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策略教案推荐10篇

数学策略教案推荐10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 设计细致入微的教学课件可以实现互动式教学的效果,你是否在为不会写教案课件而烦恼呢?根据您的需求,编辑为您搜集了《数学策略教案》,希望本文能给您提供借鉴!

数学策略教案【篇1】

教学目标:

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会选择比较优惠的策略来购物。

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验运用策略的好处。

教学重点:

能正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在逛超市或商场的时候,常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你见过那些促销活动呢?(指名答)打折、送赠品、抽奖、返券等等

2、同学知道的可真多呀!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让顾客在购物时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么,如果我们要购买一件同样的商品,面对商家不同的促销活动,你会思考什么问题呢?(指名答怎样购物最省钱)对,怎样购物最省钱是顾客购物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想出最省钱的购物方案就需要顾客在购物时要讲究策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购物策略问题。(出示并板书课题:购物策略)

二、互动答疑

(一)新授内容

1、出示课件

教材83页例3:学校要准备一些奖品,其中需要单价2元的笔记本35本,去哪儿买合算?

2、观图,读题,理解题意

这3家商店都有促销活动,学校要买35本笔记本,分别去这3家商店都能得到优惠,求去哪儿购买合算,先按3家的优惠条件,分别算出3家商场的总价,然后再比较总价。

3、理解这三家超市不同优惠活动的实际含义

(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文海商场的优惠方案是买6送1,意思就是说付6本笔记本的钱就可以得到7本笔记本,文海商场的优惠条件是必须要购买6本或6本以上才可以得到优惠。

文具超市的优惠方案是花“商品原价的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商品(复习分率,单位“1”的知识,理解“商品原价的”的含义),这是没有条件的,购买一本笔记本也可以得到优惠。

百货商场的优惠方案是购物满50元,才能优惠总价的(重点理解“优惠总价的”的含义,即原价的,原价是单位“1”,优惠后的价格就是“原价的1-= ”,也就是总价的,享受优惠的前提是总价满50元,如果总价不满50元,是不能享受这样的优惠。

4、同学们,我们对每一家商店的优惠方案都理解了一遍,那么,我们到底去哪家商店购买笔记本更合算你们能帮帮老师吧!(展示个人答题情况)

5、小结:根据购买需求和商家的优惠策略分别计算在各个商店需要的总价,然后根据总价分析、比较选择去最省钱的商店购买。

(二)、议一议

问题展示:购买本书如果少于25本,去百货商店合算吗?(课件出示)

1、明确解题方法。

如果购买本书少于25本,那么所花的钱总价小于2×25=50(元),就不满足百货商店的“购物满50元优惠”这一条件,所以购买本书少于25本,在百货商店不能享受优惠,但是在文海商场和文具超市都能享受优惠吗?

(生讨论并汇报)在这两家商店也不一定都能享受优惠,因为文海商场是买6送1,如果少于6本,在文海商场是不能享受优惠的,但是在文具超市是可以的。

2、小结

所以如果我们购买的笔记本大于或等于25本,就去百货商店购买比价合算。多于6本而少于25本,就在文海商场和文具超市两个店进行比较。如果少于6本的话,就去文具超市购买依然能得到优惠。我们的购买需求不同,在不同的商场得到的优惠不同,因此我们购物时的第一个策略就是“货比三家”。(板书:货比三家)

(三)、巩固练习

1、出示教材84页课堂活动第3题。

(1)、解题,重点理解“原价的”和“优惠”。

(2)、讨论:

(A)如果只买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B)需要1瓶饮料和1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C)王老师买4瓶饮料和4听饮料,去哪个店买合算?

(3)、根据理解完成表格

数量甲商店的价格乙商店的价格丙商店的价格选择哪家商店

瓶听

1

1 1

4 4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购买多少元的饮料去丙商店合算呢?

面对商家五花八门的促销手段,我们要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因此掌握购物策略最为关键,货比三家、精打细算、择优购买,选择最佳的购买方案,怎样才能选择最佳购买方案呢?(板书:精打细算)

三、引伸拓展

1、相同规格的商品,卖家的促销方式不同,我们的购买策略不同,那么不同规格的商品,因为我们的需求不同,又该如何选择呢?

2、出示课件:

超市有3种不同的包装的酸奶,大盒1000mL,每盒9.70元中盒500毫升,每盒5.00元,小盒200毫升,每盒2.6元。

(1)、如果要买1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二)

(2)、如果要买1.5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三)

(3)、如果要买2.4升酸奶,有几种买法?那种买法合算?(完成表格四)

3、小结同种商品,根据我们的购买需求,一般选择大包装合适。(板书:择优组合)

购买商品时我们是不是只去比较价格呢?(不是)那么,我们还要注意哪些方面?(指名答:商品的质量、保质期等等)对,我们在购物时首相要选择质量合格的商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再去作比较,规格相同的商品就去看商家的优惠措施,综合比较商家的优惠措施,计算出商品的总价;如果相同的.质量的商品,厂家不同的包装方式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那么就根据我们的需求,找出最佳的组合方式购买,这样也能达到省钱的目的。

四、升华迁移

1、策略问题不仅在购物中可以体现,在购票中也讲究策略。(示题目)

某公园出售的门票有两种: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10张以上团体票可优惠。

(1) 、甲单位有45人去该公园游玩,最少应付多少元?

(2) 、乙单位有208人去该公园游玩,最少应付多少元?

