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课件四篇

三国鼎立课件四篇。

我们今天要分享的是一篇关于“三国鼎立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希望您真正地理解了本文所表达的意思!

三国鼎立课件 篇1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

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

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

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

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课件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

三国鼎立课件 篇2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

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

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欲”:

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

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上课伊始,我提问学生: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称他为“奸雄”,还有人唤他作“奸贼”,你怎样评价曹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三国,首先去了解曹操。(历史学习从现实开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现——话说曹操——梳理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表竞赛卡。

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

①幻灯片定格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上,我提问学生:

东汉末年人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感性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明确袁、曹势力,引出官渡之战。)

②结合课件演示,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再结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袁绍?

引导学生归纳: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知人善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袁绍傲慢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③出示《官渡之战后形势图》,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下一步曹操统一南方面临的对手是谁呢?

①学生结合课件演示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再交流探究——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确: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主校正填表竞赛卡,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强化积累。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会给三方带来什么变化?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完成填图练习,教师再课件演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三名学生分别代表三国谈谈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图片我将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课件展示)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请同学们联系与曹操相关的史实,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

“熟悉”了曹操,再指导学生:以史为据评价,看主要功绩,做到全面客观、一分为二。难点的突破迎刃而解。

师生共同回顾,图文示意,梳理板书。不仅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位人物、五个时间”的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树的建构。

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检测。

你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位人物?他的为人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陆与台湾的分离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归纳。

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让历史学习“从现实中来,回现实中去”。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我在尝试 “以一根主轴串联所有历史知识、用一个问题落实所有知识点”的模式,于是本课的设计我从“评价曹操”切入;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图片、地图、图表、音像等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便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凸显了“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交融整合”的理念;注重加强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借此机会想和专家们商榷的是:这是否完全适用于世界史的教学?

请多多指教,谢谢!

三国鼎立课件 篇3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区分文学描写和历史原貌之间的关系。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说出其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间的关系。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以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战争胜败原因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客观评价此时期的历史人物。

课后阅读《三国演义》原著片段,收集有关三国的历史小故事,从多方面了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了解曹操、诸葛亮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能凭个人喜好而定。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学生较熟悉,思维肯定很活跃,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历史事件间因果联系的分析能力也较弱,同时由于思维的散乱,往往不注重阅读书本知识,不肯从教材中提取与归纳信息,凭主观意识学习,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认识容易现出单一和绝对的偏向。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重点解读: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之战,三国鼎立局面出形成,东汉末年以来的格局分裂局面开始了局部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处理方法:借助地图、文献资料,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战争的背景、曹操胜败的原因,从而理解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历史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因素。

2、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解读: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在教材中介绍得较分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三国鼎立形成是历史进步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分裂、局部统一、大统一之间的关系。评价曹操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人物的正确评价方法,区分文学塑造的形象与真实历史的差异,传统评价与客观评价的差异等。

处理方法:教师指定学生阅读相应的内容后再由学生概括。三国鼎立形成的进步性主要采用比较学习的方法,学生比较东汉末年和三国鼎立形成后的政局、经济发展等方面得出结论。评价曹操主要由教师列举各家不同的评价观点,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各自的长处或不足,从而形成全面的认识。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导入

导语:此片是哪部剧?中国历史确实出现过三国鼎立时期,此时战争频繁,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物,你知道哪些三国人物?(学生先说),他们对这段历史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呢?咱们将在三国鼎立一课中细细品味。

设计思路:三国人物让学生先说,打开他们的思维,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2、讲授新课(用时30-35分钟)

(一)曹操统一北方

学生读图:《东汉末年形势》图

问题1:结合书中P102页书中介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描述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

问题2: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哪些?实力最强的有哪几家?

问题3:在军阀混战中百姓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最渴望的事情是什么?(统一、安定)

过渡:是谁完成了统一北方的大业?为什么他能统一北方呢?

学生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问题1:阅读课文P102页导读内容、官渡之战一段、P103页小字,每段文字总结一点曹操强大的原因。

问题2:赏析《龟虽寿》(部分),提炼曹操强大的又一原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部分)曹操

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官渡之战表格(以小组比赛的形式)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设计思路: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是难点主要是教材介绍得较分散,教师指定学生阅读相应的内容后再概括,学生完全可以做到。

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又陆续消灭其他一些军阀,统一了北方,曹操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呢?

学生看图:《官渡之战后形势图》,判断曹操下一步野心会是什么呢?说说你判断的依据?

(二)赤壁之战

教师介绍:刘备和孙权各自力量的发展概况。

学生活动:

从《官渡之战后形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刘备实力最弱,根据你的`课外知识,说说刘备为积蓄力量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探究:

资料:《隆中对》节选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问题1:根据《隆中对》节选部分,分析诸葛亮给刘备提出哪些建议

问题2:站在今天的立场上看,刘备有没有更好的出路?

问题3:与诸葛亮有关的历史故事你知道哪些?

设计思路:学生对诸葛亮的事迹了解较多,培养学生根据材料全面分析问题,也是对赤壁之战的背景形势有总体了解。

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赤壁之战的基础知识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合作讨论: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处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失败?从中你得到哪些经验教训?将这些经验教训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你会怎么做?

设计思路: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客观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的原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过渡: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又如何呢?

学生读《赤壁之战后的形势》图,分析形势发展出现什么样的历史趋势

(三)三国鼎立

学生自主学习:

1、分小组概括三国建立情况,教师出示三国幻灯片,使学生对于三个国家形成空间认识,并完成三国鼎立示意图。

2、由学生结合书中内容,概括出三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学生自主学习反馈:

完成教材P106页“找一找”,并将错误之处改正过来。

过渡: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有哪些人物起到了关键作用?(学生回答:如曹操、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是最有争议性的,我们来看看前人和今人是怎么评价曹操的。你的观点又是什么呢?

(四)评价曹操

资料一:文学作品中形象:“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

资料二:史书记载:“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

——陈寿《三国志》

资料三:鲁迅说:“我们讲到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资料四:专家评价:曹操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伟大的政治家,主要体现在他的政治理想上,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统一中国,结束战乱。”

资料五:易中天看曹操:可爱的奸雄

“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学生讨论:你们认为曹操是怎样的人呢?

(提示:评价历史人物的首要标准——是否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设计思路:学生在语文上学过《龟虽寿》,已经大致了解对曹操的评价,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历史时期了解人们对曹操的评价,从而总体上把握曹操的历史形象。

【课堂小结】

学生概括三国鼎立形成的线索,教师设计成板书。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因为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较多,学生思维很活跃,课堂上双边活动很充分,很多同学都能大胆的说出自己对这段历史人和事的看法,这节课再次提醒教师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的思维层次出发设计教学过程,目标达成度才会更高。

2、这节课不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教学效果都很理想,学生能自觉的将语文、历史、课外等知识融会学习,这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没预想到的,说明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3、本课的教学内容多,如果面面俱到,重点就很难突出。所以,我对教学内容有所调整,三国经济发展学生了解各自特点即可;教学重点是充满矛盾、历史上有争议的曹操,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曹操。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分析战争成败的原因上,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曹操。

三国鼎立课件 篇4

说课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三国鼎立》,下面,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三国鼎立》一课是本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的必然结果,但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体现了知识的延续性,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教材特点:本课教材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对于许多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片面的特点。由于三国故事家喻户晓,有关三国的网络游戏也很流行,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确立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师利用课件教学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角色表演、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感知历史、体验历史中,学会分析战争胜负的主要原因,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求学生观察其中再现了哪些历史人物?

指出《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小说不等同于历史。历史上的三国究竟怎样的?回答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 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设疑激趣,导入本课学习。

新课导学[官渡之战]

认识袁、曹势力,引出二雄相争在官渡。

与语文联系,感性认识东汉末年人民的痛苦。

由此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

走进历史,通过情境再现,置疑导学,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增强教材的直观性,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赤壁之战,学生有较多的认知,还课堂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三国鼎立的形成]

1.利用形势图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

兴趣十足地找家乡,并阅读三国经济发展情况。

出示问题“找一找”“感悟论坛”

直观形象便于记忆。

整理归纳表现历史信息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身临其境,通过内心体验,理解发展经济的重要性。

线索梳理教师引领学生掌握看,记忆,学方法出示线索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

图文示意的板书设计,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个人物、五个时间”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提高学生驾驭教材的能力。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意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历史教学,并加强学科间联系、加强与现实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今后我还应该继续研究新课标,更深层次地挖掘教材,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探索网络型课堂教学,使历史教学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国鼎立课件 篇5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秦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教材简单介绍了两个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说、电视电影、电脑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七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策略选择:

根据本节课故事性强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把学生课外已有的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对知识的归纳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谈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指出两场战役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事实和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能力。

3、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根据史实材料制作历史图表,根据地图提炼并制作历史示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熟悉三国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因果倒置,让学生探寻三国鼎立的原因。通过让学利用战役形势图,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2、本节课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收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共唱《三国演义》主题曲、齐读曹操的诗篇,使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文学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目的。

3、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告诫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 难 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交流、展示;层层设疑问,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格归纳、历史剧表演、读诗学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课前准备

1、将课本中“许攸见曹操”的阅读材料改编成历史剧,并安排学生表演。

2、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三国历史小故事。 3、课堂活动用的纸张、记号笔、胶水。 4、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三国鼎立课件 篇6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1、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为情景想象、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教材处理:

1、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本课的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围绕“你最喜欢(敬佩)的三国人物是谁?请给大家介绍你喜欢(敬佩)他的原因”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小故事。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编排课本剧。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录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教师总结:公元前2,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统一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导入新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第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期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从这幅图上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这是大家直接从观察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那么透过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同时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教师: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教师总结: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共同观看一两个课本剧。

学生表演: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情节二: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袁、曹双方的力量对比;袁绍对曹操的轻视;袁绍拒绝谋士诅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根据对袁、曹双方的优劣分析,大家已经得出结论,未来的统一大业一定会由曹操来完成。

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2,统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多次拒绝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坐失战机,他的.谋士许攸料定袁绍必败,于是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的全部粮草,袁军人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大败。(演示《官渡之战形势》),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2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但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一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教师总结:(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

2,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决战,(曹军近20万人,号称80万,孙刘联军不足5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教师总结指出:

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而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多次的胜利蒙蔽了他的眼睛,结果接二连三地上了孙刘联军的当。

教师:(演示多媒体)曹操中了连环计,将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孙刘联军趁东南风起,派黄盖诈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黄盖点燃大火,冲向曹军,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进攻,曹军大败,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教师分析:每年的9月份以后,由于太阳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大陆气温逐渐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北半球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 西北风是气候现象。由于地区局部因素影响,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昼夜风。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准确地预报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为欺骗周瑜,他设坛祭神“借东风”。这就是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小说中加入了虚构的成份,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阶级立场,因此在故事情节设计上难免有“神”化的现象,对人物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例如对曹操的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都提到了曹操,你对曹操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过渡: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既任人唯贤,又嫉贤妒能;既仁慈,又残暴;既谦逊,又骄狂;但他兼并诸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短暂的安定。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大家想一下,这时刘备和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一统天下呢?

教师总结:孙刘联盟内部存在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抗曹的威力。刘备向西扩张,并夺取汉中,有了立足之地,(演示多媒体)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并向岭南发展,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各有攻守。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大业。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2,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大家想一想,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教师总结:三国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魏国的经济和势力逐渐超过了吴、蜀两国,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课堂练习:

2、小组竞赛:

竞赛一: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然后设计出“漂流”“探险”“攀登”“苦行”等四个竞技项目,各组任意选择,看哪一小组的同学首先夺得红旗,到达目的的。

竞赛二:老师准备几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曹操”“诸葛亮”“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字样,一名同学上前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纸条中所写的内容,另一名学生进行回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表述的最流利,最准确。

试用本课中学到的方法评价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谈谈他们的做法对班级的影响。

教案说明:在尊重《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通过历史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通过揭开“诸葛亮借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和正确分析历

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通过对曹操其人的评价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学会得出结论的方法。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而唾弃袁绍。民心所向, 丞相胜券在握呀。

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骑万匹,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皆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曹操:如此说来,我方尚有胜算了。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尽。

谋士:主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斩了!

