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猴子课件分享

三只猴子课件分享。

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制作了这份特别的“三只猴子课件”希望您喜欢。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是老师自己去完善的。 准备教案课件的过程中,老师需要思考如何更加生动。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三只猴子课件【篇1】

设计意图:

《三只猴子》是一首诙谐幽默的儿童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有趣,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歌曲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三只猴子调皮可爱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孩子们自己,他们能从歌曲中找到自已生活中的影子,很容量引起情感共鸣。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顽皮的小猴子为音乐素材,让孩子们根据图谱有节奏地模仿小猴子跳的过程中感受歌曲的节奏,体会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和逐步学唱歌曲。同时教育孩子养成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推荐课件:

《三只猴子》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是唱谁的?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有几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嘛?(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叫它干嘛?(赶快下来别再跳)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内容全部用图片表示出来。我们给这首歌取一个名字叫什么?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小猴在床上干什么?为什么猴子的头上会摔了一个包呢?怎样跳头上才不会起包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有节奏地跳,头上就不会摔包。

1、播放音乐一遍,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刚才,我们是按自己的节奏随意跳,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配班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手拉手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4、(这个节奏我们全会跳了,现在更难了,我们换成这样)

更换节奏︳ⅹ ⅹ ⅹ ⅹⅹ︳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哪只小猴子想来试一试。(一人示范)愿意和他一起跳的准备,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 ⅹ ⅹ 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ⅹ ⅹ ⅹⅹ ⅹ︳谁会这样跳,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再次出示︳ⅹ ⅹⅹⅹ ⅹ︳和︳ⅹⅹⅹ ⅹ ⅹ︳

5、分组练习。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6、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都放到了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7、合作练习。

一句歌词有四拍,有三只猴子,每人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幼儿自己商量谁跳每一拍,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主请三只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教师再次挑选三名跳的最好的'幼儿上前跳︳ⅹ ⅹ ⅹⅹ ⅹ︳

8、教师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这样跳的话,头上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会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跳的更安全,头上才不会摔包,我们一起唱一唱。幼儿听音乐,和音乐一起做动作唱。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孩子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医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是头上摔包了)为什么会摔包了?(从床上摔下来)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对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的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跳跳床上玩了,和大家说再见。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通过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加以引导。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重复多,便于幼儿记忆,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因此,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我注重借助图片,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最后安排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为了达到其效果,我从引入开始,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最后的游戏,“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唱,玩中来表现。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预计较合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巩固加强练习。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感知歌词的节奏,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三只猴子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2、在听听、说说、玩玩的过程中理解歌曲内容,逐步学唱歌曲。

3、尝试用不同的节奏表现歌曲,培养幼儿感知节奏的能力。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歌曲内容相关图片、若干节奏卡片。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倾听《三只猴子》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词中描述的是谁?它们发生了什么事?有几只猴子?三只猴子在干什么?(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后来怎么了?(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妈妈怎么啦?(妈妈急的大声叫)叫它干什么?(赶快下来别再跳)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帮助幼儿清楚歌曲内容。幼儿每说一个内容,教师就唱出这部分歌词,直到播放的内容全部用图片表示出来。

二﹑节奏游戏,感知歌曲

谈话:小朋友们知道小猴在床上干什么?为什么猴子的头上会摔了一个包呢?怎样跳头上才不会摔出包呢?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有节奏地跳,头上就不会摔出包了。

1、播放音乐一遍,幼儿站在原地,跟着节奏尝试跳。

2、刚才,我们是按自己的节奏随意跳,教师出示小卡片ⅹ,出示节奏︳ⅹ ⅹ ⅹ ⅹ︳要求幼儿按照每一句跳四下的方法跳一跳。配班老师给出前奏,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约定前奏不动,音乐起才开始跳。

3、幼儿三人一组,扮演三只猴子,根据节奏︳ⅹ ⅹ ⅹ ⅹ︳手拉手跳。教师清唱歌曲第一段。

4、更换节奏跳。

更换节奏︳ⅹ ⅹ ⅹ ⅹⅹ︳观察XX这个一拍要跳两下,就要比前面的快一些,教师唱,幼儿用手拍出节奏。

师:哪只小猴子想来试一试?

幼儿三人一组跳出节奏︳ⅹ ⅹ ⅹ ⅹⅹ︳再次更改节奏型︳ⅹ ⅹ ⅹⅹ ⅹ︳请一名幼儿上前示范,再次出示︳ⅹ ⅹⅹⅹ ⅹ︳和︳ⅹⅹⅹ ⅹ ⅹ︳。

5、分组练习。

幼儿三人一组,自己编一个节奏,跟着音乐(三段)跳。教师每组进行指导。

6、分组练习后,教师把幼儿练习的节奏类型都放到了黑板上,进行集体练习。此时要求其他幼儿和老师一起进行伴唱。

7、合作练习。

一句歌词有四拍,有三只猴子,每人跳一拍,还多出一拍怎么办?老师让孩子们商量出怎么分配跳拍子,得出最后一拍大家一起跳,幼儿自己商量谁跳每一拍,幼儿集体三人一组跳节奏︳ⅹ ⅹ ⅹ ⅹ︳。教师主请三只跳得好的幼儿上前示范跳︳ⅹ ⅹ ⅹ ⅹ︳,教师再次挑选三名跳的最好的幼儿上前跳︳ⅹ ⅹ ⅹⅹ ⅹ︳。

8、教师小结:小猴子要是向我们这样跳的话,头上一定不会摔包了,因为我们会按节奏跳,才会比小猴子跳得更安全,头上才不会摔出包,我们一起唱一唱。幼儿听音乐,和音乐一起做动作唱。

三﹑听歌曲的第四段,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问:孩子们,最后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呢?(医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第四段音乐)为什么小猴子都有去了医院了?(是头上摔包了)为什么会摔包了?(从床上摔下来)那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以后你别在床上跳了)我相信小猴子听了你们的话,再也不会在床上乱蹦乱跳了。

在床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想玩跳跳床的游戏,可以让爸爸妈妈带你去,也可以像我们今天这样有节奏的跳。当然还可以和小伙伴们边唱边跳,这样一定会比小猴跳得安全,安全了我们才会开心。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们了,要学会保护自己。好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跳跳床上玩了,和大家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三只猴子》这首歌曲是由台湾著名歌星张帝演唱的曲调进行改编的,歌曲幽默诙谐,曲调活泼,趣味性强,叙述着猴子在床上跳,妈妈焦急的有趣事件,深受孩子所喜爱。歌曲共有四段,曲段中十六分音符XXXX XXXX∣的节奏与部分歌词的演唱,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我将唱好其中的十六分音符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并通过图谱、肢体动作、有趣的指偶表演等重点练习,让幼儿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情绪,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效果,进而学唱歌曲,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通过教学,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方面:

1、深入分析教材和幼儿是组织好歌唱活动的前提。

我从歌星张帝的演唱风格入手,分析《三只猴子》的歌唱风格,认真处理歌曲前、后两部分的因果关系,加以引导。本歌曲前半部分变化少,重复多,便于幼儿记忆,但幼儿对旋律中十六分音符与歌词的配唱较难。因此,我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加以练习,采用设疑的方式把歌唱活动和练声融为一体,并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借助简单的图谱、动作练习节奏,以达到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进而轻松地学习歌曲前半部分,这一环节我安排了20分钟;后半部分虽然只有一个自然段,但歌词风格与前半段截然不同,可视为独立歌曲来学习,但由于前半部分的学习,幼儿对歌曲的旋律已熟悉,后半部分只需对歌词的处理,我注重借助图片,分析后半部分的住院结果,所以幼儿对学习此段也就不存在很大困难,这一环节我安排了10分钟,最后安排游戏,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可长可短。

2、采用有趣的教育手段是幼儿唱好歌曲的保证

对《三只猴子》歌曲的学习,我始终贯穿着幽默、诙谐的这条主线,为了达到其效果,我从引入开始,采用出示图片设疑→分段重点学习所采用的图谱及教师肢体动作→最后的游戏,“红色创可贴”的画龙点睛,以至于开着救护车送受伤的猴子到动物医院的过程。所采用的方法,手段无不体现出“趣”的引导,使幼儿在玩中学,玩中唱,玩中来表现。

3、教师的情绪渲染是幼儿学习歌曲的动力。

《纲要》中提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为了让幼儿达到乐学状态,我利用老师自身的优势,用自己的表情、眼神和身体等肢体语言感染幼儿,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以大胆、风趣的表现带动孩子学习,使孩子的学习始终在一个兴奋点上,从而能较轻松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快乐地学唱歌曲。

不足与调整:

1、前后两部分的时间安排上,预计较合理。但在实际操作时,后半部分幼儿比较不能完全地掌握,可作为延伸活动将材料放在音乐区角进行延伸,巩固加强练习。

2、在练习唱好十六分音符的时候,大部分幼儿比较无法控制住自己的速度,要使幼儿速度快而不乱,可增加几次边拍节奏边有节奏地念歌词,感知歌词的节奏,也可以把十六分音符独立提供,配合歌词边拍手边念或边拍手边唱歌曲来重点练习。

三只猴子课件【篇3】

1、在倾听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的前三段。

2、尝试分角色表演,体验并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1、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

4、地面上用自粘纸贴出床的轮廓。

一、欣赏歌曲,熟悉歌词。

1、引导幼儿观察大背景图,了解歌曲第一段的内容。

①你看到了什么?谁会在上面睡觉呢?它会爬树的、瘦瘦的、喜欢吃香蕉。

猴子到了床上会干什么呢?

它是怎么跳的?

集体(站起来):我们一起来把猴子调皮的样子表现出来,比比哪只猴子最调皮。

引导孩子观察三只猴子衣服颜色的不同。

②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

③小猴子从床上掉下来,谁会来?

看到小猴子摔在地上,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

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会说些什么呢?

集体(坐着学):我们一起来把妈妈的样子表现出来,看看谁最着急。

2、教师范唱歌曲的第二、第三段。

二、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学唱歌曲。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边逐步出示图片。

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

唱的时候,你觉得哪句最难呢?

2、边做手指游戏边演唱歌曲。

你想用小手玩“三只猴子”的游戏吗?

3、边做动作边歌唱。

4、教师清唱歌曲最后一段,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第四段的氛围。

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里了?

这间活动室哪里可以当作医院呢?

三、尝试分角色表演,表现歌曲有趣的情节。

1、三名幼儿扮演小猴子,一名幼儿扮演猴子妈妈,教师与其余幼儿演唱歌曲。

表现出猴子的样子(调皮、但是表演时要懂得保护自己哦!)观察图片(颜色)的暗示,妈妈送小猴子进医院。

2、幼儿分角色表演。

现在还是三只猴子吗?我们应该怎么唱?

请你先想好,你想扮演穿什么颜色衣服的猴子,绿猴子第一个摔下去(黄衣服——红衣服)

四、知道不能在床上跳,要学会保护自己。

你们觉得歌曲里的这些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小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五、结束活动。

我们都知道不能学歌曲里的“三只猴子”了,等一会你可以把这首歌唱给别的朋友听,别忘了告诉他,也要学会保护自己哦!

