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描写课件集合

人物描写课件集合。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经过积极收集和整理,撰写了这篇“人物描写课件”,现已呈现在大家眼前。老师每次新授课程时,都会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并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真编写。教案是探究性学习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阅读后希望对您有所收获!

人物描写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王熙凤外貌的一段,读通顺、掌握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探究、交流、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三个人物形象,重点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四、教学设计

 (一) 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学生运动会中跳高比赛的图片。这样熟悉的画面、动作,应该怎样用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描写一组,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人物的。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切入重点片段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前蓝色文本框里的阅读提示,看哪一个同学最先理清人物描写一组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

师:这些人物形象都很吸引眼球,但这个“凤辣子”已经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就让我们先去会会她吧,看看她到底辣不辣?

(三) 品读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拼音和课文下的注释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将这地方做上记号。

2、师:这个片断是古白话文读起来有点绕口,同学们在读书时有没有碰到不好读的地方,让我们来相互提醒一下吧!(第一段中间部分)

师:这一段都是在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指导学生先读头上戴了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自上而下描写了王熙凤的穿戴。再读中间修饰这些服饰颜色、材质等的词语,最后连起来读,在修饰词前后注意停顿。

3、这段华丽的衣着打扮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4、刚才我们是从王熙凤的衣着描写上体会她是个怎么样的人,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她出场时说了哪些话,看视频,注意听她说话的声音和语气,然后评价一下。授课时学生说出哪句就品读哪句。

(1)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她来迟了,还未露面就放声大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生怕别人不知道吗?体现她什么性格。

(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林黛玉,听了凤辣子这话,你心情怎么样啊?

师:贾母啊,她说你的外孙女儿真标致,像你的嫡亲孙女一样,你听了这话,心情怎么样?

师:一句话,外孙女高兴了,亲孙女高兴了,贾母也高兴了,这真是“一赞三颂”啊,厉害不厉害?

(3)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很多人说王熙凤是个语言学家,你看短短一段话,50多个字,却关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女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听了这样一番话,林黛玉能不感动吗?可她一连问了这么多,黛玉回答没有呢?让你们看看课文后面的原文: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王熙凤真的想知道答案,她在说这一段话时,至少一个地方应该停一停。那王熙凤问这么多却并不想知道答案,她说这些话是什么目的啊!(讨好贾母,炫耀自己的权力。)

(4)“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师:王熙凤真的忘记老祖宗了吗?(时时想着老祖宗)

 (四) 学生自读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

学生自学第一、二个片断,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感悟,找出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句。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

小嘎子: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上风。

胖墩: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沉着稳重。

两个人摔的过程:推拉拽顶,扳,钩,别,推,摔了个仰面朝天。

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病一天天加重,总不得断气,亲人们都围在他的病床前,他是什么样子?(伸着两个指头)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众人们猜测他的心思,几次猜不中他是什么反映?(不同程度的摇头)

这个片断作者就是抓住了两个指头和摇头的细节变化,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习作练习

1、出示课前导入的图片,请学生用2~3句话描写跳高的小男孩。

2、点几个学生展示一下,学生点评。

3、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小嘎子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严监生 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本组课文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展开学习的,一篇篇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非常独特,它是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这3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凤辣子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3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3个人物的鲜活形象和文章的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悟人物。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尝试运用。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交融、交织的整体,因为教的过程就是学生学的过程。

1、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本文的三个人物来自三部著名作品,怎样通过课堂让学生激起阅读的兴趣,是我们语文课要追求的。所以我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的殿堂,让他们触摸作品中的人物,触动他们读书的欲望。

2、在学习中总结学法。这是三个人物描写的片断,教学的重难点大同小异,采用同种教学方法会显得重复枯燥,同时教学要注重方法的传授,因此,我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学习方法,再通过老师导学,尝试自学,合作研读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分两课时学习。第一课时:从文学作品入手,让学生谈谈对《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三部作品的认识,初步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的性格。第二课时,从片断入手,具体感受人物性格和写作方法。下面我详细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本课时我分四步进行。

(一)导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出示自学提示:

①文章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小嘎子的特点?请画出相关的句子。

②小胖墩也是个拦路摔跤的惯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③读一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学生自学。

3、全班交流,先重点指导:

小嘎子的句子有:

⑴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小嘎子机警敏捷,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不蛮干。)

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猴儿似的."充分表现了小嘎子的机灵。"总想使巧招"说明小嘎子在比赛中肯动脑筋,不硬拼。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嘎子输在身材,力气不如小胖墩儿。)

⑵ 让学生带着体会后的这种感情读好这几句话。

小胖墩的句子: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定,硬是扳不运输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小胖墩儿确实不赖,占了身体优势,并不像外貌所表现的"傻大憨粗"。)

4、学习写作方法

我说:同学们,这只是一个片段,然而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再读一读片段,想一想作者是什么样描写的。

(让学生明白,作者是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刻画,用词准确生动。)板书:动作

5、总结学习方法

让学生归纳一下刚才学习这个片段的方法:我和学生归纳总结出三个步骤:一读片段找句子,二读句子谈感受,三读片段悟方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或是学生间的交流代替个体的感悟,因此,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自悟。教师并引导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总结。】

(二)自学《临死前的严监生》

1、让学生运用以上三步骤方法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一片断。

2、汇报自学成果,全班交流

让学生抓住以下重点句子交流: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伸着两个指头。

(奄奄一息的严监生看见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怕费了油,又不能说话,只得伸着两个指头,挣扎着不愿断气,细节描写使人们岁这个吝啬鬼的形象过目不忘。)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的紧了。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严监生"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不是因为几年未曾见面的亲人,而是不放心两茎灯草,真是令人啼笑皆非。作者对任务的刻画细致入微,层层推进,可以说是入木三分。)

赵氏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里着墨不多,但却是前文层层设置悬念的揭晓,又对守财奴临死前的担忧做了绝妙的映衬。】

3、再读片段,学习方法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将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表现夸张放大,(临死前为了两茎灯草不愿断气),进行细致刻画。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如:一声不倒一声、伸着两个指头、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登时断了气)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语言简练但又极富表现力。板书:神态

【在上节课老师逐步引导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的的尝试,实现了由扶到半放。回顾学习方法一环,要让学生明确步骤及目的,保证自主学习的实效。】

(三)合作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通过前两个片段的学习,我们已经总结出了三步走的学习方法,下面我们尝试着运用这种方法以小组的方式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⑴外貌描写—俗气、狡黠(板书外貌)

(2)语言描写—放纵、逢迎

⑶ 动作描写—圆滑

【学生在实践总结与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指导到位、组织有序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的相互交流;在全班交流的环节中,教师相机点拨提升,促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的内涵。】

(四)整体感知,感悟写法

1、快速阅读三篇短文,如果让你分别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你们会用什么词?交流后板书(可爱、可笑、可怕)

2、你认为哪个人物形象在你头脑中留下了最鲜明的印象?为什么?在文中找出理由,做好标注。

3、交流讨论,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教师可随机点拨。

点拨的要点:

(1)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的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如,小嘎子的动作就是一个小孩子才会做的,他的想法也是小孩子简单的"狡猾"。

(2)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特定的情境相结合,突出了人物的形象。如严监生临死前身处两个指头,"凤辣子"在众人面前风风火火的语言,都有力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很典型。

【从整体入手,从片段分析,再回归整体,对写作方法来一个总结,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本文的写作方法,而且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这样的知识网,会学以致用,实现对写作方法的借鉴。】

人物描写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1.谈话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嘎与胖墩儿摔跤比赛的情景。老师出示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学生读,正音。如擞,应读sǒu,不要读成shǒu;绽,应读zhn,不要读成zn,也不要读成dng;扳,应读bān,不要读成bāi。

3.思考:文章的主要写了什么

4.组内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再读课文,边读边在头脑里浮现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情景,读后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

2.播放小嘎子与胖墩摔跤的电影片段让学生观看。

3.再次模仿小嘎子的动作

4.谈谈:读了课文,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课文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塑造这一形象的。

出示重点语句:

①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②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③两个人走马似的转了三四圈,小嘎子摔了仰面朝天。

写小嘎子摔跤时的动作描写,作者用了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小组交流,这些语句体现了小嘎子什么样的性格,全班交流。

四、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1.组内进行朗读,各组推荐最佳选手进行比赛。

2.体会人物形象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怎样刻画人物呢?方法是多样的,有以环境描写来烘托的间接展示,有以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的直接揭示,还有以动作描写来折射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的写法。其中对动作描写的偏好,可以说是任何一个作家皆不能例外的。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这一意义上说,动作的确是透视人物心理的多棱镜。

动作描写动作细节,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个性化人物的特有标志。重笔特写凸现人物的个性,提示人物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浓墨泼写体现人物性格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浓墨泼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在动作群的刻画描写中可使人物形象站立起来。

心理描写:心理描写是刻划人物的一项基本功,其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这篇短文采用的是内心自白法。即用人物怎样想来表现。这种写法最能清楚在表明人物的心迹。如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这句心理描写。

五、拓展

阅读《三国演义》。

人物描写课件 篇4

人物描写一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是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今天我上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就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重点:感受文中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开课之初,我就直奔课题,并让学生从课题中了解今天要学的课文主要是讲什么的,同时,告诉孩子们我们这节课的任务是什么。

(二)、复习词语,理解词意学生已经五年级了,所以我在这里没有把字词的学习作为重点,只是让他们一读带过,说几个理解了的词语的意思就可以。

(三)、概读课文,初识形象在这个环节中,我分为两步:

1、这篇文章中的三个片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你们知道吗?《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选自《小兵张嘎》作者徐光耀。《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作者曹雪芹。

2、生自由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描写的'语句描写方法(效果)

(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我设计这两步的目的是想让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四)、品读《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环节是我这节课的重点部分,也是一个铺垫的环节。学生在读、画、品的过程中把小嘎子机灵、顽皮的性格特点牢牢地印在了脑海中。同时了解了动作描写可以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

人物描写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咕、侄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的任务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人物描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的朋友。(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读题,注意“嘎”读ɡā)。

1、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顺(学生自读)2、指名读,结合正文。

1、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读明白。然后同桌或者前后桌两位同学,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胖墩儿的摔跤表演出来。(学生读书、表演)

2、现在我们请一对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动作过程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导演,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和摔跤的经过都表演出来。

3、演员演戏,导演说戏(“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导演”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要提醒“导演”。)教师要特别注意下面这些地方,“演员”是否表演出来,是否遗漏,“导演”指导评价是否到位:

1、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浮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或者观看电影《小兵张嘎》。

人物描写课件 篇6

一篇成功的写人习作,在于能使从未见过这个人的读者,也能从你的描写中活生生地感到他(她)的存在。象《故土》中的闰土,香迅先生廖序几笔,便给我们留下了少年闰土的敏捷果敢,纯真可亲的形象。

要塑造一个鲜明的形象,可以从肖像、语言、心理、动作、性格、事例等方面着手。

肖像描写。是指对人物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的描写,要注意以此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而不仅是外部特征。要注意:

一、强调外貌特征,如《我的父亲》,父亲是个舞厅喇叭手,为了养活全家而拼命工作,作者就抓住他的特征;眼睛布满了血丝,上唇突起。

二、由外貌描写突出人物个性,这才是写肖像最根本的目的,单纯为写肖像而写肖像就歪曲了写外貌的目的了。如《人物素描》,这位学生的裤子破了个口,裁满了泥。点。就反映出这位学生调皮的性格特性。

三、注意描写的顺序,无论是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等等的顺序,根据雷要而定,不要给人混乱的感觉。

语言描写。人的语言是思怨感情的直接流落,言为心声,往往休现人物的个性。在写对话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言符合说话人特征个性。

如《仍奶呀,仍奶》。哎呀呀,我的小祖宗。别动别动,我来做。真是闻声如见人,一下就把奶仍慈爱、勤劳、疼爱小女又不讲究方法的性格表现出来3e整篇丈章,仍奶的话虽不太多,但每句话都能显示她的年龄、身份、性格。而有些刁、作者笔下的四岁的小男孩却问出了哥哥,飞机会飞的原理是怎样的?这样不合年龄的话来,这是要注意的。

二、语言描写要结合表精,动作。

如《小新鲜》中:

这我哭笑不徉。

我还没练成呢,他仰起了得意的脸,他抬头一见是我,就神气地说、

这里,若将哭笑不得,仰起了得意的脸,午等的动作、神态去掉,仅刹话语就进色多了。可见,动作、表情和对话配合,更可相得益彰。

其次,对话要简洁,坚决去掉那些无用的度话。

GZ85.com扩展阅读

线描画课件合集10篇


工作总结之家小编为您搜集了一些与此话题相关的资料,烦请您关注并详细阅读本文。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好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制定好教案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素养。

线描画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尝试运用线条的粗细变化进行装饰。

2.在尝试运用粗细不同的笔作画中初步培养幼儿线描的兴趣。

3.培养幼儿认真做事的习惯。感受线描画的特点美。

活动准备:

粗细不一的记号笔若干、8的纸张若干、教师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花园里刚刚开了一些非常漂亮的花,我们去看一看!

