工艺制作课)教学目标:

1、体验玩泥手印的乐趣,陶冶和激发诊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泥巴上压出手的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感受泥巴的感觉。教学用具: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教儿歌:

小手小手真能干,又拍又压心花放。边说,边跟着老师做手势。放音乐,跟着音乐做不同的手势。

2、教师偷偷的在一小块泥巴上按了一个奇怪的手印。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3、问:你们也想印吗? 要求印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手印。

第38页(共38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4、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里玩泥巴。教师巡视辅导。

5、鼓励学生找出各种身边可以来印的物品大胆的制造各种形象。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了解。

6、学生继续完泥巴。学生谈自己完泥巴的感受。

7、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形象。

8、课堂小结:

请学生思考泥巴有什么用处?

引出进一步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环境,地球等。第39页(共39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八课美丽的铅笔头

(工艺设计课)教学目标:

1、掌握捏泥的基本制作方法,制作铅笔头。

2、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美化、装饰学具。

3、能制作出有一定个性的铅笔头。教学重点:制作出有个性的铅笔头。教学难点:感悟制作中的美。教学准备:泥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利用教室墙壁展示材质、造型、风格、特点不同的铅笔头,学生走进教室即可欣赏墙壁上的铅笔头。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摸了摸、议一议。组织学生稳定情绪。

2、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是用什么布置得这么漂亮?它们有什么特点?铅笔头

小结:铅笔头,即可以挂起来作为铅笔头上装饰的工艺品。它造型美观,色彩漂亮,选材范围很广。

你们看看手中的材料,我们今天要用什么材料制作铅笔头?

3、导题:我们今天学习用泥制作的铅笔头。

第40页(共40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板书)泥做的挂件。

三、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请学生看大屏幕,读讨论题目。

(1)墙壁上的铅笔头都塑造了哪些形象?(板书:选材特点:„„)(2)造型风格运用了哪些手法?(板书:造型风格:夸张、概括、变形)(3)你想怎样制作泥铅笔头?(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复习浮雕的制做方法,生答,师用投影仪将知识点打在大屏幕上(板书:制做方法:浮雕技法)。

(1)层次简单的减地平级塑造形象法。(2)多层次的压塑空间塑造形象法。

3、加强学生对艺术表现的认识。

(1)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了解艺术家是怎样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作品的。

(2)教师利用板书进一步总结塑造形象采用的方法。

四、艺术实践。

1、请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制作一件铅笔头。

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互相探讨,共性问题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讲解。

提问:在制作时,你还发现了哪些制作方法?(板书:泥塑技法)

第41页(共41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2、布置创作要求。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你喜爱的形象,塑造时要大胆,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要与众不同。泥稍干后,可以用水粉涂上颜色,进行装饰。色彩鲜艳漂亮。

(出示资料,提供给学生,扩大学生创作空间)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评

1、自己评价,组内交流。

2、各组推荐交流。

请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师生评议,为作品命名,举行小型作品展。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用泥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铅笔头,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普通的,甚至是废旧的东西,只要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就可以创造出好多精美、有趣的艺术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采。请同学们回去搜集你认为可以制作挂件的材料,下课以后我们可以自己运用综合材料创作挂件。

第42页(共42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十九课花儿朵朵

(综合课)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由几何形构成的秩序美感,积极尝试多种拼法。

2、能将拼出的图形的大体形状画出来,提高基本形的认识把握和动手能力。

3、在活动中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花的美,分析花的结构,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难点:了解的花结构,拓展学生对花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运用实物观察了解花的结构,运用几何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拼图的几何形学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师:“我们认识了颜色的名称和很多的几何形状;请大家说说是什么形状?”

(教师不断地展示不同的几何形)生:(红色的圆形,黄色的三角形,绿色的椭圆形)

第43页(共43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教师展示图形的同时把部分图形拼成花的形状。

三、导入新课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花。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人鲜花的世界。

四、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上的插图。师:这里的花多不多? 生:这里的花很多。

师:这里很多花成了鲜花的世界,你喜欢哪种颜色的花? 生:我喜欢红色、黄色、粉红色的花。师: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花呢? 生:蓝色、绿色、紫色„„

2、(出示实物花)引导学生分析花的结构

师:你们怎样知道这些都是花,花是由什么组成的?(小组讨论)生:花是由花心、花瓣、花枝、花叶组成的,所以这些都是花。(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

3、讲解花的画法(结合复合幻灯片,边间边讲解)花心:先想好作什么形状作为花心,有:圆形、三角形„„

第44页(共44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花瓣:花瓣的形状有棱形、针形、椭圆形„„ 花瓣有的是一层,有的是两层、三层„„ 花枝:有粗的、有细的、有的还带刺„„

花叶:有的长、有的短、有大、有小、还有叶脉。最后上颜色。

4、请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花心、花瓣、花叶、花枝,组成一朵花。

五、学生作画,老师巡回辅导 放音乐。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六、小结

1、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师:有的人看见那么好看的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花城,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花城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成为花的海洋。

第45页(共45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第二十课小小食品店

(工艺制作课)教学目标:

1、享受自制“食品”的喜悦,提高对美食的兴趣与欣赏水平。

2、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用可塑性材料进行事物造型。

3、在布置食品店、进行模拟商品交易过程的游戏中,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协作的情趣。

教学重点;制作各种有趣的食品用泥塑。教学难点:体验社会生活的分工。

教学用具:各种材料(生活废旧物),彩泥。教学过程:

一、观赏“逛食品街”录像,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大家看一段录像(上有更多各种版本的美术教案)。

2、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小朋友逛食品店的录像。里面的小朋友你认识吗?都是谁?

你觉得刚才看到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你有没有买过食品?和谁一起逛的?能不能较为详细地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逛食品店的经历?

二、出示课题——逛食品街。

三、情境表演——逛食品街。

(指着黑板上十张画拼摆出的食品一条街)说:这是我们***有很

第46页(共46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多好吃的一条街,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朋友在这条食品街上买了许多可口食品的录像。你想不想也到这条食品街上去逛一逛,买几样可口的新食品?(想)

好!老师今天就带着你们到这条街上去逛一逛。

四、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分小组讨论,合作制作食品。

1、现在请你根据刚才看的录像所做的表演,以及你自己亲身逛食品店的经历,用你的手把这热闹的场面做下来,好吗?(请组长把材料拿去)

2、重点根据刚才看的逛食品街录像、表演及自己亲身的经历,做出各种逛食品街的情节,如:饼干,水果糖,水果,蛋糕,面包等。

3、先小组讨论如何分工,即每人要具体做些什么?然后按照分工,具体完成所分到的任务。

4、现在我们已经把这条街搬进了我们的课堂。想想看,还缺了些什么?(老板、顾客、食品柜台等)

5、谁愿作老板?(选中的自己装扮一下到食品摊上去)

6、其它同学扮顾客,可以自由组合成家庭(如爸爸、妈妈和孩子、姐妹、兄弟、学生或大婶领着她的孩子„„等等。

(用自带的道具互相装扮,组合成一组,手拉着手,分散站在食品摊位前。)

7、我们以音乐声为记号,音乐响起就开始逛食品街,音乐停止,我们就结束回到座位上。

第47页(共47页)

化龙镇中心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湖南美术出版社)

8、表演小结

①请同学们谈谈刚才逛食品街的感受。

②问:这是刚才我们逛的食品一条街,食品街上挂满了许多食品,非常热闹。我们仿佛听到老板们在一声声的吆喝、一声声的叫卖。下面我们请二位做老板的同学每人吆喝一声,然后其它老板齐声吆喝,评一评谁最像老板。

③听到这一声声吆喝、一声声叫卖,顾客会怎么样?

五、展示学生作品、评比总结

1、各小组的组长自己上台站在原来的位置。

2、教师欣赏拼图“逛食品街”,并请组长上台介绍食品的内容。

3、请学生评价十个食品中哪个最好,好在哪里?

六、教师总结

我好像也听到了这条食品街上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说明小朋友平时能仔细的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手真实地表现出来。希望小朋友以后要更加关心生活、了解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第48页(共48页)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进行组合不同形象的玩具,培养学生学习兴致,提高设计发明和动手能力。人美版第五册教案第3课冰棒棍玩具。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利用冰棒棍制作动物、人物玩具,培养学生立异精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

要求作品离奇、坚固、雅观、活泼。

课前准备:

冰棒棍、大头针、彩色纸、胶水、彩色笔等冰棒棍玩具。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新课:

1、谁能说说冰棒棍玩具经由组合之后有什么特色?

2、阅读课文,了解用冰棒棍玩具设计人物、动物的一般法则。

3、小组探讨:

(1)说说你熟习的人物、动物的活动方法。

(2)想想开合的冰棒棍玩具像什么动物的嘴巴?

(3)阅读课文:

冰棒棍玩具的制作步骤。

三、布置作业

四、学生功课,先生巡堂领导冰棒棍玩具。

五、作业展评。

六、拓展:

说说制作冰棒棍玩具的体会板书设计:

冰棒棍玩具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3、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2、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2、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3、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4、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7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第一课

大家一起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大家一起画的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湘版第一册美术教案)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小结: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二课

花花绿绿的糖纸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激发学生做手工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2、尝试包扎糖果。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涂画。

2、尝试包扎糖果。

教学准备:各种糖纸,不同包装的糖果,小片白纸

颜料笔,废纸团或小橡皮,固体胶(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检察学具。(同桌相互检查,核对是否带齐东西)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讲老师小时侯发生的故事:小时侯的最大的乐趣就是集多种花花绿绿的糖纸,洗干净以后,夹在书里,漂亮极了!还可以当书签呢1

2、展示作品范例:现在,我们可以自己来制作漂亮的糖纸了。揭示课题。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欣赏教材P3

4、学生尝试涂色——反馈——涂色应由浅到深。

5、学生尝试包扎糖果。

6、学生交流包扎方法:菱形、圆柱体、球形、椭圆、圆、锥形等十几种形态各异的糖果。

7、让学生联系平时所见的售货和购物的情景,6人一组经营糖果铺,一组售货,余下6组做顾客,由制作糖果的人推销自己的产品,以锻炼学生大但介绍自己的作品,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8、小结:

就快到教师节了,小朋友们可以再制作一些精美的糖果,把它们作为教师节礼物,送给辛勤的老师们。这一举措,可以激起了孩子们再创作的欲望。

第三课 绕绕涂涂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和实践,让学生对绘画创作所用的材料和色彩有个初步认识。

2、使学生在涂抹色彩的过程中感受创作的喜悦,引发美术兴趣。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发美术兴趣。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老师进行常规检查,表扬课前准备的学生)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绕绕涂涂》。(出示课题)

这个游戏的名字很有意思吧。不过,在做游戏之前我要先考考你们:我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请你们看一看、想一想桌子上的这些工具各叫什么名字,应该怎么用?(小组之间可以讨论)

学生认识桌子上的工具材料,看、说、想、讨论。让学生来说一说,教师给与适当的纠正和补充。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不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所产生的不同的艺术效果,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

师:大家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就要来做这个游戏,描述游戏的规则并同时示范:

⑴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工具材料,进行自由创作(自由涂抹)。

⑵每个组中的材料都不同,如果都想用一种材料怎麽办?(引导学生学会同学之间要互相谦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

⑶学生选择工具,开始创作。

3、通过观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介绍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画给自己的画取个名字,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可以同组讨论,也可个别介绍:画名,原因,绘画工具材料)

4、为学生提供其他媒材,扩展学生的表现领域。师问:除了这些笔之外,还可以用什么工具来画画? 学生发表观点。(棉签,手指头,纸团、木棍、菜叶„„)

5、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个游戏就做到这里了,通过这个游戏,你知道了些什么或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想法。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第四课

有趣的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拓印方法。

2、开阔学生的眼界,从生活到自然,了解多种绘画形式,丰富绘画手段。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有纹理的实物,尝试拓印。

教学准备:

一张拓印的示范作品,纸、笔、被示范拓印的物品。彩色铅笔或蜡笔,硬币几枚或其它有纹理的小物品(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检查笔的准备情况,没带的学生可用普通铅笔代替)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展示用树叶拓印、组合成的图案:如小鸡、蜗牛、金鱼、螃蟹、蜻蜓、蝴蝶,与真实的图片做比较,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感受拓印的美感。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纹理是怎样‘画’出来的吗?

3、学生分组猜想、反馈。

4、教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将纸蒙在有明显纹理的物体上,拓印时,左手伸开,手指用力按住纸:右手用蜡笔或铅笔轻轻均匀磨画,印出纹理为止。

5、学生尝试。

6、教师反馈学生作业情况,提醒学生注意:

A,左手要始终按住纸,别让纸和物体错位,否则拓出的纹理不清晰。B,笔要平放,用力均匀,涂色要一个方向来回地涂。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7、找一找,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纹理较明显的物体呢?用手摸一摸,表面比较粗糙的物体都可以试一试。

8、作业:比比看,谁拓印的花纹多,印得好。

9、教师巡视辅导。

10、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都能找到许多可以拓印的物体,拓印的效果也不错,可是要把他们组合成好看的形状,或者进行一些添画,它们会变得更有趣,不信,你就试试看。(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简单的示范)

第五课

我的太阳

教学目标:

1、通过体验太阳的温暖,激发学生对太阳的热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2、向学生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3、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形状、色彩、材质、声音所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去感受,使学生们在创造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的图片、资料(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体会太阳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选一个下了几天雨后放晴的日子,领着学生们来到室外,问,太阳出来了,你高兴吗?你为什么高兴呀?你喜欢太阳吗?学生们会很兴奋,七嘴八舌地告诉我各种理由,“太阳出来了,可以玩喽!”“太阳带给我们温暖。”“没有太阳,我们不能生存的。”让他们在阳光下自由自在地转圈,蹦跳,体验太阳的温暖,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2、探索太阳

①提问:你知道有关太阳的知识吗?你能把课前收集的有关图片、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吗?(太阳是个大火球、太阳有黑子、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星球)

②师:“你们知道得可真多,想不想知道更多的知识?”

③多媒体播放《蓝猫三千问》中有关太阳的动画片,让孩子们交流收获新信息。

3、想象太阳

①播放《种太阳》,播种太阳就是播种希望,每个人心目中的太阳都不一样,请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太阳是怎样的? ②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③反馈:“太阳象***脸,很亲切。”“太阳可以像我家的小狗,很可爱。”“太阳应该是个年纪很大的老爷爷,有白白的胡子”。

④从三方面入手,自由地想象属于自己的太阳:(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A、太阳的外形。大胆地想象,太阳可以是你喜欢的人或动物甚至其他物体的形状,然后再想怎样才把太阳的形状画得符合想象,又让别人看得出是太阳。

B、太阳的光芒。太阳的光芒可以是多种多样的,直线式,火焰式等等。C、太阳的颜色。你认为哪些颜色最能代表自己想象的太阳,就把它画出来,因为太阳本来就不是一种红色的,它的光其实是彩虹的颜色。

4、布置作业: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太阳。

5、教师巡视辅导,重点放在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上。

6、教学小结: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A、展评学生作业。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六课

奇妙的撕纸添画

教学目标:

1、了解利用各种纸材进行立体造型的基本方法。

2、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创作的喜悦。

3、能够利用各种纸材进行造型游戏,初步掌握撕纸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来表现,感受创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造型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能够合理的运用纸材进行造型游戏,作品具有一定的美感。

教学准备:供学生欣赏的示范作品、彩色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介绍蜡光纸)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用撕纸添画方法制作的各种形象(动物、人物、汽车、家具„)提供学生欣赏。

2、分组让学生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⑴教师将作品分给各组同学,让学生分析。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制作方法。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⑵教师总结方法:撕纸——添画

3、教师示范

⑴撕纸时动作要慢,要随意变换方向。

⑵撕纸之后要进行想象(教师可多撕几张纸,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训练)

4、学生尝试撕纸,并在小组讨论:它像什么?教师反馈。

5、添画游戏:先由学生自己撕纸,再由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6、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七课

做拼音卡片

教学目标:

1、将纸工与绘画相结合,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2、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绘画手段,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注意背景颜色和主体颜色的深浅搭配。

教学准备:剪一个白色“M”,白卡彩卡各一张,剪成简单几何图案的卡纸

水彩笔,油画棒,剪刀(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激趣:

游戏:给拼音小子‘m’照相。(帮助学生进行深浅颜色搭配的认识)

2、拼音小子需要各种各样的‘家’:

3、你能为拼音小子设计一个家,把它画下来吗?

4、展示用剪贴、绘画、泥塑等不同方法制作的拼音卡片让学生找找它们的不同,总结出制作方法的多样性。

5、教师重点示范绘画法:(教师可作提示:这些拼音字母像什么?如:‘S’像蛇:‘е’像蜗牛。但不对每个学生强求)。

⑴剪外形(卡片的外形丰富多彩,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先画再剪)⑵画图案(从图形、颜色考虑)

⑶穿绳(用剪刀尖或者铅笔钻个懂,穿绳,打个漂亮的结)

6、布置作业:用你学到的方法做一张拼音卡片。

7、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8、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做拼音卡片的?

9、游戏:拼音卡片真重要,读书识字少不了。做张拼音小卡片,帮助我们记得牢。游戏规则:将学生分成四组,要求学生在组内自由组合,比比看,哪组组合的音节最多,最快。

10、教学小结: A、展评学生作业。

第八课

小鸟找家

教学目标:

1、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绘画的工具材料不拘束。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对小动物的爱心。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鸟随鸟妈妈搬迁到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地方。好奇心驱使它告别妈妈,和其他的小动物一起玩耍。不知不觉,天渐渐黑了,朋友们都回家去了,可它却迷了路,怎么也找不到家。

2、出示教科书第十页的放大挂图。要求学生看图思考,互相讨论:“说说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3、请一些同学表演小鸟是怎样找家的。

4、抓住这种有利气氛,顺势引入新课:小鸟找不到家,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学生又带着疑问开始思索。

5、看书P11,分小组讨论:“小作者是怎样帮小鸟找家的?谁有更好的办法能帮小鸟找到家呢?(当即表扬敢于表述自己见解的学生,表扬他们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告诉他们美术来源于生活,美术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东西借助笔、颜色、材料等工具表现出来。)

6、教师小结:小鸟找不到家是因为天黑了,要帮小鸟找家,首先要有光、有灯,因此在画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到这一点。

7、将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启发学生,将构图注意事项编成顺口溜。即:“树儿稍微画大些,鸟窝画在树杈间,星星月亮不可少,这才体现是夜间。打着电筒和灯笼,照着小鸟回家中。”并作简单的示范。

8、布置作业:谁能想办法帮小鸟找到家呢?把你的想法画下来。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9、巡视辅导。发现有新意的作品拿给同学们看

10、让同学间交换作品,欣赏作品,交流评议。

11、小结:抽一些作品挂在黑板上分析、讲评。并亲手将画得好的贴在班上学习园地中。B、总结本课的学习的内容。

第九课

鸟语花香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在生活中学会欣赏美的事物。

2、帮助学生在欣赏中尝试理解美。

3、独立进行花鸟图画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以及动手动脑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头饰带子的长短要合适头型。

2、指导学生注意画面整体效果,如构图的美观、色彩的和谐等。

教学准备:小鸟叫声音乐,森林的挂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歌曲录音带

卡纸一张,剪刀,蜡光纸,固体胶,水彩笔(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听音乐吗?现在请你们慢慢地闭上眼晴,欣赏一段音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小鸟的叫声)

2、放录像,引导学生观察。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在这美丽的树林里,到处可以见到高大挺拔的大树,五彩的花朵,有白色的、黄色的、蓝色的、紫色的、粉色的„„漂亮极了。你瞧,它们一个个张开了笑脸,引来了美丽的蝴蝶。林中小鸟欢叫,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都在快活地生活着。忽然,一阵阵机器轰鸣的声音,只见:一棵棵大树相继倒下,小鸟们失去了家园,花儿被人们任意蹂躏„„(引导学生:我们要一个鸟语花香的世界)

3、揭示课题。

4、欣赏教材P12、13

5、引导学生分组看书、讨论学会制作步骤。

6、学生反馈,教师小结,并演示制作步骤:(1)画或剪贴(注意色彩搭配)

(2)剪(安全教育和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教育)(3)制作带子(注意带子的长短要先量一量自己的头)(4)组合

7、布置作业:让我们戴上自己做的“花”或“鸟”一起来做游戏。

8、学生做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游戏:播放“我们的祖国是花园”,邀请你认为做得最漂亮的花和鸟一起跳舞。

10、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共同在这美鸟语花香的世界里欣赏到了美,又用我们的手创造了美。花和鸟是人类的朋友,能使我们的地球更美丽,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爱护它们。老师相信,我们的世界将会比今天更加美丽。

第十课

小动物盖房子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画或撕贴、捏泥等方法制作房屋。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2、能愉快的参加教学活动,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感受制作的喜悦。

3、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美术绘画方法的多样性。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重难点:

从体验各种造型媒材中引发美术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构想的方法进行表现创作。

教学准备:音乐,示范作品

常规美术用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察学具。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音乐,你听到了什么?小鸟的叫声、小溪的流水声„„小动物门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忽然。呜!房子被大风刮倒了,怎么过冬呢?小动物们伤心地哭了。它们决定自己重新建一所房子,可该建个什么样的房子呢?小朋友,你能给它们出个好主意吗?

2、学生们可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的房子是由哪些材料盖成的?

3、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可运用画或撕贴、捏泥等方法

制作房屋)并揭示课题:我们就同小动物们一道来盖房子吧。

4、教师展示几种用不同方法制作的房屋成品,让学生们说说这些房子都是用什么材料盖成的?它们都有哪些优点。

5、分小组讨论。(教师可作提示:小木棍和橡皮泥盖的房子最结实:画的房子最漂亮:贴的房子最古朴„„)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6、欣赏教材:P15,猜猜这些都是谁的房子?

7、布置作业:为你喜欢的小动物盖一所房子。(学生独立作业。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第二课时,安排学生们分组作业,对学生进行“团结就是力量”的教育)

8、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9、教师小结:请学生说说你是给谁盖的房子?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这样设计?

第十一课

数字变变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字的形状进行联想,创造出新的绘画形象。

2、在美术活动中体验到造型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美化字体的能力,学会创作变体数字。教学难点:在于发掘出学生的创造力,以丰富的联想装饰数字。教具准备:范图若干。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

2、师生交流情感。

二、导入新课。

1、出示象形数字。

师:“猜猜这是什么数字?你为什么这么猜?”

2、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3、小结:“这些数字就象画一样,和现实中的物象非常的相似,因此被

称为象形数字。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文字的时候,受到了大自然和生活的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启示,创造出了象形文字,它不同于英文的二十六个字母,是十分形象*真地来表达文字意思的。我国出土的最早的象形文字发现于河南安阳一处名叫殷墟的地方,在哪儿出土了大量的乌龟及兽类的骨头,这些甲骨上面就刻着古人遗留的象形文字,也因此,象形字又被称为甲骨文。”

4、师:“如今的文字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之后,已经变得更加抽象简练了。”

小结:“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一回古人,将文字进行变化,变成有趣、好玩的变体数字,一起来学习《数字变变变》。”

板书课题:《数字变变变》。

三、讲授新课。

(一)方法一:象形。

1、出示“花”字。

“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些什么?”

2、出示范作。

“你最喜欢哪一个数字?说说理由。”

3、小结:“这些花字有的是局部变化,有的是整体变化,但无论怎样改变,都和花有联系。象这种根据字的形象进行联想的方法叫做象形。这类变体字相比之下较为多见。”

4、板书:象形。

5、欣赏作品:鸟、菊、油、果、笔、雨伞。

(二)总结。

1、师:“象形在将数字进行联想变形的时候都要注意,内容与形式一定要符合。”

2、举例:9

3、板书:内容与形式符合。

四、欣赏学生作品。

讨论:你喜欢哪个数字?还可以怎样修改?

五、学生作业。

1、要求:每人独立完成至少两个变体字。

2、提供各类图片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出示:《超级变变变》擂台,激发学生参与竞争。

4、展示学生作品,简要点评。

六、课前小结。

1、展示另外的一种变体数字。

2、师:“数字的联想到处都有,只要你开动灵活的头脑,一定会有所发现。”

第十二课

会飞的娃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学难点:制作出具有创新和趣味的娃娃样式。教学准备:塑料袋和剪刀,胶水和各种的彩纸等(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观察:这些娃娃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学生回答。(塑料袋)

2、如何制作这些娃娃呢?

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并研究制作方法,并且思考还有其他的制作方法吗?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研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加以辅导。

3、提问:请每一小组的同学把自己那组的看法发表出来。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加以诱导。

4、学生讨论自己要设计制作的娃娃。

5、提示: 设计的关键: A、造型 B、颜色的搭配

C、效果(样式独特具有个性,色彩亮丽)

6、学生制作,鼓励学生相互间的帮助与学习。放音乐,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由学生来评议作品的优缺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妙利用身边材料采用剪贴等方法制作“娃娃”,利用自然小常识进行美术游戏活动,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做游戏。环境教育。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利用废旧物品达到保护环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欢快的音乐,展示作好的塑料袋娃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要求没有制作完的同学继续完成,鼓励其他的同学帮助。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交代本节课的安排: 做游戏 《会飞的娃娃接力赛》 把学生带到*场,分组进行接力比赛。

4、要求:看谁的娃娃做得最结实,在比赛完以后都能完好无损。学生还要评出“最漂亮的娃娃”,“最有个性的娃娃”。

5、学生游戏

教师注意学生的安全。

6、游戏结束。要求学生思考:

我们该如何保护好环境,自己该做哪些事情。提醒学生收拾*场的纸屑。组织学生回教室。

第十三课

猜猜我是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猜猜我是谁”,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方法。

2、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学难点:制作出别具一格的面具。

教学准备:示范作品、彩色纸、剪刀、胶水和线。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查用具、安定情绪。

二、讲述新课(8分钟)

1、展示教师示范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2、抛出课题,分组完成面具的作业。

3、要求学生思考面具使用的材料。各种彩色的纸或者其他材料。

4、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撕一撕,贴一贴,5、面具的色彩

很多创作都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的。面具的色彩可以借鉴京剧脸谱色彩的运用。

教师可以稍微的提示以下传统的脸谱的色彩搭配,但不做重点讲解。

6、出示相关资料:

传统京剧脸谱有这样的说法:红忠、黑正、白奸、蓝凶、绿暴。教师分别出示关羽、包公、曹*、窦尔墩、程咬金的脸谱。从这些脸谱上,可以看出脸谱色彩有一个主调。如窦尔墩的脸色以蓝色为主,其它颜色的花纹是陪衬。今天我们创作的面具应有一个主调,即以一个色彩为主,其它作为陪衬。可以是冷调,也可以是暖调。另外,要注意色彩的明度对比,即深浅对比:在浅底子上画深色花纹,在深底子上画浅色花纹。

7、面具的花纹

也可以借鉴京剧脸谱或原始部落面具的花纹。有以下三点值得考虑:

A、花纹应符合脸型的凹凸、起伏。

B、花纹可以是粗犷、奔放的。

C、花纹可以是细腻的。例如金钱豹脸谱上的豹头形花纹,金钱图形就形象地说明人物象豹一样的凶狠:白日鼠白胜脸谱上双目间的白鼠花纹说明和象征的绰号。

8、出示学生的优秀作业。

以上所举的例子都是给同学作参考的,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造面具的不同神态、性格及美感。希望每个人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面具色彩和花纹。

三、布置作业

1、学生开始制做(25分钟)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2、教师巡回辅导,重点在如何用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突出形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游戏和制作活动有兴趣,并能体验装扮自己和参与“猜猜我是谁”,认知各种纸质撕贴材料和制作面具,培养方法。

2、运用撕、贴、拼的方法制作面具,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感悟漂亮面具的美和自己劳动成果的愉悦。教学难点:激发创作灵感。教学过程:

一、做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入新课)。

要求学生准备好面具,可以相互交换,然后带上面具要求其他同学来猜测他是谁。

二、放音乐背景。学生游戏。

三、游戏结束。请学生评出谁的面具做得最好,好在哪里。

如果有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各个民族的传统面具,让学生感悟面具的美和创作的欲望。

使学生明白民族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激发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十四课

变 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教学难点:能具有创新的折纸。教学用具:纸,剪刀,胶水,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演示变脸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把示范作品交给学生要求他们把它进行分析:

3、讨论如何进行折纸。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 由学生来讲解他准备如何折?教师进行评讲。

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制作。

4、学生制作。

当折纸制作完后,带着学生欣赏书中涂了颜色的变脸。

5、学生讨论 自己将如何涂颜色。

请个别同学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提示:

关键是要把各种表情的脸给表现出来。

6、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7、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教学目标:

1、掌握折纸的基本要求,能熟练地折出“脸”形,并知晓“变”的方法。

能大胆地描绘出动物或人物脸部形象。

2、在学习、制作、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折折画画,玩玩变脸的游戏。教学难点:有较好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游戏,故事擂台赛

学生运用形象力,利用手里边的折纸的作品编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可以几个同学协作完成一个大的故事,也可以一个同学讲一个小的故事。

2、学生参加游戏。教师在旁边组织。

3、游戏结束。评比出优秀的变脸,故事,表演天才。

4、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十五课

穿花衣的热带鱼

教学目标:

1、掌握拉折的方法,折出热带鱼。

2、能运用添画或撕贴的方法进行装饰。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制作出漂亮的热带鱼。教学难点: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品。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放音乐,用绳子吊着一条漂亮的热带鱼进入教室。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想知道老师的小鱼是什么做出来的吗?

2、问:看看这鱼是属于什么鱼和我们平时餐桌上吃的鱼有什么区别吗?这是热带鱼,具有鲜明的色彩。我们也来做一条漂亮的热带鱼。

3、要求学生摘去示范作品鱼,研究如何制作。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4、学生回答。学生折出纸鱼。

5、引导学生欣赏书中的着了颜色的纸鱼。

请学生认出书中是用了哪些颜色,他们是如何搭配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6、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出自己准备搭配的颜色。

7、学生涂颜色 教师巡视辅导。

8、课堂小结:

挂出有深兰色背景的纸要求学生把画好的鱼帖到纸上去。学生来评讲哪些的不足和不错的地方。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第十六课

寻找美丽

教学目标:

1、能关注身边事物,并从中发现美和欣赏美。

2、能用语言较清楚地描述物品的某一特征,并画出物品的一些特征。

3、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难点:感悟生活的细小的美丽。

教学准备:带上家里的漂亮的小摆设(学生)。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在事先做了要求,要求学生摆出自己认为最美丽的物品。可以把教室适当的布置一下,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东西都摆出来。

2、要求学生挨着参观。

参观完以后请学生席地而坐,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自己为什么认为美丽。请每一小组评出理由最有意义的同学上讲台向全班讲一讲。

3、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并引导学生。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上讲台讲,要求还要凭着印象还把物品的印象给画出来。在期间,鼓励其他学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时帮小组同学把物品画出来。

充分给学生表诉的时间,并纠正在表达时的语言方面的问题。

4、评出表达不错的同学。加以表扬。

5、学生作业,画出自己最喜爱的物品的概貌,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巡视辅导。

6、课堂小结: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同学的作品写出评语。

第十七课

童年的手印

教学目标:

1、体验玩泥手印的乐趣,陶冶和激发诊视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怀。

2、观察自己的手印,基本掌握手印泥板的制作方法。

3、能表现出灵巧地拍压泥板,并有意选择手的姿势压出手印的制作能力。

教学重点:在泥巴上压出手的不同的形状。教学难点:感受泥巴的感觉。教学用具:彩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教师教儿歌:

小手小手真能干,又拍又压心花放。边说,边跟着老师做手势。放音乐,跟着音乐做不同的手势。

2、教师偷偷的在一小块泥巴上按了一个奇怪的手印。请学生猜一猜是什么。

3、问:你们也想印吗? 要求印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手印。

4、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里玩泥巴。教师巡视辅导。

5、鼓励学生找出各种身边可以来印的物品大胆的制造各种形象。组织学生相互学习了解。

6、学生继续完泥巴。学生谈自己完泥巴的感受。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7、找出自己最喜爱的形象。

8、课堂小结:

请学生思考泥巴有什么用处?

