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学教案精华七篇

最新科学教案精华七篇。

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或许你正在查找类似"最新科学教案精华七篇"这样的内容,供你阅读参考,并请收藏本页面!

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了解盒子的用途。

2.会按照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提高合作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能利用废旧物进行游戏活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收集各式各类的盒子。

2.经验准备:幼儿有初步的分类能力。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出示各式各样的盒子,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里都是什么?这些盒子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基本部分1.引导幼儿自由操作并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小结:大家说的非常好!盒子与盒子相比各有不同。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是正立方体,有的是长方体,种类真不少。就连盒盖也是品种繁多,有的是抽拉式的,有的是全掀式的,有的是半掀式。这么多盒子都堆放在一块,很乱。下面请小朋友学习营业员阿姨将各类盒子分分类好吗?要求按一个共同特征分类,看哪组小朋友想的办法多。

3.幼儿分组分类。

4.提问:你们一组按什么来分的?你还会怎么分?

(三)结束部分1.师:盒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处处要用到盒子。可是有的盒子用完就扔掉了,很可惜。我们好好想想怎样来很好的`利用它们,使它们变废为宝呢?

2.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讲述。(做装饰品、玩游戏等)3.玩运盒子的游戏。要求双脚夹紧盒子往前跳,双手同时也搬运盒子。

四、延伸活动

在美工区利用盒子做装饰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对各种盒子又多了一些认识,知道盒子有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款式,不同的打开方法,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盒子的不同特点对盒子进行分类,个别幼儿对分类分辨得还不是太好,需要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多练习对物品的分类。

科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功能。

2.知道由于激素分泌不正常引起的各种疾病。

3.学习调查事物的方法、步骤。

教学重点:

动物的内分泌腺与激素。

教学难点:

动物激素的反馈调节。

课前准备:

内外腺体对比挂图、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图、几种内分泌疾病图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现在已进入青春期发育阶段,你会发现身体各方面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身高、体重迅速增加、男孩子长胡须、女孩子乳腺发育等。人在青春期为什麽会发生这些变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知识。

板书:内分泌腺和激素

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人体有哪些腺体?

答:汗腺、唾液腺。

活动:出示内外腺体对比图,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类腺体的结构特点。

:1.具有导管,分泌物经导管排出的腺体叫外分泌腺。如汗腺、皮脂腺等。

2.腺体不具有导管,它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就是内分泌腺。

板书:一、内分泌腺

问:人体有那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它们各在人体内什麽部位?

活动:出示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图,学生观察挂图,并结合教材106页图来认识。

内分泌腺

位 置

功 能

垂 体

位于大脑的下部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

甲 状 腺

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

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 岛

散布于胰腺中

分泌胰岛素等

讲述:我们看到每种内分泌腺都能产生相应的激素。那麽激素是什麽?有什麽功能?

板书:二、激素

讲述: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是怎样发挥调节作用呢?下面我们以几种激素为例来认识。

板书:1.生长激素

分泌部:脑垂体

功能:调节人体生长发育

活动:出示内分泌疾病图,并结合教材107页图,让学生分析讨论生长激素分泌异常时出现的疾病症状及其病因。

:幼年时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时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时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板书:2.甲状腺激素

分泌部:甲状腺

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活动:出示甲状腺分泌异常患者的挂图,师生共同讨论,出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主要症状及功能不足的症状,特别强调幼儿时期甲状腺分泌不足而引起的呆小症。

问:呆小症与侏儒症有什麽区别?

活动:学生根据两者的主要症状加以分析、归纳,得出:呆小症智力低下;侏儒症智力正常。

讲述:甲状腺激素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一种主要原料—碘,有些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造成体内甲状腺激素合成的数量减少,使得人体甲状腺代偿性增生和肿大,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活动:出示挂图,认识大脖子病的症状及危害。

请同学分析“私盐”对人体的危害。

讲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多摄取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食用加碘盐。

板书:3.胰岛素

分泌部:胰岛

活动:出示挂图,介绍胰岛的位置及与胰腺的关系。指导学生看教材105页读图,归纳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并认识到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不断地调节着血糖的浓度,而血糖的浓度又会反馈控制着这种激素的分泌。

功能:促使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讲述:一旦胰岛素分泌过少,就会造成糖尿病。糖尿病的主要症状为“三多一少”,对于重症患者应用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1965年9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即用人工方法合成蛋白质,是一项伟大的创举。

:我们通过以上三种激素的学习,认识了激素的调节功能。激素一旦分泌异常,就会出现生理活动的异常,引发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可见激素的调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了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和激素。通过激素分泌异常时引起的各种病症,归纳得出相应激素的生理功能,从而体会到激素调节功能的重要性。同时,教学中应使学生明确,人和动物体内分泌的激素作用于身体相应的部位而引起特异的生理效应,这些生理效应又会反馈控制着激素的分泌。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共同完成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任务,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使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课堂上通过观察图片挂图、教材上的读图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并通过介绍我国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实例,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欲望,萌发幼儿初步的科学意识。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初步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

塑料袋、气球、玻璃杯、土块、、蜡烛、奶瓶等材料。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2、鼓励幼儿分组自由探索:找找空气在哪里。

(1)请幼儿分别用塑料袋在活动室及户外“装”一袋空气,并请幼儿说出自己是从哪里装的。

(2)请幼儿将土块放到水里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有气泡冒出)再用吸管向水里吹气,发现了什么?(有气泡冒出)使幼儿初步感知土里有空气。

(3)出示酱油、醋、橙汁等,请幼儿观察品尝,说出什么颜色?什么味道?提问:空气有没有味道?有没有颜色?

教师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的,它就在我们周围,我们周围到处有空气。

3、了解空气的作用

(1)请幼儿闭紧嘴,捏住鼻子,问幼儿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2)点燃蜡烛,请幼儿用玻璃杯慢慢罩住,问幼儿发现了什么?(蜡烛慢慢熄灭了)幼儿思考空气还有什么作用?

(3)师幼一起讨论空气的作用和用途,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4、教师讲解小火箭的制作方法(师幼共同制作)。

5、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各自展示自己的火箭,看谁的火箭发射的高。

6、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火箭会飞起来?萌发他们初步的'科学意识。教师向幼儿讲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情况,使幼儿感受作为一名中国的自豪感。

7、带幼儿到户外玩小火箭,结束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科学教案 篇4

活动设计:

"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

1、认识鸟的外形特征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2、培养幼儿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比较,并用语言积极表达。

3、感受鸟和人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各种鸟的图片,鸟鸣的背景音乐,歌曲《百鸟朝凤》,鸟的本领的汉字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1、听自然界鸟叫录音,引导幼儿进入鸟的世界。 猜猜是什么鸟?

(1)身穿黑长袍,尾巴像剪刀,爱在屋檐下,捉虫喂宝宝。(燕子)(2)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孔雀)(3)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会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啄木鸟)(4)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猫头鹰)二、 鸟的外形特征1、 分组讨论:观察鸟的图片,说说鸟的外形特征。

2、 集中交流:你们发现鸟类的外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有羽毛、翅膀、会飞行、会生蛋等(正规提示:鸟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⑴ 有角质喙,没有牙齿; ⑵ 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 ⑶ 心脏为四室; ⑷ 体温恒定; ⑸ 卵生)三、启发性提问1、会飞的动物都是鸟吗?蝙蝠、蝴蝶蝙蝠是哺乳动物,胎生。蝴蝶是昆虫。

2、会生蛋的动物都是鸟吗?乌龟、蛇、鸭嘴兽乌龟是两栖爬行动物,蛇是软体爬行动物,鸭嘴兽是唯一卵生的原始哺乳动物。

3、有翅膀但不会飞的动物是不是鸟?鸵鸟、企鹅、鸡、鸭、鹅鸵鸟是鸟,但不会飞,只会在沙漠里跑。

企鹅也是鸟,但它也不飞,它善于潜水游泳。

鸡、鸭、鹅以前是鸟,但由于人们长时间把它们饲养在家里,造成它们飞行本领退化。现在人们称它们为家禽。

四、鸟是人类的好朋友(1)幼儿讨论:你喜欢小鸟吗为什么?

(2)根据幼儿的交流介绍几种鸟森林医生--啄木鸟捕鼠能手--猫头鹰田野卫士--喜鹊认路送信--鸽子学舌高手--鹦鹉预测天气--燕子小结:鸟是人类的朋友,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很大的益处。有的`鸟能为庄稼除害虫,有的能够为树木治病,有的能准确预测天气的变化,有着漂亮的羽毛和动听叫声的鸟儿还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

五、结束(歌曲)鸟在天空中飞翔的样子多自在呀!来,让我们也来做一回小鸟飞飞看。

五、活动反思:

《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欣赏鸟的图片,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鸟的特征"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科学教案 篇5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摆动,知道摆动的规律——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让学生认识了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

(1)支架:在铁架台或木支架的横梁上安一个挂钩。

(2)单摆:3个。用细线和螺丝帽做成,细线一端在螺丝帽上系牢,另一端打一个结,使其成为一个套,能挂在支架的钩上。在3个摆中,有2个摆摆线长短相同,摆锤轻重不同(用大小不同的螺丝帽);有2个摆摆锤轻重相同,摆线长短不同。

2.演示材料:带摆的钟。

3.挂图或投影片:摆钟、荡秋千等。

三、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摆钟(或挂图、投影片)问学生这是什么东西,它有何作用?

2.让学生观察,然后说出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板书课题。)

(二)猜想假设

出示实验装置——单摆。我们用这样一个装置来实验。在一根细线上栓一个重物——钩码,在线的上端系一个套,通过套把线挂在支架横梁的钩上;用手轻轻推动钩码,它就会像钟摆、吊灯一样摆动起来。我们把这个实验装置叫做“摆”。每个组有3个摆,各组任意选择一个摆,把它挂在支架上,观察它是怎样摆动的,摆动有什么规律。

(三)制定方案

分小组制定探究方案

(四)实施探究

(1)学生分组安装、观察。

(2)汇报观察结果。

讲述:摆在摆动时,摆出去,再回来,叫摆动一次。

(1)学生分组观察:通过变换钩码的数量和变换吊线的长度,记录摆的摆动次数。

(2)讨论:通过以上观察、实验,你发现摆动有什么规律?

(钩码的数量不影响摆动次数;吊线的长度越短,摆动越快。)

(3)学生分组实验-为什么摆会慢慢的停下来?

(4)指导学生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讨论:

①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为什么?