二、请幼儿说说,这些花跟我们平时看到的花有什么不一样?

1.幼儿讨论范画里运用了哪些美丽的线条,并请幼儿用肢体表达。

2.看看线条与线条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教师讲解在创作线描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线条的粗细,笔的粗细要注意。

2.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运用各种线条对花儿进行装饰。

四、教师提出要求,幼儿进行创作。

1.幼儿创作时要注意线条的粗细变化。

2.在创作的时候要能够与同伴友好的合作。

五、展示作品,并评价

线描画课件 篇2

大班美术教育教案《线描画—鱼》

设计意图:

线描画是儿童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事物形象和内心思想的绘画手段。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游戏性、形象性和装饰性,备受幼儿喜爱。其教育目的是以人的造型本能为基础,进行美感和秩序的表现,开发儿童创造性的表现能力,但如何通过线描画教学,开发幼儿思维,真正挖掘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表现力,是我的微型课题研究所要探索和研究的内容。

我本次执教的教学活动是大班线描画《鱼》,在生活中孩子们对鱼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班的孩子,经过中班一学年的线描画学习,对于线描画的基本造型元素:线条、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尤其是对于线条,孩子们基本上能说出各种线条的名称,对各种线条的画法也已经掌握。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线描画的实际水平,我在活动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发现线描画的三大造型元素,并把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个难点,我设想运用表格记录的形式帮助幼儿梳理知识,拓展经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线条分割的方法进行画面分割,用不同的点、线、面组成漂亮的图案装饰画面。

2.感受线描画的乐趣,培养想象、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态的空白的鱼人手一条。

2.勾线笔人手一支。

3.教师的范例一幅。

4.大幅海底背景。

5.表格。

活动重点:掌握线描画的基本技能,能用流畅的线条、图形表现鱼身上的花纹。

活动难点:用点、线、面的组合装饰画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师:今天,海洋里要举行一个盛大的舞会,鱼儿们都接到了邀请,它们都想穿着漂亮的新衣服去参加舞会,所以请我们的小朋友帮它们设计一件与众不同的美丽衣裳去参加舞会,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 分析: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景化的语言更能激发孩子们对鱼的兴趣,所以在活动中我以帮助小鱼设计参加舞会的漂亮服装为情感主线贯穿整个活动。)

二.观看范例,引导幼儿了解线描画中点、线、面的组合和排列。

1.出示范例。

(1)引导幼儿讲述图上有哪些线,教师在表格中进行示范记录。

师:老师帮它们设计了一件衣服,你们看看,漂亮吗?为什么你觉得很漂亮呢?你找到了哪些美丽的线条?

(2)引导幼儿拓展经验师:除了这些线条,你还知道有哪些线条?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示范,帮助幼儿回忆已经认识的各类基本线条。

(3)引导幼儿讲述图上有哪些点,教师在表格中进行示范、归纳整理。

除了这些漂亮的线条,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上各种不同的点,并进行讲解示范。

(4)小结:原来呀不同的点和线可以组成许多一块块漂亮的图案。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引导幼儿观察范例,发现构成鱼身上美丽花纹的各种线条和点,唤起了幼儿对于以往经验的回忆,也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因为没有太大的难度,所以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讨论,感受成功的愉悦。)

2.引导幼儿观察点、线、面的不同组合方式出示局部图案,引导幼儿观察

(1)图案一:线条相同,粗细不同。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相同的线条,只要粗细不同就能使画面不单调。

师:这一块是怎样装饰的?你发现了什么?

除了波浪线还有什么线也可以变化?教师引导孩子把可以进行相同变化的线条记录在表格中。

(分析: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在同一块里,用了相同的线条,但是粗细有变化。第二个问题,使孩子们发现直线、螺旋线、弧线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变化,这样就做到了举一反三,而记录表帮助孩子梳理了已有经验,形成了规律性的认识。)

(2)图案二:线条不同。

引导幼儿发现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能使画面变得丰富。

师:这一块里用了哪些不同的线?

(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孩子了解线条与线条也可以进行组合,变成美丽的图案。)

(3)图案三、四:点和线组合引导幼儿发现点、线的组合使画面的装饰效果更好。

师:这一块是用什么来装饰的?

师:刚才每一块的图案都一样吗?

(4)图案四:点、线、面的组合引导幼儿发现,点、线、面可以同时出现,使画面更具装饰感更有层次。

教师小结:原来不同的方法可以组成一块块不同的漂亮图案,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有层次感。

(分析: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引导幼儿了解可以用粗细不同的线条进行组合,可以用点和线条进行组合,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使画面变得丰富,更有美感。)三,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出示未经装饰的鱼的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可以用哪些线条进行画面分割,并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分割,重点提醒幼儿掌握分割画面分割要领,在鱼身上进行分割时,一定要从鱼身的一侧画到另一侧,不能只在身体中间进行分割。

线描画课件 篇3

刮腊线描画:春天的朋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欣赏和理解诗歌《春天来了》的基础上,用刮腊线描法描画春天,体验刮腊画的美。

2、培养幼儿形象记忆和想象能力。

3、引导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合理布局。

活动准备:

1、有过春游的经历

2、刮腊画纸和竹笔人手一份

3、《春天》PPT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春游情景,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你们还记得上次春游吗?在外面我们看到了春天的哪些景象呢?(请小朋友来说说)教师小结:教师结合孩子回答的内容进行小结。

2、春天到了,你们喜欢春天吗?你觉得春天在哪里呢?春天来了都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听诗歌《春天来了》感受春天来了都有哪些变化?

3、观看PPT。(春天来了,小河的冰怎么了?柳树怎么了?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发芽了,桃花盛开了,燕子飞来了,小草发芽了,春雨淅沥沥,春雷轰隆隆,到处都是生机勃勃景色,真美啊!

二、出示刮腊画纸,激发幼儿兴趣这些柳树、桃花、燕子、小草等等,它们都是春天的朋友,它们可调皮了,喜欢和我们小朋友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啊都躲在这张神奇的纸里面!要我们小朋友把它们找出来。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把春天的朋友找出来呢?

三、教师示范作画,引导幼儿观察老师这里有一支神奇的魔棒,用它就可以把春天的朋友找出来。(教师示范画一两个物体,蝴蝶、小草等)你们也来试试好吗/四、交代绘画要求。

1、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一支魔棒,请小朋友把春天的朋友找出来。

2、要求幼儿根据春天的特征作画。

3、鼓励幼儿大胆下笔,表现春天的特征。

五、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绘画的位置、作画的布局。

2、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构图丰富。

六、总结评价幼儿作品。

1、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孩子们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

2、老师把小朋友画的作品展示在主题墙上,分享共同创作后的喜悦。

线描画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各种动态,懂得简单速写的方法,体验速写的快乐。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幼儿作画工具人手一份(记号笔、卡纸)

师作画工具一份

活动过程:

一、师现场作画(添画),逐步出示。

1、师画圆,引导幼儿:你们看,这是什么?(逐步引导,方法同上)。

人物速写完成,师提问:他在干什么?(站着)

那里看出来的?(脚)

2、师:好玩吗?

幼:好玩。

师:那我们一起来画画吧。

引导幼儿师生共同手指作画。

二、了解速写的概念

速写: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画出一个简单的形象。

三、师引导不同动态,幼儿作画。

1、 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做动作,下面幼儿观察动作(手、脚的动作),师示范作画。

2、 师动作,请幼儿提笔作画。

3、 请一幼儿上来动作,下面幼儿作画。

4、 请一家长上来动作,幼儿作画。

四、作品展示于黑板上,幼儿相互交流。

五、活动结束,师小结、评价。

活动反思:

幼儿能通过画线描画,培养他们观察、思考、分析、想象、记忆、创造等多种综合能力。这是中班孩子第一次接触线描画,因此激发幼儿对“线”的兴趣很重要。在进行这些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幼儿的身心特点为基础,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因为只有关注幼儿的需要,才能在激活幼儿原有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其新的兴趣,使幼儿不断尝试新的绘画内容和方法,从而提高幼儿感觉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线描画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线描画基本线条元素,并尝试用各种线条元素装饰美丽的.

2.初步接触线描画,能被线描画丰富多变的内容吸引从而晷趴上次描画。

3.巩固绘画课常规。

活动准备:记号黑笔(可用黑色水彩笔代替)、水彩笔、画纸、毛笔、黑板。

活动过程:

1.毛笔变魔术。教师出示毛笔,并用其变出一种线条,请幼儿说说像什么然后介绍召线条的名称,将这种线条画在黑板上,让幼儿看教师手的走句用同一种方法介绍其他线条。注意:关于直线的变种,直接画在黑板上介绍即可。

2.教师示范装饰花朵。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朵花(注意强调画的内容充满整张纸)。提示幼儿画自己想象中的花朵,不要完全模仿教师的示范。教师将示范线条拿开,请幼儿回想各种线条,幼儿说名称教师画出来,也可请幼儿到黑板上画出自己想到的线条。

3.请幼儿自由装饰,教师个别重点指导。

指导重点:

(1)花朵的外形要与众不同(用记号笔画外形)。

(2)线条要清晰,尽量丰富,不要太空。

(3)使用各种颜色。

4.欣赏、评价:请幼儿说一说花朵为什么漂亮,怎样稍加改动能更加漂亮。

5.展示幼儿作品:幼儿将作品放入作业袋里,供别人欣赏。

注:如果大班幼儿参加此次活动,可让幼儿在认识各种线条的基础上,自行创作新的线条,来装饰花朵。

线描画课件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和形式美法则,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完成黑白对比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

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能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增强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点、线、面的疏密组合,展示丰富的黑白对比效果。

【难点】

巧妙运用黑白对比,使作品展现自己的个性特点。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入境,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欣赏《大自然中的黑与白》。我们常说,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的黑白美感。你们看,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黑白对比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视觉感受?

学生观赏后回答:没有缤纷的色彩,只有简单的黑与白;对比强烈、简洁、装饰感强……

教师小结:正是由黑与白两种颜色产生的`对比,带给我们这种强烈的视觉感受,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环节二:图片欣赏,探究新知

(一)认识黑白对比的美

出示年画《门神》,在这张线描画中有丰富的线条语言,请你找一找,这幅画中都运用了哪些线条?

学生观察回答: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短线,交叉线等。

在这张画中,作者又是如何运用线条的对比变化,表现黑、白、灰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线条的疏密、粗细、长短、曲直等不同的组织形式,产生丰富的变化,形成了画面中的黑白对比。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并提问:找一找,在这件作品中哪个地方黑白对比最强烈?哪个地方黑、白、灰层次最丰富?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回答:门神的脸部、鞋子黑白对比强烈。门神的盔甲黑、白、灰层次很丰富……

(二)欣赏黑白对比作品的美

师生一起欣赏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黑、白、灰是指色彩的黑、白、灰吗?尝试找出画面中的黑、白、灰。

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画面中最深的地方就是黑,最浅的地方是白,中间深浅不同的地方是灰,有的用点表现,有的用线排列。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一)表现黑白对比的美

布置作业:请你用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表现方法,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并能体现黑白对比的美感。

(二)展示评价

1、学生自愿展示作品。

2、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展示评价活动,学生相互学习,发现优势,检验不足,提高评述能力。

环节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一)课堂小结

成功的黑白对比可以给人一种纯粹、和谐、高雅之美。这种和谐美正是黑与白的魅力所在。

(二)拓展延伸

出示线描作品《八十七神仙卷》(局部),请学生欣赏。

四、板书设计

线描画课件 篇7

设计意图:

一次散步的时候,孩子对小河里潺潺流动的河水非常感兴趣,不时地还在讨论观察一番。忽然有个小朋友惊喜地喊到:“河水碰到小石头还会向前流的,真有趣。”孩子们的惊喜使我联想到我正要组织的一个美术活动——“弯弯的小河”。按照以往的教学,我会和小朋友分析河水是怎样流的,然后让小朋友把曲线整齐的排列成小河。这样,幼儿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散步的启发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布置一条小河,河里有些小石头,让教师分别扮演水妈妈和水宝宝去学游泳。通过这个游戏让幼儿感知水流动的特点。使幼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从而感受线条的顺序美和艺术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感知水流动的特点,并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进行大胆的表现。

2、通过曲线表现画面的过程,充分感受线条的艺术美,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和艺术创作的成功感。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5、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教学准备:

场地布置:小河,河中各种石头,录音机;

教学具:各种蜡笔,卡纸;

幼儿:已有将各种线条整齐排列的绘画经验。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游戏。

我是水妈妈,你们是谁呀?(水宝宝)今天水妈妈要带水宝宝到小河里去游泳呢!宝宝们快来吧。

(二)自由探索,丰富感性经验。

1、提出游戏规则。

1)我们来到小河边,哎呀,河里有什么?(圆石头、方石头)宝宝们动动小脑筋想想,我们跳下去游泳时,怎样游才能既不撞到石头,又不撞到其他水宝宝?

