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课件(系列九篇)

采访课件(系列九篇)。

今日,编辑将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采访课件”的信息,记得将这个链接妥善收藏,以备未来之需。在开设新课程时,教师通常会备好教案和课件,然而在教案课件中对知识点的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教案是实施教学改革和反思的依据。

采访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的方式。

3.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各自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

1课时。

课前预习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在文中画出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能说说日常生活中,水有什么作用吗?是的,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随着天气渐渐热起来,人们需要喝的水更多了,可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众不同的课文。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从题目你觉得它与我们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结合学生有关题目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手记是什么意思?快速把想到的、听到的、看到的亲手记下来。)如遇到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师引导:学习了课文我们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

(1)提出不理解的词。(师相机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体液、矿化度、有机污染物、贮存、充沛)

(2)在熟读词的基础上,师生交流理解。

(3)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采访手记主要围绕什么话题来写的?(科学饮水)

4.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学生各抒己见)

周博士是怎样说的?(出示: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齐读。

5.那我们怎样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良好的建议?

三、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

课文共介绍了哪几种不同的饮用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在文中画出。

2.学生分小组交流,并填表。

饮用水优点缺点

纯净水没有细菌,没有病毒,干净卫生。得不到有用的微量元素,增加钙的流失。

矿泉水纯净卫生,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有利于维持酸碱平衡,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不利于广泛饮用。

自来水广泛饮用,所含矿物质基本能满足人体需要。需要解决污染问题。

3.全班交流并展示图表。

4.提问。

(1)既然烧开水是解决自来水污染问题的重要方法,那烧开水有哪些学问呢?

(2)你们或你们的家人平时是怎样做的?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

四、角色扮演,回顾全文

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是通过采访医学专家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一起去采访周博士。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采访手记,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呢?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有趣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同学议议,还有哪些令你感兴趣话题,课余分组去采访一下有关人员。

采访课件 篇2

①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二类生字。

②读课文,了解科学饮水的知识,留意生活中的科学。

③了解采访手记这种表达形式。

①引导学生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和查找的资料,知道如何做到“科学饮水”。

②在学文过程中,逐渐领会采访手记这种写法,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这种表达形式。

理解如何做到“科学饮水”,倡导人们“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中的现象,敢于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了解科学饮水的知识,认识各种水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看到这个题目你脑子中冒出那些小问号呢?

(简单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手记”是什么意思,手记就是把当时看到,听到的内容快速记下来。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老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直到把课文读通为止。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画个小小的问号,一会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①提出不理解的词(师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矿化度、储存、充沛等)

②在熟读词语基础上,师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交流理解。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适时正音,将句子读通顺。

三、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采访手记主要是围绕什么话题开写的吗?(科学饮水)

2、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学生各抒己见)周博士是怎么说的呢?

齐读句子。

3、师:那么怎么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那些良好的建议呢?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

①启发思考:在学习《有趣的生命时钟》和《燃料的家庭》时,我们都运用了表格去帮助学习课文。在这一课,还能借助表格吗?如果能,该怎么样设计呢?

对学生设计的表格分析引导,最终确定最为简洁并能理清主要内容的表格。(参考表格)

4、若你是周博士,你对大家科学饮水能提几条建议吗?

三、回顾全文,分角色朗读。

师:真不愧是博士,看样子。你们对科学饮水有那么多了解呢。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知识是通过采访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去采访周博士,好吗?

1、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采访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饮水有那么多学问,我们知道了科学的饮水知识,可我们周围的人都知道吗?我们该怎么向他们说呢?

(师扮妈妈)小明,今天咱们买了一台饮水机,喝水就方便多了,饮水机里的水又干净又卫生,保准不生病。咱们再也不用烧水喝了。

奶奶是个节约的人,这不,烧开水她也在一旁认真瞅着,怕浪费了煤气。水刚开。她就赶紧掂壶关火,你该怎么利用所学的知识告诉奶奶怎样烧开水才科学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启发思考:

同学们,你们真棒,学过的知识会利用,这就是活学活用。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告诉你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来做到科学饮水。

2、拓展延伸:

﹙1﹚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如:关于“上网的利弊”,关于“如何阅读课外书”等,选择一个话题,和同学议议,列出采访提纲,采访同学﹑老师、家长或有关人员,将采访内容以手记的形式记下来。

﹙2﹚把你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告诉你周围的人。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科学饮水”为话题,用采访手记的形式,为我们介绍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的优劣,倡导人们“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

全文共14段,第1段引出了全文的话题——科学饮水,以及采访的时间、人物,开门见山,一目了然。第2~14段以采访手记的形式分别介绍了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的优劣、矿泉水的好处、自来水的饮用和烧水的方法在周博士的介绍中既有对比又有各自的特点,特别是对自来水的饮用和烧水方法的介绍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很强的指导性。周博士最后的话不仅是讲饮水,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科学地生活。全文语言极为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灵活,引导学生抓住话题,自读自悟,了解纯净水、矿泉水、自来水的优劣,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全文用采访手记的形式,人物以姓简称是采访手记常用,可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科学饮水的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采访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母爱》这篇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细腻,讲述的是一头老牛为了自己的孩子拦路索水的故事。老牛为了孩子甘愿忍受呵斥、鞭打,将用生命换来的水全部给予了小牛,歌颂了伟大、无私的母爱。选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从中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母爱。

二是联系生活实际,由文及人,感受身边母爱的伟大。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老牛拦路索水的原因,体会文中蕴含的伟大的母爱。

3、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敬佩和赞叹,让学生从心底感激自己的母亲。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

课件播放歌曲《母爱》,生边欣赏边放松心情。

1.师:同学们,从刚才优美的歌声中,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生畅谈)

2.师:是啊,总有一个人默默地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板书:母爱)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题)

3.师:妈妈是我们最亲最近的人,妈妈给予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家,说道妈妈,你心中会有怎样的感受?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地大声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围绕母爱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读文,我们知道这里的“母爱”指的是谁对谁的爱?课文围绕“母爱”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2:一头老牛为了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拦路索水的故事。

师适时评,教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你真会概括,抓住了文章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去说。

四、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体会“水”的珍贵。

1.师:这是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它发生在一个怎样的地方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段。

师:什么是极度缺水?(非常缺水,缺水到了极点)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极度缺水?(只有几斤、全部依赖、很远)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3.师:(课件出示沙漠地区缺水图)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西部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据查,在干旱的季节里,每人每天的用水量只有三斤,知道三斤是多少吗?(出示实物)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三斤水。这点水,你们平常最多只能用它来做什么?(生联系实际畅谈)当地的人们又用它做了什么?(生用文中的话回答)是啊,就是这样的几斤水,是人们生活的全部依赖,就是这样几斤水,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可见水十分------(生:珍贵)。

1.师导: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就是在这样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一头老牛上演了震憾人心的一幕。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想一想:这是一头怎样的老牛?(出示课件,明确自学要求)

2.生边读边体会。

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品读、体会。

老牛立在车前……双方仍然僵持着。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刻画老牛的倔犟的。读完,你有什

么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僵持一词,体会时间的漫长与老牛的倔犟。带着你的体会读一读这两句话。

(2)人和牛就这样对峙着……一动不动。

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对峙,并从一动不动中体会牛的倔犟。

(1)师:刚才牛和车僵持的局面一深深让我们看到了老牛的倔犟,但倔犟到令人揪心

的一幕还在后头,你们还能从哪看出牛的倔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牛被打得哀哀叫唤,但还不肯让开。它凄厉的叫声,

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显得分外悲壮。

(2)师: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带着你的的体会读一读这句话。

(3)师:听老师读一读这两句话,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自由想象画面,师指名回答。(生自由想象畅谈:老牛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老牛伤痕累累,滴滴鲜血染红了脚下的沙漠……)

(4)师:此刻,如果老牛会说话,它那哀哀的叫唤,凄厉的叫声又在向人们诉说着什

(5)师播放课件中悲壮的音乐导读;

a我们看到恼怒的主人扬起了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生接:哀

b听到这哀哀的叫唤,主人的心都碎了,但这水是人们生活的全部依赖呀,主人只能再

次扬起了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生接:哀哀叫唤……分外悲壮)

为了大家,主人只能含泪扬起了长鞭,狠狠地抽打瘦骨嶙峋的老牛,牛被打得(生接:哀哀叫唤……分外悲壮)

d鞭子越抽越急,牛被打得哀哀叫唤,此刻,在你眼中,这还仅仅是一头倔犟的老牛吗?

师: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老牛那哀哀的叫唤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运水的战士哭了,

司机也哭了。运水的战士从车上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的面前。面对这来之不易的水,老牛又会怎么做呢?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读完这段话,你又看到了一头怎样的老牛?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小声读一读这句话,圈出描写老牛动作的词,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老牛只看不喝,它把用生命换来的水全部给予了小牛,这是一份怎样的母爱?(伟

师:正是这伟大、无私的母爱,震撼了所有的人,人们都静默了。课件出示句子:(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这泪水又因何而流呢?

师:此刻虽然静默无言,但这亲密的举动和泪水中又包含了多少爱啊!让我们再次读出

老牛的慈爱与伟大。(课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生读: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眼中的泪水)

师小结,教学写法:作者正是抓住了老牛的动作,神态这样的细微之处向我们展示了母

爱的伟大,这样的描写就是细节描写。

六、回顾全文,揭示课题的含义。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咱们回头想想,是什么让老牛面对司机的呵斥、驱赶倔犟的立

在了车前?(生:母爱)是什么让老牛宁愿被打得哀哀叫唤也不肯挪动半步?(生:母爱)是什么让老牛用生命换来的水舍不得喝上一滴,全部给予了小牛(生:母爱)。

这就是母爱,它就是这样伟大,就是这样无私!

1.师:想想老牛,你又想起了谁?什么时候你也曾感受到这样无私又伟大的母爱?

生联系实际谈母爱:(送伞,给自己好吃的,教做作业,照顾生病的自己,牺牲闲暇时间陪自己玩……)

是啊,母爱就像空气,无处不在,它是温暖的怀抱,呵护着你;它是无私的付出,喂养着你;它是有力的臂膀,保护着你;它是甘甜的乳汁,养育着你。它更是同学们口中玩耍时的好伙伴,生病时的守护神,下雨时的花折伞,寒冷时的大棉衣。

3.师:这就是母爱!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大声诵读一首小诗,献给全天下的母亲!(播放课件歌曲母亲的伴奏)

课外作业:

1、写一写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

采访课件 篇4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把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妈妈信息进行交流,感受交流的快乐。

2、学着用简单的符号记录信息。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采访妈妈》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在家采访过妈妈,并一起和妈妈完成采访表。

2、区域活动时已经“读”过采访表。

3、记录表、记录用的纸和笔。

三、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前几天我们做了小记者,一起采访了妈妈,有什么发现?

2、分享交流

(1)、幼儿和好朋友一起交流自己采访到的信息,老师观察幼儿能否看懂调查表,并读懂表格各栏的意思。

(2)、请个别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妈妈,一起看记录表。

(3)、引导幼儿用动作学妈妈最喜欢做的事。

(4)、老师记录自己的妈妈,介绍表格各栏的意思。

3、幼儿记录

(1)、幼儿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妈妈的信息。

(2)、展示幼儿的记录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小百科:"妈妈"(拼音mā mā)是母亲的口语。"妈" 从造字上看,妈是形声字,从女,马声。本义是称呼母亲,重读仍为原义。母亲,简称母,是一种亲属关系的称谓,是子女对双亲中女性一方的称呼。《广雅·释亲》:妈,母也。《康熙字典》"俗读若马,平声。称母曰妈。" 在历史长河中,"妈妈"这个词的.含义经过变化,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妈妈"不是外来词,人类的各种语言中,MAMA的发音总是用来称呼母亲的,因为这是人学会的第一个音节。在上古汉语中"母"发ma音。

采访课件 篇5

①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二类生字。

②读课文,了解科学饮水的知识,留意生活中的科学。

③了解采访手记这种表达形式。

①引导学生要根据课文中的介绍和查找的资料,知道如何做到“科学饮水”。

②在学文过程中,逐渐领会采访手记这种写法,了解采访应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这种表达形式。

理解如何做到“科学饮水”,倡导人们“讲究喝水,喝出健康,喝出充沛的生命活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处理信息,构建知识的学习习惯。对生活中的现象,敢于积极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了解科学饮水的知识,认识各种水的利与弊。激发学生留心身边事,敢于积极探究的兴趣。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善于提问题的孩子是最聪明的,看到这个题目你脑子中冒出那些小问号呢?