引出进一步的思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环境,地球等。

第十八课

美丽的铅笔头

教学目标:

1、掌握捏泥的基本制作方法,制作铅笔头。

2、尝试利用多种方法美化、装饰学具。

3、能制作出有一定个性的铅笔头。

教学重点:制作出有个性的铅笔头。教学难点:感悟制作中的美。教学准备:泥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利用教室墙壁展示材质、造型、风格、特点不同的铅笔头,学生走进

教室即可欣赏墙壁上的铅笔头。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摸了摸、议一议。组织学生稳定情绪。

2、问: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是用什么布置得这么漂亮?它们有什么特点? 铅笔头

小结: 铅笔头,即可以挂起来作为铅笔头上装饰的工艺品。它造型美观,色彩漂亮,选材范围很广。

你们看看手中的材料,我们今天要用什么材料制作铅笔头?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3、导题:我们今天学习用泥制作的铅笔头。(板书)泥做的挂件。

三、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请学生看大屏幕,读讨论题目。

(1)墙壁上的铅笔头都塑造了哪些形象?(板书:选材特点:„„)(2)造型风格运用了哪些手法?(板书:造型风格:夸张、概括、变形)(3)你想怎样制作泥铅笔头?(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

2、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

复习浮雕的制作方法,生答,师用投影仪将知识点打在大屏幕上(板书: 制作方法:浮雕技法)。

(1)层次简单的减地平级塑造形象法。(2)多层次的压塑空间塑造形象法。

3、加强学生对艺术表现的认识。

(1)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了解艺术家是怎样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表现艺术作品的。

(2)教师利用板书进一步总结塑造形象采用的方法。

四、艺术实践。

1、请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制作一件铅笔头。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学生互相探讨,共性问题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讲解。

提问:在制作时,你还发现了哪些制作方法?(板书:泥塑技法)

2、布置创作要求。

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出你喜爱的形象,塑造时要大胆,突出事

物某一方面的特征,要与众不同。

泥稍干后,可以用水粉涂上颜色,进行装饰。色彩鲜艳漂亮。(出示资料,提供给学生,扩大学生创作空间)

4、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五、作品展评

1、自己评价,组内交流·。

2、各组推荐交流。

请学生代表谈一谈自己的创作体会,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3、师生评议,为作品命名,举行小型作品展。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用泥创作了许多精美的铅笔头,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普通的,甚至是废旧的东西,只要用我们聪明的头脑和广博的知识,就可以创造出

好多精美、有趣的艺术品。那么,我们的生活将更加丰富多采。请同学们回去

搜集你认为可以制作挂件的材料,下课以后我们可以自己运用综合材料创作挂 件。

第十九课

花儿朵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由几何形构成的秩序美感,积极尝试多种拼法。

2、能将拼出的图形的大体形状画出来,提高基本形的认识把握和动手能力。

3、在活动中增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花的美,分析花的结构,表现各种各样的花。教学难点:了解的花结构,拓展学生对花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运用实物观察了解花的结构,运用几何形组合的方法表现各种各样的花。

教学准备:常规美术用具,拼图的几何形学具。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师:“我们认识了颜色的名称和很多的几何形状;请大家说说是什么形状?”

(教师不断地展示不同的几何形)

生:(红色的圆形,黄色的三角形,绿色的椭圆形)

教师展示图形的同时把部分图形拼成花的形状。

三、导入新课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花。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人鲜花的世界。

四、讲授新课

1、欣赏书上的插图。

师:这里的花多不多?

生:这里的花很多。

师:这里很多花成了鲜花的世界,你喜欢哪种颜色的花?

生:我喜欢红色、黄色、粉红色的花。

师: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花呢?

生:蓝色、绿色、紫色„„

2、(出示实物花)引导学生分析花的结构

师:你们怎样知道这些都是花,花是由什么组成的?(小组讨论)

生:花是由花心、花瓣、花枝、花叶组成的,所以这些都是花。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黑板上画)

3、讲解花的画法(结合复合幻灯片,边间边讲解)

花心:先想好作什么形状作为花心,有:圆形、三角形„„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花瓣:花瓣的形状有棱形、针形、椭圆形„„

花瓣有的是一层,有的是两层、三层„„

花枝:有粗的、有细的、有的还带刺„„

花叶:有的长、有的短、有大、有小、还有叶脉。

最后上颜色。

4、请不同的学生在黑板上分别画花心、花瓣、花叶、花枝,组成一朵花。

五、学生作画,老师巡回辅导

放音乐。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学生作业。

六、小结

1、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师:有的人看见那么好看的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花城,不要摘花„„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花城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成为花的海洋。

第二十课

小小食品店

教学目标:

1、享受自制“食品”的喜悦,提高对美食的兴趣与欣赏水平。

2、学习泥塑的简单技法,用可塑性材料进行事物造型。

3、在布置食品店、进行模拟商品交易过程的游戏中,体验社会生活分工协作的情趣。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教学重点:制作各种有趣的食品用泥塑。教学难点:体验社会生活的分工。

教学用具:各种材料(生活废旧物),彩泥。教学过程:

一、观赏“逛食品街”录像,导入新课。

1、老师今天给大家看一段录像。

2、问: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小朋友逛食品店的录像。里面的小朋友你认识吗?都是谁?

你觉得刚才看到的哪个地方印象最深?你有没有买过食品?和谁一起逛 的?能不能较为详细地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逛食品店的经历?

二、出示课题——逛食品街。

三、情境表演——逛食品街。

(指着黑板上十张画拼摆出的食品一条街)说:这是我们***有很多好吃 的一条街,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小朋友在这条食品街上买了许多可口食品的录

像。你想不想也到这条食品街上去逛一逛,买几样可口的新食品?(想)好!老师今天就带着你们到这条街上去逛一逛。

四、学生课堂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分小组讨论,合作制作食品。

1、现在请你根据刚才看的录像所做的表演,以及你自己亲身逛食品店的

经历,用你的手把这热闹的场面做下来,好吗?(请组长把材料拿去)

2、重点根据刚才看的逛食品街录像、表演及自己亲身的经历,做出各种

逛食品街的情节,如:饼干,水果糖,水果,蛋糕,面包等。

3、先小组讨论如何分工,即每人要具体做些什么?然后按照分工,具体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自主

合作

探索

创新

完成所分到的任务。

4、现在我们已经把这条街搬进了我们的课堂。想想看,还缺了些什么?(老板、顾客、食品柜台等)

5、谁愿作老板?(选中的自己装扮一下到食品摊上去)

6、其它同学扮顾客,可以自由组合成家庭(如爸爸、妈妈和孩子、姐妹、兄弟、学生或大婶领着她的孩子„„等等。

(用自带的道具互相装扮,组合成一组,手拉着手,分散站在食品摊位前。)

7、我们以音乐声为记号,音乐响起就开始逛食品街,音乐停止,我们就

结束回到座位上。

8、表演小结

①请同学们谈谈刚才逛食品街的感受。

②问:这是刚才我们逛的食品一条街,食品街上挂满了许多食品,非常 热闹。我们仿佛听到老板们在一声声的吆喝、一声声的叫卖。下面我们请二位

做老板的同学每人吆喝一声,然后其它老板齐声吆喝,评一评谁最像老板。

③听到这一声声吆喝、一声声叫卖,顾客会怎么样?

五、展示学生作品、评比总结

1、各小组的组长自己上台站在原来的位置。

2、教师欣赏拼图“逛食品街”,并请组长上台介绍食品的内容。

3、请学生评价十个食品中哪个最好,好在哪里?

六、教师总结

我好像也听到了这条食品街上各种各样的吆喝声,说明小朋友平时能仔细的观察生活,把生活中的感受用自己的手真实地表现出来。希望小朋友以后要更加关心生活、了解生活、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丁庄镇第四小学备课专用模板

备课修改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8

让大家认识我 教材分析:

学生从幼儿园走入小学,来到一个新的环境,老师需要帮助他们尽快的熟悉环境和认识身边的人,解除他们的焦虑和恐慌。同时制作名字树,加强同学间的交往,懂得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 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6、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5、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最先来到“集体大树”上。

6、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纸张和适合自己的方式,最好能自己创作出其他方法;在树叶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反面写上自己的爱好。

7、师生共同将“名字树叶”贴在“集体大树”上。围绕“集体大树”,请“名字树叶”的小作者逐个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如:姓名、年龄、爱好等等。全班同学给以掌声鼓励,使介绍者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6、教师总结: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用“名字树叶”装点的这棵“集体大树”多美呀!集体因为有我们的存在才充实,才充满活力,我们也因为有集体的爱护、培养才能够茁壮成长。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共同生活在这个集体中,用我们的行动去维护它,用我们的双手将它建设得更加美好!

施教时间:9月4日-9月8日

札记:在本课中,我通过一系列撕、剪、贴、画、说、看、玩等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但同时要注意学生年龄较小,练习速度不一,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辅导。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乱扔废弃纸屑,留住边角纸料,备于以后的课程中使用。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材分析 :

《看谁涂得更好看》一课安排在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二课。“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美术活动与游戏有着内在的联系,想象和自由创造是美术活动与游戏的共同特性。尝试以缤纷的色彩组成灵动的画面,也是儿童喜爱的游戏方式之一。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之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本课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圈、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受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2、创新探究目标:尝试运用不同方法、不同材料画画,懂得敢于尝试,大胆展现自己的个性。

3、技能目标:能认识不同的色彩,了解油画棒与水彩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用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难点: 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的衣服、以及相关的绘画材料,课件等常规用具。

学生:蜡笔、油画棒、水彩笔任带其一均可。

课时: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辨识色彩游戏

(拿出色彩卡让学生辨识,看谁的反应最快,能说出色彩的名称。)

教师快乐谈话:小朋友们,瞧,我把大家喜爱的机器猫请到我们的教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谁要啊?不过要想得到礼物的小朋友先得过我这一关,就是来做个辨识色彩游戏。

2、美术字揭课题

在学生体验好各种材料的不同感受之后,采用谈话法揭题。并且拿山事先准备好的课题,展示在黑板上。

[精致有趣的课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好奇、兴奋地状态迅速引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无形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术字的能力,为美术字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玩辨识色彩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色彩的认识。]

3、了解绘画种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素描作品、油画作品、水彩作品、水粉作品、版画作品、国画作品、炳稀画作品等)A摸一摸,看一看绘画作品

B想一想,说一说内心感受

C找一找,认一认绘画种类

D画一画,动一动体验感受

[学生在观察、触摸、讨论、实践中对不同种类的绘画作品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与学生一起以游戏的心情蘸色、调色,观察色彩的变化,学生对各种绘画材料有初步的认识,了解相关工具及使用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孩子从一开始接触绘画起,就逐步形成一种很大气、不拘谨的绘画态度] 布置下节课带工具材料。

施教时间:9月11日-9月3日

札记: 新入学的学生好动,还不适应小学生活,40分钟课堂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漫长,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轻松的环节至关重要。

第二节

一、欣赏分析,传授新课

1、课件欣赏大师作品(师生共同欣赏一组以线条与色块构成的抽象风格的绘画作品如:克利、米罗、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大师作品。)

[《美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获得更大的美术教学效益。]

2、分析大师作品

教师提问:“刚刚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线条或色彩?”

“你觉得画画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兴?很恐怖?还是有点伤心?哪些笔触让你有这种感觉的?”

[绘画是情感的表达。你快乐,你的线条也会跳舞:你悲伤,你的色彩也会暗淡。低年级的儿童虽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现,但这种感觉却可以从最初时潜移默化地培养。]

3、观看教师范画

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现场示范画一幅画。

[教师的示范给学生直观印象,优美的乐曲给学生美的享受,轻松片刻使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化简学生作画的畏难情绪,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4赏析学生作品

[通过欣赏同龄人的绘画作品,了解油画棒与蜡笔画出来的效果有何不同一一油画棒粗犷有力,蜡笔柔和匀净。]

二、合作创新,动手实践

根据学生不同喜好分层布置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1)临摹画一幅作品。

(2)自己想象创作一幅作品。

(3)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一幅作品。

[在明确作画要求后,学生开始进行创作,选择优美轻松的钢琴曲作背景音乐,创设愉快的氛围。](四)作品评价,课外延伸

1、展示各组的绘画作品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采,验成功的快乐。]

2、学生当评委,评价作品

A.学生的自我评价

B.学生之间的互评

C.老师进行客观评价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索活动;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感受„„。

让每位学生都能体是否灵活地开动脑筋,结合线、色等造型因素进行组织创造:[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教师的观念要适应时代需求,不应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学生,以“成人化”的标准来衡量学生,要鼓励学生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勇于尝试。] D.请机器猫为大家颁奖

[做到首尾呼应,再一次地将学生带入创设的童话情境,提高了他们的对上美术课的兴趣]

3、总结延伸

鼓励学生回家后与父母家人共同装裱自己的作品,装饰自己可爱的家。

[学会创新与探究,学会让自己的东西变得实用、生活化起来。又增进了亲情。] 施教时间:9月14日-9月15日 札记:

个别学生可能会忘记带绘画工具,教师要多准备儿童绘画用具。来保护孩子学习美术的热情,同时要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课:滚动乐园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探索: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感受: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体验: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联想: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表现: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评价: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2.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隐性的道德行为。3.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4.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的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2.难点: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学生分析: 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养成,好奇、好动成为他们的特点。课堂上,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令他们希奇的事,便会控制不住情绪,笑笑闹闹,跑跑跳跳,使课堂难以安静。尤其是在实施美术课程标准的过程中,需安排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课堂秩序往往更难调控。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如果采取强硬的命令或粗暴的斥责去规范学生的行为,往往是难以奏效的。这时教师要运用教学的机智、采用随机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使其在富有趣味的活动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时: 1课时 过程设计 :

(一)导入新课

课件:画面上滚动出西红柿、大苹果、小足球并配以卡通声音。

师:它们是从滚动乐园来的小使者,接你们到滚动乐园去做客的,你们想去么? 板书课题:《滚动乐园》

(二)联想观察

师:滚动乐园里都有什么呢?

课件展示:滚动乐园里圆形的物体。师:什么物体可以滚动呢?

(三)对比感受

师:方形或其他形状的物体可以滚动么? 实验:方形物和圆形物的滚动。小结:只有圆溜溜的物体才好滚动。

请同学闭上眼睛,把手伸进桌斗里摸一摸:那些物体能滚动?那些物体不能滚动?

(四)感知体验 组织游戏

(五)观察联想

在刚才的滚动游戏中,那些物体滚动的最快?为什么?

(六)欣赏作品

课件展示:优秀学生作品。

(七)愉快表现 提出作业要求:

画一个或一组滚动着的圆形物,并涂上漂亮的颜色。

每组用一条长长的纸共同完成作业,教师从每组最前方把纸滚到最后一个人面前。

小组合作完成一幅作品来表现滚动乐园的故事。教师巡视辅导,参与解决绘画中存在问题。

(八)讲述评价

(九)课后拓展

施教时间:9月18日——9月21日

札记:在学生闭上眼睛用手摸不同形状的物体——找出能滚动的物体——再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的过程中,完成对圆形物体的初步认识。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师随机而有效的引导中得到增强,学生的思维在不断高涨的情绪中得到激活。之后,再将学生的认识过程引导到滚动的游戏中去,使学生的情绪进入高潮,尽情体验玩耍的乐趣,进一步感知圆形物的特点,使学生对圆形物有了比较丰富的认识与心理体验,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联想,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专注态度、观察能力以及创造精神都得到充分体验,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完成作业,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 第四课:泥巴真听话 教材分析

泥巴是孩子喜欢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主的教学思路 课时:2课时 教 学 目 标

认知:通过玩泥巴的游戏活动体验感受泥性,尝试并掌握几种玩泥的基本方法。

情感:通过游戏活动,共享玩泥巴的快乐,初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能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初步的感知能力、口头发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及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玩泥的几种方法。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表达。课前准备

学生:小水桶、毛巾、可塑泥、可用来印纹的小物品

教师:教学图片、媒体素材、不同干湿的泥材。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

教师拿出三个布袋,内有三种湿度不同的泥巴。引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鼓励学生上前摸一下,闻一下布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观察:用简单的形容词,回答自己的感觉,如:柔软、泥土气息等。揭开谜底:是泥土。你们想玩吗?

出示图片欣赏,初步认识泥塑艺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观赏作品 简介几种泥巴的用途。

二、感受实践:

1.到户外,提问:你玩过泥巴吗?你是怎样玩的?玩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与学生一起无主题的玩泥巴游戏,提出问题:怎么才能让泥变得不粘呢?你还有其它办法让泥变得不粘吗?大家试一试!

学生分组交流,发表自己对泥的不同感受。找到问题答案:泥巴太湿的时候,可以经过摔打后湿度适中;泥巴太干时,可以加点水搅和一下,即可。

泥巴听话吗?你还能让听话的泥巴变成什么好玩的东西吗?你用泥巴做了些什么?它们是什么东西?干什么用的呢?

学生略答。成组讨论问题。讲一讲自己的见解与看法。2.讲解泥巴是如何被运用的。根据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用了多少种技巧来玩泥巴?来联想一下还可以用哪几种其他的方法?

3.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东西与泥巴有关? 4.比赛活动:

建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做东西,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力求与众不同。看谁做的圆球最圆?看谁做的泥条最长? 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指导和提示学生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性。

教师经过讲解、评比后给予适当的奖励。5.整理现场,清洁卫生。

引导学生把工具清洗干净放回原地,打扫地面卫生,给自己清理。施教时间:9月19日——9月21日

札记:本课作为小学美术课中首次出现的泥工课,不强调要让学生做出某一具体形象作品,而要强调通过有趣的学习活动方式,激发学生自由表现、大胆探索、感知泥性、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从而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问题的意识及口头发表、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第二节

一、引导阶段:

猜谜语:说一说你的一种文具的形状、大小、功能,请大家猜一猜是哪种文具。(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并抓住每种文具的特征。)

看老师制作的文具使用了什么材料?(橡皮泥)

大家试着用橡皮泥做一枝铅笔,看谁做的像,请他介绍一下用了哪些制作方法。

出示几种造型、花纹独特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可以在橡皮泥做的铅笔上装饰上这么好看的花纹,试着做一下。

通过制作,总结出用橡皮泥进行文具造型的方法是:基本形制作和添加装饰。可用的造型手段有:搓、捏、按等。

二、再分组合作用橡皮泥制作一下其它的文具,比比哪一组做的最多,造形最新颖独特。引导学生搓成不同的线、捏成各种的点和立方体、长方体形象进行组合,如制作铅笔盒时,可制作方形、椭圆形等外形,并可夸张其长短及粗细,并装饰上小花纹,使制作的文具更有新意。

三、在充分肯定学生大胆、自由的设计基础上,进行相互欣赏和交流,进一步鼓励学生设计出更新颖的学习用品。

四、收拾与整理:

要求学生制作前铺一张旧报纸在桌子上,以免把桌子弄脏。制作结束后,要及时收拾剩余的橡皮泥。课后拓展:

课后利用多余的橡皮泥再设计制作几种学习用品。施教时间:9月22日——9月23日 札记:

在利用橡皮泥制作文具时,有的学生提出:做出来的有些文具根本就不能用,这叫变废为宝吗?我告诉孩子们,虽然这样的玩具不能用,但它们很有装饰性,可以装饰我们的生活。同时提出,希望同学们能设计、制作出可以用的文具,真正的变废为宝。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教学目标:

(一)认知: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二)情感: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三)能力: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

(二)难点:作品创作及发表。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胶棒。每人10张不同颜色的彩色纸(红、黄、蓝、绿、粉、黑„„)。

(二)教具准备:粘贴的范画、独特设计有剪子、手、彩笔、胶棒画面的板书(下面用这种方法制作的字:剪剪、撕撕、画画、贴贴)、撕纸作品、一张纸。

(三)教学器材:实物投影、背投、电脑。

(四)教学课件:欣赏撕纸艺术、学生优秀作品欣赏、“我是小画家”。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一、通过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添画、剪纸的欣赏方法、创作制作方法。

1. 同学们,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想看看吗?——想。

2. 这幅画面与我们平时的画面哪不一样?——平时的画面是画的,这幅画是用纸贴的。3. 我还想考考大家,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吗?为什么?——用手撕的。用剪刀剪的比较直,用手撕的弯弯曲曲。

二、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1. 师出示粘贴范画。欣赏感受剪纸、撕纸艺术之美,学习剪纸、撕纸造型表现的方法,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

2. 师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今天我们用撕的方法来制作一幅非常好看的画面。3. 板书:5。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三.培养观察感知、审美能力、提高创作能力。

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相信你也可以的。你看,我手里有一张纸,你猜猜我要干什么?——撕纸。师演示。

你想不想也试试,请你从桌面拿出一张你最喜欢的彩纸,跟我一起撕。如果撕坏了怎么办?没关系,动动脑筋,因为大自然什么都会有的。

手离得远一些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容易撕坏。

问:你看我撕的这块像什么?——生随意答,你撕的那块像什么?——生说。

用彩笔画、贴彩纸上。

我有几个问题,谁回答对了,我就送给他一张特别好看的撕纸作品。想不想试试?A.一张撕纸作品分几步?哪几步?(生回答)

总结:——撕纸分3步,第一步随便撕一块纸,看它像什么。第二步把它贴在一张能使它更好看的彩纸上。第三步用彩笔添加上细节使它更真实,更能让大家看懂。

B.撕的画面太小好不好为什么?——撕的彩纸不能过小,画面不好看。C.撕碎的纸怎么办?随便扔吗?你有什么好主意?——撕碎的彩纸放到桌面的盒子中,环保还可以再利用。

四、鼓励创作:

课件:撕纸这种方法并不难,有人体会出撕纸的乐趣后,用心钻研,居然成为了一名有名的撕纸艺术家,真了不起!我们一起去拜访一下他,一起去了解撕纸艺术吧!

课件:怎样使它更像、更好看呢?欣赏其他班优秀学生作品。

作业要求: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和别人合作,撕一幅最有创意的画儿,然后把它贴在我们的精品屋中。学生作业,师放音乐。

五、评价:

同学们,你们做得真好,我们开个小画展好吗?(课件:我是小画家)

现在每一个同学都是一个小评委,把你手中的红花奖给最美的画儿。请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你觉得哪幅画儿好看,哪儿好,说一说画面哪里最吸引你,哪儿还不足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使画面更好看?

同学们,多美的画啊!大家做得特别好,你们真棒!希望大家继续努力,制作出更美的画来。施教时间:9月26日——9月28日

札记:这节课是训练学生体验以纸材为主的造型表现活动,初步认识及掌握撕纸,通过添画、撕纸大胆创作,是很典型的“学与玩”的结合课,从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浓厚兴趣入手,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感知、审美能力。通过欣赏体验,感受剪纸、撕纸艺术的美,领略多种艺术文化,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形成初步的环保意识及与人合作的意识。运用想象力进行作品创作并能大胆发表看法。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幅粘贴的画儿,让学生分析这幅画与平时的我们画的画儿有什么不同,让学生明白原来一幅画不仅可以画,还可以贴、可以贴完再画。欣赏艺术家的作品对学生也是一种鼓励。在步骤上我运用奖励撕纸作品的方法让学生总结,效果非常好,学生注意力集中,举手踊跃。从整节学生的课堂反应来看,效果不错。花点心 教材分析:

课本以真实的花点心与同龄儿童制作的“花点心”对比 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教学目标:

显性: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出制做花点心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创新.隐性:提高学生对色彩搭配的技巧.培养集体主义和乐于助人的精神.教学教学重点: 引发学生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教学难点:

“花点心”的创作。教学准备:

彩色胶泥、点心图片、课件、实物点心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导入,用实物点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对本课的学习兴趣。

教师捧出一盘用白色的餐纸遮盖的点心:同学们,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新礼物? 教师打开餐纸,学生能够看到精美的点心。

教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些用面、鸡蛋、奶油等制作的小食品称作——点心(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点心小知识的学习

教师:你们喜欢老师带来的礼物吗?你猜猜老师喜欢这其中的哪一个?

学生在猜测之中,教师传授点心小知识:中国有七百多种点心,老师最喜欢这个——月饼。(板书:月饼)

教师出示月饼,并讲解喜欢的原因: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吃月饼、赏月亮,全家人聚在一起非常开心,非常幸福。小小的月饼代表团圆吉祥,月饼被称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同学们,你知道西方国家最具有代表性的点心是什么吗? 教师板书:蛋糕

2、师生共同观赏点心的录像

教师:同学们,让我带着你们一块去参观一个点心世界好吗?

伴随着录像的播放,教师:点心世界的点心真多,而且这些点心风格各异,花样繁多,我们称这些点心为花点心好吗? 教师板书:花点心

3、学生制作

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花点心有好吃又好看的,还有只好看不好吃的,比如:用纸剪出来的,用笔画出来的。其实,做只好看不好吃的花点心用这个材料更合适——橡皮泥(教师出示)

教师和学生共同拿出橡皮泥。

教师引导:让我们看看它的颜色,漂亮而丰富的颜色。捏捏它的质地,非常柔软,做出来的更象是真实的。我们用橡皮泥做花点心必须进行加工。

教师和学生共同尝试将橡皮泥改变成各种形状(教师鼓励学生到前边演示各种方法): 1.搓成粗细不一的条形 2.捏成大小不一的块点 3.团成大小不一的圆形

4.压成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饼 5.划出各种条纹

4、小比赛

教师:我们开展依次小小的点心师花样大比拼,看谁作出的花样最独特?学生制作,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想各种造型。教师对于部分制作不精美的学生在方法上应细致,耐心。板书设计: 花点心

搓 捏 团 压 划

施教时间:10月8日——10月10日

札记: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德育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去研究技法;比如导入时利用学生喜欢的送礼物的方法,就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用课件创设情境.课件内容是熊猫盼盼接到奥委会的任务,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制作花点心,请同学们帮忙,然后讲些花点心的有关知识(同时配放许多分好类的花点心照片)

二、给学生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质.1.欣赏橡皮泥做的花点心,说说这花点心的做法

2.请同学上来边做边讲,小组其他成员给予补充

3.老师把方法编成歌谣

做了点心又作花(两部分组成)

轻轻揉捏细细搓(要求细致)

颜色多样不均匀(渗透色彩知识)

与众不同我最棒(要求创新)

4.学生制做花点

老师发现新颖优秀的做法,进行小组观摩

5.作品展示

自己把满意的作品放到展台上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使学生易记

使学生技法的难度降低

在学生做得高兴时让全班停下不容易因此这小组学习适应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这“自己放”有助于培养自信,体验成就感.三、全班欣赏 讲评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还评价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感受美.四、教师小结: 引入开生日会

唱生日歌

赠言

体验集体意识

在生日会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对于一年级新建的集体有益处

五、做游戏(知识的延伸)

学生自己设计(分四组)几个人围成一个“点心”的造型

评价哪组最有趣

在游戏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对造型的理解,培养创新精神.六、课堂总结 看课件

熊猫盼盼表示感谢,并夸奖学生们很优秀。

进一步体验帮助人的乐趣,培养乐于助人的好品质.五、教学点评

施教时间:10月11日——10月14日

札记:在一年级的课堂上评价方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尤其是允许学生自己把作品放上展台,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信。这样课堂气氛才会活跃。

课题:五彩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

2、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

3、学习应用适当的工具、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来完成创作。

三、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四、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

各种纸材或其它好造型的材质。

2、教学器材:

电脑、实物投影、录音机。

3、教学课件:

美术课程实验教材教学配套课件。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音乐导入:《雨花石》

师问: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吗? 小结:小小的石头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想要铺成一条五彩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欢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愿望啊!板书课题:五彩路

(二)讲授新课

1、学生联想:

师问:什么是五彩路

学生:说出想象中的五彩路

2、启发学生回忆:见到过的路。

3、欣赏生活中的路

课件演示:各种各样的路,引导学生观察。

4、启发学生联想

把这些生活中的路变成五彩路会是什么样子? 学生形容。

5、欣赏学生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天上、地下、水中的五彩路,扩展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想象。

6、学生设计

小组同学讨论,怎样利用手中的材料,用哪种方法设计什么样的路。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演示剪、撕、卷和粘贴的方法。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学生分成大组合作完成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夸张表现。启发形状大小搭配,色彩搭配。可以制作成立体效果。

(四)展评作业

将各给作品悬挂展示,由小组同学介绍创意。

(五)课后延伸

不但纸材可以制成美丽的五彩路,生活中还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进行拼拼贴贴。展示一些DIY作品,回去后,你们也可以试着做一做,来装饰我们生活的环境。施教时间:10月17日——10月19日

扎记:本课主要是要通过手工制作五彩路,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练习时可以分集体和独立制作两种方式来进行。制作方法还应该多样化一些,再多重视一些制作技巧。

课题: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二)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用绘画或剪贴画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天空。

(二)难点:作业的新颖和富于情趣。

三、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彩纸、白纸、剪刀、胶棒、油画棒

(二)教学器材:电视、电脑、录音机

(三)教学课件:《课件—美丽的天空》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 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师生谈话,感受旅途中的美丽风景、增长知识、见闻。学生根据声音、图像展开想像,并用画笔表现出所想。

师: 你们喜欢旅游吗引到大自然中美丽的地方去游玩,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景色,还知道了许多新的知识。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

师: 今天我要组织一个旅游团,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吗?看,这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你们猜到我们去哪儿了吗? 师:想搭乘本次航班的同学用线画出在天空中见到的或是想象到的一种景物,作为此次航行的机票,在音乐声停止时,请你迅速把它贴在胸前。2 欣赏图片,启发思路

⑴ 作起飞准备(放起飞声音)⑵ 欣赏

⑶ 欣赏作业,选择作业形式 小组讨论,进行竞赛

根据课件内容,学生边讲解,边欣赏。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

师: 现在飞机就要起飞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

师: 各位乘客请注意,欢迎大家乘坐本次航班,我是此次空中旅行的导游,现在行你想象一下,待会儿我们会在空中看到哪些景物呢?(小组讨论,看那个组说的最多)

师: 让我们透过飞机窗口,一起欣赏来欣赏大家提到的这些景物(出示课件,边欣赏,学生边讲解)

师: 我们这次愉快的旅行就要结束了,为了留住这些美好的回忆,咱们一起把天空中美丽的景物表现在纸上,好吗?

师: 看书,谁知道这些作业是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你喜欢哪种?除了这些方法以外,你还想用哪种表现? 3 创作实践

学生创作。

师: 请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创作一张美丽的天空。教师指导 4 评价 欣赏画面、讲故事

师:大家将自己的作品拼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画面内容,讲有关天空的故事。施教时间:10月20日——10月21日 札记:

教学活动正如教参所讲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是强调让学生用写实或幻想的手法完成一件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所以我抓住这一点,以游戏的形式带学生飞上蓝天。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要求学生画出记忆中或想象中的天空景物,并以此作为旅游飞行的机票。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们充满了好奇和兴趣,轻松的加入到课程学习中来。接着学生们会通过课件欣赏到自己所画出的景物的真实样子,并由此产生联想,绘制出美丽的作品。第二节

一、引导过程:

1、了解一下班里哪些学生做过飞机,或坐过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飞行器。

2、说一说:乘坐飞行器在天上的感觉怎样?在空中看到的东西与在地面上看到的有何不同。(出示鸟瞰青岛风景的课件,引导学生感受俯视的风景。)

3、讨论:还可以怎样飞上天?如果你能飞上天,最想做的事是什么?交流时比一比谁的主意最妙。

4、做一做:站起来闭上眼,打开风扇,想象一下自己在空中飞舞的情景。你想自己飞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高一点还是低一点?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呢?

二、发展阶段:

讨论:你想与谁一起飞,飞的时候你们几个人怎样排列?

如果让你用画、贴相结合的方法表现在空中飞的情景,你想怎样来做?那些地方画、哪些地方贴?

(可根据学生的创作思路建议其使用彩色纸做底子。自己或朋友的脸可用照片剪贴再画上身体,飞行器可用纸来折,云朵可用棉花、卫生纸来做。鼓励学生就手头已有的材料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作业要求:

展开丰富的想象,画一幅表现在空中飞的画。

三、拓展阶段:

各组将所有的作业根据飞的情节连在一起,再集体编一个在空中飞的故事,比比看哪一组的最有趣。

施教时间:10月24日——10月25日 札记: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画场景相对容易些,而要在场景中加上自己,尤其是画好自己的面容,常用去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我提出可以将自己的肖像照片剪下来贴在画面上,用绘画的方法补充上身体,让学生感到既新奇又兴奋。他们用节约下来的时间用心的画出了舒展的、做出各种飞翔动作的身体,感受成功的愉悦,连一位平时认为画人脸太难而不愿画画的学生今天也愉快的画了起来。让我切身体会到降低难度,就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谁 画 的 鱼 最 大 教学目标:

a.显性目标:1.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2.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b.隐性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课业类别:绘画课 课时:1课时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教学难点:自然界中的鱼与美术作品中的鱼有什么区别,如何突出特征把鱼画大。教学准备:教师:课件、挂图、工艺品、彩纸、工具材料等。

学生:美术书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讲授新课

(一)引入:看有关鱼的影片(课件)

边看边思考:你还见过那些鱼,有什么特点?

(二)出示部分课题:谁画的鱼大

(三)讲授新课:

出示各种真实鱼的图片(课件)学生用基本型总结鱼的外型特征。出示各种真实鱼的图片(课件)学生分析色彩花纹的特点 欣赏与分析农民画《戏鱼》。观察与分析作品

分组讨论:在以下方面与自然界的鱼有什么不同?

