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作文推荐

“乡村”作文推荐。

作文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文字表达和语文素养水平,频繁进行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逻辑水平。一篇好作文能够让阅读之人感受作者当时的心情。与““乡村”作文”有关的主题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的成就感!

“乡村”作文 篇1

乡村

问过很多人,十年前是哪一年,他们大多脱口而出的,是一九九八年啊。你看,我们谁都没有留神,那个你以为的十年,就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了。二十年呐,你走走停停遇过多少人,来来去去路过多少地方,懵懵懂懂经历过多少事情。二十年,如果你是农村长起来的孩子,是否还能记起,生命最初那几年,你活过的地方,是什么样子来着。

出生于上个世纪末乡村的我,真真切切的在那世纪更迭时的村落里生活过。记忆里的乡村,满眼望去全是最质朴黄色,金黄色的打麦场、泥黄色的屋墙、木黄色的栅栏、土黄色的坑洼小路......

我最早最早的记忆是那矮矮的木头栅栏和姥爷那宝贝的不行的黑长的烟杆。三岁的我,初有记忆,第一幕便是扒着栅栏哇哇大哭。不到大人腰水平高的栅栏,却是一个小孩子怎么都出不去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爸妈急匆匆地离开,还企图用哭声唤他们回来。那时候,我一年里大多都是住在姥爷家的。早上会被鸡鸣叫醒,会偷摸摸到鸡窝里取鸡蛋,会蹒跚着给菜园洒水,会满院子跑着追鸡,豪气万丈的给它们撒食,会在土地上打滚儿......在那个黑白电视还是奢侈品的时间地点,这些事情就能让一个小孩快活的度过一天。傍晚,屋里昏黄的钨丝灯下,姥姥生火做饭,抽拉的风箱、滚烫的灶膛、过日子的烟火、暖到心里的大炕,还有坐在屋门槛儿上抽烟杆儿的姥爷和默默盯着他烟杆儿看的我。

印象

稍大一点,那矮栅栏拦不住我了,就开始在整个村里闹腾。上树掏过鸟窝,下水摸过虾;听到走街串巷的手艺人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要跑出去看看;看到“赊小鸡”的人,会央求爸妈赊上几只;知道村大队晚上要放电影,从下午就早早地去等着,看的时候又偏偏比谁都坐不住;赶集的时候,拿着绿色的两毛钱就开始炫耀,又会眼巴巴的瞅着妈妈兜里那绿色的两块钱;常常站在老式爆米花机前面不走只为听那一声“嘭”;在打水时会主动帮爸妈压那口老水井;在刮风天会偷跑到麦场里看大人们扬场,看那些扬飞起来的麦粒好像是一件多有乐趣的事;会经常在邻居家玩到日落,因为他家有好多头的牛羊还有两头骡子;还会好奇隔壁胡同儿里,那个比姥姥还老的老婆婆的脚为什么那么小......

渐渐地,在我后知后觉中,满眼的黄色被红色和青色代替了。曲折坑洼的小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土墙变成了砖墙,那整齐排列的红瓦顶像是欣欣向荣的标志,昭示着人们日子的红红火火。只是,我听见的吆喝声越来越少;没有再见过绿色的两毛、两块;也没有再见过那个小脚老婆婆;骡子和牛羊也鲜少出现在我面前;那口压水井早就被填了;姥爷辞世后,我亦再未见过烟杆儿。

时光

又过了几年,村里大部分地方都改建了楼区。自那以后,我没有再听到过一声鸡鸣,也没有再看到过一缕炊烟。在那赭红色的楼区里,再也看不出它曾经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模样。

我并不想回到过去的生活,但我怀念那时的乡村。尽管我记不清它的样子,搜罗所有的记忆,也只找出几段残片场景、几件老物件和几声熟悉又陌生的吆喝,但我,依旧不想忘了它,或许是“因为消逝,所以美好”,又或许是因为,它是我再也看不到、再也去不了的地方。