2)今天,我们要从岸的这边一直游到岸的那边。如果你觉得游了一次还不够,就可以游上岸,从岸的旁边走过来,来到开始的地方再游一次,好吗?

2、幼儿通过身体感知获得“绕着石头走”的进一步体验,感受水流的方向。

3、宝宝们跟着妈妈从这里跳下去开始游泳吧!(放音乐)

1)教师语言提示:“妈妈慢慢地游呀游,哎呀,碰到大石头了,怎么办?”(拐个弯,继续往前游)

2)幼儿游戏:游泳2——3次。

(三)游戏结束,讲解绘画方法,幼儿操作。

1、讲解绘画方法。

1)宝宝们来吧,到妈妈身边来,找个地方坐下休息一会儿。你们刚才玩得开心吗?

2)你们看,这就是我们刚才游泳的'小河,河里有圆石头、方石头、三角形石头……哪个水宝宝告诉妈妈,你刚才是怎么游的?你碰到了大石头是怎么办的?

3)噢!你是这样游的。(教师边讲边示范画,表示水的曲线)从岸的这头“扑通”跳下水,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往前游,一直游到岸边,你游得真好。

4)你们想知道妈妈是怎么游的吗?我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碰到大石头我拐了个弯,又回到岸边,重新选了个地方又跳下去游。

5)刚才妈妈看见除了你们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这样游的。(示范画一组水宝宝游泳的曲线)

从这头跳下去,慢慢地游呀游,肩并肩,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一直游到对岸。

6)除妈妈这样游以外,还有许多水宝宝也是从这里跳下来,慢慢地游呀游,你不撞到我,我不撞到你,碰到大石头回过去重新游。

7)水宝宝真能干,我们今天就把自己在水里怎样游泳的,碰到动石头怎么办的事情画下来,好吗?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将游戏过程进行创造性再现,大胆流畅地画曲线。

3、教师讲评,结束活动。

1)看到水宝宝游泳你会想到什么?

2)那些水宝宝最聪明,会绕过大石头拐个弯,继续向前游泳。

区域设置和日常活动组织:

保留小河的场地布置,在美工叫提供笔和纸,让幼儿随时体验并随时把体验的结果表现在纸上。在日常美术活动时,让幼儿多多练习各种线条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与家长沟通计划:

建议家长平时多带领孩子观察感知河水的流向,并尝试用曲线进行表现。活动后保留幼儿作品,供幼儿和家长观赏。

教学反思:

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活动自始至终都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思维活跃,创作热情很高,下笔很大胆,画出了范例以外的很多弯弯的物品。总的来说,整个教学过程层层相扣,过渡自然,节奏较紧凑。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我认为本次活动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线描画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也是线条系列中的一部分。平面造型艺术离不开黑白对比关系,无论是点线面的组合,还是线描中都存在着黑白灰的对比关系。线的粗细、长短、聚散等排列构成黑白对比,这些黑白关系形成不同的节奏和韵律变化,使画面产生丰富的乐感,形成美妙动人的画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黑白对比的美感。

认知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感悟很白对比的美感。能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知识及造型手法。

难点:如何以线为主画一幅有黑白对比效果的画。

学习材料:

图画纸、彩色纸或白纸、黑色勾线笔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检查用具,保证本课的顺利进行

二、导入

通过问题“你知道的线条有哪些?”让学生回答并归类——美术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线有两类,即直线和曲线,直线线有横线、竖线、斜线、放射线等。曲线类有:弧线、波浪线、平行波浪线、对称波浪线、螺旋线、弹簧线等。

(目的:通过对线的认识导入本课教学内容)

三、探究

1、引导学生探讨线条的变化形成的不同效果总结出美术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的,不同的线与形可以组合出不同的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课件展示的线、形并参照这些线、形,自己变化一个,看谁画的样式多。课件展示图片线条疏密变化和形状变化形成的图案。

(目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习线条的运用)

2、欣赏绘画作品提出问题:

a、观察绘画中如何表现的黑白?

b、他们是怎么区分一个物体的不同部分的。

c、不同质感的物体用的线一样么?为什么?

d、你从中找到了哪些对比的方法?

展示内容相同线条组合不同的两幅作品让学生说不同,体现出疏密对比和黑白对比。总结出以上线描作品,运用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画面产生黑、白、灰丰富的`变化,给人以美感。

(目的:在学生认识线条运用的基础上欣赏线描作品并认识线条不同的组合妙用。)

四、学生习作

学生用线描的形式画一幅具有黑白对比效果的作品,提示学生创作步骤及方法:

1、构思(迅速准确)

2、起稿(大胆夸张)

3、线描(细腻)

4、调整(整齐美观)。教师巡回指导,及时提出意见及建议。

(目的:通过学生作品检验学生对线条造型表现的认知和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表现美的能力)

5、作品讲评及优秀作品欣赏

对学生的作品以鼓励为主,突出体现和巩固线条的疏密和形状对黑白对比的影响。

(目的:通过讲评和欣赏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和创作兴趣)

线描画课件 篇9

上本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用线表现黑白灰的方法,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些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感悟其美感。另外,利用课件分析其艺术作品中线的组织形式,帮助学生解决难点。对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容易出现疏密不够得当,线条画得没有秩序、缺乏变化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体会线条如何产生变化,主要线条可粗一些。另外,可根据所画的内容,适当用一些点和面,使画面更加丰富。在安排写生时,注意选择的物象造型不要太复杂,但要有一些线条变化及深浅对比的物象,使学生的画面更丰富。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浓厚,能够独立思考,小组探究,共同解决难点,体会学习的乐趣。但在评价别人作品时,很多学生都不敢发言,害怕评不好伤害同学之间的感情。对此,我及时开导同学们要敢于评价别人的画,只要态度诚恳,注意语气,你的评价是别人的进步。评价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进步的一种方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煅练学生们的评价水评和评价勇气。

线描画课件 篇10

设计意图:

《向日葵》是法国伟大的画家---梵高的作品。在《向日葵》这幅作品中,值得幼儿欣赏和学习的是:画面中鲜明亮丽的色彩和极富特色的线条,以及画面传达出来的强烈、炙热的感情。通过让幼儿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使得幼儿对向日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梵高的油画的画法,离大班幼儿绘画水平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我想通过让幼儿尝试运用线描的方式进行绘画,并且大班幼儿对线描画中的线条、花纹已有了初步的印象。

线描画的装饰性极强,在充分表达了儿童的童趣、灵性和丰富的想象力之外,还体现了线描画的黑白分布的巧妙配置及线条变化所形成粗细曲直的节奏与韵律之美。线描画是一种利用最少的作画工具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的绘画活动,在这堂课里两支粗细不同的勾线笔和一张四开的白纸就是幼儿绘画的全部工具。线描画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观察力、表现力很有帮助,还可以更好地掌握造型能力,熟悉线条的表现力。因此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用线描画的方法表现自己喜欢的向日葵的造型,可以进一步感受线描画中线条和花纹的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向日葵图片,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外形特征。

2、合理掌握作画布局,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3、体验线描画的装饰美,能大胆、愉快的创作及表现。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准备:

PPT课件;粗、细记号笔、绘画纸人手一份;展示板两块;黑板一块。

活动重难点:

重点:运用多种线条和图案装饰向日葵。

难点:合理布局画面,注意花盘和花瓣的大小关系。 活动过程:

一、PPT播放音频,引出主题“向日葵”。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2、请先闭上你的眼睛,(播放PPT及音频)。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到达了神秘的地方,快看,这是哪?(幼儿回答),哇,原来这里是“美丽的向日葵”的家园,这里长满了许许多多的向日葵,可真漂亮呀!

二、教师介绍向日葵名称及外形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它向日葵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因为向日葵的脸总是一直向着太阳,太阳到哪里?它的脸就向着哪里?所以我们叫它向日葵。

三、教师提问:出示PPT中4张不同形态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你看图片上的这些向日葵的形态都一样吗?请小朋友们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下向日葵各个方向的形态。(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向日葵形态) 教师小结:对了,向日葵好像在舞蹈,有的低下头,有的仰起头,还有的扭动身体,真是太可爱了!

四、教师出示梵高作品《向日葵》,请幼儿欣赏作品并提问:

小朋友,请你来看看画面上的这幅向日葵,哎,你知道这幅美丽的向日葵是谁画的吗?(幼儿回答)

师:这幅向日葵是法国大画家梵高的作品,画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到处都充满阳光,所以整幅画到处都是金黄金黄的,给人感觉很温暖,充满了生命力。

五、教师讲解向日葵画法,激发幼儿作画灵感。

师:刚才我们欣赏了“美丽的向日葵”,看了绘画大师的作品,你想不想也来当个小画家,画一幅与众不同的向日葵?今天我们要用线描画的方式来画向日葵,你以前接触过线描画吗?你用过哪些线条?请小朋友到黑板上画一画。(引导幼儿说一说,画一画)

1、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在线描画中使用的线条,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线条,当有些小朋友碰到装饰线条的困难时候,可以参考一下。(教师边示范画边说名称)

2、接下来就要请小朋友们来画一画线描画—向日葵了, 画前请大家注意。(1)落笔前要请你先要想好,画几朵向日葵?一朵的话要花的特别大一点;画两朵的时候可以一朵高一朵低,或者是一朵大、一朵小;如果是三朵的话,那你要注意层次上的区别,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每个花瓣和叶子都要大一点才能在里面进行装饰。

(2)画的时候要注意步骤:首先在纸中间画一个又大又圆的花盘,再画上花瓣,接着画出向日葵的茎和叶子,最后在花盘、叶子、茎里面画出各种线条和花纹。小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在轮廓内随意添画图案。

(3)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不同粗细的两支笔,请小朋友在画向日葵大轮廓线条时使用粗笔,画里面的小线条和花纹时可以使用细笔,线条有粗有细,还可以动动小脑筋,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线条、图案来装饰向日葵,这样你的向日葵才能变得更加生动。

六、幼儿自由创作向日葵,教师巡回指导。

师:接下来请我们的小画家们,来创作你自己心中“美丽的向日葵”。(幼儿开始分组操作绘画,过程中教师适当提醒 添画、看整体布局等等)

七、作品展示,师幼互相欣赏、评价交流。

1、请先画好的幼儿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展板上,供其他幼儿欣赏。

2、幼儿讲讲自己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作品,说说理由。

师:哇,小画家们的向日葵作品都已完成了,哪位小画家来说说看,你最喜欢哪一幅向日葵?(幼儿互相评价)

3、教师小结:

师:今天你们创作的向日葵都很美,我们仿佛又沉浸在了向日葵的世界里,可真幸福啊。以后我们还可以通过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出更加美好的事物。接下来,让章老师带着你们去外面找一找,哪些东西还可以用线描画的方式创作呢?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并没有运用范画,而是让幼儿欣赏梵高的作品《向日葵》让幼儿观察向日葵颜色,构图,摆放等,幼儿能够根据老师的引导发现向日葵花盘朝着不同的方向,颜色也并不都是一样的,向日葵的状态也不同,有的开的很大,有的开的很小,还有的花瓣已经凋谢了,幼儿知道梵高爷爷是一个很著名的大画家,他能够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教师也引导幼儿根据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来表现大自然的物体。幼儿在绘画时能够合理构图,花瓶里插的花有高有低,朝着不同的方位,颜色也不同。

