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课件(分享14篇)

说明文课件(分享14篇)。

以下“说明文课件”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如果您觉得本篇文章有价值请把它收藏下来。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调整教案。

说明文课件 篇1

《中考议论文阅读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复习议论文基础知识

2、明确议论文的考点和题型

3、学会解题方法,掌握解题技巧

复习重、难点

1、把握中心论点;

2、分析、补充论据;

3、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4、理解论证思路;

5、联系生活,发表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议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用鲜明的态度来表明观点或主张;用充分的材料来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二、考纲要求:(见考试大纲)

三、中考考试题型分析:1.找中心论点或分论点。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3.找出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写出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5.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6.对作者的观点发表看法,并说明理由。

四、解题指导 论点:

1、概念: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和表示的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论点的表述形式: 一般 是个表示肯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提示性词语:是、要、应该、注意…

3、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练习:请判断以下几句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略)

4、如何找中心论点

(1)、标题是否揭示:不是论题就是论点

(2)、开头提出:第一种情况:开门见山,直接把中心论点点出。第二种情况:引出论点。文章一开头先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3.中间提出

4、结尾归纳 练习:

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题目略)

论据:

1、概念: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2、论据的种类 ①事实论据 :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

②道理论据 : 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练习:请判断以下论据的类型。(题目略)

3、概括事实论据:

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它的作用都是:证明作者的观点。概括论据方法:人物+怎么做+结果 ;(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也可概括在内)。

3、根据论点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方法:人物(谁)+怎么做(紧扣论点谈怎么做)+结果。

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论证方法及作用

举例论证:用具体事例加以论证,使人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或主张。道理论证:引用名言或警句加以论证,使论证具有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能够生动形象地证明作者的观点,使说理生动,让人容易理解。对比论证:突出了作者观点的正确性或重要性,使说理更有力度。

答题格式小结:使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观点+效果

论证思路

论证思路:格式为:先……,再……,最后………。

论证过程:格式: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练习(略)

议论文的语言特征:

准确、鲜明、严密、生动

练习(略)

议论文的论证结构

1、一般结构: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2、层进式结构

3、并列式结构

4、总分式结构 总--分--总

总--分

分--总

发表看法、谈阅读心得

(1)围绕观点谈感受;(2)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经历 ;(3)要有观点,有理由;(4)既要源于原文,又要有所拓展。

说明文课件 篇2

播放音乐《善良》,让学生静听,辨析歌词内容。

师:同学们,《善良》这首歌曲很特殊,歌词仅有一句话,你听出来了吗?听出来的同学请举手,歌词的内容应该是?

师:好,那么请大家把这句歌词,记到课堂笔记本上。

师:同学们,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双眼睛,每双眼睛都是独一无二的,不一样的眼睛,就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投影:

要极简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部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生2:写人最好是描画人物的眼睛,因为通过对人物眼睛的描画,可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

师:你回答得很到位,这里的特点包括人物的年龄、身份、职业、遭遇、经历、情绪、内心变化及个性等。

投影:

通过思考、研讨,能够探究出描画眼睛,凸显个性的方法,并能用所学方法来写作,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接受情感熏陶,传递正能量。

师:请一学生读一读学习目标,同时希望大家能关注目标中的关键词。

你认为目标中的关键词是什么?

师: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正是由于海内外千百万人的“友善”,才成就了无数苏明娟式的孩子的梦想。

“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座丰碑。

投影: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文字,思考作者从哪些角度去描画这双“大眼睛”的?苏明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师:凸显人物的个性,不仅要从人物的外在面貌去表现,还要关注人物内在的神、情。

这样人物个性才会鲜明、丰满。

投影:

围绕眼之形、眼之色、眼之神、眼之情这四个角度,分别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描画你熟悉的眼睛。

师:第1组描画眼之形,第2组描画眼之色,第3、4小组描画眼之神,第5、6小组描画眼之情。

生16:眼之形 ,浓黑的眉毛下面摆着双大眼睛,乌黑的眼珠,像算盘珠似的滴溜溜地乱转。

师:很好,第1组同学从词语、短语、句子的角度对眼之形进行了生动的描画,可见大家平时的积累很丰富。

第2组同学可不能示弱哟!

生21:眼之色,她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像映在溪水里的星星,如柔美的月光。

师:与第1小组比较,两小组不相上下,看看下面两大组的表现如何?

