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励志的课件4篇

2023励志的课件4篇。

推荐一些关于“励志的课件”的精选文章让您了解更多。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优秀的教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材料供你参考和使用希望它们对你有所帮助!

励志的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在老师所呈现的问题中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遵循学生会的老师不讲的原则,教师只在展示交流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平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仔细品读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的仔细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2、学习课文中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并加以应用。

3、向徐悲鸿学习,学习他那矢志不渝,为国争光的决心和爱国心。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初识了徐悲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像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把书读薄,老师相信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再加上这节课的细读,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

“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

1、问题呈现: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

(2)自由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展示交流:

(1)徐悲鸿的有心指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相机板书——真正的中国人,请同学和老师一起书写。

师问:那在徐悲鸿的眼里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刻苦努力,有志向……),

可外国人却说:“你们中国人!”这话里,这感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话里你能读出什么?

比较“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们中国人”读读二三自然,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资料:

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可贵是的——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历发向上,救中国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孩子们,读一读上面的这两段话,同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中国人。

在你的眼中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你是从哪儿看出他肯下功夫的?

(2)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一样,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骏马图,他笔下的骏马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片段段)

☆每逢节假日,他就……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整天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是做什么来,是的,就是整天看电视,我们也会感到累的,何况他是在不停地画呀画,可见他多么的辛苦)

这儿有两个逗号,想想第一个逗号可以去掉吗,对,不能,不样更能说明他不停地画,他这样一直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两个只和一个为的是你读出了什么——对,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

补充资料:

老师上网也查到了一个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由于长时间不能按时吃饭,徐悲鸿得了严重的胃肠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一下,但他用左手压住疼处,右手继续画下去。

现在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还会觉得他下的是一般功夫吗,课文是怎样把他下功夫的过程为我们写得这么具体的呢,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一一为我们介绍清楚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应用这种构段方式。

小结第二部分,孩子们,徐悲鸿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有没有白下呢?好,我们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

没有负,他下了这样的功夫,那到底结果怎样呢?(结业考试成绩优异,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当年说徐悲鸿的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他又会怎么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人呢?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从他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对照他一开始说的“你们中国人”前手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学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中国,不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在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吗?

看了老师的这番话,请把你现在想说的用一句话来写下来吧

学生写,然后指名读

读着读着,我们就把人读“厚”了,(板书)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填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完成下面句子

徐悲鸿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功夫,他就像……

2、结果反馈:让孩子们说说各自的收获与不足

3、反思总结,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很满意,希望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你们踊跃举起的小手来,好吗?大声地告诉老师。

四、布置课下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把文读短

所有时间刻苦勤奋把书读薄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中国人!有志气把人读厚

全部精力不卑不亢

励志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

2.树立自强进取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

主题阐释: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升学压力、家长期望、自我期望等各方面压力纷纷压到学生的心头,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并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力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课前准备:根据儿歌《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内容改编为话剧,布置学生课前排练。并提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对“如何对待压力”先做一定思考。

班会过程:

一、导入通过埃及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入:

蜗牛到达金字塔顶,主观上是凭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应归功于它厚重的壳。正是这看上去又笨又拙、有些负重的壳,让小小蜗牛得以到达金字塔顶。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和鹰的翅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

可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鹰的翅膀,很少在意蜗牛的壳。就像我们羡慕别人能有某种天赋或特长而获得某些成就,却整天埋怨我们身上要背负太沉重的“壳”一样。

二、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身上背负的“壳”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稍作归纳。这“壳”能够搁下吗?(明确:人要生存就必然担负着许多责任和压力。)

三、讨论:

我们要如何背着“壳”前行呢?

观看学生话剧《蜗牛与黄鹂鸟》的表演,并要求学生根据话剧中的一些启示去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用幻灯片展现三个小故事,并要求学生在故事中得出启示:

故事一:

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

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

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汉斯·季默在第6_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狮子王》荣获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启示一:要能背着“壳”前行,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故事二:

美国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从此,赛尔玛决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到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

她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把原来认为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从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终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

启示二:要能背着“壳”前行,其次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事三:

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

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启示三:要能背着“壳”前行,还要有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识。

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励志名言?

教师举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等)。

五、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结:

除了以上故事所给启示,你认为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具备些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结语:

人生是一个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不管壳有多重,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蜗牛那样,化压力为动力,凭借自己的执著和自强,爬上自己心中的金字塔。

七、结束语:

播放周杰伦的《蜗牛》,带引全班同学合唱。

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励志的课件 篇3

教案内容: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观察图上的骏马,说说有何感受,引出“徐悲鸿”。

2、简介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为近代乡村画家,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家。10多岁到上海,后勤工俭学赴法国学画,师从达仰。经过勤奋刻苦的学习,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成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

3、导入:你想知道徐悲鸿年轻时学画的故事吗?想知道他为什么会画得这么好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讲述徐悲鸿奋发努力学习绘画的刘课文。

板书课题:徐悲鸿励志学画

4、指导读准“励”字,了解“励志”的意思:奋发志气,把精力集中在某方面。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检查:

①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②区分下列字音:

前鼻音:不知疲倦犯错误

后鼻音:徐悲鸿鞠躬

③读谁下列多音字:

冲着向前冲看重重新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①朗读下列词语:

成绩 改变 错误 不知疲倦

优异 激怒 清苦 勇往直前

②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

①指导读好下列长句,读出停顿:

年轻的画题师徐悲鸿考取了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后来又向法国著名的绘画大师达仰学画。

徐悲鸿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结业考试。

②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指导书写生字。

租、绩、误:左窄右宽。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看重重新冲着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师:课文题目是------(生:《徐悲鸿励志学画》,)谁来说说你对“励志”的理解?