6 3 3 3 4 | 3 2 2 ——| 5 2 2 2 2 2 3 |

2 1 1 1 1 ——| 6 3 3 3 4 | 3 2 2 ——|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摔 了 一个 包, 妈 妈 急 得 大 声 叫,

哪 儿 去 了, 床 上 床 下 都 找 不 到,

5 5 5 5 | 3 1 2 1 1 ——|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快 快 下 来 别 再 跳。

他们躺在医院 不能 动 了。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三只猴子课件【篇4】

一、设计意图:   一天午睡时,有一个孩子在床上一边跳一边脱衣服,其它孩子看了立刻笑起来。这个事件使我想起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初步体验歌曲的诙谐和幽默。2、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 二、        重点:在倾听和做动作及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义。    难点: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四、活动准备: 1、图片两张,图1上的猴子可移动;2、猴子头上摔的“包”三个 。五、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熟悉歌曲内容。1、借助图片,分段学唱歌曲。(1)出示图片,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几个调皮的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谁?它们在干什么?几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我这儿有一首歌唱的就是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请你们听听三只猴子怎么样了?(2)范唱歌词第一段,提问:三只猴子在床上跳,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说出来)妈妈对它说什么了?(旋律1)(3)范唱第二、第三段,提问:现在床上还剩几只小猴子?我们来听一听,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样了?(旋律2、3)小结:原来三只猴子跳着跳着都从床上掉了下来,头上摔了一个大包。2、幼儿欣赏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这首有趣的歌录了下来,我们一起听一听。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里唱。3、幼儿看图片跟随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三只调皮的猴子,妈妈刚把他们喊下来,这会他们又爬上了床。我们一起唱歌把他们喊下来吧。5、幼儿演唱,教师用动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这次,老师不帮忙,请你们自己来喊。如果还不大会的可以看老师的口型和动作。(二)、以游戏的形式继续熟悉歌曲。1、幼儿用身体各部位表现猴子。(歌曲二123)三只猴子现在不跳了。我能把我们小朋友身上变出三只猴子来。我这只手变出了一只小猴子,还有两只在哪?可以用身体哪个部位来变?2、幼儿集体表演“许多猴子在床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三)、演唱歌曲最后一段,观察图片,了解小猴子在床上跳的严重后果。1、小猴子们从床上掉下来以后都受伤了,他们会去哪里? 出示图2,唱歌曲最后一段。(旋律第五遍1)3、小猴子们伤在哪了?4、你们在家里有像小猴子一样在床上跳吗?除了在床上不能跳,还有哪里不能跳?在幼儿园,有小朋友在床上跳吗?我们可以在哪跳?小结: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我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了。幼儿园里有一种床叫蹦蹦床,我们可以在那跳。(四)延伸活动我们一起去幼儿园的蹦蹦床上跳一跳吧!跟随音乐有节奏的跳出活动室。(歌曲三)            六、反思:《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三只猴子课件【篇5】

节奏乐是一种充满乐趣的音乐活动它具有训练节奏感、启迪智慧、培养创造能力、协调合作能力等功效,通过教师适时而有艺术性的指导,使幼儿从生活和音乐中获得节奏的内心感觉和经验,从而使节奏活在幼儿的身体里,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从节奏与语言结合开始学习节奏,以使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感知节奏的存在和律动。语言也有他的节奏美,这次我就尝试用说唱的形式让幼儿玩儿音乐。

1、体验音乐中语言节奏的趣味性。

2、尝试将儿歌《三只猴子》填入2/4拍的节奏型中。

1、律动进场。

3、节奏型的感受和体验。

1)、播放音乐,幼儿发现并感受节奏型XX/X-/

4、尝试将儿歌加入到音乐节奏中。

2)、出示节奏小屋,找准儿歌的.节奏。

3)、将儿歌有节奏地加入到音乐中。

5、通过身体动作表现音乐中的节奏型。

6、合音乐,进行说唱表演。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三只猴子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

2、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并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

3、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活动准备:

1、音乐《三只猴子》、《猴子爬树》。

2、大背景图一张,其中三只猴子可以跳动和一只猴妈妈;一张三只猴子在医院的图片。

3、幼儿每人一个猴子胸贴,三种颜色衣服颜色的各人数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听音乐学猴子爬树。

1、师:小猴子们,跟着妈妈一起来学爬树的本领吧。

2、带领幼儿听《猴子爬树》的音乐,有节奏地做爬树、张望、从树上下来的动作。

二、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前三段。

1、出示背景图小床: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2、引导幼儿说说床的功能:睡觉的。

3、出示三只猴子:床上有几只猴子?你猜它们会在床上干什么?

4、幼儿猜一猜。

5、师:仔细听,它们在干嘛?

6、老师边操作图片,边清唱第一段歌曲。

7、唱完后提问:(小朋友为什么笑呀?哦原来这首歌很好玩、很幽默的)

(1)你听到三只猴子在干什么?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三只猴子在床上跳。

b、它们跳的开心吗?它们是怎么跳的?

c、师:我们一起来学小猴子在床上跳,看看哪只小猴学的像,还能听着节奏来跳。集体幼儿一起学学猴子跳一跳,老师清唱。

e、老师找出跳的好的动作,再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一起有节奏地跳。

d、请幼儿跟着老师边唱边跳。

(2)发生了什么事?

a、引导幼儿学说歌词:有一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多请几个小朋友来说说这一句。

b、头上摔了一个包疼不疼?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会做什么动作?

c、集体幼儿学一学很疼的样子。

e、老师找出好的动作,清唱这一句,引导幼儿做摔一跤抱着头很痛苦的样子。

(3)妈妈看到小猴子摔到地上,它的心情怎么样?(很着急)

a、妈妈着急的心情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谁来学一学。(个别)

b、看到床上还有两只猴子,她说了些什么呢?

c、幼儿说一说,老师再清唱:妈妈急的大声叫,赶快下来别再跳。并带领幼儿用着急地样子和表情表演妈妈的动作。

8、师:你能和我一起把三只猴子发生的有趣事唱出来吗?(听伴奏唱)

9、师:我们一起来边唱边表演这三只猴子吧。(听伴奏唱)

10、师:现在床上剩下几只猴子?它们有没有听妈妈的话?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1、老师边操作边清唱第二段。

12、师:它们听话了吗?又发生什么事情了?

13、师:我们一起来唱唱两只猴子吧。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二段。

14、师:现在床上还剩下几只猴子?他会怎么办?

15、我们继续来听听。老师清唱第三段。

16、师:最后一只猴子怎么样了?

17、师:还剩一只猴子,我们应该怎么唱。带领幼儿听伴奏用手指表演唱第三段。

18、分角色表演唱:

(1)师:你们扮演小猴子,老师扮演猴妈妈,我们一起来表演,看谁唱得好,表演的好。

(2)提醒:看看先是穿什么衣服的'猴子摔跤,第二只是穿什么颜色衣服的,请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标记和哪只猴子是一样的,表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哦。

(3)第二次表演,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如摔跤的小猴子就不能再跳了。

三、感受第四段歌曲的氛围,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乱跳。

1、师:床上还有小猴子吗?猜猜她们去哪儿了?

2、出示在医院的图,老师清唱第四段。

3、你们觉得歌曲里的猴子在床上跳着玩,安全吗?

4、老师用歌词总结:我们不要在高的地方跳,头上就不会有包包,保护自己很重要,做个健康的乖宝宝。好吗?

三只猴子课件【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前三段。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节奏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师表演小猴子导入。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还会做哪些动作呢?

二、初步感知歌曲。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结合图谱,熟悉歌词。

提问:歌里有几只猴子?"发生了什么事?猴妈妈是怎么说的?

3、结合节奏卡,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体验演唱的快乐。

1、跟着老师哼唱歌曲。

2、幼儿集体边跳边唱。

3、多形式表演唱。

(1)个别幼儿表演唱。

(2)分组练习表演唱。

(3)集体表演唱四、欣赏歌曲第四段,讨论"在床上跳的危害"。

师:猴子们跳的可开心了,根本不听妈妈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讨论:为什么不能在床上跳?请你告诉小猴子以后要注意什么?

活动反思:

《三只猴子》是一个比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乐活动,旋律也比较简单,孩子们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图片和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在这个活动的游戏环节,孩子们很容易兴奋,但因为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游戏也进行得热烈而有序。在活动中穿插钢琴伴奏,这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却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应尽量提供孩子钢琴伴奏,以便更准确、更有效的学习。

gz85.COM精选阅读

2023三角形课件分享


教师会根据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出教案和课件,因此每天都需要花时间去编写。教案和课件的要求是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设计科学。在众多文章中,笔者发现了《三角形课件》,这篇文章非常出色,它的目的是为您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方案!

三角形课件 篇1

本课题是西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学生在掌握了它的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知识之一。因此,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面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按照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说明:这里强调“过程”,即: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把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讲明给学生,让学生处于接受的状态。这样设计,符合了新课程学生的现代学习观。)

(2)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学习活动,通过图形的拼摆,渗透图形转化的数学思想,在探索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会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拼合而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采用: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比听教师讲解新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兴趣更加浓厚。因此,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课件演示,配合启发。

学生动手实验,交流汇报之后,再看课件演示,教师给予点拨,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同学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完整地说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继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即: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来计算面积,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对于表达不清楚、不完整的同学,教师显示课件,启发其完整的表达,并给予鼓励。)

1、我先采用演示法,让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引导他们观察,发现底占几格?高占几格?面积是多少?接着运用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用手中三对不同类但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去拼凑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观察,去发现:任何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特殊三角形还可以拼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而它们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等于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归纳、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以高除以2.

2、最后来验证推导出来的面积公式的正确性。整个探究、推导、验证过程,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想一想: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小组合作:再试试用两个完全一样钝角三角形来拼,会怎么样?

一、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二、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

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四、每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三)巩固拓展。

红领巾的底是100cm,高是33c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完成课本85页做一做。

4、在一个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 )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教材第63页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第4题.

三角形课件 篇2

(1)熟记边角边公理的内容;

(2)能应用边角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能力目标:

(1) 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运用,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通过观察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几何证明的教学,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和形成质疑的.习惯;

(2) 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教学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找出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让学生把所画的 剪下,放在原三角形上,发现什么情况?(两个三角形重合)

启发学生发现、总结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邻补角、外角、平角等)所以找条件归结成两句话:已知中找,图形中看。

3、平面几何中常要证明角相等和线段相等,其证明常用方法:

证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地。

证线段相等的方法――中点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等式性质。

(1)讲解例1。学生分析完成,教师注重完成后的总结。

“SAS”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已知条件给出了几个?

投影例2:

例2如图2,AE=CF,AD∥BC,AD=CB,

求证:

学生思考、分析,适当点拨,找学生代表口述证明思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定出证明,一名学生板书。教师强调证明格式:用大括号写出公理的三个条件,最后写出结论。

学生分析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学生口述过程。投影展示证明过程。

教师强调证明线段相等的几种常见方法。

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教师巡视,适当参与讨论。

师生共同讨论后,让学生口述证明思路。

教师强调解题格式:在“证明”二字的后面,先将所作的辅助线写出,再证明。

(3)证明线段、角相等常见的方法有哪些?

让学生自由表述,其它学生补充,自己将知识系统化,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建构。

三角形课件 篇3

本课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经过第一学段以及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这为感受、理解、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好本课,对以后学习几何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能力目标:①通过学生画、量、猜、剪、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观察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②能运用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让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验证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实验中得到结论,感悟学习中的快乐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进一步提高他们对问题的思考策略,在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核心问题时,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通过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来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秘密,完成了对新知识的建构,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进行的是颈部以上的学习,它只强调记忆、思维。荷兰教育家弗来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将课堂还给学生,努力营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时间,使他们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充分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复习引入、猜想验证、巩固内化、拓展延伸。运用课件教学直观明了便于理解。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遵循先易后难、先差生后优生的原则,完成大纲目标的同时,也去挖掘优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的艺术不至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和鼓励,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为切入点,以旧引新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学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兴趣,可是不能没有目标的去探索,那样只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结果。这时我让学生大胆猜想,形成统一的认识,使后面的探索和验证活动有了明确的目标。为此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同学们先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可能学生都会猜180°。“那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这个度数吗?你敢肯定吗?你能用什么方法去说服别人吗?”估计学生都得把刚才量的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度数加起来进行验证。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一一板书。(板书180°、180°、182°、179°、178°)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一个个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可能有的同学会说我们用量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有的是180°,有的比180°大,有的比180°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测量时有误差。

“那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吗?请你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学具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验证。”

当学生形成统一的猜想后,我就把课堂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我把“放”和“引”有机的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从不同途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动”的过程,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自己发现并总结出知识的规律,内化这一活动,使之不仅知其过程而且知其结果,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完成了认识上的飞跃,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

当学生验证有困难时,我会适时的引导。“既然你们都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不能把它转化成我们上册学过的某个知识点呢?”由于学生已经有了角大小比较的经验,会有一些学生想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与平角作比较,从而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我让这些孩子到前面展示并鼓励全班同学都动手做一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这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你们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得到什么结论?”估计会有下面精彩的回答:各种形状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我不用撕,直接折也能得到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老师我在验证直角三角形的时候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只要把两个锐角折成一个直角与原来的直角相加不也是180°吗;(有创新)老师也用折角的方法验证了各种形状的三角形。(课件……)通过课件的直观演示,又一次证实了学生的猜想是正确的。,每个孩子都是独有的个体,在合作中互补,确实有利于难点的突破。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让孩子们合作验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活动,你现在可以肯定的告诉老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了吗?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出示一个大三角形)把它剪小后问:现在呢?(剪几次)那现在你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还有怀疑吗?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来?

