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光课件(汇集十五篇)

七色光课件(汇集十五篇)。

每个老师在上课前需要规划好教案课件,又到了老师开始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来整理“七色光课件”的所有重要资料,想掌握更多详情请查看我们的官方网站!

七色光课件【篇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话说北京)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你对北京有了哪些了解?(生畅所欲言)让我们继续漫步在“七色光”乐园,进一步了解北京。

二、走进“语文七色光”知识窗

1.自由读“知识窗”中的短文。

2.请学生读读自己搜集的有关北京的资料。

三、走进“语文七色光”实践园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小组合作办的有关“话说北京”的手抄报,在墙报栏进行展示。

2.同学们巡回欣赏墙报,加深对北京的了解,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3.评选“最佳小组”奖。

4.写一篇关于“话说北京”展览活动简介,写完后与同学年班级交流,互相学习。

四、小结

同学们,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北京不但有中外闻名的皇家园林,还有充满现代气息的奥运鸟巢和水立方。在“语文七色光”的乐园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北京,了解了北京,亲近了北京。让我们共同祝愿北京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辉煌。

七色光课件【篇2】

教材简析

本单元语文七色光共安排了四项内容:

1.练比较组词,填写恰当的词语,用打比方补充句子;

2.日积月累积累对联;

3.知识窗介绍山水风光的由来;

4.窗外事收集描写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古诗。

设计理念

教学中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乐学、会学、善学,以评价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快乐,感受生活的快乐,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区分形近字并组词,能选择恰当的词语描写景物,能用贴切的比喻补充句子。

2.读懂并积累对联,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积累语文知识的能力。

3.了解山水风光的由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古诗朗诵会,培养学生对古诗、对语文的热爱感情。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的各种图案的奖励卡。

教学流程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知道吗,我们祖国的风景可美了。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坐上火车去游览,想去吗?(课件播放中国一个个有名的风景区,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可是我们现在没有门票,怎么办呢?没关系,只要闯过了练关,就能赢取门票了,有信心吗?加油呀!(师打出手势)

二、勇闯练关

1.比一比,组词语。

(1)指导学生正确读音。

(2)同桌互说每组字的不同之处并组词。

(3)学生汇报,适时评价。(也可让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填上恰当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1)课件先出示词语:春风、河流、树叶、秋雨、山峰、狂风。

(2)指导学生读词语,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3)小组合作:选择恰当的词语描写这些景物,鼓励学生积极思维,也可用几个词描写同一种景物。

(4)小组代表汇报、评价。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师生共同回忆比喻这一修辞方法,师举一例说明,让学生也举一个例子,充分认识比喻句。

(2)出示练习题,学生填写。

(3)汇报,评价。

真棒!你们都勇敢、顺利地闯过了关。瞧,门票都送来了(课件出示)。快快上车,我们要出发了。(课件出示:一列火车呜呜地向前跑)

三、畅游美景,日积月累

(1)课件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图,

画面分别停留在湖南岳阳楼、广西桂林桂山书院和山东济南大明湖。

(2)指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有对联)

(3)指导学生读对联,体会对联的格式。(师作简单讲解)

(4)学生汇报自己春节时收集到的对联。

四、走进知识窗,悬疑解答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风光多美呀!可你们知道这山水风光的历史吗?

(1)指导学生阅读知识窗,了解这些山水风光的历史。

(2)汇报、交流收获。

(3)设计小活动:请学生来当小导游。让学生介绍黄山、华山、云南石林、广西桂林石林等风景的成因。

五、窗外事,展示自我,拓展延伸

(1)学生收集描写四季的古诗。

(2)组织学生举行古诗朗诵会。

六、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老师一起畅游了祖国美景。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们会用自己的双手与智慧,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七色光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通过综合练习了解汉字可通过增加笔画组成新字及象形字的变化等知识。

2、积累新三字经及古诗等语言材料。

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使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得到应用。

教学重、难点:汉字增加笔画组成新字及象形字的变化。

教学准备:每小组一朵生字花、板画笔、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谁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出示课件:龙龙和文文)

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七色光三。(板贴课题)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

师:走进语文七色光,

生:我们心情好舒畅。

师:这里知识大汇萃,

生:长了知识有力量。YE!

二、趣味闯关:

师: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关,练。(板贴练的标致)

师:不练不知道,

生:一练真奇妙。YE!

师:同学们,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不相信啊!那就给你们露一手。(出示卡片:一)你们看,这是什么字?(一)你们看它变成了什么?(十)

师:这个“一”啊,它非常的奇妙,只要你给它加上一笔或是几笔,它能变成许多新字,想试试吗?(想)许老师想请你们组成魔术小组来合作完成好吗?(好)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朵大红花,请你们把变出的新字写在花瓣上,看哪组变得又多又快,完成之后和你们小组的伙伴一起读一读你们变出的新字。好,开始!(生写、读,并把花贴到黑板上)

师:小魔术师们这么快就变出了这么多字,真是了不起啊!我们来看看小魔术师们变出的字,哪组的字写的最漂亮呢?我们来评一评。(生评)那这一组谁愿意来领同学们读一读你们变出的这些字?(生领读)

师:谁还愿意把你喜欢的字读给同学们听啊?(生读)

师:刚才,我们给一字加上一笔或几笔,同学们变出了那么多的字,现在给“日”字,只加一笔,看看你们能变出哪些字?(同学们说,课件演示)“由、申、甲、田、目、白、电、旧、旦”

师:同学们可真是了不起的魔术师啊!快为自己庆贺一下吧!

师:紧张过后让我们轻松一下吧,下面让我们跟随兔博士一起走进知识窗去看一看吧!(板贴知识窗的标致)(课件演示,兔博士:同学们,你们想知道,我们今天的汉字是怎样变化而来的吗?古时候的人,有时会根据东西的样子来造字,这样的字叫象形字,小朋友你们眼前看到的是一座高山,古人根据它的外形,造出了这个象形字,你们看,它们像吗?后来演变的这个字就是简化象形字,它更接近我们现在的汉字,再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变化,这个字慢慢地就变成了现在的“山”字了。

师:听了兔博士的话,同学们是不是学到了一些知识啊?你们想不想再多认识几个象形字朋友啊?(想)那老师就满足你们的愿望,我们再来看四个象形字的演变过程。(课件演示“木、鸟、水、禾”)

师:获得了知识,我们就获得了力量。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关,日积月累(板贴日积月累的标致)要想闯过第二关,我们还得回答龙龙和文文提出的问题。(课件文文:小朋友们你们能告诉我们,你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吗?)(生略)

师:龙龙和文文最愿意和你们这们的学生交朋友了,他们还特意为你们编了一首儿歌呢,想看吗?(课件出示儿歌)要闯过这一关,先要看拼音把儿歌读通顺(自由读)谁愿意把儿歌读一读?(生读)去掉拼音,你们还会读吗?自己先试着读一读。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一读?不看拼音都能读的这么好,真不简单,下面请男生读,女生接着读,看谁的声音最宏亮(男生读,女生接)男同学声音真宏亮,女同学也不甘示弱,对吗?下面,请女生读男生接,好吗?(女生读,男生接)我发现有的同学都能背着说了,下面,咱们同桌互相拍手读,好吗?如果能背着说就更好了。(生拍手读)下面,同学们,可以加上动作,用你喜欢的方式,把这首儿歌一起背一遍。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喜欢的儿歌吗?能给大家背背吗?(生背)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吗?

师:要想闯过第二关,我们还要登上古诗岛,看看文文和龙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它们在干什么?多么可爱的大白鹅呀!唐朝七岁的洛宾王,看到这美丽的大白鹅,不禁有感而发,即兴作诗一首《咏鹅》(课件)先请同学们看拼音读,再请同学们看汉字读,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读得怎么样?(生评)读得多好啊!请同学们像他那样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齐读)这首诗,有的小朋友在幼儿园时就已经学过了,咱们这堂课就来比一比,谁读得美?能把它背下来吗?谁能?请你来试试。(生背)还想背,那我们一起来背,可以加上动作。(生带动作背)同学们一定和洛宾王一样,深深地喜欢上大白鹅了。其实古诗还能谱上曲子唱出来呢!你们想不想试试?回家之后试着把你喜欢的古诗谱上曲子,好不好?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愿意给大家展示展示吗?(生背古诗)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的古诗,第二关顺利通过,为自己庆贺一下吧!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通过闯关,你有哪些收获呀?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回家把收获的这些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节课接着来学习。

七色光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区别几组形近字

2、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七句名言

3、了解:“神秘”的东方艺术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意思形式的喜爱。

4、培养关心艺术,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

重难点:

积累与艺术相关的七句名言

了解:“神秘”的东方艺术书法,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意思形式的喜爱。

教具:卡片

教法:练习法

时间:

流程:

1、 注音组词

纱 纱布 缕 一缕 陶 陶醉 卷 试卷

妙 巧妙 搂 搂抱 淘 淘气 劵 证劵

漫 漫画 慢 快慢 副 副校长 幅 画幅

2、 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补充的词语都是课文里出现过的四个词语,让学生补充词语的用意是积累词语,不仅要补充还要读记。

3、 读例句,用“虽然、但是、”造一句子这样的题目,主旨是要体现以读促写,这两组关联词分别表示转折和递进关系,知道学生规范使用关联词。

4、 日积月累

这是三句与艺术相关的名言,学生在读背名言的同时,就像走进艺术家的心灵和艺术家进行亲切的对话。

艺术是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艺术是高尚情操的宣泄——穆尔

5、 作业:1、2题

第二节

时间:

过程:

一、 知识窗

1、请学生自由读文

2、你喜欢哪些书法作品

二、 窗外事

1、本次窗外事栏目,围绕搜集有关艺术的新闻展开,让学生在生活中切实地关注艺术,尊重艺术。

2、交流学生课外收集与艺术有关的新闻

3、互相评价搜集的新闻

活动主题:了解与艺术家有关的新闻

活动策略:从各角度收集,读报,看电视,上网形式,

过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互评。

七色光课件【篇5】

目标:1.修改错字,培养学生正确用字的能力

2积累与大海有关的成语和诗歌

3了解有关海洋的知识

重点:积累词语

教具:课件

过程:

一.练

1.请你以最快的速度扫雷

2.相互交流扫雷的结果

3改错字练习

磨砺磨历狡猾狡骨

4.把下面的词连一连

(1)找一找(2)连一连

二、日积月累

1.收集描写大海的词语

百川东到海汹涌澎湃大浪滔天

刀山火海海角天涯福如东海

三、知识窗。

1.自由读小故事

2.课外收集材料展示

四、总结大海的特点?

五、作业:抄写一题

七色光课件【篇6】

目标:1、分辨形近字的用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认识简单复句,体会关联词对准确表达的作用。

2、积累背诵有关赞美科学、热爱科学的名言。

3、阅读了解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短文,激发同学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重、难点:1、理解常用关联词的用法,并学会运用。

2、积累有关赞美科技、热爱科学的的名言。

教法:讲练法

时间:

过程:

一、练

(1)选择括号里合适的字组词。

(2)写出与下面的词意思相近的词。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并用填上的词语造句。

以上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在班内交流。

二、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积累关于热爱科学,尊重科学,赞美科学的名言,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学会搜集。

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交流课前的积累,并稍作理解,最后,可以布置学生统一积累,熟记一定的名言,并试着运用。

板书:语文七色光七

耐(磨摩)简陋

丝(稠绸)关注

腐(蚀浊)培育

(讫迄)今梦想

时间:

小测验

一、组词

梁()奖()凉()

粱()酱()晾()

二、填数字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声。

春露雨添花,花动()山春色。

江帆()片疾如箭,山泉()尺飞如电。

三、添动物名

行到小溪深处,有()()千百。

()()一字来如线

啼()舞(),小桥流水飞红。

四、填写成语

杯弓()影叶公好()

刻舟求()水滴()穿

亡羊补()滥()充数

五、小练笔

写一篇有关科技的想象文。

七色光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练习区别形近字和在语言环境重去辨别近义词,修改病句,提高写生的遣词造句能力。

2.学生积累关于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3.鼓励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访问、写作等实践活动,能用爱心与人相处。

教学中难点:提高学生区别形近字、近义词和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区分形近字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

2.区别近义词。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练习,然后集体订正。让学生利用近义词进行造句练习。进一步辨别词义。

3.修改病句。让学生先读一读龙龙给我们的提示。学生尝试独立进行汇报交流,集体核对。

二、日积月累。

1.学生练读这些句子。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扩展,向大家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仁爱之心的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学生独立阅读《饺子的来历》

2.学生来拓展说一说自己收集的一有关饺子来历的其他传说。

四、总结

七色光课件【篇8】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贴七色花)同学们快看这朵美丽的花,放出七色光芒,将带我们去乐趣无穷的“语文七色光”乐园啦!(板题)相信同学们今天一定会从这儿获取更多的新知识,我们一起努力吧!

二、自主活动,合作探究

(一)练

1、今天天气格外好,森林里面真热闹,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老虎大王”要过生日,动物们都准备了礼物。想知道他们准备的什么礼物吗?那要先读准礼物上的字音,才能知道送的是什么礼物?大家有信心吗?(出示卡片)生读齐读(贴黑板上)“老虎大王”的收获可真不小,接了这么多礼物呀!

2、不知同学们在学完这一单元后有多少收获,增识了多少汉字?现在,同学们就把你在本单元增识的汉字写在书上,一会儿我找同学说,看谁增识的汉字多。(生说)

师: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认真学好汉字,还应注意在生活中多识字。

3、“老虎大王”陆续收到了动物们的礼物,别提有多开心了。小狐狸看到小动物纷纷给“老虎大王”献上了自己的礼物,自己也不甘示弱,趾高气扬地说:“今天是‘老虎大王’的生日,我们来做个游戏,谁答对我的问题,才能参加大王的生日宴会。”小狐狸提的是什么问题呢?现在同学们看书“练”里的第二题,分别写出下面各词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生写、生说)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通过大家的努力,小动物们终于可以参加生日宴会了,非常高兴。

4、生日宴会开始了,多数小动物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可有几个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了,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

我找同学读一下第三题的要求(生读)

现在同学们赶快给他们对号入座吧!(生写)指名说指名读

师:同学们以后在文的时候,要注意把句子排好队,这样才能把内容表达得更清楚、更明白。

(二)知识窗

新年过后,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上了对联,现在大家回忆回忆,你家的门上贴的什么对联?(生说)

2、那大家对对联了解多少呢?让我们再次打开知识窗,看看在那里为我们准备了什么?自由读,读准字音。

3、指名读,考虑:通过他读你知道了什么?(生说)

(三)日积月累

7年春节已经过去了,在过春节时,不知同学们都干了些什么?(生说)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描写春节的古诗(打开书)自由读、指名读、同桌互读并讨论讨论每句诗写的什么意思?(生说)齐读、指名背、齐背

三、课外延伸

你还会背关于其他节日的古诗,背听。(生背)

师:古诗是中华文化中的绚丽瑰宝,可得多背一些古诗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呀,做一个自豪的人!

四、教师

这节课我们共同在“七色光”园地畅游,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学会了思考,还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学好本领,为祖国作贡献。

七色光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4、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5、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3、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赠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和古希腊神话。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引导学生掌握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的方法。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训练组织句子叙述的能力。

3、积累名言名句。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把反问句换成陈述句。

2、如何排列顺序错乱的句子。

3、培养学生搜集积累名言警句的兴趣和习惯,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诲。

教学过程:

一、练的第一题

照样子换个说法再写个句子。

1、出示例句中的问句,引导学生读一读,注意这个句子是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2、读后,请学生说说这个问句是什么意思。指出反问句无须回答的特点;

3、刚才同学们所说的意思就是例句中这个句子,把问句换了一种说法并加强了语气;

4、自由读第一句,试着自己换一种说法,然后汇报、评价;

5、小组内部独立完成第二、三句后,班级交流;

6、引导学生反复读这几个句子。

二、练的第二题

按适当的顺序排列句子。

1、先让学生自由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每句都讲了什么意思。找出这几句话的内在联系;

2、知道每句的意思后,再引导学生概括一下这几句话的内容;

3、小组讨论,可以按照怎样的顺序排列;

4、汇报交流;

5、指名按照排列好的顺序依次读;

6、完整地齐读这几句话。

三、日积月累

1、让学生自由读这两个句子;

2、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每个句子都体现了什么意思;

3、老师简单介绍诸葛亮和爱因斯坦,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4、反复诵读这两句话;

5、拓展延伸: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要为他人、为社会造福的名言警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几篇体现为人类造福的中外神话,渗透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2、通过举办为班级生活有困难的同学的捐赠活动,培养学生帮助别人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捐赠时,不要使受捐者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古代神话和希腊神话。

教学过程:

一、知识窗

1、先让学生读读这些神话的名字,区分出哪些是中国的,哪些是古希腊的;

2、让知道这些神话的学生分别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讲故事之后,请学生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想想这些神话中的人物是怎样为人类造福的;

3、让学生说一说,哪个神话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4、总结:这些神话,无论是古中国还是古希腊的,都反映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主人公都是为人类造福,这样才能流传千古,以至后人歌颂他们;

5、请学生把自己所喜欢的神话讲给家人或好朋友听。

二、大家一起来

(一)课前向学生发起倡议:为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在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我们在班级的范围内举办一次捐赠活动

(二)召开讨论会,拟订计划,形成书面材料

1、举办这次捐赠活动的意义:为了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学或社会上遇到困难的人,使他们能度过难关;

2、确定捐赠对象,弄清楚这个捐赠对象的生活方面的情况;

3、捐赠的钱物分配;

4、这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人员分工(钱物的接收人员、登记人员、保管人员及捐赠人联系的人员等)

(三)开展捐赠活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活动要有秩序;

2、态度要热情平等;

3、说话有分寸,不要使受捐助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4、总结这次活动的收获。

七色光课件【篇10】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观察形近字的字形,提高辨析汉字的能力。学习多音字,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正确组词。

2.指导学生认识比喻句,并根据景物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容词,用打比方的手法使语句更加生动形象。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加强语言积累与运用,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3.积累描写山水的对联,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总结关于背诵课文的小窍门,进行学习方法总结与归纳,提高学习效率。

5.自己动手制作画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辨析形近字,学习多音字,体会打比方的用法和好处。

2.积累描写山水的对联。

3.动手制作画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一练。

1.师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词句王国”,去认识一下形近字哥哥和多音字弟弟吧!