教研员教案点评:

从整个教案设计来看,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题目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使大家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过滤筛选,自己组织课本剧,并表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学习探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探究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国鼎立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曹操统一北方和赤壁之战;

2、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二)思想目标:

1、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2、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中,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曹操在官渡中能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惨遭失败,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能力。

2、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曹操和诸葛亮。

3、识读“三国鼎立图”,了解三国所在区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确的地理概念。

重点: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1、如何正确认识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即怎样看待三国鼎立这

一局面。

2、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

情景材料教学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秦汉历史,这四百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而三国西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其中的“三国”是第一个分裂的时期,本课我们共同学习《三国鼎立》,从历史的角度探索。

三国鼎立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这课内容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三国鼎立”揭开了中国大分裂和大融合的序幕,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教材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但是,这一历史事件时空跨度较大,对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学情分析

在学习《三国鼎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东汉末年宦官外戚专权导致皇权衰微,黄巾起义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等情况,这些知识正是三国鼎立形成的背景之一。同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小说、电视电影、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由于学生的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为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以及相关历史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等。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3、学会从书本(文字、数据、地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提高学生比较、统计、识图、分析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

1、利用历史教学插图、视频,直观形象地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相关史实。

2、学习从各种途径收集史料的方法,收集讲述有关三国历史的小故事。

3、层层设疑,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4、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课文中获取有效信息。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通过创设情景、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分组讨论、探究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时期混战不断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对今天的和平时期更加珍惜,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更好地体会这些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所蕴含的大智慧。

3、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4、通过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等关键人物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主要作用。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掌握其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这一重要标准。

5、通过历史史实和《三国演义》的对比,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培养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导入新课(约5分钟)

播放课件视频《三国》片段,把学生带入三国乱世这一情境,激发学生对于新课的兴趣。(教师提问:这部电视剧叫什么?其中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大家知道三国有哪些著名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102页方框里的文字。)

(板书:第18课三国鼎立)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约30分钟)

1、我们要探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就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

刚才大家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得知,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那么,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北方战乱局面呢?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102页“官渡之战”大字部分的内容。

(板书:一、官渡之战)

2、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个人是曹操。(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作)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统一天下是他远大的政治抱负。

3、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对,是袁绍。(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地图)在当时北方有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其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袁绍,其次是曹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曹操的势力不断发展壮大。

那曹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对,大家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课件分点显示)。

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两强相遇,定要一决高下。曹操与袁绍展开了一次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下面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下这个表格。(课件显示表格)

官渡之战交战双方交战时间交战地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6、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大家结合教材103页上方的小字,一起来思考一下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7、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可以说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我们前面提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是什么?对,是统一天下。那么接下来,毫无疑问,曹操大军就要向南方进发了。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赤壁之战”下方大字部分内容。

(板书:二、赤壁之战)

8、我们通过阅读教材知道,这时的南方有两股势力有所发展。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江东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有了卧龙先生精彩的“隆中对”。大家一起来看教材104页左上方的图片。

9、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08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接下来,与官渡之战一样,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显示表格)

赤壁之战交战双方交战时间交战地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10、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最根本原因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1、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三国鼎立的形成”下面大字部分的内容,包括地图,之后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及表格)

(板书: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魏???蜀???吴???17、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请三个组学生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提出思考问题: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约2分钟)

总结: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练习(约3分钟)

(一)选择题

决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的战役是()

官渡之战牧野之战赤壁之战长平之战

(二)思考探究

我们已经学完了本课,课后大家可以再看看三国时期的相关影视作品或者是小说,思考一下文学作品与历史真实有何异同?

五、课外实践活动

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学生准备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三国人物的故事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第18课三国鼎立

一、官渡之战

二、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学难点: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说一说,你知道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二)、探究合作,学习新知

一、官渡之战

1、出示官渡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①学生找出作战时间、双方、特点、结果、影响。

②学生讨论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

= 3 GB3 ③出示《龟虽寿》中句子,点出曹操具有雄心斗志:统一天下,引入赤壁之战

二、赤壁之战

1、出示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①交代背景,学生介绍刘备、诸葛亮、孙权的情况。

②学生找出作战双方、结果、特点、结果、影响。

= 3 GB3 ③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 4 GB3 ④出示赤壁之战前后形势变化图

= 5 GB3 ⑤学生讨论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gz85.COM精选阅读

三国鼎立的教案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益求精制作了这份“三国鼎立的教案”请您享用。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要注重教案质量的提高以切实提高授课效果。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有用请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夹里面!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1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进入: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统一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

导入新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第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期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曹操统一北方:(再次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教师:我们从这幅图上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这是大家直接从观察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那么透过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同时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共同观看一两个课本剧。

学生表演: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情节二: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袁、曹双方的力量对比;袁绍对曹操的轻视;袁绍拒绝谋士诅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分组讨论:你认为谁最终能够统一北方?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根据对袁、曹双方的优劣分析,大家已经得出结论,未来的统一大业一定会由曹操来完成。

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200年,统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多次拒绝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坐失战机,他的谋士许攸料定袁绍必败,于是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的全部粮草,袁军人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大败。(演示《官渡之战形势》),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20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曹操意图统一全国。

教师讲述:(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但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一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

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决战,(曹军近20万人,号称80万,孙刘联军不足5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引导学生思考: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又存在哪些不利因素呢?

教师总结指出:

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而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多次的胜利蒙蔽了他的眼睛,结果接二连三地上了孙刘联军的当。

教师:(演示多媒体)曹操中了连环计,将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孙刘联军趁东南风起,派黄盖诈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黄盖点燃大火,冲向曹军,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进攻,曹军大败,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分析:每年的9月份以后,由于太阳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大陆气温逐渐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北半球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西北风是气候现象。由于地区局部因素影响,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昼夜风。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准确地预报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为欺骗周瑜,他设坛祭神“借东风”。这就是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小说中加入了虚构的成份,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阶级立场,因此在故事情节设计上难免有“神”化的现象,对人物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例如对曹操的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都提到了曹操,你对曹操是如何认识的?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过渡: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既任人唯贤,又嫉贤妒能;既仁慈,又残暴;既谦逊,又骄狂;但他兼并诸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短暂的安定。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大家想一下,这时刘备和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一统天下呢?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孙刘联盟内部存在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抗曹的威力。刘备向西扩张,并夺取汉中,有了立足之地,(演示多媒体)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并向岭南发展,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各有攻守。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大业。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大家想一想,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三国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魏国的经济和势力逐渐超过了吴、蜀两国,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课堂练习:

1、改错:指出下面图中的错误:(三国鼎立示意图,设计几处错误。)

2、小组竞赛:

竞赛一: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然后设计出“漂流”“探险”“攀登”“苦行”等四个竞技项目,各组任意选择,看哪一小组的同学首先夺得红旗,到达目的的。

竞赛二:老师准备几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曹操”“诸葛亮”“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字样,一名同学上前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纸条中所写的内容,另一名学生进行回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表述的最流利,最准确。

(四)知识应用:(课后作业)

试用本课中学到的方法评价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谈谈他们的做法对班级的影响。

教案说明:在尊重《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通过历史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通过揭开“诸葛亮借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和正确分析历

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通过对曹操其人的评价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学会得出结论的方法。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附:课本剧

情节一:

人物:曹操谋士甲谋士乙

(曹操走来走去,心绪不宁。谋士甲、乙从两边上。)

谋士甲:丞相为何如此烦躁?

谋士乙:可是为了袁绍大军来犯?

曹操:正是为此忧心。

谋士甲:丞相尽可放心,天子在许都,袁绍来犯,是为大逆不道,丞相奉天子之命抗袁,天下人必拥护丞相而唾弃袁绍。民心所向,丞相胜券在握呀。

曹操:可袁绍大军精兵十万,骑万匹,我军不足四万,胜负实难预料。

谋士乙:虽然如此,丞相亦不必忧虑。丞相礼贤下士,多少英雄豪杰天下智士皆来投奔,这是袁绍万万不可相比的,而且丞相多年来募民垦荒屯田,积蓄军粮,深固根本,又怎知袁绍必胜呢?

曹操:如此说来,我方尚有胜算了。全赖各位鼎立相助,曹操感激不尽。

情节二:

人物:袁绍谋士

(袁绍高坐堂前,饮酒作乐,谋士上场)

谋士:主公,大敌当前,这样怕不合适吧。

袁绍:小小曹操,算什么大敌,你们多虑了。

谋士:主公,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再加上近几年来募民屯田,势力大增,不可小看啊。

袁绍:什么不可小看?我袁绍十万精兵,骑万匹,他曹操不过三万余人,他要和我对抗,真是以卵击石,螳臂当车。

谋士:主公,大战将至,万万不可轻敌呀。

袁绍:你这厮,尚未开战,就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乱我军心,给我拉出去,斩了!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2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秦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教材简单介绍了两个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说、电视电影、电脑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七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策略选择:

根据本节课故事性强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把学生课外已有的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对知识的归纳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谈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指出两场战役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事实和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能力。

3、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根据史实材料制作历史图表,根据地图提炼并制作历史示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熟悉三国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因果倒置,让学生探寻三国鼎立的原因。通过让学利用战役形势图,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2、本节课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收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共唱《三国演义》主题曲、齐读曹操的诗篇,使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文学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目的。

3、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告诫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三国鼎立的形成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交流、展示;层层设疑问,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格归纳、历史剧表演、读诗学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课前准备

1、将课本中“许攸见曹操”的阅读材料改编成历史剧,并安排学生表演。

2、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三国历史小故事。

3、课堂活动用的纸张、记号笔、胶水。

4、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3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大江东去……,后由学生发言)

接下来我们一块了解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情况。

4、小结。展示知识点汇萃

5、课堂讨论:戏曲中的曹操与历史中的曹操区别。播放多媒体资料,戏曲资料并展开讨论。

最后由教师小结,指出如何评价曹操。

(对于曹操的一生的评价是一个1000多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曹操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但他爱惜人才,他从下层选拔,从敌方争取;他还重视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诗人,他统一北方,功劳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说成乱臣贼子,是不对的,谁有本事谁就应当称帝,罗贯中以汉朝为正统,在《三国演义》影响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脸奸臣,这是不公平的。)

6、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官渡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

二、赤壁之战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与曹操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4

《三国鼎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8课内容。主要介绍了东汉末年国家从分裂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三国鼎立的形成揭开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地区开发的序幕是历史的一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下一课学习“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作用。

我校生源一部分来自农村、一部分来自城市,历史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求知欲和表现欲,但对事物的认识常以形象思维为主,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这就要求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 知道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及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论丛史出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治理西南,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通过分析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依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国家再次统一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及评价。依据:教材没有作具体详细的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历史事物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设为难点。

(1)直观演示法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资料,选用恰当的影视资料等手段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 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通过创设情景,设置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讲授法 直观演示和探究讨论可以使课堂生动,但学生综合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适时的总结讲解必不可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理解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1)模拟历史情景景法:学生通过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身体验历史、感受历史。

(3)讨论法:通过师生的互动,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听一听猜一猜清唱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猜猜:歌词内容涉及到到哪一段历史呢?三国是指哪三个国家?三国鼎立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导入新课。目的:首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其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出发,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1)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观察《东汉末年割据形势图》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曹操,在介绍曹操的过程中朗读并分析《龟虽寿》这首诗,得出曹操的志向是统一天下。由三段材料的分析来总结曹操的势力壮大的原因。

目的:通过以上三张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的历史背景。在分析材料中对重点语句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这样降低了学生对文字材料分析的难度,提升继续学习的兴趣。

(2)战争的经过:先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课本再结合课件通过动口动脑的形式来叙述战争经过。目的: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战争的结果:曹操以少胜多。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结合课本知识共同完成。老师进行总结。目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达到巩固本课重点。

过渡:曹操取得官渡之战后为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在南下时遇到怎样的对手呢?从而引出本课的第二个重点赤壁之战 。

(1)首先播放《赤壁之战》视频了解火烧赤壁的经过;指导学生结合课本,复述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及结果;目的:在教学中结合声像影音资料,使学生眼、耳、脑并用加深印象,突破重点。

(2)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比较“两次战役中,曹操为什么一胜一败?”。 通过小组讨论,老师进行总结。

目的: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能力。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进入到本课的难点教学。

我通过三个方面来突破难点:

(1)在形成的'原因中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突破。

(2)形成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找到各国建立的时间,人物和都城等。

(3)通过图片的方式了解各国在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通过学习诸葛亮治理西南,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介绍吴国大将卫温到达夷洲(今台湾),使学生认识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了解魏、蜀、吴三国发展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后,思考: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目的:通过此题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带学生一起重温三国的那段历史,教师伴随着说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有无数的英雄为完成统一大业尽折腰,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只为他们的付出而喝彩,建设伟大祖国美好家园的重任就落在了你们的身上,最后送大家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而结束本课。

(四)作业设计:曹操和诸葛亮这两个历史人物,你比较喜欢谁?为什么?