我这样现场操作,让学生能从视觉上又一次证实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不管形状和大小统统都是180°。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便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和满足。适时的评价更能激起孩子思维的火花。当学生终于发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秘密时,我会及时给学生评价:“同学们,你们经过画、量、剪、拼、折、观察等活动,自己发现并验证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板书完整课题内角和是180°)这一重要规律,多了不起啊,老师由衷的为你们感到高兴。并祝贺你们孩子们。”我想得到老师这样的评价,学生们的高兴劲可想而知,解决问题的欲望也会更加强烈。拓展延伸。

在数学学习的研究中,常常有一些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呈现在孩子面前,有些题目带有明显的开放性,它把一个不确定的问题转化、分解为多个确定性的问题来解答。应该说这样的问题给孩子的思维空间是非常大的。

“下面三角形,剪掉一个40°的角,不改变其他角的度数,剩下图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我想会有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不假思索就会回答“140”,这时我不做任何评价,微笑着看着大家,“都同意这个答案吗?”引发了学生的再思考,我想最终一定会有学生发现“老师,剪掉这个40°的角以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一个四边形,要求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把它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那两个三角形就是360°。我进而让学生引导“那么五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由于上一题的思路孩子们很快就会分割成三个三角形,即3个180°,共540°。“那六边形、七边形、一百边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呢?”这时孩子会边画、边思考、边讨论,四边形能分割成两个三角形,五边形能分割成三个三角形,那六边形就能分割成四个三角形,最后孩子们终于发现了任意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边数减2的差乘180°。教学同时也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我认为对遗憾的态度应该约拿,并不断地探究、不断地改进,为此我思考着、探索着实践着。我想经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一定会使预设的数学活动过程成为智慧和人格不断生成的过程。最后我希望每一个老师都能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出具有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坚定的信念、卓越成就的学生。布置作业。课后练一练1————5题

本课时间安排:检查上一课作业,练习3分钟。导入2分钟。新授25分钟。拓展,作业5分钟。在教学活动中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案,完成教学任务。

三角形课件 篇4

三角形外角课件

一、引言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不同的几何形状,其中三角形是非常基础的几何形状之一。在研究三角形的性质时,我们会遇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即三角形的外角。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外角的定义、性质以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二、三角形外角的定义

三角形外角指的是三角形的一个角与其邻接边的补角之差。通过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恒等于360°。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1. 外角的度数之和恒等于360°:这是外角的最重要的性质。无论是什么样的三角形,无论边的长度和角的大小如何变化,三个外角的度数之和始终等于360°。

2. 外角与内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外角与其对应的内角之和恒等于180°。这是由于外角与内角是互补角,所以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180°。

3. 外角的大小关系:当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度数已知时,第三个外角的度数可以通过360°减去两个已知外角的度数来得到。

四、三角形外角的应用

三角形外角的概念在解题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例子:

1. 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的度数相等,则可以推断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这是因为等角的外角相等。

2. 寻找缺失的角度:在已知三角形中,如果两个外角的度数已知,可以通过360°减去两个已知的外角的度数来找到第三个角的度数。

3. 解三角形的问题: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求解外角的度数来得到未知的角度,从而解决一些三角形的问题。

五、结语

通过对三角形外角的仔细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问题。通过课件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外角的概念以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从而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这篇文章对你在学习三角形外角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三角形课件 篇5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有形P59、60、61。

教材简析:《三角形的认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六年制数学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中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三角形有了直观地认识,已经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在原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它的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几何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自学书本、观看视频讲解,逐步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并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学会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认识三角形的高和底,会画三角形的高。

3、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验操作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感受到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固定,形状大小就确定的稳定性的本质。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相信大家已经进行了自学,认真看过学习视频了,那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1)请小老师上台画三角形。

(3)哪位小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对“围成”二字的理解呢?

(4)还知道三角形有( )个顶点、( )条边、( )个角?师板书: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为了表达的方便,现在可以给这个三角形取个名字了吧!

说一说角A角B角C,各条线段的名称。

(3)同桌互相交换,拉一拉,谈发现;前后排的同学转过来比一比,谈发现。

(4)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呢?

2、请画出下面三角形中指定底边上的高。

(1)实物投影校对。

(2)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互为高和底。

(3)利用第3个三角形找一找外高,指一指。

四、课堂总结1、[课件演示]画一个三角形及一条底边上的高,旋转三角形。

师:孩子们,让我们静静地看大屏幕,静静地回忆。

三角形课件 篇6

一、本节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里的一个内容:三角形的分类。这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角及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本节课的设计我分为两个层次:按角分为三类,主要引导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按边分为三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二、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

1、会根据三角形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2、认识各种三角形。

能力目标是:经历观察与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能够按三角形角的不同和边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四、本节课设计理念和施教措施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组小专题“精心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以直观教学为主,运用观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等教学方法,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展开思考和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你能按三角形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吗?这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就知识为新知识做铺垫,通过采取两次同桌合作的方式是学生会按角、边的特点给三角形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之一,因此,我在让学生按角分类之后,抛出了又一个问题:仔细观察这三类三角形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是为了让学生清楚在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也为如何正确的判断三角形打好基础。

此外,自学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部分,因此,我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安排让学生自学,以问题: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又是怎样的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内容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对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我又以问题:你认为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为导向,让学生对比、理解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也就是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总之,整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有效学习,从而掌握知识。

猴王出世课件


提供栏目小编准备的“猴王出世课件”,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所需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每位老师都应该认真编写教案课件。教案能够充分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必不可少的途径。

猴王出世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学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小说《西游记》。

2、学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学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学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查字典解决。)

2、交流自学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学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⑴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学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⑴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学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⑴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⑵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3、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猴王出世课件 篇2

设计理念

《猴王出世》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聪明、勇敢的特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汉语有区别,因此,读懂课文是教学的重点。《语文课程标准》(201版)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一灿烂的瑰宝,是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教学中,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读书的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课文的优美语言,激发学生阅读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

2、通过指导学生回顾、归纳本单元其他课文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石猴形象,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读懂课文,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作为学习本文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谈话引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猴王出世》。(板书课题。)你们

知道猴王是谁吗?(孙悟空)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为什么?

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这么多的?(电视剧《西游记》) 那你们读过吴承恩先生的名著《西游记》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猴王并不陌生,直接引入课题简洁、省时,能更快的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语: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初步读了课文,你觉得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何不同?(语言上不同,难读,不好懂)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再次学习课文。老师相信这点困难一定难不倒你们,你们一定能做得很好。(出示自学要求)

1、出示自学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找出自己读不懂得词语、句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方法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

【设计意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来读通课文及理解生词,都是可以在预习时完成的。但基于这篇课文是学生首次接触古代的白话文,难度过大,所以课上在读通、读懂课文上要多花一些时间,多下一些功夫。

2、小组内检查自学情况。

导语:刚才,同学们学习得都特别认真!下面让我们在小组内检查一下自学的效果吧!

以小组为单位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然后组内交流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并由组长把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我们要比一比哪个小组学习得最认真,学习的效果最好?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比较长,如果把读课文及检查生字词都安排在全班集中解决,会大大降低检查的覆盖面,也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因此我把这些内容都放在小学组内完成,由小组长负责。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一齐动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充分放权的过程中,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

3、组长汇报自学情况。

下面,我们请小组长汇报一下,你们刚才检查自学的情况。注意说时要

有条理,把出现的问题说清楚。(为节省时间,只请一两名说即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可以使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理清课文的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投影出示:

“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围绕这个问题,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于使学生整体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精读分析、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默读课文并思考:石猴是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可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设计意图】语文课文的学习不在于问题提得多,概括面广,而应简化课堂的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精读分析”环节,我只设定了一个问题,而用这一个问题带动起学生对整篇课文的学习。

导语: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吴承恩是怎样写的呢?让我们再来看看小说。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并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从文中找出依据并说明,可适当写批注、圈点,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生自学后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全班交流。)

1、结合第一自然段,说说石猴出世很神奇。

品味语言:读第一自然段,从第一自然段语言描写中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2、结合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石猴出世生活很快乐,也从中感悟出石猴很爱交朋友。

品味语言:

投影出示第二自然段的相关内容。

“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1)读一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学生加上自己想象说一说。

(2)高声朗读此句,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指名读。

(3)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你发现这句话有何特点?(排比句)

(4)品味语言,再读此句,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

(5)你读到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旁,做阅读批注。(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6)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在读中感悟古代白话文语言的特点,体会名著的语言魅力。

3、结合第三自然段,体会石猴勇敢,勇于承担责任。

品味语言: “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1)、读此句,你读懂了什么?(这只猴很勇敢,不怕危险)

(2)、体会情感,再次读句,指名读。

4、结合第四自然段,体会石猴动作敏捷及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享的特点。 品味语言:

A、石猴是怎样跳入洞中的?

投影出示:“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1)、找出此句中的动词:瞑、蹲、纵、跳。

(2)、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石猴动作十分敏捷,本领过人)

B、石猴跳入洞中,看到水帘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出示:石猴笑道:“??也省得受老天之气。”指名读。

用一个词来概括,真可以说是??(天造地设)。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体会出了石猴怎样的特点?(不自私,乐于与他人分

享)

【设计意图】:在交流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相关内容,做到“润物无痕”,使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体会学习的乐趣,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

5、结合第五自然段,体会石猴聪明,有大将之风。

众猴进入水帘洞后是怎样的表现?

投影出示:“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读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读句后,加上想象说一说。

(2)再次读此句,品味语言,读出韵味,体会古代白话文语言的概括性。 众猴猴性大发,戏耍玩闹,早把先前的誓言忘在脑后,可此时的`石猴却相当清醒,石猴是怎样说的呢?

投影出示:“石猴坐上面道??何不拜我为王?”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石猴的聪慧、机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

师:的确,这石猴不仅勇敢胆大,还为众猴找到如此安身之处,众猴怎能不拜他为王呢?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最后几句话。

齐读:“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遂称美猴王。”

理解“拱伏无违”,从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众猴对于石猴都很佩服,真心服从)

【设计意图】:此句也是名著中极为经典的语句之一,充分体现出了猴子好玩耍的特点,是学生感悟名著语言的好机会。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同学们,学习了课文,你觉得你对孙悟空的了解加深了吗?这是谁的功劳?你觉得名著与影视剧的区别在哪?

2、《西游记》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谁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偷吃人参果、过火焰山??)

师:是呀,这么多的故事,我们都可以去读读,看看名著是怎么表达的,去感受一下名著的魅力所在,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乐在其中有所获。

【设计意图】:此问题与引入时“你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相照应,在前后对

猴王出世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读读记记“灵通、迸裂、避暑、造化、顽劣、喜不自胜”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细心等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经典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了解作者,提示课题

1、播放《西游记》相关歌曲。

2、歌曲唱的是谁?你还知道其他和孙悟空有关的故事吗?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更多孙悟空的故事。

二、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意思

1、认读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认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阅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并在关键处做出记号。

3、检查初读效果。

四、细读语言,深入感石猴性格特点,感受经典魅力

(一)细读描写“石猴出示、石猴入洞探险”的语句,感受石猴神奇、勇敢、细心的特点。

1、出示阅读提示(一):默读课文第一段,细读描写石猴出示的语句,感悟石猴的神奇。

2、出示:

①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②他住了身,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倒挂流出去,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石猴看罢多时,跳过桥中间,左右观看,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

3、小组交流讨论,学生齐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悟石猴勇敢、细心、的特点。

4、指导学生朗读。

五、播放视频《猴王出世》中的一个片段,感受内容与语言结合的经典美

1、播放视频。

2、说说你感受到了一位怎样的猴王?