1、在造型上

2、在色彩上

3、在内容上

(四)观察分析哪幅作品的鱼画得大?(出示课件)

(五)提问:怎样能将鱼画得大,充满画面? 思考并实践

三. 出示线描作品,引导分析。学生仔细观看 四.作业要求:

1.用最快的方法画一条鱼的外型。比一比谁的大。

2.用线添加花纹和图案。五.师生共同完成作品。六.小结,展示讲评作业。

七.找出小鱼,讨论如何把鱼变大? 培养发散思维,引申课业内容。

施教时间:10月26日——10月28日

扎记:学生在欣赏课件时往往只于表面,所以在播放课件时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很重要。在欣赏本课鱼的课件时,我主要引导学生从“鱼的大小”、“鱼的形状”“鱼的花纹”、“鱼的颜色”等几方面进行欣赏,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从可见中得到启发,从而画出更好的作品。课题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强调了让学生进行折纸飞机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折纸飞机并不难,但是让他们创造一种新的知纸飞机的方法,或者按照步骤图来折就有点困难了。但这种能力也是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在本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画画、折折、剪剪中了解彩笔,剪刀和纸张的性能。

2、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折纸飞机上有创新。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陶冶情操。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折纸飞机的方法和简单的装饰。难点:作品的新颖、折法上的变化。教学准备

课件 绘画工具 剪刀 胶水 彩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象小鸟一样可以在天空自由的飞翔吗?其实在古代人们就很向往神秘莫测的天际。到了18世纪后期,是气球轻而易举的载人升入到空中,它的成功为飞机上天开辟了道路。你们知道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是由谁发明的吗?他们是英国的莱特兄弟,着就是世界上的第一架飞机(出示图片)。从此,各种各样的飞机便应酝而生,你们都知道些什么飞机呢?(学生回答)

2、师:小朋友知道的可真多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学生欣赏课件)

3、师:看了这些飞机你有什么感想呢?(学生回答).4、教师出示课题《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启发引导,使学生对航空航天及人类发明,创造产生兴趣

三、授新课

1、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在书上有一张折飞机的步骤图,下面就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照着步骤图把这架飞机折出来,看谁第一个折好(学生折飞机,请折得好的学生上前折)

2、师:飞机有好多种折法,除了书上的这种折法以外,你们能不能想出其他的折法呢?请你们再拿出一张纸来,自己重新设计一架飞机,好吗?(学生折飞机,请先折好的学生帮助未折好的)

3、飞机折好了,为了让我的飞机吸引人,我们可以怎样来装饰它们呢?请小朋友看书回答老师的问题

总结:(1)用自己的名字命名航空公司

(2)在飞机上作画

(3)在飞机的尾部贴上丝带

(4)用剪刀剪出花纹

4、小朋友回答的真好,现在请同学们应用这些方法来装扮一下我的飞机好吗?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开展探究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探究和研究精神。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四.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五展评

1、已经装扮好飞机的同学到走廊排队。

2、到操场上去试飞,听口哨集合。在试飞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小结

师:有关飞机的知识和故事很多,如果同学们感兴趣的话,回家可以跟爸爸妈妈一块查些资料或者上网浏览。施教时间:10月31 日——11月1日

札记:今天做完了飞机,我带着孩子们到操场上进行了“放飞理想”的活动,就是将自己的理想写在纸飞机上,让飞机带着自己的理想飞上高空。孩子们高兴极了,并没有我预想当中出现的混乱局面,而是有序的放飞着自己的飞机。看来经常带孩子下去到大自然中享受自己的成功实践非常令人鼓舞的事.第十一课 画汽车 课时:1 教学目标:

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观特征。

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综合学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不同种类的汽车的外形特点。教学准备:

汽车的图片、彩纸、彩笔、教学录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带来的教学录象。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性的探究学习

观察分析汽车的外形特点。

(1)利用学生带来的玩具汽车及其图片,小组进行研究。研究内容:

生活中有那些不同种类的汽车?

从汽车的外观看,他们有那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特点。每种汽车有什么本领。

(2)师生共同分析以上的问题

(3)师生分别介绍集中现代化新型的汽车。

2、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师生共同分析课本上的学生作业

(1)那些作业表现出生活中见过的汽车;那些是自己创造的汽车,有什么本领?(2)你喜欢哪辆汽车,为什么?

3、师生共同活动

请几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喜欢的汽车,其他同学分析课本中的作业,并进行讨论:(1)你准备画什么样的汽车?

(2)分析黑板上几位同学画的汽车。(3)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教师鼓励学生创新

5、同学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画的汽车有什么特点,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课下延伸:请同学回家进一步研究:

(1)汽车为什么能在马路上行驶?汽车里面主要有那些机器部件?(2)汽车是由谁发明的? 板书设计:

第十一课 画汽车 相同 不同

施教时间:11月2 日——11月7日

札记:我在上课的头一天布置孩子们将家里的玩具汽车带来,但提前说好了“谁也不要在别的课上拿出来玩”。第二天还真没有孩子在别的课上拿出来玩。上课时我请带来玩具的孩子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汽车。学生介绍的认真,听得也认真,教学效果真不错。

卡通明星总动员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讨论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

(二)启发学生大胆设计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并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进行表达。

(三)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了解卡通形象的造型特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自己设计一件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卡通世界的乐趣,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教学准备:

卡通形象图片、小朋友的真实照片、教学课件 课时: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

(一)激趣引入,通过说一说、比一比、演一演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卡通形象的特点: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办 “卡通明星总动员”(出示课题),只有卡通明星才可以参加。可是刚才来了两位朋友,他们都说自己是卡通明星,我想请同学们帮助我看一看谁才是真正的卡通明星呢?(课件出示孙悟空和自然界中的猴子。)学生讨论、比较卡通形象与自然界形象的造型特点:

孙悟空属于卡通形象,因为他的形象拟人化,具有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特点。

提问: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它疾恶如仇,行侠仗义,爱打抱不平,是一个英雄人物。

谁愿意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孙悟空?

学生表演孙悟空的动作。

5、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仅说得好,而且表演的也很好,猴子生性活泼可爱,聪明伶俐,孙悟空就是艺术家手中创作出来的卡通形象,他既有猴子的特点,同时又加入了人类的想象,所以成为了今天大家所熟悉喜爱的艺术形象。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想一想、变一变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卡通形象的造型方法,即“造型”与“色彩”的变化:

1、教师:同学们,猴子看到大家这么喜欢卡通形象,它也想变成一位卡通明星来参加我们的聚会,他想请同学们帮帮它,看一看谁有办法?

2、出示课件: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按课件)

同学:给它穿上一件粉色的体恤和一条花短裤子并穿上一双大皮鞋、眼睛变大,嘴巴夸张变大。

或者让它穿上一条美丽的裙子,身上光滑一点,眼睛上有长长的睫毛等。

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看,原来只要将“造型”“色彩”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活泼可爱的卡通明星就诞生了。

(三)欣赏卡通形象,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对卡通形象的喜爱之情:

1、欣赏课件:

教师:卡通形象是同学们熟悉喜爱的,不仅在中国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世界的卡通王国里还有许多家喻户晓的卡通明星。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到卡通王国去看一看。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一想,你看到了那些卡通形象?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欣赏卡通王国录像)

学生:看到了渔童、米老鼠、蓝猫、白雪公主等

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可爱、漂亮,想和他们一起玩耍。卡通世界真是太神奇美丽了。

我也想设计一个卡通明星。

2、小组讨论欣赏:

教师总结:同学们,陈老师知道你们不仅喜欢卡通明星,今天还带来了许多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你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吗?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欣赏讨论一下你的卡通明星,思考:

(1)议一议你的卡通明星长的什么样子?

(2)说一说你的卡通明星的故事?

(3)谈一谈你为什么喜欢你的卡通明星?

3、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适时小结:

教师:同学们,我今天真的非常高兴,因为你们今天不仅学习了解了卡通形象的设计方法,而且我还看到了你们善良纯朴的心灵,我相信,你们和你的卡通明星已经交上了好朋友。

4、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通过赏一赏、议一议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火花: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造型特点

发现作品的艺术表现方法。启发学生发表自己大胆的创意。施教时间:11月7日——11月10日

札记:卡通片学生真是最了解不过的,所以在分析时说得还真是头头是道,但真要画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还是领着大家具体分析了一个卡通明星的外形特征,才使大家明白了如何抓住他们的特征去表现。第二节

活动一:创设情境

教师用课件创设出“动画城”的情境,迎接学生 “欢迎大家到动画城来做客,看,KT猫在招呼小客人们一起去看‘迷人的动画片’呢!”(板书课题)把你的请柬拿出来摇一摇跟她打个招呼吧!”

活动二:交流、探究

“你昨天收到KT猫送你的请柬时,心情一定很激动吧?KT猫在请柬的背面还给大家留了一项小任务呢,咱们现在就来向KT猫汇报一下吧!

课件出示三项调查任务:“1.你的爷爷奶奶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吗?2.你的爸爸妈妈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是什么?3.你都看过哪些动画片?最喜欢的是哪一部?”请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调查。教师总结:“看来动画片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爷爷奶奶小时候虽然没有动画片看,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办法让图画动起来,想知道是什么办法么?”

教师展示一本小小动画书“这样一本画满画的小书,快速的翻动起来,真的好像画面动起来了。这个小本子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咱们来研究一下吧!”请学生翻翻看,讨论一下,再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把一张张有细微变化而且动作连续的画钉在一起,通过快速的翻动就会产生‘动起来’视觉效果。动画片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制作的。” 放课件“比如《大闹天宫》里孙悟空独闯瑶池喝闷酒的一个镜头,就是画师们画了一些连续动作的画面(自动播放),数一数有多少幅?还要经过上色、画面合成、一幅幅的拍摄,经过剪辑就成了这样的一组动画片了。(展示)你们看,拍摄一部动画片要花去制作者多少的心血呀。” 活动三:感受、体验

“这么有趣的动画片,你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让我们听KT猫来介绍一下。”(课件展示动画的发展)(画外音)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家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电影发明以后,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从此动画电影在美国首先发展起来。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名动画艺术家,他的大量作品,不仅在美国,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下一屏出示迪斯尼照片)话外音:迪斯尼从少年时期就酷爱动画艺术,但早年创业很不成功,最困难的时候他曾经睡在别人家楼梯拐角的地方,孤独的他常把面包分给老鼠吃。所以他把老鼠的形象加以夸张变化,于1928年创造了世界动画史上最有名的一个卡通明星,同学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活动四:感受、比较 课件出示米老鼠的形象。

教师:其实早在大家的爷爷奶奶小时候,就已经有动画片了,只是那时候动画片是在电影院里放映的,而且不是一般人家能消费得起的。课件展示:上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迪斯尼又创造了“唐老鸭”、“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小飞象”等一系列受到小朋友喜爱的动画片。这个时候日本、捷克等国家的动画片也发展起来。(课件出示《阿童木》《巴巴爸爸》《蓝精灵》《鼹鼠的故事》《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的图片)这些都是大家的爸爸妈妈小时候看到的外国动画片。

课件展示近年来经典的外国动画片图片。

现在你看到的动画片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呢?咱们来比较一下吧:(课件展示最早的《白雪公主》片断)教师引导学生说:爸爸妈妈小时候看的动画片多数是用勾线平涂的方法画的,(九十年代初的《狮子王》片断,)随着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进步,动画片中的色彩越来越细腻、富有变化。(最近的《海底总动员》、《精灵鼠小弟》片断)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使动画片中的造型逐渐向三维立体形象发展,甚至动画人物可以和真人同时出现在画面上。

“国外的动画片大家都很熟悉,那中国的动画片你看过多少?”学生回答。

KT猫介绍:中国动画开始于1920年。动画先驱万氏三兄弟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美国卡通中得到启发,试制动画广告片。1926年完成了他们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你知道吗? 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是1961年中国摄制的《小蝌蚪找妈妈》。

“想看《小蝌蚪找妈妈》吗?KT猫有一个要求:你要仔细观察:这部动画片和我们常看的动画片在画法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课件展示《小蝌蚪找妈妈》片断,学生带着问题静静地观看。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总结:“这部片子是用国画中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的,中国特有的水墨动画片,曾引起西方国家、港台等地动画界人士的赞叹。动作细腻,感情含蓄,完全是中国格调的动画片,和狄斯尼卡通片中的趣味迥然不同。”(板书:水墨片)

“中国动画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KT猫还要请大家看一些动画片的片断,先看那一部?不过KT猫还是要求大家边看边想,这几部动画片分别是运用了那种美术手段表现的?” 教师点击链接放映《神笔马良》、《刺猬背西瓜》、《小鸭呷呷》三部动画片,通过感知让学生分析它们分别是是哪一种类的动画片。”(板书:木偶片

剪纸片 折纸片)

这些都是爸爸妈妈小的时候爱看的中国动画,有一些咱们也看过。课件逐幅展示几幅七、八十年代经典国产动画片的图片《张飞审瓜》(这是哪一类的动画片?对剪纸片,)《哪吒》《三个和尚》(这部作品整篇没有对话,完全靠音乐来表达人物的感情)《雪孩子》《老山道士》(这是一部什么片子?木偶片)《黑猫警长》。再播放几部动画片来表现中国动画的发展。(大闹天宫、牧笛、九色鹿、阿凡提、葫芦娃、现代三维技术制作的《宝莲灯》)活动五:创作、评析

“看来你们都很喜欢看动画,那能不能告诉我你们为什么喜欢动画片吗?” 通过举例请学生谈谈动画形象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夸张与概括是动画片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板书:概括、夸张、想象力)大家这么喜欢动画片,想不想运用咱们学过的美术手段来表现一个动画形象呀?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组想表现什么动画形象?准备用什么材料来表现?准备合作还是自己制作?

小组讨论,汇报。

KT猫希望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表现好动画画形象的特征,要是能自己创作一个形象就更好了!

学生在《动画城》主题曲中制作,教师指导。

展示作业,请各组代表上来谈谈自己组的创意,再次强调动画形象的特征。活动五:拓展

放课件:学生用数码相机拍摄的自己制作的小动画。希望同学们回家也来试一下。

今天我们和KT猫一起在动画城度过了美妙的四十分钟,KT猫希望你能经常到动画城来作客,并且把你的新作品带来。现在让我们跟她说再见吧!施教时间:11月14—11月16日

札记:一班和三班的电脑都有病毒,怎么也杀不净,运行起课件来磕磕绊绊,效果很不好。看来利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时,如果设备跟不上,效果会差之千里。大家一起画 课时:1 教学目标:

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集体绘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可以结合书上及教师找的一些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的绘画作品进行分析。教学难点:

火车形象的表现。教学准备:

彩色粉笔教学用具:泚水枪、宣纸、广告色、毛笔、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组分配角色(目的:使学生意识到合作时需要谦让。)

师述:咱们先玩个过家家的游戏,小组里的四个小朋友现在是一家人,请小朋友选出谁当大哥、大姐、谁当弟弟、妹妹

2、请一个小组说一说角色分配。

3、小结:既然是一家人了,一会儿做游戏时,可要互相谦让,有困难大家互相帮助,看哪家的兄弟姐妹能得到小奖章。

(教师展示备好的小奖品)

二、新课:

1、玩玩喷水枪

师述: 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但是考验你们的时候也到了,因为每家人只有一把枪,看一看谁最会当大哥,大姐。

我和水枪要一起去散步了,看!我们一会走直路,这边还有地方再走一走弯路,还会爬大山,好玩吗,你们也试一试吧。(教师演示)

2、提要求

四个小朋友都要在一张大宣纸上滋颜色。

一家人商量一下谁先滋颜色。

每人随意滋一条路线,那有白纸往那滋,可以边滋边走、可以碰到、穿过别人的线但千万不要只滋一个地儿因为纸湿透了易破。

如果水分太大可用吸水纸沾一沾。

听命令:begin(开始)stop(停)。

教师说stop并举红牌子时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说stop,练习一遍,看那家人最听指挥。

3、学生开始游戏,教师选一组学生到前面来滋。

4、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此时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并引如下一项游戏

5、游戏:捉迷藏

(1)师述:有好多的东西都藏在我们刚滋出来的大纸上,让我们看一看它们藏在哪?当然这也需要你的一点想象力,先仔细看一看滋出的线和形象什么?也可以绕着桌子换个方向找一找,看哪家人的眼睛最尖,找出来的最有趣!

(2)请一组小朋友上来介绍找到的东西,再让它们显形,选个代表用教师备好的颜色把它们涂出来。

师问:再加点什么就更像了。

学生边说教师或学生添画几笔,使它更接近这个形象。

B、请别的组的小朋友找一找,在他们的画中还能发现什么?

(3)再继续找一找,涂一涂,把藏起来的东西都找出来.A、提要求:四个小朋友把找到的东西互相说一说,再商量一下它们缺什么,怎么补,还要由大哥、大姐监督让一家人轮流补画出来,避免吵架事件发生,凡是发生吵架事件的扣除星星一颗。

B、学生练习:

每组哥哥姐姐可以让一名画完的弟弟妹妹去逛一逛、问一问别的家的画。

6、教师宣布stop学生齐声应答,教师安排放好工具,此时再选出优秀家庭,并发奖品。

再引如下一项游戏

7、展示合作的画

(1)、编个故事给大家介绍你们的画面,如果画面需要可以用滋水枪再滋一些形象和背景。

(2)、师问:想不想看看别人家的画?

老师也要和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选一选喜欢的,或者想让小朋友讲讲的找一幅画。

(3)、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

四、小结:

1、欣赏:

今天我们用滋水枪和广告色边玩边画了一张非常有趣的画,其实还有很多边玩边画的方法呢,小朋友看这些是小朋友的作品,看一看,猜一猜这些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课件:图片沙画手指印的画雪地上的画)我这里还有大画家的作品呢,他们更会玩这画画,(继续看课件中的画家作品)。

2、联想

(1):图片(生活中的痕迹)你们看这是什么东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

(2):动脑筋:变废为宝

你们看我这里又一个大纸箱,由于脏水把它弄脏了有很多水印,所以有人要扔了它,太可惜了,你觉得他们的污点看上去象什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它的污点变漂亮吗

师述:我也要学习小朋友,这么善于想象,我想有了丰富的想象力生活中一定会出现更多异想不到的装饰物品。

施教时间:11月28——11月30日

札记:当我宣布“请小朋友将找到的东西用水粉涂出来”之后,课堂的气氛又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每一个孩子都非常投入.说这节课难,是因为课堂环节多,不易于组织,如:怎样在学生玩得最高兴的时候引导他们,以免他们的颜色被滋得无法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怎样让五十多个拿着滋水瓶的学生有条不紊地在有限的教室里游戏与学习;怎样让拿着蘸满广告色得笔的小朋友停下来听老师的安排……就成了教师要下大功夫细致考虑的问题。其实这节课能否成功进行完全取决于课堂的稳定。

一点遗憾:也许是一味地追求课堂环节的新奇变幻,如:将找到的东西组织成一个小故事,这个环节到底该不该要?要,时间短故事不精彩,只是走个过场;不要,学生缺少了这方面的锻炼。于是就出现了每一个环节都舍不得删,而时间又太短,因此显得太仓促,学生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宣泄。另外,小结处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痕迹并进而想象这个环节本可以开发的更好,但我设计得还不够细致,如能再续一节课,课题叫《发现》,将生活中本来想去掉的痕迹变成个有趣的图画,我想这节课能升华得更有意义。

第十四课 巧用纸餐具 课时:2 教学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德育等。教学重点:

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教学难点:

对于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教具准备:

饮料瓶、玉米皮、椰壳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游戏导入

老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脑筋急转弯”的游戏,用剪刀将纸杯、纸盘、纸饭盒等一次性纸餐具或横或竖的剪开,然后随意组合,看一看,谁能马上联想到更多的东西。

教师手拿纸饭盒一张一合,并且着童话故事里的声音说:“哈哈,你们好呀,猜猜我是谁?”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说“是老虎、方头鲸、妖怪“ 教师将纸杯纵向剖开,再对在一起,学生会说”小船、摇篮、公共汽车的候车亭等 教师表扬联想丰富的学生,然后鼓励其他学生放松自己的思维神经,为创造与众不同的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讲授新课

师生一起将搜集到的乡土材料和废旧的餐具或塑料的、铝制的饮料罐,南方的椰壳等,进行分析、联想。师生共同讨论:纸餐具上有哪些已经存在的线条或形状我们可以善加利用?若将它装饰成我们想象中的东西,还需要进行那些方面的改进?需要粘贴上什么?或镂空去什么?

师生可以共同感受一些学生的新奇想法,教师鼓励学生立意独特,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进行创作。

创作:要求学生适形造型,结合自己纸餐具本身的色彩与形状,结合以学过的其他种类的装饰、创造出一个新奇有趣的造型。教师可以组织尝试其他方法,小组几个同学一起用更多的纸餐具,合作一个大型的作品,起个名字叫“可爱的妖怪”等等。

评价:

1、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一起分享创作喜悦,和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创作体会。

2、设计童话情景,进行与环保有关的表演或讨论。板书设计

第十四课 巧用纸餐具 立意 剪制

施教时间:11月28日——11月29日 札记: 本课在学习构成知识、设计和制作故事的过程中,同时要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学生用具。

(二)导入新课:

给每位学生发一纸杯饮料,然后,提出问题:用过的纸杯能干什么呢?

(三)讲授新课:

1、欣赏废弃纸杯做成的工艺品:

从日常用品中联想,还有什么废弃物是可以利用的,然后转入到对艺术作品的学习。

2、讨论纸餐具已有的形状以及我们将如何运用。

3、讨论创作形式和手法,例如:粘、贴、撕、画等等;确定自己想做的作品及其色彩和装饰手法等等。

七、布置作业:

同学按照座位分组,设计一个童话情景,利用纸餐具来创作自己喜欢的形象,最后把本组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八、课堂小结:

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教师讲评。施教时间:11月30日——12月1日

札记: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多彩的拉花

一、教学目标:

(一)初步感受纸的弹性与伸缩性能,了解拉花的制作方法,体会环境与艺术作品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美化环境的途径和方法。

(二)能大胆的创作,把绘画和手工结合起来。

(三)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感受纸制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尝试不同的工具,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来美化环境。

四、教学设计一: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这有一张正方形的纸,你们谁能告诉我怎样让它变长?

2、你真聪明!你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拉花》

(二)欣赏:美丽的拉花

1、教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到拉花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想想你看到了什么?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放课件:美丽的拉花)

学生:看到了拉花布置后的环境与拉花与服装服饰的搭配等,看完了以后感觉非常美,也想到自己制作一件拉花作品。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环境是我们人类生存的条件,是我们的家,让我们每个同学都来爱护环境。

2、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认识一下拉花的制作方法。

〈课件演示〉

教师小结:拉花的几种基本做法,关键是如何折叠纸张,如何剪开。

(三)练习:大家一起动手做

1、教师:想一想拉花可以装饰哪些环境?拉花的制作方法还有哪些?

2、拉花剪短后该怎么办?为什么会断?怎样可以做的更好?

(四)欣赏艺术作品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比一比,说一说作品色异同之处,谁的最好。

(1)给5秒钟的时间,学生欣赏讨论

(2)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创作过程

(五)欣赏学生及教师优秀作品,启发学生创作思维

(六)作业要求:

教师:学生分组创做一件拉花作品,并把作品与校园环境结合起来,看那个同学的手法最新颖,作品最漂亮。

(七)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课后展评

1、各小组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

2、师生互评

教师小结:拉花装饰的世界真是太美了,让我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的朋友。

五、教学点评

本课以拉花为主题,让学生到自然中去装饰环境,不仅提高课堂学习气氛还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可以联系自然来讲解如何用拉花装饰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同时,又增加一些课外知识。

施教时间:12月5日——12月7日

札记:这节课当中我共介绍了三种剪拉花的方式:长条剪、正方形剪、长方形折剪。结果发现学生都比较喜欢前两种方法。为什么不喜欢最后一种呢?经过与学生交流,我发现原来最后一种方法对纸质的要求较高:只有又薄又韧的纸剪出来效果才好。我告诉学生,可以尝试用美术材料盒里的彩色纸来剪最后一种。学生忍不住试了试,果然剪得不错。所以当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的及时、正确的指导是很重要的。第十六课 神气的小厨师 课时:2 教学目标:

了解美食文化,培养热爱劳动、珍惜食物的良好生活习惯和热爱家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

感受食品艺术之美,学习欣赏食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感受各种材料特性,进入”小厨师“的角色,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材料把自己喜爱的食品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感知并发现食物之美,启发想象,探索了解美食的相关知识。教具准备:

食品图片及美食录象、厨师帽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教师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

二、欣赏观察课件,激发兴趣

1、教师:如果你是一名厨师你想做一道什么菜?

引导学生回忆想象并说出自己喜爱食品的形色香味等基本特征,了解食品的名字的寓意。

2、欣赏观察屏幕展示的各式食品图片。学习欣赏美食的方法。

3、回忆并讲一讲与事物相关的故事传说。

三、进入角色,思考探索

1、欣赏手工食品的形色摆放的美感。

2、展示教师示范制作“食品”过程。学习探索如何巧妙利用废旧材料去制作各式美食。

3、引导思考:你可以用一张牛皮纸制作什么“食品”

4、师生总结制作“食品”的方法:

(1)根据材料来决定要制作的食物。(2)根据想好的食物来选择制作材料。

5、小组分工合作,开始进行制作“食品”的活动。

四、明确主题,交流合作

1、了解我国民族传统节日及相关美食文化。回忆思考: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美食?

2、各小组根据多种美食主题命名选择其中一项进行构思设计,各组员自由选择某一类进行创作活动。

3、明确自己创作的主题后,有目的的进行讨论:(1)本组要制作什么食品?(2)如何分工合作。(3)用什么材料? 小组长汇报讨论结果。

五、展示表演,自评互评

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神气的小厨师”表演,针对各小组的食品的情况进行小组自评互评,评价引导:形色、事物拼盘的摆放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

2、思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技能?探索了哪些地方的饮食文化?

3、课后延伸

(1)你还知道其他关于食物的更多知识吗?

(2)你知道本地区有什么特色食品吗?有什么相关的故事传说。(3)你知道中国有几大菜系吗?

(4)未来的人类会喜欢吃什么样的食品呢?为什么? 施教时间:12月12日——12月14日

札记:学生利用橡皮泥制作的各种美食非常逼真,甚至有的孩子用橡皮泥做的蜜饯,再洒上作沙画的彩沙,与真正的蜜饯非常相像。第二节

一、导入新课

电影《满汉全席》片段欣赏厨师精彩厨艺。

大厨师的样子神气吗?谁想学一学大厨师做菜的的神气样子?

二、欣赏菜肴图片感受菜肴的精美漂亮

我们来欣赏一下大厨师做的好吃的饭菜(课件菜肴图片)你们喜欢吃大厨师做的菜吗?

同学们最喜欢吃什么菜?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食品它的名字、颜色、形状、味道。教师小结:

好吃的饭菜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不光吃着好吃,而且样子好看,闻着也香喷喷的,使人垂涎欲滴,名字都特别有吸引力。并且看大厨师精彩的厨艺表演也是一种享受。所以大家都非常尊重大厨师,欣赏大厨师,当一名大厨师是很神气的,谁愿意学习大厨师得样子,做一名神气的小厨师?指导创作

三、熟悉了解材料,学习制作方法

1、分析书中作品的材料及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请看这里有许多同学们的作品,你们看这些同学都制作的是哪些食品?(看课本34页)他们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海绵、纸、橡皮泥、泡沫等)

你最喜欢哪一名学生的作品?你觉得它是怎么制作成的?用了哪些材料? 教师小结:

这些仿制的食品虽然不能吃但它有不变质的优点,我们可以用它做装饰品,我们可以经常欣赏它。

2、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学生分析制作方法,并利用材料教师进行现场制作一份美食。展示用水果的泡沫包装制成的面条,请学生分析材料及制作方法。

请看老师这里有一份非常好吃的食品,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做的吗? 教师将面条作品拆开依次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制作方法及材料 演示制作汉堡包。边分析材料分析想法边演示制作。

3、进行头脑风暴游戏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我们来做一个好玩的游戏。老师这里有许多可以用来制作美食的材料,同学们想一想,他向什么?你可以利用它制作什么好吃的东西?怎么做? 游戏规则:同学按顺序依次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能重复,哪位同学说不出来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想法提出质疑说不出来的同学就请思考一小会儿。, 学生欣赏《满汉全席》电影片段,感受大厨师的精彩厨艺。

欣赏厨师做的精美菜肴,谈自己印象深刻的美食,感受菜肴的精美,使学生体会饭菜不仅好吃还好看,并且还有好听的名字。体会欣赏这些佳肴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学做一名大厨师的愿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欣赏厨师做的精美菜肴,使学生感受到做菜就象制作一件艺术品,中国素有食不厌精的美食传统,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到我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欣赏学生作品体会仿制食品的快乐和用途,不会变质,具有装饰效果,可以以假乱真。学生欣赏教师制作,激发动手制作的兴趣,学生欣赏体会制作过程及方法。学生观察制作方法。

学生进行游戏,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分析材料及方法,将学生引入制作仿制美食的气氛中来。教师通过幽默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制作仿制食品是一件快乐的事对此充满兴趣。指导制作方法,并启发想象。

通过游戏使学生发挥最大的想象力充分认识材料了解材料,开发大家的想象力,互相启发,提高群体创造力。

3、引导学生注意合理膳食搭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美味佳肴虽好但也不能太贪吃,否则就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怎样能既吃到美味又吃出健康来呢?谁有好主意?

教师小结:教师出示合理膳食金字塔,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膳食。

我们的食物每天以大量的谷物为主,吃最多,其次是蔬菜和水果,吃多些,各种肉类,吃适量,油、盐、糖,吃最少。

三、作业要求

同学们就小组合作创造出一份营养大餐,看看哪组设计的最有营养、造型最漂亮、起的名字最好听。

取得优胜的组将会得到一顶金厨帽,成为最佳小厨师。指导学生创造美食

同学们想做什么?想用什么材料做?说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进行欣赏评述 展示作品

将各组制作的食品共同摆放在一个长餐桌上,由小组分别派解说员介绍本组的套餐名称营养等方面的情况。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是什么食品,它的味道是什么,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学生自由欣赏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套餐并进行评述。找出最喜欢的作品,投票评选,说说喜欢的原因。对没选的套餐提提改进意见。

3、对得票多的小组发金厨帽进行鼓励。

五、教师总结下课, 学生对合理饮食提自己的建议。学生小组讨论合理膳食方案及选用材料。

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介绍。, 指导学生,不能偏食挑食,不能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生通过进行分析思考找出合理的膳食搭配方案,考虑材料的应用方式、菜品的名称,这是一个综合思考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综合性与独创性。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9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

教材突出艺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低年级学段更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教学重点、重点:

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重视适合小学生的心理和认识发展规律,激发少年儿童的活泼、朝气和对艺术的向往与憧憬。

不盲目的把艺术学科简单的叠加,而是强调学科之间的连接与互渗。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全册教学进度

欣赏封内作品:《冬日戏婴图》 「冬日戏婴图」是北宋末的苏汉臣所绘,苏汉臣是北宋末的汴梁人,靖康之难后,跟隨宋室,迁居钱塘。详細生卒年已经不可考,大致的活动时间为十一世紀末至十二世紀中期。他早年曾当过民间画工,宣和年间被征入徽宗画院。擅长画佛像及人物,其中尤以童婴題材最为人所赞赏。画画的人最知道人物是最难画,苏汉臣会被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所喜爱的原因就在于苏汉臣的人物非常唯妙唯肖,连最难画的小孩童粉嫩透紅的皮肤都画的无懈可击,真正令人赞叹不已,难怪故宮每次外展,不论到哪里都带着冬日戏婴图展出,实在不愧是馆藏精品。

画中毛绒绒可爱的小貓,正让一对小姐弟玩得不亦乐乎,小貓亦跳跃于其间!庭院里,梅花、山茶正开得缤纷,姐姐拿着漂亮的彩旗,弟弟拿着红线绑着的孔雀羽毛,似乎正在比賽看誰的東西能吸引小貓的注意。这下可让小貓伤透脑筋了,真不知该选谁才好?而全画铺陈,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表現的活灵活現,让驻足画前的您,剎那间,彷彿听見自己往日童婴時期嬉戏的欢愉喜悅。本画虽无款印,然观本幅笔墨,与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及其接近;无论山石皴法,婴儿口、眼、与手,皆无一不神似;而画幅尺寸大小二者亦复相若。种种的风格表現﹐应可认为是出自于同一位画家手笔,也可归为苏汉臣另一幅卓越出色的作品,今载于故宮书画录第三冊。

执教时间:2月20日——2月22日

《画自己》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业类型:绘画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在假期中可能会画画,可能就没有拿过画笔。因此,这节课的导入非常重要,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方式可以生动活泼,不必拘泥于一定的形式。在表现方法上可适当作一些有关发型和五官的指导,最后让学生以观察和回忆为主,自由地表现自己。

这节课,我是从激趣、观察、探究、评说、描绘、欣赏入手进行教学的,旨在鼓励学生通过游戏找出同学的相貌特点;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特征;通过交流和表演进一步感受人物表情变化规律;通过教师的示范发现自画像的表现手法;通过自我表现体会成功的乐趣。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隐性目标: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教学评价:

1,是否对自画像感兴趣?能否表现出自己的形象特点和表情?

