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精华12篇

教学教案精华12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现在着手准备教案课件也不迟。 新教学的老师们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基于您的需要,我们整理了“教学教案”,希望您能将此页收藏方便以后查看!

教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磁铁有磁极,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 磁铁可以指南北。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铁的两个磁极不完全相同,磁极不同,作用不同。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研究磁极的相互作用,让学生从无序研究到有序研究。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围绕磁铁研究准备的分组材料12套。没有标识的磁铁。

【学情分析】

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孩子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他们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一个装有水的烧瓶,往里放回形针,你有什么办法隔着水和玻璃把回形针取出来?

出示:磁铁磁性

磁铁是个非常有趣的材料,你们想玩玩吗?出示材料盒(实物投影),提出玩的具体要求

二、 丰富关于磁铁的认识,从经验出发确定每组的研究内容并展开研究

1.玩一玩,并完成活动记录单(一),

具体要求:玩的时候,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磁铁的特点最多,玩的时候,生活中有类似经验的也可以玩出来给同组同学看看。如果玩的'时候,关于磁铁产生了什么新的疑问或者是想要研究的问题都可以写下来。

我们组的发现我们组的疑问

2.交流发现与疑问

一个同学上来交流,其它同学认真倾听,你有没有相同的发现和相同的疑问?

哪些疑问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研究?简单说说怎么研究?

3.确定小组的研究内容。

小组商量,你们小组准备研究哪个问题?(小组选问题)

(预设问题:磁铁哪部分磁力强?不同磁铁磁力一样吗?磁铁两极为什么称南北极,如果验证“指南北”?磁铁上再加块磁铁,磁力会增大吗?……教师之前要准备相对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选用)

完成活动记录单(二)

交流方法

明确小组要用的材料,有组长安排组员领材料。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结果,并板书

三、小结拓展

找出未知磁极磁铁的南北极

两个样子一样的磁铁和铁块,不借助任何工作,如何鉴别?

【教学反思】

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的科学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设置了一个磁铁的游戏“如何隔着水和玻璃取出回形针”,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磁铁的兴趣上来了。然后大家在玩玩磁铁,丰富大家对磁铁的感性认识,然后从活动中发现自己对磁铁原来的认识哪些是模糊的,哪些还想一探究竟。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铁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

教学教案 篇2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教学教案 篇3

[课时目标]

1、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课时重难点]

1、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分析本文的写作技巧。

2、掌握文言知识(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学生朗诵课文,回答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总结: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是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2、本文的写作技巧是什么(即鉴赏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大量运用比喻阐明事理,是本文第一大特点。

②论证方法灵活,是本文另一特点。

③语言特点:多用对偶,夹用排比,也是一个特点。

二、讲解文言知识

1、古今异义

(1)金就砺则利

古义: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的简称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三次,多次今义:参加,加入

(3)声非加疾也

古义:强今义:疾病

(4)假舆马者

古义:借助,利用今义:不真实

(5)蟹六跪而二螯

古义:蟹脚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

(6)用心一也

古义:因为今义:使用

2、词类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名词作状语: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3)名词用作动词: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4)形容词用作动词: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3、特殊句式(学生口译,教师重点点拨翻译注意点)

(l)判断句

①青,取之于蓝

②冰,水为之

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⑤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下文“无以成江海”中“无以”同此)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名句翻译(将名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将之翻译出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译: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译: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溪流,(就)没有借以成江海的(办法)。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三、总结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字,却形象清新、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劝学》以“劝”字统领全文,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堪称雄辩奇才,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中所用的喻体几乎都是常见的、易懂的,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某些直观、浅近的形象事物,进而连类比物,启迪思考,接受作者所说的深刻道理。所有这些,也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2、填写《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3、完成课本练习与思考。

教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感知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掌握两类事物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的规律。

2、通过有序搭配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

3、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有序地思考,掌握求两类事物搭配方法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学会探究规律的方法。

教具准备:图片(教具和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时间过得真快,老师教大家都快一年了吧!大家觉我怎么样?我们相处得怎么样?为了表示我们的友好,咱们来握握手吧,好吗?

谁先来和我握手?(一边握手)我想要和每一位同学都握一次手,我一共要握多少次手?要想正好握满54次手,在握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不要重复!不要漏掉!)怎样才能确保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板书:按顺序,有条理)

你觉得我们按什么样的顺序握比较好?除了让我找同学握手,还可以怎么握?(可以是老师按顺序找学生握,也可以学生按顺序找老师握。)

2、在数学上,我们把握手这一类的问题叫做搭配问题(板书:搭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搭配的规律。(板书:的规律)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出示动画)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谁能说说图中的小明想要做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再配一顶帽子)

老师也准备了木偶和帽子,(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五张图片)看到这些,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问题可能有:

A、小明为什么要买木偶娃娃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B、小明最喜欢哪一种搭配呢?(你最喜欢哪一种搭配?)

C、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法?

谁能给大家想个好办法来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配一配、连一连、算一算)

(1)我们可以先动手配一配。(板书:配一配)

我们在搭配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下面就请同座位同学合作,用学具配一配,看看哪两个同学搭配得最有条理。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给大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来搭配的?(请学生演示:可以先选定一个木偶,再用它和两顶帽子分别搭配。每个木偶都有两种配法,三个木偶一共就有23=6种配法。)

还可以按什么顺序搭配?(请学生演示:还可以先选定一顶帽子,再用它和三个木偶分别搭配。每顶帽子都有三种配法,两顶帽子一共就有32=6种配法。)

(2)除了动手配一配,还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解答这个问题?(板书:连一连)(出示图形)请同学看屏幕,如果用我们图形表示帽子和木偶,你会连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51页,用尺在书上连一连。

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按什么顺序连的?有没有连得不相同的?(请学生在黑板上指出来,然后教师出示投影。)

(3)刚才我们用配一配和连一连的方法解答了这道题,你们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木偶的个数和帽子顶数的乘积就是搭配的种数。)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32=6(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搭配的规律》教学设计这说明,我们在研究两种事物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时,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板书:算一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算之前,应该先弄清楚什么?再怎样计算?(应该先了解两种事物各有多少个,再将这两种事物的个数相乘就求出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了。)

(4)这道题我可以用这三种方法来解答。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到了什么?(板书:方法、注意)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四、巩固运用,深化规律。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跟我们衣食住行有关的题目想考考你们,大家有没有信心?

1、下面先请同学们看屏幕,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一共有多少种配菜的方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2、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3、再请同学们看屏幕,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已经知道从学校到少年宫一共有8条不同的路可走。如果老师把这道题改一下,你会做吗?你是怎么想的?