六、课外拓展,总结提升

1、你还知道《西游记》里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2、课外阅读《西游记》其他故事。

3、总结提升。

猴王出世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石猴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小学生文言积累有限,并且本文重点在于对石猴形象的感受,因此只要能理解课文大概意思就行,不要求逐字逐句掌握。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西游记短片,吸引学生注意力,讨论西游记。

2、明确课题《猴王出世》吴承恩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阅读提示:

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的什么样儿的吗?读了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认真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下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2、它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注: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跟同学、老师讨论。如果有兴趣还可以读读《西游记》。

2、出示生字和注音;

遂、獐、猕、猴、顽、禽、耶、挈、瞑、窍、碣、镌、挠、腮

3、请同学起来回答问题,讨论并引导。

(出示课件和视频回答问题;)

1、石猴是从哪儿来的?

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称。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2、它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

“列为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为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扶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石猴出世之后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出示: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语段赏析

A: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吃喝玩乐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交友、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住宿

(排比;对仗工整;节奏性强,活灵活现。)

B:、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

石猴道:“没水!没水!原来是一座铁板桥。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

(语言的重复,表现了石猴活泼的性格,并且将一个新生命对世界的好奇,觅得石洞居住的满足,所见所闻毫不藏私,对同伴据实以告,乐于分享的诚实。)

C:“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倒挂下来遮闭门户的。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碗、石盆、石床、石凳。中间一块石碣上,携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简单几句就概括了石洞内的大概情景,带领大家入洞居住,说明石猴聪明伶俐,后又举论语为例说服众猴称他为王,说明石猴能辩是非,有一定的才识和领导能力。)

3、分析石猴的性格:

活泼机灵、热爱交友、胆大自信、乐于分享、讲究诚信

(此处可渗透德育内容:学习石猴优秀的品质,为日后的成功打下基础。尊重生命,热爱大自然。)

4、我们可以学习的写作技巧

A、重心明确,详略得当;

B、语言描写生动形象,符合身份;

C、动作描写细致准确,形象立体;

D、神态描写恰当;

E、对比手法,突出石猴形象;

F、丰富的想象力与现实相结合,吸引读者的同时,也不至于荒诞。

四:课外拓展

1、四大名著

《西游记》

——吴承恩《红楼梦》

——曹雪芹 《水浒传》

——施耐庵《三国演义》——罗贯中

2、拓展思考

A、你从孙悟空的身上学习到了什么?

B、你最喜欢孙悟空什么特点?

五:法制教育渗透;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野生动物属于国家所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捕猎和破坏。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丹顶鹤、金丝猴、蟒蛇、雪豹、虎、梅花鹿等等。

六:作业布置;

1、收集五个有关本单元四篇课文的成语或俗语;

2、试着将本课当作故事讲给你的亲人或朋友听。

猴王出世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学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语言美。

2.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3.读准生字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

4.做好课内外的延伸,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读原著。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在感受语言美的同时,感悟石猴不凡的形象。

教学难点:品味经典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你能讲讲其中的一些故事吗?用标题的形式,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提起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想知道他最初是什么样儿的吗?学了今天这篇课文就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猴王出世解释并齐读课题,读出猴王的霸气。

二、整体感知

1.读课文,猜想课文内容

你猜想课文会写哪些内容?石猴是从哪里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2.读后交流。

这篇课文读起来,跟以前课文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这是一篇古代白话文,许多语句还是与我们现代的语言有区别的,但是读得多了,会觉得特别有韵味。

师范读: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

3.词语意思检查(连线)

我们来看看这些词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名曰(名字叫做)

唤为(叫做)

遂称(于是称为)(以上三个词语意思差不多)

盖自(自从)

既久(已久)

狼虫(狼蛇)(古今异义)

顽耍(玩耍)(通假字)

4.回答问题,概括内容

①石猴从哪里来的?

②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把两部分意思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试着概括一下。

(石猴从石头里蹦出来,他敢于跳进水帘洞,为众猴找到一处安身之地,所以成为猴王。)

小结:回答问题并把答案连起来也是一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三、品味语言,感知形象

(一)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石猴成为猴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齐读。

(二)要成为美猴王,必有一番不凡之处,到底他有什么不凡之处,使他当上美猴王呢?板书:不凡

师:我们先来看看石猴的出生——出示:

1.语段一:四面更无树木遮阴,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①自由读,思考:这是一段描写石猴出生的文字,你觉得石猴出生怎样?为什么?(预设:学生会说神奇,竟然会从石头中蹦出来,猴都是猴妈妈生的,是凡胎,而他竟然是石头生的。再抓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理解,天地间最好的东西孕育滋养的石猴,肯定是不同凡响的。)石猴不凡还表现在哪里?(环境奇特,这里是一处风水宝地,预示着这里即将有大人物出生。)板书:出生神奇

②指生读。

师评:对呀!石猴不凡的出生也为后来孙悟空降妖伏魔,保唐僧西天取经铺垫。

③齐读,把感受到的神奇朗读出来。

④补充:古典文学名著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往往神化他们的出生。比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吒,出生就自带乾坤圈、混天绫,法力无边。《红楼梦》中贾宝玉口衔通灵宝玉出生。据《史记》记载,汉高祖刘邦传说是赤帝的儿子。

接下来,同学们来说说,石猴不凡还表现在哪里呢?课前我们进行了预习,现在来交流一下。(根据学生交流逐段出示)

2.语段二: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①自由读,这段写了什么?(石猴找东西吃,与呼朋唤友玩耍,住宿游玩)小结:写了石猴的日常生活

②引导,发现形式齐整

指生读,你有什么发现?先点第一句,设计链接,排列成四行,(让学生很直观地发现形式齐整的特点。)学生会说都是三个字的,句式整齐,是一组排比句;(齐读)第二句,要照样子设计成四行,再让学生说。四字的,也是排比。(齐读)第三句,排成对联的形式,问学生,这是什么?(一幅对联)师:对,是对偶句,对仗工整,夜宿对朝游,石崖之下对峰洞之中。(齐读)

齐读一遍,问学生,读起来有什么感觉?

师:正因为形式齐整,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韵味,这就是古代白话文的魅力。

③引导,发现用词准确。

食、饮、采、觅这几个动词加粗,这几个动词能够互换位置吗?为什么?食、饮分别是什么意思(吃、喝)能调换吗?(不能,涧泉只能用饮);采、觅什么意思(采摘、寻找)这些词语能够交换吗?(不能的)树果找起来不容易,只能用觅。由此可见用词准确。接下来,写石猴广交朋友,用了伴,群,友,亲,字体加粗,这些词能不能调换呢?(不能)为什么?(为亲戚的只能是猕猿,与獐鹿为朋友,而狼虫虎豹只能群伴)这些词意思相近是——(词义相近是近义词)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写呢?(生动有变化,读起来不会显得枯燥乏味。)

师:经典作品就是这样,用词非常准确而且富有变化。

师:要学会细细品味语言,发现其中的奥秘,这样你的语言表现能力就会增强。

⑤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说说理由如果一时不会,让学生可再读读

预设:活泼快乐,聪明能干(能自己找吃的东西),亲和友善、神通广大(有众多朋友),快活自在,无忧无虑(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板书:(神通快乐)

3.语段三: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①指生读两至三名学生读。学生读后,如果读得好可以问,为什么这样读?比如:为什么连得这样快?(急切)为什么这样坚决?(他下定决心要进去的,毫不犹豫的,表现石猴的勇敢无畏)如果读得不好,也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不好?(从声音高低,我进去我进去要读得快而坚决,感叹号)一边交流,一边加粗重点词语。

指导:别的猴子为什么不敢进入?(担心会有危险)石猴为什么这么急切?这么坚决?(预设:他想称王。可见他有远大的志向,有胆略,有冒险精神等。)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板书:(勇敢无畏)

②比较:“我进去!我进去!”“我进去吧!我进去吧!”哪句好?为什么?(这个好像是勉强的,不坚决,犹犹豫豫的,不能突出石猴勇敢无畏的品质。)

师小结学法: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语言的秘密,两个“我进去!”写出了一个勇敢无畏的石猴!一个志向远大的石猴!

③表演读,一生呼,一生读石猴应声高叫,叙述者话语去掉。找要男生表演。评:老师为他们的表演深深折服,掌声送给他们。

3.语段四:“这是个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齐读

①受老天之气,指的是什么(没有家,过着风餐露宿的野外生活,饱受日晒雨淋之苦。)

②“我们”与“我们都”加粗,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

(有了好处想到大家,一心为民,胸怀博大)板书:(胸怀博大)

4.语段五: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①指生读,理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一个人不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师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

②师:石猴的话语说得有条理,我们连理一理它们的关系。让学生填关联词:因为、不仅、还、所以【品味语言之序】

③石猴了这一番话后,如果你们是众猴,会愿意拜他为王吗?为什么?如果学生一时回答不了,读一读再回答。

预设:(做人要讲信用,石猴按要求做到了,而且寻了一个安身之处,因此,要拜他为王。)

师:指几名生朗读最后一句,让学生评读得怎样?(读出了王者霸气,感情强烈,很有说服力。)

⑤进行比较:何不拜我我王?请拜我为王吧。你觉得哪句好?为什么?指名读。

(预设:第一句是感情强烈,不容辩驳,表达效果更好。有当仁不让的王者霸气。第二句是请求。)

师:如果说前面让我们感受到了石猴的勇敢无畏,这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智勇双全。

板书:智勇双全

齐读

四、总结提升,回归整体

到此,通过品味描写石猴的动作、语言,我们明白了,石猴的不凡表现在:(看板书说:出生神奇、快乐神通、勇敢无畏、胸怀博大、智勇双全)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凡之处,我们不一一列举了(用省略号),所以众猴拜他为王。

书上的话说: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这样,猴王就横空出世了!再读这个句子,美猴王,要读出猴王的霸气。

五、课外延伸

从此,他领着群猴朝游花果山,暮宿水帘洞,采鲜果、赏百花,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三五百年,有一天,他忽然忧愁起来,为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看《西游记》原著。

六、原著链接(作业)(如有时间课内完成)

悟空撩衣上前,摸了一把,乃是一根铁柱子,约有斗来粗,二丈有馀长。他尽力两手挝(zhuā)过道:“忒(tuī)粗忒长些!再短细些方可用。”说毕,那宝贝就短了几尺,细了一围。悟空又颠一颠道:“再细些更好!”那宝贝真个又细了几分。悟空十分欢喜,拿出海藏看时,原来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紧挨箍(gū)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重一万三千五百斤。心中暗喜道:“想必这宝贝如人意!”一边走,一边心思口念,手颠着道:“再短细些更妙!”拿到外面,只有二丈长短,碗口粗细。你看他弄神通,丢开解数,打转水晶宫里,唬得老龙王胆战心惊,小龙子魂飞魄散,龟鳖鼋鼍(biē yuán tuó)皆缩颈,鱼虾鳌蟹尽藏头。

★1.这段话是有关孙悟空的什么内容?用标题来概括(孙悟空向龙王借金箍棒)(出示答案)

★2.读了这段话,你觉得金箍棒怎样?(神奇,可自由伸缩)孙悟空怎样?(神通广大,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都能够拿得动)

★3.为什么要写老龙王、小龙子、龟鳖鼋鼍、鱼虾鳌蟹呢?(衬托孙悟空的神通广大)

六:师小结,这些内容都选自古典名著《西游记》,作者是明朝的吴承恩,请同学们亲近名著,品味语言,发现语言背后的秘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现力,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板书设计

21﹡猴王出世

出生神奇

快乐神通

不凡勇敢无畏

博大胸怀

智勇双全

……

教学反思:

一、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文章表达。

歌德曾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秘密。”不仅要通过语言文字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弄清楚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关注语言形式,发现文本秘妙。内容与形式是一张硬币的两个面,一种恰到好处的形式更能够准确表达内容。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读与写要紧密结合。根据本单元目标以及阅读提示,确定这篇课文教学重点是通过品味石猴的动作、语言去体会石猴的不凡形象。