(简单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手记”是什么意思,手记就是把当时看到,听到的内容快速记下来。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老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带着疑问学习)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不通的地方再读一遍,直到把课文读通为止。遇到不懂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画个小小的问号,一会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①提出不理解的词(师板书、有机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微量元素、免疫力、新陈代谢、矿化度、储存、充沛等)

②在熟读词语基础上,师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交流理解。

③指名分段读课文,适时正音,将句子读通顺。

三、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1、读了课文,你知道这篇采访手记主要是围绕什么话题开写的吗?(科学饮水)

2、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饮水吗?(学生各抒己见)周博士是怎么说的呢?

齐读句子。

3、师:那么怎么做到科学饮水呢?周博士为我们提出了那些良好的建议呢?让我们到文中去看一看。

①启发思考:在学习《有趣的生命时钟》和《燃料的家庭》时,我们都运用了表格去帮助学习课文。在这一课,还能借助表格吗?如果能,该怎么样设计呢?

对学生设计的表格分析引导,最终确定最为简洁并能理清主要内容的表格。(参考表格)

4、若你是周博士,你对大家科学饮水能提几条建议吗?

三、回顾全文,分角色朗读。

师:真不愧是博士,看样子。你们对科学饮水有那么多了解呢。同学们所知道的科学饮水知识是通过采访周博士而知道的,下面我们就扮演三位小记者去采访周博士,好吗?

1、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课文。

2、全班交流,指名分角色读,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采访让我们大开眼界,原来饮水有那么多学问,我们知道了科学的饮水知识,可我们周围的人都知道吗?我们该怎么向他们说呢?

(师扮妈妈)小明,今天咱们买了一台饮水机,喝水就方便多了,饮水机里的水又干净又卫生,保准不生病。咱们再也不用烧水喝了。

奶奶是个节约的人,这不,烧开水她也在一旁认真瞅着,怕浪费了煤气。水刚开。她就赶紧掂壶关火,你该怎么利用所学的知识告诉奶奶怎样烧开水才科学呢?

五、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启发思考:

同学们,你们真棒,学过的知识会利用,这就是活学活用。希望你们能把学到的知识告诉你周围的人,让大家都来做到科学饮水。

2、拓展延伸:

﹙1﹚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令我们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值得我们去探究,如:关于“上网的利弊”,关于“如何阅读课外书”等,选择一个话题,和同学议议,列出采访提纲,采访同学﹑老师、家长或有关人员,将采访内容以手记的形式记下来。

﹙2﹚把你知道的科学饮水的知识告诉你周围的人。

[《采访周博士手记》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采访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掌握稍复杂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计算含有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知道混合运算的顺序。

2、经历探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学会用估算判断结果,体验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养成估算的习惯。

3、在进行较复杂计算的过程中,细心培养认真、扎实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法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及进一步应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本单元的教学要注意渗透估算,特别是计算商中间、末尾有0的除法时更应突出估算。经常用估算对结果进行判断,有利于养成估算的习惯。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

信息窗1:走进果蔬会------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2:采访果品加工厂-------学习商中间有0和学习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信息窗3:采访果品包装车间------学习连除和学习含先加后除(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建议

1、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融为一体。

2、重视引导对学生对新知识的自主构建。

3、重视估算。

4、关注学习过程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采访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预习提纲:

1.读一读:大声朗读第6、8题。

2.想一想:仔细思考题后的问题,并动手做一做。

3.比一比:积极动脑思考聪明小屋,并把你的想法说给家长听一听。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出示口算卡片,说说商是几位数,你是怎样判断的,并估算出商。

2393=4247=3188=4529=5446=2794=二、自主练习

1.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第6题是解决问题的综合题目,检查时重点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对于平均每

分钟至少要走多少米?的理解非常重要,要提醒学生注意)

第8题,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第2个问题的思考方法。

2.第5题是判断商的位数,估算及笔算相结合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帮助。

全班交流时,重点说说是怎样判断商的位数的。(第5题是难题,也是一个难点,

最后一栏准确的商学生都可正确无误的解答出来,但是在解前两栏商的位数和估计的商时出现很多失误,以后应加强对这类题的练习)

3.第7题是解决有关路程、速度、时间的题目,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填写,再集体交流。

三、聪明小屋

先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再进行补充讲解。

采访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情景图

预习提纲:

1.读一读:情景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哪些问题已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

2.试一试:把上节课未有解决的问题,试着做一下。

3.把你解决的方法说给你的家长听一听。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出示情景图,检查学生提出问题的情况,教师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指导点拔

1.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估计一下商

(2)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并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十位上除尽、个位上的0怎么办?末尾为什么要添上0?

2.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白葡萄酒?

方法同1

3.总结概括观察一下,今天学到的知识有什么特点?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课题的板书。

三、类化练习、限时作业

1.计算

4803=3603=6408=

1246=9969=824=

4162=7545=

2.辨对错

自主练习第5题

3.解决问题:自主练习第4题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做这种除法应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采访果品加工厂商末尾有0的除法

平均每分钟生产多少瓶干红葡萄酒?

4203=140(瓶)

采访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笔算。

2.能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学准备:

方格图、情景图

预习提纲:

1.看一看:仔细默读课本内容。

2.读一读:朗读课本内容。

3.做一做:利用方格图,动手分一分你所提出的问题。

4.算一算:试着算一算你所提出的问题及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预习展示

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情景图,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有重点地板书问题。

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拔

1.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1)引导学生列算式,教师板书

让学生利用方格图摆一摆、分一分

(2)让学生试着列竖式算一算

(3)全班交流、展示,总结算法(先看被除数前两位,从百位到个位依次商

数)(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口算算理)

2.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让学生试着做,集体交流

3.李叔叔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明白题意,列出算式,独立计算、集体交流。

三、类化练习

自主练习

1.第1题

2.第2题、第4题

3.列竖式计算

3486=5679=4348=4976=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走进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

平均每个品种的苹果有多少箱?

1848=23(箱)

2381841624240去年平均每个葡萄园大约产葡萄多少吨?

718980(吨)

李叔叔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4326=72(千米/小时)

gz85.COM精选阅读

机器人课件(系列九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关于“机器人课件”的相关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在课堂上非常重要的课件,因此就需要我们老师写好属于自己教学课件。教案是展现教师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请将这篇文章添加到你的书签夹中以便随时查看!

机器人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怎样的。

2、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与同学交流讨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于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科学的欲望。

教学准备:

1、有关智能机器人图文资料。

2、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出谜面)名字叫人不是人,不吃不喝手脚勤。能开汽车会下棋,干活听话负责人。(谜底:机器人)

老师随着学生的谜底(板书:机器人)你们喜欢机器人吗?对机器人有哪些了解?(生汇报资料)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认识果园机器人(补充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想说点什么?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词语:罢工帮手收获特殊指挥充电

(2)、指名读课文(5名),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1)、对照插图,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哪些地方有趣?

(2)、同桌互相交流。

(3)、汇报自学情况。

2、汇报交流。

(1)、课文写机器人是怎样的?哪儿些地方有趣?(果园机器人可以帮助农民伯伯做农活。有趣;水果丰收,它可以搬运水果,可以自我充电,还可以“吃”园中掉在地上的水果进行充电。)

(2)、想一想,果园机器人与果园生产有什么紧密的联系吗?(水果丰收,农民们在果园中实在忙不过来,所以机器人可以来帮忙,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一定得经济效益。)

(3)、果园机器人一开始就适应果园生产地需要吗?

(根据果园生产地需要,对果园机器人进行了再创造,如如人们考虑到机器人要充电工作,而带着电线在果园工作工作很不很不方便,想到用换电池的办法。但人们又发现如果电池没电,它又会“饿倒”,人们不能马上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去找它,这样又带来麻烦。人们又想到让它自己充电,这样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效益。)

(4)、你觉得他们这个办法好不好?好在哪儿?你还有高招吗?

四、课外拓展

如果你是个小小发明家,你会研究一种什么样的机器人?它的哪些主要功能?互相说说,并画下来或写下来?

五、作业

1、读《草原上的叶子》的64课《电脑上种蔬菜》。

2、《十万个为什么》和《少儿百科全书》。

机器人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

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大胆设想未来机器人的模样和工作原理。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小组交流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的果园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科学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文中所介绍的机器人的工作原理。2、大胆设想未来机器人的模样与工作原理。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前置性作业: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课文有哪些地方有趣?(文字与插图相结合)3、搜集机器人相关资料。4、设计未来机器人,说明特点、作用。(可以文字、图片显示)学生主持活动的训练:课前两分钟、机器人如何有趣、拓展交流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交流、老师引导、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三维目标。

2、学法指导,形成思路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将收集的资料有机与课堂相结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未来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

3、理念的指导。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中力求达到学生自读自悟,老师点拨引导、学生习作探讨,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谈谈看后的体会。

【语文课程指出课堂中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生动,形象的视频,一下把学生带到机器人的世界,不仅仅停留在一定的文字上,更体会到机器人的神奇。】

2.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另一种机器人,板书课题“果园机器人”,齐读课题。

【由展示的资料,直接出示本课的学习主题。】

(二)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件出示)

【课表中指出,这个年级段的学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鉴于本篇课文没有难懂的字词,引导学生读课文后,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2、请学生汇报。(老师组织教学提示语: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再读课文)

3、出示自学提示。

想想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课文哪些地方有趣?(课件显示)

【本篇课文是自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了解机器人样子以及工作原理是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自学,达到突破重难点。】

4、小组交流。

(三)点名交流(提示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1、机器人是怎样的?

机器人的样子设计可爱合理:它的外表就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各个部位都设计得非常科学合理,它的电子眼能够发现浓密枝叶后的每一个成熟的水果;胳膊可随意弯曲旋转伸缩,手上戴有手套,不会将水果抓伤;它的脚能够依据地势保持平衡。

这种机器人可以摘果子,装箱,运送。

这种机器人可以不用电线,自己充电。

这种机器人可以吃树上的果子,不停工作。

没有电会罢工,拖着电线不方便?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那就吃水果变成糖,再把糖变成电。

这种机器人适合农场用,所以叫果园机器人。

2、归纳板书:机器人、聪明能干、自己充电

3、当果农忙不过来时,想可不可以让机器人帮忙。(课件显示3)可没电了,机器人会罢工;可拖着长长电线不方便时,人们又想可以用电池呀!当电池很快用完,机器人饿到时,人们又想,能不能让机器人自己充电呢?看到人们设计这种机器人的过程,你想说什么?

4、师总结,一切发明创造来源于生活,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科学技术的神奇。板书神奇

【抓住三句话,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叙述层次性,了解生产、生活是发明创造的动力。】

5、机器人的有趣。(请学生来主持,点名读书。)

机器人有趣的地方。师板书有趣

作者把机器人当成人来写,通过“吃”、“罢工”“饿倒”体现出语言的有趣、生动。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机器人的有趣、神奇。

【在课文的两个重点中,以引导学生体会有趣为主,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机器人的有趣。】

6、在同学的帮助下,你们自己的努力下,我们了解到机器人的有趣、神奇,你还想知道什么?

【本环节设计的意图主要体现学习质疑的过程,书中你有什么疑惑或者你还想了解什么?