不足之处:

前面讲得有点久,到后来小朋友画的时间有些来不及。另外有的幼儿绘画的向日葵花盘较小,涂颜色的时候不清楚。

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该让幼儿观察向日葵真正的模样,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大小,颜色,以及各部位的细节之处,这样幼儿绘画就会更形象。通过这节课使我了解到了孩子间互相的模仿能力、想象力是超乎我们大人所想象的,而且小朋友也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时常让他们观察大自然,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会对他们的各个方面都有帮助。

小百科:向日葵(拉丁文:Helianthus annuusL.),是菊科向日葵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高1~3.5米。茎直立,圆形多棱角,质硬被白色粗硬毛。广卵形的叶片通常互生,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

高中生物课件集合


在持续的思索和创作后,作者为大家呈现了今天的卓越作品“高中生物课件”,希望工作总结之家小编分享的经验和建议能使你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是编写教案课件,然而,教案课件并不是随意草率编撰的。需要明白,一份杰出的教案课件会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氛围有显著的改观。

高中生物课件(篇1)

一、版本: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内容: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 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谢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ⅰ)。

(2)技能目标: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索,按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步骤,正确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ⅱ)。

(3)情感目标:①评价自己的实验结果,②参与交流,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维护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见。

3.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确定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酶的作用。

[解决方法]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活细胞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下完成的。在人体内,大约每分钟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完全是因为酶的作用,酶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是怎样起作用的?显然应是本节课内容的重点。

教学难点:

①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②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①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②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活化能这个名词在高中生物教材体系中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对这个名词都很陌生。化学反应之所以能进行,就是达到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在酶的作用下,原来不能进行反应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是增加了反应物的自由能,还是降低了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实验和类比,必需要让学生理解。在过去几年的高考中,虽然出现了实验设计,但在教材中没有关于控制变量的内容,在本节教材介绍了控制变量的系列名词,但对刚刚接触高中生物实验的学生而言,不能说不是一个难点。

五、设计思路

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再从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斯帕兰札尼研究鹰的消化作用进入学习情境,是有趣的,并能和学生已有经验──对消化酶的了解结合起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既然学生们知道无机催化剂的作用,就让学生通过比较实验来认识酶的催化作用以及与无机催化剂的差别。教师在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注意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落实好本节课的目标。本节课的实验需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建议教师利用直观的手段(绘图或电子幻灯等)将实验的装置特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装置分别向学生展示,以增加学生实验操作和讨论的效率,或者采取分组实验进行实验讨论(此法效果很好)。

在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体会什么是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以及什么是对照实验,再通过对实验中自变量改变训练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如何控制变量。显然,这种编排有助于引导学生学会确认和控制变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感知酶的作用,顺理成章引入酶在化学反应中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知识点。教材利用卡通式插图、图解和文字叙述,指出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字说明以及绘制“没有催化剂、无机催化剂、酶的催化效率曲线”的比较,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催化作用更加显著),利于学生理性认识。

六、教学用具:

ppt幻灯片、实验材料、器材

七、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材料用具的准备;ppt课件制作。

高中生物课件(篇2)

知识精华

来 源 排 出 调 节

水的平衡和调节

饮水、食物物质、代谢 由肾、皮肤、大肠排出 神经调节、激素调节

钠盐的平衡和调节

主要来自食盐 主要经肾、其次由汗液、粪便排出 醛固酮(盐皮质激素)调节

钾盐的平衡和调节

食物 主要经肾、其次未吸收的随粪便排出 醛固酮调节

意义:水和钠盐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人在高温条件下工作,剧烈运动或某些疾病(剧烈呕吐、严重腹泻)时,会丢失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影响血压、心率的稳定。

钾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稳定方面、心肌舒张、兴奋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水在溶解代谢废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水、盐调节的几个问题:

1)尿激素的释放和分泌。

2)醛固酮的效应有三:促进钠的重吸收、促进钾的分泌排出、促进水的重吸收。

题例领悟

例1:某人患急性肠胃炎,严重腹泻,并且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四肢发冷等症;要缓解以上症状,应:

A、输入生理盐水。 B、口服生理盐水。

C、口服钾盐水。 D、输入醛固酮。

解析:题意中出现的症状是缺少水和钠盐,其次输入比口服效果快。

固答案:A

例2:人体内K和钠离子的排出特点相比,不同之处是: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解析:钾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钠离子的排出特点是: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答案:D

自我评价

一、选择题:

1、 人体内的水的主要来源及排出主要途径是: ( )

A、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肾排出。

B、 来自饮水,食物和由皮肤排出。

C、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肺排出。

D、 来自饮水,物质代谢和由大肠排出。

2、 离子态的无机盐(如血液中的钾、钙离子)的生命作用不包括: ( )

A、 细胞结构物之一。

B、 维持细正常生理功能

C、 维持细胞的形态。

D、 调节细胞内的PH值。

3、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4、 调节无机盐平衡的重要激素是: ( )

A、抗利尿激素 B、醛固酮 C、肾上腺素 D、甲状腺素。

5、 下列仅属于水分排出的途径的是: ( )

A、肾排出 B、大肠排出 C、皮肤排出 D、肺排出。

6、 不能对肾小管重吸收水分起促进作用的是: ( )

A、渗透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升高

C、 血浆渗透压升高。 D、醛固酮升高。

二、简答题:

7、 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当人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过咸的食物时,通过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的 促进( ) 和( ) 对的重吸收,减少尿的排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恢复正常。

2)当血钾升高或降低时,可直接刺激 ,使 的分泌量增加,从而促进( ) 和( ) 对 的重吸收和对 的分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3)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构成肾小管的细胞线粒体较多,起生理意义是 。线粒体所需的能源物质和氧气由( ) 提供,产生的二氧化碳由( )________ 带 走。

自我评价答案

一、 选择题:

1、A 2、A;3、C;4、B;5、D;6、A。

二、 简答题

1、抗利尿激素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2、肾上腺 醛固酮 1 肾小管 2 集合管 钠 钾

3、提供能量,有利于纳的重吸收和钾离子的分泌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3 肾小管毛细血管血液

高中生物课件(篇3)

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

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

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教学反思: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技能】: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制作临时装片

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情感态度】: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

三、教学用具:实验材料、显微镜、ppt幻灯片。

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选取多少种细胞?)。

高中生物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说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方式和特点;能够判断不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学习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总结,提升分析图表的能力。

3.调动自觉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难点:不同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提问:细胞膜的作用?学生思考作答:细胞膜将细胞内的物质和细胞外的环境分隔开来,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流动性。继续提问:细胞要生活下去就必须从外界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出,从而维持细胞正常的什么活动。那么物质怎样通过细胞膜呢?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跨膜运输的物质分类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回顾一下初中物理学过的扩散现象。

2.被动运输

教师演示蓝墨水在清水中的扩散实验,提问:这种现象叫什么?

学生观察并根据所学物理知识可以得出:这是简单的扩散现象。

提问:人体内水分子进出细胞是不是与上述扩散相似?

学生思考回答:二者原理相同。

教师列举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提问: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总结:物质由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直接穿过细胞膜脂双层。

教师明确自由扩散的概念,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示意图。并且教师绘画示意图在副板书上。

提问:离子和大分子葡萄糖无法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它们是怎样跨膜的呢?

学生自由阅读课本相关知识,回答:借助载体蛋白,从高浓度扩散到低浓度区域。

教师明确协助扩散概念,多媒体展示协助扩散示意图,并出示空白表格,要求学生对比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通过提问是否消耗能量引出被动运输的概念。

(三)巩固提高

给出实例判断物质进出细胞哪些属于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说明区别。

(四)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主动运输的相关内容。

四、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课件(篇5)

一、教材依据: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标倡导科学探究的科学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学生为本,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地学习。本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科学结论出现在探究之后,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表达和交流等探究式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观察“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采用观察――提出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问题式探究模式使学生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

1、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会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并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形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到合作学习和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是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滴管、消毒牙签、载玻片、盖玻片、铁架台、石棉网,火柴,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A液20ml,B液80ml。学生准备:查阅资料及互联网搜集DNA和RNA的有关材料。

六、教学过程简述:

定向激趣,引入课题: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配音:指纹鉴定一直是探案破案的一个有力手段,但有些场合犯罪分子可能未留下任何指纹,或有些物品上的指纹难以取样,而且一些犯罪老手往往在作案时小心避免留下指纹,这些都使利用指纹鉴定判案断案显得无能为力。DNA指纹鉴定不但能够克服这些困难,而且还具有其他许多优越性。世界上首次利用DNA指纹图成功地进行侦破的案件是英国的一起杀害少女案。由于作案者的狡猾,当时英国警察无计可施。后来在发案现场获得了一些作案者的痕迹,通过对5000人的DNA指纹图进行普查之后,很快将杀人犯绳之以法。

提问:

1、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2、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3、如果得到了DNA方面的证据,是否还需要其他证据?

学生回忆初中知识,联系生活,思考、交流回答。评价学生的回答,引入学习内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主动探究,获取知识:

提问:

1、你知道生物体内的核酸有几种?它们在细胞中是如何分布的?

2、如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针对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实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上课之前就给学生分好组,两人一组进行实验操作,两位同学需要进行的是:讨论,明确实验原理、目的及方案,观察、分析、记录实验结果。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后,选派代表就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主动获得结论:核酸包括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学生在得出实验结论后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作深入思考:第一次分离出核酸是1868年,瑞士的科学家米舍尔从外科绷带上脓细胞的核中分离出一种有机物,它有很强的酸性,所以叫核酸。米舍尔分离的是哪种核酸?DN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吗?RNA只存在于细胞质中吗?

原核细胞中的DNA是如何分布的?学生在思考后给出答案:米舍尔发现的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细胞质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的RNA。

给学生机会,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对知识的感知和对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共同探索,建构知识: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讨论:

1、核酸同蛋白质一样,也是生物大分子物质,那么,核酸由哪些元素组成?组成它的基本单位是什么?

2、DNA和RNA的化学组成有何异同?

3、组成核酸的碱基、五碳糖、核苷酸各有几种?

4、DNA和RNA的空间结构是什么?

投影“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以及四种脱氧核苷酸形成DNA双螺旋结构动

画和四种核糖核苷酸形成RNA动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图示,启发学生思考、讨论。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核酸的结构特点及功能。倾听、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列表比较的形式,说明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与功能。

在学生讨论总结的基础上投影DNA、RNA结构异同比较的表格:

比较项目

DNA

RNA

结构

大多为双链、个别单链

大多单链、少数双链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A、G、C、T

A、G、C、U

存在部位

主要在细胞核内

主要在细胞质内

相同点

都是核酸,基本单位都是核苷酸――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碱基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1、本节的课题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我们已经知道是什么,那么遗传信息是什么?

2、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得出结论:DNA中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遗传信息具有多样性是因为DNA分子具有多样性,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HIV、SARS的结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HIV和SARS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什么?

归纳总结,形成思维:最后让学生总结两个问题:

1、你体会到了哪些科学研究的态度或方法?

2、你认识到了哪些科学基本知识?