目的:由于时间的原因在讲课中没有进行人物的评价所以设计此问题拓展思维。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依据课程标准出发结合本校学情,制定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活动,突出三个特色:

2.学生主体性教学。

3.教学生活化,这样使学生善于学习,快乐学习。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5

教学设想

教材分析:

《三国鼎立》这一课是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介绍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秦汉大一统,下启两晋南北朝。教材简单介绍了两个重要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小说、电视电影、电脑游戏了解了三国时期许多生动的故事,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但七年级学生认识能力还不高,容易把文学作品当成真实的历史,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和真实的历史之间的区别。

策略选择:

根据本节课故事性强和图文并茂的特点,我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把学生课外已有的喜闻乐见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对知识的归纳过程中,掌握新知识,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学习,能让学生谈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指出两场战役与三国鼎立形成的关系。

2、通过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事实和透过现象寻求本质的能力。

3、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根据史实材料制作历史图表,根据地图提炼并制作历史示意图,帮助学生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熟悉三国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因果倒置,让学生探寻三国鼎立的原因。通过让学利用战役形势图,讲述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经过,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

2、本节课通过层层设问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从历史人物的身上吸收经验教训,完善自我修养。

3、通过共唱《三国演义》主题曲、齐读曹操的诗篇,使学生懂得欣赏音乐、文学之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破除封建史家的正统观念,正确认识曹操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2、每一个历史人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从这些活生生的历史人物身上,学生们能很好地照出自己的优缺点,达到“读书明智”的目的。

3、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告诫我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 难 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三国鼎立的形成 教法学法

教法:指导学生收集材料、交流、展示;层层设疑问,分组讨论、情境教学与问题探究式教学相结合。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表格归纳、历史剧表演、读诗学史、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课前准备

1、将课本中“许攸见曹操”的阅读材料改编成历史剧,并安排学生表演。

2、安排学生课前收集三国历史小故事。 3、课堂活动用的纸张、记号笔、胶水。 4、准备课件、视频资料。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影片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刀枪剑戟带给人民无尽的灾难和痛苦,同时也使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集中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那么,是谁顺应历史的潮流,是谁顺应人民的愿望,结束了这种战乱局面呢?(生答:曹操)

2、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以统一天下为已任,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用诗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课件显示曹操图像及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曹操怀有雄心壮志,他要统一天下。

3、(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曹操要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北方。而在北方的各派军阀中,实力最雄厚的是谁?其次是谁?(生看示意图作答)

4、曹操要统一北方,必先击败实力雄厚的袁绍。那么,曹操的势力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课件显示曹操势力发展壮大的录音材料,让生分析)

5、随着曹操势力的壮大,曹操与袁绍展开了决战,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动态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问:你能根据示意图上提示的交战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兵力对比、交战结果,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官渡之战吗?

6、一起归纳: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7、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请看历史剧场:①生先自我介绍 ②师作旁白,生表演③袁绍和谋士的对话④曹操和许攸的对话(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表演完毕后,师说:这个短剧不断再现了历史场面,而且再现了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现在你能根据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找出曹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生答略)

8、在刚才的短剧中,曹操胜利、袁绍失败的原因非常清楚。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正可谓:(课件显示)

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焉得属曹家。

从上述表演及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袁绍的谋士许攸降曹并建议偷袭乌巢,是官渡之战曹操取胜、袁绍失败的关键。

9、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天下形势图》)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10、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想乘势统一全国。但这时南方有两股势力可以和他相抗衡。一个是江南的孙权,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自称是东汉皇族的后裔,在军阀混战中,不甘寄人篱下。他听说诸葛亮有安邦定国之策、济世安民之术,便请他出来相助,于是就有了“三顾茅庐”的故事。(生讲故事)

11、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分析天下形势?

表演对话(再现诸葛亮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智慧)

(请刘备、诸葛亮上台)

12、刘备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力量不断地壮大。220xx年,曹操率领二十多万大军南下,想要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五万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请看录像《火烧战船,曹操逃跑》。

13、在影片中,我们看到

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14、(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次战争的主角都是曹操,却出现了不同的结局。那么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分组讨论:从战争双方去找原因)

15、有人说,那天晚上恰好刮东风,是天意。你怎么看?(引导学生分析曹军的失败是必然性和偶然性交互作用的结果,而必然性占据主导地位,是导致曹军大败的主要原因)

16、如果那晚没有刮东风,曹操会失败吗?(在会与不会的激烈争论中,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际上最根本的是当时统一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

17、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赤壁之战后,三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新变化。曹操退守到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这样,三个军阀的势力相当,谁也打败不了谁,但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这样就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18、(课件显示《三国鼎立形势图》)问:是哪三国?生答后指出:三国鼎立的局面相对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因此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课件依次显示三国成立情况)首先看魏国成立情况(一起读)。那么蜀国呢、吴国呢?

19、下面根据三国鼎立知识一起回答:

政权名称时间创建者都城(今名)

20、学以致用,史实辨析:(课件显示)在一本连环画上有这样一个场面,诸葛亮领兵攻打曹操,曹操率军迎敌。诸葛亮身后的大旗上写着“蜀丞相诸葛”;曹操身后的大旗上大书一个“魏”字。请你说说这幅画是否符合历史事实?如果不符合,错在哪里?

21、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未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一个过渡阶段。并存的三个政权,为了战胜对方,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生产。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把学生分成三部分,代表三国,分别介绍三国经济恢复、发展的情况)

(特别强调:三国时哪一政权和台湾有往来?生答后指出:这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22、通过三国代表的介绍,我们知道在三国鼎立时期的相对稳定形势下,各国的经济都有所发展。所以,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这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

三、课堂小结,承前启后,留下悬念(屏幕显示)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生答后指出: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我们将在下一课学习。

四、轻松闯三关(屏幕显示)

(一)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三国历史人物)

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

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接下来我们再来评价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在后世人民的心中已达到神化的程度,成了忠诚和智慧的化身,甚至有“诸葛近妖”的说法。你该怎样看待诸葛亮?

A: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B: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C: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D:他帮刘备统一了西南地区,并采取措施使西南地区得到开发。

E:他是人,不是神。

师:从刚才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很全面,对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这里,老师仍然要提醒大家的是: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树立科学的评价方法,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二)看图分析

课件显示(1、诸葛亮与周瑜作品中像。2、史书记载:亮生于公元181年,瑜生于公元175年。)问:①从画像上看,二人谁的年龄大?实际上呢?②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一样吗?为什么?

(三)历史使人智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三国历史后,你有什么感悟?

①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得到启示:战争带给人民的是灾难、是痛苦。我们要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②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我得到启示:骄兵必败;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③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中,我得到启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局面,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④从三国经济的发展中,我得到启示:三国时期是分裂而又富有生机的时代。稳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⑤从三国时吴国船队到达过台湾,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少数分子妄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我们要同这种分裂行为作斗争。

⑥从三国历史的学习中,我认识到: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分裂只是暂时的。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⑦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中,我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客观公正,要一分为二的看待,要看他一生的主流,是否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

⑧从对文艺作品中的诸葛亮、周瑜与历史上的诸葛亮、周瑜的比较中,我认识到:历史上的人物是历史的真实,而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含有虚构的成分。

五、课外实践活动

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

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

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

附学生活动:

1、历史剧场(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

(袁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划线为旁白部分)

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

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

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

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良策。”

许攸说:“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操高兴地说:“愿闻良策。”许攸说:“袁绍军粮辎重,尽积在乌巢。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机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出三日,将不战自乱。”

曹操大喜。随后,曹操率5000骑兵,袭击袁军屯粮处乌巢,火烧全部粮草,袁军军心动摇,曹操趁势进攻,大败袁军。

2、设身处地

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会怎样为备分析天下形势?

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

备:“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备欲伸大义于天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教备治国安邦之策、济世安民之术。”

亮:“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竞能克绍者,非惟天时,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可与之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备拱手谢:“先生之言,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愿先生出山相助。”

亮:“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7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教材内容较为单薄,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我利用多媒体来开发课程资源,采用地图在课件上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年级学生表现欲强、思维活跃。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常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课件中我主要用地图、动画、图片来使抽象历史形象化。

基于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掌握:

1.从史实归纳出历史论断的方法;

2.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曹操)的技能;

C.“欲”:

1.激发学生渴望统一、热爱和平的情感;

2.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研读历史资料的愿望,形成古为今用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

重点、难点:

其中教学重点是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积累历史知识的角度出发,我将其确立为本课的重点。突出重点的策略是看图说史强化记忆。)

难点在于客观、辩证地评价曹操。

(难点难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突破的关键在于牢牢把握“论从史出”的利刃。)

为了顺利实现目标,突破重难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选择采用“精问启导,情境再现”的教法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法。

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还原历史,组织学习活动。这点将在教学过程三环节中一一体现。

课前,我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来营造氛围。上课伊始,我提问学生:你知道三国中的哪些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后我指出:历史上的曹操,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称他为“奸雄”,还有人唤他作“奸贼”,你怎样评价曹操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三国,首先去了解曹操。(历史学习从现实开始,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新授主要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四步走:初步感知——情景再现——话说曹操——梳理巩固。

小组合作学习,从课本中提取相关信息,完成填表竞赛卡。

教师暂不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让学生随学习深入自主校对。这样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实现初步感知。

①幻灯片定格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上,我提问学生:

东汉末年人们的生活环境怎样呢?人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北方有实力的割据政权有哪些?

(让学生通过感性了解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理性认识人民对和平统一的向往。明确袁、曹势力,引出官渡之战。)

②结合课件演示,学生简述官渡之战的概况,再结合史料交流探究——曹操为什么能以弱胜强打败袁绍?

引导学生归纳:

●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

●经济上,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知人善任,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

●袁绍傲慢轻敌,不能听取正确意见。

③出示《官渡之战后形势图》,引导学生认识官渡之战的意义在于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那么,下一步曹操统一南方面临的对手是谁呢?

①学生结合课件演示简述赤壁之战的概况,再交流探究——赤壁之战曹操以多败少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明确: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曹操骄傲自满。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②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自主校正填表竞赛卡,完成对知识重点的强化积累。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会给三方带来什么变化?