(四)展开想象

1、果园机器人的确给果农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带来了很多好处,看来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聪明能干的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了,潜入深海寻找宝藏,给人类送牛奶,帮助人们抚养孩子,进入身体查病治病……(出示课件4)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写一写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会有哪些本领。

2、学生交流、评价。

【课标中对于这个年级段习作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设计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其实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已经进入了各行各业,请为我们展示机器人的图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发明的机器人也象我们刚看的机器人一样,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帮助人们解决难题。

【通过图片了解到,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机器人走进了各行各业,进一步完善自己设计的机器人,潜意识懂得一切的发明来源了生活,更服务于生活,为了更好造福人类,所以一切的发明会力求不断进步、不断地完善。】

(六)课后作业

把自己设计的机器人说给父母或同学听,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逐步完善自己的设计,修改自己的写机器人的短文,是一次习作提升的过程,同时也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做了很好准备。】

机器人课件 篇3

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⑴借助拼音自学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⑵了解文中所介绍的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⑶大胆设想未来机器人的模样与工作原理。

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了解课文内容,明确文中的果园机器人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索科学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1、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电脑的神奇: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这篇课文,了解了网络这个神奇的世界,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电脑不但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公路,还可以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机器人有关的课文。(板书:果园机器人)齐读课题。

师:课文中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

2、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

3、指名读文,正音:

罢工:不工作,停止工作。

特殊:特别的,与众不同的。

师:课文共分为几个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

师:刚刚同学们读了课文,那么课文中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出示幻灯片)请四人小组讨论后,推选代表发言。

生代表自由发言,反馈。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正确,现在老师把你们的发言归纳成几点。(出示幻灯片)

⑴这种机器人适合果农,所以叫做果园机器人。

⑵这种机器人会摘果子,装箱,运送。

⑶这种机器人不用电,自己会充电。

⑷这种机器人只要“吃”树上掉下的果实,就会自己充电,不停地工作。

⑸当地上的水果不够“吃”时,它会听懂果农的指挥,摘树上的果子“吃”。

师:从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中,同学们了解到果园机器人有什么作用?能量来自于哪里?

板书:

作用:摘果子、装箱、运送

能量

机器人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会玩电脑吗?你知道电脑有哪些用途?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图片:机器人。

3.提问:你们知道机器人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人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4.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读“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论阅读要求。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一想有哪些地方不明白,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点拨。

三、检查反馈,讨论交流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注意听,及时纠正错误。

2.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哪儿?

3.交流自读收获;通过读书,你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

四、再学课文,自学字词

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新词。

2.开火车读词语:帮手罢工充电特殊收获指挥

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1.对照插图,说一说果园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并说说原因。

3.读课文第3节,要读出趣味,找出这一节中加引号的句子抄在“采蜜集”上,并跟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六、感情朗读,拓展延伸

1.通过各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2—5自然段,展示果园机器人的神奇有趣。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说说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简单,富有趣味,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生参照提示语独立阅读、思考。

先由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接的就读阅读要求并议论、思考。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有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如小组赛读,有感情地个人读;分合作小组交流讨论,加深学生对“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的理解感受,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三、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拓展、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们收寻资料、处理信息能力的一个训练。

机器人课件 篇5

一、学情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一篇描写机器人的略读课文,课文简单易懂,学生理解阅读提示提出的机器人是怎么样的,它有什么本领及说一说课文的有趣之处这些问题并不难。因此,交流自己设计的机器人也作为课堂重点,这也是为口语交际六做准备。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掌握了一些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结合我们班学生对科学知识感兴趣的特点,交流完果园机器人的有趣之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拓展上,让学生发挥想象,并有条理地说出设计的机器人。

二、教学理念

问题引领、以读促思

三、教学模式

问题、研学、分享

四、教学策略

问题引领: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阅读分享:通过学习提示和读书,了解课文提出的问题,并在阅读中感悟,在分享中进一步了解果园机器人你的有趣设计。

拓展应用:设计、交流、展示心目中的机器人 。

五、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借助拼音和朗读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书、思考、交流,领悟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

3、通过发挥想象与思考,展示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过程和方法: 通过抓关键词和展开想象等方法,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了解机器人,留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六、课堂实施过程

(一)思考入题,引出问题

1、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从没有电灯到有电灯。从没有( )到有( ),从没有( )到有( ),从没有( )到有( )。人类凭着智慧,不但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还了解了太阳的奥秘,探索了(月球之谜),还发明了电脑和网络,让我们跨上了( 信息高速路 )。针对果园出现的问题,人类还发明了——果园机器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果园机器人。

2、生读题目,提出想知道的问题

3、生再读题目,发现特别之处(略读课)

4、生根据阅读提示,提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整理问题

(1)机器人的特点及本领?

(2)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3)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样的机器人?

(二)自读自悟,了解机器人

1、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机器人的特点及本领。

2、回顾方法——抓关键词,汇报: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抓住“成熟” “整齐”“指定”“摘、装、运”等关键词感受机器人的本领)

(三)阅读分享,体悟有趣之处

1、生观看机器人工作视频,说感受

2、回顾方法——展开想象

预设:

(1)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2)因为电池的电很快就会用完的,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抓住“罢工”“饿倒”拟人写法,感悟机器人的可爱。)

3、评说机器人。

假如你就是机器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单独介绍、采访介绍)

4、引导学生发现机器人的发明来源于生活需要

师:小朋友们,刚刚听你们讲了这么多,果园机器人真有趣。可是果农还是发愁,因为还有很多问题出现,你们想一想,这个果园机器人还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5、小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实际生活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有怎么样的机器人。

(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

1、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发明怎样的机器人?

学生说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其他学生评价或提出疑问?

2、视频播放最新机器人

3、生谈收获或疑问

4、推荐课外阅读书目

七、板书设计

24、果园机器人

特点:聪明能干

抓关键词

展开想象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机器人课件 篇6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激发学生对神奇的科技世界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1.上网查找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了解机器人在哪些领域起了哪些作用。

1.出示智能小狗玩具,指名上台玩一玩。(通过玩耍,感受智能小狗的聪明灵活,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师引导:机器狗是多么有趣、多么聪明啊!机器人是怎样的,会有多么能干呢?你想知道吗?那就请自己读一读24课果园机器人(师板书课题)

1.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你能用比较简短的几句话来说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然后再指名说,注意引导学生把内容说清楚完整。)

2.课文中的机器人是怎样的呢?哪些地方有趣?找到有关的句子勾出来,再反复地读几遍。

3.和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三、读课文,想想你在课文中读到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器人的本领也将会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多,你们都上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咱们来交流交流,更多地了解神奇的科技世界。(指名汇报收集的资料。)

六、作业:(小练笔)让我们展开想象,想一想自己将来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先说给爸爸妈妈听,再写下来。

机器人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知道机器人是什么样的。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3、 能够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果园机器人的基本情况,引起对机器人的兴趣。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之情及探索科学的欲望。能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到秋天的果园看一看。

2、刚刚你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3、水果丰收了,果农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可是图片上的这位阿姨的脸上怎么还带着点发愁呢?请大家从课本99页的第一自然段中找找原因吧。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果园机器人》。

二、感受机器人的能力。

1、果园机器人能帮果农做些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3、齐读这句话,感受机器人的能干。

三、感受机器人的缺点。

1、同学们,这些机器人真能干,有了这些好帮手,果农们就省心多了。可派这些机器人去摘果子后,发愁的事又来了。到底是什么事呢?让我们好好读读第三自然段,把果农发愁的事画下来。

2、讨论交流:

麻烦一: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

麻烦二:不可能让机器人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

麻烦三:没电了,机器人就会“饿倒”。

麻烦四:让果农在大片密密的果树林里一个个地去找“饿倒”了的机器人,那可太麻烦了。

四、机器人是如何充电的。

5段,找找他们是怎么解决的,把有关语句用“ ”画下来。

2、讨论交流:

(1).让机器人自己充电。

(2).它们只要“吃”树上掉下的水果就可以干活。

(3).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3、机器人吃的是果子,怎么就会有电了呢?电是怎么来的?

(吃水果——糖——电)

4、果园机器人有这么多的特点,你认为哪些特点最有趣?

五、回顾课文叙述顺序。

先写果农忙不过来,需要机器人帮忙;

再写机器人怎么帮人们干活;

接着写机器人在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没电了,怎么办?);

然后写机器人怎样充电;

最后写有了机器人果农轻松了。

六、拓展学习。

1、播放课件,认识各种机器人。

2、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样的机器人,它有哪些本领。

七、作业:

完成小练笔:写写自己想发明的机器人。

机器人课件 篇8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能体现电脑神奇的文章,所写的内容极为有趣。文章的叙述方式也很有特色。文中果园机器人各种特性的介绍,是随果园生产需要的变化一步步体现出来的。这样的叙述一方面使得果园机器人特点的介绍有层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生产需求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了解果园机器人的有趣设计,激发学生对机器人世界和科技的兴趣,继续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借助拼音读通读懂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电脑的神奇;

3.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内容和特点,本课的重难点定为:

重点:了解果园机器人神奇有趣的设计,引发对机器人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

重点的确定,教学和学法的选择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说教法和学法

1、选择教法,明确思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体现新课标中的三维目标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引导法、点拨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力求在教学中达成三维目标。

2、学法指导,形成思路

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点词句,品读赏析,丰富和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3、理念的指导,精心设计

抓住语文本色,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课文内容生动、有趣,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学中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引发对机器人世界的兴趣,在对科技的兴趣中习得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遵循阅读教学规律,重视学生的体验。阅读时学生个性化行为,是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导下,力求通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达成三维目标,促进学生发展,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电脑真神奇,不仅可以使我们跨上“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

2.出示课件:机器人

3.师:你们知道机器能干些什么吗?那这个机器又是干什么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果园机器人》。(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师指名学生阅读提示,并分组议议阅读要求。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提出具体明确的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

(2)读一读,想一想,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

(3)想想有哪些地方读得不明白,并学一学编辑叔叔的做法,在空白处画“问题泡泡”。

三、讨论与交流

1.交流自读疑难。

师:读了课文,你们有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吗?

生汇报,师引导学生评价所提出的“问题泡泡”。

2.重点讨论交流课文写的机器人是怎样的,相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课文哪些地方有趣。

2.展示:学生读课文中有趣的地方,其他同学参与评价。

3.齐读课文。

五、综合拓展

1.交流:与同学交流你知道机器人还能干什么。

(1)小组交流;

(2)班级交流。

2.教师小结。

3.课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养成积累的习惯。

板书设计

24果园机器人

水果丰收,果农需要帮助

现在已经有机器人能帮果农干许多活儿

科学家正在研究会自己充电的机器人

机器人课件 篇9

一、笑话导入

1、讲述笑话:某日,来自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三位科学家在一起讨论那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实力最强。德国科学家说:我们德国制造的一种机器人,可以处理一切危险的物品,你说强不强?日本科学家听了后,鼻孔“哼”的一声,轻蔑地说:我们日本也制造了一个机器人,可以帮忙处理家庭和公司里的一切事务,你说厉害不厉害?来自我们国家的那位科学家哈哈大笑:你们不要争了,我们刚制造了两个“嫦娥一号”机器人,在他俩的脑袋装了几块豆腐,那两个机器人现在居然当了德国总理日本首相!

