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合集(5篇)。
小学语文是我们必须学习的一门学科,而作文又是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部分。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一般老师会依据近期所学知识布置写有趣的科学课作文的作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写有趣的科学课作文呢?急您所急,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篇一)
科学课
今天是个平凡的日子,但是我们却迎接了不平凡的事情。
下午第二节课下了之后,以为素不相识老师走进教室。我心想:可能是来检查的吧!但事情却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我们去科学实验室上课。”素不相识的老师说。我听后望着天花板,苦苦寻思老师是想干什么。老师给我们分好组后说:“请每一组的组长带上直尺、钢笔和彩色笔各一只。”说完就带领我们来到了科学实验室,当我们来到实验室时,发现第一二组都没有来,所以我们只好在那里瞎等。一会大家来了后,实验室像一个唧唧喳喳的鸟岛,我发现桌子很长,刚刚好够六个人坐,在中间还有三个水龙头,在水龙头前面还有一个大“洞”里面摆着实验所需的物品。
上课了,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知识后就让我们自己试一下,于是,我们分工,我来计时,梅颖拉小车,韩思雨等人压住软尺,但我们很快因为互相的不爽起了争执,蒋秋如不服气的说道:“凭什么你们来呀?我就不能做这些吗?就让我压着软尺,有什么意思呀!?”梅颖一听这话,生气极了,但是在我的劝说下梅颖还是忍了下来。梅颖气忍了,老师就说:“停!”然后叫每组的组长去拿记录表。
这次是真正的开始了,不知什么原因,我们突然条换了一下工作,我拉小车,梅颖计时,韩思雨和蒋秋如压住软尺,而李怡雪却似乎被我们忘记了,但他一直注视着测量的动态。第一次,十秒,我双手不停的滚动连着线的铅笔,而线那一头的小车则不停地向我这边移动,一点点,小车缓缓的前进……忽然,梅颖大声令下道:“时间到!”我立刻放下铅笔,迫不及待的跑过去看距离“61厘米。”刘钰航一听便记了下来,这时,蒋秋如似乎对梅颖刚才说话的那种语气不满,泼口大骂道:“你们以为你们是谁呀!?凭什么我不能来计时或者拉小车呢!!!???”梅颖本来就本来脾气就不好,刚刚的气还没有消,这又来气,梅颖此时火气冲天,猛地站起来,拍了一下桌子,桌子顿时被梅颖打得“乓!!!”直叫,反驳道:“你又以为你是谁呀!这是靠大家分工合作的,有能力就能来担任这两个任务,但是你有吗?有能力吗?!而且我们虽然给你布置了任务,但李怡雪一样任务都没有,他都没有像你这样!”“李怡雪是李怡雪,我是我,我就不满足!!!”……就这样,一次“世界大战”就爆发了……,经过争吵后,梅颖和我们重新开始测量了,而蒋秋如却加入了胡澜萧他们那组,慢慢地,我们将表填完,但下面却有一个相差多少,刘钰航胡说八道道:“杨源浩!快使出你机智过人的数学吧!”我一听,顿时傻眼了,但是我还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将它算了出来。慢慢地,老师让我们把我们的单子拿到台上去,我们只答好了两道观察题中的一道,没有办法,就只好一五一十的拿了上去。我们拿上去后,老师只说了一句:“应该答多一点。”我们心领神会的点点头,但这时,下课了……
这节科学课真是太短了,如果时间多一点就好了,我们还意犹未尽呢!
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篇二)
科学的殿堂是美妙,神秘的,到处都充满了新奇,无边无涯的探索长廊,引导我们走进科学的世界,漫游其中。今天我们上了一节十分有趣的科学课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学到了许多知识。
课前,老师让我们准备了纸蛇、蜡烛、蚊香、火柴、实验箱等学具,摆弄着这些小玩意儿,隐隐感觉到这一定是一节有趣的科学课。伴随着上课铃响起,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看着老师在黑板上从容地写下四个大字,“风”的形成。在解释完对风的认识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挥下迫不及待地做了第一个实验。纸蛇在蜡烛的火焰上,旋转起来了!