4、老师还有一道思考题,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出示思考题)同学们可以写一写,看谁想出答案最多,排得最有序。

5、今天有很多老师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听课,为了表示我们的热情和友好,我们可以怎么做?如果全班同学都和每一位老师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呢?你是怎么想的?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不仅仅学会了搭配的规律,更重要的是掌握了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同学今后能运用这些方法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蝉》这首诗的意思,并能够熟读成诵。

2、通过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体会作者高洁的志向。

3、感受积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通过托物言志所表达出的高洁志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两首托物言志的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有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你们听过吗?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对,这句话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现在就请大家把这句话连读两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让它带我们正式踏上今天日积月累的旅程。

二、古诗赏析

(一)初识作者

1、学生自由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小结补充。请大家关注一下唐太宗的评价。你从评价中读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诗人。

(二)理解诗意

1、初读解疑。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在你不懂的、不确定的地方画上“?”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緌:读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这里,“垂緌”就代表蝉。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桐:梧桐树稀疏的枝杈。

藉:凭借。

2、正音后再读古诗。

3、默读思考: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习单)

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

我听到了:流响声远

我懂得了:蝉品性高洁,令人佩服。

4、学生汇报:

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蝉,它停留在高高的枝头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预设: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树。

预设: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露水。

教师相机点拨。

5、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代表着高贵的意象的叠加,我们还能听到什么?

预设:我听到了蝉连绵不绝的叫声。

(连绵不绝、响亮)

6、联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

生:我明白了蝉因为住的高,所以声音传的远,而并不是因为秋风的原因。

你是从哪一句想到的?()

7、学习托物言志的描写手法。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一句就是本诗中心所在。而其中这个“高”字,更是用意深远:

这里的“高”既指(),又暗指其()。

那你们觉得,这首诗只写的是蝉吗?

作者通过蝉,想表达自己的志向,那就是要做个品行高洁、志趣高雅的人。这种写法就是托物言志。(板书)

8、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远大志向并背诵。

9、汇报平时积累的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三、课后延伸

竹石石灰吟

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锤万凿出深山,

立根原在破岩中。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浑不怕,

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

1、学生初读。

2、体会作者所寄托的志向。

3、再次朗读感悟。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刚才的展示非常精彩,老师由衷地替你们高兴。我相信,只要坚持积累,跬步会成千里,小流会成江海,让我们在这句话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五、布置作业

课下积累两首咏蝉诗。推荐和本诗并称唐代咏蝉诗三绝的骆宾王的《狱中咏蝉》和李商隐的《蝉》,并想想他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教学教案 篇6

一、情感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进行曲的兴趣,通过欣赏中外乐曲热爱和理解多元文化。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3、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中外进行曲,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3)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学难点

1、在现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了解进行曲在节拍、速度、情绪、节奏、结构上的特点。

2、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比较羞涩、敏感,教师要在课堂中创造表演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在听音乐的时候,经常会随音乐律动我们的身体,有时会点头,有时会踮脚,有时会拍手,下面呢,就请几位同学走上讲台一起随音乐动起来。(对表演的学生要求:跟随音乐节奏原地踏步,音乐不停踏步不停)(播放幻灯片一中的音乐)生:走上讲台实践

师:接下来请同学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哪段曲子让我们感觉到踏步整齐一些呢?生:第一首师:同学们说的很好,第一首是进行曲,它具有步伐节奏特点,有着行进的感觉,步伐节奏特点是进行曲最基本的特点。那什么是步伐特点呢?步伐节奏通常指二拍子(放幻灯片讲解2拍子与3拍的强弱特点,通过律动对比2拍子与3拍子的不同)

(放音乐)随音乐律动体验2拍子,和3拍的区别,老师带领下进行

二、新课教学,拓展深入

1、《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讲析

师:接下来我们就走进丰富多彩的进行曲,分析一下进行曲还具备那些的特征,首先我们来欣赏一首由郑律成先生创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他是中国国籍的朝鲜作曲家,他创作过很多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说一下,该乐曲是用什么来演奏的,是几拍子的,速度是怎样的,情绪又是怎样的,一般什么场合会用到该乐曲?

(播放视频)板书设计:演奏乐器、几拍子、速度、情绪、步伐力度、场合学生:铜管乐队

2/4

中速激越昂扬铿锵有力阅兵仪式

2、《婚礼进行曲》讲析

教师:是不是所有的进行曲都有着激越昂扬的情绪呢,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进行曲,感受一下这首进行曲在什么场合会用到,用什么乐器来演奏的?学生:婚礼进行曲

师:这首乐曲是用管风琴来演奏的,管风琴历史悠久,发源于4世纪,13世纪在欧洲盛行,多在教堂使用。(展示图片)

这首乐曲是伟大的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创作的,这首乐曲选自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第一场开始时的一段混声合唱,简单介绍罗恩格林剧情接下来我们在欣赏一下混声合唱版的《婚礼进行曲》。(律动身体,用拍手和跺脚的方式感受音乐)生:回答

板书设计:管风琴2/4稍快中板、欢乐幸福、步伐欢快、婚礼仪式

3、《葬礼进行曲》讲析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另外一首乐曲,分析一下这首进行曲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播放《葬礼进行曲》

板书设计:钢琴

4/4慢速、悲哀、悲伤,哀婉抒情

步伐沉重、葬礼仪式生:回答

师:简单介绍肖邦,爱国主义者,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这首乐曲伟大的1837年,肖邦和他心爱的姑娘玛丽亚·沃德津斯基的恋爱终结了,这使肖邦很痛苦。也就是这一年,他第一次出现了严重疾病的征兆。想起自己流亡在异国他乡,而祖国还在帝俄统治之下,他感到愤懑,这样,疾病更加重了。肖邦认为再也见不到亲人和祖国,于是,他写下了一首《葬礼进行曲》。这首《葬礼进行曲》是降B小调,4/4拍,慢板,用复三部曲式写成。乐曲没有前奏。开始,是描写送葬的行列,肃穆而缓慢地行进,远处不时传来低沉的丧钟声。主音“6”为其基础音,加上大量附点音符为其特色)教师简单讲解该部分。师:三首乐曲听过之后请同学们说一下,三首曲子的共同点?(教师引导)生:都是偶数拍子,具有步伐节奏师:都是进行曲,为什么情绪不同呢?

