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树叶课件范文11篇

蓝树叶课件范文11篇。

新加入职的教师应该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仔细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对于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蓝树叶课件”。如果你对这篇介绍有所感触,请将本网页的网址收藏起来,以便随时阅读或者分享给他人!

蓝树叶课件 篇1

在新课教学中,首先请学生在分自然段朗读的基础上想一想这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引导学生读懂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我接着提出问题:“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请学生边默读2、3、4自然段边在书中画一画。最后引导学生看第二幅图,通过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最后的结果,就是“林园园没有借给李丽的绿铅笔”。指导学生知道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李丽和林园园之间的三次对话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我通过出示对话,强调重点词汇和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了解李丽、林园园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情景,相机引导学生积累词汇,体会感情。在学习每次对话之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出示书后的“读读说说”,请学生照样子写句子,实现由读话到写话的迁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当学生读到“林园园脸红了”的时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说出“林园园不要太自私,要多帮助同学”之类的话。

蓝树叶课件 篇2

在暑假里,我读了许多的书。在读《校园文学》的时候,看到了一篇名叫《蓝树叶》的文章,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美术课上,林园园不肯将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李丽,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蓝树叶,林园园的脸红了的故事。它用一个反面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要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援助他,就会得到相应的快乐。

俗话说得好:花要叶扶,人要人帮。助人为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需要别人帮的时候。文中的李丽找不到了绿铅笔,同桌林园园没有主动帮助她,而且还在李丽求助时,还以各种理由拒绝帮助。难道她这样就快乐了吗?答案是:不,她不快乐,因为她最后脸红了。由此可见,只有帮助了别人,自己才能得到快乐。

想到这儿,往事的回忆在脑海里翻滚。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武汉的小姨妈家去看望姥姥。到了后,姥姥见家里的菜不多了,就和妈妈到附近的一个超市去买。我吵着也要去,妈妈就只好答应了。从超市出来时,电梯刚走了一半,我突然听见后面有人大叫,还有一阵轮子滚动的声音。我回头一看,一个年轻的妇女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婴儿,在着急地叫着,一辆婴儿车飞速地从平坦的电梯口冲了下来。我刚想躲,可一看前面,正好有一位老奶奶在顺着电梯向下移动,听到叫声,回头一看,吓得惊呆在那儿。不好!车子要撞上老奶奶了!我想,不能让老奶奶摔倒,否则,电梯上的人都会因此而摔在一起的!说时迟,那时快,我毫不犹豫地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了车子的前栏杆,车子把我撞了个趔趄,停了下来。下了电梯,抱婴儿的妇女和老奶奶都过来感谢我,夸我勇敢。我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一再说:“这没什么,这没什么……”可我的心里却比吃了蜜还要甜。

人们常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只要社会上的人互相帮助,这个社会就能越来越和谐、美好。

蓝树叶课件 篇3

1、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树叶进行拼图、粘贴,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二、教学准备:

1、课前可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叶,并进行采集。

2、已采集过的各种各样的树叶并擦干净压平整。

3、糨糊、抹布、剪刀、勾线笔等工具和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树叶进行拼图、粘贴,并能表现出物体的主要形象特征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幼儿活动 设计意图 1、谈话引题:小朋友,我是魔术师,来变魔术,你们想看吗?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变凉了,大树妈 妈抖抖身子,树叶宝宝纷纷落下来,有的像蝴蝶,有的像蜻蜓,还有的像可爱的小精灵,他们非常漂亮。现在我是大树妈 妈,小朋友学做树叶宝宝,到妈 妈身边来。表演歌曲。

老师说:我的树叶宝宝都到哪里去了呢?出示范画:看一下,这是什么?小金鱼、乌龟、蝴蝶、小帆船、小鸡……出示范例作品。树叶宝宝是怎么变魔术的呢?小朋友说,老师来粘贴。

示范讲解:

乌龟人做法:先要选择和乌龟身体差不多形状的大叶子一张,再选择四张小叶子做腿,另外一张小叶子是头。然后再粘贴上去。涂浆糊时要涂在反面,并涂满,不然小叶子会不开心的。

小朋友想做一幅什么样的画呢?个别幼儿回答。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各种树叶分组发给幼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放上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确定主题,完成任务。启发能力强的幼儿补充内容,使画面更加精彩。

组织幼儿观赏作品。

今天树叶宝宝你们变出了好多的小动物,你们开心吗?下面,我们一起带着小动物们去郊游。

幼儿认真听讲,演唱秋叶歌曲。

听到秋风起来了的信号后,小朋友模仿树叶飘落到座位上去。

幼儿认真观看老师范例。

和老师一起来制作乌龟。了解制作的过程。

幼儿操作,进行树叶粘贴:

(1)注意粘贴方法,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2)要团结协作,不要争抢树叶。

(3)幼儿分组,利用各种形状的树叶拼拼贴贴,说说树叶变成了什么。

幼儿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个别幼儿对作品讲解,说说作品的内容,其他幼儿指出它的优点与不足。

对有进步的幼儿进行鼓励。对画面整洁的幼儿进行鼓励。

幼儿俩俩手拉手,边演唱郊游边走活动室。

以情境导入,小朋友做树叶宝宝,激发他们的活动情绪。

运用范例,指导幼儿和老师的一起讲解范例,让幼儿真正理解树叶变变变的方法,并激发他们动手操作的兴趣。

让幼儿自己动手来了解树叶的多种变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幼儿自己的作品欣赏来增强小朋友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蓝树叶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小树叶贺卡》自凤凰小康轩幼小衔接语言上册,主题活动《秋天的故事》中的第三个活动。《小树叶贺卡》讲述了在小猫咪的生日到来之际,好朋友大狮子利用门前银杏树叶为它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这一过程。故事文字优美,充满童趣,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它不仅让幼儿体会到了朋友之间温馨的友谊,还为幼儿提供了加深友谊榜样的范例,同时还使他们懂得贺卡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福和祝愿。

二、说目标

基于以上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以下三个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能认真倾听故事,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情感目标:体会朋友之间友谊的温馨,知道贺卡是用来表达自己美好祝福、祝愿的一种方式。

三、说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为:认真倾听故事,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本次活动难点为:知道贺卡是用来表达自己美好祝福祝愿的一种方式。

四、说准备

1、PPT、《生日快乐歌》;

2、小猫咪图片、大狮子图片、银杏叶图片;

3、许愿树、贺卡。

五、说教法、学法

新《纲要》中明确规定: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还应敏锐的捕捉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新的关注点,兴奋点和新的发展需要,适时适宜的组织活动,培养孩子的好奇、好问、乐于探索的精神等。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根据这一特点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

1、多媒体教学法:运用生动鲜活的小动画吸引幼儿,展现出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使幼儿对故事更感兴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出示图片使幼儿获得直观的印象,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感到好奇。

3、提问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幼儿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有趣形式,在一问一答中让幼儿学说故事,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六、说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Happy Birthday”,边欣赏音乐边进行谈话:“小朋友们这首歌曲好听吗?小朋友们听了这首歌曲以后想到了什么?那你生日的时侯都收到过哪些礼物呀?今天有个小动物也要过生日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她都收到了哪些礼物”

这种激发幼儿兴趣的互动方式,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对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好奇,同时引出故事的主要角色。

2、结合课件,老师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并引导幼儿思考: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故事里谁要过生日?

(3)她收到了一份什么礼物?这个礼物是谁送给她的?

新《纲要》中指出:发展幼儿的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机会说并能够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此环节让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后,教师提问,幼儿可以根据所听故事内容进行回答。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回答。让幼儿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为幼儿提供一个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记住了故事的重要角色,为后面学说对话做了准备。

3、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友谊的温馨并知道贺卡的作用。

(1)观察第一幅图片后,提问:小猫咪为什么那么高兴?

(2)观察第二幅图片后,提问:大狮子在想什么?你知道贺卡是做什么用的吗?

(3)观察第三幅图片后,提问:小猫咪收到她好朋友大狮子送的小树叶贺卡后,她的心情是怎样的?

(4)观察第四幅图片后,提问:小猫咪听到树叶响声以后想到了谁?

新《纲要》中规定: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此环节采用的图片展示。这样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幼儿也更感兴趣。通过设计的提问能够激起幼儿的兴趣。把情感渗透放在语言活动的首位,这种“以情激情,以趣促学”的教学方法成为语言教学的新亮点,同时活动目标一也在此环节中体现,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得到落实。

4、通过PPT,结合故事的主要情节,运用多种形式复述故事

(1)观看PPT自己讲述故事。

(2)和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讲故事。

(3)请幼儿到集体前面讲述故事。

新《纲要》指出要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等。学习按一定顺序完整叙述经历事件或描述故事等技能。此环节设计了不同形式进行讲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同时活动目标二也在这一环节得到落实。

5、组织《送贺卡》活动,使幼儿体会朋友之间友谊的温馨

讨论:“你想把手中的贺卡送给哪位好朋友?你想对他说哪些祝福的话?”

拓展幼儿的思维是幼儿从故事中了解、体会朋友之间友谊的温馨,通过引导每个幼儿说出自己的祝福。体现活动目标三,并突破了活动难点。

七、活动延伸

通过播放音乐,并让幼儿把贺卡挂在许愿树上,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好朋友之间友谊的温馨,使活动目标再次通过延伸活动得到强化与落实。

蓝树叶课件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节课是《蓝色的树叶》。

我教学的是二年级语文上册中《蓝色的树叶》第二课时。在备课和教学的过程中,感觉自己的收获很大,现和各位老师交流,请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

这篇课文是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

教学过程我采取三步完成:复习旧知,质疑导入——学习课文,指导朗读——适度拓展,情感渗透

蓝树叶课件 篇6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讲黎丽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凌圆圆借,但没接她的铅笔。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凌圆圆看见黎丽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树叶怎么是蓝色的呢?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黎丽为什么要向凌圆圆借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讲读第二自然段,理解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就抓住黎丽向凌圆圆借铅笔时,凌圆圆说的几句话和说话时的'态度来理解。我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语句的学习,了解凌圆圆还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别人找借口。

讲读第三自然段时,理解凌圆圆看见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这也是课文的重点。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插图,从凌圆圆的表情可以看出凌圆圆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

教学时,告诉学生凌圆圆不借铅笔给同学,只是有些舍不得,并不是故意不帮助人。引导学生从凌圆圆“脸红了”去认识她的转变。

蓝树叶课件 篇7

一、导入:

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叶是秋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正是这些秋叶把秋天装扮得五彩缤纷。人们都说一叶知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秋叶的世界,去感受它的美。

二、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 我们来看一下这次习作要求。默读,说这次习作内容。

出示课件 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枫树叶,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怎样把形状写得生动?用上比喻拟人。学生自由说,老师随时评价指导。

2、具体局部:

叶片【整体】看起来像小巴掌,像金鱼尾巴,那具体看,还可以观察叶片上的什么?学生交流,老师评价指导,随时板书要点。

3、整片树林:

我们刚才观察了一片叶子,现在来看整个枫树林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件 赶快把你想说的与我们分享。根据学生说的即时板书

4、动态:

人们常说,秋风扫落叶,在风中飘舞的树叶又是怎样的呢,加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

5、结尾抒情:

同学们看着这美丽的秋叶,你内心有着怎样的感受,你想说些什么,我们来写个结尾

6、总结:

现在你们把刚才说的这几方面整理组织一下,按照从整体到具体,从静态到动态的顺序来写。在枫叶之后再加入一两种你喜欢的别的树叶写一写,最后抒情,注意用上比喻、拟人。

四、学生打草稿。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以枫叶为例,很详细地讲述了在颜色、外形等方面怎样描写,注重静态与动态的结合。过程详细具体,每一位学生都学会了从哪几方面来写树叶,从作文草稿来看,他们都写得不错,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写法。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写了课上指导的枫叶,缺少创新,圈在老师设下的框框里,写的内容大同小异。今后要教给方法,让学生发散思维,有自己的东西,不能完全按照老师的来写。

蓝树叶课件 篇8

在教学的最后,我适度拓展:“几天以后的写字课上,坐在林园园身后的刘方橡皮找不到了,刘方向林园园借橡皮,林园园会怎么做呢?刘方擦的时候太用力,橡皮折成两半了,刘方不好意思地向林园园道歉,林园园又会说些什么呢?”点明了课文的主旨,理解升华了的主题,“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责任,也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成为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这时候我板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课后我多此次教学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也找出了这节课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1.我觉得自己没有带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还有所欠缺,如何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是今后我在每一节课中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的。

2、没有注重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但还是没有做到大胆参与,尤其是自己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以后还应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3、在指导学生读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如讲到理解“吞吞吐吐”这个词时,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光照下,新的语文教学应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起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起孩子们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们人生成长的维生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作心灵的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期待终身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蓝树叶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

2、通过习作,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把自己秋游中观察到的植物叶子的颜色与形状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习作中要体现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教学难点:

习作要体现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相结合。

出示部分树叶照片。

1、同学们,你认识这些树叶吗?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2、请用一两句话来描述其中的一片树叶。(提示: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来说)

1、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秋游时搜集的各种树叶,仔细观察它们的颜色、形状,并用几句话说一说。

(1)自己练说。

(2)说给同桌听,互提补充意见。

(3)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同学们,关于这些树叶,你还了解哪些知识呢?比如它们的特性,有关的典故(传说或故事)等等。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每片叶子都是一幅精美的图画,如果我们把这些叶子按照一定的构想组合在一起,那么它们展现给我们的又将是一幅怎样绚丽多姿的自然画卷呢?同学们,用你浪漫的情怀,智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去创造出一幅叶的世界。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一幅叶贴画,并给这幅画取一个贴切的名字。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说创作的意图、过程以及名字的由来。

1、今天,我们就以“秋天的树叶”为题写一篇习作。同学们你准备按怎样的思路完成这篇习作呢?说说自己的想法。

(1)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大组汇报交流,师生评议。

2、学生练习写提纲。

1、指导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蓝树叶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术,惹,铅”等9个字。会写“由,术,注”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识字写字

难点:理解林园园为何会脸红,李丽为何不肯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颜色的树叶?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见过这么多颜色的树叶啊!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树叶的颜色。(出示课件,生答出课件中树叶的颜色。)那么大家有没有见过蓝色的树叶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这“蓝色的树叶”有关。(板书课题:蓝色的树叶)

师: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体悟

1,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的打开书本第89页,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

(课件出示阅读提示:1)、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并用笔标出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她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生:自由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师:(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

师:是的,这是发生自美术课上的一件事,美术课上要用到铅笔。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来记住美术的“术”和铅笔的“铅”字的?(课件出示“术,铅”

生:谈谈自己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熟字换偏旁等方法

三、品文析句,体会情感

1、师:李丽要画绿树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想向林园园借笔,这时又发生了什么?(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请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指名读文)

师:谁来说说,这时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那么林园园的树叶画的怎么样?找出课文中的描写林园园树叶的句子。

生: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

师:好,我们一起来学习惹人爱的“惹”,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生:谈谈自己的识字方法

师:李丽借到笔了吗?为什么?(林园园说自己还没有画完。)林园园是怎么说的?指名读。------林园园吞吞吐吐的说:“我还没画完呢。”

师:林园园是真的没有画完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这里的“吞吞吐吐”,你是怎样理解的?