2.课件出示课本58页的内容:

仔细观察下面两组字的字形。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仔细观察,找找规律。(板书)

肃 律 争 镰 唐 静 康 君

雪 归 妇 急 寻 当 慧 灵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看一看哪些字中用“彐”。

(3)书写提示:字的部件一定要写准确。

3. 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1)指导学生读拼音,并根据拼音组词。

(2)在全班交流答案。

(3)读一读,记一记。

A.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往往不同。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根据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B.记一记。

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4.学习打比方的句子。

(1)学生读一读58页的4个句子。

(2)教师引导学习。

A.蓝天上的白云像什么,又轻又软?

出示:蓝天上的白云像 ,又轻又软。

有的同学填像小马驹,行不行?为什么?

这里有“又轻又软”,所以你填的是事物必须具备又轻又软这个特点,想想填什么更准确?(棉花)

B.湖边的柳树摆动着细长的枝条,好似什么?注意观察,它像什么?(学生根据想像来补充)

同学们的想像力了真丰富。

C.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打比法方的方法,把景物都想像成像什么,这样写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更加生动、形象)

在打比方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打比方要贴切,要选择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打比方)

请你试着填空,并根据图片,写两个打比方的句子。

a.满山的红叶像 。

b.雪花漫天飞舞,如同 。

二、记一记。

1.课件出示语句,学生自由读读。

(板书出示)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湖南岳阳楼联〔唐·李白〕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广西桂林桂山书院联〔清·刘长佑〕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清·刘凤诰〕

2.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3.教师讲解:

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4.读一读,记一记。

天目三千丈 东南第一峰

枝摇鸟语惊甜梦 风遣梅香入翠楼

八面峤峰四面画 半江绣水满江春

(板书出示:)

户外春风催柳绿 园中花蕊吐诗红

涧边杨柳枝枝坠 天上云霞朵朵飘

高山既得赏枫叶 深谷无妨听瀑声

春来百草闹芳意 冬去万溪弹妙琴

流水轻牵堤上柳 落花香柒石边泉

月缺月圆星眼底 花开花落树心间

春风作彩柒千树 流水为弦弹万溪

风吹云彩花齐放 水泻山崖雪乱飞

四岭八峰摇路转 三溪百瀑抱云流

斜阳柒树满山锦 绿水飞崖一幅帘

三、学一学。

1.出示59页学一学的内容,学生自由读。

2.交流背诵课文的小窍门:

首先要多读;其次要清楚背诵的这段话或者这篇文章内容的层次和每个层次之间的联系;最后再提炼出每个层次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把要背诵的内容穿成一条清晰的线。

3.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

4. 背诵课文的技巧:

a.明确目的,集中精力背诵一篇课文或一段必须掌握的语句,最忌东张西望,漫不经心,分散注意力。

b.反复阅读与再现相结合,背诵一篇短文,仅仅读几遍是行不通的,一定要熟读到滚瓜烂熟的程度才行。单纯地反复阅读效果并不好,学习者应该在文章还没有完全记住前积极进行尝试再现,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因为尝试再现是一种比阅读更积极的智力活动,又是一种自我检查的过程,使人更能集中精力,掌握识记内容的重点、难点,并及时改正记忆中的错误。

c.复习背诵的时间越多,记住的效果就越佳。早晨背诵过的课文或知识,晚上睡前以及第二天起床后,应进行一次复背,并在每周六或周日再作适当的温习背诵,以后过一个月再复背一次。

d.加强默写,强化训练。所谓“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既用脑,又动手,可加深对文章的记忆。

e.一篇文章,一段一段地把它“吃掉”。最后,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按照背诵各段的方法,再把全篇串联起来,进行背诵。长期进行训练,一定会有助于背诵的质量和效果。

四、一起来。

1.师导言:我们已经收集了一些关于祖国山河的图片,如果再准备一些白纸,就可以用这些图片和白纸来制作画册了。

2.学生自由阅读59页一起来的内容。

3.在学习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说一说制作画册的步骤和方法。

4.学生制作画册。

5.交流自己制作的画册。

五、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

肃 律 争 镰 唐 静 康 君

雪 归 妇 急 寻 当 慧 灵

扎:鱼拼命挣扎(zhá),鱼刺扎(zhā)破了手,他随意包扎(zā)一下。

埋:他自己懒散,却总是埋(mán)怨别人埋(mái)头工作。

盛:盛(shèng)老师盛(shèng)情邀我去她家做客,并帮我盛(chéng)饭。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湖南岳阳楼联〔唐·李白〕

桂林无杂木 山水有清音

——广西桂林桂山书院联〔清·刘长佑〕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清·刘凤诰〕

户外春风催柳绿 园中花蕊吐诗红

涧边杨柳枝枝坠 天上云霞朵朵飘

高山既得赏枫叶 深谷无妨听瀑声

春来百草闹芳意 冬去万溪弹妙琴

流水轻牵堤上柳 落花香柒石边泉

月缺月圆星眼底 花开花落树心间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习方法的积累,在引导过程中为学生总结了学习方法,这样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当然,在教学中我还有一些不如意的方面。例如:我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今后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多加强,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主动的评价学生,让学生在我的鼓励性语言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课时作业新设计

1.比一比,组词。

屯( ) 砖( ) 反( ) 鸥( ) 僻( )

纯( ) 转( ) 冶( ) 呕( ) 辟( )

吨( ) 堡( ) 治( ) 拯( ) 壁( )

顿( ) 垫( ) 始( ) 蒸( ) 避( )

附答案:

屯兵 砖头 反复 海鸥 偏僻

纯洁 转动 陶冶 呕吐 开辟

一吨 堡垒 治病 拯救 墙壁

停顿 垫钱 开始 蒸发 躲避

2.给句中的多音字选择合适的拼音。

单(shàn chán dān)老师说,单(shàn chán dān)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shàn chán dān)车。

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 shé zhē)出售,严重折(zhé shé zhē)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é shé zhē)腾。

武松大喝(hè hē 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è hē hè)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 hē hè)彩。

你这着(zhāo zháo zhuó zhe)真绝,让他干着(zhāo zháo zhuó zhe)急,又无法着(zhāo zháo zhuó zhe)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āo zháo zhuó zhe)。

吐蕃(bō fán)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bō fán)衍了几千年。

我有闲心思量(liáng liàng liáng liàng)她,没度量(liáng liàng liáng liàng)宽容她。你在野外测量(liáng liàng liáng liàng)要量(liáng liàng liáng liàng)力而行哟。

附答案:

shàn chán dān zhé shé zhē hè hē hè zhāo zháo zhuó zhe

bō fán liáng liàng liáng liàng

3.把打比方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小雨过后,满山笼罩着似的薄雾。

(2)淙淙的泉声汇成()。

(3)人们像()涌向广场。

(4)一年四季就像()。

(5)湿漉漉的枯叶犹如()。

附答案:

(1)轻纱 (2)一首动听的音乐交响曲 (3)潮水般 (4)味道浓厚的四味糖 (5)一张干巴巴的小纸片

4.填空。

水天一色

——湖南岳阳楼联〔唐·李白〕

桂林无杂木

——广西桂林桂山书院联〔清·刘长佑〕

四面荷花三面柳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清·刘凤诰〕

附答案:

风月无边 山水有清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七色光课件【篇11】

教材分析:本次语文七色光共安派了四项语文实践活动,训练必须的课文语文素养。

目标: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

2.积累成语和名言。

3.阅读小幽默,感受阅读给人的快乐。

重难点:阅读小幽默,感受阅读给人的快乐。

教法:讲练法

学生准备:学生喜欢积累成语和名言。

教程:一、练

第一项训练是读拼音,填汉字。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相互订正更改。

插秧枯萎模仿评判牢骚固执埋伏

羞愧后悔采纳

第二项练习是补充成语

杯弓(蛇)影叶公好(龙)刻舟求(剑)

水滴(石)穿亡羊补(牢)滥(竽)充数

二、日积月累

先指导学生读准这些成语或名言的读音。不认识的子可以查字典;在互相交流对成语,名言的理解;最后多读几遍储存在自己的小词库中。

三、开心一笑

让学生读一读,乐一乐,议一议这个小幽默讽刺了哪种类型的人?说明了那些道理?

四、总结

谁讲的幽默笑话又有趣有说明道理。

五、作业:知识窗

七色光课件【篇12】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一》的内容有:名词归类;3种不同句式的朗读;读背有关日月星的四字词语;介绍有关星座的知识短文和猜天体的名称。其中,日积月累知识窗和猜谜活动都应作适当扩展。

设计理念:

整个《语文七色光》的教学,以共同畅游宇宙为线索,让每个同学都做这次畅游的组织者、介绍者。先为同伴们分小组,接着用含有日月星的四字词语解开飞船密码,再以猜谜的形式说出首先到达位置银河系,进而观看介绍各种星座,最后,出示宇宙星系的图片,让孩子们用不同的语气、不同的情感抒发对星空的向往,尽量用上前面的四字词语。教学中力求自然、生动,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参与、表达欲望。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词语归类,朗读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体会语气的不同。积累带有日、月、星、斗的四字词语。

2、了解有关星座的知识,练习猜谜。

3、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对宇宙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不同句式的朗读和积累词语。

教学准备:

1、星座和扩展谜语的投影片。

2、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星座的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刚刚写完的《美丽的夜空》打动了许多小伙伴。瞧,他们正在院子里说悄悄话呢。(出示投影片)

太阳说(配图):一年二班小朋友说星空很美,你想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吗?

小草说(配图):我很想到月亮上去看一看。

小兔说(配图):我多想到月亮上去看一看啊!

引领学生充分地读,指生读、同桌合作读、小组齐读、师生合作读等形式读出不同的语气,同时体会不同句式所表达的不同感情。

二、创设情境,引导新知。

1、(出示开始时的情景图和骆驼、小鸟、火星、梅花、竹子、月亮这些词语)这么多的生灵迫切地想到宇宙中看一看,它们邀请你们做它们的导游,你们愿意帮帮它们吗?好了,各位导游,先帮他们分分组,便于管理。

同桌讨论怎样分更合理。指生说,再全班交流,并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好了,我们要整装待发了。今天我们乘坐神州飞船7号去,先解开飞船密码。出示6个四字词语的拼音(配飞船图片),随着学生读准词语再随即出示汉字。指生读,再齐读。请你们观察,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之处?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词吗?(对这样的词语进行扩展,例如:日积月累、群星闪烁、皓月当空、日进斗金等。)

3、神州7号飞船已经起飞了。看,现在我们到达的是什么位置?出示谜语。(书上的两条谜语配银河系图)请学生先读一读谜面,再想一想谜底,如果学生猜起来有困难,教师可提示谜底。

4、银河系里有很多着名的星座,比如说:北斗星(出示北斗七星的图片和相应的谜语。)现在来读读《知识窗》中《有趣的星空》。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图片的可以拿到前面来,师适时出示飞马座和天鹅座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你们还了解到哪些星座,快给你们的同伴介绍介绍吧。先由学生介绍,教师适当补充。

5、宇宙星空是多么神奇呀,让我们说句最想说的话,用最恰当的词语来描述一下所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景象吧。(出示宇宙星空的各种美丽图片)指生描述,鼓励学生用上前面的词语,也可适时配上描述词语。

三、总结。

孩子们,看到你们这么喜欢、向往神奇的宇宙,那么,就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多思考、多学习,去探索宇宙星空更多的奥秘吧!

七色光课件【篇13】

教材说明:本七色光设计了四部分内容:一是练,是有关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训练。教学是只要求学生能说清楚句子中把什么比做了什么,这种有什么好处,并能实际灵活运用即可。二是日积月累,包括趣味填空,目的是积累一些和自然景物、自然现象有关的四字词语。要求学生能背诵下来,被能在列举几个这样的词。名言警句是关于理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用于探索的名人名言。三是知识窗,是有关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四是大家一起来,内容是向同学战士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杰出人物发明创造,刻苦钻研的故事,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积极动脑,敢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理解和搜集词语、佳句的能力。

2、阅读短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小故事。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和本单元主题有关的词语、名言、小故事。

教学过程:

1、练。

(1)先让学生明确题目的要求,并复习一些常用的比喻词,并让学生举一个比喻句的例子。

(2)联系是可以让学生自由度巨资,体会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或其他修辞手法,并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3)仿照练习自己说两句这种形式的句子。

2、日积月累。

对于选字填空,先让学生独立填写,然后以游戏的形式促使学生背诵这些词语。如比一比谁一次说得带“天、地、日、山、海、风、云”等字的四字词语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增加学生的词语积累。名言警句先让学生读一读,然后理解,最后指导背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交流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立志,促人积极向上的名言,培养学生积累名言,调动学生感想、敢做的创作精神。

3、知识窗。

先自由读这个小故事,然后指名让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最后交流课前搜集的民间传说小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大家一起来内容是向同学战士和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杰出人物发明创造,刻苦钻研的故事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交流和学习中,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创新,积极动脑,敢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大胆创造,勇于奇思妙想的精神。

教学过程:

1、课前先让学生读懂书上的提示,明确本次的活动内容。

2、布置学生按要求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准会开会交流。可先组织学生成立小组,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自己小组的特点。如可引导学生为图片编写解说词,编辑手抄报,练习背诵,表演搜集的小故事。汇报的形式由学生自己确定,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成果展示会。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2)其他小组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3)评出最佳成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肯定,达到本单元主体学习的目的。

七色光课件【篇14】

教材简析

“语文七色光三”中安排了4项内容:“练”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运用实践中区别“她、他、它”的用法。“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一首优美的小诗,鼓励学生熟读并背诵下来,更鼓励学生在课后再多读、背这样的诗。“知识窗”中介绍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告诉学生还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听”的训练,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倾听,了解短文内容,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讲故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根据单元主题设计的相关语文学习活动“语文七色光”,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多途径,突出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课内外的沟通、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及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毖嵴确使用人称代词。

2蓖ü反复朗读掌握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积累诗歌的.兴趣和愿望。

3比醚生了解并记住几个特殊的节日,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4蓖ü听故事培养学生的听记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策略

结合本单元“关心、帮助他人”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建议采用以下的方法。

1痹⒘废坝谟蜗分小R导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有趣的活动和生动的情境中,认识语言、积累语言,开阔视野。

2币孕∽楹献鹘涣鞯姆绞剑读一读,背一背,说一说,想一想,演一演,使学生在尽情享受快乐学习的同时,既能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能达到同学间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

1.读一读这3句话,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议一议每句话中应填哪个“tā”(她、他、它)?(提示学生区别“他、她”时,可根据字的偏旁识记,而“它”的字形结构是与人无关的,所以在表示除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时,用“它”。)

3.照样子,互相说几个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诗歌《摘星星》。

2.自己读一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同桌互相练习背一背。

5.延伸知识:像这样的小诗你还会吗?

6.布置学生课下再搜集这样的小诗,准备好后举办一次诗歌朗诵会。

三、知识窗

1.读一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都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一说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分别是哪一天,你给父母过过生日吗?

4.说一说今年的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是哪一天,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想在这些节日里为他们做点什么。

5.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特别的日子,该怎样做?