生:伴奏乐器,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的不同,所以音乐表现情绪也不同。(教师引导)

师:欣赏了这么多进行曲,下面就请同学们想一想还有那些场合会用到进行曲,请根据下面的音乐片段来判断一下(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回答

三、结束本课

最后在老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拉德斯基进行曲》中结束本节课(同学们随音乐主题拍手律动)。

教学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知人论诗,了解伟人鲁迅

2.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3.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精神

4.模仿写作,走向美好人生

学习重点: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

学习难点: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精神

学习方法:诵读、自主,合作,探究

一.前置学习(知人论诗)

1.作者:(鲁迅知多少?)

2.写作背景:(更好地理解内容)

二.诗意导入(走近文本)

屏幕上有一小节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好吗?(学生齐读)

有一个人

是我精神的支柱

遇上困难与挫折

他给我浑身奋力

有一个人

当我凝望着他

悲痛化为力量

懦弱亦变得坚强

——江天《鲁迅赞有一个人》

这是马来西亚诗人江天的诗《鲁迅赞有一个人》中的一小节,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呢?也许,读了鲁迅的《雪》之后,我们能找到答案。(板书)课题-----雪(鲁迅)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听录音,请同学们在听读过程中用笔标注出生僻词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我会做。

1、注音。

磬()奁()朔()方灼灼()()凛冽()

2、看拼音写汉字。

lǐn( )冽 péng( )勃 升téng( ) 忙lù( )

3.作者给我们分别描绘了的雪和的雪。

三.自主学习(品味语言)

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法找出最能体现雪特点的词句,并具体分析。

描写对象 文中句子 分析特点

江南的雪 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比喻将江南的雪比作“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美艳、滋润

充满生机

朔方的雪

(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易消释

朔方的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且持久

三.合作探究(感受精神)

看图片,请任选画面中你最喜欢的,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你喜欢哪儿的雪?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为什么?

四.质疑提升(景如其人)

1.读选段,谈感受。

(女领)朔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

(男领)旋风忽来,便灿灿地生光,蓬勃地奋飞。

(众合)如包藏火焰的大雾,闪烁!旋转!升腾……

(男领)在无边的旷野上。

(女领)在凛冽的天宇下。

(男女合)闪闪的、旋转的、升腾的……

(众合)是雨的精魂!

2.闭上眼睛,想一想朔方的雪旋转飞舞的情景。

这里写的是凛冽天宇下奋飞搏战的朔方的雪

这里写的是无边旷野里朔雪旋转升腾的壮阔场面

这里写的是严酷现实中倔强不妥协的战斗姿态

这里写的是孤独境遇下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

3.文中那句话是对朔方雪的高度评价和赞美?读一读,谈谈你的理解。

(女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男领)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众合)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4.朔方的雪不仅是雨的精魂,更是人的精魂,是谁的精魂?为什么?

(鲁迅)

(板书)对联:一支奋飞搏战的雪之绝唱

一曲顽强抗争的人之赞歌

六、模仿写作(心灵启示)

是的,这就是鲁迅,鲁迅就是朔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抗争黑暗的斗士,是民族不屈的脊梁。让我们再读一次江天的诗,并且试着续写这首诗,与这位斗士不死的精魂作一次交流。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悲痛化为力量/懦弱亦变得坚强”

有一个人/当我凝望着他——————————

(如痛苦化为斗志,胆怯也变得勇敢)

设计说明:依然以同一首诗歌结尾,使学生在心灵上与鲁迅达到共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汲取鲁迅带给我们的精神营养。

七.课堂练习

以“鲁迅先生,您是……”为开头写两百字的小片段。

教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钢铁、繁殖、蔬菜、煤炭、水蒸气、杀菌、预防、治疗”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文介绍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运用什么办法介绍的?

二、导读提示

师让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找出四--八自然段中两个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高度概括的句子。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帮助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导引点拨、导情设境

(一)、读课文,理清思路

(1)指名四人分读第4、5、6、7自然段,思考:每一自然段分别写了太阳与哪方面的关系?

(2)交流并板书:

动植物、人类生活

雨、雪的形成

风的形成

防病治病

(二)、学习第5、6、7自然段

1.学习5、6自然段

雨、雪和风的形成与太阳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分别出示两组卡片。

1.太阳 水 雨 雪 水蒸汽 小水滴 云

2.太阳 热量多 热量少 热 冷 风

2.学习第7自然段

(1)齐读

(2)太阳光有杀菌的作用,人们可以利用它防病、治病,但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对皮肤会有伤害。所以,我们要合理利用。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师引读,理清层次

3.学习正反两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

(1)同桌对读第2、3句话

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太阳与动植物关系的?

(2)交流

(3)仿说练习

a.你还知道太阳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b.出示:按下面句式练习说话

有了太阳……

如果没有太阳……

c.加个开头“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说一段话

(四)学习第8自然段

1、学习假设句的不同写法,练习说假设句: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

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三句虽然都是假设句,但写法不同)

3.练习说话。

4.齐读第8自然段。

四、导标反馈

你学到了什么?你想对太阳公公说什么吗?

五、导练拓展

仿照本课的写法,做一个小练笔。

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写一写,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争取把月亮的两个特点说清楚。

出示有关月亮的资料: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骑自行车要400天,坐飞机要200天,49个月亮等于1个地球。

教材分析

《太阳》是四年级语文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有关太阳的知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太阳的特点时,运用了数字、假设、比较、比喻等方法,把太阳远、大、热三个方面的知识说得很具体、通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第二部分讲太阳和人类的关系,从太阳和动、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及太阳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现出太阳与人类关系的密切。这一节课,我主要是学习第二部分,我的设计意图如下:

一、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不仅可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而且能灵活应用学习方法,培养能力。创设情境,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加强朗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功,在课上尽量留时间让学生读。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让这一过程取得更好的效果,就有必要给足时间、给足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去悟解。

三、小练笔

课堂教学是学生猎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作者表现的方法,并借鉴课文学作文,鼓励学生在模仿中领悟写法,有所创造,从而提高写作技巧。

教学教案 篇9

指导思想:我国管乐发展曾经遭到许多困难和挫折,要改变目前的局面,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当务之急是“努力扩大普及面”,这是提高人民素质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本课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萨克斯管的兴趣,积极开拓学生的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教材:中青版《萨克斯管演奏实用教程》

课时:一课时

教具:萨克斯管(bE调中音、bB调高音、bB调次中音)、光盘、多媒体课件(CD机)

教学目标:1、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萨克斯管的历史;

2、让学生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萨克斯管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大家欣赏一段乐曲

[课件:放光盘《回家》伴奏,有教师演奏其中一段]

(欣赏完毕)师: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乐曲的名称吗?它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回家》,萨克斯管

(二)授课

师:对这首乐曲是由bB调高音萨克斯管演奏的。萨克斯管以它那独具魅力的甜美的声音和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深受大家的喜爱,那么萨克斯管是谁发明的呢?

