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平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会经常使用到一些资料。有了资料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既然如此,你知道我们的资料有哪些内容啊?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最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仅供你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周晔写的回忆伯父的纪念性文章,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教学设计中将作者回忆与伯父有关的五件小事来感受周晔与伯父之间的浓浓亲情,作为教学本文的主线。借助多媒体手段,围绕着文中对鲁迅先生的语言、神态及动作的描写,引导学生通过小事的本质,体会鲁迅形象,感受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自主搜集并阅读作者周晔及鲁迅生平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文本

1.同学们,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他以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形象,成为作者笔下的主人公。那么,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课文,感知鲁迅的形象,交代作者与鲁迅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多角度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做好情感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学生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伯父的哪几件小事?试着给每件小事加个小标题。(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回忆伯父鲁迅的五件小事:谈《水浒传》、谈“碰壁”、放爆竹和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3.文中为什么用了五处空白?作者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课文用了五处空白,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五件小事表面上看起来是独立的,实则在思想上紧密相连,组合起来构成整篇课文。)

4.小结:作者用清晰的结构向我们展示了五件小事,开篇引入无限哀思,结尾令人心生无限敬意。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独立阅读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内容与结构的分析中,帮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三、深入探究,精研细品

1.过渡:对于小周晔来说,失去伯父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万国殡仪馆,看看那里的场面吧!

2.学习第1自然段“痛怀伯父”。

(1)小周晔亲眼看到了什么?读一读相关语句。(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

(2)请学生用线画出描写作者当时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心情。(引导

引导学生了解心理描写的特点及作用,并试着运用。

学生抓住“呆呆地”“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来体会作者心情如落万丈深渊,充满了失去伯父的悲痛与不舍。)

(3)指导朗读。

3.过渡:那个对“我”疼爱备至的伯父,那个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伯父,就这样安静地、永远地离开了,怎能不让人悲伤?伯父生前的点点滴滴,此时此刻涌上作者的心头。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结合相关事例说一说。

4.学生汇报,教师依据学生汇报,相机进行指导。

预设:(1)回忆事例一:谈《水浒传》。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②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表》《小约翰》说明了什么?

(2)回忆事例二:谈“碰壁”。

①自由读课文第三部分,画出描写伯父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课件出示描写神态的语句:“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③请同学进行对话表演,体会伯父的亲切与幽默风趣。

④课件出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谈一谈自己的见解。

⑤小结:鲁迅先生以笔为枪,和敌人不屈不挠地作斗争。他用大量文章来抨击黑暗的旧社会。他曾用很多个笔名在各种报刊上发表文章,揭露旧社会的腐朽。执政者非常害怕鲁迅的言论,所以一经发现,便会用各种卑劣的手段来阻止鲁迅发表言论,甚至企图杀害他。所以鲁迅的文学创作之路屡遭打击与迫害。这就是他所说的“碰壁”吧!

⑥赏析写法。抓住关键语句赏析。

这个小故事采用了对话的形式,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语言与神态描写,借以表现人物的品质,值得借鉴。

(3)回忆事例三:放爆竹和花筒。

①鲁迅先生不仅有严肃的一面,还有慈祥的一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你一边读一边画出看烟花中的神态描写。

②课件出示:我突然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眉毛,眼睛,还有额上一条条的皱纹,都现出他心底的欢笑来。那时候,他的脸上充满了自然而和谐的美,是我从来没看见过的。

③指导朗读。

(4)回忆事例四:救助车夫。

①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呻吟、饱经风霜。

②组织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语句。

③结合让自己受感动的语句,再说出自己的感受。

④课件出示:“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伯父没说一句话,但这严肃的表情,这深沉的叹息,最令人难忘。他在为谁叹息?

预设:a.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b.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c.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d.为自己而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

⑤小结:鲁迅生活的时期,整个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正在痛苦地呻吟。面对这些,一生都在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鲁迅先生心潮起伏,多少忧虑,多少愤慨,都化作了一声深深的叹息!一齐走进这段文字。(配乐齐读)

(5)回忆事例五:关心女佣。

①结合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②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

③出示:“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男女生分读,体会首尾呼应的写法。

④小结:同学们读书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地读懂它。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相关事例交流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此环节中,学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辅以多媒体课件,呈现课文重点语句及相关图片,以此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图文结合,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题。

四、拓展思维,升华感情

1.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齐读:“我呆呆地望着……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图片,学生思考。

(1)如果你是黄包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3)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转换人物角色,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抒发情感。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引导学生抓住主要事件,理清课文脉络。同时,描写方法的赏析是教学本文的一个重点。文中在表现鲁迅先生的品质时,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在引导学生细致品读时,学生领悟到每一处细节描写都将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具体,栩栩如生。为了更深刻理解课文含义,感受鲁迅深受爱戴的形象,课前要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在课堂中进行介绍。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课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品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积累描写鲁迅神态、动作的词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鲁迅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

学习重难点:

1、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

2、能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独立阅读教学策略

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收集鲁迅逝世前后的资料。

2、熟读课文。

二、激趣导入

1、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寻找答案。

(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件出示鲁迅像)

2、快速读文,想想文题中的“我”是谁?