生26:眼之神,他的那双大眼睛,有时是那样的单纯、亲切,有时又是那样的神秘、严厉。

生29:眼之情,她的眼中似乎燃烧着不屈的火焰,那是她对未来的向往。

师:通过这一轮的对决,我发现同学们个个都是好手,每个人的表现都很优秀。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专心,那样明亮。

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

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师:直到今天,这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呢?我们还是一起去探究作者的写法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段文字,如果你们小组有什么发现,就请举手,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见解。

生30:运用生动、传神的词语去描画眼睛,凸显个性,如文中的——大、专心、明亮、渴望、忧郁等词语就用得生动、传神。

生31:文中还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如最后一小节,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很有气势。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很有眼光,从修辞的角度去发现,看看文中还运用了其它修辞吗?

生33:比喻,如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

师:好,这里不是比喻,那么这儿有没有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呢?把“好像”去掉再读一读,看看去与不去有何区别?

生35:去掉“好像”,就是实写,不去掉“好像”就是虚写,这里的写法应是虚写,是联想、想像。

师:描画眼睛,凸显个性,我们可以运用这三种方法:①锤炼字词,抓住特征;②巧用修辞,细致刻画;③联想想像,凸显个性。

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还有其它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对比衬托,正侧相映等。

投影:

师: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苏明娟终于实现了“我要上大学”的梦想,如今的苏明娟已经完成了从受助者到资助者的角色转换,她没有忘却播撒更多的希望,是友善点燃友善,是友善传递友善,中国人的爱心汇聚到了一起,汇聚成中国的希望之河。

师:这幅照片是苏明娟大学期间回到山村支教时的图片,她的这一举动,证明苏明娟是个怎样的姑娘?

生40:苏明娟是个坚定执著,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姑娘。

师: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总结出了苏明娟的个性特点。

投影:

请运用所学方法,以“那双眼睛”为题,写一段120字左右的片段,要求凸显人物个性,3分钟后全班交流!

师:3分钟时间到,请同学们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其它同学认真听,并随时对该同学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并给予合理化建议。

生42:那双大眼睛,曾经充满着忧郁和渴望,令人心痛。

如今这双大眼睛,洋溢着兴奋和希望,让人振奋。

这是由于希望工程的资助,才成就了她读书的梦想,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读书梦,讲台上的苏明娟对孩子们充满了友善和关爱,她希望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

生43:这个片断写得不错,用词准确生动,同时运用对比手法去突出人物个性,如果再注意一些修辞的运用就会更好了。

生44:多年后,那双大眼睛,依旧明亮,好像晴朗夜空中的星星那样晶莹,又如碧水深潭里的明月那样闪烁。

她注视着每一个渴望读书的孩子,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双漾满笑意的眼睛,流露出关爱,流露出希望,流露出欣慰。

她凝视着前方,似乎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美好的前程。

生45:这个片断,不仅注意了用词的生动传神,而且运用多种修辞,如比喻、排比等,同时也有适当的想像和联想。

生46:那双眼睛曾经闪烁着渴望,那双眼睛曾经充满着迷茫,那双大眼睛曾经流露出无奈,那双大眼睛的主人就是苏明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一个希望工程的爱助者。

如今的她,走上了义务支教的讲台,她的眼中满是暖暖的爱意,她的眼中满是智慧的光芒,她的眼中满是感恩的神采。

她在那三尺讲台上,传播着知识,传送着柔情,传递着正能量。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课前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从电视中的广告知道你们这座城市是帝王之乡,智慧襄阳,加之大家都来自诸葛亮中学教育集团,我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老师这里也写了下水文,不过老师不比同学高明多少,下面请同学们看看老师的下水文。

投影:

你看那双大眼睛,熠熠生辉、炯炯有神,似夜空中明亮的星。

我仿佛看到她渴求多年的梦实现后,内心洋溢的幸福与快乐。

你看那双大眼睛,充满着感恩,闪烁着梦想,如春日芬芳的花。

我仿佛看到她对各界帮助过她的好心人的感激,我仿佛看到她愿将善良传承的希冀。

说明文课件 篇3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课文是按照做着进入草原以后经历的顺序(初见草原——迎客——待客——话别)来叙述的。课文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的淋漓尽致。

学习目标:

1、本课的生字、新词。

2、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3、、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4、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一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二是题会句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中描写天涯碧草、蒙汉情深的部分。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课前活动一、导入

二、检查预习。

三、整体感知课文。

四、抓住重点语句学习课文。

1、学习课文描写天涯碧草的段落。

2、学习课文中描写蒙汉情深的部分。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画面),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学生认真听后谈谈自己的感受,眼前仿佛有怎样的画面?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课文,让学生说一说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草原的?