谁来告诉给同学们你是怎么学习吞吞吐吐的“吐”字的?

生: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师:那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一读这句话吧!(生可先自读品味,再齐读)

师:那谁能说说她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的回答?(心里不想借,找理由)

2、师:因为林园园吞吞吐吐的回答,李丽只好趴在桌子上等她都画完。这次李丽第二次向林园园借笔,她借到了吗?(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请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生默读),

1)同学们看一看“李丽趴在桌子上”的“桌”,是什么偏旁?跟什么有关系?学习“桌”并组词。

2)谁来说说这一次李丽借到笔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3)从林园园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4)那她为什么没有立刻借笔给李丽?

5)师小结:从刚才的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李丽第二次借笔还是没有借到。

3、师:因为李丽一直向她借笔,后来,林园园终于从盒子里拿出绿铅笔,这时她又交代了什么?(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请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出林园园说出的话,并把“我会认”中的字宝宝圈出来。(生可边读边画出)

师生一起学习:“盒子,注意,削,皱着”。可采取指名读,小组读等方式。

1)谁来说说林园园交代了什么?(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

2)从这几句话中你看出,林园园要求李丽要怎么做?

3)那大家想想,在画画时提出这些要求行不行?(请快速在同位间说说)

4)林园园一下子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你从中感觉到了什么?

4,师:是啊,林园园一下子又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可李丽还是连忙说:“只画树叶和小草。”这样林园园总该要借她笔了吧? (还是没有借)

1)没有借,那林园园是怎么做的?(皱着眉头说)

2)谁能也皱着眉头来读一读?(指名1-2名品读)

3)看着皱着眉头的林园园,李丽没有接笔。她借笔三次都没有借到,此刻她的心会怎么想呢?(指名说) (很难过,不想再借笔了。还是自想想办法吧!)

4)李丽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说林园园看着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你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自己的理解。师要引导学生既要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的。

5)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指名说

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师:课件出示本课要求掌握的字词

生:采取排火车的方式认读

师:重点指导“课,拿”这两个会写字。首先让学生提出应该注意什么,师做出总结生:描红并练习写字,。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师小结: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指名回答

2、请同学们做做课后的“读读说说”

蓝树叶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生字,会写“表演”两个字。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积累并学着运用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应该怎样保护树木,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

教学内容:

《一片树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

教学重、难点:掌握老师教授的学习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4、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5、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6、课外小练笔

教学方法:

课文语句优美,用词丰富。描写小兔子、小猴、小熊的三个段落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很相似,所以教学上我对这三段采取了教---扶---放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重在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小山羊和小猪也走过”这一段落时,我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想象它们看到小椿树后会怎么说,又会怎么摘树叶的,为了丰富学生的词汇,说话练习时,我鼓励学生尽量用不同的词语去表达同一意思。

教学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教学本文,我采用多种方式(有做动作读、同桌合作读、齐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充分读文,通过读理解课文内容,强化学生内心体验,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2、立足学生发展。无论是课堂内的几次说话练习(第一次说话练习: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会怎么说,又会怎么摘树叶呢?第二次:小动物们看到光秃秃的小椿树会说什么?)还是课外练笔(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都能得到有效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朗读中感悟,做一个保护树木的孩子。

教学准备:cai课件 、纸剪的椿树、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片树叶》这篇课文。(板书课题,学生一边书空,一边读。随机出示课题)。

过渡语:在学课文之前,老师想先看看同学们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吗?

2、用生字卡开火车认读上节课所学生字、词语。

现在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和生字宝宝做成好朋友了,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们生字认得这么好,肯定能把课文读好,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让我们听听看看就知道了。打开cai课件

1、学生欣赏课文动画并听课文录音朗读。

2、交流。

师:故事中主要写了哪些小动物?

生 :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小黄牛、小兔、小猴、小熊。

三、精读课文,体验感情:

这些小动物都都非常可爱,它们都做了什么?让我们先看看小黄牛吧!

小黄牛

1.请一名学生。其他学生思考:小黄牛做了什么?

2.反馈。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自己剪的椿树图。

3.课件介绍椿树是一种怎样的植物,并欣赏椿树图片。(通过介绍拉进学生与课文的距离,让学生熟悉椿树,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4.师:书上是怎样描写小椿树的,请小朋友拿出笔用“----”画出来?

5.指导读描写小椿树的语句,读出小椿树的可爱,为后面体验小椿树变得光秃秃而难过打下伏笔。

过渡语:看着这棵漂亮的小椿树,小兔子,小猴、小熊他们会说些什么?我们先看看小兔的。

小兔子(教方法)

1.指名学生读小兔子段。

2.评一评他读得怎样。(引导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说缺点时可说:向你提点小建议。这样更容易让人接受。潜移默化中向学生灌输一点做人的道理。)

3.相机学习感叹句,理解课文,指导感情朗读。

(1)师:哪个词告诉你小兔子是怎么说这句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赞叹

(2)师:谁能给“赞叹”换个词,而表达的意思不变呢?(连连称攒、赞叹不已… …)

(3) 师:从“赞叹”这个词可以知道赞美小椿树并喜爱它。用你的读来告诉老师你喜欢小椿树,并赞美它,好吗?

(4) 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可以这样导言:其实,老师刚才还发现了这个小兔子在读:“哟,一棵多么漂亮的小树!”是笑着读的,它特高兴①指名2、3名学生读。 ②全班齐读。 ③边做动作边读。

小猴(采用扶的方法)

1.老师导言:刚才学小兔时,我们是先找“赞叹”这个词,因为这个词告诉了我们小兔是怎么说的,然后从这个词中来体会小兔说这句话的心情。再通过朗读来表现这种心情。那小猴的话我们也可以这样学。

(1) 小组内自由练读。找找哪个词告诉了你小猴是怎么说这句话的?

(2)学生反馈,理解“欢呼”这个词。孩子们,你们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会欢呼呢?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什么情况下会“欢呼”,让学生从切身体会到理解“欢呼”是因为心中喜悦而抑制不住自己的声音。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师读:小猴子一发现小树苗,便欢呼起来:“多么秀丽的… … 我要做攀登技巧表演。”板书:“表演”(这是本课的两个生字)

(4)学习 “表演”这俩字,并写一写。

①仔细看看这两个字哪里容易写错呢?通过分析提醒学生“表”字最后是先撇后捺,“演”字右边的中间是“由”而不是“田”。

②和学生一起回忆写字时候的正确姿势。

③指导学生观察俩个字在田字格中正确位置。老师范写,边范写边讲解写这个字须注意的地方。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书写。

④学生练习,老师巡视,提醒学生写字要一丝不苟。

⑤师生共评。

小熊(采用放的方法)

1.老师导言:小熊的话就照刚才的方法,你们和同桌合作学一学。记住先找“怎么”说的词,再用读表现出小熊的心情。

2.同桌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反馈交流。

(1) 指名一对同桌来汇报。找到了哪些词?怎么用读来表现?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学小熊“砸嘴”的动作,指导学生读出小熊对小椿树的喜爱之情。

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师生可以一起做动作合作读。

四、自编自演,深入理解:

1.师:三只小动物都喜爱小树,但都取了一片树叶,书上是用哪些词来写他们取树叶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摘 掐 捋《

2.老师知道同学们不仅想象力丰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表演才能,就请同学们当小演员, 谁能到前面演,其它同学当小观众。找三个同学来扮演这三个小动物怎么摘树叶的。我们全班来帮他们读句子。(简单评议,强调出三个动词:摘、掐、捋,)

3.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看到黑板上来,看看“摘、掐、捋”这三个字,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它们都跟手有关,那我们一起用手来做做它们。(通过观察带提手旁的字,并做字的动作,渗透字理教学,理解字的不同意思。)

4.发现他们的动作都很轻,这是为什么呢?(说明他们都没想要伤害小椿树,认为自己的错误很小)还有哪些动词可以表示“摘树叶”的意思?引导学生说动词,相机板书:扯、掰、采… …(为后面练习说话搭好阶梯。)

5.孩子们你们说得真棒,还有两个小动物也来到了小椿树下,那他们又会怎样说,还会怎么取叶子呢?请你们学当小作家来学着编一编。(此过程尽量鼓励学生模仿书上写小兔、小猴、小熊的语言模式,但是尽量用上不一样的词来表达同一意思。如:怎么说的?可以是兴高采烈,笑容满面、兴奋不已等等。)

6.除了小羊和小猪外还有谁来过?(学生随意说)你是从哪发现的?(讲解……的作用)那么它们都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呢?指名学生上台表演,学学它们是怎么摘树叶的。

7.老师指着被学生摘光了树叶的小椿树说:就这样,每一个路过的小家伙,都取下了一片树叶,仅仅过了一天,可怜的小椿树现在已经变成了这个样子,小黄牛来了会怎样?

8.生:老黄牛伤心、难过。它的表情怎样?(目瞪口呆)谁来做一做目瞪口呆的表情。谁能把小黄牛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9.指名学生读后评价。

五、拓展思维,总结升华:

1、讨论:孩子们,如果这时小动物回来看见小椿树一片叶子也不剩了,它们会说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跟小组里的伙伴说说。

(1)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看法。

过渡语:孩子们,你们都说出了动物们的心里话,他们没想到自己一个小小的错误却是小椿树面临死亡的威胁。那么,以后你遇到花草树木要怎样做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做法,并上台帮小椿树贴树叶。

结束语:看,小椿树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它多漂亮呀!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从自身做起,从爱护每一片树叶做起,做一个爱护树木,言行一致的好孩子,行吗?

六、课外小练笔:

模仿书上的句式写写小山羊、小猪看到小椿树怎么说的和怎么做的。

Gz85.com编辑推荐

蓝色的树叶教案范文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带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工具,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根据您提出的要求栏目小编为您搜集整理了一篇《蓝色的树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但”2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借助插图,了解课文内容。

4、了解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四次对话的意思。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仔细体会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难点

1、初步感知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2、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教育学生要有助人为乐的好思想、好品德。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题

教师课前先将课题“蓝色的树叶”写在黑板上。

师:小朋友,小朋友们你们平时看到的树叶都是什么颜色的呢?教师随机给学生呈现ppt资源的相应图片内容。

读了课题,大家是不是觉得很奇怪,树叶为什么会是蓝颜色的呢?学习完课文后你们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

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字、词:

2、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认读。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发音。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自主观察、识记下面的字:术、吐、桌、注、铅、已、笔、景、由、年、拿。

2、教师请学生说说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字形,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之后教师和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出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几方面:

⑴ 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⑵ 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⑶ 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分别指导,写完后大家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同时教师要对表现好的同学或者小组一定形式的奖励。

五、课后思考

生字难关攻克后,教师请学生课下自由读课文并思考:树叶为什么会是蓝色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

1、教师给学生出示本课的生字、词卡片,请学生开火车读生字、词。

2、自由读生字、词,记忆词语。

二、朗读感悟,细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出示ppt请学生思考:

⑴ 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借到了吗?

⑵ 李丽不是需要绿铅笔吗,为什么会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

⑶ 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 教师请学生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一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⑴ 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找出课文中的对话读一读,并说说从对话中体会到什么。

⑵ 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⑶ 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并说说为什么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她当时会想些什么?