3、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找出描写“我”在灵前行为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揭示其与后几段的关系。

三、初读课文

1、自主读书(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3、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四、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文章的段意概括出最简单的话和词语,二是从文中找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句子和词语。

2、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小标题。

五、拓展练习

老师用课件展示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相关片段,谈谈体会。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课文

1、听写生字

2、复述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品读感悟

1、回顾文章内容,了解“伯父”是怎样的人,并画出有关句子。

(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1)学习第四段“救助车夫”,了解鲁迅先生是怎样救护、资助车夫的。

①边读边想,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②从那里可以看出来?

指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动作语句,想想这一段表现了鲁迅先生的什么品质。

(“扶、洗、敷、扎”等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的感情。)

(2)学习第三段“笑谈‘碰壁’”,体会鲁迅先生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懈斗争的精神。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读边想:“笑谈‘碰壁’”这件事反映了鲁迅怎样的品质?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重点学习:“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读:首先就是要细细地读句子,看看句子明显的意思是什么?

②找:从句子中找出含义特别深刻的关键词——“黑洞洞”、“碰壁”。

③联:联系上下文把句子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深层的意思。启发:光线暗,真的会把鼻子碰扁吗?它是用来比喻什么?

(3)自主学习第二和第五段,同学交流。

学习第二段“谈论《水浒传》”,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4)默读第五段“关心女佣”,体会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感情。

3、总结伯父的品质

4、学习第一段“深切的怀念”

(1)请同学们认真读第一段,了解什么事使“我”惊异。

(2)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鲁迅生前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因此人民爱戴他。)

三、巩固延伸

说说自己对鲁迅先生的评价

四、作业设计

摘抄描写鲁迅动作,语言的句子进行体会。

五、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的怀念

谈论《水浒传》

笑谈“碰壁”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3】

培养学生透过抓重点句理解科文资料的潜力.

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独立阅读,能画出一些不懂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并能在小组里讨论.

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回忆一下,你读过哪些关于鲁迅的文章对鲁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了本课,你会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先看课题,你明白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吗

3.小声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四个字的词可划下来.

学生说意思,并能迅速读一读原文中内含这个词的句子.

2.用概括段意的方法概括出课文各部分的大意,并试着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

3.与同学交流,看看同学有什么不同的小标题,他们用的是什么方法概括的

4.默读课文,你认为有哪些含义深刻而且你又不懂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作者的疑问:“伯父死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悼念他呢”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找到中心句:“他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并引出最后一自然段)

1.熟读课文,听写本课的生词.

2.抄写文中四个字的词语,并选取其中两个词造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鲁迅先生对待学习的认真态度和痛恨旧社会,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抓含义深刻的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进行概括中心思想的初步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初步练习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段:明白作者惊异那么多人来悼念鲁迅先生,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什么

请同学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问题.

1.学生读书找疑,画批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状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2.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3.各组汇报:抓往①“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②“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碰壁吗”③“恍然大悟”.等词句进行体会.

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小资料:当时的社会十分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4.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透过人物对话来描述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请同桌同学分主角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学生出声读,思考,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忙,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潜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抓住“饱经风霜”“扶,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叹气抓“按”字体会,表现鲁迅先生沉重的情绪.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经过讨论我们理解了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伯父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

看,伯父想得多周到呀!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个故事,喜欢哪段就读哪段(自由读,DD指名读)适当的地方老师范读指导.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概括课文的中心,你们读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的灵魂永生,让我们像他一样,做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板书)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读背背鲁迅名言,还能够搜集一些有关鲁迅的资料与同学交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4】

1、出示第一步自学目标:

1、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或查阅资料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自学本文及小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探讨交流。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记录所得及疑问。

3、小组交流自学所得。

4、各小组归纳整合中不懂的问题。

1、生字的读音及记忆:

⑴ 准字音“悼、冠、咳、嗽”。

2、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追悼、爱抚、逝世、愉快、碰壁、微弱、咳嗽、张冠李戴、饱经风霜、恍然大悟。

⑵ 人民群众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⑶ 伯父跟“我”谈《水浒传》,我受到了教育。

⑷ 伯父对黄包车工人那样的穷苦人也很关心。

⑸ 伯父对佣人阿三也很照顾。

⑹ 课文共讲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五件事。

⑺ 按空行全文分五段。

5、各小组间相互质疑、解疑、存疑。

巩固自己已学到的知识,再读课文,继续发现解决问题。

出示教师整合的题目(根据上节课学生的质疑及本课重难点整合):

1、默读课文,分别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弄清第一部分和后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小组交流、教师点拨。

1、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这句话,“我”为什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3、“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这句话的含义。

4、从第二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伯父怎样救助车夫的?

