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教案4篇

诗词曲五首教案4篇。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设计教案需要结合教师教学风格和特点,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经过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的细致打磨和不断优化这篇“诗词曲五首教案”已经完美无缺,希望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感谢浏览!

诗词曲五首教案(篇1)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译读──将古诗词曲译成现代诗,进行“诗歌再创作”。

主要教学步骤:

1、范译一首。①学生读第一首诗,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补充、讲解;②师生合作,共同译诗;(学生试译一句,教师组织讨论、修订、板书一句)③定稿朗诵。(学生读一句原诗,老师读一句译诗)

2、自译一首。印发或多媒体显示其余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每人选译一首。

3、小组探究。学生按自己选译的诗调整座位,组成小组,讨论修改。

4、班级交流。各小组选派代表,自定形式演读,师生评价。

5、成果展示。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译诗作进一步修改,然后誊正张贴,供同学们参考或抄录。

方案二

教学角度:吟唱──选择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调进行配唱。

主要教学步骤:

1、欣赏王菲(或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说说歌中蕴含的感情。

2、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与歌曲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比较。明确:将诗歌配曲演唱一定要与诗歌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欣赏岳飞的《满江红》和李商隐的《无题》的歌曲演唱;介绍两种“唱”古诗的方法:一是今人谱曲,二是用现成的曲谱配曲。

4、班级活动,逐首朗诵并明确其思想感情。

5、小组活动,讨论为诗歌配曲或谱曲,并推选演唱人员。

6、各小组代表上台演唱。

诗词曲五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

诗词曲五首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

1、朗读

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1、指名朗读

1、指名朗读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è)绮户(qǐ)婵娟(chán)

2、解题:

先看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⑴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⑵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⑶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6、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隐居济南云庄,天历二年(1329年),征拜陕西行台中丞,到官四月病卒。张养浩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登华不注,游大明湖,览龙洞,赏泉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其作品流传下来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诗近400首,各类文近百篇。

诗词曲五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

⑴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

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

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师生共同品读

1、简介作家、作品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简介作者并解题。

杜牧(803~852),唐代诗句,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和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赤壁是东汉末的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咏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借题发挥。

3、学生借助注释,感知诗意。

4、教师设计一些思考题,指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多媒体显示)

⑴请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

⑵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⑶全诗最精彩的是末尾两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5、小结

这首诗是咏史诗,由“折戟”的发现引发议论,作者的见解独特,眼光敏锐,诗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见识。

6、学生齐读,进一步体味诗人的胸襟和气度。

四、学生自读

1、学生讲述文天祥抗元的历史故事。

师: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这首诗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以此诗明志。

2、学生推选一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范读这首诗。

教师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应重读加点字。

注意读出情感。全诗交织着忧国之痛和愿为国捐躯的满怀豪情,语调慷慨激昂。

3、学生自读诗歌,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4、合作研讨,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任选这首诗的任一联,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师提示:可从词语的锤炼、修辞的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

学生四人一组合作研讨,然后推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重点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联。

5、拓展延伸

请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五、学生齐读这三首诗,并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诗。

2、学生尝试自己制作配乐朗诵带,互相听读、品评。gz85.cOM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个体抽查与集体背诵相结合,全篇背诵与名句背诵相结合。

二、师生赏读

1、导入新课

以歌曲

1、作者及背景介绍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选自

前两句──兴感之由

后两句──借题发挥

回顾一生──沉痛

国破家亡──悲愤

慨叹眼前──恐惧

以死明志──慷慨

问──归──舞

旷达

怨──释──愿

凭吊古迹──峰峦、波涛、宫阙

抒发感慨──兴,亡百姓苦

GZ85.com延伸阅读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锦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透彻地分析“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这部作品。制作完善的教案课件是老师成功授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制定教案课件。精心设计教案课件可以有效避免忽略重点内容,同时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本篇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

一、了解学情,指导读诗写字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新课古诗两首。

2、和这两首诗见过面吗?

小时候爸妈教过的。

自己读的。

3、读准古诗会念吗?

△指名读

《池上》后鼻音:撑艇萍

《小儿垂钓》平、翘舌音:侧稚

△出示生字表

△写字:拿出笔,认真地描一描,要求:先好好看看这个字,再边写边想这个字哪一笔最难写。

写这几个字有困难吗?

二、基本理解诗句

1、了解古诗大意

△两首诗写的都是谁?怎么知道的?

小娃、小儿、稚子

△这两个孩子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2、《池上》偷采白莲;

△白莲见过吗?

(嫩嫩的莲蓬)

△还有那些词语或诗句诗你一读就能会的?

不解:不明白。

藏踪迹:隐藏自己的踪影。

开:划开。

△请你来读一读这首诗。

3、《小儿垂钓》学垂钓;

△可以从哪儿一下子就读到诗的内容?指读题目对照彩图

△垂纶:垂,东西的一头向下。纶:钓丝。垂纶:泛指钓鱼。

△小儿在哪里钓鱼?

莓苔:莓,一种植物;苔,苔藓,生长在阴湿地方。泛指野草。

△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借问:问,有礼貌的问。谦辞。

教师叙述:古人总是很谦虚,杜牧《清明》一诗中也曾提到: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侧坐:侧着身子坐。看看插图

△草映身:野草掩映着身体。看插图

△读一读这首诗,能通过文字看到插图上的画面吗?

4、这两首诗浅显易懂,同学们通过看图,讨论一下子就明白了诗句的意思。可是诗学到现在这个程度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让眼前看到的画面活起来,还要读出古诗地味来。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学习《小儿垂钓》

1、先看《小儿垂钓》这首诗,小儿学钓鱼,遇到了什么事?

出示诗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2、小儿怕什么?

(怕问路人的声音惊跑了鱼儿;

担心鱼儿马上就要上钩,被问路声吓跑了)

3、这个怕其实是一种担心。读读整首诗,说一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儿怕?

(1)蓬头:形容头发乱。

△你猜测一下小儿则门会蓬着头?