从上面探讨分析中,学生对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已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对于知识的总结可以采用学生回答,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方法,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学以致用,形成思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适当地组织一些练习,既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也符合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规律。练习题的设置(略)

高中生物课件(篇6)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生命活动。教材首先简要概括地介绍了呼吸作用的概念,然后重点讲述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呼吸作用的意义三大部分内容;它系统介绍了生物异化作用的一个重要过程,为我们了解不同生物生命活动的过程奠定了基础;它与前面所学的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主动运输、新陈代谢与ATP、光合作用、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也为今后学习其他生命活动及规律奠定基础,因此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新课程标准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

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四个基本理念,制定教学目标的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目标

①识记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场所、生理意义、以及在生产、生活实践上的运用。

②理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区别和联系、呼吸作用意义。

③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的特点。

能力目标

①设计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培养学生探究的基本能力和探究精神。

②通过学生读书及与教师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学和主动理解新知识的技能技巧。

③通过学生讨论对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和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比较的思考能力。

④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达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领会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呼吸作用的物质、能量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计算能力。

⑤适当扩展认知面,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实践的能力。

情感目标

①在教学中,通过分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中渗透生命活动不断发展变化以及适应的特性,使学生逐步学会自觉地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生命,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能通过事物的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②在教学中,通过联系生产、生活等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生物呼吸的有关知识,对呼吸的气体交换现象、呼吸作用中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限于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和认识水平,对呼吸作用的过程几乎未涉及。高中学习呼吸作用,重点放在使学生认识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上,可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呼吸作用过程的知识,是学生理解其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产生ATP的本质的基础;是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基础。学生认识呼吸作用过程,有利于理解内外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有利于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的过程、

突破策略:1、通过资料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通过提问、读书、思考、理解反应式及图解、课堂练习来突出。

3、通过简表列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栏目,简明地抓住要点。

2、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因为学生的化学知识,尤其是有机化学知识不足。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糖的彻底分解,需经过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反应所伴随的能量变化,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呼吸作用的过程比较抽象,现又缺乏直观教具,是学生对其理解困难的又一原因。

教学难点:1、实验设计过程2、有氧呼吸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突破策略:1、分析实验设计过程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利用投影片形象地说明有氧呼吸过程的三个阶段和两个场所,通过引导、思考,学会写相关反应式,使学生清楚须有"能量"栏才能表达其完整性和科学性。

3、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相关呼吸作用的运算法则

课时安排:2课时

二、说教法

众所周知,在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只在课堂活动中起主导、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所以本课采用比较法、直观教学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阅读法等教学方法,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阅读、计算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1、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知识。

3、学生参与完成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区别和联系的表格,进行教学反馈。

三、说学法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初步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原则和方法,发挥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创新性。

建议同学们联系各种亲身体验,理解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概念、过程。充分理解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物质变化和能量的过程。联系课件,并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讨论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以有氧呼吸为主,明确基本概念、场所、条件、产物、氧化的程度、能量的来去等,接着以同样的方法对无氧呼吸进行列表比较,最后联系生命活动和日常生活识记呼吸作用生理意义。

指导学生学会形象思维,结合投影片和第二章中"线粒体""细胞质基质"的相关内容,形象地分析、记忆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其反应机理。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生物界所有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无论是人类还是细菌,如果能量供应一旦停止,生命也将结束。那么,生物体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产生和提供能量的`呢?激起学生的兴趣后引入新课。

提出课题:细胞呼吸

探究新课:

(一)、区分呼吸(运动)与呼吸作用(细胞呼吸);归纳呼吸作用概念

(片2)1、"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区别?(图片)

2、"呼吸(运动)"和"呼吸作用(细胞呼吸)"有什么联系?(图片)

3、细胞呼吸和有机物的燃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4、是不是所有的呼吸作用都是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进行呢?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5、综合以上几个问题的分析:同学们能否归纳呼吸作用的概念?

(片3)(从"反应物、产物、场所、条件、本质、方式等多方面归纳)

细胞呼吸是指糖类等有机物在细胞内通过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二)、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研究呼吸作用的有关特性;

(片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以出芽生殖的方式产生后代。在有氧、无氧的环境中均能生存。(简单介绍此片:图1、2、3)。

(片5)首先我们看一段小资料同学们能否从这段资料中,提取出有关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信息?

学生:(同学们可能分析出:)酵母菌产生了CO2、酒精

教师:(此时教师要围绕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酵母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CO2和酒精的呢?根据酵母菌的介绍(有氧、无氧均能生存)酵母菌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的环境中产生的呢?

教师:科学结论的得出,均是通过实验探究出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的标准嘛!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证明或推翻这位同学的分析。

在设计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几点: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依赖外来的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其生活方式与动植物有一定的不同。我们就应该根据具体的生物对象,采用不同的实验技术手段。(可转回片4)

2、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与原则:(讲解实验变量与无关变量)

3、在检测观测指标时,应根据具体的观测指标采用具体的实验措施:CO2、酒精可通过其化学性质来的鉴定。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酒精的鉴定需在黑板上写出)

(片6)展示科学设计实验的一般方法:

(片7)教师:我们来分析一下完整实验步骤(与此同学的实验过程比较)

(三)、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片11)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探究的过程,能否归纳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1、观察现象:面包松软,啤酒的形成均与酵母菌有关

2、提出问题:酵母菌的产物CO2和酒精是在有氧条件下还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的。

3、提出假说解释问题:最可能假设:

4、设计实验:明确实验目的;操纵实验变量;科学检测实验的观测指标;限制好无关变量

5、实验结果预期

6、实施实验,

7、得出结果,对比分析,判断假说真伪、结果与预期相符,证明假说正确。

8、得出结论;

高中生物课件(篇7)

第一课时: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

①子一代(F1)表现为高茎(显性性状)。

②子二代(F2)出现性状分离,高茎:矮茎=3:1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孟德尔四点假说要点电脑附板)

第二课时:

一、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二、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三、分离定律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遗传学的第一章第一节,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些内容,并且新的名词解释也较多,所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较浅,理解程度不够。针对出现的问题,在下节新课之前一定要做进一步的巩固与练习。不过,即使初次接触遗传学,大多数同学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所以能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中,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

高中生物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说明抗生素在控制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2.简述常用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3.列举生活中不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实例,讨论、分析滥用抗生 素的危害。

4.认同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过程与方法方面:

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并通过浏览网站资料 来了解当前人们在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展开激烈的讨论.了解抗生素的史话以及作用机理.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和自我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爱人们健康.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2.合理使用抗生素。

【教学难点】

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及滥用抗生素的危害。

【教学方法】

讲授法和学生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教师和学生一起探讨日常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实例和危害。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抗生素素用法的认识。每位学生提出自己对抗生素的使用的做法。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滥用抗生素的一些做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个讨论。

教师:展示电视广告中一些关于抗生素药物的一些内容,学生讨论。

课件展示:某同学患感冒后,打点滴。第一次,用的青霉素,第二次,还是用的青霉素但用量比第一次的量 比第一次多,他本人认为多了好得快。以此实例,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学生分组探究学习结束后,进行交流。解答以下问题并展示:

1.抗生素史话

(1)青霉素的分子式

学生通过看课本,熟练掌握青霉素的分子是 的具体写法。

(2)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学生看课本讨论)

a.细菌的结构

b.作用机理

抗生素主要是通过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抑制和杀灭他们的目的。

2.合理使用抗生素

(1)学生讨论细菌产生抗药性的示意图,并提出自己的认识 和观点。

(2)对教材中的资料进行分析,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实例

3.对如何保健,少用药。或不用药展开讨论。

4.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抗生素,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生 浅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随堂练习】

1.在日常生活中,对抗生素的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感染就用青霉素

B.把剂量加大,好得快

C.根据情况和病情合理使用抗生素

D.使用抗生素及时比使用其他的非抗生素的效果好

2.利用发酵工程,可以是产生抗生素的量大大提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发酵工程中,都是用的生物的无氧呼吸。

B.抗生素是蛋白质。

C.抗生素能对 付所有的病原体。

D.不同的抗生素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3.抗生素的作用机理是

A.分解蛋白质,为细胞的繁殖提供营养。

B.干扰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素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结构和生理功能。

C.是为了 保证细胞的活性

D.为细胞进行新陈代谢提供营养物质。

【布置作业】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教学反思】

抗生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药物、,合理利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治病救人的良好效果。但是,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做法不一样。有些人主张多用多好,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看出,不同的人,观点各异。通过一节课的讨轮和探究,学生对抗生素的使用有了一个合理的认识。

高中生物课件(篇9)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果酒和果醋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①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②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

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课题1从课题背景人手,然后从实验原理、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较全面的介绍了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过程。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③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的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06+6O2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O6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

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

(3)发酵

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

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

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

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自然发酵: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5)菌种来源:?

??人工培养:分离获得得纯净的酵母菌菌种。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

(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态

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

特点是)

2).应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茵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

C6H12O6→3CH3COOH(醋酸)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如下)。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酶酶2C2H5OH+O2→2CH3CHO(乙醛)+2H2O2CH3CHO+O2→2CH3COOH(醋酸)

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计

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果酒果醋

阅读教材3-4页,对A、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进行讨论:

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高中生物课件(篇10)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

2、简述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能力方面:

进行与社会老龄化相关的问题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关注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

⑵细胞凋亡的含义。

2、教学难点: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五、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

1、人体衰老表现出哪些特征?

2、老年人体内有没有幼嫩的细胞?

3、年轻人体内有没有衰老的细胞?

4、人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什么关系?

教师总结: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关,但二者又不能划等号。

⑴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⑵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⑶对多细胞生物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或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产生。

那么细胞衰老有何特征呢?

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内容)

教师总结:

一大:细胞核变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衰老细胞的特征一小:细胞内水分减少,萎缩变小,代谢速率减慢。一多:细胞内色素逐渐积累、增多两低:膜的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有些酶的活性隆低。

细胞衰老的原因是什么?关系细胞衰老的原因,历来是研究人员极为关注又很难回答的课题。近几十年来,先后提出过多种假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自由基学说和端粒学说。(学生阅读教材P122相关问题)

[资料搜集和分析]社会老龄化的相关问题,叫同学们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投影展示出来,结合教材P123讨论题讨论分析之。

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和死亡这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细胞死亡有两种形式:

1、细胞坏死,它是由某些外界因素造成细胞急速死亡,是一种被动性死亡;

2、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特定基础控制的主动性死亡。

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和生物化学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细胞凋亡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例如,在胚胎发育时期清除多余的细胞,有利于器官的建成。当细胞被病毒感染或发生癌变时,机体也会通过凋亡的方式加以清除。

六、总结: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关系,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衰老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及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七、作业布置:

P124练习

高中生物课件(篇1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各位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本第3章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上和细胞的种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的细胞器、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等内容作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才能理解和掌握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培养学生熟练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

三、说教学策略和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在本节课中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二)讨论法

(三)提问法

(四)实验法

1首先讲授法是我讲解本节课的主要方法,因为讲授法能够比较具体的传授知识,讲解课文内容。

2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

3提问法,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的构建过程中,让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也是我说课的重点)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导入

2整体感知

3深入探究

4课堂小结

5知识迁移

6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利用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切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下面的学习做好准备。问学生有过拆卸机械东西并装回去的经历?(学生回答)。当人们对细胞有一定的认识以后,有人也尝试过想组装细胞,你们推测一下能否成功?(学生回答)。细胞的结构可比机械的东西复杂多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尝试成功。所以系统不是其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其组分间结构和功能密切联系,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系统都有一定的边界,那么细胞是否也有边界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一节的内容: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整体感知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浏览本节内容,并分组讨论回答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问题: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2怎样获得细胞膜?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深入探究首先请一至两位同学回答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总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约50%)、蛋白质(约40%)、糖类(2%-4%)。

我们已经知道了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获得细胞膜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获取细胞膜。

材料: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什么?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其它细胞器,便于分离)。

方法:把细胞放在清水里(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浓度),水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从而得到细胞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验中,具备获取细胞膜的能力。

通过实验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细胞膜的获取方法,那么细胞膜具有那些功能呢?让学生一起回答下这个问题。根据回答总结: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知识迁移植物细胞也有细胞膜,外面有一层细胞壁。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和果胶。功能:支持和保护。

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约50%)、蛋白质(约40%)、糖类(2%-4%)。2怎样获得细胞膜?实验材料、实验方法。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布置作业书P43页一、二题。

五、板书设计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脂质(约50%)、蛋白质(约40%)、糖类(2%-4%)。2怎样获得细胞膜?实验材料、实验方法。

3细胞膜具有哪些功能?

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坏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说课人:杨芳

高中生物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植物向性运动的概念及意义。

②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③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

①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植物的向光性实验及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物质实验并预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②培养学生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及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通过实验的分析评价与设计,体验感知科学探究的曲折,培养学生执著探索的精神、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品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实验探究法、讲述法、比较法、自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其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比较和总结、判断思维和创新能力;还通过课堂上学案使用的教学方法不但明显加强了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还显著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教学过程】

A.引入课题

导言1、请同学们观看教材窗台盆景这幅图,想到了什么诗词?(回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红杏出墙”说明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那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讨论,是外界什么诱惑使这“红杏”探出脑袋,向外张望?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B.新课讲授

一、植物向性运动:

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先向学生介绍胚芽鞘是什么?