⑷ 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的语气。

⑸ 读第三次对话:

① 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② 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③ 教师播放资源中的范读。让学生体味林园园和李丽的心理活动。

⑹ 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五自然段:

⑴ 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⑵ 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⑶ 读第五自然段

⑷ 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⑸ 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怎么做?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教师小结:

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相信我们的小朋友都能做到这一点。

三、拓展练习

1、读读写写:

2、以“我想对林园园说……”为题,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选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口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这个故事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国惜铅笔,而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最后李丽用蓝铅笔画出了树叶口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o

二、说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日觉学习的习惯,比如,认真书写的习惯、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等,且已有一定的识字基础,思维以具体、直观形象为主,同时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性和探索性。因此可以在教学中用图片、做游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索欲n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学龄特征,我把本篇谍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H)知识与技能目标L学会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口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n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以读代讲,明白李丽是一个憧礼貌的孩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关爱、互相帮助u

四、说课时

两课时,本次说谍的内容为第一课时。

五、说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树叶图画

六、说教学重难点

(H)教学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课文,憧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口

七、说教法、学法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本篇课文,我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n

(一)教法

图片戴趣法。二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出示树叶图片能有效地让她们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白主学习。

(二)学法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朗读感悟、情景练习等学习方法n

八、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初读课文,初通大意一趣味识字,日主学习一品读课文,体会情感一自由读课文,回味欣赏D L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我以“树叶都有些什么颜色的?”带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口并拿出蓝色的树叶图,问她们见过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她们对本堂课的学习充满兴趣口2。初读课文,初通大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后,我通过示范读,让学生认识生宇q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她们有几次对话?分别是怎么说的?”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口在教学中我力图让全体学生动起来、学起来口在识字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借助拼音臼己认识生字,不认识的生字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帮忙。并且通过开火车的游戏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以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d 4。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研读第一自然段为了让学生了解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我出示一幅没有上色彩的树叶图,让她们观察,并顺势提出三个问题来引等学生。 @这幅画缺少什么?@此时李丽的心情是怎样的?画“你碰到过这种情况吗?你当时心情怎样?”学生在这样的引导卜′可以加深他们对李丽心情的感受,这样也能更好的读这一日然段口

(2)研读第一次对话“书读百遍,其义闭现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读,理解对话内容,从“小声”得出李丽是一个懂礼貌的孩子通过“吞吞吐吐”明白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并顺势提出“吐”的写法,加深她们对这个字的认识o

(3)研读第二次对话以“李丽听了林园园的凹答后,她是怎么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o从旦闭由读课文,凹味欣赏余下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回想学过的内容o再一个环节就是两人为一小组,朗读、交流对话内容,帮助她们理解课文中的后两次对话,为下文的学习做了一个铺垫。

九、说板书设计

舰蓝色的树叶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把课文读流利,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字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美丽的树叶。(黄色)的银杏叶,(绿色)的梧桐叶,(红色)的枫叶,(蓝色)的叶子,你们见过蓝色的树叶吗?今天,我们学习19课,(板题,学生举手一起写)蓝色的树叶。

(设计意图:以生动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认读。

3、去拼音读(同桌互读)

(设计意图:互相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4、读生字。(学习两个多音字)

(设计意图1:学生先读词语后读单个的生字,体现由易到难的学习过程,因为学生在词语中认字容易些,把生字拎出来认反而难一点。)

(设计意图2:虽然这两个多音字不是本课需要重点掌握的,但要让学生知道这两个字的其他读音,在生活中遇到也能正确地发音。)

5、游戏:找朋友。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段学生心理特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巩固识字,也利于学生保持专注。)

三、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1、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要求正确朗读。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

2、同桌合作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互相纠正,便于读正确。)

3、小组比赛读课文。(老师要适时鼓励)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根据生所说的进行板书及小结)

(设计意图:体现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说不完整也不紧要,因为学生才处于二年级上学期,说到主要人物也行。)

四、指导写字(由、术、注、吐、课、铅)

1、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再一次巩固,重复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利于加深印象。)

2、观察生字结构。

3、重点指导:铅

4、师强调写字习惯后,生写字,师巡视指点

(设计意图:这个步骤跟我们的课题研究有关。)

5.评价

(设计意图:多让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思考:林园园看到李丽画了蓝色的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4

一、 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突破

对本课的拓展式学习,不必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评和说教上,而要结合具体实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助人为乐的英雄事迹或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用实际的生活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 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七)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 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 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3.课后交流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文最后一段“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后,根据学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5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 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的树叶一般是什么颜色的?(绿色、黄色、红色)怎么会有蓝色的树叶呢?读读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教师范读,想想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一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

3. 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 看实物识字:铅笔笔盒课桌美术课本

2. 读句子识字

(1)她把铅笔削好,放进铅笔盒,准备上美术课。(铅、削、盒、术用红色区别)

(2)她皱起眉头,吞吞吐吐地说:“我怕你不注意把笔尖弄断了。”(皱、吐、注用红色区别)

3. 分辨翘舌音:术、惹、桌、注、皱。

4. 分辨多音字:吐吞吞吐吐呕吐削铅笔剥削

5. 比较形近字:术、木吐、土注、住盒、和削、消由、甲

6. 画出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一读

美术课绿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桌子盒子注意皱眉头风景

四、指导写字

1. 分析字的结构特点

2. 描红

3. 说说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 指导(1)左右结构的字要写的左窄右宽。

(2)笔,写竹头时不要把短横写成点。

(3)铅,右上不是一个“几”字

5. 学生练习写字,写后共同评议,比比谁写的工整、美观。

五、作业设计

填上合适的词

一()铅笔一()树叶一()同学

一()椅子一()刺猬一()板凳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认读生字、词(课件出示)

2. “捡绿树叶”游戏。每片绿树叶后藏着若干个生字,全部认对了这片绿树叶就送给她。

二、朗读感悟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一读

(2)用“什么时候、谁、发生了什么”讲讲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 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李丽和林园园的表情,想想他们说了些什么。

(2)自由读,边读边用铅笔圈圈画画: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

(3)读第一次对话。李丽的话读出谦和、礼貌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愿意的语气。理解“吞吞吐吐”

(4)读第二次对话,看看林园园是怎么说的?她“怕”什么?说明什么?

指导读李丽的话,分别读出请求、商量和诚恳的语气;林园园的话读出不乐意语气。

(5)读第三次对话

a.林园园说话中的几个“不要”说明了什么?

b.林园园为什么要皱着眉?联系她说的话“还要画小草”,想象她心里在想什么?

c.示范读。林园园的话分别读出不放心,出乎意料、不满的语气。李丽的话读出连忙答应的语气。

(6)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从对话中你认为林园园不想借绿铅笔给李丽的原因是什么?

3.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二幅插图,说说这副图画的是课文哪部分的内容。

(2)看图说一说,李丽和林园园分别在做什么,他们可能想些什么?

(3)读第五自然段

(4)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5)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小结: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啊!

三、指导完成“读读说说”中的练习

1.读句子,读出疑问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吗”

2.说一个问句,用上“吗”

3.读句子三,读出请求的语气。注意语气词“吧”

4.说一句“请求”的话,用上“吧”

板书设计

19 蓝色的树叶

李丽 林园园

小声借 吞吞吐吐

等借 怕 不要 不要 不要

只画 皱着眉头 还要

用心画 看(脸红了)

(应该相互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7

一、 说教材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蓝色的树叶》。(板书题目 一棵蓝色的树叶)《蓝色的树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 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地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相互帮助的道理。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及二年级小朋友的实际水平,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我打算用两课时教学,目标设置为:

1、 认识本课“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生字。这条目标的确立是因为课标告诉我识字教学是第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因此,我把它定为重点目标。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让学生在识字学文中渗透人文性,所以把这目标定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我以读带讲,整体感之,揣摩体会,以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孩子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实物板书,引起学生的疑问:“我们看过的树叶都是绿色的,为什么题目上的树叶是蓝色?”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为什么课题是蓝色的树叶?”这样,变老师的提问为学生的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以读带讲,读思结合,题为“蓝色的树叶”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我引导学生三读课文:一读,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二读,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三读,了解课文大意, 想想蓝色的树叶是怎么出现的?边读边用笔画画圈圈,数一数,李丽和林园园有几次对话?在学生初读基础上,随文检查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在学生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下,我进入:朗读课文,学习词句的训练。主要采取情景朗读教学法。接着,我重点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进行训练:

1、(出示第一次对话)抓住“小声”“吞吞吐吐”指导学生朗读“把绿色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我还没画完呢。”进行引导学生学习问句,读出问句,用问句谈话,学生会说出:我可以跟你一起走吗?

把雨伞借我用一用行吗?……

并在此基础上分角色朗读。

2、掌握了第一次对话的训练方法,第二、三、四次的对话,我就按照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先自读,小组读,在分角色朗读,加强人物语言的训练。

(三)、拓展延伸,情感熏陶

语文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一、二年级的阅读年段目标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孩子乐于与人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和想法。此时,孩子们已对文中的两个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想法,再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孩子们畅所欲言,他们可能会说:“园园,这样做是不对的,你应该像小白兔和小灰兔那样,主动帮助老山羊才对的 。”也可能会说“园园,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你们是同桌,更应该象亲姐妹那样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对呀。”……当学生讨论完毕,老师及时鼓励他们真实一群能说会道,乐于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并且板书: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案 篇8

教材说明:

本课讲了一件发生在美术课上的事。李丽和林园园是同桌同学,李丽要画树叶时找不到绿铅笔,她向林园园借,林园园找出各种理由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绿铅笔借给她,后来李丽只好用蓝铅笔画出一片片蓝树叶。林园园看到后,感到很难为情,不由得脸红了。

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把绿铅笔借给同学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另外,前后图文结合,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积累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习目标:

1、认识“术、铅”等9个生字,会写“由、术”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

教学难点:理解李丽和林圆圆的三次对话的意思。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帮助。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课件演示一片片树叶。

2.师生对话:同学们,你曾经见过哪些颜色的树叶?

3.出示蓝色树叶,你脑子里会有什么疑问?

4.围绕蓝色的树叶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主读课文,借助拼音自读生字,画出自然段。

2.学习生字新词

(1)认读词语:出示课件:美术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

桌子盒子皱着眉头注意削铅笔

(2)书写指导:认真观察田字格的生字,看清笔画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用小手在书桌上写一遍。

(4)书写生字时你有什么提醒小伙伴的话。学生在“田字格中描红并写一个字和书上的字进行比较。“由”、“术”。写后交流。看看哪儿写得好?哪儿需要修改。学生再写一个。要把字写规范。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5个小朋友读课文,并对听的小朋友提出要求。

4.课文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5.看课文插图刮风,主人公在干什么?找一找他们的对话,划出来读一读。

三、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听写词语:美术铅笔惹人爱吞吞吐吐

桌子盒子皱着眉头注意削铅笔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自悟,体会李丽和林园园对话的语气。

2.思考:

(1)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原因:一是因为老师要求画树,画树叶要用绿铅笔;二是因为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

(2)李丽借到绿铅笔了吗?请你自己细心地读课文,找出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把绿铅笔借给同学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的语言。

(3)交流:指名朗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

a讨论第一次对话。

李丽是怎么借绿铅笔?林园园是怎么回答的?(李丽小声说,林园园吞吞吐吐地回答。随机理解“吞吞吐吐”,并指导朗读她们两人的不同语气。)

看看第一幅图,出示课件。你喜欢谁说话的样子?此时的林园园画完了画吗?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评价。(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她已经把树画好了,树叶是那么绿,真惹人爱。此时的林园园完全可以把笔借给李丽画树叶,林园园这样做很小气、自私。李丽说话非常有礼貌。)

b表演第二次对话:在你的学习小组里和小伙伴一起练一练,看谁表演得最传神。指名表演朗读。指名学生分角色表情朗读。做一做“趴”的动作给老师看。

c交流第三次对话:出示第三次说话的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模仿李丽和林园园对话时的语气和表情做一做。用读的方式体会人物的内心。

(4)朗读感悟,挖掘人物的内心想法。提高要求:你能把李丽和林园园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来吗?学生自由练习。

把三次对话齐读,李丽和林园园的对话,重点体会林园园的话。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练习。学生自由发言,相机评论。告诉林园园用实际行动为同学解决困难,热情地帮助同学,才是受欢迎的小朋友。

(5)李丽为什么没接林园园绿铅笔呢?林园园看见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

看看第二幅图,学生结合书上的语言文字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3.小组讨论:从林园园的脸红,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林园园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一定会改正的。

三、感悟全文,拓展延伸

学完了课文,你怎么用实际行动为同学解决困难,热情地帮助同学呢?举例说一说。启发学生说话时,要让学生反思学习生活的言行,克服自私,把优秀的思想品质教育融合在学习活动中。保持健康的心态,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莲叶课件范文14篇


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可是,我们的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莲叶课件范文14篇,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莲叶课件 篇1

《莲叶青青》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了解课文睹物思人、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自学能力、合作学习能力,针对本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特点,学生可运用“读——找——品——再读”的方法学习。

【教学方法设计】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由于课文篇幅有点长,所以采取了分段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将重点放在体会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与后来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荷叶给别人的孩子治病形成的鲜明对比上。让学生默读课文的重点段落,画出感受深刻的语句,然后交流阅读体会。讨论时,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体会祖母心地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进而体会出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同时感悟出课文首尾呼应、睹物思人的写作特点。整个教学环节力争以读为主,以读促思,读、思、议相结合。【教学媒体与资源选择】 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 课前组织学生查阅有关莲叶的诗句。【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荷花亭亭玉立,高雅脱俗,曾是许多文人墨客称赞描写的对象。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荷花图,请同学们美美的欣赏吧。看着这些荷花,你会想到哪些诗句?

2、揭题:同学们,你们搜集的诗句的确很美,可这些班驳陆离的诗句都不是作者许永要找的,倒是这一池青青的莲叶,(课件出示莲叶图)勾起了他无限的思念,使他想起了一位可敬的长者,那就是他的祖母,[板书:祖母],还令他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

(一是祖母十分喜爱莲叶;二是祖母剪下自己喜爱的莲叶送给小孩治疮。)【板书:喜爱莲叶

剪叶治疮】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第2-4自然段)

2、师:请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体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读给大家,并谈谈你的体会。学生汇报交流。

生读(出示课件):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师: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导朗读。师:谁还找到了其他的句子?

生读(出示课件):当种种藕时,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师: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这句话是整篇课文中多音字和生字最多的一句话,他居然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像他这样也读一下这句话?一生再读。

师:仔细听这个同学读,看一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生谈体会。

师: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注意读好刚才打动过你的词语生读此句话。师:读得有声有色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祖母对莲叶的喜爱?

出示课件:当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1)、“小叶蔫了”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老太太为什么这样做?难道小孩子呼出的热气真的会使荷叶蔫了吗?(3)、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4)、指导朗读。

过渡:是啊,祖母尽职尽责地守着荷花缸,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祖母突然发现小荷叶终于长出来了,她会怎样呢? 找一找有关的句子,你从哪里读出祖母的兴奋,激动呢?

生读(出示课件):“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时,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1)、“不以为然”是什么意思。孩子们看着小荷叶心里在想什么?

(2)、看看文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的那个高兴劲儿。(3)、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么样?她怎么疼爱你?(4)、再自由读读这句,你感受到了什么?(5)、请女生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师:还有哪些句子能体现祖母喜爱莲叶?

生读(出示课件):“当老太太也常在门口乘凉,看到有人夸她的荷叶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师:你觉得祖母为什么这样做?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河泥的精挑细选、种种藕的亲力亲为,到莲叶欲出时的默默守候,无不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清楚感受到祖母非常爱荷花,她对荷花下的工夫真(令人吃惊)。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莲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感悟善良

出示阅读提示:默读5——7自然段,祖母为了给小孩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1)、大家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冷气?

