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数除法课件 共50份
余数除法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余数除法课件、余数除法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余数除法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您提供的关键词让编辑找到了以下相关资料:“有余数的除法课件”。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教案是帮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希望阅读本文能够为您的思维方式带来改变!
有余数的除法课件 篇1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5页例4及55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熟悉的生活事例的探讨和研究,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会正确解答简单的有余数问题,能正确地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3、在解决问题中,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认识他们吗?请你说出它们的名字。如果按这样的顺序继续排下去,紧挨着懒羊羊后面的会是谁?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用找规律的方法知道了紧挨着懒羊羊后面的应是灰太狼,那第39个会是谁呢?
师:其实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今天这堂课我们就学习“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揭示课题)。
二、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1、出示数学信息:
提问:根据图中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根据学生回答,将问题补充完整。全班连起来读一遍,请你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2)学生独立解答。(用练习本完成)(3)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提问:竖式中“45”、“6”、“5”、“42”各表示什么?
(4)师:现在我们把数学信息“6人一组”改成“平均分成6组”,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遍。
生: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5)对比:
三一班有45人跳绳,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多几人?
45÷6=7(组)??3(人)
三一班有45人跳绳,平均分成6组,每组有几人,还多几人?
45÷6=7(人)??3(人)
仔细看一下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生:算式是一样的。单位名称不一样,第1题每6人分一组,可以分成5组,还多2人,单位名称是“组”和“人”;第2题平均分成6组,每组5人,还多2人,单位名称就是“人”和“人”。
师小结:看来
查看更多>>资料所覆盖的面比较广,可以指学习资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有余数的除法课件(汇总5篇)》,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课件【篇1】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教材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计算的教学,包括主题图,共三个例题;另一部分是解决问题,即例4。教材首先通过主题图中课外活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用除法计算的素材,加强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对比,沟通知识间的前后联系。
这节课其编排模式是“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要求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良好的小组合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除法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学中,首先以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为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交流。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师对学生思考的引导,帮助学生认识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体会,充分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按要求摆学具。接着练习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巩固理解,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另外,在练习设计中,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练习形式灵活多样,有基本练习,综合练习,还有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数学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是学生理解整除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由生活经验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2、难点:经历生活经验和数学问题的联系过程,加深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法、讲解法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老师:游戏名称——你来说,我来找。规则;伸出左手,从大
查看更多>>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整数除法课件14篇,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整数除法课件(篇1)教学目标
(一)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通过对算理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整数除以整数不能整除时,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空:
(1)0.32里面含有32个( );
(2)1.2里面含有12个( );
(3)0.25里面含有( )个百分之一;
(4)2.4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5)8里面含有( )个十分之一;
(6)0.15里面有( )个千分之一。
2.列竖式计算:
把2145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多少?
2145÷15=143
3.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一筒奶粉500克,3筒奶粉多少克?
(2)3筒奶粉1500克,1筒奶粉多少克?
(3)1筒奶粉500克,几筒奶粉1500克?
学生列式计算:
(1)500×3=1500(克);
(2)1500÷3=500(克);
(3)1500÷500=3(筒)。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说出整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将上面三题中的单位名称“克”改为“千克”:
(1)1筒奶粉0.5千克,3筒奶粉多少千克?
(2)3筒奶粉1.5千克,1筒奶粉多少千克?
(3)1筒奶粉0.5千克,几筒奶粉1.5千克?
学生列式计算:
(1)0.5×3=1.5(千克);
(2)1.5÷3=0.5(千克);
(3)1.5÷0.5=3(筒)。
观察思考:两个除法算式与乘法算式有什么关系?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
讨论后得出: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练习:p14“做一做”。
2.研究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例1:
服装小组用21.45米布做了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