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性质教案 共50份
比例性质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比例性质教案、比例性质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比例性质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需要一些资料。有了资料的协助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也许下面的“比例的性质教案经典十三篇”正合你意!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比例的性质教案【篇1】教材分析:
《比例的基本性质》这节课在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为下节课教学解比例打下基础。教材利用三角形的缩小做素材,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以其中一个比例为例教学比例各项的名称,在让学生说出其他几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在观察各个比例中的内项和外项的基础上,发展规律,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还介绍了分数形式的比例基本性质的表达方法。“试一试”教学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方法。“练一练”和练习十第1-4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设计思路: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面对的都是些经过人类长期积淀和锤炼的间接经验。由于教学大纲规定,许许多多的知识点,使得教师只能用简单的“传授――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进行。而学生只是记忆、再现这些知识点,沦为考试的奴隶。其实知识是死的,课堂教学绝不仅仅让学生拥有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拥有智慧,拥有获取知识的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智慧的发展,离不开智慧的熏陶。智:是人类个体的认识过程或认知结构,即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整理、联想、储存很搜索、提取、操作,或通过此过程形成的认知水平。慧:是人类个体所认知事理的评判过程和评判标准。我校通过创设智慧课堂,使教学触及学生的世界,伴随他们的认知活动,做到了“以智促知”。
基于以上认识,我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自己选择例子来探索,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到结论。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量挖掘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问题。这一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发现、自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中学习知识,发现知识,并通过讨论,说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的依据,促进了学生学习的顺利进行。
2、用教材教,体现教学的民主性。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所以在
查看更多>>笔者精挑细选,搜罗整理出一篇最新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期望能够对读者的事业和生活有所裨益。授课前,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并对其进行完善。教案课件中所包含的内容,必须满足明确的教学目标。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 篇1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32~34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目的:1、使同学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笼统概括能力。
3、使同学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判段两个数能否成比例,并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同学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局部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同学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 : 4.5:2.7 10:6
同学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4.5:2.7=10: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出示p32例1。
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指名分别算出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5: 2.4:1.6 60:40 15:10
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5: =2.4:1.6 60:40=15:10 2.4:1.6=60:40
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2)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
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指名同学读题。
教师:这道题涉和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第二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这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边问 边填
查看更多>>资料的定义范围较大,可指代生产资料。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资料种类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推荐12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1)微课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
知识点来源: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
录制工具和方法:视频讲授型
设计思路:
1、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自主学习、师生共同研究的学习过程,让学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什么叫做比例?
2、指出下面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3∶5=24∶40
80∶2=200∶5
二、激趣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比例的內项和外项,您能计算一下內项和外项的积吗?
三、自主探究
1、计算下面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发现了什么?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2、验证结果。
选几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15∶12=10∶81.5∶0.5=3∶1
3、讨论并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板书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解释应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6∶3和8∶50.2∶2.5和4∶50∶=∶
五、全课小结(略)
附: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5=24∶4080∶2=200∶5
板书:外项的积:340=120外项的积:805=400
内项的积:524=120內项的积:2200=400
340=524805=220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篇2)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