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用哪一句诗体现了老舍先生于草原结下了不解之缘,课文主要给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涯碧草、蒙汉情深。

让学生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地方,先自己体会这读一读,再现草原的美景。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范读。

(教师出示句子)作者在这美景中美景之中会有抒发自己怎样的感情呢?(教师出示句子)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这一部分,看看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情深”,然后小组汇报。

草原的人民的热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我们激情欢乐,歌声笑声中流露出蒙汉两族人民的友好情意,在夕阳西下离别之时,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自由发言。学生浏览课文后回答:蒙汉情深何人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句子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可以配乐读。学生闭上眼睛想画面谈自己的感受。学生读句子。

学生小组学习,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汇报。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进一步体会课文句子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进一步体会句子的意思。找出文中你认为美的句子,再读一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完成课后的思考练习。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学生自由发言。学生交流问题。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 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涯碧草话斜阳

说明文课件 篇4

教学目标:1、通过训练,了解结尾的作用、要求;

2、掌握方法,提升议论文结尾写作水平。

一、导入:

结尾同开头一样,也是作文过程中一道重要“工序”。如果说开头有“先发制人”的功效,那么结尾更有“后发制人”的威力。结尾好,会使文章显得结构严谨,大放异彩,反之,也会使文章结构松弛,黯然失色。考场作文的结尾,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能“结”得住,断得下,能够点明意旨,升华主题,呼应前文,强化形象,且不可草草收兵,或画蛇添足。就议论文而言,其结尾的写作更应该极力体现作者思维的缜密,突出中心论点。因此,我们在写作议论文的结尾时要联系文章的题目、开头、中心论点等,讲究一定的技巧,力求收到理想的效果。要知道,作文的题目、开头和结尾是阅卷老师最为关注的,它们往往会在阅卷老师脑海里留下一个总体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考生作文的分数高低。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

(一)结尾的要求有哪些?

古人云:“结尾如撞钟。”文章结尾是全篇内容的收束之处,也是主旨的升华之处。因此写作文一定要在结尾处多下些功夫,将结尾这个“钟”撞响。好的结尾一要收束全文;二要简洁有力;三要激励读者,发人深省;四要呼应开头,照应前文。

结尾1:总之,要活出自我,就是要活出真实,不虚伪,不欺诈,做一个真真实实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个性,不圆滑,不世故,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就是要活出价值,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做一个具有价值的自我。为了这样的自我,哪怕是“更多”“更好”也可以放弃。朋友,活出一个这样的自我吧!

2、呼应了材料与文题,使文章前呼后应。

3、有较强的鼓动性。

4、语言简洁有力。

结尾2那么,怎样才能活出一个真实、有个性、有价值的自我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抑制私欲,时刻防止私欲膨胀。只有无私,才不会见利忘义,才不会争功委过,才不会害人害社会,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做一个有益于他人与社会的自我。除此之外,当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比如,要为人坦诚,胸怀开阔,勇于知错就改;要有主见,对正确的主见要坚持,不随声附和,随波逐流等等。总之,我们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活出一个最真实,最独特、最有价值的自我。

本论与结尾的关系:层进(递进)关系(由是什么到怎么样,论述深化。)

结尾3、诚然,我们强调要活出自我,绝不是强调突出个人,倡扬个人英雄主义;绝不是把个人置于他人、组织、民族、国际之上。相反,我们应当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时时考虑他人、组织、民族和国家利益,并为其作出最大贡献,让自己成为其中的优秀分子,做一个出色的自我。

三、问题:

先看下面几个结尾,谈谈它的优缺点,然后加以修正。

1、题为“学会沉潜”,本论三个分论点:冷静思考,学会沉潜;心态平和,学会沉潜;扎实行动,学会沉潜。

结尾:总之,学会沉潜,我们必须学会审时度势,善于把握火候;学会忍耐,善于潜心静气地作好准备。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好沉潜,才可能最后爆发,才可能取得成功。

问题:(1)、分论点的总结不够准确,漏了第三点。(2)、字面上扣材料不够,“取得成功”很一般,未扣材料。(3)、鼓动性不强,缺乏鼓舞人心的力量。

修改:朋友,学会沉潜吧!学会冷静思考,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沉潜的火候;学会心态平和,善于忍耐,善于潜心静气地做好准备;学会扎实行动,善于蓄势,善于为薄发而扎扎实实地厚积。朋友,为了明天的大爆发,为了那完美的弧线,为了那人生的辉煌,学会沉潜吧!

2、作文《呼唤大爱》大意是:开始我不懂得什么是爱,认为所谓的“爱”都是虚幻的,后来在现实生活中,我逐渐懂得了“爱”的含义,感受到了别人的“爱”。

结尾写道:“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投入生活吧!”

问题:(1)“不再苦苦追求、苦苦追问幻景”有语病。(2)“投入生活”无力。

修改:朋友,你现在知道了吧,爱是需要大家共同奉献的。不管远行的你是否已经遇到或者将会遇到早春的寒风,你都要坚持奉献,把一丝一缕的爱心送给需要的人。如果人人都这样,我们不就处在一种温馨之中了吗?不要再苦苦追求,投入生活吧,把大爱装入心中吧!