四、听

1.看图,仔细听录音,想想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

2.再听录音故事,说说胖胖的小手都为家人做了什么。

3.想一想,兰兰长大以后,这双小手还会帮助家人和别人做哪些事情?同桌互相说一说。

4.小组内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分角色演一演。

5.指名讲故事,表演。

七色光课件【篇15】

《七色光之歌》公开课教案设计

概述(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艺术第八单元。歌曲中出现了多次的波音记号、重音记号、还有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新的音乐知识,对于二年学生来说相对于难把握。

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科教育的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对音乐有较高的兴趣,能够感知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的能力与愿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在音乐课程中具体形式化为“感受与鉴赏”,是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并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最直接、最具体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习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在教学中,为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完成感性体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以“赏” 激“情”,以“情”激“趣”,以“趣”带“唱”,最终在歌唱中进行创作,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表演出歌曲的意境,用自然、真实的感情演唱歌曲。培养和挖掘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1) 谈话法:用于导入。

(乐理知识。

(3) 启发法:用过情绪处理。

(歌曲演唱。

教学目标:

重音记号、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并能在歌曲演唱中准确把握。

欢快自然甜美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3.通过歌曲《七色光之歌》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并珍惜我们所拥有学习与生活环境,关心残疾儿童,学会运用所学的内容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用自然、活泼、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唱准波音、重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钢琴)、打击乐器、音乐用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互动话题:

师:同学们瞧,多美丽的彩虹呀!(播放课件彩虹桥)谁来说说彩虹它像什么,有几种颜色?

生:(预设)

师: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预设)

师:是的,雨后的彩虹是太阳的光彩,是那样的美丽、生动,令人赞叹…,好比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也是像七色光一样绚丽多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七色光之歌》。

【设计意图:本环节将音乐课与自然现象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谈话自然导入歌曲教学】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师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

互动话题:说说这首歌的情绪。

(欢快、活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形成初步的音乐形象】

2、学习歌谱

学生聆听老师的琴声,跟钢琴视唱歌谱

互动话题:找出难唱的地方、特殊符号、解决的办法。(波音、下滑音等)

(处理歌谱中的乐理知识,情绪主要是对比法教学,师示范,学生聆听判断,来进行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主要通过学生,聆听视唱、自主发现歌谱中各种音乐记号节奏难点等,老师再因势利导。】

3、完整默唱歌谱

要求默唱歌谱的`同时注意聆听老师的琴声,准确唱出情绪

【设计意图:音乐是聆听的艺术,张口默唱能够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再次聆听歌曲并能按老师琴声的情感唱,激发学唱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为准确演唱歌曲再次奠定基础】

4、完整视唱歌曲

评价内容:(音高、时值、力度的解决)

要求有感情(自然、活泼、甜美的声音)视唱歌谱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歌谱视唱】

5、学习歌词

有感情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使之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正确表达歌曲情感了,做到“用心歌唱”】

6、默唱歌曲

要求默唱歌词的同时注意聆听老师的琴声,准确唱出情绪

【设计意图:张口默唱能够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再次聆听歌曲并能按老师琴声的情感唱,激发学唱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为准确演唱歌曲再次奠定基础】

7、完整演唱歌曲

评价内容:(波音的字词、下滑音的字词等咬字吐字、歌词"对位"的解决)

歌曲重难点突破主要是采用:

A、 启发式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嗓音情感来唱歌曲。

B、对比法教学:师示范,学生聆听判断,来进行的。

C、适时引导学生热爱并珍惜我们所拥有学习与生活环境,关心残疾儿童,学会运用所学的内容表达情感,感受生活中被爱和爱别人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

【设计意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歌曲演唱

1、请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2、请个同学来领唱,其余同学齐唱。

3、看老师的指挥。

(多媒体播放伴奏)

【让学生通过多种表现方法来表达心中对音乐的理解,师生共同参与最终达到的教学目标】

四、课堂小结

互动话题:

1、用怎样的声音情绪来演唱《七色光之歌》?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来体现歌曲的那种活泼可爱的情绪?

GZ85.com扩展阅读

极光课件(集锦十五篇)


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找到的一篇名为“极光课件”的文章。每位教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请仔细阅读以下提供的信息,希望能够对你提供帮助!

极光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从文中筛选出有关“极光”的知识。

2、通过对极光神奇和美丽的介绍,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结合图片认识极光。

【教学难点】

如何筛选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总是以神奇和变幻莫测的姿态矗立在我们身边:阴晴雨雪、潮涨潮落、闪电霹雳、海市蜃楼。人类总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探究着自然母亲的容颜。今天,我们满含期待的双目停落在一种美丽绝伦的事物身上,它就是激光。请大家看到课文《神奇的极光》,作者曹冲。

二、整体感知

题目中用“神奇”二字形容激光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作者认为极光神奇在那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究竟介绍了激光那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 古老的神话传说 (历史)

激光一瞥 (形态)

激光的来龙去脉 (成因)

三、研读第一部分

人类对极光的'关注已经很久远了,关于激光的神话传说也为数不少。

作者引述了哪几种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①附宝怀孕的故事 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

②烛龙的传说 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③伊欧斯的故事 追溯“极光”一词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

四、研读第二部分

极光在古人眼里是神秘莫测的,科学的不发达让我们的祖先对它想入非非。今天,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它那美丽的形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认识极光,作者在第二部分先介绍了有关激光的几个概念:极光卵、极盖区、极光区。

极光外观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形状各异

1、极光有哪五种基本形状?

明确:

极光弧(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

极光带(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

极光片(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

极光幔(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

极光芒(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

2、极光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明确:暗如星云——亮似满月

3、颜色变化:五颜六色也不足以形容

请大家欣赏一组不同颜色的极光

4、形态变化:激光的形态不是固定的,它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着变化。即使在三分钟内,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幅图中看出激光的变化。

五、研读第三部分

看完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心中留下了一个问号:极光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将告诉我们极光形成的来龙去脉。

作者在此讲了三方面的知识: 古老的说法

形成条件

形成原理

1、人们关于极光的古老说法有几种?

明确:三种

2、极光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

明确:大气、磁场、太阳风

满足这三个条件就能有激光,所以太阳系的土星、木星等也有极光。

3、激光的形成原理:

作者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打比方:

电视机成像原理:电视显象管—电子束—电视屏幕—图像

极光形成原理: 磁层—太阳风粒子—极区大气—极光

六、课文小节

说明内容: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

说明顺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引用 举例子

分类别 打比方

极光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丰富知识储备,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引导学生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三.思想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独立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启发

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明确学习重点和学习方法及步骤,出示投影。

二.整体把握,通过研究标题、小标题,推测总体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出示投影。

三.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筛选重要信息。

1.把握了宏观之后,我们来讨论文章第一二部分。阅读文章第一、二部分,然后分组讨论思考第一部分,请用两、三句话说说古代的中外传说中“极光”是什么?思考第二部分,也用两、三句话归纳一下近现代人观察到的“极光”又是什么样的呢?有什么特点?注意:自读时要善于抓住段落中的关键语句。

2.讨论交流,出示投影片。

3.在古人眼中,极光如此神秘莫测,令我们的先人想入非非;在近代人的眼里,极光被称为“最漂亮的奇观”,而在作者的笔下“极光”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二部分第三自然段。

4.你看,语言表达水平这样高的作者面对“极光”神奇美妙显得力不从心,辞不达意,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老师从网上下载的极光图片。

四.分析第三部分,筛选重要信息。

1. 极光之美的确名不虚传。那么这等奇妙的自然景观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来研讨第三部分。这一部分说明的要点有哪些?学生交流讨论:①过去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推测有哪些?②今人发现的极光三要素是什么?③今人是怎样对极光作科学解释?

2. 请学生回答①、②。

3. 第③有些困难,下面我们对第三段做具体分析。⑴本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打比方)⑵它是怎样打比方?(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比方极光的显示运动原理)⑶电视机的成像需要哪些条件要素?(电视显像管、电子束、电视屏幕)⑷形成极光的三大要素是什么?(磁层、太阳风粒子、极区大气)⑸这两者的要素之间是如何一一对应的呢?⑹电视机的三要素之间是怎样运动产生图象?⑺极光的三要素之间是怎样运动产生极光的呢?出示投影。

五.综合概括

请同学给极光下一个定义,要求①用一个判断单句:极光是……②必须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要联系全篇,特别是第二、三部分。讨论交流,出示投影。

六.扩展思维

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七.作业

结合本文,写一篇有关极光的小说明文,字数300字左右。

极光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从文中筛选出有关“极光”的知识。

2、通过对极光神奇和美丽的介绍,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文中筛选重要信息,结合图片认识极光。

【教学难点】

如何筛选信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提问法、点拨法、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总是以神奇和变幻莫测的姿态矗立在我们身边:阴晴雨雪、潮涨潮落、闪电霹雳、海市蜃楼。人类总是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注视着、探究着自然母亲的容颜。今天,我们满含期待的双目停落在一种美丽绝伦的事物身上,它就是激光。请大家看到课文《神奇的极光》,作者曹冲。

二、整体感知

题目中用“神奇”二字形容激光是否有些言过其实?作者认为极光神奇在那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究竟介绍了激光那些方面的知识?

明确: 古老的神话传说 (历史)

激光一瞥 (形态)

激光的来龙去脉 (成因)

三、研读第一部分

人类对极光的关注已经很久远了,关于激光的神话传说也为数不少。

作者引述了哪几种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①附宝怀孕的故事 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

②烛龙的传说 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③伊欧斯的故事 追溯“极光”一词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

四、研读第二部分

极光在古人眼里是神秘莫测的,科学的不发达让我们的祖先对它想入非非。今天,最吸引我们眼球的还是它那美丽的形态。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认识极光,作者在第二部分先介绍了有关激光的几个概念:极光卵、极盖区、极光区。

极光外观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明确:五光十色

千姿百态

形状各异

1、极光有哪五种基本形状?

明确:

极光弧(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

极光带(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

极光片(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

极光幔(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

极光芒(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

2、极光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明确:暗如星云——亮似满月

3、颜色变化:五颜六色也不足以形容

请大家欣赏一组不同颜色的极光

4、形态变化:激光的形态不是固定的,它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着变化。即使在三分钟内,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幅图中看出激光的变化。

五、研读第三部分

看完了这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是否也和我一样在心中留下了一个问号:极光是怎样形成的呢?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将告诉我们极光形成的来龙去脉。

作者在此讲了三方面的知识: 古老的说法

形成条件

形成原理

1、人们关于极光的古老说法有几种?

明确:三种

2、极光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

明确:大气、磁场、太阳风

满足这三个条件就能有激光,所以太阳系的土星、木星等也有极光。

3、激光的形成原理:

作者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打比方:

电视机成像原理:电视显象管—电子束—电视屏幕—图像

极光形成原理: 磁层—太阳风粒子—极区大气—极光

六、课文小节

说明内容: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

说明顺序: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引用 举例子

分类别 打比方

极光课件【篇4】

【教学目的】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详见课文详解)

2、分清层次结构,学习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方法,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附注:描写是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给读者以适当的艺术享受,并能起到丰富文学素养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地理课本上奇妙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关于极光在东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二、详解课文:

1、请大家先速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参考课后练习)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并说明上世纪60年代以前和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表现的极光的成因各是什么,有何不同?

3)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找出。

(15±1分钟)

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1)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A、附宝观极光感而孕黄帝

B、《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C、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三个神话传说分别是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这一部分是文章中精彩的'描写部分。

2)本文采取了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因此,大体上可以根据文章的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关于极光形成的原因:一则,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光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二则,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10±1分钟)

3)文章中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围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留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而形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物。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它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说明具体。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20±1分钟)

三、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使用了描写(如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和简洁易懂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既做到了严格遵循科学原理,又能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极光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

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㈡整体感知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

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㈢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原文第一句话“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的极区”。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面对如此瑰丽神奇的极光,人类无法不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古人和今人分别是怎样认识它的呢?——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2、那六十年代以后呢?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3、形成极光的'必要条件已经知道了,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文章在哪一段对三个条件展开说明?

明确:第三段。

4、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写成书面语句)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㈣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1、注意大小标题。说明文可以先看标题,因为很大部分的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中心,例如本文的三个标题就概括了个部分的内容。

2、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㈥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说法供参考: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极光课件【篇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极光的有关神话传说、外在形态、形成原因。

2、筛选极光的重要信息;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辨别和筛选极光重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筛选文中信息并迁移到课外阅读。

五、教学设想

将第二部分作为突破口。理由是第二部分介绍了极光的外观,具体展示呈现于人们面前的极光自然现象;而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是古人和今人对这奇异现象所作的不同解释。

六、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作为课程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办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或让我们享受万里晴空,或给我们带来风霜雨雪,我们熟悉它们,就像熟悉形影不离的学朋友。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在我们生活的地区却无福得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曹冲的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吧。㈡整体感知

(二)学生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并根据小标题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

参考思路:(板书)传说、得名——极光现象——形成原因

明确:

1、介绍关于极光的中外神话传说以及得名。

2、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

3、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

(这样学生就可以获得对课文整体文意的认识)

㈢具体研习

先研读第二部分:"极光一瞥"。

提示:极光到底有那些“神奇”的表象,人们看到的极光是什么样儿的呢?请看——第二部分。

筛选信息:

1、第一段

问1:第一段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明确:主要说明极光活动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

问2、这一段涉及了哪几个概念?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问3:什么是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

明确: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2、第2段

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弧状、带状、片状、幔状和芒状五种形态类型。(图片欣赏)(用说明的是,正确的说法是极光千姿百态,绝无雷同;不能说只有五种形)

3、第3段

思考:写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并找出划分的依据)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领起了说明极光亮度的层次;“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开始介绍极光变换莫测;“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起介绍极光异常丰富的色彩。这三句其实就是文中的关键句。这三个信息也可以合成一个: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变换莫测。

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段属于哪种类型?

明确:生动说明。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运用多种修饰语和修辞手法)

俗语:"眼睛一眨,老母鸡变成鸭。"

成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变化莫测。

比喻: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活剧。

有俗语,有成语、有比喻、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这就是本文的语言魅力: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

4、第4段

问: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

问:从哪里可以看出是总结前面所说的内容?(请划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原文第一句话“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的……的极区”。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面对如此瑰丽神奇的极光,人类无法不对它产生强烈的兴趣,那么古人和今人分别是怎样认识它的呢?——

研读第一部分: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提句入手。(见原文)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2、它们的来源有什么不同?

明确:前两个来自中国古代,后一个来自古希腊。进一步分析:第一个故事是古老的极光传说,第二个故事则是见诸典籍,有文字记载。三个故事来源各有代表性。

3、结合第二部分介绍的极光外观现象,说说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

研读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问: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先请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问:哪三种原因?(见原文)

问: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2、那六十年代以后呢?人们对极光的成因又有哪些新的认识?(请找出关键句,包括过渡句、总结句)

明确:过渡句:“现在人们认识到”

问:认识到什么?

总结句:“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3、形成极光的必要条件已经知道了,大气、磁场和太阳风。文章在哪一段对三个条件展开说明?

明确:第三段。

4、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写成书面语句)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㈣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就围绕着两个字“神奇”来写。

极光,因为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她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启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的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

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方法总结

(五)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筛选文章信息的方法:

1、注意大小标题。说明文可以先看标题,因为很大部分的说明文的标题就是说明中心,例如本文的三个标题就概括了个部分的内容。

2、注意找关键句。

关键句是指文章中十分重要的语句,它突出的体现了文章的旨趣,标示文章的思路,显示文章结构的特点。其类型有:

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点示主要事理的语句。从结构看,总结句、总提句及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结句概括了文章的最基本内容,总提句、过渡句显示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的进度。从出现的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一方面是作者着力要表达的观点需要强调,另一方面也用于显示脉络层次。

㈥课堂练习:在对全文总体阅读,筛选出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变换角度,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进行择要式筛选信息的练习。

全班分四个小组,每组选取下面一个题进行讨论,组长负责笔录筛选理由和结果,并指派一人代表全组发言。

1.假如你是一位旅行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2.假如你是一位浪漫的诗人,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3.假如你是一位科研人员,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4.假如你想学写说明文,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这是一组开放型的讨论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当根据某种需要进行信息筛选时,可以只关注文章中与所需要的信息相关的部分,其它信息从略。讨论时要求学生解释筛选信息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

以下说法供参考:

旅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触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湛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极光课件【篇7】

【教学目的】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详见课文详解)

2、分清层次结构,学习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方法,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附注:描写是为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给读者以适当的艺术享受,并能起到丰富文学素养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新课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这是一种地理课本上奇妙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关于极光在东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二、详解课文:

1、请大家先速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参考课后练习)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并说明上世纪60年代以前和现在的科学研究结果表现的极光的成因各是什么,有何不同?