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他为什么要立这样的志?他有没有实现自己的志愿?让我们来学习课文,解开这个迷团。

二、 精读品味:

(一)、学习“受辱立志”:

大家喜欢听音乐吗?音乐总有引子、高潮和尾声,文章与音乐是相通的,这篇课文的引子是什么?(生答:受辱立志)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第一部分,边读边想:你在这部分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找句)

3、交流:

生:我知道了徐悲鸿年轻时很了不起,法国著名绘画大师达仰很看重他。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立的志是: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我读懂了徐悲鸿为什么要立志。是因为一个外国学生嘲笑说中国人成不了才。

4、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生读,评价,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理解: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生:到最好的环境中去学画也不能成才。

生:学到死也没有用。……

5、这个外国学生太目中无人了!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他是怎么想的?

(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读书要读出人物的内心感受,请你读好这句话。(板书:用“心”读好这句话。)

指生读,读出坚定的语气。齐读这句话。

谈谈你对“真正的中国人”的理解。

生:就是有骨气的人。就是不怕困难的人。是有志气、有恒心的中国人。……

(二)、学习“勤学苦练”:

1、徐悲鸿立志以后,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来学习这首乐曲的“高潮”部分。

自读第二部分,把文中写徐悲鸿怎么做的这些有力的音符找出来。

2交流:

a、生答: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师:以前的他努力吗?为什么要“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骏马图》)请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驰,勇往直前的?是因为他知道-----(“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b、生答: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师:什么叫“潜心临摹”?临摹什么?一整天是什么概念?徐悲鸿为什么要这么勤奋学画?

(“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齐读这句话。)

c、生答:他只租了一间小阁楼,经常每餐只用一杯白开水和两片面包。为的是省下钱来购买绘画用品。

师:你们的学习用品是哪里来的?徐悲鸿有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为了学好画,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将就。生活是如此的------(清苦)。他这样做,仍然是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生用“心”读好这句话。)

3、大家齐读这一部分。读后想想这一部分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总分)

其实前一个自然段还是承上启下段,承接上文立下宏志。

(三)、学习“轰动世界”:

1、徐悲鸿的努力有没有白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画展轰动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真正的中国人。

2、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生:只要下了功夫,努力了,就一定有收获。

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生:你下了苦功,黄天不负有心人,你肯定会成功的。……

3、师:是啊,徐悲鸿获得了成功,曾经嘲笑侮辱过他的那个外国学生呢?

(出示:我承认中国人是很有才能的。看来我犯了一个错误,用中国话来说,那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说说你对“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学生交流)

指生读,读出愧疚的心理。

(与开始时外国学生说的话进行对比)

师:是什么让这个外国学生有如此大的改变?

(是徐悲鸿励志学画、勤奋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鸿由此而取得的成绩。)

4、师:这样的“尾声”你满意吗?

三、用“心”对话:

徐悲鸿的成功是因为他有有一个坚定的学画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为我们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是如此,只有树立目标,下定决心,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才能面对挑战,才会获得成功。看着徐悲鸿的《骏马图》,我们仿佛看到了徐悲鸿先生意气风发的雄姿,你此时,有什么想要向他诉说的吗?

(先在本子上试写,再全班同学交流。)

励志的课件 篇4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马的姿态,如果让你来形容的话,你会想到哪个词?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4、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及时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G、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在书上都做了哪些记号呢?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 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5)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读得如何呢?找8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他们读到哪里你的眼睛就看到哪里,还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读,边听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7)谁来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4、听了外国人的话,徐悲鸿是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激怒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被激怒了?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徐悲鸿?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4、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徐悲鸿就是这样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请大家齐读第4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跟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既可以谈感受,也可以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可以谈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价一下今天的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其实,在世界上像徐悲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认识一位,下发《一定要争气》。

2、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和童第周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为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只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就有克服办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阅读,准备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为什么? 激怒 学画刻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怎样? 奋发努力

为国争光 结果? 轰动 生活清苦

GZ85.com扩展阅读

2023散步的课件4篇


学生们需要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因为他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所以,老师的上课要以教案课件为依据。工作总结之家为您精挑细选了一篇不容错过的“散步的课件”文章,请不要忘记将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

散步的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挡有害微粒 清洁空气

没有噪音 没有喧嚣

散步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疏通全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等字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亲情。

操作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音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整体感知这篇散文故事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线索,体会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品味、把握文章主旨。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孝敬,学会和谐处理家庭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播放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入新课的学习。

2、检查预习

提问2——3名学生再由教师给予肯定明确。

字音认读

熬áo粼lín霎shà咕gū歧qí

(看来同学们下去还是非常认真的预习了课文的,这可是不错的习惯啊!大家可要好好坚持下去哟)

二、正课

1、作者简介(可请学生来回答教师补充出示幻灯片)

莫怀戚:1951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代表作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2、请同学们听朗读

要求:

(1)注意对比自己在预习中勾画出生字词语的读

(2)整体感知课文并体会作者笔下的美好春景。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明确:这段话通过初春景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3、学生分组自读课文并探讨回答以下问题。(幻灯片展示)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有哪几个人物?主人公是谁?