6、在救助车夫以后伯父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

7、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8、从文中五件事中你觉得鲁迅是怎样一个人?

1、谈主要内容。

1、完成课后3、4题。

2、复述本课中你最喜欢的一件事。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憎分明、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

教学要求

通过理解课文,学习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被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练习给各段加小标题,并说出第一部分和后面几部分的联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初步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在学习过程中。

教学难点

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构想

教学中要根据预习要求布置预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可从检查预习开始,了解学生对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是否有所理解。本课篇幅较长,要突出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含义比较深的重点词句,一定要指导学生准确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从课题看,作者是谁?与鲁迅有什么关系?

3、简介:鲁迅及当时时代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1)思考: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

(2)回答问题

a、在追悼会上

b、谈《水浒传》

c、谈“碰壁”

d、救助车夫

e、关心女佣

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初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指读课文第1段。思考:这一段若分为三层,应怎样分层?你能说初每层的意思吗?

(1)学习第一层,“我”当时对鲁迅先生是怎样的认识?

(2)学习第二层,“我”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看到什么?

(3)学习第三层,讲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自学课文第2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一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体会到什么。

(2)这段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3)“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的?是什么意思?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书就不再马马虎虎了。)

(5)从这件事,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

4、练习朗读第二段

四、总结课文。学习了这两段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同位互相说说这篇课文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深切的怀念

读《水浒传》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语言理解与感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文。熟读课文,想想课文一、二段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重视学生阅读时不同的感受)

2、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3段学习第三段,

(1)事情是由什么引起的?

(2)鲁迅先生是怎样谈起“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把鼻子碰扁了”?

(4)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这句话中,从中体会到什么?

(5)“恍然大悟”?“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7)指名分角色朗读。

3、提出自学要求,自学第4段学习第四段。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找出读读,体会到什么?

(3)帮助受伤车夫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小声把写鲁迅心情的这段话读读。

(4)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

(5)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6)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四段

4、学习第五段,指名读这段。

(1)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3)说明了什么?

三、总结全文。鲁迅先生为什么受到那么多的人的爱戴?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抓住其中的一件事写出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讲“碰壁”

救助车夫

女佣的回忆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重点训练项目的训练,引导学生对语言理解与感悟。

学习过程

一、熟读全文

1、学生分小组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小事?

2、同位俩互相说说几件小事的内容。

二、领会表达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讨论给各部分加上小标题,再说说第一部分和后面的几部分有什么联系。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有含义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体会。

4、读有关段落,思考: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表现在哪里?(结合二、三、四段的内容说明。)

5、“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6、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出示投影)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三、课文中有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较多,如“张冠李戴”,找一找,抄写下来,并选其中的两个造句。

作业设计

1、完成思考练习1、2题。

2、查找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小事,

说明鲁迅先生是个( )的人,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6】

文本分析: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纪念性的文章,可以从大处着眼,概括被纪念者一生的事迹的主要方面,使人获得整体性的概括的印象;也可以从小处落笔,结合个人的感受来写,以小见大。这篇文章就属于以小写大。本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的几件日常生活小事,以小见大,反映了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全文围绕中心展开,分别写了几件小事,看似并无紧密联系,实际结构相当完整。文章语言朴实、描写细腻,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心理来叙述,给人真实、亲切之感,因此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通过对《少年闰土》一文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鲁迅先生,这节课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继续引导学生学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另外,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的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适当介绍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文章内容。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的高尚品格;用小标题概括课文所写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几件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通过学习《少年闰土》一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鲁迅先生。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些称呼代表着他伟大的成就,但似乎让我们感觉有些严肃,有些难以亲近。在我们今天的课堂上,鲁迅先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伯父,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周晔一同走进《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了解更多关于鲁迅先生的故事。

2.出示课题,提出疑问。

过渡:我们先来看看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与鲁迅先生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我”称他为“伯父”,又称他为“先生”呢?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自行解决。

(1)组内共同整理归纳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

◆易读错的字:殡 唁 囫 囵 镊

◆需要理解的词语:追悼 吊唁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恍然大悟 碰壁 呻吟 饱经风霜

(2)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字、词,在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

2.学生通读全文后,解决出示课题时提出的问题。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侄女。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性。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

(2)为什么“我”称鲁迅为“伯父”,还称为“先生”?

