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十二篇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十二篇。

今天编辑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主题的深度分析文章,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欢迎大家来阅读本文。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事先准备好的,但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和完善。设计教案时需要注重多元化课堂教学的实现和反馈机制。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1

主题: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四年级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可以帮助他们培养音乐欣赏、音乐表演、音乐创作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获得愉悦和乐趣,达到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他们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乐理知识、歌曲演唱和简单乐器演奏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和表演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音乐的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与兴趣。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一)教学内容

1. 音乐基础知识:音符的表示和读唱、音阶的认读和演唱、音乐术语的认知等。

2. 歌曲演唱:学习一些经典儿歌,并进行合唱或独唱的实践。

3. 乐器演奏:学习一些简单乐器的演奏,如口琴、铃鼓等。

(二)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2.音乐基础知识学习:以互动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音符的表示和读唱方法,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歌曲学习:选择一首简单的儿歌,教授歌曲的歌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节奏,引导学生进行合唱或独唱练习,并进行表演实践。

4.乐器演奏:介绍一种简单乐器的基本知识,如口琴的演奏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尝试演奏,培养他们的音乐表演能力。

5.总结反思:在教学结束前,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便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四、教学评价与自我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听唱的准确度和演奏的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来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可以设置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和提升,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篇教案的教学实施,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积极的参与度,在音乐基础知识、歌曲演唱和乐器演奏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和扎实,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2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古代音乐传承与创新

范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古代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

(3) 理解古代音乐在当代音乐中的影响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

(1) 利用教学多媒体展示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2) 借助教学示范和合奏训练,提高学生演奏乐器的技巧和表现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出结合古代和当代元素的音乐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对古代音乐的兴趣和喜爱,增强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珍视;

(2) 让学生明白创新是传承的基础,通过创造性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古代音乐的基本乐理知识;

3. 古代音乐在当代音乐中的影响和价值。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利用多媒体工具播放一段古代音乐,并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认为这是哪个时期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

2. 探究与总结:

教师分享介绍古代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帮助学生对古代音乐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3. 操练与提高:

(1) 乐器演奏:教师示范并引导学生演奏几种古代乐器,通过演奏训练提高学生的技巧与表现力。

(2) 合奏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合奏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古代音乐在整体表演中的影响与重要性。

4. 创作与实践:

(1) 小组合作: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从古代音乐中选取部分元素,并结合当代音乐的特点进行创作。

(2) 创作展示:每个小组汇报创作成果,进行互动评论,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

1. 教学评价方式:

(1) 学生观察和描述古代音乐的特点;

(2) 学生在乐器演奏和合奏中的表现与进步;

(3) 学生创作音乐作品的创造力和创新程度。

2. 评价标准:

(1) 清晰准确地描述古代音乐的特点;

(2) 技巧和表现力在乐器演奏和合奏中明显提高;

(3) 创作的音乐作品结合了古代和当代元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反思:

(1) 教学中是否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中是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3) 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置是否能够更加多样性和灵活性。

这是一个简短的教学主题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具体教学环境和学生特点进行调整与扩充,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3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教案一:《欢乐的旋律》

【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辨并模仿唱出《欢乐的旋律》的旋律。

2. 能够使用乐器演奏《欢乐的旋律》。

3. 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重点】

1. 唱歌及乐器演奏。

2. 了解民族音乐文化。

【教具和材料】

1. CD或mp3录音机。

2. 乐器(如口琴、铃片等)。

3. 《欢乐的旋律》歌谱。

【教学过程】

1. 听歌感受

教师播放《欢乐的旋律》的录音,同时让学生到黑板前画出他们对这首歌曲的感受。

2. 学唱歌曲

教师先示范,并让学生跟着唱几遍。学生选出最会唱的同学站在黑板前,带领大家一起唱。

3. 学乐器演奏

老师介绍一些简单的民族乐器,如口琴、铃片等,并展示如何演奏《欢乐的旋律》。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演奏。在练习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学生担任团队领袖,带领大家一起演奏。

4. 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讲解明清时期的乐曲以及讲述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式等方式,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所了解。

【作业】

1. 家庭听音乐

学生回家后,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分享给父母。

2. 制作乐器

学生回家后,可以使用自己的创意制作乐器。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听辨和唱出一首歌曲,并且可以使用简单乐器演奏。此外,学生也了解了一些民族乐器和乐曲,对于民族音乐文化有所认知。

教案二:《参加合唱团》

【教学目标】

1. 歌曲《参加合唱团》。

2. 了解合唱团的设备与管理。

【教学重点】

1. 歌曲《参加合唱团》的学唱。

2. 学习合唱团设备和管理。

【教具与材料】

1. CD或mp3录音机。

2. DVD或视频。

3. 《参加合唱团》歌谱。

【教学过程】

1. 听歌感受

老师先播放《参加合唱团》的录音,让学生们听一听,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节奏。

2. 学唱歌曲

老师分节讲唱,让同学们跟随唱歌。练习几遍后,分组互相进行合唱。

3. 参观合唱团

组织学生们到附近的合唱团进行参观,认识一下合唱团的设备和管理模式。并让学生自己模拟合唱团的排练过程。

【作业】

1. 参加合唱团

学生回家后,可以亲自体验一下合唱团的真实感受。

2. 用学会的知识

学生回家后,可以动手制作自己的小型合唱团,用学会的知识来管理他们。

【小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程,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唱歌,认识了合唱团的设备和管理模式。同时,他们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来创造属于自己的小型合唱团,以便更好地感受到合唱团的美妙之处。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4

四年级音乐教案主题:民歌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和练唱民歌,了解并感受民歌的魅力;

2.能力目标:能够用正确的发声方法和节奏唱出民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民歌《茉莉花》

2.民歌《大海啊故乡》

3.民歌《红旗颂》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民歌的了解,询问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和感受。

2.学习歌曲(15分钟)

教师逐句教唱《茉莉花》,重点教授正确的发声方法和节奏感。

学生跟唱歌曲,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3.分组合唱(20分钟)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组内互相帮助和指导。

进行小组间合唱比赛,评出最佳合唱小组。

4.分组欣赏(15分钟)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民歌,进行小组内的欣赏和表演。

其他小组进行评比,评出最佳表演小组。

5.合唱大赛(20分钟)

所有学生一起进行《大海啊故乡》的合唱。

评选出最佳合唱班级。

6.个人表演(15分钟)

学生个人选择一首民歌进行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个性。

7.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民歌的魅力和重要性。鼓励学生继续欣赏和学习民歌。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了民歌的魅力。通过个人表演和合唱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同时,通过分组比赛和评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教学的活跃性和趣味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音乐的魅力。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5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100字)

今天我们的课程主题是《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接触到音乐,我们都喜欢听歌、唱歌、跳舞、弹钢琴等活动,这些都是音乐的一部分。那么,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你们认为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什么作用呢?

二、学习(300字)

今天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了解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首先,让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视频中展示了音乐对人们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当人们听到快乐的音乐时,他们会快乐地笑出声来;而当人们听到悲伤的音乐时,他们脸上会洋溢着悲伤的表情。这说明音乐能够引发人们的情绪,使人们快乐或悲伤。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实验,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我们通过音乐的节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快乐起来或者放松下来。

其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音乐的存在。比如,在商场购物时,我们可以听到动感的音乐;在健身房锻炼时,我们可以听到激励人心的音乐;在家里放松休息时,我们可以听到轻柔舒缓的音乐。这些音乐不仅能够增加气氛,还可以让我们的活动更有意义。同学们可以回想一下,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中会有音乐的存在呢?