②现在你知道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即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

(6)教师小结: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轻重没有关系,与摆线的`长短有关系,摆线短的摆动得快。

3、做一个听话的摆-通过改变摆线的长度,分别让学生做出一分钟摆动50次、90次的摆。

(五)展示交流

展示学生研究结果,并交流一下问题。

(1)钟摆有什么作用?(由于同一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一定的,这样就可以利用摆控制钟表内齿轮转动的快慢,使钟表匀速、平稳地走动。)

(2)怎样调整有摆的钟“走”的快慢?(摆锤下有螺丝,将螺丝沿顺时针方向拧,摆锤上升,相当摆线缩短,钟摆摆动变快,钟表便“走”得快;将螺丝沿逆时针方向拧,摆锤下降,相当摆线加长,钟摆摆动变慢,钟表便“走”得慢。)

(3)钟摆的能量是哪里来的?(发条或电池是钟摆的动力)

(六)拓展创新

用一条一米左右的细绳悬吊一个沙漏,上端固定在高处,拉动沙漏在略低于上端悬挂点的位置放手,观察沙迹的路线,记录你的发现。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知道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

科学教案 篇6

一、教材分析

学生们认识了电、电流、电路之后,渐渐地他们就不满足于只点亮一个小灯泡,于是在"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中,由于用几根电线连接好几个灯泡和灯座,一个地方的连接或一个器材出了问题,灯泡就不会亮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分2个部分:1.什么地方出故障: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些电路出故障的情境,让学生学会查明电路出故障的原因,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做个电路检测器:指导学生对电路进行检测,学生将学习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经历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的分析活动过程。

〔2〕经历用电器检测器检测故障电路的活动过程。

2.能力目标

〔1〕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3.情感目标

〔1〕愿意自主、合作研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做一个电路检测器。

教学难点:分析、思考电路出故障的各种原因。

四、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信封1:小灯泡2-3个、电线若干、灯座一个、电池一节、电池盒一个;坏的灯泡3组、没有剥皮的电线2组、废电池3组、形成断路的电池盒2组,共12组。

〔2〕信封2:每个小组一套做电路检测器的材料。(教师事先测试会亮。小灯泡、电池、电池盒、灯座各一,电线三根)

2.教师准备:课件;科学文件夹;电路故障分析表和检测电路故障方案设计表;一组会亮的电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科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重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能够定性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知道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参照周围其他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确定物体位置的生活经验,,但能正确定性的描述人和物体的位置,还有一定的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定性描述物体位置对我们的生活很有意义;通过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体验到合作与交流的愉快,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课前准备:游戏道具、图画纸、彩笔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游戏导入:

1、玩贴鼻子的游戏

2、同学们齐心协力合作完成1、一名学生贴鼻子,其他同学帮忙,共同完成。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方式,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探索体验解决问题1、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1)自由描述。引导学生以教室为活动场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描述自己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交流评价。

2、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1)指出活动指向:描述教室、操场、旗杆、实验楼、厕所、办公楼等的位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2)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

(3)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引导学生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强调绘制平面图需要注意的问题。

3、小导游活动。

情景:假如今天家长要来开家长会,你如何把家长顺利的引导到教室呢?

4、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展示样板。为学生展示几个简单的房屋布局平面图,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自由描述自己在教室里的位置。

2、学习绘制平面图。

3、同学们交流评价。

4、描述校园里物体的位置。

5、总结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尝试绘制学校平面图。

6、绘制自己家的房屋平面图。

1、目的是为了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因为同学之间进行游戏,兴趣比较浓,开展室内活动,学生参照物比较熟悉,且能够全员参入,活动比较充分。

2、意在提示学生利用平面图寻找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拓展延伸 应用创新

今天,我们研究了怎样描述不动的物体的位置。那么,你想知道轮船在大海的位置吗?应该如何确定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我们回遨游太空,那怎样描述飞船和火箭在太空中的位置呢?

1、思考怎样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意在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进行交流和总结,进一步归纳整理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19、我在哪里

东西南北

教学反思:

主要通过对我的位置、升旗台的位置、学校的位置在方向、距离、时间等方面进行定性地描述,知道一个物体位置的确定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物体有不同的参照系,就会有不同的运动情况。认识位置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前提条件。

GZ85.com扩展阅读

高一数学教案精华七篇


每一位教师在授课前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如果有老师还没有准备好,就需要尽快完成。教案是加深课程内涵的重要方式。关于"高一数学教案"这个重要话题,编辑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以下材料仅供大家参考,欢迎仔细阅读!

高一数学教案 篇1

教材分析:幂函数作为一类重要的函数模型,是学生在系统地学习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之后研究的又一类基本的初等函数。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难点是根据幂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同指数的指数式的大小。 幂函数模型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学习时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引出常见的幂函数 。

组织学生画出他们的图象,根据图象观察、总结这几个常见幂函数的性质。对于幂函数,只需重点掌握 这五个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学习中学生容易将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混淆,因此在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类不同函数的表达式进行辨析。

学生已经有了学习幂函数和对象函数的学习经历,这为学习幂函数做好了方法上的准备。因此,学习过程中,引入幂函数的概念之后,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㈠知识和技能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会画幂函数 ,的图象,并能结合这几个幂函数的图象,了解幂函数图象的变化情况和性质。

2、了解几个常见的幂函数的性质。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总结幂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概括抽象和识图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幂函数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计算机等工具,了解幂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本质差别,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现代技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重点 常见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 幂函数的单调性与幂指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题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水果w千克,那么她需要付的钱数p(元)和购买的水果量w(千克)之间有何关系? (总结:根据函数的定义可知,这里p是w的函数)

问题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 ,这里S是a的函数。

问题3:如果正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体的体积 ,这里V是a的函数。

问题4:如果正方形场地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xx,这里a是S的函数

问题5:如果某人xxs内骑车行进了xxkm,那么他骑车的速度,这里v是t的函数。

以上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个数学模型,你能发现以上几个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吗?(右边指数式,且底数都是变量)这只是我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类函数的几个具体代表,如果让你给他们起一个名字的话,你将会给他们起个什么名字呢?(变量在底数位置,解析式右边都是幂的形式)(适当引导:从自变量所处的位置这个角度)(引入新课,书写课题)

二、新课讲解

(一)幂函数的概念如果设变量为,函数值为xx,你能根据以上的生活实例得到怎样的一些具体的函数式?这里所得到的函数是幂函数的几个典型代表,你能根据此给出幂函数的一般式吗?这就是幂函数的一般式,你能根据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定义,给出幂函数的定义吗?xx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我们把形如xx的函数称为幂函数(power function),其中xx是自变量,xx是常数。

【探究一】幂函数与指数函数有什么区别?(组织学生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

结论:幂函数和指数函数都是我们高中数学中研究的两类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从它们的解析式看有如下区别:对幂函数来说,底数是自变量,指数是常数对指数函数来说,指数是自变量,底数是常数

试一试:判断下列函数那些是幂函数(1)(2)(3)(4)我们已经对幂函数的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我们前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学习经历,你认为我们下面应该研究什么呢?(研究图象和性质)

(二)几个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幂函数x的图象和性质,请同学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能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函数x的图象吗?

【探究二】观察函数x的图象,将你发现的结论写在下表内。定义域,值域,奇偶性,单调性,定点,图象范围

【探究三】根据上表的内容并结合图象,试总结函数:x的共同性质。

(1)函数x的图象都过点

(2)函数x在x上单调递增;

归纳: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是,当x是,图象过点x,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上升,函数在区间x上是单调增函数。(演示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幂函数。asp)

请同学们模仿我们探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x的情况探讨x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利用drawtools软件作图研究)

归纳:xx时幂函数x图象的基本特征:过点x,且在第一象限随x的增大而下降,函数在区间x上是单调减函数,且向右无限接近X轴,向上无限接近Y轴。

(三)例题剖析

【例1】求下列幂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其奇偶性、单调性。(1) (2) (3)

分析:根据你的学习经历,你觉得求一个函数的定义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

方法引导:解决有关函数求定义域的问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列出相应不等式或不等式组,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即可得到所求函数的定义域。

(1)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分母,分母不能为0;

(2)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号,要注意偶次根号下非负;

(3)0的0次幂没有意义;

(4)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对数式,要注意对数的真数大于0;求函数的定义域的本质是解不等式或不等式组。

结论:在函数解析式中含有分数指数时,可以把它们的解析式化成根式,根据“偶次根号下非负”这一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当函数解析式的幂指数为负数时,根据负指数幂的意义将其转化为分式形式,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这一限制条件来求出对应函数的定义域。归纳分析如果判断幂函数的单调性(第一象限利用性质,其余象限利用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

【例2】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值的大小(在横线上填上“”)

(1)________

(2)________

(3)__________

(4)____________

分析:利用考察其相对应的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比较大小

三、课堂小结

1、幂函数的概念及其指数函数表达式的区别

2、常见幂函数的图象和幂函数的性质。

四、布置作业

㈠课本第73页习题2.4

第1、2、3题

㈡思考题:根据下列条件对于幂函数x的有关性质的叙述,分别指出幂函数x的图象具有下列特点之一时的x的值,其中:

(1)图象过原点,且随x的增大而上升;

(2)图象不过原点,不与坐标轴相交,且随x的增大而下降;

(3)图象关于x轴对称,且与坐标轴相交;

(4)图象关于x轴对称,但不与坐标轴相交;

(5)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且过原点;

(6)图象关于原点对称,但不过原点;

检测与反馈

1、下列函数中,是幂函数的是( )

A、 B、 C、 D、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幂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B、当xx时,幂函数x是减函数

C、当xx时,幂函数x是增函数

D、函数 既是二次函数,也是幂函数

3、下列函数中,在 是增函数的是( )

A、 B、 C、 D、

4、函数 的图象大致是( )

5、已知某幂函数的图象经过点 ,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函数的定义域,并指出它们的单调性:

同伴评 (优、良、中、须努力)

自 评 (优、良、中、须努力)

教师评 (优、良、中、须努力)

高一数学教案 篇2

一、本课数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作用分析

普通高中课标教材必修1共安排了三章内容,第一章是《集合与函数的概念》,第二章是《基本初等函数(Ⅰ)》,第三章是《函数的应用》。第三章编排了两块内容,第一部分是函数与方程,第二部分是函数模型及其应用。本节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正是在这种建立和运用函数模型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函数零点的定义和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依据,这两者显然是为下节“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这一“函数的应用”服务的,同时也为后续学习的算法埋下伏笔。由此可见,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整章、整册综合成一个整体,学好本节意义重大。

函数在数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函数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而函数的零点就是其中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方程本身就是函数的一部分,用函数的观点来研究方程,就是将局部放入整体中研究,进而对整体和局部都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学会用联系的观点解决问题,为后面函数与不等式和数列等其他知识的联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三大知识点:

一、函数零点的定义;

二、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等价关系;

三、零点存在性定理。

结合本节课引入三大知识点的方法,设定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如下:

1.结合方程根的几何意义,理解函数零点的定义;