“乡村”作文 篇2

大城市有大量的议论文信息,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物质方面的一切。晚上,他们总是闪烁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环顾四周,高楼大厦像城市丛林一样突出,像不夜城一样明亮。他们可以拥有许多小村庄梦寐以求的材料。交通很便利。唯一缺乏美感的是慢慢疏远的人类接触和许多严重的污染问题。

对于小村庄来说,虽然没有繁华都市的奢华生活,但却有清新空的氛围,如画的风景,广阔的视野,轻松愉快,强烈的人情味。大多数住在农村的人在农村工作,所以他们健康强壮。相对不好的地方是道路像狭窄的小路,交通不方便,城市里没有很多商店。

放眼望去,这是一片绿色的稻田,路边的草地上开满了不知名的小花,成群的蝴蝶在草丛中翩翩起舞。美丽的风景简单自然,人的感觉温暖而强烈。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竞争时代,生活在这样的自由中真的是一种享受。我希望这样一个美丽的生活环境不会被破坏,绿色的山将永远在那里,绿色的水将继续流动。

虽然住在大城市很方便,但我还是喜欢小村庄的生活,因为没有大城市的干扰,风景也很美。我每天都听到鸟儿歌唱,不会有像城市一样交通繁忙的汽车,更不用说在家看电视了。我真的希望我能一直住在乡下,在这大自然的恩赐中漫步。城市与乡村

“乡村”作文 篇3

在这样清淡的地方,最难受的还是孤独。这里远离了城市的喧闹,自然要忍着寂寞凄清。家门口有一个小广场,有些健身器,还有一个最受欢迎的乒乓球桌。

中午吃罢饭,来了浑身力气,在家里闲得无聊,我回来时罢了一切休闲玩具,除了一块表和一个音乐盒。出来家门,净享受着难得的新鲜空气,就是灰尘太多,呛一嗓子毛毛。午后吃完饭,人们大都出来了,聚集在这广场边,热闹得很,但不是城里的聚集,而是这里的热闹,真是热闹,感到一阵阵热浪扑面而来,消散了心中的凄清,这就是人间啊!

快到年关了,大街上都洋溢着欢乐,一条贯穿南北的大道隔开了村庄分成东西,我家在西边,西边村口,一座青石二层小楼。站在楼顶望向四周,先是群群人迹在广场上走动,再远些就是村子的大致景象,村子东西不宽,可南北却长的很,一直向北绵延到看不见的地方;再往远处看,就是眺望了,环绕的都是青山,披了一层层雾纱,看不见遥远的外面,所以听人说这里是个聚宝盆!可是这里的人却并不富裕,除了几户人家开的起车子外,其他都依然是传统的农耕生活,今年正赶上大旱,地里一大半都没了收成,村里的人今年这年也不好过啊!

可是谁能挡住着十足的年味呢?无论穷或富,无论贵与贱,身在中国,自然要享受着一年一度的圣节,只要能吃得上饭,就要过一个像样的年。于是,村里便更像一个大家庭了,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聊着,除了我之外。这里的人,除了家人和老同学之外,一张张脸对我来说都那么陌生。半天我才发现,虽然有时我看着他们呵呵笑,但我最终不能和他们玩到一块儿去,我们之间,在分离了数十年之后,还是有了消不去的隔阂。