2、通过计算和比较,选出付钱最少的方案。

3、方法总结:解决合理购票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选择最佳购票方案。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思想。这节课我们重点关注的了生活的购物策略问题,让我们学会了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能要做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者,掌握策略很重要,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更进一步把数学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数学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购物策略

货比三家

精打细算

择优组合

数学策略教案【篇2】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第63页例1及练习十第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知用一一列举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认识列举法;

2、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按一定的顺序一一列举;

3、通过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的关系;

4、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学习活动,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教学重点:认识列举法,感受列举法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18根等长的小棍、表格。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1、师: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面积呢?

(根据回答,出示课件)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师: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策略?(生:学习过列表、画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在情境探究中,初步感知一一列举。

师谈话:

在上新课之前,老师先来和大家玩个游戏,看,这是什么?(扑克牌)

老师抽去大王和小王之后,你们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种不同的花色吗?(四种)

老师从中任意抽出一张,猜一猜有可能是什么?

一共有几种情况?(四种)是哪四种呢?你能一个一个的给大家列举出来吗?(草花,黑桃,红心,方块)

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花色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了,寻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数学上我们称作一一列举(板书)。这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这种策略尽管有些麻烦,但却是一种非常可靠、有用的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用到。这不,我们村的王大叔就碰到了一件事:(课件出示例1)

三、在例题教学中,探究列举方法。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课件展示)王大叔打算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他可以怎么围?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师:从条件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周长是18米)

你是怎么知道的?(一共有18根栅栏)

2、尝试操作,寻找方法。

师:大家想不想帮帮王大叔呀?拿出准备好的的小木棍同桌合作围一个长方形,看看你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长方形?

(同桌合作动手,老师巡视指导,之后汇报,老师适时板书)

长是8米,宽是1米

长是6米,宽是3米

3、发现规律,深入探究。

师:真了不起,你能从这些答案中发现长和宽有什么规律吗?(长+宽=9米)

(课件出示)友情提醒:羊圈的长和宽长度之和为9米。

师:还可以怎么围呢?有几种围法呢?老师这里有一份表,请同桌再次合作,把可能的情况都记录在表里。

(学生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巡视指导)

4、小组比较,优化策略。

各拿一份按顺序列举的和没有按顺序列举的表在实物展示台上让学生去比较。

师:你觉得哪种列举的方法好?为什么?

(老师适时板书:有条理、有顺序)

有条理有顺序的一一列举有什么好处和优点呢?

(老师引导回答,使我们的答案不会出现重复和遗漏,适时板书:不重复、不遗漏)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列举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条理。

师:通过一一列举,现在知道了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吗?(齐答)

5、观察结果,发现规律

师:一共有四种围法,到底用哪一种好呢?如果你是王大叔你用哪种围法?为什么?

生:用长5米宽4米的围法,因为这种围法围成的长方形面积最大,王大叔养的羊就多。

师:是这样的吗?我们一起算一算。(学生口算,老师课件出示)

师:看来的确这种围法面积最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课件出示)长方形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长和宽的差距越小,面积就越大。

四、在习题练习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1、练习十一第1题:课件出示,指名读题

提问: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老师演示)

2、练习十一第2题:课件出示,女生读题

提问:你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独立完成,集体演示订正)

五、在总结评价中,获得提升发展。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谁想告诉大家,运用一一列举这一策略解决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3、你如何看待一一列举这种策略?

教师总结:其实策略没有好坏,关键在于运用。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列表

(有条理、有顺序的)一一列举(不重复、不遗漏)

长是8m,宽是1m;

7m,2m;

数学策略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重温故事,感受替换策略

故事:电脑播放曹;中称象动画。

提问:曹;中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

小结:曹冲用石头代替大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索,内化替换策略

1.出示问题,补充条件。

电脑动画出示情境:曹操得胜归来,要把珍藏的720毫升美酒分给几个儿子。将这些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1)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多数学生会发现缺少条件。)

(2)教师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应该补充什么条件,再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补充的条件,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重点整理、呈现以下内容:①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倍。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③大杯的容量比小杯多()毫升。④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毫升。

【例题直接给出了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而此处呈现的情境改编了例题,让学生发现情境中缺少条件并补充条件。这样,学生的关注点将自然地聚焦到大杯和小杯的容量之间的关系上。这样的情境能为学生学习替换策略提供空间和机会,使替换的策略呼之欲出,又非常自然。】

(三)体验策略,解决问题

1.倍数关系。

(1)补充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讨论:这个条件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现有的条件,能解决问题吗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的思路整理出来,在纸上画一画替换的过程,并算一算大杯、小杯的容积各是多少。

(3)教师请部分学生上台演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替换的、替换的依据是什么。

(4)如果在前面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只想到了将大杯换成小杯、将小杯换咸大杯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有没有;其他替换方法

【研究数学问题的方式要能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给学生自由思考、表达的空间。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浓厚起来,思维才会活起来。本环节旨在唤醒学生生活中换的经验,让学生借助画一画、算一算,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运用替换策略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感受策略的价值,增强策略意识。】

(5)强调检验。教师指出,把6今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或者把1个大杯替换咸3个小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还须要检验。强调检验时要看结果是否符合题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本课教学任务较重,检验虽然不是教学重点,但教材把检验安排在写答句的前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先经过检验确认结果再写答句是解决问题的程序,也是学生应养成的良好习惯。二是一种新的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可信要检验,这是严谨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是教学中应该倡导和培养的。考虑到本环节要检验的有两个等量关系,在此多花一点时间和学生共同完成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6)对比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把大杯换成小杯和把小杯换成大杯之间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并引导学生得出:它们都是先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再解决问题;在替换过程中,要抓住等量关系进行替换;替换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策略。