2.结合零点定义的探究,掌握方程的实根与其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等价关系;

3.结合几类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特征,掌握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的性质,具备了初步的数形结合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特殊函数图象的分析进行展开的,是培养学生“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优质载体。

结合本节课教学主线的设计,设定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如下:

1.通过化归与转化思想的引导,培养学生从已有认知结构出发,寻求解决棘手问题方法的习惯;

2.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主动应用数学思想的意识;

3.通过习题与探究知识的相关性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得出判断函数的零点个数和所在区间的方法;

4.通过对函数与方程思想的不断剖析,促进学生对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

由于本节课将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为主体形式,故设定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如下:

1.让学生体验化归与转化、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这三大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意义与价值;

2.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严密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感受学习、探索发现的乐趣与成功感。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具备的认知基础:

1.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相应函数图象与x轴的联系;

3.将数与形相结合转化的意识。

学生欠缺的实际能力:

1.主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意识还不强;

2.将未知问题已知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化归意识淡薄;

3.从直观到抽象的概括总结能力还不够;

4.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探究意识有待提高。

对本节课的教学,教材是利用一组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来引入函数零点的。这样处理,主要是想让学生在原有二次函数的认知基础上,使其知识得到自然的发生发展。理解了像二次函数这样简单的函数零点,再来理解其他复杂的函数零点就会容易一些。但学生对如何解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二次函数的图象早就熟练了,这样的引入过程使学生感到平淡,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对零点的理解也只会浮于表面,也无法使其体会引入函数零点的必要性,理解不了方程根存在的本质原因是零点的存在。

教材是通过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才得到判断函数y=f(x)在(a,b)内有零点的一种条件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对该过程进行引导,容易出现学生被动接受,盲目记忆的结果,而丧失了对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进行培养的机会。

教材中零点存在性定理只表述了存在零点的条件,但对存在零点的个数并未多做说明,这就要求教师对该定理的内涵和外延要有清晰的把握,引导学生探究出只存在一个零点的条件,否则学生对定理的内容很容易心存疑虑。

四、本节课的教法特点以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法的几大特点总结如下:

1.以问题为主线贯穿始终;

2.精心设置引导性的语言放手让学生探究;

3.注重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法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4.在探究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点,在引入新知识点后适时归纳总结,进行探究阶段性成果的应用。

由于所设置的主线问题具有很高的探究价值,所以预期学生热情会很高,积极性调动起来,那整节课才能活起来;

由于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探究所设置的引导性语言,重在去挖掘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和他们最真实体会到的困难,所以通过学生活动会更多地暴露他们在基础知识掌握方面的缺憾,免不了要随时纠正对过往知识的错误理解;

因为在探究过程中不断渗透数学思想,学生对亲身经历的解题方法就会有更深的体会,主动应用数学思想的意识在上升,对于主线问题也应该可以迎刃而解;

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引入新知识点,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的必要性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同时在新知识产生后,又适时地加以应用,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不断提高。

高一数学教案 篇3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1)理解数列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其每一项是由其项数唯一确定的、

(2)了解数列的各种表示方法,理解通项公式是数列第 项 与项数 的关系式,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并能根据给出的一个数列的前几项写出该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3)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及前若干项,便确定了数列,能用代入法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通过对一列数的观察、归纳,写出符合条件的一个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由 求 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 建议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还有物品堆放个数的计算等、

(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 教学 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由于数列的自变量为正整数,于是就有可能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从而数列就有其特殊的表示法??递推公式法、

(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 教师 应精心设计例题,使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应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整式,分式,递增,递减,摆动等),由学生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如正负相间用 来调整等、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写出通项公式,可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几项的值,以便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

(5)对每个数列都有求和问题,所以在本节课应补充数列前 项和的概念,用 表示 的问题是重点问题,可先提出一个具体问题让学生分析 与 的关系,再由特殊到一般,研究其一般规律,并给出严格的推理证明(强调 的表达式是分段的);之后再到特殊问题的解决,举例时要兼顾结果可合并及不可合并的情况、

(6)给出一些简单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求其最大项或最小项,又是函数思想与方法的体现,对程度好的学生应提出这一问题,学生运用函数知识是可以解决的、

教学 设计示例

数列的概念

教学 目标

1、通过 教学 使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的表示法,能够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项、

2、通过数列定义的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概括能力;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有关数列实际应用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研究数列的积极性、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 重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 教学 难点是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 用具: 电脑,课件(媒体资料),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 方法: 讲授法为主

教学 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开始我们研究一个新课题、

先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场地上堆放了一些圆钢,最底下的一层有100根,在其上一层(称作第二层)码放了99根,第三层码放了98根,依此类推,问:最多可放多少层?第57层有多少根?从第1层到第57层一共有多少根?我们不能满足于一层层的去数,而是要但求如何去研究,找出一般规律、实际上我们要研究的是这样的一列数

( 板书 ) 象这样排好队的数就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数列、

( 板书 )第三章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

要研究数列先要知道何为数列,即先要给数列下定义,为帮助同学概括出数列的定义,再给出几列数:

(幻灯片)

自然数排成一列数:

3个1排成一列:

无数个1排成一列:

的不足近似值,分别近似到 排列起来:

正整数 的倒数排成一列数:

函数 当 依次取 时得到一列数:

函数 当 依次取 时得到一列数:

请学生观察8列数,说明每列数就是一个数列,数列中的每个数都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这样数列就是按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

( 板书 )1、数列的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为表述方便给出几个名称:项,项数,首项(以幻灯片的形式给出)、以上述八个数列为例,让学生练习了指出某一个数列的首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指出某一个数列的一些项的项数、

由此可以看出,给定一个数列,应能够指明第一项是多少,第二项是多少,……,每一项都是确定的,即指明项数,对应的项就确定、所以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其项数有着对应关系,这与我们学过的函数有密切关系、

( 板书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数列可以看作特殊的函数,项数是其自变量,项是项数所对应的函数值,数列的定义域是正整数集 ,或是正整数集 的有限子集 、

于是我们研究数列就可借用函数的研究方法,用函数的观点看待数列、

遇到数学概念不单要下定义,还要给其数学表示,以便研究与交流,下面探讨数列的表示法、

( 板书 )3、数列的表示法

数列可看作特殊的函数,其表示也应与函数的表示法有联系,首先请学生回忆函数的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相对于列表法表示一个函数,数列有这样的表示法: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一项,……,用 表示第 项,依次写出成为

( 板书 )(1)列举法

(如幻灯片上的例子)简记为

一个函数的直观形式是其图象,我们也可用图形表示一个数列,把它称作图示法、

( 板书 )(2)图示法

启发学生仿照函数图象的画法画数列的图形、具体方法是以项数 为横坐标,相应的项 为纵坐标,即以 为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做出点(以前面提到的数列 为例,做出一个数列的图象),所得的数列的图形是一群孤立的点,因为横坐标为正整数,所以这些点都在 轴的右侧,而点的个数取决于数列的项数、从图象中可以直观地看到数列的项随项数由小到大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有些函数可以用解析式来表示,解析式反映了一个函数的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类似地有一些数列的项能用其项数的函数式表示出来,即 ,这个函数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 板书 )(3)通项公式法

如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的通项公式为 ;

的通项公式为 ;

数列的通项公式具有双重身份,它表示了数列的第 项,又是这个数列中所有各项的一般表示、通项公式反映了一个数列项与项数的函数关系,给了数列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便确定了,代入项数就可求出数列的每一项、

例如,数列 的通项公式 ,则 、

值得注意的是,正如一个函数未必能用解析式表示一样,不是所有的数列都有通项公式,即便有通项公式,通项公式也未必唯一、

除了以上三种表示法,某些数列相邻的两项(或几项)有关系,这个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叫做递推公式、

( 板书 )(4)递推公式法

如前面所举的钢管的例子,第 层钢管数 与第 层钢管数 的关系是 ,再给定 ,便可依次求出各项、再如数列 中, ,这个数列就是 、

像这样,如果已知数列的第1项(或前几项),且任一项与它的前一项(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递推公式是数列所特有的表示法,它包含两个部分,一是递推关系,一是初始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可由学生举例,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

三、小结

1、数列的概念

2、数列的四种表示

四、作业? 略

五、 板书 设计

数列

(一)数列的概念 涉及的数列及表示

1、数列的定义

2、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3、数列的表示法

(1)列举法

(2)图示法

(3)通项公式法

(4)递推公式法

探究活动

将边长为 厘米的正方形分成 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数出其中所有正方形的个数、

解:当 时,共有正方形 个;当 时,共有正方形 个;当 时,共有正方形 个;当 时,共有正方形 个;当 时,共有正方形 个;归纳猜想边长为 厘米的正方形中的正方形共有 个、

高一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重难点

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教学过程

【复习要求】熟悉与数列知识相关的背景,如增长率、存款利息等问题,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转化的能力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应用仪式。

【方法规律】应用数列知识界实际应用问题的关键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确定其数学模型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并确定其首项,公差或公比等基本元素,然后设计合理的计算方案,即数学建模是解答数列应用题的关键。

一、基础训练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20分钟*一次一个*为两个,经过3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繁殖成

A、511B、512C、1023D、1024

2、若一工厂的生产总值的月平均增长率为p,则年平均增长率为

A、B、

C、D、

二、典型例题

例1:某人每期期初到银行存入一定金额A,每期利率为p,到第n期共有本金nA,第一期的利息是nAp,第二期的利息是n—1Ap……,第n期即最后一期的利息是Ap,问到第n期期末的本金和是多少?

评析:此例来自一种常见的存款叫做零存整取。存款的方式为每月的某日存入一定的金额,这是零存,一定时期到期,可以提出全部本金及利息,这是整取。计算本利和就是本例所用的有穷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用实际问题列出就是:本利和=每期存入的金额[存期+1/2存期存期+1利率]

例2:某人从1999到20xx年间,每年6月1日都到银行存入m元的一年定期储蓄,若每年利率q保持不变,且每年到期的存款本息均自动转为新的一年定期,到20xx年6月1日,此人到银行不再存款,而是将所有存款的本息全部取回,则取回的`金额是多少元?

例3、某地区位于沙漠边缘,人与自然进行长期顽强的斗争,到1999年底全地区的绿化率已达到30%,从20xx年开始,每年将出现以下的变化:原有沙漠面积的16%将栽上树,改造为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4%又被侵蚀,变为沙漠。问经过多少年的努力才能使全县的绿洲面积超过60%。lg2=0.3

例4、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市去年11月分曾发生流感,据资料记载,11月1日,该市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有20人,以后,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增加50人,由于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使该种病毒的传播得到控制,从某天起,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着减少30人,到11月30日止,该市在这30天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共有8670人,问11月几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新的患者人数最多?并求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

高一数学教案 篇5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由一些数、一些点、一些图形、一些整式、一些物体、一些人组成的.我们说,每一组对象的全体形成一个集合,或者说,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定义: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

(1)确定性: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给定一个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一定的顺序(通常用正常的顺序写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2、下列各组对象能确定一个集合吗?

