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积分课件

定积分课件。

教案是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好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写好教案,才能让课堂教学更完整。经过反复思考工作总结之家小编精心挑选了题目为“定积分课件”的文章,欢迎您来到我们的网站愿您有益于此!

定积分课件 篇1

定积分是高等数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普通高中数学必修内容之一。在学习定积分时,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还需要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下是本文的主题范文——定积分及其应用。

一、定积分的定义和性质

定积分的定义:设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定义,将区间$[a,b]$分成$n$个小区间,每个小区间长度为$\Delta x$,并在每个小区间内取一点$\xi_i$,则当$\Delta x$趋近于0,$n$趋近于无穷大时,和式$\sum_{i=1}^n f(x_i)\Delta x$的极限值称为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定积分,记为$\int_a^b f(x)dx$,即

$$\int_a^b f(x)dx=\lim_{\Delta x \to 0}\sum_{i=1}^n f(\xi_i)\Delta x.$$

定积分的性质:

(1)积分的线性性质:$\int_a^b [\alpha f(x)+\beta g(x)]dx=\alpha \int_a^b f(x)dx+\beta \int_a^b g(x)dx$。

(2)积分中值定理:设$f(x)$在$[a,b]$上连续,则存在$\xi \in [a,b]$,使得$\int_a^b f(x)dx=f(\xi)(b-a)$。

(3)积分中的极值定理:设$f(x)$在$[a,b]$上连续,则存在$\eta, \zeta \in [a,b]$,使得$$\int_a^b f(x)dx=f(\eta)(b-\zeta)=f(\zeta)(\eta-a)$$。

二、定积分的求解方法

(1)分部积分法:设$u=u(x)$,$v=v(x)$均可导,则$$\int_a^b u(x)v'(x)dx=[u(x)v(x)]_a^b-\int_a^b v(x)u'(x)dx$$。

(2)换元积分法:设$y=y(x)$,$y'(x)\not = 0$,$f(y)$在$[y(a),y(b)]$上可积,则$$\int_a^b f(y(x))y'(x)dx=\int_{y(a)}^{y(b)} f(y)dy$$。

(3)区间加减法: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可积,$c\in [a,b]$,则$$\int_a^b f(x)dx=\int_a^c f(x)dx+\int_c^b f(x)dx$$。

三、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工具,它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几何应用

定积分可用于计算曲线下的面积、旋转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定积分曲线的弧长等,多次积分甚至可以处理三维的曲面积分和体积积分。

(2)物理应用

在物理学中,使用定积分可以计算物体的质量、速度、加速度、动能、位移、功等物理量,进而解决各种力学问题。

(3)经济应用

在经济学中,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平均值等数值,进而研究经济现象和解决商业问题。

(4)工程应用

在工程学中,定积分可以利用桥梁、隧道、水库、电站等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计算和预测各种数据,并最终得出最优方案。

四、总结

通过对定积分的定义、性质和求解方法的讲解,以及对其在几何、物理、经济和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我们可以看出定积分在各个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数学工具。因此,在学习定积分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性质、掌握其求解方法,并积极探索其应用领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

定积分课件 篇2

定积分,是微积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它是用来表示在一个区间内无限微小的元素面积之和,也可以解决曲线与坐标轴所夹的面积,是对面积的积分运算。定积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比如计算曲线下的面积、物体质量、重心和转动惯量等。下面是关于定积分的主题范文:

一、定积分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定积分是微积分中一个核心概念,它是通过将一个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微小区域进行分割,然后将这些微小的面积相加所得到的结果。这个概念可以用来计算一个函数在指定区间内的平均值、总面积、重心、质心等等。

计算定积分可以采用近似法和精确法两种方法。常见的近似法是梯形法、辛普森法等,精确法通常是通过积分计算公式加以计算。此外,由于定积分具有很强的几何意义,可以通过绘制图形来理解函数的积分运算,并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二、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不仅仅是微积分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还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转动惯量、能量等;在金融学中,它可以用来计算信用风险、收益率等;在计算机科学中,它可以用来对数据进行采样、平滑等;在工程学中,它可以用来进行量化分析等。可以说,定积分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定积分的应用实例

1.计算曲线下的面积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需要计算某个曲线下的面积,那么就需要使用定积分来进行计算。例如,可以使用定积分来计算某个路程内的汽车油耗,这时可以根据车速和时间的变化规律绘制出一个曲线图,然后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出这段路程内的汽油消耗。

2.计算物体的质量

在物理学中,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一个物体的质量。例如,可以使用定积分来计算一根圆柱体的质量,这时可以首先确定这个圆柱体的密度分布,然后将它在三维空间分割成无数个小块,然后对每个小块采用近似法或精确法计算出它的质量,最后将这些小块的质量相加,就可以得到整个圆柱体的质量了。

3.计算信用风险

在金融学中,定积分可以用来计算信用风险。例如,可以使用定积分来计算某个信贷产品的违约风险,这时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记录、历史纪录等信息,构建一个信用风险模型,然后通过积分的方式计算出这个产品的违约风险。

总之,定积分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工具。它不仅可以帮助大家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科学研究和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定积分课件 篇3

主题:定积分的定义、性质、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一、定积分的定义

定积分是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在一定区间上对函数值的加总,可以反映出函数在这个区间上的“平均大小”。设 f(x) 在区间 [a, b] 上连续使用小矩形面积夹逼法,可以得到定积分的定义:

其中,Δx 表示小矩形的宽度,f(x) 表示小矩形的高度,在区间 [a, b] 上进行 n 个小矩形面积的加总,即可得到该区间上函数 f(x) 的定积分。

二、定积分的性质

定积分有以下的性质:

1. 积分与区间的长度无关,仅与函数 f(x) 的取值相关。

2. 积分具有可加性,即如果函数 f(x) 可以分成若干个子区间上的函数,那么该函数的积分等于每个子区间上的积分之和。

3. 积分可以拉出常数,即 c∫a^b f(x) dx = ∫a^b cf(x) dx。

4. 积分具有线性性,即 ∫a^b (f(x) ± g(x)) dx = ∫a^b f(x) dx ± ∫a^b g(x) dx。

5. 如果 f(x) 的积分存在,那么其反函数 F(x) 也必然存在。

三、定积分的求解方法

求解定积分有以下的方法:

1. 利用定义式计算定积分,在区间上划分出适当多的小矩形,取极限即可得到定积分的值。

2. 使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定积分,即通过函数的反函数来计算定积分。

3. 利用换元法来计算定积分,将原函数变成关于新变量的函数,然后计算出新函数在新区间上的定积分,最后再回代,得到在原区间上的定积分。

4. 利用分部积分法计算定积分,将积分化为较简单的形式,从而求解出对应的值。

四、定积分的应用

定积分在物理、工程、经济等许多领域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1. 计算曲线或曲面的面积,在极坐标系下的面积可以通过定积分来计算。

2. 计算物体的体积,可以将物体分割成一些微小的体积元,然后利用定积分来进行累加,从而得到物体的总体积。

3. 根据质量分布计算物体的重心,在半轴上对质量进行积分,可以得到该物体的重心位置。

4. 求解物理问题中的功与能,可以通过定积分来计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势能等值。

五、结语

定积分作为微积分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定积分不仅仅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符号,更是把抽象的数学工具转化成现实的现象的桥梁。理解定积分的性质和求解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微积分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定积分课件 篇4

定积分课件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定积分更是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中,定积分不仅在纯学科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工程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此,本篇文章将从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应用领域和展望未来几个方面来进行讲解,以期对定积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二、定积分的基本概念

定积分作为对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是微积分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具体而言,对于一个函数f(x),我们可以通过定积分来求出它在一个区间[a,b]上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推导出不定积分的概念,即求函数f(x)的原函数。

三、定积分的求解方法

1. 近似计算法

可以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其中最常用的是梯形求和法和辛普森求和法。

2. 精确计算法

可以采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对定积分进行求解,即:

∫[a,b]f(x)dx=F(b)-F(a)

其中,F(x)为函数f(x)的一个原函数。

四、定积分的应用领域

1. 物理学

物理学中经常遇到面积、体积等问题,定积分能够得到精确的数值解。

2. 工程学

定积分能够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求解,如控制系统设计中的样本分析。

3. 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贡献度和利润等都涉及到定积分的求解,能够对经济学理论进行定量分析。

五、展望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定积分作为微积分的核心之一,将会在更广泛的领域展现出其重要性。在未来,我们可以看到定积分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同时也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定积分的相关知识,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六、结语

本文从定积分的基本概念、求解方法、应用领域和展望未来几个方面对定积分进行了简要的介绍,然而定积分作为微积分一大重要部分,其应用和研究的空间还有着许多未被挖掘的潜力。我们相信,在大家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之下,定积分必将展现出更广阔的应用与发展前景,为数学的研究和应用带来更加精确的解法和方法。

定积分课件 篇5

微积分课件是指用于教学的微积分课程中所使用的电子文档或PPT等形式的教学工具。这些课件通常包含了各种图表、公式、解题思路等各种微积分知识,并能够辅助老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解释和说明。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微积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微积分来掌握科学与工程学科中的各种技能。

微积分课件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升老师的授课能力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老师用微积分课件展示内容时,学生们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微积分的概念与原理,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还能通过复习该课件来加深对微积分知识的理解。微积分课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着重理解各种重要概念,还能够通过大量练习来帮助他们掌握解题的技能。

微积分课件中的内容主要包括:函数和图形、极限、导数、微分、积分、微分方程等。这些概念是微积分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微积分知识的核心内容。微积分课件的展示方式通常是用PPT等形式将这些内容分类呈现,其中每个小章节内还会进一步细分各种基本概念和例题。通过这样的分类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具体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能学习到如何解决复杂的微积分问题。

在微积分课件中,讲师通常通过各种动态图表的演示来更容易地展示微积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这些幻灯片和图表能够更好地展示出各种函数、图形、曲线的关系及相互作用,使得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微积分的各种知识点。同时,老师还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和思考问题,以帮助他们将微积分的知识点融入现实生活中。

此外,微积分课件也能提供给学生们一个更好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通常只能通过黑板或纸张来展示微积分知识点。但现在的微积分课件则可以通过全屏版式以及更大的字体来展示各种图表和公式,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和理解各种微积分概念。通过一些视觉的表达方式,课件还能更加生动、丰富和直观地传达微积分知识点。

总之,微积分课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于学习微积分的学生来说,通过微积分课件的学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技巧和各种知识点;对于微积分老师而言,微积分课件则可作为授课工具来在课堂上展示各种微积分概念和解题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也能提升学习的乐趣,微积分课件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微积分教育资源。

gz85.COM精选阅读

搭积木课件


讨论与“搭积木课件”相关的问题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老师都需要为每堂课准备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有完整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把握课堂进度和内容。感谢您的支持希望您能收藏我们的网站!