生:阿道夫—萨克斯

师:对。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萨克斯管的历史

[课件]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萨克斯管是由比利时乐器制造家阿道夫—萨克斯于1842年发明的,1846年取得了专利,比利时人一直依此为自豪,甚至把萨克斯管印在钞票上。萨克斯发明萨克斯管后,在当时的音乐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许多人对它大加赞赏,其中就包括著名作曲家柏辽兹,他说:萨克斯管是最接近人声的乐器,它的声音犹如清晰美妙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一种乐器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可见柏辽兹对萨克斯管是多么的喜欢。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力度上可与其他的铜管乐媲美,也是其他木管乐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在早期的军乐队中,由于铜管乐器与木管乐器之间很难相互融合,人们需要一种乐器能够弥补它们之间的这种矛盾,而萨克斯管的出现恰恰符合了人们这一要求,因此它在当时的军乐队中迅速的普及开来。在20世纪的美国,萨克斯管又称为早期爵士乐的重要乐器,并逐渐成为爵士乐得主角。)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萨克斯管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萨克斯管家族主要包括:bB调高音萨克斯管也就是直管萨克斯、bE调中音萨克斯管、bB调次中音萨克斯管、bE调次低音萨克斯管、bB调低音萨克斯管。而萨克斯管这些成员中,不管音调的高低,统一用高音谱表记谱;由于在吹奏方法方面基本相同,因此从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的乐器时,在技术上不需要做很大的改进,只需要相应的调整一下笛头与哨片的大小就可以;萨克斯管的音域是从五线谱的低音下加两间的bB;高音到上加四间的#F;它的最佳音域是五线谱第一线的E到高音上加三线的E。目前在我国的军乐团队中常用的有bE中音萨克斯和bB次中音萨克斯。)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三)再引入 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萨克斯管的特点有所了解了。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乐曲[课件:光盘伴奏《 》,由教师演奏其中一段。]

师:根据以前所掌握的管乐知识,大家试述一下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哪些技法阿?

生(1):长音

生(2):吐音

生(3):颤音

师:(补充)以上同学回答很正确,除此之外这段乐曲中还运用了连音的演奏。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便总结出了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方法。

[课件:长音、吐音、连音、颤音]

师:下面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各个技法的演奏方式及特点

[课件:bE调中音萨克斯教师示范]

1、 长音:是萨克斯管练习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

特点:“准”音准

“壮”音量

“稳”音的稳定性

“长”时间

(美国萨克斯管演奏家肯尼基曾经在演奏会上有一段45分钟的长音吹奏表演。可见在以上三点的基础上长音吹奏的时间越长对以后的学习越有利。)

2、 吐音:在长音的基础上用舌尖有规律的弹击哨片,一般法“吐”或“嘟”。

特点:“准”音准

“巧”灵巧

“快”速度

(吐音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吐音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萨克斯管水平的高低。)

3、 连音:在音的连接与转换得时候,舌部不做吐音动作,在气息不断的前提下,只 做指法的转换。在乐谱上用“⌒”表示。如《梦幻曲》(示范)

特点:流畅、连贯

4、 颤音:在长音的基础上,下牙腭做有规律的颤动。一般法“咿——呀”或“喔——啊”。

特点:柔和、丰满、圆润、流畅

[引申]在此为大家讲一个小故事。1903年德彪西为波士顿的霍尔夫人——一个特别富有的女人,创作了一部中音萨克斯管与管乐队的作品《狂想曲》,霍尔夫人借此不仅成为一名优秀的萨克斯演奏家,同时她多年的哮喘病也痊愈了。由此可见,在正确的引导下,萨克斯管的学习不仅能提高我们的修养,同时也能增强我们个人的身体素质。

[总结]我国的萨克斯管演奏水平较之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现今活跃在我国的著名萨克斯管演奏家有:谢进歧、杜银蛟、李满龙、王清泉、陆廷荃等。其中尤为陆廷荃是我国第一代涉足爵士乐得萨克斯演奏家,他所著的《爵士萨克斯管即兴演奏教程》一书被沿用至今,影响甚广,为我国的爵士乐发展带来了蓬勃的生机。我希望此节课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期望我国的管乐发展事业更加灿烂!

[下课]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教学教案 篇10

[习作内容]

提供画面:两棵树。要求学生合理想象,写一篇作文。

[训练目的要求]

1.训练学生想象的合理、大胆、有新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2.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提高写作兴趣。

[课前准备]

画面图片2张,多媒体教具。

[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提供画面猜测意图拓宽思路激发兴趣

画面1: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画面2:一棵枝光秃秃的、快枯死的大树。

出示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请你根据这两个画面猜想一下,这次习作要写什么?(学生思路开阔,想出很多写作内容)

二、拓展空间引导想象畅所欲言

(一)依据画面1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生长在哪里?从“一滴水就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你可以想象它周围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呢?请你描绘。

2.这棵树为什么能长得如此茂盛呢?周围的人们是怎样待它的?它会怎么想?

3.小动物们喜欢它吗?它们可以在树上、树下干什么呢?那将是一幅怎样热闹的景象呢?

(二)依据画面2进行想象。

看到这棵光秃秃的、快枯死的树,你又想到了什么?

提示:

1.它以前是什么样的?怎么会变成这样呢?有几种可能?

2.如果是人们造成的,那人们是怎样伤害它的?受到伤害的仅仅是这一棵树吗?

3.小动物喜欢它吗?会说些什么?

4.你想为它做点什么吗?

(三)寻找画面联系。

这两幅图可以怎样排列?从中你看懂了什么?

三、自选文体写自己所想

l.写成一篇童话或记叙文。如《树大哥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大树的遭遇》、《老友重逢》。

2.写成一篇倡议书。如《爱护树木,保护家园,人人有责》、《行动起来,保护地球》。

3.写成一篇状物散文。如《好大一棵树》、《同在阳光下》。

4.写成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如《边疆的大树》《喻边防战士》《街心大树》《喻警察叔叔》。

(林延真白雪珍)

教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能用"竭力"造句。

3、朗读课文,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4、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用"竭力"造句。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清课文的层次。

教学难点:

用"竭力"造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的生物千奇百怪,会吃虫的植物你们见过吗?今天我们就来见一见会吃虫的植物。板书:

二、初读课文

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检查自己的预习成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指名朗读课文,订正字音。

认读词语,相机理解:

(1)茅膏菜,课文介绍了哪几种吃虫的植物?