“乡村”作文 篇4

乡村的夜

夜……

在这美丽的小乡村中慢慢地静了下来

而我的心始终是动荡不安的

就这样精神恍惚的看着这里的一切

想着远方的'亲人

猜着明天的生活会怎开始

就这样安静的坐着

默默地看着手机而傻笑

我似乎忘了我是来放松下心情的

就如迷路的孩子般迷茫

又像没有翅膀的天使

思念是苦涩的

往往就这样难以自拔

让人难以入睡

夜的美就这样悄悄的流逝着

不会因距离远了

而情就淡了

心一辈子都会在家里

无奈的深夜总是静得慌

可怜了我那伪装坚强的外表

而内心是何等脆弱

也许我的内心就是个长不大的小屁孩

离开家离开亲人

就像断了线的风筝

漫无目的在空中飘着

乡村的夜静得让人发慌

这就是深冬里的夜

个个都在宁静中沉睡着

内心对自己说

已深夜了快睡吧

不管在那自己都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不习惯就慢慢地习惯

人生总会有离家的时候

只有点亮心中那盏灯

才会让自己的人生走得更远

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乡村”作文 篇5

我的乡村

在江南的塞北

雁群归来的方向

矗立着乡村抒情的目光

乡村很小,版图上没有记号

只有岁月流转的路标

铭刻着乡村温暖的牌楼

我的乡村

以山光物态为荧

以水秀风清为屏

瓦砾上的瞳仁,春和景明

千百年的追寻

痴心不改,壮志凌云

即使有过理想失落的过程

也会驮着春天的表情

以乡村优雅的气质

喂养无尽的生命

舌尖上的季节

布满了乡村成长的艰辛

大自然的浪漫语言

或激情,或舒缓

改写了乡村追求完美的命运

血管里流淌出来的善举和愿望

又在时光中流淌出一面银镜

我的乡村

水长流,长流水

流出了美丽家园的称谓

我的乡村

那个枫树弯的月亮

编织的故事,很凄美

它用镰刀

收割稻穗痛苦的记忆

它用玉盘

端起汤圆滚动的思念

那些曾经有名有姓的词语

总有一些成了陌生的称谓

拔出乡村的思绪

刚刚从乡村嘴里传来的叮嘱

在风雨碰撞的声音里

说出了新一轮的祝福

于是,我也用春天的表情

以现代人的素质和礼仪

驾着乡村月影飘移的秋千

让一首古老的歌谣

请求日出的光芒

记录內心的真实

释怀乡村真正幸福的含义

我的乡村

再以清晰的眼帘

遥望岁月的演变

重新审议文明的升迁

大手拉着小手的情节

就是拉着另一个幸福的经纬线

日有所思的梦境

正通过奔跑的语言

踩出一个绽放笑脸的立面

让赶潮的游子和乡村一起

在且歌且行的枝头上

争取春天的提速

顺着芝麻所指的方向

我的乡村

在种植的汗水里

墨指弹香的诗行

正吻合在乡村的头顶上

踩出一个

“乡村”作文 篇6

乡村的夜晚总是很美好的,那无边的静谧可以将你包围,不受任何事物的扰乱。

想看星星,喜欢那一望无际的深墨蓝色,总能给自己内心带来无限遐想。

天上这么多颗星,到底,哪一颗才是属于我的呢?看着那闪闪的星默默地散发出孤独的光,却显得很自然与和谐。

喜欢树林,看着那树棵棵挺立在前方,星星投下的光芒照射着每一片树叶。风把树叶吹的沙沙响,树叶儿在漆黑的夜空中窃窃私语。树下有睡着了的小草,静静地,听着他们打呼噜。选一块石头,坐下吧。坐在石头上,静静地听着石头沉稳的心跳,石头也是有生命的吧!呼吸着空气,嗅着风的味道。任由风儿来回摆弄,像母亲的手,在温暖中多了一丝凉意。

看那田野呀!虽说在黑夜不显,但并不远处的灯光,柔和的射着那一片可爱的金黄。那玉米呢,也在看着我。他们有眼睛,他们当然是有眼睛的。他们的眼睛是深桔色的,在黑夜中闪着亮光。他们淹没在一片若隐若现的金粉里,相互依靠着。

今晚,是有月亮的。看星空时怎么没发现?月亮散发出柔和的光,使你整个人都被笼罩在温暖的月光之下,静静地听着月亮与我的每一段谈话。

嗅着那纯净的田野的味道,闭了眼,耳边传来了悦耳的叫声,原来是蟋蟀啊!多少年,没有听到这可爱的小生命的叫声了?耳朵灌满了那音乐,不由想起幼年时和伙伴一起抓蛐蛐的情景......嘴角勾勒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默默地坐在石头上看着暮秋的夜,深呼着秋的气息,心里有点悲凉,估计。秋夜似乎比白天还漫长了。但还是盼着黑夜亮起来,给人一种心底透明的.感觉。秋叶已黄,枝叶已光秃......