(“伯父”点明了作者和鲁迅的亲属关系,“先生”则是全社会对鲁迅的敬称。这两者并列,既是表达对亲属的怀念,又是表达对鲁迅崇敬的感情。)

3.理清思路,说说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预设: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段与段之前的空行。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成了六个部分,讲了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伯父的追悼会上来了许多人,表明人民群众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伯父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

第四部分(第14—16自然段):伯父和爸爸除夕放爆竹和花筒。

第五部分(第17—25自然段):伯父和爸爸热情地救助黄包车车夫。

第六部分(第26—27自然段):伯父关心女佣阿三,点明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4.归纳段意后,学生用简洁的语句给划分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上小标题。

(1)教师指导加小标题的方法:①根据段意概括小标题。②从文中摘出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语句做小标题。拟定的小标题必须抓住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3)教师归纳小结。

板书:沉痛悼念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笑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提出疑问,勾画文中表明中心的句子。

过渡:老师有一个疑问,也是本文作者的疑问: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后,有那么多人来追悼他,向他致敬?为什么他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你们谁能帮我解决呢?文中是怎样说的?请找出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找到中心句: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各小组合作学习作者回忆的关于鲁迅先生的五件事。

过渡:是啊,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接下来我们就从一个个小故事中去体会鲁迅先生这种高尚的品质吧!

学习第一件事:谈《水浒传》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2)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文字:

r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r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

思考:①伯父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听后有怎样的感觉?

②伯父送给“我”两本书,说明了什么?

明确:伯父的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后感觉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说明伯父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伯父送“我”两本书,也是关心“我”,希望“我”能好好阅读,多多阅读。

(3)小结学习方法: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

学习第二件事:笑谈“碰壁”

(1)请学生轻声读伯父和“我”谈碰壁的故事,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读书找疑,画圈、批注思考。教师深入各小组参与了解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各小组讨论合作解疑,教师对学生正确的理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做适时点拨、引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引向深入。

(4)各组汇报:抓住下面这些语句进行体会:“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恍然大悟”。

①教师点拨:鲁迅的鼻子真的是被墙壁碰扁的吗?肯定不是,它另有所指,“黑洞洞”指什么?“碰壁”又是什么意思?要理解这句话,就得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

②投影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读后再谈理解。

小资料: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鲁迅先生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他躲一躲,但他仍然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

③再读原句,结合资料谈体会。

从“笑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5)体会文中关于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的生动性。

小结:这个故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描写人物,对人物的动作、神态也进行了生动地描写。请同桌之间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发挥想象表演出当时的情景。

学习第三件事:笑放花筒

(1)请学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画出描写鲁迅先生表情的句子,思考问题。(教师出示课件)

思考:作者写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是为了表现什么?塑造了鲁迅先生怎样的形象?

(2)学生独自思考,交流答案,教师适当补充。

交流预设:

生1:鲁迅先生脸上的表情“那么慈祥,那么愉快”,可见他跟孩子们一起放花筒时是非常开心的。

生2:鲁迅先生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严肃的,但从放花筒这件事可以看出他热爱生活,很享受和家人团聚的时光。

生3: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慈爱,给人的感觉既亲切又真实。

小结:这个故事很简单,学生通过抓住对鲁迅先生的描写就能感知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学习第四件事:救助车夫

过渡:鲁迅先生对敌人怀着满腔仇恨,对劳动人民怀着无比热爱之情,请同学们用学习上段的方法,来学习鲁迅先生和“爸爸”救助车夫的故事。

(1)学生默读课文,找疑难问题。教师深入小组给予具体帮助,将默读训练落到实处,各小组互相质疑,合作解答。教师巡视,对能力较弱的小组重点引路,教给方法;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引导他们解决重难点,鼓励探索创新。

教师提示:抓住“饱经风霜”“扶、夹、洗、敷”等一系列动作体会鲁迅关心车夫(劳动人民)的品质。

重点解决:鲁迅先生救助车夫之后,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还“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抓住“按”“半天没动”等词语体会鲁迅先生沉重的心情。

点拨: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几天车夫无法拉车挣钱,他们家就没有吃的,鲁迅先生给他钱让他买吃的,还给他药,让他自己换药。可见鲁迅先生想得十分周到,对劳动人民非常关心。

(2)学生交流:伯父“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他在为谁叹息呢?

生1:他在为那位车夫叹息!因为在那么冷的天,他光着脚在路上跑,脚都受伤了。

生2:他在为我们国家叹息!因为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

生3:他在为劳动人民叹息!因为劳动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

生4:他在为自己叹息!因为自己有时候很无奈,救助了一个黄包车车夫,却还有千千万万像这个黄包车车夫一样的劳苦大众,自己却无能为力。

学习第五件事:关心女佣

(1)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部分,共同做批注。

(2)朗读自己批注的语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别人”是指哪些人?(黄包车车夫、女佣阿三等劳动人民。)

(4)写法盘点:首尾呼应。

教师:文章开头提到“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原因就是——对,就是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同学们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前后对照,从内容与结构上彻底读懂它。

四、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过渡:就是这样一位伯父,一位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伯父,他就这样离开了,想到这里,小周晔——(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我呆呆地望着……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1.课件出示鲁迅先生葬礼的图片,学生假设身份,思考下面的问题。

(1)如果你是黄包车车夫,在葬礼上,你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如果你是女佣阿三,在葬礼上,你又会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呢?

