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课件(实用12篇)

小珊迪课件(实用12篇)。

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小珊迪课件(实用12篇)”,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小珊迪课件 篇1

《小珊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过马路的时候,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我认为学习该文,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而是应体现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中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

第一,运用多种方式,从各个层次指导朗读。

首先,我配了低缓的音乐范读了课文,对学生进行示范,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了解到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小珊迪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激起了同情心。其次我出示小珊迪外貌描写的片断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让学生去掉括号里的词语对比读,去体会用了这些词好在哪里,反映小珊迪非常穷困。再次,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语气在变化,他先是请:先生,请买盒火柴吧!当听到我的同事说不需要时,小男孩转为请求: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当我答应买而没带零钱表示明天再买时,小男孩进而乞求: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并马上说:我给您去换零钱。让学生想像街头乞丐的样子,进行模仿,采用同桌练读,学生表演读,师生分角色等方式进行指导感情朗读,从中体会小珊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第二,向课外延伸,指导学生书写片段。

我紧紧围绕课文,贴近教材,选取了《小珊迪》的姊妹篇《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联系课文,学习课文中描写小珊迪的方法,写一写小女孩的外貌。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使小珊迪的形象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珊迪课件 篇2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确定基调。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老板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呢?

生:那个经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请同学们用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到同学们谈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怎样的小珊迪?

生:我看到的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师:哦,你看到了小珊迪的外貌。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可怜,这么冷的天还在卖火柴。

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善良,他要死了,还想着弟弟。

师:你是用自己善良的心去看善良的人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

师:王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小珊迪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课文,读小珊迪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有这种感受。谁来读课文?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①一生读课文,读到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老师打断:请停停,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请你感受一下寒冷,再读一句。

②生读到孩子可怜地请求着: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师:请求地说,谁来再读读,(另一生读得不错)请求前面有一个词是(可怜),试试,把可怜的请求读出来。(一小组开火车读)

③生读到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买给你们两盒。

师:你琢磨琢磨,小珊迪为什么要想,要想一会儿,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感受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④生读到: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

师:你早饭吃得饱饱的,可没有感受到他的饿的感觉哟!你再感受一下他乞求的语气。生再读师范读生读。

⑤生读到:想到他那种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师:你这一句读得特别好,请再读一读。

四、文字画像、写中释情

师:小珊迪就那样死了,为了那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小便士,除了我,除了他的弟弟,谁也不知道他死了。但是小珊迪的品格却深深感动了作者,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可怜的眼睛,永远忘不了那又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画一张画像,永远地放在桌前。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眼想像,故事中的我,可能为小珊迪画一张怎样的像?用心听,用心感受,等会儿用语言把小珊迪的像画下来

学生动笔把自己感受到的小珊迪的画像写下来。

师:刚才我们带着一种感动,看到了小珊迪不幸的命运。现在你能不能把你看到读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略),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小珊迪的外貌的全身像;有的学生是小珊迪乞求时的神态的半身像;有的学生看到的是珊迪被车撞了的情景;有的学生写的是小珊迪临死前的特写。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个孩子啊!我把他的像放在我的桌前,我要想想他曾经做过的事,想想他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品格。

第二课时

1、听写一段话。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2、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从课文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3、交流:当我们想到,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能不能用上两个想到说说,同桌说,指名说)

师:是啊,猜想得合情合理,小珊迪需要钱吗?是啊,她非常需要用钱来买食物;他需要用钱来御寒;他需要用钱来照顾弟弟,他需要用钱来做更大的生意。他非常需要钱!而那个社会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事很多很多,所以我一想到这些,我感觉我上当了。可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他不是哪种人?请你把你想到的词语嵌进那句话中,再有感情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这段把词语补进之后的整段话。

真好。把你补充进去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无信无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还想说吗?同桌之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5、同学们,当我想到,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贪习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根据学生的板书,师一边说一边在这些字上打X)

6、一个多么令人崇敬的人。他为了坚守自己的品格,坚守自己的情操,最后他离开了人世,想想将要离开人世的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带来怎样的一种心情(齐读这段)。

7、同学们,那么好的孩子死了,我的心颤抖了,我的心激动着。带着这种感情,再读最后一节。

8、从小珊迪目不转睛的眼神,除了感激,你还看出了什么?(诚恳、善良、渴望)

9、师:目不转睛的眼神包含着诚恳,包含着善良,包含着信任,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死了。假如你就在小珊迪身边,你目睹了此时此刻感人的情景,你最想对小珊迪说什么?

10、相机评点:多么善良的心,你想说好人一生平安,对吗?

一想到这些,我们不禁对小珊迪肃然起敬。

11、小珊迪的诚实,小珊迪的信用。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金钱是有价的,信用是无价的。一个生命是可贵,但信用更是珍贵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诚恳的面容,永远记信他那使人信任的眼睛。

12、学到这儿,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个故事。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很想对那位留生说些什么。把你想的话写下来。

13、想对中国留学生说的,就站起来(生交流)

14、师总结:金钱固然可贵,但别人对你的信任更可贵,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信任!◆

小珊迪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2、学会四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理解11个新词的意思,能辨析近义词诚实、诚恳消失、消灭。

3、能给课文分段,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第二、三段的段落大意。

二、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纯洁善良、诚实守信的品质,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理念:

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

教学特色:

让学生与文本的接触对话中产生问题,进而更深入高效地领悟文本。

教学过程:

一、揭题,垫情:

师述: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多跟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们的童年在饥饿寒冷中度过。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千千万万孩子中的一个小珊迪。(板书课题)

二、初读,领情:

师:想知道小珊迪的故事吗?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交流收获(读懂了什么):

(故事发生在爱丁堡;小男孩(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小珊迪托弟弟把零钱送还给买他火柴的先生;小珊迪、小利比是孤儿,没有父母;小珊迪为了送还找回的零钱被马车撞断了腿,因失血过多,最后死了)

3、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小珊迪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可怜的小珊迪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11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所以他很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那该是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相关内容。

3、学生朗读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

(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被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教师作随机激励、点评:当你描述着这样一个形象的时候,你的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绪?

谁能再来用情地描绘?是呀,多么可怜的孩子,这么冷的天,他还是穿得那么单薄。谁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指三四名)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11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11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一: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

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

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

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

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

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6、此时,我画的小珊迪的像,还只是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的可怜的小男孩吗?我想把这张像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所以,我会把这像画得更细腻、更清晰,我又将怎样刻画?(补充描写外貌)

拟写:【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7、我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更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难怪我从开始不买他的火柴现在却是握着他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①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深深的同情;(学生齐读)

②教师:这句话里也有我浓浓的感动;(学生齐读)

③教师:这句话里更有我重重的承诺。(学生齐读)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结课: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给课文分段,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的段意。

2、完成课堂练习作业。

一、复习:

1、听写词语:猜想断定乞求纠缠照顾诚恳

2、默写小珊迪外貌的句子。

3、完成作业本第*6题:用上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①为了但是却于是

②猜想但是断定

二、再读课文:

1、说说课文的主要意思。

2、根据主要意思给课文分段。

3、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第二、三段的段落大意。

①第9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10、11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二段段落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12自然段段落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第13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第14自然段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第三段段落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结:

自然段段意归并法重点是抓住段落中的重点意思,舍次取主,合理归并。

三、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

小珊迪课件 篇4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

小珊迪课件 篇5

《小珊迪》(小语六年制七册)是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全文可分两部分,从文章开头到他死了为第一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简要分析】

文章的第一部分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可分三段:

(一)小珊迪在旅馆前卖火柴

故事开头交代了地点和人物。在爱丁堡的一家旅馆前,向读者走来一个饱受饥寒的小男孩。从衣着、小脸、两脚三个方面刻画了他的外貌。接着又从小珊迪由请求到乞求的话语(请买盒火柴、买一盒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换零钱),道出了小珊迪当时急切心情和恳求的态度,而我就是从这种心情和态度中感受到小珊迪所流露的神情是使人信任的,于是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那种人是说谎、骗人的人;不是那种人,自然是诚实的人了。因此,这一段的意思是:小珊迪在卖火柴过程中留给我的初步印象:诚实。

(二)小利比到旅馆里送零钱

小珊迪拿走了我的一先令,一直没回来。晚上,他的弟弟小利比来旅馆找我,送来了零钱,说明情况,我这才知道小珊迪是在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吩咐弟弟给我送零钱的。这一段的段意是:通过送零钱,表现了小珊迪诚实的品质。

(三)小珊迪临死前还挂念弟弟

我来到小珊迪家,得知他与弟弟相依为命,并听到小珊迪的诉说:我就要死了,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弥留之际的小珊迪最挂念的是他弟弟以后的生活,当他听到我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之后,感激的心情油然而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小珊迪如此纯洁的心灵和善良的品质。这一段的段意可概括为:通过小珊迪临终前疼爱弟弟的话,表现了小珊迪善良的品质。

【教学设计】

(一)这篇课文可采用变序讲读的方法

分析课文前,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的第二部分,即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一段共两句话,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全文:1.小珊迪饱受饥寒。2.小珊迪的美好品质。3.我深受感动。通过读,让学生体会:生前,小珊迪饱受饥寒,使人同情;死后,那美好的品质,令人赞叹。不能不深受感动,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学习小珊迪的故事,了解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和饱受饥寒的原因。

(二)分析故事,要从整体入手

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故事:这个故事叙述了什么事,可分几段,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这样学生会理清故事的脉络。学生简述故事内容,教师伴以板书:

卖火柴(旅馆前)

送零钱(旅馆里)

爱弟弟(珊迪家)

(三)教学中要加强思维训练

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概括段意训练的过程中加强思维训练。中年级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并逐步向逻辑思维能力过渡。故事的第一段,包含着两层因果关系:

1.因为小珊迪饱受饥寒,所以,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从小珊迪在卖火柴过程中的急切心情和恳求态度,使我认识到他是好孩子(即不是那种人)。这就是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至于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珊迪饱受饥寒,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珊迪的外貌。这是形象思维。如果只注重形象思维训练,学生抓不住重点,理不清头绪;反之,如果忽视对语言的分析,又容易脱离课文,失去感性认识,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故事的第二段,是叙述小珊迪的弟弟小利比到旅馆给我送零钱。小珊迪拿着我给他的一先令去换零钱,小利比并不在场。然而,小利比却较圆满地完成了哥哥交给的任务。那么,小珊迪在垂危之际,怎样嘱咐小利比,向小利比都交代哪些话呢?让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会认识到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这也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四)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要贯穿在中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好的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的朗读训练。如故事的第一段,可以分角色朗读,故事开头让一个学生读。小珊迪和我的对话分别让两个学生读。朗读前要在明确人物身份、年龄、心理的基础上,确定人物的感情、语气、语调等。再如,小珊迪临死前挂念弟弟的话,要读出自言自语,要快慢有制,要倾注浓重的感情。既要突出小珊迪疼爱弟弟的美好纯洁心灵、善良品质,又体现小珊迪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和反抗(这是客观的),让学生体会是冷酷的资本主义制度吞噬了诚实善良的小珊迪。

(五)要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按着事物发展有顺序的记叙。为了突出这个训练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复述课文。这也是学习本课要着重进行的语言训练。要使全班学生都能复述故事,要把每一段内容都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清楚,需要教师认真指导、严格训练,使学生既会简洁复述又会创造性详细复述。这项训练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不可掉以轻心。

小珊迪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2、默读课文,以地点变换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发生——发现,请求——乞求”两组词,能用“猜想、断定、诚恳”造句。

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对小珊迪神情和言行的描写是为了表现小珊迪关心他人、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2.通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不同地点,给本篇课文分段,从而懂得记事文章分段的不同方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师范读引入课题。

(一)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1.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

2.他起先干什么到后来又怎么样了?

3.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老师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不幸被马车撞倒,最后悲惨死去的事)

(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15.小珊迪

二、激发感情。

(一)请同学自由轻声读全文。

1.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3.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受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二)请同学默读全文。

把这篇文章分为三段,说说分段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事情发展顺序

分三段(一)(l-8)(二)(9-11)(三)(12-14)

(三)学习生字新词。

纠jiu纠缠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e是量词合+皿与盘、盆字形上的区别。

乞:qi乞求“乞”不要写成“气”

猜:cai平舌音

轧:ya轧死

ya轧钢

(四)检查自学情况。

(五)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一)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二)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第七节中的话感情最强烈。

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区分: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读第3、7节,要分别说出感情。

(三)齐读对话部分,从中仍可以体会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

(四)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看出来。

小珊迪的外貌(穿着、脸、脚)

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

(五)齐读第8节,思考:

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

猜想:猜测(可能)

断定:下结论(肯定)

2.再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

顺序不可交换

因在后来我想到……所以我断定……

出示句子:

诚恳:真诚而且,恳切。

信任:相信而敢于托付。

(六)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

三、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小珊迪的处境?

寒冷饥饿

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

二、学习第二段。

(一)默读第二段,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

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

(二)板示:这个男孩子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

问:“找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

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

(三)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小珊迪饥寒交追,又不幸被马车撞倒,在生命垂危时,仍委托弟弟送还应找的钱,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么品质?

有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

小结:通过第二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的可贵的诚实的品质。

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

四、学习第三段。

(一)默读第三段,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后的生活。

因为他无限深切地关怀弟弟,他俩相依为命。

(二)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

很善良

(三)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

(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1.什么叫目不转睛?珊迪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

表现他很惊喜,很感激我。

2.“消失”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

消失,消逝,没有了。

珊迪死了,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

3.齐读第14节,仔细琢磨词语,读出感情来。

指导朗读。

4.齐读第三段,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怜的珊迪终于死了。“我”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五、感情朗读揭示中心。

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六、小结。

珊迪是个小孩子,诚实善良,却悲惨地死去了,如果珊迪这次未遭车祸死去,那么他的命运,弟弟的命运又将如何呢?(组织讨论)

像珊迪这样的穷苦孤儿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

八、课外阅读

板书:15、小珊迪

饥寒交迫寒冷:又薄又破又红又肿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小珊迪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纠缠、乞求、轧断、品质、饱受饥寒”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感情合宜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感受小珊迪的悲苦生活,激发同情之心。

4、体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感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一、导入

1、板书:小珊迪,从这个“小”字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2、读好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圈画生词,通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2、生词交流,纠正读音。

3、朗读展示。(分段读)

4、看到同学们听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让生板书词语如:诚实、善良……)

三、研读

1、你们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贫穷、饥饿?从文中找一找,画出来,读一读句子。

2、交流,说+读,读出感受:

a、肖像: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b、语言:饿极了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理解“乞求”的意思。

c、动作:跑—跑

3、可怜的小珊迪,终于找到买家了,他惊喜万分,接过“我”给的先令转身就跑,请你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跑”?

a、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他为什么要跑呢?

b、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他为什么要跑呢?他可以不跑吗?

4、在小珊迪被马车轧了的时候,躺在破床上临死的时刻,小珊迪一直牵挂着的是什么事情?

5、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诚实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想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XXXXXXXXXXXX人。

(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见利忘义……)

将你的词语带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齐读最后一段。

7、让我们一起轻声的呼唤这位可爱可敬的男孩子——(读课题),你觉得他还是那么弱小,那么渺小吗?(他的精神、灵魂是伟大的)

再读最后一段。

四、小练笔(三选一选择)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珊迪的弟弟号啕大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说怎样的话去安慰他呢?请你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微评:

这课,我抓住题目中的“小”字去体会小珊迪的身体的弱小、年龄的小以及社会地位的渺小,在课的最后,学生感悟到珊迪的美好品质以后,再读课题,与课伊始的“小”的体会形成巨大的发差,对比之下深刻地体会小小的珊迪其形象的高大。

小珊迪课件 篇8

教学目标1、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加深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2、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3、理解重点词句。4、练习复述课文。

重点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仪器与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一、导课激趣二、初步了解课文三、练习分段四、朗读理解五、拓展练习

板书设计21、小珊迪请求----乞求----苦苦哀求诚实善良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与时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课激趣有很多事情如过眼烟云,转眼即逝,有的却久久不能忘怀,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中的小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动了一个多世纪来人们的心灵,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1、生齐读课题。

二、初步了解课文1、提出问题。2、提出自学要求。1、学生听看录象,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标出自然段。3、小组交流。放录象

三、练习分段四、朗读理解五、拓展练习1、提示:课文讲了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2、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指导第一段:1、小珊迪什么样子?画出描写珊迪外貌的句子,体会明白了什么?2、小珊迪怎样请求我买他的火柴?请求了几次?画出句子。3、指导朗读。4、你读懂了什么?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后很久不见回来,我怎么想的?指导第二段: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2、你觉得珊迪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通过哪些语句理解的?板书:诚实善良指导第三段:理解变换说法:总结提问:读了这篇课文,你最受感动的是什么?提出复述要求。1、生回答。2、小组讨论交流分段情况。3、师生交流。1、学生画出外貌描写的句子,练习朗读。2、学生朗读理解。(珊迪生活艰辛)1、学生画有关语句。2、练读评议。读出请求乞求苦苦哀求的语气。(1)个人读。(2)分角色读。(3)师生读。3、汇报读懂了什么。理解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为什么?1、学生分小组自由小声读课文。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讨论结果,小组补充。理解目不转睛4、分角色读第二段,进一步体会珊迪的美好品质。1、学生齐读第三段。2、变化句式。学生回答。1、学生小声复述。(1)讲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次要内容少讲。(2)用自己的话说,不背课文,把话讲通顺、连贯、完整。(3)用上文中的好词好句。2、指名复述。出示对话课件出示课件出示复述要求的课件

小珊迪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

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

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

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自学字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

4、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填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被一辆狂奔的马车()。临死之前,他让弟弟()把()带回给“我”,这种()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使小珊迪()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

三、深入学习

(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1)小珊迪的外貌。(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

请求、乞求何意?