明确:我们一家四口在田野散步。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

(2)散步的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一分歧的?当时是怎样想的?

明确: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走小路。儿子还小以后陪他的时间还很多。(幻灯片展示年轻人老人小孩关系图)请同学们根据这个示图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作者站在人生的中点上,一边是长辈,一边是后代,也处在生命之链的关节上。这里既有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挚爱。(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由个人上升到社会、国家。)

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还记得学习课文前的那个大大的“爱”字码,在课文中这种爱就是强烈的责任感和对生活的挚爱。请同学们带上这个“爱”字回家后给父母写一段感恩的文字。

四、小结

《散步》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情节动人,语言富有内涵。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温馨和睦幸福的大家庭。同学们可要认真体会啊!

五、作业

请同学们在对课文初步理解的基础之上对课文其他精美的语段进行研讨。

散步的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特别是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让我更加感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帮妈妈洗脚)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

(1)扫除字词障碍

(2)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3)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

(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4)“我”决定委屈儿子;

(5)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6)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1)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2)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五、课堂小结

课后习题

1.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粗的词语在语句中的意思。

(1)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2)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第三自然段中“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句中的“熬”换成“度过”行不行?为什么?

答案与提示:1.(1)各得其所:几个人的想法都得到适当的满足。(2)水波粼粼:水波在阳光下明亮闪烁。 2.不行。因为“熬”在文中是“忍受”、“艰苦支持”的意思。强调母亲过冬不容易,而“度过”仅指“时间上的过去”,不能体现“忍受”.

散步的课件 篇4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涵泳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2分钟)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负,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读文生情整体感知(8分钟5+3)

1、配乐朗读,思考: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以上两个问题。)

2、反馈、点评、小结:

(1)我们一家四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归结为“和美”(板书)

三、研读入境合作讨论(10=5+5)

(下面就让我们把自己也融入这样一个“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们美丽的心灵。讨论)

1、展示:(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小组口头)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班上书面)

2、划分4人小组、要求: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

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3、(5分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

4、(5分钟)反馈、小结。

(1)检查一个小组:对四人的欣赏、理由。

(2)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5、补充名人的话:(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四、涵泳入理品味探究(10=5+5)(默、朗结合,品味意境)

(这是一篇短玲珑剔透、小精悍的叙事散文,但在写景上也别具特色。)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②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②男、女朗读,品味

③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召唤——哲理:热爱生活、。

五、赏读入心拓展运用

(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这个句子虽然不是写景,但我喜欢)

1、展示“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2、(3分钟)反馈、形式: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内容:生生不息(如果我们写作增添亮色)

3、这样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请画出来(每组看两段,找到一句即可举手)

4、(3分钟)深情赏读:领读—跟读,评价。

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5、(4分钟)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

(“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心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6、(5分钟)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7、反馈、小结: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读)

六、课后作业:(父亲的故事过渡)

1、为你的长辈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脚”、“洗衣”、“梳头”等)

2、将这一过程及感受写成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励志课件精选8篇


这篇网络上的好文“励志课件”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优美,如果您认为这个网站值得关注请动手将其收藏下来以备后续使用。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达成。

励志课件 篇1

教育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艰辛,知道父母的爱是无私的。

3、能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课前准备:

1、要求学生收集中国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2、调查学生孝敬父母的情况。

3、准备有关的音像教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在生活中,父母的手永远牵着我们的手;父母的身体永远给我们挡风雨;父母的爱是夏日里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冬天里温暖的火;父母的爱是我们生病时候一杯温热的水;父母的爱是我们健康时候一个放心的笑。

在古代,诗人孟郊这样歌颂我们的妈妈(幻灯片:慈母手中线)。

2、听《小乌鸦爱妈妈》歌曲,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3、(出示画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主持人小结:陈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曾任新四军代理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兼政委,是中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后,他担任了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为祖国为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你们知道吗,他还是孝敬父母的大孝子呢!那么,他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呢?请**同学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听《陈毅探母》的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陈毅元帅是个大人物,有繁忙的公务在身,但他不忘家中的老母亲。在百忙中抽空回家探望瘫痪在床的母亲,为母亲洗尿裤,以关切的话语温暖抚慰病中的母亲。虽然陈毅元帅为母亲所做的只是一些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但从这些平常的小事,看出了他对母亲浓厚的爱。他不忘母亲曾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母亲的艰辛和不易,知道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过渡:同学们,像这样孝敬父母的事例,你还听说过吗?