3、设a,b是非零实数,那么可能取的值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5、设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a∈Z,b∈Z)的数,求证:

(1)当x∈N时,x∈G;

证明(1):在a+b(a∈Z,b∈Z)中,令a=x∈N,b=0,

∴x+y=(a+c)+(b+d)∈G,

发疯了的数学家康托尔(GeorgCantor,1845-1918)是德国数学家,集合论的

1862年17岁时入瑞士苏黎世大学,翌年入柏林大学,主修数学,1866年曾去格丁根学习一学期

1869年在哈雷大学通过讲师资格考试,后在该大学任讲师,1872年任副教授,1879年任教授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

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

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

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康托尔的创造性工作与传统的数学观念发生了尖锐冲突,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攻击甚至谩骂

有人说,康托尔的集合论是一种“疾病”,康托尔的概念是“雾中之雾”,甚至说康托尔是“疯子”

来自数学_的巨大精神压力终于摧垮了康托尔,使他心力交瘁,患了精神_,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18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他的成就得到承认,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罗素称赞康托尔的工作“可能是这个时代所能夸耀的最巨大的工作

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康托尔在研究函数论时产生了探索无穷集和超穷数的兴趣

康托尔肯定了无穷数的存在,并对无穷问题进行了哲学的讨论,最终建立了较完善的集合理论,为现代数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而解决17世纪牛顿(I.Newton,1642-1727)与莱布尼茨(G.W.Leibniz,1646-1716)创立微积分理论体系之后,在近一二百年时间里,微积分理论所缺乏的逻辑基础和从19世纪开始,柯西(A.L.Cauchy,1789-1857)、魏尔斯特拉斯(K.Weierstrass,1815-1897)等人进行的微积分理论严格化所建立的极限理论

克隆尼克(L.Kronecker,1823-1891),康托尔的老师,对康托尔表现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用各种用得上的尖刻语言,粗暴地、连续不断地攻击康托尔达十年之久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H.Poi-ncare,1854-1912):我个人,而且还不只我一人,认为重要之点在于,切勿引进一些不能用有限个文字去完全定义好的东西

集合论是一个有趣的“病理学的情形”,后一代将把(Cantor)集合论当作一种疾病,而人们已经从中恢复过来了

德国数学家魏尔(C.H.Her-mannWey1,1885-1955)认为,康托尔关于基数的等级观点是雾上之雾

菲利克斯.克莱因(F.Klein,1849-1925)不赞成集合论的思想

数学家H.A.施瓦兹,康托尔的好友,由于反对集合论而同康托尔断交

从1884年春天起,康托尔患了严重的忧郁症,极度沮丧,神态不安,精神病时时发作,不得不经常住到精神病院的疗养所去

流星埃.伽罗华(E.Galois,1811-1832),法国数学家

伽罗华17岁时,就着手研究数学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一般π次方程求解问题

究才算迈出重要的一步伽罗华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群论的方法从系统结构的整体上彻底解决了根式解的难题他从拉格朗日那里学习和继承了问题转化的思想,即把预解式的构成同置换群联系起来,并在阿贝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把全部问题转化成或者归结为置换群及其子群结构的分析上同时创立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数学分支——群论,数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829年,他把关于群论研究所初步结果的第一批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科学院委托当时法国最杰出的数学家柯西作为这些论文的鉴定人在1830年1月18日柯西曾计划对伽罗华的研究成果在科学院举行一次全面的意见听取会然而,第二周当柯西向科学院宣读他自己的一篇论文时,并未介绍伽罗华的著作1830年2月,伽罗华将他的研究成果比较详细地写成论文交上去了以参加科学院的数学大奖评选,论文寄给当时科学院终身秘书J.B.傅立叶,但傅立叶在当年5月就去世了,在他的遗物中未能发现伽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寻求确定方程的可解性这个问题上,又得到一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学院这篇论文是伽罗华关于群论的重要著作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解这篇论文绞尽了脑汁尽管借助于拉格朗日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所要证明的论断是正确的,但最后他还是建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临死的前一夜,他把他的重大科研成果匆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保存下来,从而使他的劳动结晶流传后世,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人间死因参加无意义的决斗受重伤1846年,他死后,法国数学家刘维尔着手整理伽罗华的重大创作后,首次发表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

高一数学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掌握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离心率等几何性质

2、掌握标准方程中的几何意义

3、能利用上述知识进行相关的论证、计算、作双曲线的草图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预习检查

1、焦点在x轴上,虚轴长为12,离心率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2、顶点间的距离为6,渐近线方程为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为、

4、设分别是双曲线的半焦距和离心率,则双曲线的一个顶点到它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是、

二、问题探究

探究1、类比椭圆的几何性质写出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画出草图并,说出它们的不同、

探究2、双曲线与其渐近线具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已知双曲线经过,且与另一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则此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

例1根据以下条件,分别求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过点,离心率、

(2)、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是双曲线上一点,且,,离心率为、

例2已知双曲线,直线过点,左焦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该双曲线的虚轴长的,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例3(理)求离心率为,且过点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三、思维训练

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经过它的右焦点,作一条直线,使直线与双曲线恰好有一个交点,则设直线的斜率是、

2、椭圆的离心率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3、双曲线的渐进线方程是,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等于=、

4、(理)设是双曲线上一点,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分别是双曲线的左、右焦点,若,则、

四、知识巩固

1、已知双曲线方程为,过一点(0,1),作一直线,使与双曲线无交点,则直线的`斜率的集合是、

2、设双曲线的一条准线与两条渐近线交于两点,相应的焦点为,若以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则离心率为、

3、已知双曲线的左,右焦点分别为,点在双曲线的右支上,且,则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值为、

4、设双曲线的半焦距为,直线过、两点,且原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5、(理)双曲线的焦距为,直线过点和,且点(1,0)到直线的距离与点(-1,0)到直线的距离之和、求双曲线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教案 篇7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

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所

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教学过程: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1. 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

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 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4.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a A)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虑元素的顺序。

(2)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如:{x|x-3>2},{(x,y)|y=x2+1},{直角三角形},?;

{(x,y)|y= x2+3x+2}与 {y|y= x2+3x+2}不同,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课题:§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1、 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1)0 N;(2

2、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

A={1,2,3},B={1,2,3,4}

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

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B即 A=B?? B?A?

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 set),记作:?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 结论:1A?A ○2A?B,且B?C,则A?C ○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5},并表示A、B的关系;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表示方法;

1 已知集合A={x|a取值范围。

2 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

D={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能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我们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法运算,类比实数的加法运算,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相加”呢?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B的并集(Union)

最新科学教案


经过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的精心筛选和整理,我们向大家推荐“科学教案”,希望能够为您提供更多相关的内容。我们将持续更新内容,希望您能够持续关注我们。每位老师在上课前都需要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而课件的内容需要老师自行设计和完善。老师们需要按照教案和课件的内容进行上课。

科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块内容,风向和风速。学生在此之前,刚刚学习了温度和气温,并且能够做简单的天气日历,在日历里就需要学生描述风向和风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天气情况,掌握风向和风速的知识。

教学目标

1.知道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2.学生自制简易风向标和小风旗。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3.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记录观察结果。

教学策略和手段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风向。再加上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教师:风向图,小风旗,指南针,电吹风,多媒体课件。

学生:1根粗吸管、1根细吸管、1个盒子(用来存放实验器材,盒盖上帖好一张白纸)、1根大头针、窄透明胶带、剪刀;1张长约20厘米,宽约1厘米的纸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多媒体出示一幅图画:上面有国旗,柳条,炊烟,扬起的灰尘,随风飘动的红领巾和衣角等)

师:小朋友,请仔细观察这一幅画,找一找风的踪迹?

生:树叶在动、灰尘扬起来了……

生:旗杆上的红旗飘了起来。

(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能很容易找到画中的风,就能很顺利的导入到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师: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小能手。一下子就发现了风,因为风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风。(出示课题:风向和风速)

二、说一说风,画一画风向图

师:有谁能说说图中的红旗是往什么方向飘的?

生:(学生观察图画,说出方向:西)

师:为什么说是向西飘?(通过这个问题,为等会实际测量风向做一个简单的铺垫。)

生:早上太阳升起来啦,而旗的方向正好相反。

师:真不错,你还知道有哪些方向?

生:东、南、西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了一点。)

师:我们同学们说的这些,其实也就是风向呀。(多媒体出示风向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一认这八个方向,读一读。

生:东,东南……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风向图。让学生对风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师:一般我们在画风向图的时候,总是将北方画在上面,这叫“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同学们也来照着画一画好吗?

(学生动手在纸上画出风向图。这个风向图在等会的风向标中,还将用到。)

三、游戏激趣,动手制作风向标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好玩的东西,想玩吗?

实物投影,出示风向图和风向标。(特意在旁边放一个指南针)

师:这个装置叫风向标,是用来测定风向的工具。风向就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这个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我们首先要用指南针来确定一下方向是否正确。(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风向,和一些注意点,然后通过游戏,加深对风向的认识和理解。)

开始游戏:老师从不同的方向用电吹风朝着风向标吹风,让学生说出是从什么方向吹过来的风。从而明白风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也就是风向。(通过这游戏,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风向标的指示作用,从而加深对风向的理解。)

师:同学们觉得这个好玩吗?想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玩吗?

生:想。

师:接下来,老师就教大家怎么来做这个风向标,可要瞧仔细喽。

(游戏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师动手拆风向标,边拆边说明制作要点,这样学生的注意力相对集中,又能很好的把握制作要领,便于学生顺利制作风向标。)

师:同学们看清楚是怎么做的了吗?那就让我们来比一比,哪一个小朋友能先把风向标做好。

(学生动手做风向标,教师巡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学习劲头很高,学习的氛围很浓厚。教师要巡视,以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同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成风向标。)

四、质疑讨论,研究测量要点:

师:我们现在手头上都有了方向标,那我们能在教室里测风向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学生还是能说出原因:教室里没有风,或风太小。)

师:那我要请小朋友来说说,我们在测风向时,该注意些什么?