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1、后来小珊迪有没有把零钱还给那个先生?谁还的?

2、小珊迪为什么派弟弟小利比去还钱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追问:小珊迪伤势怎样?

3、小珊迪在伤势这么严重,生命十分危险的情况下,他想的是什么事呢?说明了什么呢?

4、那位先生对小珊迪素不相识,为什么会握住小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被珊迪美丽的心灵打动了。)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五、布置作业

请你简要地把故事写下来,注意不要描写人物的对话。

板书设计:

可怜:又冷又饿卖火柴遭遇车祸

27、小珊迪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教学效果反馈:

我以听记、阅读课文最后一节为突破口,即人物悲惨的命运为抓手,层层深入地探究造成人物悲惨命运的整个事件,以重要句段为教学重点,品词品句品段感受珊迪的善良、诚实,并为复述做准备。

在感悟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

小珊迪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体会小珊迪的不幸遭遇,感受他诚实、守信、善良的好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3.进行个性化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在品质。

难点: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培养阅读想象能力。

教学流程:

引言: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童年,可是你们知道吗?一百多年前的英国,有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大的穷苦孩子,他们的童年是在饥饿和寒冷中度过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小珊迪》反映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板书:小珊迪。)

一、初读,整体感知

1.看课题提出问题并读文,解决生字。

看到课题后,你最想知道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心里默默地说,然后带着我们最想知道的问题自由地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用笔标注上,自己查字典解决,问问老师或同学都可。(2)多读几遍带有这些字的句子、词语,一定要读通读顺。(3)尽量多读几遍课文。

2.指名读文,关注学生。

教师调查读一遍以上的同学,读到一遍的同学,没有读完一遍的同学。对读到一遍或一遍以上的同学给予鼓励,对读一遍的同学因为诚实表示喜欢,并指名再给他们一次读文的机会。

3.回答自己的疑问,并帮助老师解决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通过这件事写出小珊迪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可怜、贫穷 ,诚实、守信、善良。

二、活读,设身领悟

(一)1.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主要写小珊迪贫穷得叫人可怜?用双数线作标记。

2.这一部分从哪体现他贫穷得可怜?(从外貌和语言都可以体现。)画出小珊迪的外貌和卖火柴时说的话,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小珊迪说的几句话:

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⑵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便士呀!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⑶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我可以给您换零钱。

小组讨论卖火柴时小珊迪说的话,联系上下文看看该怎么读合适?

3.带着冷、饿、抖的感觉,用请求、恳求、乞求的语气读卖火柴时小珊迪说的话。(板书:卖火柴。)让学生感悟到在小珊迪卖火柴的这部分中主要写他贫穷,贫穷得可怜。

(二)找到弟弟还钱的部分,用双数线作好标记。

指名读弟弟的话,体会小珊迪的处境和品质。感受到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忘记还钱,并派年幼的弟弟还钱,这是多么的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人格呀!(板书:还钱。)

(三)找到作者看望小珊迪的部分,用双数线作标记。

自由读小珊迪的话,看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回报读懂的内容,(板书:挂念弟弟)重点汇报出小珊迪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忘记还钱,依然还惦念着小弟弟,他多么诚实和善良,这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多么高尚的人格呀!

(四)小结,升华情感。

文中通过写卖火柴、还钱、临死前挂念弟弟三部分看出小珊迪可怜、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我们和作者此时都为他凄惨的处境同情,为他人格的尊贵而感到心灵在震撼,为了那少少的一便士,为了还对他来说很多的四便士,一个可怜、诚实、善良的孩子死去了,他那么地需要钱,可他临死前不忘记还钱,惦念着弟弟没人照顾。他不是那种人穷志短、坑蒙拐骗、唯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可敬吗?能忘记吗?

三、想象,妙笔抒情

1.让我们闭上眼睛,根据文中的描绘和你的理解,想象小珊迪的形象。我们仿佛看到他的个头、脸型、服饰、脚上,眼睛里还流露着异样的神情,写下来或画出来。

2.读小练笔或在大屏幕上出示画像。

3.强化写作特点。同学们抓住了小珊迪的神态、外貌特征来写或画,很好。本文就是用这样的方法突出小珊迪的特点的,同时也重点抓住了小珊迪的语言特点,今后我们再写人物的文章时,也要学会这种写作方法。

同学们,小珊迪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与他相比幸福快乐,愿我们以后在幸福的生活中,更应该有一份诚实的面容,有一个守信的品质,有一善良的心灵。老师相信,拥有诚信,社会才会更加美好,拥有善良,我们的人生才能充满欢笑。

四、精思,汇报收获

今天,同学们 和老师共同学习《小珊迪》这一课,老师有很多收获,相信你们也收获颇丰,能说说吗?学生谈收获。老师适时给予鼓励。

小珊迪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

1.小珊迪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小珊迪是一个_________。文章主要讲____________的事。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第三段(17)赞扬小珊迪

按地点分第一段(1~10)旅馆门前

第二段(11~13)旅馆里

第三段(14~16)小珊迪家里

第四段(17)赞扬小珊迪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小珊迪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小珊迪,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练习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小珊迪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小珊迪受伤的?

明确:小珊迪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小珊迪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小珊迪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小珊迪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小珊迪饱受饥寒,更能衬托小珊迪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小珊迪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gz85.COM精选阅读

小珊迪课件(范文15篇)


接下来我们将为您介绍有关“小珊迪课件”的相关资料。对于每位教师来说,每节课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因此认真计划并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任务。学生的积极反馈可以反映教学的吸引力。请注意,此资料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之用,请勿泄露或用于其他违法用途!

小珊迪课件【篇1】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

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

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

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

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叉。)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课件【篇2】

设计理念:

强化语言实践,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在读中体验,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设计特色:

抓主线,带副线,读中感悟,读中激情。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天,天气寒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再三请求我买他的火柴。他名叫小珊迪。故事便从这里开始。(板书: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初步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要求:

(1)简介故事大概内容。

(2)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2、读后反馈检查:

(1)同桌互查对方的朗读情况。

(2)指名简介故事的大概内容。(板书:卖火柴受重伤死)

(3)初读课文后,你觉得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小男孩?(可怜、诚实、善良)

三、研读感悟他这一主线,感受品质。

1、读卖火柴,体会困苦。

(1)找出一对近义词:请求乞求,比较异同。

(2)出示四次请求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心情。

先生,请买盒火柴吧!(一般请求)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劝降请求)

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降价请求)

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们去换零钱。(乞求)

(四个句子通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体会小珊迪十分急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感悟可怜。

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不可,心情为什么如此急切,找到有关语句,读读并谈谈感受。

可以从身上只穿,瘦瘦的小脸一双赤脚、我饿极了、他俩是孤儿,、破衣服、破床等词句中感受到小珊迪的可怜:家境贫穷,饥寒交迫,*卖火柴养家糊口。

2、读受重伤,体会诚实。

(1)读一读小珊迪弟弟的一段话。

(2)演一演小珊迪拿了一先令转身就跑了以后发生的故事,启发学生想像表演珊迪嘱咐弟弟还零钱等情节。

(3)算一算:1先令=12便士。由七便士不知哪儿去了、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四便士,进一步体会珊迪诚实的品质。

3、有感情地读读小珊迪临死前说的一段话与写他死时的一段话,了解小珊迪临死前最挂念的事是谁来照顾小利比,体会小珊迪的善良。

4、整体把握我这一副线,激发情感,产生共鸣。

(1)找到有关写我对珊迪态度变化的语句读读,体会我对珊迪情感上、认识上的变化。

A、抓住纠缠、猜想、断定等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词语进行品味、体会。

B、比较句子:

我会照顾小利比。

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比较朗读,读出两句话的不同语气(第2句强调永远的),想想我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C、从最后一段话的细致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我对小珊迪的同情。

(2)再次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

小珊迪死了,从他的死你想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话要说?(让学生写上几句抒发此时此刻的感受,使情感升华,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本案亮点评价]

语文教学,读占鳌头,应当十分重视读的实践。本设计在这方面是一个范例。抓主线、带副线,三读体会,而读中又有说有演,有比有算,可谓变得多姿多彩、情溢意浓,知能和情意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的感悟,则全在其中了。

小珊迪课件【篇3】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确定基调。

师: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在德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决定留德发展。他找了第一家公司,没被录取,找到第二家,人家也拒绝了他他找了25家大公司,都没找到工作。于是他去了一家小公司。他想,凭我这样的学位和才能,在小公司里干干肯定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那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

同学们想一想,他为什么会被拒绝?

生:因为德国是个排外的民族,他们不喜欢用中国人。

生:可能那些公司的经理认为他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

生:也许是那个留学生高分低能。

师:你们的想法也有道理。那个留学生就愤怒地问那个老板:我一个博士难道在你这个小公司干还不够格吗?你们凭什么这样对待我?,那个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资料查到你在德国乘公共汽车时曾逃过三次票,一个连蝇头小利也不讲诚信的人,怎么可以让人信任呢?

听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老板对这样的小事斤斤计较呢?

生:那个经理为什么不给他一个改正的机会呢?

师:那么就让我们去看看小珊迪,去问问小珊迪,从他那里找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请同学们用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生自由读课文)

师:看到同学们谈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怎样的小珊迪?

生:我看到的小珊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师:哦,你看到了小珊迪的外貌。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可怜,这么冷的天还在卖火柴。

师: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生:我看到了小珊迪很善良,他要死了,还想着弟弟。

师:你是用自己善良的心去看善良的人

三、再读课文,读中悟情

师:刚才同学说的这么多,与其说是看到的,不如说是感受到的。读课文不能光有感受,还要通过读把感受读出来。同学们再读课文,想想怎么读,才能把你这种感受读出来。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倾听)

师:王老师仔细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有一种感动,我知道,这些同学对小珊迪有一种最真切,最直接的感受。读课文,读小珊迪这样的课文就应该有这种感受。谁来读课文?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相机作朗读点拨)

①一生读课文,读到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老师打断:请停停,当时的天气非常寒冷,请你感受一下寒冷,再读一句。

②生读到孩子可怜地请求着: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

师:请求地说,谁来再读读,(另一生读得不错)请求前面有一个词是(可怜),试试,把可怜的请求读出来。(一小组开火车读)

③生读到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买给你们两盒。

师:你琢磨琢磨,小珊迪为什么要想,要想一会儿,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你感受一下他当时的心情。

④生读到: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

师:你早饭吃得饱饱的,可没有感受到他的饿的感觉哟!你再感受一下他乞求的语气。生再读师范读生读。

⑤生读到:想到他那种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师:你这一句读得特别好,请再读一读。

四、文字画像、写中释情

师:小珊迪就那样死了,为了那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小便士,除了我,除了他的弟弟,谁也不知道他死了。但是小珊迪的品格却深深感动了作者,他永远也忘不了那双可怜的眼睛,永远忘不了那又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画一张画像,永远地放在桌前。

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闭眼想像,故事中的我,可能为小珊迪画一张怎样的像?用心听,用心感受,等会儿用语言把小珊迪的像画下来

学生动笔把自己感受到的小珊迪的画像写下来。

师:刚才我们带着一种感动,看到了小珊迪不幸的命运。现在你能不能把你看到读给大家听。

学生交流(略),有的学生看到的是小珊迪的外貌的全身像;有的学生是小珊迪乞求时的神态的半身像;有的学生看到的是珊迪被车撞了的情景;有的学生写的是小珊迪临死前的特写。

师:是啊,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个孩子啊!我把他的像放在我的桌前,我要想想他曾经做过的事,想想他那让人肃然起敬的品格。

第二课时

1、听写一段话。

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2、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从课文中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3、交流:当我们想到,我猜想我可能上当了。(能不能用上两个想到说说,同桌说,指名说)

师:是啊,猜想得合情合理,小珊迪需要钱吗?是啊,她非常需要用钱来买食物;他需要用钱来御寒;他需要用钱来照顾弟弟,他需要用钱来做更大的生意。他非常需要钱!而那个社会见钱眼开,见利忘义的事很多很多,所以我一想到这些,我感觉我上当了。可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他不是哪种人?请你把你想到的词语嵌进那句话中,再有感情地读读。

4、指名学生读这段把词语补进之后的整段话。

真好。把你补充进去的词语写到黑板上。(无信无义、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还想说吗?同桌之间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5、同学们,当我想到,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贪习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根据学生的板书,师一边说一边在这些字上打X)

6、一个多么令人崇敬的人。他为了坚守自己的品格,坚守自己的情操,最后他离开了人世,想想将要离开人世的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你将带来怎样的一种心情(齐读这段)。

7、同学们,那么好的孩子死了,我的心颤抖了,我的心激动着。带着这种感情,再读最后一节。

8、从小珊迪目不转睛的眼神,除了感激,你还看出了什么?(诚恳、善良、渴望)

9、师:目不转睛的眼神包含着诚恳,包含着善良,包含着信任,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死了。假如你就在小珊迪身边,你目睹了此时此刻感人的情景,你最想对小珊迪说什么?

10、相机评点:多么善良的心,你想说好人一生平安,对吗?

一想到这些,我们不禁对小珊迪肃然起敬。

11、小珊迪的诚实,小珊迪的信用。会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金钱是有价的,信用是无价的。一个生命是可贵,但信用更是珍贵的,让我们永远记住他那诚恳的面容,永远记信他那使人信任的眼睛。

12、学到这儿,我们再回到课开始的那个故事。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很想对那位留生说些什么。把你想的话写下来。

13、想对中国留学生说的,就站起来(生交流)

14、师总结:金钱固然可贵,但别人对你的信任更可贵,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信任!◆

小珊迪课件【篇4】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

小珊迪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纠缠、乞求、轧断、品质、饱受饥寒”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感情合宜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语言、动作、肖像描写感受小珊迪的悲苦生活,激发同情之心。

4、体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

教学难点:感悟小珊迪诚实、善良、守信的美好品质。

一、导入

1、板书:小珊迪,从这个“小”字你能读到哪些信息?

2、读好课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要求:圈画生词,通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在脑海里过电影,你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珊迪。

2、生词交流,纠正读音。

3、朗读展示。(分段读)

4、看到同学们听得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个故事感动了。你看到小珊迪了吗?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珊迪?(让生板书词语如:诚实、善良……)

三、研读

1、你们从文中的哪些描写感受到小珊迪的诚实、贫穷、饥饿?从文中找一找,画出来,读一读句子。

2、交流,说+读,读出感受:

a、肖像: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b、语言:饿极了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不,我们不需要。”我的同事说。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可是,我们不需要火柴。”我对他说。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答应买一盒。可是在掏钱的时候,我发现身上没带零钱,于是对他说:“我明天再买吧。”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理解“乞求”的意思。

c、动作:跑—跑

3、可怜的小珊迪,终于找到买家了,他惊喜万分,接过“我”给的先令转身就跑,请你找一找文中几次写到了“跑”?

a、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他为什么要跑呢?

b、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他为什么要跑呢?他可以不跑吗?

4、在小珊迪被马车轧了的时候,躺在破床上临死的时刻,小珊迪一直牵挂着的是什么事情?

5、师: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诚实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自己轻声读读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我的猜想有根据吗?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不是哪种人?

出示: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想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XXXXXXXXXXXX人。

(不是贪图钱财的人,不是爱占小便宜的人,不是见钱眼开的人,不是不守信用的人、见利忘义……)

将你的词语带进句子中,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6、师: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齐读最后一段。

7、让我们一起轻声的呼唤这位可爱可敬的男孩子——(读课题),你觉得他还是那么弱小,那么渺小吗?(他的精神、灵魂是伟大的)

再读最后一段。

四、小练笔(三选一选择)

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珊迪的弟弟号啕大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你会说怎样的话去安慰他呢?请你写下来。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微评:

这课,我抓住题目中的“小”字去体会小珊迪的身体的弱小、年龄的小以及社会地位的渺小,在课的最后,学生感悟到珊迪的美好品质以后,再读课题,与课伊始的“小”的体会形成巨大的发差,对比之下深刻地体会小小的珊迪其形象的高大。

小珊迪课件【篇6】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百多年以前的英国,当时贫富悬殊,许多人缺衣少食,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不得不以乞讨和做小买卖、擦皮鞋为生。小珊迪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多音字:

薄(薄本)(薄雾)

轧(轧死)(轧钢)

2、易错字:缠。

形近字:气、乞

3、查字典:

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

四、指导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那些地方使你特别感动?