月亮已躲进了黑色的夜,不再有十五的团圆,离散,它能代表这一切吗?生命如同这样,今日团明日散。

夜还是那样的宁静,没有了往日的喧哗。有些凉,飒飒的冷风,吹远了满地的黄叶。来的人,又走了,不留一丝痕迹......

星,依然在闪;风儿,依然在吹;蟋蟀,依然在叫。这便是他们最后的日子了吧?而我,将在这秋夜里静静的等待黎明的开始......

“乡村”作文 篇7

《乡村母亲和博士儿子》

…… 嫂嫂的"生气的脸"和妈妈的"格外容忍",在小胡适的心坎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冷眼旁观很有关系。

胡适母亲对小胡适的学习更是重视。三岁前在台湾生活时,胡适父母即让他认方块字,学了约有一千字。回到安徽家乡时,胡适才三岁零几个月,但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的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的高凳上抱上抱下。胡适从小就对读书有兴趣,他母亲的"红色制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别的小孩学费只有两元,而胡适的母亲渴望他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元,以后每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二十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懂得了书中的意思,就避免了"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的孩子更扎实,九岁就能看《水浒传》,为他在"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他不但把大量的小说"看"进去,还能把小说"讲"出来,向周围的本家姐妹们说书。这种"讲",逼他把文言文的故事翻成绩溪土话,使他更了解了古文的文理。即使是尊贵显赫者,他的身上也会留有卑贱低微的母亲品格的烙印。

……胡适13岁时,母亲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

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向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初读农科,经过一年半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在美留学7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非但如此,母亲还借钱为儿子买书。胡适曾在《留学日记》中写道:"得家书,叙贫状,老母至以首饰抵借过年。不独此也,宋焕家有图书集成一部,今以家贫,愿减价出售,至减至八十元。吾母知余欲得此书,遂借贷为儿子购之。吾母遭此窘状,犹处处为儿子设想如此。"

至1917年7月,胡适在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是年12月,奉母命回家乡与村姑江冬秀女士完婚,次年7月,江即北上与胡团聚,直至白头。当年11月,胡适的母亲病逝。第二天胡适接到电讯,和夫人回家治丧。胡母辛劳一生,看到了儿子的成材,也可瞑目了。但胡适心中的悲痛却是难以言表,在《先母行述》中,他写下这样36个字:"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后胡适又发表诗作《十二月一日奔丧到家》纪念母亲:"依旧竹竿尖,依旧溪桥,只少了我的心头狂跳!何消说一世的深恩未报!何消说十年来的'家庭梦想,都一一烟消云散!只今日到家时,更何处寻她那一声'好呀!来了!'"大学者、洋博士胡适与其乡村母亲冯顺弟的情深义重,乡村母亲培养独子成材的种种轶事,将永远给后人以有益的启迪。

(乡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举人”,第一名为“解元”; 2.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 3.殿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进士”,第一名为“状元”或“殿元”。 4.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被称做“连中三元”。)

《兰花草》乃是胡适先生早年的一部诗歌,名叫《希望》后被谱成曲子改名为《兰花草》。1920年3月,胡适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这部诗集在当时一版再版。1922年10月又刊行了经作者增删的增订四版。在这次增加的几首诗中,就有被称为《兰花草》的原诗—— 《希望》

我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

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 急坏看花人,苞也无一个。

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 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

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给它取命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竟抹不去丝丝的惆怅。

“乡村”作文 篇8

乡村那情那景

张新国

我对垂钓情有独钟。退休赋闲,间或十天半月未至乡下小l、水库及池塘边蹲上一天半晌,心理便不惬意。这并非垂钓能打发日子消磨时光;能获得几尾活蹦乱跳的鲜鱼饱口福。亦不仅仅是垂钓有益身心健康,或是贪恋乡村环境幽静,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麦苗儿青、菜花儿黄、天然氧吧使人心旷神怡!最主要的原因是乡村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乡村人多姿多彩的时代生活,深深地诱惑着我,时时勾起我去一睹为快的欲望。

