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日记 共50份
民俗日记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民俗日记、民俗日记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民俗日记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今天的目的地是民俗馆,解说员先在门口迎接我们,向我们介绍环境,接着带我们到门口的"祈福转轮"许心愿转转轮求好运,再带我们到二楼的展览厅看捏面人展览,看到好多栩栩如生巧手的作品,透过啊姨的说明又进一步认识了作品的意义,还有有奖征答的活动,同学们都积极的争取机会举手抢答。看完二楼,我们就转往三楼看影视体验的热闹场面,还有蔡顺采葚的故事学习孝顺的道理,稍后再浏览一下古物,没想到时间匆匆就到了坐车的时间,谢谢解说员啊姨后,我们就离开了!
这是我们第一次春游的美好回忆,与您分享!
民俗日记 篇2星期天的下午,大伯带着我和妹妹俩去南京民俗博物馆参观。
刚进博物馆,就看到一个铺着石子路的大花园,花园中间有一个大竹林,竹子非常茂密,让我感觉心情非常的舒畅。向里走,就能看到一间间古老的平房,和一个个有趣的铜雕像,这些雕像和平房里都记载着过去人们的生活旧俗。我先来到了一间平房里,这里放着许多古老的乐器,如排箫、大鼓等等,我试着用了一下每个乐器,它都会发出不同的声响,有的声音非常低沉,有的声音却非常的高昂。紧接着,我又看到了所谓民俗“抓周”,在旧时,每当小朋友过一岁生日的时候,都会躺在一个大箩筐里,箩筐边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大人们就会让给小孩子们去抓,抓到不同的物品就预示将来孩子的职业是什么,有农夫的锄头,做官的官帽,商人的算盘,女孩的针线,当兵的兵刃,读书人的毛笔等等,真有意思。
我还看见了不一样的称体重的物品,还亲自尝试了坐轿子的感觉……我更不可思议的是还看见了旧时妇女们裹小脚穿的小鞋!这小鞋看起来很高,前面的鞋头很尖,整个鞋子看起来非常的小。我低头看了看我和妹妹的脚,发现这鞋比妹妹的脚大不了多少。我心想:过去的妇女裹脚真的很痛苦啊!不禁又让我想起孙中山废除了这个习俗是多么的伟大啊!不然我们现在的女孩子们不是还要受着裹小脚的痛苦吗?
最后,我把这些旧时习俗都拍成了许多照片带回去让妈妈看了,也把这里许多我知道的故事讲给了妈妈听了,妈妈听后对我说:“下次我一定也要亲自去看看!”那我一定也还会去,因为我可以给妈妈当上一回小导游啦!
民俗日记 篇3今天下午我和爸爸妈妈表姐去民俗博物馆参观。一路上 大家都非常兴奋,毕竟嘛,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我们去的时 候正是中午,天气热极了,太阳火一般的炙烤着大地。我们 一从家里出来便挥汗如雨了。(夸张,夸张了)到了目的地 民俗
查看更多>>资料主要是指生活学习工作中需要的材料。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所以,关于资料你究竟了解多少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大暑的主要节日民俗,欢迎收藏本网站,继续关注我们的更新!