2、学生默读课文,并画出答案。

3、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答案。

4、集体讨论。

(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主要内容是记叙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在给我找零钱时被马车撞伤,临死前还派弟弟给我送零钱,同时还惦记着弟弟没人照顾。)

五、教师总结学生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小珊迪的故事我们读后深受感动,一个善良诚实的孩子就这样死去了。真让人难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学生默读,并思考

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全班讨论发言。

板书: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四、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同学评价朗读情况。

五、教师总结过渡:

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很动人,哪一点使你特别感动呢?

六、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分小组合作。

七、全班讨论。边朗读边感悟,谈出特别感人的地方。

八、提问:

通过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应该向小珊迪学习什么?(板书:诚实善良)

九、出示幻灯片(课后思考练习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删去或保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十、作业:展开合理想象,把小珊迪去换零钱到惨死的这部分内容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31、小珊迪

爱丁堡:早上:请求纠缠

晚上:撞到受伤目不转睛感激

美好品质:善良诚实

小珊迪课件【篇7】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感悟小珊迪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通过小组合作,凭借情境解决,使每位学生能入情入境,主动参与,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二、发展性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自主阅读、探究阅读、批判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小珊迪的诚实守信的美好人品,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感悟的情境。

【教学过程】

一、潜心会读,领悟情感。

1、研读课文,感受小珊迪很需要钱。

(1)教师深情引入,在第一课时,我们一起感受小珊迪的可怜,也知道了他为了找还那几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撞了,轧断了双腿,不幸死去。当你读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老师心里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这几个便士还给那位先生,也许就不会被马车撞着,他也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不需要这几个便士吗?

(2)学生自学课文。要求:找找句子,读读,想想。

(3)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4)集体交流。

2、小珊迪是那么地需要钱,假如他现在有钱的话,你想他会买什么?

3、珊迪这1便士可真干不成什么事情,如果把先生的11便士加在一起,或许还能办成其中的一件事情,可小珊迪却要将这几便士急急地送还,怕先生久等了,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小珊迪被马车撞了,轧断了双腿。

出示句子:

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1)想想即将失去唯一的亲人的小利比说这句话的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珊迪被抬回了家,尽管他们很需要钱,但是小珊迪还是坚持要让小利比把钱去送还给那位先生,小珊迪是怎么和小利比说的呢?请你用这样的形式写一写。

5、因为这样,难怪“我”会做出这样的判断……

出示句子:

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自由读,说说感受。

(2)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5)出示句子:

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二、延伸表达,抒发情感。

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教师引入:“小珊迪很穷,他很需要钱,这样的孩子可怜吗?(生答:可怜)但他不是那种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不守信用、惟利是图的人,这样的孩子可敬吗?(生答:可敬)我们会把他忘记吗?(生答:不会)不会,永远不会!那我们就给小珊迪画张像,把他留下来好吗?请你下先思考一下你想画小珊迪怎么样的神态或动作,说说理由,也可以想想你用什么颜色画这张画,说说理由,然后把你想画的内容和理由写在纸上。

(1)学生自由准备。

(2)交流反馈。

三、拓展性作业

课文中1先令═12便士,先生给了小珊迪1先令,小珊迪只还了4便士,7便士丢了,那另外的1便士到哪儿去了?在小珊迪那儿吗,难道小珊迪会认为丢掉的7便士是先生的,而这1便士是他的?不在小珊迪那儿,可课文明明说只丢了7便士?小珊迪花掉了,还是课本错了?……请大家课后认真思考一下,试想一种可能,把它写下来。

小珊迪课件【篇8】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

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与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在琅琅书声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语言的节奏感、音韵感。

朗读是唯一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学习方法。

题记

教材理解:

《小珊迪》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爱丁堡的故事:卖火柴的小男孩小珊迪为了归还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被一辆马车轧断了双腿,但他仍然吩咐他的弟弟到旅馆给先生还钱,临时前挂念的仍然是他弟弟今后的生活。那位买火柴的先生被感动了,答应小珊迪永远照顾他的弟弟。小珊迪怀着感激死了。全文语言平实,却闪现着作者对小珊迪的无比同情和深深的敬意,充盈着诚信的精神光辉。

如何引领学生沐浴在这种美好的情感中呢?王菘舟的本课教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在第二课时教学中做了如下设计。

设计理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怡情

设计特色:以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受小珊迪的悲惨生活,激发同情之心;通过朗读,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触动感动之情。

教学过程:

课始交流激情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读了小珊迪的故事,回去后老师又细细地品味了课文,我深深地被小珊迪的悲惨故事同情了,被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感动了。你们在读的过程当中同情过吗?(生:同情)感动过吗?(生:感动)那好,这节课我们做个交流。

课中研读品情

1、(课件出示)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请选择一种心情,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

【怎样敲准触动学生的情感点呢?这在备课时花了我很长的时间。后来,在理解教材时,我发现作者表达的就是这两种情感,即对小珊迪的深深同情和浓浓敬意,那么如何设计触及学生心灵的提问呢?我想就以这两个心情感受的词语敲起学生情感的浪花,以这两个大问题板块的学习直接而高效地与文本对话。】

2、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巡视,随机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话题一:课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激发了你的同情之心?

●学生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

☆大家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同情吗?你能再试一下吗?看来你是感受到了,但是表达不出来,那么你说说理由让大家感受你的同情吧!

☆谁也能用朗读表达你的同情之心?

☆请注意你面前站着的是一个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的小男孩。

②啊!请你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你去换零钱。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饿的感觉

☆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其实不仅仅是这句话写出了小珊迪的可怜,在小珊迪请求先生买火柴的话中,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份同情。请你们同桌练读练读。

指名分角色读,注意自己的表情,随机指导好小珊迪与先生的对话

③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可怜)

④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他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⑤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还被马车撞倒,轧断了双腿,真是雪上加霜啊!

交流话题二:课文中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预计学生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①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

☆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躺在床上的人说的话。

☆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挂念着弟弟今后生活的人说的话。

②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我从不买他的火柴到答应永远照顾一个陌生的人,心里是受了多大的感动啊。连你们也被感动了!

【引领学生对文句的感受来进行朗读的指导,而不从朗读的纯技巧上去处理,从而读出自己的理解来,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读出自己的心情来,读出自己对人物想说的话语来。这才是朗读指导的正轨。】

4、想象说话

师:其实课文中还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没有写出来,那就是当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

5、指名发言

点评:请注意这是一个被轧断了双腿的人说的话。

【填补课文的情节空白,挖掘人物的心灵空间,就在设身处地的想象中,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课文的情境,置换了角色,想珊迪之所想,急珊迪之所急,感受人物的情怀。】

课尾精读抒情

1、教师引语

出示句子: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指名多人诵读此句,说说你在朗读中突出了哪种意思?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出示: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3、指名发言(预想学生的答案如下:说谎、欺骗、不讲信用)

4、教师:说得多好啊!他又冷又饿,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说谎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怎能不会拨动我们感动的心灵呢?让我们怀着敬意再次朗诵此句。(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朗读句子)

5、师: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亲眼目睹了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仍不忘归还那四个便士,目睹了小珊迪在临死前仍然挂念着弟弟的感人情景。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临死前的小珊迪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拿起笔来写写吧。

6、写好后的学生自主站起来读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学生经过了前面体会文本的情感积蓄后,设置假如你就是那个买火柴的先生,你最想对珊迪说的话是什么?并写下来此时此刻他们急需表达内心的感受,并通过先生之嘴完成了自己对文本的对话。】

7、师:你们是这样想的,那位先生也是这样想的,难怪这位先生从开始不买他的火柴到(出示句子):我握着珊迪的手,对他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深深的同情;(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浓浓的感动;(学生齐读)

●教师:这句话里有我重重的承诺;(学生齐读)

【先生的话在文中不多,但这句话却有着一两重千斤的分量,这是对守信换回信任的最好诠释,是表达先生内心无限含义的句子,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并引领学生对句子的深情朗诵,可以激起学生情感的更多浪花。让这一份人间至情浓浓的萦绕在学生的心头。让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里的新元素。】

8、结课:(课件出示)同学们,正是小珊迪的诚实换来了一个陌生人的信任,正是小珊迪的善良赢得了一个陌生人的尊重,正是小珊迪的守信实现了他的心愿,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吧,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那样我们的社会会变得更加美好。如果同学们还有其他的感想,请在日记里与老师进行再交流。

【课上好了,不等于学生对文本的感受到此就结束了,对于小珊迪这样的课文来讲,其中之人文情怀的陶冶不是一节课就能领会尽然的,在日记里再与教师进行交流,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宽广的个性化阅读感悟的空间。】

小珊迪课件【篇9】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英国有个城市叫爱丁堡,那里有个男孩叫小珊迪。(板书课题)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学了这课后,我们就会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时间、地点、人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四、练习给课文分段。

1、默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讨论:课文中讲的是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

3、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五、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

2、小珊迪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为什么要卖火柴?边读边理解句子,有感情朗读。

3、小珊迪是怎样请求“我”买火柴的?请求了几次?理解“乞求”,说明生活的辛酸。

4、“纠缠”是什么意思?本课指什么?

5、小珊迪拿了一先令很久不回来,“我”是怎样想的?“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中的“那种人”是什么样的人?我根据什么断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6、练习朗读第一段。

六、讲读第二段。

1、小珊迪在什么情况下被撞倒的?

2、小珊迪被轧断双腿,受了重伤,需要用钱,而他仍不忘叫弟弟给“我”送找回的零钱,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3、我跟小利比来看望珊迪,他躺在床上,心里最挂念的是谁?从中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

4、当我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时,珊迪的表情怎样,说明了什么?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是什么样意思?换个说法怎么说?

3、讨论读后感动的是什么?

第二课时

一、练习归纳段落大意。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

(1)指名说第一段讲了哪些内容。

(2)把主要内容找出来,合并在一起,连成句子说一说。

(3)小结:这就是第一段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这段的段落大意。

2、练习归纳第二段段意。

3、练习归纳第三段段意。

(1)第三段只有两句话,其中哪一句是主要的?

(2)小结:第二句就是这一段的段落大意。选择重点句也是归纳段意的一种方法。

4、指名说三段的段意。

二、复述课文。

1、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不太主要的可少讲一点。

2、用自己的话说,不要背课文。

3、尽量用课文中的好句子。

4、同桌交流复述。

5、指名复述,同学评议。

三、学习生字。

1、检查生字读音。

2、引导学生分析识记字形。

四、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个抄写两遍。

板书设计:

卖火柴

换零钱 贫穷不贪钱 诚实

还零钱 21小珊迪

挂念弟弟 临死关心别人 善良

注目致谢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

小珊迪课件【篇1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继续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学习小珊迪的美好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罪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三、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人人都有幸福而美好的童年。在家里,得到爸爸、妈妈的亲切爱抚;在学校里,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关心。一年四季都有漂亮的衣服穿。天天生活在祖国温暖的大家庭中。而小珊迪没有幸福的童年,在饥饿和痛苦中挣扎,但他却有纯洁美好的心灵。小珊迪有什么样的品质?我们学习课文。

(二)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本课中的缠、侍、质是翘舌音,要读准。

还有些字声母读起来易错,或因字形相似易读错,教师应给予提醒。如:

珊:sh1n不读s1n,裸lu%不读k8。

(2)课文中有的生字是多音字。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准这些字在课文中的读音。如:便bi4n,轧y4。讲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给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如:

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结构练习。

(1)填下表

(2)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质,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有的字可以用旧字换一部分的方法,记住字形,并注意与形近字比较,加强记忆和理解。如:纠字是旧字叫把口字旁换成纟旁。侍字,把旧字待的彳旁换成亻旁就是侍。掏字,旧字淘把氵换成扌旁。

还有的字是旧字加偏旁。如:几个的几加上饣就是饥饿的饥字。轧字是加上车旁,就是轧断的轧。

(3)扩词

柴:柴草、柴垛、火柴、木柴。

纠:纠正、纠察、纠缠。

乞:乞食、乞讨、乞怜。

猜:猜迹、猜测、猜想。

(4)组词

(5)近义词

乞求--请求诚恳真诚

3.理解词语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以猜想和断定为例,分以下几步完成。

①感知课文的用法。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带有猜想和断定的句子,并思考我根据什么猜想自己可能上当了,又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②理解词义。让学生明确断定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判断,排除其他可能性;猜想则是根据一定的事实作出的估计、猜测,不排除其他可能性。

③变换词序。课文原句中,猜想和断定都在后半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放在前半句。说成:我猜想可能上当了,因为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因为我想到他那诚恳的面容和使人信任的神情。

④课内迁移。出示下列句子,评议猜想、断定用得是否正确。

a天很冷,小男孩的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我断定他一定是冷极了。

b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到我,难受地哭了,我断定他已经快死了。

⑤补充句子。

c老师今天没来给我们上课,我猜想()。

d我断定体育课在室内上,因为()。

通过以上五步训练,以感知、理解到运用,由易到难,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了训练过程。

(3)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

乞求:请求给予。

饱受饥寒:形容饱受饥饿寒冷的折磨。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理清脉络。

1.老师范读课文,提出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从而对课文有个初步的印象。

(1)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听完老师范读后,对课文有个整体的印象和初步的了解,可以归纳出:

(1)这篇课文讲的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小珊迪靠卖火柴维持他和弟弟的生活,在一次换零钱穿过马路的时候,他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悲惨死去的故事。

(2)全文一共有17个自然段。

教师小结:全文17个自然段写出了小珊迪的悲惨的命运,但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心灵。哪些事情体现了小珊迪的诚实、善良的品质?这样教师通过谈话,引入下一步骤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的1~10自然段。

1.引导学生小声地读课文,思考:

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说明他的生活处境如何?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回答上述问题。老师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对比品读。

投影:

①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穿着一件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脚冻得通红。

②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

教师采用先省略后补充的方式,让学生从中品味重点词在文中的作用。当学生读后,发现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只、又薄又破的、瘦瘦的、赤着的这些词语后,一个饥寒交迫、生活境遇艰难的穷苦孩子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十分具体、形象。语言的感情色彩也更加强烈了。这也是下文故事情节发展的基础。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小珊迪要我买他火柴的那些话,这些话语又说明了什么?

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小珊迪卖火柴时由请到请求再到苦苦哀求的话,体会此时小珊迪已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

从小珊迪的外貌,可以见其寒,从其卖火柴时请、请求、乞求的语气可以见其饥,而且不是一般的寒和饥,而是饱受饥寒。

3.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一个受冻挨饿到了难以忍受的程度的孩子,此时换零钱没有回来,我会产生什么想法呢?

投影出示重点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让学生讨论、思考:

(1)断定是什么意思?

(2)那种人指的是什么人?

(3)我怎样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学生经过讨论,所得出的结论为理解和概括小珊迪的品质搭了一座桥。

断定是下结论的意思。

那种人指的是用行骗的方法得到别人的怜悯,品质低劣的人。

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小珊迪的外貌和他卖火柴时的语气理解:

我是根据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让学生理解到:我是根据他的面孔和神情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联系上文,他的面孔是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再联系他的穿着,就可以知道他是一个非常穷困、不得不在严寒中卖火紫,靠劳动谋生的孩子,不是那种靠欺骗诈取钱财的人;他的神情从请求到乞求,迫不及待地要把火紫卖给我,并且不惜降低价钱,也说明了他不是那种人。

4.总结第1~10自然段的段意。

白天,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

5.指导学生复述第1~10自然段。

课文第1~10自然段写了三点:①从小珊迪的外貌说明他极其寒冷;②从小珊迪要我买他的火柴时的语气说明他极其饥饿。③从小珊迪换零钱没有回来,引起我的种种猜想。按照这个顺序学习复述课文的第1~10自然段。

(三)一个先令,引起了我对小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这样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学习课文的第11~16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小珊迪是在什么情况下叫弟弟给我送来买火柴找回的零钱的?

通过学生读课文,自己思考,集体讨论,让学生知道小珊迪是在被轧伤,帽子、火紫和另外几个便士丢失,而且在自己面临死亡的情况下,还让弟弟前来,把保存下来的四便士送还给我。

再读课文,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这表现了他什么美好的品质?