2.拓展阅读。

过渡: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传来,许多人去悼念他,那庄重的场面是什么样子的呢?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在《悼鲁迅先生》一文中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幕。我们先来看其中的一段节选,大家可在课后去阅读全文。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中国,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词、眼泪、哀哭从中国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僻远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中国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中国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思考:说说你读完这个片段后的感想。此时此刻,你最想对鲁迅先生说些什么?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7】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教师说词语意思,学生根据意思写词语)。

2、鲁迅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学习课文,讨论交流

1、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读读课文,想想:作者回忆了鲁迅先生几件事?用小标题的方式注在旁边。

三、精读课文,朗读感悟

1、自读自悟。选自已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读读,圈画出让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旁边;如果有不理解的句子可以画出来一会儿交流。

[在初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件或两件事”进行精读训练,体现了因材(才)施教。这样处理教材(不求所有学生全面解读教材),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阅读时空,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与习惯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2、集体交流:你学习了哪件事?你的体会是什么?

3、交流:谈《水浒传》

(1)谈《水浒传》这件事,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你还体会到什么?

(3)伯父鲁迅先生送书给我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什么?

(4)鲁迅先生关心的仅仅是我吗?他关心的是——(青少年)

(5)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4、交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1)文中还写了他对谁的关心?(车夫、女佣)

(2)他是怎么救助车夫的?圈画出描写鲁迅救助车夫的词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找出描写鲁迅神态的句子,说说你从鲁迅严肃的表情中你又体会到什么?

(3)适时渗透读相关的语句。

5、交流:说“碰壁”

(1)你是怎么理解“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的?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参考资料: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3)分角色朗读对话,加深体验。

(4)小结:鲁迅先生是一个的人。

6、你还有不理解的句子吗?提出来交流交流吧。

7、拓展:从收集的资料和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你觉得鲁迅先生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爱国、惜时、爱书如命等)。通过交流介绍,丰实人物特点。

四、扩展阅读,课后延伸

1、鲁迅先生逝世后,许多人怀念他,许多人写了文章来纪念他,如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臧克家的《有的人》。同学们课外可以去阅读。

2、鲁迅先生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同学们课外可阅读由鲁迅先生在百忙中翻译的童话《表》和《小约翰》,也可看看《鲁迅散文集》及《鲁迅小说集》等,它将会使我们更加了解鲁迅先生的。关注拓展,激发兴趣。让学生课内阅读点燃的星星之火,到课外阅读中去熊熊燃烧。

六、课后练习

1、激励学生选用“囫囵吞枣、张冠李戴、饱经风霜”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2、选读与鲁迅先生有关的作品。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8】

一、教学资料:

周哗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作者回忆并记叙了她对伯父的印象最深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伟大精神。作者透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别人着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敬爱的感情。(2课时)

二、教学目的:

1、透过“读《水浒传》”、“谈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这四件事,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旧社会,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为今后进一步学习鲁迅著作和鲁迅精神打下基础。

2、学会给课文加小标题,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透过几件具体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2、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综合概括潜力。

一、揭示课题,介绍人物。

提起鲁迅先生,我国甚至世界上有许多人都明白,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和称颂,这是为什么呢这天我们就一齐去寻找答案。(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文题中的“我”是作者周晔,是鲁迅的侄女。本文是周晔在鲁迅逝世九周年即一九四五年时写的回忆录。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资料。

课文采用隔行分段的方法分为五段,看看各段主要资料是什么并自学生字、新词。

三、扫清文字障碍。

1、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囫囵吞枣:把枣整个吞下去不辨滋味,比喻读书不认真、不仔细、不理解意思。

2、注意多音字。

3、学生质疑。

四、按段朗读课文,指导列小标题。

1、讲列小标题的方法和要求。

方法有两种:

(2)用自己的语言高度概括。

要求:(1)要准确;(2)要简练;(3)要相应的整齐。

1.继续学文,了解具体事件,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明白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⑴学生自由发言。

⑵出示文章中心句(即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教师导言:这节课,我们结合具体的事件来体会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㈠谈《水浒传》。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资料。

鲁迅先生对作者的爱护、教育,不乏风趣,暗含批评——不能那样囫囵吞枣地读书。

3.讨论:为什么“我”听了伯父的话会“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⑴“羞愧”是因为伯父年纪比“我”大,而比“我”记性好。

⑵“悔恨”是后悔自己读书囫圈吞枣,结果张冠李戴。

⑶“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是因为“我”听出了伯父的话中之意,伯父说自己记性好。实际上是说自己读书比“我”认真。伯父说这话是在婉转地批评“我”的学习态度。教育“我”读什么书都不能马马虎虎的。

4.临去时伯父为什么要送两本书给“我”

送书给作者,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对待学习认真严谨,更表现了他对作者的关怀与期望。