(2)、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冷气,她疼吗?这种心疼的感觉谁能在读出来?(指导:丝丝语速要慢)

(3)、谁愿意再来读读这一句?(4)、从这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接下来,祖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1)、上文中我们知道祖母爱荷叶就像爱他的孙子一样,而现在她怎么却“咔“的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她当时在想些什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2)、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剪荷叶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如果把哪些词读得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3)、课件出示祖母剪荷叶的画面。(4)、师生合作推波助澜式朗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新生的孙子,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过渡:祖母只给了那个小孩一片荷叶吗?(引读:每隔几天„„萧条)什么是萧条?大家想象一下,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想当初,荷叶长得郁郁青青时吸引了多少人的目光,可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面对这样一缸萧条的荷叶你想对祖母说什么呢?祖母后悔吗?看一看下面的句子,找一找答案

课件: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1)、解释“念念有词”,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2)、“一物降一物”第一个“一物”指的是什么?第二个“一物”指的是什么?(3)、从哪些词语看出祖母不后悔呢?

看到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莲叶就这样萧条了。听到的却是这样令人感动的话,此时你可能有更多的话想对祖母说是吗?我们什么也不说,再恭恭敬敬的读一下祖母的言行。师生配合读

师:虽然祖母对荷叶是百般怜爱,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她却:

生: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不仅如此,而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她却却念念有词地说:

生:“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思考: 读到这儿,你们能告诉老师,到底是祖母的什么感动了作者呢? 生汇报交流,师板书【为人善良

关爱他人】

五、学习写法 布置作业

1、体会写法

(1)、现在老师想问一下,本文明明是写人的文章,为什么用“莲叶青青”为题? 总结: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映出了祖母那一颗善良慈爱的心,因为那青青的莲叶上,有着祖母关爱,帮助他人的影子。莲叶是祖母的最爱,她如珍宝般地栽种荷花,而后又无私地送荷叶。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2)、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全班齐读首尾两段。)

(3)、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爱无处不在,我们何尝不在享受着爱呢?只要静心细心寻找,你就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关心只是在一线之间。孩子们,不妨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把爱留住:可用笔书写爱的过程,用画描绘爱的轮廓,用摄影留下爱的影子。但不论哪种方式,老师希望你们在感受爱、享受爱的同时能学会付出,让爱的种子播撒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青青的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乐于助人的心,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八个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3、习作训练

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课件出示一些感人的画面)。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请以“xx的爱”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祖母

喜爱莲叶

心地善良

剪叶治疮

关爱他人

莲叶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睹物思人(借物抒情)的写法。

2、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课文的能力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体会祖母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学习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祖母那么喜爱荷叶,却又心甘情愿剪下荷叶送给别人的这种大爱的美好品质。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忆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莲叶青青》,请同学们伸出小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17莲叶青青)

2、听读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板书:回忆祖母)作者回忆了祖母的哪两件事?(板书:种莲 剪叶)

二、品读2-4自然段,体会“爱莲”。

1、祖母种荷花下的功夫怎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2、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轻声自读课文第2—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祖母精心种养荷花的词句。

3、学生阅读、交流,谈感受。

4、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5、学生汇报:

① 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② 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

③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④ 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

⑤ 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6、看着祖母这样地照顾荷花,你有什么感受?你体会到了什么?

7、理解句子。

(1)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分析这个句子的修辞手法。

(2)什么是“不以为然”?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3)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

(理解“一脸欣喜”。)

(4)回忆一下平时奶奶是怎么疼爱我们的。再自由读读这句,你一定又有了新的感受。

过渡:在荷叶的整个生长过程中,每一点每一滴都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祖母对荷花下的工夫真令人吃惊。祖母如此喜爱荷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三、品读5-7自然段,体会“剪叶”。

(一)默读第5-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用波浪线画出祖母是怎么说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各小组分组学习。教师巡视并指导。

(三)全班交流,适时点拨关键语句。

理解句子: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你体会到了什么?谁来学学祖母的样子?什么情况下你会这样丝丝地吸着凉气?

(2)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

2、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1)你体会到什么?(毫不犹豫、善良、无私)从哪些词看出祖母的毫不犹豫?(赶快,咔)

(2)老师引读,学生反复读这句话。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你体会到什么?(善良,心细,无私)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多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面对这萧条、毫无生机的荷叶,家人都感到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感到痛心,它念念有词的说:“……。”

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1)“一物降一物”指什么?课文中的两个一物分别指什么?(荷叶、疮)

(2)大用场是什么意思?今年的荷叶派上了什么大用场?

5、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老太太对荷叶不可惜了?(罢了)

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此时,你体会到什么?(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板书:为人善良、关爱他人)

四、学习首尾两段,领悟写法。

1、 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

2、 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作者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

3、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八自然段。

说说你发现了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五、总结升华。

课文为什么不以《我的祖母》为题,而要用《莲叶青青》做题目?

青青的莲叶带给人的是清凉、美丽,在作者心中祖母就像那青青的莲叶,无私而又高尚,关爱他人,总是给别人带来清凉,看到那青青莲叶,作者仿佛就看到了祖母。

六、畅谈收获。

1、课文已经学完了,你能把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吗?2、老师送给大家八个字:“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七、布置作业:

1.在我们身边像祖母一样善良、热心的人还有很多,请你将他们记到你的日记里。

2.课外阅读:

《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

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回忆祖母

种莲 剪 叶

(为人善良、关爱他人)

莲叶课件 篇3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对于抓重点句进行品读感悟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是有一定的困难。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采用围绕中心问题,揣摩关键词句、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借助课件、资料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谈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自古以来,荷花一直为许多文人墨客所赞扬、所吟诵,如我们熟悉的古诗《小池》,又如古诗《江南》,以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当我看着那满池的莲叶,在寻找那些斑驳陆离的诗句中,我不禁想起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令我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莲”字上下结构,要注意走字底写法,最后一笔要写出一波三折的特点。)齐读课题

3、再读课题,问:在炎炎夏日,当你看到这满池荷花,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清凉、舒畅)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题。

过渡:课文写了祖母的那些事?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1、课文写了祖母的什么事?(爱荷、送荷)

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三、品读②-④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

1、课文那些语句描写了祖母喜爱荷叶用横线划出有关语句,同学之间互相读一读。

2、指名读一读。

祖母是多么爱荷叶呀!正如文中所说,当„„(师生共读)

3、同学合作,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话。①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②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③当把小荷叶快要冒尖时,祖母。④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

a、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小的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会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好看的)

b、可祖母却是怎样的表情?(一脸欣喜)

通过对人物神态的描写,把祖母爱荷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c、在这句话中,你认为作者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在家里,你享受过爷爷奶奶对你的宠爱吗?当爷爷奶奶看着新生的孙子,会是怎样的心情?(高兴)读出那股高兴劲儿。(体会长辈对自己的疼爱,指导读出祖母的那股高兴劲儿)

⑤当小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师: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指名说)你觉得他们怎样?(自由发言)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享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再读句子,体会祖母的那份爱荷之情。

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她下得功夫让人吃惊,对莲叶更是精心呵护,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送给别人呢?请大家看阅读提示。

四、品析⑤-⑦自然段,体会祖母对别人的关爱

1、出示阅读提示: ①认真阅读课文⑤-⑦自然段,想想祖母看到小孩儿有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②用自己的符号,标出有关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并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空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 ①生读

②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的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丝丝地吸着冷气?(忍受痛苦)现在祖母也丝丝地吸着冷气,她痛吗?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这种体会读出来吗?

③指导朗读(前半句语速稍慢,后半句“替”字读重,加快语速)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教师指导。

过渡: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儿忍受痛苦,真是疼在孩子身上,急在祖母心里,看到小孩儿的心痛,祖母又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①生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从祖母的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祖母的这种毫不犹豫)②指导读

谁能把祖母剪荷叶时的那种干脆、毫不犹豫的感觉读出来。③师生共读 ④那青青的莲叶是您的最爱,可是当您看到那生病的小孩儿正忍受痛苦,您醒过神来,读„„(生读)

过渡:不仅如此,而且„„(生读)每隔几天,她都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欣赏)

b、现在本该郁郁葱葱的荷花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残枝败叶,家里人会怎么说?生病孩子的母亲又会怎么说?

过渡:此时,面对着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却说。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理解“一物降一物” “罢了”

这句话是祖母的什么描写?(语言)从祖母的语言描写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

①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地精心呵护,到毫不犹豫地拿到给别人治病,从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关爱他人、乐于助人)

②作者抓住祖母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行描写,把一个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写法在今后我们可以运用写作中。5.写作特点

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却把自己最喜爱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里,这种爱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次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课文学到这里,老师有个疑问:课文一直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作为题目呢?(师生共同探究)

祖母如同那青青莲叶,给人们带去清凉,给人们以无私的帮助,作者借青青莲叶,来赞美祖母,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请同学们读读开头和结尾的两段话,说一说写作特点。(首位照应)

五、拓展:

1、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

2、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图片)

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来袭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支架”的伟大教师——谭千秋;这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炭翁陆松芳„„

六、总结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送荷(毫不犹豫)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爱荷(精心呵护)

莲叶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会写本课生字。

过程与方法: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带入情境: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欣赏。(播放幻灯片)

师:你看到了什么?你们有没有合适的诗句来赞美一下这青青的莲叶呢?

师:当作者许永也望着这满池的清凉的莲叶时,却觉得这些斑驳陆离的绝美佳句,不是他要找的,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文章。(板书《莲叶青青》。)

二、播放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播放完录音后,师:斑驳陆离的绝美佳句不是作者要找的,这为什么呢?(指生说,板书:祖母,出示幻灯3)

(为什么作者看到田田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呢?生:祖母喜爱莲叶,却把莲叶剪下送给人家的孩子治病)

三、读中感悟,探究课文

(哪些段落回忆了祖母喜欢莲叶?指生说)

1、学习2—4自然段

师:祖母对荷花的喜爱所下的功夫可以说是让人吃惊,下面读2—4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感受到祖母对莲叶情有独钟,找到之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或者批一批,

生汇报:

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适时的进行朗读指导,以读悟情,以读带讲。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理解。

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B种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C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守着不让小孩子们靠近……

D小荷叶长出来了,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可祖母却一脸欣喜,就象看新生的孙子。

E要是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师:祖母从对河泥的精挑细选,然后一枝枝亲自栽种,到小莲叶冒尖时的细心呵护,再到长出小叶子时的一脸欣喜,一直到莲叶长大后与人分享这份美丽,整个过程倾注祖母太多的精力,看着祖母这样精心地照顾着荷花,你有什么感受?

连起来读一下

2、学习5—7自然段

师:是啊,祖母是如此地喜爱这些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请同(1)学们分小组讨论祖母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在课文里划出来,并在小组里读一读。

(2)汇报: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指生读,生评,再指生读,适时范读)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C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师: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会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会说些什么?

师: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词的说:……(引读)

D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师:什么叫“一物降一物”?

师:你怎么理解“不开花也罢”

生谈自己的感受

师:我们能感受到祖母虽然欣赏不到美丽的荷花,但莲叶帮助了需要帮助的人,很值得了。此时此刻,感动你的又是什么呢?

(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板书:关爱他人

师:让我们试着去体会一下祖母那种不求回报淡然的心态,好吗?师指导朗读读7段

3.师:现在,你能理解祖母为什么剪荷时毫不犹豫,挑最大的剪,而且每隔几天还要再剪吗?是啊,无需太多解释,无需太多理由,这样一位善良的老人,怎么能不值得人去尊敬,不值得人去怀念呢?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现在祖母就拥有了这样一池的清凉,你猜想祖母会把它分送给谁呢?

生:送给生病的小女孩

生:送给邻居们泡茶

生:送给……

生:送给……

四、了解首尾照应的写法和文章的叙述方法,说说为什么要以莲叶青青为题。

1、师: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文章在结尾处再次回到了眼前的这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把第一自然段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这叫什么写法?(首尾照应)

2、作者为什么要以莲叶青青为题呢?

3、课文开头和结尾都是写现在看到的,这叫什么叙述方法?这篇课文在顺序中又插入了对祖母的回忆,这又叫做什么叙事方法?

五、回归整体,总结升华

1、师: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拥有这种情怀的普通人,一次不经意的举手之劳,也许就给了我们莫大的帮助。此时此刻你不想对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说点什么吗?课后可制作成感谢卡,亲手送给他。

2、师总结:青青的莲叶闪动着祖母那颗乐于助人的心,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要送给同学们八个字:予人玫瑰,手有留香。

板书:

看成色赶快

一枝枝种祖母咔的一声

守着喜爱莲叶——————剪叶治疮最大的

一脸欣喜隔几天剪一枝

请人家欣赏为人善良不开花也罢了

关爱他人

莲叶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莲叶青青》是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祖母十分喜爱荷叶,一年一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她却把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感情浓烈,非常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和体验,通过品味语句、朗读训练,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受到爱的熏陶。

(二)结合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三)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

重点: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

我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结合本课的特点和学生情况,运用以下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启发引导法、以读代讲法。

1、情境设置,做好情感铺垫。

开课伊始,出示荷叶的课件,那田田的莲叶,淡雅的荷花,让学生感受一种恬静、深沉的美,而这又象征着祖母那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

2、启发引导,自读自悟中抓住重点段、重点词句理解情感内容。

抓词句的训练和理解是本学段强调的阅读理解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一些重点词句,通过细读品味,思考,自主发现、理解、感悟句子所蕴含的深意,让学生的感悟更贴近文本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到祖母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的高贵品质。

3、以读代讲,以情感朗读贯穿全文,深化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有感情朗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抓住情感朗读,在读中体味,在读中感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这些纯朴的语言当中感受祖母的高贵品质。另外,用多种方式阅读,如:快速浏览、默读、自读、情感读、范读、配乐读等等,通过多种方式的读,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学法上,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联系实际,自由谈感受,谈理解,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表达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爱的故事资料搜集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整个教学过程我围绕4个环节来进行:

1、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上课伊始,我便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从古到今许多豪门墨客竞相赞美荷花,赞美它的清新脱俗,赞美它的出污泥而不染。瞧,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荷

花图,请同学们欣赏吧。看着这些荷花,你会想到那些好词佳句?看来荷花已深深地印在你的脑中。当作者也望着这满池的清凉的莲叶时,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动,在匆忙寻找合适的诗句赞美它时,眼前却渐渐浮现出了祖母的笑脸,祖母淡淡的微笑渐渐清晰,照亮了作者的心,作者为什么看到这一池的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7课《莲叶青青》。从而引出课题《莲叶青青》。师生同写课题,学生齐读课题。板书:莲叶青青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情境导入,学生很轻松愉悦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进一步探究课文打好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检查本课的字词。出示大屏幕,认读词语,可采用指读、领读、齐读等形式识记。

【中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检查字词环节应扎实有效,为学好课文打好基础。】

2、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文后,学生评价)

3、学生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概括相机板书。板书:喜爱

祖母→→→→→→→莲叶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对课文语言和课文内容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也是学生自主与课文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初读课文时的要求是读正确、通顺、流利,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初读问题的设计利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梳理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三)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这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环节,我主要采用细读勾画、精读体会、朗读品味的方法。

1、学习2-4自然段,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

我这样设计:请下面读2-4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能感受到祖母对莲叶情有独钟,找到之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下感受,

做好批注。生汇报:

A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B种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C小莲叶要冒尖时,祖母守着不让小孩子们靠近??