3)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试找出。

(15±1分钟)

学生充分讨论后明确:

1)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A、附宝观极光感而孕黄帝

B、《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C、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三个神话传说分别是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这一部分是文章中精彩的描写部分。

2)本文采取了小标题式的文章结构,因此,大体上可以根据文章的小标题分为三个部分,关于极光形成的原因:一则,上个世纪60年代以前,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光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二则,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10±1分钟)

3)文章中使用到的说明方法有:

(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围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留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而形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物。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它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说明具体。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20±1分钟)

三、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使用了描写(如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和简洁易懂的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使文章既做到了严格遵循科学原理,又能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极光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有关“极光”知识的重点内容。

能力目标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征服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学习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教学方法】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传递的信息不仅多而且严密,因此必须善于筛选关键语句和词语,准确选出所需信息。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2、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要看到生动的比方,在于说明什么;有趣的诗文,是从什么角度引述的;虚幻的故事,揭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确,文艺性的描绘,或以幻想编织的故事,是以“科学”为灵魂的。

3、读课文和指导理解相结合,即读课文时要理解好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的核心问题,对文章的总貌有所了解,概括课文筛选信息。第二要突出重点,学生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同时安排合理的训练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可能有阴晴雷电,脚底下可能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就极光而言,它本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它在东西方神话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使人们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并能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就是对极光做出理性解释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或者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科教影片。把它们作为这节课的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二、内容概括(也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并总结出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我们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作一个宏观的把握。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全文思路: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即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说明顺序:按照人类认识事物(极光)的过程来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总结:本文以“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三个部分连接全文,从表象到实质加以全面的介绍,使读者一步一步地了解极光的知识。文章首先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列举了有关极光的东西方传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在叙述过程中说明了极光存在的悠久历史和地域。接着就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在“极光一瞥”中以“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引出极光区、极盖区等概念,对极光的多姿多彩、变化万千进行介绍,又以“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总结出极光“神奇”的外形。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极光的来龙去脉”则是由表及里地介绍极光的物理性,形成的条件、原理,并以“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收束全文,使读者理性地认识、了解极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恰到好处的。本文的语言特点也很突出,本文在说明中融入了很多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避免了说明的枯燥,使文章通俗易懂。这一特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三、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筛选重要信息

提示:第一部分重要是要完成对极光的初步解释,而关于极光的其他称谓则是顺便交代的内容,应予忽略;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极光的外形做文章。那么,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而对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要信息,可忽略。第三部分重点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可略去“其他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1、阅读分析第一节《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起句入手得出结论。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轩辕出世);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山神触龙);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黎明之神伊欧斯)。

(2)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形:彩虹般的神奇光带——硕大无比的光环——红色的蛇——狗、刀、旗、眼、星陨如雨;色:淡银色——红色;态: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身长千里”。

(3)从本节来看,四个段落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角度来说明的?

明确:第一段主要通过神话传说表现极光在古人心中的神秘色彩;第二段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说明极光之形;第三段主要通过神话中的称谓说明人们对极光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段通过外国神话传说说明极光有着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

(4)作者对极光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极光是主要出现在南北极,由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5)神话传说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文章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这一神话传说表明我国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憾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二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三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的传说。其实在外国的文献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所以极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既没有叫“触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等,这种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宝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触龙的传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

2、阅读后分析第二节《极光一瞥》。

(1)阅读后,试概括本节四段的主要信息。

明确:①极光的分布区域随纬度高低不同;②极光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③极光变化万千;④极光之美丽无法以言语形容。

(2)这一部分涉及了哪几个概念?请从原文中找出表现这几个概念的语句并概括出来。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3)这三个概念与说明极光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三个概念说明了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出现的区域如此之小,更见其难得。

(4)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极光形态特征五分钟: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可以把学生或教师搜集到的图片通过电脑演示出来,以供师生共同欣赏,这样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5)写完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找出关键句。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写出了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6)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部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

明确:属于生动说明。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用了丰富的修饰语,这样就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修饰语使得所要说明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在说明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描述。如第一部分中引述的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即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述、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使用文学语言,如“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这些形象的描述,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

同时,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晴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词语,十分生动传神。

在文章当中,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像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这些比喻使用的非常恰当而且通俗,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加深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

(7)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具有这样的作用?请找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总结。原文第一句“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先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2、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3、传统的成因说对极光的解释有几种?各是什么?

明确: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一种认为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第三种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白天贮存的阳光到夜晚释放出来形成的。

4、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5、第二段最后一句中“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中“这”指什么?

明确:指具备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条件的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会产生极光。

6、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7、全文作者在说明极光的过程中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何好处?

明确:(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提示概念的内涵。

总之,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学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四、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离不开两个字——“神奇”。极光,就因为它的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它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起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地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今天的世界,还有许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困扰全球科学家的就有百慕大三角之谜、UFO飞碟之谜、金字塔之谜等。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代人面对极光那样做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有一点坚信不疑的是,有我们这些求知欲望、探索精神都如此强烈的同学在,人类一定会像认识极光那样不断地、逐渐地、越来越迅速地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在更清晰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方法总结

因为连续几篇文章都是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方法上往往大同小异,教师可以以复习方法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方法的落实,或以最后的总结形成复习方法,以加强学生的印象,完成运用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六、角色转换,拓展练习

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别具一格。假设自己是不同的身份,请从原文中找了该身份的读者,其阅读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借以训练学生的筛选能力。(以下说法供参考。)

施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今年我国的一批记者有幸到达北极进行报道,在北极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那绚丽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外形令记者们叹为观止,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他们不是以旅行家的身份观看极光,但那份激动心情是相同的。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时的幻想和想像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这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们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们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们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们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堪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附:科技文阅读方法

科技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3)辨别分析文意、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4)归纳要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这四个方面能力的考查一般定位在“懂”上,说到底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读科技说明文,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1、学会筛选

即用辨别筛选的方法从选文中找出重要的信息,作为需要的答案或判定选项正误的依据。

①筛选的对象:重要的信息,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阐释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此外,对一些诸如“也许”“可能”“大概”“如果(一旦)”“部分(全部)”“过去(将来)”“目前”“除了……之外”“唯一”等词语,阅读时也要用勾画圈点等方法筛选出来。因为语言的准确严密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些词语或是对文章的论断,或对事物的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等有限定强调的作用,一旦被改变,文章的论断就会被扩大或缩小。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的考点之一。

②常用的筛选方法:检索性筛选和理解性筛选。检索性筛选是根据试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观点,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锁定”筛选的对象;理解性筛选是对某种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抽取特征,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

③筛选的关键: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即将题目要求与筛选出来的原文有关信息联系起来,有时对应的原文可能找到好几处,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有时筛选出的原文不止一处,可以互相补充。

2、学会比较

对材料中重要的信息要经过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含意。

①比较的方法: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从而提取出正确选项。

②比较的主要内容: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肯定与否定、设想与现实等。

3、学会排除

科技说明文考查的题型是客观选择题。试题的四个选项除了正确的答案外,还有起干扰、迷惑作用的错误答案,我们可以抓住其设题的方法将选项与筛选出的原文逐一对照分析、比较排除,从而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常用的设题方法有:曲解原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超前肯定、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不含因果(增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等。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些解题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在忠于原文(不夸大不缩小、不改变原文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否则容易发生断章取义、肢解甚至曲解原意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使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由“雾里看花”到“识得庐山真面目”!

极光课件【篇9】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巧妙生动的说明文写作方法。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融入生动描写和恰当比喻,使文章通俗易懂的说明方法是本文的难点,引导学生分清层次结构,探求描写和说明的有机结合点,以此为切入点,体会二者结合之妙处。

2.知识教学点2是本文学习重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

2.总结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

五、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关于极光在东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板书)神奇的极光

(一)明确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明确本文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讨论)本文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附宝观极光感而孕黄帝

《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

2(提问)本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测?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区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光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总之。众说纷纭,无一定论。

3.(提问)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4.分组讨论并概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学生找出文中例句,指明说明方法)

(明确)

(1)打比方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围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留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不断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而形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物。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小结)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它的作用在于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小结)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5.举例说明本文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说明?

(明确)在文章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部分是描写,比较生动的描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

文中其余部分是简洁的说明。

(四)总结、扩展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极光课件【篇10】

自读要求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解说:应充分考虑自读课文学生“自得”的目的,从文章的学习重点、难易度、自读步骤上先列个纲。这个纲要简明实用,以利于教师的点拨。)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 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了解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第二步:精读(进一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

①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 四种古老的神话传说:附宝生皇帝轩辕氏;《山海经》中有关触龙的记载;中国古代对极光的称谓;希腊神话中极光这一术语的来源。

角度是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依时间的先后予以概括。

②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一瞥”意为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只能是窥一斑而见全貌,以点带面。

③人们对极光成因的解释有几个变化阶段?

明确:第一阶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无一定论; 第二阶段:20世纪60 年代逐渐形成物理描述;第三阶段:现在人们认为极光形成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第三步:品读(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语句,筛选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中:

第1 段:“突然,在大熊星座中。。整个原野。”

第2 段:“人面蛇身。。就是极光。”

第3 段:“在古代,我国没有。。 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一词。”

明确:古人眼中的极光,只能借助神力来说明。但古人对极光的外形、色彩、速度等观察细致,描写清楚。

第二部分中:

第4 段:第一句。

第5 段: “ 极光的形态特征有。 。 极光芒。”

第6 段:“说到底。。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第7 段:第一句。

明确:极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无以言尽,尽显神奇。

第三部分中:

第8 段:“直到本世纪60 年代。。描述。”

第9 段:“形成极光必。。缺一不可。”

第10 段:“在极光发生时。。造成的。”

第11段:“极光不仅是。。无线电现象。”

明确: 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得以较满意的解释,这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第12 段:“极光不仅是科学。。过程。”

明确:直到今天,极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让后人来解释。科学研究无止境,要创新才有发展。

(解说:设计三个步骤的阅读程序, 既有利于完成从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单元学习要求,又有利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先初步了解文章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内容,再整体上了解具体内容,最后,有选择地欣赏、评析、筛选有用的信息。这样环环相扣,思路清楚,便于达到快速、准确地选择信息的“自读”目的。)

【自读点拨】

1, 课文内容

科学性的故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要从中筛选有益的科普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宜化繁为简,以适合引导;在自读程序上予以简化,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重点语句能自己加以重视,学会对所学内容的筛选和对信息的掌握。

2,课文形式

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用小标题分层次,自成章节。一个章节一个中心内容,并且由浅到深,紧密相连,这对于读者的阅读,对知识的提取很有好处。所以要抓住两点:一是以课文标题带动小标题,以小标题带动各部分的学习,一是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不宜打乱,要按其规律性学习。

(解说:自读课文的学习不宜面面俱到,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相关特点入手来学习。本文只要围绕“神奇”这一特色,找出三个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出“神奇”,哪些内容可汲取、掌握即可完成任务。)

附板书设计:(略)

【自读思考】

1, 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2,“极光”和“激光”有区别吗?

3,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极光课件【篇11】

自读要求

1,了解有关极光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

2,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自读重点

1,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2,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自读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自读准备

学生课前通读课文,预习有关字词。

(解说:应充分考虑自读课文学生“自得”的目的,从文章的学习重点、难易度、自读步骤上先列个纲。这个纲要简明实用,以利于教师的点拨。)

【自读程序】

1,导入新课。

在人类短暂的进程中,自然界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是阴晴雷电, 脚底下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等。在远古,人们赋予它们各种神话传说。到了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其中的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2,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了解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第二步:精读(进一步分析课文,整体把握)

①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明确: 四种古老的神话传说:附宝生皇帝轩辕氏;《山海经》中有关触龙的记载;中国古代对极光的称谓;希腊神话中极光这一术语的来源。

角度是从远古到现代,从中国到外国,依时间的先后予以概括。

②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极光多姿多彩,变化万千,又在寒夜无人烟的极区出现,令人惊奇。“一瞥”意为难以言尽极光之美妙,只能是窥一斑而见全貌,以点带面。

③人们对极光成因的解释有几个变化阶段?

明确:第一阶段:长期以来众说纷纭, 无一定论; 第二阶段:20世纪60 年代逐渐形成物理描述;第三阶段:现在人们认为极光形成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第三步:品读(找出各部分的关键语句,筛选重要信息)

第一部分中:

第1 段:“突然,在大熊星座中。。整个原野。”

第2 段:“人面蛇身。。就是极光。”

第3 段:“在古代,我国没有。。 来源于拉丁文伊欧斯一词。”

明确:古人眼中的极光,只能借助神力来说明。但古人对极光的外形、色彩、速度等观察细致,描写清楚。

第二部分中:

第4 段:第一句。

第5 段: “ 极光的形态特征有。 。 极光芒。”

第6 段:“说到底。。已达一百六十余种。”

第7 段:第一句。

明确:极光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无以言尽,尽显神奇。

第三部分中:

第8 段:“直到本世纪60 年代。。描述。”

第9 段:“形成极光必。。缺一不可。”

第10 段:“在极光发生时。。造成的。”

第11段:“极光不仅是。。无线电现象。”

明确: 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到20世纪中后期才逐渐得以较满意的解释,这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第12 段:“极光不仅是科学。。过程。”

明确:直到今天,极光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方向,让后人来解释。科学研究无止境,要创新才有发展。

(解说:设计三个步骤的阅读程序, 既有利于完成从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的单元学习要求,又有利于自读课文的学习。先初步了解文章的大体轮廓和主要内容,再整体上了解具体内容,最后,有选择地欣赏、评析、筛选有用的信息。这样环环相扣,思路清楚,便于达到快速、准确地选择信息的“自读”目的。)

【自读点拨】

1, 课文内容

科学性的故事,在欣赏故事的同时,要从中筛选有益的科普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教师在内容处理上宜化繁为简,以适合引导;在自读程序上予以简化,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重点语句能自己加以重视,学会对所学内容的筛选和对信息的.掌握。

2,课文形式

本文在结构上的显著特点是用小标题分层次,自成章节。一个章节一个中心内容,并且由浅到深,紧密相连,这对于读者的阅读,对知识的提取很有好处。所以要抓住两点:一是以课文标题带动小标题,以小标题带动各部分的学习,一是三个部分的逻辑顺序不宜打乱,要按其规律性学习。

(解说:自读课文的学习不宜面面俱到,应该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相关特点入手来学习。本文只要围绕“神奇”这一特色,找出三个部分中哪些语句表现出“神奇”,哪些内容可汲取、掌握即可完成任务。)

附板书设计:(略)

【自读思考】

1, 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2,“极光”和“激光”有区别吗?

3,课后完成本文的缩写,字数在300字左右。

极光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有关“极光”知识的重点内容。

能力目标

了解科普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体会、学习运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自然的兴趣、征服大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学习科普故事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形象性。

教学难点

如何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教学方法

1、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传递的信息不仅多而且严密,因此必须善于筛选关键语句和词语,准确选出所需信息。对重要段落的重要信息根据确定的标准进行辨析确认分类。

2、要以阅读理解科技说明部分为阅读目的,透过文艺性的描写,迅速把握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及其他特征。要看到生动的比方,在于说明什么;有趣的诗文,是从什么角度引述的;虚幻的故事,揭示了对象的什么特点,等等。要明确,文艺性的描绘,或以幻想编织的故事,是以“科学”为灵魂的。

3、读课文和指导理解相结合,即读课文时要理解好文章说明顺序和说明的核心问题,对文章的总貌有所了解,概括课文筛选信息。第二要突出重点,学生个人思考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同时安排合理的训练顺序。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相伴而生:头顶上可能有阴晴雷电,脚底下可能有地震火山,还有潮涨潮落、极光等。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就极光而言,它本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它在东西方神话里都留下了美丽的身影。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使一个个美丽的传说表现出新的内涵,使人们能用理性的眼光看待极光,并能对它做出科学的解释。曹冲的《神奇的极光》就是对极光做出理性解释的一篇科学小品文。极光,神奇在哪里?本文会告诉我们一些答案。今天,我们就通过阅读文章,走进极光的天地去欣赏它、了解它。

展示多媒体课件(色彩斑斓、瞬息万变的动感极光画面,配以音乐和画外音解说),或者播放一段关于极光的科教影片。把它们作为这节课的开始,必将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兴趣阅读做好铺垫。

二、内容概括(也可以由学生通过预习并总结出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首先我们来对文章的整体内容作一个宏观的把握。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全文思路:神话传说——极光现象——形成原因,即介绍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写观察到的极光现象;说明极光形成的机理等科学道理。说明顺序:按照人类认识事物(极光)的过程来说明核心问题“极光是什么”的道理,体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总结:本文以“古老的神话传说”、“极光一瞥”、“极光的来龙去脉”三个部分连接全文,从表象到实质加以全面的介绍,使读者一步一步地了解极光的知识。文章首先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列举了有关极光的东西方传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在叙述过程中说明了极光存在的悠久历史和地域。接着就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在“极光一瞥”中以“极光被视为自然界中最漂亮的奇观之一”引出极光区、极盖区等概念,对极光的多姿多彩、变化万千进行介绍,又以“即使有生花妙笔也难述说极光的神采、气势、秉性脾气于万一”,总结出极光“神奇”的外形。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极光的来龙去脉”则是由表及里地介绍极光的物理性,形成的条件、原理,并以“极光也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解开的谜”收束全文,使读者理性地认识、了解极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是恰到好处的。本文的语言特点也很突出,本文在说明中融入了很多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比喻,避免了说明的枯燥,使文章通俗易懂。这一特点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和借鉴。

三、分析课文第一、二部分,筛选重要信息

提示:第一部分重要是要完成对极光的初步解释,而关于极光的其他称谓则是顺便交代的内容,应予忽略;第二部分主要围绕极光的外形做文章。那么,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而对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要信息,可忽略。第三部分重点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可略去“其他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1、阅读分析第一节《古老的神话传说》。

(1)本文引述了几个主要的神话传说?(请筛选出能概括这三个神话传说的语句)

明确:可以从总结句、总起句入手得出结论。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轩辕出世);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山神触龙);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黎明之神伊欧斯)。

(2)从三个神话传说包括极光的得名可以看出极光有什么特点?