【接受新知,需要一个反复的过程。本环节反复强化替换策略,让学生通过交流、画图、演示,对比、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替换策略的妙处,经历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旨在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相差关系。

(1)补充条件: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60毫升。讨论:补充这个条件后,和刚才的问题相比,有什么不同还能用替换策略解决吗如果把1个大杯替换成1个小杯,倒酒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换杯的过程。

(3)提问:将1个大杯换咸1个小杯,少装多少毫升酒7个小杯,一共装了多少毫升酒呢每个小杯可以装多少毫升酒每个大杯呢怎样列式

(4)思考:还有其他替换方法吗如果把6个小杯替换咸6个大杯,又会出现什么情况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多少毫升酒7个大杯一共能装多少毫升酒每个大杯、小杯分别能装多少毫升酒怎样列式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正确把握和使用教材,让学生对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替换更合适进行体验,然后借助电脑动画演示替换过程,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5)思考:怎样检验替换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

(6)小结:无论是将大杯替换成小杯,还是将小杯替换成大杯,都是通过替换把两种量变成一种量;在替换时,要考虑总容量是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多了多少或少了多少。

【在两个相差关系的量之间进行替换时,学生比较难理解为什么替换以后总量变化了、总量是怎样变化的。教师通过电脑课件演示替换的过程,能引起学生关注替换后总容量的变化,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时,还可让学生用实物杯子摆一摆、在纸上画一画具体的替换过程,然后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替换。】

(四)学以致用,应用替换策略

1.小明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l杯牛奶的钙含量。每块饼干的钙含量是多少毫克l杯牛奶呢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2.同样是达能饼干,包装也有不同。2个同样的大袋和5个同样的小袋里一共装有75片达能饼干。每个大袋比小袋多装20片,每个大袋和小袋各装多少片饼干(学生解答完后,集体讨论(75+205)(2+5)、(75-202)(2+5)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替换过程。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电脑展示替换过程。)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应用替换策略,进一步体会替换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沟通替换操作与数学表达式之间的联系,建立用替换策略解决某些问题的模型。只有真正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并对策略进行深刻的认识与领悟,才有可能更好地借助方法与策略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五)总结提升,拓展替换策略

1.组织学生回顾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并举出生活中用替换法解决问题的实例。

2.展示教师收集的问题:①啤酒促销,3个空瓶可以换1瓶啤酒。②集齐若干个百事可乐瓶盖可以换明星海报、CD架、水壶、明星T恤衫和游戏卡等。③肯德基20周年庆典,举办从电子杂志中找拼图换取电子优惠券活动。

【空瓶回收等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能有效地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拓展替换策略的内涵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可以用替换,具体的物品也可替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替换策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数学策略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并从中提炼出合理、优化的方法,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大家看看这块表,我很喜欢,它的价格是一个整十数,猜猜我花了多少钱买的?

(学生猜完后,教师介绍买表经历,提到优惠价)

师:你们有没有购物时得到优惠的经历,介绍一下。

二、新课

场景一:白送的书包

1、某商场的促销活动。

优惠政策:A、购物未达1000元,每买100元商品返10元现金(只计整百,对于零头不计)

B、购物超过1000元(含1000元),不享受A政策,但是给予总价八五折的优惠。

2、小明一家的购物经历

(1)全家一次性购买价值950元的商品,享受哪种优惠政策?算一算,优惠后应付多少钱(2)准备付钱时,小明又拿了一个价值60元的书包给妈妈

妈妈:你有书包,怎么还要买?

小明:这可是白送的!

教师提问:真的是白送的吗?妈妈会给他买这个书包吗?

3、学生讨论、计算、交流后,通过与1的对比,感受到既少花钱,又能得到更大的实惠。

师:其实呀,生活中只要你肯动脑筋,就能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4、揭题《少花钱多办事》

场景二:我们的选择

1、师:六一就要到了,课前我已调查过很多同学都想去游乐园渡过这美好的一天。听说我们要去旅游,马上就有两家实力相当的旅游公司来联系业务。这就是他们的价目表:

A、开心旅游公司B、快乐旅游公司

通票车费2元/人

成人票10元/人门票费5元/人

学生票5元/人

团体票(10人以上)6元/人[40人以上门票打8.5折]

[注:通票包含车费和头道门票]

师:我们班有()名学生,()名带队老师,共()人。在服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家旅游公司,请拿出你的付费方案。并记录下来。(依据班级实际情况填空)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4、比较各种付费方案,找出最优选择(同学们拿出了这么多的付费方案,都是可行的,我们最终会选择哪一个呢?为什么?怎么样?我们就选快乐吧,看来你们已经学会了少花钱多办事。接下来的娱乐内容就由你们自己做主吧)

场景三:我的娱乐我作主

1、T:这些就是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及商品的价目表,你们可以自由组合决定怎样去玩,请大家商量好后,拿出你们的游玩计划,力争做到少花钱多办事。

2、学生活动,制订游玩计划。

3、汇报并评价。

[教学构想及反思]:

1、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是为了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只有在解决日常实际问题中能力才能得以提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激活学生的思维。现行教材虽然已没有折扣的内容,但实际生活中到处可见这种折扣优惠问题,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预设新教材可能会出现这部分内容。