结尾: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于平日的风雨摔打。为了让我们更茁壮,请收起你的关爱之手,让我们“摔跤”吧!

问题:(1)“更茁壮”与“鲲鹏”不衔接,“关爱”须限制。

(2)太简陋,说“摔跤”的意义不够。

修改:鲲鹏展翅九万里,来自于平日的风雨摔打。为了让我们搏击云天,请收起那些时时呵护着我们,生怕我们“摔跤”的亲长们的关爱之手,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将来在人生路上不摔跤或少摔跤,请让我们“摔跤”吧!

(1)语言罗嗦;(2)语言陈旧死板;

(3)语言含糊费解。

(1)议论文《谈美》一文,开篇由俗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引出论题,提出“究竟什么样的美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美?美,究竟是什么?”这一论点,然后围绕问题具体分析论述。

结尾:“总之,每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是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逐渐学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来铸就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修改:“总之,只有心灵美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美。只有有了心灵美,才能够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每一颗美好的心灵都是人们在复杂的生活中逐渐学习、锻炼而培养起来的。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来铸就一颗美好的心灵吧。

(2)、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给他的儿子写下了一首《示儿》诗:”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想?谈谈你的感受。

下面是根据这则材料写的议论文的结尾:

是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靠我们共同撑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爱国心,拥有一份高尚的爱国情吧!

诊断:病例一没有紧扣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是毫无目的的空喊口号,如果紧扣材料结尾就更好了。修改: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伟大诗人的崇高爱国之心必将激励后人,鼓舞着我们去奋斗,去献身,是的,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靠我们共同撑起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让我们每个人像陆游那样拥有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拥有一份最高尚的爱国情吧!

2、根据湖南高考作文题,设计几个结尾。(要求写出题目、中心论点、分论点、结尾)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行,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

点评:这段结尾运用的是照应式结尾,第一句照应上文所写的自己心灵的抉择,第二句将世事与自己的抉择照应,最后一句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朋友面对抉择时,要倾听心灵的钟声。

生活中的转折,快乐和痛苦,我们都应该微笑着面对。因为生活本来就有起有落,我们也应该如此看待生活。愿一个个转折为你我交织出一条值得回味的生活之路。

点评:这段结尾运用的是总结性结尾,在上文论述了种种转折后,作者对生活中的转折进行了归纳性总结,主题十分鲜明。

珍珠记住了蚌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次无瑕;

蝴蝶记住了蛹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段轻舞;

花朵记住了土的恩情,回报给了它一季盛放…

天地奉献给万物生命,父母奉献给孩子养育,陌生的人们奉献给你我善良的帮助、温暖的笑靥,这世间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教会了我们--常情感恩之心。

”感恩“的昨天叫明理;

”感恩“的今天叫回报;

”感恩“的明天叫传承。

冷漠的眼冰封了付出的火种,只有感恩的余温才能重燃那伟大的圣火,施恩不图报,但每一个施恩者都希望这爱可以传递下去,生生不息,蔚然成风,真爱呼唤感恩!

说明文课件 篇5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尔之矛,攻尔之盾”的批驳 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⑤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⑥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⑦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⑧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⑨引用论证:“道理论证”的一种,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引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交代其出处,一种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话是谁说的或出处。

这一试题有两种答法:(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xxxx段的xxxxx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二、问议论文开头第一段的作用?

(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请你简析x段的论证过程?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xxxxxx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xxxxxxxx的结论(或证明xxxxxx的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xxxxxxxx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xxxxxxx结论(或说明了xxxxxxxxx的道理)总―分―总

四、文段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论证方法:道理论证(引证法)p举例论证(例证法)p比喻论证(喻证法)p对比论证。这是初中常用的四种论证方法。以后还可学到归谬法和类比论证。

(2)论证方法的作用:

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XXX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YYY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举例论证:通过举XXXX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YYY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比喻论证:把XXXXX比作YYYYY,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证明ZZZZZ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通过XXXXX与YYYY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ZZZ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

①从位置上找:1.标题;2.开篇;3.中间过渡;4.结尾5.需要自己根据全文总结。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xxxxxx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xxxxxx的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xxxxxx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xxxxxx的结论,提出xxxxx的中心论点。

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

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说明文课件 篇6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初步懂得劳动创造美的道理。

2、学习生字,会认八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秋姑娘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你们找到她了吗?