明确:神奇。形:彩虹般的神奇光带——硕大无比的光环——红色的蛇——狗、刀、旗、眼、星陨如雨;色:淡银色——红色;态: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身长千里”。

(3)从本节来看,四个段落说明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它们各是按照什么角度来说明的?

明确:第一段主要通过神话传说表现极光在古人心中的神秘色彩;第二段主要通过《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说明极光之形;第三段主要通过神话中的称谓说明人们对极光的命名是多种多样的;第四段通过外国神话传说说明极光有着丰富美好的文化内涵。

(4)作者对极光的看法是怎样的?

明确:极光是主要出现在南北极,由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的唯一的高空大气现象。

(5)神话传说在本文中所起的作用。

文章先从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谈起。一是附宝感极光而有身孕。这一神话传说表明我国对极光的观察由来已久,大自然的这一奇观震憾着人们的心灵,困惑着人们的认知力,人们就将它和伟大人物的诞生联系在一起。二是在中国古代地理学《山海经》中,极光被描述成“触龙”,它“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成为钟山的守护神。三是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的传说。其实在外国的文献资料中有许多关于极光的神话传说。由于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所以极光这一术语也是由古罗马神话中的“黎明女神”那里借用过来,既没有叫“触龙”,也没有叫“天狗”“刀星”等,这种不公正的真正原因是中国近代科学的落后。

文中引述的这些东西方的神话传说,虽情节不同,但都表现出人类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好奇、探究的心理。引述附宝的故事,偏重于它的古老神奇;引述触龙的传说,是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引述黎明女神的故事,是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色彩,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人们的感性认识。

2、阅读后分析第二节《极光一瞥》。

(1)阅读后,试概括本节四段的主要信息。

明确:①极光的分布区域随纬度高低不同;②极光的种类繁多,千姿百态;③极光变化万千;④极光之美丽无法以言语形容。

(2)这一部分涉及了哪几个概念?请从原文中找出表现这几个概念的语句并概括出来。

明确:极光卵、极光区和极盖区。极光卵是一个闪闪发亮的光环,形状像卵围绕在地球磁极;极光区是磁纬度67度附近区域,呈环带状;极盖区是比极光区纬度更高的区域,它处在极光卵的包围内部。

(3)这三个概念与说明极光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三个概念说明了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主要在极光区,较少在极盖区,中低纬度地区数十年难得一见。出现的区域如此之小,更见其难得。

(4)第一段告诉我们极光活动的分布区域;那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请找出关键句。

关键句: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为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明确:介绍极光的形状。极光形态特征五分钟: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可以把学生或教师搜集到的图片通过电脑演示出来,以供师生共同欣赏,这样有助于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

(5)写完了极光的分布和形状,接下来又写些什么呢?请找出关键句。

明确:“极光形体的亮度变化是很大的”、“最为动人的当然是极光运动所造成的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令人叹为观止的则是极光的色彩”。写出了极光的色彩、亮度:千变万化,美丽壮观,难以描绘。

(6)科普说明文一般是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于一身的,说明语言的风格一般有两种: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这一部分主要属于哪种类型?体现在什么地方?请举例。

明确:属于生动说明。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用了丰富的修饰语,这样就可以通过修辞手法和修饰语使得所要说明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本文在说明的过程中,用了许多形象的描述。如第一部分中引述的三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即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述、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在这些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尽可能地使用文学语言,如“随着夕阳西沉,夜已将它黑色的翅膀张开在神州大地上……”;“天幕上,群星闪闪烁烁,静静地俯瞰着黑魆魆的地面,突然,在大熊星座中,飘洒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时动时静,像行云流水……”。这些形象的描述,增强了读者的感性认识。

同时,在形容极光形体亮度变化时,也用了“瞬息万变”、“眼晴一眨,老母鸡变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等词语,十分生动传神。

在文章当中,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比喻。如“极光的运动变化,是自然界这个魔术大师,以天空为舞台上演的一出光的话剧。”“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像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这些比喻使用的非常恰当而且通俗,使深奥的科学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加深了人们对极光的认识。

(7)最后一段在这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具有这样的作用?请找出依据即关键句。

明确:总结。原文第一句“极光这般多姿多彩,如此变化万千,又是在这样辽阔无垠……”。形状、色彩、变化难测和分布区域在前文都提到了,是对前文的总结。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极光的来龙去脉》,筛选极光形成的原因和意义

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请先划出能概括第一段内容的关键句。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2、这里提到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指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20世纪60年代以前。从“直到20世纪60年代”可以看出。

3、传统的成因说对极光的解释有几种?各是什么?

明确:有三种解释:一种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一种认为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第三种认为极光是极地冰雪白天贮存的阳光到夜晚释放出来形成的。

4、20世纪60年代以后,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大气、磁场和太阳风。

5、第二段最后一句中“这已被实际观察的事实所证明”中“这”指什么?

明确:指具备大气、磁场和太阳风三个条件的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也会产生极光。

6、默读第三段,紧扣三个必要条件筛选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明确:极光是磁层(地磁场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的)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发大气的分子原子发光的现象。

7、全文作者在说明极光的过程中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说明有何好处?

明确:(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体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弧;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提示概念的内涵。

总之,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学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四、内容总结

整篇文章的思路其实离不开两个字——“神奇”。极光,就因为它的神奇,所以在东西方的神话传说中都留下了它美丽的身影。文章先从“古老的神话传说”起笔,对极光的神奇作个间接地描写,从侧面烘托一番;然后从正面直接地介绍极光以及它真正神奇的所在;最后从科学的角度切入,探索“极光的来龙去脉”并得出结论。至此,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完成了。总之,全文三个部分,三个小标题,环环相扣,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今天的世界,还有许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困扰全球科学家的就有百慕大三角之谜、UFO飞碟之谜、金字塔之谜等。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代人面对极光那样做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有一点坚信不疑的是,有我们这些求知欲望、探索精神都如此强烈的同学在,人类一定会像认识极光那样不断地、逐渐地、越来越迅速地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在更清晰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五、方法总结

因为连续几篇文章都是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在方法上往往大同小异,教师可以以复习方法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方法的落实,或以最后的总结形成复习方法,以加强学生的印象,完成运用由生疏到熟练的过程。

六、角色转换,拓展练习

有些教师在设计上别具一格。假设自己是不同的身份,请从原文中找了该身份的读者,其阅读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有什么不同,借以训练学生的筛选能力。(以下说法供参考。)

施行家应是大自然的热爱者甚至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去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应是他们最关心的。所以筛选的信息应为: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在南北磁纬度67度附近的两个环带状区域内,分别称为南极光区和北极光区。极光的亮度从刚刚看得见的银河星云般的亮度直到满月时的月亮亮度。极光色彩如万花筒一般出神入化等。今年我国的一批记者有幸到达北极进行报道,在北极看到了难得一见的极光,那绚丽的色彩、变幻莫测的外形令记者们叹为观止,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虽然他们不是以旅行家的身份观看极光,但那份激动心情是相同的。

浪漫诗人的筛选内容首先一定是附宝、触龙和黎明女神的神话故事。在诗人心中,那些美妙的传说深深打动着人们的心灵,使之对人类童年时的幻想和想像的激情深深赞叹。极光的多姿多彩、形成原理,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这会激发出诗人的奇思妙想。

科研人员的职业习惯自然使他们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感兴趣,他们的阅读过程应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应是他们的关注要点,如“目前能分辨清楚的极光色调已达一百六十余种。”他们会加倍重视。

如果从学习写作的角度出发,筛选信息自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以美妙的神话引出对极光这一自然现象的解说,堪称“风头”;描绘说明,借助熟悉的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用电视屏幕图像的显示做比方,解释极光的发光原理,深入浅出。学生还可以谈方方面面的优点,如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体会越深,效果越好。

附:科技文阅读方法

科技说明文阅读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句子的能力;

(3)辨别分析文意、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材料的能力;

(4)归纳要点,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这四个方面能力的考查一般定位在“懂”上,说到底是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解读科技说明文,需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1、学会筛选

即用辨别筛选的方法从选文中找出重要的信息,作为需要的答案或判定选项正误的依据。

①筛选的对象:重要的信息,如基本概念、新的见解、含有特殊指代的词语、阐释概念、表明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重要语句等。此外,对一些诸如“也许”“可能”“大概”“如果(一旦)”“部分(全部)”“过去(将来)”“目前”“除了……之外”“唯一”等词语,阅读时也要用勾画圈点等方法筛选出来。因为语言的准确严密是自然科学类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些词语或是对文章的论断,或对事物的程度、数量、范围、特征、功能等有限定强调的作用,一旦被改变,文章的论断就会被扩大或缩小。这也是命题者常设的考点之一。

②常用的筛选方法:检索性筛选和理解性筛选。检索性筛选是根据试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迅速找出所需要的内容、观点,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锁定”筛选的对象;理解性筛选是对某种科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阐释,它的关键在于准确地抽取特征,组织严密的语言进行说明。

③筛选的关键: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即将题目要求与筛选出来的原文有关信息联系起来,有时对应的原文可能找到好几处,但一般情况下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因此要进行辨别,筛选出需要的内容。有时筛选出的原文不止一处,可以互相补充。

2、学会比较

对材料中重要的信息要经过比较鉴别,才有可能较准确地把握其含意。

①比较的方法:将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明确差异,去伪存真,从而提取出正确选项。

②比较的主要内容: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程度的高低、可能与必然、部分与整体、现象与本质、肯定与否定、设想与现实等。

3、学会排除

科技说明文考查的题型是客观选择题。试题的四个选项除了正确的答案外,还有起干扰、迷惑作用的错误答案,我们可以抓住其设题的方法将选项与筛选出的原文逐一对照分析、比较排除,从而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常用的设题方法有:曲解原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超前肯定、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不含因果(增加因果或颠倒因果)等。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些解题方法的运用必须建立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建立在忠于原文(不夸大不缩小、不改变原文的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否则容易发生断章取义、肢解甚至曲解原意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使自然科学文章的阅读由“雾里看花”到“识得庐山真面目”!

极光课件【篇13】

教学目的:

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

二、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培养独立筛选信息的能力

三、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把握全文思路,筛选重点语段和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极光的形成原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我们都知道,宇宙中风霜雨雪、万里晴空都是自然界中的大气变化,我们熟悉它们,就象熟悉自己的老朋友一样。但有一种高空大气现象,平常我们在生活的湖南[温带、低纬度地区]却无福相见,那就是神奇的极光。

神奇的极光?“神”在哪里?又“奇”在何处?它神奇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我和同学们所一起学习的课文将告诉大家一些答案。

2、学习目标

①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发光原理。

②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筛选重要信息。

③学习下定义、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二、总体把握全文思路

“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

提问:本文共有三个小标题,它们各自起到了什么作用?文章的总体思路体现了何种规律?

明确:以神话开头,于文章之首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兴趣:由此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一瞥”让人可证实是写“所见”;有了现象当然使人产生探究其成因的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写“来龙去脉”。简而言之,三者的作用分别为激发兴趣——描述所见——探究成因。犹如层层剥笋,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律。

三、读课文,独立筛选重要信息

1.自读思考题:

①三大部分中谁是主要部分?谁是次要部分?

②每部分中重要信息集中在哪些段落?为什么?

③这些重要段落中哪些才是代表重点信息的具体语句?请划在书本上。

[启发思考]

1、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介绍事物特征,阐明事物的道理。

2、三个神话故事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引起下文,激发兴趣。因此故事本身不是全文重要信息。

3、说明文重点在介绍事物“是怎样”还是“不是怎样”?是前者,所以应略去关于三种错误认识的介绍。

讨论后明确:

①二三部分主要,开头部分次要。(从全文思路中可知)

②一部分第三段,二部分前三段,三部分二至三段。一部分重心在于对极光的初步解释,关于极光的其它称谓是顺带内容,应忽略;二部分重心在极光的外形上作文章,故极光形态的分类、亮度及色彩应为重点,关于极光卵、极光区的介绍是次要信息,略去;三部分重心在于阐述极光的成因机理,故略去“其它行星上的极光现象”。

③具体见板书。

四、信息的语言加工和最后输出

作为信息要点概括要够精炼,但文中二部分关于极光形态的分类阐述得较

为复杂。请你最大限度地将其概括得简洁明晰。(主要在1、4、6点,其中第6点着重分析)

1、学生对1、4点进行语言加工

明确:①极光是人们唯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高空大气现象。它由高空大气中的放电辐射造成,主要出现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④极光形态特征分为五种: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

2、研读第三部分第三段(即第6点)

1、本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是如何进行打比方的?

2、电视机的成像需要哪些条件要素?极光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要素?两者的要素之间

是如何对应的?

3、电视机的三要素之间是怎样运动产生图象的?

4、极光的三要素是怎样运动产生极光的?

明确:见板书

五、综合概括

1、请用下定义的方法对“极光”作出较为完整的科学的解说,要求:

(1)用一个判断单句:极光是……

(2)必须包括极光的分布、成因和特点等。先引导学生把极光的分布成因特点的句子找出,然后再概括。(图片欣赏)

明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2、总结本文的说明方法并举例

明确:1、打比方2、举例子3、分类别4、下定义

六、全文小结

“神奇的极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在欣赏科学性的故事中汲取有益的科普知识,积累相关的信息,使我们认识到,今天的世界,还有很多如极光一类的自然现象有待我们去探索,比如,困扰全球科学的就有百慕大三角之迷,UFO飞碟之迷,金字塔之迷,太平洋火奴鲁岛巨石雕像之迷。面对这些,今天的人们或者只能像近代人们面对极光那样作出一点直观的描述,甚至还只能像远古人那样面对极光惊恐惶惑,不知所措。但有一点坚信不疑的是,有我们在座的求知欲望、探索精神如此强烈的同学在,人类一定会像认识极光那样不断地、逐渐的、越来越迅速地解开一个个自然之迷,在更清晰也更清醒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同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最终达成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七、作业

讨论:如果从某种特定需要或特定身份出发,我们该怎样择要地筛选科技说明文的信息呢?

四人小组为单位,选取一个题进行讨论,确定发言代表说明小组筛选的理由。

①假如你是徐霞客,是一位小小的摄影家,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②假如你是唐李白,宋苏轼,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③假如你是李四光、钱学森,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④假如你就是你——一位想学写说明文的中大附中高一的学生,阅读本文时,你将关注哪些信息?