2、现在的孩子很多只顾着自己的喜好去消费,但是对于如何消费更合理、更省钱的思考比较欠缺。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此课来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讲求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及策略性。

3、具体到本节课来说,结合生活我们预设了课前谈话及三个场景,即:《白送的书包》、《我们的选择》、《我的娱乐我作主》。课前谈话主要是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同时让他们初步感受到生活经历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然后从已有的经历出发,通过对优惠方案的解读提炼出少花钱多办事这一主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制定的多种方案中进行思考、学会选择,达到策略的最优化。最后,利用少花钱多办事这一原则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数学策略教案【篇5】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

能对信息进行分析,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表格、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今天庞老师和你们是初次见面,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想看吗?好,我们一起来看一部短片。(课件播放:猜猜职业。)刚才的短片中一共提到的了几个不同的职业?有人说5个,有人说4个,看来意见还不统一。回忆一下,具体是哪些职业呢?刚才同学们将这些职业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板书:一一列举),庞老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啊,一一列举也是我们解决数学问题时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方法。

好,上课铃声已经响起,上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新课教学

(1)、情景创设,呈现问题。

老师家东面有一块空地,我想请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课件出示: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花圃。)

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你是怎么知道周长是18米的?真了不起,你连这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找出来了,周长是18米,那么说明长和宽怎么样?真是说到庞老师心里去了。(课件出示:友情提醒:花圃的长和宽长度之和为9米。)

想一想:怎样围面积最大?(课件出示:思考:怎样围面积最大?)工人师傅可犯难了,该怎么围呢?同学们,怎么帮工人师傅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想一想。把你的解决办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

那长和宽可能是多少呢?有没有本领一个不落的都一一列举出来?这么自信啊,那就请同学们将这些围法记录在草稿本上,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小棒围一围,或者想其他的办法解决。庞老师还给同学们提供了一张表格,你也可以将这些围法记录在这张表格中。

设计意图:策略的形成首先源于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而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又影响着什么样的解决策略。教材中原本设计的问题是王大叔用18根一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我将它改为用18根一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花圃,怎样围面积最大?一来更联系实际生活,花圃是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而且后者的提法更富有探究价值,更具有开放性。策略的形成源于问题的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思路才放得开。

(实物投影展示同学填写的:选择文字记录和表格记录的,表格再选择有序和无序的,下面增设面积一栏的。)这两位同学都找到了这四种围法,你们认为哪种填法比较好?为什么?

有条理地一一列举(板书:有条理)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有效地找出所有的围法。为什么还增设长方形的面积这一栏?现在你知道哪种围法围出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面积计算结果)请同学们再次观察这张表格,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想一想,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这些长方形分别是什么样的?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数据相差越大时,围成的长方形就越扁,它的面积就越小;反之,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这个长方形就越接近正方形,面积就越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表解决了问题,进一步引导形式学生能不能闭上眼睛在头脑里想一想围成的长方形分别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感悟?这样数形结合,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冲突和不满足的欲望,为形成富有理性的数学思考积累了经验。

回忆一下,我们采用了什么策略解决这道题?通过有条理地一一列举可以将答案展示的更清楚、更全面,分析问题更直观,下面我们继续用一一列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循序渐进,深入问题

花圃围好后老师去购买花苗,有三种花苗可供选择:(课件出示图片)兰花、蝴蝶花、月季花。庞老师最少买()种花苗,最多买()种花苗。(课件出示:最少买()种花苗,最多买()种花苗。)(学生回答后课件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思考:老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购花方案?)

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列举时,打算先考虑购买几种的情况?接下去又要怎样思考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看哪组能通过列举得到正确的答案,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好记录,愿意用表格记录的可以填在庞老师提供的表格中。

(学生交流,具体介绍是怎么列举的,同步展示表格的填充。)

购花方案

只买1种

买2种

买3种

兰花

蝴蝶花

月季花

通过列表可以将一一列举的结过展示的一目了然,我们一眼能看出是否有重复有遗漏,这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例二的教学着重抓三个环节。第一、要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题意。第二、要指导学生有条理地分别考虑只买1种、2种、3种各有几种具体的订阅方法。第三,通过列表画的方法展现学生一一列举的思考过程。但考虑到这一部分难度较大,绝大多数同学连这一张表格的意思都看不懂,所以采取了由点到面的策略,有能力的同学先完成,然后让他们讲解这张表格是怎么设计的怎样填写的,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这种策略如何在表格中展现。

你认为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注意什么?指出: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要有条理,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板书:不重复不遗漏)

三、应用巩固。

1、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好不好。老师这里有一张靶纸,分内、中、外三圈,里面的10、8、6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谁愿意来投投靶。(学生投靶)每人投两次。庞老师也打算来试一试,如果老师投中两次,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课件:投中两次,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请在草稿本上列举出所有可能的答案。(课件:投了两次,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这两个问题含义一样吗?那可能得到多少环?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思维强度教大,学生可能会产生疲劳的感受,因此本环节安排一个掷飞镖游戏使学生放松,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又很自然地引出题目。通过两个问题的一字之差的比较,提醒了学生要看清题目。

2、下面我们继续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听,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播放钟声)(出现闹钟图片)

有一个音乐钟,每隔一段相等的时间就发出铃声。已经知道上午9:00、9:40、10:20和11:00发出铃声,那么下面哪些时刻也会发出铃声?

13:0014:4015:4016:00

思考一下,你打算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动笔写一写。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指名交流。询问间隔40分钟是怎么知道的?

3、一副扑克牌有四种花色,从中任意抽出一张或两张牌,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择方法?