从他换零钱、受伤、还钱的一系列动作行为表现了他诚实守信的品质。这个事情说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有道理的。

2.品读重点词句:

投影出示:

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

学生读句子,思考讨论:

目不转睛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思考:小珊迪为什么会这样看着我,他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知道了:目不转睛的意思是不转动眼珠地看。

引导学生深入讨论:珊迪在临死前最挂念的是他的弟弟。

小珊迪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纠缠、乞求、饱受饥寒、品质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31课《小珊迪》。

(二)初读课文

1.小珊迪是一个英国小孩的名字,他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资本主义国家里,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呢?

小珊迪是一个_________。文章主要讲____________的事。

2.学生自学课文完成以下作业。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不懂的查字典;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轧(y)

(2)理解词义

乞求一一求别人给予,本课有哀求的意思。

纠缠找麻烦。

信任信得过,把事情交给他很放心。

目不转睛指不转眼珠地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

按时间分第一段(1~10)白天发生的事

第二段(11~16)晚上发生的事

第三段(17)赞扬小珊迪

按地点分第一段(1~10)旅馆门前

第二段(11~13)旅馆里

第三段(14~16)小珊迪家里

第四段(17)赞扬小珊迪

(4)再读课文,同桌讨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1~10)我没有零钱买小珊迪的火柴,他去找零钱却没有回来。

第二段(11~16)小珊迪的腿被马车轧断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我去看望小珊迪,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第三段(17)我对小珊迪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美好品质的赞美。

(三)布置作业

预习课后练习1、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课文

1.自读第一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是一个饱受饥寒的孩子?

用______画出

(2)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

明确:因为他饿极了。

(3)他几次请求先生买火柴?说话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什么?

明确:四次;请求的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

3.指导用乞求的口气读小珊迪的四次对话。

4.分角色读对话。

5.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回来,作者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齐读第10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先猜想可能上当了,后来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呢?

明确:因为社会上有骗子,他怕上当,后来他想到小珊迪的精神和语言,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断定他不是骗子。

6.那么,小珊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大家默读第二大段,从中概括出来。

明确:诚实,善良

7.哪些事表现了他的诚实和善良?

明确:他为了找回零钱被马车撞伤了,还派弟弟送回零钱,多么诚实,他被马车撞断了两条腿,临死前还担心弟弟小利比无人照顾,是多么善良啊!

8.作者是怎么知道小珊迪受伤的?

明确:小珊迪的弟弟利比告诉他的。

谁能根据利比的话来想像小珊迪受伤的情景?

9.听了小利比的诉说,一种强烈的同情感在我心底升起,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东西,然后和他一起去看珊迪。我在珊迪家里看到了什么?

明确:珊迪家里只有一张床,一张破方桌,方桌上有一支小蜡烛,发出暗淡的光,珊迪躺在床上,脸色苍白。

10.分角色读我和珊迪的对话,想想珊迪为什么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明确:因为珊迪临死时,最担心弟弟无人照顾,听说作者会永远照顾弟弟,他非常感激,所以目不转睛的望着我。

11.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多么动人啊!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请同学们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

(三)朗读全文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小结,通过精读课文,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知道小珊迪在如此穷困的情况下,仍保持诚实善良的品质,是多么可贵啊!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小珊迪受伤回家后与弟弟的对话。

3.小珊迪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弟弟哪些美好品质打动了你的心?

(二)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文章重点写什么?

明确: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3.文章为什么还要写小珊迪饱受饥寒?

明确:第一段写小珊迪饱受饥寒,更能衬托小珊迪诚实,善良品质的可贵。

4.小结

小珊迪是穷苦的孤儿,他饱受饥寒,是多么需要钱啊!但在他身受重伤,知道自己就要死去的时候,还想着让弟弟把零钱给人家送去,这是多么诚实的孩子啊!珊迪虽然年纪不大,生活又很困难,可他处处关心、照顾弟弟。临死前最挂念的是无人照顾弟弟;当先生答应照顾他弟弟的时候,他又是那么感激,他心灵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

(三)指导复述

1.同桌的互练,要求做到,主要情节不走样,次要情节可适当增减,要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故事,同时尽量用上文中的好词佳句;语句要通顺连贯。

2.指名复述,按要求评议

(四)总结

从小珊迪身上,你想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1.写日记,与珊迪比童年。

2.预习第32课《同一个名字》。

小珊迪课件【篇12】

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用缓慢而低沉的语调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同学们,老师怀着沉重的心情,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德国,有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毕业以后,他去德国的大公司寻找工作。第一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二家公司拒绝了他,第三家公司还是拒绝了他。他一连找了20多家大公司,结果没有一家肯接收他。他想:凭自己的博士文凭和优异成绩,找一家公司应该没什么问题吧。但是,谁也没想到,他找的一家小公司还是拒绝了他。

2.让学生猜想,为什么德国那么多家公司都会拒绝这位中国留学生(学生的猜想可能有:看不起中国人、专业不对口、留学生要价太高、公司已经人满为患、公司不景气等)。

3.教师继续讲述《三次逃票》的故事。

这位中国留学生愤怒了!他对那家小公司的老板说:请您告诉我,你们为什么要拒绝我?那位老板说:对不起,先生。我们从网上找到了一份关于您的记录。记录显示,您在德国留学期间乘坐公共汽车,曾经逃过三次票。中国留学生吃惊地说:逃三次票算得了什么?难道我的博士文凭还抵不过三次逃票吗?德国老板郑重地说:是的!先生。我们知道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我们认为您缺了一样东西!正是您缺的这样东西,让我们德国人不敢聘用您。

4.让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有些什么想法。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

1.教师:同学们,我们这位中国留学生缺文凭吗?缺知识吗?缺能力吗?那他到底缺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小珊迪》这里去寻找答案。

2.学生自由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觉和心情的变化。

3.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学生的朗读,特别注意下列语句的朗读指导:①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a、请注意冷的感觉。b、体会一下,那么冷的天,小珊迪只穿了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说话能这样轻松、这样有力吗?c、人在发抖,嘴唇在发抖,声音也在发抖。要读出这样的感觉。)

②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乞求说,我可以给您去换零钱。(a、请注意饿的感觉。b、饿了还有力气吗?饿了还会大声说吗?c、他是怎么说的?是乞求说。怎样的请求叫乞求?可怜地请求、恳切地请求、苦苦地请求、像要饭一样地请求,这才叫乞求。要把这样的感受读出来。)

③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先生,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a、请注意这是一个断了两条腿、快要死了的人说的话。b、请注意这是一个临死前还担心着弟弟、挂念着弟弟的人说的话。)

4.渲染氛围。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怜的孩子死了!(全体女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可敬的孩子死了!(全体男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师: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一个善良的、诚实的、守信的孩子死了!(全体学生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三、参读,一字一句总关情

1.教师充满悲痛、充满崇敬、充满怀念地诉说:小珊迪死了。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死了!除了他的弟弟小利比,除了故事中那个买火柴的我,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死了,谁也不知道小珊迪是因为什么死的。但是,故事中的那个我,却被小珊迪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他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永远忘不了小珊迪那双充满乞求、充满善良、充满感激的眼睛。他想为小珊迪画一张像。他想把小珊迪的这张像永远放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天天看到他,天天想起他。他会画一张怎样的像呢?

2.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完成课堂练笔一。

请用课文中描写小珊迪外貌的词句,写一段关于小珊迪外貌的话。

(小珊迪的外貌拟写如下:小珊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虽然被冻得发青,但他的面容是那样的诚恳,他的神情是那样的使人信任,他的眼中充满了乞求、充满了善良、充满了感激。)

3.当堂交流学生的小练笔,教师作随机点评。

4.教师深情地诉说:看来,小珊迪的外貌已经深深地印入了我们每个同学的脑海。听着大家的发言,我们仿佛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诚恳的面容,又一次看到了小珊迪那使人信任的神情。

四、研读,设身处地悟深情

1.教师充满深情又若有所思地诉说:为了找还那四个便士,找还那部分不该属于他自己的钱,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死去了。我在心里默默地想,如果小珊迪不急着把四个便士还给人家,他就不会被马车撞倒,他就不会死去。我又想,小珊迪难道真的不需要那些钱吗?

2.学生默读思考,画出有关语句仔细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①从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②从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③从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④从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⑤从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⑥从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⑦从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⑧从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⑨从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

4.教师动情地、肯定地诉说:是啊!正像大家刚才分析的一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去购买衣服御寒,需要钱去购买面包充饥,需要钱去医治自己的双退,需要钱去照顾自己的弟弟。他还需要钱去上学,需要钱去游玩,需要钱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么想呢?

学生完成课堂练笔二。

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小珊迪心里想:

(学生练笔拟写如下:1.糟了!便士!便士!那些便士哪儿去了?我拿什么钱去还那位先生呐2.我的腿不能动了。我怎么办呐!那位先生还等着我回去还他四个便士呢。3.我的腿断了。我会死吗?我要是死了,那位先生的钱怎么办呢?我可怜的弟弟怎么办呢?4.先生,您一定等急了吧。我真想马上把钱还给你的,可我被马车撞了,我不是故意的。5.人穷志不能穷。我虽然被马车撞了,可能会死去。但那位先生的钱我一定要还给他,我不能让他瞧不起我们穷人的孩子。)

5.组织全班交流,教师作随机点评。

五、精读,含英咀华品至情

1.教师充满敬意地诉说:多么善良的孩子!多么可敬的孩子!即便是在自己遭遇车祸、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他首先想到的是要尽快把钱还给人家、是自己弟弟今后的生活。难怪故事中这位买火柴的先生做出这样的判断。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①指名诵读此句。

②把诚恳的意思、信任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③把断定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④把他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⑤把不是那种人的意思突出来,该怎么读?指名诵读。

⑥你想突出哪种意思,你就怎么读。全班齐读。

2.教师设疑:他不是那种人!请问,他不是哪种人?

投影呈现: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____________人。

3.指名回答,指名上台板书答案。

(预想的答案如下:坑蒙拐骗、人穷志短、惟利是图、见钱眼开、见利忘义、贪图钱财、不讲信用)

4.教师以一种坚定地、一气呵成的语气诉说:说得多好啊!他很穷,他非常需要钱。但他绝不是那种坑蒙拐骗的人!绝不是那种人穷志短的人!绝不是那种惟利是图的人!绝不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绝不是那种见利忘义的人!绝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绝不是那种不讲信用的人!这样的孩子可爱吗?这样的孩子可敬吗?这样孩子我们会把他遗忘吗?不会!永远不会!(教师一边诉说,一边用粉笔在学生所写的答案上逐个打*。)

5.学生全体起立,怀着敬意再次动情地诵读此句。

六、活读,妙笔且抒个中情

1.教师:我们忘不了这位可爱又可敬的小珊迪,我们也忘不了那位可怜又可悲的中国留学生。同学们,听了小珊迪的故事,你一定有话想对那位中国留学生说,是吧?请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完成练笔三。

请给那位中国留学生写几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和想法。

叔叔,您好!

(学生练笔预想如下:1.您不缺文凭,不缺知识,不缺能力,但您缺的是诚实,缺的是守信。2.您真应该好好地读读《小珊迪》的故事。您身上缺少的东西,恰恰是小珊迪身上拥有的东西。3.您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站起来。您在诚信这里跌倒,希望您在诚信这里站起来。4.做人要有骨气,做中国人更要有骨气。您失去了在德国公司的机会,可惜!您更失去了一个中国人在德国的骨气,可悲!5.痛定思痛,望您学一学小珊迪诚实的品质、守信的道德,学一学小珊迪人穷志不穷的骨气和精神,做一个堂堂正正、光明磊落的中国人。)

3.组织全班交流。

4.结课:同学们,让我们像小珊迪一样,多一份诚实的面容,多一点守信的品质吧。老师相信,拥有诚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更加美丽;拥有诚信,我们的人生一定会充满欢笑。

小珊迪课件【篇13】

晚上,旅馆的侍者说,有个小男孩要见我。小男孩被带进来了,我发现他不是卖火柴的那一个,但可以看出是那个男孩的弟弟。小男孩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然后才问:先生,您是向珊迪买火柴的那位先生吗?

是的。

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们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节选自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7册《小珊迪》〕

边读边悟:

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笔下的《小珊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以上文字紧紧围绕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展开叙述。

小珊迪被马车轧断了双腿,却忍着剧痛艰难地回到家,告诉弟弟要把剩下的零钱还给买火柴的先生,而此时此刻这兄弟俩又是多么需要钱呀!

珊迪诚实守信的品格令人赞美,生命垂危时的话语更令人感动。

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此时的珊迪就像一位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的母亲,他担心自己死后弟弟无人照顾,无法生活。小珊迪纯朴善良的品质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心里。

小珊迪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用“勾画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自读自悟,从字里行间去受到小珊迪美好品质的感染。

2、通过交流、品读描写小珊迪外貌、语言、行动、补白心理活动等,感受小珊迪的美好品质。

3、渗透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进行课后练笔的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

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小珊迪的哪些事情呢?

二、走进“小珊迪”这位人物。

1、出示结尾段,齐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孩子们,读懂这两句话了吗?谁来说说你的理解。(板:饱受饥寒 ,美好品质)

2、课文中哪些语句打动了你的心,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感动的心弦?请你按照“划出词句----说理由----朗读感染”的方法自学课文。也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来学习。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可以把你感动的理由批注在句子的旁边。(学生勾画批注,师巡视。)

3、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都找到了特别有感受的句子,谁来交流一下。在交流的时候,老师想你们按照“朗读感染——说出理由”的顺序发言。

预计学生交流朗读的重点句子有:

(1)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身上只穿着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着的脚冻得通红。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听听你的朗读能不能激发同学们的同情之心?请你对自己的朗读作个评价好吗?这句为什么激发了你的同情心?具体是从哪个语句知道的?还有谁有更深的体会?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这浓浓的同情吗?

师:是呀,小珊迪挨饿受冻的外貌(板:外貌)激起了我们深深的同情。一个饥寒交迫,生活贫穷艰难的小男孩就印在了我们脑海里。还有哪些语句让我们感到小珊迪的可怜辛酸?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来。

(2)、“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了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做如下点评指导:你们评评他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请你谈谈为什么觉得小珊迪很可怜?什么叫乞求?苦苦地求、可怜地求、像要饭一样地求,要读出这样的感觉来。

师:小珊迪的请求一次比一次迫切,话语一次比一次可怜,最后甚至是苦苦的哀求。现在我们分角色直接读出对话。你们就是那个穿着破烂衣衫的小珊迪,老师就是先生。请注意读出饿的感觉,读出那种苦苦哀求的情形。

师:这是对小珊迪的什么描写?(板:语言、动作、神态)“小男孩想了一会儿”,他会想什么?这里作者没有写出来,你能走进小珊迪的内心,把他想的写出来吗?(学生动笔写)

生1:可能会想,他们不买我的火柴,大概是贵了吧?那就便宜些,赶快卖出去几盒,去买点东西吃。

生2:天气这么冷,弟弟已经一天没吃饭了,如果不卖掉火柴给弟弟买吃的,他会饿死的。再便宜些,也许他会买的。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来说,真棒!(师竖起大拇指)(学生朗读)刚才同学们走进了小珊迪的内心,想小珊迪之所想,这就是对人物(板:心理活动)的描写。

师小结:瞧,我们在写人的时候,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以及心理活动描写,会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写作也会更具体了。

课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轻轻地拨动了你感动的心灵?

(3)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为作者对小珊迪的信任而感动)

(4)“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小男孩说,“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引导体会手足之情,读出感情)小珊迪被马车轧断双腿后,是怎样吩咐他的弟弟小利比的?课文里没有写,你能帮助作者补出他们之间的对话?

(配乐,出示: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小利比看到了……)

(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交流中去)

师:刚才大家演得很投入,请同学来表演表演,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哟。

(生演,2组)

师(小利比):哥哥,你的腿怎么了?

生(小珊迪):弟弟呀,我刚才替买火柴的先生换零钱往回跑时,不小心被马车轧断了腿。

师:那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哥哥,我们一起去医院看看吧。

生:利比,哥哥快不行了,又没钱,怎么看呢?

师:哥哥,那我能为你做点什么?