三、列举古今孝敬父母的故事

出示幻灯讲故事:《卧冰求鲤》、《黄香温席》……

主持人小结:像这样的故事,我们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呢?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了,可人们总是深情地赞美他们,还把他们编进了书本,流芳百世。

四、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1、观看妈妈分娩时的录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小结:同学们,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养育了我们,是父母供我们上学,供我们穿衣,供我们吃饭,还把好吃的自己不舍的吃,留给我们。父母为了养育我们不知牺牲了多少时间和心血,不知花费了多少精力和财力。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爱,是伟大的爱,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孝敬父母、尊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更是我们应该做的。

励志课件 篇2

活动目的:

1、通过感受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驱使学生向往大学,激发学习的动力,迈向梦想的大学;

2、引导学生树立在高三复习时期的良好学习心态;

3、通过交流学习心得与方法,使学生能从中改进自身学习方法,高三冲刺高考励志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活动地点:xxxx班

活动主持人:班长

活动过程:

一、教师致词:

高三,也如高山,用一年的时间攀登一座精神的高山,回头看时就会发现并非高不可攀,人生总是在翻山越岭,高考只是其中一座横跨在走向人生一个新的认识转折点的山,你们的人生还没走完,又如何知道高考是最高的那座山呢?在高三面前,有人胆怯了,有人迷惘了,有人失败了,甚至是倒在了高三的脚下,再也没有爬起来,要达到高山就要有一个好的开始做准备,调节好心理状态,风景总在高处!

二、展望风景

播放大学近三年的精选相片视频(题材包括大一军训、徒步前往黄埔军校、校运会、大学中秋晚会、比赛、春秋游、庐山内蒙古实习、上海海南的寒假经历、三下乡等)

教师:大学不光是获得专业学科知识,职业技能的场所,更是人生丰富多彩的经历的一道亮丽风景。高考的脚步刚刚离去,又到了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候。还记得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和所有高三学子一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为自己的小小未来担心着。

时光如梭,大学生活已经让我们适应下来了。经常也会回忆起高中时的种、种。那时的天,那时的地,那时的生活……

你们步入高三,有没有无限的希冀和美好的蓝图,有没有准备好了在高三征程中的追逐?

学生发表感受

三、登高望远

讲述个人认为高三复习必须具备的良好心态及如何调整目前的不良情绪,把理论结合个人经历和他人真实经历来讲述

四、互动交流

与学生交流个人的学习方法与经验,希望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五、结束:希望同学们始终以坚定的斗志,旺盛的精神迎战高三的复习,我一直认为,高三是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励志课件 篇3

教研组朱耀琴老师首当其冲,为大家开了一节教研课,内容是《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一课时。尽管是第一课时,但听后却觉得有内容、有分量,与我印象中对第一课时的认识有很大区别。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朱老师的词语教学妙哉!

下面就励志与嫉妒两个词语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谋构全篇,串联课堂励志一词的教学。

1、在揭题后,朱老师要求学生对课题质疑。有学生对励志一词的词义提出了疑问,朱老师顺势告诉学生这个词语可以理解成立志,也许是作者搞错了。

2、随后,学生初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时,朱老师又提问:现在,你觉得励志和可以换成立志吗?学生已感觉有些不恰当,当然具体原因还不能说清,于是朱老师先引导学生理解立志立下志向,学好画画是徐悲鸿在开始学画时就立下的目标,与在巴黎的经历并无多大关系。励志有另外的含义。

3、精读了课文第一部分,学生对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这一问题有了深入理解,教学进入下一重要环节:感悟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教师出示并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的第二部分,学生围绕发奋图强进行阅读感悟,体会到徐悲鸿是为了给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才立下这一志向。这时,教师发问:励志、立志,哪个次更好?并提醒学生励可以组成激励、鼓励等词语。这时,学生对励志一词的理解终于水到渠成:这是徐悲鸿自己在激励自己,必须用事实说话,让那些外国人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一个词语的教学,既赋予了它谋篇构局的功能,又以此串联起了几乎整堂课的教学环节,实在是妙!

二、基于文本,联系生活嫉妒一词的教学。

徐先生,我知道达仰很看中你,但你别以为进了达仰的门就能当画家。那么中国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这段话该怎样读?学生分别说到了很不礼貌地、骄傲地、嫉妒地等。这时,教师开始了嫉妒一词的教学虽说部分学生对嫉妒一词可能已经有了一定理解,但要使所有同学对这个词有更深入的感悟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1、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要嫉妒徐悲鸿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很快读到答案,并回答:因为达仰很看中徐悲鸿,热情地指导他。继续追问:看到达仰这样对待徐悲鸿,那些人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学生开始揣测:他们可能会觉得达仰很偏心。他也许在想,达仰凭什么这样对待你这个中国人。他觉得很不服气。是的,这个外国人心里对徐悲鸿有些怨恨,这种因为比不上别人而怨恨别人的心理就叫嫉妒。教师的这番话,巧妙的总结了学生的回答,并揭示了嫉妒一词的词义。[

2、学生依据文本理解了词语,但朱老师并未满足于此。她又继续深入:嫉妒两个字都是女字旁,也许古人贬低女性,认为女孩子才会心胸狭窄,所以把这个词这样写。但是现在当然并不是这样的,也许我们也会有些男同学有这样的心理。那么,这样的心理我们应不应该有呢?学生很肯定地回答到:不应该!