生:到比较空旷的地方。

生:要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要求学生踊跃发言,形成一个大致的要求,为今后实际测量打下了基础。)

科学教案【篇2】

汽车跑得快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汽车是陆地上的一种行驶速度较快的现代交通工具。

2、使幼儿回忆并用语言表达自己乘做汽车的感受。

3、教育幼儿注意乘车安全。

活动准备:

各种汽车图片

活动过程:

1、带小朋友玩开汽车的游戏,激发幼儿对汽车的兴趣。

2、引导幼儿看各种汽车图片,认识各种汽车。

“小朋友,你们看看图片上是什么?”“汽车是什么样的?”“它在哪里跑?”“汽车上有什么?”(方向盘、轮子、座椅、车灯、窗户等)“这些汽车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汽车?”它们是干什么的?(坐人、运货物)

3、启发幼儿讲述自己对汽车的已有经验。

“你坐过汽车吗?汽车是在哪里开的?坐在汽车上你有什么感觉?(跑得快,震动)”在汽车里向外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很快地往后退)“在路上看到汽车开起来是什么样的?”你喜欢乘汽车还是坐自行车?为什么?

4、组织幼儿讨论坐汽车时要注意什么?(幼儿正确的说法予以肯定)

5、结合幼儿的讨论,进行安全教育。

“汽车跑得很快,它是一种交通工具,汽车能运送东西,还可以很快把我们送到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远处去的时候,可以乘汽车。但是小朋友乘汽车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安全,上车不要挤,在汽车上也不要乱跑,要拉住大人或车上的把手,坐在窗口不要把头和手伸出窗外。我们在马路上看见汽车开过来的时候不能靠近它,看见汽车停下来才能过马路)。

6、上课情况。

科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处理的一般方法,分析简单填埋和直接焚烧垃圾带来的危害。

2.做垃圾填埋模拟实验,经历尝试设计合理、清洁垃圾填埋场的活动。

3.了解现代垃圾填埋场的设施和作用,分析仍然存在的问题。

4.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和思考。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广口瓶、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或废纸、墨水、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

2.现代清洁垃圾填埋场构造图。

3.填埋场垃圾处理过程的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每天产生的这么多垃圾,是怎样处理掉的呢?你知道关于垃圾处理方面的内容吗?

2. 垃圾填埋起来,是人们常用的一种垃圾处理方法,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3. 是不是把垃圾填埋起来就一定安全了呢?

二、进行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过程

1.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这种方法。如何操作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22 页的内容。

2.分析填埋模拟实验: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什么?

实验的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什么?

3.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并注意仔细观察,描述其现象。

4.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如果是真正的垃圾处理场,还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哪些危害?

三、探索减少污染的垃圾填埋场

1.为了有效地防止垃圾对环境的污染。我们能设计一个更好的垃圾填埋场吗?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把垃圾和环境隔离起来。

3.分小组尝试设计,记录设计的重点。

4.汇报交流各小组的设计,大家评价。

5.观察真正的垃圾填埋场的构造图,分析它是怎么防止垃圾污染环境的。

6.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就永远安全了吗?能在上面种植庄稼、建造房屋吗?

四、垃圾焚烧的分析

1.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处理垃圾呢?

2.提出焚烧垃圾的方法,分析其优点和缺点。

3.提出思考,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更有效的办法呢?

科学教案【篇4】

一、教学目的:

1、通过现场小实验、科学实践介绍等寓教于乐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学习科学的兴趣。

2、通过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歌伴舞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营造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二、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有关《我爱科学》班队会相关的节目。

三、活动过程:

主持人合:同学们,大家好!

主持人1:为了让我们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主持人2:通过动手动脑、从小萌发奇思妙想,成为小小发明家,今天我们班召开了《我爱科学》的班队课。

主持人1:为了让大家快乐地徜徉在科学世界中,石正宁等五位同学要表演歌伴舞《青春》来助威加油。

主持人2: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请出石正宁、 、 、 。 《青春》

主持人1:刚才看到石正宁小组的精彩表演,我们书虫阅读小组的同学们也要来助助兴了。

主持人2:那就快请出张纯泽、章闻育 、王煜涵、王翊凌 、王炫

超 ,他们为我们表演的是三句半《我爱科学》。 《我爱科学》

主持人1: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不是热情高涨、迫不及待了?那就让我们赶紧走进科学世界,认识科学吧。

主持人2:同学们,还记得你们精心培育的豆芽吗?我可是永远忘不了这次小小的科学实验哦!姜帅想跟大家分享他的豆芽成长记!大家掌声欢迎!

豆子成长记

主持人1:刚才姜帅的介绍又再一次让我们体验了科学就在我们身 边,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会有一些司空见惯的科学现象,只要经 常留心观察,积极思考,就能从中获得有益的科学知识。

主持人2:说不定还有所发明创造呢!不信,我们就重温一下牛顿与苹果的故事吧!有请王煜涵、 、 、 为我们表演课本剧《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

《牛顿与苹果的故事》

主持人1: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们班今天也有很多小牛顿哦!他们会让鸡蛋游泳,杯子不漏水,白花变红花,药品变得很听话。

主持人2:你们期待吗?那就掌声有请李开来做实验《会游泳的鸡蛋》。

实验一《会游泳的鸡蛋》

主持人1 :科学很神奇吧,再请吴奕涵等三人为我们做个实验。 实验二

主持人2:刚才大家感到紧张吗?吴奕涵他们肯定很紧张对吗?那就先舒缓一下,欣赏潘麒浩诗歌朗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主持人1:同学们,魔术很神奇,观赏时很刺激,但那都是障眼法,是魔术师巧妙地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主持人2:科学实验同样神奇,但却告诉了我们科学道理。

主持人1 :接下来 大家一定要睁大眼睛,开动脑筋,看看我们的陈维劭、高祥翔给我们展示的科学魔术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实验三《不漏水的杯子》、

实验四《白花变红花》和《听话的药瓶》

主持人2:实验结束了,但我们的想象和实践才刚刚开始,我们要象科学家那样不但敢想更要敢做,科学多创作、多发明,成为一个 有用的人!

主持人1 :是啊,就像《龟兔赛跑》中的乌龟一样,要坚持不懈地尝试,总有一天会收获努力的硕果。下面请欣赏宋扬、 、 、表演的《龟兔赛跑》。

《龟兔赛跑》

主持人2:同学们,世上还有许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科学的难关需要我们去攻破。请记住,我们是一群热爱科学的小精灵。请欣赏陈德婷阅读小组诗歌朗诵《我是精灵》

《我是精灵》

主持人1 :听完陈德婷她们的诗歌表演,我也忍不住要作诗一首了。从天到地,从地到天,万事万物,多么神奇!

主持人2:那我再加一句。假如你想把世界看清,就请睁大你的眼睛。

主持人合:最后让我们在冯飞昉、 、 演唱的《地厚天高》中结束今天的科学徜徉。

《地厚天高》

主持人合:(天高地厚音乐背景响起)同学们,相信通过这次活动,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美好种子一定会播撒在我们的心中。 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使自己成为爱科学、用科学的小科学 家,小发明家和小能手!今天的班队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科学教案【篇5】

引言:

鞋,就是小朋友们现在脚下穿的东西,但是小朋友们知道吗?鞋子有很多秘密呢!通过本次大班教案让幼儿认识鞋的组成,认识鞋子最幸苦的地方。从小培养幼儿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观察与研究。

活动目标:

在体验活动中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鞋底的秘密,通过设计鞋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律动“问候舞”及优美欢快的背景音乐,每个幼儿事先穿一双丝袜,布置“鞋子展览会”(各种大小、材料、形状、颜色、花纹的鞋子若干);摆放马蹄形座位,事先制作好的彩泥鞋底人手一个,辅助材料若干(牙签、小棒、吸管、锥子、木板、彩泥、豆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比较鞋底,发现鞋底的秘密。

1、教师带领幼儿在活动室门口:“多功能厅里正在举办‘鞋子展览会’,你们想去参观吗?”“请你看看、摸摸、比比,再和小朋友讨论一下,找找鞋底有什么秘密。”

2、幼儿观察鞋底,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鼓励幼儿观察不同的鞋底,引导发现鞋底是各种各样的。(材料、颜色、大小、形状、花纹等)

3、提问:“你发现鞋底的秘密了吗?”“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小朋友?”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

4、了解各种鞋底的作用。

提问:“叔叔阿姨为什么要设计、制作各种各样的鞋底,这些鞋底有什么作用?”

请幼儿讨论、商量,教室巡回指导。

请幼儿讲述。(保护、美观、方便、干净、防滑等作用)

二、感知鞋底的摩擦力及其作用。

1、引导幼儿感受丝袜很滑。

1)教师:“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鞋底的秘密,还有小朋友说到了鞋底有花纹,那你知道花纹有什么作用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不作结论。

2)教师:“要是鞋底没有花纹会怎样呢?让我们把鞋子脱掉,只穿丝袜跳段舞蹈好吗?”教师与幼儿跟着音乐跳舞。

教师:“穿着丝袜跳舞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教师与幼儿第二次跟着音乐跳舞。

3)幼儿回到椅子上,教师提问:“只穿丝袜跳舞的感觉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讲述。

2、感知鞋底的秘密。

1)教师:“让我们穿上鞋子也来跳段舞蹈,试试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请幼儿穿上两只鞋子跳舞。

2)提问:“为什么穿上两只鞋子跳舞,两只脚都不那么滑了呢?”

3)教师:鞋底有花纹,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防滑作用。

三、设计防滑鞋底。

1、提出要求:“让我们用灵巧的手指和各种辅助材料来设计一个防滑鞋底,比比谁的设计最与众不同?”

2、幼儿利用各种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活动。

1)请先设计好的幼儿给客人老师或是小朋友欣赏,并讲述自己设计的理由。

2)请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讲述。

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了解减小摩擦的鞋底。

教师出示溜冰鞋,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鞋子?”“溜冰鞋的鞋底有什么秘密?”“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有什么鞋底是故意减小摩擦力,使它更滑?”,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讲述。

2)请幼儿回家继续思考、寻找答案。

鞋子的一家

活动目的:

让幼儿园知道鞋子是工人叔叔制成的,教育幼儿要爱护鞋子,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知道鞋子的种类及穿着季节,教幼儿认识正反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

活动准备:

事前给幼儿穿不同品种的鞋(皮鞋、布鞋、旅游鞋……);准备若干拖鞋、雨鞋、凉鞋、棉鞋;四副图画:冬景、夏景、春景、室内景;黑板一块,上面挂若干双挂错了的鞋子;录音。

活动过程:

1、老师说:"多漂亮的地毯呀,我们拖了鞋子上去踩踩吧。"大家席地而坐。

2、“这里有些什么?”(许多鞋子)“教师的鞋子怎样?”(教师的鞋子大,小朋友的鞋子小。)“老师能不能穿小朋友的鞋?”请一个小朋友穿老师的鞋试试,“合不合适?”(大人穿大鞋,小孩穿小鞋,要穿合适的鞋。)

3、“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样的鞋子?”逐一出示各种鞋:布鞋、皮鞋、水鞋、凉鞋等。让幼儿知道鞋子的种类,摸摸质地,知道穿着的季节。

4、“请小朋友看图片,这是什么季节?”出示冬景图,“冬天我们穿什么鞋?”依次出示夏景、春景、室内景,请幼儿说出适合该图景穿的鞋子。

5、“请小朋友找出你认为合适的鞋子摆在这几幅图画前,看谁找的对又快。”让幼儿自行分类,老师检查,找出几个有代表性的提问个别幼儿为何这样摆。

6、出示黑板上挂的若干鞋子,“小朋友看这有许多鞋子,你们看看摆得对不对?”