达尔文实验:图解的形式,flash演示(A组胚芽鞘保留尖端,B组胚芽鞘切除尖端C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D组锡箔盖住胚芽鞘尖端下面)

问题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AB,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问题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

看了课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同学们分析本组实验中的CD,通过比较思考,这两个对照组单因子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又是什么?由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活动之后,及时布置学生完成学案上达尔文向光性实验设计相关问题

(二)温特实验

老师介绍材料中的琼脂块是什么物质?

问题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这个探究活动安排是先让全班学生按照学案上的提示完成整个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结论之后,再叫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把实验设计方案、现象用图像来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温特实验单因子变量是什么?为什么要做一个琼脂块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对照实验?

(三)郭葛实验:这部分内容安排学生看书自学并完成学案上的知识预览填空。

C.课堂小结:通过学习生长素发现过程两个经典实验,要领会到设计实验所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对照性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并且要在实验步骤中从语言上、逻辑思维上体现这三个基本原则。还特别要注意描述的实验结论要与实验现象相吻合,即有什么样的现象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D.练习巩固:全班学生完成学案上的课堂演练

学案

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的发现

课时:1课时

【问题探究】

探究一: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哪部分有关?

探究二: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在哪里?

探究三:胚芽鞘尖端是否产生了某种物质?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概念:植物体受到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运动。

(二)实例:、等

(三)意义: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外界条件为。

2.取材:四个长势胚芽鞘

3.实验步骤:

⑴取,分别标号为A、B、C、D

⑵A组不作处理,B组切掉胚芽鞘,C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D组用锡箔遮盖胚芽鞘。

⑶四组都用照射,然后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

⑷观察四组胚芽鞘生长状况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二)温特实验:

1.取材:几个生长状况胚芽鞘及琼脂块。

2.实验步骤:

⑴切下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以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并将这块琼脂切成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作为实验组A

⑵另取

,作为对照组B。

⑶将A、B两组放在同样且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3.实验现象:

4.实验结论:

(三)郭葛实验:他从植物中分离出了这种物质,其化学本质是,由于它能促进植物生长,故取名为。

【课堂随笔】

1、这堂课的重点为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特别要注意设计实验的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同时还要注意实验相应的结论要与实验出现的现象相符合。

2、这堂课的难点为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分析,关键要抓住实验设计的两大原则: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进行实验设计。

【课堂演练】

1.植物的向性运动从根本上取决于()

A.应激性B.适应性C.反射D.遗传性

2.图Ⅰ图Ⅱ是是生长素发现的两个相关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Ⅰ是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图Ⅱ是1928年荷兰科学家温特利用琼脂块探究胚芽鞘产生某种物质的实验②图Ⅰ实验能够说明向光性的产生与尖端有关,感光部位是尖端③图Ⅱ实验说明能够产生促进生长的物质的部位是尖端下部④根据图Ⅱ实验可以推测:植物的弯曲生长可能和促进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有关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生长素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①③④

图Ⅰ图Ⅱ

3.给你两个黑纸箱,两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一盏台灯,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胚芽鞘具有向光性

⑴实验步骤:

⑵.实验现象:

⑶实验结论:

【课后思考】

1.胚芽鞘的生长素产生的部位在哪里?作用的部位在哪里?

2.植物受单侧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向光性?

生物学案体例说明

杜友珠

【问题探讨】

1.提出与这堂课重点知识相关的某些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方法得出问题的答案,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把这堂课某个重要的结论性知识可演变为探究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去思考实验方法、步骤、现象,从而使学生通过自己的逻辑思维推出实验的结论,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体现新课标探究性学习重要理念

【知识预览】

把这堂课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每个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展现出来,目的使学生在课堂上消化知识,达到这堂课的教学知识目标

【课堂随笔】

主要是对这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法指导,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堂演练】

选做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题目,并且要突出重点知识和难度的梯度,题目的量不要出得太多。这是学生对知识巩故环节,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思考】

提一些这堂课趣味性的问题或与下堂课内容相关的质疑让学生课后去思考,使学生对当日的学习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也为学生学习下一堂课内容做好铺垫

页眉:全校统一格式。

页脚:指总页数。

撰稿、审稿:每期必须填写。

参考答案:另设页面附在学案之后。

参考答案

【知识预览】

一.植物向性运动

(一)单一方向、定向

(二)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

(三)适应性

二.生长素的发现

(一)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1.单侧光2.一样

3.⑴四个长势一样胚芽鞘⑵尖端、尖端、下端⑶单侧光

4.A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C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D的组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5.胚芽鞘的向光性生长与胚芽鞘尖端有关胚芽鞘感受单侧光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二)温特实验:

1.一样

2.⑵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切成与A组一样小块,放在一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切面的一侧

⑶适宜

3.A组的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B组的胚芽鞘不生长

4.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

(三)吲哚乙酸、生长素

【课堂演练】

1、D 2. A

3.⑴取两个黑纸箱标号甲、乙,甲黑纸箱在侧面挖一个洞,用这两个黑纸箱分别罩到一个长势一样的胚芽鞘,再用台灯照射甲黑纸箱有洞一侧,将甲、乙两组放在同样且适宜条件下培养,然后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⑵.甲组的胚芽鞘会向光生长乙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描写课件范本9篇


笔者综合多方资料撰写此篇“描写课件”,力求将其打磨得更加完善。读者们可借鉴参考,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任何一位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备好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老师必须精心设计课件并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描写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并学会运用。

2、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人生体验,做生活有心人。

教学重点:

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细节描写再现生活体验

一、故事导入:这是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的故事。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发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着它们像小山一样一点点增多,却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看到这儿,我的眼睛湿润了,大家也被感动了吧?那么,大家深受感动的是故事中的哪一幅画面呢?感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生谈)

二、点击细节

是啊,大家都被其中的一幅幅小的画面感动着!这一幅幅小的画面就是细节啊!同学们,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细节”吗?

(生谈)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细小事物,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特点,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放大。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这时,再前进一步,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学过的课文或自己曾经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描写呢?

(生谈)(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片段)

1、……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2、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请学生齐读课文片段,点明出处,并说出该语段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刻画的,有何表达效果。)

三、感悟细节

投影展示一组图片,请学生认真观看。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熟悉而温馨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生谈)

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了对这些感人瞬间的真切感受,正因为它们都是生活中的真实的细节,所以才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那么,怎么样在记叙文中,描述类似的细节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篇文章,来共同探讨描写细节的常见方法。

四、品析细节

请学生拿出课前发下的材料,阅读分析文章《牵着母亲过马路》。

牵着母亲过马路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母亲年龄大了,双腿显得很不灵便,走路怎么也快不起来。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务事。“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母亲这把年纪了,自然爱絮絮叨叨,别人不愿听,儿女们不能不听,哪怕装也要装出忠实听众的样子才行。

穿过马路就是菜市场了。母亲突然停下来,把菜篮挎在臂弯里,腾出右手,向我伸来……一刹那间,我的心震颤起来。这是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担心我的安危,总是要送我过马路才折身赶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过马路,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和别人一起过。”

二十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年轻母亲的细嫩软手,已成为一双枯干节深的粗手,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像掠头发一样一一掠开,但对儿女关爱的情肠却永远也掠不去。而她的儿子,却对她日渐淡漠,即使一月半载回来看她,也是出于一种义务,只为了不让别人指责自己不知孝顺、忘恩负义,不只缺乏诚意,更带着私心。

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母亲臂弯里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手则伸出来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

“妈!你腿脚不灵便,车多人挤,过马路千万要左右看清楚,别跟车子抢时间。家里有什么难事,不管多忙,我们都会回来的。我是您一泡尿一泡屎养起来的儿子呀,你还客气什么?”

母亲便背过头揩泪。

牵着母亲的手过马路,心里有几许感激,几许心疼,几许爱意,还有几许感叹。

(师生共同朗读短文,感悟细节,探讨方法。师朗读前半部分,请一生朗读后半部分)

文中哪些细节让你印象深刻?请找具体语句,简要分析。(生谈)

归纳:恰当的运用描写方法、巧用凝炼的词语、妙用各种修辞”

下面我们就运用恰当的方法,将我们生活中有过的生活体验细致的刻画出来。

三、还原细节(投影显示练笔要求。)下面这些经历和体验,大家都曾有过,但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这是个人独特的体验,把当时的这种感觉具体描绘出来,那也将是非常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而且独特,令人耳目一新。

1、他生气了

2、这道题我一时做不出来

3、晚上,独自在家好害怕

(学生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进行细节刻画,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的常见方法,同学们也运用了这些方法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了。“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朱自清)我希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掌握在文章中运用细节来表现主题的方法,学会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也希望同学们的写作之路越走越宽阔!

描写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 掌握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第五组课文中,我们一起开启了古典名著之旅.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这些人物会给我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因为这些文章的作者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组人物描写的文章,一起来寻找作家们描写人物的`金钥匙.(板书课题)

2、学文悟法。

我们先来学习《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

(2)边读边画出表现小嘎子性格特点的语句,并批注感受和描写方式。

学生自学。全班交流。总结学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等描写,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

用总结的学法来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边读边画相关语句,同时填写读书单。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小组形式全班交流,其他同学适时补充。

运用本课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人物描写片段。写完后在班内交流。

描写课件(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动作描写的概念、作用和一些基本技巧。

2、通过对具体语段的品析感悟,体会到动作描写各种技巧的显著效果。

3、掌握动作描写的方法,在练习中初步形成动作描写的技能。

4、培养追求准确、生动的描写效果的意识与习惯。

初一学生写记叙文,通常只会做简略的叙述,而不会做细致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为此,我设计了一系列的人物描写指导训练,包括: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此之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方面的训练,学生对于人物描写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能把人物动作写细致、写生动,难以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究其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表述不够准确,不善于修饰渲染。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本节课,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和实际训练,使之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技能。

(一)、导入:

写记叙文,人物描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此前,我们学过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今天,我们来学习动作描写。

(二)、了解概念及作用:

1、屏幕显示“动作描写”概念,齐读:

“动作描写就是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叫做动作描写。”

2、屏幕显示“动作描写”作用,齐读:

“动作描写能具体表现事情的发生过程,生动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突出人物形象和文章主题。善用动作描写,能给文章增色很多。”

3、结合语段,体会动作描写的作用。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秋天的怀念》

这段文字,表现我瘫痪之后变得“暴怒无常”,写了“砸”、“摔”两个动作,就显得生动形象了。

(2)、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秋天的怀念》

这段话,写母亲劝慰我的动作,一个“扑”,一个“抓”,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

(1)、讲解要领。

看得清楚,才能写得细致。具体来说,我们要注意观察人物头部、躯干、胳膊、手、腿、脚等部位的姿势和动作,并且清楚细致地描述出来。

(2)、品读感悟。

齐读两个语段,比较它们的表达效果。

①她走过去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又飞走了。她很生气。但很快,她又追赶另一只去了。

②她弓着背,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探身,双手一捧,就把蝴蝶逮住了。可是,一不小心蝴蝶飞走了。她又急又气,噘着小嘴,双手往腰上一插,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只去了。”

引领学生体悟:同样是写“捉蝴蝶”,前一段写得很粗略,没有写出具体的动作,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后一段则分别写出了弓背、踮脚、探身、捧、蹦蹦跳跳等具体动作,细致入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显然,看得清,写得细,效果才好。

教师做出下面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背着手走到一位同学旁边,俯下身子看他的练习本,然后点点头,向大家伸出右手,竖起大拇指。

学生描述出老师的动作后,老师指定两人读一读,大家评价写得是否细致。 2、诀窍二: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能写细致,只是初步要求。要准确地描述动作,还得注意第二个诀窍——仔细推敲,选准动词。

(1)、讲解要领。

齐读福楼拜的一段名言。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教导莫泊桑说:“我们无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说明它,只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一个动词;要区别它的性质,只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不断地推敲,直到获得这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为止。不能满足于差不多,用类似的词语敷衍了事。

(2)、品读感悟。

学生自读下面语段:

“我终于(爬、登)上去了,(蹲、站)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挪)。——《走一步,再走一步》”

读后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根据特定的情境,揣摩人物心理,填上准确的动词。

天啊!要迟到了!

我 开被子, 下床来, 过衬衫, 上鞋子, 进洗手间, 出牙刷, 上牙膏,在嘴里胡乱 了几下,顺手 下毛巾,在脸上 了几把,飞快地 出屋子??