学生实际操作四张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学生交流。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又认识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随着你们知识的增长,将来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妙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课堂作业

用4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多少种不同的拼法?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

数学策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使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有条理的一一列举,并进行分析

教学过程:

一、体验列举

发车时间

6路6:156:256:356:45┉

201路6:056:206:356:50┉

(1)同学们,从表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结合表格让学生说一说)

预设:两路车各自发车的间隔时间;两路车第一次同时发车时间┉

(2)那么你知道这两路车几时几分第二次同时发车呢?

(3)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

(4)组织交流。将一一列表整理的这种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一列举在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5)揭题:刚才这位同学将发车时间一个一个列举了出来,陈老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其实这种一一列举的方法也是我们解决数学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策略中的一一列举法。(板书课题)

二、运用列举

(1)(出示例题):工人师傅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有了刚才的启发,陈老师要考考聪明的同学,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比比哪组的方法多,哪组的方法巧。

(2)交流汇报。(让学生在介绍列举法时说清算式182=9的意义)

预设:画图法;一一列举法┉

(3)比较感悟。(画图与列举比较;有序列举与无序列举比较)

小结:在列举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列举,这样答案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观察分析:

长方形的长/米8765

长方形的宽/米1234

长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刚才同学们有序地一一列举出了4种不同的围法,如果是你,会选择哪种围法呢?为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算出各种围法的长方形面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教师说明: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5)小结反思: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觉得一一列举的方法有什么好处?列举时要注意什么?

数学策略教案【篇7】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教学的是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倒过来推想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数量或事物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发展、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它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加以解决。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富有变化的问题素材和表述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意义。

[要领指导]教材中所呈现的问题,虽然都可以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但所解决的问题却涉及不同的知识领域。不仅如此,问题的表述方式也同样富有变化。当学生面对这些问题时,首先感受到的是面临一个新的挑战,从而能产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愿望,进而能在解决问题以及相应的反思过程中逐渐领悟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应用特点。

教学难点

适当控制难度,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各种策略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体会不同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不同价值。

[要领指导]要求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不能太复杂,一般以2至3步为宜,可少量安排需要4步推想的习题,数量关系一般较简单,便于学生在操作中进行直观思考。当学生掌握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时,可安排综合性应用训练。使学生体会灵活应用策略的必要性,感受倒过来推想策略的价值。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对后继学习的作用

逆推的方法思考问题是一种常见的策略,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教材在先后教学列表和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逆推的解题策略。

课时设计:2课时

数学策略教案【篇8】

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写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单元。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教材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的单元,就是为了贯彻落实课程目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长期数学教学中不断地培养的,是通过各个领域内容的教学逐渐形成的,单独编写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个单元,能加强策略的形成和对策略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它的意义更在于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体会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由此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还体会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策略。数学教学在这种鼓励个性发展的理念下进行,学生的创新精神才可能真正得到培养。

策略的原意是计策和谋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解决问题的计策与谋略,具体表现为对解决问题方法、手段的思考与选择运用。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需要有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又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本单元以有条理地整理信息,发现数量之间的联系作为策略教学的切入口。发现和利用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通过整理信息明确和把握数量关系,既是可操作的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学会整理信息的常用方法,体会它的作用与意义,从而内化成自己的策略是教材的编写思想。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是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后一部分是解决三步计算的问题。

1让学生把信息填入表格,学习整理信息的方法,体会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本单元选择表格作为整理信息的工具,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对表格比较熟悉,他们从一年级学习数学起就经常接触表格,进行过许多填表活动。因此,选择填表整理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宜于学习。二是表格条理清楚,数学化程度比较高。填入表格里的都是经过筛选后的重要信息和有用数据,实际问题里的许多情节性内容都被过滤掉了。因此,填表整理能帮助学生把握住实际问题里的数学内容。

教材充分注意到学生初步学习利用表格整理信息,在编写上尽量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1)把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全部填进表里。

第65页例题和相应的想想做做以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为素材。例题是归一问题,先求小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多少元,再求小军42元买了多少本。在每个问题的教学过程中都设计了填表整理讨论思路列式解答这样的活动线索,教学这道例题要注意四点。

第一,带领学生经历填表的过程。教材里呈现了一张已经填好的表格,课堂教学要展开填表的过程和方法,一方面在现实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个数量在表格中的位置。要预先设计一张待填的表格,可以师生共同填写,也可以让学生填写。

第二,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表里有些什么,体会各人买的本数与用去的钱数是紧密联系的数量,列表整理就是显示出这些数量的对应关系,表格也是为此而设计的。

第三,启发学生利用表格理出解题思路。填表的目的是理出思路、找到问题的解法。可以让学生看着表格顺着两条思路去想,从买3本用去18元这组数量,想到能求出每本笔记本的价钱;从买5本要用多少钱这组数量,想到需要知道每本的价钱。两条思路交叉在每本笔记本多少元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找到了。

第四,组织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第66页根据两道题的解答结果,填出括号里的数,并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从中会有许多体会,如小明买3本用了18元、小华买5本用了30元、小军买7本用了42元,他们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相同的。这个发现是归一问题的特征。又如求小华用去多少元和小军买了多少本,都要先算笔记本的单价,都是通过小明买3本用去18元求得的。这个发现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又如买的笔记本多(少),用去的钱也多(少)。这个发现让学生感受函数关系。

(2)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

第68页例题和试一试以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为素材,继续通过列表整理,培养解题思路。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