1)不是一双的(岔色)摆在一起,让幼儿纠正,使幼儿知道一双鞋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2)一双鞋摆反了,让幼儿摆正,知道鞋子要穿正,不能穿反。

7、看看刚才小朋友摆得那些鞋子,摆得对不对(是否摆反)?去纠正。

8、“请小朋友穿上鞋子走走。”老师故意穿反,或请两个小朋友故意岔开穿,并在小朋友面前走,让幼儿发现问题和指正。

9、“我们穿着鞋子可以做什么?”

10、我们的鞋子真好看,是工人叔叔阿姨制作出来的,我们要爱惜鞋子。

活动结束

“我们来跳一个鞋子舞吧。”

最新科学教案14篇


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当一次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接触到一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资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上最新科学教案1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根据《3-6岁儿童发展指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淡薄,老师在一日生活观察中发现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时不能合理控制水流量,根据这一现象设计了这个活动,通过具体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控制水流大小,并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目标:

1.清楚水龙头开关的作用。

2.学会合理调节水流大小。

3.提高幼儿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硬卡纸若干、剪刀、直尺、胶水、彩笔、过塑机。

经验准备:

1.幼儿使用水龙头的经验。

2.一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水流过小,洗手时手上的泡沫无法冲干净。

问题二、水流过大,幼儿衣服被溅湿。

活动重难点:

重点:根据指示卡调节水流大小。

难点:学会自主调节水龙头开关,控制水的大小。

活动过程:

一、教师观察洗手现象并进行思考。

问题(一)如何引导幼儿调节水龙头水流大小?

问题(二)如何形象、生动、准确的引导幼儿合理控制水流大小呢?

二、引导幼儿制作指示卡。

制作过程:

(一)取一张硬卡纸,用铅笔画圆并剪下。

(二)在圆卡纸上用剪刀剪一个豁口,使圆内部呈水滴状小洞。

(三)用签字笔标记刻度及打开的方向。

(四)在对应位置粘贴水滴,水滴数量的多少表示水流大小。

(一滴水代表水流小,两滴水代表正常洗手水流,三滴水代表水流过大。)

(五)装饰指示卡并做防水塑封。

(六)现场体验指示卡,自主探索指示卡使用方法。

三、拓展延伸:

教师创编《水流变变变》儿歌,幼儿根据教师创编儿歌继续仿编,从而培养幼儿节约用水意识及一日生活习惯。

《水流变变变》

小宝贝,爱洗手,

扭扭打开水龙头。

小小龙头作用大,

千万不要小瞧它。

一滴水,冲不净,

两滴水,刚刚好。

三滴水,溅湿衣。

水流变换我掌控,

洗完关紧水龙头。

争做节水小英雄,

节约用水记心中。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接触到的事物,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并为幼儿所熟悉,然而洗手环节还是存在各种问题,如何让这些问题能得到合理的解决?这就是此次活动要解决的问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自己亲身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说一说,猜一猜,做一做,多次尝试最终制作了水流指示卡。幼儿能在自主操作中获取经验,根据指示卡自主调节水龙头开关,控制水流大小,合理解决了自主控制水流大小的问题。教师创编儿歌后,幼儿通过继续仿编儿歌愉快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幼儿的节水意识,让幼儿能够主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⒈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

⒉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六一礼物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⒊喜欢同伴玩购物礼物的游戏,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物质准备:布置一个“六一礼物超市”,分别摆放各种礼物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10元;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教师自制课件《认识人民币》

⒉经验准备: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参观六一礼物超市,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引导语:小朋友六一儿童节马上要到了,你想给好朋友送什么礼物?我们用什么去买礼物?

二、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⒈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的。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要用钱

来买。我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字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⒉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

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三、出示教师课件,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师课件,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四、第一次“礼物超市”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礼物超市”选购礼物,每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五、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礼物超市”选购礼物,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示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种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六、引导将买到的礼物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感受与朋友一起是快乐幸福的事。

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

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4

一、作者

乔治·萨顿(1884-1956),美国科学家,科学近代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是《科学史导论》。

他具有非常广博的知识,并掌握包括阿拉伯语和汉语在内的14种语言。有人称他为20世纪世界上学识最渊博的人之一。他将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学科知识和谐地集于一身,成为罕见的科学家与人文学者相结合的典范。

二、解题

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三、字词积累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四、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试给课文分出3部分,并归纳各部分大意。

可按引论、本论、结论来划分。引论部分抓住“两件事”这一中心;本论

部分抓住对科学的态度;结论部分抓住“希望和前景”。

引论(第1-3节)强调“必须记住两件事”,要正确对待东西方科学;

本论(第4-9节)论述研究科学,必须有科学的态度;

结论(第10节)提出“希望和前景”。

五、问题探讨

1、前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例证法:古希腊因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唯我独尊,最后走向衰亡,一落千丈。这是一个强有力的例子。事实胜于雄辩。(用意是什么?)告诫那些排斥东方文化的人不要重蹈覆辙而要引以为戒,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2、仔细阅读本论部分(第4-9节),完成以下练习。

(1)试分析这一部分的结构特点。

(2)论述“我们必须谦虚”时,用了怎样的论据?论述走向实证科学的极端时(离开东方的人文理念,正确思想指导下的“科学方法”——实验科学的方法,会有局限),含而不露地写到了怎样的论据?

第一问,答案在第5段。

第二问,答案在第6段。

3、“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的含义?

光明从东方来,东方是双关、隐喻,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东方文化所具有的。东方的思想和西方的法则相结合必然会使世界文化呈现异彩。

4、东方科学与西方科学有什么样的关系?作者从什么角度论述了东方科学在发展人类文明方面在作用,并批评了某些偏见的?

东方科学和思想思西方科学的源头,并且会给现代西方带来新的生计。作者将自己多年研究科学史得出的结论,告诫某些带有民族和地区偏见的西方人,要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历史与现实,进行文明对话,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小鸡的生活习性。

2、初步感知儿歌。

教学准备:

母鸡、小鸡头饰,有口袋的围兜,自制鸡食(米、虫子),草坪、小河,音乐、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学小鸡走路。(适当的放音乐)

鸡妈妈带着母鸡的头饰、围兜,幼儿带着小鸡的头饰、围兜,学小鸡走路。

可以先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小鸡是怎样走路的,然后大家一起学。

老师:玩得好累呀,去找点吃的吧。(老师做出很累的样子。)

2、鸡妈妈带小鸡去找食物。

(在找食物的路上可以设置一些障碍物,如小河之类的,让幼儿进行跳跃。)

母鸡带领小鸡跨过一条小河到草坪上去找食物,并让小鸡把啄到的食物放到自己围兜的口袋里。

(注意在过小河时,老师可以让幼儿自己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样的方法过去。)

在吃饱后,鸡妈妈带着小鸡坐在草坪上休息,并让小鸡说一说自己吃到了一些什么食物,并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在幼儿介绍的时候,可以引导幼儿讲一下自己吃的食物是什么颜色的。对于个别幼儿还可以引导他们讲自己吃了几条小虫。)

3、带小鸡回家。

休息好之后,带小鸡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老师可以边念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边回家。(注意念儿歌时可以配有一定的动作、音乐,增强活动的游戏性,从而再次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教学延伸:

1、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儿歌《吃成一个大肚皮》的学习、巩固。

2、说一说小鸭子、小猫咪、小狗喜欢吃什么,并模仿他们的动作。

科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到物理是有趣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实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掌握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重学生实验的可操作性、可观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知识的海洋,它需要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乘上《探索物理》这叶小舟,开始我们既充满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一定有许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一定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意见。

同学们讨论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问题也提的非常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实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实验二:教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非常好,说明大家不仅对实验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而且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本着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一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实验前让学生先猜测结果,实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致。提醒同学们不仅要善于思考,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实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实验有趣吗?物理就是研究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有趣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科学教案 篇7

【课程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科学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近视的原因,以及保护视力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学习做“眼球成像”及“近视眼病理”的模拟实验。)

3、向学生进行关于眼的卫生保健教育,培养良好的用眼卫生才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蜡烛及烛台、凸透镜2块,凸度大小不同,及支架、纸屏、火柴。

2、挂图或投影片眼球的构造、视觉成因示意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凸透镜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2)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

2、谈话:

(1)凸透镜成像的作用,不仅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还与我们的眼睛有密切的关系。你猜有什么关系?

(2)关于眼睛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眼睛的科学(板书课题),重点是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眼睛怎样看见各种物体

(1)认识眼球的构造

①谈话:要知道眼睛怎样看到各种物体,首先要了解眼睛的构造。你认为眼睛由哪几部分构成了它们各有什么用?其中哪部分最重要?

②讲解:眼睛外部是眼硷(眼皮),眼险边长有睫毛,眼硷内是眼球。眼睛最重要的部分是眼球,眼脸、睫毛都是保护眼球的。下面我们重点观察眼球的构造。(出示眼球构造图。)

③观察:眼球是什么形状的?从图上看,眼球由哪些部分构成了晶状体是什么样的?像什么?

④讲解:

眼球是球形的。眼球的外部是眼球壁,眼球壁有好儿层,内层是视网膜。视网膜由很多感光细胞组成,像照相底片一样,既能感知光的强弱,又能感知光的色彩。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眼球的前部有一个小孔,叫瞳孔,外界的光通过瞳孔进入眼球。

⑤观察:两个同学相互观察对方眼睛的瞳孔。

⑥讲解:瞳孔后面是晶状体,晶状体是透明的,外形很像凸透镜,通过肌肉与眼球壁相连。

⑦讨论:

外界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通过晶状体后会怎样?(成像)成像在什么地方?(视网膜)

通过以上分析,你认为眼睛的构造像什么?(照相机)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哪个部分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⑧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眼睛很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外界物体能在眼球内形成像。人有了这架"照相机",才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

(2)认识视觉与光的关系

①讲述: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还与其他因素有关系。

②讨论:

在漆黑的屋子里,你能看见周围的物体吗?怎样才能看见?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如果学生不能很好解释,可以进一步启发:在没有光的条件下凸透镜能成像吗?眼球内能成像吗?)

由此可以知道,眼睛所以能看见各种物体,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③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眼睛才能看见各种物体。

(3)综合视觉形成的原因

①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是什么原因?