这个环节在整堂课的教学中也许只是一个小插曲,但却给了我很深的感受:基于文本、联系生活,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如何和谐的体现?也许,就该从这样的小插曲开始做起吧。

励志课件 篇4

张庆主编在西安培训会上说:要重视整体感悟,不要把课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领子,俗话说: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教学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为纲领,做到纲举而目张。我一直觉得这番话说得很好,但真正深有体会,却还是在今天的课堂上。

今天,原本按照计划完成第5课《天安门广场》的教学。没想到突然接到代课的任务,于是临时改变计划,将明天才上的第6课《徐悲鸿励志学画》提前教学。我还好办,预先备了课,学生没有预习,恐怕要影响教学效果了。

上课伊始,我先拿出大约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预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除字音障碍,读通读顺句子。然后板书课题,指导读题。至此,课堂是平静的,学生是安静的。读了这个题目,你有问题吗?当我抛出这样的话题时,立即得到了没有的齐答。我不禁有些吃惊:看课题提问,这是我们在三年级时常用的一个教学策略,孩子们在预习的基础上都能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来。而今天这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显然预习不够充分,怎么竟齐答没有问题?看来不是真的没有问题,而是忘却了动脑读题,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抿嘴一笑说:我最喜欢爱动脑筋的孩子。没想到这么轻轻的一句话却惹得小手如林了。接下来是他们接二连三的问题:徐悲鸿是什么人?他跟谁学画?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徐悲鸿立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励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立志?我立即对这几位提问的孩子大加赞赏,同时指出这些问题有些提得很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内容,如励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立志?;有些问题只要看看书,很容易就可以弄懂,如他跟谁学画?;有些问题老师可以帮助你,如徐悲鸿是什么人?;有些问题同学们经过认真读书自己就能解决,如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徐悲鸿立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等。

于是,我先给孩子们介绍了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的画以奔马著称,学生马上联想到:齐白石的画以虾著称,郑板桥的画以竹著称等。接着我出示了徐悲鸿的奔马图,同时留下个悬念:为什么徐悲鸿如此钟爱马?学完了这篇课文,也许你就能得到答案了。接下来我请同学们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用立志,而用励志一词,没想到第一位同学就答得很好,他说:立志是表示定下一个目标,定下一个志向。而励志是常常激励自己要奋发努力的意思。我不禁佩服他理解得到位,表述得准确,同学们听了都心悦诚服。一个我原以为比较难的问题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接下来我引导同学们带着刚才提出三个问题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徐悲鸿立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自由读书,读完以后思考:课文哪些内容是写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的,哪些内容是写徐悲鸿是怎么励志学画的?的,哪些内容是写徐悲鸿立志学画的结果怎么样?的。本文叙事脉络清楚,又有一些暗示性的时间词,所以学生很快就找出了相应的段落,从而将全文分成了三个部分。

我想,这就是张庆老师说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吧。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过这个文眼可以窥探文章的主要内容甚至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基调。所以我将本文的课题作为文章的领子提起来,就使学生对全文的整体感悟变得简洁而明朗。

励志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自己所背负的压力,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

2.树立自强进取的信念和信心,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初步形成主动磨练自己的意识,培养勇于承受压力的能力。

主题阐释:

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升学压力、家长期望、自我期望等各方面压力纷纷压到学生的心头,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压力,并培养自强不息的意志力成为现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课前准备:根据儿歌《蜗牛与黄鹂鸟》的歌词内容改编为话剧,布置学生课前排练。并提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要求学生对“如何对待压力”先做一定思考。

班会过程:

一、导入通过埃及的一个古老的传说引入:

蜗牛到达金字塔顶,主观上是凭它永不停息的执着精神,客观上应归功于它厚重的壳。正是这看上去又笨又拙、有些负重的壳,让小小蜗牛得以到达金字塔顶。在登顶过程中,蜗牛的壳和鹰的翅膀,起的是同样的作用。

可是生活中,大多数人只羡慕鹰的翅膀,很少在意蜗牛的壳。就像我们羡慕别人能有某种天赋或特长而获得某些成就,却整天埋怨我们身上要背负太沉重的“壳”一样。

二、提出问题:

那么我们身上背负的“壳”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稍作归纳。这“壳”能够搁下吗?(明确:人要生存就必然担负着许多责任和压力。)

三、讨论:

我们要如何背着“壳”前行呢?

观看学生话剧《蜗牛与黄鹂鸟》的表演,并要求学生根据话剧中的一些启示去归纳出自己的答案。

教师在学生发言后,用幻灯片展现三个小故事,并要求学生在故事中得出启示:

故事一:

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了音乐,他的心中有一个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当音乐大师,尽管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但他能用钢板制作的模拟黑白键盘,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

后来,他用作曲挣来的稿费买了架“老爷”钢琴,有了钢琴的他如虎添翼,并最后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他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病”。

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忘不了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句,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打着手电筒写曲子。汉斯·季默在第6_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狮子王》荣获音乐奖。这天,是他的37岁生日。

启示一:要能背着“壳”前行,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

故事二:

美国伟大的励志成功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

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牢中的铁窗望去,一个看到泥土,一个却看到了星星。”从此,赛尔玛决定在沙漠中找到自己的星星,她观看沙漠的日落,寻找到几万年前留下的海螺壳。

她和当地人交朋友,互送礼物,她研究沙漠中的植物、动物,又学习有关土拨鼠的知识,她把原来认为最恶劣的环境,变成了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冒险,并出版了一本书《快乐的城堡》,她从自己的牢房中望去,终于望到了自己的星星。

启示二:要能背着“壳”前行,其次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故事三:

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无奈之下,农夫决定把枯井填上。

当泥沙落到驴子的背上时,驴子停止了哀叫,把背上的泥土抖掉,站到了上面。就这样它居然一步一步的走出了枯井。

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那原本是埋葬驴子的泥沙,被他抖落到脚下,变成了走出困境的阶梯。启示三:要能背着“壳”前行,还要有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意识。

四、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相关的励志名言?