我们高兴地大声欢呼。大家发现空气受热后会上升,所以纸蛇才缓缓地上升旋转。实验的成功使我们大为兴奋,于是兴致勃勃地投入第二次实验。我们小组先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里,点燃蚊香放到实验箱左侧小口处,然后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再点燃蜡烛,继续观察,直到得出了最佳答案,最后熄灭了蜡烛。抬眼环视一遍班内,香烟弥漫,整个班笼上了一层蒙蒙的轻烟。云里雾里中时不时传来几声欢笑。有的同学专注地操作着,鼻尖上冒出细密的汗珠,有的同学手舞足蹈,只会帮倒忙;还有的在做记录,准备回答问题。
终于通过大家的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过来,从而形成风。了解了这个知识,同学们都很快乐。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没法与发现镭的居里夫人、发明电灯的爱迪生相提并论,但是研究一些小小的问题,也会给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研究科学,在思考中体验快乐。
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篇三)
今天第一节是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准备了金鱼。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带着各种各样的金鱼来到实验室。瞧!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金色的,有的是黑色的.......老师先让我们观察金鱼是靠什么呼吸的?我们仔细观察,发现金鱼是靠鱼鳃呼吸的。接着老师让我们观察金鱼是靠什么保持身体平衡?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是靠鱼鳞,有的说是靠鱼鳍。最后老师告诉我们金鱼是靠鱼鳍来保持身体平衡的。老师还告诉我们金鱼睡觉时不闭眼睛,是因为它没有眼皮。哈哈,真是太有意思了。正当我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下课铃响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实验室。
这真是一堂有趣的科学课!
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篇四)
11月15日 星期五 阴转小雨
今天,我们有一节科学课,这节科学课又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呢?我很期待。
开始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实验,就是——用火柴点着火,再把点着火的火柴点着酒精灯,使酒精灯上的绒毛上有火。”说完,老师便拿起了一根火柴,又把火柴向火柴盒上的砂纸擦了一下,一簇火花便跑了出来。“一定要拿火柴的最末尾的地方,而且,擦砂纸的时候一定要斜着擦!”老师对我们提醒道。
开始做实验了,我刷的一下就点着了火,便立马把火点到了酒精灯上,老师拍了拍手:“忘了说了,点着火的火柴要甩两下才能熄灭,酒精灯要熄灭的话,要把灯盖快速向酒精灯上盖两下才能灭。”
我听完老师的话,马上照做。只听“啊——”的一声,有同学吓得跳了起来,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尖叫的同学。由于太害怕,他把火柴不小心丢到了桌子上,老师急忙用湿抹布盖住火柴,“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如果发生刚刚这位同学的情况的话,一定要拿湿抹布盖上去,要不然有可能引起火灾的!”老师说道。
听完老师的话,有些害怕的女同学就更不敢做实验了。
这个实验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你也要做这个实验的话,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做哦!
科学课上做实验的趣味性作文(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由“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四个单元组成。
《生物与环境》单元从内容上分三个部分:通过“绿豆种子发芽和生长”、“蚯蚓的选择”研究生物的生存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态群落中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并通过生态瓶的制作、观察,探究生物群落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依存的关系。第三部分内容,是把以上认识拓展到自然界,通过典型事例的分析,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光》单元首先引导学生们观察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和反射)特点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接着指导学生认识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阳光下物体得到的热与受到的光照强弱有关系,也与物体本身的性质有关系。最后通过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地球表面总的地形概貌,以及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地形及特点;二是地形地貌变化及发生原因。让学生知道是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太阳、流水、风、冰川、波浪等自然力共同作用形成和重塑了地球的外表。
《运动和力》单元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让学生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并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第二部分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准备。第三部分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研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四部分动手实践,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三、学生分析:
本学期教五(1)—五(5)班,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经过了两年的科学学习,他们有了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要求孩子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1.整体学习状况: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并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2.已有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的科学常识缺乏,科学探究能力也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语数教学。
3.儿童心理分析: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本册将引导学生经历更为完整的探究过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
3.掌握控制变量实验的技能,并学习实际控制变量实验。
4.运用模拟实验探究自然事物发生的原因、变化及规律。
5.面临几次较长期的观察研究活动:能用线条、符号、图画、文字等方式记录观察现象,用柱状图、折线图处理数据,并认识到重复实验的意义。
6.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兴趣,重视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新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材,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2.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在课堂上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3.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器材,取得学校的支持,再购入一批和教材相配套的器材。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5.注重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以平时表现和科学记录本为主要方式,关注形成性评价,使评价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6.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把科学探究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科学知识目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