D小荷叶长出来了,孩子们都不以为然,可祖母却一脸欣喜,就象看新生的孙子。 E要是有人夸她的荷叶,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家欣赏。

学生在谈感受的时候,适时的进行朗读指导,以读悟情,以读带讲。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或关键词来理解。

师:祖母从对河泥的精挑细选,然后一枝枝亲自栽种,到小莲叶冒尖时的细心呵护,再到长出小叶子时的一脸欣喜,一直到莲叶长大后与人分享这份美丽,整个过程倾注祖母太多的精力,看着祖母这样精心地照顾着荷花,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再深入谈感受,齐读这五句话,升华情感。

2、学习5-7自然段,感悟祖母爱莲更爱人的美德。

请同学来读一下5、6、7自然段。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孙子、邻居你会理解祖母的做法吗?你会有什么话要问祖母吗?面对着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词的说:??(引读)理解“不开花也罢”。生谈自己的感受。

板书:关爱他人

师指导朗读7段。可以采用评价朗读的方式。

3.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现在祖母就拥有了这样一池的清凉,你猜想祖母会把它分送给谁呢?

生:送给生病的小女孩

生:送给邻居们泡茶

师: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文章在结尾处再次回到了眼前的这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现在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作者看到这一池的莲叶会心生感动,想起亲爱的祖母?让作者感动的到底是什么呢?

【这一问题的设计与第一自然段呼应,并回归主题,升华了情感。】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并再通过读来表达出自己所体验的情感,老师同时对朗读作出

合理性的评价,多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师总结:爱无处不在,我们无时无刻都在享受着爱。只要静心细心寻找,你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

你知道哪些关于爱的故事?学生交流资料。

【语文的学习出自于教材,但不应局限于教材,应向生活实际延伸。故事名言的出示,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爱留住,可用笔书写爱的过程,用画描绘爱的轮廓,用摄影照下爱的影子。

2、继续搜集有关爱的故事。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应该是听说读写的结合,不应只局限于文本。作业超市内容丰富,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个完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五、说板书设计:

17、莲叶青青

喜爱

祖母→→→→→→→莲叶

关爱他人

莲叶课件 篇6

《莲叶青青》教学设计

芦葭九义校 吴敏

教学目标

1、会认“莲、玄、驳、雇、藕、肘、疮”等7个生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胳膊肘、孙子、生疮、剪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学习首尾呼应、睹物思人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孩子们,看着这一池青青的莲叶你会想到什么?作者想起了他那慈祥的祖母使他生出了许多感动,令他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莲叶青青》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联系上下文体会新词的意思。

(结合导学单选择重点词语相机指导)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回忆了祖母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并尝试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品读2—4体会喜爱之情

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小组内自由阅读第2到4自然段,用横线划出体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并谈谈你的体会。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勾画。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点拨,注意品读以下句子: A.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B.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理解“不以为然”并练习造句,孩子们看着荷叶心里在想什么?看看文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文中的哪个词语写出了祖母的高兴劲儿? C.指导朗读

3.总结:从河泥的精挑细选、亲自种藕,到莲叶欲出时的默默守候,无不倾注了祖母的心血和汗水。我们能清楚地感受到祖母非常爱荷花,她对荷花下的功夫真是令人吃惊。可是,她为什么要剪下自己心爱的荷叶呢?

(二)品读5—7自然段,感悟善良

小组合作:默读5——7自然段,祖母为了给小孩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勾画相关语句,并批注自己的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勾画、批注,小组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生活经验,交流自己的体会。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抓住“赶快”、“咔”等指导学生体会老太太没有丝毫的犹豫,剪荷叶的速度很快,十分愿意把自己喜爱的荷叶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并指导朗读。

过渡祖母只给了一片荷叶给那个小孩吗?我们继续交流。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面对这一缸萧条的荷叶,祖母说了些什么? 3.思考: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作者? 4.总结交流。

板书设计:

爱荷(精心呵护)

莲叶青青 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送荷(毫不犹豫)

莲叶课件 篇7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会认玄、雇、肘、蔫、疮5个生字,会写玄、斑、驳、缸、雇、藕、肘、疮、萧等9个字,掌握斑驳陆离、一缸、雇人、种藕、胳膊肘、欣喜、生疮、萧条、不以为然等词语。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前准备]课前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莲叶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等),进行资料展示。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萧:肃的笔顺是横折,长横,横,竖,小撇,点,竖撇,竖

缸:部首缶,字形左高右低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打破单纯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

五、作业:

读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从课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写在空花篮上。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出示荷叶图。这就是一望无边的田田莲叶。[板书:莲叶]

到了炎炎夏日,莲叶亭亭地舒展开,色泽碧绿,青翠清凉[板书:青青]

齐读课题。

二、学文探究:

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对祖母的回忆,为什么会感动?

2.一年又一年,祖母对荷花下的功夫让人吃惊。

祖母下了什么功夫让人吃惊?默读课文24自然段,找出相应的句子。

3.学习小组内,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来进行创造性学习。加强语文学习的操作性、实践性]

4.学生汇报:

(1)当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

(2)当种下挑好的种藕时,祖母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长出来时,祖母欣喜得像看到了新生的孙子。

(5)当莲叶长大,有人夸奖荷叶时,祖母会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5.读到这儿,感动我的是什么?

祖母对荷叶的喜爱之情。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6.选择第二至四自然段中感动自己的句子练习朗读。

小组内评读。

看插图,祖母种荷花的表情,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指名读课文。

[品味词句,引导学生感受祖母对莲叶的特殊喜爱,为下文理解课文作铺垫]

7.祖母非常喜爱荷叶。为什么却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阅读第五至七自然段。祖母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8.学生汇报:

(1)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为人善良的老人,富有同情心。

看插图,祖母像往常一样,热情地与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打招呼。

祖母想到的是孩子的病痛。这句话怎样读?

指导朗读。丝丝地语速慢,替孩子忍受痛苦。

(2)她醒过神来,赶紧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理解词语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明白女人的来意,毫不犹疑地剪下莲叶,很痛快地剪莲叶,挑最好的莲叶给孩子治病用。

此时,感动你的是什么?

快点剪,早些用上,孩子的病快点好。一心为他人着想。

怎样朗读?

想象祖母剪莲叶时的情景。

醒过神来,赶紧拿,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语速快,语气坚定、不迟疑。

(3)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的荷叶也就越来越萧条。

隔几天就剪一枝,祖母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一点不后悔。可一缸的莲叶能有多少,剪的比长的快,荷叶自然越来越稀疏,没有了生气。

指导朗读:每隔几天,她就要

(4)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荷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

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

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

此时,感动你的又是什么?

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读出祖母的语气,体会祖母的心情: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

9.祖母对莲叶有特殊的喜爱。她自己种莲自己欣赏,不送人泡茶、治病行不行?

祖母一心想到的是给别人治病。自己精心种的荷花派上了大用场,更有价值。

10.你想对祖母说些什么?

11.练习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心情。

组内每人选择一段话朗读,再推荐给全班同学听。

12.老师范读第八自然段。你猜想祖母会做什么?

观赏、泡茶、治病、蒸荷叶饭、做菜叫化鸡

真是一池清凉,众人分享

三、总结升华:

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男生读第一自然段,女生读第八自然段。

体会首尾呼应。表达对祖母深切的怀念,由衷的赞美。

[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语言,引发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17莲叶青青心生感动

祖母善良

十分喜莲送人治疮

第三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听写词语:

一望无边念念有词左邻右舍斑驳陆离不以为然

三、《语文百花园五》积少成多:读读背背《送孟浩然之广陵》

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写的是友情,表达了诗人李白送别好友孟浩然时依依不舍之情。

第一、二句: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

人物(诗人李白和好友孟浩然)事件(送别)

第三、四句:诗人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直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的尽头。

感情深沉,意境深远。无限惆怅、留念

四、独立阅读:《语文百花园五》阅读平台《心灵创可贴》

自读文章,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史密斯太太失去了女儿很悲痛。妈妈使她难过得心都碎了,苏茜见妈妈很关照她,自己送了一片创可贴给史密斯太太,令史密斯太太十分感动。

再读文章,理解思考。

史密斯太太为什么说苏茜送的创可贴很管用?

这创可贴当然不能贴在心上。但苏茜真诚的爱心打动了史密斯太太,使她感觉到了人间的温暖,提醒自己让心灵的伤口快些愈合。所以说苏茜的创可贴很管用。

你觉得苏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她想办法帮助别人,充满爱心,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

五、拓展阅读:《语文同步读本》

《愧疚》:体会奶奶对孙女的爱,以及孙女感情的变化。

《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体会小麦克表达对爸爸的爱。

[意在拓展学生视野,课内外有机的结合]

莲叶课件 篇8

《莲叶青青》教案

S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

杨家九义校

吴霞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种 糊

降”三个多音字和“疮 莲 肘”等生字,理解“糊 一物降一物 念念有词 萧条”等词语。

2: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二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读熟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老师:课件 四 教学实录

板书课题,设问:看到这个题目特别是青青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 生1:我想到青青的荷叶 师:谁能把青青换个词语? 生:我想到翠绿的荷叶。

师:翠绿这个词用的真美,假如能用两个翠绿就更美了。生:我想到翠绿翠绿的荷叶。

师:除了荷叶的颜色你还想到其他的吗? 生:我想到圆圆的荷叶

师:圆圆的荷叶像什么啊?

生1:圆圆的荷叶像撑开的雨伞。生2:圆圆的荷叶像玉盘。

师:这样翠绿翠绿的,像玉盘一样的荷叶你喜欢吗? 生:喜欢

师:带着你的想象再读一下题目。

师: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字词都认识吗?谁来读读这几个词语? 种藕 种下去 糊到胳膊肘 一物降一物 师:自己练习读 生1:认读

师:老师没教,几个多音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指着一物降一物前面的一物问:前面的一物指什么啊? 生:荷叶

师:那后面的一物呢? 生:孩子头上的疮

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词语的意思 生:荷叶能治孩子头上的疮。

师:再看下面几个词语: 生疮 剪莲 萧条 师:指名读。指出疮是个翘舌音,齐读词语。

师:青青的莲叶怎么就萧条了呢?同学们试着用上(生疮 剪莲 萧条)这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文中感动你的那件事。

生:一位母亲抱着头上生疮的孩子,在祖母门前探头 …… 师:这个去掉不要

生:一位母亲抱着头上生疮的孩子,向祖母要莲叶。祖母剪下一枝最大的送给她。师:后来呢?

生:后来还经常给她送莲叶,孩子头上的疮好了,莲叶却萧条了。

师:说的很完整,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都说清楚了。老师想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让你如此感动呢?

生2:因为莲叶是祖母特别喜欢的

师:谁能把刚才两个同学说的连起来说一说啊?

生:虽然祖母非常的喜欢莲叶,可是当生疮的孩子的母亲向她讨荷叶的时候,她还是毫不犹豫的剪下一枝给她,后来还经常给她送去,结果孩子的病好了,莲叶却萧条了。

师:老师认真听了刚才同学的发言,听出来这篇课文主要写了:祖母爱莲 和送莲两件事情。(板书 爱 送)

师:自由朗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一会读给大家听。

生1:河泥是雇人挑来的,她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师:老师发现我们学校大门前有一条河,(生 梳洗河)河里那又黑又臭的泥就是河泥,这样的泥祖母是怎样做的啊?你感受到什么啊? 生:我感受到祖母很喜欢荷叶

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下这句话。生读得比刚才有感情多了。

生2:隔年的种藕早已挑好,祖母自己一枝枝种下去,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师:老师要表扬这个同学,这句话是整篇课文中多音字和生字最多的一句话,他居然把字音都读准了,谁能像他这样也读一下这句话? 生3:打算读

师:仔细听这个同学读,看一看哪个词触动了你的心?生读 生4:早已

师:有多早啊你往前看看? 生4:隔年说明早了一年

师:你能不能把早读出来呢? 生4:读

师:我听早了不够一年,也就几个星期。生4再读

师:还不够早,也就早了几个月

生4再读 早已读得特别长,还摇晃着头

师:这才是早了整整一年啊。齐读。还有哪个词语打动了你的心呢? 生5:一直糊到胳膊肘 师:谁能把糊换个词语? 生6:粘 师:还有吗?

生7:粘(nian)

师:nian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当动词的时候读ZHAN。同学们想一想,胳膊上粘一点污泥叫糊吗? 生:不叫

师:那粘多少才叫糊呢? 生8:粘满

师:半条胳膊粘满又脏又臭的污泥,你的心里会怎样?师看到一女生用手在鼻子边扇,问你为什么这样做?