第一,选择相关的条件填入表格。题目里有桃、苹果、梨三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在解决问题时,不把所有的已知条件都填入表格,只填需要的条件信息,这是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筛选信息的活动。在例题的表格里,上面一行已经填了桃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下面一行填什么由学生思考。试一试只提供一张空白的表格,里面填哪两种树的行数和每行棵数都由学生决定。要充分发挥问题对思路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苹果树比桃树多多少棵这两个问题。只要明白了问题的意思,列表整理不会有困难。

第二,利用表格、紧扣问题,设计解题步骤。在列表整理后,教材安排学生想一想要先算什么,理清解题思路。仍然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想:根据表格里的条件可以求出什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两条思路的交叉点就是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养成整理信息的习惯。

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整理的方法和形式是多样的,列表整理只是其中的一种。教材选择列表整理是它易于操作,适宜学生运用。学生对填表的态度有积极与消极之分,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对填表有热情,体验到填表整理对形成解题思路的作用,具有自觉进行整理的习惯。消极的态度则把填表看做负担,理解为教材和老师的规定,是被迫进行的。教材力求让学生体会到整理信息的意义,并转化成内在的需要,真正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有形地整理到无形地整理。

两道例题里都提供了表格,只要把条件或问题填入表格就进行了信息的整理。教材预设表格,能突出策略的教学,便于落实。在两次想想做做里都有不提供表格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没有提供表格也要整理信息,是鼓励整理的形式多样化,使整理信息的活动具有个性;是引导整理活动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从题目的安排变为自我要求。为了完成从提供表格到不提供表格的过渡,教学时应注意三点。

第一,让每个学生都有独自填表整理的机会,学会填表整理的方法。第65页例题里的表格已经填好,所以想想做做前两题都有空白的表格让学生填写。第68页例题的前一张表格留出一半给学生填,试一试的表格全部让学生填。教材留出这么多填表机会,给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会填表整理创造了条件。

第二,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填表对解题的作用。填表不单整理了条件和问题,还能理出解题的思路、步骤和方法。如果不经过填表整理的活动,数量关系就不会这么清晰,解题也不会这么顺利。

第三,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用适宜的整理形式。在解答想想做做里没有提供表格的题目时,仍然要把整理信息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整理的形式不要求全体学生都相同,可由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把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看在眼里,想在脑里,在无形的思维活动中整理;可以在题目上勾勾画画进行整理;也可以通过摘录信息或列表进行整理。下面是勾画整理的实例,它是有形地列表整理到无形整理的中介。

星光新村新盖的3幢楼房共住了42户。照这样计算,这个新村25幢这样的楼房共住了多少户?

学生选择整理方法一般都从自己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要尊重他们的选择,保障大多数学生都有完成整理信息的时间。要组织各种整理形式的交流,逐渐提升整理信息的水平,逐渐进入无形整理的境界。

(2)解决新颖的问题。

问题的新颖性与策略的形成正相关。策略往往在解决新颖的问题时体现其价值,并在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如果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总是局限在已经教过的、已经认识的那些问题上,那么只是进行技能操练,没有培养策略。为此,教材在教学归一问题的基础上带出归总问题,在教学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时安排少量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这些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都不编排例题,在想想做做里让学生应用策略独立解答。

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程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课题,让学生主动解决一些新颖的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项突破。为此,教学中应做到两点。

第一,改变例题的教学观念。例题教给学生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不但解决了例题,还能解决与例题相似、甚至不同的问题。列表整理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的问题包括归一问题、稍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还涵盖了归总问题、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以及其他的实际问题。只有在例题的教学中突出整理条件与问题,学生体验了这个思想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才可能举一反三应用这种策略。

第二,教学新颖的问题,既要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第一次出现归总问题和稍难些的三步计算问题,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可以填写的表格。一方面引导学生应用已经学到的思想方法,继续培养整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适当降低整理信息的操作难度,学生有现成的表格可填。教学要注意适度地放和适当地扶。如第67页第2题的表格一定要让学生填,考虑到填表可能发生的问题,可以先带领学生到情境图里寻找数学信息。有哪几种球,哪些球的单价已知,哪些球的单价未知;老师带的钱正好够买什么球,可以买几个。这样,学生填表的困难会少些,通过列表整理的思路会顺畅些。又如第69页第3题,填表以后让学生说说对栽120棵树的理解,明白它的一部分是四年级栽的,另一部分是五年级栽的。这样,学生就捕捉到这个题目的最主要的数量关系。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列表整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策略,解决每一个问题都从整理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入手。本单元教学列表整理以后,不能说所有的问题学生都能解答了。应以解答归一问题、归总问题、较容易的三步计算问题为主,一些稍难的实际问题以后会安排教学。

数学策略教案【篇9】

教材分析:

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熟悉的问题。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超越具体问题的解法和结论,指向策略的形成和应用意识。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教学用转化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定的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也掌握了一些技巧和方法,但当时这些技巧和方法更多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因而是零散的、无意识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乐于和同伴交流解决问题时所运用的策略,能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初步形成策略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彩笔、卡片(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题纸。

教学过程:

一、感知转化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多媒体出示《曹冲称象》的画面)

提出问题:曹冲是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再做上相同的记号,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转化是我们平时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转化)

二、自主探索,初步感受转化策略

1.任意出示两个图形,学生观察,哪个图形面积大?