出示《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完成填图练习,教师再课件演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三名学生分别代表三国谈谈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结合图片我将引导学生明确以下要点:(课件展示)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曹操的故事?请同学们联系与曹操相关的史实,评一评你心目中的曹操。

“熟悉”了曹操,再指导学生:以史为据评价,看主要功绩,做到全面客观、一分为二。难点的突破迎刃而解。

师生共同回顾,图文示意,梳理板书。不仅归纳了“一种局面、两大战役、三国鼎立、四位人物、五个时间”的知识点,还形象地展示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帮助学生实现历史知识树的建构。

是对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检测。

你最喜欢三国中的哪位人物?他的为人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有人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大陆与台湾的分离与三国鼎立的形成有何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课外查阅相关史料进行比较归纳。

使学生形成主动了解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经验的愿望,让历史学习“从现实中来,回现实中去”。历史与现实无缝对接。

在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中,我在尝试 “以一根主轴串联所有历史知识、用一个问题落实所有知识点”的模式,于是本课的设计我从“评价曹操”切入;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充分利用图片、地图、图表、音像等媒体来创设情境,学生便能走进历史去理解历史。凸显了“信息技术为课程服务,信息技术与课程交融整合”的理念;注重加强历史与现实间的联系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历史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借此机会想和专家们商榷的是:这是否完全适用于世界史的教学?

请多多指教,谢谢!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8

1、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2、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3、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4、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高识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学生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能力,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历史情境想象,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3、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学生大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或拼音读物《三国演义》,对三国中的人物及主要故事情节都很熟悉,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同时在小学语文课中学过《赤壁之战》一课,对赤壁之战的有关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评价。

2、初一学生在智力方面,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快发展,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地发展起来,但认识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个性方面,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迅速的发展,要求独立自主,有自我教育的要求。

鉴于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学生等因素的分析,确定在本课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启发、引导为主,课件演示为辅助手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思维由集中到发散再到集中;学生的活动形式为情景想象、课本剧表演、讨论等为主,给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培养个性,并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1、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促进了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显著进步。三国鼎立正是在大分裂时期实现了局部统一,从而为西晋的短暂统一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教材基本上落实了《课标》中关于“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的要求,简单介绍了两次重要的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黄巾起义使得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趁机扩张势力,形成割据,并为争夺地盘进行混战。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果明确,脉络清晰,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3、教材涉及到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知识结构呈开放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给为广阔的活动空间。

四、教材处理:

1、由于本课内容是学生平时所熟识的,而且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认识都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对人物的评价客观公允,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因此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大量的历史问题,组织讨论,使学生在思考和争论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并渗透历史的发展规律。

2、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因此把这两个问题确立为本课的重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两个问题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这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带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本课的难点。

五、课前准备:

1、围绕“你最喜欢(敬佩)的三国人物是谁?请给大家介绍你喜欢(敬佩)他的原因”搜集有关三国时期的小故事。

2、组织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编排课本剧。

3、制作相关课件,剪辑录像资料和文字材料。

教学方法:

谈话、讨论、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学。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教师总结:公元前2,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统一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导入新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第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期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教师:我们从这幅图上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这是大家直接从观察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那么透过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同时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教师: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教师总结: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共同观看一两个课本剧。

学生表演: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

情节二:袁绍与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袁、曹双方的力量对比;袁绍对曹操的轻视;袁绍拒绝谋士诅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议”)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根据对袁、曹双方的优劣分析,大家已经得出结论,未来的统一大业一定会由曹操来完成。

袁绍为扼制曹操势力的发展,2,统率10万大军渡过黄河,发动进攻,曹操的兵力只有三、四万人。双方在官渡对峙,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袁绍多次拒绝谋士的建议,一意孤行,结果坐失战机,他的谋士许攸料定袁绍必败,于是投奔曹操,并向曹操献计,袭击乌巢,曹操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夜袭乌巢,烧毁袁绍的全部粮草,袁军人心涣散,曹操乘胜追击,袁军大败。(演示《官渡之战形势》),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三国鼎立:

教师讲述: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2终于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径渤海边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示投影)这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那么他的“壮心”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打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但曹操统一全国,还有一定的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孙权在江南苦心经营,百姓生活安定,经济有所发展,地位日益巩固;一是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在207年,曹操统一北方的时候,刘备还没有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刘备起用了诸葛亮。你们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

教师总结:(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建议刘备避实就虚,向西南发展,谋取荆、益二州为根据地,并与孙权结盟,联合抗曹。)

2,曹操挥师南下,意图统一全国,孙刘联军与曹军在赤壁决战,(曹军近20万人,号称80万,孙刘联军不足5万。)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教师总结指出:

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而此时的曹操已今非昔比,多次的胜利蒙蔽了他的眼睛,结果接二连三地上了孙刘联军的当。

教师:(演示多媒体)曹操中了连环计,将战船用铁链连在一起,孙刘联军趁东南风起,派黄盖诈降,带领装满浸油柴草的战船驶向对岸,在接近曹军时,黄盖点燃大火,冲向曹军,烈火很快从船上燃烧到岸边的营寨,孙刘联军趁势发动进攻,曹军大败,赤壁之战成为历史上又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教师提问:赤壁之战发生在阴历的11月,按一般规律,在十一月的时候,中国盛行的是西北风,可为什么这时会刮起东南风呢?是不是真的像《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样,是诸葛亮在七星祭坛上向上天求来的呢?

教师分析:每年的9月份以后,由于太阳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大陆气温逐渐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要高些,因此北半球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在我国为西北季风. 西北风是气候现象。由于地区局部因素影响,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风,这是天气现象,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昼夜风。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准确地预报了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为欺骗周瑜,他设坛祭神“借东风”。这就是历史真实与小说的区别,小说中加入了虚构的成份,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感情色彩和阶级立场,因此在故事情节设计上难免有“神”化的现象,对人物的评价难免有失偏颇。例如对曹操的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都提到了曹操,你对曹操是如何认识的?

教师总结过渡:曹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既任人唯贤,又嫉贤妒能;既仁慈,又残暴;既谦逊,又骄狂;但他兼并诸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给北方人民带来了短暂的安定。

赤壁之战后,曹操大败,逃回北方,无力南下,在北方修养生息。大家想一下,这时刘备和孙权为何不趁机北上,一统天下呢?

教师总结:孙刘联盟内部存在着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联合抗曹的威力。刘备向西扩张,并夺取汉中,有了立足之地,(演示多媒体)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继续巩固自己的势力,并向岭南发展,孙权、刘备、曹操成为当时最具实力的军事集团,各有攻守。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完成统一大业。所以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到了2,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自称皇帝,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刘备、孙权也先后称帝,222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大家想一想,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吗?

教师总结:三国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渡时期,三个国家分别采取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魏国的经济和势力逐渐超过了吴、蜀两国,263年,魏国灭掉蜀国,266年,魏国权臣司马炎废魏帝自立,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课堂练习:

2、小组竞赛:

竞赛一: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然后设计出“漂流”“探险”“攀登”“苦行”等四个竞技项目,各组任意选择,看哪一小组的同学首先夺得红旗,到达目的的。

竞赛二:老师准备几张小纸条,上面写有“曹操”“诸葛亮”“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字样,一名同学上前用最简洁的语言叙述纸条中所写的内容,另一名学生进行回答。看哪一小组的同学表述的最流利,最准确。

试用本课中学到的方法评价你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谈谈他们的做法对班级的影响。

教案说明:在尊重《课标》,分析教材和学生的情况下,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力求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为学生学习服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理念,通过历史问题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将学生引入历史情境;通过揭开“诸葛亮借东风”这一事件的神秘面纱,使学生分清文学作品和历史真实之间的距离,并用科学的观点看待历史;通过课本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会搜集有用的资料和正确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并以此逐步突破难点;通过对曹操其人的评价学会客观评价历史人物;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争论中学会得出结论的方法。这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9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提高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的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

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的历史作用。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打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本课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设计思路: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历史情景,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程序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视频):“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设疑:1、说一说你知道的这一时期的英雄(一时多少豪杰)

2、你喜欢曹操还是诸葛亮?为什么?

师导:你心中的曹操、诸葛亮与历的曹操、诸葛亮是否一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两次战争。

探究新知

一、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争

1、同时出示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作战示意图

设疑:

①比较两战的作战双方、结果、特点、作用,有何异同?

②“我想问”:(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议。)

2、“煮酒论英雄”:有人认为,曹操是奸臣,诸葛亮遇事先知,请说说你的看法。

3、播放《火烧赤壁》片段

师导:赤壁之战的结果如何,对当时的局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三国鼎立的形成

1、出示动画:三国鼎立形势图

(解释“鼎立”的含义)

2、设疑: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吗?

3、自学教材

(师强调:夷洲即台湾,证明了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合作探究:从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到三国鼎立,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活动与探究

1、三国谚语知多少。

2、根据你的所见所闻,哪些与三国文化有关(如广告、旅游景点、物品等)?

结束:(出示课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等基本史实,通过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史实,使学生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曹操在历所起的作用,对比《三国演义》里许绍对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之间的差别,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曹操统一北方以及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走向局部统一,由混战趋向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是历史的进步。

认识在三国鼎立形成的过程,曹操、诸葛亮、刘备、孙权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进程所起的作用。

认识三国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使江南和西南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开发。

【教学重难点】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如何看待三国分立这一局面,如何全面评价曹操、诸葛亮、孙权等历史人物。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开篇语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从春秋战国到三国的史实是否验证了这一点?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东汉末年,为什么会涌现出像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孙权、周瑜等如此多的英雄豪杰?他们都有什么样的作为?对后世有什么样的影响?

曹操、刘备和孙权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且有那么多的人才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什么到头来却依然要三分天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激战?

三国是指哪三个政权?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建立的?开国君主都是谁?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从这一课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吧。

【自主预习】

一、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汉政权名存实亡、为了地盘、人口等军阀进行混战,其中曹操和袁绍是地盘的两个军阀等内容。教师再引导:那么同是北方的两大军阀会怎么样呢?(打仗)从而引入官渡之战。

曹操势力的逐渐强大的原因和举措,这也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原因。让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唯才是举”、“屯田”,这些举措为曹操带来了什么好处?在学生讨论完,教师可以加以总结。

2、官渡之战──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同时展开讨论,为什么势力大的袁绍会输给势力弱的曹操。最后让学生明白:曹操之所以会胜利主要因为他礼贤下士会用人,人才的重要性。

官渡之战的历史作用,应当着重强调: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出示《三顾茅庐》图,让学生讲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然后出示《赤壁之战示意图》,在图示的帮助下,讲解赤壁之战前的形势。

208年,曹操率20多万人马南下。刘备兵力只有1万多人无力抵抗,形势十分紧急。在此情况下,他派诸葛亮东下面见孙权,提议联和抗曹。孙权决定抵抗,派周瑜为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率军3万联合刘备抗曹。联军不到5万人,双方在赤壁、乌林一带隔江对峙。

2、赤壁之战

指导学生利用对“赤壁之战”的了解和课文中的内容,展开“军事家评论赤壁之战”的活动,让学生以军事家评论的方式学习战争的过程、结果并探讨曹操失败的原因。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及课件图片了解,重点强调的是曹魏的建立者是曹丕而不是曹操。

2、三国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①曹魏重视农耕

结合曹操的举措,指出曹魏建立后继续采取重视大兴屯田。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现象。

②诸葛亮治蜀

总结诸葛亮治蜀的几个方面,着重指出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丝织业发达。

③吴国开发江南

讲述吴国发展经济的情况,教师强调230年吴国的卫温曾到过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合作探究】

1、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弱胜强,为什么又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了呢?赤壁之战后又形成了什么样的局面呢?

2、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3、东汉名士评论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你认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物?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三国是古今中外,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若是是英雄,怎么能不懂三国。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11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生回答略。

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xx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回答略。

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局面被打破了,而由于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

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

生回答略。

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

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段选自《三国志》的史料开分析这个问题:

p106材料一:

教师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然而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却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因素,曹操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许多优势,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想想曹操拥有哪些优势?