教师举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其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等等)。

五、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结:

除了以上故事所给启示,你认为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中还应该具备些什么?你又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结语:

人生是一个背着“壳”前行的过程。不管壳有多重,希望同学们能够像蜗牛那样,化压力为动力,凭借自己的执著和自强,爬上自己心中的金字塔。

七、结束语:

播放周杰伦的《蜗牛》,带引全班同学合唱。

歌词:该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随着轻轻的风轻轻的飘/历经的伤都不感觉疼/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在点乘着叶片往前飞/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励志课件 篇6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懂得价值观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懂得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活动形式:

1、学习与宣传等

2、组织讨论

3、谈体会与感受

4、开展知识竞赛

5、学习心得(文章)

三、班会的内容:

1、依据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求,通过班会的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2、学生主持

3、学生讨论与交流

四、班会的题目

《《感恩的心》、《携爱同行》、

中学励志主题班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班会教案励志故事_经典励志故事_励志小故事《做有责任感的学生》等等。

五、活动时间

x月x至x月x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班主要围绕学生一日常规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了系列有效的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活动成效斐然,师生热情高涨,感人至深。

一、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我班成立了以班主任为首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教研组,组建了强有力的班干队伍,带领各任课课代表齐抓共管,形成了完整有序的管理体系:(1)班主任管理(2)班长管理(3)各科课代表管理(4)学生自主管理。这种一条龙的管理模式环环相扣,层层落实,德育成效十分明显。

二、健全机制,实施到位

1、校照学校下发的实施方案具体落实,按照宣传-计划-评估-总结-反思的程序落实于德育工作行事历中。做到有计划,有目标,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

2、学生一日常规贯穿于每日的行为之中,让学生知道在家时、在校的每个时段要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算好、算对,教师要给予详细讲解和耐心教育。

3、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内容要有针对性,结合学生生活,活动形式要多样,师生喜闻乐见,容易接受,操作简易,更要富有成效。

三、过程督查,评价实效

1、随着中学评估方案的出台,我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施,每学期必须进行三次过程督查,要有记录、反馈、小结。

2、对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的过种督查,不能流于形式,即要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要要求学生说出个人的心得休会。

3、学生朗读比赛,情景剧表演的成绩要与班级教师的业绩挂钩。

四、总结现在,展望未来

1、学生的养成教育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培养其自觉性和自主性,贵在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2、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简单易行的德育实践活动,才能真正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德育和智育的全面发展。

3、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大合力,育人效果才会更明显,才会更持久。

4、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为进一步深化德育改革,拓宽德育渠道,打造德育特色,提升育人成效而努力奋进!

励志课件 篇7

一、活动主题:励志人生不言弃,感恩在心永流传

二、活动目的:来到大学,我们远离了父母,远离了庇护。因此,我们需要学会自强自立,在大学里面,持有一颗进取的心,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拥有更多的精彩,让我们的大学增添更多的欢乐。然而,五月临近,母亲节将至,我们作为子女,也该用行动来表示一下我们对母亲的爱。此次班会可以让同学们尽一份小小的孝心,来表达同学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同时,也可以通过此次活动来让同学们理解一下父母的艰苦,生活不易,亦可以弘扬中国传统美德。

三、活动时间:待定

四、活动对象:14药剂全体同学

五、主办单位:14药剂团支部

六、活动安排:

1.统筹安排,制作PPT、电子相册

2.协助班长工作,班会当天收集纸条,负责当天签到工作

3.海报制作、新闻稿撰写其他班干配合其工作

4.安排同学入场,维持会场纪律

5.购置物品,剪裁纸条,当天发放小纸条

6.班会期间拍照、拍同学们的纸条

7.主持稿撰写、主持人

8.申请教室

9.打扫教室(全体班干)

励志课件 篇8

教例:《徐悲鸿励志学画》

师:徐悲鸿了励志学画,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师:(出示该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师:哪徐悲鸿为什么会立下这志向呢?你能说说吗?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回答得很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谁愿意上来演一演这一情节。

两名学生表演,但明显对文字的挖掘不够,学生并没有把外国学生的傲慢,徐悲鸿的奋发图强表演出来。

上述案例不由让我想起那句经典的广告词不看广告,看疗效。它其实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疗效才是人们选择药物的关键。同理当我们在课堂上设计我们的教学环节时首先就要考虑它们是否有效。有效课堂应该是每一位语文老师追求的目标。在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当学生在朗读中出现问题时,正是我们老师介入的最佳时机,如学生在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时,就要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词来指导学生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从而体会当时徐悲鸿的心情。很是可惜在这里老师并没有引导学生去很好的理解,只是草草一读了之,从而丧失了一个很好的指导学生挖掘文本的机会。以至于最后的表演也就成了一种形式,学生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也就体会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有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根本谈不上。

2023公输的课件4篇


讲义和幻灯片是教师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讲义和幻灯片是每位教师必不可少的工作内容。讲义是教学经验的重要汇聚,那么哪些讲义和幻灯片值得作为参考呢?您可以在下列资源中查找与“公输的课件”相关的学术资料,相信您能在本文中找到所需的内容!