参考:

①徐霞客、摄影家是大自然的热爱者、崇拜者,自然界的壮丽景观吸引着他们一饱眼福。极光的特征、活动区域是他们最关心的。他们应筛选的是:极光最经常出现的地方是……;极光的亮度是从刚刚看得见……;极光色彩如万花筒……等。

②李白、苏轼极富浪漫情思,他们首选欣赏的是神话故事。因为他们对那些美妙的传说是深为痴迷的,对人类童年期的幻想和想象更加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极光的`多姿多彩也会是诗人关注的对象,因为这是自然的大手笔写下的辉煌篇章,它给人类的智慧带来深刻的启迪,它会激发诗人的奇思妙想。

③李四光、钱学森对探索自然界的本质最感兴趣。他的阅读是偏重理性的。有关极光的资料、数据及解释当为关注重点。一些具体数据他会加倍重视。

④如果想学写说明文,当然要从写法入手。例如扣人心弦的开头,如何调动读者的兴趣;描绘说明,借助熟悉事物介绍极光外形特征,具体可感;比喻说明极光发光原理,深入浅出。还有语言的准确、脉络的清晰等。

极光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极光的神话传说、极光的形态、极光的成因原理。

二、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筛选,促使其逐步形成合理的思维步骤。

三、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了解、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堂导入

赏析罗蒙诺索夫的诗《极光》:

1、找出其中描写极光形态的词语(如:晨曦、闪动的火焰、明亮射线、欣长的火、闪电、喷涌的火、冰冷的火等)。

2、诗中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描写极光?(比喻)

结合课本前彩图,增加对极光的感性认识。

二、通过研究标题,推测总体思路。

解释:课文以美妙无比的神话故事开头,激起读者了解极光的强烈愿望,接着就会过渡到对外观的描述,从题目“一瞥”我们可证实是写“所见”。了解了现象后,又自然使人产生对极光成因的探究心理,于是,水到渠成地写“极光的来龙去脉”。这种思路像层层剥笋,体现着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客观规则,是恰到好处的。

三、读课文,筛选全文重要信息。

1、课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角度有何不同?

附宝的故事:说明激光的古老

烛龙的传说:为了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伊欧斯的故事:为了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

2、你从“极光一瞥”这部分内容中看见了什么?“一瞥”的含义是什么?

分布区域、形态、亮度、色彩

3、人们对极光的成因的推测有哪些?

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

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极地冰雪释放出来的阳光

4、现代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要条件是什么?

大气、磁场、太阳风

5、分析极光形成的原理

课文是如何说明极光形成的原理的?

比喻说明。用电视机的成像原理来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

电视机成像原理,极光显示原理

电视显像管,磁层

电子束,太阳风粒子流

电视屏幕,极区大气

图象,极光

据以上原理,筛选文中有关信息,给极光下一个科学的定义。

定义的方式:概念=事物的特征(种差)+种属

例:人是能够制造并使用劳动工具的高级动物。

概念种差属

明确:极光是磁层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层时,激活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而形成的大气发光现象。

明确:极光是太阳风粒子流在磁层的作用下,汇聚成束被极区大气中分子和原子激发而产生的形态各异、色彩繁多、亮度变化大,主要分布在极区附近的一种光学现象。

四、布置作业:

1、概述极光形成的原理,为极光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2、注释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极光课件【篇15】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层次结构,体会科普说明文描写和说明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学习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神奇的极光图片展示)

提起极光大家都不陌生,它是南北极地区特有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极光在西方文学中还留下了许多神奇而美丽的传说,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近极光,认识极光。

二、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本文第一部分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弄清楚本文说明和描写是怎样结合的。

3.学习本文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三、课文分析

1.(学生讨论)本文引述了哪几种古老的神话传说,引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明确:文中共写了三种古老的神话。

①附宝感极光而孕黄帝;

②《山海经》中关于触龙的记载;

③西方伊欧斯的传说。

从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两个角度来描绘极光。

2.(提问)上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哪些推测?

明确: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极光可能是由以下三种原因形成的:

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地球外面燃起的大火,因为北极临近地球的边缘,所以能看到这种大火。

另一种看法认为,极光是红日西沉以后,透射反照出来的辉光。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极地冰雪丰富,它们在白天吸收阳光,贮存起来,到夜晚释放出来,便成了极光。

3.(提问)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明确:现在人们认识到,极光一方面与地球高空大气和地磁场的大规模相互作用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太阳喷发出来的高速带电粒子流有关,这种粒子流通常称为太阳风。由此可见,形成极光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大气、磁场和太阳风,缺一不可。

4.分组讨论并概括: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及运用特点。(学生找出文中例句,指明说明方法)

明确:

(1)打比方

在说明极光的形成原理时,作者用恰当的比喻,避免了枯燥的说明,使文章通俗易懂。

地磁场分布在地球的周围,被太阳风包裹着,形成一个棒槌状的腔体,它的科学名称叫做磁层。为了更形象化,我们打这样一个比方。可以把磁层看成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电视显像管,它将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粒子流汇聚成束,聚焦到地磁的极区,极区大气就是显像管的荧光屏,极光则是电视屏幕上移动的图像。但是,这里的电视屏幕却不是18英寸或24英寸,而是直径为4000公里的极区高空大气。通常,地面上的观众,在某个地方只能见到画面的1/50。在电视显像管中,电子束击中电视屏幕,因为屏上涂有发光物质,会发射出光,显示成图像。同样,来自空间的电子束,打入极区高空大气时,会激发大气中的分子和原子,导致发光,人们便见到了极光的图像显示。在电视显像管中,是一对电极和一个电磁铁作用于电子束,产生并形成一种活动的图像。在极光发生时,极光的显示和运动则是由于粒子束受到磁层中电场和磁场变化的调制造成的。

打比方,就是借助于打比方来说明事物。作用在于把陌生的事物,说成读者熟悉的事物,把深奥的事理说成浅显的事理。

(2)举例子

在古代,我国没有极光这个词,所以是根据极光不同的形状差异分别加以称谓,如叫作天狗,刀星,蚩尤旗,开天眼,星陨如雨等等,它们大部分散落在史书的星象、妖星、异星、流星、祥气的记载中。

举例子是以具体的简单的事物说明抽象的、复杂的事物。把抽象的具体化,把复杂的简单化。

(3)分类别

毫不夸大地说,在世界上简直找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极光形状来,从科学研究的角度,人们将极光按其形态特征分成五种:一是底边整齐微微弯曲的圆弧状的极光孤;二是有弯扭折皱的飘带状的极光带;三是如云朵一般的片朵状的极光片;四是面纱一样均匀的帐幔状的极光幔;五是沿磁力线方向的射线状的极光芒。

分类别说明就是将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分类别说明的作用在于理清头绪,具体说明。

(4)下定义

极光是天空中的一种特殊的光,是人们能用肉眼看得见的惟一的高空大气现象,它常常出现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主要是在南极区和北极区。

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

5.举例说明本文哪些部分是描写,哪些部分是说明?

明确:在文章第一部分关于极光的古老传说部分是描写,比较生动的描写是文中第一自然段。

文中其余部分是简洁的说明。

四、小结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说明文,记叙、描写、说明浑然一体,并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浅显易懂,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一、二题。

板书设计

神奇的极光

司马光课件汇集十四篇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很多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小编花时间特意编辑了司马光课件汇集十四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司马光课件(篇1)

教学目的:1、会认13个生字和要求掌握的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4、学会一些机智处理问题的方法。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像,想看吗?看着这幅画像,你想知道什么?

师:这个人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是谁呢?老师把他的名字写下来:司马光。(板书)谁来读一下?

生:姓“司”。师:他姓司马,这是个复姓。谁来说说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呢?

师:关于司马光的故事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读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请大家翻开课本82页,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

师:读完课文了吗?课文里调皮的字宝宝们要出来和我们见面了。瞧!(出示投影片)认识他们吗?如果你觉得哪个字宝宝难记,可以问问周围的同学有没有好办法。好赶紧读一读,等会老师可要去掉拼音了!

生自主读生字。

师:去掉了拼音,你还认识吗?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

小老师读。

师:还有谁愿意?这么多同学呀!我们来做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花传到谁那,谁就来当小老师,好吗?

师:认识了生字,我们来猜字谜好吗?(出示投影片)。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同)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师:还想猜吗?好,出示课件,这里有三个字,假、缸、破,老师来指,一个同学背过脸去猜老师指的是哪个字?你们可以举手给他提示,好吗?

师:还想做识字游戏吗?下面,我们来个组词比赛,出示字:别、慌、吓、叫、块、使、劲、救,这里有8个字,按顺序每排一个字来组词,看哪排给这个字组的词多,哪排就赢了!先自己准备一下。(做组词游戏)

师:认识了字,同学们再读课文,肯定会有更多收获。

师:同学们读课文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来看一幅画。

课件出示图片。

师:一口很大的装满了水的缸,放在假山下面,而且有小朋友在假山上玩,这就有可能出危险。下面,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2自然段,想想哪些词该重读。生读。

生:……师:正是因为大缸里装满了水,所以才可能发生后面的事情,所以,这里应把这两个词重点强调一下。我们一起试着再读一下这一段。(集体读)

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呢?请同学们找一找。谁来说?

师:你们紧张吗?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读出你紧张的心情来。(指名2-3个同学读)师:你觉得谁读得最好?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我觉得谢培同学读得好。她读得声音响亮、有感情。

生:我觉得她“一不小心”读得很好。师:因为事情发生的很突然,所以,“一不小心”要读得略微快些。哪位同学再想试着读一下?如果是你看到了,这时你会怎么办?生:我会跑去找大人。

师:孩子们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看图,谁来说说。

生:有一个孩子吓哭了,有一个孩子在喊大人,还有一个孩子跑了。

师:孩子们本来玩得那么高兴,突然发生这种事情都慌了,害怕极了。请同学们读一下课文的第4自然段,读出孩子们的慌张、急切。师:谁来读?

师:他是怎么做的?谁来给大家读一下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描写司马光救小伙伴的表示的词。师:你们画出了哪些动词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成司马光,用镇定的语气来读一下这一段。

指名读。集体读。

师:缸砸破了,水就流出来了,孩子就得救了。司马光用自己的机智化险为夷了!还紧张吗?不紧张就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表达?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松的语气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

师:想一想,得救的孩子会对司马光说什么?司马光又会说什么?请同桌俩练习表演一下。

师:喜欢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它讲给别的小朋友听?下面,我们先来听叔叔讲一讲这个故事,自己可以跟着小声讲。

师:课后请同学们把这篇课文背下来,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喜欢这样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搜集一下,我们开个小小故事会。

司马光课件(篇2)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并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给第二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说目标

1、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材中司马光砸缸救人本身就是一个创造,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主体得到发展,结尾处设计了发散思维的训练。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聪明勇敢的孩子是教学的重点。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采用看图法、质疑法、讨论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体现以学生为主的人文情怀。

2、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质疑为主线,运用讨论反馈法,引导学生质疑——讨论以及反馈解疑——想象,培养学生在求异中求佳的思维方法。

四、说教学。

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课件的出示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近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司马光课件(篇3)

《司马光》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司马光七岁的时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课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的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20.司马光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试读课文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二.讲读课文

1.讲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人物。

(4)指名看图说说水缸,假山的位置。

(5)再指名说说水缸的样子。

(6)指名朗读。叙述的语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那个小朋友怎么会掉进缸里的?他会遇到哪些危险?为什么?

(3)看图说说“别的小朋友”指的是哪些小朋友。从哪里看出他们慌了,他们可能会喊什么?

(4)指导朗读。

要用紧张的语气读、指名读、齐读。

3.讲读第三段。

(1)看图。

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非常危险,其他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这时候会怎么想?(启发想象,练习说话)

(2)指名读课文。

(3)用“——”把写司马光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

(4)从哪些地方看出司马光没有慌?

(5)比较句子。

a.他搬起一块大石头。

b.他搬起一块石头。

指名读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司马光为什么要搬“大”石头?从这里你可以看出司马光怎么样?

a.司马光杂那口缸。

b.司马光使劲砸那口缸。

指名读句子。你觉得哪句话好?“使劲”写出了什么?表现了司马光怎么样?

(6)司马光的方法行吗?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7)指导朗读。

速度稍慢,第一句要有力,第二句要放松。

三.总结课文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司马光是个怎么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四.作业

填空:

别的()()都慌了,()()哭,()()喊,()()()跑去()()()。()()()没有慌,他搬起一块()()()使劲砸()()()。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

2.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时(sishi)找(zhaozao)座(zhuozuo)砸(zazha)

二.练词说话

1.看图复述故事。

同桌练说,小组练说,各组选一个代表到前面来说。

2.用词练习说话。

(1)不小心

(2)有的……有的……有的……

三.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gushihouyihoujindoulailezhaodaren

2.组词区别。

古()时()候()

石()村()后()

那()缸()找()

都()红()我()

【教学目的】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能从课文插图中学习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⑵认读字卡片。

2、教师:

⑴吹塑纸剪成假山、水缸。

⑵课文插图,第4、5自然段的文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司马光的图片)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位古时候的人,他的名字叫司马光。他是一位有名的人。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就是他小时侯的事。

(板书课题20、司马光)

(从图入手,引出课题,激起学生对司马光了解的愿望。)

二、自主识字,初读感知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读通课文:

⑴借助拼音。

⑵问别人。

⑶联系上下文猜字。

⑷听别人读。

2、同桌互读正音:

3、指名读课文。其他小朋友认真听,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学生评价订正读音,教师随机利用卡片指导学生巩固认读字。)

4、运用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师:现在我们要把生字朋友从课文中请到我的生字卡片上,看大家还认不认识?

出示生字卡片,用“摘字”的游戏识字。

(方法:把字贴在黑板上认识哪个字就摘哪个字来读,其他学生跟读。)

让学生在小组里摘字,说说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些字的。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生字用换偏旁的方法来记住的?

叫──收球──救

师用“开火车”的游戏检查学生识字情况。

5、把生字朋友送回课文的家中,全班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司马光干什么?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出示了四种识字方法,这样既复习巩固了原有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识起字来饶有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游戏。这样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效果。)

6、四人一小组读课文,可以齐读、分段读、表演读。讲讲自己读懂了什么?

(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以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7、小组汇报交流。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学习“到、别”两个生字:

1、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找一找两个字的相同点。

(学生知道这两个字是同部首的字,学习立刀旁)

2、教师范写,生描写

3、请写的好的学生说一说怎样才能写好。

4、生练写,同桌互评。写的满意的画一个。

司马光课件(篇4)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司马光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 旁部首;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1、你们喜欢故事吗?

2、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板书课题),你们认真听,想想讲的是谁的什么事。

3、读课题,思考:课文讲了司马光做了什么?你觉得司马光怎么样?

指导分小组学习,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

(1)、标出自然段番号。  (2)、圈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 (3)、交流认识这些字的好办法。  (4)、组长检查。  (5)、读通课文。

1、开火车读生字。

2、说说你们小组用了哪些识字的好办法。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读读说说”,男女同学比赛组词语。可板书部分词语。

4、用“缸、块、劲、砸、救”做猜字游戏。

5、读课文。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

1、(多媒体演示):上面是一个大花园,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有装满水的大水缸。

(1)、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这是什么地方?这地方有什么?谁能用书上的话告诉大家?

(2)、这时发生什么事了?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3、出示图画:别的孩子惊慌的样子。观察:别的孩子怎么做的?他们的表情怎样?谁来读一读?

4、继续出示图画:司马光。观察司马光是怎么做的?他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

谁来读一读?

5、结果怎样?这时,你的心情怎样?全班一齐读书告诉老师。

1、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说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提示:我们学的哪些字有双耳旁?左双耳和右双耳的字分开板书。

2、记住哪些字有困难?哪些字容易出错?说说你的好办法。

3、这些字怎样写才好看?

4、示范“那”、“都”的写法。

5、巡视、指导,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我该怎样读、怎样讲、怎样演这个故事。

1、登山游戏。

(1)、画出山的简易图,贴上词语卡片,请小朋友读一读。

(2)、分组比赛读,读正确了的在山顶画上小红旗。

2、这节课你想怎样学课文?

你觉得课文最精彩的是哪些自然段?

1、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给“慌了”打上点。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们“都慌了”?用横线勾出。

(2)、怎样读才能读出小朋友的“慌”?试一试。个别范例指导。

2、司马光表现怎样?给“没有慌”打上勾。

(1)、从哪些表现看出他“没有慌”用波浪线勾出。

(2)、你想怎样表现他“没有慌”?试一试。

(3)、司马光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领读“别的孩子都慌了--”;“司马光没有慌――”

4、你觉得司马光的办法怎样?你想怎样夸一夸他?

5、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进一步思考:如果没有举得起的石头怎么办?如果司马光一个人砸不破大水缸怎么办?如果……你还能设想当时的情境,多问几个怎么办吗?

(三)、用自己的方式表现课文:朗读、表演、讲故事愿意怎样来表现这个故事?

根据自愿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读故事、演故事、讲故事的三部分,第部分学生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共同学习。为每部分学生提出要求。

板书:读:心情 语气 快慢 轻重      演:读 想 演      讲:读 圈 讲

1、喜欢朗读故事的小朋友,把这篇课文有感情地读读,让大家欣赏,好吗?  大家觉得怎样?像他们这样读读。

2、这个故事多么生动啊!谁能把它背下来呢?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背一背吧。

3、谁背得快?来领着大家背。说说你为什么背得这样快的。

1、读第一句,想想该填上什么词,再读读,看看填对没有。  读第二句,看看和第一句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然后说一说。  2、比一比,“那里”和“哪里”有什么不一样。你怎样分清它们。读句子,想想句子的意思,再填空。检查一下,写对没有。

1、可以跟爸爸妈妈商量一下怎样查到资料,再动手查。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一问。

2、回忆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时发生的事,有顺序地讲出来,如果能讲得生动一点更好。

想想看,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缸里的小朋友?