(看到小儿因为急于学垂纶,怕耽搁时间,根本顾不上梳头)

师:一个蓬头让人忍俊不禁,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小儿的模样,还感受到小儿学垂轮的急切心情。

读出它的这份急切,这份怕。

(2)侧坐:身体向一边歪斜着坐。

△拿起相机,给小儿一个特写镜头:。然后再和诗人心灵沟通一下,想想:诗人描写这个小动作,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孩子的坐姿吗?

(侧坐莓苔草映身,体现了孩子不在意坐的地方,只是一心想着怎么才能钓到鱼儿;

侧坐这个姿势更方便观察鱼儿上钩的情况;

侧坐莓苔草映身,杂草挡住身体,不易被鱼儿发现;)

评价:这个小儿一心就想着钓鱼,侧坐就是生怕看不到鱼儿上钩。

指名朗读

(3)遥招手:远远地摇手。

△遥招手是在哪儿招手?(远远的)

△现在你们就是这个小儿,做个遥招手的动作。

请2名学生说说: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

一个摇手让路人别过来,走得远一点;

(教师叙述:小孩子就是小孩子,钓鱼心切呀!)

一个招手让路人走到跟前,悄悄地给他指路;

(△师引导:嘘,鱼儿马上就要上钩了,现在可不能说话对于这个招手还有不同理解吗?)

△争论:你们同意哪一种?请说清理由。

△你们说的头头是道,请你读一读。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招手专家们也一直在争议呢!其实,小儿招手,不管是让路人走近还是走远,原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引说)怕得鱼惊不应人。

4、诗中的小儿刚刚学习钓鱼,非常专注,技术还不娴熟,但他多么希望能钓上一条大鱼啊,多么希望能初战告捷。你们是最能理解他的,一起来读读这首诗。

学习《池上》

1、另一个小娃呢他在干什么?引说偷采白莲

2、品味偷字

△读读前两句,品品这个偷字?

△你们有没有背着大人偷偷去干过自己喜欢的事?心情怎么样?

(紧张,兴奋,高兴)

教师叙述:小娃小心翼翼地撑着小船独自去采摘莲蓬,太想吃嫩滑、甜美的莲蓬,采着采着,心里越来越开心。他一边划小船,一边哼着小曲呢。

△在诗人眼中,这个小娃会是贼吗?联系下面的诗句,再读一读有什么新的理解?

出示:不解藏踪迹

△是什么暴露了小儿的踪迹?

浮萍一道开

教师叙述:夏天,满池绿油油的大荷叶,一朵朵娇艳欲滴的白莲盛开了,挤挤挨挨的,嫩生生的莲蓬招人喜爱。真是莲叶何田田。小娃采了莲蓬

小娃根本不知道隐蔽自己的踪迹。虽然他顶着荷叶,但他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浮萍,小池上留下的水痕早就被别人看到了。

△这个不解,这个偷子让我们认识一个怎样的孩子?

有评论家这样称赞这二十个字写小娃天真如在眼前。

△多么可爱的小孩啊,这么小,这么顽皮,瞧他的样子,就是一首天然的诗。指名读一读

5、总结两首诗

△童年是最令人羡慕的,这两首写的就是你们,你们是最快乐的,来将这份快乐和画面融为一体。指名分别读两首诗。

(评价:吟诗是感情丰富的表现,是自我陶醉的体现。)

△同学们,喜欢读这两首诗吗?其实不仅你们喜欢,像老师这样的成年人也喜欢读,因为在诗句中我们也能读到自己的影子。老师和你们一起读。

三、指导背诵两首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与诗中的小娃一起体会偷采白莲的乐趣,一起去河边钓鱼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感受了那飞扬的童趣。让这些童趣定格在我们的脑中。

给你们配上音乐。提一个要求:不能看着文字读,请看着画面读。

出示:画面

四、拓展阅读

1、顽皮、淘气是孩子的天赋。这两首诗是我们自己的诗,像这样的诗句你还能吟诵一句吗?

所见宿新市徐公店

袁枚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篱落疏疏一径深,

歌声振林樾。树头花落未成阴。

意欲捕蝉鸣,儿童急走追黄蝶,

忽然闭口立。飞入菜花无处寻。

2、课后作业:(1)选择一首诗编写一个儿童小故事,讲给低年级的弟弟妹妹听;也可以将这个生动的情景剧演一演。(2)找一找,读一读,更多的描写儿童的诗。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高鼎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牧童》刘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施肩吾

《21、古诗两首》课例分析

一\字词教学:(基本上这些生字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根据学生情况没有进行指导,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基本理解诗句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己结合了图、文、课外资料来学习古诗,展示了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后来的指导打下了基础,教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在我教学的时候,学生曾经提出蓬头的两种理解,一种是代表小孩子所梳的那个发型,从这个蓬头可以看出小孩子很可爱,还有一种理解就是乱蓬蓬的头发。孩子可以从这生发出去,想象到可能是孩子早上起晚了,着急的要去钓鱼,来不及梳头发的饿急切心情。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孩子对文本有不用的解读!)

怕:(从怕字入手,一个怕字统领全文,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习到关键词的妙处!)

(两首诗歌都是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童趣,用前一首诗歌做例子,学习第一首扶,第二首放,学生也在其中学习了方法)

这堂课中,教师激情,学生积极,学得有滋有味,学出了古诗的味道。其中也潜移默化的教给了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一举两得。

当然,我也有一点思考:就是摇招手的理解。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会印在他的内心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纹路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我们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可以从细微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我们要肯定积极的想法,让学生有独特体验的同时,结合行为规范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2

望洞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本课题《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谁知道洞庭湖的?