接着,我们来了解音乐在学习中的作用。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放松压力,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我们学习的时候可以试试听些轻音乐或者古典音乐,它们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好处。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音乐,试试在学习时听一下,看是否可以更加专心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我们来看看音乐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愉悦地表达自己。我们可以组织一个小小的音乐表演,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舞蹈或者歌唱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三、讨论(300字)

同学们,我们刚才通过学习,发现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你们认为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个方面作用最大呢?请同学们积极发言,以你们的观点为基础,展开讨论。

有同学认为音乐在情绪方面的作用最大,因为音乐可以通过节奏和旋律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们快乐或悲伤。还有同学认为音乐在学习方面的作用很大,因为音乐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放松压力,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同学认为音乐在舞台表演方面的作用很大,因为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愉悦地表达自己。同时,同学们也积极发言,探讨了音乐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四、总结(200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更加了解了音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音乐能够引发人们的情绪,使人们快乐或悲伤,丰富人们的生活;音乐在学习中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放松压力,提高学习效果;音乐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让我们愉悦地表达自己。同学们,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你们能够多多欣赏音乐,喜欢音乐,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好。

五、作业布置(100字)

请同学们回家后,思考一下音乐在你们的生活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写出一个小小的心得体会,可以是一篇小短文,也可以是几句话。下一节课我们将进行分享,听听同学们在音乐方面的心得体会。

以上主题范文是按照每一部分的字数要求完成的,共计1000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6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音乐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欢乐

一、引言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拥有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欢乐。在四年级音乐教学中,我们将以此为主题,通过学习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欢乐,并进一步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2.通过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通过集体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快乐的音乐之旅

内容:通过欣赏一些快乐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会到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愉悦,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喜爱。例如,播放一些快节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跟着节奏舞动身体,尽情地享受音乐的快乐。

方法:集体欣赏和个体表演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2.欢乐的歌曲创作

内容:通过学习一些欢快的歌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并组织学生创作一两首简单的欢乐歌曲,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快乐和欢乐,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方法:集体欣赏,分组合作创作,个体演唱。

3.音乐游戏与乐器演奏

内容: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和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合奏等集体音乐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方法:小组合作,集体表演。

四、教学过程安排

1.导入:播放一首快节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跟着节奏舞动身体。

2.学习欢快的歌曲:学习一首欢快的歌曲,并让学生跟着节奏和旋律唱唱看。

3.创作欢乐的歌曲: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以快乐和欢乐为主题,创作一首歌曲。

4.集体演唱:让每个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其他学生合唱。

5.音乐游戏: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音乐游戏,如音乐猜谜、音乐接力等。

6.乐器演奏:让学生分组演奏一首简单的乐曲,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7.总结和展示: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

五、教学评价方法

1.观察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他们的表演、演唱和乐器演奏等方面。

2.通过学生的作品和演出情况,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课后布置乐理作业和创作作业,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发展潜力。

六、教学反思

在本节音乐课中,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所带来的快乐和欢乐。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好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但也有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程度不够,需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力。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7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的相关主题范文:

四年级音乐教学是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的,教学时间约为40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设计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内容包括:音乐素养教育、声乐表演、乐器演奏、音乐知识和鉴赏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一、音乐素养教育

1. 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和感受能力。通过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感受音乐的美,情感细腻,启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通过声音、动作等方式,让学生表达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自信心,激发学生感受音乐、表达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通过合唱、合奏等集体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声乐表演

1. 培养学生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通过教学指导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唱歌习惯。

2. 教学各种流行歌曲和童谣。选择一些易于唱的流行歌曲和童谣,引导学生欣赏并学唱,培养学生的好听观念和音准感。

3. 组织音乐会和演出。通过组织音乐会和演出,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歌唱才艺,激发学生爱音乐、唱歌的热情。

三、乐器演奏

1. 教学常见的乐器演奏技巧。例如:钢琴、小提琴等,通过教学指导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乐器的基本演奏技巧。

2. 教学乐器合奏。通过合奏乐器,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和听觉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

3. 组织乐队和乐团。通过组织乐队和乐团,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乐器演奏才艺,培养学生的音乐合作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音乐知识和鉴赏

1. 教学音乐基本知识。例如:谱面阅读、音高、音符符号等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听音乐鉴赏。通过听音乐,让学生欣赏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音乐创作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创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以上的音乐教学内容和方法,希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享受音乐的美,并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希望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快乐成长。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8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教学目标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手风琴

教学重点

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我们的田野》。

教材分析

《我们的田野》

《我们的田野》由管桦作词、张文纲作曲。张文纲是我国的作曲家,创作了四百多首音乐作品。1953年他与词作家管桦合作创作了组歌《夏天旅行之歌》,《我们的田野》是其中的第三首。歌曲一经演唱便很快的流传开来,久唱不衰,深受人们喜爱。还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是一首非常优秀的儿童歌曲。

歌词好像一幅优美的图画,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音乐更是别具特色,词曲珠联璧合,成为儿童歌曲创作的一个典范。

《我们的田野》是一首单乐段歌曲又不规则的三个乐句组成(5+6+6),旋律优美、流畅。全曲共有六处弱起小节,其中两处是在强拍上的弱起,旋律起伏,即好像是流淌的河水,又好像是连绵不断的群山,使人产生美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我们的田野》

1.发声练习

2.听录音,感受音乐的情绪

3.学生学唱歌曲

(1)跟随老师学唱

(2)再演唱时要注意六处弱起小节

(3)在演唱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地方

(4)采用不同方式演唱(例如:领唱加合唱、分组唱、独唱等。)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手非常美丽的歌曲,使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秋天到了,同学们在闲暇时仔细观察一下,北方秋天的田野是什么样的。

四、课后反思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9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一:音乐的力量

引言:音乐是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带给我们不同的情绪体验。在日常生活中,音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和惊喜。

第一部分:音乐的种类与功能

1. 音乐分类

音乐可以分为古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多种类型。古典音乐多以交响乐、器乐、歌剧为代表,流行音乐则包括摇滚、流行、电子等多种风格,而民族音乐则以各地的民族器乐和民间音乐为主。

2. 音乐的功能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或欣赏,还可以达到多种功能。比如说可以调节情绪,提高抗压能力,改善睡眠,促进大脑发育等,甚至有些音乐还可以引起人的共鸣,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

第二部分:音乐与生活

1. 生活中的音乐

音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说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播放手机里的音乐、去ktv唱歌、欣赏演出等等。

2. 音乐的社交功能

音乐还可以为我们带来社交的乐趣,比如说与朋友一起聚会唱歌,或者参加各种音乐活动。

第三部分:音乐的教育价值

1. 儿童的音乐教育

音乐对于儿童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早期的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儿童的智力和语言发展,还能够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能力。

2. 成人的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不仅仅适用于儿童,成年人也可以从音乐中受益。学习音乐可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生活,还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实现自己的创作梦想。

结语:音乐是一种美好的力量,它能够贯穿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情绪和思想,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希望大家能够从音乐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10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探索音乐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认识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家;

(3)学习简单的乐谱,能够演奏简单的乐器。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2)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和情感体验。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家;

3.让学生学习简单的乐谱,能够演奏简单的乐器。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播放一首轻快的音乐,让学生跟着节奏一起拍手、拍腿,在音乐中活动身体,放松心情。

2.导入新课(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乐器,让学生猜测这些乐器的名称,并了解它们发出的不同声音。

教师展示一些音乐家的照片,并简单介绍他们对音乐的贡献。

教师简单介绍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

3.学习活动(30分钟)

(1)学生观看一段音乐表演视频,感受音乐的美妙,并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学习简单的乐谱,通过教师演示,学习手指位置和音符的演奏方法。

(3)学生分组,自由选择乐器,练习演奏简单的乐曲,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学生在小组间进行表演交流,分享自己的音乐成果,培养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巩固扩展(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多样性,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游戏,例如“模仿乐器音”的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编写歌词,并尝试用简单的乐谱演奏或演唱。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不同的乐器和音乐家,学习简单的乐谱并练习演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发现音乐的能力,通过活动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乐器演奏时间较短,需要加强练习的机会和时间,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同时,对于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11