行至乡村,放眼望去,往昔低矮、四壁透风的茅草房已无处寻觅;竹篾扁架的泥巴、石灰壁的木结构串架房已成古迹;土墙、砖木结构的,盖小青瓦的平房亦寥寥无几。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拔地而起的一幢幢设计新颖,色彩、风格各异,别墅式的楼房。步入农家,令你大饱眼福的是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住房里,五尺四宽的大床,两门、四门的大立柜,光亮清晰的梳妆台,款式别致的写字台、电视柜等现代化的家具一一齐备;高清电视,单门、双门冰箱,半自动、全自动洗衣机,电磁炉、电饭煲、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无所不有。贯通天然气之处,安上了燃气灶,用上了热水器。绝大数家里都有水井,用上了自来水。乡村人鸟枪换炮,扬眉吐气了!

徒步乡村,交通便利。坚硬、平坦、宽阔的水泥村道取代了泥泞、坎坷、狭笮的机耕道。农家门前的便民水泥道取代了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纵横交错的路道四通八达。便民道、村道、县道、省道、国道连成一线,交织成网,真正是"条条道路通北京".乡村人外出打工,进城、赶集、探亲访友等,"行路难"已成笑谈。

交通便利,乡村人玩车了。摩托车已经普及,有的家里还不只一辆。有的家里购置了三轮、小四轮货车、面包车。也有的家里购置了轿车,几万、十来万一辆的低档长安车有,一二十万一辆的中档大众车有,几十万一辆的宝马车亦有。节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路道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以至于车满为患,堵车成了常态,令急着赶路者焦躁不安。

交通便利,还带来了商机,方便了人们生活。村道旁小商店,小超市应运而生。三轮车,小四轮车载着油、盐、酱、醋、茶等生活必需品;载着柑蔗、橘子、苹果、梨子等各样水果;载着白糖、红糖、水果糖等各色糖果;载着稀饭、馒头,油条、豆浆,等各种小吃,放着刺耳的电动喇叭叫卖。面包车穿梭于四面八方,沿途拉客,随叫随到,即停即走。真可谓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线。

接触乡村人,起眼一瞧,穿着打扮时髦了。西装革履者有之,休闲自如者有之。情窦渐开的姑娘们更是注重颜值,不仅穿得花枝招展,有的还描眉毛、抹口红、化淡妆了。结婚的新娘披婚纱,新郎穿礼服,他们也玩戒指了。人们穿一身,换一套,时装追着潮流走,扔掉的也多数是完好无损的过时的旧装。穿"千疤衣",只着青蓝二色已成为历史。如今,你很难从着装上去区分谁是城里人,谁是乡下人。

做客农家,你会感受到他们的饮食亦今非昔比了。

他们用餐讲科学,重营养。不会憨吃傻胀,"宁肯胀起病都不剩".注重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注重粗细搭配,吃五谷杂粮;注重清淡,吃水果、蔬菜。他们不无自豪地对我们说:"我们比你们城里人吃得环保、绿色。我们没喝漂白粉水。我们吃的蔬菜没用化肥、农药。我们吃的土鸡、猪肉是没喂饲料的。"

他们更加热情、大方。请客,一家大小全体动员。谁家办婚丧礼事,亲戚、朋友、全生产队的人都参与。喜事是"软三天,硬五顿",丧事有办三、五天,七、八天的。送礼的一般出手都是两百元,也有送几百上千元的。答谢一般是打发一块浴巾外加一包烟。有的打发几十元的红包,也有打发上百元的购物卡的。用餐,以前的"九大碗"已退出席口,现在是一、二十大碗重起叠起的摆满一大桌。粑粑肉、烧白、酒米饭等传统菜有,红烧活兔、干烧鱼等特色菜有。鸡、鱼、鸭、肉有,海鲜、小吃、水果也有。吸烟者,一人发一包。水酒、饮料任其喝。