公输的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古代出色的论说文。墨子以其大智大谋大勇抑制住了楚宋之战,暂时避免了一场生灵荼炭。墨子的“智”在于,当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采用巧妙、锋利的言辞使战争的发动者理屈词穷;其“谋”在于,他单枪匹马,胸有成竹,临危不惧,视死如归,令楚王等人不敢轻举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表现了墨子的智谋勇三全和反对不义攻伐的精神。

《墨子》一般人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约前476—前390),名翟,相传为战国时期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墨家的创始人。他的主张大致可分为“兼爱、节用、非攻、非乐、非命”等十项,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本文先写墨子以理服人,说服公输盘;再写墨子指责楚王攻宋之不智,楚王虽辞穷,但攻宋之心仍不死;后写墨子挫败公输盘的进攻,并揭穿其阴谋,告以宋国早有准备,最终迫使楚王放弃用兵。本文以墨子据实据理使楚王放弃“攻宋”为线索,层次分明,结构紧密完整。墨子采用迂回术,以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对比等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论辩力强,极具说服力。文中墨子的三次论辩艺术性极强,特别是第三次写墨子与公输盘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通过墨子的言行来刻划人物,形象鲜明而突出。

二、设计理念

本着新课程提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我们应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参与知识与能力获得的过程。

三、学生分析

作为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一定的文言文的积淀,有一定的文言语感。所以本节课将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体验,自主探索,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学习伙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对话探究,共享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课文涉及的相关历史知识;积累文言词语;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对人物形象能联系课文的描写进行分析和鉴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和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

2、强调合作学习,主动和同学合作,和老师合作,和媒体合作,质疑问难,对话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人物形象描写的分析与鉴赏,理解墨子“兼爱”、“非攻”的政治理想,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不义战争的人文情怀;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话探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习古代文化精品的激情;

五、教学流程

公输的课件 篇2

教学要点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朗读课文,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一)学习课文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课文叙述了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思考: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1)速读课文,概括出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

(2)师生讨论,明确:

第一回合是墨子使公输理屈词穷;

第二回合是墨子使楚王理屈词穷;

第三回合是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二)分析第一回合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墨子是如何劝说公输盘的呢?

墨子见公输盘,并没有直接劝阻,而是先设下圈套(“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①当墨子请公输杀人时,公输作何表示?(“不说”)

②墨子进一步说可以“献金”,采用激将法,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

(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逼使他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一类的话来。因为墨子料到公输盘虽然在积极准备血腥的战争,但表面上必然会装出坚持正义的样子。公输盘果然中计。)

③墨子怎样给予致命一击的

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驳斥了他的所谓的“义”

首先义正辞严地指出‘宋何罪之有”,而后指责攻宋的不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同时批评攻宋的不仁,因为宋本无罪。

得出结论:公输盘的“义”是“不杀少而杀众”,是更大的不义。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是在指责公输盘的不义吗?(不是,是为了防止公输盘以种种理由搪塞推托责任。)

墨子用“不可谓智’”不可谓仁”不可谓忠”不可谓强”不可谓知类”,从各个方面批判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有口难辩。将帮助楚国攻打宋国的公输盘置于理亏的境地。

(4)“公输盘服”,此时公输盘真的服了吗?他取消了攻宋的计划了吗?你能揣测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吗?(没有真服,只是默认了攻宋的“不义”。他没有取消攻宋计划,只是狡猾地将责任推给了楚王。)

(5)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墨子善罢甘休了吗?从文中哪一句可以看出来?

(没有善罢甘休。从“胡不见我于王”可以看出来。从此处我们可以感觉到墨子的勇敢和果决。)

(二)分析第二回合: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

(1)墨子见到楚王,先举了一个什么例子?目的是什么?

(“今有人于此…邻有糟糠而欲窃之。”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

(2)墨子是怎样借楚王的推断说服楚王的?

(通过对比和比喻。首先拿楚国的土地、物产和宋国的土地、物产比较,然后把“王吏攻宋”的行为与“有人”的行为进行类比,说明楚之攻宋实在像患了偷窃一类的毛病,暗寓攻宋不智,实无必要之意。)

(3)楚王是否承认墨子的道理?是否因之取消了攻来的计划?

(楚王承认墨子说的有理,这从“善哉”一语可以看出。但并未因此取消攻宋的计划,反而把球又踢到了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云梯面前,而且态度坚决地表示“必取宋”。)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重点探讨了前两个情节的内容,欣赏了墨子巧妙的语言艺术。在这两场智斗过程中,墨子令公输盘“服”,令楚王称‘善”。但是,楚王仍然要“必取宋”,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下文,想想墨子是以怎样的方式彻底“打败”了楚国君臣,取得了这场斗争的全面胜利。

公输的课件 篇3

教学要点

继续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二、分析第三回合

1、楚王把攻宋的希望寄托在公输盘及其所研制的新式武器上面,那么

双方又进行了怎样的较量,结果怎样呢?

集体朗读课文

公输盘以新式武器及巧妙战术与墨子进行较量,公输盘“九设”机变,墨子“九距”,结果是“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2、“公输盘诎”说明了什么?(说明不论在道义较量上,还是在战术较量上,公输盘已告全面失败。)

3、“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一句反映了公输盘怎样的心理状态?

(公输盘两战皆败,已然恼羞成怒,动了杀机。)

4、在危险关头,墨子有什么表现?