2、简单交流笑话。板书课题。

二、学习阅读提示

1、学生自读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我们几个阅读要求。

2、交流归纳阅读要求。划出“读读”、“想想”、“交流”三个动词,明确本堂课的目标。

三、初读课文

1、出示要求:划出生字新词,借助拼音,读通读准课文;把写机器人怎样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来,再读一读;在读不懂的词句旁标上问号。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点拨。

3、师生共读课文,逐词逐句读,逐段逐段读,达到正确流利的要求。

四、深读课文

(一)说说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关注学生言语的规范和条理性

1、读读划出的相关语句。

2、班内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聪明能干、摘下来、装进、运到、充电(特殊、变成、收获、如果就、要是就)、指挥、好帮手)

3、比赛:一部分学生借助板书介绍果园机器人(总分、分总、总分总),一部分学生借助板书介绍机器人的充电过程。交流点拨。(鼓励加词说:如轻而易举地摘、一心一意地装、准确无误地运)

(二)说说果园机器人有趣的地方,体会科普文用词用语的趣味性

1、抓住“罢工”、“饿倒”、“吃”的三处语句交流“有趣”,感受果农对机器人的喜爱之情。

2、感情朗读,带着果农的喜悦之情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宣说:机器人技术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自问世以来经历40余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走向成熟的工业机器人,多种用途的特种机器人,昭示着机器人技术灿烂的明天。明天你有可能拥有会送牛奶的机器人,可能拥有会查病治病的机器人,可能拥有抚养孩子的机器人,明天你更可能成为机器人的设计师。

2、设计一种你最需要的机器人,他会怎样工作,有那些本领。自己仿照练说。

3、交流介绍,关注学生介绍言语的连贯性和本领述说是否清晰。

4、听起来,同学们设计的这一切像科幻故事一样,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天迟早会到来。

六、质疑问难

1、学完全文后,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2、交流或留疑。

七、作业

1、阅读一些机器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课作资料准备。

2、把设计的机器人写下来。

授课课件(系列12篇)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但要注意教案课件所包括的知识点应该设计得恰到好处。教案是教师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制定的规划书。我们特意为您准备的“授课课件”一定会带来收获,相信会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授课课件 篇1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各课中的内容之间有着相互的联系,在学生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很多内容可以同时搜集得到。在教学本单元之前,教师要安排学生根据单元准备的要求,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每一课的教学前,根据本课的内容提取相关资料即可。对于材料的准备,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完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系家族模型;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

情感目标:愿意合作交流;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认识了四季交替的规律与原因,并且课前收集了有关太阳家族的资料,对本节课有了一定的认识。课前指导学生多种渠道搜集与太阳家族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带着问题去,带着成果来,所以对解决本节课重难点比较容易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科技视频调动学生思维。通过教师介绍,学生的探究组成。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师: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教学导入:太阳给地球带来了什么?思考、提问让学生一开始就有问题。

活动1:播放视频《太阳的形成》了解太阳形成的原因了解太阳的一些基本知识。

活动2:播放视频《太阳的形成》看、讨论太阳巨大的`能量去了哪。

活动3:播放视频《太阳系的形成》看、讨论了解有关太阳系的知识

归纳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太阳的知识。讨论对太阳能的设想。

教学流程图:

(一)检查工具,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主探究阶段(教师指导)。

(三)观看视频。

(四)总结阶段(学生想法,点评)。

七、教学评价设计

本节主要让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太阳的形成、太阳系的组成方面更多的知识。

八、帮助和总结

本课利用视频让学生对太阳的表面、能量、形成及太阳系的形成。教师的视频要选择好才能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太阳的知识。

授课课件 篇2

一、教学目的

(一)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三)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四)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理解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三、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二)课前布置同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并尝试制成电子文稿网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哪些关于地球的知识?

(四)归纳整理,找出课文中的几处转折关系;

(五)齐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六)布置课后研究环保小课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制成电子文稿网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交流感受。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只有一个地球》(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都了解了不少关于地球的知识。下面请大家谈一谈课文中的哪些内容令你感受最深?你是怎么体会的?(自由汇报,适机朗读,适机点题)。

小结:难怪宇航员在太空遨游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谁来感叹一下?(“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易碎)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儿着重研究学习课文的3、4自然段,看看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有哪些方面?导致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从而明白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

(二)自主探究性学习3、4自然段。

1、先请同学们各自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法读一读3、4自然段,读完之后小组讨论: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同时,同学们还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库来加深对这两段文字的理解,获得更具体的感受。

表格:

自然资源举例生成特点人类的破坏后果

资料库(图片、录像、文字)

2、学生读书、自学、阅读资料库;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

(1)交流表格完成情况。“不加节制”你能换个词吗?

(2)地球如此无私,慷慨,有些资源原本是可以长期为人类做贡献的,因为人类的破坏,恰恰相反地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课文运用了哪个词把这两方面的意思联系起来的?(“但是”、齐读3、4自然段。)

4、小结:这些都是因为人类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客观事实,那就是——“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板书:资源有限)

5、为了使同学更具体地了解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更深入地理解这两段话,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同学们从网上或书上搜集资料,独立或找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并制成电子文稿网页。这节课上咱们来交流展示一下。(先小组交流环保小课题,展示电子文稿,再全班汇报)相机点拨理解有关重点词句“滥用”“生态灾难”等。延伸学习3、4自然段。

6、感悟朗读。(自由练读,指名读,范读,小组比赛读,齐读,把深切感受到的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三)学习5、6、7自然段。

1、如果地球资源枯竭了,我们怎么办?有的人提出移居别处,你怎么认为?为什么?

2、引读(注意语气)

3、小结: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地球才孕育了如此丰富的生命世界,因此,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

(四)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地球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此刻感受到的尽情读出来,站起来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力量呼吁全人类。(齐读)

(板书: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五)做为地球村的小村民,宣传环保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让我们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设计一条环保公益广告。(用电脑制作后朗读、交流、欣赏)

(六)总结课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我们的地球是如此可爱,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那么我们更应该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植树造林,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都是创建美好家园的有效途径。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也不断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太阳能、核能。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分使用。总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必须精心保护,才能造福后代,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七)布置作业。(必做题,选做题)

六、板书设计

27.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 造福后代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思想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社九义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整篇文章条分缕晰,说服力强。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根据信息时代的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内容和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本课的设计思路是: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3)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4)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等语文素养为归宿;

(5)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德育教育目标。

本课教学特点:

(1)以读为本,感悟朗读,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2)培养新一代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文字以及口语交际的能力。

(3)公益广告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和创新的能力。

(4)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课文的3、4自然段,目的在于让同学们了解人类对地球资源的破坏,导致了怎样严重的后果,从而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地球。根据课文这两段文字的教学内容,我设计了“自学”环节,准备了与课文内容紧密相连的丰富的资料库,包括录像、图片、资讯资料,便于同学们自由选择阅读,理解重点词句。

(2)同学们交流研究环保小课题,展示制作的电子文稿,通过交互式网络学习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展示汇报,这些资料大多是从网上和书上搜集来的,是第3、4自然段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信息时代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

(3)利用电脑设计制作环保公益广告,锻炼了同学们精炼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审美,思维的独创性。

授课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活动,初步感受绘画的乐趣。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选择红、黄、蓝三种颜色作画,并大胆地画长长的线。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小兔车站、小熊车站。

2、黄、红、蓝油画棒若干,印有小兔车站和小熊车站的大小画纸若干。

3、欢快的音乐伴奏。

4、《火车快飞》的音乐、电话、铃声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游戏“小司机开火车”进场。

教师:“我们一起来开火车,火车要从小熊车站开到小兔站,坐在外围的小朋友起立,我们一起开火车,呜呜??(开一会儿后)请中间一排的小朋友上我的火车,(边开边说)现在我们的火车越来越长了,呜呜??(让幼儿体验火车长长的感觉)火车到站了,小朋友也回家吧”(幼儿坐在自己的位上)

2、集体游戏:“小小蜡笔开火车”

(1)师:“小司机开火车真有趣,从这一头开到那一头,油画棒宝宝看了真开心,也想玩‘开火车’的游戏。小朋友们做小老师教它们开火车,好吗?”

(2)师:“油画棒宝宝等不及了,我们先请哪种颜色的'宝宝玩呢?(红色的)(教师边画边提示:在开火车的时候,我们先找到小熊车站,从小熊站一直开到小兔车站才能停)

(3)请小朋友来开火车。(提醒幼儿从小熊站一直开到小兔车站才能停)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师:“小朋友的油画棒也想开火车了,快请他们出来玩吧!”

(2)引导幼儿从小熊车站一直开到小兔车站。

(3)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颜色的油画棒作画。

4、讲评绘画内容:

师:“你请的哪些颜色的油画棒宝宝开火车的?

5、结束活动:(电话铃声)教师:“喂,你好,这里是小(3)班,哦,原来你是猫大哥呀,你要请我们班的宝宝去做客?好、好、好。宝宝们,猫大哥要请我们班的宝宝去做客,你们去不去?(去)那我们开着火车去吧。(幼儿排队出教室)

授课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

2、简介课文背景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即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

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

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

第四个阶段("忽然教学的钟声"——结束24—29)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

4、学生有目的地在每一个阶段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1)分析第一阶段。——幼稚、怕提问“我想就别上学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明确:怕提问。

“这些景象”指什么?觉得“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指“画眉在树林……正在操练”。幼稚。

“又出了什么事啦?”设置悬念,

这一部分内容与文章中心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明确:巧妙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且为下面的情节和小弗郎士的性格发展埋下了伏笔。

(2)分析第二阶段。——疑惑、诧异今天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区别?说明了什么?

平时上课、最后一课

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我”迟到,会遭到先生的责骂。“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夹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的穿戴。

今天迟到,先生却很温和地叫小弗郎士“快坐好”。

极端肃静代替了往日的嘈杂;严厉的先生正温和地等着他来上课,穿着"督学来校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服饰;最令小弗郎士吃惊的是课堂里还坐着许多本村的人。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3)分析第三阶段。——难受、懊悔在最后一课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与平时有哪些不同?结合课后练习二找出有关语句。

"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

课后练习二:

1、说明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被唤起,开始认识到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

2、表明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自尊心,产生了学好语言的责任感。

3、表明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

4、这联想是对敌人的讽刺,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分析第四阶段。——悲愤、懂事“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中的“高大”指什么?

明确:指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形象在小弗郎士心中显得崇高、伟大。

(5)小结:

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心理活动了解了小弗郎士。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的另一个主人公——韩麦尔先生。

3、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讨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峰。

语言描写:……

指导朗读:

深沉缓慢的语调来读,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结尾部分三个破折号的作用:

明确: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意思的递进。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讨论: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感情有怎样的起伏变化?

上课一开始,他用"柔和又严肃"的语调说话。"柔和"表明他对祖国、同胞、学生的满腔深情;"严肃"说明亡国的悲痛。当课上小弗郎士背不出书来的时候,他不责备学生,而是陷入了痛苦的思索,"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用带着内疚的心情勇敢真诚地作自我批评,痛心地检查自己的过错,表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深厚的爱国热情。接着,又深情地赞美了祖国的语言,赞美了祖国。当学生专心书写的时候,他又陷入了沉思,体味着深沉的亡国之痛。当"最后一课"结束时,他尽情地吐露了自己的悲愤。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

形成板书:

情节人物

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

课前(开端)疑惑、诧异线深情、悲痛

课上(发展)难受、懊悔索思索、内疚

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沉思、悲愤

心理肖像、动作、语言

3、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

(1)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

明确:"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

明确: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

明确: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4、解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明确:韩麦尔先生在开课时宣布:“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几句话在小弗郎士幼小的心灵里轰然炸开,镇公所门前的布告,教室里异乎寻常的情景,现在全明白了。"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单独成节,表达了他难过、愤慨的心情。“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表明小弗郎士对“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的深刻理解,也表明他已经由天真幼稚变得懂事成熟起来了。重复出现,既紧扣课题,又表达了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5、拓展阅读:

(1)导入: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意识尤为强烈。中华民族也曾承受铁蹄的践踏,我们也不妨来看看当时所受的这种煎熬。我们来阅读老舍先生《四世同堂》中描写北平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祁瑞宣老师上第一堂课的一段文字。

(2)《四世同堂》简介:

是一部反映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斗争历史的长篇小说。以古都北平广大市民的亡国之痛为题材,精心挖掘家家户户、男女老少,每日每时都能体验到的由于入侵者的入侵带来的物质和精神的折磨。

(3)比较《最后一课》与《四世同堂》片段:(略)

6、布置作业:

下课以后,小弗郎士在回家的路上又见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请仍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进行创造性续写。

教后记:爱国主义教育是这一课的主旨。这篇课文一小佛郎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课法语课的情景。短暂的最后一课,使我们深切感受到法国人在失去土地时的悲愤、沉痛的心情。这时一篇充满活力的文章,很能够贴近学生的心灵。

《最后一课》知识点

一、作者简介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从1857年开始文学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长篇小说《小东西》,以俏皮和幽默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二、课文背景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本文就是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体知识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塑造人物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分类(篇幅):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四、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6):描述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

第二部分(7—23):写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等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24—29):写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五、问题归纳

1、课文开头写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

本题可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进行分析。对自然环境的描绘正反映出小弗郎士无忧无虑、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

2、“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什么事啦’?”句中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预示着将要发生一件大事,自然地引出下文。

3、“一切偏安安静静的”,句中的“偏”一词的作用是什么?

“偏”表示事实跟所希望的恰恰相反。与平时形成强烈的对照,突出今天的课堂气氛不同寻常,为读者留下悬念。

4、“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这句心理独白独立成段,并且加上感叹号,突出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话在感情上引起了小弗郎士强烈的共鸣。表达了小弗郎士对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深情,体现了他的爱国感情。

5、为什么要将韩麦尔先生称为“可怜的人”?

因为身为法语教师的韩麦尔先生,即将被迫永远离开课堂,离开自己的学生,离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这该是多么痛苦啊!