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还有,曹操能够虚心接受意见。

而袁绍这方面我们一起来分析p106材料二:

我们看到曹操自恃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见正确意见。

设疑:终于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那么这场战役胜利的作用是什么?(看官渡之战示意图)

师:从课本上我们就找得到了(引导、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xx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

生回答略。

师:曹操的“壮心”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但他要统一全国,就要挥师南下,才能统一南北。不过,他的壮心却遇到了两股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他苦心经营江南,经济有所发展,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统治日益巩固;二是西南的刘备,当时他只是一个依附别人篱下的小军阀,公元2xx年曹操统一北方时,他毫无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他起用了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

【想一想】我们再来看下右下角的杜甫诗: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诗中又有哪一个成语故事?

生回答略。

师: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并且接受诸葛亮提出的闻名天下的“隆中对策”,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同学们在课本上黄色小字部分找找什么是隆重对策?

生回答略。

师:回答得很好,并且在课本上划下来。从此刘备就以此为指战略方针,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公元2xx年,孙刘联军与挥师南下的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想一想】请同学们看赤壁之战示意图,找找赤壁的位置,并且说出假如你要去赤壁之战的遗址游览,应选择去中国的哪个省份?

生回答略。

师:(引导学生浏览黄色p104小字,了解赤壁之战概况)

设疑:公元2xx年这场赤壁之战,曹操却以多败少。同学试着找找看,曹操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生回答略。

师:(总结并归纳)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铁锁连船,战术不当;再加上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反过来说,孙刘联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战术弱点,制定火攻计划,运用诈降计,趁着东南风,黄盖成功地火烧赤壁,曹操最终败走华容道,狼狈逃回北方。

而赤壁之战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日益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刘备则占据四川和汉中地区,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即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那么,三国鼎立局面什么时候才正式形成呢?

生回答略。

师:公元2xx年孙权称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那么三国是哪三国呢?它们分别是如何建立的?

生回答略。

师:公元200年曹操病死,草皮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都建业,;公元2xx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蜀汉或西蜀,找找课本上的注释划下来。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想一想】特别注意下: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如何评价曹操呢?

生讨论回答略。

师: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他统一了北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评价曹操,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小结】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局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三国演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后反思】

板书不够清楚,可再细分点;课本上的地图可作为补充材料充分利用;

初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应少讲一些下结论性的文字,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学生。

美国的独立课件


我们的老师每次上课都需要准备一份教案课件,这样才能更好地授课。在上课时,老师会按照教案课件来进行讲解。现在,我们跟随栏目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美国的独立课件”吧,欢迎您来品读本文!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1)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历史,也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该主题展开,从战争原因、主要战役、战争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并感受其历史厚度和现实意义。

一、战争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不平等经济制度

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实行的经济制度十分不平等,许多贸易、税收政策对美国殖民地极不利。例如,美国殖民地必须向英国出售原材料,购买英国制成品,同时还要缴纳高额的税费。这种经济制度不仅限制了美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财政紧张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2.政治权利不公

美国殖民地的人民没有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无法参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活动。英国议会的法律和政策对美国殖民地没有任何约束力,也没有代表美国殖民地利益的代表机构。这种政治权利的不公使得美国殖民地人民在政治上感到被剥夺了自由和平等两个基本权利。

3.文化差异和民族认同

英国和美国殖民地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殖民地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与英国大相径庭。各地殖民地的领导人极力宣扬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民族认同,呼吁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团结起来。

二、主要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历时长达8年,共计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这些战役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战役:

1.波士顿茶党事件

1773年12月16日,美国殖民地波士顿发生了著名的茶党事件。由于胡德税并未撤销,波士顿殖民地的一批爱国者放弃抵制思路,以行动表示抗议。他们决定把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茶叶全部扔入波士顿港口,表达对英国政府压制的抵制行动。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一次重要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预示。

2.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9月19日至10月7日,美国殖民地的军队在萨拉托加地区击败了英国军队,获得了关键的胜利。萨拉托加战役被认为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它确立了美国军队的信心和战斗力,并令法国入侵北美作战支持美国,最终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态势。

3.约克镇战役

1781年9月28日至10月19日,美国殖民地与法国联军在约克镇击败了英国军队,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约克镇战役体现了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和英国军队的疲软,同时给英国君主乔治三世带来了极大的耻辱。战役的胜利让美国独立的前景更加明朗,也确定了美国殖民地与法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三、战争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独立和民主化

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为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提供了参照。作为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治的国家,美国吸引了全球的注目,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民主化运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变全球世界秩序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舞台上的一股强大力量,也是现代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范本和榜样,美国文化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世界各地。

3.权利和自由保障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产生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是,确立了“自由国度”的基础,这为今后美国社会推进和发展民主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保障了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在美国独立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如何通过自强不息、团结抗争,最终追求独立、民主和自由的目标。同时,这场战争也唤醒了世界对于独立和权利的重视和追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2)

美国独立战争是18世纪末十分重要的历史事件,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文将围绕美国独立战争展开讨论,探索其意义和影响,以及一些新颖的见解。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民主意识的崛起

美国的独立战争燃起了民主的火花,为独立、自由和平等的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长期的斗争中,美国民众逐渐认识到他们自己的权利,以及希望他们享有更多的自由和支配自己的能力。这个意识从那时开始不断发展,以至于它在 Today's America 中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2.政治体制的建立

美国的独立战争也是一个国家建立的诞生过程。它标志着美国从英国殖民地转变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独立宣言奏效,美国政府获得了实际的拨款和批准,这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理念得到确认。

3.启发其他独立运动

美国的独立战争是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独立运动燃起的一个特别的例子。

美国第一个成功的独立运动鼓舞了其他国家寻求独立的权利。这可以从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独立运动中看到。这种影响已经震动了世界,并且在今天的国际政治上仍然是有影响力的。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1.美国社会的变化

美国的独立战争改变了美国社会,并为今日美国人的生活建立了奠基。我国的政治文化、法律框架、社会结构等都因此产生了很大的改变。 1777年美国大陆军中的女性克里斯汀·邓恩成为了美国生涯第一位十六炮女炮手,这标志着女性权利的一大进步。

它的最大影响是为美国的宪政制度奠定了基础。这个事件孕育出了顶层设计,最终创造了美国的宪法。

2. 政治风格的改变

美国人最初的战争是对抗英国政府的一个起义。与其他国家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性的、共和制的战争。这标志着政治风格的重大转变。

美国的独立战争结束时,一种新的政治文化逐渐建立起来,它突显了个人自由和人权在制度中的重要性。美国成为了第一个成功的民主制度,并且为其他国家独立运动提供了模板。

3.改变对英国的态度

美国对英国的背叛以及最终的独立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及美国和英国关系的重大转变。这种转变并没有短暂的结束,而是持续了一百多年,并进一步引导了全球性的政治事件,如美国内战。

结论

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奠定了我们今天所认知美国的基础。它以其民主和自由的理想,以及政治和社会变革的巨大影响,成为了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我们学习这个事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以及今天美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3)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美国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威权政治,开创了民主自由的新时代。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以美国胜利告终,它不仅决定了美国的未来,也对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等角度来谈论这个话题。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有多方面,它主要是由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引起的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所致。

(一)经济原因

英国在17世纪时期,为了寻找新的贸易市场,开始向美洲殖民地输出商品。在不久的时间里,英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达成了繁荣。然而,英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对殖民地实行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如导航法、糖法等。这些限制导致美洲殖民地的经济活动受到重大影响,并且未得到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的经济控制引起了美洲殖民者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断要求取消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

(二)政治原因

英国政府对美洲殖民地的统治方式是“准自治”式,即将美洲殖民地视为英国的附庸,要求其遵守英国法律和规定,但并没有直接进行控制。然而,官方乱收费用、滥用权力、以及奥德姆通牒(1765 年),有关议会对各种法律及财政法案的管辖权、执行官、红衣法官和军队在美洲的驻扎引起了美洲人更加强烈的不满和反抗。这些未曾被征得民意的行为,使美洲殖民者对英国政府的统治愈发缺乏信心,也让他们开始寻求独立的道路。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从落实罢商、罢吃、罢穿、罢买、罢纺等民间抵制行动开始,不断演化为武装斗争,并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抵制行动

在1764年之前,美洲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冲突,主要是民间的抗议行动。殖民者们发起了罢商、罢买、罢穿、罢纺等行动,抵制英国产品,寻求贸易独立,形成了依靠本地生产和出口的局面。此外,美洲殖民者还进行了书信、诗歌、演讲等宣传和组织行动,开展了大量反对英国专制统治的活动。

(二)武装斗争

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林德谷议定书》(Stamp Act),规定所有在美国印刷和销售的文件都必须加盖英国政府的印章,要求美国的居民纳税。这一政策,引起了美国人民强烈反对,他们烧毁了税款监管局,杀死了几个税吏。此后,英国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法令,以及镇压新的政治反抗运动,这无疑激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抗。1775年4月,美洲殖民地决定武装反抗,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战争。

(三)取得胜利

在历时八年的战争中,美国民军面临了英军的优势,但其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坚持游击战的策略,并得到了法国的支持,从而取得了对英国的胜利。1783 年9月,美国代表宣布圣荷西条约正式签订,美国从此获得了独立地位和国际承认,结束了英国殖民的统治,走向了自由、民主和独立的新时代。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并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它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洲殖民地独立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意味着美国从此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不仅意味着美国成为了一个新生的国家,也意味着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打破英国的殖民体系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彻底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这不仅意味着美国的独立,也意味着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也从英国的掌控之下得以独立。

(三)建立民主自由制度

美国的独立带来了民主自由的新时代。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践民主自由制度的国家,其建立了新的宪法制度和代议制度,将自由、平等、人权等概念写入了法律,成为了自由主义的典范。

综上所述,美国独立战争是美洲历史上的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它不仅改变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进程,也对全球政治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时八年的战争,感动了世界,昭示了民族的尊严与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4)

【美国独立战争】

导语:

毫无疑问,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事件之一。它的性质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的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是美利坚合众国获得独立,并成为一个新兴的特殊国家。下面将对美国独立战争进行分析阐述。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 英国对美洲的殖民统治

自17世纪初开始,英国在美洲大陆上设立了十三个殖民地,其中的新英格兰、弗吉尼亚、马萨诸塞和宾夕法尼亚等殖民地逐渐发展壮大,经济上开始对英国造成一定的威胁,从而引起了英国政府的不满。

2. 英国对美洲的经济剥削

英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剥削措施,加重了美国人的负担。比如大量向美洲出口商品和制造品,使殖民地财富流失到英国,出现了大量债务,造成了重税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3. 英国对美洲的文化压制

英国政府在政治和文化上对美国进行压制,他们搞宗教改革,不允许美国人自由宗教信仰。并且使宗教与政治挂钩,而宗教大分化后由此也影响到政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美洲人的不满。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历程

1775年4月,发生了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战役,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很多人感到了革命的历史意义。美国独立战争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775-1777年,1777-1781年,1781-1783年。

在第一阶段,美国人通过种种努力,占领了几个主要城市,并在一些关键的战役中获胜。此时,美国人还没有组成正式的军队和政府机构,靠的是由多个州组成的起义军队。

在第二阶段,英国军队在萨拉托加屈服给美国军队,这是整个战争的一个关键点,同时美国也出现了一个规范的军队和政府机构,美国军队更加团结了。

在第三阶段,法国同意为美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英国军队苦战数年之后最终认输。1783年,英国与美国签署了巴黎和约,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创现代革命战争新纪元

美国独立战争反映了美洲殖民地内部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激化,不同阶级下属的暴动协同起来反对殖民政府。这也预示着千姿百态的现代战争时代开端,这场战争是继发生在荷兰的反叛战争之后,新世界国家第二场反殖民主义战争。

2. 改变了世界格局

美国独立战争,标志着一个新的势力矩阵的形成,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新世界国家在18世纪之后转变成大国的必然进程所决定的,它导致了世界的第二次大剧变。