(2)黏液,想一想黏液的样子。

(3)粘住,读准字音,粘住谁了认读苍蝇。

(4)跌进,半截,腐烂。

(5)本课还有两个多音字,出示"扎","盛",说说这两个字的不同读音,分别组词语。

(6)竭力是什么意思?读句子"一条蜈蚣跌进猪笼草的袋子里,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蜈蚣竭力往外爬的情景,进一步理解"竭力"。

(7)你能用"竭力"说句子吗?

自学生字,反馈练习。

(1)加偏旁成本课生字并组词。

矛,高,夜,占,失

(2)比一比,组词语。

蝇() 截() 竭()

绳() 裁() 喝()

三、了解内容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都写了什么?

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写了茅膏菜和猪笼草的样子,以及它们是怎样吃虫的

四、理清层次

根据刚才我们归纳的内容,你能给课文分段吗

学生分段,订正结果。(1—2自然段是第一段,3—4自然段是第二段)

自己默读第一段,想一想在介绍茅膏菜是先介绍什么,再说什么,

又是怎样介绍猪笼草的?

了解课文在介绍这两种吃虫的植物时,都是先介绍它们的样子和怎样吃虫的,再举例说明。

五、小结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两种吃虫的植物,茅膏菜和猪笼草,我们根据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吃虫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3、结合课外资料和同学交流世界上还有哪些奇妙的植物,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知道它们是怎样吃虫的,以及能吃到虫子的原因,感受自然的神奇。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思考,知道它们为什么能吃到虫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9课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段。

默读第一段,思考:茅膏菜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吃虫的?它为什么能吃到虫子?可以用不同的符号画一画。

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填表:

植物名称

外形特点

怎样吃虫

能吃到虫子的原因

茅膏菜

(师生共填)

叶子是半月形的,又嫩又绿。叶子上长满柔毛,还带着黏液。

粘住小虫,叶子紧紧地卷起来。

半月形的叶子更容易卷起,嫩绿的颜色吸引小虫,柔毛和黏液可以粘住小虫。

猪笼草

(小组合作)

全身红红绿绿,叶子长,宽大,挂着一个袋子,细毛上有蜜汁袋口和内壁很滑,袋底有“积水”,虫子掉进袋子后被“积水”腐蚀。

颜色和蜜汁吸引虫子,袋口和内壁很滑使虫子容易掉进袋子不能逃脱,消化液的腐蚀作用很强。

(学生在填写过程中,只用简单的词语即可)

(1)说茅膏菜的样子时,播放课件,直观了解茅膏菜的样子。知道“积水”是什么(消化液)

(2)边读文边说茅膏菜这样的外形特点对捉虫有怎样的作用。

(3)完成表格。

(4)茅膏菜的叶片紧紧卷起,小虫怎么也逃脱不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给我们讲的事例。

(5)补充资料,茅膏菜并不大,直径长约1厘米,最后把苍蝇消化得只剩下两片翅膀和六条细腿,真是吃虫的能手。

谁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这段的主要内容。

学习第二段"猪笼草".

小组学习第二段内容,按要求填表。

投影学生自学成果,规范语言。

课件出示,直观了解猪笼草的外形。

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半截身体露在袋外,正竭力挣扎着想爬出袋子,可是那袋里的半截身体,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了。"说说感受,感受猪笼草真是吃虫的能手。

小结:正因为茅膏菜和猪笼草的外形特点使它们成了自然界的吃虫能手。

课外阅读:

1、在世界上的众多植物中还有许多像茅膏菜和猪笼草这样的吃虫高手,你还知道有谁吗

2、结合课外阅读说一说:例如"捕蝇草""瓶子草""毛毡苔"

3、除了这些吃虫的奇特植物,你还知道哪些神奇植物和它们的奇特本领,可以仿照书上的方法,先说说它们的样子,能举个例子。

小结:在我们的世界上有许多奇妙的植物,动物和事情,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有一种吃虫的植物叫猪笼草。它的枝条上有一个“瓶子”。猪笼草上面有蜜,虫子飞来吃蜜就马上掉进“瓶子”里,一会儿就化了。我自从知道了猪笼草,我就不尽地赞叹:大自然真神奇!

思维拓展:

通过课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吃虫的植物是怎样吃虫的,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有趣又奇妙的植物呢?

总结:

今天学习的收获。

板书设计:

吃虫的植物

茅膏菜猪笼草先画一画句子

再找一找联系

最后想一想作用

教学教案 篇12

生活活动:按肯定或否定的指令收玩具

活动名称《图形找家》

活动目标

1、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理解它们所表示的意义。

2、会按肯定和否定标记给图形分类。

3、能大胆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1、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如红红、OO、)若干。

2、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等,)彩色笔若干。

3、《幼儿画册》上4P18。

集体教育活动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认识肯定和否定标记符号

一、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幼儿辨认后分别说出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引导幼儿分别按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将几何图形分类,并互相讲述操作结果。

二、认识标记

1、教师出示红颜色和不是红颜色的分类标记,如红红,让幼儿说出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在红颜色的标记上划一条斜线就表示不是红颜色)。

2、教师出示OO、,幼儿辨认后说出它们分别是圆形和不是圆形标记、大图形标记和不是大图形标记。

三、按标记分图形

1、教师出示各种几何图形,幼儿说出它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特征。

2、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形的形状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

3、教师出示颜色分类标记,幼儿按颜色的肯定和否定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两组。

4、幼儿看大小分类标记,将几何图形分成大的图形和不是大的图形各一组。

活动二学习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

按标记分类

1、教师为每组幼儿提供不同大小、形状和颜色的几何图形卡片,引导幼儿按肯定和否定标记分类,并启发幼儿说出分类标准。

2、组织幼儿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组分得又对又快。

GZ85.com扩展阅读

消气吧的教案精华12篇


笔者精心挑选了一篇文章,标题为“消气吧的教案”,请立即加入书签,以方便未来阅读。教师课前准备工作中的教案和课件是表现工作责任心的重要部分,每天都要认真撰写。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在于精心设计教案和课件。

消气吧的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

2、在看看说说中大胆设想各种消气的方法,感受积极情绪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消气商店”背景图与狐狸、熊、鹅、小老鼠的可翻转的图片

活动重点:在看看说说中大胆设想各种消气的方法。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感受到积极情绪能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在猜猜讲讲中,了解消气商店的作用

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猜猜什么是消气商店?