学生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教师肯定数方格是个好办法。

2.再出示例1图,仔细比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由于图形比较复杂,学生通过数方格可能会出错,也可能会出现几种不同答案,建议学生拿出题纸,同位一起研究研究有没有其他好方法。

3.用课件演示用平移和旋转转化成长方形比较大小的过程。

教师指出:这其实是运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叫做转化。(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4.提问:(1)这是把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学生体会到这是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适时板书:不规则图形长方形)实际上我们是把不规则图形面积这个新问题(板书:新问题),转化成了长方形面积这个我们熟悉的、已经解决的问题(板书:已经解决的问题)。这样一转化(板书:),新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大小没变)

三、回顾旧知,体会转化策略的运用

1.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2.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动笔算算,体会体会哪儿运用了转化策略?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3.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①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

②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提问: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四、解决问题,深化转化策略

1.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会想到把右边图形中的直条边通过平移,转化成和左边相同的图案,肯定学生不仅善于观察,还善于想象。

2.观察下面两个图形,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师:指名学生用手指出右边图形的周长是由哪些线段围成的

生:(边指边说)是这些线段围成的总长度

师:对,那如何来计算它的周长呢?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想把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条边移到这儿这样就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说?

生:这两条横着的边移到这儿,这两条竖着的边移到这儿。

师:(演示)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把这两条竖着的线段向右平移,这两条横着的线段向上平移。这样一来,原来的图形就转化成了一个长方形,而它的周长有没有改变?

生:没有。

师:现在你能快速计算它的周长了吗?

生:(3+5)2=16(厘米)

师:完全正确!通过这个练习,我感觉同学们的转化水平又提高了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成员听,再全班交流。①通过割、补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扇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整个圆面积的1/4.

②通过平移的方法,把涂色部分转化为正方形,从而一下子就可以看出占了长方形的1/2.

③把两个空白的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空白部分一共占了6个方块,剩下的10个方块就是涂色部分,因此涂色部分占5/8。

4.一块草坪被四条一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9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看如何计算比较简便?

生:可以把小路通过平移移到草坪的四周,这样很容易看出要求草坪的长为(45-2)米,宽为(27-2)米。

师:对于一些复杂的图形都能被大家轻松攻破了,真不错。

五、总结延伸,渗透思想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有位数学家说过:什么叫解题?解题就是把题目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学完今天这节课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将复杂转化为简单,陌生转化为熟悉,抽象转化为具体,未知转化为已知。所以,掌握转化的策略,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运用转化、用好转化的策略,才能有效解题。

六、作业布置,用转化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谈话:转化策略应用非常广泛,大家课后可查阅资料看多媒体中给出的问题是他通过什么策略解决的。

相信今后同学们能主动运用转化策略,让它帮助你解决更多学习中和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策略教案【篇10】

一、教学内容

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转化能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认识、已能解决的问题,从而创造性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能把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从而便捷地找到问题的答案。本单元教学转化策略。

学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经常进行转化,已经积累了关于转化的体验。本单元深入体验转化,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编排2道例题、一个练习,把教学分成两段进行。

例1,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从策略层面上认识它,体会转化的价值。

例2,利用已有分率进行推理,转化较复杂的分数问题,发展思维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让学生体会转化,感悟策略。

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再认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思想方法是形成策略的有效途径。学生曾经进行过许多转化,是感悟策略的宝贵资源,本单元从回顾以前进行的转化开始,例1的教学分三步进行。

利用图形的直观作用引发转化。方格纸上呈现两个形状不同的图形,不容易直接看出面积是否相等。学生会想到把两个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面积的大小。其中一个图形平移它的一部分,另一个图形旋转它的两小块,转化成的两个长方形长相等、宽也相等,面积肯定相等。这个问题利用直观情境让学生主动转化,初步体会转化有助于解决问题。

回忆曾经进行过的转化,体会转化是一种策略。教材指出转化是策略,让学生回忆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问题,进一步体验转化。第72页列举了推导面积公式时转化,计算小数乘法、分数除法时转化,这些仅是曾经进行过的一部分转化,学生还能说出许多。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回忆,简要说说怎样转化的,转化有什么好处,达到体验转化的目的。

有意识地应用转化解决问题。试一试计算四个异分母分数的加法,数形结合,把原式转化成1-,能很快说出得数。练一练计算多边形周长,在图形启发下转化成求长方形周长的问题,实现了化繁为简。通过这两个问题的解答,再让学生说说解题策略,不仅深刻体会了转化,还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2.指导学生转化稍复杂的分数问题。

例2是较复杂的分数问题,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里,这样的问题要列方程解答。通过转化,能很容易地列式计算。

本单元转化分数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体会化繁为简,增强策略意识。同时,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及相关的概念,发展推理能力。并不要求学生掌握转化复杂分数问题的技巧,更不要求他们独立进行转化。例2以及练习十四里的分数问题,都是教材指点下的学生转化。。

用原有的方法解题。教学例2,先让学生列方程解答,这是旧知识。用原有方法解题有两个目的,一是熟悉题目里的数量关系,理解题中的分数的意义,为转化作准备。二是感受原来的解题比较麻烦,转化后的解题十分方便,为比较解法作准备。

指出转化的方向。教材说:如果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在这句话里提出了转化,指出了方向,要通过转化题目里的分数,使题目变成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教学时应该让学生仔细阅读这句话,明白把已有的那个分数转化成什么分数,解释为什么转化后就可以直接用乘法计算。

学生联系已有经验进行转化。转化要应用概念进行推理,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深度开发,创造出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是进一步沟通男生人数、女生人数、总人数三者的倍数关系。由于分数与除法、比都有联系,因而学生转化的思路必定是多样的,而最终的结论是一致的。