2,能否通过镜子观察并说出自己的脸部特征,能比较别人脸部的不同之处。3,作品的构图是否基本合理?表现是否肯定、自信和流畅,较少或没有反复涂

改的现象?

4,能否参与同学间的相互观察和交流,倾听别人对自己相貌特征的描述?是否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画,并发表对别人作品的看法。教学具准备:教师:大画纸、课件。

学生:小镜子、彩色水笔、油画棒。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

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

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由学生先找出老师的面部特征,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提示,画出自画像。通过这样的示范,无疑给学生的描绘提供了“拐杖”,进一步帮助学生将脑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具象化。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

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欣赏大师们的“自画像”:艺术大师们在表现自己时,特别重视面部神情的刻画(课件欣赏徐悲鸿、凡·高等画家的自画像)。透过他们的神情,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互相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通过欣赏名家名作,增加美术文化含量,提高修养。

七、课后延伸

1,老师打算将这张“大合影”扫描进电脑,作为你们教室电脑的桌面背景,你们同意吗? 2,这张“大合影”是由许多长相不一,个性不同,但都聪明、可爱、充满自信的你们组成,老师希望你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个向上的集体、一个互助的集体。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集体主意识。板书设计:

执教时间:2月27日——2月28日 课后记:这节课在带领学生分析完后我在黑板上将几种常见小孩的发型画出来,让同学们找找哪个像自己,先在作业纸上画下来,再添画有个性特征的五官。这就避免了学生只着眼于五官的特征,而不整体观察的现象。

课题:长呀长

教材分析:

孩子们在幼儿园里都有过种植小植物的体验,所以本课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植物是怎样长大的并画出成长的样子并不是太困难,但可以提前一周要求学生回去种大蒜等速生植物,观察其生长过程。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课前准备:

1. 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各种种子(植物、庄稼、水果等都可);找有关种子发芽的童话故事(文字、影视都可);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待上课时观察种子的生根——发芽——长出的小叶等。(注意:植物的根最好紧贴器皿边缘便于观察种子长的根。)学生的作品。

2.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等。

3. 教学课件:记录片(植物生长的过程)、《绿拇指》动画。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学

1. 教师带领学生两周前在透明的器皿中种下种子。2. 请学生每日观察并记下种子的成长记录。(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绘画的形式。)学生种种子,每日做记录。

二、导入新课:

1. 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2. 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学生回忆汇报 学生观看。

三、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1. 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2. 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子的花?会结果吗?会结什么样的果?(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

3.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

4. 动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

5. 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回答: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学生看动画片。

学生独自想象思考。

学生边汇报边用肢体语言形容。

学生欣赏动画片,再次进行联想。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作业要求:

1. 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

2. 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学生绘画

六、小结评价:1.学生介绍自己的画面。

2.颁发“勤劳种植”奖。

3. 颁发“种植创意”奖。学生介绍自己画面和互相评价。执教时间:3月1日——3月3日 札记:

让学生面对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幼苗展开充分的想象。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入想象的空间,将现实中的植物与想象中的植物结合起来,使情景具体、丰富。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从植物的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生动、自由、流畅的表现画面。在第一次想象之后,让学生再一次欣赏动画中众多植物神奇、自由生长的情景,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学生通过反复的想象、交流、汇报,达到想象的充分与丰富。为创作绘画奠定了基础。

课题:太阳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重点: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教学准备:彩泥及附带工具。教学过程 :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展示自然界的太阳,生活中的和神话中的太阳。感受成功的喜悦。拓展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知识。

执教时间:3月6日——3月9日 札记:

在美术课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丰富他们的艺术经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喜好和热爱。在本课中我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比较性的欣赏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画家及其作品表现风格的理解,并从大师作品中迁移到学生的绘画里,拉近创作距离,更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课题:漂亮的瓶子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剪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材料:

教师用具:瓶子造型完成作品五幅,示范画一幅,16开纸若干张。剪刀一把。学生用具:常规作业纸,剪刀一把,水彩笔,油画棒,固体胶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图)他是谁?--蓝猫儿来到了我们班!(继续出示)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开花瓶店卖花瓶。

这些瓶子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

蓝猫开个瓶子店,请同学们做顾问,你喜欢哪个瓶子?能说说原因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2、发现,解决

老师发现这些瓶子有两个共同之处。

(1)折起这些瓶子,发现--左右重合,大小一样,通过这样的发现,谁能找出一个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呢?

(请同学回答,打出对折的剪法)教师示范(故意剪错对折线,剪出两个半边的瓶子)发现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让同学们发现,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就连起来成了一个整体的瓶子造型)请学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评析。(2)瓶子的花瓶都很漂亮

分别请四、五位学生就两个没画出花纹的瓶子进行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谈谈,你会怎样美化瓶子。

四、学生表现:

1、作业布置:

蓝猫在我们班开了一个瓶子店,想把送我们同学们的。可是现在我们只有五个瓶子,我们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够啊。没有瓶子怎么送?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吗?(我们同学们帮蓝猫做瓶子)

2、学生剪绘:

步骤如下:A:对折瓶子,画出半个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勾边纹,画花纹。

教师巡视指导以下几个情况:瓶子大小?花纹造型?

五、小结,讲评

1、选出五幅制作精美的瓶子,送给作者示范的教学瓶子。

2、同学们上台选购大家所喜欢的瓶子。执教时间:3月13日——3月16日

札记:本课方案设计包括课前收集→欣赏→探究→创新→实践。学生在收集、欣赏、自主探究中发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传递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提高。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想象力竟是如此丰富,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是如此浓厚。值得思考之处:

1. 除了用卡纸、宣纸、彩色纸等材料外,还可以探讨用其它材料来做。

2. 这节课容量比较大,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有一定困难。可以采取课前渗透、课后延伸、适当分解的方法来处理。

课题:洗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教学准备:

师:儿童及动物洗澡的录像短片。生:彩色笔、动画棒、彩纸。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①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

②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③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4、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5、作品展示评价

执教时间:3月20日——3月23日

札记:上到第三个班时,突然有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是画光着身子洗澡,还是画穿着裤衩洗?”“当然不能光着了?”“你洗澡不脱衣服?”“那怎么画?”看到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我为学生的善于发现与思考感到骄傲:“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怎么画的?”“嗷,原来可以用泡泡挡住呀!”“那还可以用什么遮挡一下?”我因势利导,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方法。“用毛巾!”“用浴帘!”……“看,只要你们肯动脑筋,有这么多的办法呢!希望你们以后要养成善于发现,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课题:船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三、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四、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学生:绘画工具、剪刀、胶水 教师:代表大海的蓝色大纸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①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②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③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4、设计创作

①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 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②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执教时间:3月27日——3月28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发现有关浮力的知识,认识各种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

2、能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小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成造型美观,能浮于水面上的船。

三、教学难点:设计制作造型美观,能浮于水面上的有创意的小船。

四、教学准备:同学——收集身边的各种废品。

教师——用废品制作的范船,水盆若干个(四人小组各一个)。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篇

1、折纸船

同学们,你们会折纸船吗?下面我们就用桌上的彩纸来折一只好看的纸船。

2、玩纸船

不知你们的船能航行吗?现在我们将它们放入水盆中试一试。玩法指导:①用各种方式让纸船在水中前进。②可以在船身边放置物品,检测纸船的承载能力。

(二)研究篇

1、问:为什么纸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水有浮力)什么是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师:那么除了纸外,还有哪些材料能浮在水中?(请学生将收集的废品放入手中试试)

2、小结:除了纸张外,有塑料类的物品,如塑料瓶、碗、袋、盖子、乒乓球、脸盆、玩具等,还有泡沫板、树叶、气球、水果皮……都能浮在水面上。

3、进行环保教育

(三)创作篇

1、创作要求,选择收集来的废品进行加工,制作一艘造型美观、能浮在水面上的船。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展评 ①将制作成的船放入水盆中游戏。

②从造型特点、功能及创意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船。

③学生互评,教师总结。执教时间:3月30日——3月31日

札记:不少孩子在创作时,联想到了以前在幼儿园学过的纸折船,在我的鼓励下,他们用广告宣传纸折出了立体的船,并画了小孩剪下来贴到小船上,再把小船贴到风景画片做成的背景上。形成了一件美丽的小摆设。

课题:手形联想

教学目标:

1.首先从平面手印大树入手,通过手影游戏(摆出手掌和手指的各种姿态),观察手的整体特征(影子)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添添、画画进行艺术创造。

2.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容、颜色、相互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考虑,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油画棒或水彩笔

教师准备:颜色盘(4个/组红、黄、蓝、绿)共28个、过滤纸7张、大水桶5个、抹布5块、磁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印大树

1. 仔细看:老师要干什么?(用手印树干、树枝)

2.谁给大树穿上绿衣裳?(学生用手印:大树叶、小树叶)

3.原来印上去的大手和小手变成了一棵大树。

二、做手型

1.大家看:谁来了?(师做狗的手型)——课件:白底

2.哪位小朋友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做?(个别试着做)

3.这些东西你会做吗?——课件:实物图

出示实物图片——哪些我们还没做过,大家试一试!——做给大家看看——课件:白底

4.运用我们的十只手指与手掌,就可千变万化,呈献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在我国四川,手影戏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课件:课题

5.出示手型——可以变成什么?——课件:变手型

这些手型经过添一添、画一画,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了!

三、印手型

1. 以组为单位(4-5人小组)

2. 要求:

① 每组桌上有四个盘子、四种颜色、一张大纸、两到三组共用一个水桶——课件:座位图展示

② 请四-五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手印画,再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稍稍添画。比比,哪组同学想得多,想得妙,想得和大家不一样!③ 注意:用手印换色时,把手洗干净,用抹布擦干,再用别的颜色。

在印的时候,不要用手来涂。——课件:两个太阳的对比

用水粉注意有一个好习惯!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小组内讲一讲印了些什么?(张贴)

2.互评:你特别喜欢哪组的手印画?个别(把小手送给他)

五、拓展

生活中,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到手的造型。——课件:图片展示

1. 彩绘(立体)手

2. 商品/广告/宣传画

3. 雕塑

执教时间:4月3日——4月5日

札记:课件与书本范作中的彩绘立体手很受学生喜欢,但是要在手上画画,在课堂上做毕竟不现实,也不卫生。所以我将制定为课堂后的拓展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回家去自己做,可以让家长拍成数码照片带来展示给同学们看。

课 题:狮子大王

(本课作为实验课精备)课型:设计应用

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思考:

动物狮子对于一年级儿童来说并不陌生,卡通片《狮子王》、民间狮子舞表演、石雕狮子等生活中常见的狮子形象为儿童储备了比较丰富的知识,但要一年级儿童在课堂中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却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本课需解决的一大难点。

我对本节课的希望: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

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狮子作为威武、权威的象征,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有关狮子的艺术品,如:舞狮表演,大门前、桥墩上的石雕狮子,还有狮子的剪纸作品等等。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可视形象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生活里的狮子作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这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熏陶,同时也促使学生去关注生活里的细节,这也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美术素养之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仍是新课程改革实验年级,从上学期开始学生们已经熟悉和喜欢了各科教师崭新的教学态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更广、思维更活跃,欢迎更新颖、更有趣味的美术活动形式。他们敢动手、爱提问,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自信、大胆、自由地通过美术形式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而且第一册美术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大胆放手。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并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

教学难点:

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并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信息资料: 各种动物的图片资料,多媒体示范教具教师——课件

学生用具: 学生——收集身边的不同材料(毛线、碎布、挂历纸等)、剪刀、胶水。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师生互动过程)(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 师

播放狮子的吼叫声,出示雄狮的形象引出课题。学 生

学生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引入课题。并安排一学生头戴狮子面具模仿狮子的吼叫声窜上讲台。

(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雄师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教 师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出狮子大王的不同特征:颈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学 生

(1)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

(2)小组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狮子大王的图片,分小组共同研究下面的问题: 一组:狮子大王一家中,谁最具有狮子大王的特点,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组:狮子大王的眼睛与其它动物的眼睛有什么不同? 三组:狮子大王的鼻子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四组:狮子大王的耳朵与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五组:比较几种狮子大王面具的制作方法,它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制作方法。

(3)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不同表现方法,增加美术文化含量,解决教学难点。

问: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大王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及教材第16页中的雕塑作品及一些绘画作品,总结出狮子的嘴的绘制比真实的还要大,露出的牙齿更尖利,眼睛。。。(4)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方法。

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提出问题:

1、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狮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小结:播放《狮子大王》动画片的音乐。

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狮子大王的作品戴在头上,学一学狮子大王的样子。

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后拓展:回家以后可以找一找生活中那些地方有狮子的形象,它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悟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小结。

执教时间:4月10日——4月12日

札记:本课设计重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课题

可爱的动物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1、动物录象、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

2、有关动物谜语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画画喜欢的小动物。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猜一猜:

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大大的身体,黑眼睛,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四肢像柱子。

()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看一看: 播放动物的录象,请学生描述自己喜欢的动物。它长的什么样?

你能学学它的叫声吗?

你能学学它走路的样子吗?

说说发生在它身上的有趣的事情。

二、画一画:

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外形,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出来。启发学生尝试多种绘画手法,如:毛笔、手指点画、拓印等。适当的添加一些背景,运用一点遮挡关系。

三、鼓励学生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表现一个连续的情节。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画连环画的小组可以分角色讲讲其中的故事。课堂拓展:

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小组合作的作品可以留在学校留念。

执教时间:4月17日——4月19日 札记:

电脑课件在本课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课件,学生很快的分析了各个动物的特征并进行了概括,作业效果也很精美。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做做喜欢的小动物。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教学准备:

1、动物录象、图片、图书、玩具、模型等

2、有动物谜语 课型:绘画综合课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看一看

教师出示一些用彩纸粘贴的动物,学生欣赏。学生讨论用彩纸粘贴和画动物有什么不同? 说说你认为还可以怎样表现。

小结:画可以用点、线、面表现,做主要以块面的层层粘贴为主。拼一拼、摆一摆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用彩纸剪好的动物的各个部分,请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拼摆成完整的动物。做一做

(1)教师演示剪贴或用手撕一只动物,引导学生观察撕纸的手法。

(2)在黑板上贴出一个大的动物的乐园,里面没有动物,创设一个动物们要到动物乐园做客的情境,热情鼓励学生的参与。(1)强调抓住动物的特征。

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做的动物自由的贴到动物乐园里,随意欣赏别人的作品,鼓励他们谈出对他人或自己作品的感受。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关爱,进行爱护动物的思想教育,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课堂拓展:

自己搜集关于动物的资料,进行课堂交流。执教时间:4月25日——4月26日

札记:其实做小动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就学过了,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做得太小,我只好让他们在纸上先来画一个统一大小的框,然后顶着框来画,这样大家画得才大起来。

课题

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等,感知艺术要素。通过交流玩具的来历、玩的方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2、能发现、欣赏自制玩具的美。在绘画、制作、游戏等活动中,结合运

用艺术要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与成功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商量、合作。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准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学生用什么方式、怎样介绍(如用谜语、歌唱、动作等),能使自己的玩觉与众不同,引起他人的兴趣。

2、课前让学生思考自己将要制作那一类的玩具,并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各色的彩纸、废弃的瓶盖、饮料瓶、布片等。教师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玩具。教学活动设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一起玩玩具、讲一个玩具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玩具的形、色、声、质等,感知艺术要素。通过交流玩具的来历、玩的方法,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请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玩具,并准备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提示,指导学生用什么方式、怎样介绍(如用谜语、歌唱、动作等),能使自己的玩觉与众不同,引起他人的兴趣。课型:综合 教学过程:

一起观赏玩具。

课前将学生带来的玩具排列起来,便于学生有序观赏。教师要注意 哪些玩具能够引起学生的兴奋。

为玩具分类。

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某一类玩具,通过对其造型、颜色、质地、性能及玩的方式等进行大致分类,如:毛绒玩具、电动玩具、拼装玩具、手动玩具、自制玩具等。教师针对引起学生热烈反应的问题,进行艺术要素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如颜色、形状、声音特点等。介绍自己的玩具。

为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和热情,鼓励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和交流自己玩具的特点。先分组进行,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介绍自己的玩具,锻炼表述、交流的能力。(1)“请你猜一猜我的玩具是什么?”引导学生用声音描绘、动作模仿、谜语等方式进行。例如:一个学生抱着一个雪白的绒毛玩具,编了个歌谣,请大家猜他的玩具是什么。“嗒嗒嗒,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没等他说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喊:“兔——子!”只见这个学生得意地将它的玩具上两只长长的耳朵拉起来,哇!全体愕然:一只长着长耳朵的白熊。随即教室内响起了朗朗的笑声。

(2)教师及时地请学生用拍手重复这个令人开心的歌谣,并写出它的节奏谱。帮助学生们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节奏。(3)“为什么这是你最喜欢的玩具?”(4)“你知道吗?这个玩具很特殊。”(5)“我的玩具是这样玩的!”

(6)“玩具告诉了我一个故事。” 学生介绍玩具的内容十分丰富,介绍玩具的形式与表达方法更是多种多样。这使学生感到每个玩具都有它的意义,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从而挖掘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达到相互影响、彼此触动的意义。

变换方式玩玩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各类玩具种选择一种,分别用不同的、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它的特点。如:用有特色的声音、动作、节奏、图画等。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参与活动,并能够在活动中相互启发、补充。这样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集体智慧,自然地运用艺术要素。对玩具进行创造性的表现,变换方式玩一玩,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转换,更增进了同学一起玩的乐趣。教学思路拓展:

1.在“变换方式玩玩具”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点,注意对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的形象表演、声音的特色描绘、绘画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指导。2.在“为玩具的分类”活动中,可就学生对玩具的了解程度进行课堂内容的拓展。如:鼓励学生收集与玩具相关的知识、故事、趣闻、音乐、绘画作品、戏剧等,开展一次“玩具的世界多奇妙”的交流活动,展示学生学到的知识和各种能力。还可针对学生的兴趣,如对玩具的创造、设计、发展等问题,求教育家长、社会认识,让学生对玩具有更多的了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教学活动既有艺术表现又有知识积累。执教时间:4月27日——4月28日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观赏传统玩具、做个玩具一起玩 教学目标:

能发现、欣赏自制玩具的美。在绘画、制作、游戏等活动中,结合运 用艺术要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与成功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商量、合作。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思考自己将要制作那一类的玩具,并根据需要准备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各色的彩纸、废弃的瓶盖、饮料瓶、布片等。教师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间特色的传统玩具。

教学过程建议:

1、观赏传统玩具。

教师先将课前收集的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

间特色的传统玩具,如:空竹、不倒翁、泥娃娃、布老虎、拨浪鼓等,展示给学生观赏,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玩具的名称、质地和玩法。教师可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这些传统玩具起源的传说和制作方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积极性。

2、做个玩具一起玩。可以美术和手工制作为切入点,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制作适合一年级学生能力的简易玩具。如团纸球(集体或分组进行“打纸球仗”游戏);做纸牌(学生设计、制作,然后玩“纸牌”游戏);做棋子(收集废弃的瓶盖,制作象棋子、五子棋子等,然后一起“下盘棋”);做拼图(先画出图画,再进行裁剪,然后“玩拼图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一起在劳动中玩,培养其动手、动脑、积极创造的能力。

3、带着自制玩具一起玩。

分组进行,先讨论自制玩具的玩法,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一起玩玩具。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玩具和玩法进行点评。学生们通过实践,选出最有推广价值的玩具和比较新颖的玩法,全班同学一起来玩。通过丰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动,使孩子们了解玩具中的人文情结,感受民风、民俗、民族传统,培养学生从小学习、珍视民族文化艺术。教学思路拓展:

组织学生观看长辈们小时候玩具玩法的录像或照片,了解、交流玩玩具中的趣闻,从中知道玩具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布置一次学生和长辈们一起玩玩具的活动, 初步感受玩具中的文化和玩具中所包含的人文情结,体会更多的生活乐趣和亲情。把活动资料拍成照片存入艺术档案夹。

执教时间:5月8日——5月10日

札记:学生寻找的材料中有的虽然是圆柱形的,但材质却太软,在经过学生的小手又画、又做的过程后便揉搓的不像样了,滚起来歪歪扭扭。所以在选材上应提醒学生尽量选用硬一些的材料,如果实在要用较软的材料,也要在制作时轻一点,尽量不破坏材料原有的形状。

课题: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

3、能力培养: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教学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教学准备:教师:照片(桃花、柳树、小草等)、范作、各种涂色工具、水粉颜料 学生:水粉笔、刷子等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

3、学生交流:

二、展开

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1。)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出示图2、3(学生说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

4、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

三、欣赏春天的画。

1、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学生讨论}

2、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

3、欣赏教师范作。

四、揭题、明确本课任务。

1、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2、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

3、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五、学生创作。(师辅助水粉画法)

六、作品交流。

1、生生互评。

2、集体评。

3、师有选择地评。(选取优劣典型)

七、课堂小结、延伸。

这些作品可以用来干什么?

执教时间:5月11日——5月12日

札记:关于春天的代表色彩到底是什么,教研时老师们也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比如姜弘倩老师就认为春天第一个开放的是迎春花,所以迎春花的黄颜色应该代表春天的色彩。而多数老师认为还是用嫩绿色来表示春天的色彩比较合适,在孩子们的作业中也多数用绿色来表示春天。

课题: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用春色彩装扮自己,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认知目标--学习用集体创作的方法、用春天的颜色,设计服饰。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用春天的颜色装扮自己,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2、难点:装饰服饰的方法。

三、教师用具:电脑设备、电脑光盘、皱纹纸、剪刀、透明胶

四、学生用具:挂历纸、皱纹纸、塑料花、剪刀、透明胶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谜语导入

1. 今天,老师将大家的好朋友kitty猫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kitty猫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底聪不聪明:河里冰块化,树上嫩芽绿。公园花朵开,大地换新装。请问这是一年里的哪一个季节?(春天)

2. 认识春天的色彩:

①春天主要有哪些色彩?(绿色、黄色、粉红、淡紫等)②春天美吗?

3. 进行环保教育:大自然给予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要如何保护她呢?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2. 欣赏:现在,先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服饰图片吧!(课件)

3.小组讨论:

①她们是如何装扮自己的?(用各色彩纸进行折、叠、撕、剪等方法装饰)

②在什么部位进行装饰?(头、手、脚、身体)

4. 发邀请函:kitty猫给我们发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2006年春季儿童服饰设计大赛,你们想参加吗?

参赛要求:①集体创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合作装扮一位同学)②大胆表现(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自由的表现出来)

③创新设计(设计出的服饰要有特色,并富有春天的气息)

5. 教师示范:(蝴蝶结、叶子、花等制作方法)

6.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分工协作(①选模特②谁负责头饰制作③谁负责手脚装饰④谁负责衣服设计)

(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制作时应注意操作安全,要注意环境卫

(五)展示

1. 服饰展示:2006年春季儿童服饰设计大赛开始了,我们掌声邀请模特上台为我们进行服饰的展示。(播放《春天在哪里》的音乐)

2. 评选出1至3名

3. 生生互评(哪一小组的服饰最有特色,为什么?)

(六)课后延伸

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大自然的美,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保护环境,让大自然变得更美,好吗?

执教时间:5月15日——5月17日

札记:用皱纹纸做服装来装扮自己,比较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因为皱纹纸柔软易剪易折,容易塑造形象。加上卡纸做的边框,做出来的效果还真不错。

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二、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三、教学难点: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欣赏幻灯片

幻灯片的内容涉及到建筑、服装、雕塑、动物等。天安门城楼:红柱子——竖线 民族舞蹈动作——波浪线 老虎虎皮——虎皮纹线

教师边带学生欣赏边让学生回答,这些线条的特点是什么,不同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3.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

例如,斑马身上存在着线条的表现形式,(动物)竹林中也有线条的存在,(植物)还有北大桥、烈士塔等等(建筑物)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7.听文章画线,要求学生用笔在纸上画出如下意境:平静的湖面,没有一丝风;

调皮的小鸟,投进了一粒小石子,湖面上泛起层层涟漪; 狂风掀起了一层巨浪。

8.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9.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作业① 用线条作画:我的生活(或情绪)。规则:老师请出一位同学,然后请他的好朋友用线条描绘出这位同学的心情。

作业② 用线条画出我的爸爸或妈妈。课后把自己画得画带给爸爸妈妈欣赏,并将他们的评语收进艺术档案夹。

执教时间:5月22日——5月24日

札记:示范时,我画了一幅《我在草地上看书》,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情绪。通过师生共同作画,学生初步理解了如何利用线条来表现画面,独立作画时也就轻松多了。

课题: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雨的诗歌、〈小雨沙沙〉歌曲磁带、学生范作。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雨。师朗诵: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蚂蚁躲在大蘑菇下,它说,蘑菇就是他的伞。下雨了!下雨了!小青蛙躲在大荷叶下,它说,荷叶就是它的伞。下雨了!下雨了!小虫躲在大树下,它说,树叶就是它的伞。下雨了!下雨了!小弟弟快过来,让我为你撑起一把小伞。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

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

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执教时间:5月25日——5月26日

札记:用蜡笔防染法画下雨效果比较好,但要掌握好水彩调制的厚度,稀薄一点才好,要不然不出效果。

课题:漂亮的童话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2.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

1.教具:城堡图片及课件、儿童喜欢的动画片歌曲、自制奖状、动画形象的图片。

2.学具:各色彩纸、儿童积木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石景山游乐园图片:

问: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②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麽?

③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①石景山游乐园

②学生想起了(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玩的情境……)

③谈感觉(外观……带给我……)

二、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1、出示四幅种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教师出示课件(几个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

2、教师代表小客人们向大家问候。

3、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

4、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搭建城堡。

5、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的城堡是为谁设计建造的,为城堡起个名字。②说一说城堡的特点。

③你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五、评奖。

教师评选出:

最佳设计奖2个;

最佳合作奖2个;

优秀奖2个。

教师颁奖。

执教时间:5月29日——5月31日

札记:学生是兴趣浓厚,表现时的心情和情绪愉快,作业的效果突出,在创作过程中,为引起学生多方面的构思利用你来讲《童话故事》达到丰富构思和构图的目的,不足:在设计中对城堡的整体设计构思不全面

课题:钓鱼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执教时间:6月5日——6月7日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高潮,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课题:好吃的水果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体验美术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学习材料

(1)师生各自找来自己最喜爱的水果,作为感知材料。课件。

(2)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表现工具。教学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执教时间:6月12日——6月14日 札记: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课题: 伙伴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情感、其它)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 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课前准备:课件 课业类别:欣赏 课时: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

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课件,边欣赏边讲解 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 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 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执教时间:6月15日——6月16日

第2课时

一、引导阶段:

提问:你喜欢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做什么游戏? 鼓励学生说一说,或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表演一下。

二、发展阶段:

1、出示教师制作的立体的小纸人,请学生分析一下它们是怎样站住的,又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2、讨论、研究一下还有那些方法可以使小纸人站住。试着做一下,看哪一组想的办法最多最好。

展示一下各组做的站立小纸人。

总结一下使小纸人站住的方法:折、粘。

3、启发学生想出更多的表现自己和好朋友一起往的形式,最好做出来的是立体的。鼓励同学们能大胆、自由的运用画、拼贴和立体制作等方法表现新同学。

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表现出新同学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思想感情。如:表现几位同学一起打扫卫生、一起做游戏、一起学习等。同时强调一起制作时的团结协作。

三、展示、游戏:

随着“你的朋友是什么”的音乐互相参观作品,并向自己的好朋友献上一句祝福的话。

执教时间:6月19日——6月21日

札记: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花 的 世 界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四、工具材料

(一)教师:

1、各种花的图片

2、花的应用、装饰图片

(二)学生:

1、收集花的图片和关于花的故事传说、知识等资料。

2、水彩笔、橡皮泥、彩纸、绢纸、布、剪刀、易拉罐、塑料袋等各种媒材。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变漂亮了,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树叶绿了,小燕子回来了,桃花开了,学校的山茶花也开了…… 师:你喜欢花吗?为什么? 生:很喜欢。因为花很美……

师:花很美,如果到处都是鲜花多么好啊。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进入鲜花的世界——揭题《花的世界》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 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2、小组讨论

(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 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七)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师:有的人看见好看的花就把它摘下来,他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

生:不对。花是大家的,要爱护公物,要美化城市,不要摘花„„

结束语:同学们都知道摘花是不对的,我们自己不但不摘花,还要劝别人不要摘花,要爱护公物,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让我们的祖国到处都是花的海洋。执教时间:6月26日——6月27日

札记:我教学生用纸来作花,但好多学生创新的制作了“塑料饮料瓶花”、“易拉罐花”“毛线花”等等。我们把做好的花都布置在班级的展板上,形成了一片集体的大花园。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10

一年级美术教案 1课题:船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不同用途、不同特点的船,初步了解船的发展历程。

2、能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地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3、通过探究、表现等活动,使学生领悟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科技和文化在社会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抓住船的结构特点,大胆表现自己心目中的大船。

三、教学难点:探究过程中立意和构思,生动画出船的状态。

四、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船的图片及图像资料,查找有关船的发展及科技方面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感知与启示

分小组展示学生收集来的有关船的图片和资料,并选择小组集体认为最好的图片资料向全班展示。

师问:①你知道这艘船叫什么船吗?为什么?

②还有其它种类的船吗?(全体同学欣赏图片并议论)

3、了解船的发展历程,学生根据收集来的有关资料议论教师提出的问题。①师问:谁知道最初的船儿是怎样的?(就是根木头浮在水面上)

②师:这样的船造型真简单,老师也能马上想到几种,你们看,这块西瓜皮就可以成为一艘船。别看它小,至少可以装载几百、几千只蚂蚁。像这样造型简单又很实用的“船”,小朋友们还能想出几艘吗?(撑开的伞、香泡皮、瓶盖等)

③师:接着又出现了用木头做成的月亮型的船。有的造船师傅还在船上叉上风帆,就成了帆船,然后便出现了铁皮船、气垫船、快艇等。(课件出示相关船的图片)

4、设计创作

①师问:看了这么多的船,你能画出你心目中的大船吗? ②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作业展评:

师:让我们的大船到海中去航行吧!

① 用剪刀将自己画的大船按外轮廊剪下来,贴在老师准备的蓝色大纸上。② 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2课题:长呀长

教学重点:

教学的重点在于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植物生长的生长情景,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能从环境、生长过程或片段、情节等多方面展开联想生活,激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教学难点:

表现的自由性与流畅性,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请学生汇报自己两周来观察记录下的种子的生长情况。2. 教师播放影片课件:总结、观察、欣赏种子成长的过程。

(种子在适合的阳光、空气、水等条件下,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并且在每一个生长时期色彩、形状都会有所不同。)学生回忆汇报 学生观看。

二、讲授新课(观察与想象)1. 教师出示一粒种子:

你们认识这是什么种子吗?这是一粒豌豆(或花)的种子。如果老师现在将它种在土里,几秒钟后它有什么反映吗? 我们看,“绿拇指”也在此刻种下了一粒种子,顷刻间会怎样呢?(多么神奇呀!这粒种子顷刻间生根发芽、越长越高,冲破了城堡的窗户,开出了鲜艳的花朵。)2. 观察想象:

面对着我们眼前这一棵棵刚刚发芽、长叶的小苗,想象一下你想把它移栽到什么地方?(出示课题)长呀长,它将长成什么样子?在它的生长过程中你将会做些什么?它在成长中会碰到谁?它会开花吗?会开什么样子的花?会结果吗?会结什么样的果?(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想象。)3.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指名个别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给其他学生以启示。)

4. 动画欣赏再次启迪学生的想象。

让我们来看看“绿拇指”种下的这种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吧?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植物是怎样生长的呢?