主题一:了解音乐基础知识,感知音乐节奏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基础知识,如拍子、节奏等。

2. 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歌曲和手拍节奏的方式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3.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欲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 音乐基础知识:什么是拍子,节奏。

(2) 歌曲:《小白菜》《小星星》《小手拍手》。

2. 教学方法

(1) 展示教学法:教师通过演示、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逐步了解拍子、节奏等音乐基础知识。

(2) 听觉感知:学生通过听歌曲、手拍节奏等方式感知音乐的节奏感。

(3) 互动合作: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手拍节奏、合唱歌曲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欲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手拍敲打声、练声等方式预热,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展示教学法:通过展示铃、节拍板等工具,让学生学习拍子、节奏等音乐基础知识。

3. 听觉感知:教师让学生听歌曲《小白菜》、手拍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感。

4. 歌曲学唱: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小星星》、《小手拍手》,让学生模仿跟唱。

5. 练习合唱: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手拍节奏、合唱歌曲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欲望。

6.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积极表现的学生,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迅速作出反应。

3. 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主题二:大自然的声音,小朋友的音乐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收集大自然的声音,学习音乐之美,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意义等。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教学内容

(1) 收集大自然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声、雨声等。

(2) 音乐创作: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大自然的声音,制作成原创的音乐作品。

2. 教学方法

(1) 视听教学法:通过观看音乐影片、收听大自然声音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了解音乐的表现形式、意义等。

(2) 创意教学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将收集到的声音制作成原创的音乐作品。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看音乐影片、收听大自然声音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2. 收集大自然的声音:让学生外出采集大自然的声音,如鸟叫声、风声、雨声等。

3. 制作音乐作品:让学生将收集到的声音进行编辑、剪辑、混音等处理,制作成原创的音乐作品。

4. 音乐表演:让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呈现出来,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

5. 总结: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鼓励积极表现的学生,并指出需要加强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

1. 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2.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能迅速作出反应。

3. 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四年级湘教版音乐教案 篇12

湘教版四年级音乐教案

主题:音乐的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音乐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音乐的分类,并能够听辨不同类型的音乐。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4. 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 学习音乐的分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并能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音乐教材及教具。

2. 音乐乐器。

3. 录音设备及音乐CD。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播放一段轻快的音乐,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探究(1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平时都会听到什么样的音乐?

(2)让学生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经验,列举出不同种类的音乐,并进行讨论。

(3)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了解音乐的分类和特点。

3. 学习(20分钟):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并播放相应的音乐片段。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每种音乐的特点及表现形式。

(2)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听辨不同类型音乐的差异。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并集体演奏一段乐曲。

4. 提高(15分钟):

(1)学生观看音乐表演视频,了解不同种类音乐的表演方式和艺术效果。

(2)学生模仿视频中的表演,进行同类表演的练习。

5. 创新(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考,设计一段完整的音乐表演节目。

(2)学生分组合作,根据自己的创意和能力,进行表演准备,并进行排练。

6. 归纳(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展示学生的音乐表演成果。

五、教学方式及手段:

1. 通过课堂讲授、音乐欣赏和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小组合作和集体表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3. 利用视听教材和互动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方式: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听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观察学生在表演环节中的表现和合作情况。

七、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积极参与,并在小组合作和创新环节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了音乐的魅力,并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作能力。

Gz85.com编辑推荐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十二篇


对于新入职的老师而言,教案课件还是很重要的,因此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仔细研读教材有助于教案的编写,好的教案课件是怎么写成的?一文带你深入了解“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推荐必读,为了方便使用还请您在浏览器中收藏该网页地址!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区图”;理解北方地区主要的山脉、高原、平原及其分布特点;了解黑土地和黄土地的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介绍家乡的活动,掌握四大地理单元的差异;通过“图片+说明”、播放视频的方式分别介绍黑土地和黄土地的位置和主要特征,再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概括出自然条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土地、热爱国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热情,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的情感教育。

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

综合、根据、归纳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同学们,经过一个长长的暑假,新的学期又开始了,不知道同学们在这个暑假到过哪些地方呢?又见到过什么有趣的事情?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

学生七嘴八舌:略

[上课]

请同学们翻开书本首页,这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景观图。请结合图片进行讨论,你在当中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哪些方面呢?假设你是来自上述的四个区域的人,你会怎么介绍“自己”所在的家乡情况呢?我们请四个小组的代表来模拟一下。

[学生活动]

一组: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耕作易于机械化操作,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二组:南方地区主要土地是红土地,丘陵较多,平原少,所以人们耕种主要在一些低级的丘陵和小平原进行,一般是精耕细作的。

三组:西北地区有辽阔的草原,马牛羊特别多,所以我猜农业是畜牧业为主。

四组:我看到青藏地区高山冰雪覆盖,雪山连绵,反映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是世界屋脊。

[教师总结] 正是由于区域的差异性较大,而同一区域内相同或相似性较多,所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活动] 完成书本P.3活动。

[过渡] 首先我们学习了解的是北方地区。

[课件展示] 北方地区图。(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主要地形区。)

[师生互动]

1.让学生找出北方地区所管辖的省级行政区,并分别说出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2.在图5.2中,找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秦岭、太行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渤海、黄海、黄河、淮河、黑龙江、松花江。

3.让学生自读课本P.4~5内容,整体感知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

[提问] 根据所了解到的知识,请归纳出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出示表格:

北方地区

自然环境经济特点

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农业工业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三省

两河、两山

京津

陕甘宁

苏、皖、内蒙古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黄土高原

2个丘陵平原广,耕地以旱地为主,机械化程度高,是我国重要粮食产区煤、铁、石油等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工业城市密集,资源消耗量大

重要农业区:二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华北平原重要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过渡] 同学们,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地,人类对土地有着天然的感情,请问,以下两幅图(课前准备两幅黑土地和黄土地的照片)各反映的哪种土地?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

学生回答:黑土地、黄土地;东平平原、黄土高原。

[教师] 对了,两种土地都有各自的特点,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呢?结合手上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结合我国干湿区和温度带的分布分析)

[总结归纳] 略

[播放视频] 《黄土高原》

[提问] 壮观雄伟的黄土高原,我们已经看过了,谁能概括出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因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容易受到流水的侵蚀。

[提问]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如何有效治理黄土高原?

[师生互动] 一起阅读书本P.6活动2的案例。

[学生回答] 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活动] 完成书本P.6活动。

[小结] 同学们,学习完北方地区,我们得到什么收获?(总结由学生说,教师作最后总结)。

[总结] 北方地区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使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因此,我们要记住: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安排生产、生活要合理。

板书设计

1.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见投影表格)

山区寒冷——针叶林

黑土地——东北平原

2.地区差异 地广、机械化耕作;一年一熟

黄土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缺水,水土配合不佳;两年三熟

特点:结构疏松,易水土流失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3.黄土高原

治理措施:建於堤坝,拦蓄泥沙;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等

4.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2)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3)

八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

一、地势和地形

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⑵三级阶梯概况

阶梯名称海拔高度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区

第一级阶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

第二级阶梯1000~米高原、盆地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

⑴四大高原的特点: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

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

⑵三大平原特点: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

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⑶四大盆地特点: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

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

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

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

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地理八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1、我国地形的特点(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3、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3。

4、我国地势的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5、我国陆地的最低点(艾丁湖)。

6、我国陆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节气候

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2、我国大部分地区1月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

3、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

4、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漠河县的北极村),最热的地方(新疆的吐鲁番)。

5、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从北到南,可以将我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区。

6、从总体上看,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8、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干湿状况)。

9、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10、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和(半干旱)四类地区。

11、我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12、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

13、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由北向南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15、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初二地理复习方法

以课本为主,构建知识结构,精讲重、难点?