生:利比,请把这四个便士送还给那位先生吧。

师:你的腿不正需要钱吗?不用还了,那位先生不会计较的。

生:不行!这是人家的,我们不能要,一定要还给他。

师:哥哥,我知道了,我这就去。

可见,小珊迪多么的(诚实、守信)

(5)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对我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引导学生读出真诚、善良)

师:请说说你感动的理由。这四个便士对小珊迪来说重要吗?是啊,哪怕一个便士也很重要啊。对先生来说这四个便士重要吗?即便小珊迪不找还零钱,先生知道真相后会责怪他吗?那他轧断了双腿,却还一定要弟弟找还零钱,这种诚实的品质怎能不打动我们的心灵呢?小珊迪平时处处关心、照顾小弟弟,临死前从没有想到自己,而是牵挂弟弟,怜悯弟弟将要过上更加悲惨的生活。这么善良诚实懂事的孩子,你们感动了吗?那就请你们带着这份感动和同情齐读这一段。

快要死了的小珊迪却牵挂着弟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顾别人不顾自己。

生:关心弟弟的人。

师:这是多么善良的孩子啊!齐读小珊迪说的话。

师:真诚、善良、可怜而又可敬的小珊迪感动了大家,也感动了文中的我,我紧握住珊迪的手,对他说——生: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

是啊,人间自有真情在,(出示最后一段)读——直到今天,谁读了这个故事不受感动呢?饱受饥寒的小珊迪的美好品质,将永远打动人们的心。

三、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对小珊迪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的品读,了解了小珊迪的美好品质。你们在课后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相信大家会写得很棒!

四、课后练笔: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

板书设计:

小珊迪

外貌

饱受饥寒语言对话

美好品质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小珊迪课件【篇15】

《小珊迪》文章情节曲折,形象典型,事件间和人物间关系明显,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好品质,是随着情节发燕尾服而逐渐显现出来的。教学中,在指导理清文章顺序时,激发想象,有助于帮助学生感知小珊迪的美好心灵,并潜移默化受到熏陶。

教学第一段时,要根据文章对小珊迪外貌、语言的描写唤起学生对小珊迪的再造想象,感受小珊迪的穷苦、困窘,并通过分角色表情朗读加强体验。然后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思考: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也不见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从中体验我的思想活动,从侧面衬托小珊迪的诚实。为认识这个美好形象打下基础。

教学第二段时,可根据小利比叙述的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地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和小珊迪自述的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我的两条腿都断了,就要死的等句子,启发学生想象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也许是为了给小利比买点什么吃的,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感人情景。

在唤起想象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概括,提高对小珊迪优良品质的认识。如讲读第一段,要指导学生弄懂为什么写小珊迪的外貌,为什么要多次写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然后指导概括段意。讲读第二段时,当学生想象小珊迪受伤仍在忍痛寻找便士后,要引导学生回顾小利比给我找零钱的情节,并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诚实?在想象小珊迪临死前念念不忘小利比的情景后提示,这表明小珊迪的善良。这样,人物形象才显得既饱满,又清晰。

小学数学课件实用12篇


教案课件是所有老师必不可少的课件,每位老师都需要自己进行教案课件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清晰地知道,使用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能够快速梳理各个知识点。那么,如何才能做出一份优秀的教案课件呢?我们需要了解关于“小学数学课件”相关的知识,不妨参考本文了解更多。希望您会喜欢。

小学数学课件 篇1

一、情境导入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好吗?我们还设立了得星榜,要比一比3个小组中,哪个小组得星最多,合作得最默契。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猜礼袋里装着什么?

学生有的猜,有的猜......

提问:一定是吗?(不一定)

小结:也就是说,现在你们只能是猜测,可能会是,也可能会是,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可能性(板书:可能性)

二、摸球游戏

1.用一定来描述摸球的结果,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谈话:那么袋子里究竟是什么呢?

指名学生上台并指导摸球:先搅几下,摸一个,拿出来。放进去。搅一搅,再摸一个,拿出来

引导:怎么他每次摸到的都是红球呢?(生猜测:里面都是红球)同意他的猜测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请XXX把里袋拎出来)

小结:对了,你们真聪明,一下就猜到了。袋子里装的都是红球,那我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是?(红)一定吗?(板书:一定)

2。谈话:你们也想来玩摸球游戏吗?好,请组长拿出袋子。不过,在摸球之前先讲清楚摸球规则:由组长先摸,摸前手在口袋里搅几下,然后任意摸出一个,并告诉你们小组的同学摸到的是什么球,再把球放入袋中并做好记录,依次传给其他组员摸,明白了吗?就让我们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开始吧!

(让学生分组摸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摸球情况:每组派代表说一说,你们一组摸到了什么球呢?(黄球和绿球)

猜一猜,袋子里是什么颜色的球?(黄球和绿球)

组长倒球验证,(师作出摸球的动作)轮到我摸了,我从这个袋里任意摸一个,结果会是?(黄,绿)一定吗?(不一定)那要怎么说?(可能是黄,也可能是绿)(板书:可能)

提问:那能在这个袋子里摸到红球吗?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3。小结:通过摸球游戏,我们发现如果袋子里都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如果袋子里有黄球和绿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绿球。但不可能是红球。

三、实践拓展

1.练一练。

(1)(出示装有2个红球和3个黄球的袋子)瞧,在这个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定黄球吗?那会怎样呢?

(2)(出示有2个绿球和3个红球的袋子)那从这个袋子里一定能摸出黄球吗?为什么?

(3)(出示装有5个黄球的袋子)这个袋子呢?为什么?

小结:让我们来看看现在各小组的得星情况,问:猜一猜哪组有可能夺得今天的最佳合作奖?那这一组一定会是今天的冠军吗?对!在比赛还没有结束前,我们每个小组都有可能获胜,大家可要继续努力啊!2.装球游戏。

谈话:前面我们玩了摸球游戏,接下来我们要来装球,根据老师出示的要求,请先在小组内讨论,应该放什么球,不应该放什么球。讨论好了请组长把小篮里的球装在透明袋里,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又好又快!

安排3次装球活动,依次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说说你是怎么放的?放3个5个都可以吗?

师表扬,说的好,只要全部是绿球,那摸到的一定是绿球。

(2)任意摸一个球,不可能是绿球。该怎么放呢?(学生讨论,放球,师巡视)

谁愿意来说一说?这么多放法都对吗?只要怎样?(不放绿球)

交流: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绿球,应该怎样装?装球时是怎样想的?

小结: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有很多种装法,可以装一种、两种、三种甚至更多种颜色的球,但是不能装绿色的球。

(3)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是绿球。

(每次装球后,请组长把透明袋举起,展示本组装球情况,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装球,老师相机引导、鼓励)

3。转盘摇奖活动

1、猜测:(师出示红黄蓝三色转盘)观察转盘,有几种颜色?想一想,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会指在哪里?能肯定吗?那应该怎么说?(转盘停止转动后,指针可能会指着红色,可能会指着黄色,还可能会指着蓝色。)

2、体验:是不是真的会出现这些情况呢?刚才装球最快的那一小组的小朋友上来,请你们轮流拔动转盘试试看,

4.联系生活。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通过玩一玩、猜一猜、说一说,学会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表述游戏中的各种情况,那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也有些事情可能会发生。下面请小朋友们举例说说!

小结:我们来看看今天的冠军是哪一组?那下次他们也一定是冠军吗?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四、总结谈话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2、回家后把学到的新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再调查一下,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或一定会发生,一星期后举行一个交流会,比比谁讲得多讲得好!

小学数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能正确地计算及描述小数乘整数的过程。

3.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秋天到了,人们都在广场放风筝。有三个小同学也想去放风筝,他们想买一样的风筝(课件展示例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意图: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并为下面学生自主探究小数乘整数提供条件。]

二、自主探索

(一)了解小数乘整数

1.说一说如果是你,想买哪种风筝?

学生自由回答。

2.根据学生汇报情况,教师提出:××同学说想买3.5元一个的风筝,那么买这样的三个估计需要多少钱呢?学生思考并汇报。

师:你们能不能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

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汇报(可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

方法1:连加。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

方法3:竖式笔算35角×3=105角。

方法4:竖式笔算3.5元×3=10.5元。

[意图: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自主地进行估算、笔算,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同时,让学生懂得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的一种方法。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教师为学生搭建了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同时又了解了新的解决方法──竖式笔算。]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买三个风筝一共用多少钱时,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教师指板书),可以用小数加法解决,可以化成元角分来解决,还想到了把元角分转化成乘法竖式来计算,同学们可真棒。(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比较发现。

师:同学们看这个乘法算式,与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学生会发现,算式中有小数或小数乘整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板书:小数乘整数。)

2.尝试解决。

教师出示0.72 × 5。

师:同学们看0.72不是钱数了,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了,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

(3)汇报演示。学生汇报的同时展示学生计算过程。可能有两种方法:加法和乘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认识到乘法比较简便。

教师板演乘法竖式计算过程。

(4)理解算理算法。

师:仔细观察乘法算式,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点:怎样把乘数转化成整数;乘积如何处理;积末尾的0如何处理。更好地理解算理。)

(5)互动交流,总结概括。

师:同学们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谁能举个例子和大家说说具体的方法,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学生举例子说明算理,并板书。

[意图: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充分展示学生的知识潜能及合作能力,并自主获取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教师作为一名点拨者、合作者,在重点处启发引导,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计算方法,给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实践应用

师:(出示主体图)我们通过解决买风筝的问题,认识并学会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我们看图中还有几种不同的风筝,如果买3个其他形状的,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来?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把风筝放飞(出课件)。

1.放飞第一个风筝。(点击第一个风筝)出示:

(1)算一算,比一比。

7 0.7 12 1.2

×4 × 4 × 5 × 5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比较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2)想一想,做一做。

14.5× 63.07×8

学生独立笔算。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放飞第二个风筝。(点击第二个风筝)出示:

(1)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你发现了什么?

7.5 1.35

× 4 × 3

_____ _____

300 40.5

(2)解决问题:小红家距奶奶家2.8千米,她每天往返一次共是多少千米?

3.放飞第三个风筝。(点击第三个风筝)出示:试试你的智力。

用1到5五个数字及小数点,任意组成小数乘一位整数的算式,并算出来。(能写几道写几道)

[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小数乘整数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总结

师:通过本课学习,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小学数学课件 篇3

大家好!今天,我执教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使本课的新知不断内化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之前已经初步认识11-20各数,但是这种认识局限于数字到名称的简单对应。对于数字所包含在进一步、深层次的含义即数的组成,理解不够深刻。这是一个将两位数量化的过程。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再逐步抽象成数字。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学习经验的把握,制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以及观察、分析能力。

4、了解数的文化,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和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读写以及组成

教学难点:数位的意义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遵循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借助直观操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架起一座认识的桥梁。因此打算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小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使学生的数感得到发展。主要采取观察法和自主探索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使整个教学遵循了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班上有个评比台,于是我巧妙借助学生身边的资源,通过“每十个笑脸换一个大拇指”的评价规则,让他们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方法,为后面的“满十进一”学习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我将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线,以问题解决为突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层层递进。

第一层次:用小棒表示11只海鸥。

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发现“一边摆10根,一边摆1根”,这种摆法能够让大家一眼看出是11根小棒,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知“11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第二个层次用计数器表示13个小朋友。

我用计数器直观地展示了“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再由形象的计数器过度到抽象的数位表。并初步渗透了“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法。

第三个层次根据数位表写数,理解个位和十位上数字的含义。

引导学生交流“11”这里面的两个“1”意思一样吗?

三个层次的环节教学结束后,再次设计巩固性小练习,这种练习及时有效地带领学生把前面零散的知识回顾整理,总之在这个大环节中,我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操作学习时间,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探究中体验,实践中感悟。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既然数字是由于生活的需要产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环节我设计一些有梯度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逐步达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1)基础性练习。根据表格和数位表写数

(2)巩固性练习。11-20各数顺着数大家都会了,那么倒过来怎样数呢?

(五)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的继续,这个环节中我希望通过“数学小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是怎样产生的,不但吸引了学生是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喜欢数学爱上数学的情感。

在最后我又与“导入”呼应设计了“10个笑脸可以换成一个大拇指!那你要想得到2个大拇指,那就是贴多少个笑脸?3个拇指?……10个大拇指要贴多少个笑脸呀?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另一方面更是能将学生学习的兴趣延伸到课后、生活中去。

六、说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满十进一

我设计的了简洁美观的板书,因为一年级的孩子认字不多,所以板书的字数不宜过多,除了课题以外,我就把“10个一是1个十”这个知识要点板书出来;至于“满十进一”究竟该不该写呢?我们团队经过反复研究,认为我们这节课,从开始的“大拇指”——“小棒”——“计数器”的操作中都渗透了“满十进一”,所以我决定板书出来,这为孩子以后学习更多数位的数打下基础。

以上是我对《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不足之处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学数学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类推的能力。

3。培养探索、应用的意识。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又是多少呢?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研究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的关系。

(1)指导学生自学例1。出示自学提纲:

A。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B。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C。1平方分米与100平方厘米哪个大?为什么?

(2)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因为1分米=10厘米,所以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也可看作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

1分米×1分米=1(平方分米)

10厘米×10厘米=100(平方厘米)

(3)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板书)

2。推导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的关系。

(1)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想一下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2)(演示动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可以划分成100个边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形,即100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所以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板书)

(3)思考: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

3。小结: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平方米=(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判断。

(1)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大。 ( )

(2)4平方米=40平方分米

( )

(3)50平方米和50米一样大

( )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五、课后作业。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5平方米=( )平方分米 2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是13分米,宽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厘米?

3。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方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这一内容的关键是让学生切实理解相邻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为什么是100,并要求学生初步学会用进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参与获取新知识的全过程。这样学到的知识,记忆深刻,避免死记硬背。

小学数学课件 篇5

一、 教材

1、教学内容:《6的乘法口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一)》的第6课时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重、难点:教材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 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 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法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 教学、具准备

课件、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主题图、表格。

五、 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让全班同学回忆“1—5的乘法口诀”。这不但是为了检测他们是否掌握并记忆了,还可以为本堂课的教学做一些铺垫。

(二)设置情境,探讨新知。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盘数 1 2 3 4 5 6

个数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61页“做一做”,呈现用6根小棒摆成的六边形直观图,以口答“摆2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巩固6的乘法口诀;②63页第6题,填空题,题目以图文结合形式给出一只蚂蚁6条腿的条件,让学生分别填出3只、6只蚂蚁多少条腿;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6人一组,共6组)?

(三)小结。

1、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6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小学数学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是人教版数学第八册的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和日常生活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内容的第四单元。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最后一节课,主要属于掌握知识教学。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按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3、教学重、难点

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理解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4、教法、学法

根据本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难点,按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二、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些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里可以填上哪些数。

32()645≈32万47()050≈47万

问:(1)你是怎么想的?(2)四舍是什么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课

1、导入新课

(1)、有时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商店买菜,电子称上显示价钱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们7.5元,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板书: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2、讲授新课

(1)、出示例题情境图。

师:同一个小数根据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说法即小数的近似数,那我们该如何求小数的近似数呢?

生:思考。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同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相似,都可以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3、以该同学的身高为例进行讲解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的方法。

4、把课本上的例题以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做。

师:作必要的讲解和分析。

5、总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生齐读)。

注意: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看第三位是舍还是入。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数。

问:1.0和1数值相等,它们表示的程度怎样?

a、让学生明确保留一位小数是1.0,原来的准确长度在0.95与1.04之间。

b、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1,原来准确长度在0.5与1.4之间。

即小数保留的位数越多,精确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数1.0,它是一个近似数,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注意什么?

a、要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数值,如果保留整数,就看十分位是几;要保留一位小数,就看百分位是几;......,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舍还是入。

b、取近似值时,在保留的小数位置里,小数末一位或几位是0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课本74页的“做一做”。

独立完成,个别上讲台演做。提问其思考的过程。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1题。

2、完成课本75页练习十二的第2题。

3、把下面各小数四舍五入。

(1)、精确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确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两位小数是()。

(五)、布置作业。

三、说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掌握知识教学,在上课之前自己感觉整节课的设计挺不错的,开始的分类,由放到收,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的设计,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适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的,在结构上,我也注重了前后呼应,使整堂课也显得比较紧凑。

但是上完之后,我总觉得:学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里需要学生从逆向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但学生的逆向思维似乎都比较欠缺,这是我对学生在能力上的估计不足。整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后面巩固练习和课小结的环节有点匆匆过场的味道,与自己曾设想的场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励性的语言还欠缺,这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

我觉得通过这一节课我学到了好多,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在今后的日子里,还得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角的画法》是学生直观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和角的分类以及掌握了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按给定的角的度数画角并能灵活的运用三角板中的角来拼出新的角。学习这些内容,对于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以及发展空间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画角和练习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许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

教学难点:用三角板拼角以及灵活的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说学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很多大小不同的角,但对角的画法的知识接触很少。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的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这节课中,我用最直观的教学和总结的三步法让学生感悟画角的方法,同时结合三角板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拼出特殊的角。既让学生学会了画角,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节课最突出的教法就是利用180°量角器直观动态的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另外还运用了各种教具让学生来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法

学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在整节课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在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下面的角各是哪一种角。

2、我们已经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会进行角的分类,怎样画角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画角。

板书课题:画角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角的画法

问: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要画一个指定度数的角,也要用量角器来画。

出示例题:画一个65°的角

(1)请同学自学角的画法,书P42

(2)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练习本,按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画。

(3)说一说

请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画的?学生一边说,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最后教师讲解说明。

2、做一做(P42、2)

分别画出45°、105°的角

让一名较好的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教师巡视,注意画的步骤。

3、(1)介绍三角板中的角,并让学生活动,看能组成那些角,

(2)让同学根据三角板中的角,画一些特殊的角。

三、巩固练习

1、P43、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并说说它们分别是哪一种角。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6用一副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

小学数学课件 篇8

确定位置

各位老师,早上好!我来自泰兴市蒋华镇中心小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确定位置》第1课时,苏教版第十册第二单元的内容。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学习了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已经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册教材的“确定位置”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教材安排了2个例题,分3课时进行教学。我说的是第1课时的内容:第15页的例1,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例1时要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不同的方式描述小军所在的位置,能清楚地介绍列、行的含义和确定列、行的规则。

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三维目标:

1、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并能联系生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方向与位置的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4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动一动。

课前我以游戏导入,规则是:老师面对着大家从左起,这是第一列、第二列,依次往右数,请你记好你是第几列?从前往后数,这是第一排、第二排,依次往后数,请你记好自己是第几排?