这篇文章节选自《西游记》,是章回体长篇小说,是用古代白话文写成的。古代白话文跟现代文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一些词语的用法习惯、相同词语的语义已经发生了变化。另外,表述风格也是不同的,比如写石猴动作的一段话,形式整齐对称,富有韵味,用词准确生动。要让学生品味经典作品语言的魅力。

二、预设要充分,指导要得法

预设要充分,要充分估计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石猴动作一段,一读感受形式整齐的美,二读体会用词变化准确,三读体会人物形象。用词准确上,食、饮,能相互调换吗?为什么?如果学生不会,则从意思上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水只能饮,草木只能食;另外采与觅能调换吗?为什么,也是先理解意思,采摘,寻找;然后对象山花可以采摘,但是树果不是很多,需要寻找,也就是觅,这样学生就清楚知道为什么要这样使用。

“我进去!我进去!”这一语段,我让学生读,然后评价读得怎样?好或者不好,都要讲出理由。在讨论中,学生明白了应该怎样读,也明白了理由。为了感悟形象,我设计了问题进行引导,其他猴子为什么不敢进水帘洞?(害怕,怕有危险)那么石猴呢?他不害怕吗?(勇敢,敢于冒险,想称王,有胆略)最后进行比较,我进去吧!我进去吧!一对比,马上能够感觉其犹豫不决。

称王的一段话,我设计了这到关联词,让学生填写,通过这一环节,感受猴王语言有条理,而且理由充分。听了石猴的话以后,如果你们是众猴,你们愿意拜石猴为王吗?为什么?这样的好处是让学生转换身份,去思考,成为一个表达的点。最后是设计了一个反问句与祈使句的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判断出第一句好,语气强烈,有霸王之气,不可辩驳的理由,让众猴信服。

要做到导而弗牵,要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讲,让学生多讲,老师少讲。让学生多读读,多想想,许多问题都能解决,不要太急了,唯恐学生不会,过早揭示答案。三、突出一个“趣”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文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体验阅读名著带来的乐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在读中理解与感悟,还在读中体验到乐趣,比如开头老师的范读,有一种说书的味道,读石猴动作的一段话,朗朗上口,富有韵味,带给人美的享受。让学生表演读,最后一个环节是赛读,读出猴王的霸气。原著衔接,选择的是美猴王龙宫得金箍棒的一个片段,也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评课的时候,老师提出,我应该再放得开一些,引进说书的形式,利用老师的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我觉得很有道理的。一方面,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一方面,让学生知晓说书这一传统文化的形式,让课堂变得丰厚起来。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这是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后记:

11月8日,我在参加90学时培训(高级班)上了这节公开课,近百位老师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这节公开课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自己也颇为满意。为了上好这一课,前后准备了一个月,真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试教、磨课、反复修改教案,一个多月来,几乎没有消停过,尤其是最后两个星期,常常备课到深夜。我深深觉得,要上好课,必须要有一支团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的。最好是能够得到专家指点,往往会有突破性的进展。本次磨课,有幸得到支教的实验小学老师指点,受益匪浅。

对我而言,这是一次突破,在专业路上迈出了一大步。虽然,我市优质课比赛参加过,市教师素养大赛还得过一等奖。但是,市级公开课,还是头一回,有压力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只要尽力就行!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收获了成功与喜悦。其实,只要努力去做,任何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有机会,公开课还是要常上上,虽然折磨人,但是对于专业成长而言,作用不可替代的。

猴王出世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朗读课文,感受古代白话文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有关语句,了解石猴的性格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教师谈话导入。

师:《西游记》是我国四大经典名著之一,是吴承恩先生的一部充满了瑰丽想象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摘自《西游记》的第一回,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同学们也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生:概括这篇课文讲的是石猴出世以及石猴怎样成为猴王的。

师:再次浏览课文,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出世的? 哪段是写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的? 学生交流,帮助学生理清文章叙述顺序。

二、学习石猴出世部分

1、师:石猴究竟是怎样出世,请大家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学生自由读文。

2、师:大家再读思考:石猴如此出世让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交流感受。(与众不同、神奇等)

师:老师也觉得很神奇,这是究竟是一块什么样的石头啊,居然内育仙胎,见风化猴?大家不妨来个猜想。

生思考并交流想法。

3、师:其实啊,原著中对这块石头描绘得特别具体,丰富,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读读怎么样,看看这是块怎样的石头吧。

读后交流,你从原著中知道了关于这块仙石的哪些信息?

生交流比较阅读感受。

师:大家说原著好,还是课文好?

生:原著好。

师:为什么?说出你的想法。

生交流感受。

师:大家真的很懂得评价和鉴赏,有机会的话就把原著找来读一读,你会发现更多的精彩之处的。

三、学习石猴生活的部分

师:石猴来到世上,怎样生活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象他生活的情景。

指名读(2生)

师:通过阅读,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猴子?结合你自己的想象说一说。

生交流(活泼可爱、友善、顽皮可爱、有亲和力)

师:你觉得石猴的小日子过得怎么样啊?

生交流

师:高声朗读此段,试着读出石猴的快乐、自由。

指名读(2生)。

师:品味语言,再读此句,试着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指读(一生)

师小结:就是这样的语言,让我们读到了一只顽皮可爱的石猴,逍遥自在的石猴。语言和内容高度融合,就叫经典。石猴就这样生活了许多年。文中一句话表达——大家齐读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过渡语:石猴的出世就与众不同,是一块内预仙胎的仙石迸裂而生,石猴神异的出生方式为后文描写猴子的神通广大埋下了伏笔,石猴是怎样成为猴王?

四、学习石猴变成猴王的部分

(一)精读课文,思考(幻灯片出示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石猴能成为王,凭借的是什么?

(二)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做批注,小组自由交流,教师引导

1.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勇敢。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2)眼前的孙悟空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聪明伶俐,身手不凡??)

(3)想象当时的情景,读一读相关语句。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过人的本领。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

(2)读句子,注意“瞑、蹲、纵、

跳、睁、抬、观”这些动词;

(3)边读边想象石猴进洞的情景;

设计意图:抓住文本相关语句品读,深入感悟猴王形象。

3. 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无私。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石猴笑道:“这股水乃是桥下冲贯石窍??也省得受老天之气。”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无私;

(3)通过石猴的语言,你感受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4.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他的聪慧、机敏。

(1)课件出示句段赏析。“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何不拜我为王?”

(2)石猴能成为猴王,凭借的是聪慧、机敏;

(3)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教师先用问题引领学生读书,把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文字,用书中的文字回答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在明了大意的基础上再度关注语言,关注文字中的此部分,不至于浮躁;书中的文字也融入学生的语言;读出自己的感受,将学生想象到的、体会到的,通过朗读抒发出来。

五、总结提升,整体把握猴王形象

1、过渡语:通过学习,我们对孙悟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谁来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对猴王的印象: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猴子?并说出你的理由。

这是一只神奇的猴子,由石卵开裂而生,生即能跑能跳;

这是一只争强好胜的猴子,群猴不语唯他敢于应答;

这是一直勇敢的猴子,进出水帘洞无人能及;

这是一只识文断字的猴子,竟认得楷书大字;

这是一只生而知之的猴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随口道出??

过渡:我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3、思考: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还有反衬等描写方法,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师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六、拓展延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原著,让学生明白看电视不能代替读书的道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她的语言非常优美。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都能读到原著,切身感受古典的文化,感受经典的魅力,

2、同学读过《西游记》后,我们要召开一个故事会,每人准备好一个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七、板书设计:

出世:神奇、与众不同、自由自在

27、猴王出世

成王:有勇有谋、有担当、无私、有过人的本领、

二年级课件(分享十三篇)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工作总结之家今天带来了令人期待的“二年级课件”。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 学生反应是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有用请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夹里面!

二年级课件 篇1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领会故事中的道理和感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一生背《二十四节气歌》,其余学生听后做出评价。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的目的就是激起兴趣,引起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之中。运用“我为你骄傲”来作表扬语,让学生感受到这句话的份量及意义,有利于更好的理解课文。

1、生自由读文,遇到课文中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次,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检测:

(1)出示小黑板认读句子(略),并适时学习生字: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引导概括。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经验,在句子中选取有代表性的生字进行教学,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逐步向中年级过渡。

三、研读心情变化历程,体会“真情”

师:我从玩耍到打碎玻璃再到改正错误我的心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大家找出描写我心情变化的句子,用笔画出来。

(1)我们看着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很开心,很有趣。

通过“……像……又像……”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再读。

过渡:当我和小伙伴躲在老奶奶家的后院里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我一不小心____,我们_____。

(2)听到玻璃破碎的声音我们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了。

从这句话当中你又能知道什么?

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像……又像……”“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让学生体会句子表达情感的同时,品味语言本身的含义。

“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是我干的。”

如果你就是那个打破玻璃的小男孩,此时你的心情怎样?抓住关联词“一……就……”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谈。

我还是和往常一样,_____,她也和往常一样,_____,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是呀,“我”为什么会觉得很不自在?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指导读句。

再想想,从“很不自在”你还能读出些什么?

(读出小男孩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知道这件事做得不对,小男孩的善良,内疚,懊悔……)

师:此时的“我”害怕、担心,很不自在,这两句话描写出了当时“我”的心情。我们把这段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一下“我”当时的心情。

齐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我”的情感变化,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将自己感悟到的用语言个性化的表达出来,增强口头表达能力。

“一直等到天黑,我才悄悄地来到老奶奶家门前,把信封投到她家的信箱里。我心里顿时感到一阵轻松。”

师:后来“我”一下子变得轻松了,你想问点什么?

学生质疑,可能会问:做了什么事让他感到轻松了?为什么要“等到天黑”,还要“悄悄地”?

交流,指导朗读有关的句子,从7美元中体会到我攒钱的不容易,敢于承担错误的责任心及一颗自尊的心。

过渡:当我把信封塞进信箱的时候,便使我如释重负,那么我会在便条上如何向老奶奶道歉呢?

生写便条。

交流汇报,适时评价便条的内容是不是在向老奶奶真诚地道歉。

设计意图:渗透写话训练,让学生乐于口头表达向乐于书面表达过渡。

四、感悟结果,联系生活领悟“真情”

猜猜当老奶奶看到钱和便条时会有什么反应呢?齐读最后两段。

(1)、回顾老奶奶的情感变化,体会她那博大的胸怀。

从老奶奶知道玻璃窗被打碎了,到天天收到“我”送的报纸,再到收到“我”积攒的7美元和一封道歉信时她都没去追问,她在想什么呢?从中看出老奶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

这简单的一句话里包含了她对我的疼爱、宽容与鼓励,实际上通过这句话她想对我说些什么?

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对老奶奶为人、性格、教育晚辈的感悟。

1、你觉得“我”还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弥补这次过失?