2、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生: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师:介绍得真不错,咱们一起去看看。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师: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生:夜晚的洞庭湖,天空、明月、湖水

师: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生:月明星稀、风清月朗、风月无边、皓月当空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洞dng、潭tn、螺lu、磨m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多媒体出示)

相:相互。和:和谐、协调。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师:你理解得真不错。

生:我理解两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生:我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没有。磨:磨拭。

镜未磨: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生:朦朦胧胧、模模糊糊。

生:我理解这句诗意: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潭面)比作(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

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多媒体出示)

生:遥望:远望。

师: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师: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师: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师: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说一说。

生: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朦胧中,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生:

三、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评析:

一、注重迁移、积累、感悟,习惯情趣

活用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法,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孩子们从读中发现问题,产生美感,产生乐学感。

二、在操作过程中重情趣

古诗词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观的画面中,学生有针对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识,既回忆起了以往学过的风清月明、风月无边,又把握了诗文审美韵味与内涵。在积累语言与情感的基础上,注重对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对古诗的个性解读,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低调处理,更显示了学生能触类旁通地创造性思维。

三、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写不止半壁江山,两根柱子一条龙之说,提升了习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学合理化。在课堂上强调课文对生活的热爱和练说练笔的积极性。将课后的习题设置成岳阳楼上望洞庭的情境练说,有的学生进入了角色,在与刘禹锡的朋友话别;有的利用了搜集的资料介绍了《题君山》的诗文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把对景色的描摩,诗意的外化活用纠个性的表达中,不正是语文素养的提高吗?而课首的成语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学以致用。

峨眉山月歌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习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平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习。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悟。

1、谈话激趣入题。

2、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进一步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检查预习情况,校正读音。

4、初步走进诗篇。(大体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板书:送)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总结理解古诗的办法(如: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学生自主利用上述方法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3、理解诗意。、

4、整体把握诗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意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诗。

1、请找出诗人和朋友告别时的地方。

(出示地图:黄鹤楼)

2、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让学生通过结合地图理解西辞的意思。

3、以烟花三月为切入口,让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诗人和朋友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入境入情)

4、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理解第三、四句诗。

1、诵读这两句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2、重点体会远影尽流。

(1)让学生想象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离去,看着友人渐渐远去,诗人此时会有何感想。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情谊之深。)

(2)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3)讨论: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那种海内存知己的情谊。)

(4)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诵读诗句。

(提倡换位赏读,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身临其境地感悟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背读。

3、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是充满深情厚谊的)

五、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已认识的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背诵第一首诗。

2、导入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利用学习上首诗的办法,学生自主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在合作中学习。共同发挥自己的特点,互相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3、诵读诗句,整体把握诗句的意境。

三、拓展思维,举一反三。

1、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

2、引导学生在诗句中深深体会到:人的一生不能没有朋友,友情让人生更加美丽。

3、初步总结古人是怎么样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爱。

四、布置作业。

1、写两句表达有情的话。(也可以是诗句)

2.查找有关友情的名句、名言。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4

解读古诗两首

首先需要提及的是程颢(hao去声)的颢字。读音需要强调。

古诗两首,一为杜牧的《江南春》,一为程颢的《春日偶成》

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春景,都是通过所见抒发所感的七言诗句。但是却又本质上的不同。

《江南春》作者为杜牧。此诗用写意的手法描绘了江南春景:烟水迷离,生机勃勃,广袤富庶。同时含蓄地借前朝故事揭露当时崇佛修寺的情景。明杨慎《升庵诗话》云: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何文焕《历代诗话考索》驳曰: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全诗用质朴的口语、简洁的白描,传达出悠远不尽的诗情画意,历来传诵人口。

由于本诗语言简洁易懂,教学中我采用了猜诗意的方法教学,学生对千里一词理解上很到位,列举《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数字以及表示数量的词,做为千里这个词的虚指的理解依据。还列举了《桂花雨》中的千里飘香这一词的理解。

但是本文中到底为何杜牧要借前朝佛寺发感叹,学生不甚理解。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时,就出现了感情把握不当的现象。为帮助学生领会诗作意境,通过介绍作者生活时代背景,以及猜测作者居安思危的情绪,来帮助学生把握诗的基调。

《春日偶成》一诗在理解上更是容易,字面上学生就能猜出个十之八九。在帮助学生理解余字时,我给他们进行了浅层次的古文启蒙我在古文中有很多称法,如吾余学生还从电视中积累到了皇帝可以自称为朕

至于情感体验,我分成了四个层次

1、作者看到这样的美景,会如何表现?

2、你春游时看到美丽的景色,以及拥有舒畅的心情时,你是怎样的表现。

3、别人心里会怎么想

4、诗人的就是在这样的情景中,快乐的游玩,和你们一样快乐。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两首古诗传神地刻画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孩子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池上》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娃天真无暇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小而垂钓》诗人描绘了一个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流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3、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查阅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重点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年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语: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

3、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白居易。

(1)请学生谈谈对作者的了解你学过白居易的哪首诗?

《江南好》、《草》

(2)教师补充介绍白居易:

唐代有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句。

1、再次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句的饿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交流,理解诗意。

3、指名交流,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重点指导理解:

不解:不知道,不懂得。

藏:隐藏。

一道: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

开:分开。

四、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你从这首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娃?

(天真、可爱、顽皮、活泼、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乡村小孩)

2、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偷采: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不解:小娃自以为没有人知道,做得很机密,很隐蔽,瞒过了大人,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可爱

3、教师: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纯真可爱的乡村小娃的形象。你从中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之情)

4、指导朗读全诗。读出小娃的顽皮活泼、天真可爱,诗人的喜爱之情。

指名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5、背诵古诗。

五、拓展延伸。

教师:还有哪些古诗也是描写小孩子童真、童心、童趣的,请你搜集整理,并读一读,去体会一下,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指名背诵《池上》,齐背。

2、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描写乡村儿童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小儿垂钓》。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最长;钓字这里面是个点儿,指名读,齐读。

3、理解诗题,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小儿垂钓的意思?(小孩子钓鱼)

4、简介诗人:

(1)请学生说说对诗人的了解。

(2)教师补充介绍:这首古诗是唐朝诗人胡令能写的,别看他没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有名,他可以半路改行的,据说他原来是个工匠,人称胡钉铰。他为人聪明,勤奋好学,善于吟诗。多不容易,读读他的名字,读出你的敬意。

教师过渡:很多同学钓过鱼,钓鱼是件很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自己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感知。

1、读上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指名读

4、齐读。

三、理解诗句。

1、再读古诗,结合插图,猜猜古诗可能讲了什么?试着理解诗句。

2、同桌交流。

3、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分句交流)

重点指导理解:

蓬头稚子:古代小孩子都是到弱冠之年男子18女子16才束发的,之前都是垂髫小儿。蓬头稚子也就是指小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教师:钓鱼竿上的一样东西,猜猜看是什么?)