生:太臭 脸上有讨厌的神色

师:这老师就不明白了。同学们看一看文中插图。祖母的脸上怎么还挂着笑呢? 生:因为祖母很喜欢莲叶,所以做这样又脏又累的活也不觉得脏和累 师:谁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注意读好刚才打动过你的词语 生读:读得有声有色

师:出示句子: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老太太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说是人呼出的热气会让小叶蔫了。

有没有画这句话的呢?这句话老师课前读过几十遍,始终有一个问题弄不明白?观察孩子的表情,问一学生你想知道什么啊? 生:老师你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啊? 师:想不想知道啊? 先猜一猜 生1:老太太为什么守着荷花缸?

师:指着幻灯片说,他是对这半句话进行了质疑。生2:人呼出的热气怎么会让小叶蔫了?

师:指着幻灯片说,这个同学是对这个意思提出疑问? 生3:小荷叶还没冒尖祖母为什么守着? 师:你怎么知道小荷叶还没冒尖呢?

生3:到了小荷叶快要冒尖的时候,快要说明还没冒尖呢?

师:是啊,这就是一直困扰老师的问题啊。自己读一读,看一看谁能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生4:祖母是担心小荷叶冒尖的时候她不在,孩子会损伤小荷叶。师:你能不能读出祖母的担心呢? 生:绘声绘色的读了这句话。

师:祖母此时还会有什么心情呢?

生5:祖母此时可能是兴奋的。因为她快要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荷叶了。师:你也读一读,读出祖母的兴奋。

生6:祖母此时是着急的。因为她想快一点看到自己喜欢的小荷叶。师:你能不能读出这份着急呢? 生:读

还有几个同学发言,师:是啊,祖母心情复杂的守着荷花缸,一个小时过去了,荷叶没有冒尖。两个小时过去了,荷叶还是没有冒尖。就这样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直到有一天祖母突然发现荷叶冒尖了,她会怎样呢? 生1:很高兴

生2:很激动 兴奋

师:找一找有关的句子,你从哪里读出祖母的兴奋,激动呢? 生3:读祖母却是一脸欣喜

师:是啊,所有的高兴都写在了脸上啊。还有其他的吗? 生4: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师:当读祖母脸上的表情,眼中神情的时候慢一些,让听者能想象得到。生5:有感情的读完句子。

师:看来从种荷到荷花盛开,无不渗透着祖母的爱。怎能不让我感动呢?更让我感动的是什么呢?默读第5-7自然段,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生: “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师:这句话为什么让你如此感动?

生:因为祖母非常的喜欢莲叶,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却剪下一枝最大的莲叶。

师:我要表扬这个同学,他交给我们一个重要的读书方法,就是联系上文祖母喜欢莲叶的部分来读本句话,不过一个词语用错了,把因为… …可是…… 换成 尽管 …… 可是…… 就更好了。

师:板书 尽管…… 可是 …… 生:重新完整通顺的说了刚才的话。

师:谁能也用上 这个词语说说这句话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呢?

生2:尽管祖母很喜欢荷叶,可是为了孩子的病却赶快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你知道祖母为什么剪最大的荷叶吗? 生2:犹豫

师:最大的荷叶入药的话 生2 : 病好的快

师:刚才的同学只关注了祖母剪荷叶的动作,我们要通过动作走进祖母的内心。想一想祖母此时剪荷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再读一下这句话。生:是毫不犹豫的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赶快 师:解释一下

生:假如心情犹豫的话就不会走那么快,看出祖母此时很着急。师: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生:读

师:还从哪里看出毫不犹豫的剪得呢? 生2:咔的一声 师:解释一下

生2:咔的一声说明声音大,用的力气大,犹豫就不会用这么大的力气。

师:了不起啊,这个同学不但有一双会读书的眼睛,还有一对会读书的耳朵,你能把咔的一声送进句子读一读吗? 生2:读得声情并茂

师:同学们想一想:祖母剪下的仅仅是一枝最大的荷叶吗? 生1:不是 是他对孩子的爱 生2:是自己过去的辛苦

师: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荷叶就这样剪下来了,她不后悔吗?(生摇头)读下面的句子哪里看出不后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生病的小孩剪几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你知道什么样的荷叶叫萧条吗? 生:发黄 快死了

师:出示萧条的一缸荷叶,看到这样的荷叶我们就想起萧条这个词。面对这样一缸萧条的荷叶你想对祖母说什么呢? 生:祖母你真是太伟大了 生2:祖母你就不后悔吗?

师:祖母后悔吗?看一看下面的句子找一找答案

生: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师:从哪些词语看出祖母不后悔呢? 生:罢了

师:你能不能换个词语呢? 生:算了 师:还有吗? 生:念念有词

师:你能不能也换个词语?生犹豫,师 自己对自己说叫 生:自言自语

师:同学们看“大用场”这个词语指的是什么啊? 生:给孩子治病

师:听话要听音,大用场这个词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啊? 生:和给孩子治病相比其他的都是小事。

师:看到自己千辛万苦种出的莲叶就这样萧条了。听到的却是这样令人感动的话,此时你可能有更多的话想对祖母说是吗? 生:点头

师:我们什么也不说,再恭恭敬敬的读一下祖母的言行。师生配合读

师:虽然祖母对荷叶是百般怜爱,可是为了孩子的病他却:

生------------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师:不仅如此,而且

生——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师: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却念念有词地说:

生:“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思考:到底是祖母的什么感动了你呢? 生1:祖母的助人为乐的品质感动了我 生2:祖母的善良的品质感动了我 生3:祖母的慈悲的心感动了我 ……

师:是啊就是因为祖母的善良才深深的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因为祖母的善良才使莲叶显得更加的青翠。

再深情的读一下课题。生再读课题 课下作业:

1:把文章中你觉得写得生动准确的句子抄在采集本上。2:写一写祖母给你的感受。板书

爱 剪

莲叶课件 篇9

教学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结合关键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描写荷花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并出示课题(2′)

1、出示荷花flash视频,音乐引入,学生如痴如醉地欣赏

师: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美丽荷花,你特别想做什么?

2、师: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目光停留在绚丽的花朵上,却对花的叶、茎不大注意。俗话说,花红需要绿叶扶持,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描写荷叶的文章。(课件出示莲叶图)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课件出示祖母)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莲叶青青

指名读。(青是指颜色的碧绿。在这,作者用一个青不够,还连用两个青,读出色彩的碧绿给人以清凉的感觉再齐读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3′)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读完后向老师点头示意并马上坐好。

2、生用一两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板书“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3、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

三、品读2-4自然段,学习祖母喜爱莲叶部分,感悟祖母对莲叶的喜爱之情。(10′)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祖母在种荷、养荷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2、学生找出叙写祖母喜爱莲叶的内容(2---4自然段)

3、感受喜爱莲叶

a、理解:下面老师请三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找出祖母喜爱莲叶,对荷花下功夫的句子,波浪线划出。并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说。

b、前后六人围成一个学习小组,试着用“当……时,祖母……”的句式说一说自己刚才画的句子。

c、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谈谈你的体会)

(1)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2)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3)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4)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都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不就是一片小叶子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多好看。)

②看看图中的祖母,她却显得怎么样?(看图理解“一脸欣喜”。)

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祖母高兴的一脸欣喜?在这作者运用一个比喻句,体现祖母对荷叶的喜爱。

④当奶奶看到自己的孙子呱呱落地时,她会有怎么样的表现?自由再把祖母的这股高兴劲读出来。

⑤谁愿意跟大家读读这一句?请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5)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你家里有没有做过类似事情的长辈?你觉得他们好吗?

小结:把一份快乐分给两个人,你得到的是两个人的快乐,而且,在别人心里你是一个受人尊敬和喜爱的人。

4、(配乐)引读2―4自然段。请全班同学在音乐声中把刚才大家找出来祖母喜爱莲叶的句子读一读。

5、过渡:从荷花的种植、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到祖母确实是十分喜爱莲叶,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体会关爱(20′)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仔细阅读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内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认为同桌读的好给他点点头或者竖个大拇指表扬他。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1)请生读。

(2)谁能把丝丝地吸着冷气这个动作做一做?想想平日里我们什么时候会丝丝地吸着凉气?(减轻痛苦)现在祖母为什么也丝丝地吸着凉气,她痛吗?(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心疼)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评价学生读时可以说你让我体会到了这种心疼的感觉)

(4)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

——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

——“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早点好),

——“咔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

——“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

(2)师:谁能把祖母当时给小孩剪荷的这种干脆的感觉读出来?(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还不够坚决还不够干脆。如果把那两个词读的再突出一些,效果一定会更好。请再读,就像他那样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谁来向他挑战)

(3)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4)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

a想象一下当荷叶一枝枝被剪走,荷叶缸里一片萧条是什么样子?出示一片萧条的荷叶图片,理解萧条。

b现在本该葱郁的荷叶缸却一片萧条,只剩下欲出的新芽和那些残枝破叶。演示:①家里人会怎样说?(祖母呀你一年的努力变成现在的样子,你不后悔吗?)②假如你是老太太,你会怎么说?③生疮的孩子母亲会怎么说?

c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假如祖母未曾剪荷叶,这还是一缸如往年一样茂盛的荷叶,祖母会用它做什么?(泡茶、做叫花鸡……)这真是一缸清凉,众人分享。

过渡:而此刻,面对这萧条的、毫无生机的荷叶,家里人都十分可惜,可祖母并没有为此而感到痛心,她念念有词地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不开花也就算了,也可以了)(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2)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不在乎的感觉,“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祖母十分爱莲,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板书: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5、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多么像那青青的,美丽的、对人类浑身是宝的荷叶呀!在作者心中,祖母就是那青青莲叶,看到青青莲叶就仿佛看见了祖母。)

这种写法在协作方法上叫睹物思人。

五、学习写法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看到景色,产生了感情,作者说——”男生齐读第1自然段。

“回忆了那些事情,又回到这景色中,抒发这样的情感,作者说——”女生齐读第8自然段。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拓展延伸:同学们,祖母用荷叶来帮助别人,她自己感到了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的事吗?你的感受又如何呢?(生说自己的事,谈感受)同学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甚至有许多人为帮助别人献出宝贵的生命。(出示一些图片)这是甘当革命的“傻子”,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雷锋;这是在汶川大地震突然袭来时,以血肉之躯为4名学生撑起“生命的支架”伟大的人民教师——谭千秋;这位是为地震灾区捐款万元的卖煤翁陆松芳……

孩子们,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课后,孩子们可以去调查采访,然后以《爱就在身边》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日记。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3、小结: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献出自己的爱,把爱的火种,撒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爱充满人间。

板书设计:

29、莲叶青青

感动

喜欢莲叶剪叶治疮

(祖母)

心地善良关爱他人(勾画莲叶)

莲叶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7个会认字,学会本课生字以及新词;理解“斑驳陆离、罢了”等词的意思。

3.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1.通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出示荷叶图,要求学生说说当自己看到一池碧绿的莲叶时,会想些什么?导入:当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莲叶就会心生感动,想起祖母,为什么呢?学习了课文《莲叶青青》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朗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和新词。

3.教师分发学习纸条,巡视。

4.检查自学情况:

(1)解决学生提出的疑问。

(2)出示生字,指名认读、组词。

(3)重点指导书写“斑、缸、替”。

5.找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解决环节一质疑中容易解决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小组内互动交流。

2.反馈分段情况。(教学预设:)

第一段(1):写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勾起了对祖母的回忆。

第二段(2-4):回忆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写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剪下来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

第四段(8):照应开头,写我看着一池的莲叶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动。

3.指出回忆祖母令“我”感动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内容。

4.谈感受,朗读。

提出学习任务: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句子。

2.展示自己积累到的诗句。谈谈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诗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与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读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斑驳陆离”;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读句子。(预设:对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触景生情。)

提出学习要求

五、小结。

感悟作者对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结:引导学生体会“我”对祖母的思念。

六、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把5-7自然段多读几次。

2.抄写生字。

莲叶课件 篇11

设计理念:

抓住重点语句,品词析句,自主感悟。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读出情,品出味,悟出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品读,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为什么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出示荷花图,音乐、引入)同学们,盛夏季节,当你看到一池色泽碧绿、青翠清凉的莲叶时,你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呢?

2、是呀,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看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这一池青青的莲叶,勾起了我无限的思念与遐想,使我的眼前渐渐地浮现出了祖母那慈祥的、淡淡的笑脸,使我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3、齐读课题。生:莲叶青青(读出色彩的碧绿 给人以清凉的感觉 再读 莲叶青 青)

二、整体阅读 把握重点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部分回忆了祖母那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第5—7自然段)什么事让我如此感动?(祖母拿荷叶给小孩治病)

三、品读2—4自然段 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拿几片普通的荷叶给小孩儿治病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儿吗?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因为荷叶是祖母最心爱的东西)

师: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引导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谈体会)

2、学生汇报(读句子,以读答问):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一枝枝早已挑好的种藕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

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观赏。

[相机板书:爱莲]

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相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很不以为然地看着祖母,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评读,体会“一脸欣喜”。

再练习朗读,体现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3、无论从荷花种植、还是生长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深切地体会祖母确实非常喜欢荷叶。因为是十分喜爱,祖母下的功夫才会“令人吃惊”。 可她为什么要剪下心爱的荷叶呢?