(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以“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针锋相对)

5、墨子揭露了公输盘“不言”的内容,请问是什么?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6、墨子是否彻底慑服了楚国君臣?为什么?

(是的。墨子最后向楚王摊牌:自己的弟子已经协助宋国加强了防备,已持“守圉之器”而待“楚寇’”。这就彻底打破了楚国君臣妄图依仗新式武器攻取宋国的梦想,不得不取消攻宋的计划。至此,墨子取得了全面的胜利,达到了止楚攻来的目的。)

三、拓展延伸

1、体会全文,思考墨子止楚攻宋,是否仅靠锋利巧妙的言辞?

(不是,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靠墨子的技艺和宋国的战备。由于有实力作后盾,墨子的话才更有力量,才更有取胜的把握。)

2、谈谈你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在民间传说中是能工巧匠,是正面形象,在本文中他既好名又好利,既要为楚国制造云梯攻打宋国,争取楚王宠信,又要标榜自己有“正义感”。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3、模拟对话,通过激发学生想象,充分感受墨子的人格魅力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墨子机智、勇敢,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是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

欣赏品味。

本文是一篇以记言为主,趣味盎然的散文,它生动的对话、鲜明的人物形象均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1)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和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是步步深入的。起初墨子和公输盘辩论,谴责攻宋“不义”,后来和楚王辩论,把攻宋与患了“窃疾”相提并论,就更深入地揭露了攻宋的侵略实质。后来由辩论转到了攻守之术的实际较量,直到打破敌人的一切幻想,就比原来更深入了一步,就在这对矛盾不断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越来越鲜明,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2)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如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人们满以为见面后墨子一定会劝阻公输盘攻宋,但墨子却邀请公输盘去杀人,出人意料地制造了一个悬念。见到楚王也是如此,人们以为墨子会劝说楚王,但墨子却聊起了偷窃病。又是一处悬念。当人们读到“公输盘服”和楚王称“善”的时候,一定会想到问题解决了,但这两处各自均是波澜又起,悬念再生,令人不读不快。这种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3)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第一部分中的5个连续的”……不可谓……”在语势上像连发的炮弹一样有力,在内容上从不同角度对公输盘进行斥责,令其难以招架,无可推脱。

文章各部分的详略应随主题的需要而定。

本文是表现墨子怎样以自己大智大勇的精神止楚攻宋的。对楚国的准备情况和墨子赴楚的详细经过都是略写,否则不仅会使行文显得雍肿,而且容易冲淡主题。)

4、学习课文后,最大感受是什么?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5、课堂小结。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

四、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收录在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非攻》。

板书设计

公输《墨子》

见公输墨子:闻警赴楚

公输:义不杀人以义相责

墨子:义不杀少

墨子见楚王楚王:必有窃疾

止楚攻宋墨子:王吏攻宋以智相责智慧勇敢

与此同类

见公输公输:九设械尽

墨子:九距有余以技相较

持器待寇

人物

墨子劝楚攻宋“非攻”

公输吾义固不杀人——义不杀少而杀众道义胜(辩才过人)

楚王必为有窃疾也——为与此同类

必取宋——攻械尽,而守圉有余实力胜(胆识过人)

欲杀之——虽杀臣,不能绝也

公输的课件 篇4

公输,名盘,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图片

2课时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鲁班是我国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位顽固狡诈,阴险狠毒的人。他的面前站着一位英勇无畏的外交家,他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

1.《墨子》及墨子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鲁人,一说宋人,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但他一方面批判唯心的宿命论,一方面又提出同样是唯心的“天志”说,认为天有意志,并且相信鬼神。墨于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国论辩性散文的源头,运用譬喻,类比、举例,推论的论辩方法进行论政,逻辑严密,说理清楚。语言质朴无华,多用口语,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输

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1.教师示范诵读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多媒体显示: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 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 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提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主要人物是墨子。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提问: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 (13~16) (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1.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2.阅读鲁迅的《故事新编·非攻》,全面了解墨子的性格。

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品读课文,美点寻踪;延伸拓展,联系实际谈体会。

教师提问:《公输》是《墨子》中最有文采和文学趣味的一篇。本文在写法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抓住矛盾,步步深入。攻宋,反攻宋是贯穿全文的矛盾,文章记述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一波三折,悬念迭生。墨子千里迢迢跑到楚都见公输盘,没有劝阻,面是请其杀人;见楚王,不盲其事,而说偷窃病:公输盘服、楚王称善均未解决楚攻宋的问题,波澜迭起,九攻九距,杀机四伏,不禁为子墨子担忧,墨子一跟看穿并严正警告,在实力对比和威慑之下,迫使楚王放弃,文章一波三折,悬念迭生的写法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人物形象鲜明.文章通过语育描写,刻画了三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公输盘,顽固、阴险,狡诈,楚王,虚荣。愚蠢,狡猾。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

1.提问: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三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模拟对话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激情发育,有的夸赞墨子热爱和平,为和平不辞劳苦,奔走呼号,称其为和平的使者,应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首批获得者,有的称赞其机智、勇敢;有的盛赞墨子敢于挑战强国,誓死保卫宋国。等等。

《公输》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进行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与楚王钓阱俭、狡诈,从而说明了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野心。文章情节波澜起伏,人物形象鲜明,说理充分,语言生动,是《墨子》的代表作。希望同学们课下阅读《墨子·非攻》全篇,全面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