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共49份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2024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小编精心整理了大量资料呈现出这篇“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促进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重要支撑。以下信息仅供参考请勿将其视为最终决策依据!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篇1《买文具》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计算有关除加、除减的两步试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 法:引导发现
学 法: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导,激发兴趣
开学前,淘气和笑笑来到文具店里买东西,一进店就被琳琅满目的文具吸引了,我们一起去看看淘气和笑笑买了什么文具。如果是你,你会买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一)出示“买文具”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示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二)解决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完成,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2.小组交流,你是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把自己的方法展示给同学看,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全班进行汇报,讨论列算式的解决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三种列算式的方法:
(1)18÷3=6(元),6+4=10(元)
(2)18÷3+4
(3)4+18÷3
4.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1)讨论18÷3+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2)你能用画图等其他方式来理解算式的意思吗?(结合直观图学生更易理解)
(3)引导思考:先求什么?(先求1本作文本多少钱)再求什么?(再求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钱)
(4)结合情境试着用脱式计算18÷3+4,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么算的,为什么这样算。
(5)集体反馈,说说用脱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6)再试着算算4+18÷3,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这样算。
(三)解决问题“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后自主完成。
2.全班交流:你是怎么列算式的?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3.引导思考: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查看更多>>春去秋来,工作即将步入一个崭新的篇章。我们应该对这一阶段的工作做个总结了。写好工作总结,可以清晰知道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写好一篇工作总结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热门精选: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范文汇集(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篇一)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落实每堂课的教学任务。
1、严谨备好每一节课。
上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上课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同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件,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多动手,从而加深理解掌握知识。
(2)及时复习。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细致批阅每一次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
4、耐心做好每一次辅导.
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客观评价每一位学生。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
查看更多>>资料一般指代可供人们参考的信息知识等。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会用到各方面的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关于资料你了解哪些内容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教材分析
“底和高”是在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以此来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本课时内容以直角以及垂直为知识基础,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为认知背景,教材利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做成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作为认知情境,展开自主活动,让学生主动积累高的表象,并形成高的概念。值得注意的是:本课时认识的高主要指图形内的高,而对于图形外的高不作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把一块平行四边形木板做成一长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等相关活动,找到高这条特殊线段,体验高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3.在方格纸上根据图形的高和底的数据画符合条件的图形。
教学重点:
判断、画出、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
教学难点:
在画一个图形高的过程中对高的概念的运用
教学准备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卡片、剪刀、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家的餐桌是什么形状的?还见过什么形状的餐桌?
学生: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
2、教师:说得很好!老师就特别喜欢方形的餐桌,而且老师有个习惯,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就尽量自己去做。老师家里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是太大了,搬到课堂上比较麻烦,但老师带来了与它形状一样的图形(出示平行四边形),老师也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张,老师想用这块木板做一张尽可能大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锯呢?同学们帮帮老师,行吗?那我们就动手做一做。
板书课题:动手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学生活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乐于助人的情操,营造宽松、自由的空间,使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中去寻求正确的答案,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在小组中展示、交流、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4、教师:同学们好聪明!想出了很多种方法做出了尽可能大的长方形,老师会选择其中的一种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