1、先同桌交流自己课外在小道旁、广场中、公园里、草地上观察到的秋天景象。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画、剪、贴,自己动手装扮教室。成熟的瓜果,金色的稻浪,南飞的大雁

3、就让我们在这喜人的丰收图中学习《秋天的图画》吧!

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1、画画生字,把生字读准确。

2、想想生字,把生字认一认。

3、读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读句子(读哪句,课件演示哪句),师生欣赏、评议,练习朗读:

对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一重点句,不仅要进行朗读训练,还应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如:

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很美?(课件: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对,色彩不仅使图画变美丽,而且使句子更生动。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能不能用它来说一说你的同学、教室、家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5、用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课文。

1、启发谈话:

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⑷ 歌唱组:

说明文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

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

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我认为??比如??)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说明文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叙文选材方法:合题旨;有新意;小角度;避生就熟。

2、提高选材能力,增强学生写作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你会想到了什么呢?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同学?亦或是一个人、一桩事、 一个故事、一种现象、一句话、一首诗?总之,众多的、你所亲身经历的、难忘的日子将涌上你的心头,等着你去编织;众多的、你所熟悉的,和你精神上、感情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命运,各自的性格,各自的音容笑貌,来到你的眼前。

也许你的书房只有八平方米,也许你的书桌又小又旧,然而,当你拿起笔来,在这个不平凡的时刻,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一个又一个的旋律,都将一齐涌向了你的心头、你的笔端??难道不是吗?就在前不久,我让大家把最让你感动的事写下来,结果大家一写就是一箩筐。这下,我们都困惑:我到底写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记叙文该如何选材。

二、如何选材探讨

请把“不是脸”的材料剔掉!

这里材料罗列的是“感动你的事迹”,那怎样的材料才算是“不是脸”的部分?

就是绝对不可能感动你的事迹,不扣题旨的部分,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提示:有两个材料)

第5则材料;为什么?

你有没有感动?没有。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了?姑姑。

所以,有没有感动你?没有。非常准确。

第7则材料 ;为什么?

你给乞丐硬币,你自己可不可能感动?不可能。若硬要说感动的话,只可能是谁感动?乞丐。

所以,属不属“感动你”的事?不属于。

第二步: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这里属于“陈谷子、烂芝麻”的材料是哪些呢?请找出来,写在学案上。

第1则材料;第2则材料;第8则材料;第9则材料

删去

有同学疑惑:就上个星期,妈妈冒雨给我送药了,不是刚刚发生的事情吗?怎么能算“陈谷子、烂芝麻”呢?

也许的确,你妈妈刚刚冒雨给你送过药。妈妈冒雨送药,在很久以前,在别的同学身上也发生过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材料旧了。

注意关键词“也发生过”,说明这件事可能在你身上发生,也可能在别人身上发生,是共性材料,不是个性材料。自然就变成“陈谷子、烂芝麻”了。

第三步:

还剩3则材料呢?再怎么选呢?

第3则材料 删去

剩下第4则材料;第6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先抑后扬:戏水时,只往岸边跑,被嘲笑为胆小鬼;为了鞋子居然三步并作两步,踩着大石块冲下去为我捡回鞋子,非常感动。他让我真正明白:真正的勇敢,决不是用拳头制止别人的嘲笑这么简单。

小结:

1、与中心(题旨)有关

2、新颖的材料(个性材料)

3、理解的材料(避生就熟)

三、如何理解“避生就熟”?

幸福

从家到校是一段短短的路,但只要留点神,每天从这段路上走过两个来回,总会看到一个个“短镜头”,那都是幸福的所在。

你看,小男孩不安分地站在爸爸车架上,两手撑着爸爸的肩膀,做着鬼脸;路边卖菜的妇人一边爱怜地笑着,一边仍不忘提醒着“小心点儿”。

骄阳下,一位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座后边扎着一把花伞,花伞下坐着他的老太婆,正说着笑着,没牙的嘴巴一直合不拢。

傍晚的凉风里,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在田边散步,满脸写着幸福和憧憬。

田间,一位老人半蹲着,深情地看着那一畦畦翠嫩可人的蔬菜,不时用手摩挲几下,

好像抚摸着心爱的孩子。

放学铃声串串地滑溜着,不一会儿,流出了学生自行车队。主流中分出支流,渐渐地三五成群,倾身靠头地凑热闹,脚下蹬着,口里聊着,眉儿舞着??