5. 请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在指名将自己的想象讲给同学们听。-学生回答:这么短的时间,种子不会有什么反映。学生看动画片。学生独自想象思考。

学生边汇报边用肢体语言形容。学生欣赏动画片,再次进行联想。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象,汇报自己的想法。

四、作业要求:

1. 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的画一幅植物生长的画。2. 展示范画(水彩笔画的、油画棒画的、二者相结合的。)给学生以绘画的启迪。

五、学生作业,教师辅导:教师指导学生绘画,解决学生绘画中的问题。学生绘画

六、小结评价。

3课题:洗澡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抓住洗澡时的动态、场景等特点,创造性地表现生活中有相同特点的场景。

2、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和丰富的表现力。

3、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热爱生活、表现生活。

4、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抓住洗澡的特点大胆想象。教学难点:用各种方法,突出洗澡的趣味性。教学准备:

师:儿童及动物洗澡的录像短片。生:彩色笔、动画棒、彩纸。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题

2、形象感知,分析特征

①教师放映儿童洗澡的录像短片。学生观看,分析不同洗澡动态,手、脚、身体的动作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回忆,为下一步作业打基础)②启发学生回忆、议论洗澡的趣事,鼓励学生上台表演。

③教师放映动物洗澡录像短片,学生观看不同动物们洗澡时的样子,激发学生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3、欣赏范画,拓宽思路

①教师出示范画,学生欣赏谈感受。a、你喜欢哪副作品,为什么?

b、这副画表现的是给谁洗澡?怎么洗? c、你觉得这副画什么地方画得最好?

②师:还有哪些东西需要洗澡?学生分小组讨论(汽车、房子、地球„„)(启发学生多角度地表现“洗澡”情节)

4、自由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创造性地进行表现。

5、作品展示评价

4课题:我们身边的线条

一、教学目标

1.在自然和生活中寻找各种形态的线条,使学生认识到艺术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艺术中线条的存在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认识不同形态的线条会产生多种感觉,提高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3.学习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现思想情感,探索艺术的共性。

二、教学重点: 认识线条的不同形态

三、教学难点:

了解线条表现出的情感,学会用线条的不同形态表达思想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

每一位同学小时候大概都玩过这种游戏,它可以是一个人单独操作,也可以是两三个人共同操作。让学生利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毛线,自由选择游戏方式。在翻线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线条变化的不同形式。

2.让学生观察思考,在你的身边,在大自然中,哪些方面存在着线条表现出的美。(可以将这些线条的存在形式进行分类)3.教师总结:

A.线条无处不在B.它可以分为视觉的和听觉的线 指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视觉的线

4.学生思考,课本上《红色娘子军》和《飞天》都是舞蹈图片,但它们给人的感觉确是不同的,这是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去认识用不同形态的线条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5.阅读,阅读课本30~35页的图片,欣赏图片中指示的线条,并谈一谈自己的感觉。6.作品展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7.课堂作业。

可出示两种作业形式,供学生进行选择

5课题 :太阳

教学目标:

1、采用揉、捏、粘、压等技法进行简单的浮雕造型创作。

2、培养创新精神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采用泥塑的方法表现太阳的脸和光芒。

教学难点:太阳五官及光芒的多种造型及富于个性的色彩变化。教学过程 :

一、上节课作业简单回顾。

二、出示泥塑作品《美丽的太阳》。

1.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制作方法。

2.教师出示课件中关于揉、捏,搓、粘、压等方法的图象。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制作的动作。

4.出示更多的泥塑作品,让学生欣赏。引发思考,提高学习的效率。学习泥塑的基本方法,为接下来的造型表现作铺垫。引导学生探究,发现。

三、布置学生制作泥塑太阳。体验造型艺术的乐趣,启发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学习。

四、小结,评价。(把制作好的作品布置在底版上,学生互相观摹。)

6课题:漂亮的瓶子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和感受活动,了解瓶子艺术的造型特点和美化方法。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体验创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瓶子特点及其艺术魅力感受和瓶子对称造型剪法,使学生创作一个造型别致的瓶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整齐摆放好学习用具,做端正。

二、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新朋友。(出示图)他是谁?--蓝猫儿来到了我们班!(继续出示)他来我们班干什么呢?--开花瓶店卖花瓶。

这些瓶子给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印象呢?--好看的、漂亮的。

2、揭示课题--漂亮的瓶子。(板书课题)

三、新课讲授:

1、欣赏、观察

蓝猫开个瓶子店,请同学们做顾问,你喜欢哪个瓶子?能说说原因吗?为什么喜欢它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兴趣,懂得从细处去观察。

2、发现,解决

老师发现这些瓶子有两个共同之处。

(1)折起这些瓶子,发现--左右重合,大小一样,通过这样的发现,谁能找出一个可以快速剪出瓶子的办法呢?

(请同学回答,打出对折的剪法)教师示范(故意剪错对折线,剪出两个半边的瓶子)发现问题,请同学们“帮忙”解决(让同学们发现,要依靠对折的线描画出半个瓶子的造型,这样,就连起来成了一个整体的瓶子造型)请学生示范剪出完整的瓶子,并大家一起评析。(2)瓶子的花瓶都很漂亮

分别请四、五位学生就两个没画出花纹的瓶子进行联想和想象,各抒己见,谈谈,你会怎样美化瓶子。

四、学生表现:

1、作业布置:

蓝猫在我们班开了一个瓶子店,想把送我们同学们的。可是现在我们只有五个瓶子,我们班人又多瓶子也不够啊。没有瓶子怎么送?同学们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吗?(我们同学们帮蓝猫做瓶子)

2、学生剪绘:

步骤如下:A:对折瓶子,画出半个瓶子造型 B:剪出造型

C:勾边纹,画花纹。教师巡视指导以下几个情况:瓶子大小?花纹造型?

五、小结,讲评

课题:童话城堡

教学目标:

1.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2.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创作的乐趣。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拼摆、搭建童话城堡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石景山游乐园图片:

问:①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建筑吗?

②当你看到这座建筑时,你想起了什麽?

③这座城堡给你什麽感觉?(从外观造型及在游乐园中玩所感受到的去引导学生体会)

二、出示图片学生欣赏,发现城堡的基本造型,体会造型的美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

1、出示四幅种城堡图片,让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学生分析城堡的特点。

①外形„„

②感觉„„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在拼摆搭建的过程中了解基本形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一组为单位,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

1、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请来了几位小客人,你们看:教师出示课件(几个学生熟悉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

2、教师代表小客人们向大家问候。

3、以组为单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形象。

4、教师让学生为自己喜欢的形象拼摆、搭建城堡。

5、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品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善于思考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的能力。

教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学生,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①你们的城堡是为谁设计建造的,为城堡起个名字。

②说一说城堡的特点。

③你们在设计建筑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8课题:《画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观察与交流,使学生了解自画像的基本特点及其表现方法,并能在观察和回忆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形象特点,用比较自由的方法进行表现活动。

2、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与表现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和自我的信心,让学生通过作品的表现进一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提高审美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启发学生观察和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进行 表现,教学时要注意观察方法的引导,加强学习的交互性。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猜猜我是谁?”

课前请几位学生用硬纸遮住脸部,由老师带领依次进入教室。请学生猜猜他们是谁?你凭什么判断得这么准?(身材、个头、衣服„„)

儿童参与游戏活动,心情轻松愉快,可以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发表质疑

1,请表演的学生下移纸板,露出头发,请学生仔细比较他们的头发有何不同之处?(长短、发型、颜色„„)

2,继续露出眉、眼、耳,请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其各自的特点。(大小、形态、位置„„)

3,再露出鼻、嘴至整张脸,请学生比较每个人鼻、嘴的特点。(长短、大小、肥瘦、形态„„)4,比较脸型。(胖、瘦、长、短、方、圆„„)

5,请学生谈谈:刚才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谁的特征最明显?为什么?

运用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眼、脑去发现物象的特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学生分段、分步寻找脸部特征,符合儿童注意力的广度与深度发展的规律。

三、深入探究

1,看一看:用小镜子观察自己的脸部特征。(发型、五官、脸型„„)2,说一说: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脸部特征。(喜、怒、哀、乐时的五官变化)3,演一演:请几位特征明显的学生上台表演喜怒哀乐的表情。

通过看、说、演进一步捕捉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及人物表情的无穷变化。

四、感受实践

1,讲解演示作画方法:

请学生说说老师的脸部特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在大画纸上分步画自己。边画边讲作画方法:a.根据脸型勾画轮廓;b.添画头发和五官(抓特点、添表情);c.上色(可线描);d.可用夸张手法画自己(教师示范几个被夸张的自画像)2,谁想做老师的好朋友?那么就请你把画好的自己剪下来贴在老师画像的旁边,我们共同完成一幅好朋友的大合影,好吗? 3,作画要求:再仔细观察自己面部的特征,大胆地画出自己的相貌。(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画出自己的喜、怒、哀、乐的表情)

五、巡视指导

1,鼓励学生大胆作画,只要能描绘出自己的某一个特征,就是好的。2,让学生避免面面俱到,也就是眉毛、胡子样样都描绘得太细巧,反而增加了难度。3,可用些夸张的手法,如:胖脸更胖;瘦脸更瘦;爱笑的嘴更大、更弯;爱哭的没了眼;„„-学生放假后的第一幅画,难免缩手缩脚,教师的鼓励在此时最管用。进行个别针对性辅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六、欣赏评价

1,作业展示:请大家一起欣赏“大合影”。

2,自评互评:从“大合影”中你能找到谁?谁的脸部特征最明显?

9课题:手形联想

教学目标:

1.首先从平面手印大树入手,通过手影游戏(摆出手掌和手指的各种姿态),观察手的整体特征(影子)产生丰富的想象,进一步添添、画画进行艺术创造。2.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从内容、颜色、相互的配合等方面进行考虑,共同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印大树

1. 仔细看:老师要干什么?(用手印树干、树枝)

2.谁给大树穿上绿衣裳?(学生用手印:大树叶、小树叶)3.原来印上去的大手和小手变成了一棵大树。

二、做手型

1.大家看:谁来了?(师做狗的手型)——课件:白底 2.哪位小朋友也能像老师一样做一做?(个别试着做)3.这些东西你会做吗?——课件:实物图

出示实物图片——哪些我们还没做过,大家试一试!——做给大家看看——课件:白底

4.运用我们的十只手指与手掌,就可千变万化,呈献出各种不同的事物。在我国四川,手影戏是一项非常特殊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课件:课题 5.出示手型——可以变成什么?——课件:变手型

这些手型经过添一添、画一画,都变成我们熟悉的东西了!

三、印手型

1. 以组为单位(4-5人小组)2. 要求:

① 每组桌上有四个盘子、四种颜色、一张大纸、两到三组共用一个水桶——课件:座位图展示

② 请四-五人合作共同完成一幅手印画,再用油画棒或水彩笔稍稍添画。比比,哪组同学想得多,想得妙,想得和大家不一样!

③ 注意:用手印换色时,把手洗干净,用抹布擦干,再用别的颜色。

四、作品展示、评价 1.自评 2.互评

10课题:下雨了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情感性目标: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能力性目标:锻炼学生以动作、线条再现情景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地表现不同的雨,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儿童歌曲〈小雨沙沙〉导入。

学生跟着乐曲边唱边做动作(一年级音乐课已教过这首歌)

二、引导学生讨论歌曲里面下雨了种子会怎么样?

三、欣赏儿童诗歌《下雨了》,说说小动物们下雨了怎样躲

四、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小组讨论交流)

1、自然界的变化。

2、人怎样躲雨。

3、下雨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五、雨中情景模仿表演。(个别学生上台表演)

六、欣赏一组表现雨中情景的画。

1、书本中的插图。

2、优秀学生范画。

七、同桌讨论怎样画雨中情景。

八、集体交流。

九、学生作业。(自选绘画材料,运用多种方法表现。)

十、作业展示、评比。

十一、课堂小结。

11课题:好吃的水果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应会: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2)隐性内容与目标

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学习材料。

教学活动设计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

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

二、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

三、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

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

四、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五、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12课题: 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动物,能比较准确地、传神的绘制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典型特征及神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体验成功的乐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大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对艺术要素的感知和想象力。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做好课前准备。猜一猜: 长长的鼻子,白胖的身体,大大的身体,黑眼睛,耳朵像扑扇,最爱吃的是竹子。四肢像柱子。

()()我的脖子最最长,我还穿着花衣裳。()

二、画一画:

教师出示一些典型的动物外形,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并能夸张的表现出来。

三、鼓励学生画出有情节的画面。

小组之间可以先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连环画,表现一个连续的情节。展示交流:

鼓励学生大胆介绍自己的画。画连环画的小组可以分角色讲讲其中的故事。课堂拓展:

将自己的作品与你的家人共同分享。

13课题:狮子大王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大自然中狮子的观察、比较和对生活中的各种狮子艺术品的欣赏,了解狮子的特点。

(二)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具有不同个性的狮子。

(三)通过听听狮子乐曲,看看、画画、做做狮子,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狮子的特点,进行大胆表现。并了解身边的狮子艺术品并抓住狮子特点用身边的材料表现狮子。

教学难点: 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并能大胆地运用不同材料表现狮子的头部特征

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导入新课。(2)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雄师的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合作意识。教 师

提出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交流,概括出狮子大王的不同特征:颈部有棕毛、吊眼、嘴大、牙尖。。。学 生

(1)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

(2)小组同学利用教师提供的狮子大王的图片,分小组共同研究下面的问题:(3)分析艺术作品中狮子的不同表现方法,增加美术文化含量,解决教学难点。

问:艺术作品中是如何突出地表现狮子大王的特点?(4)分析学生优秀作业中狮子的表现方法。

解决制作过程中的难点。

提出问题:

1、这些学生作业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有什么好办法能让狮子大王的棕毛做得有快有好?

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范作及教材中的学生作品,分小组进行研究。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小结:播放《狮子大王》动画片的音乐。

14课题:介绍我喜欢的玩具

教学目标:

能发现、欣赏自制玩具的美。在绘画、制作、游戏等活动中,结合运

用艺术要素,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体验在艺术创造中的乐趣与成功感。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商量、合作。

教学过程:

1、观赏传统玩具。

教师先将课前收集的一些带有鲜明地域、民族、民

间特色的传统玩具,如:空竹、不倒翁、泥娃娃、布老虎、拨浪鼓等,展示给学生观赏,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玩具的名称、质地和玩法。教师可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这些传统玩具起源的传说和制作方法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积极性。

2、做个玩具一起玩。

可以美术和手工制作为切入点,教师和学生一起选择、制作适合一年级学生能力的简易玩具。如团纸球(集体或分组进行“打纸球仗”游戏);做纸牌(学生设计、制作,然后玩“纸牌”游戏);做棋子(收集废弃的瓶盖,制作象棋子、五子棋子等,然后一起“下盘棋”);做拼图(先画出图画,再进行裁剪,然后“玩拼图游戏”)。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一起在劳动中玩,培养其动手、动脑、积极创造的能力。

3、带着自制玩具一起玩。

分组进行,先讨论自制玩具的玩法,再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结合一起玩玩具。最后由教师对各组的玩具和玩法进行点评。学生们通过实践,选出最有推广价值的玩具和比较新颖的玩法,全班同学一起来玩。通过丰富多彩的自制玩具活动,使孩子们了解玩具中的人文情结,感受民风、民俗、民族传统,培养学生从小学习、珍视民族文化艺术。

15课题:春天的色彩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记忆,对学生进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认知目标;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

3、能力培养:感受水粉画的特性,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春天的色彩,感受春天色彩的美丽,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教学难点:涂色方法以及色彩的整体倾向。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学生跟着音乐拍手、跳舞。

3、学生交流:

二、展开

1、春天来了,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变化?(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图片1。)

2、小组讨论,交流:小草钻出来了、桃花开了、燕子飞来了、柳树发芽了„„

3、春天给大自然带来了什么颜色?出示图2、3(学生说出许多颜色,教师从中归纳出春天最主要的颜色,出示色块。)

4、教师归纳春天的主要颜色,让学生感知春天

5、看了春天的图片,你现在能用一句话赞美春天吗?

三、欣赏春天的画。

1、实物投影出示书中范作,说说这些画是怎样表现春天的色彩的?{学生讨论}

2、演示水粉工具及简单操作。

3、欣赏教师范作。

四、揭题、明确本课任务。

1、尝试用水粉表现春天的色彩。

2、用油画棒、水彩笔表现春天的景色。

3、用撕纸粘贴的方法表现。

五、学生创作。(师辅助水粉画法)

六、作品交流。

1、生生互评。

2、集体评。

3、师有选择地评。(选取优劣典型)

七、课堂小结、延伸。

16课题: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已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用春色彩装扮自己,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2、认知目标--学习用集体创作的方法、用春天的颜色,设计服饰。

3、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合作、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学习用春天的颜色装扮自己,了解利用彩纸进行人物装饰的方法

2、难点:装饰服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查检查用具准备情况

(二)谜语导入

1. 今天,老师将大家的好朋友kitty猫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kitty猫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到底聪不聪明:河里冰块化,树上嫩芽绿。公园花朵开,大地换新装。请问这是一年里的哪一个季节?(春天)

2. 认识春天的色彩:

①春天主要有哪些色彩?(绿色、黄色、粉红、淡紫等)②春天美吗?

3. 进行环保教育:大自然给予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要如何保护她呢?

(三)讲授新课

1. 出示课题:用春天的色彩装扮自己

2. 欣赏:现在,先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春天的服饰图片吧!(课件)

3.小组讨论:

①她们是如何装扮自己的?(用各色彩纸进行折、叠、撕、剪等方法装饰)

②在什么部位进行装饰?(头、手、脚、身体)

4. 发邀请函:kitty猫给我们发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2006年春季儿童服饰设计大赛,你们想参加吗?

参赛要求:①集体创作(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共同合作装扮一位同学)②大胆表现(将自己的想法大胆、自由的表现出来)

③创新设计(设计出的服饰要有特色,并富有春天的气息)

5. 教师示范:(蝴蝶结、叶子、花等制作方法)

6. 小组讨论:如何进行分工协作(①选模特②谁负责头饰制作③谁负责手脚装饰④谁负责衣服设计)

(四)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课题:钓鱼

教学目标:

1.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18课题:伙伴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能区分中国传统国画和西方画种油画以及雕塑、摄影的不同表 现形式,学习简单观察艺术品的方法。

2、会描述作品表现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能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并说出自己和伙伴(人、动物、物品)的故事。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班里的同学间应友善相处,珍惜伙伴间的友谊,真心对待别人,爱护身边的小动物、植物,珍视它们的生命,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效地观察画面,找出不同表现方法所呈现出的不同效果。注意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并联系实际进行简单的创作。

教学难点:

理解不同背景下的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并加以描述。

教学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讲授新课:

1、你们有伙伴吗?谁想讲讲自己的伙伴是谁?你了解你的伙伴吗?(找一对伙伴上台,一个在教室回答问题,一个到教室外回避)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做什么?想想:古代的小伙伴会做些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18课《伙伴》

2、下面我们来一同欣赏书中的作品 重点欣赏《艰苦的岁月》,学习细致地观察作品中的细节,找出这尊雕像都有哪些伙伴关系。

听老师的问题,找学生回答

3、欣赏课件,边欣赏边讲解 通过观察,找学生回答问题。

4、你的好伙伴是谁?你要对他说什么?为他做什么?

人与动物也可以做伙伴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动物伙伴? 找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人与植物之间如何做伙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理解伙伴的含义。进行德育渗透

课题:花 的 世 界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认识花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

(二)情感:感知、体验“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培养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与合作意识,激发大胆发表、展示的勇气。

(三)能力:培养认识、发表、探究、创造、展示“花”的美的能力及综合利用各种材料、方法去创作、装饰、美化生活和美化自身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知、探讨、理解花的自然美、艺术美、内在美,引发爱花之情和环保意识。综合探索运用各种媒材和多种表现手法进行“花”的平面或立体创作的方法,培养合作意识。

难点:探索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表现有创意的“美丽的花”。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后,上课前整顿纪律并审视学生学具准备情况。

(二)谈话导入

(三)观察、欣赏、感受

1、十大名花欣赏(课件展示,伴有音乐,逐一播放图片。)

你知道国花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提问:(1)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它是什么季节里开的?长得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3)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3、说一说

(1)你还知道哪些花卉?(2)它的名字是什么?(3)它长得什么样子?

(4)能说说有关它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的花,教师尽可能地展示。

4、应用欣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可以看见花。你从生活的什么地方能找到它?用什么材料制成的?点击课件

(四)拼一拼

同学们手中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几何图形,你能简单拼一拼,使它变成花吗?

(五)思考、探索

1、实例欣赏 师问:“除了拼,还能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留住呢?先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做的吧!”点击课件,和同学说一说,它们是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2、小组讨论(1)你带了什么材料?用你手中的材料能做出什么样的花?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花用什么材料做,什么形状?怎样做? 叶子用什么做,怎样做?(折)(扎)(剪)

(2)想一想,说一说,怎样做更好看?

(3)根据材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小组自由合作,然后办个小花展,装饰教室。让美丽的花永远开在我们的教室里。

(六)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辅导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展示优秀作业。

(七)小结

1、师生共同扮演蝴蝶角色飞入各组“小花圃”中赏析评价学生作品。让学生评出最好的鲜花,并说明为什么。

2、环保教育。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篇11

教材分析: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教学目标: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教学重点: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教学准备: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按常规进行。

二、导入新课: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1、你在画画的时候用过那些工具,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叫什么名字?怎样使用,能出示你的作品向大家展示吗?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三、引导观察思考发现新的工具和材料课件展示:

1、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生自由议论。

6、课件再次展示(结合作品进行展示),目的是让学生感悟工具和材料的不同魅力,引发学生明白工具和材料的重要,以便今后在美术课的课前准备能有所重视。大家现在可以猜出我们要找的朋友是谁了吗?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四、评价,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回答问题。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五、课后观察和思考

1、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15篇


以下,我们向您推荐“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建议您将这篇文章留存下来以便随时查看。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做的预备工作,因此在撰写时请不要急于了结。学生的反应可以帮助老师确定课堂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

人美版第三册美术教案 1、 我和昆虫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应会: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 类的昆虫。利用所学的知识大胆想象和表现有情节的“我和昆虫”。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培养学 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难点: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抓特点表现昆虫。训练组织 画面的能力。 学习材料:     彩笔、油画棒、彩色纸、废旧广告纸、挂历纸、报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 、布置课前准备: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如图片、书籍或者网上下载昆虫 的资料。每人了解一 种昆虫(名称、形状、颜色、花纹),并能介绍给大家听。 1.组织教学: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2.讲授新课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 部分: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2)布置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同学们准备了大量有关昆虫的资料,谁能利用电脑和实物投影仪展示、介绍资料? 教师介绍:昆虫标本     (3)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观看录像片)组织小组讨论――“说一 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4)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5)总结归纳。 ①昆虫身体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昆虫的动态有什么不同? ③自然界的昆虫与人类有关系吗? (6)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7)补充课题另一 部分:我和昆虫。 (8)欣赏优秀作品。 3.提要求,完成作业。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4.教师辅导要点: (1)构图饱满。 (2)人与昆虫表现生动。 (3)颜色漂亮。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5.展示、讲评作业。 板书设计:       2、奇妙的'爬行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2)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习惯。     (3)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难点: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学习材料: 关于奇妙的微观世界的音像、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过程: 1.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2.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录像或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思考: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3.接龙游戏:各小组将你们观察到的爬行动物的外貌特点画在黑板或纸上,比一比哪个组画得又大又美。 4.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请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5.作业要求: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可以用彩纸、报纸、彩笔等多种材料进行绘制、剪贴制作,比一比谁画的爬行动物又大又美,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6.分工合作:     小组讨论:谁画头饰、谁画背景?每个人如何分工? 7.小组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8.课后小结:     (1)以小组为单位表演,给同学们介绍奇妙的爬行。     (2)学生自评、互评。     (3)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9.课后拓展: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板书设计:   奇妙的爬行     3、 漂亮的小闹钟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了解钟表的文化以及造型特点。     (2)通过对不同种钟表的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4)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学习材料:家庭中使用的各种钟表、废弃的食品盒子、废挂历纸、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课题:漂亮的小钟表 二、 提问: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提问: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中的形象进行巧妙设计的?       提问: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三、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你喜欢钟表吗?为什么?     布置作业:课后还可以用多种形式来设计小钟表。 板书设计:    漂亮的小闹钟   4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应会: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难点: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学习材料:各式各样闲置不用的小: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用石头、树枝让学生观察感受。想一想石头和树枝的外形分别像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石头和树枝翻过来让学生欣赏石头鱼、树枝蛇。) 2.讲授新课: (1)根据导人引出课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可以用来创造的东西,请你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看看能发现什么可用材料?(手套) (2)观察体会手套的形象:看一看我们的手套像什么?将手套变一变,看看又像什么?将手套换个角度看看还像什么? (3)小组讨论:请小组将变好后的手套形象让其他同学认一认,说说变的是什么? (4)如何添加:请你们想一想怎样能使变好后的形象更生动? 3.作业要求: (1)先用手套创造出新形象形象编排表演小故事。再根据 (2)根据故事用手套创造形象并进行表演。 4.学生分组作业,教师辅导。 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作业中的困难。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6.总结。 板书设计:         5、小花饰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o     (2)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习兴趣,使学生形成意图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难点: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学习材料:各类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人新课。 (1)教学创设情境。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3)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 3.讲授新课 (1)思考与回答问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②教师一边请一名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我去上学了”的留言条上的内容,一边让学生观察这个小字条有什么特点?留言条让你有什么感想? ③学生回答,教师鼓励。同时请学生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把自己搜集到的带有小花饰的物品以小组为单位集中到一起,并讨论。) ④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2)讨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2)

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依据《纲要》的精神和本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手段进行观察欣赏演示,则更为简洁、生动,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本次活动设计中,我通过幻灯片的展示,让小学生感受到鱼宝宝身上线条的纹样美、图案美;

2、观察比较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小学生既形成了准确的形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的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效果。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小学生直接感受点、线、面的疏密变化和规律性对装饰效果的影响,我采用了观察比较的方法,让小学生在观察比较三幅特征明显的线描画作品中,发现装饰过于繁杂、无规律,装饰手法单一、缺少变化都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3、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小学生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我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点评:

问题1、"你最喜欢哪个鱼宝宝?为什么?"使小学生在审美的同时自然地习得经验,为下次经验迁移做准备。

问题2、"你是用怎样的线条和图案来装饰鱼宝宝的?"让小学生用语言将自己的装饰意图表达出来,达到分享和交流的目的。在这一环节,教师和同伴的欣赏与评价能让小学生体验到活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3)

美 术 教 案

(二 年 级)

第一课 影子大王(1)

教学目标:

在阳光下照照自己的影子,发挥想象,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并命名。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幻灯机照手影在屏幕上;

2、让学生猜猜是什么。

3、学生自己上台来玩手影游戏。

二、读一读课文中的短文

光照人或物体上,影子形态读变换,三、学生尝试作业

看看,小朋友在作品中的影子像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四、户外活动

1、这么好的阳光,你们也玩玩影子大王的游戏吗?

2、学生自由组合,与同学一起做影子大王的游戏。(可以一个人照,也可以几个人一起照。)

3、用粉笔描一描阳光照射下的人或物的影子外形,看看想想说说,这些影子像什么?

五、学生继续作画。

第一课 影子大王(2)

教学目标:

发挥想象,画成一幅有趣的画并命名,进行作业展评评比。教学过程:

一、继续完成作业。

1.部分未完成作业的学生继续完成作业。2.完成作业的学生同桌间进行交流。

二、作业交流

1.提问:看一看,想一想,影子大王啥模样? 2.同桌间进行交流

三、欣赏学生作业

1.看看,小朋友在作品中的影子像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四、教师进行讲评。

挑选部分好的作业进行讲评。

第二课 洒水成画(1)

教学目标: 用水瓶当笔用水当线条在地上作画.学习与同学合作体验绘画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水瓶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学生发言.3.教师:平时我们用水瓶装水喝今天我们把水瓶当作笔来画一幅画.二.看图片了解水平作画的方法

图上的小朋友画了些什么?(房子.小动物等)2.读课本上的一段话.想一想: 瓶盖上的钻的孔大出水量多画出的线条粗;孔小时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会怎样? 三.学生互相检查准备的作画工具.四.玩一玩洒水游戏

1.教师带领孩子们到学校操场上作画.讲明要求:遵守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作画和学习.和同学说一说,画的是什么。邀请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

2.大家同心协力,用清水在篮球场上作一幅大画。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 洒水成画(2)

教学目标: 1.学习与同学合作体验绘画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1.教师出示一个塑料水瓶问:它可以作画吗? 2.学生发言进行讨论 二.教师范画

1.教师用水瓶进行范画;

教师在作画过程中讲解要领。瓶盖上的钻的孔大出水量多画出的线条粗;孔小时用力挤压瓶子或慢速移动会怎样? 2.让学生评析老师的画。三.在室外尝试作画。四.教师评析学生作品。

五、教师小结,下课。

第三课 自画像(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进行仔仔细细地观察,并用谈话的方法交流。)

二、欣赏作品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自画像绘画作品,并说说他们画出了那些特点。

三、学生作自画像

1、提示:可以默画也可以边看边画,可以从整体入手也可以从最具有特点的局部画起。

2、学生作画,教师适当指导。

3、互相欣赏作品

四、听十二生肖的故事 说说自己的属相

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五、扩展活动

欣赏个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内容和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

第三课 自画像(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制作能力。

2、让学生养成大胆作画、大胆制作的作风。

3、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充分感受民间艺术的美。

4、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推介自己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观察自己

1、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同桌的外貌特征。

2、和同学各自说一说同桌外貌特征。

(着重对脸形、五官及发型特征进行仔仔细细地观察,并用谈话的方法交流。)

二、知道学生欣赏作品

欣赏课本中提供的自画像绘画作品,并说说他们画出了那些特点。

三、学生作自画像

1、提示:可以默画也可以边看边画,可以从整体入手也可以从最具有特点的局部画起。

2、学生作画,教师适当指导。

3、互相欣赏作品

四、听十二生肖的故事 说说自己的属相

用剪纸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

欣赏个人信息卡和名片,了解其内容和具有的独特功能、优势。

第四课 美丽的昆虫(1)

教学目标:

1、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

3、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4、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感情。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他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生机,通过观察了解昆虫和画画、做做的活动,我们和大自然靠得更近。

2、欣赏美丽的昆虫图片。

二、看看说说,教师出示课件

1、看课件或者图片,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

2、和同学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三、欣赏佳作

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2、在作业纸上画画你喜欢的昆虫,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四、作品展览

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交流作画的感受和收获。

五、扩展活动

1、找出几张不同颜色漂亮的纸。

2、学老师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做做自己熟悉的昆虫。

3、和同学玩一玩。

第四课 美丽的昆虫(2)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基本特点。

2、大胆运用色彩进行绘画表现,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

3、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感情,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教育。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作业展评、欣赏部分学生的作业。2.提出改进意见。

二、观看课件 看看说说

1、看课件,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细节。

3、交流:和同学说说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三、指导创作

1、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

2、在作业纸上画画你喜欢的昆虫,并涂上美丽的颜色。

四、作品展览

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交流作画的感受和收获。

第五课 神鸟变树(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色彩知识。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天国之鸟》的故事。

二、欣赏感受、获得新知

1、欣赏画家的作品《神鸟》,让学生感受作品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精妙之处。

2、将画倒过来,观察:神鸟变成了什么? 3、读短文

4、理解“神奇”,交流讨论:神鸟是怎样变成树的?

启发学生想象,利用感受学习所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地创造性的表现。

5、欣赏学生作业、重点感受绘画者的联想、创意。

三、实践活动

尝试画一棵七彩树,也可以用彩色纸剪贴。

第五课 神鸟变树(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色彩知识。

2、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教学过程

1、欣赏画家的作品《神鸟》,让学生感受作品在构图、造型以及色彩配置等方面的精妙之处。

2、将画倒过来,观察:神鸟变成了什么? 3、读短文

4、理解“神奇”,交流讨论:神鸟是怎样变成树的?

启发学生想象,利用感受学习所得的知识进行自由地创造性的表现。

5、欣赏学生作业、重点感受绘画者的联想、创意。

二、作业创作

指导学生进行作业创作

三、实践活动

用彩色纸剪贴完成一幅作品。

第六课 听听画画(1)

教学目标:

1、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

2、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与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相匹配。

3、在学习中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热身训练

1、用多媒体播放声音。

2、让学生听了声音后猜一猜,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试着把它画下来。

声音媒体:鼓声、雨声、风声。

二、综合体验

1、播放一些儿童爱听的歌曲。《小小的船》《火车开了》

2、让学生随着音乐唱一唱、演一演、看一看,感受音乐旋律的律动起伏。

3、边听边想象歌词描绘的意境。

三、创造表现

1、播放歌曲《宁静的夜晚》,学生先欣赏。

2、与同学交流感受。

3、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运动。)

第六课 听听画画(2)

1、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与绘画中的情感表达相匹配.2、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听歌曲的感受。在学习中感悟音乐、文学与美术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图片结合起来想象图画。教学难点:通过听到的和看到的组合起来构图。教学准备:录音机,实物教具。教学过程:

一、欣赏

1、用录音机播放声音。

2、让学生听了声音后议一议,你听到了什么?