搭积木课件 篇1

课题13、平平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ㄔ”;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自读自悟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懂得从小要关心别人。

4、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

1、认字和朗读课文。

2、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喜欢玩积木吗?老师小时侯也很喜欢。今天我们要来认识的小朋友平平他正在高兴地搭积木呢!看,他开心吗?

二、合作展示

1、各小组展示自学成果。

2、提出疑问,大家探讨,老师适时点拨。

3、教师指出易混淆的字知识。

4、不理解的问题,分组讨论解决,教师点拨引导

三、组织研讨、引导建构。

1、组织整理、倾听提高。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生可能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帮助指导、构建知识网络。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点评,解决疑难。

四、巩固练习

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较好的巩固所学知识,开拓思维。

五、归纳总结。

有必要提醒学生对知识进行课后复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盘点所获

引导学生说出在本节上学会了什么生字,理解了什么词语。

搭积木课件 篇2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师:“你们在幼儿园玩过搭积木吗?”“你们用积木搭过什么?”(搭过高楼、大厦、工厂、汽车……)今天老师给你们又找了一个小伙伴和你们一起玩搭积木,好不好?(板书课题《平平搭积木》)

看到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学生交流,如:平平用积木搭的什么?为什么要用积木搭?)你还想学会什么?(我想学会读课文;读懂课文)好,这就是我们师生共同商定的学习任务,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解决不懂的问题。

二、观察图画,揭示内容。

(出示挂图)

师:你们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如:

我从图上看到平平跪在地上用积木搭房子;

我看到奶奶走过来站在平平身旁,跟平平不知说了什么……

师:我们一起学习下面的课文就知道了。

三、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初读课文

(1)分小组读课文。

要求:每个人在小组里领读一遍课文,不认识的字圈起来共同解决。

(2)展示成果。

谁想读站起来一起读,读后师生共同进行评价,表现好的给予鼓励。

(3)自由读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有几个自然段。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电视屏幕出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师: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质疑: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针对性地给予解答和评价,比如学生如果提问为什么用“搭”字?老师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外,还可以让学生用“谁,在哪,干什么”练习说一句话。)

(三自然段。

(屏幕出示第二、三自然段的句子)

在小组里边读边讨论,把不明白的地方画下来。

质疑问难。(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疑难)

(指导朗读)用和蔼、可亲的语气,读奶奶的话。用天真活泼的语气,读出平平的话。练习分角色朗读感悟课文的内容,体会平平非常有孝心。

师:自由读,你明白了什么?(生交流,教师注意从平平具有爱心这一点来引导,使学生明白:我们的国家还并不富有,有的地方生活还很贫穷,住的`也非常简陋,很多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们因为没有钱而上不起学,所以我们应该把平时吃零食的钱省下来捐给贫困地区……以此激发全体同学的爱心。)

(4)学习第六自然段。

要求:自由读第六自然段,展开想象,平平搭的房子都有什么样?搭好房子他感到怎么样?

(学生充分想象交流,然后教师小结:平平想盖许多房子给大家。你们想把省下的钱捐给贫困地区,你们和平平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爱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都是好孩子。现在只有努力学习,长大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3、用各种形式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齐读、男女读等,每次读后师生共同评价。

(2)老师参与读课文,学生评价老师。学生挑战老师朗读课文。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读读说说(课堂练习)

很多很多的房子很高很高的山

很青很青的河水很绿很绿的树

很红很红的()很()很()的路

很大很大的()很()很()的()

前两行让学生读,后两行让学生说。

师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懂得了关心他人、爱护他人……)

五、作业

搭积木课件 篇3

小班主题活动搭积木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主题活动课,快来看看搭积木教案吧。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

2、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三。你能给我一个积木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培养孩子完整、连贯地表达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出示**)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谁?(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一个叫红红,一个叫冬冬)他们在干什么?

二、看图学短句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看看红红搭的是什么?她搭好了吗?你知道她问冬冬什么?(放录音)

师:红红是怎么说的?你们会说吗?(幼儿集体说几遍)

三、听故事,理解图意

老师:红红和冬东都是很有礼貌的宝宝。让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记住他们的。(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4、 总结:红红没有积木。她没有抢劫别人。她从别人那里借的。我们孩子以后没有玩具可以玩,也可以向别人借,借的东西也要说谢谢,才会懂得谦虚,做一个大家都西还的好孩子。

搭积木课件 篇4

?活动要求】

1.通过玩大积木,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培养幼儿遵守集体规则的良好品质。

3.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品质。

4.发展幼儿平衡协调能力。

5.让幼儿尝试着进行自己没有玩过的方法来搭积木。

?活动准备】

每人两块大积木(形状各一)、音乐磁带、录音机、花若干盆放于场地一边,小红旗2面、水桶8个、盛满水的大盆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幼儿边听音乐边分散玩积木。

师:我们每人都有两块大积木,大积木有许多种玩法,看哪个小朋友玩的方法最多、最安全。(幼儿尝试练习)

二、基本部分

1.集中演示。

师:哪位小朋友来介绍一下,你有几种玩法?你是怎么玩的?(单脚站立在积木上,间隔跳,几个小朋友合作将积木拼起来走、跳等)

2.再次分散练习。

师:请小朋友试一试你没有玩过的方法。

3.传送大积木。

幼儿把大积木放在场地中间,并排成“十”字形四路纵队。

听老师口令“开始”,排头幼儿将大积木传给身后的幼儿,一个传一个,看哪个小组传得快。

4.游戏“给花浇水”。

场地布置:

ooooo|……小……|小

搭积木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关心他人是中华传统美德,黄香九岁能温席,孔融四岁会让梨,时时心中有他人。课文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讲述平平用积木搭了四间房子,分别想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没有房子的人住,还要搭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这种美好品质的感染。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激情引趣。(出示积木)你们瞧,这是什么?你搭过积木吗?你都搭过什么?

过渡:真棒!小朋友都是搭积木的能手。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平平跟大家认识,他可是搭积木的高手!

2、揭题。(出示课题:平平搭积木)谁能看着拼音把课题读准确?(课题中有两个字,要求学生读准确)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

2、再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顺。

1、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拼读,对比分析字音。

学生读诗句:“平平搭积木,搭了四l间房子。”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C、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小组长手上还有五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2、精读句段。

(1)平平,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揩导看图:看了图,你找到答案了吗?图上画了他们在干什么?奶奶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想一想,平时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2)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教师进行不同语气的范读。

学生选择评议。

男女生分角色赛读。

(3)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选四名学生代表本组进行朗读比赛,赛前给每组同学留一段时间,帮助参赛选手。比赛后评议,全班练读。

过渡:小朋友,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宝宝送问来(识字袋)。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拿出识字袋和字卡,组织讨论:每个生字用什么办法识记,分别把它们送回自已的家。(识字袋标签:加偏旁、减偏旁、换部首、想像、猜字谜、新发现等)

1、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注意”本“字的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体的平稳)

1、淡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都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儿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它的名字,那它就属于你了。

2、选材料(复习生字词:这些、都、搭、平时、住、没有、很多、四间房子)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并恩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话是平平说的?哪些话是作者说的?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启发学生回忆平时在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要求:奶奶的话要读得亲切,读出疑问的语气。平平的话要读得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自豪的心情。

先指导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再让大家分头在小组内朗读。

3、谈话。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

平平为什么还要搭很多很多房子给大家住?

1、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2、看画面填空。

3、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4、练习说活。

学生观察两个字在田宇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笔的位置。

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区别。

学生练写,教师巡师。

搭积木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看图理解图意。

2、教育幼儿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

3、学习短句:“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

4、对xx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有谁?(我们给他们取个名字:一个叫红红,一个叫冬冬)他们在干

什么?

二、看图学短句

师:这两个小朋友在玩积木,看看红红搭的是什么?她搭好了吗?你知道她问冬冬什么?(放录音)

师:红红是怎么说的?你们会说吗?(幼儿集体说几遍)

三、听故事,理解图意

师:红红和冬冬真是有礼貌的好宝宝,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样记的。(教师讲述故事一遍)

四、总结师:红红没有积木,她没有去抢别人的,她是问别人借的。我们小朋友以后没有玩具玩,也可以向别人借,借到东西还要说“谢谢”,会懂得谦让人,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搭积木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认字和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关心别人。

4、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1、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指名说。

2、【课件出示】有位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你们瞧!齐读“搭积木”。

3、谁有好方法帮助大家记住这个“搭”?指名读。

4、这位小朋友就叫平平,出示“平平”。大家叫叫他,跟他打声招呼。

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自己熟悉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想一想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1、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拼读,对比分析字音。

“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学生读诗句:“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说一说: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⑶ 小组合作学习:小朋友已经学习了六个生字,小组长手上还有五个生字,请小组长指导小组学习。

游戏:猜字。背着某一个同学指定一个字,然后让他面对所有的字猜,“是不是*字?”直到猜对为止。

2、精读句段。

过渡:小朋友真棒!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些字宝宝的名字。如果老师把它们放到句中,你还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咱们一起来试一试。

⑴ “平平,平平,这些房子给谁住?”