首先,教师按照教材编排的章节顺序给学生进行全面贯通讲解。在这一轮里要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一般性内容点到为止;针对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和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以及近几年会考试题中多次考查的知识热点,一定要讲清、讲深、讲透。如:《地球和地图》里的(1)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部分内容,都需要精讲。?

其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做到一边讲,一边辅之适宜难度的课堂同步练习题,以章为单元,以讲带练,面面俱到,把讲的知识点通过试题形式加以记忆巩固、转化迁移,使知识点之间的纵横联系、重点内容的融会贯通落实到实处。让学生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一轮的复习,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跟随教师讲解的思路,重新构建章节知识结构的框架,形成总体轮廓。?

第二轮复习:以专题形式整合初一、

初二教材内容,提高复习效率???????

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初中会考的考核目标与要求,可以将初一与初二的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两大角度重新分类、归纳、编组成专题知识块,然后以专题形式有序地让学生寻找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汇集吸收、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综合梳理,形成网络化的地理知识结构体系。?

关注社会热点??热爱乡土地理?

回顾近几年的地理会考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每份试题里,都会涉及到有关社会的焦点与新闻的热点问题,以及乡土地理的内容。这类地理知识具有“内容新”、“时效强”、“跨度广”等特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复习时,就必须培养学生平时多关注全球事实形势,关注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和自然环境等问题,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和环境意识。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对其进行观察、思考、分析,以培养他们关注国家的发展、关注民族的未来、关注自己的生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4)

一、学情况分析

本届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不是很高,上学期地理的平均成绩在45分左右,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地理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物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生物研究的生物学爱好者,学习中尽量采用分散记忆,避免在考前突击,这样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途径。有必要的话将采用小组式的'学习、讨论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部完成会考任务。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介绍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共5章,内容较上一个学期少了一些,但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

三、教学目标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中国的地理差异、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走向世界的中国。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如何健康地生活。

4、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具体措施

1、精心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对新教材进行培训。

2、精心组织和策划好课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质量高效率。

4、进行课外辅导和写小论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学生的兴趣。

5、认真批改作业,从中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6、培养优生,转化后进生。

五、竞赛辅导

要深入总结、探索优秀生、特长生培养的路子,构建适应优秀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改变单一的培养模式;搞好优秀生的早期发现和培养,加强优秀生衔接教育,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健全各级各类联赛体系,以赛促练,赛练结合,鼓励优秀生拔尖、冒尖。

这样为了更好地做好优生优培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使用2007的生物联赛工作搞得更好。我们成立生物联赛小组,定期向学生介绍有关生物联赛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明确这次辅导的目的和意义。

在辅导期间,严格要求学生,特别在新形式下,有更高的要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同时在授课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做到适时、适地、适量培养和培训,开阔他们的视野,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适合学生们的新的辅导和学习方法,努力开发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又要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有目的、的计划进行辅导。我们还将进行恰当的测试,据各地市有关联赛试题,编写题目,强化训练,并重点矫正。

六、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5课时。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中国的地理差异8、

认识省级区域6、

认识省内区域6、

认识跨省区域4、

走向世界的中国2

会考复习安排:

七年级上册复习1周

七年级下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上册复习1周

八年级下册复习1周

七、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与复习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

⑴.是什么?围绕考纲,落实基础,解决重点难点,以学习掌握程度为评估标准。

⑵.为什么?围绕考纲,使学生明确考核要点,并以此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⑶.怎么办?以会考试题为范例,引导学生以会考意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要重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能力的获得是需要知识内化后,由学习者自我产生的,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必须经过一个桥梁,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是很重要的,不能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否则,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生物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从关注“这节课我讲了多少”,转变为“这堂课学生能提高多少”。

3.精选习题,落实有效训练

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选择题要精选,密度要适度,时机要恰当,反馈要及时。确保中档题拿高分,带动低档题拿满分,冲击高档题拿多分。要通过讲评评出方法、评出规律、评出能力。

4.强化贯彻,重在坚持。

总之,我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本、以敬业奉献为乐、以助生成才为志”,尽量把八年级的会考任务顺利完成,争取每位同学都拿到好成绩。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

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

PPT,地图

教学过程(双边活动)

(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播放中国地图)

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师)在ppt上展示我国的东西南北四端,再一次强调我国四端的位置,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

计算一下我国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纬度差,最东端和最西端的经度差。

(生)东西经度差是61°25′,南北纬度差是49°39′。

(师)我国的东西经度差达到60°,这么大的差距,到底会产生什么奇特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播放乌苏里江和帕米尔高原在同一时间点上,所拍下的景色)

同学们请看屏幕,同是北京时间6点,乌苏里江江面已洒满金色的阳光,而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这是为什么呢?那个同学能告诉我。(提示:这就需大家回顾以前学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的自转方向)

(生)回答:因为地球是球形的,任何时刻,太阳光不能全部照亮整个地球,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太阳光先照射到乌苏里江。

(师)因为地球的自转运动,总是东方先迎来日出,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了时间的差异,且经度差越大,时间的差距越大。乌苏里江在帕米尔高原的东边,所以乌苏里江先日出,又因为两地的经度差达到60°,这占了地球经度的六分之一,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如果拿360°来平均分开的话,也即是说每15°经度差就是一个小时,所以帕米尔高原与乌苏里江在时间差上相差了4个多小时,这也不难解释乌苏里江已金光灿灿,而帕米尔高原还是黑夜了。出国的人们常说的“倒时差”,也是因为经度差而引起的时间差。

以上就是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的其中一个表现。除了经度差距大外,我们还计算出了我国的南北纬度差也接近50°,这差距也是非常大的了。我们知道经度影响时间差,那么纬度呢?大家想一想纬度会影响什么?气候五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生)回答: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

(师)气候五带是根据获得的太阳热量的多少划分的。不同的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能不同,低纬地区获得太阳能比高纬地区获得的要多,所以纬度会影响获得的太阳能的数量,也即是影响气候。冬季,位于热带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天气依然非常炎热,树木葱郁,而黑龙江地区已经是白雪皑皑了。这个气候差异对于身在广州的我们可是深有体会的了,冬季的时候你们只能坐在电视前看着北方的孩子在玩雪仗了。

现在,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我国的疆域很辽阔?那谁知道我国具体的领土面积是多少吗?在世界的排名是第几位?

(生)回答: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排世界第三位。

(师)对,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欧洲的面积差不多。大家记住了,是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因为领土包括陆地领土和海域领土,但在这里,你们只需特别记住陆地领土的面积。陆地面积这么大,那边界线肯定也不会太短了,据测算,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这么长的边界,那邻居肯定不少了,同学们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找出我国的陆上邻国有那些,一共有多少个?并将找到的国家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发放自制图标,播放我国疆域与邻国地图)

(生)阅读地图,查找资料,回答:按照逆时针,我国的邻国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有14个邻国。

(师)除了陆地领土外,我国还有300多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领土,我国的领海范围是从领海基线起算,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接下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海域,请看地图,从北到南,分别找出我国濒临的海洋和岛屿。把找到的海域也填到地图上相对应的位置上。

(生)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师)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多万千米,所以邻近的海洋也会比较多,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包围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除了四大海外,台湾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近海还分布着我国的岛屿——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还有黄渤海诸岛,东海上的舟山群岛,南海上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从多岛屿。

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顺时针从北到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其中朝鲜和越南与我国既陆上相邻也隔海相望。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海域面积约为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拥有漫长的国界线和海岸线以及众多的邻国,现在是不是可以证明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了?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具有的优势,知道我国地理位置优越,这节课则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疆域辽阔有哪些优势?翻到教材第6页,小组讨论,补充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待会请小组派代表回答。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以及我国的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从北到南濒临的海域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并分析我国疆域辽阔的优势。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

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

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

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

二、中国人口的特点

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附表

投影(1)

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

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

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

投影(3)

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

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

投影(4)

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

投影(5)