莓苔:看图理解指野草。

草映身:草长得很茂盛,遮蔽了小孩子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自己练说同桌说说,互相补充指名说说再指名说说

教师过渡:词语理解了,诗句理解了。但要真正地体会这首诗的情趣和意境,我们还需要好好地读一读,抓住诗中的词语好好品一品,体会体会,

四、细读品趣

1、默读古诗,把你认为有趣传神的词圈出来。

2、读完了吗,圈画了哪些词,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说你的感受,与同座交流。

3、指名交流:

①蓬头。你从蓬头品出了什么?(小孩子淘气、天真可爱,蓬头还给人一种透着野性、纯朴的味道)

小结:一个蓬头,真让人忍俊不禁,体会到乡村孩子的纯朴、还带着点野性呢!

②侧坐。(从侧坐中你品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

抓住侧坐这个细微的动作读出趣味来了,很好!其他同学门?有补充吗?还有谁从侧坐中读出了乐趣?

小结:从侧坐,大家就读出这么多有意思的画面,是啊,一个侧坐,把小儿垂钓刻画得惟妙惟肖,生动传神,闲趣中又透着一丝情趣!你还抓了哪些词语读出了你的感受?

③草映身(可见小孩子身子小)

是啊,如果是大人哪会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小结:草映身可以想象小儿垂钓之处是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生趣盎然。

④稚子,稚嫩,可爱,天真。

⑤学非玩,似懂非懂,专注认真,趣味无穷。

同学们从一二两行诗中小儿的摸样垂钓的姿态垂钓的环境体会出了小儿垂钓的种种乐趣,能把你体会到的趣读出来吗?

教你方法:边读边想象画面。

4、指导朗读一二行诗句。

5、继续交流:

⑥遥招手不应人

△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之上教师小结:是啊,路人那是因为怕得

怕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有趣心理,他在想什么呢?

△指导朗读三四行诗句。

教师:这正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多么有趣呀!能读好这个这两行诗吗?可以借助手势。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齐读

4、指导表演。教师:读得很好,能把这组有趣的镜头表演出来吗?

指导:会钓鱼吗?(那你是真正学垂纶哪!别紧张,老师教你,双手紧握鱼竿,随时关注水画上浮漂的动静,一下子就学会了!好,来,把鱼钩甩到河里,真是有模有样!)快看,一条鱼儿游过来了

我就是那个路人了,我就站这儿行吗?那我还得远远的,到哪边呀?

师自言自语:我离开家乡已经很多年了,家乡都变了模样了,怎么以前通往村里去的路找不到了呢?(师用手张望)哟,有个小孩,我来问问他?

学生表演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别过来,不惊扰了我的鱼)

教师:招手他是这样的,招手(招手)你有不同的表演吗?

指名学生表演不同的摇招手

教师:你这手势什么意思,你是怎么想的,想告诉问路人什么?

谢谢你,你在享受钓鱼的乐趣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机灵又可爱的孩子!

五、吟诗诵趣

1、教师: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勾勒了一位天真烂漫,稚气可爱的小儿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幅充满童趣的画面。

2、吟诵古诗。

3、背诵古诗

六、拓展延伸

1、比较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体现乡村孩子的天真可爱,体现童心童趣的)

2、教师:其实古诗中体现童心、童趣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吗,来交流交流。

袁枚的《所见》高鼎的《村居》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3、作业:选一首你最喜欢的,按照刚才学古诗的方法:抓词语、想画面、品意境,好好体会其中的童趣所在。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6

4.古诗两首

一、用楷体将两首古诗工整地抄录在下面方格中。

二、品味诗句,填空

1.《江南春》是朝作者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抓住了、、、、、、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春日偶成》是朝作者的诗作。全诗洋溢着诗人

的快乐。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时人:余:谓:

四、收集描写春天的诗作抄录在下面横线上。

五、你知道吗?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程颢:北宋著名儒家学者。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7

一、将词语补充完整。

云()风()傍()随()忙里()()

风()日()花()柳()心花()()

依()傍()柳()花()()()若狂

二、选择正确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③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④我;⑤姓。

1、参加这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二百余人。()

2、时人不识余心乐。()

3、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

4、哥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拉二胡。()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句()再现了绿树红花、黄莺欢歌的自然景观,诗句()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场景,诗句()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景。从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还有()。

2、<春日偶成>是()诗人()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致高涨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人们误以为作者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句是()。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间,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积累:填写带有山、水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

2、水光潋滟晴方好,()。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2)所见(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的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9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程颢(1032~1085),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 篇10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及其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背诵这个词语。

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能想象《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是宋代诗人写的。

学习《村晚》

简介作者。

解题:

村晚就是乡村的傍晚,可以知道这首史诗描绘乡村傍晚的景色的。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细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行。

池塘和陂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相同,都包括了池子和池边的意思。

看插图,看看那一部分是和诗句的意思相对的?

两个满字说明了水草丰美的样子。

学习第二行。

山衔落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衔字?

寒漪这词语怎么讲?用浸表示什么意思?

齐读。

指名读三、四行。

牧童是指什么人?

归去表示回到哪儿去?

短笛无腔信口吹这行诗是什么意思?

对照画面读诗,体会意境。

指导朗读、背诵。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指名四人背诵。

指名说说《村晚》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

学习第二首诗

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解题:

早晨从净慈寺初来送别好友林子方。

初读课文。

读顺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毕竟是什么意思?

与与四时是什么意思?

毕竟六月中西湖,风光与四时不同。

有什么不同呢?

什么叫无穷碧?

什么叫别样红?