3. 促进资本主义向前发展

美国独立战争,也是资本主义制度逐渐代替封建主义制度的明显表现,美国独立战争所反对的不仅仅是英国政府在殖民地内的统治权,更深层的意义是反对英国对美洲殖民地实行的封闭经济和垄断经济。

四、结语

毫无疑问,美国独立战争对于美国和世界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场战争反映了美洲殖民地内部阶级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包资本主义的兴起和世界格局的变化。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深入探讨,对我们深化理解现代历史、扩大国际视野和提高历史素养具有深远意义。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5)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极为重要并颇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了一门值得深入学习的历史课程。因此,本文将围绕此主题展开,阐述其相关历史背景、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发展过程及其影响等方面,以期为读者了解美国独立战争提供相关参考。

一、历史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始于1775年,历时八年,是美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在战争之前,美国是英国的一部分,自1607年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敦定居以来,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政府一直对这些殖民地保持着管辖和控制。逐渐发展起来的繁荣、富庶的殖民地经济,增长的人口密度和意识形态、法律和政治上的分歧,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的主张和战争的爆发。

二、导致战争爆发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

英国的殖民主义政策使殖民地的经济及贸易受到限制严重,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导致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殖民地的某些商品必须从英国购买,而不是从其他地方购买。同时,殖民地的出口商品只能售往英国市场,而不能销往其他市场,而且出口税比英国国内税高得多。这些经济政策使得殖民地感到被英国剥削和侵犯了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了独立战争的爆发。

(二)政治原因

英国对殖民地的统治日益严苛,殖民地的民主政治意识日益增强,殖民地人民有认识到应该丰富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的权利。但是,英国政府不承认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权力。殖民地也渐渐领悟到自己应该掌握自己的命运。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思考,美国人认为只有通过独立国家这条路才能实现自己和祖先所追求的政治自由和政治独立。

(三)文化和社会因素

美国独立战争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文化和社会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殖民地人民渐渐形成独立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这些迥异于英国传统观念的元素,使殖民地人民有更强的自主意识、纪律和文化认同感。自主意识、纪律和文化认同是战争成功的重要性条件。

三、战争发展过程

(一)列克星敦和康科德

1775年4月19日,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在麻省列克星敦响起。英国士兵袭击了一个武器库,被殖民地民兵击退。一场斗争在英国军队和殖民地民兵之间发生了。这场战斗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的正式爆发。第二天,殖民地军队在康科德打败了英国军队。此次战斗是美国独立前夕最著名的一场战斗。

(二)特伦顿之战

1776年12月25日晚,美军的乔治·华盛顿指挥一支部队过特伦顿河对德国小镇特伦顿的韦斯特敏斯特城进行了攻击,全歼了海德(Hessian)国王的军队,控制了该地区的战略要地。这场战斗极大地提振了殖民地和其它国家对美国独立战争的信心,并为美国的军队提供了恢复士气和维持建立新政府的时间。

(三)萨拉托加之战

1777年10月17日,《萨拉托加之战》结束标志着法国加入美国独立战争。由于已经被短缺的物资和转移的问题所困扰,在当天接受对手的要求而投降。这场战斗的胜利是美国革命中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改变了当时的现实形势,阻止了英国驻扎在北美殖民地的军队向南下进攻,有力地说明了殖民地军队在战场上是能够战胜英军的。

四、战争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独立战争的精神影响下,美国发生了深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开辟了独立和自由、平等、民主和多元文化新的道路。 独立战争的结局进一步巩固了美国的民族认同感,并促进了美国的国内统一、现代化和经济繁荣,成为世界上最强大和最有影响力的民主自由国家之一。

总之,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独立的重要里程碑和重要历史事件,它对美国后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变革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应该通过学习这段历史,进一步认识美国国家的民族认同和自由民主等方面的特点,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美国的独立课件(篇6)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美国独立战争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美国殖民地与英国爆发的一场严重武装冲突,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和英国的认输结束,奠定了美国国家建设的基础,成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本文将围绕美国独立战争展开主题论述,分别阐述战争的起因、发展过程、胜利原因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起因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

1. 经济问题:在英国政府的统治下,美国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英国政府大力征税,对美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进行着限制。此外,英国政府还规定所有美国的贸易必须经过它自己的商人进行中转,并给予他们绝对的优惠,这直接限制了美国向外贸易的自由和独立的发展力度。

2. 政治问题:英国政府在殖民地日益严重的政治压迫下,美国最终失去了政治自治权。英国政府规定了多项残酷法律,这些法律对美国议会政治权力产生了进一步的打击。种种迹象表明,用于统治美国殖民地的英国政策令美国民众感到非常反感,他们希望摆脱英国统治,实现独立。

3. 思想问题: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渐渐地到了美国殖民地,国内愈来愈多的人懂得了他们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主导意识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高的思想形态,这也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殖民地。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充分激发了美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成为了美国民主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发展过程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历时8年,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战争开始于1775年,以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列克星敦战役拉开了序幕。此战役中,英国军队惨败,美国民兵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此后,双方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战争。

从发展过程看,美国独立战争经历了拼命抗争、反击占领、全面战争、外交谈判等多个阶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方面的主力军由于实力不强,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三、胜利原因分析

美国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外援的支持:法国向美国派出先锋部队,协助美国军队在战争中。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在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是决定性的,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安全支持。

2. 灵活战略:美国军队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把握了时机,集中兵力,对英军进行反击,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

3. 民族自豪感的激发:美国的独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美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民族自豪感唤起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四、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建国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独立战争为整个世界开拓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促进了世界民主制度的发展。

总结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最终胜利,它是历史上的一次胜利,它为后世的美国民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美国独立战争也为世界开辟了一条通往民族独立自主的道路,推动了世界民主制度的发展。

美国的独立课件收藏13篇


备课教案和课件是教师课堂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当投入心思来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智力教育的融合。现在推出了关于“美国的独立课件”的一些相关资讯,这些内容对您来说非常重要,希望您不要错过。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请务必收藏并与朋友们分享!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1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一、背景介绍

美国独立战争,也称美国革命,是指1775年至1783年美洲英国殖民地人民与英国进行的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独立自主的战争。在欧洲的历史上,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个在殖民地爆发的反殖民战争,也是第一个反对封建和桎梏束缚的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二、战争原因

1. 经济因素:英国殖民地政策对经济活动的限制,令殖民地财富被英国掠夺,影响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及其人们的利益。

2. 政治因素:英国殖民政策完全统治了新英格兰,限制了殖民地的自由,令殖民地贵族、商人和许多百姓感到不满。

3. 文化因素:新接触的新思想,启发了美国殖民地人民的思想,对殖民地生活及其发展产生影响,正如新教徒传统争取身体和灵魂自由的情况一样。

4. 军事因素:英国殖民统治,主动落实了殖民地内战争的军队,维护英国利益并压制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三、战争过程

1. 1775年4月18日,马萨诸塞省的列星顿和康科德发生了英国军队和殖民地部队间的武装冲突,这成为了美国战争的开始。

2. 塞缪尔·亚当斯、约翰·亚当斯,约翰·汉考克等人成立第二次大陆会议,指挥统合反抗势力。

3. 1776年7月4日,美国宣布独立,且颁布独立草案。

4. 美国国内的战役有:吉尔福德联合、瓦克国际。

5. 1781年10月19日,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瓦克国际,英国投降,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胜利。

四、战争影响

1. 英国失去了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

2. 殖民地建立了独立的国家,并通过《美国宪法》确立了自己的国家制度。

3. 美国独立战争对欧洲大陆的内部改革影响深远,催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人民起义。

4. 美国的独立和成为世界强国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例子。

五、总结

美国独立战争的发生,代表着美洲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自由独立的历史事件,从而奠定了美国的独立,同时也启示了其他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先例。它是人类民主、自由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之一,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2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美国建国的基石。该战争始于1775年,结束于1783年,是美国大陆殖民地对英国的反抗和争取独立的斗争。这场战争不仅创造了一个新国家,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历史事件。本文将从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背景

在18世纪,美国大陆成为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并成为英国贸易的一个调配站,英国政府大力发展经济,采取了多种经济手段,譬如设立了一系列的贸易法规,对美国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制。这种控制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制约,殖民地人民的怨气日益加剧。此外,18世纪的欧洲各国都处于殖民扩张的时期,各国对殖民地的争夺也日益白热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自主发展和独立成为了人民追求的共同目标。

二、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起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英国政府的压迫和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自17世纪后期以来,英国政府一直在对美国殖民地进行严格的控制,并设立了一系列的贸易法规,对美国经济进行精细的调配和控制。这样的控制使得美国经济无法逐步地发展壮大,殖民地人民的怨气也日益加剧。另外,美国殖民地人民的独立意识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欧洲各国都处于殖民扩张的时期,像美国一样的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寻求独立和自主。因此,美国人民的独立思想也被激发起来,他们积极在自己的领地内寻求独立,最终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独立战争。

三、过程

独立战争之初,美国人民在军事、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处于劣势,并失去了许多领土。然而,美国群众齐心协力,政治人物也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为战争的胜利及独立奋斗。同时,美国利用了大量的帮助,在军事上虽然吃了苦头,但也多省下力气和时间,为事战争立下了许多功劳。在战争的最后一年,由于英国军队撤走及法国和西班牙的援助,美国军队逐渐上升优势,并在1781年于瓦金顿围城战中获胜,最终在1783年安排独立条约,并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四、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美国独立建国,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在政治上,美国首先宣布独立宣言,然后制定出了美国宪法,并成立了联邦政府。在经济上,美国通过自由贸易、经济发展和工业化,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争结束后,美国也终于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总之,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段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美国建国的基石。这场战争不仅创造了一个新国家,还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证明了自由、平等和民主的重要性,也为美国共和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3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世界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美国历史,也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该主题展开,从战争原因、主要战役、战争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并感受其历史厚度和现实意义。

一、战争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复杂多样,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不平等经济制度

殖民地时期,英国政府实行的经济制度十分不平等,许多贸易、税收政策对美国殖民地极不利。例如,美国殖民地必须向英国出售原材料,购买英国制成品,同时还要缴纳高额的税费。这种经济制度不仅限制了美国殖民地经济的发展,还导致了财政紧张和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2.政治权利不公

美国殖民地的人民没有享有公民的政治权利,无法参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活动。英国议会的法律和政策对美国殖民地没有任何约束力,也没有代表美国殖民地利益的代表机构。这种政治权利的不公使得美国殖民地人民在政治上感到被剥夺了自由和平等两个基本权利。

3.文化差异和民族认同

英国和美国殖民地在文化和民族认同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美国殖民地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和习俗,追求的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与英国大相径庭。各地殖民地的领导人极力宣扬自己的独立意识和民族认同,呼吁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团结起来。

二、主要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历时长达8年,共计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战役,这些战役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下面列举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战役:

1.波士顿茶党事件

1773年12月16日,美国殖民地波士顿发生了著名的茶党事件。由于胡德税并未撤销,波士顿殖民地的一批爱国者放弃抵制思路,以行动表示抗议。他们决定把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口的茶叶全部扔入波士顿港口,表达对英国政府压制的抵制行动。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一次重要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预示。

2.萨拉托加战役

1777年9月19日至10月7日,美国殖民地的军队在萨拉托加地区击败了英国军队,获得了关键的胜利。萨拉托加战役被认为是美国独立战争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之一,它确立了美国军队的信心和战斗力,并令法国入侵北美作战支持美国,最终扭转了整个战争的态势。

3.约克镇战役

1781年9月28日至10月19日,美国殖民地与法国联军在约克镇击败了英国军队,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进入了最后的阶段。约克镇战役体现了美国军队的战斗力和英国军队的疲软,同时给英国君主乔治三世带来了极大的耻辱。战役的胜利让美国独立的前景更加明朗,也确定了美国殖民地与法国之间的友谊和合作关系。

三、战争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独立和民主化

美国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为美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世界上其他殖民地国家争取独立提供了参照。作为一个全新的、民主政治的国家,美国吸引了全球的注目,同时也催生了更多的民主化运动,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变全球世界秩序

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美国成为了全球舞台上的一股强大力量,也是现代世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发展历程成为了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范本和榜样,美国文化和价值观也影响着世界各地。

3.权利和自由保障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产生重要作用的一方面是,确立了“自由国度”的基础,这为今后美国社会推进和发展民主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保障了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在美国独立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殖民地如何通过自强不息、团结抗争,最终追求独立、民主和自由的目标。同时,这场战争也唤醒了世界对于独立和权利的重视和追求,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过程;

(2)了解华盛顿的主要事迹并能科学评价历史人物;

(3)掌握《独立宣言》的内容及意义、1787年宪法的内容及评价;

(4)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影响。

教学重难点: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意义;理解伟人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20xx年初,美国国会冲击事件之后,首都华盛顿恢复了表面的平静,而大选的闹剧却远未谢幕,美国“民主灯塔”形象正变得黯淡无光,美国为什么会成为西方世界的“民主灯塔”,这一切,要从美国的独立开始了解这个国家。

【讲授新课】

一、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展示材料:

1.北美的开发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人纷纷移民美洲,其中英国人最多。他们被称为“半岛上来的人”。

2.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英国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各殖民地经济往来频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人民的文化思想与风俗习惯逐渐融合,从而产生了共同的文化,形成了统一的美利坚民族,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是北美的主人,开始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了。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英国实行高压政策为了弥补战争损失,英国对北美人民进行殖民压迫、掠夺,滥收苛捐杂税。

小组合作探究,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导火线。请你回答:北美人民为什么要反抗英国的统治?为何能联合起来斗争?