6、“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的不幸。”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这句话沉痛地总结了以往的教训,把学习、教育与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认识。

7、“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是个比喻句,“监狱”本指把人们囚禁起来,使他们失去自由的处所,这里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打开监狱大门”比喻赶走侵略者,人民重新获得自由。“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比喻法国人民自己的语言。因为语言是民族的象征,不忘记本民族的语言,就不会忘记自己的祖国。

8、“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中的“塞”能不能改为“放”?为什么?

不能。“塞”有“用力、用劲放入”的意思。能够表现出施动者的强烈主观意愿,“放”则比较平实,不能表现出这种感情上的意愿。

9、“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出“我”对被迫学德语的怨恨心情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鸽子是自由的,也暗示了“我”对自由和平的向往。同时在句子中还暗含有对敌人的讽刺和对敌人暴行的愤慨。

10、听到了钟声、号声,韩麦尔先生“脸色惨白”。为什么?

钟声、号声宣告了阿尔萨斯人民从此将和自己的祖国告别。“惨白”说明内心痛苦之极。

11、为什么“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因为“我”深切体会到韩麦尔先生的思想情感,是他的爱国之心令“我”感动而敬佩。

12、如何理解韩麦尔先生所写的“法兰西万岁”?

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来写“法兰西万岁”,这一动作里倾注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感情。“法兰西万岁”是韩麦尔先生的心声,表达了他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集中体现了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13、小说最后一段,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收束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用这样的动作描写作结尾,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个手势中,包含了韩麦尔先生内心深处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巨大痛苦,包含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语言的深刻眷恋。这个动作描写再现了人物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多种感情的交织。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给了读者反复回味的余地。

14、作者是怎样塑造韩麦尔先生这一人物的?

小说是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来叙述的。通过他的装束、语言、行动来塑造他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借此体会揣摩他的内心情感。在孩子的眼里,韩麦尔先生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所以小弗郎士对老师的主要印象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当他走进教室后还特地注意到老师“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但是,在今天,小弗郎士迟到了,韩麦尔先生居然如此温和,这实在让人感到惊异!况且,老师今天还穿戴着不寻常的衣帽,也让小弗郎士大觉诧异。

作者没有直接写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但是读者可以和小弗郎士一样体会得到:只有在重大的事情发生时,先生才会有如此打扮。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他的内心深处在翻腾着什么呢?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要被迫离它而去;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要从此放弃……其间的悲痛,连孩子都强烈地感受到了,我们难道体会不出吗?

最后,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这个动作,使他真正成为一个爱国志士。

15、作者是怎样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作者是从纵横两个方面来安排组织小说的情节的。

从纵向看,作者以一个孩子上学迟到的小事把一个巨大的事件完整有机地组织起来。小弗郎士的行踪,串起了故事的起因和结果。

从横向看,教室是一个串起故事各条人物线索的总枢纽。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小镇上的居民们,都在同一时间汇聚到了同一个地点。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就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完完全全地展现出来了。

授课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会认读船、弯、尖等11个生字。

2、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会用我坐在船里,我还看见说一句完整的话。

4、感受诗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陶冶情操。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用所会的学习方法认读11个生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课文相关贴图磁带小黑板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的好朋友丁丁又来和大家见面了。快,咱们快跟他打打招呼。丁丁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弯刀。(月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瞧,月亮出来了(出示贴图),它像什么?(小船)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丁丁就要邀请做得最端正,听得最认真的孩子坐上小小的船,一起到天空去旅行。(板书课题)

从小朋友们的表情上,我看出你们都非常喜欢这只小船,你们就用喜欢的语气来读读课题。(读课题)船是翘舌音

二、引导想象,感知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和丁丁一起,坐上小小的船去天空旅行吧!

(一)、初读课文:

1、请大家轻轻地翻到书51页,翻到的孩子请用行动告诉老师。

2、当你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时,怎么办?(问、拼、查、猜)

3、要求:1)读第一遍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宝宝,你先用笔把它圈出来。

2)再拿着金钥匙去解决被圈上的字宝宝。

反馈:用金钥匙解决了生字宝宝的孩子在哪儿?

4、请每个小朋友当老师的小助手,检查你同桌的孩子是不是都会读了。如果他都读到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读得不准请你帮帮他。

反馈:刚才哪些小朋友得到了表扬?

5、这么多都得到了表扬,我也想听听,大家一起来读。读的时候注意把句子读通顺,字音读准,不加字和漏字。(齐读)(正音)

6、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非常喜欢这条小小的船,我可不可以也来读一读。要求:我读到哪儿,你的小手指到哪儿,边听边想你都看到了什么?(师范读)

(二)、精读课文

1、刚才和老师一起去天空旅行时,你都看到了什么美景?把你看到的,讲给你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

2、把你在旅行时看到的美景都讲给大家听听。

1)(月亮)什么样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听出来了,你的月亮弯得真可爱。

谁再来试试?你能边读边用动作告诉老师月儿有多弯吗?

你们看到的月儿可爱极了,全班一起来读读。

2)(小船)从你的表情我看出来你很喜欢这只小小的船,你能读得更美吗?谁还敢来挑战读?我也很喜欢这条小船。你们喜欢吗?那用喜欢的语气一起来读读。

你发现这只小小的船有什么特点?(两头尖)谁能上来给我们指指?(强化尖的字型。)

你能读读这句话吗?小小的船儿两头尖。丁丁说,他想听听女生读得怎么样?我发现男生也很想来挑战,男生读。

听出来了,原来你们坐的船,不仅小而且还两头尖。

3)大家都坐在这只两头尖的小船里,欣赏着天空的美景。你发现没有,你周围有无数的小亮光,忽明忽暗的闪着,那是什么?(星星)

谁能用动作做做,闪闪的样子吗?

星星一闪一闪的,仿佛微笑着在给每一位坐得最直,听得最认真的孩子打招呼,欢迎你们到天空旅行。你们也微笑着跟星星打打招呼吧。读闪闪的星星(笑得真甜,读得也很甜)还想听一次!读的时候,注意闪是翘舌音,星星是后鼻韵母。

4)你看到的这无数闪闪的星星,它们都挂在了什么地方?(天空)什么样的天?(蓝蓝的天)恩,天空有点蓝了,再来一次蓝蓝的天。

有人想来挑战了,你来!真好听!大家一起来!

3、多种方式读文

1)丁丁听了大家刚才讲的美景,也觉得很美,于是他就写了这首好听的儿歌送给大家。现在我们一起去收礼物吧。(齐读)

2)哪些同学想来读?坐着的孩子,小声的跟着读!(想读的孩子读)

3)丁丁说:大家都读得这么好,那我们来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学生及时评价

哪位同学敢来读?谁来挑战?(生读,生评)

4)大家读得这么好,老师还想听全班小朋友用最美的声音再带老师去旅游一次。(齐读)

4、拓展练习

天空真美,坐在船里我还看到了七个可爱的小矮人和美丽的白雪公主一起在开心的做游戏。

小朋友们,你们坐在船里还看到了什么呢?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听。他说得美就夸夸他。

刚才得到夸奖的孩子,挥挥手。

生用坐在船里,我还看到了()说完整句。

授课课件 篇6

《使至塞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过程与方法: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教学方法 朗读---鉴赏---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由书法作品《使至塞上》导入。教师配乐朗读。

二.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

三.反复诵读,以读促悟

(一)解一解

了解背景: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番发兵攻打唐属小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737年春,可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番军。

王维奉使出塞宣慰,并在灯西节度使幕兼为判官。本诗即写出塞时沿途景色。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迁。

(二)读一读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

1. 教师范读 2.学生试读 4.学生个读 5.学生齐读

(三)释义

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

属国:典属国简称。唐代人有时以“属国”代指使臣。这里“属国”指往吐蕃的使者,王维奉使问边,所以自称属国。

征蓬:飘飞的蓬草。言蓬草遇秋,随风远去。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

长河:黄河。

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

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首将。

燕然:山名,今蒙古三音诺颜汗中部的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

(四)品一品:

把握内容,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

小组探讨:

1.本诗中哪些词语暗示了作者奉命出使?

2.“单”、“孤”、“征蓬”等字词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孤寂、愤懑)

3.诗人在颈联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大漠景色?(苍茫辽阔、浩瀚无边)

4.整首诗诗人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五)悟一悟:

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1.诗中有画

2.炼字精妙

3.诗的留白

(大屏展示)

“大”写诗人开阔的胸襟。沙漠浩瀚无边。

“孤”边塞荒凉,烽火台燃起的浓烟格外醒目而单调。

“长”写出了诗人对横贯沙漠的黄河的真实感觉。

“圆”大漠观落日的特殊感受,亲切温暧,微带苍茫。

明确: 勾勒出一幅极其雄浑、阔大、壮美的大漠中黄昏落日图,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土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了他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在何处

(大屏展示)

构图美 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扩大

线条美 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

色彩美 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明优美

明确: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五,教师总结

授课课件 篇7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①语言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交流一下你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好吗?

②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多媒体课件)

③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①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a.自读第一自然段,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新词,读通句子。

b.朗读展示。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地读)

c.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能和大家交流一下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d.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惊喜、诧异、喜爱等)再入情地朗读全段课文。

e.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②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用自己的话说说昙花和牵牛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等有什么关系。

四、据理推测,合理想象

①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熟悉的花什么时候开放,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②全班交流。

当堂作业

①学习生字,交流学法。

a.出示生字卡片,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b.书写生字。

②填写句子,体会表达。

填写课文中用不同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句子,并自己仿一句。

课后延伸

学生自由结合,继续搜集各种花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看谁搜集的资料翔实,丰富,为下节课的拓展活动作准备。

①出示花开放的时间表,让学生根据提示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②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的说法。

③交流搜集的各种花儿开放的时间。

授课课件 篇8

1、教材分析

此次绘画活动选自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幼儿园教育活动教材》学前班用书下册,第六单元活动《我的春天》。因为春天来到了处处欢歌笑语、鸟语花香、春光一片,景色非常美好,孩子们十分感兴趣,也非常需要了解和知道有关春天方面的知识。同时这一单元的内容在教材中站有了很重要的位置,有许多故事、儿歌、歌曲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介绍,可见春天内容在下册教材中是孩子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内容。本次活动是在科学认识春天的特征;音乐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的基础上展开的绘画活动。符合季节变化的需要;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孩子们的心理需要。题目改为《我喜欢的春天》,更能表达出孩子们盼望春天热爱春天的情感。

2、幼儿情况分析

我们班是学前班,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相对是比较强的,但在语言表达、动手操作、发现和观察、对美的创造和表达以及集体创作等能力上还需要加强,所以我决定在我们班开展这次以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合作绘画活动《我喜欢的春天》,不但让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锻炼了孩子们友好合作、团队精神等多方面的能力 。

3、 重点和难点

熟练掌握春天的特征,抓住春天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绘画创作,能够统一构思和意见。在绘画的过程中锻炼小朋友们友好合作、互动交流、积极配合等多种品质和能力。

4、教学目标

(1) 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绘画、剪贴等手工技能,合作表现春天的美丽景色。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及相互协作的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美的表现力。

5、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一份,(内容为春天里的各种景色)。MP3动画歌曲一盘《春天在哪里》

学具:白纸六张、蜡笔、铅笔、记号笔、皱纹纸、旅游帽、奖品若干。

活动:孩子们在课前进行观察春天和找春天的活动。

二、说设计

(一)教法

我主要采用是提问法、充实法、讨论法、评优法、总结法、动静结合法。通过提问让小朋友们说出在课前他们是怎样进行观察春天的活动的,看到和感觉到了那些春天的特征。通过充实法孩子们观看课件丰富视野,补充了认识的不足。通过讨论法,孩子们决定本组要进行的绘画或手工创作内容。通过评优法,鼓励优胜合作的小组增强集体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通过简短总结法,老师说出孩子们的成绩和不足,肯定大家合作的精神。最后动静结合法,不但轻松了孩子们的身体,振奋了孩子们的精神,还使本次活动得到了提升。