【课件出示】指导看图:看了图,你找到答案了吗?图上画了他们在干什么?奶奶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笑嘻嘻、笑哈哈、很高兴、合不拢嘴等)想一想,平时奶奶是怎样和你说话的?

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⑵ “平平,平平,还有一间呢?

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指名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是谁说的?

教师进行不同语气的范读。(一种是陈述的语气,另一种是疑问的、喜悦的语气)学生选择评议。

男女分角色赛读。

⑶ “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平平,搭呀搭呀,搭了很多很多的房子。出示:平平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指导朗读。(啊,平平搭了那么多房子。平平真热心。)这下子哪些人有房子住了?(爷爷、妈妈、姐姐、奶奶……)

过渡:小朋友,别忘了每次我们认识新朋友后的任务──把生字宝宝送回家(识字袋)

1、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拿出识字袋和字卡,组织讨论:每个生字用什么办法识记,分别把它们送回自己的家。

1、【课件出示】让学生先观察两个字“业、平”在田字格的.位置,注意竖笔的位置及长、短的变化。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注意“业”的笔顺;先写中间两竖,再写两边的点、撇。注意“本”字的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以保持字体的平稳。

1、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当个小小建筑师,建设美丽的家园吗?

我们知道,造房子之前都要先选材料。瞧!老师这儿的材料真不少,如果你能叫出它的名字,那它就属于你了。

2、选材料(复习生字词:这些、都、搭、平时、住、没有、很多、四间房子)

4、【课件出示】看画面,练习用“啊、呢”说话。

这房子给谁住呢?这房子用来干什么呢?

1、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并思考:哪些话是奶奶说的?哪些话是平平说的?哪些话是作者说的?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⑴ 启发学生回忆平时在家是怎么和奶奶说话的,奶奶又是怎么说的。

⑵ 要求:奶奶的话要读得亲切,读出疑问的语气;平平的话要读得天真、自然,透露出平平自豪的心情。

⑶ 先指导一个小组分角色朗读,再让大家分头在小组内朗读。

3、谈话。

⑴ 你知道平平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

⑵平平为什么还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给大家住?

1、【课件出示】结合画面,配乐朗读。

2、【课件出示】看画面填空。

很_____很________的路很______很________的_________

3、看画面说句子,用上下面的短语。

4、练习说话。

以“我长大了干什么”为题进行说话比赛。

⑴ 小组讨论、交流。

1、出示“平、书”生字卡,注意读准字音(后鼻音、翘舌音)。

2、学生观察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特别注意竖笔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区别“平”与“书”中的竖与“本”字的竖不同。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搭积木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

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中积累词句。

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体会平平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初步建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社会公德意识。。

教学重点:生字教学和朗读。

教学难点:生字识记的方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喜欢搭积木吗?你们会搭什么?

2、提出学习目标:

(本、平、书”4个字。认识新偏旁:双人旁。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展示学习成果(全员参与)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至少约

1、生字读音展示:

(搭、间、这、些、都、住、呢、啊、没、很。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

(我发现“这”“住”是翘舌音。

(我发现“间” “很”是前鼻音。

(我发现“平”是后鼻音。

(我发现“呢” “啊” 读轻声。

、搭(搭配)、间(时间)、这(这种)……

我会记住“平”:“苹果”的“苹”去掉草字头就是“平”。

(2)我会记住“搭”:“答”的竹字头换成草字头加上提手旁就是“搭”。

(3)我会记住“间”:“门”加上“日”就是“间”。

(4)我会记住“这”:“文”加上走之儿就是“这”。

(5)我会记住“呢”“啊”:它们都有口字旁。

(6)指导认识新偏旁:双人旁。把“跟”的足字旁换成双人旁就是“很”。

4、朗读课文展示:把生字宝宝放在课文中,我也会读。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个别读、同桌读、小组读、全班读、分角色读等)

(撇。

(平、书”三个字中的竖必须写直,并且位于竖中线上。

(3)“本”中的竖是垂露竖(不带尖),“平”“书”中的竖是悬针竖。

三、知识拓展延伸

想一想:平平搭这么多房子给谁住?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复习导入

读生字卡片:平、搭、间、这、些、都、住、呢、啊、没、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找朋友读)

提出学习目标

①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平平搭四间房子给谁住?

③ 我们要向平平学习什么?

④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二、展示学习成果

2、我知道平平一共搭了四间房子。

3、我知道平平的这四间房子都给谁住:一间给爷爷和他的书住;一间给奶奶和平平住;一间给爸爸妈妈住;一间给没有房子的人住。

4、我还知道平平有一个美好的心愿:让大家都有房子住。

5、我们要像平平一样:从小学会关心别人。

6、我知道读这篇课文要用平时是和奶奶说话的语气来读。

7、我知道读平平的话要读得高兴一些,自豪一些。

8、我知道最后一节中的“很多很多”“大家”要重读,表达出平平的美好心愿。

小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读

我会“读读说说”:

很红很红的火 很长很长的路

很大很大的风 很白很白的云

……

三、知识拓展延伸

说话:我长大了干什么

搭积木课件 篇9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业、本、书”4个字,认识“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提示课题。

1、出示彩色的积木。

2、板书课题并带课题。

3、师: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那就让我们快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债拼音读课文。

2、师:谁能靠着拼音朋友的帮助,把课文读通,读准?

三、认读生字。

师:想读好课文真不容易!有一个新朋友我们还不太熟悉!

1、出示要认识的11个生字,让学生开火车认读。重点指导“平、这、住、呢”的读音。

2、出示没有拼音的汉字,现在,你还认识这些新朋友吗?

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师适时点拨:你们发现了吗,“很”字的偏旁很特别,它叫——“双立人”。

(2)这些房子都给谁住?

(3)给没房子的人住。

比赛读句子,看谁读得正确。

四、再读课文。

1、在小组里轮流朗读课文,互相正音、评议,看谁读得正确。

2、指名朗读课文,集体评议。

五、指导写字。

出示“业、平、本、书”:

写这样的字,要怎么写才漂亮?

2、师在黑板上田字格里示范写“平”字。强调竖笔要写直,而且要写在竖中线上。

一、检查复习。出现生字词。指名读。

二、指导朗读。

(一)举行朗读比赛。

1、你觉得哪几句话特别需要老师帮助?

老师指导读好“这些房子都给谁住?”“还有一间呢?”“还有一间啊,给没有房子的人住。”三句中的“呢”、“啊”和问句的语调。

2、各自练习朗读,进行准备。

3、比一比谁读得好,

(二)启发想像读。

1、师:你们看,这图上画的不就是平平和奶奶吗?他们俩会说些什么呢?

鼓励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大胆想像说。

2、师:原来呀,第3、5、6小节里就是平平的话呀!该怎么读好它?

(三)师生配合读。

第2、4小节老师读,其余由学生读。

三、读读说说。

1、师:为什么要说“很多很多”,不反其中的一个“很多”去掉呢?

引导学生读、比较、体会。

2、师:看平平多么自豪,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你们能不能也像这样说一说?

3、口头练习:

很红很红的_________;很大很大的____________;

很_______很_______的路;很______很______的_______。

四、说话比赛。

师:平平真是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他的理想多么美好啊,他要让每个人都有房子住!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也有很多美好的想法吧。说说看,你长大了想干什么?

1、在四人小组里轮流说。

2、选派代表到台上说,集体评议。

3、小结:理想就像是这积木搭成的漂亮的房子,它可不是一下子就变出来的,要靠我们一块一块地搭,不断地努力才行呀!小朋友的理想也要靠努力学习才能实现的!