6.有感情地朗渎课文第二部分资料。

㈡谈“碰壁”。

1.默读课文部分资料。

因为年幼时的“我”天真无知,错误地理解伯父所说的话的含义,在座的人为“我”天真幼稚的解满丽感到好笑。

⑴“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刚黑暗的社会。

⑵“碰壁”指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时遇到的挫折及反动势力对鲁迅先生的迫害。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同民党反动派,他的笔是“匕首”,是“投枪”。同民党反动派十分害怕,不许鲁迅发表文章,甚至要逮捕他。

⑶这句话用反问和比喻的手法,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反对统治的憎限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这是鲁迅先生受到那么多人爱戴的根本原因。

是为了说明鲁迅先生憎恨旧社会,抨击旧社会,和旧社会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㈢救助车夫。

1.快速默读课文第四部分资料。

2.画出描述车夫伤势严重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为什么这么冷的天,那位车夫还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⑴体会车夫伤势严重。

“坐在地上呻吟,车子扔在一边”

“两只手捧着脚……地上淌了一摊血”

“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

“脚上没穿鞋”光着脚是由于家里穷,连一双鞋子都买不起。

“天气那么冷还在拉车”是因为他要拼命挣钱来养家糊口。

3.伯父他们是怎样救助车夫的找出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鲁迅先生的什么情感

⑴动作词: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

⑵这些动作词,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热爱。

⑴“脸变得严肃”是因为想到车夫在那样寒冷的天气里,还光着脚拉车,受了伤也没钱治,这是黑暗的旧社会造成的。他无法控制自己对旧社会的憎恨的思想情绪。

⑵“叹了一口气”是鲁迅先生对在旧社会苦难中挣扎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给劳动人民带来如此痛苦的黑暗社会的憎恨。

5.教师小结:作者透过回忆鲁迅先生热情救助车夫这一件事,其中先生严肃的表情,无声的动作,显示了他内心的不平静,表现了他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大众的深爱与同情,对黑暗社会的憎恶。

㈣关心女佣。

1.默读课文第五部分资料。

2.说说:鲁迅先生是怎样关心女佣的,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劳动人民,平等待人;还看出他那忘我的战斗精神。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5.体会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文章开头的照应,又是全文的中心句;既是第五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三、小结:

《三味书屋》一课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认识,而本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所写的回忆性的文章,资料真实,便于我们了解生活中的鲁迅。要了解更多,请同学们课后翻阅有关书籍获取。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9】

一.复习旧课。

1.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第一段。这一段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后面的几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

(1)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

我是怎么读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伯父是怎么说的?听了伯父的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2)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三.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第一步,想想着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

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按此方法自学。

四.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么谈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

3.“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我恍然大悟”,在座的人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

4.鲁迅说的“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各自练习,再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讨论第四段。

1.这段讲的是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

鲁迅是怎样帮助他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

你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样?(细心、周到)

2.读课文,体会鲁迅帮助车夫后的心情怎样?

3.做了好事,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严肃起来,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什么?(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只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

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朗读第五段,想想五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0】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课时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找出中心句。

2、明白首尾两段之间关系,细读课文第一段。

3、学习字词,重点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情

引导学生列举浙江名人,引出鲁迅,出示鲁迅画像,向画像敬礼,揭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

投影出示:

⑴周晔回忆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哪几件事?

⑵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用“ ”划出中心句。

2、讨论反馈:

⑴周晔回忆了五件事:

①追悼鲁迅。

②谈论《水浒传》。

③谈“碰壁”。

④救护车夫。

⑤关心女佣。

随机解释“追悼”以及《水浒传》。

⑵鲁迅是位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投影出示中心句: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3、细读第一段:

⑴导入:

这一句话(中心句)与第一段中哪句话有联系?指名读第一段。

⑵第一段与之关联的句子:

投影出示:

“那时侯,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⑶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因果关系。)

谁能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上关联词,说一句话?进行不同因果句式的语言训练。

⑷句中“爱戴”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呢?

(参加追悼会的人多、情真、挽联多、花圈多。)

随机解释“挽联”,读鲁迅像上挽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⑸伯父深受许多人的爱戴,“我”为什么有点惊异了呢?

(“我”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没想到伯父是个不寻常的人。)

⑹伯父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因为他──,再次强化首尾联系。

⑺用低沉的语调读第一段。

四、字词点拨

1、读一读,辨一辨,再组词:

掉( )言( )用( )许( )

悼( )唁( )佣( )浒( )

2、点拨“张冠李戴”及“囫囵吞枣”的词义:

⑴找到成语在课文中的位置,并读读含有该成语的句子。

⑵ “囫囵吞枣”原指吃枣子不嚼,整个儿吞入肚中,课文中指什么?找出表明“我”看书“囫囵吞枣”的句子,读一读。

⑶ “张冠李戴”原指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课文指什么?哪里看出“我”看书张冠李戴?