四、品析5—7自然段 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请生读。

(1)默读课文5—7自然段,画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2)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 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适时点拨。

(随机交流。本环节以学生发言为序,不以课文自然段为序,学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象要替那个小孩儿忍受痛苦。” (大屏幕出示)

(1)、请生读。

(2)、交流:你体会到了什么?追问:主要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你能把你的这种体会读出来吗?(个别读)

(3)、看图想象:这个孩子的疮到底有多严重?满头的疮又红又肿,又痒又痛,有的已经渗出了脓血,发出一股浓浓的脓血味,头发粘在一起 夏天 暑热 长疮)是啊,小孩满头都是又红又肿,又痛又痒的疮,严重得让人吃惊,可能祖母这么大年纪了,也很少见过这么严重的疮。所以令祖母吃惊得“丝丝地吸着冷气”,想替小孩忍受痛苦。疼在孩子身上,可真是急在祖母心里,可见祖母是个多么慈祥、多么善良的老人。

(4)、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评议,挑战刚才这位孩子。(读的时候,前半句语速稍慢一些,“替”字重读,着急。体会祖母的善良。)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请生读,谈你体会到什么?(从“醒过神来”体会到了祖母明白了孩子需要荷叶放到中药里煎,以荷叶的凉气驱除孩子的暑气。——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谈。“赶快”可以看出祖母动作快。(从动作快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想快点剪,好让小女孩早点用上(早点剪早点用 早点好), “咔的一声”可以体会到祖母剪得非常干脆,没有一点犹豫,“最大的”叶大,作用大,效果好→大方。祖母爱孩子超过爱荷叶,一心为他人着想。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读出祖母想尽快帮小孩治好病,尽快减轻小孩的痛苦,急切的心情。)

[板书:剪叶]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

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音乐)第一次由男生读,第二次由女生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女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 (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 ,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从祖母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罢了:能换一个词(算了)带进句中吗?( 不开花也就算了)(祖母爱莲叶,盼开花,没了莲叶,自然开不了荷花。在祖母看来,孩子的病治好了,比看开荷花还重要。不开花就算了,不开花胜过了开花的价值。

[板书:关爱他人 或乐于助人]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祖母十分爱莲,却毫不犹豫地拿来给小孩儿治病,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课前,孩子们提出的疑问: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会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相信大家都能解答了吧。【 师:是啊!祖母是如此善良,如此乐于助人,让我们怀着对祖母的崇敬之情再来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五段。(生自读) 机动安排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

1、体会写法。师:祖母的这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品质一直影响着作者,不时地勾起作者对祖母深深地怀念,所以作者一看到这田田的莲叶,就触景生情,不由得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看看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大屏幕出示,音乐)指两名同学读这两个自然段。

齐读首尾段。

师:文章开头有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有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体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老师有个疑问,课文明明一直是在写祖母,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呢?青青的莲叶给人们带来的是清凉,祖母就是那为大家带来清凉,带来关爱的青青莲叶。 [板书:勾画荷叶]

孩子们,请在深情地读读课题。

3、拓展延伸:孩子们,其实在我们身边像祖母这样的人还有许多许多,你能举例说说吗?孩子们,祖母的爱感动着作者,感动着你,也感动着我。让我们每个人都像祖母那样,把爱的火种,撒向人间吧。)

板书设计:

(幻画荷叶) 17 、莲叶青青

(祖母)

爱莲 剪叶

关爱他人

莲叶课件 篇12

迳头小学 朱建华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美读的奥秘。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结合关键词语,通过美读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屏幕出现一池一池的青青莲叶,学生欣赏。

2、欣赏到这一池一池的青青莲叶,你特别想做什么?

3、作者许永的感想与大家不一样,这一池青青莲叶,勾起了他对祖母的无限思念与遐想,并生出了许多感动。到底令作者感动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莲叶青青》,到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

4、板书课题:

29、莲叶青青

二、整体阅读,把握重点

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写出了哪些令“我”心生感动的事?分别是哪些事?[板书:感动](一是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二是祖母把自己喜爱的荷叶给小孩治疮。)

三、品读2-4自然段,体会喜爱

1、过渡: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从文中哪些自然段可以体会到?(第2-4自然段)

2、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用“——”划出写祖母喜爱莲叶的词句。

3、学生汇报(请同学们用“当„„时,祖母„„”的句式来说一说祖母对荷叶的喜爱。读句子,以读答问。学生都看书)

当雇人挑来河泥时,祖母(还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粮食。)

当把早已挑好的种藕一枝枝种下时,祖母(弄得两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当小莲叶快要冒尖时,祖母(就守着荷花缸,不让孩子们靠近。)当小荷叶终于长出来时,祖母(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当荷叶长大了,有人夸奖时,祖母(就把人家让进来,倒贴茶水请人欣赏。)[板书:爱莲]

4、过渡:最能表现祖母喜爱荷叶的句子是——(大屏幕出示)

“小荷叶终于长出来,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叶子。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① 当小荷叶长出一片小叶子时,孩子们不当回事,孩子们心里在想什么? ② 课文中有一个词写出了祖母那高兴劲。(理解:一脸欣喜)

③ 你们的奶奶对你们怎样?她怎么疼爱你的?(当你生病的时候,奶奶„„;当你伤心时,奶奶„„;当你受了委屈时,奶奶„„)

④ 自由再读读这一句,你感受到了什么

5、读到这儿,感动你的是什么?

四、品读第5-7自然段,体会关爱

1、师:下面咱们再来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的5-7自然段(大屏幕出示阅读提示)⑴仔细阅读课文5-7自然段,想想祖母为了给小孩儿治病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

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点语句,读给小组的同学听,想想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以学生的发言为顺序)A、“祖母丝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子忍受痛苦。”

...交流,体会到什么?追问:主要从哪个词体会的?(丝丝地。打上着重符号)你能读出这种体会吗?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祖母是怎么做的呢? B、“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大屏幕出示)

师:你认为这句话该怎样朗读?(语速要快,语气坚定,不迟疑)(谈完抽生读,读得好:干脆,毫不犹豫 谁来向他挑战)齐读。[板书:剪叶治疮]

(2)、推波助澜式的朗读,对比体会祖母对莲叶的喜爱和对别人无私的帮助。老师来引读,孩子们反复读“您却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这一句,读的时候孩子们请起立,还可加上动作。(出示句子)第一次由1——2组读,第二次由1——4组读,最后一次,全班孩子读。

尽管种藕时,您弄得两手污泥一直到胳膊肘,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小莲叶快要冒尖时,您百般呵护,可为了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尽管您对莲叶的喜爱就像疼爱新生的孙子,可为了治小孩的病,您却 ——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3)过渡:不仅如此,而且——(读):每隔几天,她就要给那个小孩儿剪一枝荷

叶,荷花缸里也就越来越萧条。为了小孩的病,您舍弃了自己最爱的荷叶,一家人都觉得可惜了这一缸好荷叶,可您却——谁来读读祖母说的话?

C、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大屏幕出示)

(1)(出示句子,加点)注意,祖母说这番话时是怎样说的?(“念念有词”)怎样说才叫“念念有词”地说?(念念有词:老年人语气语调慢,低声,自言自语)谁来“念念有词”地说一说。

(2)、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一物指什么?(荷叶)降是什么意思?(降伏制服)第二个一物又指什么?(疮)(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真聪明)

派上大用场:莲叶可以观赏,是我家的独特风景。荷叶也曾年年被祖母送给邻居们泡茶喝。可是今年给孩子治病,才叫派上了大用场。(你能联系前文来谈,你真会读书。)

(3)、你认为该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呢?(读出祖母的语气,“大用场”的肯定、“不开花也罢了”的淡然)请生读。评议,再读。

师:此时此刻,感动你的又是什么呢?(师:祖母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4、看板书,小结主要内容。

师指着板书:由令人吃惊的精心呵护,到毫不犹豫的一刀剪下,这是为什么呢?从中可以看出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祖母有着一颗善良的心,她乐于助人、关爱他人。)

师:我们常说,爱亲人容易,爱别人不容易。拿自己不喜欢的东西送人容易,但拿自己最喜欢的东西送人就不容易。但在生活中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祖母,她却把自己最喜欢的莲叶送给了不是亲人的邻里乡亲,这种大爱是多么不易呀!又是多么可敬呀!难怪她的孙儿在成年之后每每看到莲叶就心生感动。[板书:感动]

五、学习写法 拓展延伸(5′)

1、体会写法:

师:作者一看到这青青的莲叶,就触景生情,想起了祖母,这种写法,在写作方法上,叫做睹物思人。

师:文中哪些段落抒发了我对祖母的怀念之情?(第1段和第8段)齐读首尾段。师:文章开头由莲叶想到祖母,结尾也是由莲叶想到祖母,像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这样写能使文章浑然一体,主题更加鲜明,同学们在今后的作文中不妨借鉴一下。

2、探究课题:

课文实为写祖母,赞祖母,可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题? 但愿在座的每个人都做生活中的“青青莲叶”,多关爱他人,多帮助别人。

3、俗话说:“学的目的是为了用”,所以我们今天的作业是:在我们的生活中、爱无处不在,请以“XX的爱”为题,运用本文的写法写一篇作文。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多媒体出示)

教学反思 :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的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耐人寻味,因而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文本上,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体会祖母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但当有人需要荷叶治病时,祖母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荷叶,感受祖母的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篇课文篇幅有点长,所以采取了分段形式的讲解,便于学生能够掌握重点,锻炼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发现有同学对一些比较简单的字词也存在着理解上的歧异,这说明在上课前的预习工作没有做好,并且不懂得联系上下文去理解感知字意、词意。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不仅要通读课文,还应体会其蕴涵的意思,以便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在进行美读法教学训练时,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掌握朗读的技巧,轻重音、语调、语气、朗读节奏„„都掌握得不错,但是部分同学在朗读评价时,评价得不够深入,这也是以后训练时应注意加强的地方。

总结课文时,学生能积极谈自己的感受,都能深刻体会到:我们要关心、爱护身边的每个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莲叶课件 篇13

《莲叶青青》是一篇精读课文。其编排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的同时,学习作者借物喻人、首尾呼应的写法,懂得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根据张超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对其学习这一课的目标作了适当的调整:会认“莲、玄、斑、肘、疮”等字,会写“玄、孙、剪、替”等四个字,掌握“一缸、孙子、代替、剪刀”等词语;能正确地读课文,通过多读能理解句子的意思;熟悉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讲什么,感受祖母为人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在学习的过程中,希望培养张超集中注意力听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大胆发言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希望通过教学中的关注有意识地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中,我发现:

(1)张超同学愿意举手发言。他一共举了两次手,第一次是复习阶段读词语时,我请他来读,他读对了;第二次是谈自己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我请了别的同学来回答后才想到应该请他来说,但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过并未感觉到他很失望。

(2)张超同学在读书时显得很不自信,具体表现为不敢大声发出声音,有些跟不上同学的节奏。

(3)张超同学在小组学习时显得很被动,只有聆听,没有发言。

针对以上情况我又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

1.张超同学喜欢语文,他自己感觉在语文方面学的.还可以。针对他确定的生字词目标能完成,听写过关;在对课文的理解方面,只要听清了老师的引导,很多时候都能说到点子上。适当的表扬鼓励,使他在这一方面有一定的信心。信心是兴趣的源泉。

2.读书时表现出的不自信,是因为文中有些字他还不认识,或是不能很快读准字音,因为怕出错,所以不敢出声。只要多读多练,熟悉以后,他还是能读流利。关键是抽什么时间、怎样来帮助他熟读课文。

3.在小组学习中,其他孩子鼓励过他,要他发言,但他就是只听不说话。他总是对老师说小组内的同学爱批评他,所以不接受助学伙伴的帮助。我想,这其中有助学伙伴缺乏经验和耐心的因素,同时也有他不自信、过于防备他人而表现出的任性。要改变这种局面,除了教会助学伙伴帮助其的方法外,还要培养助学伙伴的良好品质及帮扶能力。而对于张超本人,应该是鼓励与教育相结合,既要与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参与到学习中去,又要对他提出相应的要求:听从助学伙伴的引导,接受助学伙伴的帮助。

4.教学时,老师应多关注张超。当他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时,应该表示出对其的赞赏,当然这种赞赏不一定要全班同学都知道,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告诉他。在一节课中,当他能举手回答问题时,可以抽他答一、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请他来说,可以以眼神、走到身旁轻声询问的方式提示他——老师已知道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尽量使他感觉和班里其他孩子一样,同时也让班上其他孩子感觉不出他是个特殊的孩子。

莲叶课件 篇14

课题:《莲叶青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要求:

1、认读“驳、藕、时、蔫、疮、萧”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3、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

2、难点:从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自主学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9课《莲叶青青》”(板书课题)

2、“全班齐读课题”(两遍)

3、下面请欣赏一幅莲的图片.(欣赏图片)提问:“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到了什么?”

„„

“当作者看到这样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他想到了什么?他的想

法和大家的一样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二、新授

1、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本课的生字词: 课件展示:班驳陆离、种藕、蔫了、胳膊肘、头疮、萧条

①指名读(强调“种藕”、“ 胳膊肘”的读音)②指名学生领读

2、当作者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他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看到一池青青的莲叶时,会想起他的祖母。”(板书:祖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祖母的几件什么事?”

课件展示:

“课文写了祖母的几件什么事?”

---学生举手回答:四件事(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剪荷叶)板书:种荷、守荷、赏荷、剪荷 “这四件事中,着重写了哪件?”---剪荷叶。

“请同学们读课文5、6、7自然段,想一想祖母为什么要剪荷叶?”

---学生回答:“为了给一个小孩治头疮!”

4、A、谁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

①抓住“探头探脑”一词强调祖母与小孩的关系---陌生。

②重点品析句子:(课件展示)

“老太太这才注意到那孩子生了一头的疮,祖母咝咝地吸着冷气,好像要替那个小孩忍受痛苦。看了一会儿,她醒过神来,赶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边,“咔”的一声,剪下一枝最大的荷叶。” a、这是对祖母哪个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动作描写。找出表示祖母动作的词语。

b、从句子中可以看出祖母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回答:„„

板书:心地善良、助人为乐!B、谁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抓住“萧条”一词理解内容。C、谁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品析句子:(课件展示)

老太太却念念有词地说:“真是一物降一物,凉气逼暑气,荷叶派上了大用场,不开花也罢了。”

① 这句话是对祖母哪个方面的描写?---人物的语言描写。② 随读解释:“一物降一物、念念有词” ③ 提问:“此时祖母的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

④ 订正:祖母的心情是复杂的。

失落——因为荷花缸越来越萧条了。

欣慰——治孩子头上的疮疱,荷叶“派了大用处”

拓展:“这样的心情我们也有过:在汶川大地震后,我们班捐款达到了4000多元。有的同学一人就捐了500元,有的同学把所有的零用钱都捐献了出来。当你碰到了心爱的玩具时,不再可以爽快的买下,心中难免有些失落;当你想到你捐献的钱也许变成了一支药水,可以减少受伤孩子的痛苦时,当你想到你捐献的钱也许变成了一块块面包可以驱走灾区孩子的饥饿时,你的心里也许会感到一些安慰!(„„)是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提议,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心地善良的祖母、送给天下每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鼓掌!”