美容院里刚走出一个姑娘,撩一撩刘海,甩一甩长发,满身飘溢着青春和美。虽然看不清她的脸,但能感觉到她心中涨满了生活的希冀。

托儿所里,那只聪明的小狗总会用两条后腿站起,博得娃娃们咯咯咯的笑;这笑是那样的天真无邪,似乎能融化一切忧愁烦恼。

东皋桥上一对卖童子烧鸡的年青夫妇,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们也许是一对下岗工人,女老板身材窈窕,可以想到她曾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但她却用她那娇嫩的双手吃力地去剁鸡,用不再娇嫩的双手撑起一片新的天空。

生活是平静的,但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香茗,没有醇酒的浓郁,没有咖啡的刺激,没有牛奶的醇厚,但它能让人品出一种淡淡的清香,回味无穷。这就是幸福!

我们常常抱怨幸福离自己太远,那是因为你总仰望天上找幸福,而事实上,幸福就在我们身边!朋友,走在路上,请放慢你的脚步,瞪大你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吧!

第二组: 幸福

幸福是一缕金色的阳光,轻柔地包裹着我们的心灵,温暖而不会灼伤。

我有一件帽服,帽服的帽子是用拉链连接到衣服上的。可是,那拉链坏了一半,帽子垂下了一半,所以一直忘了拿回家去。直到期中考试的前一天,老师要我们把所有东西都带回家,于是,我只好穿着它回家了。

刚走出教室,一只有力的手重重地拍在我的双肩上:“喂!你的帽子掉了,不要?我可拿走了啊!”回头一看是我最好的朋友小紫。“知道了!拜拜啊!”我笑着告别了她。

半路上,一个初一年级的小同学从背后叫住我:“姐姐,你的帽子坏了!”我的心中顿时洋溢起一阵温暖:“谢谢你啊,我知道这帽子坏了,它不会掉的??”

阳光洒在她灿烂的笑脸上,那画面让人心窝荡漾起甜蜜的涟漪,沉醉在两个幸福的酒窝里??谢过了她,转身上了308公交车,司机见我上了车,刚要开口,我打断了他:“这是我的月票。”他笑了,眼角的几丝鱼尾纹也好像笑了:“我是想说,你的帽子垂了下来。”

我得心里就像是被春风拂过一样温暖:“谢谢,我知道了。”我在前排找到了一个较好的位置,座位被阳光照得暖洋洋的。

公交车上的人越来越多了,座位也很快被坐满了。这时候,我才发现,她的腹部有些突出,竟是一位“准妈妈”。我连忙给她让座。她温柔地微笑着对我说:“孩子,你的衣服怎么坏了?回家让妈妈给你补补吧?”

难道这不比一千一万遍的“谢谢”还温暖吗?就像太阳的光芒,美丽、温和??

这就是幸福吧??

幸福就是温暖柔和的阳光,幸福就是点点滴滴的小事??不要妄想一下得到很多,那样失去的也会很快。只要从点滴小事中体会,一定会品尝到真正的幸福。

1、 两篇文章初步感知,你更喜欢哪篇?

2、 作者的写作材料是怎么来的?亲见;亲历。

3、 这两篇文章的材料,你觉得哪篇的更好?为什么?

展现了一个个幸福的画面(8则材料),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写了一路上不同的人对他的帽子的关心(1则材料),同样给作者带去一种幸福感。

4、 哪一篇给作者带去的幸福感更强(幸福指数高)?第二则材料幸福感

启示:在合题旨的情况下,越熟悉越好(亲历亲见亲闻)

四、作文实践

童年是池塘里的蝌蚪,童年是荡起的秋千,我把童年比作诗,它比诗歌更绚丽,我把童年比作画,它比画更深沉,我把童年比作河,它里面流淌着童真和甜美??

下面,让我们以“童年”为话题,注意选材,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说明文课件 篇9

教学目的: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民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课前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今天我们一起去田野、果园欣赏秋天美好的风光吧!

3、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谈谈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4、出示课题并朗读。

二、朗读并感悟课文。

1、初读课文。

A、自读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

B、开火车,一人读一句。

2、细读感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3、品读理解。

A、请同学们画出你喜爱的句子,读一读。

C、师引读课文,感知全篇。

D、再读入情,练习背诵。

三、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读的是别人的作品,课后我们自己动手创作一幅秋天的图画,再配上一句优美的话或一首诗,准备搞一个赞颂秋天的诗画展。

二、在句子右面加上“?”。

三、我会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本站原创作品,请注明: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说明文课件 篇10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1、教学重点是会写“波”、“浪”、“打”、“作”、“字”、“苹”、“丽”、“劳”八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教学难点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能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基础好的同学能背诵课文。

2、会认课文“苹果”中的“图”、“梨”、“笼”、“颊”、“浪”、“梁”、“燃”、“勤”、“劳”八个生字。

1、教学重点是熟读课文,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是初步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方法】合作识字,自主、合作朗读。

2、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点拨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描写的美景。

4、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5、学生选读。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6、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1、展示“苹果”卡片,让学生自由读,自我检查。