⑷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根据文中的意思,用上关联词来说一句话。

五、学生作业

《课堂作业本》第1题抄写。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1】

笔者有幸听了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受益匪浅。于老师以真诚的爱,真挚的情,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诠释《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使笔者对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

一、导入新课,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广泛阅读、搜集信息的能力。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边板书边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每个字的写法,学生书空),请读课题,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了吗?读了几遍?读书都留下了痕迹吗?(检查同学们的书本,表扬了在书上做记号的同学,并就做规范记号提出自己的意见。)

师:周晔是周建人的女儿。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预习,生字能掌握吗?能读准生字,是很重要的事。

于老师一开始就出示所学课文,简练明白,并且把认真、规范地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地朗读等基本要求突出来,引起注意。有关作者的对话,既是对“伯父”一词的理解,又扩大了知识面,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善于搜集信息,养成良好的预习、读书的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以学定教。

师:请大家再仔仔细细地读课文,在你认为不认得的字、不懂得的词句、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下面做上记号。(学生齐读。)

师:请各人读各人的.,放开声读。(学生自由、自主读,边读边做记号。老师巡视,收集学生划出的词句,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追悼囫囵吞枣“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吊唁呻吟“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师:我把同学们划的选择一部分写在黑板上,只要多读书,认真思考,才能读懂。

三、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1.于老师以一颗火热的爱心,真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给“需要帮助”的后进生更多的机会、热情的鼓励和切实的帮助,使课堂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师: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展示朗读水平。谁想朗读第一段(举手的同学不多),我请没有举手的同学来读(都举手)。(老师笑)请班长上台。(于老师让班长指名,老师与他耳语“你班上谁平时很少朗读或朗读不好的同学,就叫他”。)

班长:请xxx同学。(xxx同学不情愿地站起来,自言自语“我举手了呀!”)

师:别紧张。你抬起头来,看着同学们,深呼吸,就不紧张了。(这时,同学们都纷纷举手。)

(xxx朗读出第一句,把“知道”读破了,于老师耐心辅导,一遍又一遍。)

师:读出天真劲儿来。(请其他同学读,于老师耐心辅导,指导他读。)

师:这句话应怎样读,大家练一练,感受一下“我年纪还小……”

师:哪位同学见意来读(一生读)。多天真呀!请你再读。

(xxx接着往下读,他把“他的遗体躺在……”读成“站在”,引得哄堂大笑。于老师耐心地帮助,不断地鼓励。经过三次努力,才把第二句话读下来。)

师:嘿,努力就能成功.同学们想想,第二句话该怎么读?(学生自由练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直至结束的一刻,于老师个别辅导最多、鼓励最多的是xxx同学,xxx同学的进步也很明显。另一方面,于老师说”人文精神”是要“少些包办,多些自主;少些限制,多些引导;少些理性,多些情趣。”这“三少三多”,于老师身体力行,随处可见。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是平等的、相互的、自由的。

片断一:

师:这是她的感受,她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好!还是xxx同学,你来读。

师:有进步!“追悼”什么意思?不需要解释,我读前面,同学们读后面。

师: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生:“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

师:读书要前后文联系,(接着于老师还是动前面那位同学朗读下面的内容.该同学常常读错宇、添字漏字,读破句,于老师耐心纠正,反复鼓励。)

师:这句话很难读(投影“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哪位同学愿意来读。(生读)

(两位同学读后,于老师再请前面那位同学读,并耐心指导,热情鼓励。)

师:“吊唁”与“追悼”的意思差不多,但“吊唁”还有一层意思,不知同学们读出来没有?

师:“爱抚”的“抚”是个生字,这样写(板书示范)才规范。“爱抚”什么意思,读了第二个故事就懂了,谁想来读第二个故事。(一个学生朗读第二个故事,于老师认真倾听,不时进行纠正、指导。)

师:“那时候……团聚”这个句子很长,注重停顿,请大家一起读。

师:非常好,正确、流畅。读了这个故事,“爱抚”的意思懂了吗?(“爱抚”与”爱戴”作比较)请同学们说出一个词,表达“爱抚”的“爱”是什么样的“爱”?

师:同一个“爱”意思却不同,请同学们好好体会。请同学们再读这个故事,看谁读得好,等会儿和老师对话。(学生练习,于老师还是指导那位同学读。)

师:(摸着胡子,笑了笑)“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师:我侄女读得多好啊!声音好听,流利!“囫囵吞枣”读懂了吗?

师:周晔啊,我刚才是夸我记性好,并没有批评你,你怎么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周晔:虽然是说你自己记性好,但暗示我读书不认真,所以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师:我侄女真聪明。我是婉转地告诉侄女读书要认真,同学们明白了吗?

师:临走时,伯父还送我两本书,多关心、爱护我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伤心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片断二:

师:“哪一点不像呢?……”把这两句话再读一读。(全班同学读)如果你是老师,看到周晔同学作文的这两句话,你会怎么批?再读一读,也可以圈画。写批语,有什么看法,写一句话也成。

生:我认为“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跟前面没多大关系,可以删掉。

师:可以删掉?将来你如果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简练,一个废字都没有;如果你们(指前面几位同学)当语文老师,你学生的作文肯定很具体,都是好样的!