解答转化后的问题。得出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求女生人数就很方便了,因为原来的题被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问题了。让学生列式计算,能感受方便,从而又一次体会转化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需要再次指出的是,练习中的分数问题也是在教材指点下的学生转化。呈现图形直观,填写应联想的分数,降低了转化的坡度。学生只要在教材提供的条件下通过推理实现转化。

数学策略教案【篇11】

(一)

转化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思想方法,本部分通过回顾计算和一些公式推导,使学生系统地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对这一部分只是要求学生感受与体会,不作过高要求。

例1: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转化方法在计算方法中的应用。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顾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然后结合教材中的题目,让学生进行仔细地观察,发现小数乘法是转化成整数乘法、小数除法是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加法是转化成同分母加法、分数除法是转化成分数乘法计算的,通过全面回顾,体会转化方法在学习计算中的广泛性。

例2:想一想,学习哪些知识是还用到了转化的方法?公式推导中渗透的转化方法。

教学时,顺着第一个红点的问题继续进行探究,学生可能会想到许多的知识,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等用到转化的方法。通过交流和总结知道,转化就是在探究新知识时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熟悉的问题,从而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二)

数形结合(充分地利用形将数量关系形象地表达出来)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例题:怎样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呢?从统计图、正方形面积图、正比例图像、确定位置四个方面呈现了一系列数形结合的直观例子,意图是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教学时,可以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这些例子是如何用形来表达数量关系的。也可以再让学生自主地举出一些数形结合的实例,如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等,最后让学生体会用形表达数量关系的优越性:形象而直观地表达出数量关系,帮助我们建立思路解决问题。如:

结合图示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1+3=221+3+5=331+3+5+7=44......

(三)

本板块呈现的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教材从回顾研究长方体体积、圆面积和圆柱体积的步骤和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学时,可顺着教材的思路,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的步骤和方法。因为在当时学习时,教材中就有这样的框图,学生一般能比较顺利地想出来;接着,再回顾研究圆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也能体现同样的研究过程;进而回顾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同样经历这样的研究过程;最后再让学生归纳解决数学问题的一般方法:现实问题--数学问题--联想已有知识经验--寻找方法--归纳结论--解决问题、解释应用--产生新问题。这个方法也可以适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数学策略教案【篇12】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五上第63~64页的例1、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列举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不重复、不遗漏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答案。

2、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对信息进行分析并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有条理地一一列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购物情景,初识列举策略。

师:同学们,先解决一个小问题好吗

在淘宝网上看中一对固城湖螃蟹,价格是100元。我口袋里有两张50元,五张20元,两张10元的纸币。怎样付100元钱?

生:两张50元

师:可以。能列举出几种付钱的方法?

生:2张50元、5张20元、一张50元两张20元1张10元、4张20元两张10元。

师:我们把解决问题的这些方法都罗列出来,就是列举(板书),列举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列举的方法解决一些新的问题。

二、引导自主探究,体验列举策略。

1、出示P63页例1场景图,指名学生读题。

2、师: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的羊圈,你是怎么理解的?

(就是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18米)

那你们会围吗?

下面以4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要求:

(1)确定研究方法,合理分工。

(2)团结协作、积极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如果有困难可以用材料袋提供的小棒围一围,也可以用笔画一画。

3、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重点关注不同的研究方法。

4、全班汇报:选择遗漏、无序和有序的方法重点交流。

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摆小棒、画图、填表等。)

适时引导:能具体说说是怎么围的吗?(生: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就是18米,长与宽的和应该是9米,所以我画长是5米,宽是4米。)

组织学生对各组列举的方法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明确列举的共性特点。

让学生说一说,师相机板书:

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5、指名学生按顺序完成表格。

长方形的长/米

长方形的宽/米

6、小结:有顺序有条理的一一列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策略。

师:如果你是王大叔你会选用哪种围法?为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面积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在周长不变的前提下,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大,面积就越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师:会运用一一列举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吗?

三、运用列举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例2改编场景图,指名学生读题。

师:理解最少送一个,最多送3个是什么意思吗?

明确:是指可以送一个,可以送两个,也可以送三个。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师:运用刚才列举的方法,你打算先考虑做几个?接下去呢?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看哪个组能通过列举得到正确的答案。

3、学生汇报,展示各种不同的列举方法。

只送1个:欢、迎、妮有3种

送2个:欢迎、欢妮、迎妮有3种

送3个:欢迎妮有1种

共七种

追问:如果只送一个,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能具体说说是哪3种方法吗?如果送两个、三个呢?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逐步出示表格

制作种类只送1个送2个送3个

福娃欢欢

福娃迎迎

福娃妮妮

你会在表格中用打的方法表示制作的种类吗?

4、比较反思,感悟策略

师:刚才我们解决了王大叔围羊圈和送福娃礼品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之处?想一想,我们都是怎么得到答案的?

将解决问题的所有答案都列举出来就是一一列举(补充板书)

师:例1和例2在列举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要得到全部答案,列举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指出:要按一定顺序列举,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当情况比较复杂时要先分类,再列举。列举时可以列表,也可以用文字或符号、字母等来表示。总之要把每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并且要用尽可能简单的方法表示,让人一看就明白。

四、拓展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出示练一练。

师:理解投中两次,可能得到多少环?的意思吗?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列举出所有答案,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列举的思考过程。

2、出示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解答。并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3、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全课。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