五、布置作业。

梯形的面积课件分享10篇


教案课件在老师工作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任务,写好教案课件是每位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关于“梯形的面积课件”的资料,相信这些资料能够为您解决困难!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

梯形面积的计算--秀萍

一、教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小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

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

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

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难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3.关键:通过操作实践,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探索梯形与平

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关系。

四、课型与教法: 课型:新授课。

教法:讲练结合法、教具演示法

五、教具:模型、直尺、课本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a、复习:

同学们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

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模型出示。

b、引入:

出示梯形模型,问:这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同学们还不会

计算梯形的面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 算方法。2.讲解新课

同学们,你们能否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AhD下面就跟老师一起讨论吧!

aBbAhDbaBC

(一)、C我们把梯形ABCD分成三角形ABD和三角形BCD,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ΔABD的面积加上ΔBCD的面积

即:S梯形ABCD=SΔABD+SΔBCD

=a×h÷2+b×h÷2

=(a+b)×h÷2(二)、我们可把梯形ABCD看成是平行四边形ABED加上三角形BCE 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ABED的面积加上三角形BCE的面积

即:S梯形ABCD=S□ABED+S△BCE AhDbaBEC= a×h+(b-a)×h÷2 = a×h+b×h÷2-a×h÷2 = a×h÷2+b×h÷2 =(a+b)×h÷2

(三)、AhDaBbhFbCaE

我们可以把梯形ABCD再复制出一个一样的梯形,如图所示

梯形ABCD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二

即:S梯形ABCD=S□ADDA÷2

=(a+b)×h÷2

结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表示为S梯形ABCD=(a+b)×h÷2

例1.我国三峡水电站大坝的横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如图所示),求它的面积.(P89)

36m135m120m梯形的面积是:S=(a+b)×h÷2

=(36+120)×135÷2

=10530m

答:梯形的面积是10530m。

3.练习巩固

1.一个梯形,它的上底6厘米,下底10厘米,高5厘米,求它的面积

2.一辆汽车侧面的两块玻璃是梯形(如图所示),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多少(P89)

40cm45cm40cm71cm65cm

4.小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为: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表示为S梯形ABCD=(a+b)×h÷2

5.布置作业:

一条新挖的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口宽2.8m,渠底宽1.4m,渠深1.2m。它的截面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P91 第5题)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2)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梯形面积。

能力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经历梯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根据几何图形教学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点教法:

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合;

②有目的地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法:

①让学生学会以旧引新,掌握并运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方法;

②让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所以本课在教学思路上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本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神七”发射实况

2、谈话引出课题

梯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创设“神七”发射的情境,在学习新课之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由好奇引起的理智上的震动进入认知活动方面的探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梯形的面积你们打算怎样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把梯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置意在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创新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从小树立探寻知识的意识的良好学习习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为新课的展开起好前奏。〉

2、动手操作前让学生先对梯形进行分类。(可分为:一般梯形、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教师可有意识地参加到小组中去合作、辅导〉

4、分小组展示汇报,教师深化点拔。

教师板演推导过程。

5、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公式:s=(a+b)×h÷2

6、应用公式,尝试计算梯形面积(出示一个基本图形让学生计算)

〈这一环节意在通过让学生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亲自去体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假想,共同探讨,互相验证,更强烈地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更全面、更方便地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活动中体验、活动中发散、活动中发展的过程,真真正正地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1、学习例3

(1)、借助教具演示,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2)、弄清渠口、渠底、渠深各是梯形的什么?

(3)、学生尝试计算横截面积。

〈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过程,这一环节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次推向高潮,能更好地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从中培养了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应用深化,巩固练习:

1、做一做:请两名学生板演。

2、课件出示练习题。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总结,反思体验

回想这节课所学,说说自己有哪些收获?学生谈收获,谈学习方法,教师小结强调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做到了重点突出。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3)

一、填空

(1)0.45公顷=()平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4)平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完全一样的直角

2、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①24厘米②12厘米③18厘米④36厘米

四、应用题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4)

1、导入新课

(1)投影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我们之前学过了一些图形之间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些联系,比如三角形?哪位同学来说看看。学生回答后,指名学生操作演示转化的方法。然后概括:

a、三角形面积是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b、两个完全一样(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展示台出示梯形,让学生说出它的上底、下底和各是多少厘米。

2.猜想:

(1)请你猜一猜, 这梯形的面积可能与它的哪部分有关系?(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关系)

这里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命名如:如XXX猜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找到梯形的面积与它各部分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教师导语:我们已学会了用转化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怎样计算梯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梯形面积的计算)

2、新课展开

第一层次,推导公式

一、引导学生得出梯形面积和其他图形面积的关系

(1)之前我们通过拼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得出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关系。

(2)那么现在我们能不能也利用我们手中的这2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来拼看看,是否会拼出我们会算的图形。

(3)学生拼组梯形活动(约3分钟)

二、让学生上台展示。同时老师将准备好的相应类型的梯形按照学生所说贴在黑板上。

三、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后面标注 “能计算”和“暂不能计算”)

四、在“能计算”的图形组合中,你发现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2)这种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

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1)2个梯形组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2)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五、(1)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

②师生共同总结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③字母表示公式。教师叙述:如果有S表示梯形的面积,用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怎样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b)h÷2”。

第二层次,深化认识。

(1)启发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①提问:想一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得到的?

②学生回答,教师在展示台再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2)引导操作。

①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我们用割补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能否仿照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一个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

②学生动手操作、探究、讨论,教师作适当指导。

(3)信息反馈,扩展思路。

说一说你是怎样割补的?教师展示各种割补方法。

A、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见下左图)。

推导:

梯形的面积=三角形1的面积+三角形2的面积

=梯形上底×高÷2+梯形下底×高÷2

=(梯形上底+梯形下底)×高÷2

b、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推导:

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三角形的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

=(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2)×高×2÷2

=(平行四边形的底×2+三角形的底÷2×2)×高÷2

=(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高÷2

因为

梯形的上底=平行四边形的底

梯形的下底=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

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C、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推导过程:

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梯形的下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2

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所以

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

(以上的3种方式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接受水平适当展开,但只要点到为止)

第三层次,公式应用。

(1)出示课本第89页的例题,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横截面”。

(2)学生尝试解答。

(3)展示台出示例题的解答,反馈矫正。

(4)完成例题下面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1、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有收获,老师也有收获,你们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老师看到你们获得了新知,老师心里就获得了快乐。

4、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一页。

练习本:P90的第3题

操作题;P91页的第7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为什么要除以2 ?

S

=(a +

b)

h ÷ 2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5)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6)

一、说教材

梯形的面积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梯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教材没有安排数方格的方法求梯形的面积,而是直接给出一个梯形,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仿照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教学的再创造过程中实现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

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梯形的面积时,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历探索梯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并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学习的经验。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后,所掌握的不仅仅是面积计算的公式,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获得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让学生有效的实施正迁移。设计本课时,教师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只进行“拼合转化”的思想束缚,大胆的让学生合作学习、动手转化、作品展示,结合电教媒体的使用,理清学生的思路,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完成知识的构建。

三、根据以上分析我拟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让学生会用面积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难点是能运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本节课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了课中主题图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接着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转化过程,让学生通过复习,从而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为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本节课继续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方法开展学习。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基础,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把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进行推导。具体怎样转化,转化成什么图形,全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梯形分小组进行操作活动,他们借助前面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转化图形、寻找等量、推导公式”三步曲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不仅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课堂上我并没有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而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配以白板和课件的直观演示酌情介绍了几种不同的推导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通过不同的练习,巩固拓展已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梯形面积公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及重要性,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归纳总结

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条理化整理的过程,不仅促进学生掌握了知识、领悟了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关注了学生情感的体验。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7)

教学目标

重点:

难点:※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

课件

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设计思路

一,复习有关知识,做到有的放失.

二,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

三,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三,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教学过程

自我设计

一,复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基本练习:

1,求下面梯形的面积:

上底2米下底3米高5米

上底4分米下底5分米高2分米

2,填空: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这个拼成的图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与()的和,高等于梯形的(),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3,梯形的上底是a,下底是b,高是c,则它的面积=()

4,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米,高是4米,面积是()平方米.

5,一个梯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如果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扩大2倍,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6,判断:

1)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2)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3)一个上底是5厘米,下底是8厘米,高是3厘米的梯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三,提高练习:

1,练习四第1题.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已知每个梯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3,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4,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5,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

通过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公式,明白求面积必须要知道的量是哪些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梯形的关系.进行提高练习,结合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第3题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堆放时横截面呈近似梯形的物体的数量,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类似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经历感知、分析、归纳和应用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广袤与久远,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讲述:德国有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名叫高斯(1777~1855)。他从小就很聪明,上学后不久,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把从1到100的自然数加起来,和是多少?当别的同学都在埋头苦算的时候,小高斯却早就得到了答案,得数是5050,这使得老师非常吃惊。你想知道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吗?上完今天的数学活动课,你就会知道答案了。(板书课题:数学活动课)

[意图:课始,教师采用讲述数学家故事的方式引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态势投入到活动中来。]

二、直观演示,探究方法

1.基本练习。

图形

面积

平行四边形

6米

4米

梯形

上底8厘米

10厘米

下底12厘米

提问: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时要注意些什么?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意图:基本题的练习,旨在唤起学生认知结构中多边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储备,为后续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2.探究方法。

出示右图:

提问:这是一位工人师傅砌的墙,它的形状近似于什么图形?(梯形)砖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下一层总比上一层多1块砖)

提问:你能算出这儿一共有多少块砖吗?

指名板演:3+4+5+6+7+8=33(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出示和上图完全一样的图片,并将两个图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图略)。

提问:把这两面完全相同的墙拼起来,近似于什么图形?现在每层都有几块砖?有几层?现在看来,求原先的一面墙共有多少块砖,还可以怎样列式?

指名板演:(3+8)62=33(块)。

提问:386分别指这面墙的什么?为什么还要除以2呢?

再问:你发现最上层的块数、最下层的块数和层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砖的块数最上层块数+最下层块数)层数2]

提问: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这个公式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很相似)

比较:刚才我们用两种方法求出了这面墙一共有多少块砖,还根据第二种方法得出了一个公式,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更简便些?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模型,可以求出堆放物体的横截面看起来是梯形,且每相邻两层之间的差都相等的物体的数量。像这样的应用在生活中还有很多。

[意图:通过直观演示与分析交流,引导学生感知方法的来龙去脉,较好地完成关于计算方法的认知建构。]

三、走向生活,解决问题

1.小明参观钢铁厂时,看到许多钢管堆成横截面近似梯形的形状(图略)。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6根,有8层。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

让学生数一数每层的根数,确定每相邻两层根数的差都是1,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是怎样求一共有多少根钢管的?有把每一层的根数相加的吗?

2.一堆圆木,堆成横截面是近似梯形,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7根,而且每层总比上一层多一根,这堆圆木共多少根?

学生读题后提问:堆放的层数不知道,应该怎样求呢?