二、讲解

1、教师讲解“神舟七号”相关的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想象。

3、出示实物教具,组织学生观察。

4、教师进行范画。

5、再次播放音乐,视听相结合。

三、创造表现

播放轻音乐(古筝曲)学生尝试创作。

1、把自己的感受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注意视觉与听觉的协调运动。)

2、教师巡视指导。

四、教学小结。

第七课 乌龟滚下坡(1)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教学难点: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来表现乌龟滚下坡的情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出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1、教师出示乌龟和小刺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

二、看书上的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1、看图。

2、在学习小组中讨论故事的起因、经过。、了解小乌龟和小刺猬的特征。

小乌龟:背上有厚厚的硬壳,能把头和爪子、尾缩到身体里。小刺猬:身上有尖尖的刺,可以抱成团滚下山坡。

4、看过图后讨论:想想小乌龟滚下山坡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让学生大胆想象出有趣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讲出理想的、令人满意的结果。

三、想象并创作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学生创作表现有趣的结果的画面。

3、学生作画后交流评价。

4、学生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并把《乌龟滚下坡》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四、布置作业

把《乌龟滚下坡》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七课 乌龟滚下坡(2)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外型特征,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

2、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想象表现有趣的结果。

3、养成关心他人,保护生态的意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

教学难点:以绘画形式想象表现来表现乌龟滚下坡的情景。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叙述故事。《小乌龟滚下坡》

1、教师出示乌龟和小刺猬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2、学生自由想象说话,叙述故事。《小乌龟滚下坡》

二、作业展评

1、欣赏书中的学生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

2、点评部分作业

3、学生交流

四、完成作业

第八课 神奇的小画册(1)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在制作、欣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折叠画册后及进行添加。教学难点:如何巧妙构思的图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画册。教学过程:

一、对比激趣,了解特点

1、教师出示两本小画册,一本为普通的画册,另一本为今天要学习的类型。

2、让学生对比欣赏,发现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鼓励学生质疑。

二、读短文,提高兴趣

自由读短文,理解“荒唐”的意思。小兔变个大灰狼,你说荒唐不荒唐。你也做个小画册,画一画,翻一翻。

三、教师讲解做法

1、自学教材中的步骤,尝试折剪制作画册。

2、教师讲述重点:可以剪一刀或根据自己的设计剪几刀,但不能剪断。

3、学生尝试添画。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绘有半截动物或植物或人物的形象,鼓励学生添画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为学生作画提供参考。

第八课 神奇的小画册(2)

教学目标:

1、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在制作、欣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折叠画册后及进行添加。教学难点:如何巧妙构思的图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画册。教学过程:

一、示范指导

1、教师讲解教材中的步骤,尝试折剪制作画册。

2、教师讲述重点:可以剪一刀或根据自己的设计剪几刀,但不能剪断。

3、学生尝试添画。教师制作一些卡片,上面绘有半截动物或植物或人物的形象,鼓励学生添画出上半截或下半截的形象,为学生作画提供参考。

4、添画完毕后用胶水粘贴或用订书机装订。

二、部分已经完成的作业展评

1、优秀的作业;

2、不足的作业;、个别学生制作辅导。

三、完成作业

四、学生活动

1、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翻给同学看,并讲讲其中的故事。

2、自评、互评。

3、学生交流制作小画册的感受,体会学习的乐趣。

第九课 大嘴巴(1)

教学目标:

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状。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3、培养细致、耐心和整洁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如何巧装饰图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回忆导入

1、教师出示学生自制的玩具“东南西北”。玩一玩。

2、教师出示另外一个玩具,并故意装出可笑的声音:“嗨!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大嘴巴。你想和我交朋友吗?”请学生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讨论:这个玩具是怎么做出来的。

二、自学方法

1、读一读:大嘴巴,呱呱呱,一张一合笑哈哈。我是你的好朋友,快来和我说说话。

2、看图,小组交流讨论制作方法。

3、师生共同折叠。教师重点指导那些折叠有困难的孩子。

4、提醒学生注意保持环境清洁,纸屑不要随地乱扔,要集中处理。

三、装饰

1、欣赏范图,让学生说说它们美在哪里?让学生了解剪贴装饰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2、学生拿出准备的彩色纸和糨糊动手装饰“大嘴巴”。提示:a、折边,角要对齐。b、糨糊不多也不少。

3、教师指导帮助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孩子。

四、交流评析

1、学生在小组中介绍自己的作品,大家参与评论。

五、游戏活动

把大嘴巴套在手上,玩一玩。

童话屋

教学目标:

1、掌握排列组织和色彩搭配的简单方法。

2、锻炼纸工表现的折、剪技能。

3、发展创造思维,促进情感内化。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创设情境

1、出示小诗:小红帽,灰姑娘,七个矮人说唱忙,打开大门往里看,童话屋里故事藏。

2、教师讲《小红帽》的故事。

二、认识童话屋的形

1、出示一些城堡、房子、宫殿的图片。

2、讲一讲这些房子的形状和构造。

3、激发学生有趣的想象,“你还能设计哪些漂亮的童话屋?”

4、学生在纸上勾画出童话屋的概略外形。

三、准备材料

1、学生拿出准备的一些材料:各种颜色的纸片、糨糊等。

2、把折好的纸条剪成大小相等的长方形小纸片,在勾画的或剪贴的房屋外形的基础上,按照横列成行的组织方式。粘贴成一种马赛克的效果。

3、在大致完成房屋主体的情况下,根据个人的喜好,适当添画背景,增添画面的情意氛围。

4、学生可以单独贴画也可以与同学合作贴画。

四、赏析评议

1、小组间进行赏析评议。

2、按照自己的童话屋,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说说童话屋里发生的事情。

第十一课 摇滚小精灵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设计制作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

2、在游戏中感受平衡的观念,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

3、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意识。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1、教师把课前自制的摇滚玩具拿出来给同学们欣赏,并给学生玩一玩。

2、欣赏图片中的摇滚玩具。

3、激趣:各式各样的摇滚玩具真有趣。你想做一个摇一摇、转一转、滚一滚吗?

二、了解制作需要的材料

纸条、木头、易拉罐、塑料瓶盖等。

三、学习做“摇滚青蛙”

1、看图了解步骤:

①剪切纸条。注意纸条不能太窄,太软。

②卷贴成形。注意胶合面不要太窄,要胶牢固。卷成圆形。

③剪、画青蛙的形象。注意青蛙不要剪得太大,要比圆稍小。④粘贴完成。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游戏:把摇滚青蛙的玩具放在桌上,用嘴吹一吹,让它滚动。

4、比一比,看谁的玩具滚得最远。

四、制作更多的摇滚玩具 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摇滚玩具。

第十二课 红灯停绿灯行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知晓其颜色、形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能运用描绘、游戏等形式大胆地表现通过交叉路口的情形。

2、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有意观察,记忆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学生社会体验的经验,教育学生注意交通安全。教学过程:

一、教师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有人曾经说过,动荡的年代最可怕的是战争,而和平年代最可怕的是交通事故。

二、与思品课结合起来,复习:

1、交流信息,说一说你认识的交通标志。

2、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种标志?

三、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

1、看书中的图片认识:禁令标志:禁止机动车通行警告标志:注意危险指示标志:步行指示标志:人行横道等

四、了解身边的危险

1、欣赏学生作品,并读一读儿歌,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2、说一说:画中的小朋友做得怎样?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些什么?

①走天桥过马路。②绿灯时过马路。③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手牵手过马路。④过马路左右看。

2、小组的伙伴交流:平时你是怎样做的?

3、小结:生活中经常有一些细小的隐患,常见的易出危险的现象,但是,只要我们每个人具有安全意识,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

五、活动

1、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2、说说自己的画,谈谈自己的想法。

3、大家一起玩一个“红灯停、绿灯行”的游戏,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孩子。

六、做一本交通安全手册

把学生的作品收集起来,装订成为一本交通安全手册。

七、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二(2)班的小朋友一起设计了一本交通安全手册,老师将他挂在教室里,希望大家常来看看,遵守规则、注意安全,健康成长。

第十三课 捏泥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了解动物的基本形态,培养立体造型的能力。

2、掌握捏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培养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教学过程:

一、实物欣赏,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以前学生的手工泥捏作品,让学生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讨论这些手工作品的制作材料和制作过程。

二、了解动物的形

1、读儿歌,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2、观看几种常见动物,讨论它们的形状特点。

3、学生想象出其他动物的造型。

三、手工制作

1、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手工制作材料:各种颜色的橡胶泥或粘性强度大的泥土。

2、学习揉、搓、捏、粘接的基本功。让学生揉搓一些简单的形象。

3、教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制作一只小鸡,并告诉学生在小动物身上刻画些花纹。

4、学生在小组中运用多种方式捏自己喜爱的动物,并适当进行添加装饰。

四、活动:开动物派对

把学生制作的小动物放在一起,学生自编有趣的故事。

第十四课 请你告诉我

教学目标:

1、欣赏了解儿童画的特点、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2、能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能表现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

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教学准备:

让学生从儿童读物、报刊上寻找一些自己认为好的儿童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让学生出示自己从儿童读物、报刊等上找来的儿童画,小组中互相欣赏。

2、学生说说喜欢这些画的理由,并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画。

二、欣赏感受

1、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一些作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感受和体会。

2、教师重点介绍《斑马》

《斑马》形态各异,以黑白两色为主,表现了三口之家生活的场景,用红色作底更突出了画面的形象,画得虽然稚拙,但可以感受到小作者的内心世界。

三、讲述评价

对以上作品,学生能作出正确有见地的评价。可以让学生对其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作品进行简单的评述,说明理由。

四、自主表现

创作一幅自己满意的画。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4)

课时:1课时

课型:绘画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掌握对称的规律,运用对称的`规律。

能力:提高学生剪、贴的制作能力。

情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德育渗透: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会欣赏对称的美,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件小装饰品。

教学难点:对称美的构成方式、造型的新颖美观及具有创造性的制作。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手段:示范

学具准备: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课堂常规坐好,稳定情趣,查学具。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在生活中有什么对称现象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介绍对称知识

教师:所谓对称,一般是指轴对称,即以对称形的中线为轴,将图形半侧旋转180度后左右完全重合。

提问:你发现蝴蝶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深入观察研究,发现了蝴蝶的结构、外形、花纹、色彩,都是对称的。

教师:观察研究蝴蝶对称的特点后,我们再来观察这只具

有对称特点的蝴蝶,看看它给我们什么样的美感?

学生:具有平衡、稳定的美感。

教师:这就是对称的美。

3、教师示范:制作一只蝴蝶:

(1)、选一张彩色纸对折后依折线处画出半只蝴蝶纹样。

(2)、依轮廓线剪下图形。

(3)、剪出蝴蝶的花纹。

(4)、整理。

三、作业提示

1、教师:再回忆、想象一下,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物品用对称的花纹装饰?

2、看看书中都分别装饰了哪些地方?怎样装饰的?

3、你能巧用对称形,把我们的生活装饰的更美吗?

四、游戏

五、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作业提示:利用剪对称形的方法,制作一两件小装饰品。

六、小结

1、学生自评、互评。

2、选出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

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5)

人美版小学第4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添画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系列,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根据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的添画方法,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训练和提高学生动手制作(剪、画、贴)能力,掌握图片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添画的基本方法,掌握如何使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统一的相关知识。利用图片情境添加适当内容,采用剪、画、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的添加。

2、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参与美术活动中,学习相关的美术知识,提高审美情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图片情境添加内容,学习简单的添画方法。

难点:使内容与环境尽可能统一。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动手参与,享受劳动所带来的乐趣。

六、材料准备

风景图片一张(可以使用旧挂历)、剪子、胶水、彩色笔。

七、教学过程

1、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组织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交流。

了解图片内容,为添画做铺垫。

(介绍、分析、欣赏图片内容)

3、教师讲解,出示课题----添画

4、出示图片,组织同学分析画面情境,讨论问题:

(1)如果以这幅画为背景添画,你认为可以添加什么内容?说一说理由。

(2)你认为根据画面情境添画,应该注意什么?

5、播放教学课件,根据图片内容选择适当内容进行添加。

学习如何使添画内容与图片情境相统一,解决教学重点。

6、看教材第2页、第3页,分析书中作品: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

(2)说一说制作方法。

7、组织师生共同演示:在前一张展示图片中完成添画内容。

8、作业:

要求:根据你自己选的图片内容进行添画练习,注意图片情境与添画内容的统一。

老师辅导要点:

(1)能否巧妙图片。

(2)图片内容与添加内容是否统一。

(3)添画构图是否美观。

(4)注意近大远小的关系。

9、组织展示、讲评作业。

布置、展示作品。

10、通过本课教学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

八、教学后记

第2课 绘画游戏

一、教材分析

设计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线的变化,根据线随意变化产生的形状进行想象设计,添画上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尝试新的绘画方法。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综合游戏的基本方法;会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形象,完成一幅有趣的画。

2、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了解线条游戏的方法与内容,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利用随意线条形成的图形,想象添加具象或抽象的形象。

难点:巧妙地利用随意形,添加生动有趣的形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生活的热情。

六、材料准备

图画纸、水彩笔、黑色水笔。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2、讲授新课

(1)画线游戏。

规则:请你在一张纸上随意画一条线,要连贯画满画面。(可以闭上眼睛画。)

(2)请你看看这幅画好看吗?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相互观看、分析。

(3)教师利用学生作业演示。(实物投影)

利用学生画面上的图形添加具象和抽象形象,学生观察了解绘画方法。

(4)想象练习

利用实物投影仪放映学生作品中的某一个形状,奖形状上下左右翻转让学生联想像什么。

(5)看书第4页、第5页,讨论:

① 欣赏米罗的作品(色彩、线条、构图)都表现了什么?

② 线的排列,哪张疏密关系处理得好?

③ 你认为画面哪一部分添加得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形状巧妙?

学生分组讨论:分别讨论三个问题,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代表进行典型发言,其他成员补充。

3、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① 在一张图画纸上随意画线,最好一笔画完,注意疏密关系。

② 利用自己画好的或与别人交换的图形,联想进行添画,注意巧妙利用随意形。

分析作业要求,准备作业用具,选择作业形式,学生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教师辅导要点:

① 随意形的疏密关系。

② 添加内容是否生动。

③ 调整画面的整体感觉。

4、作业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结合。

按照作业要求评价作业。

分析创新表现内容。

5、小结: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3课 纸盒变家具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对生活中商品包装纸盒的再利用、再创造,运用加、减法及适当地美化装饰,变纸盒为家具,使学生的个性及创新精神得到发展。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常生活中的家具千姿百态,款式多样,造型各异,通过本课的学习,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生活,关注设计的功能目的。本课教材共两页,展示了大量用纸盒制作的家具作品,另有纸盒变沙发的示意图。

将两个读书的小朋友安排在一张用纸盒制作的两用单人床上,更活跃了版面,增添了童趣。教材右下角的两把现代设计座椅,提示师生可以查找资料,用作参考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思考、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初步接触和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在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变家具的活动中,感受材料的特性,提高动手能力,发展创新意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发展。

三、重点难点

重点:打开学生的思路和创作欲望,能从纸盒的造型中展开联想,动手设计和制作家具作品。

难点:家具作品的新颖、美观,造型多样。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六、材料准备

学生收集各种大小商品的包装盒、彩色纸、剪子、胶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小组研究:展示家具图片

(1)请学生认一认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铁、玻璃……

(2)你们收集了什么样子的家具?它们最有特点的地方是什么?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继续欣赏不同造型的同类家具。例如多种造型的椅子,说说椅背有哪些造型?椅面有哪些形状?椅腿有什么不同?你能想出和它们不一样的造型吗?

2、探究纸盒家具

(1)请大家猜猜这里有什么?(学生猜)快快打开看看!(哇!分小组说说:是用纸盒变成的椅子、床、柜子、书架……)

(2)现在请小组同学来研究一下,你们面前的家具是用哪些形状的纸盒制作的?使用了什么方法?

分小组研究,可拆开分析。(小组教具:铁丝椅子和药盒写字台;纸盒椅子和光盘桌子;牙膏盒沙发;酸奶瓶桌子。)

(3)分组介绍,总结制作方法。

课件展示制作方法:挖、刻、折、剪、装饰粘贴、插、组合。

3、分小组研究创作

(1)请各小组选择一套家具,全组分工合作完成。

(2)小组研究讨论:分别说说家具各部分的形状?选择适合的纸盒,想想用什么方法制作家具?展示图片提出思考问题:你还能想出和作者不一样的制作方法吗?

(3)学生讨论交流。

(4)你认为制作纸盒家具都应该注意什么?

(5)欣赏多种纸盒家具的作品,例如椅子的多种制作方法。

4、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对比欣赏,了解家具文化。

(1)现在的家具和古代的家具有哪些地方不同?

用途功能多,造型简洁、色彩多样。

(2)文化介绍:家具的产生,家具材料的多样性,不同年代、国家家具的风格。

(3)提出作业要求:各小组制作出一套造型新颖、漂亮的家具,并将它们布置在你们的“新家”中。

5、学生制作

6、展评

全班家居展览会,互动交流,为最好的作品投票不,评选出集体奖和家具设计奖。

7、拓展

(1)这些家具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用我们灵巧的双手还可以将废旧纸盒制作出什么艺术作品?(纸盒动物、飞盘、指偶)

(3)请大家到生活中找一找利用废旧材料变出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

八、教学后记

第4课 和妈妈在一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从小就喜欢和妈妈在一起,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动物母子之间的亲情,这样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情母子之间的亲情,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在前几册教材泥塑内容的基础上,本节课作业难度上有了一些提高,比如:既要表现出动物的特点,又要表现出母子之间的新情,体现了教材的系统性和难度的递进性。

二、教学目标

通过泥塑过程,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观察、分析动物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想象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动物与妈妈在一起的情景。

难点:动物的特征和情节的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材料准备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图片,彩泥或胶泥、泥塑工具(如尺子、牙签等)。

七、教学过程

1、语言进行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2、导入新课

(1)你从小最喜欢和谁在一起?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2)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你能根据图片编个故事吗?欣赏教材中的图片。

(3)这些图片中有哪几种动物,各有什么特点?

组织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利用自己课前搜集的动物图片,分析动物特征。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大象:腿粗、鼻子长,耳朵大。

企鹅:身体椭圆,嘴尖……

3、提问:怎样用泥表现出动物特征。

讨论:

可以用揉、搓、压、捏、切挖和堆塑等手段来表现动物特征。如:河马的大嘴,可以用切挖和捏的方法;袋鼠的身体可以用堆塑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工具来表现动物的特征,如小乌龟壳上的花纹,可以用尺子压出。

4、提问:如何表现出妈妈和孩子在一起?

讨论:

妈妈大孩子小,孩子和妈妈紧紧地靠在一起,孩子爬到妈妈的背上……

5、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组同学将自己的作品集中在一起,组成“母子乐园”,互相评价。

6、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查资料:你今天制作的动物喜欢在哪儿生活?它现在的生活环境怎样?

八、教学后记

第5课 茂密的花

一、教材分析

学生非常熟悉花,花使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使大自然更加绚丽多彩。《茂密的花》这一课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体验生活的美好。

本节课选择了奥地利画家克里姆特的作品《葵花园》,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情画家是如何用绘画语言表达对花的茂密、千姿百态、争奇斗妍的感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进一步体验、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学生的作业中,有的用线、有的用线与色相结合,提示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自己对花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回忆、分析与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花的知识及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茂密的花。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造型能力;能初步表现出不同种花的特点,用前后遮挡的方法画出茂密的花。

三、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美感及外形的不同特点和前后关系。

难点:如何表现花的不同特点和前后遮挡关系。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会与人交流,体验合作的快乐。

六、材料准备

收集一些花的图片,并准备绘画用的彩笔、油画棒等。

七、教学过程

1、播放《自然界的花》录像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的美。

学生谈感受: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美感:

多样的外形

丰富的颜色

不同的姿态

2、(板书课题)组织组际之间的交流

小组同学利用自己带来的花的图片互相介绍花的种类、名称及外形特点。

3、课件介绍几种有特点的花,用线闪烁出外形特点。

① 各组派代表介绍本组有特点的花的名称及外形特点。

② 学生进行比较,几个同学分别到黑板上用线画出看到的花。

③ 学生提出修改意见。

4、总结学生画的花,并进行修改,使其外形特点更突出。

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自然界中花的图片及画家、小朋友的作品。

提问:如何表现出茂密的花?

5、分析、讨论画家、小朋友如何利用前后遮挡等手法表现花的茂密。

边观察边思考。

6、课件演示如何利用前后遮挡方法表现茂密的花。

7、布置作业。

每人画一幅茂密的画的图画,并以小组为单位连成茂密的花的长卷。

8、拓展:了解各省、各国家的市花、国花。

八、教学后记

第6课 吊饰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让沉重了解吊饰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制作吊饰过程中体验生活的快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培养创新精神。

二、教学目标

知道吊饰与生活的关系,了解吊饰的结构和基本制作方法;学习吊饰的装饰方法,能利用纸材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吊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记忆生活中吊饰的种类,了解吊饰的结构,掌握制作方法设计吊饰。

难点:造型的新颖美观。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创新精神。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剪子、刻刀、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观察吊饰作品,激发制作兴趣。

2、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讲授新课。

问题:

① 你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见到过吊饰?

② 说一说吊饰的样子。

③ 为什么要挂吊饰。

④ 分析结构。

⑤ 为什么叫吊饰?

(2)以一个吊饰为例分析:由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吊饰――用来装饰环境并能悬挂的饰物。

① 主体部分可以设计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创新设计?

② 在什么部位装饰效果最好?说说装饰内容和怎样装饰。

③ 你能设计几种悬挂方法?

(主体部分:吊饰的主体形状,有平面的、立体的。装饰部分:吊饰的关键部位,使吊饰美观漂亮。悬挂部分:吊饰的悬挂部位。)

(3)看教材第12、13页,分析了解制作过程。

(4)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看展品。

讨论:准备制作什么样的吊饰,确定小组合作内容。

(5)播放课件或相关资料,启发创新设计,学习基本制作方法。

3、学生完成作业

(1)确定制作方案:小组合作研究制定方案,落实主体、装饰、悬挂部分的具体设计,进行分工。

(2)教师辅导要点:

主体形象设计新颖美观;

装饰部分特点突出;

创新使用材料。

4、展示作品

集体布置教室,请各小组将作品悬挂起来展示。

观看作品,评价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7课 节节虫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运用”领域。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节节虫的基本制作方法。启发学生巧妙利用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制作,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可再利用的废旧物品,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知道节节虫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有关节肢动物的知识,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制作节节虫。

难点:创新使用材料,制作方法精细。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渗透环保教育,培养创新意识。

六、材料准备

彩色纸、广告纸、饮料瓶、纸杯、酸奶杯、果冻盒、胶卷外壳、发卷、卫生卷纸芯等。

剪子、胶水或强力胶、刻刀、细绳、小饰物。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组织学生看书回答问题。

出示课题――节节虫

(1)书中作品为什么叫节节虫?

(2)自然界中有哪些昆虫似书中的节节虫?

3、看相关资料

教学课件、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

讨论内容:

(1)结合资料谈谈节节虫的制作要点:有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

节节虫的主要结构:

头部、身体……

特点: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由粗变细,头上有触角爬行……(2)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废旧物可以用来制作节节虫吗?

4、组织学生欣赏作品

(1)作品利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2)哪些地方有创新表现?

5、提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和制作一个富有想像力的节节虫。

采取合作或个人完成的形式。

6、完成作业

教师辅导要点:

设计构思新颖;

灵活巧妙使用材料;

制作精美细致。

7、组织展示作品、参观作品,讲评作品。

八、教学后记

第8课 出壳了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破壳而出的小动物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神秘生命的世界,从感知、认知到思索、表现、创造,多层面地拓展学生创造的领域。

生命对孩子们来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他们想知道生命是怎样产生的,是从哪里来的。而卵生动物的鸟类在孵化过程中,最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让学生了解生命在形成的时候,是需要吸收补充很多营养才能孕育生成;了解小鸡出生的时候,就需要自己用嘴巴和脚挣破蛋壳的包裹,显示生命的力量。通过观察活动,懂得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注生命,捕捉感人、美丽、生动的瞬间,表现自己的不同感受。

二、教学目标

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出一种自己喜欢的生物出壳时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生命的不屈与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三、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学生回忆与联想动物出壳的生动情景,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的画面。

难点:表现的自由性和不同种动物的特点,通过欣赏、鼓励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生命奥秘的激情和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的过程中,相互交流、想到启发的良好品质。

六、材料准备

1、欣赏孵化过程的录像、图片资料。

2、绘画用笔和纸。

3、胶棒、彩纸、剪刀。

七、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接故事):胖胖的芦花鸡妈妈每天都下一只蛋。可是有一天蛋全都不见了,鸡妈妈好伤心啊!过了几天,芦花鸡在草丛里捉虫子的时候,发现了有各种各样的蛋,不知是哪个粗心的妈妈丢掉的。芦花鸡用自己胖胖的身体盖住了蛋宝宝,辛辛苦苦地孵化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先先后后地,蛋卵里的小生命一点点发生变化了……(1)谁会第一个从蛋壳里钻出来呢?

(2)会不会只是小鸡呢?

(3)鸡妈妈会不会带着一群宝宝回家了?有小野鸭、小天鹅、小孔雀、小驼鸟,甚至是小鳄鱼……

(4)除了你知道的动物,还会不会有一些神秘的物种呢?

2、观察蛋壳中的神秘现象

10天――血管像树根一样输送营养。

20天――宝宝的身体成形了,安静地睡在里边。

29天――宝宝的身体越来越大,觉得里边的空间太挤了,它们开始动起来了,想冲出这个黑黑的房间。

3、表演

(1)如果你是蛋宝宝。你怎么出来?请表演一下。

(设计一个大纸袋、塑料袋或者是透明的雨衣,打上几个出气孔,假设鸡蛋内的空音。)

组织学生带上尖尖的嘴巴,体会蛋宝宝出壳的艰难和勇气。

(2)怎样用嘴巴啄蛋壳?

啄破一个洞,啄破一圈。

用脚蹬开,露出一半身体,滚出来……

(3)出来时的心情和动态是什么样了的?惊奇、兴奋、自豪、害羞?

讨论心情的具体表现:

兴奋地走来走去;自豪地伸长脖子;害羞地低下头;躲在妈妈的身后。

(3)蛋宝宝看见这么多与自己长得不一样的同伴,会怎么样呢?

①马上成为好朋友,用动作表示友好。

②用眼睛看,用嘴巴碰与自己不一样的地方,表示奇怪与友善。

③帮助未出壳的宝宝出来。

4、构图思路(1)生命自然形成的连接图。

(2)先出来的宝宝帮助正在出生的宝宝里外呼应。

5、画面具体指导

6、布置作业

7、评价

分小组讨论推荐典型的画面:

(1)选出感情最生动、友情动人的作品。

(2)谁画的家庭成员种类最多?

(3)找出画面里最有意思的地方?

(4)提出一个好的改进建议来。

(5)挣脱蛋壳情趣点。

(6)妈妈关注保护蛋宝宝的情节。

(7)你喜欢哪个家庭?为什么?

八、教学后记

第9课 头饰设计

一、教材分析

用彩色纸经过设计,加工制作头饰是十分适宜低、中年级学生的一项活动。在语文、音乐的情景教学中,在节日的联欢会上,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头饰会为教学及活动增光添彩。本课教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又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

在本课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语文、音乐教师以及大队辅导员协商,研究、制作有实用价值的头饰作品。

本课教材共两个页面,其中可分为抽象形和动物造型两种。左下页的四个同学展示的是一个头饰的四种不同戴法,目的是启发学生作品的出新、出奇。右页上的图片,展示了学生们在研究制片方法和一组舞蹈动态造型。

二、教学目标

头饰的设计依据头饰的用途来确定,同时要按戴头饰人的头部来确定大小;按预定的设计用彩色纸剪贴、加工制作头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用途确定头饰的设计,并完成头饰的制作。

难点:巧妙利用材料及创新表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学会用简单的材料美化生活,初步培养事先预想和计划行为的习惯。

六、材料准备

各种颜色的彩色纸、彩色笔、剪子、胶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1)看一段录像:观察人们头上带的饰物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头饰设计

3、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提供资料)

① 你知道古代人们戴什么样的头饰吗?

② 说一说一些少数民族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回族、维吾尔族、藏族等)③ 说一说戏剧中的头饰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

④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头饰?

(2)组内研究讨论。(出示头饰作品)

① 从外形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② 从图案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③ 从颜色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特点?

④ 从表现手法上看这些头饰有什么不同?

(3)分析研究

① 每组挑选一件你们认为最有特点的头饰介绍给大家。

② 研究这些头饰是怎么做的?可以动手拆开来进行研究。

4、学生制作

(1)想一想你将用什么材料来进行制作?

(2)想一想你将做一个什么样子的头饰?

(3)动手进行制作。

5、教师辅导

在造型上、材料上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制作出更新奇的头饰。

6、展示作品

想一想你的头饰可以有几种戴法?

8、课后拓展

想一想还能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头饰?

八、教学后记

第10课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一、教材分析

《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旨在通过欣赏各种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让学生认识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艺术家们对动物形象的艺术处理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艺术作品的魅力,并通过欣赏这些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到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中寄托了人类(艺术家)的美好愿望与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了解民俗文化、热爱自然的情感。

本课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究性学习,把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集中对比欣赏,让学生自己获得艺术表现形式、材料等方面的知识。但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对于一些知识性较强的东西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了解。

二、教学目标

能够认识辨别青铜、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等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是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及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学习描述不同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特征,正确表达自己喜欢作品的原因。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认识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难点: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六、材料准备

有关动物的图片,以动物为题材的艺术作品,上节课的动物头饰作业。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老师在动物园里给几种动物拍了照片,你们想不想看?” 出示课件:书中六种艺术作品的动物原型。

(看课件,认识马、牛、狮、鸡、猴的自然形象。)

(2)“后来我又在工艺美术商店里找到它们,你们看!” 出示课件:六种动物的艺术形象。

(3)点击鼠标,出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2、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对自然界中的动物与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对比。

①设问: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出示课件: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对比。

②配合学生汇报的小组讨论情况出示课件。

小结:艺术作品中动物特点是造型夸张、外形简洁、图案漂亮、色彩丰富、形象生动、活泼有趣。

(2)帮助学生了解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①设问:比较一下艺术家的作品在表现方法、材料上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马和艺术作品中的马。

②设问:艺术家们是怎样表现动物的?

看课件,认识中国画、版画、卡通画、剪纸、青铜器、黑陶、彩陶、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

自由发言,相互启发。(结合自己带来的照片和实物资料、教材中的作品及课件中的作品向大家介绍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形象。)

(3)启发学生体会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以不同感受。

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不同艺术形式的狮子。

① 设问: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同一种动物,它们给你的感受一样吗?

② 设问:这些艺术作品在生活中什么用处?

通过分析、比较,谈艺术品中的动物具有功能性特点,如装饰环境,传递感情,镇宅辟邪等。

(4)引导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在艺术作品的交融。

① 出示课件:体现人与动物和谐相片的艺术作品。(将作品中的人物去掉,与原作对比)

② 出示课件:寄托人的情感的艺术作品。

3、实践活动

和学生一起表演。

① 用头饰、面具,以及自己带来的各种动物的装饰物,道具等对自己进行装扮。

② 以小组为单位,摆六组动物造型;要突出动物的体态和神态,还可以有情节。

4、课堂小结

① 用摄像头给学生拍照,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和他人的表现。

② 小结:人借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传递情感,抒发感情。动物是人的好朋友。

欣赏自己和其它同学的动物造型,体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带来的乐趣。

八、教学后记

第11课 我的收藏卡

一、教材分析 一只美丽的蝴蝶标本、几块设计新颖的橡皮、张牙舞爪的恐龙模型、胖嘟嘟的毛绒玩具,甚至是使用过的各种磁卡、漂亮的服装标签……这些也许是会被大人们忽视的东西,却都是孩子们的宝贝。他们从喜爱的收集,从接触到熟悉,从只言片语到侃侃而谈,这些宝贝正带着他们悄悄走入收藏的小天地。收藏活动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学习。

《我的收藏卡》是一节“综合.探索”课。这节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美术装饰知识与装饰技能,将生活情景引入到美术课中,通过为自己的藏品设计制作收藏卡的活动,了解各类器物的收藏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兴趣起到推动作用。

二、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交流与制作,了解收藏卡布局与类型;自己制作或与人合作完成一枚或一册大小合适、设计合理的收藏卡,并能进行美化与装饰。

三、重点难点

重点:收藏卡的整体设计与美化,使学生设计出分类新颖、装饰性与体验性为一体的作品。

难点:选材与布局的设计。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艺术品的情感,对艺术鉴赏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收藏品、绘画用具、剪刀、胶棒、尺子、设计用草稿纸、各种媒材(各色彩纸、布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

2、展示交流

(1)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能见到名式各样的卡片,请大家介绍一下你找到的卡片。

(2)节日贺卡设计精美,有漂亮的图案;数据记录卡,采用表格形式简单清晰;服装品牌卡颜色鲜艳,设计大方……

这些各式各样的卡片有不同的用途,它们都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生活和学习。

3、欣赏讨论

教师向大家介绍一种收藏爱好者使用的卡片――收藏卡。收藏卡是一种记录藏品信息的卡片,收藏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想法自行设计制作。

讨论:

(1)你能从这些收藏卡中,知道这些同学都收藏了哪些物品吗?