思考概括: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84-86,完成独立战争的时间轴。

2.阅读课本完成《独立宣言》的相关问题。

(1)《独立宣言》颁布时间、机构、起草人?

(2)《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人民追求哪些权利?

(3)《独立宣言》体现了北美民众的哪些诉求?

(4)《独立宣言》的发布标着着什么(意义)?

(5)《独立宣言》的地位?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6)《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小组讨论】

思考:弱小的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

(从战争性质、人心向背、领导力量、战争纲领、国际支持五个角度入手)

材料一:1778年2月6日,法国和美国临时政府的代表签署了《同盟条约》和《友好与商业条约》。在这些条约下,美国殖民者在独立战争期间获得了来自法国的物资、武器、弹药以及海军等全方位援助。——全球通史

材料二:独立战争时期,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男子都参加了抵抗英军的战斗。每当英军将至,他们就拿起武器走出家门,进行武装抗挣,击退英军后,他们就回家从事农业和工商业劳动。

材料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华盛顿纪念馆中国人赠送的石碑刻文

三、独立战争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归纳美国的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它的胜利,给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打开了一个缺口......独立战争又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创造了美利坚合众国,同时又铲除了殖民时期残余,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宽广的道路。——美国通史

材料二:美国史学家帕尔戴评价美国独立战争时说:“美国革命成为那些希望摆脱殖民地地位和深受专制统治的民族所效法的榜样。”

四、1787年宪法

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材料,分析独立之初的美国出现了什么问题

材料一:1781年,约克镇大溃英军的'捷报传来,国库竟然穷窘到连支付递报佳音的信差费用都捉襟见尉。与会诸公只好各自掏腰包,每人拿出一块钱才应付过去。……华盛顿将军大为愤慨:一个刚从一场晨苦战争中获胜的国家,竟然无法在和平时期维持秩序。-----凯瑟琳·德林克·鲍恩:《民主的奇迹》

材料二:邦联议会“并不是一个立法会议,也不是一个代议制议会,不过是一个外交大会而已”---布尔斯廷:《美国人殖民地历程》2.制定宪法1787年,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召开了制宪会议,经过争论和妥协,最终制定出美国宪法。

3.评价宪法

【方法指导】如何评价华盛顿?

提示:评价人物,必须结合人物的主要事迹,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评价。

【本课小结】

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对自由的追求从一开始就从未停止。面对英国的殖民压迫,北美人民为争取自由奋起反抗,在华盛顿的领导之下,在法国等国的援助之下,北美人民众志成城,取得了这场正义之战的胜利,也激励更多的人民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有的时候选择战争并不是为了杀戮,而是因为剑是捍卫自由最后的手段。如果你为自由而战,那么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5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发生在18世纪末,是美国人民为获得自由和独立而进行的斗争,最终,美国人民打败了英国军队,取得了独立和自由,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这标志着美国正式踏上了独立自由的康庄大道。

这次战争的起因是什么?它主要是由于英国殖民者对美洲殖民地进行的控制和压迫。英国政府对美国殖民地实行了严格的贸易政策,限制了美国人的自由和发展,并强迫他们接受英国的统治。这使得美国人民很不满,开始反抗。在美国开展了一系列反英斗争,并最终在1775年发动了革命战争。

革命战争的过程是艰苦的,但是美国人民毫不气馁,在华盛顿等名将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1776年,美国发表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英国,成立独立的政治实体。经过多年的战争,美国人民终于在1783年取得了胜利,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签订了《巴黎和约》,这标志着美国取得了独立和自由。

美国独立战争对于美国、英国以及整个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促进了人权、民主和自由等理念的传播,激励了世界各国人民进行独立自由的斗争。它也成为了美国国家的象征,激励了美国人民坚守独立、自由的核心价值观。

总之,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充满荣耀和灿烂的历史事件,它不仅是美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值得纪念的事件。它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人们对勇气、坚强和自由的永恒怀念。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6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始于1765年左右,其基本原因是英国对美洲的殖民地过度的压榨和剥削,同时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此外,美国当时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状况也对独立战争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独立战争就成为了必然的历史结果。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反抗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以武力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事件,对英国联邦国家的历史和法治体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人民经过多次抗议,包含波士顿茶党事件和独立宣言,最终以战争的形式反抗殖民统治。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的独立地位。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美国人民在战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比英国军队更出色地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使用了新的战术和配备了更先进的武器。卡士打战役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美国军队在这场战役中的胜利使美国人民意识到,在对抗英国军队时他们同等出色。1776年,美国正式宣布了独立,并在1783年获得了英国的承认,美国独立战争取得了完美的胜利。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推翻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旧制度,使人们意识到自由和民主的真正含义。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美国人民不仅获得了独立地位和政治制度的自主权,同时也开创了新的道路,为全世界的人民树立了民主自由的示范。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分析战争前美国和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能力。

2.通过图片及视频,了解战争对美国和拉丁美洲产生的不同影响,提高归纳历史信息的能力,加强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本课,理解美国和拉丁美洲多元文化的内涵,锻炼历史解释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战争前后,美国和拉丁美洲文化的特点。

【难点】

美国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拉丁舞视频,提问:视频中是什么舞蹈?来自于哪里?

学生回答:拉丁舞,来自拉丁美洲

教师进一步引导:拉丁舞形成在什么时期呢?美丽的舞姿之下又蕴藏着拉丁美洲怎样的社会状况呢?顺势引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

教师展示《1763年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示意图并提问:独立战争前,来自欧洲的移民白人、被贩卖为奴的黑人、原住民印第安人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分析独立战争前的北美殖民地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在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的基础上,在人们开拓殖民地的过程中,各种文化相互融合与混合,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

教师补充:美国文化深受英国清教文化和启蒙思想的影响,融入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文化因素,美利坚民族形成但是存在种族歧视。

教师展示《独立宣言》节选并提问:独立战争对美国政治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利坚文化的形成。美国文化在政治上崇尚人生而平等,人民主与权力制衡,精神上追求自由,但是在发展种植园经济的过程中保留奴隶制,与主流文化相悖。

教师补充: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并且受清教因素的影响,因为强烈的宗教使命感,也影响了美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形成以后美国对外扩张的内在动力之一。

(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后的拉丁美洲文化

教师展示拉丁舞图片和拉丁美洲殖民等级示意图,并提问:伴随着欧洲的殖民活动,拉美文化呈现怎样的特点?

学生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伴随着欧洲的殖民活动,拉丁美洲融合欧洲、非洲和本土文化,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文化,文化多元性非常明显。

教师补充:拉丁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跳拉丁舞时,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因此拉丁舞成为拉丁美洲重要的文化符号。

教师提问:19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兴起了独立战争,战争后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战后拉美建立了15个共和国,各国都颁布了宪法,取消了奴隶制,但是种族压迫和歧视仍然存在,另外,战争也促成了考迪罗独裁权力的形成,这成为拉丁美洲政治文化的特征之一。

教师总结: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呈现出各俱特色的多元性。

(三)美国与拉丁美洲文化多样性的异同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及及本课所学知识,以历史小组为单位,五分钟时间讨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拉丁美洲文化的多样性有哪些异同?

学生回答:两者形成的背景相同,以欧洲文化为主,受黑人贸易影响,压迫和奴役印第安人;两者的构成因素相同,都是多元文化,文化融合;两者的缺陷也相同,都实行大庄园黑人奴隶制,种族歧视现象严重。两者在种族和血统上存在差异,美国种族融合较少,不是混血社会,而拉美与之相反;两者在政治文化上存在差异,美国实行权力制衡,在政治上呈现出民主、法制的特点,而拉美考迪罗个人独裁主义盛行。

教师总结:美国和拉丁美洲的文化因独立战争而产生变化和发展,他们都共同呈现出文化融合的多元性,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2.作业:请学生课下以历史小组为单位,制作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手抄报。

四、板书设计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8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美国独立战争是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美国殖民地与英国爆发的一场严重武装冲突,持续了8年之久。这场战争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和英国的认输结束,奠定了美国国家建设的基础,成为了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本文将围绕美国独立战争展开主题论述,分别阐述战争的起因、发展过程、胜利原因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一、起因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三: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思想问题。

1. 经济问题:在英国政府的统治下,美国经济得不到充分发展。英国政府大力征税,对美国本土工业的发展进行着限制。此外,英国政府还规定所有美国的贸易必须经过它自己的商人进行中转,并给予他们绝对的优惠,这直接限制了美国向外贸易的自由和独立的发展力度。

2. 政治问题:英国政府在殖民地日益严重的政治压迫下,美国最终失去了政治自治权。英国政府规定了多项残酷法律,这些法律对美国议会政治权力产生了进一步的打击。种种迹象表明,用于统治美国殖民地的英国政策令美国民众感到非常反感,他们希望摆脱英国统治,实现独立。

3. 思想问题: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渐渐地到了美国殖民地,国内愈来愈多的人懂得了他们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主导意识代表了人类社会发展中最高的思想形态,这也直接影响了美国的殖民地。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充分激发了美国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也成为了美国民主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发展过程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历时8年,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战役和事件。战争开始于1775年,以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次战役——列克星敦战役拉开了序幕。此战役中,英国军队惨败,美国民兵在战场上奋勇作战。此后,双方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战争。

从发展过程看,美国独立战争经历了拼命抗争、反击占领、全面战争、外交谈判等多个阶段。在整个战争过程中,美国方面的主力军由于实力不强,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三、胜利原因分析

美国能够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胜利,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外援的支持:法国向美国派出先锋部队,协助美国军队在战争中。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法国在战役中取得的胜利是决定性的,为美国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安全支持。

2. 灵活战略:美国军队采取了灵活的战略,把握了时机,集中兵力,对英军进行反击,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

3. 民族自豪感的激发:美国的独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是美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民族自豪感唤起了美国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四、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它对全球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建国奠定了基础。此外,美国独立战争为整个世界开拓了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促进了世界民主制度的发展。

总结

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美国最终胜利,它是历史上的一次胜利,它为后世的美国民族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同时,美国独立战争也为世界开辟了一条通往民族独立自主的道路,推动了世界民主制度的发展。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9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有关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北美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终于赢得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

教学难点:

战争的双重性质。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这是哪国国旗?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美国的独立。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1.教师讲述: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黑人、印第安人等)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2.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1)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觉醒、争取民族独立。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英语成为通用语言,18世纪中期美利坚民族形成。

(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3)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统治: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政治上——高压政策激起北美人民的强烈不满,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上——英国欲将北美殖民地作为它永久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总之:英国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损害了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更加激起人民的不满、反抗和斗争,从而导致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目标导学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1.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1773年12月)

1774年9月5日第一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代表共有55名,多为富商、银行家、种植园主。

2.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4月18日)

3.建军: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组建军队,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4.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独立宣言》由杰斐逊起草,富兰克林等人润色。(7月4日为美国国庆节)

5.学生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宣言》节选部分。指出《独立宣言》的局限性: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不在解放之中。

6.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此战役美国俘虏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美国从此扭转了不利局面。

7.合约:1783年英国终于承认美国独立。

“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

——英、美在巴黎签署《英美合约》1783.9.3

8.表格展示:英、美对比

思考与讨论:弱小美国为什么能打败强大的英国?