家庭调查表(学生一)

家庭调查表(学生二)

家庭调查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6)

1.这部分内容可以这样引入:请学生想一想,你理解的农业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再结合图4.11补充说明。为了避免学生概念模糊,可提几个产业,让他们判断是不是农业,例如人工养殖珍珠、打猎、捕鱼、采草药等,最终为学生归纳农业的概念。

2.关于农业的重要性也可以让学生从身边找实例。可以结合第99页的活动提问:你平日里衣食住行中涉及到的物品,哪些是农业的产物?并将所举的例子列在黑板上,最后归纳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型农业的产物。

1.关于图4.13“中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在读这幅图时,可安排学生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2)它们的界线在哪里?(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2.关于图4.14“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图”。在学生读了图4.13之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下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在这个基础上再安排学生进一步分析这幅图。最终落实到第101页活动的表格当中:

同时,还要让学生适当地分析一下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将这部分知识与前面所学的中国的气候、河流、资源、地形等知识紧密结合,以加强学生对前后知识的联系。

3.这部分的知识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讲比较生疏,尤其是农作物的分类、熟制等,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提前对父母或家里的其他长辈进行调查,问问当地的熟制,以及几种主要作物的种植、收获时间,以便于理解所学习的内容。

4.关于第101页活动2。安排这个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第一是复习前面的知识,即气温、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是如何改变的;第二是加强对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第三是了解一下在山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熟悉我国西南地区山区的常见农作物。同时,学生还会通过做这个练习注意到,山区的植物是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呈带状分布的,这样就为今后高中学习垂直自然带打下了基础。

1.这部分内容可以根据图4.16,安排学生做这样一个活动:给他们几个地方选择,决定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可选择的地方包括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可选择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林业、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当然,学生在选择时可能不会出什么差错,但重要的是让学生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只有真正说出原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因地制宜”的含义。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上面的选择只是从自然条件方面考虑应该发展哪个大的农业部门,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又会考虑到哪些因素呢?”从而引出下面的学习。

2.关于图4.17与第104页活动3的结合。我们可以将活动3安排在前面,让学生选择一种农业生产活动,在图4.18的B、C两点进行。当学生叙述完自己的选择理由时,我们自然就会得到图4.17的内容。另外,还可引发学生继续思考:在气候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如果种果树,应该安排在什么地方?山区应该进行什么样的农业生产活动?

3.第103页的活动1和活动2可以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报纸、杂志或互联网上查找一些关于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实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失误的地方,如果是反例,还应提出一些建议。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讨论,但教师在讨论的最后要落到一点上,即:人类既可以对不利的环境进行改造,使之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同时不合理的行为也可能使得有利的环境变得不利。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可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1.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之前,可以安排学生课下进行一个小调查,看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在小的时候都吃什么,供给量怎么样?然后和自己现在的状况作一下对比。并且思考:这说明了什么?从而引出新课。

2.也可以这样来引入:找一些我国农业产量的相关数据,再找一些我国耕地状况、水土流失状况以及污染状况的数据,结合第106页活动1的数据,请学生分析:我们国家的农业现状如何?原因是什么?同时结合一些实例,让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还可以补充一些实例,例如在长江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在长江中下游的洞庭湖、鄱阳湖地区退耕还湖等等。

3.对图4.19的分析。在学生读出几个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之后,请学生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2)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

4.如果可能的话,教师可以结合所讲内容带领学生到附近的生态农业村进行参观,包括现代化养殖场、无土栽培实验区等。

5.在安排学生将数据转化为统计图时,教师先不要给任何提示,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画出能够说明问题的统计图,然后全班可以进行交流评比,看看哪种统计图最能说明我国在农业方面的成就。

6.关于第107页活动2。首先应当让学生看图说话,描述桑基鱼塘的整个生产过程,并能够画出一幅流程图。接着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农村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生产沼气,并将剩下的渣子作肥料的例子,同时也请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将两幅图进行对比,思考:他们存在着哪些一致的地方?(在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废物,都对环境没有损害)

两幅流程图大致如下:

7.关于第107页活动3。在组织学生讨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建设方向的原因之后,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来分析,例如长江中上游的植被破坏对长江水文状况的影响(包括含沙量剧增、易发生洪水等等)。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国家农业发展政策的全面理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7)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一、 什么是自然资源: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 主要类型: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 自然资源的特征

(1) 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空气、风景

(2) 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特点: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 人多地少

1、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

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及世界的1/3。

一、 类型齐全

1、 各类土地资源齐全:耕地、林地、草地等(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 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居世界前列。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 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二、 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 耕地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以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2、 林地分布在东北、西南(天然林)、和东南山区(人工林和次生林)。

3、 草地分布在北部、西部内陆地区。

4、 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一、 珍惜每一寸土地

1、 耕地存在的问题: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对策: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 林地存在的问题: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对策: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 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一节 中国的水资源

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1、 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量80%以上。

2、 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

3、 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 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

2、 对生产的影响——易造成干旱和洪涝灾害。

三、节约每一滴水

1、 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把长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 时间分布不均——兴建水库。(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1. 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是长江水系,其次是珠江水系。

6、污染和浪费——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三条路线:P76图3-24.

第一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 多样的生物资源

1、 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 地跨多个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2) 大陆架面积宽广。

(3) 海水温度适中。

2、 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

3、 四大渔场: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2. 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3. 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4. 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锆石、钛铁矿、石英砂等

5. 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海盐和镁、溴、碘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1、 长芦盐场(最大)、淮北盐场、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

三、保护“蓝色国土”

6. 海洋资源存在的问题:海洋灾害频繁、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如过度捕捞、石油污染、赤潮。我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陆地。

成因:沿海工厂和城市向海洋排污、石油污染处于严重、赤潮的频频出现。

治理: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力度,防止海洋污染,并对海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8)

1、我国西部地形多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的特征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第一阶梯青藏高原雄居西南,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3、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是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阶梯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

4、四大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 。

四大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黄土高原的特征:质地疏松,缺乏植被覆盖的地方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的特征: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的特征牧草如茵,山巅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的特征:地面崎岖不平,农田多为重重叠叠的梯田.

6、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崩塌、滑坡、泥石流 。

7、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8、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0%。

1、我国河流大多数分布在东部的外流区内。这里河流多且长,夏季易形成汛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易结冰,普遍有结冰期。我国水量河是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是珠江,含沙量最多的是黄河。结冰期最长的河是黑龙江。我国的一条惟一注入北冰洋的外流河是额尔齐斯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大运河。

2、长江是水能宝库,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1/3,可利用水能资源占全国的1/2。其水能主要蕴藏在上游河段。从玉树到宜宾流经横断山区,河水落差极大,长江流经重庆,江水深切巫山形成水流湍急的三峡。现在正在建设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即位于此。

3、长江是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自宜宾以下四季通航。为发挥长江的航运价值,治理了“九曲回肠”的荆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裁弯取直。滩多流急的川江,本河段的治理措施是疏浚了航道,加强了港口的建设。

4、地上河形成的原因: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入河,河水含沙量大。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道变宽,流速变慢,大量泥沙沉积在河床,黄河下游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面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冲刷严重。

6、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根本在于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修建水库和水利枢纽工程,在下游加固堤防,也是根治黄河的重要手段。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7、我国东部外流河汛期变化的规律是:自北向南汛期越来越长。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还。中的天是巴颜喀拉山,海是渤海。凌汛出现在黄河的上、下游河段。黄河之害主要在于下游河段的地上河决口改道,洪水泛滥。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9)

【第一节海陆分布】

一、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地球是人类成长的摇篮,也是人类生活的家园。

2、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的基本情况以及海洋与陆地面积的比例关系。

3、要求学生撑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4、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和大小;大陆、大洲、岛屿、半岛、海峡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四、教具准备:世界政区图和空白填充图。

五、教学方法:阅读读图法、对比法。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板书设计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