(2)谁也有收藏喜爱物品的习惯?你都收藏了哪些物品?

(3)大家想不想也为自己的收藏品制作一张收藏卡呢?

4、设计应用

组织学生分析:

(1)你想设计一种什么形式的收藏卡?收藏卡的基本布局?

(2)收藏卡上记录哪些内容?你想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制作?

(3)你觉得你收集的卡片上哪一点可以借鉴?

(设计时可以借鉴课前我们收集的卡片,并要有所创新)

(4)收藏卡的藏品形象使用绘画、拓印,还是照片的方式体现?

5、作业要求

每人为自己的藏品制作收藏卡,要求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并有一定装饰性。

积极参与活动内容,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自主创造,精心制作。

6、展示交流

游戏:组织同学将收藏卡与藏品的顺序打乱,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件藏品和一张卡,但不一定是配套的。

规则:随意请一名同学展示收藏卡并大声朗读内容,有相应藏品的同学立即举起手中藏品。能使同学从外观及内容等方面迅速甄别的收藏卡可以获得最佳创意奖、最佳选材奖、最佳设计奖、最佳组合奖……

7、拓展成果

(1)你对自己制作的收藏卡满意吗?有什么改进意见?

(2)你喜欢谁制作的收藏卡?为什么?

(3)你觉得收藏活动有趣吗?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4)你今后还想继续进行收藏活动吗?

八、教学后记

第12课

假如我是巨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为主的学习领域,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设课。每一个孩子都幻想,不受时空约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说,幻想是孩子们最快乐的事情。孩子们是在童话故事和动画的陪伴下长大的,在不断的梦想中长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动画片,可以让学生神之以往;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更可以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学低年级,正是孩子们的想像力最为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孩子们快乐的想象会像小小的火山一样喷涌不止,如果引导得当,就会有大量充满情趣的作品出现在我们面前。《假如我是巨人》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大胆自由、敢于打破常规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自己编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相关的联想。

二、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

三、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

难点: 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思维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材料准备

1、学生用具: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2、资料:有关巨人的童话故事及卡通片光盘、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1、激趣

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个神奇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吗?

2、欣赏 卡通片《小人国》片断。

引导学生观察格列佛在小人国的奇遇,及小人国景物与格列佛的对比。

3、想象

(1)你们想像格列佛一样成为巨人吗?今天老师就带领你们去现代的小人国,让你们每个人都成为巨人。

板书课题: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一个“巨人”和小人国城门。学生设想在小人国的各种场面组织在一个画面中,讲给同学们听。学生操作时,可以任意放大或缩小各种景物。

(3)小组讨论:

把你在小人国里和别人不一样的奇遇讲给小组的同学听,并把你们小组同学认为最有创意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4、欣赏学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

5、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想象你成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画下来,要注意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6、展示评价

自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作品。

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

八、教学后记

第13课

拓印树叶真有趣

一、教材分析

树叶是学生身边最容易找到的一种创作素材,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由于全国各地自然气候条件不同,因此树叶的形态各异,色彩丰富,脉络清晰。树叶按叶形分主要有以下几种:卵形、心形、掌形、扇形、针形、披针形、带形等。

以树叶这一特殊的、有趣的材料为表现元素,学生通过收集、观察、组合、拓印树叶的这一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从而体会和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养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同时使学生的审美能力、想像力、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高。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树叶形态的美感,启发学生通过探究的学习,创造出多种叶形的组合。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拓印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树叶拓印作品,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通过对不同叶形的观察与组合,进而与不同的事物进行奇妙的联想;用不同叶形组织出新颖别致的造型,并进行粘贴与美化。

三、重点难点

重点:不同叶形的组织与相似形的联想。激发学生创作出造型、色彩别致的装饰作品。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利用叶形的原始状态进行创造性的组织。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绘画彩笔、纸、蜡笔等。

七、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

(出示一片拓印的树叶)设问:瞧,我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一片树叶,不过好像不是画的。

2、探讨交流

你观察能力真强!这片树叶真的不是画的。可是,它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呢?

回忆:我们曾经学过拓印的方法,还拓印过身边的痕迹呢。

谁还记得拓印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回忆简单演示,主要是帮助同学直观地回忆起拓印的要点)

3、感知启示

哈哈,一片脉络清晰的叶子拓好了!

同学们都喜欢玩脑筋急转变的游戏吧?就是突破正常的、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那么我考考大家:从这一片叶子的形状,你都能想象到哪些东西?

学生想象:

一只手;

倒过来像一棵树;

如果有两个叶柄就像一只蝴蝶了;

对折一下好像一只振翅高飞的大雁可天鹅……

真棒啊,一片树叶你们都能想像到这么多东西,要是几片不同大小种类的树叶组织在一起,你们想到的东西一定更有趣!

4、欣赏

欣赏书中学生作品或身边学生作品,谈谈你的设想。

5、设计制作

(1)可以想好拓印,也可以边拓印边根据效果修改设计。

(2)拓印时不一定将树叶用胶固定,那样比较费时间,容易令学生丧失兴趣。只需用手指将覆盖在上面拓印的纸按牢即可。

(3)一片叶子可以根据情况变换地点反复适用。

6、装饰美化

欣赏并演示,注意装饰要点:

不一定装饰的多就美,保持尽可能多的脉络纹理,使之更具有天然味道。

及时发现创意好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将会起到带动一片的作用。

7、评价交流

组织交流:

勇于展现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讲述画面情境。

给大家讲讲自己最满意的设计。

谈谈你发现的最有趣的设计。

8、课后拓展

欣赏实行拓印版画,进一步启发思维,构建新的知识链。

八、教学后记

第14课

做笔筒

一、教材分析

在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之外,笔筒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古代能工巧匠的杰出创造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精美的笔筒作品。它们大多是瓷制,也有用玉、石、竹、木雕刻而成的。

本课学生的笔筒作品,大多彩塑料瓶设计和制作的。利用废旧瓶子剪去瓶口后变成筒状,再美化,装饰成笔筒,学生在造型活动中会体验其中的乐趣。本课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将学到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应用在笔筒的设计制作之中,达到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和文房四宝一样,笔筒中蕴含着历史和变化,应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利用塑料瓶做笔筒,提醒师生共同关注塑料瓶的多种造型及如何利用彩色纸对瓶筒进行美化装饰。学会用彩色纸剪贴的方法装饰筒形。

三、重点难点

重点: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装饰实用的笔筒。

难点:装饰设计的美感与创新。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材料准备

塑料瓶、彩色纸、双面胶、剪子、即时贴。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游戏导入)

猜一猜这里面藏着一件什么宝物?

3、讲授新课

(1)出示课题:做笔筒

请把你们带来的笔筒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可以看出生活中的笔筒种类很多,各有各的特点。你最想要了解生活中笔筒的什么特征?

(2)分析研究。(图片和课件同时出现)

① 分成四个小组研究生活中的笔筒都有哪些特点?(结合图片和自己带来的笔筒进行研究)

第一组研究笔筒的外形。

第二组研究笔筒的内部构造。

第三组研究笔筒的颜色、图案。

第四组研究笔筒的用途。

② 研究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

A 看一看桌上摆放的这些笔筒是用什么做的?

B 想一想用废旧材料制作出来的笔筒有什么好处?

C 小组研究一下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笔筒有什么特点?怎么做的?最后每组挑选一个你们认为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笔筒介绍给大家。

D 拿出一个大个的笔筒,让学生进行研究:想一想怎么使剪刀、胶棒、尺子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笔,摆放在里面不会很乱,拿起来还很方便?

③ 拿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想一想用你手中的这个废旧材料能做成什么样子的笔筒?

4、布置作业

(1)可以做一个很有特点的笔筒,也可以做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笔筒。

(2)可以几个人合作完成,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5、展示作品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或你们的作品。

6、拓展

(1)了解一些古代笔筒的文化。通过课件演示出了解古代的笔筒或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的资料来了解笔筒的文化。

(2)想一想用废旧材料还能做成什么来美化、装饰我们的生活?

八、教学后记

第15课

画夜景

一、教材分析

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皎洁的星光、五彩斑斓的灯泡、千变万化的焰火,使我们的夜晚变得更加美丽、迷人。本教材以此为描绘对象,启发学生回忆夜晚的万家灯火披上了美丽的霞衣,感受现实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

本课是以“夜色”为主的创作画。此课的教学意图是,促使学生发现和捕捉美丽夜景的特征,体会美的景象,培养学生的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的造型表现能力,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中可以通过看有关录像或图片,引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强调色彩在美化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本课教材可先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来完成作业。通过学生动手的过程,培养脑、眼、手的协调能力和判断能力,提高绘画的技能,学会自己动手来装饰和美化生活。

二、教学目标

了解美妙的灯火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绚丽多彩,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使学生了解到颜色有深浅的不同,就是同一种颜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而深浅颜色会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学习表现夜色的几种基本方法,能运用明亮色和暗色的对比关系来表现美妙的夜色,进而创作出大胆、生动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夜景的观察、回忆和感受,表现夜景的美感,摩顶放踵深浅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难点:如何利用颜色对比表现夜色的美感。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彩纸、挂历纸、剪刀、胶棒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讲授新课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夜色”图片介绍给大家。

(2)教师把自己准备好的拍摄的白天景色的图片展示给大家。

提出问题:

① 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同学们的图片有什么不同?

② 白天和晚上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学生对照两种图片,分析、比较,展开讨论。

解决的问题:

① 了解亮色和暗色。

② 了解亮色和暗色使画面产生的对比效果。

③ 亮色和暗色是相对而言的,有时是要通过对比来鉴别的。

(3)请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① 从书中的图片看,你认为哪些是亮的颜色?哪些属于暗的颜色?

学生利用色卡、图片进行探究。

② 亮色和暗色是绝对的吗?请你用手中的色卡进行对比,讲出你的理由。

(4)看书欣赏学生作业。

提出问题:

① 这些学生作业是以什么为内容来表现夜色的?给你印象深刻的夜色在哪里?

② 从书上看,表现夜色都用了哪几种方法?

③ 这些方法你都会用吗?请你介绍给大家。

④ 要表现五光十色的夜色,你还能用什么样的工具?还有什么样的方法?

⑤ 你对表现夜色还有什么困难?

解决的问题:

① 确定自己绘画要表现的内容。

② 安排画面的构图。

③ 了解表现夜色的简单方法,如水彩笔油画棒、油水分离、剪贴画等。

3、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用自己感兴趣的方法,表现一幅美丽的夜色图。

展示,交流,欣赏:

(1)向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2)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3)交流经验。

(4)欣赏夜色绘画作品。

4、小结

(5)组织学生展示作业

(6)欣赏大师笔下的夜色 第16课

画影子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的“影子”能使大自然和我们的生活更美,更富有情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出“影子”富有梦幻般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有趣的生活情节,从而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绘画的想像力和创造能力。

本课教材的意图是通过欣赏有趣、多变的影子形象,使学生感受到美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去发现。启发学生思考“影子”都会在哪些情况下产生,它有什么特点,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大胆表现的个性。

通过欣赏、体会和表现影子的生动多变的形象,体验到“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参加集体游戏,增强了相互之间的亲和力,充分体会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学会与人交往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勇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作业的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踩影子”的游戏,来表现人物各种动态的影子;也可以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见到的水中的倒影,来创作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学习多种影子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审美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影子”指的是太阳光下的影子和水中的倒影。在灯光下也会产生影子。生活中有静止不动的影子,有会动的影子;有单色的影子,有彩色的影子;有的影子会随着物体的变化而变化,有的影子你不动它动。“影子”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捕捉和表现生活中美好的景象。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能运用几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表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画面来。

三、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忆影子的变化,感受影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美感。

难点:如何运用各种方法来表现影子。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六、材料准备

课件、图片、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用投影引出课题。

3、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

① 同学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影子?(可以把自己课前收集来的图片展示给大家看)

②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画影子呢?

(2)放录像

提出问题:

① 影子有什么特点?给我们什么感受?

② 怎样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影子?

通过看录像学生讨论:

灯光下的影子是黑色的;

水中的倒影是彩色的;

影子随着物象动;

影子被风吹得在动。

(3)出示工具材料,让学生大胆尝试。

在画好的画下面添加影子。

(4)老师补充其他的表现方法。

(5)展示其他学生的作业。

4、学生作业(老师指导)

作业要求:

在已经画好的图画或者在准备好的图片下面添加“影子”。

(1)可以采用多种绘画形式。

(2)可以组为单位画一幅长卷。

(3)可以师生合作完成长卷。

5、小结

(1)学生交流。

(2)欣赏画家作品中的“影子”。

八、教学后记

第17课

认识身边的树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综合.探索”领域的一个内容。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记忆身边各种各样的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树木的不同种类、作用,以及它对我们人类的自下而上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以及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通过搜集资料、看有关介绍树木的录像,使学生认识到,树以其特有的功能保护和改善着我们的环境。本课的教学意图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表现各种树木,使学生认识身边的树的种类、作用、生长特点,以及它与人类自下而上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观察的习惯,增强观察的自觉性。由于这是一节“综合.探索”课,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地放手让学生大胆实践、大胆尝试、大胆表现。

二、教学目标

了解校园晨各种树的有关知识,以及树木对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所起的重要作用。欣赏以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加强对身边环境的了解和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能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并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树木的外形对比,找出树的不同特点,并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来表现树的不同特征。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树木的不同种类、不同作用、不同生长特点以及树木与人类密切的关系,加深对树的认识和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树。

难点:通过树的外形特征来表现不同的树。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六、材料准备

图片、课件、彩笔、油画棒、颜料等。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引入新课

(1)让学生看一段录像,观察各种树木的成长过程。

提出问题:

① 你看到了什么?

② 你能讲出它们的名字吗?

③ 它们的生长有什么不同吗?

④ 你们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3、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

① 你都认识哪些树?

② 这些树的生长特点?

③ 树的各部分都有哪些作用?

(2)课件。

带领学生观察分析。

解决的问题:

①“树”大体可分为几大部分。②在表现不同树种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

③同一种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其姿态也不同。

(3)教师展示各种绘画。

提出问题:

画面在构图上有哪些值得你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4、室外写生

教师进行有目的的辅导。

学生散开,自由观察、写生。

5、小结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评。

学生评价:先自评,再大家评,在评论时要简单地介绍一下树的知识。

6、延展

(1)课件:画家笔下的树

(2)录像:我国其他地区有名的树种。

八、教学后记

第18课

绘画中的节日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中,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从造型上(人物姿态、表情等)、内容上(节日的喜庆或传统色彩)、内容上(节日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其作品中的绘画语言,并加以内化。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此课从节日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学生民族传统文化,在培养学生尊重各民族习惯、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及价值观方面,是极好的切入点。教师应很好抓住此契机。

二、教学目标

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有不同的庆祝方式,这些都是绘画中很好的题材。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样的节日庆典,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得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学生细致观察画面,从细节中获取信息;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油画棒。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我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走进各民族的节日中感受不同的风情。

(课件)首先,请你们观看电视屏幕,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猜出这是什么节日?

(教师点击不同节日的图片,学生说)

2、师生共同探究

我们国家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于是就吸引了画家用画笔来表现它们。

(课件)

(1)《火狗舞》:画中人物在干什么?你们能表演给大家看吗?画面表现了什么样的气氛?这种气氛在色彩上是怎么表现的?

色彩的神秘感,火光映在人身上金灿灿的感觉。在画人物时的特殊表现形式。

(2)《腰鼓》:画面中人物与生活中的人物相比,哪个更夸张?画面中的色彩与生活中色彩有什么不同?画家为什么选用这样的色彩进行表现?

色彩上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人物的动势以及人物动作夸张的表现形式。色彩主要是为了表现节日的喜庆祥和的气氛。

(3)《枣园来了秧歌队》:谁是画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知道这是哪儿的农民吗?

毛主席和几个农民在画面的中间位置,醒目、显眼,所以成为画面的中心点。

3、引导学生分析

这些节日不但吸引了画家的画笔,而且还吸引了与我们同龄的小朋友的目光。下面我们再一起欣赏同学的作品吧。

(1)《吃饺子》与《火狗舞》:用这种构图方法表现节日的祥和气氛。在绘画形式上主要用剪贴的形式。这位同学在选择纸材时非常注意色搭配的问题。

(2)《龙舟》:众多的人物动态表现出节日中的热闹气氛。利用油画棒的特殊效果使画面有了一种动感。

(3)《印尼朋友来中国》

在这幅画中鲜艳的色彩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你想一想,你在各种节日活动中又有多少有趣的事情要与我们分享呢?

(课件)

谁来说一说,如果你来画节日中的活动,你会画什么呢?

提出要求:用色彩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讲评作品

讲评学生作品:主要从色彩、表现形式上评价。

5、总结

绘画是一个窗口,通过窗口我们可以了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每幅作品又可以传递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因此说,绘画是看得见的形象,是记录历史、传递历史的桥梁。

八、教学后记

第19课

我喜欢的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同时又融入了“欣赏.评述”及“设计.应用”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自然界中的鸟种类繁多、颜色丰富、姿态各异,通过对鸟的回忆、观察、分析、表现,可以使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通过对画家艺术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了解画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画家借物抒情的非凡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在回忆、观察、分析与交流中,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鸟的美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在对画家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点:鸟的美感及不同种鸟的外形特点。

难点:如何表现鸟的外形特点。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材料准备

有关鸟的录像、课件、图片等,绘画工具或纸造型工具。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播放鸟的录像片,提观察要求:

(1)你认识这些鸟吗?你认为鸟哪儿美?

(2)鸟有什么共同特点和不同特点?

边看录像,边说出鸟的名称,边思考。

讨论:

(1)鸟的外形美;

身上的羽毛的颜色美;

姿态美……

(2)鸟都有头、嘴、翅膀……雄孔雀尾巴大,仙鹤腿长,鹦鹉……

3、探究式学习活动

组织小组讨论:

各小组同学之间利用课前搜集的鸟的图片,向大家介绍鸟的名称、习性和外形特点,准备向全班介绍。

各组代表介绍特点突出的鸟。

组织组际交流:

引导学生欣赏画家的作品,讨论:

(1)这幅画是谁画的?

(2)荷花、花瓶、鸽子与“和平鸽”有什么关系?

(3)鸽子画得怎样?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学生的作业。提问:你认为他们画得怎样?

讨论:

鸟的特点比较突出,有的颜色鲜艳…… 课件演示如何画出鸟的特点。(学生观察思考)

4、造型训练活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小结。

提问:通过学习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

5、课后拓展

布置课后作业:了解世界上有多少种鸟,鸟对人类有什么作用。

八、教学后记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6)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浙教版教材,属于综合课型,七年级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 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感受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因此发展学生的美术认识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培养同学们美的情操和陶冶你们完美的人格。

二、说学情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美术缺乏整体了解。必须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说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习美术的种类,初步了解能辨别各类美术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出国画、油画、水彩和版画等等,学会欣赏各类美术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四、说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

教学难点为: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六、说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说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得先进行自我介绍。所以,在我的这节课里,我先得自我介绍。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一节课?美术课就是绘画吗?学生的答案有两种,那就是美术课=绘画课,那么这等式成立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回顾小学阶段美术课里除了绘画之外,还学了什么?学生就会一一地想起来。

知道了美术课与绘画课的关系后,再引入课题,美术到底除了绘画,还有哪些分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吧!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7)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的新课程标准。这是第五册实验教材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总是充满无限的感慨。这门艺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形式的儿童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的画卷。从宋代的《瑞阳宝贝》,到清代的《天伦之乐》,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成长,再到解放后奴隶的孩子,再到金色的童年。表现形式包括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和摄影。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艺术的信息,而且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境,一种通过艺术作品来理解社会生活变化的学习情境。在那里,艺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达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给予生活指导和启迪。鉴于此,我设计了接下来的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潜在的目标

我将表达我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描述不同时期的童年生活状况,通过观察童年题材的艺术作品,学会体验不同艺术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当下,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欣赏和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儿童生活的差异。

(2)了解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的不同美感。

(3)描写童年的生活材料和他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的困难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对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8)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2、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我知道了了过春节的时间。②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3课 春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三、教学重难点。

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第4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2、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5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展示一瓶纸花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生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的故事”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5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7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

(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

(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

(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

(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

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

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 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 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

(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欣赏:

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

第13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第14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

一、(1)活动1 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 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 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第15课

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9)

黄山小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浙美版美术学科五年级 任课教师:黄礼财

第一课 水资源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

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水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命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人类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环境的核心,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水资源已经在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中占据中心地位。本课学习内容就是要求学生了解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并能用美术的方式——设计招贴画来宣传保护水资源。此课的学习是属于“综合·探索”领域。本课教学要突出该领域的学习特点,重在学生关注美术与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综合能力和探索精神的提高。

教科书中选用了中国国家节水标志来引入学习,说明了我国历来就是“善治国者必治水”。从大禹开始,治水与治国始终密不可分。治水害,兴水利,是治国安邦的重点。教科书中的“小知识”介绍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及世界水日的知识等。这些水资源保护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可以启发学生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书中的水循环图例一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水资源的知识(水资源是天然资源,具有再生性、有限性、分布不均匀性和使用上的不可替代性);二是可以为学生后面的招贴画创新设计开阔思维广度,让学生能懂得设计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知道探索美术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跨学科学习的美术活动。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

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

三、教学课时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利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名画家笔下水姿态的欣赏体会,完成第一次练习:用合适的线条画某一种水的姿态。

3.展示学生用线条描绘的各种水姿态的作业,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评价。

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水资源被破坏前后的现状对比,启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水资源。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调查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总结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制定针对该办法的宣传活动方案。

6.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7.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启发学生观察、研究中国国家节水标志的设计手法,教师介绍其他地区先进的水资 源保护方法。

9.拓展:要求学生课后寻找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材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招贴画实物等。教学过程

1.请学生展示第一课时学习后搜集的关于水的各种知识的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根据课本的图片欣赏,讨论以下2个问题:(1)什么是招贴画?

(2)招贴画的特点是什么? 3.教师在学生小组代表汇报之后进行小结:招贴画通常包括创意图形和标题两个部分:创意图形可以用各种手法来表现;标题可大可小,要与图形协调地编排设计在一起。4.欣赏各种爱护水资源的招贴画,学习招贴设计的多种方法。5.提出本课时作业要求:设计一幅爱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画。6.学生完成招贴设计,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7.引导学生展示完成的招贴画,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8.教师小结本课内容的学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水资源,进行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活动。

第2课 砖石上的雕刻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和了解砖石雕刻作品的有关知识。

2.运用刻、挖法,学习制作泥板雕刻,提高造型能力。

3.感悟砖石雕刻作品的实用性和艺术价值,体验造型的乐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砖石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底蕴,如同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一样,具有本民族的美学特征。它如同一颗璀璨的夜明珠,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与砖石雕刻相关的知识,学习如何利用泥板雕刻的方式,设计制作一件浮雕作品。教科书第6页展示了一组不同时代砖石雕刻的作品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砖石雕刻艺术,知道砖雕是在特制的质地细密的土砖上雕刻物像或花纹,主要用于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筑物的壁面装饰。图中这些砖石雕刻的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传统的吉祥图案,有花鸟鱼虫,有动植物,也有反映重大历史事件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优秀的艺术品,体会作品中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学生主动观察、探索砖石雕刻的兴趣。

教科书第7页展示了泥板雕刻的基本创作步骤,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示范,同时还提示学生:运用点、线、面的关系,把作品雕刻得更美观。教师要结合局部示范和相关步骤,为学生完成作品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展示4幅构思巧妙、富有童趣的浮雕作品,拓展了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中国古代雕刻文化的传承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表现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泥板雕刻的制作步骤和方法。

难点:根据材质的特点,巧妙构思,创作出具有一定主题的浮雕作品。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黏土(或彩泥)、泥工刀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浮雕作品《五四运动》图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之一),说说作品带给你什么感受。

2.教师小结,出示课题:《砖石上的雕刻》。

3.引导学生欣赏历代砖石雕刻艺术品,进一步感受中国传统砖雕作品的艺术魅力。

4.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第7页的泥板雕刻步骤图,师生共同探究:怎样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教师适当进行示范。

5.提出作业建议:用泥板雕刻的方式创作一件浮雕作品。

6.欣赏同龄人的作品,进一步学习泥板雕刻多样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7.学生创作,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8.展示评价:以“泥雕作品展览会”的形式,互相交流作品。

9.拓展延伸:欣赏不同材质的雕刻艺术品:玉雕、木雕等。

第3课 墙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墙文化(功能、类别)和艺术特点,感受不同风格的墙的艺术美。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将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独特的“墙”。

3.感受丰富多样的墙,提高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并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墙,在古代有壁、垣、墉、堵等别称。墙有界定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城墙、院墙、围墙,都是一种界墙,用来围合建筑物的。墙可以围护一座民宅、一座寺庙、一座宫殿、一座城,甚至一个国家。围护房屋的墙壁有内外墙之分,外墙承担“围护”功能,内墙则起着分隔作用,即把房屋内部划分为若干使用空间。墙依其所处部位的不同而各有专名,并呈现多样的 造型。由于墙体材料不同而造成的质感不同,又可以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墙还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建筑风貌,传递该地域的文化信息。因此,以“墙”为学习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能力。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旨在让学生用泥巴通过多样化的泥塑方法对“墙”进行造型表现。教师进行本课教学时要重在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文化、现实社会生活相联系的综合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提高。教材中选用了中国故宫的红墙和万里长城的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欣赏中知晓我国悠久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之情。教材还呈现了各种材质、造型不同的墙实景照片,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墙的质感美。教材中列举了两堵墙的构思图稿和泥塑实物,向学生介绍了构思到创作表现的过程。“讨论角”可以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泥塑墙的表现方法。

书中的学生作品图例一是为了打开学生的创作思维,二是可以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创作表现的参考资料,让学生能懂得泥塑的多重技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墙。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地解决本课难点,即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2.重点、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难点:灵活运用多样的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纸张、泥巴和泥塑工具等。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欣赏图片,感受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墙。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运用关键词(材料、形状、色彩)选择一面墙进行介绍。

3.教师小结:墙的种类繁多,不管用什么材料、什么形状,稳固对建造一面墙来说,非常重要。介绍墙的组成部分:墙脚、墙顶和墙身。点明墙脚的重要性。

4.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各种材料的墙,小组讨论:这些不同的材料给墙带来了怎样不同的美感?

5.教师启发学生创新: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表现墙?假如只用泥又该怎样创作表现墙呢?

6.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用泥巴制作零件。

7.教师创作墙体图纸,让学生欣赏同学创作的砖块墙图纸方案,感受砖的多样性,同时强调注意墙的稳固性和趣味性。

8.引导学生欣赏陶艺大师创作的墙作品和同学的泥塑墙作品。9.教师提出本课时的作业要求:

(1)运用泥巴零件塑造完成一面稳固的墙。

(2)灵活运用排列、组合方法,用泥巴零件表现一面独特的墙。10.学生在进行小组作业时,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II.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赏并进行评价。

12.拓展:启发学生观察、欣赏各种艺术墙。

第4课 家乡的古塔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古塔的特征、历史与文化。

2.学习用纸版画的方式表现家乡的古塔,提高造型能力。

3.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它承载了东方各国的历史、宗教、美学、哲学等诸多文化元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它雄伟壮观、结构精美,在辽阔的大地上,随处都矗立着它的身影。这些古塔虽然历经沧桑,但魅力依旧,直到今天仍受人敬仰,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本课以《家乡的古塔》为题,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通过搜集、了解家乡古塔的历史与文化,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古塔这一建筑形式。在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从美术角度、美术表现方式上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为了提高学生欣赏塔、表现塔的能力,书中提供了大量的祖国各地不同历史时期建造的古塔,既有不同材料建造的古塔全景图,也有放大了的木塔局部的图片。这些均体现了古塔的一般特点和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特性。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认识、掌握塔的建筑特点。

教科书中选用的同龄人作品具有代表性,两者都是用纸版画方式表现的,但因印制的工具材料不同,出现了迥然不同的画面效果。教科书中提供的步骤图简洁明了,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纸版画制作的步骤和方法,为学生的造型活动奠定了基础。

在创作中要鼓励学生尝试使用纸版画的不同印制方法进行表现,帮助学生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创造力。学习用美术的手段记录传统历史文化的方法,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一般纸版画或单色粉印版画的制作原理和方法,观察分析古塔的结构特征,用纸版画完成家乡古塔的创作。

难点:理解并掌握纸版画底版制作中古塔的拼摆、粘贴顺序和古塔特征的表现。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或彩色铅笔等)。

(教师)课件、各式纸材、剪刀、胶水、拓印工具材料(油墨和滚筒及玻璃板或水粉颜料和水粉笔等)。

教学过程

1.欣赏杭州著名的古塔,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古塔的传说与故事?一起与同学分享。

2.出示课题:家乡的古塔。提问:你的家乡有古塔吗?说说它的特点。3.欣赏古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古塔的文化。(1)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2)塔的材质有哪些变化?

(3)塔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

4.师生共同研究纸版画表现古塔的步骤。5.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

6.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7.展示评价。8.拓展延伸。

第5课 美术档案袋

一、教字目标

1.了解美术档案袋的意义,初步学习装帧设计。

2.完成美术学习资料搜集、标签制作、分类编号、展示作品等整个学习过程。

3.了解设计与学习生活的联系,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美术档案袋主要是用来搜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生成的各种作品,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的一种良好习惯养成。设 计和制作美术档案袋,能培养学生自己保留优秀作品的习惯,从这个“积累”的过程中学会取优除劣,能够自己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作品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太好的,这也是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过程。从整理—搜集—交流一出成果一自我愉悦,产生自豪感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收获后的喜悦及成就感是来自于自己所积累的作品,但实际上,是孩子们在不断积累搜集的过程中逐渐地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因而对孩子来说,档案袋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辅相成的。小小一个美术档案袋,虽然不是很精美,却都是独一无二的,无不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忠实地记录下了他们成长的历程,充分展示学生个性。

2.重点、难点。

重点:美术档案袋的制作过程。

难点:如何制作能突出个性的美术档案袋。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自己优秀的美术作业、制作美术档案袋的工具与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美术档案袋的示范作业,以及教学示范演示的课件及其他工具材料。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展示一个未经装饰的档案袋,提问:这个袋子有什么用途?(装文件等)再展示一个已装饰好的美术档案袋(专门装美术作品,特征鲜明),两者进行比较,有什么不 同? 学生讨论美术档案袋的作用。

2.探究。

(1)欣赏一些具有个性化特征的美术学习档案袋。(展示课件)(2)学生谈谈自己的制作想法。

(3)提问:如何设计制作一个美术档案袋?(小组讨论)3.制作步骤。

(1)选择自己满意的作业。(2)将作业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编号或分类。(3)选用文件袋,作为美术档案袋。

(4)制作标签,注明姓名、班级、学号、建档日期。

(5)搜集自己的评语、同学的评语、老师的评语或者家长的评语。(6)美术作业和各种评语按编号或分类,放进美术档案袋中。4.布置作业。

设计制作一个体现个性和美观的美术档案袋封面。5.学生作业,教师指导。组员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善各自的美术学习档案袋设计方案,并补充一些学生互评工作。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标签设计制作、选择作品、分类编号、汇总作业等工作。6.作业讲评。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运用实物投影),开展欣赏评述。7.课后拓展。

欣赏各类电脑档案袋作品及各类设计优美的档案袋,并鼓励学生积极设计制作其他学科的学习记录袋,不断提高美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6课 眼睛的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眼镜的基本结构,尝试学习眼镜创意设计。

2.体验眼镜欣赏、手绘草图、材质与制作方法创新等过程,学习设计制作一副有趣的眼镜。

3.养成勤于观察、严于计划、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生活的愿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眼镜是非常广泛实用、美观的大众生活用品,它走入了许多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在实用的同时,也为我们凸显了时尚与个性。眼镜产品从形状、色彩与功能性上来说,精彩纷呈,但始终保留了它的基本要素——镜片与镜架,使之区别于面具与头饰等。眼镜的欣赏与自主创作,同样传达了人们的一种情感、修养与兴趣。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眼镜的基本构造等知识,欣赏有趣的眼镜造型,使学生们在制作技巧上保留很大的创作空间,感受纸材特性,以纸为主并加入相关综合材料,在一堂美术课中,欣赏并体验创意与设计过程,学会在镜架与镜框中,重点选择一个部分,利用多种方法,创意设计制作出一副新颖独特的眼镜。学生通过欣

赏与动手实践,感悟身边日常物品的艺术美,体验设计应用的快乐。在设计眼镜的过程中,时刻要让学生体会设计的原则,必须在实用的基础上追求美观与创意。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眼镜的对称形的折、剪方法。

难点:设计制作造型有趣的创意眼镜。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剪刀、双面胶、毛线、纽扣、小珠子等综合材料,旧眼镜。

(教师)各种眼镜图片、实物游泳镜、太阳镜、挡风镜、装饰空镜架等。

教学过程

1.故事激趣,谈话导入。(1)教师讲解漫画故事《莫林的眼镜》。高度近视的初中生莫林回家迷路,进入一个眼镜店,古怪的店长给他一副古怪的圆黑框眼镜,从此开始了一段神奇惊险的冒险之旅。(2)角色扮演法。(图示课题:眼镜的设计)今天我们也要进入一段神奇的眼镜设计之旅!在我们的故事开始之前,大家得马上担当一下造型师,替图中的这两位解决一下眼镜选择的问题。首先根据你观察到的两位主人公的服饰等,猜猜他们的性格,然后为他们量身选择一副你认为最适合他们的眼镜?只要你理由充分,主人公不仅采用你的推荐,而且一定会大加赞赏!