3.体育馆南一区最前排有8个座位,最后排有16个座位,后一排总比前一排多1个座位。体育馆南一区共有座位多少个?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意图:练习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方法,同时从中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拓展延伸,介绍历史

出示下面两道算式:

1+2+3+4+5+6+7+8+9

12+13+14+15+16+17+18+19

提问:你能快速地求出这些数的和吗?还需要一个一个地加吗?

学生计算后,集体交流方法与答案。

提问:你现在知道高斯为什么算得那么快了吗?

谈话:数学真奇妙,想不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竟然可以算出一列数的和,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数学内在的本质联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以算式二为例讲解缘由。(过程略)

讲述:其实,像这样的算式,数学家们把它叫做等差数列求和。什么是等差数列呢?也就是一列数中后一个数与前一个数的差总是相等的。我们再来看一些这方面的资料。

出示介绍古埃及、古巴比伦以及古代中国有关等差数列研究成果的短片。(内容略)

学生阅读材料后,教师提问:阅读了这段材料后,你有什么感受?

[意图:等差数列求和及其历史的引入,能丰富学生的认识视域,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使数学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心间。]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9)

一、说教材

(一)内容分析: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几何初步知识的安排特点是:梯形的认识,清楚了梯形的特征及底和高的概念。而本册教材中先安排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再安排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所以要使学生理解掌握好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必须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底和高为基础,运用迁移和同化理论,使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一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学会用割补、拼凑的实验方法,运用学过的面积公式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渗透旋转、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

发现、理解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

(五)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及推导过程。

教具:自制的课件,硬纸板做的平行四边形、梯形几个,剪刀。

学具:硬纸板做的梯形几个,剪刀,三角板,直尺。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发展迁移原则。运用迁移规律,注意从旧到新、引导学生在整理旧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大胆放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打算主要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得出结论,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反馈教学法。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在教学中,采用反馈教学法进行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参与梯形面积公式形成和运用的机会,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三、说学法(关于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方面,主要有:)

坚持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并在时间和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针对上述内容的需要,可设计如下课堂教学环节:(一)迁移诱导,引入新课。(二)引导发现,探索创新。(三)分层训练,提高能力。(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下面我就分别从这四个方面说一说)

迁移诱导,引入新课。

迁移诱导,由已知到未知,即由旧知识引入新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创设情境,铺路搭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类推,掌握新概念。这是教学抽象的数学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与长方形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有着密切的联系,适合用这一途径进行教学。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引旧设疑,提出问题.板演: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0厘米,高是30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反馈,应用计算机演示,以唤取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

第二步,出示图形,复习旧知。出示准备好三角形纸片,提问:这是什么图形?什么叫三角形?谁能指出它的底和高?(底40厘米,高30厘米)

第三步:比较大小,产生悬念。比较黑板题中平行四边形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它们是等底等高的,为什么面积不相等呢?通过第1、2两道题的复习,使学生清楚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楚了三角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含义,为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第3题的练习,产生悬念,引起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公式的动机与欲望,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对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必须科学的计算出它的面积,那么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梯形的面积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概括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计算梯形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迁移、转化思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梯形面积公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1、展示问题师:某家广告公司接了一项业务:要为一个自选商场制作一块梯形广告牌。(点击出示扫描图)上底是12米,下底是16米,高2米。广告公司需要多大的铁皮?

2、讨论问题①师:要求需要多大的铁皮,就是求什么?(板书梯形的面积)②课前老师每人发了一个广告牌模型,用你所知道的知识,你能想方设法计算出广告牌的面积吗?先独立思考,算式就写在模型图上,后组内交流最后由组长把本组的方法总结好,准备汇报。

[点评: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引发学生对梯形的面积计算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了数学从生活中来这一教学理念。]

3、学生汇报展示,师:哪一组先汇报?(学生想怎么讲就怎么讲)

4、师归纳汇总:(表扬)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用所学知识,创造性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很了不起!从同学们汇报情况看大致有三种:a把梯形划分成两个三角形;b把梯形划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c同座合作拼成大平行四边形来计算(直接用梯形面积公式。)

5、比一比你觉得哪种算法简洁些?师点出:通常情况是用拼成大平行四边形来计算;两个完全一样的广告牌可以拼成一个大平行四边形,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都能拼成大平行四边形呢?

[点评: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的探索研究,学生能根据实际操作,推算出梯形广告牌的面积,同时注意遵循科学研究的原则,设下疑问,为把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广告牌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计算梯形广告牌面积的这个特例推广为所有梯形面积计算普遍适用,埋下伏笔。]

二、感悟体验研究问题

1、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的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试试看!总结出方法。

2、展示拼:把你们的拼法演示给大家看看。师:这种拼法老师觉得在哪见过!点出拼法同三角形旋转平移这样就把梯形转化成了大平行四边形)

3、请大家就用这种拼法,在下面再拼一次,边拼边叙述拼的过程。

[点评:教学中注重细节的处理,通过旋转平移拼合的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把转化的思想的渗透落到实处。]

4、(点击出现)想一想再讨论: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之间有何联系?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5、让学生拿着拼图汇报展示,师注意引导。

6、收起学具,看黑板在说说。(完成板书)师生归纳出公式:(上底+下底)高算得是什么?为何要除以2?

7、比一比,课前三种解法,解法a(划分成两个三角形那种)与解法三有没有内在联系?

师点出:解法a可以转化成解法三!

师:再次验证了知识之间相互联系!

8、说明:其实解法b也可以转化成解法三!课后有兴趣研究研究!

[点评:知识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教学中老师善于帮助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理解,不断把新知识内化,有效地构建了一个合理有序的认知结构,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9、师说明字母公式。师:与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梯形面积也有字母公式,有谁知道?说说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


“教案课件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个老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详细的教学教案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那么,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如果您对这个话题还不是很了解,可以尝试阅读一下“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并认真了解本文中的重要概念。”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常用的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的容积解决单间的实际问题。

2.经历直观、实验、观察、想象、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充分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大小,建立健立1升、1毫升的表象,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间的关系,会计算容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推导容积的进率,建立1升、1毫升的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标有1升的量杯,标有1毫升的量杯,1个试管,四个纸杯,1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长方体纸盒。这是一个长方体纸盒,我想知道这个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怎么办?(量出它的长宽高,算出体积。)从哪量?课件出示长宽高分别为8分米上、6分米、5分米。计算出体积。

2.往这个盒子里面装满沙子,猜这个盒子能装多少沙子?为什么装入的沙子的体积比盒子的体积少?(纸盒的体积是从处面量的,有厚度,而沙子在纸盒的里面,要把厚度去掉,从里面量)

3.盒子面所能容纳的沙子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再比如,这个盆子,盆子里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就是这个分子的体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容积吗?(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4.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的知识,板书课题: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讲述: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板书:——,计量液体的体积时,常用容积单位升、毫升。板书:——升、毫升。

2.课件出示:眼药水瓶上写的:10mL;果蔬汁盒上写的:250mL;绿茶瓶子上写的:1L,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把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板书——

3.(1)我要将这一升水,倒入这个1000毫升的量杯中,请同学们认真观察,10毫升水大约是这么多,想象一下毫升水大约有多少?100毫升水是这么多,500毫升水是这么多,把这一升水全部倒入这1000毫升的量杯中了,你发现什么了?(1升=1000毫升板书:——)

(2)把这1升水倒进这个1立方米的容器里,你发现什么了?我再把这样升水倒入这个1立方分米的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有这样的关系:1升=1立方分米。1Ml=1立方厘米。)

4.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和升,这些物品的容积大约是多少?计这个纸杯大约能装多少水?(把纸杯倒满水,再倒入量杯中,发现这个纸杯大约能装200毫升水);估计一下几杯水大约是一升?(装满一升水,倒入纸杯量,发现5杯水大约是的升水)。

5.教学例5。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方法,强调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瓶墨水约50()

(2)一桶色拉油约5()

(3)泡泡液约100()

(4)汽车集装箱约6()

2.单位换算。

30升=()毫升

20000mL=()L

46立方分米=()L

430mL=()立方厘米

2100立方厘米=()=mL=()L

8.04升=()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P40页第5题。某海岛战士为解决岛上淡水缺乏问题,和当地居民共同修建了一个长20m、宽10m、深1.8m的淡水蓄水池。这个蓄水最多可蓄水多少立方米?合多少升?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研究一下。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之事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容积单位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纸盒、木盒各一个,一些细沙;若干个容积为500ml的易拉罐,1dm3的正方体容器若干个,量杯、滴管若干个,一些水,例6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它常用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2、师:(用橡皮泥做两个体积相等的长方体模型,空心,一个壁厚些)同学们,怎样才能知道这两个长方体体积?

生:可以先量出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算出它们的体积。

生:(动手测量)计算

师:(出示一堆细沙)请同学们再想一想,如果把这两个盒子都装满细沙,两个盒子里装的细沙会一样多吗?

师: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看到的那样,盒子所能容纳细沙的体积,就是盒子的容积。

二、探求新知

1、教学容积的概念。

师:你认为还有什么物体也有容积呢?

生1:水桶里盛满水,这些水的体积就是水桶的容积。

生2:饮料瓶里装满饮料,饮料的体积就是饮料瓶的容积。

生3:茶叶桶所能容纳茶叶的体积,就是茶叶桶的容积。

……

(补充)仓库能容纳货物的体积,箱子里装书的体积,一个妈妈正往桶里装水,等。

教师:瓶子、油筒、仓库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2、认识容积单位。

(1)因为物体的容积通过所容纳物体的体积表现出来的,因此容积的计量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如上面盒子的容积可以用什么单位?