(二)、学法

孩子们课前先要进行观察春天特征的一些活动,这样有利于丰富思想和回答问题。再让孩子们在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春天景象,丰富和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有助于下一步的绘画创作。接着孩子们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既要进行命题的讨论和还要进行分工的讨论。孩子们在进行绘画创作过程中,分成六个组进行集体绘画,大家要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献计献策。最后孩子们一起观看动画,边唱边跳《春天在哪里》,人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三)、教学程序

1、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1)、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悄悄的飞来了,小朋友你感觉到春天的来临了吗? (出示春姑娘教具)

(2)师:老师让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星期日一起走出家门上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谁找到了?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授课课件 篇9

古典吉他入门教案提要

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面向的对象为愿意学习古典吉他的,但没有或者只有一点关于吉他演奏和音乐认识的初学者。

课程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在完成全部课程之后,建立起对于音乐和古典吉他演奏的基本概念和意识,能够进行简单的独奏和合奏,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即使学生打算转向吉他弹唱,已经掌握的内容也足以完成大多数的歌曲。

课程设置的原则是,首先尊重吉他学习的规律和现有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因为“枯燥乏味”等原因而回避一些必要却较为机械的练习;其次是在保证必要的训练量之后,适当选取一些具有较好的练习价值的流行歌曲弹唱,以调动学生兴趣;最后是要求完成的作业部分,尽量确保相互之间的联系,既能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又能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考虑到具体学生的情况,教授时会酌情布置。

课程提要(按每节课顺序介绍)

第一节:

课程内容:

(一)熟悉古典吉他的构造和组成部分;

(二)学会正确的持琴姿势;

(三)左右手的基础指法:

1、学会左手正确的按弦方式;

2、学会右手p、i、m、a指的靠弦奏法;

3、右手i、m指的交替奏法;

4、左右手能进行初步的协调

(四)基础的乐理了解,学会十二平均律和C大调音阶。

作业:

(一)纵向间隔一品的爬格子;

(二)C大调音阶;

(三)两到三首简单的单音旋律练习曲。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右手反向三连音的琶音练习(以爱的罗曼史为例);

(二)加强右手大拇指靠弦奏法练习;

(三)学会大拇指与其他指头同时奏响。

作业:

(一)《小星星》;

(二)《爱的罗曼史》前四个小节;

(三)《马车夫舞曲》前四个小节。

第三节:

课程内容:

(一)学会a小调音阶;

(二)加深对于右手i、m交替指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小横按。

作业:

(一)《马车夫舞曲》五至八小节;

(二)《爱的罗曼史》五至八小节。

第四节:

课程内容:

(一)对音程有初步认识;

(二)左手手指独立性的练习(交叉和横向的爬格子);

(三)右手2/4,3/4,4/4等几种节拍的琶音练习;

(四)简单的C大调或a小调歌曲弹唱。

作业:

(一)《马车夫舞曲》旋律部分全部;

(二)《兰花草》弹唱。

第五节:

课程内容:

(一)大横按;

(二)双音练习;

(三)大拇指的靠弦奏法加强训练。

作业:

(一)《爱的罗曼史》A段全部;

(二)《欢乐颂》;

(三)《多年以前》。

第六节:

课程内容:

(一)右手大拇指与其他指头的协调练习;

(二)琶音训练。

作业:

(一)《马车夫舞曲》全曲;

(二)《小行板a小调》第一段。

第七节:

课程内容:

(一)和弦转换;

(二)左手圆滑音(击勾弦)。

作业:

(一)自选C调歌曲弹唱;

(二)《连音华尔兹》;

(三)《中板》。

第八节:

课程内容:

(一)G调音阶;

(二)琶音练习;

作业:

(一)《小行板a小调》全曲;

(二)《摇篮曲》;

(三)《G大调华尔兹》A段。

第九节:

课程内容:

(一)琶音练习;

(二)反向三连音练习。

作业:

(一)《喀秋莎》;

(二)《爱的罗曼史》B段;

(三)《G大调华尔兹》全曲。

第十节:

课程内容:

(一)左手揉弦练习;

(二)《小罗曼史》。

作业:

(一)《小罗曼史》A段;

(二)《小星星》。

第十一节:课程内容:

(一)《小罗曼史》;

(二)轮指基础训练。

作业:

《小罗曼史》全曲。

第十二节:

课程内容:

(一)《小罗曼史》;

(二)《雨滴》。

作业:

《雨滴》。

授课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了解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以及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领会本文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的后一项,主要通过对课文本身的学习来体会,井在思想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难点:同“教学目标”的前一项。

课型:练读课。通过复述、评议、旗图表、讨论、品读等提高语言与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师表情朗读全文,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想象出课文所描绘的情境。

(二)分别请学生到台前复述。

1.教师用投影幻灯映出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幻灯图片,请学生概括出小说的环境。(提示: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方面来考虑)

2.教师映出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幻灯图片。请一学生以第一人称复述“最后一课”,重点表现它与平时气氛的不一样;然后请一同学以第一人称复述韩麦尔先生上课的内容以及,“我”的心理活动。教师主持全班同学对两项复述的修正与评议活动。

(三)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部分。

(四)指导学生用色笔画出重点词。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

第二课时

(一)在默看课文有关部分的同时,讨论人物思想性格。

分析“上学路上”这部分。

讨论:从社会环境看,阿尔萨斯同以前比有什么异样之处?从上学路上看,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精读“上课经过”(即“最后一课”)部分,研讨如下的问题:

怎样理解“……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的含义?

怎样理解“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这个比喻的深刻含义?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文字也是民族的标志。此外,字帖挂在铁杆上,上面写的是“法兰西”“阿尔萨斯”,从书写的内穿和摆挂的形式看,也很像一面面小国旗。这正是韩麦尔先生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精心设计的。)

小弗朗士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他这样想的本意是什么?说明他的思想感情有了怎样的变化?(提示:一个“也”字,清楚地表叹了小弗朗士对取消法语改学德语是非常反感的。这一方面表达了他对学习祖国语言的留恋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他对普鲁士的文化侵略的极端仇恨之情。总之,他的爱国情感在韩麦尔先全的感染下得到了升华。)

(三)品读“宣布散学”这部分。

1.品读基础上讨伦:钟声、号声对韩麦尔先生产生了怎样的震撼?

2.纵观全文,韩麦尔先生是个怎佯的人?

(四)按小说的要素。请同学总结全文。

情节 上学路上 上课之前 上课经过 宣布散学

人物 小弗朗士(心理) 贪玩 幼稚 诧异

难过 懊悔 忘不了

韩麦尔先生 穿上礼服 度和? 耐心

语言、表情、动作) 哽咽

郝叟老头 坐在教室后面听课,激动。

(表情)

环境 自然环境 天气 画眉 草地

社会环境 布告牌 普鲁士兵出操收操

(五)朗读指导(主要指导要领):

1 以小弗朗士的眼光、心情和口吻朗读;

2 边读边想象一幅幅连续的画面;

3.把握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层次。

授课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使简单材质经过学生的想象、组织形成较为生动具体的物象,给学生以想象和创造的极大空间,从而体验美术学习和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在于开发学生识图与动手能力。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人物表情特征,并进行美术表现。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范作)红红,你们欢迎她吗?可是,她看到我们班有位同学坐的不端正,她很不开心。(生气脸)非常好!同学们都坐端正了。红红很高兴,又恢复了笑脸。(开兴脸)

这个游戏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做,玩一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变脸。(板书)

二、做一做

要想做好这个变脸的玩具,首先要学会折出基本脸型,请看ppt。同学们看一看,想一想,动手折一折。请做好的同学举手。

(激励学生示范并说一说,师补充制作过程及要求。)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示范一下?

(评价学生的作业,并进一步强化制作过程及要求。)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感悟童趣

大家会折了吗?折好了脸型,我们就要试着在折纸上画出各种表情了。

那在生活中,同学们什么时候会做出各种表情呢?

过生日时,爸爸妈妈给你买了大蛋糕和你最喜欢的玩具!

你心爱的玩具被弄坏了!

(学生一起做表情,挑选一位同学上台示范。)

你可以画出这个表情吗,谁能帮她画出来?(学生板画)

老师也试着画了几个表情,请同学们看一看,你更喜欢哪个?为什么?(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表现)

四、实践

请同学们大胆进行创作,老师看哪一位同学做的又快又好!

实践要求:折纸要整齐,折痕明显

表情生动。

五、检测

评价学生作业,对创意好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评。

你最喜欢哪一个作品?为什么?

拓展学生思维:谁能给自己的玩具编个小故事?把作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讲一讲。

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

授课课件 篇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的: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数的组成(指名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b.7个十是()。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数的大小。

39,3669,9650,50+7

完成后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引入: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板书课题)。

二、游戏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多让几名学生猜一猜。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10根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一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样练习,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1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10<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教学书第40页例9。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

五、小结:

六、课外发展:课外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系列


为了满足您的需求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提供了一篇“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的文章。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规范的编写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还请收藏本网页网址与他人分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1)

1、欣赏小说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

1、介绍作者及作品:

刘绍棠(1936~)当代作家。河北通县(今北京市通州区)人。1949年读中学时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到河北文联工作半年,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深受孙犁作品熏染。他的《蒲柳人家》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二等奖,《蛾眉》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还有《中秋节》、《蛾眉》、《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⑴ 何满子这个人物在文中起何作用?

⑵ 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说说理由.

1、完成预习导学3。

2、何满子的奶奶,爷爷为什么叫”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畅所欲言)

3、文中写了何满子的奶奶,爷爷和何满子的哪些事?从中体现出他们哪些美好的品质?

他们身上的共同点:

4、体会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文章写了他们哪些不足,为什么要写他们各自的不足?

5、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三个人物的性格,请举例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丈青大娘:

除以上正面描写外,小说还运用了 ,通过纤夫无力招架的狼狈形态来反衬一丈青大娘的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威武勇猛。

何大学问:

这些描写刻画出了何大学问 , 的性格。

何满子:

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何满子的外貌特征,突出了他顽皮好动的性格特征。

6、小说不仅情节富有传奇色彩,而且塑造人物性格时也多借鉴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说唱艺术的表现手法,选读有关文段,感受特色语言,举两例分析其表达作用。

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非常喜爱,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果像他们一家这样的人生活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回生活得怎么样?并且说一说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推测?

1、阅读课文第二部分9~11节,回答问题:

⑴ 选段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简要概括.

⑵ 何满子对老秀才的教法持怎样的态度?表现出怎样的性格?

⑶ 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对孙子读书的情形表现出的态度有何不同?

2、简答:

结合背景说说,自从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在学问上下了哪些功夫?由此说明了什么?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详细复述。

2.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3.通过文中具体描写的语言材料,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报答的优秀品质,谴责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为。

教学重难点:

读文填诗,学生自主探究课文,感悟九色鹿勇敢、无私、敢斗敢争的美好形象。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在我国甘肃省境内的敦煌莫高窟里,有许多画在墙上的画(课件出示),看,这是关于《九色鹿》的壁画,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的。动画片《九色鹿》故事盒里的《九色鹿》都来自于这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童话——《九色鹿》,齐读课题。

3.激趣,你们见过九色鹿吗?听过关于它的故事吗?

二.初读指导

1.了解课文梗。

九色鹿是一个什么样子的鹿?

《九色鹿》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学习生字词。

边读边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互相交流。

思考,讨论; 如何记住一些难写的字?

3.朗读课文。

三、适当指点,自主完成学文

(一)、自主学习第一部分课文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课文

2.根据第一部分课文所写内容,想一想,第一节小诗的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

3.齐读第一节诗:

九色鹿呀,一只美丽的鹿。

你身披九色彩衣,双角洁白如雪。

(二)自主学习第二部分课文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课文

2.想一想、议一议:

(1)根据这段课文所写内容,第二节诗前一条横线上该填一个什么词?(勇敢)

(2)为什么应填“勇敢”呢?

当时是怎样的情景?(突出“汹涌的波涛”)

九色鹿是怎样救人的?(突出“立即纵身跳进河中”)

从“立即”这个词读出了什么?(面对“汹涌的波涛”,九色鹿把自己的安危完全置之度外,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没有一分一秒的耽搁,没有一丁点儿的胆怯。)

(3)后一条横线上又该填上一个什么词呢?

调达救上岸后是怎样向九色鹿表示的?