大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暑有着重要的节日和民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七月半
大暑过后的第15天,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七月半,也称鬼节。相传这一天,地府的阎王会放出鬼魂,游走在阳间,并给其家庭带来祸害,因此人们就要准备一些物品来祭祀和安抚这些鬼魂,以保平安。在七月半这一天,很多家庭会在门口或者庭院里供上香火,准备食品和钱财,迎接来访的鬼魂,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地回到阴间。
二、神秘的烧狗节
大暑节气过后,有一个独特的民俗活动——烧狗节,在四川、湖南和江西等地居民中十分流行。烧狗节最初是因为当地的群众发现狗是传播瘟疫的主要因素,因此就把死狗集中烧毁,以保障当年的安宁。如今,烧狗节已成为一种文化和传统娱乐方式,在其中民众会放歌、跳舞和吃喝,在欢畅的氛围中祈祷健康和幸福。
三、古老的农耕祭仪
大暑节气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民俗,那就是农耕祭仪。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祭祀仪式,感谢大地和天空的馈赠,祈祷丰收和幸福。祭祀活动的过程包括鸣钟、舞狮、燃香祭拜、献瓜果饕餮、说文化和歌舞表演等,向神灵展现感激和崇敬之情。
四、品尝蟹肉
大暑节气正值螃蟹肥美,此时的螃蟹肉质饱满,口感十分鲜美。因此,大暑节气也是人们大吃蟹肉的好时机。在南方的江浙一带,人们喜欢用醋腌蟹、清蒸蟹和红烧蟹等方式来品尝这种美味的食物,将口感和营养都充分地发挥出来。
五、寻踪七月流星雨
每年的大暑节气都是七月流星雨最为璀璨的时候。这一天晚上,人们可以探寻夜空中的流星雨,沉迷于这一壮观自然景象之中。在某些地区,人们还会组织观测活动,一起在傍晚前往山静谷幽之地,找到合适的位置,享受这一神奇而又壮观的自然奇观。
六、赏荷花
大暑节气,正是荷花最盛开的季节。荷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广泛地运用在文学、绘画和雕刻等领域。在此时,人们可以去公园和庭院,欣赏那些盛开着的粉色、白色和红色荷花,沉浸于那份宁静、清新和美丽之中。
七、举行家庭聚会
在大暑节气这一天,不少家庭会举行
查看更多>>与“民风民俗作文”相关的议题是本文讨论的焦点,请您继续阅读下文获取更多相关资料。合理的组织和表达是一篇作文成功的关键,想象力是写作的核心是给作品注入灵魂的力量。写作文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照搬照抄。
民风民俗作文(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今天,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吧!
麻糍——俗称麻团。我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只吃过麻糍,可没看见过麻糍是怎么做的。每年的冬至,每户人家都要做麻团,因为吃了麻团之后,就意味着我们又长了一岁。
今年冬至回到老家,我终于看见麻糍是怎么做的了。我们全家正在吃晚饭的时候,隔壁的四奶奶来串门了,告诉我们他们晚饭后要“搓麻团”。奶奶说等会儿带我们去看看,让我去见识一下麻团是怎么做的。妈妈很兴奋地说她小时候家里每到冬至前夕或者家里有喜事时,都会有“搓麻团”的风俗习惯,那时妈妈和她的姐妹一起围着大人们“搓麻团”,等待享受这糯糯的、香喷喷的麻糍,这是妈妈童年最美好的回忆。
我们匆匆忙忙地吃完晚饭,兴高采烈地跟着妈妈和奶奶,来到四奶奶家里,看见灶上的锅里正烧着水,不过一会儿,水就开了,只见四奶奶把半脸盆水的糯米粉全部倒了进去,用一双筷子不停的搅拌,这时锅里的粉都像橡皮泥一样一块一块的,我问奶奶这是在干吗,奶奶说:“着叫作打欠头。”奶奶说着,拿起铲子把它们捞到脸盆里,然后放上几碗粉,最后用双手不停地把它揉成团,直到粉团有点韧性为止四奶奶教我把粉团搓成长条,然后把它截成乒乓球大小的一个个球,放在手心里,用两手把它搓圆,再放到水里去煮,直到一个个圆球浮出水面为止。最后一步,在一个盆里撒上黄豆粉和白糖,把圆球捞起来放进去,然后不停的旋转,直到圆球上裹满为止,香喷喷的麻糍就新鲜出炉了。我迫不及待的夹起一颗就吃,好香好烫呀!
这就是我们萧山的民风民俗之一。
民风民俗作文(篇2)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服装都不同,我为大家介绍傣族的服饰
各地傣族男子的服饰差别不大,一般都比较朴实大方,上身为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宽腰无兜长裤净色长裤,多用白色、青色布包头,有的戴毛呢礼帽,天寒时喜披毛毯,四季常赤足。这种服装在耕作劳动时轻便舒适,在跳舞时又使穿着者显得健美潇洒。中山装和西装,已成傣族青壮男子的时装。近年来出现了有领对襟或大襟的小袖衫,傣族男子一般不戴饰物,偶尔也会发现他们的手腕上有一只闪闪发亮的银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