(2)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等。通常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也可以写成L和ml。

举例:护工把一瓶药水交给病人,嘱咐说:“每天吃2毫升。”。司机对加油站的工作人员说,“加20升汽油。”商店里货架上的可乐,外包装上标着500ml……

(3)感知毫升和升

师:1ml究竟有多少呢?请大家认真观察。

(出示一个小量杯,请学生上台指出1ml所在的刻度。)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如果用滴管来滴水,滴几滴水可能是1ml?

(生猜测)

师生验证。

实际猜测药瓶容积。

师:把这1毫升的水倒进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到满。

提问:这个这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毫升?相互讨论。

汇报:因为1升是1立方分米,1毫升是1立方厘米,而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升就等于1000毫升。即1L=1000ml。

(出示一个易拉罐)每个小组都有一个易拉罐,请先看一看,它的容积是多少毫升?然后根据活动内容分小组进行活动。

(屏幕出现活动内容:易拉罐的容积有多少毫升?几个易拉罐的容积是1L?1L水大约可以倒满几杯?一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然后再动手试一试,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师:请你们想一想,除了上面的易拉罐,哪些物品上也标有毫升或升?

生1:牛奶盒子上标有毫升。

师:不错,有一种牛奶盒子上就标着250ml。

生2:我家的“凉拌醋”瓶子上标有500ml。

生3:我家吃的“金龙鱼”油瓶上标有5L。

……

师:请大家看屏幕,先认真想一想,再看怎么填。

[屏幕出示:5L=()ml,500ml=()L,2.4L=()ml=()cm3,2750ml=()L=()dm3。]

3、教学例5

师:请大家认真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教师讲解: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必须注意,计量的时候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才能更准确地算出它的容积是多少。

(屏幕出示例5,学生读题。)

①让学生尝试解答。

②解答:5×4×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讲评时要强调是从容器面量长、宽、高,并要注意,要把立方分米换算成长。汽油是液体,最用好“L”作单位。

“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1、填空

1L=()ML,450毫升=()升,6.4升=()毫升

2、判断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大约是2000毫升。()

(2)一个杯子能装水1升,这个杯子的容积就是1升。()

(3)一个正方体的木箱,它的体积和容积一样大。()

3、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九的第1~3题

四、全课总结

师:谁能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生回答略)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

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学难点: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 )、( )、( );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

3、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后,按上面上个问题自学书第50页的第三段,说说计量容积用什么作单位。

1、学习容积的概念。

(1)打开长方体纸盒,讲解容积的概念。

(2)让学生例举说说什么叫容积。

(3)比较容积和体积的区别。

2、学习容积单位。

(1)了解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和毫升。并说说生活中哪里见过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2)出示量筒和量杯,师演示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让学生观察,得出:1升(L)=1000毫升(mL)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将1升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让学生观察得出:

1升(L) = 1立方分米(dm3 )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 1立方厘米(cm3 )

(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玻璃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

(3)渗透养生知识,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和2.5瓶矿泉水。

(4)讲解世界及我国水资源情况,渗透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思想。

2、学习容积的计算方法。

(1)怎样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

(2)出示: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40(立方分米) 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3)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三、实践应用:(多媒体出示,并动画演示。)

4、讲解爱迪生的小故事。

1、书第51页的“做一做”

2、书第52页的第1、2题。

3、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4、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提高题:书第55页的第16题。

四、归纳总结

五、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什么是            例5(略)

单位是

怎样算            例6(略)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4)

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毫升。

②掌握升与毫升间的进率以及它们和体积单位的关系。

③理解容积和体积的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教学及训练

重点

容积和体积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仪器

教具

容纳1升液体的量杯和1000毫升液体的量筒各一个。一个长20厘米、宽18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纸盒和木盒各一个。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填空。

(1)叫做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2、一个长方体纸盒,它的长是2分米,宽是1.8分米,高1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探索研究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老师将长方体纸盒的盖子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

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容积,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在这里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

①谁能举例说一说什么叫做容积?②从大家举的例子看,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它才有什么?如果一个长、正方体铁块,它们有容积吗?(板书:容积)

(3)容积的计算方法。

师: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长、宽、高。

师:这是为什么?(出示一个木盒)

2、教学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1)翻开书第28页,让学生看第三自然段。

板书:升毫升

(2)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

(3)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3、应用。

出示例4,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怎么办?

(2)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643=72(立方分米)

72立方分米=72升

三、巩固练习

1、第28页的练一练中的第1题、第2题;

2、练习五的第5、6、7题。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思考练习

做练习五的第8、9、10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1、什么是容积?

2、哪些物体有容积?

3、怎样计算容积?

容积单位:

1升=1立方分米

1毫升=1立方厘米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5)

学情介绍:

从本学期开始,笔者在所教班级启动数学课前预习工作,学生的预习水平尚在初始阶段,即能够在预习时将重要的内容、定理用笔进行勾画;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一些概念;能够正确理解例题想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所运用的知识。

预习要求:(一日三问)

1、通过预习,我能找到书上哪些概念、定理、规律?

2、我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些概念、定理、规律吗?

3、我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评析:孔子一日有三省,我让孩子一日要有三问,通过这三问来自己检验预习的效果。)

课堂实录:

1、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啊?

生:容积和容积单位。

师:看来你确实是预习了!

2、了解容积的概念。

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了什么知识呢?你能够有条理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我知道了容积,一个物体所能装的物体多少,叫做容积。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1:我看书上28页,第一行的。(其他学生都不约而同地看书上的概念)

师:好像你说的和书上有一点不同哦!

生1:我觉得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师:哦!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个含义,真了不起,看来你的预习成效不小!

(评析:看,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了,看来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孩子的回答让我震惊,也让我对孩子更加有信心,看来预习确实可以帮助孩子理解知识,更好地把握知识。)

生2:箱子、瓶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

师:是吗?

生齐回答:是的!

师:除了箱子、瓶子、油桶,还有什么物体有容积呢?

生1:纸盒!

生2:杯子!

生3:还有这个!(举起医药用的盐水袋)

师:确实有容积!一般我们把纸盒、杯子、箱子等物体叫做容器。(板书:容器)

(评析:孩子预习过了只是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当孩子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时,老师还是要勇敢地站出来,为孩子点拨、指引。)

师:你们了解了什么是容积吗?

生(非常自信)齐回答:了解。

师:(出示一个小纸盒)什么是它的容积?

生1:(把盒盖打开,用手在纸盒里捞一捞)这就是它的容积。

(其他学生频频点头)

(评析:从这里可以看出,孩子是真的理解容积一词的含义了!)

师:能用语言描述一下吗?

生1:它能装多少,就是这个纸盒的容积。

师:很形象,谁能运用我们知道的概念,用规范的数学描述吗?

生2: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叫做这个纸盒的容积。

生3:还要补充一点,是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才叫做这个纸盒容积。

师:听得真仔细,这样就更加完整了。你能再给大家说一遍。

生2: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叫做这个纸盒的容积。(着重说了体积)

师:(出示一个水杯)什么是它的容积?

生4:(把瓶盖打开,用手在里面捞一捞)这个被子能装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除了装水,还能装

生4: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杯子的容积。

师:这样更加准确。

师:再问自己一遍,你了解容积了吗?

生:(更加自信,一齐大声说)了解!

(评析:这是真的理解了,不但了解了字面的含义,我想在每个孩子的心里能够像放电影一样回忆到底什么是容积,它不再是冰冷的一串文字符号,而是活生生的形!)

师:什么是容积?(学生回答,板书补充完整:(容器)所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大小,叫做它的容积。)

师:(课间出示碗、鱼缸、高压锅、水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说一说什么是这个容器的容积?

(学生迫不及待地自己说起来。)

等说得声音渐渐小起来,指明几学生说。(说的时候都自然地配合着相应的动作。)

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容积了。

3、比较容积与体积的不同。

(竞猜游戏,师出示两个尺寸一样的盒子,一个是塑料制成的,一个外面用白纸蒙着,看不出材质。)

师:猜一猜,那一个容积大?

生1:塑料盒子容积大。

师:为什么有这种感觉?

生1:感觉比较大。

生2:旁边那个白纸蒙着的容积大。

师:为什么?

生2:说不定那个盒子的材料还要薄一点。

生3:我还是觉得塑料盒子容积大,因为塑料已经很薄了。

生4:我也觉得是塑料盒子大。

(在学生的争论声中宣布揭晓谜底,全班突然安静下来,师缓缓地把两个盒子口转过来,对着大家,大家一起叫道:塑料盒子!)

(评析: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当时孩子的神情,那时一副怎样的迫不及待啊!有的孩子紧张地握紧拳头,有的孩子脖子伸得不能再长了,有的孩子干脆巴在了讲台边从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里,我看到了孩子对知识的向往!心情无比激动啊!)

师:为什么?

生5:很明显,它装的物体体积小。

师:你是目测的。

生6:这个木盒子的材料比较厚,所以装的物体肯定少,容积就小。

(其他学生会意地点头。)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两个盒子的容积由大小之分,这是它们的不同,那有没有什么相同呢?

(学生仔细地看着,几秒钟后,有些学生举起了手,有些学生却有点茫然。此时,教师将盒子一起翻扣在讲台上。)

生7:它们的体积相同。

(大家都表示同意。)

师:怎么又相同了,刚才不是说不同吗?

生8:一个是容积,一个是体积,不一样。

(其他同学纷纷附和。)

生9:体积是从外面量的,容积是从里面量的。

师:怎么知道的?

生9:我预习时看到书上有。

师:在什么地方?