于老师成功地组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进行有目的的对话。这种对话,教师不设条条框框,不强加于人,而着力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章,在独立思考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体验,尊重学生,极力保护学生稚嫩的创造思维和创新意识。

3.注重积累和感悟,扎实训练,尽可能使课堂教学有情有趣。

师:好!小小的标点符号都有学问,请你连起来读。(生读)。

师:棒!太棒了!这小节主要用对话的形式写的。如果你们读熟了,装在脑子里,字字入目,连标点也不放过,以后写对话就没问题。请同学们慢慢读,细细品味,最好能背下来。

师:现在我们来表演读。我演伯父。王珊演周晔,同学们演客人,来我家做客,但不能吃,认真听,最后必须哈哈大笑。(表演)

师:我为什么受迫害!当时社会太黑暗了,我就写文章揭露它,敌人要杀害我,我用了100多个假名字发表文章,苏联作家高尔基请我去苏联避难,我不去。

师:伯父说话多有意思啊,多风趣啊。想到这里,望着伯父的遗体,再也得不到伯父的爱抚,多么地悲伤啊!请同学们读“我呆呆地望着……掉下来”这句话。

于老师融“导演、演员”于一体,他能“导”学生“演”,又能自己演。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入情入境,一些难点词、句在这种情境之中,理解、感悟起来形象具体,轻松愉快。

四、总结课文,前后呼应,首尾联系,自然点题,以读写作结,引向生活。

师:鲁迅去世后,周晔在女佣人那里听到一件事,请同学们读阿三的话。

师:不仅是“我”,还有广大劳动人民、广大的少年儿童。伯父去世了,所以去吊唁的人有——

师:所以,读书要注意前后联系。读到这儿,黑板上的词句都懂了吗?

师:“饱经风霜”懂了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把“饱经风霜”的脸是一张什么样的脸写下来。用“这位车夫才三十来岁……”开头。(学生练习写,最后请学生上台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的规律。”于老师重视朗读、感悟和积累,更重视迁移、运用语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案【篇12】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中心句,齐读两遍。

1、从哪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提出自学要求:

找到相关的句子勾出来,自由读,结合自己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想想理由,并在旁边用铅笔批注出来。

(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师:我之所以会张冠李戴,将一个人做的事情安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因为我──生:囫囵吞枣。如果是其他的长辈见我这样读书会怎样说?而伯父却──生:摸着胡子

师:你能听懂伯父的话吗?从中可以感受到什么?(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婉转的批评我读书太马虎)因此,听了这句话,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指名再读这件事,仔细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子女,善于启发教育孩子,连批评孩子时都替孩子想得多。

师:伯父不仅仅是宛转地批评了我,而且还送给了我两本书──《表》和《小约翰》,伯父这么一个大文学家,居然还仍抽出时间翻译儿童读物给孩子们看,这不也表明他为孩子们想得多吗?

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请大家看看图,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图上的内容。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

(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的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评:这三个段的教学紧紧围绕着中心句展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课外收集的资料,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先生崇高的精神。)

学了这三个故事,鲁迅先生的形象一定深深扎根在了你的心里。让我们再品味这句话──他为自己

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深深感受到鲁迅先生一心为别人的崇高精神,在文中还有个故事,表面上好象看不出它与中心的关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我们定然会有所收获。

1、自己读这一段课文,看看有没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作者恍然大悟,是真的全明白了吗?

2、你听说过或遇到过鼻子被墙壁碰扁的事情吗?

3、谁收集到了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给大家交流交流。

4、师:那么,伯父说的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究竟含着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看屏幕上鲁迅先生的一段话──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碰。

5、联系鲁迅那个时代的情况,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议议:四周围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又指什么?

6、师:同学们想一想,谈碰壁与表现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有联系吗?

7、师:生活在旧中国最黑暗时代的鲁迅先生正因为为劳苦大众想得多,所以他才会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横眉冷对千夫指,不怕碰壁,英勇抗争 ,让我们一道来背一背(手指屏幕)今天学到的`这两句诗──(师生齐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评:伯父关于鼻子扁平的话含义深刻 ,不易理解。当时社会背景的介绍是必要的,再借用用鲁迅先生的话,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黑洞洞碰壁的言外之意就不言而喻了。)

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人,所以他也得到了人们的爱戴,(板书:爱戴)在先生去世以后,才会有那么多人来吊唁他。直到今天,鲁迅先生的音容笑貌仍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心里。

1、自读阅读链接部分。

2、(大屏出示《有的人》)配乐齐声朗诵。

(评:最后读阅读链接,升华情感,在配乐朗诵诗歌中,尽情抒发对先生的爱戴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