教师小结:消气商店是一家让生气的人变得快乐的商店。看,今天谁来“消气商店”了?

二、设疑讨论——鼓励大胆设想各种消气的方法,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设想。

1、情节一:为熊大哥消气

提问:熊大哥的表情怎么样?猜猜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让熊大哥消气?

老师引出小狐狸的方法。提问:小狐狸是怎样帮助熊大哥消气的?成功了么?熊大哥怎么

说的?并请个别幼儿尝试。

小结:熊大哥打沙包既消了气又练习了打拳的本领。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可真好!

2、情节二:为鹅小姐消气

提问:鹅小姐怎么了?老师引出鹅小姐的烦恼。提问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帮鹅小姐减肥?

(拓展运动、饮食减肥等相关经验)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请个别幼儿学一学。

小结:消气商店里的跑步机不但能消气还能减肥。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可真好!

3、情节三:为小老鼠消气

老师引出小老鼠的烦恼。提问:小老鼠为什么生气?启发幼儿帮助小老鼠消气。

小结:消气商店的吊嗓子项目不但能消气还能减肥。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真不简单。

三、扩展经验——体验积极情绪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快乐。

小狐狸为每一位来“消气商店”的动物提供了消气的方法。有一个好办法三个小动物都用了,

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深呼吸,然后再猛地吐出一口气)请幼儿模仿。

提问:我知道你们平时都遇到过不开心的事,你是用什么办法让自己高兴起来的?

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可以唱歌、跳舞、听音乐、散步,这样你就能

消气,就能使自己快乐起来。

消气吧的教案 篇2

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

2.在活动中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初步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

准备:背景图,插入角色音乐磁带

过程:

一引出主题

出示背景图,森林里新开一家特别的商店----消气商店

消气商店能让生气的人不再生气,变得快乐看,谁来消气商店了

二观察讨论

*为熊大哥消气

熊大哥怎么了?

你从哪里看出它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呢?

它会对小狐狸说些什么呢?

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帮熊大哥消气?(幼儿设想)看看小狐狸用的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现在熊大哥的心里是怎么样?它会对小狐狸怎么说呢?

老师小结

*为鹅小姐消气

鹅小姐长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它很胖?

鹅小姐为什么气呼呼呢?它会对小狐狸怎么说呢?

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帮鹅小姐减肥呢?(幼儿设想)看看小狐狸用的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鹅小姐现在消气了吗?它会对小狐狸说些什么呢?

老师小结

*为小熊消气

1.手偶表演第一段,两只小熊生气

想办法让它们快乐起来

2.手偶表演第一段,

两只小熊为什么生气?又是怎么消气的呢?

三扩展经验

你觉得消气商店好吗?好在哪里?

你平时有什么生气的事?你会想哪些方法让自己消气?

消气吧的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

2.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能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变得快乐。

活动准备:

创设静态情境——“消气商店”背景图与、熊、母鸡的插入角色。

活动过程

一.消气商店开张。

师: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你们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吗?

二.设疑讨论

1.为熊大哥消气。

(1)开张的第一天,熊大哥来了,它怎么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呢?(幼儿自由讲述)

(2)如果你是消气商店的老板会想什么办法让熊大哥消气呢?

现在,熊大哥的心里又是怎么样呢?(翻转熊大哥角色反面的笑容图)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已经很开心了?

熊大哥又听到你们的鼓励,快活地走了,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可真好。看看,谁又来了?

2.为母鸡妈妈消气。母鸡妈妈来了,出示胖胖的小母鸡。

(1)母鸡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2)你们看,它长得怎样?从哪里看出它长得很胖?

(3)你会想什么办法帮母鸡妈妈减肥让它不要生气呢?

3.为老鼠消气。

师:两只小老鼠在争抢玩具,它们俩都很生气,这下怎么办呢?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它们消气呢?

三.归纳主题,扩展经验

1.大家都说:“消气商店真好!”消气商店好在哪里呢?

2.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生气的事?你在生气时想什么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3.小结: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你有不高兴的事生气了,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不再想生气的事,也可以把自己生气的事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他们会劝你,安慰你,你的心里就会好受些,你也可以吃东西、玩玩具、看看书或看电视。如果别人惹你生气,你就要想想别人对你好的时候,原谅别人,这样就会消气,变得快活了,身体也就更健康了。如果你经常生气,又不消气,这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经常保持快快乐乐,满脸笑容的心态。

消气吧的教案 篇4

目标

1.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

2.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不再生气,变得快乐。

准备

1.插入式角色图片(受伤的熊大哥、肥胖的鹅小姐等)。

2.“小老鼠生气了”情境表演(简介附后)。

3.录有一段欢快音乐的磁带。

4.小老鼠头饰两个。

过程

1.“消气商店”开张。

――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你们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吗?

――消气商店能让生气的人不再生气,变得快乐。看!今天谁来“消气商店”了?

2.帮熊大哥消气。

――出示受伤的熊大哥图片。熊大哥怎么啦?它为什么生气?你能帮熊大哥消气吗?

――启发幼儿想出各种办法让熊大哥消气。

――熊大哥说:“谢谢小朋友!消气商店真好,我的气全消了。”熊大哥高高兴兴地走了,谁又来了?

3.帮鹅小姐消气。

――出示肥胖的鹅小姐图片。鹅小姐为什么生气?

――启发幼儿想出帮鹅小姐消气的办法。

――鹅小姐知道了那么多减肥的好方法,气也消了,心满意足地走了。

4.帮小老鼠消气。

――引导幼儿观看情境表演,说说小老鼠为什么生气。(因为争抢玩具)

――启发幼儿帮助小老鼠消气。

5.我能让自己消气。

――你觉得消气商店好吗?为什么?如果你生气了,你会想哪些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每个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你生气时,可以唱唱歌、跳跳舞、听听音乐、散散步或者大声地叫一叫、哭一哭,这样你就能消气,使自己快乐起来了。

建议

1.情境表演内容:两位大班幼儿戴着小老鼠头饰扮演小老鼠,他们因争抢玩具而生着气来到“消气商店”,并告诉观众为什么生气。

2.可以根据幼儿平时的实际情况设置小老鼠生气的原因,以引起幼儿共鸣。

3.活动后,可让幼儿续编“消气商店”的故事,并在语言区投放角色指偶供幼儿操作编讲故事。

消气吧的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让大家多开心,学习关心体贴他人。

2、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布置营造俱乐部的场景(悬挂标志)

2、心情卡、小熊、小猴子头饰,小熊玩偶

3、《幸福拍手歌》《健康歌》音乐

教学过程:

一、《幸福拍手歌》进入活动室

二、了解生气的害处

1、今天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它就在小椅子下面,(教案出自:教案网)拿出来看一看吧。这是一张心情卡,如果你今天开心,就把笑脸贴在胸前,如果不开心就把哭脸贴在胸前。

2、小朋友有没有不开心的时候?因为什么事不开心?不开心的时候什么样子?请幼儿做出生气的样子。

3、那生气好不好呢?