有的……有的……

[司马光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司马光课件(篇6)

《司马光》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砸破水缸救出落水小朋友的事。全文共有六个自然段,从落水到得救,情节扣人心弦。本课的教学,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因此,教学中不妨这样做:

读一读,重感悟。

朗读是语文课堂活动中的重要方式。朗读不仅仅是为了理解课文内容、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获得充满灵性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读懂课文的内容,想象课文的情境。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脑中再现小朋友惊慌的表现,体会慌乱的场面。通过演读,让学生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背一背,重积累。

语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是积累,不仅应有生活材料的积累,还应有语言材料的积累。这个单元练习里熟记成语中的四个成语(从容不迫、多谋善断、临危不惧、方寸不乱),是对杰出人物临危不惧、从容应变这一心理品质的赞颂,而小时的司马光正是如此。因此,在教学时可让学生背一背成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成语。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说一说,重迁移。

语文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应充分利用文中插图,情节的空白处,创设说话的情境,让学生乐说、想说、会说。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说一说小朋友惊慌的表现;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想象说说人们会怎样称赞司马光,从而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司马光课件(篇7)

1.生字的呈现。

指导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给生字正音。学会在课文中画出与生字有关的词语,认读、识记。

将生字词集中,写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给生字着色,通过色彩强化,整体感知生字。

2.生字的识记。

学生自主识字,并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识字方法举例:

假—真假、假装;

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3.识字的.巩固。

用问答对唱或说反义词的方法巩固识字。

4.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六个字,都有规律可循。“别、到”二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吓、叫”二字都有口字旁,可以一起指导:(1)两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2)“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那、都”二字均有双耳旁,可结合第18课的“阳”字进行指导。现在,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带双耳旁的字,如“啊、那、阳、都、邮”,建议将这些字集中起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写字方法:左双耳,“耳朵”要写得高、小,竖为“垂露”;右双耳,“耳朵”要写得低、大,竖为“悬针”。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试着补充课题。

2.切入重点句进行对比读书,抓住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词语在朗读中感悟。

(1)读到“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让学生体会假如自己在场会是什么心情。指导读出紧张的语气,“一不小心”语速略快。

(2)别的小朋友见到这情景都怎样了?指导读出慌张、急切的心情。

(3)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他在做什么?结合课件展示或课文插图,在课文里画出司马光的表现及救小伙伴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司马光当时是怎么想的?分小组议一议。怎样读好这句话?把自己扮作司马光,表现出镇定思考的神态读一读,做“举起”、“使劲砸”的动作读一读。

3.用讲故事的口吻自由朗读全文。必要时,老师可再范读。

1.开展积累词汇活动。

2.创新故事会。

引导学生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老师可利用课件介绍,或引导学生事先问家里人、读课外书,或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等),然后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司马光课件(篇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板书)《司马光》。这是一篇历史人物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他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小朋友。故事的插图生动、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词句的意思。通过对这个故事的学习,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懂得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体会司马光沉着、机智的品质。

其中1、2是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我准备用2课时达到以上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采用三个层面的读,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揭题后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并简要介绍一下司马光,然后让学生拼音,自渎课文,自学生字。把课文读得正确,顺畅。接着结合检查,再读课文,在这个过程中,注意纠正读错的字句,读准多音字“假”的音,在初步读正确通顺的基础上,可让孩子联系课题说说自己通过读课文知道司马光的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最后,我将预留七、八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爬、哭、园和流”,尤其是“爬和哭”带有新的偏旁“爪字旁和犬字底”,两个字中容易多一点和少一点,因此我让学生借助笔顺表,细致地分析汉字的结构、笔画、笔顺,自能识字。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的描仿,正确、规范地书写,最后,让学生当堂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这一课时,主要通过“从课件中质疑;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三个环节进行教学,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一、从课件中质疑。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刚一上课,我就出示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课堂情景,然后提问:

1.从课件中你都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看到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一脸惊慌的样子。

2.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有:

(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2)是谁救的他,他是怎样救的?

学生所提问题正是目标3要完成的任务,通过看图了解当时的情况,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读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解决这些问题。

二、通过自读、讨论,突破重点解疑。

1.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两个问题,学生自读1—3自然段,解决第一个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提高教学效率。借助课件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孩子是“不小心”没留神掉进缸里的,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紧急。司马光说课稿 相关内容:《两只小狮子》教学案例《影子》教学设计97秋姑娘的信《汉语拼音8 zh ch sh r》教学案例及评析《大家都说普通话》教学反思12 失物招领教学设计《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小鱼的梦》实录与感想查看更多>>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3.再读课文4—6自然段,解疑第二个问题。以自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1)经过自读,学生了解到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不知怎么办?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样想的?

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该怎么办,束手无策,而司马光是怎样做的?

(2)再次读课文,独立思考当时司马光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经过反馈得出当时司马光想如何尽快让水离开孩子。做法:拿起石头使劲砸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从司马光的做法可以看出他是个敢想敢干、机智勇敢、遇事不慌的孩子。

三、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为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方法,结尾设计了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把故事推向了高潮,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

2.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以下结果:

有人认为可以既不打破缸又可以救出人是最好的办法。如团结起来把缸推倒;用桶往外舀水;这些小朋友都跳到缸里,因为缸里的水是有限的,水一流出来。小朋友就得救了,缸也保住了;用网子捞……

3.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再与司马光的办法比较,发现只有司马光的办法能既快又保险地救出孩子。所以在求异中求佳,同时肯定同学们的想法。

司马光课件(篇9)

教学要点:

听写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答课后第2题

3、口头填空。

一个小朋友( )到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 )了。司马光( )一块石头,用力( )那口缸,几下子就把水缸( )了。掉到大水缸里的小朋友( )了。

二、指导朗读。

1、回答问题,结合练读。

(1)“有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去了。”这时情况危急,这句话该怎么读?

(着急的语气读这几句?

(“用力砸”要读的有力,表现出司马光的机智、果断。

集体读。

三、复述课文。

1、找出与这三幅课文插图相对应的课文。

2、看投影或看课文插图复述课文。

3、集体评议。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司马光离开我们将近九百多年了,他小时候不但聪明、机智、遇事不慌。小朋友们也要想他那样,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要动脑筋,想办法。

五、作业。

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司马光砸缸

小朋友司马光

都慌了没有慌

掉到大叫拿

水缸里……喊用力……得救了

司马光课件(篇10)

一、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司马光形象,对学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榜样感召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能正、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来感悟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3、能从课文插图中观察出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言:同学们,在距今九百多年前,也就是在我国北宋时期有历史学家,他就是司马光,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事。

2.哪个同学对司马光有了解呢?请你说一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什么?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你知道哪个孩子是司马光吗?

2.学生简述画面的内容。(出示有关课件)(图上画的是花园的一角,有假山和树木。花园里有五个小朋友,他们中的一个正从被砸破的缸里往外爬,其他人有的在一旁看,有的去喊人其中蹲在缸边、扶着往外爬的孩子的那个小孩子就是司马光)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5.记住字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如换偏旁、猜字谜、组词识字等。

(四)讨论(读书交流,理清故事内容。)

1.指名分段读文,引导学生思考课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2.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读懂的问题。

(五)写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我会写中的六个字,发现六个字的规律:左右结构。组织学生讨论在书写中应注意什么?

2.自由练写,教师有意识地指导难点字:如那、都两字中的双耳的写法。

3.书写展示,相互评价,引导学生把不好写的字多写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二)朗读、理解课文

1.指名读课文,数数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读了这段,你读懂了什么?

(2)古时候是指什么时候?你还知道哪些朝代?

3.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深入地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书上的内容和图上的画画,请你说说: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

(缸很大,比小孩还要高,缸里装满了水(课件播放)

(3)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渎给你的同桌听听。

4.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这段,思考: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2)展开想像:这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小伙伴们什么心情呢?请你仔细想想,把自己当作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此刻此时,你的心情如何?

(3)为什么着急呢?掉进缸里的小孩子面临着哪些危险呢?

(4)你准备怎么读?

(5)组内练读后,全班汇报读。

5.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思考:小朋友们为什么这么惊慌?(因为这关系到人的性命,大家都很害怕,又毫无办法)

(2)练习朗读,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

(3)小组内练渎。

(4)个别同学展示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5)在这万分紧急的情况下,一个小朋友去叫大人,大人来了能不能救出孩子呢?他的方法好吗?小组讨论。(这个办法不好。虽然大人个子高或者能想办法去解救孩子,但是等大人来了,孩子的性命不一定能保住)

6.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的表现与其他人有什么不同?

(遇事不慌,很沉着)试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这段。

(2)试着做司马光时的动作。评议:谁表演得好?为什么?

(学生砸缸的动作要十分用力,才能体现是使劲砸)为什么司马光要用这么大的力气?小组讨论。(因为这样才能很快地把缸砸破,救出小朋友)

(3)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

(4)讨论司马光的做法好在哪。(司马光的办法最好,因为缸大,水深,水对缸中小朋友威胁最大,如果让水流出来,小朋友不就得救了吗?所以他想到砸缸,并且用力砸,赢得了时间)(5)小组讨论: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遇事不慌、善于动脑筋、聪明勇敢的孩子)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这一段。

7.学习课文第六自然段。

(1)自己读读这段。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段?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8.发散思维训练

还有别的方法救出落水的小孩吗?

司马光课件(篇11)

教科书分析:

经过和结果写得清清楚楚,为学生这个单元的习作提供了一个范例。

2.课后练习“跟着老师朗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既提出了朗读目标,也指出了教学的方式方法。“跟读”是一个比较快而且容易达成目标的教学方法,但也有其缺陷: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初步跟读的基础上,还是需要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停顿。

3.课后练习题“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既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又指出了达标的方法兼过程目标“借助注释”了解句意,指明了教学程序的安排。因此,讲故事适宜安排在借助注释了解句子意思知道了解为什么这样停顿的之后。

4.课后练习题3,关键是学生交流后老师的小结,从而使学生初步对文言文的语言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

名言,在语言上与文言文是有相同之处的,这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2.借助一定的条件复述课文或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借助注释说说古诗句的意思,这些训练,学生也已有过多次的实践,这同样是教学要充分利用的有利条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司”等5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司”等7个字,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通过跟读和了解句子意思,正确做到词句间的停顿,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和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司马光的故事,了解完整讲述一件简单的事情的要求。

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4。

教学准备:

教师:“司”等,教学PPT。

学生:每人一套“司”等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释题,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一)激趣导入,释题

对了。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体会到同学们关爱、尊重他人和英子微笑面对生活的美好品质。那么,谁还记得这个单元的两个主要学习目标呢?(指名回答)是的,这两个主要的学习目标是: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学习写一件简单的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课文,努力达成单元的主要目标。那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谁的美好品质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出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反馈指导:指名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4.释题。

提问:通过课题,你知道课文要表现谁的美好品质呢?(指名回答。预设:通过课题,我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

(二)明确课文主要教学目标

导语:通过课题,我们知道课文要表现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司马光是谁呢?(PPT出示司马光的图片,简介复姓司马和司马光。资料见《教师用书》。)那么,课文讲述了司马光一件什么样的事情?表现了他的什么美好品质呢?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新词,把课文读准确通顺了,了解了课文内容,进行了有关的练习,就能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粗知课文大意(或整体感知课文)

(一)指导预习

读到的古人的名人名言是相同的,比如,很多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读懂古诗和古人的名人名言的方法来读这篇课文。

出示预习任务。

(1)轻声朗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拼读一下字上的音节,看看自己能不能将课文朗读下来。

(2)读完课文后,把会认读的字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把生字词读准。

2.反馈指导。

(。通过个别指名检查等方法,指导读准生字读音。

(2)说说哪个生字容易读错,指导读准音难字。预设:“司”“持”。

(登山、众多”复习认读。

3.导语:我们学习了课文会认读的字,复习了会写的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其中会认读的字词和会写的字词中红色的字,学习完课文,就要求正确书写。下面我们继续预习课文。

出示任务:朗读课文,注意做到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预习任务3。

4.反馈指导。

指名朗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听的同时继续思考预习任务3。

(二)反馈预习任务

1.提问: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预设:课文讲了小时候的司马光砸缸救同伴的事情。

并把课文读正确了。

三、学习把课文读通顺

对了,还要注意句子中间的停顿。句子中间以词语或短语停顿,文言文的朗读停顿的要求与我们学过的课文的要求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言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差异,所以读起来,会感觉又不一样。请听老师朗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感觉。

出示任务:留心听老师朗读课文,在课文停顿的地方画上“/”。

用较慢的速度朗读两次,朗读的停顿如下: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反馈指导。

PPT出示朗读的停顿,订正是否这样画停顿。

3.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跟老师读课文。

用较慢的速度带读两次,再用正常速度带读一次。

4.出示任务:借助PPT的停顿提示,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个体操作。

5.反馈指导。

指名二、三个朗读后齐读课文一次。

6.出示任务:对比以前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停顿,同桌交流一下,这篇课文朗读的句子中间的停顿有什么不一样?

7.反馈指导。

预设:

以前课文句子中间的停顿是没有一个字就停顿的。

四、了解句子意思,通顺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导语:以前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都是现代的语言。现代的'汉语言多是使用双音节词语或多音节词语,即两个字或两个字以上组成的词语,朗读时候,句子中间的以词语或短语为单位停顿。但是这篇课文朗读起来,句子中间的停顿为什么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呢?我们把课文的句子变成现代的语言,了解了句子的意思,就能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

出示任务: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同桌交流。

预设:

群儿/戏/于庭:(司马光和)几个同伴在庭院玩游戏。(板书:戏于庭)

一儿/登瓮:有一个同伴爬上大瓮。(板书:登瓮)

足跌/没/水中:失足跌入大瓮沉没在水里。(板书:没水中)

众/皆/弃去:其他的同伴全部不管跑掉了。

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举起石头击打大瓮使大瓮破了一个大洞。(板书:持石破之)

水/迸:(大瓮里的)水涌了出来。

儿/得活:那个同伴得以活命。(板书:得活)

提问:了解了句子的意思,通过比照着朗读,你知道为什么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吗?(指名回答。预设:朗读课文会出现一个字就停顿的现象是因为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语。)

3.小结:是的,文言文多是一个字就是一个词,即很多单音节词,因此朗读文言文,除了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外,还要格外留心句子中间的停顿,以词语或短语做停顿单位,不要读破句子。

出示任务:(PPT出示课文)你能不看着停顿,能正确通顺流利朗读课文吗?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4.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朗读,师生评议。

5.导语:刚才在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同学好像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大家试一下,看能不能把课文背诵下来。

出示任务:背诵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

个体操作,同桌互检。

6.反馈指导。

指名两三个背诵,师生以词句间停顿为重点评议。齐背诵一次。

五、小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

六、会认读的字认字的评价与词语表词语读记

(一)同桌打乱字卡顺序相互检查纠正

(二)认字评价(注:所出示的字脱音节,关注学习慢的学生)

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一)复习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

PPT出示会认读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二)背诵课文

指名和齐背诵。(板书:第一课时板书)

二、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感悟课文主题

(一)复习句子意思

1.导语: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用现在的语言,说了课文句子的意思,谁能给大家说一说呢?

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然后说一说课文句子的意思。

个体操作。

2.反馈指导。

指名逐句说,PPT逐一出示。(预设见上一课时。)

(二)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1.导语: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就能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了。在这个基础上,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吗?

出示任务:在读懂课文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做到故事完整,语句通顺连贯。(提示:

个体操作。

四人小组讲故事,互评交流;推选代表在班上讲。

听故事交流要求:(哪些地方可以讲得更好些。

小组代表讲故事,师生评议交流。

(三)感悟课文主题

1.导语:我们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利用自己原有的语文知识,读懂文言文课文的句子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了这个故事。那么,你认为这件事表现了小时候的司马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呢?

出示任务:用句子“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体会到的司马光的美好品质,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反馈指导。

预设:

这件事情表现了司马光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从“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体会出来的。

经过、结果,写完整,写清楚。让我们了解到小时候的司马光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美好品质。

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1.导语:三十个字,就把事情讲述完整,那么,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呢?