小结:剪荷叶这件事是作者写得最详细的一件事,也是文章的重点,表现了祖母心地善良、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是略写,是不是可以省略不写呢?为什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2—4自然段。

5、“从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可以看出祖母对荷叶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喜爱!

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非常的喜爱,从那句话最能看出来?---课件展示:“孩子们都不当回事,祖母却是一脸欣喜,就像看一个新生的孙子。”

这句话是对祖母什么的描写?(神态描写)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荷叶比作一个新生的孙子,突出小了祖母对

荷叶的喜爱之情。

小结:是呀,祖母对荷叶不是一般的喜爱,而是非常的喜爱。最后她却把当作孙子一样看待的荷叶送给了陌生的孩子治病,这不是更能体现祖母的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吗?所以说种荷叶、守荷叶、赏荷叶这三件事是不是可以省略的,是对剪荷叶治病这件事的一种铺垫,一种烘托。

6、来,我们再把课题读一遍(„„)。文章的题目是《莲叶青青》,而文中所写的却是我的祖母,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莲与祖母的共同点是什么呢?

---莲,可以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可以给人治病、祛除痛苦;而祖母就像莲一样,她也可以给人帮助,给人以一种夏日的清凉。

7、祖母的心是善良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接受了祖母帮助的陌生阿姨和那个小孩,也是应该懂得感恩,也应该记得说声“谢谢!” 课件展示:

当祖母剪下那枝最大的荷叶递给那位年轻的母亲时,这位母亲会是一副什么样的神情,会说些什么,又会做什么? 发挥想像,用一两句话描绘当时的情景。„„

(分析评价学生的练笔!)

三、结束语:

1、“带着对祖母的敬爱和思念,我们再来把课题读一遍”。“有感情一点,再读一遍!”

2、“愿《莲叶青青》这篇课文能化作缕缕清香,流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愿我们每个人都像夏日中的莲叶一样,能带给他人一份清凉,一份帮助。我们的这个世界将会是一个多么美的世界„„”

板书设计:

莲叶青青

种荷 守荷 爱荷 剪荷

祖母

心地善良

乐于助人

芦叶船课件锦集11篇


本页文章为“芦叶船课件”类文章,希望能够唤起你的灵感,对你的思考有所启迪。同时,我们也希望本页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任何一位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设计好教案课件对于老师来说非常重要,教案是教学的根本基础。

芦叶船课件 篇1

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 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2、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交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芦叶船 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芦叶船课件 篇2

一、复习主要内容

作者回忆了自己的家乡,写了和童年小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以及芦叶船给我们带来的无限遐想。

二、阅读理解,体会感悟。

中心问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芦叶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画出相关语句,在文中简单批注。 交流预设:

(一)回忆家乡——玩的地方美。 河道多 芦苇多

1、朗读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把比作

2、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小结: 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我多么希望我的故乡也在崇明岛啊。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还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地方?

(二)做芦叶船——玩具制作美。 做船 放船

1、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2、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有感情地读一读。

(三)放芦叶船——玩的过程美。 远航 遐想

1、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么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

2、表兄做芦叶船的一系列动作描写:采、折、吐、放(熟练)

3、比较句子: 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它是怎样在长江里远航?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体会芦叶船还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4、芦叶船可以远航行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第八自然段作者的想象。 作者的思绪越来越远,小小的芦叶船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敦鑫瑶给大家讲讲

三、拓展小练笔

同学们,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结合板书总结全文,作者吴珹把自己童年时玩芦叶船的事写得这么生动,你最喜欢玩什么?快来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吧。

芦叶船课件 篇3

《芦叶船》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

1、A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芦叶船课件 篇4

《芦叶船》课堂实录1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3、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宣布课题,设疑激趣。

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芦叶船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呢?我们来读课文《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根据字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互动学习,互相检验自学效果。

提示会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如:喇港竖等)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感情。

1、个人朗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3、指定学生朗读,评估朗读效果。抽几个学生分段读课文,看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有没有读不准的字词,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请同学们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4、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到准确、流利。

5、想一想: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再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多读几遍。

二、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1、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三、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1、找出相关的语句及段落,并根据自己的题解来叙述。

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法,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3、把没读懂的地方记下来。读后进行议论。

第一组句子的第二句比第一句多加了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第二组中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抓住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认真品味精美的词句,学习描写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及拓展知识面。

补充资料: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在本课指我们做芦叶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本课指水势大。

《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芦苇》、《风筝》。《芦苇》描写了作者与芦苇紧密联系的童年生活,记叙了做芦叶船和芦哨的童年趣事,赞美了芦苇默默奉献的品格。自学时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抓住主要内容,从文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受到童年乐趣。

板书设计:

我们在放学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芦叶船把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长江里。

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对未来的向往

芦叶船课件 篇5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纸折的小船、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

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 学生口头组词。 芦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 “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 “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

“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

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

“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

“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

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3)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芦叶船课件 篇6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 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

芦叶 芦苇 桅杆 舢板 折叠 唾沫

喇叭 港口 崇明岛 蜘蛛网 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 崇 苇 桅 篷 叠 唾 沫 喇 叭 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2.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小小的芦叶船带给作者儿时许多快乐。芦叶船在水上漂,它会漂向哪里?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芦叶船》。

五、布置作业:

1.写《写字》书。

2.想一想,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多读几遍,下一节课交流。

随堂小测验: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wěi wéi gān tuò mo lǎ ba

( )( )( )( )

二、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折:____( )____( )____( )

漂;____( )____( )____( )

横:____( )____( )

杆:____( )____( )

三、比一比,组词语。

芦( )桅( )苇( )篷( )

庐( )危( )伟( )蓬( )

唾( )沫( )叭( )港( )

睡( )抹( )趴( )巷( )

四、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 )( )

又惊又喜( )( )(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字词听写,同桌互评。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快乐。

(1)多媒体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注意:每交流好一部分,都要引导着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一读,进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情感。

预设点:

①第一自然段。

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通过读词句,引导学生去想象:如果你就是江边的孩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如读到“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我们就能想到这里的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这样的水乡环境,一定是追寻自由快乐的孩子所喜欢的。

作者在这一段用了三个比喻句,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河道、芦芽、芦叶的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②第三自然段。

通过一系列具体生动的描写,详细回忆了作者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时的情景。表现出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巧手创造出一只只各具特点的芦叶船,充满着个性与创造,更充满了智慧。

③第四自然段。

孩子放了芦叶船却还依然牵挂着它,总喜欢在第二天回来找寻。从孩子们的手艺不同,可以看出孩子们都非常地心灵手巧。他们还把找不到的芦叶船想象为“远航”,把能找到的称为“进港”,显得非常地有童真童趣。

④第七自然段。

在这一段,让我们看到了小小的一个三桅杆的芦叶船竟然真的乘风破浪地开走了,真的是非常令人惊叹的。

这里,通过对表兄说话的语气和娴熟和动作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了生活在江边的孩子的活泼、聪明与自信。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

三、比较语句,学习写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出示:

(1)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2)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拓展延伸。

1.出示第八自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想象芦叶船到底会漂到什么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小组交流。

3.各组推荐想象合理的同学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小小的芦叶船把我们带入了作者的童年,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有怎样的童年生活呢?

六、布置作业。

1.把自己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把生动优美的语言抄在积累本上。

2.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话。

3.课外阅读:故乡的芦苇

4.自己用手头的材料也做一只小船,看看谁做得船有意思。

随堂小测验:

一、根据课文内容加标点。

1.大阔叶折成大篷船 小窄叶做成小舢板 有时 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 做成三桅杆 五桅杆的大船

2.我们上学路过的是竖河 是直通长江的呀 那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长江是通向东海的 那我们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 )。

2.表兄说着,( )采来三片芦叶,( )了一只三桅杆的船。在船底( )上口唾沫,( )地放进江水中。就见这只芦叶船( )着风,( )着浪,(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芦叶船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快乐,你呢?什么东西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动笔写下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预习作业以认识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为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由于我们离江南水乡的生活比较远,学生对他们的生活不了解,所以,还要大家多去查找资料,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很好地整合。此环节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谈话导入很自然,加上有实物,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课堂上要先对其预习效果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便为后面的阅读理解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对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也进行了训练。

本课易写错、念错的字较多,要注意引导对学生进行辨析。

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可以迅速提高其能力和水平,还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试分段是一个比较有难度的练习,学生合作后,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加强,从而感觉到题目相对会简单,进而促使他们以后学会合作。

为下一节课的交流做准备。

此次练习以字词为主,检验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检查上节课课后的复习效果。

由上节课的作业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给予学生进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机会。本环节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这段描写得非常生动,也为下文描写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做了铺垫。

这段非常地生动,孩子们能够轻易读懂并进入情境,体会到孩子们的乐趣。

这段突显孩子的年龄特点,丰富的想象更让他们产生了共鸣,令其体会深刻。

表兄一系列的表现足以让孩子们佩服得五体投地,更令孩子们产生向往,甚至欲与表兄一比高低。这里,孩子们一定能够体会到芦叶船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将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悟出文章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

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这道题中训练学生对分号、顿号、问号的使用。

这道题中,第1小题是三个非常明显的比喻句,第2小题是描写表兄做船、放船的过程。两段句子描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积累语句。

把快乐向学生的生活拓展,引导他们学会发现生活中的快乐。

芦叶船课件 篇7

《芦叶船》教学实录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七、板书:

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芦叶船课件 篇8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继续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以阅读为主,联系文中的优美词句展开合理想象,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4.进一步体会比喻等表达方式在课文中的运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作者对家乡、对芦叶船的喜爱之情。

2.感受芦叶船给水乡的孩子带来的快乐,体会水乡孩子的心灵手巧与聪慧。

【教学重点】

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

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纸折的小船、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预习作业

1.学生根据“预习提示”预习课文。

(1)初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把自己认为比较难读的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借助字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

(2)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

(3)搜集有关江南地理特点及河道、芦叶船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船,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江南水乡,走近《芦叶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效果。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正音。(注意:“唾沫”的“唾”念“tuò”,不念“tù”,“沫”念轻声;“喇叭”的“叭”念轻声;“苇”念三声“wěi”,而“桅”念二声“wéi”,要区分清楚。)

2.在小组中分段读课文,互相认真听读,正音。把自己错的句子画出来。

3.自己把自己认为读得不够流利的词句再读一读。

4.多媒体出示本课生词,开火车认读,正音。质疑。

芦叶芦苇桅杆舢板折叠唾沫

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

5.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认读,学生口头组词。

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

6.识记生字。

重点指导:“芦”的下边是“户”而不是“卢”,“崇”的上面是“山”而不是“出”,“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半包围结构,“叠”的中间是“冖”,而不是“宀”,“港”的最后一部分由三笔组成,不要写成两笔,而且最后一笔是全封口,要写正确。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出示思考题,在小组中探究: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小组合作,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2):介绍自己家乡的环境。

第二部分(3-4):“我”和小伙伴们玩芦叶船。

第三部分(5-8):“我”和表兄到长江边上玩芦叶船。

(3)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

(4)“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芦叶船课件 篇9

芦叶船教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熟读课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学习难点

理清脉络,了解课文内容。

学前准备

小黑板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谈话导入

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自学生字

2)理解“手艺、桅杆、浩浩荡荡”等词语。 3)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

3、成果展示

1)词语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本课指“我们”做芦苇船的技术。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浩浩荡荡:水势大。

2)分段

1.采芦叶做船玩儿(①—②)

2.做、放芦叶船(③—④)

3.到长江边放芦叶船(⑤—⑧)

3)主要内容

回忆: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 反馈·总结

我的收获

我想说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学习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学习过程

定向·诱导

1、复习导入

2、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芦叶的美。

(一)学习句子,体会比喻句的好处。

比较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体会比喻句的好处:能够把河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出来。

(二)在第一自然段中再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1.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2.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三)小结:多么有趣的比喻,多么生动美妙的画面!好好读一读,品一品。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放芦叶船的乐趣。

(一)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孩子们亲手做出的芦叶船有什么花样?放芦叶船又有什么奥秘?

做芦叶船:多种多样 手艺高超(大蓬船 小舢板 五桅帆 三桅帆) 放芦叶船:玩得聪明 玩得有声有色

(二)小结:孩子们的智慧和乐趣流露在这字里行间,好好读一读。

三、学习第第

四、八自然段,感受作者想象的乐趣。

(一)孩子们放走的芦叶船到哪儿去了?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二)芦叶船可以远航到什么地方去呢?再读读小作者第八自然段的想象。

(三)小作者对于芦叶船远航到长江、到东海有没有依据,还是凭空想象的呢?

五、学习第五至七自然段,感受到长江边放芦叶船带来的惊喜。

(一)芦叶船到了浩浩荡荡的长江里也翻不了吗?他是怎么在长江里远航的?

(二)学习比较句子: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看不见了。 引导学生体会芦叶船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它能够乘风破浪的远航给作者带来的惊喜。

讨论·解疑

再读最后一段,想想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 小结:芦叶船乘风破浪的远航,不仅给小作者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小作者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在这小小芦叶船上,希望它载着孩子美好的梦想远航。

反馈·总结

1、谈收获。

童年的乐趣是无穷尽的。一片片小小的芦叶给孩子们带来的是无穷的快乐与梦想和希望。

2、说感想。

板书设计:

飘向 竖河——长江——东海

2。芦叶船

带来 惊喜——希望——向往

教学后记

作业反馈

芦叶船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本课要求要求掌握的词语有: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或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内容,体会作者的童心童趣。

2、写一篇有关童趣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

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指导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同学间简单口述,并写一篇作文。

板书设计:

芦叶船

家乡河道多、芦苇多

放学路上做船。放船童年的回忆、美好的向往

和表哥到长江边放船

天真的遐想

芦叶船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或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创设情景,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