教师说位置并对坐在该位置上的学生提出行动要求,这部分学生按要求做动作,其余学生判断。

(师:) 请二、三、四排的同学拍拍手!请一、三、五列的同学拍拍肩!请六、七、八排的同学摸摸头!请二、四、七列的同学向后面的老师挥挥手,大声问“我快乐”!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经常运用有关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所以课前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关的感性经验。这里就是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复习已有的表示物体位置的有关知识,为本课的学习做铺垫,同时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个环节,猜一猜

首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我说一个位置,只要你认为自己可能符合条件就马上起立。

条件1:坐在第三列的同学!猜是谁?(无法确定,坐下,接着继续听条件。)

条件2:坐在第五排的同学!猜猜是谁?

然后,让站了两次这位同学来验证一下。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的位置?

紧接着,我导入新课:其实,确定位置也很讲究方法的,今天我们就一块来研究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应从两个角度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

第三个环节,找一找

首先,我出示“班级座位图”的场景图。 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小青的位置表示出来,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表示法。

板书: 3列2排

第3组第2个 (3,2)

第2排第3个 三2

3—2

… …

然后,师生一起来优化方法:这么多的方法,哪种方法既清楚又简便?

接着,引导学生对“数对”初步产生感知,让学生看书上的导学语:其实,小青在“第3组第2个”可以用(3,2)这样的一组数对(板书;数对)来表示,“数对”是数学上统一用来表示位置的方法。我进行板书:

(板书:)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

紧接着,我设计了一个小小辩论台:数对(3,2)和(2,3)表示的位置一样吗?

[这里我设计的小小辩论台,是让学生通过辩论,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更展示了学生的思维的过程,使学生在辩论中展示个性。课堂的情境做到了动静结合,让学生加深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促学生成功学习。]

最后,我以辩论会“主席”的身份根据学生的辩论过程小结:原来(3,2)表示的是第3组的第2个,而(2,3)表示的是第2组的第3个。所以说,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所以,“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要用小括号括起来。

[整个环节的设计呈现了学生多种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坐标图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系统。]

第四个环节,练一练

练一练中的第一道是用“数对”表示,第二道是根据给出的“数对”说出表示的是第几列第几行,是对数对的基本理解、运用。

第五个环节,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根据两个数组成的数对,能很快确定位置。生活中有没有运用数对解决的问题呢?由此我将学生的思维带到生活中,请看练习三的题目。

首先,我们看第1题。要求学生: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小组内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是在第几列第几行,并用数对表示。

然后,导入在我们的厨房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图案,出示第2题,想想看用数对怎么表示呢?前后4人小组完成。

最后,让学生在第2题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第3题。

[这些练习的设计是想让学生利用学生熟悉的现实场景,安排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到这些方法不是单一的,有时也是随着事物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第六个环节,学一学

确定位置的方法不仅在我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而且在天文地理这些科学研究中也要用到。如神舟五号返回仓就是应用了蕴含着“数对”原理的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再如法国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尔在蜘蛛拉丝的启示下,用一对有顺序的数表示平面上的一个点,创建了直角坐标系。希望大家向这些科研人员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做一个有心人。

[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能再次激起学生探究大自然奥妙的兴趣,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综观全课,我给学生营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动一动——猜一猜——找一找——练一练——做一做——学一学”这6个环节进行设计的。这样的设计不仅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相联,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教学体验,加深了学生的思考,突破了学生思维和经验的障碍,而且为学生创造探究的机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合作交流的能力,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板书: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

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两个数的外面用小括号括起来。

各位老师:我在说课中存在很多问题,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

小学数学课件 篇9

一、 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找规律》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涉及的具体内容是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根据规律确定是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的基础上,运用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和生活体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感悟新知,灵活运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班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知识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想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某个序号确定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2)让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

(3)让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3、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掌握用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是:能确定几个物体为一组,在有余数或没有余数的情况下这样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过有关找规律的内容,探索过一些简单规律,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规律的经验。现在,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寻一些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探索规律的意识和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的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要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哦采用了猜游戏、分析、观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比较与练习的方法来学习。这样,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分为五个环节组织教学。

(一)猜游戏,体验规律,揭示课题。

课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活动,先出示一个神奇的纸盒,在纸盒中放有两种颜色的球—红球和黄球,先拉出第一个球是红色,请同学猜第二个球是什么颜色,再拉出第二个球……第四个球是黄球,然后让学生猜一猜下一个会哪种颜色的球。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验规律,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

(二)观察场景,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

这个环节,我以国庆节的情景作为导入,出事教材例1的场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找出盆花是按一盆蓝、一盆红;彩灯是按一盏灯、一盏紫、一盏绿;彩旗是按两面红、两面黄这样的规律排列,从而感知物体的有序排列,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

本环节,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先是提出这样的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什么颜色的花?接着让学生就这个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得出解决问题的三种策略,即是画图发、列举法、计算法,这里注重分析计算法。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计算法的简便实用。最后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出用计算法解决类似的问题应注意三点

(1)找准物体的规律;(2)分组、确定除数;(3)列式计算。同时让学生懂得计算结果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得数有余数;一种是整除,如果有余数,余数是几?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第几个相同,如果好似整除,这个物体就和每组中的最后那个相同。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巩固练习,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又是后续知识的准备和铺垫,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为了能让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来巩固新知,形成技能,提高思维能力,我特设计了两大道练习题,第1大题是基本训练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第2题是开放题,通过这道题的练习,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等活动,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同时加深对计算法的理解。这道题学生的参与度广,不但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五)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环节,先让学生自己谈谈:通过今天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这样?通过学生自己小结,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进一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然后举例生活中的一些周期现象供同学们欣赏。如春夏秋冬、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这样,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产生亲近数学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小学数学课件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和老师:

大家好!

一、说教材、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加减法(一)第八课时《分苹果》。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含义,对加法交换律有一定认识并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展开。同时,本课10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加减法应用以及100以内加减法应用的基础知识,需要每一个学生切实掌握。

教材编写首先通过分苹果为学生积累对10的加减法的感性认识奠定基础,教材创设丰富多彩的练习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与合的意识。有关10以内的加减法在计算教学中十分重要,让学生将每次的分配过程用数据记录下来,从而引入10的各种分配方法。接下来通过练一练中连一连以及口算进一步巩固掌握10的加减法。爬台阶、说一说,填一填等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开阔思维自主探索,结合教师的引导,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运算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及运用数学运算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说学生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受过学前教育的儿童。他们对新知识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但年龄小,认识与思维方式仍处于直观形象的阶段。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重视直观实物操作与言语解说引导相结合,采用多种练习方式,设计不同层次教学习题,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巩固所学,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解决简单问题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章节前几节课程的学习和练习,已经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体会到加法的交换律,掌握9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定的运算思维方法,教学时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构建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三、教学目标

1. 在分苹果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实际意义,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意识。

2. 初步掌握10的加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3. 发展有条理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由面旋转成体的过程,认识圆柱和圆锥,理解圆柱和圆锥的形成与面的旋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了解圆柱和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联系生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与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长方形、圆形、圆形铁丝圈、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的小旗,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的模型。

教法选择:与数学规律、计算等知识一样,“数学概念”在担负“思维基本形式”这一角色的同时,其本身还有待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去提炼和组织,创造重现的“知识体”。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结合教材内容,通过观察、操作、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建立表象、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寓课堂于生活,移生活于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学法选择: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学法的选择上,我尽力体现出做中学、学中做、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与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牢固建构起“点、线、面、体”的知识体系。

教学流程:

一、活动——感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动的世界里,风吹树梢动,鸟儿飞翔翅膀动、就连我们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跳的,其实我们的数学世界也正因为有了动而变得丰富多彩。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两种运动?(平移和旋转)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平移和旋转在图形世界里究竟有着怎样重要的作用。(出示课件)

(一)点的运动(1)出示流星图提问:如果把一颗流星看做一个点,当它划过黑暗的夜空,流星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划过时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平移 直线)(2)出示自行车图提问:将自行车后轮支架支起,在后轮辐条上系上彩带。转动后轮,观察彩带的运动时平移还是旋转?车轮转动形成的图形是什么?(板书:点 旋转 曲线。)师小结并板书:点动成线。

(二)线的运动闭上眼睛想一想:我们拿起一根木筷子分别做平移和旋转运动会形成什么图形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线动成面。追问:看看下面的直线做什么运动?形成了什么图形?

(三)面的平移师:看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如果把我们的数学书看成是一个长方形,让它平移,你能发现什么?小结:长方形 平移 长方体质疑:如果让它旋转呢?揭示课题:面的旋转(设计意图:本着“数学回归生活”的理念,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体会“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

(一)面的旋转师:课前,每位同学都用纸片和小棒分别做成了长方形、半圆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形状的小旗,如果快速旋转小棒,纸片旋转后分别会形成什么图形呢?请你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旋转小棒进行观察,并完成课本第2页的第3题。1、学生活动。2、交流结果。3、课件动画演示圆柱、圆台、球、圆锥的形成过程,验证学生结果。4、师小结并板书:面动成体。(不同的平面图形可以旋转成相同的立体图形,同一个平面图形却能旋转出不同的立体图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观察图形旋转前后的变化,不仅加深了对“面动成体”的认识,更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5、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面动成体”的例子。6、课本第2页“找一找”:请找出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

(二)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师:生活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圆柱和圆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它们。你想有关圆柱、圆锥的那些知识呢?(哪几部分组成,有什么特点……)课件出示小组活动内容:利用圆柱、圆锥的实物,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方法,看看圆柱、圆锥各有什么特点?并把你的想法和伙伴进行交流。学生汇报。圆柱:有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板书:底面)通过剪切重合上下两个面,发现这两个底面是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圆。通过滚、摸等活动,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侧面。(板书:侧面)用尺量出圆柱上下一样粗,与前面旋转形成的圆台不一样。而且上下两个地面之间距离一样,这叫圆柱的高(板书:高)。

小结:圆柱有无数条高,且高的长度都相等。圆锥:上面有一个尖尖的点(板书:顶点)下面只有一个圆形的平面叫底面。(板书:底面)圆的圆心正好对着上面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板书:高),顶点到边缘的线长不是高,圆锥只有一条高。圆锥的侧面也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质疑: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并通过看、滚、剪、切、摸、量等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强化图形表象,引导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应用——提升

1、 辨一辨:下面物体中哪些部分的形状是圆柱或圆锥?

2、写一写:写出下面图形的名称,并标出底面直径和高。

3、连一连:转动后会形成怎样的图形?(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辨析、理解能力。)

4、新兴包装厂为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露露”花生奶做包装盒,将12罐花生奶放在一个包装盒内,你打算怎样设计包装盒,这个包装盒的长、宽、高至少各应是多少?(设计意图:利用一题多解的形式,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四、总结——反馈

1、今天大家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数学问题?

2、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学习问题的?(设计意图:巩固深化本节课知识,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并且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件 篇1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角形的面积》,它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知识。

一、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相关特征,具有推导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前提)。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知识之一(作用)。因此,经历和感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意义)。为此学好本节课意义重大。

二、说学情

学习本节课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知识储蓄、一定的推导经验与实践能力,5年级学生好奇心与积极表现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本节课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认识,结合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说明:这里强调“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探索与获得的过程,而不是要教师直接呈现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设计,符合了课程标准下的现代学习观。)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三角形的拼摆、观察、讨论、归纳等,渗透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体会转化思想。

5、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小学生获得几何知识并形成空间观念,更有效的方式就是动手操作,故我采用教学方法是“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突出本节课重点。在学习方式上,我设计以“完全一样三角形拼摆出学过的哪些图形”为切入点,组织学生操作→观察→讨论等实践活动,融入的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推导过程,渗透转化思想,突破本节课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为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1:请学生回忆并指名学生说明上节课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

情景2:就学生熟悉的红领巾面积是多少引出求三角形的面积问题。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叙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继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为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做准备。从红领巾入手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练习)

(二)动手操作

推导公式

本环节首先出示问题:怎样把三角形的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再设计4个层级的活动完成公式的探究过程。

第一层次:结组拼摆,说说方法。

这一环节我对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进行预设,基本上有3种方法(单位面积度量法、拼摆法、割补法)共7种可能。度量法适合估算,拼摆法相对割补法推导过程更直观、更易于理解,故课堂上挖掘以拼摆法为重点的3种操作,也就是一对锐角三角形、一对直角三角形、一对钝角三角形拼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者长方形,割补法作为拓展资料,以自学为主。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动手拼摆,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而不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在动手拼摆中让学生感悟到“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是拼摆的前提,建立起“用两个形状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等概念)

第二层次:交流成果,演示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汇报成果,教师给予肯定,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汇报之后,再组织学生观看演示,这就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的展现了图形拼摆的过程,利于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层次:小组讨论 观察比较

教师结合出示一组三角形与对应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组汇报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中发现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面积的关系,帮助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第四层级:概括总结

推导公式让学生可以自己比较准确叙说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用字母规范表示。

总体思路:第二环节我设计四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遵循了学习的基本规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推导过程,也感受到一次有意义的探究性学习。

巩固理解

实践应用

结合课本中的3

类题型分层次进行练习,达到学生理解巩固会应用的学习目标。结合演示板书过程,引导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

课堂总结

回扣目标

从学生谈谈学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说起,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层次。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认识到数学思想和学数学意义:第一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认识到重要的转化思想,第二从红领巾大小→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红领巾面积,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学习观。

五 说教学反思

从目标完成情况、教学法转变、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反思,便于更好开展课堂教学。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内容,不足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夏天课件(实用12篇)


各位朋友你们好,本人今天特地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夏天课件”的相关信息。在教师的工作职责中教案课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每天都需要更新和编写。编写教案课件需要确定好教学内容,并且要注意深入剖析难点知识。如果本文与你的需求契合,不妨立即将本页加入到您的收藏夹中吧!

夏天课件(篇1)

1、走过了春的旎旖,迎来了夏的蓬勃,是这般的缤纷着绚丽,灿烂着热烈。这夏天很美丽啊,承接着春的生机,蕴含着秋的成熟,展现了抖擞激荡着夏的精神。

2、这梦幻般的夏雨,又自由又快乐又湿润。当夏天的风吹来时,我想让它飞到未成熟的菜地,让菜花尝尝这甘甜的夏雨。我想让它飞到美丽的大海,让美丽快乐的小鱼,在甘甜的大海里游泳。我想让甘甜的雨,把又苦又咸的大海,变成美味甘甜的大海。我想让它飞到一片大沙漠,让那里变成一片大草原,一片绿洲。

3、雨,就是夏天最美妙的声音。“哗哗”的雨声就像欢快的歌声;“沥沥”的雨声就像少女们那爽朗的笑声;一阵阵雨声是那么的美妙斤斤计较,常常勾引起人们的情绪与情感。

4、夏像一位生气勃勃的少年,健步走上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无数的臂膀,遮住夏天火热的阳光,洒下一片绿荫。夏天的阳光到达哪里。哪里就是一片酷热、一片骄阳。

5、夏天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这个季节,是最充满快乐的。也许,尽管很枯燥;也许,令人热得无法忍受;也许,植物们懒洋洋得。但是这才使夏天多姿多彩。

6、仲夏的夜,散发着一种淡淡的柔情,似老人脸上慈祥的微笑,似壮汉脸上的汗珠,似侗族姑娘摇曳的群摆。在这夏日的夜里,天边依然挂着一抹淡淡的红晕,那抹红晕,成了夏夜里最美的柔情,好似新娘脸上的彩装,而那群山,如长长的喜帕,悄悄遮掩着新娘脸上的笑意。

7、中午,太阳像一团火,炙烤着大地,连大树也低下了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但田野的秧田绿油油的,显得非常有精神,一阵午时风吹过,它们就像一群群孩子在跳舞,又像一望无际的绿色的海洋。哇!“庄家卫士”青蛙来了,只见它一会儿跳到田埂上,一会儿游到水里,一会儿又沉到水底,真有趣!