2、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是很多的,有像“我”一样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有像老奶奶一样宽容的人,但也有跟他们不一样的“另类人”。请你联系生活讲一讲吧。

设计意图:理论从实践中来,还得回到实践中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仅仅是立足于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对生活的理解,延伸到生活中,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中处处所凸显出来的“真情实意”。回归到生活,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并形成自身良好的个性品质。

老奶奶 “我”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词汇积累习惯的养成,二年级的学生所接触的词汇量想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还较少,他们还没有学会查找这种能力,所以有必要在平时有目的进行引导进行积累词汇。这是一项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工程。

《我为你骄傲》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一不小心,砸破了老奶奶家的玻璃,尽管当时没敢承认,但内疚的心理和责任感伴随了“我”一个星期。当“我” 用自己攒了三个星期的送报纸的钱赔给老奶奶并附上道歉信时,在慈爱又善于教育后辈的老奶奶眼中,那不是7美元的钱,是孩子纯真的情、悔过的心,是值得为孩子骄傲的美好品德——诚信。孩子的诚信让我们感动,老奶奶那博大的胸怀也值得我们称赞。

本课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而且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

本文是一个小故事,贴近学生生活,因此教学中多读少讲,以读促思。课文中有两条线索:“我”的情感变化为明线,老奶奶的情感变化为暗线,考虑到学段特点,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我”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发现,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更富有责任心的孩子,课堂结尾对老奶奶的性格,教育晚辈的行为进行总结。教语文,也是教学生学会做人,力求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初读课文,诚实、敢于承担责任的我使我感动,但触动我内心的更是那位慈爱,善于教育晚辈的老奶奶。时值我难以管束班中那些调皮的孩子们,她的教育方法很值得我借鉴。如何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含的道理和感情自然成为教学的重难点,上课后,总有许多不尽人意及困惑的地方:

1、教学中我紧紧抓住明线“我的情感变化”进行教学,对老奶奶的感悟放在结尾进行,课后学生好像重于对“我”的理解,学生对老奶奶的理解似乎不是很多。是我教学的重心偏失所致,教学的失败,还是两条线索就应该同时进行呢?如果同时进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否有些难度呢?这一点我很困惑。

2、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作知识的传递时不对的,只有给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多说、多读、多悟,他们才能体会到我内心的那份自责、懊悔以及老奶奶的良苦用心。课堂中虽然给学生多说、多读的机会,但教师的指导、评价不及时、不到位。课堂上,我给学生创设了很多说、读的机会,如我心情的变化:“开心”时我们会有什么表现?“害怕、担心”时会想些什么?为什么会觉得“不自在”?变条的内容,拓展部分“你还能用什么办法弥补这次过失”,“说说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等,虽然给了学生说的机会,但并不是每一次说都能给与及时的评价,有时学生回答后我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课堂上我也极力的引导、指导学生去读,但也不能给与最有效的指导,俗话说“精细之处见功夫”,确实不假,这两点都是我以后最需要提高的地方。

3、提问语不精炼,导致课堂上时间的浪费之外还不能给学生明确的导向,显得教师的话语多于学生。每次上课我都在提醒自己尽量少说,可下来总是我在多说,追其原因,就是提问语不精炼,没有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自己引来引去就显得老师的话语很多。

总之,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针对本节课出现的问题以后平时的每一节课都去注意,从“每一节课一个精彩的细节”做起来提高自己,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二年级课件 篇2

第一部分、教科书教学

模块一:识字。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学习识字方法和构字规律,在预习的基础上加深对本单元生字的认识和掌握。

模块二:朗读。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深刻领会课文主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祖国的了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首都、爱中华民族的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模块三:写字。教师从构字规律入手指导学生写字,写好字。要求会写的字首先要写正确、干净,然后要求写漂亮。在勤练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写字要诀。

模块四:积累与运用。通过口语交际以及展示台等方式,展现学生自我,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第二部分、读整本书──《我的祖国我的母亲》

第三部分、语文实践活动──“我爱我的祖国”

第四部分、教科书教学

学习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会写4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加深热爱祖国,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3.继续学习识字方法,掌握构字规律。通过构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学会更多的生字。加深对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以及独体字结构的认识。

4.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继续学习正确的书写方法。注意学生对于汉字关键笔画的掌握,进一步规范学生笔顺的书写。

5.引导学生积累重点词语,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来领会课文的主旨,背诵相关课文。

模块一识字活动

1.在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对以预习的生字进行交流认知。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检查自查学习的效果。

2.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拼音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对生字进行自学。找出生字在字典中的页码并找出该生字构成的三个词语及其意义。可以安排查字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的识字方法,自主认字、识字。

4.引导学生对已预习的生字按构字方法进行总结,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5.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识字规律,帮助学生识记生字。通过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理解。

(1)生活中与动作中识字。锣、纪念碑、世纪坛、山川、海峡、国庆;拥抱、流泪、聚集、欢呼、歌唱。

(2)基本字加偏旁识字。神、峡、陆、庆、献、帜、锣、阔、似、案、坛、迹、厦、传、约、聚、呼、拥、抱等等。

(3)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申

二年级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练习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单概括地叙述课文内容。

3、了解“年的故事”的内容。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学习重、难点:

1、多种方法认会生字,正确书写生字。

2、了解我国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及“过年”的由来的民间说法,从而认识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学前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关于年的知识。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关于过年啊,还有一个传说的故事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年的故事”吧。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圈画生字。

1、大声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读完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汇报)

2、师: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总结的也非常好。下面同学们拿出笔,一边读课文,一边按自然段圈画本课的生字和新词,不认识的字借助生字表中的读音多读几遍。

(教师巡视,心中有数,重点观察学困生的自学生字情况。)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及时评价并纠正错误处。)

4、小黑板出示要认识的生字:

师:这么多的生字宝宝都跳到黑板上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三、多种方式集中识字。

1、师:同学们认真看黑板,你又发现了什么?生字太多了。学生自由读几遍。

2、师:我来指字,你来认。指名读生字,打乱顺序。(读稍难点的字。)

3、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

4、开火车读生字。

5、师:这节课要认识的生字可真多呀!同学们记得这么快,这么好,一定有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说出来听听。

(学生汇报。)

6、师: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呀!快点把你最拿手的识字方法告诉给你的同桌!

师:有了这么好的识字方法,记字真快!

我们来做两个小游戏。

7、你们能快速的读出这些生字吗?试一试吧!

师指生字,学生快速读生字(①抢读生字。②男女生比赛读生字。)

师:闭上眼睛想一遍生字。这些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8、师:同学们生字认得非常好,相信会把生字写得更好。

四、书写生字。

1、观察。

2、指导书写。

3、展示书写。

五、回文读。

师:生字我们都认会了,还会组词,而且还能用部分词语说话了,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课文。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非常好,老师奖励每个学生一颗智慧星。

二年级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二、能力目标: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像、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三、认知目标:学生能准确地拍节奏,并通过音乐游戏《对对碰》感受音乐的音高。

教学重点:

学生能有感情得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感受、想像及表现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物头饰、邀请卡、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律动表演 整体感受

师:小动物们,起床啦!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师扮老爷爷,生扮小动物们,播放《健康歌》音乐,小动物们在老爷爷的带领下进行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用富有动感的音乐让学生自由律动表演,,旨在放松学生心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课堂氛围,并把孩子们拉进了音乐的世界。]

二、借卡创境 巧导新课

1、导入

师:小动物们,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出示包装精美的“邀请卡”)

请生打开包装纸,取出一张邀请卡。

师:哦,是一张邀请卡,我受一位神秘的朋友的委托,邀请你们去他的音乐小屋玩,路上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你们齐心协力,战胜了它,进了音乐小屋,神秘的朋友就会出现,你们想去吗?

生:想……

2、师:那我们出发吧!(播放音乐课件《郊游》,出示画面)

教师带领学生随《郊游》音乐跳成两个圈,快乐得边跳边唱。

3、(音乐停)师:小动物们,你们看!(出示课件“美丽的大森林”)这是什么地方啊?

生:一片美丽的大森林

师:(点击课件,画面出现一幅图),呀,小动物们,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这可怎么办呢?

师:(点击课件,出示两组节奏图)

A.× × │×× ○│×× ××│× ○‖

B.×× ××│× ××│× ×・×│× ○‖

(课件画外音:只要打对这两条节奏图,就会出现一只船帮你们过河的,小动物们,加油啊!)

师生相互交流。

①师:我们现在来做一个节奏接龙游戏,老师说第一条,你们说第二条,要接的连贯。请听老师示范:

② 师生节奏接龙练习,提醒学生一定要随节奏读拍,速度一致。

③ 组与组、生与生之间相互接龙。

[设计意图;借用邀请卡创设情境,通过节奏接龙的趣味练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感受“○”休止符与“×・×”附点节奏的实际效果,轻松解决了歌曲节奏难点]

4、(点击课件,一条船出现在河岸边)

师:小动物们,小船来接我们了,让我们继续前进吧!

( 放《郊游》音乐,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走边跳)

5、师:小动物们,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情况,一棵大树档住了去路,怎么办呢?

(课件画外音:呀,小动物们,你们又遇到困难了吧!别着急,完成下面的音乐游戏就能继续前进。努力啊!)

二年级课件 篇5

标题:《二年级书法课件》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传统的艺术形式。如今,在现代社会中,书法已经成为了一门必修课,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和体验这门古老而优雅的艺术。本文将详细介绍二年级书法课件的内容和目标,以及生动描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和成长。

二年级书法课件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笔画的练习、字母和词语的书写以及古诗词的欣赏和写作。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将逐步掌握基本的笔法和书写技巧,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课件还包括丰富多样的习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书写速度和准确性。

在书法课堂上,老师会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每一个字的结构和书写技巧。例如,老师经常用大画笔在黑板上展示每一个笔画的起始、转折和结束,引导学生理解并模仿。同时,老师还会强调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在具体的活动中,学生们会进行基本笔画的反复练习。在课堂上,他们会以教学软件上的书写板为主要工具,通过连线、填充等方式来练习基本的笔画。这种互动式的学习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掌握笔画的结构和书写方法。

除了基本笔画的练习,学生们还会通过书写字母和词语来提高书法技巧。课件上会有各种不同难度级别的练习,例如书写数字、日常用语、古诗词等。学生们会按照教学软件上的示范来书写,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书写姿势和笔画感觉。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可以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标准的书法字体。

同时,课件还会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名人的书法作品。学生们会在课堂上用专门的软件来观赏名家的书法作品,并学习相关的知识。他们还会学习一些古代的诗词,并尝试用书法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既能了解古代文化,又能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通过二年级书法课件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书法的美和乐趣。他们的书法水平将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将得到提高。在书法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培养自信心和审美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将成为优秀的书法艺术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年级书法课件的内容丰富多样,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学生们通过这些课件的学习,将掌握书法的基本技巧和知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同时,他们还能欣赏和理解古代书法作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书法课堂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发挥个人创造力的平台,让他们在艺术中找到了独特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年级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课文不仅生动地介绍了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而且表现了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学情分析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表演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小动物的过冬方式不一样,并能加上动作,通过多种多样的表演方式把小动物过冬的方式演绎出来,这样学生会学得更兴趣盎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学习能知道小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体会小动物之间的相互关心。

课前准备:磁带、头饰、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今天的这节课将有三位小动物(和学生一起书写: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度过,他们是谁呢?第一个小动物藏在这首歌曲里(播放歌曲《小燕子》)他是谁?(教师贴出小燕子的图片)第二个小动物藏在这首古诗里(教师引背《蜂》)他是谁?(教师贴出小蜜蜂的图片)听听第三个小动物的声音,他是谁?(教师贴出小青蛙的图片)

这三位小动物聚到一起(小卡片出示词语)有一件非常重要的是要商量(小卡片出示词语)——过冬(师生共同把课题补充完整)

二、 初读课文

1、 过渡:这三位小动物是什么关系呢?他们分别是怎样过冬的呢?请小朋友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

2、 学生初读,教师巡视。

三、 检查初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本站()地址是:

1、 课文有几节?

2、 出示绿色通道的词,开火车读,齐读。

3、 出示田字格的词,男生读前五个,女生读后五个,再齐读。

四、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这三个小动物是什么关系?课文第几节告诉了我们?

2、 指名读第一节,其余同学听,他读准确了吗?

3、 你从这节的哪句话进一步证实他们是好朋友呢?

4、 小朋友这么纯真可爱,老师相信你一定有许多好朋友,学着书上的句子,介绍一下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们常常在一起干什么?日子过得怎样?

五、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过渡:这不,这三位小动物又聚到了一起,(投影出示插图)课文哪一节直接告诉我们图的意思?

2、 齐读第二节。

3、 出示“商量”指名读,正音,齐读

4、 怎样记住这两个字呢?同桌商量商量。

5、 指名交流。

6、 讨论怎样把这两个字写漂亮。学生观察汇报,和教师一起书空,再在书上描红。

六、 学习第三节、第五节、第七节。

1、 过渡:这三位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呢?他们的过冬方式一样吗?请小朋友读3——7小节,读的过程中画出三个小动物过冬的句子。

2、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 重点交流小燕子的过冬方式。

(1)小燕子是怎样过冬的?谁来扮演一下小燕子,向大家介绍一下。

(2)投影出示小燕子的话,齐读。

(3)探究: a小燕子到哪儿过冬?

b为什么到南方去过冬?这儿不行吗?

c出示“暖和”指名读,齐读。你能找个意思与它相近的词吗?

d小燕子说:“等明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我再飞回来。”明年是指什么时候?春暖花开又是什么时候?什么样子?