②讲述:

眼睛所以能看见周围各种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出示视觉成因示意图。)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球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2、指导学生认识近视的原因及预防近视的方法

(1)讲述:健康的眼睛才能看清周围的物体。如果眼睛受了伤或有了病,特别是晶状体、视网膜、视砷经有了病,人就看不清、甚至完全看不见周围的物体。例如少年儿童的多发病近视,就是由于晶状体有了病。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

(2)实验:

①讲述:每个组都有大小相同、凸度不同的两块凸透镜,先用凸度较大的透镜实验。让蜡烛通过这块凸透镜,在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

②学生分组实验。

③讨论:在这个实验中,哪儿个部分相当于眼睛?它们分别相当于眼睛的哪个部分?哪个部分相当于眼睛看的物体?

④讲述:使物体离"眼晴"远一些(将蜡烛向外移),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有什么变化?

⑤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变得模糊)

⑥讲述:换用凸度较小的透镜,观察"视网膜"上的像怎样?

⑦学生分组实验、汇报。(像又变得清晰)

(3)讨论:

①通过以上实验,你有什么发现?

②在以上模拟实验中,凸透镜表示什么?透镜凸度的变化表示什么?(晶状体凸度的变化)

③由此可以惟想,人在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晶状体有什么变化?(或问:由此可以推想,为什么眼睛既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4)讲解:人的眼睛是靠自动调节晶状体的凸度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睫状肌)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科学教案 篇8

【教材说明】:

本课是研究摆,学生对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是日常生活中与摆相关的事物,如秋千、拳击沙袋等,其次,前一课了解的钟摆和自制单摆,学生对摆的运动特点,摆的各部分名称(支架、摆线、摆锤、摆幅)以及操作摆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一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其实是课的导入。通过两个问题“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一样吗?”与“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出问题。几幅卡通画其实是对今天活动的猜测,也是对前一课活动的提示和提升。图中一个小男孩说:好像跟摆绳长有关,男孩提出这个观点,说明他是经过观察的。因为学生制作的摆摆锤的重量是相差不多的,但摆线的长度是有差异的。图中的一位小女孩说: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吧。这个观点也反映了大多数学生原有认知的。边上一位男孩说:与摆的幅度也有关系的。也代表了一些学生的想法。但图中另一位男生提出了:根据以前的观测,摆幅大小对摆的速度影响不大,一则,部分的排除了前一位同学的看法,一则表示他把上一节课观察到的现象与这节课联系了起来,是思维发展比较超前学生的代表。在“机械钟摆”中,学生观察了不同摆幅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是一样的,所以这位学生就提出了“与摆幅没有多大关系”的观点。也有一位同学提出:我们还是做实验观察一下吧,提示所有的争论最终都要靠实验来验证。

第二部分是用摆做实验,第一个问题是“摆锤的重量是否影响摆的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在这里哪个是变量(也就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哪些是不变量,对无关因素我们要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所要研究问题结果的精确性。在这里要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摆绳和摆幅,这里我也让学生明白,控制不变量,是在我们实验的环境下力所能及的尽可能的控制不变量,还有如摆动的方向,摆锤的大小(介绍摆锤的选择),每一次人不要凑得太近,最好同一个人控制摆锤的摆动等。第二个问题是“摆绳的长度是否影响摆的次数”。因为有前一个实验作基础,所以这个实验的设计相对较简单。但这个实验有两次学生自己操作改变摆线长短,这样,对学生操作的要求有所提高。

学生在做完以上两个实验后,进行的是对这两个实验的讨论和分析,用了三个递进的问题“摆的快慢与绳长有关吗?与摆的重量有关吗?什么样的摆摆动得快,什么样的摆摆动得慢,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三个问题其实学生通过实验是不难得出结论的,关键是对学生所获得的数据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再去思考,就不难得出结论了(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轻重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同一个摆中,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第三部分教材是,讨论两个摆的摆动快慢情况,它们的摆绳长短一样,但摆锤的长短不同。通过实验观察,再次激发学生的内心矛盾(摆绳长一样,为什么摆动速度还会不一样呢?),要让学生明白,影响摆摆动快慢的真正因素是摆的摆长,而不完全是摆绳,摆绳只是摆长的一部分,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同时这一块教材,也是为下一课《做一个钟摆》作准备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对实验的结果进行

分析,并且根据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意识到精确测量结果的等到是需要反复测量的。

认识到在实践中细心观察发现新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对新问题有继续研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难点】

进行改变摆的摆锤重量、摆的摆绳长度对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每小组一个计时器、一个单摆装置(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重量相同螺帽三个、研究摆锤重量和研究摆绳长短的记录表各一份。

教师准备的材料:演示一套(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不同的单摆两个(一个摆绳长,摆锤重,另一个摆绳短,摆锤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造情景,导入新课。)

1、(师出示单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谁来说说摆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算摆动一次?我们上节课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摆的等时性)

2、再出示一个不同的摆,一个摆绳长,摆锤重,另一个摆绳短,摆锤轻。同时摆动它们,观察两个摆摆动的快慢。

3、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同一个单摆具有等时性,为什么两个不同的摆,它们的快慢一样呢?今天我们将学习《摆的研究》,来研究不同的摆为什么它们的快慢不同?(板书课题)

二、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锤的重量、摆绳的长度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实验。)

师:这些只是我们现在的猜测,还得找证据证明。

2、下面我们就从摆绳长度、摆锤重量两个方面,分别对摆的快慢进行研究。 (板书:摆的快慢 摆锤的重量 摆绳的长度)

(一)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1、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讨论:

(1)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操

作?

(2)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①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

②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可以根据记录表来回答)

2、出示记录表。师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颗螺帽,我们就以15秒为时间界限,分别测三次,看看最后能发现什么?在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温馨提示。(投影出示)准备好了吗?静悄悄的开始,比比哪组效率高!

3、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师巡视指导,作好记录)

4、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每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5、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板书:无关)

(二)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1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讨论:

(1)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

(2)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①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

②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可以根据记录表来回答)

2、师述:大家看记录表,老师已经给大家的摆绳在10cm、20cm、30cm处做好了记号。我们还是以15秒为时间界限,分别测三次,看看最后能发现什么?在开始之前,我们再来看一下温馨提示。(投影出示)

3、学生实验、填写记录。(师巡视指导)

4、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每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5、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板书:有关长 慢 短 快)

三、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了吗?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与摆锤的重量有关吗?

2、阅读课本P61下面的插图和文字。你觉得它们摆的快慢会怎样?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分别记30秒两次。)

4、讨论: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了吗?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5、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课件出示P61图片,红色线条指出两条摆长。)(板书:摆长≠摆绳长

6、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的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的摆动越快。关于摆长的研究,我们下一节课将进一步探究,大家有兴趣吗?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重量——无关摆绳越长,摆速越慢

摆的快慢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短,摆速越快

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让幼儿能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我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培养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三、通过各种尝试活动和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小鼓、小铃、盘子、碗、小勺子、各种瓶子、空的盒子、米、豆子等若干。

2、录有声音的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一、寻找声音

1、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声音的兴趣。教师请四名幼儿事先藏起来,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请大家猜猜是谁在说话。教师提问:你是怎样知道的?(引导幼儿感知,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提问:你是用什么发出声音的?(引导通过各种方法:摸、发声看让幼儿认识身体的发声器官——喉。并且知道人是通过喉的震动发出声音的。)

2、让幼儿自由探索,通过碰、打、敲等方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知道物品发出声音是由多样物品碰撞发出来的。

3、让幼儿通过实验,知道声音的产生必须是多样物品碰撞后产生震动发出声音。情境表演:大米(由老师扮演):“小朋友们我是大米,我可是个舞蹈家。你们想不想看我跳舞啊?”将红米放在鼓面上,用鼓棍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上的红米在跳动。提问:小朋友们,大米是个舞蹈家,她是怎样在舞台上跳舞的?(引导幼儿感知大米的跳动是因为鼓棍敲击鼓面使得鼓面震动才让大米跳起来的。)实验3:让锣、拨、钢琴、鼓等乐器发出声音后马上阻止震动,发现震动消失声音也消失了。使幼儿知道声音是通过震动产生的。

二、制造声音

1、让幼儿尝试让所有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3、让幼儿通过进一步自由探索,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分辨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学会分辨什么样的声音是好听的,什么样的声音是噪音,教育幼儿在活动中轻轻地说话,避免产生噪音,养成良好的说话的习惯。

四、使用声音教师和幼儿一起用自制的会发出声音的物品配上音乐表演。

科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通过买水果的让幼儿感受秋天的水果很多,色彩很丰富。

2、目测数群、接着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水果篮若干,水果图片若干,任务卡两套,检验底板一块,果盆若干,回形针若干,双面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享交流

1、请幼儿说说在超市里看到过什么?

2、感知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

二、帮助家人买水果

1、看任务卡买水果(根据卡片上的内容来买水果)(先将第一套任务卡发给幼儿。)请与旁边的孩子说说今天你的任务是什么.(发给幼儿水果篮)

2、幼儿买水果

3、集体检查幼儿买得对不对(依次检验,并改正错误的。)

4、交流经验(将第一套任务卡从水果篮上收走)

5、接着买水果(拿出一张展示给幼儿看)(简单演示一遍)

6、再次检验介绍目测数群的方法(将幼儿贴好水果的篮子和任务卡用回形针别在一起,贴在检验底板上。)(依次检验,并改正)

三、总结

科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科学教案 篇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盒子,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2、通过游戏、探索萌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用途的盒子若干。

2、小标签若干,放入小篮子中置于桌上;小椅子上贴上相应标签。

3、两只货架,分别贴上盒子特征的标记图片。

4、师用:盒子、示范用标签、视频仪。

活动过程:

一、 探索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盒子。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盒子王国玩,好吗?跟我来吧!(入场)这里的盒子宝宝真多呀!你们认识这些盒子宝宝吗?请你用小眼睛看一看来告诉许老师。(幼儿随意说说)

2、你们想不想和这些盒子宝宝交朋友呢?好,请你去找一个盒子宝宝坐下来(幼儿找盒子坐下)请你把盒子宝宝举起来看看,是不是一个盒子宝宝!

3、现在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说一说,你的盒子宝宝是怎样的?它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可以装什么东西?是用什么做的?(幼儿探索,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观察盒子、认识盒子)

4、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盒子宝宝!(对讲述完整、与别人不一样的予以鼓励!)

5、(小结)小朋友讲得都非常好,盒子宝宝有很多种,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有的是用木头做的,有的是用纸做的,有的是装吃的东西,有的是装用的东西,……呀!种类可真不少!