出示任务:四人小组讨论讨论: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提示:小组长注意小结,并代表发言。)

2.反馈指导:

预设:

(有的词意思与现在的意思不太一样,如“登”“迸”:(3)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以单音节词为主;(有些语序不太一样,如“戏于庭”。

四、总结:学习状况和知识能力点(知识能力点见教学过程中的导语和小结)

五、写字教学

(一)字形教学

1.PPT示会写的字,读一遍。

2.观察字形,思考哪个字容易写错,会错在哪里,同桌说一说。

3.反馈指导。

例:“庭”,里面是建字底,不是走之底;“登”,右上部是撇、撇、捺;“弃”,第一笔是点,不是横。

(二)写字指导

退让、延伸等。

2.各写一个,反馈评议。

3.按评议对照修改,然后每个字在写两个。

六、写字练习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给家人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见第一课时

司马光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

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人物

1、导言: 今天这堂课,我们要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他生活在9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他就是司马光。

2、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22,说的就 是 他 的 故事 。

,我们一起读好它。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同”字少一竖)

你瞧,这就是长大后的司马光。你知道他姓什么吗?老师告诉你啊,司马光可不姓司,他姓司马,这是复姓。光是他的名字。

5、老师还告诉你:司马光曾经做过宰相。他花了19年的时间主持编修了有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

过渡:那课文又写了什么呢?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读

1、读生字词

(1)出示“一”。同学们,这个字,你会读吗?

后两个你来读。你瞧,在不同的情况下,一的读音会发生一些变化,

我们一起读准它们。(齐读)

3、去拼音,开火车检查

4、初读课文

(流利。

5、 学生 分小节朗读课文

(3)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呀?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听得很仔细,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1、其他同学仔细听,想想,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2、出图,你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

(出示句子)你能通过朗读把他们的高兴表达出来吗?

3、出示第三句话。再读读,花园里还有什么?

((出示“水缸”词)这个缸是一个(后鼻音),我们读准它。

(2)水缸是做什么用的?

是的,古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都用自来水,他们用水需要挑水,这种水缸就是用来装水的。

(出示图片)你看,这口水缸和我们小朋友比比个子,还非常(大),(出示“一口大水缸”)谁能读好水缸的大?看,水缸不但大,里面还装满了水。

4、概括第一段的内容

(1)谁愿意来读读第一节?

(2)课文第一段有三句话,告诉了我们事情发展的起因,我们一起来读读。

(二) 学习课文第 二 自然段。

1、 正当孩子们玩得高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快,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发生了什么事?

(1)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 水缸里 。

(2)刚才我们知道了,这是一口又大又装满了水的缸,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么样?

(出示第一句)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3、那其他孩子怎么样?

(出示第二句话)我们一起读读。

(是一个(竖心旁)的字。说明(和心理活动)有关。想想看,你在场,心情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么担心啊?因为情况紧急。)

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是的,你看这个小朋友他(摸着脑袋,不知道该什么办),他慌了;这个小朋友他(吓得都哭了),他慌了;那这个小朋友(他喊着去找大人),他也慌了;他、他、他,他们都慌了。

(3)孩子们都慌了,谁能用朗读,把你的感受传递给我们?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急?你在担心什么?

(4)是的,我们都很着急,很担心,人命关天呀。一起读读这一节。

(三) 学习课文第 三 自然段。

过渡:缸里的孩子危在旦夕,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自己读读文章的第三段。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司马光却(没有慌),(出示第一个断句)。他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去哭,去喊,去找大人。他很镇静。这就叫“从容不迫”。一点儿也不慌乱,这也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一点儿的意思。我们读好这两个词。(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板贴两个词,并说:此时的司马光是从容不迫的,是方寸不乱的。司马光他没有慌。

2、那他是怎么做的呢?

(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 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石头很重,司马光很费力气。

(2)指名读第一句。

4、结果怎么样呢?

面对危险,司马光不害怕,想出了好办法。这就叫“临危不惧”。

谁来读读?你读,你读,全班读。

5、孩子得救了,读到这儿,你有没有其他的办法救落水的孩子呀?你是怎么思考的?

6、也许,当时的司马光也和我们一样,他的脑子里有许多的办法,可他果断地选择一个办法,这就是“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他想出了这个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且立刻去做,这就叫“多谋善断”。出示词卡。你读,你读,全班读。

7、孩子得救了,如果你就在司马光的旁边,你会怎么夸夸他?

(好,好在哪里?聪明,聪明在那里?)

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来夸夸司马光吧!一起读读第三段。

四、总结全文。

1、最后让我们捧起书本,用朗读来把这个故事呈现出来。男生读第一节,女生读第二节,第三节我们一起读。

2、出示课文填空

学完了课文,这个填空一定难不倒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练习说话

司马光课件(篇13)

学习目标

假”等到”等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机智。

4.想出新办法,发展创新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多媒体,生字卡片,小黑板。

学生:读课文,标注生字、自然段;收集关于司马光的资料。

第 一 课 时

谈话引入,揭题激趣

2.认读生字“司”。齐读课题。

3.简介司马光。

整体感知,认识生字

1.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看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轻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小黑板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抽读检查。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

3自然段。

a.引导看图(或用多媒体演示当时的情形)。

b.自由朗读,体会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情。

c.指名读第3自然段,感受情况的紧急。

4.大家试着做做司马光的动作,体会“举”“砸”。

指导朗读。比较“别的小朋友”和“司马光”的不同表现,边读边体会。

老师引读: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别的小伙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呢?……最后……。

课后思考,拓展思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第 二 课 时

讨论交流

司马光沉着机智,救出了小伙伴。你能想出别的办法救出那个小朋友吗?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最好。

1.学生自己想办法。

2.分组交流,推选出好的办法到全班交流。

4.再次朗读课文,并说说司马光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识记生字,积累词汇

教师给予肯定或指正。

词语接龙等形式,完成“读读说说”的练习。

朗读背诵,积累巩固

1.自由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2.根据故事发展的顺序,教师引导背诵。

指导生字书写

1.认读“别”“到”等6个字。

立刀旁、双耳的书写位置。

3.学生描红,书写生字。

4.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议。

司马光课件(篇14)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6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正确地书写“那、都、到”这几个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俺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1、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身认读生字。

⑵ 同桌互读生字、词。

⑶ 抢读生字词卡片。

2、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⑴ 让同学自身动脑、选择自身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⑵ 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⑶ 请小组汇报或让同学当小老师讲解。例如:

吓:同学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同学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⑷ 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身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6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同学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到、那、都”这3个字。

5、同学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同学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6、同学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同学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同学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七色花课件集锦6篇


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 教学过程中注重创造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对于“七色花课件”的知识点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供大家参考,请有需要的读者前来欣赏!

七色花课件【篇1】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选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且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程序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引读话题:著名童话作家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精彩片段)

2,自由读文,了解大意;(助读提问: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3,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检查提问:珍妮小姑娘分别用七朵花瓣实现了哪些愿望?你认为哪个愿望最有意义?为什么?)

4,拓展升华,发挥想象,训练表达,结合写作;(口语、写作训练题目:《假如我有七色花》)

5,总结提高。(结束语:《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我们自然不能得到童话里的这朵神奇的七色花。但是,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美好愿望就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我们心中。)

七,说板书

黄色花瓣——让她带面包圈回家去

红色花瓣——把打碎的花瓶复原

蓝色花瓣——带她去北极 只为自己,增添许多烦恼

《七色花》 绿色花瓣——让她从北极返回家

橙色花瓣——来了很多玩具

紫色花瓣——叫玩具都回去

青色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男孩恢复健康——帮助他人,得到无穷快乐

得花 —— 用花

七色花课件【篇2】

教材分析:良好的品质应该从幼儿时代就开始培养。我们要教育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本此活动里珍妮利用神奇的七色花帮助小男孩站起来的故事,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材料,所以,我在给本次活动中,把培养幼儿对他人的同情心,体验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定位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活动准备:一朵自制的七色花,

故事磁带

教学挂图《七色花》

大班语言下册

活动重点、难点:能明白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情。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七色花引出主题,并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瞧!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什么了?

幼:(幼儿自由回答)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它有几种颜色?再来看看它分别是什么颜色 的?

幼:它有7种颜色。它的颜色分别是:红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蓝色、紫色。

师: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花能实现几个愿望呢? 幼:如果每片花瓣真能实现愿望,那么它能实现7个愿望。

师:我这里啊有个小姑娘她也有一朵七色花,我们看看她是怎么来实现愿望的。

二、理解故事内容,初步感知这个小姑娘是如何利用的

1、幼儿倾听故事一遍。

师:你从刚才的故事里听到了什么?

幼:我从刚才的故事里听到了(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姑娘的名字叫什么?

幼:小姑娘的名字叫珍妮。

2、幼儿出示自己的活动材料第二册并翻到第25页。

师:珍妮在树林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谁?

幼:珍妮在树林里迷路的时候遇到了老婆婆。

师:老婆婆怎么样来帮助珍妮的?

幼:老婆婆给了珍妮一朵七色花。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一片黄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瓣送她回家。“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送我回家好吗。”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二片红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瓶像原来一样。“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花瓶像原来一样。”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三片蓝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她到最高的山上。“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马上到北极。” 师:到了北极珍妮的心情怎么样?

幼:心情不好,她很冷,很害怕。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四片绿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她回到花园里。“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我回到院子里去。”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五片橙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花瓣把所有的玩具都给她。“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把所有的玩具都给我。”

师:这时珍妮的心情怎么样?

幼:珍妮很害怕,

师:珍妮是怎么利用第六片紫色花瓣的?又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让玩具都回去 “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玩具都回去。”

师:珍妮用到第七片青色花瓣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意识到了什么?并学说一下

幼:她想我用掉6片花瓣可是一点都不快乐。意识到了最后一片花瓣不能再浪费了应该做有意义的事情。

师: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做了什么事情?她是怎么说的?并学说一下

幼:第7片花瓣珍妮用它来让坐再轮椅上的小男孩站起来.“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让坐轮椅的小朋友健康起来。”

师: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哪一朵花瓣?为什么会让她快乐起来呢?

幼:真正让珍妮快乐的是橙色的花瓣.因为她帮助了别人.所以会快乐

三、想像拥有七色花

师:假如你也幼一朵七色花你想做什么呢?

幼儿自由回答

请幼儿学用珍妮的话语:“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

七色花课件【篇3】

活动目的: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表现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语言。

2.体验帮助别人的居心快乐。

活动准备: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头饰,挂图。

活动过程:

一、 认识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请幼儿数一数小姑娘珍妮的这朵花有几个花瓣,各是什么颜色。

2.如果每个花瓣都能帮助珍妮实现一个愿望,那么这朵七色花能实现几个愿望?

二、 理解故事内容。

1.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结合幼儿活动材料的阅读,以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3.重点引发讨论: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为什么?

想象拥有七色花。

1.再次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2.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请幼儿学习使用珍妮的“飞哟,飞哟,小花瓣,请你……”的句式,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

教学反思: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故事,写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实现了自己的七个愿望。这个故事内容比较长,在一开始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完整欣赏故事,生动形象的'故事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在接下来的提问中让我惊讶的是,虽然故事内容很长,但幼儿对故事中的细节掌握很好,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飞出去是什么颜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说出来,看来幼儿对这个故事很感兴趣。

活动中,我通过引导、讨论,幼儿都认为珍妮用最后一个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帮助小男孩健康起来,大家都喜欢这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内容之后,我就让孩子们来说说:“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活动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

有的说:“我想送给妈妈一件漂亮的衣服。”“我想让世界上所有看不见东西的小朋友,让他们眼睛都好起来。”“我想给地震的小朋友变出漂亮的新房子,这样他们又有新家了。”......这一次对于我来说又再是一次惊讶,但更多的还是一份感动,孩子们真的是长大了,在许多时候只要教师的适当启发,他们为别人着想的可能会比我们想到的更多。

七色花课件【篇4】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是根据前苏联著名童话改写的。课文写了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启示人们要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运用想象,并模仿课文的语句进行仿写。

3 .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懂得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语句,运用想象,引导学生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

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读写结合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程序

1.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2.初读课文,感知内容:我做小老师,检查词语认读情况和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3.品读课文,合作探究:

重点设计了两个问题:珍妮小姑娘分别用七朵花瓣实现了哪些愿望?你认为哪个愿望最有意义?为什么?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以及小组展示个人展示相结合的展示方式,完成了学习目标了解了七色花的神奇作用,懂得了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的道理。

4,拓展升华,读写结合:小练笔《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5,总结提高。

结束语:《七色花》是一篇童话,我们自然不能得到童话里的这朵神奇的七色花。但是,只要我们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美好愿望就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我们心中。

七色花课件【篇5】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根据《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的演示文稿部分进行设计的。学生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动画效果、切换效果等PPT的基本操作。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超级链接的认识和应用,更好的使用幻灯片,到达放映效果。通过由七色花来许不同的愿望,不仅引发她们的学习兴趣,更让她们有了一份责任感和感恩的心。

二、 学情分析

PPT这个内容有一部分同学已经在初中的学习中有所接触,所以学生们的掌握情况都不错。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之前的基本操作都掌握了,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用。10学前4班的学生学习热情大,每节课都能积极参与,但是由于来自不同的初中,所以在计算机操作、理解能力,创作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各个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也设置了分层任务。

三、 教学任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超级链接的各种操作

2.动作按钮的设置

3.超级链接颜色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自身思考和教师引导,学习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七色”不同的愿望,使学生向朋友、家人以及社会抱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也使她们通过这个的形式,唤起她们一份责任感和感恩的心。

四、 教学重点

掌握“超级链接”方法,能利用“超级链接”的功能实现简单的交互。

五、 教学难点

正确设置超级链接和运用超级链接。

六、 教法分析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具有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发现方法、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演示教学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本课教学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七、 学法分析

本课程由以一个通话故事为开头,这样的情景引入会比较令学生感兴趣。通过思考和教师引导来层层深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次的任务是一项综合任务,在之前的课堂教学中,已经让学生们制作了“我的七色花”演示文稿,为本节课的内容做了一个铺垫。

在本节课中最突出的一点是由教师引出问题,但是有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到答案。通过教师和学生演示到达教学目的。在任务过程中,通过设置分层和小任务,使学生能独立完成并掌握操作技能。在学生操作时,教师及时下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课时的最后,通过展示不同学生的作品,使大家能交流自己的愿望。不仅可以使同学之间相互得到启发,更能使她们得到学习的满足感。

八、 教育教学效果的预测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应该基本能达到预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但是每堂课中总存在一些不可预知因素,学生之间的水平能力差异也造成了教学时间比较难以把握。

仅从一堂课上要学生理解并能熟练掌握超级链接的应用还是有困难的。只能通过这样一个项目的实施,引起学生兴趣,并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加以巩固。从最后的情感目标来看,仅仅是一节课的引导肯定是不够的,这也需要长期、坚持的教导。

七色花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最快乐。

2、运用欣赏、谈话、游戏等方式,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及主题的认识。

3、感受在关爱他人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自制一朵美丽的七色花。

2、故事磁带。

3、事先用卡纸画好的心愿花。

4、花瓣七片(事先画好场景)。

重点:欣赏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尝试分析故事的主题: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最快乐。

难点:感受在关爱他人中获得快乐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发幼儿欣赏故事的愿望。

1、教师出示心愿花。

教师:大家看,这是我们大家画的心愿花,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那你们的这些心愿是什么?能不能实现呢?实现了自己是不是最开心了?

2、教师出示七色花。

教师: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们猜猜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加重语气,强调神奇一词。)

3、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对幼儿想出的不同答案,只要合乎“神奇”的要求,教师都给予肯定。

(二)幼儿欣赏故事。

1、教师:我们就来听一听这朵神气的七色花到底有多神奇。(有表情地、生动地讲述故事。注意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速度表现故事中的小姑娘、老婆婆、小男孩的语言,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2、教师逐步出示七片花瓣(事先画好不同的场景),并细致描绘不同的场景:带着面包圈回到家、修复了花瓶,来到了北极,回到了院子,要了许多玩具,玩具消失了,治好了威嘉的腿,帮助幼儿记忆主要情节。

(三)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尝试进一步理解故事,并分析故事的主题。

1、教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想法?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考考大家的?

2、教师倾听幼儿的回答,鼓励幼儿提出或解答他人不同的问题。

3、教师:珍妮用七片花瓣实现了什么?哪个愿望的实现让珍妮最开心?为什么她会这么开心?

(四)游戏“七色花”,鼓励幼儿大胆想像并与之前的愿望相比较,同时也可以用体态语表现自己的想像。

1、教师:我们也都有自己的愿望,那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最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呢?实现什么样的愿望会让自己很开心呢?

2、玩游戏“七色花”。

教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个游戏,把你最好的愿望告诉大家。

玩法:由发令人请出几位幼儿,共同游戏,发令人说:“飞呀飞呀,小花瓣呀,听我说呀,照我做呀,让我们(讲出自己的愿望)”其他幼儿立刻用动作来表现。

规则:未能及时做出相应动作的幼儿,停止游戏。

3、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可以连玩游戏三遍,奖励坚持到最后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