指导背诵。

完成练习与测试。

陆游诗词全集(4篇)


中华文化丰富多彩,在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曾诞生过很多杰出的诗人,为了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可以欣赏学习唐宋诗词,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那么您还记得陆游有哪些古诗词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陆游诗词全集”,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陆游诗词全集 篇1

兄去游东阁,才堪直北扉。

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

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

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

全文赏析

此诗作于升之宫学秩满之时,在绍兴二十一、二年间,时陆游居山阴。

钱仲联详注仲高身世,大略云:仲高,陆游从兄陆升之也。绍兴十八年(戊辰)进士,其人阿附秦桧,谄事桧党两浙转运使兼临安知府曹泳。泳为政凶酷,缙绅畏之如鬼蜮。时升之为右通直郎,与右承务郎李孟坚亲善。孟坚之父光私撰国史,语涉朝政,或多讪谤褒贬。孟坚以秘事告之,升之发之以告泳,泳检举於朝,光故得罪。後桧死,泳被贬窜新州,升之坐为秦党亦被黜。“临分出苦语,不敢计从违”一句,深有规劝之意。

此诗直白无碍,意思不必过多解释,仲高时往投丞相秦桧门下,故陆游在此诗中予以规儆。“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道义是不分古今的,但凡稍有智识、操守的人都应遵守,然而功名却很难说了。当逢有道之世,求取功名而不悖于道义,或说功名与道义体现为一致性时,自当努力追取。这正是儒家传统的积极用世思想。历数中国古代士人,但凡事业有成者莫不类此,国旺家兴,名垂后世,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统统实现。但这样的世道,泱泱中华、上下五千载也只是凤毛麟角,因此多是一种理想状态。而遭逢乱世,帝王昏聩、奸佞当道,功名与道义则体现为对立的关系,这在漫长的中华历史中则是一种常态。士人往往有两类选择:一是舍道义而就功名。陆仲高年轻时正是走了这样一条路。绍兴二十年(1150),陆仲高任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之后阿附秦桧,以告发秦桧政敌李光作私史事(仲高为李光侄婿),擢大宗正丞。显然这样的一种选择很为时人所不耻,陆游在此诗中也正是劝他不如请求退职。另一种选择是坚决维护道义,至少是维护心中的道义原则。

陆游诗词全集 篇2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霁:雨后或雪后转晴。

世味:人世滋味;社会人情。

客:客居。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

深巷:很长的巷道。

明朝:明日早晨。

矮纸:短纸、小纸。

斜行:倾斜的行列。

草:指草书。

晴窗:明亮的窗户。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分茶: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

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这里用作代称。是诗人对自己的谦称。

风尘叹:因风尘而叹息。暗指不必担心京城的不良风气会污染自己的品质。

陆游诗词全集 篇3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全文赏析

上阕首二句,点明了作者自己从湓口坐船而来,到了黄昏时,就停留在散花洲准备夜宿。散花洲这个地名,是有典故的。陆游的一生中,曾在散花洲夜宿过两次,写这首词时,是第二次。陆游是爱国诗人,是很想收回金国所占失地的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诗人。而当他到了散花洲时,应该会对孙权在散花洲犒劳赤壁之战大胜的周瑜及将士这段历史有很深的感慨。陆游的抱负一直到他80多岁去世时,都是没有实现的。而且,这段时期陆游在从福建专管茶盐的提举改任到江西做提举,应该是离朝廷又近了一点,心中是有希翼在的,可提举又并不是个什么很大的官职。同时,陆游在这段时间,是个被同僚认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的人,那么,他对实现抱负,又的确是抱有怀疑的态度。他应该一直都有一种矛盾的心理。

次两句,就描绘了陆游欣赏到的薄暮中散花洲两岸的美丽风景。这里应该是写的春夏之交时的景色。白苹和红蓼,色彩就很醒目了,再加上新绿的大背景,多么地美。蓑,这里是指的船上覆盖的草顶。也有可能是人身上穿的蓑衣。但全首词都没有写有雨,没有雨,就一般不会穿蓑衣。“映一蓑新绿”的意思,应该是绿色的大背景,绿树、绿草、绿水映衬着这一艘小船(一蓑就是代指小船了),把小船都映衬得似乎染上了一层新绿。色彩明快、对比强烈的美,在这二句中表现得非常好,可以想象出画面,像一幅山水画。读到这里,可以想象陆游的心情应该是闲适遣玩般的兴致。

到了下阕,作者的心情转变了,变得低回沉郁起来。首先谈到了“酒”,只要有“酒”的地方,那就是“家”。这不过是借酒消愁而已。“菱芡四时足”,是对上一句的补充。陆游幻想就这样坐着船,到处漂泊,喝喝酒,反正有吃的,就这么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用想不用做,放纵生涯算了,不管什么理想、抱负了就好。等夜宿一晚,到明天又顺着风前行,那前面江南江北是什么样子的,就随它去吧,懒得想了。这里“江南江北”仍是有含义的。江南是南宋管辖,江北大部分地区被金国所占。那么,陆游是真的什么也不想了吗?他的理想抱负,想收回故地的理想,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他并没有,一直到老,他都是积极的。他并没有像苏轼、欧阳修那样的旷达自适的心情。下阕写得沉郁,在表面词意下,还隐藏着更多的难言的心情。从“任”字就可以看出这点,如果很自适,他不会使用这个“任”字。平时口头语有“任他去”,“不管他”的意思。这里带有一点无可奈何又赌气的意味。而且,他仍是为官的,而且一直都在做官,到他70多岁了,皇帝诏他仍是出来做了官的。他不是范蠡,他并不是那种无所求的人。

整首词表达了陆游当时矛盾的心理。这种矛盾的心理,是陆游无意识中从词句中表达出来的,有叶嘉莹先生所说的“具含了花间词之深微幽隐富含言外意蕴的特色”。

写作背景

陆游诗词全集 篇4

陆游《木兰花慢(夜登青城山玉华楼)》原文

阅邯郸梦境,叹绿鬓、早霜侵。奈华岳烧丹,青溪看鹤,尚负初心。年来向浊世里,悟真诠秘诀绝幽深。养就金芝九畹,种成琪树千林。

星坛夜学步虚吟。露冷透瑶簪。对翠凤披云,青鸾逆月,宫阙萧森。琅函一封奏罢,自钧天帝所有知音。却过蓬壶啸傲,世间岁月骎骎。

摇篮曲教案


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精心制作了这份特别的“摇篮曲教案”希望您喜欢,欲知更多详情请持续浏览我们的网站。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新教学的老师们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