九色鹿是怎么回答的?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不要别人的任何报答,这表现了九色鹿怎样的品质?(无私)

3.齐读已填好的第二节诗:

九色鹿呀,一只勇敢、无私的鹿,

你救起了垂死的调达而又不要报答。

(三)自主学习第三部分课文

1.引导读文

各自轻声朗读第三部分课文。

要求:反复读,读出味儿

2.思考答问:在这段课文中,哪段话你们觉得读起来最起劲、最有味?(应为九色鹿义正词严揭露调达、斥责国王的一段话)

3.指导朗读

4.仔细体味:为什么你们特别喜欢这段话?(真消气!真痛快!真过瘾!

能根据事情的前后经过,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吗?

(要点:调达失足落水得救之后,先是叩头谢恩,愿做奴仆,后又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可是一旦得知国王重金悬赏捕捉九色鹿,就忘记了过去的一切,做着发财梦,进宫告密,带路捕捉。九色鹿气愤不过,把调达口是心非、见利忘义的肮脏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实在叫人感到消气、解恨!

国王权力至高无上,要杀就杀,谁敢对他说个“不”字!可九色鹿竟然当众厉声斥责他“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狼狈为奸,“滥杀无辜”,怎不让人感到痛快、过瘾!

面对邪恶小人调达,九色鹿敢斗;面对杀气腾腾的国王,九色鹿敢争!九色鹿胆量真令人佩服!)

如果换作你是受害人,你会对国王和调达怎样说?

想一想,第三节诗的横线上究竟该填上一个怎样的词呢?(敢斗敢争)

4、齐读已填好的第三节诗:

九色鹿呀,一只敢斗敢争的鹿,

你揭露调达斥责国王决不忍受屈辱。

四、布置作业

继续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并解释。

二、讨论分段。

三、精读训练。

1.指名读第一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2.默读第二段。

理清层次:鹿救调达 调达感激 鹿不图报 调达起誓

理解 九色鹿立即纵身跳进河中,将落水人救上来。

分述九色鹿和调达的表现。

即兴表演。

3.读第三段,主要写了什么?

联系第二段调达所说的话,你觉得调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想想,为什么这样说?

在皇榜面前,调达表现得怎么样?

调达的这种行为,在文中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说说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说调达是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

四.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讲述故事。

五、加深理解,开展诗文链接朗诵比赛

全班自中间分成两大组,每组内的男生朗诵课文,女生朗诵相对应的诗句,诗的结尾则由男女生齐诵。

六、总结全文

1.从这一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2.我们做人要正直、守信用,可千万不要背信弃义、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应该像九色鹿那样救助他人,不图报答。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3)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3.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4.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

5.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6.绿色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魔术表演。

(1)魔棒点灯。

在酒精灯的灯芯里预先放有少量高锰酸钾,将玻璃棒预先插在盛有浓硫酸的试管里(试管里的浓硫酸不要被学生看出来)。表演时将玻璃棒点在灯芯里的高锰酸钾上,即可产生火焰。

(2)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3)白纸显字。

预先在白纸上用酚酞溶液写好“奇妙化学,源于生活”八个字,晾干呈无色,将稀氨水贮于小型喷雾器内,表演时,将氨水喷在白纸上即可显现出8个红字。

面对学生好奇、兴奋的眼神,教师很自豪地告诉学生,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小组交流“你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推荐组内的1个同学到全班交流。(针对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组,让他们加强合作重要性的体验)

3、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以下要点。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②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同学合作与交流。

③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探究。

④独立完成作业(包括书面、手工、调查、研究等作业)。

学习化学,可以认识物质性质及变化规律,弄清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并且可以控制化学变化,使其向对人类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懂得了燃烧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烧充分,节约能源,并能有效地防火灭火等。

学习化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质,如可以从石油中提炼汽油、煤油、柴油等,从空气中提纯氧气等。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们研制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现象、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污染和保护环境,促进农业增产,促进人体健康等。

学习化学,也有利于人们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或领域。

学好初中化学,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统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好基本的实验技能。一部分同学在初学化学时感到有极大的兴趣,但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感到“容易懂、记不住、难理解,不会解答问题”,从而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其实学习化学同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只要了解学科的特点,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要想学好化学,希望同学们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信心。要充分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化学是中学生必须学好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不能有轻视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难的情绪,应该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化学。

2.加强记忆。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同时通过勤复习、勤记忆更进一步加深理解。

3.认真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学好化学,必须认真做好实验,仔细观察,并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还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4.良好的思维习惯。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5.学好其他学科。学好化学,除要注意化学的学科特点外,更要注意多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学好数学、物理、生物等是学好化学的有力保证,当今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要想在化学这门学科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除进行化学实验外,更要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同时通过了解世界上关于环境、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从而进一步明确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总之,只要同学们能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多看书、勤记忆,认真做好实验,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1.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化学学习方法。 “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

动口──提问、交流、解答。

在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要培养自己阅读课本的习惯和能力。不能只是不会做作业时,才去阅读有关的课文。应该是先阅读课文,然后再去做作业。阅读课本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初中阶段各学科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化学也不例外。今后,同学们走向社会,在知识海洋里探索,要靠自己学习,自己钻研,自己涉猎知识、增长才干。因此,学习各学科,包括化学在内,都应该学会阅读课本。

化学课本的内容包括文字叙述、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同学一般比较重视阅读文字部分,这是正确的。但不能忽略化学用语和图画等部分。阅读化学用语时,应该记住并领会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说明的问题。阅读图画时,如阅读实验装置图,应该联想到实物原形、名称及用途,达到形、名、图三位一体。实验装置结合化学用语在头脑里应形成生动的实验情景,唤起对实验现象清晰的回忆。

阅读课本要讲究方法,初学时应该接受老师的指导,参考老师的自学提纲或自学问题。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本,容易抓住关键性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化学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阅读课本要根据学习要求与识记相结合。需要记忆的内容,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识记(如化学用语、基本概念),不能等到考前突击记忆。需要识记的内容和要求,应该听从教师的指导,明确所要识记的内容的价值,以增强记忆的自觉性,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阅读课本应该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对笔记或小结的要求,应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灵活掌握,不必强求一律。根据自己的情况,笔记可以写成有自己特色的纲要式、对比式、记录式等。课前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理清脉络;课后作小结,能起到及时复习和使零散知识系统化的作用。记阅读笔记,写阅读小结,开始是较难的,应该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要领。先从一堂课、一节课文写起,渐渐扩大到对全章、全单元进行总结。坚持这样做,就能从中认识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把书读活,真正学有所得,提高自学能力。

如果你在实验前对实验的内容、操作方法以及有关仪器、药品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能严格按照操作步骤,你的实验就能取得成功,并能从中得到化学知识和无穷乐趣;如果你准备不充分,粗心大意,那就可能失败,甚至发生事故。忘样才能做好实验呢?

1.注意化学药品的毒性和腐蚀性。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更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浓酸、浓碱都是属于强腐蚀药品,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防止沾到皮肤上或溅到衣服上,如呆不慎将酸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如果是没硫酸,必须迅速用布擦拭,然后再用水冲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来冲洗;如果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注意操作时的安全。在实验中如有易燃、易爆的操作,应该采取安全措施。任何实验容器口都不要对着操作者和观看者。进行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的地方进行,实验用药量要少,时间要短,有毒残渣要妥善处理。

做化学实验前一定要明确实验目的、步骤,避免盲目性。每次实验结束都要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要注重对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实验的效果。如能否使用更简单的仪器、更价廉易得的药品,能否在操作上更安全可靠,能否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结果更准确等。

观察实验现象主要是指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感等方式得到实验的现象。记忆实验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如果能找到实验现象存在的规律,则可化难为易。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将化学实验大致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物质燃烧实验;第二种是加热固体物质实验;第三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实验。这三类实验的现象存在的规律:

①放出大量的热;②生成了一种或几种不同于反应物(指物质的色、态、味)的产物;③固体直接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光;气体或固、液体转变成气体再燃烧则发出一定颜色和强度的火焰。(描述物质的燃烧现象,一般:一光、二热、三生成。)例如,镁条燃烧的现象是:①发出耀眼的白光;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再如,硫磺燃烧(在氧气中)的现象是:①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硫磺受热先熔化再汽化最后才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加热固体物质的实验现象主要包括物质的状态颜色、质量变化及产物中是否有水和气体产生

例如,加热碳酸氢铵的现象:①有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产生;②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③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④试管内的白色固体逐渐消失。

3.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主要包括反应物(固态)的质量和颜色变化及溶液中是否有沉淀(包括沉淀颜色)和气泡产生,例如,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现象是有蓝色沉淀产生。

(1)要注重对本质现象的观察。本质现象就是以提示事物本质特征的现象。如铝带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白色团体”是本质现象,因为由此现象可正确理解化学变化这个概念,而发出“耀眼的白光”则是非本质现象。因此,观察实验现象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主要的观察对象。

(2)要正确描述实验现象。①不能以结论代替现象。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而不能用结论“生成四氧化三铁”代替“生成黑色固体”。②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等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4)

征引 旁骛 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恪尽职守、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01、《沁园春•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作者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影响100人之一。 02、《雨说》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作者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代诗人。台湾中兴大学毕业,现为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被称为“浪子诗人”,“中国的中国诗人”。

03、《星星变奏曲》选自《上海文学》,作者江河,原名于友泽,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01《蝈蝈与蛐蛐》选自《世界流派诗选》,作者济慈,全名约翰•济慈,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

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02、《夜》选自《外国名诗三百首》,作者叶赛宁,全名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俄罗斯田园派诗人。

19发表抒情诗《白桦》,19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25年12月28日拂晓在列宁格勒的一家旅馆投缳自尽。

0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卓

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青年时期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是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事败后出逃,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一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选自《雨果文集》,作者雨果,全名维克多•雨果,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

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80卷之多。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短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07、《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

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

08、《致女儿的信》选自《关于爱的思考》,作者苏霍姆林斯基,全名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

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09、《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作品有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杂文集《坟》、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10、《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作者曹文轩,中国作家富豪榜当红上榜作家,精擅儿童文学,任北京作家协会副

主席,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小说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小说。

11、《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作者莫泊桑,全名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莫泊桑去世时,爱弥尔•左拉致悼词,并预言莫泊桑的作品将永垂不朽,将是“未来的学生们作为无懈可击的完美典范口口相传”的作品。普法战争后,他到达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了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法国文坛。之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师居斯塔夫•福楼拜。间,他完成了300多个短篇小说和6个长篇小说。其中许多作品流传甚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一生》《俊友》(《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一个女雇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瞎子》、《真实的故事》、《小狗皮埃罗》、《一个诺曼底佬》、《在乡下》、《一次政变》、《绳子》、《老人》、《洗礼》、《穷鬼》、《小酒桶》、《归来》、《图瓦》、《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性爱》等。

12、《心声》选自《儿童文学》,作者黄蓓佳,女。历任江苏省外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

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代表作品:《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作者罗迦•费•因格,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

学家。曾任加利福尼亚创意顾问。著作有《当头棒喝》、《创造性纸牌》等。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选自《散文选刊》,作者丁肇中,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镇,

华裔美国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

01《谈读书》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英国卷》,作者培根,全名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

爵,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培根是一位经历了诸多磨难的贵族子弟,复杂多变的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阅历,随之而来的,他的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虽然他坚信上帝)。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在政治上,他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

02《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马南邨,真名邓拓,原名邓子健,笔名叫马南邨、邓云特,福建闽侯

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论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家,他还是一位书画收藏家。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

17、《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名子安,本名彦端,汉族,兴化(今江苏兴化市)人,原籍苏州,

元末明初小说家。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36岁曾中进士,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18、《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

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19、《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

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客扬州,尤落拓纵酒。后卒于客中。

20、《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曹雪

芹素性放达,曾身杂优伶而被钥空房。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国西汉伟大的史

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李陵之事有所辩解,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作者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文学家,西汉楚国彭城(今江苏徐

州)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其散文主要是秦疏和校雠古书的“叙录”,较有名的有《谏营昌陵疏》和《战国策叙录》,叙事简约,理论畅达、舒缓平易是其主要特色。

2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

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24、《出师表》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诸葛亮》,作者诸葛亮。

01《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作者温庭筠,本名岐,一名庭云,字飞卿,汉族,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应。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有《花间集》遗存。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其词作更是刻意求精,注重词的文采和声情。被尊为“花间词派”之鼻祖。