类别面积(亿平方千米)比例

海洋3.6171%

陆地1.4929%

地球表面3.61+1.49=5.1100%

2、海陆分布

类别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海洋南半球西半球

陆地北半球东半球

二、七大洲

1、概念:大洲、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

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有的借助了天然的界线,如山脉、河流、湖泊、海峡等;有的借助了非天然界线,如运河等。

如:亚洲¬¬―――欧洲(天然界线);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天然界线)。

3、大洲的大小

是亚洲,最小是大洋洲。顺口溜: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三、四大洋

1、概念:海峡

2、分布

太平洋:东面是南、北美洲,西面是亚洲和大洋洲北部凭借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

大西洋:位于南、北美洲与欧洲及非洲之间南接南极洲,北通北冰洋,形状如“S”。

4、大小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入新课

入:同学们,上一学年我们学习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们生活在这个星球里,它的真正的面目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形容一下各抒己见)

生:各抒己见。

师: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越来越多,发现地球是太阳系里最美丽的一个星球。

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承转:正是因为这样,地球具备了生命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之一,所以我们首先认识地球的表面。

【板书】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海陆面积(略)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月球了解地球”的活动,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面积比陆地的要大得多,那么,它们的大小和比例是怎样的呢?

生:阅读、看图C、D、E。海洋面积为3.61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因此人们通常说“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师:那么,陆地和海洋是不是分别集中分布在一个地方?

生:不。是分散的。

师:它们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吗?

生:阅读、看图E。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海洋相互连成一体。按南北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按东西半球分,海洋主要分布在西半球,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板书】2、海陆分布(略)

承转:既然海洋把陆地分割成若干块,我们用什么方法去记忆它们呢?

生:我们可以给它们都起了名字。

师:对。

【板书】二、七大洲

1、概念:(略)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几个概念:大洲、大陆、半岛、岛屿。

生:阅读、讨论、对比,找出自己的记忆方法。

师:我们了解了大洲的概念,那么把它们分成了多少个大洲?又起了什么名称?

生:七个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板书】2、大洲的名称及分界线。(略)

生:读图F、G、H、I进行分析比较。

【板书】3、大洲的大小(略)

师:通过对图I的比较,七大洲中的大小排列是怎样的呢?

生:?(各抒己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来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海陆分布和七大洲的分布,认识到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在地球表面分布着宽广的陆地,但是从海陆比例来看我们得知海洋的面积比陆大得多,在今天的21世纪里将海洋的世界。

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海洋和陆地的资料。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0)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四课时计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

〔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过渡〕: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

〔老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一起来判断它们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电脑打开多组图片〕

〔活动中的师生问答〕“巧克力”是不是自然资源?(不是,巧克力不是自然界的)那么“闪电”呢(有个学生回答:“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它现在不能提供福利。)

〔老师小结〕:这就对了,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过渡〕自然资源有很多,那我们怎么进行分类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本P54第二段:自然资源的分类。”同时,朗读结束后看看屏幕,判断这些图片都是属于哪些类型的自然资源。同时我们就来个比赛,除了老师找出的这些资源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各类自然资源的其他例子,看谁举得多。〔电脑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

1、气候资源:热能(太阳能),降水,光能,风能等等;2、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

3、土地资源:山地、平原、耕地、农田、丘陵、草地等等;

4、生物资源:(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植物资源:木麻黄、大米黄、多种桉树、银合欢、杨树等);

5、矿产资源:铁、锰、铜、铝、金、钠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充):能源矿:煤

有色金属矿:钼、锡、钨、锰、铅、锌、镍、铜、铝土、锑、镁、铅锌黑色金属矿:硫铁、铁

建材:石灰岩、高岭土、花岗岩、金刚石、石灰石非金属矿:硫、磷

6、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盐场等等。

(当同学列出汽油时,其他同学可以说:“不是,汽油不是自然界的,是石油提炼的”)〔老师补充说明:“汽油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不是自然资源”〕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老师小结和过渡〕:同学们非常的细心,在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资源都有什么特征。请大家看到大屏幕:〔展出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资料:

我国有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因而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娱乐的胜地”。*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目前世界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这些矿种我国几乎都有,其中我国的钨、锑、锡、稀土、煤、石墨菱镁矿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

*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我国野生动物中有450多种兽类,占全球兽类总数的10.7%。另外,我国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的动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扬子鳄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教师〕:这是一张“铁矿石”,我国铁矿石的种类很多,根据矿石中的成分不同,我们进行了分类,最重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铁矿石常按其含铁量的高低分为富矿(含铁量高于50%以上)和贫矿(含铁量在45%~50%以下)。在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我国铁矿的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多数都是贫铁矿,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第二个特征:质量存在差异。

〔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5-56,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三副有关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图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和主要金属矿石的分布图。根据这三副图和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来完成屏幕中的练习题: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1)

一、教学目标

1.

①、掌握台湾省的位置、范围、组成和居民概况及台湾海峡的位置,归纳其地理特征。

②、掌握台湾岛的地形特征及主要地形区的分布,分析河流的特征。

③、了解台湾岛的主要气候类型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④、了解台湾省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主要经济部门和产品状况。

⑤、了解台湾省主要城市台北、高雄、台南的城市职能。

2.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台湾省地理概况。

②、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③、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提出探究思路,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海峡两岸人民正在为实现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和平统一而努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2)台湾的美丽和富饶。

难点:自然环境与物产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同学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引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胸怀全局

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东临太平洋,资源丰富,经济发达,名胜较多,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勾画:台湾轮廓

1、地理位置

①、温故而知新:一个地区的位置应该从哪些方面判读?②、了解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战略地理位置以及范围、居民概况,强调泉州与台湾的渊源。③、引导学生尝试评价台湾位置的重要性。

2、地形

①、读“台湾地形”图和“沿北回归线台湾岛的地形剖面”图,了解台湾的地形以山地为主,并观察其山脉的走向及分布,读出台湾岛的峰,找出主要平原分布区。

②、思考题:根据高度表,你能大致说出台湾海峡的水深是多少?说明海峡底部属什么海底地形?台湾海峡属大陆架的地形特征(海底古森林遗迹),可见台湾岛原是与大陆相连的。

3、气候与自然资源

P52课文“气候与自然资源”,回答:台湾有哪几种气候类型,各有什么特征?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教师补充讲述台湾岛矿产、水能均很丰富,然后引导同学依次分析其原因。

4、经济与城市

(过渡)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台湾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资源库

①、台湾省利用本岛这些宝贵资源是如何发展经济的?台湾省的经济部门有哪些?各部门的生产状况和主要产品有哪些?利用“台湾岛工农业生产分布”图找到主要工业中心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区。②、台湾省内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与外界的联系方式以什么为主?台湾与大陆之间如何往来?③、台湾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从省外进口哪些工业原材料和能源?试举例说明。④、我是小导游:在地图上找出台北、高雄、台南,说说它们的城市职能及分布特点。

中华资源库 5

祖国神圣领土(从时空的角度分别说明台湾和祖国大陆的密切联系)→自然条件与物产、资源的关系(发展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产业的条件)→经济发展状况(从以农业为主过渡到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导、工业的分布特点)。

6、结束语: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企盼。相信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和平统一一定能早日实现。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 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04年)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 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 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 展的重点是 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 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 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 异,知道了 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 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2021湘教版小学音乐教案三篇【汇总】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新年连欢会》教案

第十二课 新年连欢会

教学目标:

1、用满怀深情的歌声表达祝福祖国的心愿,激发学生对美好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进一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以班级召开一次“迎新年音乐联欢会”表达同学们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年快要到了大家想用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呢?