摇篮曲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摇篮曲及其风格特点;

2、学会用轻柔深情的声音去表现《摇篮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妈妈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倾注的爱,并通过歌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妈妈对儿女的爱,并通过歌唱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摇篮曲》6/8拍摇曳动荡的节拍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征,并用亲切流畅舒缓的声音表现歌曲,赞美妈妈。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有关视频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歌曲。采用八六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摇篮曲就是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欣赏图片

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2、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为图片配背景音乐:(军队进行曲与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问: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3、学生谈谈对刚才所听的两段音乐不同的感受,以引出摇篮曲。

4、学生总结摇篮曲的特点,教师择句板书。

5、导入所学新课。

摇篮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闭上眼睛,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意境及画面。

问:有什么感受?(再次巩固摇篮曲特点)

2、再次聆听,注意结束句

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结束句中有几个快快睡。那它们在演唱时有没有变化?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有感情朗读歌词。

4、再细听,可跟唱,但不要出声。

5、轻声跟唱,记住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6、学生各自指出掌握不好的地方,集体纠正。

三、 歌曲处理:

1、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及感情去演唱,主要请学生自己说。

2、想象如果你是这位哄着宝宝入睡的妈妈,你会怎么样演唱这首歌。

四、 拓展教学

1、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你了解你的妈妈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爱好等等吗?

3、以“妈妈,我想对您说……”说出最能代表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

当你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你们给家庭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和希望,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我们怎么样来回报妈妈,怎么样才能让我们的妈妈每天绽放灿烂的笑脸呢?

4、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或画或写将心中的话儿表现出来

摇篮曲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难点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教具准备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教学过程

一、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1、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

(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

4、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5、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6、复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现了歌曲的情境。

7、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6、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0、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唱II演III敲

11、(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12、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老师唱—妈

学生演—宝

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摇篮曲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小小摇篮曲》是一首亲切、抒情的创作歌曲。4/4拍,徵调式。歌曲的旋律起伏、节奏紧凑,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给人一种清新的感受。歌曲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两个乐句,起伏的旋律流畅而抒情,似摇篮有规律地晃动。第二部分旋律重复较多,配合着紧凑的节奏和幻想似的歌词的叙述,极富童趣。想象使孩子进入了梦幻的童话故事,抒发了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但《小小摇篮曲》曲调优美、柔和。在二年级上如此安静的《小小摇篮曲》是违背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这一特征。但同时这一学段孩子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充满好奇、模仿力强,对游戏、对有一定故事性情节的题材又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本堂课中可以让孩子们浸润在游戏、故事的情境中,在愉快舒适的活动中学习、体验这一课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表演,体会歌曲所表现的甜美、宁静的情绪;

2、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小小摇篮曲》;

3、通过表演活动,掌握摇篮曲的节奏特点,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用自然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体会摇篮曲的意境;

难点:歌曲中衬词的学习,节奏的把握、意境的把握。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齐唱学过的歌曲

二、游戏导入

1、情境创设:

(出示星空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看了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晚上、静静的、轻轻的……

师: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在静静的夜里度过,咱们要静静地去学习,可不可以?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的一幅星空图作为导入,为整个课堂营造一种静、轻的夜里的气氛,使孩子们都能自觉投入到这种氛围中,从而为接下来的轻松愉快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推摆游戏:

师:现在老师先跟大家做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我来用手轻轻地推你们,你们呢,跟着我手推的方向轻轻摆动,明白了吗?来试试看。

(师温柔地做着推的动作,每两拍一次推;生按照老师的推方向进行摇摆。)

【设计意图:摇摆游戏,即节奏律动活动。通过这一师生互动,教师可从容地观测每一个学生的注意情况,使教师的推动和他们的主动律动成为注意的焦点。让孩子们在律动中体验愉悦、轻松的'心情。】

3、感受“摇篮曲”:

师:老师现在要加大难度了,现在我边唱边推,你们来听、来做。我往哪推你往哪做。

师一边深情地唱舒伯特《摇篮曲》一边做推动动作,生进行律动。

师:你知道老师刚刚唱的是什么吗?——生回答(摇篮曲)

你所知道的摇篮曲是怎样的?

生:静静地、温柔地、轻轻地、晃动感……

师:摇篮曲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乐曲。

【设计意图:教师演唱舒伯特的《摇篮曲》,让孩子们在律动中初步感受到摇篮曲的静、轻、摇晃感等特征】

三、歌曲学习

1、初步聆听、感受

师:在这静静的夜空下,有一位小朋友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唱着她的《小小摇篮曲》哄着她的“小宝宝”睡觉呢。请你竖起耳朵听一听,小朋友唱的摇篮曲是怎样的?她的“小宝宝”是谁?

播放歌曲

生听后回答:“小宝宝”是布娃娃。

【设计意图:初步感受歌曲,认识歌曲演唱内容】

2、复听,进一步体验

师:听这位小朋友唱摇篮曲时真幸福!我也想学这位小朋友唱一唱《小小摇篮曲》了,但我还想要有人来当我的“小宝宝”,现在有谁愿意来做我的“小宝宝”让我哄一哄?

生反馈(师要鼓动全班孩子一起当“小宝宝”进行合作)

师:注意你要配合我。那么怎么配合我呢?

生回答。要点:动作——摇动;仔细感受

师跟伴奏演唱《小小摇篮曲》,生律动

【设计意图:在和谐的氛围中进一步体验歌曲,唤起情感经验,激起学习兴趣。】

3、第一段学习

(1)第一、二乐句:入睡

师:现在呀,我来当布娃娃,也就是你们的“小宝宝”,还记得一开始我还没入睡你是怎样唱的?

生回答

师展示前两个乐句歌谱,并播放

听后生跟琴演唱

师:这两次的“吔啰啰吔”用怎样的口气去唱?(亲切)

解决难点之一:师处理两处“吔啰啰吔”的演唱。(要求:安静、情绪比较平稳,没有太大起伏)

(2)第三、四乐句:梦中

师: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真柔和,我听了真的要睡着了。我现在在梦的太空中遨游,小朋友们,这时候你会为我哄唱些什么呢?可以先读一读。

生读:你会梦见啰,小星星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吔啰吔,吔啰吔,在听月亮讲童话,讲童话。

师:一起听一听这两句吧。

师展示三、四句歌谱,并播放

师:这时候的语气应该是?