(4)你能把“春暖花开”的意思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5)让我们把“春暖花开”放到句中,一起来读读。

(6)小结:像小燕子这样的冬天飞到南方,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再飞回来的过冬方式叫迁徙。(板书:南方、迁徙)

4、 青蛙、小蜜蜂是怎么过冬的呢?请同桌一个演青蛙,一个演小蜜蜂,根据自己画的句子与同桌交流一下。说得不到之处,要给予帮助和提醒。

5、 汇报。教师相机板书:泥土 冬眠:蜂巢 备(粮)懂得蜜蜂的粮食是蜂蜜。

六、学习第四、第六小节。

1、师述:三个小动物为过冬的事,相互关心着,真是好朋友。朋友之间就应该像他们那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除了这一点,他们身上还有一种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小朋友自读第四、第六小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

2、交流。

3、学习“哥哥”“妹妹”学写“哥哥”

4、指导朗读,你能用礼貌关心的语气读读第四小节小燕子问青蛙的话吗?指名读,齐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行列,请允许老师读小燕子的话。师范读。

七、指导表演,促进内化。

1、师述: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第二年春天来临了,三个小动物又聚到一起,迫不及待想了解朋友这个冬天过得好吗?是怎么度过的?(出示卡片:这个冬天过得好吗?是怎么度过的?)

2、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演一演

3师巡导

4指名表演

八、课外拓展

师述:小动物过冬得到方式真有趣,请小朋友把老师课前下发的《动物过冬》这篇阅读材料拿出来读一读,你将了解更多的动物过冬的方式。

九、总结

小朋友,大自然的奥秘还有很多很多,小动物过冬只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方面。老师希望小朋友通过看电视,看课外书籍去发现,去探索,成为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二年级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教学重点:

在指导学生自渎课文的基础上,采用交流读与评价读相结合的方式,结合读课文正音、记形,学习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让学生说说从这段话中体会到什么,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交流法、探究法、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卡片、录音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培养朗读能力;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朋友们,咱们今天学习一篇新课文,谁来为大家响亮的读一读课题?【出示课题:我选我】。

读的真响亮,我们一起读一读。读的很整齐,同学们,一看这个题目,老师就很好奇,我选我是什么意思啊,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要选自己呢?我想在座的各位小朋友一定有跟我一样的疑问,现在请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感知领悟

1、课前,小朋友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请小朋友们自由响亮地读一遍,谁读完了,就马上端正地坐好,老师要看看,谁读的又快又好,坐的又正又直。好,拿起你的课本,开始吧。

2、小朋友们刚才读的非常认真,那谁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既然有四个自然段,老师现在就要找四个同学分别来读一下。

没有被点到的同学不要失望,等一下还有很多机会可以朗读,现在快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听老师要说些什么:读课文的小朋友,要注意朗读时要做到正确、响亮;没有起来读课文的小朋友要认真听,看看谁读得最好,谁读的有错误,听明白了吗?拿起你的课本,现在朗读开始了。

三、指导生字

1、课文大家能读准,老师再来检查一下生字你们认识多少。【课件出示:带音节生字】谁来为大家读一下生字?

2、同学读的不错,现在如果摘掉拼音小帽子,你们还能读好吗?【课件出示:去掉音节的生字】哪个小老师愿意领大家读?

3、现在老师要大家只读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谁还能读正确?【课件出示:我会认】我们来开火车读,只排两个小队,老办法,读对的字,大家就跟读一遍,读错的,大家来纠正他,好不好?来,开始吧。

四、再读课文

1、字词会读了,相信再读课文,你们一定能读得更棒。有信心吗?下面咱们男女生比赛读。仔细听,第一、三自然段女生读,二、四自然段男生读,听清楚了吗?我要看看是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

2、谁能告诉老师,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五、教授生字

小朋友看,田字格里的都是本节课的需要学会写的生字,仔细观察,哪些字是上下结构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把他们送回它们的家? 【课件出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

现在生字小宝宝都回家了,我们一起给他们找找朋友好不好啊?【课件出示:找朋友】来,我们排火车,找朋友啦。

教生字时注意:切、室、委。

六、作业: 背诵课文

很喜欢这种风格。

二年级课件 篇8

㈠教学目标

⒈学习第二、第三则谜语。知道电冰箱、电话机的一些特点,能根据这些特色猜出谜底。

⒉能背诵课文。

㈡教学过程

⒈复习巩固。听写生字、词。(用投影核对订正。)

背诵第一则谜语。(同座互相检查。)

⒉学习第二则谜语。

⑴指读第二则谜语,猜猜谜底,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让学生看图自由练说,指名练说,师生共同评议。

因为:电冰箱就像

电冰箱里面放着

电冰箱能制冷

所以

⑶理解制冷。就是用电使冰箱里的温度降低,食物冷藏不会变质。齐读:外面热来里面凉。理解水果。你知道哪些是水果?

⑷朗读第二则谜语。(用引读法)

师:电冰箱就像生:小小一座房,有门没有窗。

师:电冰箱里面生:鱼肉水果样样都有。

师:电冰箱能制冷生:外面热来里面凉。

师:所以生:这是电冰箱。

⑸小结。

这就是电冰箱的形状和作用。你们能抓住这些特点来猜,所以猜对了

⒊学习第三则谜语。

⑴同座互相猜,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⑵提供句式练说。

因为:

电话机铃响了丁铃铃的

电话机一头能听一头能说

听说的一头像耳朵

说话的一头像嘴巴

只能听和说不能看和闻

有耳朵有嘴巴没鼻子没眼睛

所以我猜是电话机。

⒋指导朗读和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自己读、背;同桌互背;指名背。)

⒌课堂作业 。

⑴完成课堂作业 本⑵第三、第四题。

⑵背诵二、三两则谜语。

⑶说一个谜语给同学们猜。

⒍课外作业 。

A组:抓住某一事物的特色,自编谜语一则给同学们猜。

二年级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巩固本课生字及二会字的字音,学习“皮、坏、唱”的字书写。

2、通过学习诗文,了解乡下孩子生活的快乐,并通过朗读表达出快乐的情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并背诵。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了解到的乡下孩子的快乐生活。

课前准备

1、词语卡片“怀里、黄鹂、野菊、嘴里、挖野菜、小猪、小猫咪”。

2、蝴蝶模型、背景图。

3、第二、三小节课文内容的小黑板,句式练习的小黑板。

4、背景音乐。

5、小磁铁。

6、生字卡片。

一、导入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乡下孩子(指读课题),知道了乡下孩子生活得——快乐极了。

二、复习巩固

1、师边讲边出示生字卡片,齐读词语。

躺在妈妈怀里,像一只美丽的黄鹂,在爸爸背上,像一朵漂亮的野菊,捉只蝴蝶就能编织出故事,把草叶含在嘴里,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她还会挖野菜、逮小鱼,和可爱的小猪、机灵的小猫咪做朋友。乡下孩子的生活真快乐呀!

2、刚才我们一边回忆课文内容,一边复习了生字,现在谁再愿意来读读这些词语呢?

3、把词语卡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再读一遍。

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节,知道了乡下孩子幼小时在爸爸妈妈怀里幸福地生活,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节,感受一下乡下孩子的幸福的生活。齐读第一节。

三、学习2~4小节。

1、过渡:乡下孩子慢慢长大了些,她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更加快乐了!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请同学们自己读读2~4小节,想想,在这首诗里面,你觉得乡下孩子有哪些幸福、快乐的生活呢?

2、学生自由读2~4小节。

3、乡下孩子有那么多幸福、快乐的生活,你们羡慕吗?羡慕他们什么呢?(根据回答相机板书: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

4、是啊,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羡慕。你看,田野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好多好多的蝴蝶在飞舞,小草在微风中摇摆,乡下孩子来到田野里,(小黑板出示第二节内容)指读。

5、她伸手去捉蝴蝶,捉住了一只,(拿蝴蝶)好看吗?

6、自由想像:你说说,乡下孩子捉到这样一只蝴蝶,会想些什么呢?

7、师:到蝴蝶的家乡去,和蝴蝶姑娘一起跳舞,乡下孩子编织的故事可真美丽呀!让我们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8、师:你看,(指图)她采了一片草叶,含在嘴里,吹出了动听的歌曲来表达她愉快、高兴的心情。

9、想像:如果你是一个乡下孩子,在美丽的田野里,含了一片草叶,你会吹出哪些歌曲来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呢?(说歌名,唱两三首)

10、乡下孩子唱得真快乐,那我们就快乐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

11、小结:乡下孩子真聪明,会编故事,会吹歌曲,她的生活真是快乐幸福。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两句,体会体会她的幸福、快乐。

12、指读、女生读,齐读。

四、学习第三节。

1、过渡:刚才有同学说羡慕乡下孩子挖野菜、逮小鱼,课文的第三节就写了这个内容,(出示第三节)

2、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为什么羡慕她做这些事?

3、出示“撑”,练读。

4、自由想像:练说:吃了一篮子野菜,小猪的肚皮撑得像()。

5、真是够圆的,老师好像已经看见了,你们看到了吗?把你们看到的读出来。(指读、男生读)

6、乡下孩子不仅喂饱了小猪,还逮了一串小鱼喂小猫呢。自由想象:小猫看到这么多的小鱼会怎么样呢?

7、看来,小猫真是乐坏了,谁能读出馋嘴猫咪的样子来?注意“串”的字音。(齐读)

8、乡下孩子真能干!她的劳动多么有趣呀!我们能不能边读边演一演呢?(同桌练,指名演,集体演)

9、拓展: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向往,小朋友,如果你们来到乡下,你想做些什么呢?

10、做乡下孩子真开心,捉了虫子,割了青草,采了野花做什么呢?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学着课文说说看。(出示句子)

11、分组讨论。

捉几条小虫:乐坏了公鸡,填饱了鸭肚;

割一篮青草:喂饱了小羊,养肥了白兔;

采一束野花:送给亲爱的老师(妈妈、好伙伴、爷爷奶奶)

你能用课文中的语言,真了不起。不用课文中的句式,自己想的也可以。

谁能把这几句连起来说一说,让它成为完整的一段诗。

12、学习了课文,自己也当了一回乡下孩子,你们觉得乡下孩子的生活怎么样?(板书:幸福快乐)

13、(指图)是啊,乡下孩子在温暖的阳光下,广阔的旷野里,捉蝴蝶、含草叶、挖野菜、逮小鱼,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着,是多么的快乐与幸福啊!让我们一起来把最后一节读一读。

14、乡下孩子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真快乐,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来分享他们的快乐。

(齐读全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一定会读得更好的。)

15、乡下孩子快乐的生活真让人羡慕。有些位同学已经把这些记在脑子里了。如果我们能不看书来告诉大家就更好了。

(练背,集体背)

五.指导书写。

,《乡下孩子》教学设计八

1.一一出示“皮、坏、唱”出示一个读一个,贴在田字格上方。

2.让学生分析字形。

3.师范写。

4.完成练习册。

六.总结课文

今天课上小朋友讲了乡下孩子许多的快乐生活,其实我们城里孩子的生活也很快乐,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你也会有这种感觉的,过些时候,我们可以利用队活动,大家来交流交流自己快乐的生活,好不好?

二年级上册语文《乡下孩子》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具准备:投影片、词卡。

主要板书计划:

7乡下孩子

怀里、黄鹂、欢唱

背上、野菊、盛开

捉蝴蝶、编故事、阳光下生

含草叶、吹歌曲、旷野里长

挖野菜、撑猪肚

逮小鱼、猫乐坏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朗读、组词、说话。

课外: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7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欢唱编织含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曾一串猪怀里编织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含:东西放在嘴里,不咽下也不吐出。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

串:独体字,七笔写成。两口相叠,下口比上口更宽扁些,末竖中线行笔,穿过两口下伸收笔。

猪:十一笔写成。左右结构。上部犭是新偏旁,称反犬旁,弯钩须写挺直。

曾:十二笔写成。上中下结构。上部为两点头.中间不能写成田.