学生自己填好后,前后桌互相读给对方听,比较谁填的词语表达效果好。然后老师指读二人,大家比较表达效果。最后老师逐空显示自己所填的词语,同时品析其表达效果。明确之后齐读一遍,动词要读成重音,语速要快,以突出内心的急切。

(1)、讲解要领。

其实,不同的人(或在不同状况下)做同样的动作,也会有轻、重、快、慢??的差别;其神情姿态,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在动词前面加上恰当的修饰语,就会使文章更富于表现力。

(2)、品读感悟。

教师朗读两个句子:

①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的老师(魏巍)》

②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秋天的怀念》

解析修饰语的表达效果:用“好像”修饰“落”,表明看似要落下来,实则不然;用“轻轻”修饰“敲”,体现了力度之轻;表现出老师假装生气,实则疼爱学生的心理。用“悄悄”修饰“躲”,用“偷偷”修饰“听”,表现了母亲既担心我,又不愿被我发现,好让我畅快发泄的苦心。

想象人物情态,在下面各句的动词前加上合适的'修饰语。

2、我[ ]站起来,[ ]地向老师办公室走去。(接受批评) 先让学生写下来,再指问两人,大家分别评价。

(1)、讲解要领。

如果只是原原本本地描述动作的过程,效果往往十分有限;假如我们能够采用恰当的修辞——例如比喻、夸张等等——加以渲染,就很容易出彩了。

爸爸双手紧紧攥着车辕,一条腿向前跨出,另一条腿努力往后蹬,身体用力地向前倾,又瘦又长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

齐答:

A.这段文字描写爸爸做什么事儿?

B.他的体型有什么特点?

C.他的姿势有什么特点?一个字?

D.句中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形容他?把他的身子比喻成什么? E.这个比喻表现了什么?

结论:可见巧妙使用修辞,可以收到极好的表达效果。

观察图片,然后根据语段意思,填上合适的喻体:

在身后, 般地冲过了终点??

名读两份,大家评价表现效果。

(四)、课堂小结:

2、写作提示:在做人物描写时,把各种描写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

举例:

矮胖老师(外貌描写)站在讲台上,(动作描写)双目含笑,右嘴角微微斜翘,胖脸上一副得意洋洋的表情。(神态描写)待全班42双黑眼睛,惊讶得每一双都放大半公分后,他突然转过身去,面向黑板,挥手写下了排球大的三个字:王玉琳。(动作描写)

赏析:这段文字对王几何老师进行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把王老师业务能力极强而又十分自信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合成演练:

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做一个综合的片段练习。

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掰手腕。大家仔细观察他们身体每个部位的动作,然后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清楚细致地写出来。写好后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看谁写得更细致、更生动。

写好后,同桌互相听读。然后自发展示或老师指名展示,大家按本节所学动作描写的各项要领,评点描写效果。

(六)、结束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一些方法,并做了相关训练。大家在平时学习中,还要用心观察、勤于练笔。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够写出更加传神的精彩语段!

描写课件(篇4)

(意图:这个活动占用的时间不多,一来与前面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关注名家的生动描写是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的原因;二是活跃课堂气氛;三是为后面学生练习用一句话描绘出严监生的特点而打下基础。)

严监生家里钱过百斗,米烂陈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最少也有几百两银子

(用最简明的语言向学生介绍原著,而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对文本人物的理解)

(3)理解课文中通假字现象:

(这篇课文虽不长,但有些难读,借助注释和上下文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帮助学生扫清文中的障碍,此环节的设计重视学生自学及语言文字的工具性)

身为千万富翁的严监生在临死前有哪些与常人不同的表现?

1、哪些句子表明他快要死了?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病情。生读两遍。

2、引导:你注意到了吗?严监生病重得已经话都不能说了,那么作者对他的描写主要是动作与神态两方面,请你找出描写他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划下来,标上序号,快速读一读,同桌相互检查句子划全了没有。

描写他的动作神态主要抓哪几个部位?(板书:头、手指、眼睛),大家刚才找到了这些句子有五处之多,那么最能看出他病情严重而且与常人表现不同是哪一句?

3、出示关键句: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根指头。

(1)、严监生那伸出的两根指头的意思你明白了吗?但是当时他的亲人百思不得其解

严监生已经是的人了,心里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不是(),而是不值钱的(),他真是();

引导:一个人到了生命垂危之际,会牵挂孩子和家人,表现出对亲人的依恋,也有对自己生命的留恋。这些都是人之常情,可是严监生他――

严监生已经是()的人了,他居然伸出了两根指头,可是()()()都没有猜对他的心思,他的心里(),如果他能说话,他肯定会说()。

这燃烧的难道仅仅是两茎灯草吗?不,那是()啊!

4、用一个词概括严监生的性格特点。请生上台板书――吝啬鬼、守财奴

(设计意图:理解严监生的性格特点并不难。这个环节的设计,抓住了他“总不得断气”这个关键句,难度一步步增大,从说话到朗读的这个过程中,目的是希望学生在读中理解严监生的吝啬形象)

三、精读课文,深刻理解吝啬鬼形象。

1、师生合作朗读全篇课文,老师读大侄子、二侄子、奶妈、赵氏的话。

出示: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根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心想――――――

(1)生交流此时严监生心里会想什么,抓四个关键词:“大侄子、两根指头、摇了摇头、两个亲人”想象,并板书:摇了摇

大侄子呀,大侄子呀,亏你说得出来,什么亲人不亲人的,不曾见面,所有的亲人都已经来了,都盼着我早死呢。你看你看,我摇了头,根本不是你们说的那个意思,我伸着两根手指头,指的是两茎灯草,耗了我的油,费了我的钱哪。

4、出示语段二和三,学生选择一段进行写话练习。

(1)要求:要多抓几个关键词,根据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内心活动,是写一段话,而不是一句话。

(3)点拨:同样是摇,却摇得不一样。为什么闭眼摇?(特别绝望,特别无奈)

5、学生交流写话成果:

(1)点拨:这大侄子不理解,二侄子也不理解,他的眼睛睁得滴溜圆,“狠狠摇”可见他的心里多么又急又气,还有恨。把这个意思写进去。看谁进步了?

(设计意图:这样的练习在课堂上经常会用到,但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导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出来,要在写话的过程体现孩子们课堂上的.进步。因前面作了指导,充分放手让孩子们写,孩子们有法可寻。)

6、练习编谜语:同学们说得很好,写得也很好。能不能用课前学习的猜谜语的方法用一句简短的话描绘出严监生的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实际上是对文章写法的一个小结,可以从动作神态或性格特点来编。有个同学编得好:临死垂危两指伸,不恋亲人恋钱财,我修改了几个字,变成:生命垂危两指伸,不恋亲人恋灯草。有的编成:奄奄一息伸两指。吝啬鬼三个字很形象,很简单,但是确实很有特点抓了经典的动作非常深刻。)

师:通过刚才的说话、写话练习,同学们再来读这几段话时,心里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的话来读,也可以读老婆赵氏的话。读你最拿手的。(如果说分析是输入,那么朗读既是综合,又是输出,只要孩子们的朗读有点进步,这个课堂环节就有价值。)

1、出示严监生的资料:

自此以后,王氏的病重将起来。每日四五个医生用药,用的是人参、附子,并不见效。

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

他是个胆小有钱的人,见哥子不在家,不敢轻慢,随即留差人吃了酒饭,拿两千银子打发去了。

描写课件(篇5)

我家养了一只小狗,身子胖胖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好像有许多问题要问我;一只黑乎乎的小鼻子像一块小石头,摸起来滑滑的;小小的嘴巴像一颗小樱桃,看起来总是湿湿的;那一对耳朵宛如两片树叶搭在小小的脑袋两边,真是可爱极了!

小狗的警惕性很高。有一次,我看到小狗下趴在院子里懒洋洋地睡大觉,就想逗一逗它。我悄悄地走过去,准备吓它一跳,可没想到我离它还有一两米远就看见它那两只耳朵动了几下,“呼”的一下小狗就蹿了起来,看清楚是我后,摇了摇尾巴又蹲了下去。

小狗还很贪吃。一次,妈妈从超市买了一些肉,妈妈刚走进门,嗅觉灵敏的小狗闻到香味立马冲了过来。围着妈妈讨好般的叫个不停。妈妈没有理它放下肉径直去了厨房,小狗趁妈妈不注意跳上桌子,叼起一块肉,准备一个箭步冲出去享受美餐,可是,由于地太滑,小狗刚跳下桌子便摔个四脚朝天。起来了还用前爪摸摸这儿揉揉那儿,好像在说:“疼死我了,快来抱抱我吧?”它的举动惹得我们全家人哈哈大笑。

谢谢你,小狗狗,谢谢你给我们家人带来了欢乐!

描写课件(篇6)

1.  朗读下面两个文段。

(1)       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他长的很好看,衣着朴素。“我叫李华,请多光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       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他中等个儿,梳着两根羊辫,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穿着一身洗的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样的补丁。“我叫李华,请多关照。”简单的开场白后,他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2.  思考问题:

(1)       找出文段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

(2)       这两个文段同写一个人物,哪一种好?为什么?

(3)       第(2)文段中,作者是怎样观察、怎样描写人物的外貌的?

(4)       你受到什么启发?

3.  同桌交流、讨论思考结果。

4.  全班交流。

5.  教师进行小结,板书要点。

(1)       观察人物的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长相、衣着、姿态、表情等,这是整体的观察。再抓住最突出的独特之处,有重点的观察。

(2)       描写人物外貌时,要有选择、有重点,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特征来写,做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1.  出示训练要求:观察教师指定的4位同学的体貌,运用以上所学的知识,把其中1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写下来。80字左右。

2.  学生写片段。(选择1~2位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把习作写在幻灯片上,备批改。)

3.  评改片段习作。

(1)       出示评改要点。

能否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独特之处观察外貌?为什么?

外貌描写能否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

有什么修改建议?理由是什么?

(2)       幻灯出示学生习作。

(3)       学生朗读评议。学生围绕评议要点发表看法。

(4)       作者自评。

要点:作者对自己习作有什么看法?同意同学们的哪些评议?不同意哪些?

(5)       教师小结。

要点:指出学生的评议是恰当的,补充学生没有提到的。然后再次明确教学目的。

(6)       学生自改。学生参照评改要点,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1.  出示训练要点:描写自己家中某位长辈的外貌。注意要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修养,结合自己对他(她)的感情。80字左右。

(1)       依照片段训练(一)的评改要点,同桌交流,互评互改。

布置成篇训练作业。

自拟一个题目或参考下面题目,结合提示写一篇写人文章,500字以上。

A我的自画像 B皱纹 C 一位邻居 D同桌 E笑吧,姑娘 F爷爷的照片G教师的眼睛

提示:1。要注重人物外貌特征的描绘。可以采用集中一处描写,也可以在时间、情景变化中作逐步加深式的描写。

2.人物的外貌描写和人物的性格、爱好相联系,和情节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外貌描写 教案教学设计]

描写课件(篇7)

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小学作文课件细节描写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小学作文课件细节描写

[教学设计理念]

我们知道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我们学生在作文里缺少的不是把某件事写完整的能力,而是缺少细节捕捉描写的能力。这些缺失细节描写的文章读来生涩呆板,丝毫不见任何感染力。所以感到学生作文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实在是一个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瓶颈。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及运用,学会运用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细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依据方法进行具体、生动的扩写

2.难点:扩写过程中学生的快速思维及快速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领会细节描写的妙处。

2.例文引导,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

3.写作训练,将细节描写融入学生作文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细节,有心而重情地感悟人生,做一个生活的有情有心人。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方法:情境法、范例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同学们,人们都说:“一沙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其实,大的生活,是由无数小的细节构成的。细节虽小,却是美的源泉,情的聚焦。生活中的细节之美,看在眼里,便是风景;握在掌心,便是花朵;拥进怀中,便是温暖;写在笔端,便是精彩。今天,我们来一起用双眼发现细节,用心灵感悟细节,用文字展现细节,让我们作文中的人与事如生活中一般于细处见情,微处见妙。(板书课题)

二、细节描写:概要

三、习作修改,归纳方法

1、出示习作片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片断一: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看着我,我分明地感觉她的目光在我的头发上抚摸,妈妈好长时间没有爱抚我的头发了,她在回忆那逝去的岁月吗?妈妈的目光抚上了我的眉,漫上了我的眼,我的眼珠不自觉地转动了几下,她的目光便一如我儿时她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按摩着我的眼睑,我知道她在让我好好睡眠。妈妈的目光滑到了我的脸颊上,似乎在找寻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找她自己影子,又似乎在欣赏着什么,我知道,那是在欣赏凝聚她一生心血的艺术品。……

归纳:方法一: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打开学生的思路,寻找生活中熟悉的可以去写作的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

片断二: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愣愣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那是第一缕晨曦对娇花的抚弄,那是三月里的春风对碧水的温柔,那是夏日晚霞对嫩柳的辉映,那是秋夜月光对修竹的依恋,那是冬日里的朝阳与小草的交谈!