生回答(亲切、深情)

解决难点之二:第三乐句演唱

师:先念一遍,再随师唱。

解决难点之三:最后一处“吔啰吔,吔啰吔”演唱。(要求:表达无限的爱意,情绪有一点点激动。这时候配上摇摆的动作,用肢体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绪)

(3)完整学唱第一段。

展示第一段大谱表,生跟琴轻唱

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完整地为我唱一唱,在碰到“吔啰啰吔”时,小朋友就摇动起来,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

生跟琴演唱

(4)合作学习:

师生接唱:师唱有意义的词,生唱衬词。

小组接唱:分两大组一部分唱有意义的词、一部分唱衬词。

(5)师指导每一句末尾字的唱法:要短促、轻。

(6)生有感情地完整唱第一段

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哄着入睡、梦中”这一具有故事情节性的过程,渐渐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歌曲,走进并沉浸在幻想的意境中。能演唱并体会歌曲不同的情绪。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交往的过程,在这种自然的交往中学习,让歌声触动生命的内在经验,课堂就会变得很舒适】

4、学唱第二段歌词。

(1)师:小朋友们哄得真好,我觉得听不够,那这里还有一段,那你们愿意再唱给我听吗?先来听听歌曲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

展示第二段歌词,播放这段歌曲。

听完后,师弹琴,生演唱第二段,师进行指导。

【设计意图:在第一段落实好的基础上,第二段让孩子有质量地听一遍(倾听),再自己跟钢琴伴奏演唱,充分发挥孩子自觉能动性,培养孩子主动聆听、主动学习的习惯】

(2)认识“结束句”,指导最后一句的音准

师:这一句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绪去唱?师用更加高兴的表情现场演唱结束句,请生判断。(更加快乐的情绪)

(3)改编动作完整演唱第二段

师:摇篮曲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摇晃动作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也是检测孩子对摇篮曲节奏把握的情况的时候】

5、完整演唱歌曲。

师:想象一下,静静的夜里,我们手里抱着布娃娃,用最美的歌声将这首歌曲完整演唱一遍好吗?

生有表情地表演

6、个别表演

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检查学习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让孩子们逐渐学会听赏和评价】

四、拓展

欣赏舒伯特《摇篮曲》

师:其实摇篮曲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全世界的许多妈妈都会唱摇篮曲,奥地利着名音乐家舒伯特就写了一首非常动听优美的《摇篮曲》。请小朋友们欣赏一下。

【设计意图:使课堂首尾呼应,再次唤起学生经验,去深刻体会摇篮曲的特征,拓宽知识面】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小摇篮曲》,我们晚上回家你是否也可以为你们的爸爸妈妈唱一唱呢?

六、组织下课

请生听着《小小摇篮曲》音乐有秩序地静静地离开教室。

微评:

这一课为孩子们营造了十分安静的教学情境,孩子们十分投入,在静静的聆听、静静地感受、静静地学唱中,师生共同促成了这一课的较好完成。

但是这一课有个不足点,就是设计的情境极其脆弱,趣味性不强,容易让学生给破坏。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情节性也强,根据一点,再争对低年级小朋友好动、好模仿,侧重形象思维的特点,这堂课也许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层层推入,从演唱情绪方面入手来学习歌曲,效果会更好

摇篮曲教案 篇4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了我一个展示、锻炼、积累、提高的机会,我执教的是第五册第五课的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是一首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叙事性歌曲,曲调优美抒情,歌词寓意深刻,通过一个平日生活的侧面,生动地描绘了孩子对妈妈的一片深情和孝顺之心,体现出夜晚的宁静,给人恬静、温柔的感觉。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需求和对本课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创编能力及合作意识。情感目标:挖掘学生内心丰富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孝敬母亲的情感。在整体设计上,我把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作为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无论从教学结构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还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都始终围绕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摇篮曲的导入——学唱歌曲——拓展激情——结束延续,都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的要素紧密相连,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体验、感受、创造、表现音乐的美,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学会爱与被爱,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实到实处。比如回忆摇篮曲、示范唱妈妈的歌、欣赏《母亲》、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就连课的结束我也选择让学生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中愉快地走出教室,围绕课题而展开,学生也始终保持一种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我主要运用了欣赏法、讨论法、示范法和练习法。比如,歌曲教学我采用听唱法为主学习歌曲。运用和整合了多媒体技术,开始部分借助播放MTV《妈妈格桑拉》,用一幅温馨、甜蜜的画面吸引住了学生的眼球,使学生立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通过回忆摇篮曲,说摇篮曲的特点,唱摇篮曲,从视觉、听觉两个不同的角度感受这种温馨与甜蜜,初步的感受妈妈的爱,并通过问题唤起学生对童年和妈妈的回忆,感受摇篮曲的音乐风格及夜晚宁静的气氛,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自然地走入本课的学习环境。在难点节奏的解决上,我避免了生硬枯燥的引导,而是采用设问,在宁静的、静悄悄的气氛中很自然地出示切分节奏,读一读,拍一拍,这样做,既解决了切分节奏这个难点,又为歌曲的演唱做了铺垫。我还特别注重教师的范唱。范唱了歌曲旋律,直接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比如切分节奏,我的表现起到直观教学的作用,在最后的教师声情并茂地演唱了有关妈妈的歌曲,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起以往仅仅播放音乐带要生动形象的多,这样对有效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帮助。在拓展环节,我给学生介绍并范唱了4首关于“唱给妈妈的歌”,不仅丰富了音乐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歌曲的信息量。在欣赏了《母亲》这首歌,我看到学生都情不自禁地唱起来,感情也特别真挚,他们在深深的回忆中体会妈妈的爱,让音乐将这份爱扩大、升华,把整节课推向了一个情感高潮。

我感觉遗憾的是在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张,比如学唱环节,学生唱得时间可以多一点,唱的形式多样丰富一点;还有创编活动教师引导的教学语言可以再优化一点,表演可以更到位点,这样效果会更好。