编:十二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绞丝旁的写法。

(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坏:七笔写成。左右结构。注意提土旁末笔是提,不是横。

含:七笔写成。上下结构,上面是今不是令。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练习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想一想:这一句当中用妈妈怀里和爸爸背上有什么含义?请读一读这一句话再回答。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三、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朗读指导

1、指导要点。

(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点。

三、背诵课文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试背。

3、各人轻声试背。

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同座互相背。

7、全班齐背。

四、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怀()中()合()都()

坏()串()含()猪()

2.用编织动听练习说一句话。

二年级课件 篇10

一、

观察物体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开始。为了帮助二年级的小朋友培养观察物体的能力,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份精彩的观察物体课件。课件内容生动有趣,详细讲解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让我一一为大家介绍这个令人期待的课件吧!

二、课件内容

1. 目的和重要性

课件的开头部分,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小朋友们解释了观察物体的目的和重要性。引导他们明白通过观察物体,可以增加对事物的了解,培养动手实践、观察分析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 观察物体的方法

为了帮助小朋友们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课件中详细介绍了以下三个步骤:

(1) 集中注意力:课件通过将一张充满色彩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吸引小朋友的视线,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同时,课件还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展示了大自然中的美景,让小朋友们在观察的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2) 描述和记录:课件中,通过一系列图片,展示了不同物体的外形、颜色、大小、纹理等特征,引导小朋友们观察并描述这些特征。同时,课件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画板,让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动手记录观察到的信息。

(3) 比较和在课件的这一部分,小朋友们将会观察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物体,并进行比较。课件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让小朋友们可以方便地记录和比较物体的各种特征。在观察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也会通过老师的引导,总结他们观察到的规律或现象。

3. 实践活动

除了课件的介绍外,课件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在课件的后半部分,小朋友们将会观察一些瓜果蔬菜,并记录它们的外形、颜色等特征。随后,小朋友们将会进行一次物体分类的活动,根据不同的特征将观察到的瓜果蔬菜进行分类。这样的活动帮助小朋友们巩固观察物体的方法和技巧,并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

4. 总结和启发

在课件的结尾部分,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总结,帮助小朋友们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课件还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一些科学家通过观察物体而得出的重要发现,如牛顿的苹果实验等。这样的启发性内容帮助小朋友们明白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三、结语

通过这份观察物体课件,我们相信小朋友们将会在观察和实践中,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通过观察物体的过程,他们也将会逐渐培养自己的观察、记录、比较和分类的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成为优秀的科学家,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以上是一篇关于二年级观察物体课件的文章,约为492个字数。如需扩充至1000字以上,请根据以上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和延展。

二年级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重点学会”急、等、最、捆、束、麻”6个生字,理解“性急、等一等”的意思。

2、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会课文第一部分,能感情朗读,会背诵。

1) 请小朋友随录音唱《小雨沙沙沙》的歌,创设学习课文的情景。

2) 启发谈话:种子、麦苗请小雨沙沙地下,而有个小朋友却要请小雨等一等再下,这是为什么?

3)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

1)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中谁跟小雨在说话?他向小雨提出了什么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

2) 听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3、指导自学课文。

1) 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难以读准的生字在田字格的生字上注音。

2) 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

3) 划下带生字的词语,联系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4) 再读课文,想想课后问题1。

4、检查自学情况。

1) 认读生字。

重点正音:

2) 你用什么办法学会了什么字?说说生字的.偏旁名称,认识角字旁。

3) 指名带读划下的新词。从图入手理解“麻”。

4) 指名试读课文,读后纠正。

5) 齐读诗歌。

5、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 出示插图的放大图,看图说说:

i。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ii。 他双手托着下巴,会在想什么呢?

iii。 他会对小雨说些什么?

3) “性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性急的小雨”?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吗?

4) 课文为什么连同三个“等一等”?

5) 指导朗读三个“等一等”,用请求、商量的语气,读得慢一些、轻一些,一个比一个轻。

6) 指名试读,评议。

7) 集体朗读。

8) 指导背诵第一部分。

i。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试背。

ii。 齐背第一部分。

iii。 指名背诵、评议。

6、指导书写。

等:“土”的下面一横较长,在横中线上,“寸”的一点不要漏写。“最”取的第一横要加长。

7、课堂作业。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会书写余下的6个生字,会正确地书写角字旁。

2、理解”最后、邮递员、解放军、下班、然后”等词语的意思。

3、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明白这部分具体说明了为什么要小雨等一等再下的理由,能回答课后问题1的前半题。

1)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2) 指名背诵第一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3) 用”等一等”说一句话。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 指名读课文。

2) 这位小朋友请小雨等一等再下,等到什么时候呢?轻轻读课文,划下有关句子。

交流讨论:

①“最后”是什么意思?“邮递员”是干什么的?

②看图理解“一捆”、“一束”、“靶”等词语。

③逐行理解诗的意思。

(以上三步有机地穿插进行,同时出示“爸爸收稻、妈妈剥麻……”等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3) 理解“也”字的运用,练习用“也”说话。

4) 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这么向小雨请求?

5) 朗读指导。

a) 出示小黑板,教师范读:

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回到了/窝,

等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b) 学生看小黑板朗读。

6) 齐读最后2行。

a) 课文中哪个词语说小雨可以下了?理解“然后”的意思。

b) 为什么这时候小雨可以下了?联系前面内容回答。

c) 指导朗读:三个“轻轻地”要读得一个比一个轻,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d) 练习朗读。

7) 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4、课堂作业。

1) 抄写剩下的6个生字。

2)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2、能根据所给名词特点,填写适合的量词。

3、能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1) 认读生字、新词、组词:解:解放、解放军、解开;信:书信、写信、信纸。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2) 听写生字新词。

2、指导背诵。

1) 指名抽背第一部分。

2) 引导学生掌握第二部分的背诵方法。(看图)等什么人(或物)干完什么事?

3) 试背第二部分。抽背、评议。

4) 背诵全文。

3、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4、总结谈话:

1) 你觉得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3) 小结:

这首诗通过一位小朋友请小雨等一等再下的一件事,颂扬了他心中有他人的好思想。我班也有许多关心同学的好人好事。老师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做得更好。

5、作业指导。

1) 读课堂作业第4题的要求。

4) 交流讨论,第4题其他可以填上什么词。

5) 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二年级课件 篇12

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持轻物投准、投远的能力。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发展上肢力量、协调性及灵敏性,选择《持轻物投准》作为主教材,投掷是锻炼身体的主要手段,也是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因此,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也是本课的重点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体育活动项目。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对投准技能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技能目标: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初步掌握简单的投掷技术动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团结协作、注意安全,发扬团队精神。

本课内容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很有兴趣的活动。通过练习,可以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促进关节、韧带及身体素质的发展,提高学生投掷能力,感受用力大小与物体投得远近以及用力方向与物体投出的方向的关系,还可以培养学生守纪律、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

2.学法:采用小组练习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等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教学常规。

2.热身运动:教师带领蛇形走跑交替,模仿动物行走。徒手操:肩部、腕部、腰部、膝关节。(八分钟)

3.引入:在平时生活当中有哪些动作是和投掷有关的(打击对应目标,投纸飞机等)

5.徒手练习,动作分解,分组练习(男生一排,女生一排,两排为一小组)

通过练习、思考、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初步掌握持轻物投准的方法。

1.从引出课题后,让学生展示、讨论,从而引出课的要领、重点和难点。

2.老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投准练习。

3.学生展示、讨论、评价。

二年级课件 篇1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体育”为主题,是一个开放的单元,安排了“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等关于体育的生字新词,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不但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而且让学生懂得体育运动对增强儿童体质、增进儿童之间的交往、激发创造精神、培养遵守规则的品德都有好处。

本单元的教学将把学生的学习由课本引向生活,由课内引向课外,学生将运用自己所学的识字方法来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本课教材提供的图画,只是基本素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完成相关各项学习活动,决不能局限于教材内容,一定要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去学语文,用语文。

2、教学目标:

⑴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运动,关注奥林匹克运动。

⑵练习利用以前学过的各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17个(底数),写字13个(底数),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⑶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和读运动歌谣,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⑷以“邀请小伙伴一起锻炼”为主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⑸练习制作“光荣榜”和编写运动歌谣。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准确地认读与图相对应的体育活动名称,自主识、写本课生字。

教学难点:竞走与网球的教学。

二、说媒体和资源:

本课是一个开放的单元,课文中的体育活动大部分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在学生的脑海中重现这些活动场景,而对于学生不甚了解的运动,则需要在课件上有所体现,鉴于此,在教学中制作了远程教育课件,以加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了解。

远程教育课件分为6个部分。

1、学生冬季运动会的片断。

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新课教学感兴趣呢?结合本课实际,一开课我就准备了学生们在冬季运动会上的照片,有的学生在跳绳,有的在跳远,有的在跳高,有的在踢毽子……而且绝大部分选择的是本班的学生。孩子们突然在大屏幕上看到了自己或朝夕相处的同学,兴趣大增,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为下面的运动名称教学打下了基础。

2、教材上的插图(可单独显示每一项体育活动);看看图,读读词,考一考。

教材上的活动大部分学生们都是玩过或是看别人玩过的,因此他们比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当学生每说一个自己最喜欢参加的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单独出示这幅图,让学生对照了解。

3、竞走和网球的视频。

竞走和网球的教学是本课的难点,因为这两项运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他们甚至从未见过。现在教师把我两个视频一放,学生有了一个起码的了解,在仔细的观察之下,他们能够很快发现竞走与赛跑、走路的区别;网球与排球、羽毛球的区别。今后再在不同的地方看见这两项运动时,也能准确地辨认出来。

4、游戏——词宝宝找家。

设计这款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把刚学生的20个体育活动名称与图片相对应,以检查课堂学习的效果。但为了创设情境,采用了学生最喜欢的童话语言,词宝宝迷路了,怎么样才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呢?学生同情迷路的词宝宝,争先恐后地愿意为词宝宝找家。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有不太理解的词,教师可以随时予以纠正。

5、游戏——你做我猜。

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的能力;二是能否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诠释这个活动。在活动中,每当大屏幕上出现一个词语,要求比划的同学迅速用自己的语言或动作“说”出来,而另一个同学就负责猜一猜。

6、奥运会上夺冠健儿的风采。

教学目标中还有一点是要激发学生喜爱体育活动的情感,而本单元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要为祖国在奥运会中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因此当大屏幕上出现体育健儿们矫健的身躯时,孩子们看得目不转睛,当看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同学们简直沸腾了,在这时打出“中国,加油!”,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到达顶峰。

三、说教学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四、说教学程序。

1、上课伊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课是开放性内容,每位教师应依据本班学生情况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入课文:1、可结合《外面的世界》的启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让我们走出校门,走出家门,到外面的世界﹍﹍”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体育世界》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很好的观察习惯;2、可以从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导入:进行5分钟的谈话,说一说你做过哪些有趣的游戏?向同学们介绍它的玩法和规则。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3、可以从课后的练习中入手:可以出示奥林匹克的旗帜,先来说一说关于奥运会你还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2、在识字过程中,要整合优秀教学方法,促进识字教学科学化。

纵观整篇课文,就识字而言,主要采用了“集中识字”,辅以“字与图的联系识字”、“听读识字”、“利用声旁识字”等方法进行识字教学。注重从汉字固有的特点出发,按照汉字识字规律和儿童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综合汉字“音、形、义”三个信息源的内在统一性,渗透汉字规律的教学。方法上并不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是注意先识字不急于写,体现多认少写。

⑴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实践。本单元“看图学字词、认一认、读一读”中的生字,应尽量与图画和实际活动相结合去认。

⑵识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生字出现的规律及时穿插基本笔画,如“竞、赛、绳”等。力求使学生尽快掌握生字的写法。

⑶巩固识字中要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我说你对”、“照镜子”、“帮字娃娃找家”、“识字加减法”等,让整个课堂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兴趣盎然。

⑷检查识字中运用了丁丁、冬冬两位学生们的好朋友的引入,自然,生动。主要是组织学生广泛开展各种识字实践活动。如:丁丁队与冬冬队的比赛;两人玩翻牌游戏;猜谜等活动。让学生们真正体会到识字的快乐。

3、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本课安排“学习有关体育运动的名言”的学习,主要是为了积累,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有指导性的读书活动,把课文的规范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求学生不是一般地读,而是要熟读成诵,最好背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