二、分小组进行准备。

1、看音乐录像,内容反映了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

2、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节目及资料。

3、学生分成小组活动,把自己准备的节目表演给大家,让小组同学进行审议,评定。

4、学生进行合作排练,教师到各组指导

三、展示活动。

1、请各组同学把自己最好的节目与大家进行交流。

2、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迎新年音乐联欢会”。

四、教师进行小结。

五、根据音乐会顺利进行的情况,评选“最佳组织奖”让学生很有自信的展示自己创作,编导的节目。

湘教版二年级音乐上册《贝壳之歌》教案

第十课 贝壳之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贝壳之歌》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发挥想象,用动作、打击乐、画笔等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综合艺术形象,体验,感受海边美丽的贝壳。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贝壳、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齐唱上课歌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课。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


资料的定义比较广,可以指生活学习资料。在学习工作中,我们有可能会使用到资料。参考资料有利于我们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目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资料的种类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1】

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

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

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

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当2/3.

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

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2】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1. 我国的地势特征如何?(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2. 这样的地势有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利于夏季风的推进带来了丰沛降水,使大江大河往东流沟通东西交通,产生巨大水能)

3.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4. 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什么?(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 在我国复杂多样的五种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中,哪种所占的比例最大呢?(山地)

6. 我国的四大高原以及其各自特点分别是?(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内蒙古高原-地面平坦,黄土高原-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地面崎岖)

7. 我国的四大盆地分别是?(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

8. 我国的三大平原从北到南、面积从大到小的排列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9.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呢?(崩塌,滑坡,泥石流)

第二节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 我国冬季南北的气温差异如何呢?(温差大)。原因是?(纬度因素)

2. 我国夏季南北的气温如何呢?(全国普遍高温)

3.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镇)

4. 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10. 我国从北向南分布的5个温度带分别是?(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在青藏高原有一个寒冷的高原气候区,这里气温低的原因是什么呢?(海拔高)

5.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如何呢?(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6. 我国的干湿地区以及对应的植被从东南到西北的分布分别是?(湿润地区-森林,半湿润地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地区-草原,干旱地区-荒漠)

7.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海陆位置)

8. 受什么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夏季风)

9. 冬季风发源于哪里?(西伯利亚,蒙古)。夏季风发源于哪里?(太平洋,印度洋)

10. 冬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寒冷干燥)。夏季风的特点及影响是?(温暖湿润,高温多雨)

11.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

12.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是什么呢?(旱涝)。主要原因是什么?(夏季风不稳定)

13.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与哪些线相一致呢?(1月0°C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中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第三节 河流和湖泊

1. 外流河与内流河哪个最终会流入海洋呢?(外流河)

2. 我国大多数河流都属于?(外流河)

3. 外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里呢?(东部季风区)。内流河呢?(西北非季风区)

4. 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是由什么补给的呢?(大气降水)。内流河呢?(冰雪融水)

5. 外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淡水)。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鄱阳湖)

6. 内流湖一般是淡水还是咸水呢?(咸水)。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湖泊是?(青海湖)

7. 中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8. 黄河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

9. 黄河上游与中游的分界处是?(河口)。中游与下游的分界处是?(孟津)

10. 黄河的泥沙主要来源于?(中游的黄土高原)

11. 由于下游水流变缓,泥沙沉积,导致黄河下游形成了什么?(地上河)

12. 治理黄河的根本措施在于?(中游植树种草,保持水土)

13. 中国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被称作中国第一大河流,指的是?(长江)

14. 长江发源于哪里,注入哪个海呢?(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15. 长江的上游和中游的分界处是?(宜昌)。中游和下游的分界处是?(湖口)

16. 长江主要有哪些价值呢?(灌溉,水能发电,航运)

17. 长江和黄河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哪一段呢?(上游)。位于长江上游的世界最大水电站是?(三峡水电站)

18. “黄金水道”和“水能宝库”指的是?(长江)

19.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原因是?(荆江河道“九曲回肠”)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3】

黄河与长江重点复习:

黄河的主要贡献:(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因:流经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在各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落差大。师引导学生推出答案。指图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及建站)(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和华北平原:说明华北平原主要是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而成。)(4)提供旅游资源(点明主要的旅游资源。)

第三幕 “忧黄河、救黄河”假黄河上中下游出现的危机(险情),并因地制宜,分别提出治理方案

症状 治理方案上游: 荒漠化问题、凌汛 建设大型水库中游: 水土流失问题 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根本)下游: 地上河 加固黄河大堤

长江概况:⒈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⒉注入海洋:东海。⒊长度:6300多千米。⒋流经11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⒌流经四大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⒍上、中、下游的划分:上游:宜昌以上。中游:宜昌至湖口下游:湖口以下。教师引导] 联系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突出特征:上游:多峡谷、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多曲流,河道蜿蜒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⒎主要支流及湖泊:北岸:岷江、嘉陵江、汉江。南岸:乌江、湘江(洞庭湖)、赣江(鄱阳湖)二水能宝库

⒈水电站及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多修建在哪部分河段?为什么?上游,多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水能丰富,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3,所以被称为“水能宝库”。长江干流航运能力强,称为“黄金水道五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⒈原因自然原因:降雨丰富,支流湖泊众多。社会原因:围湖造田,植被破坏严重。⒉治理措施:退耕还湖,植树造林。一、黄河:源头、注入海洋、分界点、经过省区和地形区的位置1.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呈“几”字形.2. 发源——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注入——渤海3. 上游、中游分界点——河口(内蒙古) 中游、下游分界点——孟津(河南)由西往东依次经过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和豫鲁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5.黄河的开发与治理:中游的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6.黄河的忧患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地上河、凌汛、断流、水污染二、长江:源头、注入海洋、分界点、经过省区和地形区的位置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我国第一大河 V+W形2.源地——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注入——东海3.上游、中游分界点——宜昌(湖北) 中游、下游分界点——湖口(江西)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11个省区: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4.其他:各主要支流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峡和葛洲坝位置;下游的淡水湖泊位置;四个沿江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5.长江有航运价值高,有“黄金水道”之称。水能资源丰富,被称为“水能宝库”。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包括从源头到宜宾和三峡河段。三峡自西向东有瞿塘峡、巫峡、西陵峡。6.治理川江(滩多流急)与荆江(荆江河段从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 “九曲回肠”)。7.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江水的三个主要来源。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9个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和豫鲁 由西往东依次经过的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成为“塞上江南”。4.其他:支流—汾河(山西)与渭河(陕西)的位置;主要水电站—三门峡、小浪底长江(1)源自唐古拉山,是我国第一长河,是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上中下游分界点:--宜昌--湖口--(2)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通常是与黄河比较,如两河都流经的地形区是?,出选择或填空)(3)地区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降水充沛(4)上游特点:水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特点:地势低平,重点:“九曲回肠”下游特点:地势更低平,江面开阔,水网如织,湖泊多(5)总括特点:支流多,流量大(6)有“黄金水道”之称的原因: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60%(7)最长的支流是汉江(8)鄱阳湖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湖泊,它也是全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长江

1.长江有“黄金水道”之称

2.流经省份: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市自治区

3.中上下游分界线:中上游:宜昌;中下游:湖口

4.支流方面:上游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支流:汉江、赣江、湘江:下游没有支流

5.重点水利枢纽:两个(均在上游,二三阶梯交界处):三峡(建设中),葛洲坝(目前最大的水利枢纽)

6.淡水湖:3个:中游:鄱阳湖、洞庭湖;下游:太湖

7.源头:唐古拉山;注入:东海 8. 游段(其他方面):上游:支流多,经一二阶梯交界处,特别是从源头到宜宾段,水流最急,落差最大,水能资源最丰富。适宜发展水电事业 中游:支流、湖泊多