8、雨只在空中挥洒了十几分钟,大地便又回归了平静。天空的一角,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大地变得凉爽了,花儿们也愿意一朵接一朵地从草丛间冒出来选美,百花争艳,姹紫嫣红,成了路边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9、夏天虽然美丽,但是却很热。四处只有知了在树上叫着:“热死了,热死了……”我在河里游泳玩得正开心,没过了一会儿,只见乌云密布,云脚长毛。顿时雷声滚滚,震耳欲聋。马上便下起了豆粒般的大雨,我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跑回了家,只见雨珠像珍珠一样从天空中撒落下来。雨越下越大,不一会儿雨就像一串串雨帘一般,非常美丽。明明是在下雨,可还是很热,汗水直流,像瓢泼似的……

10、夏天的早上,小草绿油油,花儿绽开了笑脸,高大的树很茂盛,生机勃勃。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绿树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空气清鲜而又凉爽,还散发着迷人的芬香。

11、中午,本该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可是这时,一大块灰色的积雨云轻轻的飘了过来,挡住了太阳那正发散着光芒的脸。霎那间,大地笼罩上了一层阴影。风儿用尽力气的呜呜的刮起来,这是暴风雨的前奏吧?就在顷刻间,雨点儿像弹珠般哗哗地咋砸向大地,淹没了蝉的叫声。有的人来不及闪躲,惊慌失措的闪躲着;有的人撑起了一把把花花绿绿的雨伞,把夏天原本显得有点单调的连衣裙上添上了五颜六色盛开的花朵。

12、乡村的早晨,有奇异的美景,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像绸带飘在湛蓝的天空,绸带两头分别系着远处的大山和近处的田野。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稻田换上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稻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稻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稻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13、夏天真美!碧绿的草坪像给了大地铺了一面地毯,高大的树木在阳光下越长越粗壮,像专门给人们避暑的巨伞。看,池塘里的荷花开了,他们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4、夏天经常有雷雨,一场雷雨过后,一道彩虹挂在天边,美丽极了。夏天的夜晚,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一只只茧火虫像小灯笼似的亮了,它们在自由自在飞来飞去。青蛙在呱呱地叫着。池里的荷花开了,荷叶圆圆的,像个大盘子。

夏天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感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2、尝试根据儿歌总共的句型,纺编儿歌总共的句子“刷刷××的人”。

3、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难点:

学习儿歌,感知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尝试根据儿歌总共的句型,纺编儿歌总共的句子“刷刷××的人”。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和图片,初步了解画面的内容。

1、教师(出示范例):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人们在干什么?

2、教师(出示太阳娃娃图片,再拿一把刷子沾沾红色的颜料)看看谁来了?它的手上有什么?

3、教师:夏天的太阳真顽皮,拿把红刷子,它想做什么呢?

二、演示并朗诵儿歌,边理解儿歌的主要内容。

1、教师边念儿歌,边根据儿歌的内容。拿着红刷子,在画面上刷,给画面涂上红红的色彩。

教师;儿歌里面说什么/顽皮的太阳拿着红刷子,刷了哪些人?

2、边操作太阳图片边念儿歌,在“刷刷——”的地方,放慢速度,等待幼儿参与朗诵,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儿歌内容。

3、红的太阳刷在屋子外面的人身上,大家感觉是热的火辣辣的、还是凉凉的?

4、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看图片念儿歌2—3遍。

三、启发幼儿进行简单的儿歌仿编活动。

1、夏天的太阳拿把红刷子,早出刷外面的人面,想一想,屋子外面还有什么人呢?

教师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句型“刷刷××的人“,带领大家重复小朋友仿编的句子。

教师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小朋友的讲述内容,然后带领大家连贯完整的念仿编儿歌。

四、游戏活动《夏天的太阳真皮》

教师出事并戴上太阳头饰,讲解游戏的玩法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符合现季节性的儿歌,内容简单容易理解,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基本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其中的内容。本活动借助了图谱效益来增添幼儿对儿歌的记忆,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很多幼儿在念了几遍后就可以看着图谱把整首儿歌完整的念下来。在之后的仿编部分,有部分幼儿的拓展性思考对本活动学习的儿歌进行了创造性的仿编,思维活跃,突破了本活动的难点。

但是在幼儿仿编的部分,老师对仿编的要求强调还是不够的,导致之多幼儿的充分发挥想象的前提下忘了儿歌也需要有一定的押韵与通顺,我想这是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活动中加以注意的,一遍更好的开展整个语言教学活动。

夏天课件(篇3)

一、教学重点定位

说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

(二)行为与习惯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三)知识与技能

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四)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观看视频图片、讨论交流、想象活动、表演活动等方法进行体验。

说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为题的兴趣,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夏天的特征不仅表现在气候特征上,而且由于气候的变化代理了动物、植物、天文等全方位的变化,人们生活在适应这些变化的同时,也在尽力使这些变化为人类服务。对小学来讲,探究特征十分明显的夏季,生活性强,操作性易,实用性也是立竿见影的。本主题活动由夏天动植物生态图景、动物与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探究蝉或其他会鸣叫的动物四个部分组成,融常识、生活、生态意识、探究活动于一体。

本主题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等内容。教材三个方面的.主题部分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培养良好的参与、合作意识。难点是:让孩子们理解分享是一种快乐。

二、教学重点的分析

《知了叫 夏天到》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通过学习《知了叫 夏天到》,让孩子们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第四单元“知了叫 夏天到”的学习,让小朋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引导学生自信、自爱、积极向上;乐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活动习惯;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快乐的儿童节》,引导学生感受儿童节的欢乐气氛和生活的美好,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积极开动脑筋,能够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学习《荔枝红龙眼黄》,样学生探究家乡的水果,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水果的食用方法和卫生常识,学习探究与水果相关的科学道理和商品化用途。本组教材的编排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与过程

我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为一下七个环节:

活动一 听听夏天的声音;听听知了叫、青蛙鸣、雷雨声,感受夏天的到来和美好。这个环节可以用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夏天, 知了叫、青蛙鸣、雷雨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而且喜欢的声音。

活动二 画画夏天的色彩; 看一看、说一说夏天的花草树木、庄稼蔬果、飞鸟昆虫,画画夏天的色彩。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从而激发孩子们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三 猜猜夏天的谜语;通过猜谜语活动,让孩子感受夏天的美好。

活动四 读读夏天的儿歌;一年级的孩子是最天真活泼的,唱唱跳跳是他们最喜欢的学习方法,“知了叫”、“太阳”、“大树”,夏天到了,孩子们会不断发现自然界的变化,会不断发现一些新奇的事物,幼儿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结合儿歌《夏天到》加深对夏天的自然变化的认识,儿歌《夏天到》节奏明快清新、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儿歌采用拟人的手法将夏天的懒洋洋展现在幼儿面前,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活动五 寻找夏天的秘密;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几个问题:

1、说说: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夏天的小秘密。

2、议议:东莞的夏天什么时候来到?中午为什么不能给花浇水?知了为什么会唱歌?下雨前小动物有些什么变化?

3、找找:不明白的问题自己去找找答案。

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从身边寻找夏天,发现夏天,让孩子们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乐趣。

活动六 听听夏天的故事;听老师讲童话故事《夏天的故事》。小朋友都喜欢读故事,听故事。抓住小朋友们的这一学龄特点,我在这一环节安排听故事活动,适当地帮助孩子们补充相关的知识,既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又不会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

活动七 我做快乐小巧手;在这一环节,我安排“老师教你做手工:折小青蛙或者小蜻蜓”和“我教你做手工:用橡皮泥捏只夏天的小动物”,通过这一环节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用最直观的方法感受夏天,让孩子们感受创意生活的乐趣。

四、说教学理念。

最后说一下我的设计理念。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分享的快乐。使学生形成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夏天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2个,会写10个字,在学文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习惯。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夏天的迷人,积累词句,培养表达、想像能力。

3、在读中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同学们先吟唱一遍古诗《小池》。(生唱)

2、师:你们说说《小池》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板书:夏天)

“夏”字哪儿容易写错?(中间两横描红,学生说笔顺时用重音把两横强调出来。书空后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说到夏天,你首先会想到什么?(热、吃冰淇淋、吃西瓜、游泳、捉蜻蜓)

2、大家的感受真丰富!有位小朋友把自己的感受写了下来,文章就叫〈〈迷人的夏天〉〉,(板书课题,有感情地读),想读一读吗?

3、自由读课文,标上自然段,不认识的字圈起来,用我们学过的识字方法去认识它。

4、把生字条里的字读给你同桌听,不会的请同桌教一教。看谁读的最响亮,学得最认真,能够得到同桌的表扬。

5、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还能学许那些生字,读好那些句子。

6、看来,大家学得都不错了。我们检验一下学习效果。

7、分组比赛朗读。要求:1.注意听,认真想。小作者眼中的夏天是怎么样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三.读中感悟,升华情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1、反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小作者的眼中,夏天是什么样的?板书:多彩、有趣、炎热、悠闲迷人

2、你喜欢什么样的夏天?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读一读,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在这一自然段后面写上你喜欢的理由。

3、反馈:(学生任选一段说)(1)第二自然段――多彩:

①夏天是多彩的,你们能从这段中画出描写颜色的词吗?

②除了这些词,还从那些词语中读出美?

③欣赏写夏天的美景图。

④这么美的夏天,你想怎么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⑤如果去掉写颜色的词语,读一读有什么感觉。对!好词的运用能使文章增色不少。 ⑥用加上一些词语方法,使这把看到的鲜花图片说的更生动。(2)第三自然段――有趣:

①你从哪儿看出“有趣”?(生说)

②写了那些小动物,它们的活动是怎样的?这样写你感到了什么?(抓住赛歌会、提灯笼两个词,启发学生想象,感受拟人句的作用。)

③读出你自己的趣味来吧!(自由读。)

④改写后两句(青蛙呱呱叫,萤火虫飞来飞去),使学生体会原句的好处。

⑤用学习的修辞手法描写下列几种动物的活动。(蝴蝶跳舞、蜜蜂唱歌、蜻蜓点水、蟋蟀弹琴。)

⑥句式训练:我们可以到花丛边看(),听(),也可以到小河边欣赏(),还可以到草从旁听()。

四、作业。

1、背诵

2、3自然段。

2、选择花或者是动物的活动,写一段话。

教学后记:夏天对孩子们来说丰富多彩,学生能有感情朗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来理解课文,能自己找到文中的精彩的句子,词语

夏天课件(篇5)

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节奏,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初步学习对唱。

2、进一步感知夏天的有关特征,懂得夏季卫生的重要。

3、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歌唱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难点

理解歌曲的性质和主要内容,学会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能倾听同伴的歌声、协调一致地对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开展《快乐的夏天》主题活动,了解夏天的主要特征。

2、物质准备:关于歌曲的图片、歌曲磁带。

教法学法

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除了以积极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我精选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根据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的特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我采用视听唱法,引导幼儿在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片,充分地刺激幼儿的视觉,用语言和音乐熏陶帮助他们轻松地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2、根据“先行组织者理论”,采用难点前置的方法,引导幼儿感知歌曲的强弱节奏,并分段学唱。从幼儿熟悉的雷声、蛙声入手,引导幼儿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节奏,同时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3、根据幼儿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采用游戏对唱的方式,引导幼儿倾听同伴的歌声,学习协调一致地进行演唱。

教学活动是老师和幼儿共同表演的舞台,而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表演”以及活动中所呈现的一切都必须为孩子自然的学习服务。因此,我在本次活动中注重幼儿自身的学习和体验,采用体验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引导幼儿在体验中学习,通过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等多种感官的活动,学习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出示课件一,引导幼儿谈话。(图片内容:夏天的风景──雷雨过后,青蛙呱呱叫)教师:什么季节到了?

幼儿:夏天到了。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幼互动的关键是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开放性的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思维,主动回忆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夏天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中,隐含了前半段歌词的内容,巧妙地借助图片所展示的图像,帮助幼儿理解并熟悉前半段歌词。同时,也为幼儿熟悉歌曲节奏做了铺垫,自然地引出了本活动的重点内容:通过模仿雷声和蛙声感知三拍子的节奏强弱。

(二)欣赏感知歌曲前半段

1、教师以清唱的方式提问:“夏天到了怎么知道?”(即歌曲第一句)展示雷声和蛙声的节奏图谱,鼓励幼儿按图示有节奏地念出后半句歌词,并用动作区分强弱的节奏。

2、欣赏歌曲前半段,教师清唱提问:夏天到了,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都有所不同,回答可能多种多样。如何提升幼儿对夏天的认识,使他们的学习变得主动而且有意义,需要老师灵活机智的引导。歌曲的前半段与后半段节奏相同,但歌词内容、歌曲旋律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我先让幼儿熟悉前半段。

提问:你最喜欢歌曲中的哪一句?请你来唱一唱。

一首歌曲一下子学会有点困难,但让孩子在熟悉音乐后,唱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并不难。并且,中班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表现欲望了,让他们当个小老师,他们会争先恐后,使以往枯燥的学唱环节生动起来。当然,孩子如果唱得不是很准确,教师要及时引导,并努力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此环节要特别注意面向全体,尤其是能力较差、胆子较小的幼儿更应给予积极的鼓励和机会。

3、教师与幼儿用问答的方式练习歌曲前半段

(三)整体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后半段,提问:歌曲里还唱了些什么?

出示图片,提示幼儿学念后半段歌词。后半段歌词比较多,幼儿记忆时相对要困难一些,因此,除了图片的提示之外,我还采用教师语言暗示、动作暗示等方式帮助幼儿熟记。

2、用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激发幼儿学唱的兴趣。如:教师领唱幼儿用单音字哼唱旋律;教师和幼儿互相接唱;边做动作边唱等等。孩子对一种表现方式的兴趣不是非常持久,所以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用不同唱的形式来学唱歌曲。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变化的方式很受孩子欢迎。同时,幼儿在学习前半段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已经有一定的感知,很快就能跟上老师的领唱。

3、分组对唱歌曲(问答式对唱前半段、集体合唱后半段)问答式的前半段歌曲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对唱。在这环节中,我先采用老师与幼儿问答对唱的方式,再请幼儿自由分组进行对唱,随后请个别幼儿与集体对唱……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演唱过程中体验歌曲愉快的情绪,以及三拍子的强弱节奏。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我采用多种对唱的方式鼓励幼儿表演歌曲,这是孩子领会歌曲的一种升华,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

(三)活动延伸夏天到了,小朋友们特别高兴,因为夏天有许多与春天不一样的地方,我们去找找看,把夏天的这些特别的地方编进歌词里,唱给大家听。

活动的延伸

为了孩子再一次巩固所学到的本领,并给每个孩子都有表现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孩子们在夏天的主题活动中积累了很多有关夏天的知识,也一定能够创编出很多新的歌词,我鼓励他们相互做小老师,学学别人编的新词,既满足了幼儿充分表现自己的需要,也为孩子们巩固歌曲旋律、节奏提供了反复的练习机会。

夏天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夏天来时,周围环境的一些变化。

2.懂得在活动中,注意倾听同伴讲话。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家长和幼儿一起说说夏天的周围环境

2.动物头饰若干

3.关于夏天的图片

4.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雷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啊?

幼:雨声

师:还听到什么声音了呢?

幼:雷声

师:那你知道在什么季节会经常下雷雨呢?

幼:夏天

二.说一说周围环境的变化。

师:到夏天时,我们周围会有哪些变化啊?

幼:天热了、衣服穿少了、出汗多、荷花开了、知了叫

三.欣赏图片,感受夏天的美。

师逐一出示图片,让感受夏天的美。

四.游戏:躲雨今天啊,老师请来了几个小动物和我们一起玩。(椅子下面事先放小鸟、青蛙头饰各两个)

师:天变黑了,听有什么声音啊?

幼:雷声

师:不好了,要下雷雨了我们快点躲雨吧

小结:告诉幼儿,在下雷雨时我们人是不可以躲在树下的,我们要找到安全的地方躲起来。

五.活动延伸:

雷雨停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吧。我们又学到了一些新本领,我们回去把今天学到的本领告诉班里没来的小朋友,好嘛?

活动反思:

虽然是中班幼儿但是他们对夏天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因此在谈到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自己凉快一些?舒服一些?他们都各述己见,畅所欲言。但他们毕竟是中班的孩子在将到吃雪碧、冰激凌、棒冰他们异常的兴奋仿佛在为夏天可以吃冷饮而欢呼雀跃。为此我考虑近期在组织一次活动教育幼儿吃冷饮要适当。

夏天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本课生字词,在学文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和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学会积累词语、运用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强诵读诗歌并展开想象,体会课文的意境美,感受到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

3.通过观察和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自己对夏天的感受,续写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2.难点:理解“一切都在夏天走向成熟。”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倾情范读

1.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词语了吗?(夏天)谁来读?一起读。如果现在就是夏天,你最想干什么呢?