02《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作者范仲淹,字希文,汉族,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著有《范文正公文集》。

03《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学者。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饮湖上初晴后雨》、《东坡志林》、《记承天寺夜游》等。

04《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两

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0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

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12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

02、一代天骄:其创意来自伟人毛泽东对世界历史风云人物成吉思汗的赞颂与点评。

03、温声细语:用温和的声音轻轻地说话;声音温和而委婉,多形容女子。温:温和;细语:小声地说话。 04、润如油膏:形容土地肥沃;细腻光滑得像油,像脂肪涂抹的一般。

05、敬业乐群:比喻专心学习,和同学融洽相处。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敬业:专心于学业;

06、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义”通”

意“即意思。

07、不二法门:佛家用语,指平等而无差异之至道,今用以称独一无二的门径、方法。

08、言行相顾:指言行不互相矛盾;语言和行为相符。 09、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不停。

12、兼而有之:兼:同时涉及几种事物,几个方面。也指同时占有或具有几种事物。

13、孤军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无人支持、帮助的情况

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16、恪尽职守:谨慎,恭敬。尽:完善。指谨慎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细心、耐心地守住职位或岗位。

22、气吞斗牛:1.形容精力旺盛,意气高昂,精神焕发的样子。2.形容气魄很大。3.形容怒气、怨气或豪气极盛,

直冲天际。

23、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乌有:哪有,何有。乌:虚幻,不存在。

24、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多用于好的事物。无:没有;与:和;伦:类,

26、一抔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一抔:一捧。一捧黄土。

27、歇斯底里:指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通常用于形容对于某件事物的极度情绪。一般用于受过度刺激导致情

绪失常。

28、十拿九稳:十成的机率,占了九成。比喻很有把握,十分可靠。

29、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牢固;不易动摇。蒂:瓜、果和茎、枝相连的部分;固:牢固。

30、持之以恒:长久的坚持下去。持 :坚持,面对;之:代词,泛指某件事情或某事物;以:用来;恒:指恒心。

31、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省事。轻、易:容易,做起来不费事。而:像,达到;举:举起手。

32、格物致知:1、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2.使知道事物风格的能力,然后能使你知道人生百态。格:推

33、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协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34、寻章摘句:1、旧指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断语句,在写作时套用。2、指写作时套用现成词句,缺乏创造

性。或读书时只摘取漂亮词句,不做深入研究。3、指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读书限于文字

的推求。

35、味同嚼蜡:1、读书或文章、听人说话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嚼:咀嚼。

36、吹毛求疵:指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也指细致到繁琐,挑剔

的地步。

37、不求甚解: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甚:过分、很、极、非常。

38、狂妄自大:形容人十分骄傲自满。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自大:十分骄傲。

39、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和物质本质。现指认真推敲某一个字。

40、因小失大:为了很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形容得不偿失。

43、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指一种落寞、悲观的思想情绪。

44、为民请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权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请命:请示保全生命。

45、对答如流:回答问话像流水一样快。形容口才好,反应快。

49、精血诚聚:1、指认真学习,费尽心思,呕心沥血地做成了一件事情。2、指把心力都聚集在一起。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习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习,是学好的根本,学习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习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习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平才会提高。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习”,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习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习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习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习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读课文注解,理解、把握本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2. 反复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意境,把握朗读节奏,提升朗读水平。

3. 领会本词作者所表现出来的壮志雄心,结合现代生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

4. 品味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教学重点:

朗读这首诗词,理解并感悟这首诗词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难点:

结合本首诗词与现实生活,树立远大志向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紧接着中秋节,我们又将迎来国庆长假,此时的你们,想回家吗?想放假吗? 有那么一群人,也许想家,但却不轻易说想家;即使放假,也要坚守自己的岗位。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军营,把自己的柔情化作万丈豪情,挥洒在战场上。他们是谁?——对,他们就是军人,士兵。那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辛弃疾的诗词《破阵子》一同去感受他们的壮志雄心。

二、积累感知

1. 解题

“破阵子”,词牌名。陈同甫,名亮。这首词是辛弃疾赠送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词人,又都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辛弃疾在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2.自读课文,注意正音。

3. 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节奏。

4. 学生男女比赛朗读,齐读课文。

5. 感知:“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题中的哪个字可以集中的表现出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壮”。

三、分析探讨

1. 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回答:本文围绕“壮”字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军营生活,战斗场面,雄心壮志

2. 这首词的气氛和格调有何变化?气氛和格调的背后隐藏的是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示:由“壮”转“悲”。“壮”表明作者有报效祖国的凌云壮志,“悲”又反应出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3. 观看《破阵子》朗读音频,谈谈自己的感受和感想。

四、迁移拓展

辛弃疾的这首词表现的是南宋军人士兵的铁血丹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否意味着我们先人的豪情在今日的军人的身上就不存在了呢?来看下面一段视频,你就会知道答案。

(播放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马小帅入钢七连视频片断,思考:男儿的豪情壮志是不是只能存在于古代军人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男儿身上?是否只能存在于军人身上?当今的我们,如何来成就自己的“英雄梦”,如何来练就自己的“铁血丹心”?)

五、总结

不止是辛弃疾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古代战士们有壮志雄心,不止是军人这个职业有壮志雄心。我们每一个人,你,我,他都可以有。就让我们凭着这壮志雄心,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自由地飞到天空,去成就梦想吧!

六、作业布置

写一篇日记,题为“我有壮志雄心”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6)

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ɡ)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ɡān)

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 就决定做法。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 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 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 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 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 嘘。擂,打鼓。恪守:严格遵守。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 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 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 时机,形势。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 或自然的。

文章结构划分: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 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 的事例。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 “优雅风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古今异义词及词性活用等现象。

2.了解《孟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

3.背诵短文,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培养学生文言文自学能力。

2.学习古人说理论证的方法,品味对比、排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增强对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认识,

教学重点: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得道多助”的时代意义。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讨论点拨法

教具准备:朗读视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师生共同研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文相关知识,把握文意,理清说理思

路,把握说理方法,延伸拓展,深化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品味语言。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淮海战役中民工支前导入:得民心者的天

二、资料助读:

孟子与《孟子》

孟子,名 ,字 ,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 、 、 。他是 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 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 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著书立说。 是孟子及其万章等著,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及句子停顿。

2.听了课文的朗读,你知道怎么读了吗?关键是读出文章的气势。那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吧!

3.学生齐读课文,教师稍作朗读指导。

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学习文言文朗读是第一步,那么接下来第二步我们该做什么了

呢?好,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翻译课文,弄懂课文意思。不懂的做上符号,待会可以举手提问。

1.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3.教师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五、研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证的?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学生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成背诵思路。

围绕中心论点,连用两个论据进一步论证。

六、讨论课文论证的语言: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对比、排比的运用)

七、小结:孟子借谈作战取胜的条件来阐明他的政治观念。

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才能治理好国家,让国家长治久安。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

过程与方法: 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 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 鉴赏词作的意境。

2.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引导法、 诵读法,点拨法

教学媒体: 在多媒体课件上结合白板功能的使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位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也是老师喜欢的一位词人,他被成为“一代才女”,她就是李清照,下面我们来赏读他早期的作品《如梦令》,看这首词中,表达了词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九百年前的这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学习她后期的另一首作品《武陵春》

二、 读愁

1、自由朗读这首词,大概了解词的内容,读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愁——板书)

2、为什么作者前后期的作品有如此大的感受?(介入背景)

3、强调字音 : 舴艋 、 载 、拟

4、强调语速、语调和节奏

5、全班带有感情的齐读

6、听读,在听读的同时,试着理解这首词。

三、 解愁

1、结合词中的内容,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自由赏析,老师适当引导

四、 赏愁

1、听说双溪的春景不错,可是作者去了吗?(没有)为什么?

明确:“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回想一下前人在诗词中也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他们是怎么写“愁”的?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

(学生交流积累的诗句)

3、老师展示搜集的资料

4、那么,我们看一下词人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愁”怎么能用船去载呢?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

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

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明确:在这里,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板书)

5、小结

李白写出了愁的韧读,李煜写出了愁的长度,而李清照则别出心裁的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给我们以后的写作也有了一个启示:要另辟蹊径,做到标新立异,别出心裁。

五、诵愁

1、在古筝曲《月满西楼》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这首词。

2、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好

六、写愁

古人把愁写成了各种形态,请你也仿写几句摹愁的句子。

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的愁苦的情感,领路了他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希望同学们能爱上李清照、爱上中国古典诗词。

七.作业布置

1、 继续写愁

2、赏析《声声慢》

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一落千丈”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3、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2、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到了九年级,都觉得自己长大了吧。那么你们都能面对孤独,勇敢地战胜孤独吗?有一个少年,他战胜了孤独,感到自己长大了,坚强了。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讨论并归纳:

开端:家道破落、随父放鸭。

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

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

结局:与鸭共成长。

2、谈谈阅读后的感受。

三、体会细节,讨论问题

1、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句子。

2、杜小康经历“孤独之旅”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标记出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词语。

提示:小康心理变化时间轨迹:

刚出发时到达芦荡安顿之后住段时间雨后天晴

学生发言。

小结:杜小康由害怕孤独到面对孤独到战胜孤独,这些细节表现了主人公成长的过程。

3、文题“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

可以概括为两点:

①失学。离开同学、学校,痛苦和寂寞。

②放鸭生活艰辛,孤寂,恐惧(对环境、对前途)

四、探究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有关鸭群的描写。衬托。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鸭子的成长衬托杜小康的成长。

(2)有关芦荡的描写。广阔无过,烘托小康害怕;宁静美好,反衬小康恐慌。(3)有关风雨的描写。可怕---搏斗---成长。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五.拓展:

说说你的感悟联想。

六、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

七、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教学反思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示了少年杜小康在放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最终成长起来的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又由于这是一篇写少年成长的小说,比较切合学生心理和生活,因此,我在教学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少年的视角入手,以一首励志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为线索拟定了这样的思路:一、整体感知,初识孤独;二、跳读课文,感悟孤独;三、比较联系,畅谈孤独。“板块一”通过情节概述、重新拟题等方式引导学生初识“孤独”的含义,“板块二”通过品读课文,关注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突破文章的重点(体会小说中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和难点(引导学生深挖“在孤独中成长、坚强”内蕴),“板块三”则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来关注自己,通过畅谈人生感悟来传递敢于面对孤独并在孤独中收获成长的思想。

毕竟初三学生经过初一初二阶段的学习已经对小说三要素有了相应了解,阅读小说的基本技巧也有所积累,所以让他们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提升(在自读中圈点勾画以快速捕捉主要信息,在听读个别段落中进入情境以体会作品意蕴,在对比中联系实际谈、写成长的感受)这一要求具有实操性:每个学生只要用心品读、积极参与,就会学有所获。另外,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来构建生动的语文教学课堂,通过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手段落实各个教学目标,利用与教案进度相配套的学习卷检测、巩固当堂教学效果等策略也促进了这节示范课的顺利完成:整个课堂不仅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频繁,而且教学思路清晰、文化气息浓郁,对文本的挖掘和对“孤独”主旨的把握也有了一定的高度,赢得不少喝彩。

具体到教学中,我首先由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导入,自然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的思想很快走近文本,掌握大意;在感知文意之后,我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从文题入手,逐层抛出重点问题:谁的孤独之旅?随着旅途的展开,杜小康看到了哪些景物及他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人物心理变化轨迹,我们可看出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本文故事和《丑小鸭》有没有共同点?带着这些问题,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重点、有条理,通过自主、合作,学生很快找到相应答案,轻松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很高。特别是对“孤独之旅其实就是成长之路、坚强之途”这一主旨的理解,学生的敏捷反应令人惊喜;还有,将听说读写的训练自然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又不乏德育,也较为成功。

然而再回忆整个教学流程,我发现也不可避免地留下遗憾:导入稍嫌拖沓,差点喧宾夺主;受时间限制,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简单,没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个别环节包办代替,直接给了学生的答案。这些瑕疵让我意识到: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学生对文本有真“感受”,真“体验”,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对文本的极为珍贵的第一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对话,充分自由地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而这也和《语文课程标准》所建议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节课的败笔也让我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