古人云:“学而常思之,行而长践之,之所以进步也”。我想作为年轻的音乐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提高,做到琴不离手,曲不离口,以上是我的点滴反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给我多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摇篮曲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童年的摇篮曲》是四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可爱的童年里的内容。是一首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通过对童年校园生活的回忆,表现出无比依恋之情,抒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衬词,第一乐句其实为歌曲的引子,整首歌曲的旋律时而舒缓,时而活泼跳跃,表现出童年生活的多姿与多彩。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理解,结合学生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平稳抒情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2)综合运用音乐经验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提高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听辨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片段,进一步体验“可爱的童年”这一主题。

这样的目标设计体现了注重以学生实践为中心、活动为手段、能力为重点素质为宗旨,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突出音乐性、情感性,引导学生在音乐学习活动中尽情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和创作音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

教学难点: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

二、说教法及学法

四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孩子多了知识的累计,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也凸显出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结合四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在活动中,感受音乐。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聆听音乐初步感受

3、歌曲学习深化体验

4、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教学的开始能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能点亮学生的眼睛,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在本节课开始的时候,我让学生跟着歌曲《童年》的音乐边跳边进入教室,然后和学生一起来聊聊童年这个话题,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接着我向学生展示的是电子相册。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把班级同学从一年级入学至今的部分照片制作成两分多钟的电子相册。相册的背景音乐用的就是《童年的摇篮曲》,这些照片记载了我和学生一起走过的日子,相信他们看了一定会和我一样感动。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也为新歌教学做好了铺垫。

于是就可以自然的过渡到第二个环节聆听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能够拥有一双善于聆听的耳朵,是作为音乐教师的责任。多次有效的聆听感受音乐也是我在音乐教学中最用心的部分。对于音乐的听我是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其实在第一个环节学生已经听了第一次,只不过那时的听是不经意的,是不作任何要求的。而第二环节是真正的聆听了。聆听时我播放媒体,请学生听听音乐的情绪,从而感受歌曲的优美、舒缓。通过前后两次共四遍的听,学生对于歌曲的旋律应该不陌生了,再来学唱歌曲就会轻松得多。

第三个环节是:歌曲学习,深化体验。本课的重难点都将在这个环节中得以解决。为了让学生准确的唱好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我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识谱的方法。识谱的优点是能帮助学生唱准音,更有效地学习歌曲。既然这节课是歌曲新授课,那最基本的要求就应该把音唱准,把歌唱好。但从头到尾的识谱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失去了原先的新鲜感、学习兴趣。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教学中我先出示歌谱,这些歌谱都用不同颜色分了乐句,一共分成了六句,第一句由老师负责,其它五句分派给五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自己进行识谱学习。然后进行汇报,汇报的方式采用接龙法,师生依次视唱自己的乐句,连起来正好是一首完整的歌谱。用这样的方法,每组分到的只是几个小节的乐句,大大降低了识谱的难度。采用接龙的方式学生也很有新鲜感,不会觉得枯燥。同时也激发了小组间竞争的意识,在此基础上再来学习歌词,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创作表现歌曲,加深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歌曲后,我启发学生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如: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利用已经学习过的常用力度记号来为歌曲添加力度记号并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所要表达的细腻情感;又如引导学生可以改变演唱形式,加入肢体动作,在载歌载舞中感受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也可为歌曲加入适当的打击乐器伴奏等等。通过二度创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升创造兴趣,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一堂课只唱一首歌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课的最后结合马上要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我设计了“各国童谣我来猜”的环节,让学生分组根据自己以往的音乐学习经验,把三首不同国家的音乐作品进行听辨、排序。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围绕教学主题“可爱的童年”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满足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学过程

一、听音入室(童年)

二、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大家聊聊童年这个话题。电视里总是说童年是金色的,那童年一定是很美好的。它究竟美好在哪里呢?(生自由交流)

2、是呀,童年是多彩的,童年是愉快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在童年的歌声中,我们慢慢长大了。(媒体)(班级学生照片背景音乐为童年的摇篮曲)

三、新授

刚刚我们回忆了童年,又分享了童年,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一首跟童年有关的歌曲也就是刚才的背景音乐——《童年的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①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

② 歌曲把你带到了哪里?(校园)

2、简介歌曲体裁

这首歌曲的情绪其实和它的名字是有关系的。《童年的摇篮曲》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

3、学习歌谱(出示歌谱)

我看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学习这首歌曲了,那就让我们先一起来拍节奏

① 集体拍击节奏

② 分组分乐句唱谱

③ 小组接龙唱谱

④集体用lu哼唱

5、学习歌词(出示歌词)

① 朗读歌词(从第二行开始)

② 老师唱第一句,学生唱后面的乐句

③ 老师唱的你们会吗?(完整唱)

④ 指导有难点的地方

6、歌曲处理:

①同学们说说如何演唱歌曲,效果将会更好!(强、弱的处理)

②出示媒体,复习力度记号

③小组交流为歌曲添加合适的力度记号

③ 小组汇报演唱(先说说理由,再唱一下)

④集体统一力度记号并演唱(老师先说添加的理由,再请学生演唱)

7、歌舞表演

同学们唱得太好了,我们能不能加入更多的元素来丰富这首歌曲呢?

(舞蹈或造型、小乐器、领唱)

① 改变演唱形式,选两个领唱。

② 加入小乐器(老师事先准备小乐器和节奏卡片,学生根据歌曲的情绪来选择合适的乐器和节奏。同时选好伴奏人员)

③ 加入造型

④ 全班合作表演

四、拓展

童年趣事令人难忘,童年歌谣伴我成长。五月一日在上海将要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那就是“上海世博会”,会有世界各地的大朋友和小朋友来参加。那外国小朋友都会听哪些童谣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三首好听的外国童谣的片段,就请大家来猜猜它们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把歌曲序号写下来,我们来比一比谁猜对的多。

1、机器猫(日本)

2、三只小熊(韩国)

3、蝴蝶(法国)

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回忆了童年趣事,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还欣赏了各国童谣。希望这节课能成为你将来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童年时光,让我们的童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五彩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