生9:28页第二段。(大家纷纷看书。)

(评析:书的作用多大啊!相比起以前,有的新授课上完都没有打开书一下,把孩子最有力的学习利器丢在一边,真是得不偿失!而现在,书的作用被充分发挥出来了!)

师:书上还说什么了?

生10:体积计算的方法和容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师:这句话大家怎么理解?

生11:都要用长宽高来求容积。

师:长、宽、高怎么测量?

生12:从里面测量。

生13:也可以从外面测量。(其他同学一片哗然,教师示意大家安静。)

生13:有些物品从里面测量不方便,可以从外面测量,减去它的厚度。

(大家若有所思,之后表示同意。)

师:你们觉得呢?我们要注意听话的艺术!不过,从外面测量再计算容积,中间的计算还不是很简单的呢,课后大家可以试一试。

(评析:预习后的课堂容易让孩子乱,因为觉得所学习的知识都弄懂了,大家都急于发表意见。此时,教师的调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既要把孩子都安抚住,还不能打消学习的积极性。)

师:那么体积和容积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生14:计算的方法相同,但是体积一般量物体的外面,容积一般物体的里面。

(教师正准备小结,见有一学生举手。)

生15:还有。(捧起书朗读28页第三段。)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的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板书:升、毫升)

(评析:如果没有预习,学生不可能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就是因为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学生才能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完善。)

师(激动):你预习的真仔细!这是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吗?

(学生都表示同意。教师顺势往下引导。)

4、认识容积单位。

师:你在生活当中见过这些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

生1:(实物投影展示饮料瓶)饮料瓶上有,350ml。

师:(板书:ml。)这是什么意思。

生2:毫升。

师:350毫升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3:表示这个瓶子的容积是350毫升。

生4:不是,表示里面盛的饮料是350毫升。

师:哪一个更准确?

(大家大部分都同意生4。)

生5:应该是饮料350毫升,因为前面有几个字我看见了,净含量。

师:观察的真仔细,这几个就说明问题了,350毫升表示的应该是

(学生齐声说,饮料)

(评析: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孩子往往容易忽视,有必要给大家一个正确的认识!)

生6:(出示药用的针管)这里也有,到这里是2毫升,到这里是4毫升。

师:只有毫升吗?

生7:(出示一个大饮料瓶)大的饮料瓶上有升。这个L就表示升。

(教师板书:L。)

师:还有其他的吗?大家互相看一看。

(学生互相看看自己带的实物和周围同学带的实物。)

师:你还知道哪些升和毫升的知识?

生1: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分米。

师:在哪里知道的?

生1:看书的,在28页红色方框里。

师:看来预习帮助你了解了不少知识啊!对这三句话有疑问吗?

(都摇头表示没有疑问。)

师:真理总是通过实践来证明的,想验证一下吗?

(教师试验,出示量筒和量杯。)

师:谁认识它们,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1:这是量杯和量筒。

师:(再实物投影上展示刻度。)能具体一点吗?

生1:这是一个1000毫升的量筒和1升的量杯。

(用1000毫升的量筒里装红药水,倒入1升的量杯里,学生发现正好倒满。在倒的过程中,学生非常激动,尤其当最后一些水倒入量杯里,发现正好倒满,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

师:想说什么?

生:1升真的等于1000毫升。(板书:1升=1000毫升)

师:他用了一个真的,是真的吗?

生(大声说):真的!

(评析:如果只是让大家把书上的知识读读背背,孩子势必会觉得索然无趣。但是用实验来验证,得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不说,对孩子的思想上也会有不少冲击。切记不要将书本神圣化,不要将老师神圣化,只有敢于怀疑的人才会有更多的创造!)

生1:老师,那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吗?

师:还是试验证明。

(将1升量杯里的红药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塑料盒里。当试验进行到后半段有的学生激动地站起来,当最后一滴水倒入盒子里,水面虽然颤颤巍巍,但是没有泼洒出来,学生欢呼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师(等待了约5秒,大家情绪稍稍平复):想说什么?

生(齐声):1升真的等于1立方分米。(特地重读真的二字)(板书:1升=1立方分米)

师:我们下面来试验:1毫升=1立方厘米。

(有的学生不同意,表示不需要试验了,请他来说理由。)

生1:不需要试验,我们根据1升=1000毫升,1立方分米=1升,就知道1立方分米=1000毫升,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所以1毫升=1立方厘米。)

生2:我也觉得是这样。1升就是1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是1000立方厘米,1升又是1000毫升,所以1000立方厘米=1000毫升,1毫升当然就等于1立方厘米。)

(学生们仔细听着,微微地点着头。)

师:是吗?大家明白了吗?

生表示都明白。

师:这两位同学真了不起,把我们大家都教会了,省去了我们不必要的试验,我提议

(没有等老师说完,大家都鼓掌表示感谢,两位同学都非常高兴。)

(评析: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在这样的课堂上,由于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就敢于站出来表现自己,如果没有预习给他的底气,我想,这样的场景可能不会出现。)

小节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巩固。

1、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说

(齐说,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2、利用这个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能够将一些有关的名数进行改写。

3、独立完成28页练一练1。

指名汇报答案。选择其中不同类型,说说是怎样想的。

4、你还能出几道给大家练习吗?

生1:3800毫升=()升。(板书)

师:谁能解答曹老师的这个问题。曹老师,这么多同学举手,你来点一个。

生2:3800毫升=3.8升。

生1:对。

(学生纷纷举手要做小老师。)

师:下面要求高一点,要出一个类型不一样的!

生3:0.3升=()立方分米。(点名)

生4:0.3升=300立方分米。

生3:对。

(见一学生情绪很激动,让其说一说。)

生5:大家听好,0.25毫升=()升。(板书)

(很多学生都喊出来250毫升,生5笑着摇头。大家觉得很奇怪,陷入沉思。不一会儿,有些学生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迫不及待的举起手来,生5点了一个学生。)

生6:0.25毫升=0.00025升。

生5:对!

师:能说说为什么?

生6:毫升转化成升,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应该是0.00025升。(有些一开始不明白的学生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师:(生5)出的题目很有水平,让我们很多同学一开始都上当了,失败是成功之母,总结一下失败的教训?

生7:我们一看到这个数觉得很小,就觉得应该先乘进率1000,其实这是一个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要除以进率1000。(大家纷纷点头)

师:以后我们一定要先看清楚类型再作,而不能凭感觉。好了,总结失败的教训,下次就一定能成功!

(评析:这个环节非常有趣,没有想到这么多孩子原来都是渴望做老师的,尤其是那个难住大家的孩子,获得了很多来自于其他孩子的注目礼,不只是孩子,连我都很敬佩!真的没看出来,原来我们的学生很有水平,是我以前太过小心翼翼,在不经意间,其实他们都长大了!)

5、容积的计算。

师:所有的知识都介绍完了吗?

生1:还有一个例题,这是求容积的。

师:大家能看懂例题吗?

(学生都表示懂了。)

师:谁来教大家呢?

生2:这个例题告诉我们这个长方体油箱的长、宽、高,因为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一样,所以只要用长宽高,就得到长方体的容积。

生3:还有。求出来的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把它转化为升,因为问题中问的是多少升。(没有人举手。)

师:通过这两位老师教,大家弄懂例题了吗?(学生表示懂了。)

师:刚才(生2)王老师说求容积的方法和求体积的方法一样,所以只要知道长、宽、高就行,是吗?什么地方的长、宽、高。

生4:里面的长、宽、高。

师:外面的行不行?

生5:外面的不行。外面的就是求体积。

师:对啊!一定要从里面量,这一点很重要。

(评析:该出手时就出手,千万不要以为预习以后就应该把课堂完全让位给孩子,孩子是需要老师的,尤其当孩子把握知识不到位、不准确时,一定要及时指出、纠正,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

6、容积计算巩固。

师:长方体行,正方体呢?自己完成书上28页练一练2。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学生作业。)

师:有问题吗?你怎么知道0.064立方米=64升?

生1: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所以1立方米=1000升。

师:言之有理吗?(学生点头)(生1)李老师也很不错啊,教会了大家一个重要的知识,那就是1立方米等于

(学生齐回答:1000升)

(评析:孩子教孩子,一样可以教的好!而且,那是真正的丛学生实际出发!)

8、课堂小结。

师:通过预习上课,你有什么感受?获得了哪些知识?

生1:通过预习,我了解了一点书上的知识,但是经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学的更加深刻了。(师:更牢固了是吗?)

生2:我知道了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容积的概念。

生3:还有容积和体积的区别,要知道容积的话,一定要从里面量。

(评析:没有预习,对于孩子来说,课堂就是知识的幼苗成长的过程;课前预习过后,对于孩子来说,课堂时知识的小树蓬勃生长的过程,孩子那一个更加说的多好!)

7、巩固练习。

1、想想填填。

6.09立方分米=()升=()毫升

1750立方厘米=()毫升=()升

9.8升=()升()毫升(你是怎么想的?)

2、联系实际填适当的单位。

一瓶可乐有250()

一桶色拉油有2.1()

一瓶红药水有20()

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120()

一辆冰箱的容积是180()

(一个集装箱的容积是120(),学生有疑问,有的说填升,有的说填立方米。)

师:1立方米有多大?

生1:如果把一张课桌想想成一个长方体,两个这样的长方体大约有1立方米。

师:120升有1立方米吗?

生2:没有,10个120升差不多1立方米。(学生若有所思地点头。)

师:哇!如果填升怎么样?

生3:差不多十个集装箱才有这么大!(学生作手势)(学生们都笑了!)

生4:应该填立方米,升太小了。

(学生表示同意。)

师:如果以后有同学有机会看到集装箱,一定要给大家描述一下!