我们钓的鱼,有时他们不过称,瞄一眼算个大概,从不斤斤计较。我们没带中午饭去,他们就请我们共进午餐。我们坚持给餐费,他们坚决不收。说:"好笑人哟!吃顿饭都要拿钱,我又不是开馆子做生意。"我们有时钓的鱼不多,他们便不算钱。我们有时没钓着仍是满载而归,是他们送些红薯、蔬菜、豆豆、果果予我们。我们感到,不是在垂钓,而是在走亲访友。

垂钓之际,我们目睹到如今的乡村人玩得也十分开心。劳作之余看电视、听音乐、唱卡拉OK;"砌长城"、打戳牌、大贰、杀"家达子".有的还上网,玩微信成了"低头族".聚集到坝坝里,居民村的广场上,在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歌曲声中蹦蹦脚、踢踢腿、弯弯腰;在宛转悠扬,流水潺潺的旋律中翩翩起舞。去球场上打打球,在运动器材上健健身,到文化站阅览室看看书、读读报。张三的母亲满八十,李四的儿子接媳妇,王五的妻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刘六乔迁新居等,喜宴更是操办的红红火火,热闹非凡。锣鼓声响彻云霄,鞭炮声震耳欲聋,高音喇叭从早到晚叫个不停,放歌曲、播贺词、发通知。有的还组织放电影,吼"玩艺",请戏班子的唱戏。有的村镇组织了舞狮队、龙灯队、腰鼓队、合唱队等,定期排练,走村串户四处演出。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集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一条龙服务的"农家乐"遍地开花,吸引着城里人前来同乐。

乡村人也更加健谈了。话匣子一打开,他们常常念到:"没有邓小平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指着水库中、池塘里的充氧泵说:"这是政府出钱给我们买的。"跺着脚下的水泥道说:"修这些路的钱是政府出大头。"······他们最喜欢听《走进新时代》、《好日子》等歌曲,有时还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哼几句,尽管不在调上,自己都忍俊不禁!

“乡村”作文 篇9

一弯月,一架葫芦,一袭白衣一只箫,听乐音悠扬,在诗意中安然沉沦……

记忆模糊了这意象确切的出处,但眼睛曾经扫描过这样的画面,大脑对这诗意的片段,予以缓存、珍藏。即便有那么一丝清冷,但空灵、飘渺的境界,融入葫芦架下,斑斑驳驳的月影,宛如仙子一般的雍容举止,让呜咽的箫声清亮起来,流淌在黑暗的夜空,穿越你心灵的忧郁,抚慰你哀怨的神经,让你在浮躁中静寂下来,和着苍茫的暮色,任由灵魂伴着七彩的霓虹,自由地飞翔。

现实生活总在让人为难,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如同思维一般灵动跳跃。我们总是在规则规矩中行事,凡事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一个社会,要有方方面面的规则规矩约束、规范你的行为,不可能放任自流,即便是制定这规则规矩的上层设计,也不能脱离这规则规矩而独立存在,怎么可能任你天马行空,想怎样就怎样呢?

规则规矩的牢笼已经逐步扎紧,然而在规则规矩的缝隙中,依然会有你自己活动的空间,让自己可以在诗意中安居。生活中有很多诱惑人的事物,就像是挂在月亮上的葡萄,不是你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你可以心生羡慕之意,但不必纠结于自己追逐不到的事物。要知道,人有不同的起点,事物有量身定做,如若因此陷入其中不得解脱,去伤心泪落,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很多的事情,在没有经历的时候,往往因为被诱惑而去向往,因为得不到而充满神秘感,总感觉别人的生活是最好的`、是最风光的,一旦自己也抵达了相同的位置,才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自己为此而伤心泪落、奋斗拼搏的心路历程,是如此的荒谬可笑!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不要让自己过于执着地陷入到无意义的争抢之中,活出真正的自己才好。不和社会较真,因为较不起;不和现实较真,因为要继续;不和往事较真,因为没价值;不和亲人较真,因为伤感情;不和自己较真,因为伤身体;不和朋友较真,因为不能弃;不和小人较真,因为不值得。人生苦短,要诗意地活着,就要下好自己的棋,演好自己的戏。健康地活着,平淡地过着,真实地爱着,这就是一种完美,一种快乐,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