2、展示自我认读情况。

说明文课件 篇11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插入”与“改写”状态之间的切换。

2、学会插入与删除文字。

3、学会批量替换。

4、学会移动字块。

二、教学难点

1、学会插入与删除文字。

2、学会批量替换。

三、教学过程

导入

1、上课前,先让我们一起来练练手。大家都玩过“成语接龙”吗?请同学们以前一节课所输入的最后一个词语为头,接着输入5个词语或成语。

2、学生操作。

新授

1、出示范例,发现因“课文资源”出错而导致复习资料出现错题、误题的现象。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要修改的过程:我们在修改的时候,首先要删除错误的文字,再输入正确的文字。

3、请学生操作演示,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4、这就是“插入”。我们还可以运用“改写”的方式来进行修改。

5、请学生操作演示,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6、有没有一些更高效的方法去实现文章的修改呢?阅读书本21页的内容。

7、请学生自主探索及操作演示,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8、在word中,如果我们发现一个词语、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位置错了,我们可以怎么办?阅读书本25页内容,修改试题内容。

9、请学生自主探索及操作演示,要求学生边演示,边讲解步骤。

交流、评价

1、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什么内容?

a)利用“插入”“改写”修改试题。(★★)

b)学会批量替换文字。(★★)

c)学会移动字块。(★)

2、以学习的内容做为评价,进行自评、他评、师评。

总结、反思

1、对自己在本课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完成评价表。

2、收获:学会细心观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说明文课件 篇12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说明文课件 篇13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火红的高粱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几种景物的形象,理解有关词语,体会秋景的美丽。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填空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录音(音乐),学生画画时,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灵感。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3、师: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准,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做个游戏。

师:这可是一棵秋天的大树,每一片飘落的叶子多像金黄的蝴蝶,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吗?不过呀,要捉到些美丽的“黄蝴蝶”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只黄蝴蝶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黄蝴蝶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4、学生捉黄蝴蝶,认字并组词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你那组哪个小朋友读不好的,大家帮帮他。

①课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理解“山野”的意思。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5、你喜欢这幅美丽的图画吗?为什么?

6、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字隐去,学生背诵)

让学生说说该怎么写,针对实际情况老师再行指导。

2、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可以画秋天的田野、小河、校园等。

2、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把画拿出来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些,你觉得自己画得怎样。也可以评别人的。

3、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而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想说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还想做些什么?

2、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也将得到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品尝一下劳动的果实吧!

(学生品尝水果),这些果实甜不甜?用劳动换来的果实是最甜的。

2、欣赏关于秋天的儿歌散文等,挑自己喜欢的自由诵读,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说明文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形象地认识描述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述潜力。

上一次读写课我们强调了“写人物,抓特征”,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任意从任课老师、同学中选一人,抓住他的典型动作、语言等进行模仿。(教师对上台表演的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

同学们认真听,比较哪一篇作文(均是学生的习作)写得精彩并说明理由。

学生马志和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从不和女生争执,总是和气地让着女生,每次干重活都是我们男生抢着干;跑操的时候让她们跑内圈;擦玻璃有危险,也是我们男生干。

我们班的男生,从来都不计较什么。篮球赛王德亮为争一球,不幸腿部受伤,可他没埋怨,还是撑着打完了比赛。越野赛很快到来了,他的腿还没完全康复,但仍然硬跑了下来,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我们班男生班委也是特认真负责,使我们的三操与卫生不断进步。劳动委员曹同宁一心为班,每次大扫除都用心组织,认真清除;体育委员张兴华也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三操成绩提高。

看,我们班的男生真棒!

学生曹元涛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但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故事。

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塌地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头略卷的头发,但他的嗓门特好,每次晚会都有他的精彩表演。上下课也不住嘴地唱,真是个大歌星,运动场上也时常望见他的身影……他——文娱委员闫林林是也。

“唔阿,好香!”一阵香水味扑鼻而来,定神一看,远处走来我们班的臭美大师——程小飞。他留着三七开分头,头上锃亮,就像狗刚舔过一样,平时他总爱“摇头晃脑”地展现出“安在旭”的风姿,如果周日到校,你会发现他的头发贼亮贼亮的,那是因为他喷的“亮发素”太多了。怎样,你说他臭美不臭美

我们班的第三位形象大使出场了:他,朱学虎也。这天数学老师查作业,他只好装模作样地在桌里桌外掏来掏去,谁都心知肚明,他根本没做作业。朱学虎最大的特征是,一张嘴,永久不觉得累,整天张着,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要插嘴,在学习上还爱钻牛角尖,每次钻进去就不出来了。他还很能吹,常常将小蜗牛吹得比飞机还大。

怎样样,我们班的男生不错吧想认识他们吗那么请来我们班一游,我们可随时恭候哟!