中游:水流量最小,无支流 。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 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 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04年)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 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 生活动:(1 )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 展的重点是 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 结板书: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 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 异,知道了 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 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习,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5】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行政区划》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和“现行行政区划”两部分内容组成。其中,省级行政区是我国行政管理的基本单位,对社会、经济活动、交往有重要影响,是中学生未来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具备的知识,也是今后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因此,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本节教材内容虽然比较单一,但涉及的地名众多,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边界形态又各不相同,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错综复杂。这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须反复运用地图,读图、拼图、填图,使学生形成我国政区分布的空间观念,“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孩子们从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获得学习”(《学习的革命》),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新知,通过做游戏使学生熟记各省的名称及其位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

┄┄┄┄┄┄┄┄┄┄┄┄┄┄┄┄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

第二节

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

┄┄┄┄┄┄┄┄┄┄┄┄┄┄┄┄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6】

1.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工人培育来获得生活和工业生产所需的动植物产品的各部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林业等主要部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物质资料,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2.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东西部以400㎜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优良畜种是三河马与三河牛;新疆牧区,优良畜种是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优良畜种是滩羊;西藏牧区,优良畜种是牦牛);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其中,东部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3.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4.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与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等)和社会经济条件。

5.我国的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淮平原、太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1、我国地势的基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并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三级阶梯界线的山脉: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和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构成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阶梯主要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构成;第二阶梯包括: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等;第三阶梯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地势对我国的影响:

①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降水;

②河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必然造成了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古诗云“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

③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4、我国的主要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玉山。

弧形山系:是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山,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为世界山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交界处。

6、四大高原:青藏高原:世界上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内蒙古高原:高原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部多荒漠、戈壁、东部和中部多肥美草原。

7、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的内陆盆地。内中有我国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四川盆地:有“紫色盆地”之称。的成都平原位于盆地西部,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天府之国”之称。

华北平原:地势低平,地面坡度很小。又称“黄淮海平原”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7】

1、我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优越性:①跨南北纬度广泛,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地区,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生产。

②从海陆位置看,背靠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洋——太平洋,有利于对外交往和合作,发展海洋事业,是一个海陆兼备国家。

2、国土辽阔:

①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陆上邻国14个(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南部缅、老、越。)

②我国领土四至:最北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纬度相差49度,距离相离5500千米,因而生生了季节差异);最东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西是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相差60度,距离相距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晨昏差异);

④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有六个海上邻国(自南向北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我国的首都是北京。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8】

1.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二。另外的55个民族人口数只占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八,被称为少数民族。

2、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数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少的是珞巴族。

3、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还有:

(1)满族:主要分布在吉林省

(2)回族:主要分布在宁夏回族自治区

(3)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等省

(4)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彔自治区

(5)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省

(6)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等省

(7)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8)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重点

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1、南北气温的差异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

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

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

2、东西干湿的差异

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

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

地 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

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

3、我国气候特点

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

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最高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

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八年级地理湘教版教案【篇9】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

一教材分析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特征。本章是学习、研究人地关系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而本节又是学习中国自然资源的基础。因此自然资源的定义、分类、特征必须使学生有个清醒的认识。本节课是其中的第一课时,着重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在技术进步下,自然资源范围不断的扩大四个的特征。二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2、了解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拓展性等特征;3、了解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之间的矛盾;

4、通过阅读矿产分布等图,了解自然资源分布的规律性和不均匀性;5、学会应用图、资料等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⑵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片,举例说明自然资源的概念;

2、通过分组、利用多媒体手段、竞赛的方式加深对六类自然资源的认识;

3、通过玲玲和贝贝的论点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特征;4、通过学生分析资料、讨论归纳出自然资源的范围不断变化的特征;5、通过比赛让学生说出家乡自然资源存在合理或不合理现象、解决的方法。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三教学重点: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正确的资源观

教学难点:1、自然资源的范围是不断变化的2、自然资源的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四课时计划:1课时

五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六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用到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那么如何的“地大”,我们在前面的课程中都已经学到了。那么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物博”。

〔电脑视频〕视频介绍:首先我给大家播放一段法国经典的保护水资源公益广告,它介绍了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告诉人们要保护水资源,那么水资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请大家带着问题观看短片

〔学生讨论〕饮用,消防,洗澡,烹饪,清洁,种植,养鱼,云层保护地球,冰山储存水,调节气候〔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的很仔细,水的作用还有很多,不仅用于生活,还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等等方面,就不一一列举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水资源对我们影响很大,但它只是自然资源的一种,那么什么是自然资源呢?这就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课文p54自然资源概况〔电脑打出自然资源概况〕

〔教师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吗?它的概念是什么?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自然资源)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的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的好,那么请大家把这个概念在课本中划出来。

〔过渡〕:我们怎么区别它们呢?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的关键是什么呢?(学生: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

〔老师〕:“很好!判断是不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具备2个条件: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

下面我来考考同学们是否已经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请大家看屏幕中的几组图片,一起来判断它们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电脑打开多组图片〕

〔活动中的师生问答〕“巧克力”是不是自然资源?(不是,巧克力不是自然界的)那么“闪电”呢(有个学生回答:“是,因为它是自然界的。”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它现在不能提供福利。)

〔老师小结〕:这就对了,判断自然资源必须要二个条件都具备:1、必须是自然界的;2、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比方说闪电,一直人们想方设法利用它,但是现在还没有利用,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过渡〕自然资源有很多,那我们怎么进行分类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本P54第二段:自然资源的分类。”同时,朗读结束后看看屏幕,判断这些图片都是属于哪些类型的自然资源。同时我们就来个比赛,除了老师找出的这些资源外,同学们还能举出各类自然资源的其他例子,看谁举得多。〔电脑出示各种自然资源的图片〕

1、气候资源:热能(太阳能),降水,光能,风能等等;2、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

3、土地资源:山地、平原、耕地、农田、丘陵、草地等等;

4、生物资源:(动物资源:大熊猫、金丝猴、羚羊等;植物资源:木麻黄、大米黄、多种桉树、银合欢、杨树等);

5、矿产资源:铁、锰、铜、铝、金、钠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补充):能源矿:煤

有色金属矿:钼、锡、钨、锰、铅、锌、镍、铜、铝土、锑、镁、铅锌黑色金属矿:硫铁、铁

建材:石灰岩、高岭土、花岗岩、金刚石、石灰石非金属矿:硫、磷

6、海洋资源:海洋生物、盐场等等。

(当同学列出汽油时,其他同学可以说:“不是,汽油不是自然界的,是石油提炼的”)〔老师补充说明:“汽油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所以不是自然资源”〕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老师小结和过渡〕:同学们非常的细心,在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资源都有什么特征。请大家看到大屏幕:〔展出一段我国资源的材料〕资料:

我国有种类繁多、储量巨大的资源,因而被人们称为“天然的鱼仓”、“蓝色的煤海”、“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娱乐的胜地”。*中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值居世界第三位;(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目前世界已发现并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有160多种,这些矿种我国几乎都有,其中我国的钨、锑、锡、稀土、煤、石墨菱镁矿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

*中国森林面积居世界第六位。(我国森林面积15894.09万公顷。)

*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其中我国野生动物中有450多种兽类,占全球兽类总数的10.7%。另外,我国有世界上最珍贵的、稀有的动物。如大熊猫、东北虎、长臂猿、扬子鳄等,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教师〕:这是一张“铁矿石”,我国铁矿石的种类很多,根据矿石中的成分不同,我们进行了分类,最重要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铁矿石常按其含铁量的高低分为富矿(含铁量高于50%以上)和贫矿(含铁量在45%~50%以下)。在现已探明的铁矿石储量中,97.5%为贫矿,平均含铁量为32.7%。大部分铁矿储量已被开发利用。我国铁矿的储量虽然处于世界前列,但是多数都是贫铁矿,由此可见自然资源的质量存在差异。

(电脑打出)自然资源的第二个特征:质量存在差异。

〔活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55-56,课本给我们提供了三副有关各类矿产资源的分布图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矿和主要金属矿石的分布图。根据这三副图和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我国的矿产资源”来完成屏幕中的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