教师小结:生气时候的样子不好看,有时候还会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时间长了身体会得病的。

三、通过小熊的故事,引导幼儿讨论消气的方法,学会如何体贴关心他人。

过渡:在森林王国了,也有一只不开心的小熊,它为什么不开心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故事吧。

(一)受伤的小熊

1、(出示小熊,教师模仿小熊的声音)大家好,我是小熊,再过几天,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就要开始了,我可是森林音乐家,我一定会得第一的。(边唱边跳)忽然扭伤了脚,他最喜欢的森林音乐会去不成了,它非常不开心。

2、引导幼儿出主意,让小熊快乐起来。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在森林王国里有一个消气俱乐部能让不开心的小动物开心起来,看,他来了!(消气俱乐部小猴经理出场问好)小猴经理的话:大家好,我是消气俱乐部的小猴经理,很高兴能为各位朋友提供帮助,小熊,既然你那么喜欢音乐,就让老师和小朋友为你唱支歌吧。

4、老师弹琴和小朋友一块为小熊唱歌。

5、小熊:谢谢大家,我一定听医生的话,好好在家待着,(教案出自:教案网)等过几天好了,再去参加森林音乐会。

(二)肥胖的小熊

1、(就这样,小熊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有一天睡觉醒来,伸懒腰,打呵欠,照镜子。)

呀,这是谁啊,我怎么成这样了,我这么胖怎么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啊。(呜呜哭)

2、小熊又伤心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引导幼儿想办法。鼓励幼儿积极发言。

3、看,消气俱乐部的小猴经理又来了。(小熊,别难过,跟着小朋友一块去做运动吧)

4、播放《健康歌》叫着小熊一块来跳。

5、小熊:谢谢大家陪我一起跳舞。

@_@我是分割线@_@

(三)没拿奖牌的小熊

过渡:就这样在大家的帮助下,小熊顺利的参加完了森林音乐会,狮子国王宣布了比赛结果,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吧。(狮子国王宣布,小熊没有得奖)

1、小熊:(呜呜)怎么没有我呢?我可是音乐天才。

2、唉,真可惜啊,小熊没有拿到奖牌,它哭的好伤心,我们该怎么帮它呢?鼓励幼儿积极想办法让小熊高兴起来。

3、老师也想告诉小熊,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去做一件事情,任何事都会成功的,最后让我们一起为小熊加油吧!

4、小熊:谢谢大家,我会努力的。

四、幼儿亲身去消气俱乐部进行体验,提升经验

1、消气俱乐部让伤心的小熊高兴了起来,让我们一块进去体验一下吧。(教师跟随指导,随机提问)

2、刚才小朋友在里面玩的什么?玩的开心吗?

3、寻问开始上课时心情不好的小朋友,你现在开心了吗?怎么让自己开心的?(翻过心情卡)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的时候可以唱唱歌,(教案出自:教案网)跳跳舞,玩玩玩具,这样就能让自己开心起来,每天开心了,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

五、游戏:拍手游戏,传递快乐

播放《幸福拍手歌》走出教室。

消气吧的教案 篇6

开始部分,用鞭炮声导入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个别幼儿好像一直沉浸在鞭炮声中聊起来了,可能影响到接下去的听课。所以我想可能用谈话引入比较好,让幼儿回忆自己生气的原因,然后慢慢引出消气商店,进入主题。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幼儿帮助动物们消气。但这个环节上下来,我觉得自己讲得太多了,侧重于讲故事,偏离了社会领域的主旨。“消气商店”是社会领域的,社会领域注重的是让幼儿去感受和体验,而我一直侧重在讲故事,提问式的形式过于呆板,幼儿有些感到无聊就没有认真听,所以后来纪律有些差。在帮熊大哥消气的部分,我提问幼儿熊大哥的心情怎么样?幼儿大都认为是难过、伤心。我就没有指出难过、伤心和生气的涵义是不一样的,就顺着幼儿的意思说下去了。一开始幼儿对于生气和消气可能理解上有偏差,应该让幼儿学学熊大哥生气的样子,感受一下生气的情绪。在小狐狸帮熊大哥消气后,让幼儿做出自己开心的样子。让幼儿体验这样一个从生气到解气再到消气的过程更能领会消气的涵义。然后在帮鹅小姐和小老鼠解气的部分,幼儿已经有了基础认识就相对简单,这个部分可以让幼儿自己多说一说。这整个环节中多让幼儿体验,学一学,做一做,加入一些音乐更加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我设计的是让幼儿说一说平时生气有什么好方法来让自己开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想了好多好办法。其中有幼儿说道喝水、吃饭、吃零食,我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当小朋友说道喝水时,我应该做一下扩充,小朋友生气的时候肚子里有一包火,喝水能把肚子里的火扑灭,这样就不生气了。还有吃饭和吃零食可以归为一类,但要提醒小朋友不能吃太多,吃一点就会感到开心了。

整个活动中,我感觉我上课还是很有激情的,声音也比较大,环节中的一些内容也能跟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上还需努力!

消气吧的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让大家多开心,学习关心体贴他人。

2、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于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1、布置、营造俱乐部的场景(张贴不开心和开心的表情照片及开心口号);创设音乐吧、玩具吧、运动吧; 事先布置好的心情墙。

2、事先安排情景表演:肥胖的兔小姐。

3、受伤的小猪课件、活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健康歌》等。

活动过程:

一、参观消气俱乐部,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幼儿做律动《幸福拍手歌》带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初步感知生气和快乐的情绪。

2、引导幼儿参观消气俱乐部。

提问:

(1)你看到什么?这些照片有什么不一样?

(2)你喜欢生气的孩子还是快乐的孩子?为什么?

(3)生气对身体好不好?