归纳:方法二: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设计意图:“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到好处、灵活多样、富有创意。从训练层次的把握和驾驭语境的能力、联想和想象的思维能力入手,使“修辞手法”自然而然地服务于思想内容的.表达,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

片断三: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在这眼神的普照下,顿时有种异样的感觉:我好象变成了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在酣然入眠,感动得母亲满脸都是幸福;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朵俏丽的月季花,激动得母亲绽开了笑颜;一会儿,我好象又变成了一副五彩的画,陶醉得母亲在那儿欣赏啊欣赏!

归纳:方法三: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设计意图: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

片断四: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

……眼睛楞楞地看着我,那是什么样的眼神啊!我曾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无言的祝福;我曾在屠格涅夫的《呱……呱……》里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幸福的安详;我曾在毕淑敏的《我的五样》中见过,那母亲的眼神是一种不能割舍的珍爱!

归纳:方法四:类比联想,添其内涵

[设计意图:有了上几个环节对母亲形象的具体认识,再这一环节中教者做适当点拨,让学生透过母亲具体形象挖掘其背后蕴涵的母亲性格代给作者的“生命的教育”,体验这种情感,突破重点可谓是水到渠成。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又以”回读”这一特定形式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自主灵活性。]

小结。

四、自主训练,巩固运用

下面就让我们拿起笔来,试着运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在恰当位置增加或修改一处细节描写,使你的人物更鲜明,故事更生动,更能唤起大家的情感共鸣。

“这天雷雨交加,我在校门口耐心地等妈妈,一辆辆车过去了,一个个人走过了,可是还不见妈妈的身影。眼看着人越来越少,天越来越黑,我还是坚定地站在那里,焦急地等啊,等啊……”

[设计意图:设置本环节目的是让学生由前面自此而积蓄到一定程度的情感有一个自然宣泄的突破口,这个环节不直接从上面片段写作入手,而是要学生先写写人物的特点,要写的这个具体事例,让学生在作文前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再从片段着手写,更有利于学生作文思路的完整性。]

五、细节的选材

写作亲情片断

要求:

1.描写一个亲情场景片断,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

2.感动自己,更要感动别人。

学以致用

选择以上方法:

1、以“情”为话题作文,要求用“细节选材”和“细节描写”进行两个板块的书写,字数不少于500字,题目自拟。

2、学生当堂修改作文,为作文增加细节。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交流互评。

六、教师结语:

于微处见妙,于细处见情,细节的力量就是“润物细无声”。生命因为有了细节,才成就美丽。文章因为描写细节,才创造精彩。让我们用心去感受、品味那些动人的瞬间吧!让细节之花在生命中绽放,在笔尖永驻芳华!

七、板书设计

细 细处见情,微处见妙

节 细化动作,延长过程

描 运用修辞,画其神韵

写 变换角度,增加层次

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达到典型化的重要手段。”

细节描写是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正确运用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章中,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就应该学会对细节进行描写。

1、选用典型细节。细节描写要能抓住典型细节,这样才更具有广泛性,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从而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设计了“可我能感觉妈妈并没有出去,反而好像到了我的床前。我微微睁开眼,妈妈果然站在我的床边,眼睛愣愣地看着我。”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细节描写中可以达到细化动作、延长过程,使文章具体生动。

2、细致观察事物。要使得描写生动形象,在观察事物过程中,我们要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对事物作非常细致的观察。既然是观察,学生之间肯定存在着个体差异,我们要把他们的这种个体差异转变为课堂中的教学资源,为己所用,填补老师可能预设不到的问题。所以,发展思维的最佳就是变换角度,基于此我增加了“变换角度,增加层次”的环节,目的是让学生发展个性,激活文章的个性宽度。

3、精心锤炼词语,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所以巧妙运用修辞可以达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格,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因而在环节中我总结了“运用修辞,画其神韵”的方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简练、得体、连贯,形象、生动、具体,言近而旨远,词简而意蕴深厚。

我想:细节描写将同学们身边不经意的事和人写活了,让他们感觉到平淡的生活其实是那样的富有情趣,也让他们找到了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在细节描写的训练中,肯定可以让他们尝到作文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描写课件(篇8)

一、教学内容:

《写一种小动物》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9版块中的一篇表达。这一习作要求学生选择一种喜爱的小动物来进行练笔。

二、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一种小动物,把小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及可爱之处有条理地写下来。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小动物的思想感情。

3.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写出自己喜爱的动物的特点。

2.表达出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的有关动物的画片、图片和资料

2.教学课件。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两撇小胡子,油嘴小牙齿,贼头又贼脑,喜欢偷油吃。(老鼠)

名字叫小花,喜欢摇尾巴,夜晚睡门口,小偷最怕他。(小狗)

小结:为什么大家一下子就能猜出了他们是谁呢?生答,师板书:抓住特点。

正是因为谜语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而同学们也注意到了小动物的特点,所以大家一下子就猜出来了。看,抓住特点多么重要呀!

今天我们就用抓住特点这一方法来说一说、写一写《我喜爱的小动物》大家高兴吗?板书:《我喜爱的小动物》

2、小组合作、表达交流

老师知道同学们特别喜欢小动物,所以特地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呢!看!它们打扮的多漂亮,好像知道我们要写它们,(演示课件)同学们在这么多的动物当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说给大家听听,还可以展示一下它的照片。

看来同学们真是很喜欢动物,可爱的小狗,性格古怪的小猫,……说起它们,同学们个个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就让我们都动手来写一写吧!

3、明确要求、理清思路

怎样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小动物写的活灵活现呢?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咏鹅》?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小诗人用了短短的18个字就把鹅写的栩栩如生,我们要想写好一种小动物,也要争取达到这种生动的效果呀!

那么在写作之前首先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我们都要观察什么呢?(观察他从头到脚的样子。毛、眼睛、嘴、尾巴及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此外,还要观察它的动作情态。比如走起路来什么样、叫的时候什么样等等。)

其次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形特点,这样才能做到写什么象什么。比如我们知道的大公鸡,它有红红的鸡冠,漂亮的羽毛,尾巴高高的翘起,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的。每天早上它都窝窝的叫,似乎在叫人们早点起床。(出示课件大公鸡图片)如果在写的过程中能够恰当的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就更好了。例如(课件出示片段欣赏)

另外还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东西、睡觉、玩耍时的样子以及他平时最喜欢干什么等等。比如小鸭子最喜欢在水里游,小狗最喜欢啃骨头,这些都是他们的生活习性。(欣赏片段)

光写这些还不够,还要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必须要把小动物的可爱之处写具体,使人们能沟通过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例如:(课件出示片段:)

4、总结方法、欣赏佳作

总结写作提纲:第一、要对我们所写的动物进行仔细的观察。

第二、要写好所写动物的外形特点。

第三、要写出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第四、要写出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5、确立题目、自由写作

谁能说一说你想给作文起个什么题目呢?

现在就动笔写吧

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我喜欢的小动物

抓住 特点

观察 外形

简说 小动物生活习性

详写 我与动物间的趣事

描写课件(篇9)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创新学习为目标,多角度精选例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现代手段展示图片,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比较区分人物的特征;以民主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以拓宽写作思路。

1、简略介绍:“写人的记叙文就是以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为目的的记叙文。

要点:

(1)写人的记叙文,是记叙文的一种重要类型。

(2)写人要选择熟悉或仔细观察过的人,必须抓住人物的特点。

(3)写人的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二、初步感知,了解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

1、请同学说一说同桌的外貌。

2、你是抓住哪些方面来描写外貌的?

3、师生共同归纳外貌描写的具体内容。(长相、衣着、神态、姿态等)

三、抓住不同人物外貌的特征。

1、了解观察不同年龄、职业、身份、性格、性别人物的外貌特征。

A、出示投影片(医生、交警、教师、菜农、服务员、运动员等人)。观察投影片上不同职业的人,说说他们在衣着、神态等外有什么特征。

B、读读例文,比较年龄不同的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

(例文1:“姐姐,姐姐快来呀。”随着一声声急促的叫喊,我找到了一个约有三、四岁大的小女孩。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镶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真像两颗黑葡萄。圆鼓鼓的脸蛋再加上一张樱桃小嘴,看起来似乎“能说会道”,一双娇嫩的小手总爱在纸上写写画画,你见了对她的幼稚和天真会发自内心的佩服。

(例文2:姥姥浓眉大眼,乌黑的短发,显得干净利索,虽然近六十岁的人,但我总觉得我姥姥才四十多岁。我姥姥在家烧饭,做菜,洗衣服,样样干得出色,难怪隔壁的阿姨见了我常说:“你真有福气,有个这么好的姥姥。

小结:人物的年龄不同,在长相神态上有不同的特征。

C、想一想,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的人(如温和、暴躁、严肃、嬉皮笑脸等)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的特征?(讨论)

2、师生归纳,小结:由于描写对象的不同,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身份、职业等也都不同。因此,在描写人物外貌时一定要把握人物的显著差异,以表现不同的人物。

四、注意因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1、投影或者录像。出示“高兴”、“疼痛”、“发怒”、“伤心”四幅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想一想,人物在不同的心情下,外貌(尤其是表情)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2、学生观察,同桌讨论,老师巡视指导,自由发言。

3、呈现例文。

(例文1:每逢高兴的时候,他就容光焕发,他那矮小、结实的身体像充了电似的精神十足,使他的两眼和皮肤增添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光彩。)

(例文2:钻心的疼痛又一次向她袭来……她两手紧紧抠住车厢,摒住了呼吸。她脸色白的像一张纸。冷汗把额头、鬓发都湿透了,紧闭的双眼已含满泪水,以致瑟瑟抖动的长睫毛像在水里浸泡着一样 ,紧紧咬着下唇渗出一缕血痕……)

(例文3:他真的发怒了,一张原本白净的脸涨得通红;额上静脉突起,眼睛瞪得圆圆的;牙齿也咬的嘎吱嘎吱地响……)

(例文4:他拼命忍住,紧闭着双唇,跟孩子似的把呜咽哽咽下去,可是眼泪还是涌上来,亮晶晶地挤在眼圈边上,一忽儿功夫两颗大泪珠离开眼睛,慢慢地顺着两颊流了下来。)

4、小结:外貌描写,不仅要写出特点,还要写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而给外貌带来的变化。

因此,描写人物,更主要的是写好人物的神态表情,充分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五、外貌描写的作用。

外貌描写不仅可以用在写人的记叙文里,还可以用在写事、写景等记叙文里,细致的人物描写,体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

六、即堂文段训练。

请写一段话,介绍老师或者同学的外貌,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像。

七、课后作业:

1、观察身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性格的人,注意他们在不同心情下的外貌特征,选择一个最有特点的写一篇人物外貌日记。

2、课外阅读,摘抄描写眼神的句子,想想作者在人物眼神描写上的不同特色,并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的阅读体会。

佳作点评:

(1)我的朋友是班里的纪律委员,她的个子比我矮一些,她月牙般的眉毛,眼睛炯炯有神,小巧的鼻子下面是一张能说会道的樱桃小嘴。她有“小画家”的美称。

通过身材、相貌的描写,刻画出人物活泼可爱、聪明伶俐的个性。

(2)我要说的笑星可不是周星驰这样的大明星哟!那么,他是谁呢?哈哈!就是我们班的小胖胖--胡腾。瞧,他胖嘟嘟的圆脸,又大又亮的眼睛总是笑眯了缝。一对大耳朵会不停地抖动,不知他这一招神功是怎么练成的,就连我他最好的朋友他也保密。别看他小,他的肚子总那样挺着,好像那些发胖的叔叔。怎么样,只看他的模样,你是不是会忍不住发笑了?可别看他这么胖,他特爱笑,而且随时能引人发笑,就连老师在批评他的时候他也不自觉地笑了起来。(作者:四(4)班钟欣)

善于抓住表情特征,刻画出人物活泼开朗的性格。

[人物外貌描写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