听完这两篇作文,点名让学生起来点评。

此刻我们写周记、作文,大多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身边真实的事情,一些同学像曹元涛那样写得生动形象,引人入胜;而另一部分同学则总觉得无话可说,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你是否认真观察生活,是否进行了描述。那么描述究竟有什么作用,怎样细致、形象地进行描述呢这天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实践。

外貌描述、语言描述、动作描述、神态描述、心理描述等等。

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文中用了什么描述方法为什么描述得好准备自由评点。

1.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一个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能够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像两根红肠似的嘴巴上边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只见原先就很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地颤个不停。活脱脱一个安西老爹的翻版。

学生评点后明确:这是外貌描述,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胖”,将人物写活了。

2.张老汉衔着烟斗,乐呵呵地接过存款单,眼睛不由地眯成了一条缝。他用颤抖的手捧着存款单,端详着,微微点了几下头,然后留意翼翼地揣进怀里,迈步走出了信用社。刚走不远又把存款单掏出来瞧瞧,生怕它长了翅膀飞了似的。这样反复了几次,他才把存款单塞进怀里,扣紧扣子,倒背着手大步地走了。

学生评点后明确:那里既运用了动作描述又运用了神态描述,将张老汉拿到存款单时那种激动、兴奋、留意的神态写得淋漓尽致。

3.天刚蒙蒙亮,一股刺鼻的脂粉味便把我“刺”醒。我明白,小姨又开始她每日的“常规作业”——化妆。

打粉底,涂眼影,画唇线,抹口红……这些事情别说做,想想都烦死了。索性不去想这些,再睡一会儿!

“小姣,看我化得怎样样”迷迷糊糊中,听见小姨叫我。

“不——看。”

“你就看看吧!”小姨央求着,坐在了我的身边,那浓浓的味几乎让我昏厥。

不敢描述小姨的模样:墨黑的眉毛,青色的眼皮,还有涂得血红的嘴唇……

“小姨,你是去上学还是去参加舞会”我不无嘲讽。

小姨听了这话,反倒一脸喜悦,头一扬,“啪”地打了一个响指,说:“当然是去上学啦——”“啦”字拖得很长,听起来港味十足。

小姨转身走了,望着她一扭一扭的腰肢,我不明白该说些什么……

学生评点后明确:这是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述,活灵活现地写了一个爱慕虚荣、盲目追赶时髦的小姨的形象。

教师引导:读完这三个精彩片段,大家觉得自己的脑子里留下了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后明确:一个肥胖的“安西老爹”,一个幸福的张老汉,还有一个爱臭美的小姨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明确:这三篇都运用了描述,真正将人物写“活”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文要写好,描述很重要。要想描述得很精彩,重要的是观察。

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想一想描述对象是什么样,什么形状,像什么……用个什么词最形象。

1.出示病文:

昨日英语测试,我几次想拿出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还是被老师望见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4.教师示范。

可怕的英语考试开始了,平时上英语课挺“潇洒”的我,一时毛了手脚,这时突然想起了救命稻草——英语课本。但此时,严肃的“老英”的两只眼正像激光似地在教室内扫射呢!我的心怦怦直跳。“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我一咬牙,慢慢地将英语课本从课桌里拖了出来。“某某,干什么!”只听“老英”一声断喝,我羞得差点钻到老鼠洞里去。

要求:学生以语文小组为单位,发挥合作精神,群众完成,写得最精彩的小组要把作品读给大家(限时3分钟)。

精彩描述例文:

他啃了一口辣椒,只见他脖子一缩,脸部的肌肉皱成一团,张大嘴巴,喊了一声:“哇呀!”舌头伸出外面,半天缩不进去。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先在本组内推选出最好的,作好公开读的准备(限时5分钟)。

精彩描述例文:

(1):那孩子擤了一把鼻涕,往墙上一抹,之后用手背对着鼻孔擦了两下,又伸出舌头,往上唇舔了舔。

(2):“臭虫”(外号)的头发像鸟窝,黑乎乎的脸被正往下流的汗水冲出一条条小白沟,脖子上的泥垢厚厚的,远远看去像带了几个黑项圈,再看看那双球鞋,本来的白色被泥土和汗渍弄得面目全非,散开的鞋带还踩在脚下,更令人难以容忍的是他浑身上下还散发着一股恶臭。

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了让文章“活”起来的方法之一——描述,期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多思考,多实践。同时,为了让描述更精彩,提两个推荐:①多观察生活。请记住这样一句格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②多读书多积累。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运用一种或多种描述方法;③能够写人也可叙事;④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