(设计分析:奇幻故事与角色扮演都是小学中年级段学生最喜欢的情境方式,这一环节,学生情感百分百投入,体现了设计为人所用的理念,个性独特,又带着那么新奇有趣的任务与责任感,这是学生非常乐意尝试的。)2.观察分析,自主探究。

(1)学生从最简单的眼镜图中,观察分析眼镜的基本结构(镜架与镜框)。

教师提问:眼镜的镜架用怎样的材料做比较合适?(较硬,但又方便操作的)镜框与镜片呢?(镜片的透明性和有无镜片与镜框等问题。)鼻梁处的宽度多少合适呢?(鼻梁一半的宽度。)

(设计分析:学生了解基本结构,通过师生简单的问答交流,从实物迁移到创意作 品的材料分析,这一环节简单也是必不可少的。)

(2)以概括抽象出基本形的快速读图方式,欣赏镜架形状的丰富性。

(设计分析:镜框表现,画出一个独立基本形是学生的难点,在画、剪的过程中学 生很容易受第一设计灵感的影响,进入一种过分注重琐碎细节的状态,造成眼镜创意主题 反而不突出、造型成形困难、大小难掌握等问题。所以这一组以单独几何形、组合几何形、仿生与拟物等方法成形的眼镜,给学生一个读图、练眼的机会,养成学生从整体大处着手、小处修改细节的方法。学习从较复杂的事物中抽离出物像的基本形,便于镜框的大结构成型。)3.学习步骤,掌握方法。

(1)创意手绘稿欣赏-欣赏评述(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说说理由)-对比欣赏。

(前后两稿中,他们是如何改进自己的设计稿的?你能发现什么细节对于配戴是不 合理的设计吗?怎样改进?)

(2)同类欣赏法:以上面的流程,以欣赏评述关键词等非常简洁的方式,同桌相互 交流镜架的设计方法。

(设计分析:这一欣赏环节比较前面正面镜框设计的欣赏,是一个强化递进层次,可以 一笔带过,但为学生制作又提供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新的创意角度。个别的同学就尤其喜欢把重点放在这个侧面镜架的设计上。)

4.欣赏练习,表现创新。(1)对折、画、剪重点指导。

对折后画的方向性尤为关键,鼻支撑由闭合线上开始画。剪时先里后外,注意剜剪的安全问题。并强调一个创意的眼镜的重点是它的外形,当然颜色、装饰搭配会使它变得更出彩,要充分地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利用起来。(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材料创新大改造。教师:为突破同学们的想象,老师又多准备了些旧眼镜供你们改造、参考,提供给速度较快的同学。5.集体展示,共享快乐。趣味眼镜发布会。教师:让我们一起举办一个趣味眼镜发布会,请我们的小设计师们戴上自己设计的眼镜上场吧!(学生摆造型,激发乐趣。)

(设计分析:通过走时装秀展示学生做的眼镜,学生既体验了成功,又体现了评价的多样性与有效性,更体现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6.课外延伸,创意生活。(1)功能眼镜的拓展了解。(2)各类实物眼镜的欣赏。

(设计分析:在这一节课中,拓展延伸恰恰体现了“科技改变未来,创意改变生活”的主旨。)

第7课 椅子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椅子的创意设计,学习设计制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椅子赏析、创意联想、设计体验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体验设计制作带来的乐趣。

3.善于学会借鉴设计的方法,养成精心制作的态度,体会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单元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内容。创意设计就是把再简单不过的东西或想法,不断延伸给予另一种表现方式的设计。本课通过对椅子的趣味赏析,让学生对椅子的创意产生浓厚的兴趣,用联想创意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各类物品上产生灵感,进行有关联的创意。椅子的造型来自物品的主要形体特征,在制作方法的多样性上,也是对前一课的《眼镜的设计》的延伸。设计椅子运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受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通过设计练习,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精心制作的学习态度,大胆、自由地表达所想所感的事物,体验设计制作活动带来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对椅子造型特征的把握。

难点:根据椅子的用途特点,通过制作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构想。

三、教学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双面胶、尺子。

(教师)多媒体课件、剪刀、美工刀等用具。

教学过程

1.视频导入。欣赏相关视频“神奇的椅子”,引出课题。教师提问:这段视频给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教师小结:设计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创意,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创意的椅子世界。板书课题:椅子的设计。2.问题探究。(1)欣赏启发。

问题1:设计一把独特的椅子,创作素材来源于哪里?——大自然。问题2:椅子的设计除了新颖,还应该注意些什么?——舒适、美观。问题3:椅子的创作素材往往还会来自于哪里?——生活。

问题4:你会把书设计成一把怎样的椅子?用什么方法制作?——折叠法。3.实践探究。

(1)体验一:构建椅子造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三类椅子的主要制作技法,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能力用折、刻、卷等方法制作一把稳固、美观的椅子。在椅子的造型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制作。

(2)体验二:完善椅子设计。

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新的制作方法,使用多种制作方法,美化椅子的设计。

②教师强调作业的要求:以自己身边的物品为题材,设计一款有创意、造型美观的椅子。4.评价展示。

从创意、造型等方面进行评价,小组推选优秀作品,并给予展示。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0)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1)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

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2)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阶段的第一堂美术课,教师得先进行自我介绍。所以,在我的这节课里,我先得自我介绍。接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

接着,试问同学们心中认为的美术课是什么样的一节课?美术课就是绘画吗?学生的答案有两种,那就是美术课=绘画课,那么这等式成立吗?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回顾小学阶段美术课里除了绘画之外,还学了什么?学生就会一一地想起来。

知道了美术课与绘画课的关系后,再引入课题,美术到底除了绘画,还有哪些分类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吧!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植物线描写生,练习写生的技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植物的形象特征,用线描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

德育渗透: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方法: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学习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公园、植物园里、花坛里、我们的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有高有矮、有疏有密、枝叶旺盛、千姿百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色彩。

1、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它们叫什么名字? 它们有什么特征, 有什么样的姿态?你喜欢哪种植物? 你知道一些植物的寓意吗?

解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学习他们线条的粗细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3、选择几种植物请学生进行分析特征、姿态,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先观察它们的全貌,说出它们的特征。纠正那种上来只看植物细节的错误方法。

(1)、说一说,所观察的植物的生长特点。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4、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1、作业提示: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注意线条的繁简、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

2、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完成写生.

3、教师巡视辅导。 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长短等变化。

2、教师对本课的学习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并布置下节课准备的材料。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了解华灯这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的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的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

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

2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教师准备:有关的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1.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花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教师:刚才看的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为什么?还有谁来说一说?

学生:我喜欢走马灯,因为走马灯里猫和老鼠还会动,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师:谁见过走马灯?

学生:因为走马灯里有一个火球,火球能散发出热量,热量带动灯转。教师:热量带动灯在转,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教师:你可真聪明!的确不错,古人做这种灯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来,走马灯有两层,里面画着小动物,这盏灯里画着猫和老鼠,它在里面不停地转动,让人看了就像猫在追老鼠一样,有趣吗?3.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讲解花灯活动的来历

4.师生共同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上的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引导学生观察灯会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

3界,拓宽学生思维5.教师示范

6.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7.评价展示

小学美术浙美版教案(篇15)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第四册全册教案(上)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学习习惯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有关美术基本知识一年多的时间了,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基本创作、设计等的技能,但有部分同学在绘画、动手制作过程中还缺少大胆想象的创造,还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想象创造。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有趣的美术表现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绘画和简单工具制作。

3、培养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等。

三、教材重点难点

1、灵活运用工具材料,进行绘画和工艺制作。

2、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形象记忆,创造。

四、主要措施

1、做好课前准备,精心制作教具。

2、运用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绘画兴趣。

3、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

第一周 2月25日——2月28日

纸片插接

第二周 3月1日——3月7日

点、线、面

第三周 3月8日——3月14日

重叠的形状

第四周 3月15日——3月21日

鲜艳的包装纸

第五周 3月22日——3月28日

五味瓶

第六周3月

日——

4月

4日

得奖了

第七周 4月5日——4月11日

孔雀 翩翩

第八周 4月12日——4月18日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九周 4月19日——4月25日

漂亮的花边

第十周 4月26日——5月1日

奇妙的脚印

第十一周 5月2日——5月8日

蔬果变变第 小鸟的家

第十二周 5月9日——5月15日

故事画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十三周 5月16日——5月22日

变了样

第十四周 5月23日——5月29日

我心中的老师

第十五周 5月30日——6月5日

会爬的玩具

电脑美术

第十六周 6月6日——6月12日

认识图形标志

第十七周 6月13日——6月19日

第十八周 6月20日——6月26日

复习考查 目录:

第1课 纸片插接 第2课 点、线、面 第3课 重叠的形状 第4课 鲜艳的包装纸 第5课 五味瓶 第6课 得奖了 第7课 孔雀翩翩

第8课 叶子上的小“血管” 第9课 漂亮的花边 第10课 奇妙的脚印 第11课 蔬果变变 第12课 小鸟的家 第13课 故事画

第14课 我们班级的标志 第15课 变了样 第16课 我心中的老师 第17课 会爬的玩具 第18课 电脑美术 第19课 娃娃家 第20课 认识图形标志

各课教学设计: 课题:1纸片插接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新的手工制作知识及掌握基本的插接技巧。

2、引导学生在欣赏造型与色彩中勇于发表独特见解。教学重点:插接图形的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插接技巧的了解与掌握(插接方法与摆设形状)

教学工具:彩色卡纸、剪刀、示范作品、学生作品及精美艺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授课

1、制作方法对比导入——点出课题

师言:小朋友们,我们在上几个学期的美术课中,上过很多的手工课,学到了许多新的制作方法。(请几个学生讲讲学过什么样的方法:粘、剪、卷„„)。教师指出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制作方法——插接(纸片插接)。

2、欣赏、对比,发现新的纸工技法

欣赏制作精美的插接作品。(扑克牌插接、几何形插接、水果形插接及粘贴式的立体桥梁作品。)

请学生观察这些纸艺作品与以往的手工课制作纸艺作品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观察粘贴式的桥梁作品与插接成的纸片作品中引导学生对比发现两者有制作方法何不同之处)

这些作品都巧妙的利用了插接方法。(由学生回答、发现。)

3、观察范作:

师问:观察作品并告诉老师哪些比较好看,为什么?

生答:纸片的图形十分漂亮,颜色丰富,搭配和谐。

4、教师边示范制作,边讲解:

刚才我们经过观察,已经发现了这课要学习的内容——纸片插接制作的一些要点,现在老师把具体的制作步骤示范,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其中的制作技法要点。

(1)设计纸片造型(由于时间较久,也可用简单方形代替,)

(2)剪。

(3)研究插接方法(提醒学生先由设计作品的底座)

(4)插接。

提醒学生插接的底座一定要牢固,可选择井字格形结构。(鼓励学生找其它更牢固又美观的插接方式。)若想插接得越高,底座建议做大些。

5、让学生先讨论,并分组动手先制作插接底座。

6、看看谁的底座最牢固,并把这个新发现方法介绍给大家。

二、布置作业:

1、学生可自行分组制作。

2、要求色彩搭配合理,插接牢固。

3、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发现底座不牢固的立即给予指正、修改、加以巩固。

三、评价、作品展示、比一比:

选出造型夸张、拼接牢固的小组作品,比比看,谁的最有创意,谁最有办法,插得最高,由学生为主参评,小组间互相评价,讲一讲,这些作品的优缺点?相互交流插接经验。

四、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又学到了一种新的纸艺制作方法,知道了利用插接也可以做出精美的纸艺作品,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还没学到,老师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多动动手,你们就慢慢会发现这其中的美,并且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把这种美制作出来。课题:2《点、线、面》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2.引:在一个宁静的夜晚,画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表演。我们快去看看!

3.旁白:看!舞台的布幕徐徐拉开了。第一场表演是„„。

4.设问: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这幅画里有哪些形状?(各种各样的点、线、面)

5.让学生直观地在视觉和听觉等各方面都得到亲身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欲望,开拓学生的思路。

二.教授新课

1介绍点、线、面的知识。

引:什么样叫点、什么叫线、面呢!?我们一起去探索。

设问:地球在宇宙中,显得怎样?

2.设问:当我们在近处看地球时,它显得怎样?

动画课件 直观地了解点、线、面的知识。

2.学习运用小物品制作点、线、面的方法;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画室里的表演正在进行着,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知识点:点、线、面是美术世界的基本元素、真正主人。

设问:看着画面,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画家在画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画家是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画出这幅画?我们还能用哪些不同的方法、材料来画画呢?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帮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引: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增强了知识,让我们一起走进美术世界,去探索、去创造!

设问:欢迎你们来到美术世界,走上点、线、面的表演舞台,你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表演?

请把你的想象用画面的形式表现出来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在童话的气氛中提出作业要求,营造学习气氛。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说明评价方法。

1.教师:选择一张你喜欢的彩色纸作为“舞台”,用课桌上现有的材料,组织“点、线、面”进行“表演”,先排列好,再把画面粘贴固定。我们将对作业分别评出:创新奖、制作奖、评价奖。

2.各类废弃物品。

3.几何形的彩色卡纸。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作业要求,活跃学习气氛.四.作业评价

引:这里的每一场舞会都是各具特色,我们一起来欣赏。

说说你的感想,并且为这些美丽的画面取名字。

作业展示板。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评价的能力。

五.拓展

1.欣赏: 名师名画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B.凡高----《向日葵》《抽象画》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A.《时钟》B.《自行车》C.《雨伞》D.《建筑物》扩展学生的视野。

3.儿歌 儿歌:你是点,我是线,变大以后就成了面,描画美好的画面。

营造课堂学习气氛,巩固课堂知识。课题:3重叠的形状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造型、表现、评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然界中重叠的现象,学生初步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能力,从而提高审美素养。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一种或二种重叠形状排列的方法,并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

教学重点:了解重叠形状的特点,并制作。

教学难点: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叠方法,创作图案。

教具准备:水果两个、几何图片若干、重叠形状拼贴画一幅。

学具准备:彩色纸(两色以上)、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察导入

1、重叠的概念:

师 出示两个水果,做重叠摆放,提问水果产生了什么效果?

生 答略,师引导学生观察上下、前后的重叠特点

2、观察自然现象

师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树,前后树的重叠,上下、前后树叶的重叠

师 小结,自然界有了重叠就变得更加有节奏和美丽。

3、导入课题:《重叠的形状》

三、新课教授(发展阶段)

1、知识窗: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前面,就产生了重叠。

一样物体在另一样物体的上面,也会产生了重叠。

2、学生活动:

活动一:请2组学生(每组5人)上讲台表演重叠。(加强重叠的印象)

活动二:请2位学生上讲台用教师准备的几何图片教具拼摆重叠的形状。

3、欣赏课本范图(加深重叠的印象)

城市雕塑(世纪之钟)、油画(静物)、学生作品

4、重叠形状的制作

a、选择造型:动物、植物或人物

b、选择重叠的方式:上下或前后

c、欣赏教师范画,学生讨论画中的重叠形状.更加深学生对重叠的印象

四.学生实践创作(探索阶段)

1.完成重叠形状的设计和制作

2.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五.作品展示

1.分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

2.欣赏他人的作品,并评述

六.收拾整理

整理桌面,收拾工具和材料。

七.归纳拓展

1.生:谈感受

2.师:小结

3.拓展:展播电视风光片,让学生感受重叠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和运用 第五课《五味瓶》

学习领域属于设计*应用。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的辨别,学会用各种色彩、图形表现对五种不同味道的感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在了解不同色彩的同时学会如何去以不同的绘画形式来体现“味道”。

3、审美目标:朋友学生对色彩的敏锐感觉,初步掌握各种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美、感受美。

4、品德目标: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5、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二、教学重点: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及爱生活、爱劳动的思想渗透。

三、教学难点:用不同的绘画、制作等美术形式来表现“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带给人们的感受。

四、学具准备:五味瓶、彩色纸、颜色、剪刀、胶水、糖、盐、醋、辣椒、药片、范图、多彩泥„„

五、教学媒体:KT展示板、实物投影仪、音乐„„

六、设计思路: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它是美术课程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所以设计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灵活多变上,我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实验、游戏、分组活动等方法,从导入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对“五味”的语言和艺术表现能力;在能力培养方面,发展阶段过程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与常识不同的且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表现自己的所感、所见、所闻、所尝、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在评价整理阶段,给学生作品予以肯定并进行小组互评,真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学会学习方法而达到促进其自主的主动学习的目的。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教师活动:以做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闻”、“尝”的方法来认识“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出示放有糖、盐、醋、辣椒、药片的“五味瓶”)

1、学生活动:体会并口头描述“五味”带给自己的感觉。如:吃到的、闻到的、看到的、身体神经感觉到的„„

1、作用:以趣味性的实验活动这种方式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教师活动:出示板书题图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2、学生活动:通过题图初步明确色彩与感觉的关系。

2、作用:体会色彩给以我们的直觉反映和思维反映。

3、教师活动:出示不同颜色的卡片,引导学生分组分析心理感受,并以游戏的形式把对应“味道”的颜色找出来。

3、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以竞争的形式,对彩色卡片进行分析、讨论。得出与味道对应的颜色是什么的答案。如:红-辣、绿-酸、白-咸、黑-苦、黄-甜、褐色-甜、紫-甜、紫-酸等不同的答案。

3、作用:培养学生大胆联想,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生活中“五味瓶”的外形和作用。(同时出示实物和有关资料图片。

1、学生活动: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说出“五味瓶”的用途。

1、作用:丰富其感性认识,将认识想理性漫漫培养,帮助学生自主的去发现去总结。

2、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表现出“味道”。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到答案。如:糖、蜜是甜的;葡萄、醋是酸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苦瓜、药片是苦的„„再如:可以画表情;画颜色;做各种各样的瓶子。

2、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发扬民主,调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3、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五味”的认识。

(三)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出示KT展示板(有五种不同形状的瓶子),指导把自己的作品展放在上面。

1、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活动:做课中小结,引导学生欣赏相互评议、欣赏彼此的作品。

2、学生活动:积极表达并进行交流。

2、作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整理阶段

1、教师活动: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大胆改进自己的作品。

1、学生活动:整理自己的作品,组合完成KT板上的大“五味瓶”。

1、作用: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八、课后拓展:

在这次课学习后,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巧妙地利用综合材料进行联想创作,体验创作的乐趣和创造的神奇力量,在生活中发现美,把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设计和美化自己的家、自己身边的环境。

九、板书设计:

酸甜苦辣咸

十、课后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创新教育由为重要,教师应以敏锐的眼光去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教材,引导学生大胆地联想和创造。在生活中我们更注重的是“无味瓶”的实用性,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无味瓶”在造型设计上发生了变化。从形状、大小、材质、功能等方面千奇百怪。这些变化使儿童容易产生联想,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本课以“无味瓶:为原型的设计方案,体现了学生在课改后的学习模式,主动、乐学、勤思、共进。课题:6得奖了

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励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奖杯的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录像)中国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解说:在雄伟庄严的国歌声中,中国运动员举起那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提出问题

(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

(2)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精神,勇气)

(三)引出课题

除了在运动场上运动员有获得奖杯,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作文比赛,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都有机会让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奖杯。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贡献的一种肯定,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举起奖杯光辉形象,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啊!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未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未来的自己好不好!得奖了(版书)

(四)开拓思维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姚明是NBA选秀状元,你们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状元呢?请举手说――-如果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希望盖起最高的大楼,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奖杯,象大楼一样的,上面写“建筑最高奖”如果你是能工巧匠,就给自己颁个“鲁班奖”,爱炒菜,就来一个“金厨奖”爱画画的来个“艺术大师奖”有的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上课老是爱讲话,就给自己颁个“相声大师奖”吧。

(五)学习设计

现在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

分析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

(六)示范最简单的奖杯

(七)启发阶段:

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行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

(八)动手作业:

请同学们分小组进行合作或自己创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

(九)给做好的同学上台颁奖。

(十)课后作业:用纸或布设计奖旗或奖状。课题:7孔雀翩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制作美丽的孔雀。

2、学习制作简单的立体及半立体构成制品,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立体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孔雀的装饰及立体孔雀的制作

教具准备:六种立体孔雀及半立体孔雀的制作成品、彩色折纸、CAI课件、六个孔雀乐园(纸工)

学具准备:学生自主收集的孔雀材料(彩色卡纸、挂历、糖果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 配乐欣赏孔雀的录象、图片

2. 说说看孔雀的特点及你最喜欢孔雀的哪一部分。

二、传授新知

1、揭示课题《孔雀翩翩》

2、师导言:小朋友,我们都知道孔雀最美丽的地方是那一身的羽毛,特别是开屏以后。那谁来说说看,它羽毛美丽的原因?(色彩鲜艳、纹样丰富且有对称美)生答

3、探索研究:师将五只不同的孔雀在幻灯下展示,并发到个小组中,学生带着问题讨论、研究。

问题一:每一只孔雀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材料?

问题二:立体孔雀头部和身体的制作方法及和半立体孔雀的区别。

问题三:老师在羽毛纹样上是怎样处理的?(对称或自由的图案)

4、总结:师把小朋友的意见总结,并示范一种立体孔雀的折法供学生参考。

5、欣赏书本作品,说说其他小朋友在孔雀羽毛上的做法和发表一下小朋友自己的意见。

三、作业:

用多种材料做一个立体或半立体的孔雀。

四、动动手

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总结评价

1)评价:请小朋友将做好的孔雀放入各小组桌上的“孔雀乐园”里,分小组搭火车进行参观。

2)说一说:小朋友谈谈欣赏完孔雀乐园的感受,并说说哪个小朋友的作品最吸引人,为什么

比出收集图形标志最多,理解意思最全面的优胜组.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七篇


笔者浏览了大量文章后,选出了“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这篇文章作为最出色的一篇。希望我的故事能够激励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会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他们会认真规划每份教案课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编写良好的教案课件也能提升老师的教学情况。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优秀雕塑作品,漫步历史,开阔眼界,提高审美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难点:

没有雕塑作品的.挂图、幻灯片。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让学生认识雕塑是雕和塑的总称,它一般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类。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介绍《说唱俑》是四川东汉墓中出土的陶塑,并引导学生说出说唱俑的特点。设问:作品表现了这位艺人什么动作?俑人的面部表情怎样?

2、赏析《艰苦岁月》,教师简述内容,设问:为什么红军战士在做什么?

3、欣赏反映近代革命斗争史的雕塑。

①《虎门销烟》

②《收租院》

③《武昌起义》

4、欣赏现代雕塑

①《和平鸽》

②《水族姑娘》

5、欣赏古代雕塑作品

①《九龙壁》

②《卢舍那大佛》

③《云冈石窟佛像》

三、教师小结:

我国古代雕塑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雕塑技法水平高,艺术性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2

飞天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飞天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二、欣赏和思考: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飞天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人美版第九册教案第十课色彩的色相色彩的色相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

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

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准备:

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色彩的色相有千变万化的色彩。(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

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色彩的色相的。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

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色彩的明度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人物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3、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2、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2、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3、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4、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光盘架的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适当的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整体。

2、体验美好的生活,培养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能简单的制作光盘架,体验制作的快乐

教学难点

创意表现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光盘架小制作)老师这有一个很简单的小制作,你们看看,他可以派什么用?有什么益处?

2、学生猜想交流

3、现在生活水平好了,我们一定有很多学习与娱乐的光盘,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和帮助,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一个光盘架,将这些光盘有秩序地摆放在一起,既方便查,又可增添生活情趣。

4、板书课题:光盘架的设计

二、师生探究

1、生活的多彩使我们的光盘种类繁多,市场上便出现了许多这样的架子(展示更多工艺光盘架)观察选用的是哪些材料?不锈钢木材铁布等等

2、这些漂亮的光盘架美观耐用,使用方便更是装饰家居的理想物品,那设计时应

该注意哪些什么问题呢?

①平衡②尺寸③选材④插接口的设置

小结:制作时用较硬的包装盒纸或硬纸,也可使用其他材料。根据光盘的尺寸,利用插接的原理,使光盘与架子形成富有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整体。

三、体验创新

1、我们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是未来的创造者,你觉得你的创新思维怎么样?

2、先来欣赏这些小创新者的作品吧。(出示书上的若干作品范图)

集体讨论:选材造型创意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下自己的想法看法

3、有比较才有发现,有胆量才有惊喜,老师期待着你们给我一个大大的惊喜,用

自己或小群体的智慧设计制作一个既实用又有个性的光盘架。

四、学生作业,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作品:

1、自我推荐

2、相互展示

3、师小结鼓励

六、总结全课生活赋予我们很多的乐趣,制作光盘架的全过程你开心吗?热爱生

活,感受生活,你会更乐观,更接近成功!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通过欣赏课本中两组范画,领略绘画想象力的丰富多姿。

3、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怎样根据课本上提供的人物造型合理地添加与形象相配的环境。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物的姿态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可以添加什么服装和环境。

2、训练学生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人物造型的多角度开发和想象。作品要画出新意。

教学准备

人物造型图、绘画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人类由于劳动创造了自己和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能离开环境单独存在吗?

生:不可能!

小结:我们在家、在大自然、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这些地方就是我们身边的环境。人物与环境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2、揭题:人物与环境

二、新授

1、出示人物形象

提问:老师这里有几个人物,你能根据他们的姿态,想象他们都在做什么吗?你能想象当他们的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是什么样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

2、在原有人物的基础上,想一想,添加什么样的背景好呢?

3、打开课本,学生欣赏课本中的人物添加。

学生说说课本中的人物添加给你什么启发?

生:可以将人物位置调换、颠倒、横放、旋转不同的角度来想象人物在做什么,在

什么环境中。

人物的衣着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活动的不同来进行添加。

4、你还能根据课本中提供的人物形象想象出其它的活动和环境吗?

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及创造力。为学生作业打好基础。

三、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可自愿选择课本提供的人物造型或自己找一组或一个人物原型。

2、自由发挥想象添加人物活动情况和服装及周围环境。

3、尽量避免与周围同学雷同。

4、画好后在小组中互相欣赏,讲述画中的情形。

四、作品展示、评价

对画得出人意料的作品给予“特别想象力”奖。鼓励创新意识强的学生。

五、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通过人物与环境的想象和添加,发现了自己有着惊人的想象力,我们能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飞天的艺术作品,飞天让学生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飞天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对民间工艺美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乡土文化、学习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发扬乡土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飞天的艺术特点,掌握飞天的基本的创作技法,并试着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教学难点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课前准备

课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介绍:

飞天是从古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形象。飞天在我国石窟艺术中,他们是优雅、美好的化身,千百年来一直为大家喜闻乐见。

敦煌飞天,经历了千余年的岁月,展示了不同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许多优美的形象,欢乐的境界,永恒的艺术生命力至今仍然吸引着人们,不断地给人们以启迪和美的享受。

二、欣赏和思考:

1、课本中的飞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中人物飞翔的姿态是如何表现的?

3、飘带与人物动势有什么关系?

三、小组交流:

1、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你最喜欢哪一件飞天作品?

2、和同学说一说你的看法。

四、学生做业,教师巡视指导。

用线条临摹或创作一幅飞天作品,表现出飞天的动势。

五、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欣赏学生作品,感受飞天的美感以及线条的感染力,鼓励学生继续练习,画出更好的作品。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6

雕塑之美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古今中外杰出的雕塑艺术作品,对雕塑这一艺术形式有所了解,初步学习欣赏、分析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研究和对比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欣赏评述雕塑作品活动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情意: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能力: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学习材料: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识雕塑:

1.师:老师放短片:石刻和泥塑的制作过程,请学生仔细观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用的是什么材料?生:观看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什么是雕塑。

2.通过教材第32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师生共同看书生:说(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雕塑)3.出示课题

二、了解雕塑: 1.分类:

1)师:出示两件关于“马”的雕塑作品,请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比较、观察它们的视觉效果有何不同?生:比较、观察、感受、发表感想 2)师总结圆雕与浮雕区别。

3)分析学生自带的和书中的雕塑属于哪种雕塑。生:互相、观赏

(意图:创设真实的空间,让学生在看、比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判断、分析,了解雕塑的 1

形式并从中感受雕塑的立体感和空间感)2.材料:

1)通过触摸真实的雕塑感受材料的材质特点。

2)课件出示多种材料制作的雕塑,让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说出来。

(意图:从身边的雕塑入手,结合课件,使学生在触摸、比较中了解雕塑作品的材料的多样性)3.作用

1)学生观看生活照片。

2)课件出示家乡的雕塑,师生共同欣赏 师适当解说 a.老虎滩公园雕塑 b.海之韵广场雕塑 c.星海广场雕塑

(意图:围绕学生熟悉的雕塑展开,让学生了解雕塑在人们生活及生存的环境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欣赏雕塑,了解欣赏的方法

1.课件出示:《卢舍那佛》《人首翼牛》《和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让学生猜一猜:哪些雕塑是古代的?哪些是现代的? 学生说,师总结

(意图:区分古代和现代作品,以便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雕塑作品)2.赏析《人首翼牛》 1)学生初步观察作品 2)教师简介《人首翼牛》 3)师生共同总结欣赏的方法。生:谈论回答。

教师板书:作品时代、观察作品、对作品的评价、个人感受„„(意图:让学生了解欣赏雕塑的基本方法)3.赏析《卢舍那佛》

1)组内根据同学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交流。(2分钟)2)汇报

3)拓展古代雕塑。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课件补充)

(意图:通过中西古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4.课件出示:《和平少女》《蒸蒸日上》《女人座像》《红蓝黑》

1)教师课件出示问题:对比古代与现代雕塑作品,在造型、材质、放置的地点有何不同? 2)打开教材分组欣赏、讨论(每组都有一个欣赏提示,由组长带领同学进行分析)

3)汇报

(意图:通过古代与现代雕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现代雕塑的艺术风格)

四、体味雕塑:

1)课件:希腊奥运会开幕式的一段表演,巧妙地让真人装扮成雕塑的样子,让我们联想到古希腊的雕塑艺术,艺术与体育的完美碰撞带给我们的是视觉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2)让学生模仿真人雕塑并出示模仿规则。3)学生模仿,教师拍照。

(意图:让学生切身体验雕塑的美感,在模仿中体会学习的快乐)

五、延伸:

1)课件出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基罗、罗丹艺术大师的照片及代表作 2)课件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雕塑作品

六、结束语:

在生活中如学校、社区上学的路上一定还有很多雕塑艺术品,希望同学们能把它进行拍照或写生和同学交流欣赏,相信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感触,美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一起发现它、关注它吧!

五年级人美版美术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感受色彩美认识同一种颜色的特点。

2、用深浅不同的颜色作一幅画。

教学重点

认识色彩明度变化。

教学难点

作画时明度对比的利用。

教学准备

绘画工具:颜料、毛笔、铅笔

此课教授2课时:第一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调制;第二课专门练习色彩的装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单色画

二、新授

1、复习学生的色彩知识。

让学生辨别不同颜色。再出示新课内容。

出示较普通的蓝色、示较淡的蓝色、较深的蓝色请学生辨别。

2、指导:得出结论是不同深浅的同种颜色。

3、问学生如何使同种颜色变深或变浅。

加白加黑还可以加水我们管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解释色彩明度概念)

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改变色彩的明度。得出结论,变淡可以涂上本来就淡的颜

色。

4、教学生调色,提出要求。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大胆练习,先用原色、间色来进行调配,再尝试用复色等进行练习。

四、讲评学生作品。

够把一个或一组简单的人物原型想象成参与各种活动,穿着不同服饰,身处各种多变的环境之中,真是有趣极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还使大家的记忆力、观察力得到的提高,以后还可以多进行这样的训练和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