(评析:孩子没有见过集装箱,就会产生认识上的偏差,利用身边的实物来比一比,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立方米升的区别,从而正确地进行判断。)

3、进一步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容积的有关知识,出示:

一瓶墨水是()毫升一瓶葡萄糖水是()毫升摩托车油箱的容积是()升

师:希望大家通过课后学习,了解这些知识好吗?下课!

(评析:从从课中拓展到课后,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学习就是一个无止尽的过程,不要因为铃声的想起而把美妙的数学知识中断。)

课后反思: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那就是预习后的数学课该如何定位?因为通过预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了书上的知识,有一些高层次的学生甚至还对这些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可能再像从前一样,把所有的新知识都一一呈现,而是要把握好度的问题,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还要注重拓展和研究,力求使学生在预习后上课既觉得轻松,又能有更多的收获。这就是我对预习后的数学课堂的总体定位。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吸引学生的眼球,体现一个趣字。

孩子在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总觉自自己已经会了,学习兴趣上就会受到影响,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觉得预习后的课堂应该趣字为先。增强学习趣味性的方法有这样几种:(1)话趣语言幽默风趣,抑扬顿挫;(2)事趣要让学生看到听到有趣的内容;(3)形趣形式多样新颖,依据环节、内容的不同不断变换。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都以一个积极的状态和孩子一起学习,教师的语言也是高低起伏,充满激情。在设计中,增加了猜一猜哪个盒子的容积大游戏,验证1升=1000毫升、1升=1立方分米的两个试验,还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下了功夫,例如:为了让孩子理解容积概念,在教学中教师注重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不但让学生听概念,看实物,还让学生摸容积;为了解决集装箱的容积到底用升还是立方米,让大家把两张桌子和集装箱作比较。

2、学习方式的多元,关注一个适字。

每个孩子学习的能力不同,在学习上所能到达到的程度也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提倡人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预习可以帮助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孩子在新课的学习中更加适应,容易接受;可以帮助学有余力的孩子想法更多,挖得更深。在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之外,学生之间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实效性。在预习后的课堂上,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充分展示自己,帮助学习能力弱的孩子理解还不明白的知识,做一个小老师。有时候,这种由学生来教学生的形式比教师直接教学生的效果还要显著,因为我们毕竟是从教师的角度,从成人的角度出发来把握孩子的学习基础,但我们毕竟不是孩子,所以或多或少的和真正孩子的想法有出入,而孩子之间的互教互学就没有这样的障碍了,这才是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

3、练习注重扩展,体会一个用字。

一节课有四十分钟,但是这四十分钟的容量到底是多少,却是因人而异的。相比起以前的课堂,我明显感受到课堂的容量变大了,因为有预习的铺垫,新课的内容可以节约不少时间,而这些时间都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一般练习扩展的内容包括: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知识的扩展与深化、利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等等。通过这些相关知识的了解,可以大大增强孩子的思维能力,并积极把学习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通过有效的预习,不但可以提高效率,而且能够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不失为一个好举措。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研究方法,积累资料,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开放和精彩。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6)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五年级数学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第一课时。

我准备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基于课程标准;

二、基于教材;

三、基于学生经验;

四、叙写学习目标;

五、评价设计;

六、教学流程。

下面我针对这六方面详细介绍。

一、基于课程标准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里的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二、基于教材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4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积的知识。

三、基于学生经验

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四、叙写学习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成为动态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与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1升和1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关系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五、评价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的评价方式是交流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应用式评价。根据确定的学习目标,力求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针对目标1,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应用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和会求梯形的.面积。

针对目标2,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目标3,我采用交流式评价和表现式评价,评价任务是渗透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下面我就结合我的课堂教学实践将本课的教学媒体应用以及效果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六、教学流程

(一)联系旧知,引发思考。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气体能像长方体那样通过计算长、宽、高求体积吗?

(二)创设情境,感知概念

1.初步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茶叶筒、药盒、烧杯、墨水瓶,问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途呢?当学生说出来用来装东西时,教师指出能装东西的这些物体叫做容器,并把学生所说的“装东西”规范成“容纳物体”,并板书:容纳物体。

2.深刻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长方体塑料盒,问:塑料盒的容积指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所能容纳的最大的正方体的体积就是塑料盒的容积。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盒子中沙子的体积是否是盒子的容积的这组图片,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容积的概念,没装满还能再装和装得太满了已经超过了的这两种情况沙子的体积都不是盒子的容积,只有装得不多不少,正好装满时才能体现容器的容积。

3.感知容积和体积的不同

出示两个体积一样的杯子,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容积是否一样?

(三)联系生活,认识容积单位

通过问学生知道容积单位吗?在哪里见过?指出容积的单位是升和毫升,然后出示教具找出容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自己知道的,体会数学知识到处都有,就在我们身边。

(四)实验操作,感知容积单位大小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两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从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互化,再次感知1升和1毫升的大小。

(五)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第一关是基础练习,第二关是拔高练习。

(六)课堂小结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经历体积与容积的概念的建立过程,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感知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大小,能正确地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相应数量的计量。

2、在亲历感知,在感悟中形成对学科学习的内在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通过参与试验、分析与尝试,掌握体积和容积概念,会确定体积和容积相应并能正确地把握体积的大小。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分析、合作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盛水的量杯一个土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

二、感受物体的体积

1、分组实验

方法:将土豆放入一个盛水的量杯中,注意记录放入前后的水位高度。

猜想:量杯中的水位会发生什么变化?

观察:通过对上面实验的观察,有什么发现?看到土豆放入时,水位上升了;取出时,水位又基本复原。

思考: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土豆占有空间,入水时,水会被挤开,造成水位上升;而取出时,土豆所占的位置空出,水于是又复原。

2、体积的意义:

师引导学生读书57页中间文字并结合实验同桌交流自己所理解的体积的概念。

3、想一想: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感受物体的体积吗?

三、感受物体的容积

1、①1箱牛奶的体积与6盒牛奶的体积比?(1箱牛奶体积大于6盒牛奶的体积。)②1盒牛奶的体积与1杯牛奶的体积比?(1盒牛奶的体积大于1杯牛奶的体积。)

从上面的结论中你想到了什么?(整个容器体积大于内中装的体积)

2、归纳容积的意义(板书)

3、同桌互相举例说明物体的体积与容器,及其大小比较。

四、体积单位

1、长度、面积和体积基本单位的确定:

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厘米

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分米

棱长为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为1立方米

感觉一下1立方米的大小

(1)如果同学们在正方体模型中蹲着,会蹲下几个?

(2)如果把书包放在这个正方体模型中垒起来,大约可以垒多少个?

2、容积单位的确定:

师指出:我把能容纳1立方厘米和1立方分米物体的容积的大小分别叫做1毫升和1升。

在生活中计量液体的体积常以毫升和升为单位。(让学生认真阅读理解5960页中的文字,然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课堂活动:60页1、2题。通过课堂互动,让学生在搜索和交流中熟悉和增强体积和容积单位大小的实感。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课本62-63页练习十二第1、2、5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地进行单位间的改写。

2、让学生参与单位间进率的探究中感知。深化认识与把握。

3、感悟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借助对模型的分层探讨,理解常用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的由来,并掌握体积单位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复习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一瓶矿泉水的标签写着:净含550ML,表示瓶中水的(容量、体积、容积)是550ML。

让学生认真一议,弄清问题是什么。显然是针对水的,由于水不是容器,不可能有容量、容积之说。所以只能是体积。

2、复习常见的体积单位

回顾一下常见的体积单位

3、导入新课

板书:体积与体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

1、例5的教学:体积单位进率的的探讨

(1)课件展示例5:1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小组探究

全班反馈:一排10个,一层100个,10层1000个。

(2)探讨

(3)填空

(4)熟记。

找出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规律

同桌互说互测

2、例6的教学:体积单位之间的改写

(1)课件展示例6;说一说,算一算

先让学生议一议:

所示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怎么解决?再独立完成,最后进行全班反馈

反馈:问题的实质方法

思路的再反思

三、课堂活动:练习与操作

1、小组合作:估一估,量一量

2、练一练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体积单位,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转化方法。

五、布置作业

4、6、7

容积和容积单位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并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

2、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整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2、说说化聚的方法

3、独立填括号。

5.4立方米=()立方分米

0.12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680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9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470厘米=()分米=()米

62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65升=()毫升=()立方厘米

7300毫升=()升=()立方分米

4、反馈。

二、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

1、复习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立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立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2、独立计算:填表

长(a)

宽(b)

高(h)

底面积

(S)

表面积

体积

(V)

长方体

1.8米

0.6米

1.5米

10厘米

42平方厘米

教学过程

备注

立方体

棱长

8分米

3、应用题

(1)一个长方体油箱,长和宽都是0.5米,高是0.4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要做这样一个油箱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米?

(2)一个理发法庭铜块,棱长16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铜重8.9千克。10个这样的铜块重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体的长是12厘米,宽是5厘米,体积是360立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长方体游泳池的长是50米,宽是20米,深是2.5米。

①环绕游泳池的水面,在池壁上用红漆画一条界线,这条界线的长是多少?

②如果用瓷砖贴池的四周和底面,贴瓷砖的面积是多少?

③如果池内水深2米,这个游泳池注水多少吨?(1立方米水重1吨)

a、弄清题意,认真审题

b、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独立计算。

C、反馈,说一说解题思路和解题过程。

三、课堂总结

四、课堂作业《作业本》

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也能比较熟练地化聚和换算。还复习了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以及解答相应的应用题。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单位的化聚和换算掌握得比较好,长方体和立方体的具体应用,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理解、分析能力比较差,造成错误也比较多,对这些学生要加强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