提示:正义性;美国人民的必胜信念和长期斗争,领袖人物华盛顿发挥重要作用;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教师过渡:美国通过独立战争获得了独立后,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组建政府。

目标导学三:1787年美国宪法

1.教师讲述:1787年5月,华盛顿在费城主持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1787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2.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1)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使美国获得了独立;

(2)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3)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推动了18世纪的欧洲革命;

(4)《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及其所确立的新型政治体制,是人类文明的可贵遗产。

明确: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质,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活动探究:

三、课堂总结

当我们看到当今世界美国举世无双的强大经济军事实力时,很难想象到独立战争初期的美国,真可谓小国寡民,势单力薄。历史发展的辩证法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实力往往都是由小到大、由弱而强发展的,从来没有天生的大国、强国。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坚持斗争、百折不挠的结果。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10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史事件,也是18世纪欧洲和北美洲社会政治文化变革的一个重要节点。本课件将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原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深入了解这段历史。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可以追溯到17世纪末期,当时的北美大陆上存在着若干欧洲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占领了最多的领土,因此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地位相当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北美殖民地逐渐独立意识增强,对英国的统治产生了不满,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上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政策不断加强,对殖民者的专制统治使得北美殖民者只有寻求独立的出路。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

美国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殖民统治者对北美殖民地的不公平政策引起的。首先,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了高额税收政策,这种政策大大削弱了殖民地的财政收入,限制了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其次,英国限制了殖民地能够发展的范畴,例如纺织业和制造业等,这种政策使得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再者,英国在北美殖民地的殖民政策也非常苛刻,殖民地被剥夺了很多基本的政治和经济权利,例如不得言论自由、限制选举权等等。这些政策导致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引发了殖民地的独立意识。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1774年—1775年期间,英国政府与13个殖民地进行争端;第二阶段在1775年—1777年,则是双方进行军事冲突和大规模战争的时期;第三阶段在1778年至1783年期间,是英国试图在北美重新控制局面,而美国则想要在国际上被公认为独立国家的时期。

三年的战争,双方之间的战争非常激烈,每一个战役都是生死攸关的。但是,在乔治·华盛顿,和康华利斯爵士的带领下,美国军队打败了英国军队,使美国成为国际上被承认的独立国家,达到了历史上的转折点。

四、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为美国奠定了成为超级大国的基础。战争胜利后,美国实现了国家统一,成为独立的国家,得以自行发展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其次,它赋予了美国人民自由和权利。美国政府通过《美国独立宣言》确立了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成为美国国家文化的一部分。此外,它对于全球政治和思想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美国独立战争首次将“人民愿望成为真正国家“的思想,赋予了政治言论自由和民主政治的机会,也因此在欧洲各个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同时,它的胜利更是逼迫了英国重新审视殖民政策,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废除奴隶制度的国家。

总之,美国独立战争无疑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以及人类自由与权利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进程。通过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本身,同时也可以在新时代的创新中取得先手优势。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11

美国独立战争课件

美国独立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彻底打破了西方国家的威权政治,开创了民主自由的新时代。这场历时八年的战争,以美国胜利告终,它不仅决定了美国的未来,也对世界政治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过程、结果等角度来谈论这个话题。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有多方面,它主要是由于英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引起的民族矛盾不断加剧所致。

(一)经济原因

英国在17世纪时期,为了寻找新的贸易市场,开始向美洲殖民地输出商品。在不久的时间里,英国与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达成了繁荣。然而,英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对殖民地实行了一系列的贸易限制,如导航法、糖法等。这些限制导致美洲殖民地的经济活动受到重大影响,并且未得到相应的应对措施。这样的经济控制引起了美洲殖民者的强烈不满,他们不断要求取消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限制。

(二)政治原因

英国政府对美洲殖民地的统治方式是“准自治”式,即将美洲殖民地视为英国的附庸,要求其遵守英国法律和规定,但并没有直接进行控制。然而,官方乱收费用、滥用权力、以及奥德姆通牒(1765 年),有关议会对各种法律及财政法案的管辖权、执行官、红衣法官和军队在美洲的驻扎引起了美洲人更加强烈的不满和反抗。这些未曾被征得民意的行为,使美洲殖民者对英国政府的统治愈发缺乏信心,也让他们开始寻求独立的道路。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从落实罢商、罢吃、罢穿、罢买、罢纺等民间抵制行动开始,不断演化为武装斗争,并终于取得了胜利。

(一)抵制行动

在1764年之前,美洲殖民地与英国之间的冲突,主要是民间的抗议行动。殖民者们发起了罢商、罢买、罢穿、罢纺等行动,抵制英国产品,寻求贸易独立,形成了依靠本地生产和出口的局面。此外,美洲殖民者还进行了书信、诗歌、演讲等宣传和组织行动,开展了大量反对英国专制统治的活动。

(二)武装斗争

176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林德谷议定书》(Stamp Act),规定所有在美国印刷和销售的文件都必须加盖英国政府的印章,要求美国的居民纳税。这一政策,引起了美国人民强烈反对,他们烧毁了税款监管局,杀死了几个税吏。此后,英国政府又颁布了一系列限制性法令,以及镇压新的政治反抗运动,这无疑激起了更加激烈的反抗。1775年4月,美洲殖民地决定武装反抗,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战争。

(三)取得胜利

在历时八年的战争中,美国民军面临了英军的优势,但其在华盛顿将军的领导下,坚持游击战的策略,并得到了法国的支持,从而取得了对英国的胜利。1783 年9月,美国代表宣布圣荷西条约正式签订,美国从此获得了独立地位和国际承认,结束了英国殖民的统治,走向了自由、民主和独立的新时代。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

美国独立战争的结果是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并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也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它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洲殖民地独立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意味着美国从此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不仅意味着美国成为了一个新生的国家,也意味着美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打破英国的殖民体系

美洲殖民地的独立,彻底打破了英国的殖民体系。这不仅意味着美国的独立,也意味着世界上其他的殖民地也从英国的掌控之下得以独立。

(三)建立民主自由制度

美国的独立带来了民主自由的新时代。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一个实践民主自由制度的国家,其建立了新的宪法制度和代议制度,将自由、平等、人权等概念写入了法律,成为了自由主义的典范。

综上所述,美国独立战争是美洲历史上的一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它不仅改变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历史进程,也对全球政治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时八年的战争,感动了世界,昭示了民族的尊严与自由,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12

一、三维目标

1.知识方面: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经过历史意义,联邦政府的建立。

2.能力方面: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华盛顿,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德育方面:让学生感受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通过评价华盛顿,培养学生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独立宣言》:

2、难点: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三、确立的依据

1、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规定:简述《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2、学情要求:

初三学生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都有所提高,因此,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实际:

我校实行“段位”教学模式已经好几年了,学生对于预习、展示都已经轻车熟路了,对于活动的设计,材料的组织也有了很强的能力,所以可以把课堂放心的还给学生。

重点确立的依据:因为《独立宣言》标志美国诞生。

难点确立的依据:因为美国独立战争具有双重性: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学生不易理解。

四、达标的过程与方法

(一)教法:我采用“三段位”教学模式,对于重、难点我采用了问题探究法、讨论法和合作学习法,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参与、大胆质疑的习惯、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注意选用课本中插图、为主题服务的视频,来突出主题。

(二)学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运用阅读理解方法去感知教材。运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去掌握知识并深化对教材的认识。运用整体认知方法去把握整个事件的内在联系。

(三)教学流程

1、课前:播放《昨日重现》。

设计意图:优美的旋律是学生心情愉悦。

2、导入:当今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还在为建立独立的国家而浴血奋战,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那位历史人物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美国的独立战争》。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流程

(一)、预习成果展示

展示内容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

学生展示图片,北美殖民地物产分布图,问题:你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了解学生的预习、对战争的起因的掌握情况,也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展示内容二:战争经过

播放视频《莱克星顿枪声》、华盛顿图片、《独立宣言》的发表的视频,学生结合课件展示出战争经过: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开始的标志—莱克星顿轻声;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建国---《独立宣言》的发表;转折—萨拉托加大捷;英军投降—约克镇战役;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最后有图例的形式把战争的结果展示出来。小组讨论:为什么弱小的美国能够打败强大的英国?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图例等,把战争的经过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验美国人民坚强的意志,争取自由、团结奋进的精神,通过对美国胜利的原因等问题的归纳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展示内容三、1、历史意义?2、联邦政府建立.

战争的性质是本课的难点,设置了七嘴八舍环节,引导学生讨论以集体的力量突破难点;取得的成就、图例三权分立说明美国通过联邦宪法确立起的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政体;利用教材中的“畅想天地”评价华盛顿。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评价华盛顿,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通过评价华盛顿,培养学生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质。实现德育目标的落实。

(二)、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并打出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本课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三)、当堂检测:我设置了梯度习题用多媒体打出

设计意图:检测学习效果,目的是达到堂堂清。

(四)、反思与收获: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进行反思。

设计意图: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态度、及时反思,以利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展示为主,以课文为载体,使学生对美国独立战争有了整体感知,在感知中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北美人民反英斗争的艰巨性和进步性;通过对华盛顿的了解,使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宽容、坚毅,诚信等优良品质的对人发展的重要,这样的情感教育,胜过空洞的说教,实行了历史的教育功能。本节课实行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美国的独立课件 篇13

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段历史。这场战争让美国获得了自由和独立,也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础。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民和英国人民之间没有灭顶之灾的厮杀和恶性对抗,而是充满着人性化的交流和明智的思考,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的历史事件。

一、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与背景

在18世纪,美国殖民地的经济繁荣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却逐渐变得残酷和压迫。英国殖民当局想方设法挖掘美国殖民地的财富,收取重税,压制美国人民的意志,并且将大量兵力驻扎在美国殖民地。这些因素都使得美国殖民地和英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殖民地的人民开始慢慢觉醒,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受到了侵犯。他们开始呼吁获得更多的自治权,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原有的税收政策,并开始寻求一种完全独立的国家体系。这种呼声日益高涨,导致了美国殖民地和英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最终爆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二、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美国独立战争从1775年开始,直到1783年结束,历时8年。这场战争被认为是非常漫长和残酷的,同时也非常复杂。战争的过程中,双方都有过胜利和失败,而整个过程中不仅有正面战斗,还有很多游击战和军事行动。由于美国军队比英国军队弱小,他们必须依靠游击战争和防御战,最终才能战胜强大的英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民表现出巨大的勇气和决心,他们为自己身为新生国家而战,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和权利。

三、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美国人民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场战争,美国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拥有了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同时,美国人民也获得了自由和民主,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政府和统治方式。

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逐渐崛起为全球强国。他们经济强大,并采取了先进的政治体制。美国的成功案例激励了其他国家推行尊重人民自由权利和产权的国家管理方案。

结语:

美国独立战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通过了解这次战争,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人性和历史的细节。我们能够在这场历史事件中感受到美国人民的顽强和勇气,同时也能够理解他们当时所面临的历史和政治背景。最终,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的美国和全球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