2.哎呀,听了你们的描述,大家的心里都痒痒的了,真想快点儿到夏天。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彩的夏天吧。(板书:多彩的)指导学生高兴地读,读得迷人些……

二、整体感知,积累美词

现在,就带着自己对夏天的喜爱,带着自己的感情去领略夏天的迷人吧。请自由地读课文。

1.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2.读完一遍,你觉得自己读得准确吗?如果是,请在课题旁标上一个笑脸;读得流利吗?如果是,请再画上一个笑脸;读得有感情吗?如果是,请再画上一个笑脸。

3.如果你觉得自己得到了三个笑脸,请起立,让我们瞧瞧。

4.现在,请把课文读给你的同桌听,请他评评你得几个笑脸。开始吧。得到三个笑脸的小朋友请起立。没有得到的同学继续努力,肯定也能得到。

5.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语,你能用横线画出来吗?

6.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老师重点指导读:

火辣辣的太阳

痛快的凉水澡

碧绿的草地

悠长的鸣叫

浓浓的树阴

美味的佳肴

黑子红瓤的西瓜

笨首笨脚

畅想闪耀

三、品读课文,体会理解

1.把这美词放进课文,我们再来体会丰富多彩的夏天吧。这一次,读完全文以后,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好好读读。

2.你最喜欢哪一段?读给大家听,让大家都来分享你的朗读快乐。

读到哪一段,就展开哪一段的自主学习:读了这一段,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想说什么?想问什么?同学互相帮助解答,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板书这一段的重点词语。

读第一自然段:

是啊,夏天确实是炎热的,可是你的朗读,还没有让我们大家感到热呢?(指导读“火辣辣的太阳”“尽情地洒向”)那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作者喜欢吗?你能帮作者读出喜欢的语气吗?

如果下起雨来,你就会怎么做呢?(指导用“如果……就……”说句子。)

读第二自然段。

1.夏天是多彩的。你能找到这些描写颜色的词语吗?(课件显示)

2.还有哪些词语让你联想多多彩的颜色呢?(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指导:有了这样的描写,夏天在我们心里真的变得斑斓多彩了!

3.你能用什么词语概括夏天这些美丽的色彩呢?(五颜六色、五光十色、流光异彩、花团锦簇、色彩斑斓、五彩斑斓)

4.再读夏天的多彩。

第三自然段。

1.夏天怎么有趣的?老师还没有从你的朗读里感觉到呢?还有喜欢这一段的吗?来读读,让大家从你的朗读里感到夏天的有趣。

2.小朋友,如果要读出有趣,有什么好建议吗?

3.指名读。

4.你还能像课文这样说说夏天里的有趣事吗?同桌互相说说看,(白天,看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看小鸟在晴空下翻飞,看蜻蜓在荷花上休息。夜晚,听蟋蟀在草丛里鸣叫。)

朗读第四自然段。

1.夏天里小朋友喜欢干什么?

2.评价,“他读得怎么样?”如:学生说“他读得真好!”老师顺势问:你认为好在哪里?“很有趣!”“你能读的也让我们感到这么快乐和有趣吗?”

3.比较句子。(长句显得悠闲)

4.练习朗读。

读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有什么不懂吗?理解“走向成熟”。

四、游戏巩固,质疑拓展

1.学完了课文,你朗读课文的水平,是不是又提高了呢?现在我们来个“朗读高手大赛”怎么样?敢来和高手比一比吗?(课件:朗读高手大赛)

2.大家选一段来比赛朗读。

3.从大家的朗读中,我知道大家对夏天的喜爱之情。作者喜欢夏天,因为夏天是炎热的、多彩的、有趣的、悠闲的、迷人的,能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和小伙伴说说吧。

4.拓展,夏天是——(轻松的、欢乐的)

总结:

夏天来临了,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迷人的夏天吧!

夏天课件(篇8)

活动目标:

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2.爱吃水果,并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新鲜水果:苹果、橘子;

2.果园的图片;

3.榨汁机;

4.人手一个纸杯。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这些水果你认识吗?

小结:秋天的水果非常多,而且很有营养呢

二、比较苹果、桔子

师:老师这里有两种水果,认识它们吗?

每组桌上都放着这两种水果,请你看一看它们的形状,它们的颜色。并且摸一摸,捏一捏。

小结:这两种水果都是圆圆的,桔子是黄黄黄的,苹果是红红的。苹果摸起来滑滑的,桔子有点粗糙;苹果捏起来硬硬的,桔子有点软。

三、游戏:摸水果

师:这里有一袋水果,摸一个,请你告诉大家这是什么水果。

小结:可以仔细摸摸它们的表皮,你会发现两种水果不一样;捏一捏,发现它们的硬度不一样。

四、品尝水果

师:尝一尝,说一说它们的味道。

小结:苹果是甜甜的,桔子有点酸酸的,水分多多的。

五、延伸环节:柞水果汁

师:水果还能榨成美味的水果汁呢,请你们来品尝一下。

夏天课件(篇9)

教学内容:

一年四季,初夏秋冬,不仅有着巨大的认知价值,更有着无限的审美价值。本文作者选取了四季中的“夏天”和“冬天”这两个反差较大的对应性季节,把留心观察到的一些具体物象,用拟人化等手法写出了季节特征,勾勒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在炎热夏季和寒冷冬天之中的无限生机与活力。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全文语句浅显生动,趣味盎然,利于学生朗读。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知道夏天和冬天景色的不同。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和冬天。

4、仿照课文,说说春天和秋天。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中注意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全身心地投入,张开想象的翅膀,放飞思维。在想象中感受季节的特点,在朗读中品味季节的快乐,在描述中再现季节的情景。

2.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以“读”来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多种读的形式,保证学生读书的时间,提高读的质量。引导学生读出情,读出味。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加强体验和感悟。

3.拓展训练,积累语言。

语言学习不等于课文学习,因此对于课文的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课文的本身,要尽可能地拓展开去。如模仿文中句式,练习说其他景物,学习文中描述方法,练习说“春”、“秋”两季;课后搜集摘抄描写四季的语句??教师通过对学生由“扶”到“放”,帮助学生感受文字,积累文字和运用文字,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学习与夏天有关的生字新词,查字典,练习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夏季景色的特点。

4、通过了解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不同,体会作者对夏季雨后凉爽景色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师:一年四季,初夏秋冬。它们各自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美好。在第22课,作者写下了自己观察到的夏天和冬天。(扣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② 想象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

2、检查生字词的自读情况。认读生字词,相机学习“卷”字。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夏天呢?交流。

1、我们先看看雨前这一部分的景象吧!

2、自由读1、2自然段。要求:

想想文中的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特别炎热的夏天呢?把有关的词句划出来。

3、交流冬天美景的说说。

抓住“大火球”、“打着卷儿”、“低着头”等词句来体会。

1、盼望已久的大雨终于就要来了!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3、雨来得快,去得也快。来,这雨去的景象咱们一起读读。

4、男女生合作读3、4自然段。

1、师:雷公公带走了炎热,把清凉留给人间。我们去看看雨后的景象吧!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相机学习第9自然段,积累比喻句。

4、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5、交流评议。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这节课,我们走进了夏天,观察到夏天会下雷雨,雨前炎热,雨后凉爽。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冬天。

2、出示课后作业:

① 做个小画家。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迷人的夏天。

板书设计:

夏天课件(篇10)

【设计意图】

数数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容易混淆,手口有时不一致,教学必须借助直观教具,设置情景,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掌握手口点数技能。同时为了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班级,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互动。为此我设计了本活动。

【教学目标】

1、感受4以内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点数到4。

2、启发幼儿对数数的兴趣和体验帮助小猪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利用废旧酸奶箱自制教具小拖车一个(3节车厢)

2、实物教具:香蕉 苹果 梨 (每种水果有4个)

3、实物糕点: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糕点四种,每种有四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师生,家长互问好。

(出示小拖车)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幼儿回答),数数小拖车有几节车厢告诉老师。(复习3以内的点数)知道小拖车来干什么了么?(幼儿猜想)小朋友要认真听故事,就知道小拖车能干什么用了。

二、基本部分

1、老师讲述故事,讲到“走近一看,原来是黄黄的香蕉”时就问幼儿:“猪老大发现香蕉,不知该怎么办了?孩子们快帮帮猪老大吧!

(1)请幼儿动手操作:一个一个数香蕉,1 2 3 4 一个一个装进小拖车、老师引导孩子数数“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

2、当故事讲到“他爬上数一看,啊!有几个红苹果!”时引导幼儿说出“怎么办”?(我们一起帮猪老二数苹果,装苹果。)重点引导一个 两个 三个 四个手口一致点数。

3、他们又继续往前走,猪小第发现了什么呢?出示黄色的大鸭梨。小朋友都很聪明,再帮猪小弟数大鸭梨好吗?引导孩子动手点数大鸭梨, 再装进小拖车里。

4、游戏:幼儿与家长互动《我会骨碌碌》

孩子们真能干,三只小猪在你们的帮助下,捡到了满满一车水果,他们高兴的跳起来了,我们和小猪一起做做运动吧!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做。“骨碌骨碌1,骨碌骨碌2 骨碌骨碌3 骨碌骨碌4、”边说儿歌边让小手表示数字做动作。体验与家长同乐。

三、结束部分

1、谈话:看看满满一拖车的水果,就知道孩子们有多棒,让我们能干的小手再帮助小猪把水果送回家好吗?(找个别孩子拖着小车走在前面,其余幼儿跟在后面绕活动室走一圈。) 小猪家到了。

夏天课件(篇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知了叫 夏天到》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2课。夏天是本单元设计的自然背景,本主题活动由夏天动植物生态图景、动物与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探究蝉或其他会鸣叫的动物四个部分组成,融常识、生活、生态意识、探究活动于一体。

(二)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1.能仔细观察季节的变化,从多方面感知夏天。

2.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

l 行为与习惯: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

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l 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对夏天的自然现象及相关常识的探究兴趣。

(三)说教法和学法。

我在教学中针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环节的活动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采用了:谈话交流法、小组合作法、观察法、比较法等,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学会从自己生活的各种现象中,从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变化中捕捉季节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发现夏天的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从而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对小学生来说,探究季节特征十分明显的夏季,生活性强,操作性易,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去发现、观察大自然中一些奇妙的现象。因此,我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制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重点:

感知夏天的自然和生活,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和生活中问题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是本课的重点。这个重点体现课程内容标准“了解天气、季节的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照顾自己”、“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能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等内容。从本课教材来看,本主题活动由夏天动植物生态图景、动物与夏天的天文、夏天小动物与人们的生活、探究蝉或其他会鸣叫的动物四个部分组成,融常识、生活、生态常识、探究活动于一体(课件出示相关图片)。首先,以“感知夏天为题”,引导学生学生主动获取夏天到来的信息,说说对夏天的感受,初步激发学生探究夏天的兴趣;从故事“好奇的丁丁”入手,把夏天的自然现象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自然问题的欲望;与学生一起探究小动物的鸣叫,理解知了鸣叫的原理,继而通过查找资料寻找其它小动物鸣叫的原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后是展现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场景,讨论儿童对夏天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对学生进行安全、防护教育。教材四个方面的主题活动都是围绕我们这一教学重点采取层层递进方式设计的。

说教学难点:

让学生学习简单的探究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培养探究能力是长期努力的结果,希望通过本课能对学生起引导的作用。

(五)教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青蛙、知了的叫声;雷鸣声、大、雨声的录音;与夏天有关的图片。

二、说教学重点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性学习。本课教材侧重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探究自然的美”。同时本课为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教师用书对本单元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感受观察生活、探究生活、创意生活的乐趣,热爱自然、热爱科学,学习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本课课题《知了叫 夏天到》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正是热爱所以产生探究自然界季节性变化的欲望。从当前我校一年级学生的已有经验认知来看,他们对一年四季的循环交替有一定的表面认知,但对于每个季节的具体变化和一些奇妙现象的认识,还是一知半解,因此,引导学生学会从自己生活的各种现象中,发现季节的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究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三、说教学重点的解决方法和过程。

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以下环节,让学生通过听一听、看一看、说一说、议一议等方式进行有效学习。在第一课时中,我们主要拟通过“寻找夏天”这一主题开展不同环节的活动,继续让学生感受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并进行有效探究。

活动一:夏天的声音。

通过放夏天的蛙鸣声、知了叫声、大雨声等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判断,感知夏天的声音。

活动二:夏天的色彩。

播放收集到的图片:夏天开花的植物、夏天雨后彩虹、夏天女孩子穿花裙等。通过图片资料的展示、学生进行观察、交流、想象,帮助学生感知夏天的色彩。

活动三:夏天的秘密。

1.创设情境,讲述《好奇的丁丁》的故事,把夏天的自然现象:“从小鸟低飞和鱼儿露出水面判断雨天即将来临;由雷雨天到安全避雨”等一连串自然现象串联起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引导学生探究自然问题。

2、动物的鸣叫。通过媒体呈现了知了鸣叫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

2.说一说:与同桌交流自己观察、了解到的夏天的小秘密。

3、议一议:东莞的夏天什么时候来到?中午为什么不能给花浇水?知了为什么会唱歌?下雨前小动物有些什么变化?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进行探究,从而更真实具体地认识夏天。

环节四:夏天的歌谣。

以“夏天到”童谣导入,展现夏天的自然和生活场景。学生齐读,在读中感受夏天。然后,可以发动学生寻找其它与夏天有关的童谣或自编童谣。继而讨论学生对夏天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并说明原因,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老师要同时进行安全、防护教育。

最后,我们拟通过实践活动布置进行结课,把教学重点落实延伸到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尤其是在探究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能力有限,需要得到家长在知识、方法和条件方面的帮助。我们将设计以下实践活动:夏天到了,请与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中更多的奇妙现象,并进行有效记录。

夏天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夏天,感受夏天的迷人,感受夏天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夏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自学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掌握自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古诗渲染,走进夏天。

1、吟读古诗《小池》。问:你知道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夏天)从哪里知道的?

2、根据你的观察,夏天到了什么发生了变化?

(出示课件填空:夏天到了,知了叫了。夏天到了,。夏天到了,树更绿了。夏天到了,更。)

(创设情境,并从学生经验活动出发,让学生轻松投入课堂学习活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默读课文,找出夏天的特点。

2、认读词语。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通过预习,放手让学生自主地认读生宇,并在课堂上检查他们的自学情况,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同时让学生有展示成果的机会)

三、品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播放美丽的风景图片,学生谈感觉。(引导学生发现因为有了色彩使图片看起来更美)

2、找出描写色彩的段落。

3、如果去掉写颜色的词,读一读有什么感觉?

4、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发现夏天的多彩,发现夏天的美。(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5、你还知道哪些颜色?能把它放到夏天的景物里去吗?

6、再读第二段。

7、总结学习方法:读————划——————想————再读

(二)自学一、三、四段。

1、从1、3、4自然段中选自己喜欢的一段把它读熟。

(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空间,使之完全放开,更有利于激活形象思维,达到物我—体的最高境界。)

2、把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大家听听。(根据学生读的顺序进行教学调整,喜欢哪段先读哪段。)

(此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这篇课文里是怎样描写夏天的?(结合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炎热。

①夏天这么炎热,你为什么还喜欢它呢?(教学“炎”字)

②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小作者为什么喜欢它。“如果下起雨来就在小雨中奔跑,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这是什么样的感觉?

2、第三自然段————有趣

①你从哪儿看出:“有趣”?(生答)

②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③让我也欣赏欣赏你们的朗读好吗?

④如果你正坐在树荫下,稻田边或小溪旁……你还会看到或听到什么?

3、第四自然段——————悠闲:

①指名读。

②出示星空图,夜晚,望着星空你会想些什么呢?(放飞想象,痛快,尽情地想,这就叫做畅想)

(学生望着星空图想象,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同时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想中缩短了学与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用心与文本对话。)

③夏天可以……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或者……(师生接读)

④夏天我们还可以做什么?

(用这样的句式练读,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并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回忆起夏天悠闲之事,激发学生朗读热情)

(四)学习第五段。

①你们那么喜欢夏天,难怪我们的小作者也说夏天是迷人的。

②为什么说一切都在夏天里走向成熟?

四、分享收获,整体回味感受迷人的夏天。

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自由组合练习朗读全文——学生自由组合上台展示配乐朗读。

②学了(课文)《多彩的夏天》这一课,你想说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环节的设计在于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再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气氛,而让学生自由的选择学习空间,使之完全放开,更有利于激活形象思维,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