二、 探索二:尝试按盒子的一个共同特征进行分类,了解一个盒子同时具有的两个特征。

1、许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标记,上面画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用视频仪认识吃和用的小标记)一只手表示用的东西,一张嘴表示什么?(吃的东西)

2、我的盒子宝宝是装什么的?它该贴哪个标记呢?(教师示范贴标记)

3、那你想不想也给自己的盒子宝宝贴个标记呢?就请你想一想你的盒子宝宝是装吃的东西的还是装用的东西的,然后请你到身后的桌子上拿小标记贴上去。(幼儿操作)

4、贴好标记的小朋友带着盒子宝宝坐回去时,请你看看小椅子上的标记,一定要找个一样标记的小椅子坐下来。(略作检查)

5、小朋友真能干!可是,盒子宝宝想回家了,你们愿意送这些盒子宝宝回家吗?(介绍货架)看,这里有盒子宝宝的家,这个家上面画着一根木头,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木头做的;这个家上面画着什么?(纸),它告诉我们:这个家里的盒子宝宝都是用什么做的.?

6、那么,请你看清楚图片把盒子宝宝送回家吧!(幼儿操作,教师略作指导检查)

7、(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帮盒子宝宝贴对了标记、找对了家,盒子宝宝说:谢谢你们!

三、延伸活动。

1、现在,我们就来和盒子宝宝做个游戏。在你小椅子的洞洞里,还躲着一个盒子宝宝,我们把它找出来吧!(幼儿拿盒子)

2、我们把盒子宝宝夹在腿的中间一起来跳一跳,千万不能让盒子宝宝掉下来哟!跳一跳,跳得高!真好玩!我们带着盒子宝宝去外面玩玩其它的游戏!

科学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种子的外形、颜色、结构及如何变成芽。

2.培养学生观察与记录的能力。

3.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 点:种子如何变成芽。

难 点:让学生了解种子变成芽的过程。

教 具:蚕豆、毛豆、玉米、稻谷、麦的种子、放大镜、镊子; 事先教师播种花苗。

方 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谈话:如果老师问一粒种子种进土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大家怎样回答?会发芽、会长高、会开花、会结果 …… 很好。但这只是一般的回答,我们认识植物的一生,最后要用事实、数据来说明植物的一生。所以要实际种植一株植物,坚持观察、记录,最后通过分析研究观察记 录,用事实数据科学、准确地说明这株植物的一生。

二、观察种子

1. 观察与描述凤仙花种子的外形特征。

2. 观察与描述其他种子的外形特征。

3. 为什么外形不同的种子都会发芽,并形成新的植物?

4. 教师或学生演示解剖方法。

5. 学生观察凤仙花、黄豆、小麦、玉米等四种种子(或其他种子)的内部结构。

6. 讨论和交流四种种子在结构上的共同点,说说凤仙花种子和哪些种子相似。

三、播种活动

1. 讨论和交流“如何播种”:播在哪里、怎样播种、种多深、怎样浇水。

2.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结构化的板书: 播种地点 播种方法 播种深度 种子方向 浇水方式 …… 花盆中 戳个洞 1厘米 芽朝上 每天1勺水 沙中 撒在表面 表面 任何方向 保持湿润

3. 自主选择一种方法进行播种,并做好标记。

4. 教师提供教材中的播种方法,并让学生按方法进行播种,做好标记。

5. 教师要求:对两种不同播种方法的种子发芽情况进行课外观察。 (以小组为单位在花盆里播种,在盆上做上本组的标记,放在学校由各组同学轮流管理,每个学生带种子回家根据自己的选择情况地栽或盆栽)。

6. 预测种子在一周内的变化。

7. 在科学文件夹上记录播种的`日期。

科学教案 篇14

设计意图:

陈鹤琴老先生说:教师的设计始终要以幼儿为核心,所设计的活动本身,要充足给予幼儿放手操作的机会,因此所寻找的玩具一定是“活”的,是能有多重针对性,并且源于幼儿鲜活的生活实际的,是具有相当趣味性的。

瓶子是孩子身边最熟悉的生活用品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式各样、多姿多彩的各类瓶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方便,还给幼儿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和探究的思索及创意的空间。在我们小班的角色游戏中的‘超市’里,摆放着许多由孩子们自己收集而来的瓶瓶罐罐(沐浴露、洗头膏、矿泉水、洗手液、饮料瓶等等),超市对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是退贴近生活的一个去处,日常生活中经常跟随成人来往超市,超市中的物品和买卖规则也基本熟知。同样的小班孩子在游戏中也很喜欢去超市买东西,无论需不需要、无论有没有钱……可是在游戏结束整理玩具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混乱的现象――瓶子没有盖子、罐子没有盖子、瓶子罐子的按嘴找不到了等等,每天,给我们的‘营业员’的工作带来了许多的麻烦!面对小班幼儿游戏特点和这些散了家的“瓶子和盖子”,老师却发现其中许多教育契机和可挖掘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诞生了这个‘瓶子和盖子’的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同时考虑到瓶子盖子对幼儿小肌肉、一一对应等能力的发展,制定了以上目标。尝试用掀、拔、旋、按等动作打开和盖住瓶子,发展小肌肉动作;初步感知瓶口大小和盖子大小的关系。材料就是各种各样的瓶子及其盖子。在流程设计上,主要是通过帮娃娃家整理物品的游戏形式,采用了层层递进的原则,不断让幼儿自然地练习掀、拔、旋、按等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感知瓶口大小和盖子大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 知道瓶盖子的作用,在寻找瓶子特征的过程中,尝试选择合适的盖子与瓶子进行匹配。

2. 乐意探索拧、按等不同方法,尝试盖紧瓶盖,发展手部动作;

重点:通过自己动手给瓶子盖盖子,发现不同的盖子适合不同瓶子。

难点:发展孩子的手部动作,给各种瓶子盖盖子,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知道瓶子都是有盖子的,如果生活中少了盖子会带来很多方便;

环境准备:

一、幼儿收集各种不同形状、功用的瓶子;

二、泡沫板若干(和幼儿人数相当);

三、橡皮筋(细而长,便于孩子操作);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话题,并引导幼儿讨论盖子的作用

老师:我们的超市里有许多有用的瓶子,有饮料瓶、食品瓶、化妆品瓶、洗涤用品瓶等大大小小式样不一的瓶子,老师想在这些瓶子里装东西,可是一不小心把瓶盖子全弄乱了,这下该怎么办呢?

重点提问:老师心里真着急,没有了盖子,瓶子还能用吗?为什么?

【这一问题帮助幼儿了解盖子对瓶子的重要性,旨在和孩子们共同讨论缺少了盖子会发生哪些问题。孩子们纷纷表示没有瓶盖子是绝对不行的,有的孩子说:“没有盖子,脏东西会跑到瓶子里面去的。”;有的孩子说:“没有盖子,瓶子里面的东西会流出来了,都浪费了。”;有的孩子说:“没有盖子,里面的东西不卫生了”;有的孩子说:“没有盖子,小虫子会飞进去,东西就不能吃了”……】

老师根据孩子的回答进行小结:引导幼儿讨论瓶盖子的作用――没有瓶盖子里面的东西会跑出来,会被弄脏,用时不方便,吃的东西就会变得不卫生。

二、“找盖子”

1、 教师鼓励幼儿动手为瓶子找合适的盖子,将配好盖子的瓶子放在自己的泡沫板上。

这一环节中,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少为3个瓶子找到盖子,能力较强的孩子最多为6个瓶子找到了盖子,他们高高兴兴地将配好盖子的瓶子捧到了自己的“家”里(泡沫板上),还和旁边的同伴互相介绍自己的瓶子和盖子呢!

【老师观察到,孩子在帮瓶子找盖子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孩子通过观察瓶子和盖子的颜色来配对;有的孩子通过瓶子和盖子的大小来配对,老师仔细观察,记住孩子们的这些方法,小班的孩子语言能力还比较弱,可能自己使用的方法说不清楚,老师观察入微,稍后可以帮助孩子梳理经验。】

2、你给几个瓶子找到了盖子?

【一笔带过的一个环节,巩固小班孩子点数的能力,寻找到数量多的孩子老师可以在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3、为什么还多出来几个盖子呢?它们到底是哪些瓶子的呢?

【孩子们大多找的都是大的、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瓶子,例如饮料、洗发水、沐浴露、面油等,而一些平时不常见的,例如香水瓶、保健品都没有人帮着找盖子,还有就是一些盖子特别难盖的,盖的方法和平时使用的不太一样的,孩子们就采取放弃的办法了。】

4、是怎么找到最合适的盖子的?怎么帮它盖盖子的呢?

【根据孩子寻找过程中的方法,以及剩余瓶子大家共同找出的方法,帮助孩子共同梳理瓶子找盖子的各种方法:有的孩子根据瓶口大小找到盖子的;有的孩子根据瓶子和盖子的颜色找到盖子的;有的孩子根据盖盖子的方式找到盖子的;有的孩子根据拧、按的不同方式找到盖子的(老师重点介绍盖子的不同盖法)……】

5、每个瓶子都有不同的盖子,那么瓶子里的东西是怎么出来的呢?

【通过老师和孩子的演示,总结出了各种瓶子出东西的方法:按、挤、倒……】

三、“找朋友”

1、每个孩子去找两个“好朋友”瓶子,这两个好朋友要有一个地方是一样的,比如说它们都是饮料瓶子……;

【旨在鼓励孩子发现瓶子之间的共同点,例如颜色、功用、按取方式或者是一摸一样的瓶子,发展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辨别事物的能力。】

2、将找到的两个“好朋友”瓶子用橡皮筋捆绑在一起,送到自己的泡沫板上;

3、向大家介绍自己找到的两个“好朋友”瓶子一样的地方;

【因为老师介绍演示的是饮料瓶子找朋友,所以找饮料瓶的孩子特别多,还有的孩子找到洗发水的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将颜色相同的两个瓶子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两个都是玻璃瓶做朋友;有的孩子找了两个都是用按德方法将东西弄出来的瓶子做朋友……】

四、活动小结

小结瓶子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

【激发幼儿继续寻找、探究的兴趣。】

活动反思:

针对小班幼儿来说,我设计的这个活动总体上比较满意。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瓶子和盖子、把玩弄瓶子和盖子,目的就是为了让幼儿积累一定的经验,经常见到幼儿对瓶盖的拧、开等动作很感兴趣,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多见, 活动很容易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在活动中幼儿都能动手尝试,在反复的操作中能找出瓶盖和瓶口匹配才能盖上的方法。

活动结束后.我将活动操作材料投放到区角游戏中,一来让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得到巩固练习,二来进一步满足幼儿的操作欲望,三来鼓励幼儿留意观察生活中不同类型的瓶子和盖子,发现了奇特的瓶子和盖子,可以带来与同伴一起分享。让幼儿初步产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有初步的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