小结:生气对身体不好。我们要少生气,做个快乐的宝宝。消气俱乐部就是能让生气的人变得快乐起来的地方。

二、自主尝试 体验快乐

(一)情境设疑,引导幼儿在玩中体验快乐。

引导语:瞧!消气俱乐部里还有运动吧、玩具吧和音乐吧,我们赶快进去玩一玩。玩完后告诉开心姐姐:你都玩的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二)自主选择,探索操作,教师循回指导。

▲音乐吧:激发幼儿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在音乐声中体验快乐。

▲玩具吧:引导幼儿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体验玩具带来的快乐。

▲运动吧:鼓励幼儿动一动,体验运动带来的轻松和快乐。

1、提问:你刚才玩的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2、小结:听音乐、玩玩具、做运动都能使我们感到快乐。

三、通过不同形式引导幼儿探索由生气变快乐的多种方法。

(一)情景表演:肥胖的兔小姐。

1、启发幼儿想办法,让兔小姐消气,变得快乐起来。

2、播放《健康歌》,和兔小姐一起做运动。

3、兔小姐小结:谢谢小朋友。做运动不仅能减肥,还能让我不生气,变得开心起来。消气俱乐部真好!

4、通过续编故事,提醒幼儿心灵美比外在美更重要。

(二)接收邮件:受伤的猪小弟。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小猪怎么了?

2、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小猪消气,让他变快乐。

引导语:小朋友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小猪谢谢小朋友。猜一猜开心姐姐想的什么办法?

3、播放课件:快乐的小猪。

4、引导幼儿为小猪送祝福。

5、小猪小结:谢谢小朋友。收到你们的鲜花和祝福,我不生气了,变得开心起来。消气俱乐部真好!

6、小结:帮助别人真快乐!

(三)心情墙展示,启思讨论。

1、教师展示心情墙,引导幼儿观察。

2、讨论:你为什么生气?怎样让自己变快乐?怎样让同伴变快乐?

(四)课件演示,提炼方法。

1、知识汇总。

每个人都有生气的时候,生气了别闷在心里,这样对身体不好。生气时可以听听音乐、看看电视、唱唱歌、跳跳舞、吃点好吃的。

2、知识拓展。

四、游戏:快乐传递。

引导语:快乐娃娃手中拿,把快乐传递给你、我、他。

游戏规则:

1、教师出示快乐娃娃,请幼儿一个一个依次传递。

2、将它抛起来,哪个幼儿接住就继续来抛,游戏依次进行。

活动延伸:

在班级中继续开展游戏快乐传递,将快乐传递给更多的小朋友。

消气吧的教案 篇8

2.在活动中让幼儿初步能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变得快乐。

活动准备:

创设静态情境——“消气商店”背景图与、熊、母鸡的插入角色。

一.消气商店开张。

师:今天我们要开一家“消气商店”,你们知道什么是消气商店吗?

1.为熊大哥消气。

(1)开张的第一天,熊大哥来了,它怎么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生气?为什么生气呢?(幼儿自由讲述)

(2)如果你是消气商店的老板会想什么办法让熊大哥消气呢?

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已经很开心了?

熊大哥又听到你们的鼓励,快活地走了,这家让人不再生气的消气商店可真好。看看,谁又来了?

2.为母鸡妈妈消气。母鸡妈妈来了,出示胖胖的小母鸡。

(1)母鸡妈妈为什么生气呢?

(2)你们看,它长得怎样?从哪里看出它长得很胖?

(3)你会想什么办法帮母鸡妈妈减肥让它不要生气呢?

3.为老鼠消气。

师:两只小老鼠在争抢玩具,它们俩都很生气,这下怎么办呢?

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来帮助它们消气呢?

2.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生气的事?你在生气时想什么办法让自己消气呢?

3.小结:生气并不是一件坏事,人人都会有生气的时候,如果你有不高兴的`事生气了,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不再想生气的事,也可以把自己生气的事告诉老师,告诉爸爸妈妈或小朋友,他们会劝你,安慰你,你的心里就会好受些,你也可以吃东西、玩玩具、看看书或看电视。如果别人惹你生气,你就要想想别人对你好的时候,原谅别人,这样就会消气,变得快活了,身体也就更健康了。如果你经常生气,又不消气,这会影响你的身体健康呢。我们来比一比,谁能经常保持快快乐乐,满脸笑容的心态。

消气吧的教案 篇9

教学理论以及实施策略: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它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己,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生气对于幼儿而言是比较难控制的情绪之一。中班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学会勇于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积极化解这种情绪,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绘本

应彩云老师曾说:"绘本,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瑰丽而多元的情景,在绘本的情景中,教学可以更加洒脱。"我借助绘本《我不想生气》的情节在情景中展开教学,为孩子设疑解惑,不但让孩子在绘本的情景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拓展了绘本的教育空间,提升了绘本的价值,同时我也体验了多元教育元素。

2、充分体验

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我创设了"消气俱乐部"的场景,让幼儿去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消除生气情绪,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联系自我

中班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被尊重和认同,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有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随着他们交往范围的逐步扩大,同伴交往中的矛盾也逐渐增多。特别是那些能干的、个性强的幼儿,常常会因同伴的行为与自己的预期目标不一致而不愉快,有的会闷闷不乐生闷气,有的会声嘶力竭的发脾气。这次教学活动主要是帮助幼儿勇于面对"生气"这一消极情绪,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愿意控制、克服自己的生气情绪,不被这种情绪左右,逐步建立起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4、有机融合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这次教育活动将健康、语言等多领域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让他人开心,学会关心体贴他人。

2、尝试寻找多种方法调试自己的生气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教学准备:

PPT课件"消气俱乐部"场景布置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寻找多种方法消除生气情绪。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教学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小兔子开心起来。

边看课件便提问:小兔子怎么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气好吗?为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小兔子不再生气呢?

2、自主尝试,体验消解生气情绪的方法。

提问:你遇到过哪些让你生气的事?

"消气俱乐部"开业了,这是一个可以使生气的人变得开心起来的地方。小朋友,让我们试着把自己生气的情绪赶走吧!"(幼儿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幼儿的感受。)

3、结合自我,游戏提升。

"小朋友,刚才我们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再生气,快乐起来,让我们把这些好的方法编成一首《不生气》儿歌吧!"

"不生气,不生气。生气我就……"

4、活动结束。

"其实,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很多,快乐很简单。让我们把这些好方法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不再生气,天天有一个好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

消气吧的教案 篇10

设计思路: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小狐狸是怎样帮人消气,使人得到快乐"这个问题展开的;因此我制作了形象生动的Flash,里面有输了比赛而气急败坏的熊大哥;因肥胖而买不到合适衣服的鹅小姐;通过这些鲜明生动的形象,启发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故事中的小狐狸、熊大哥、鹅小姐各有各的特色,熊大哥憨厚、鹅小姐肥胖、小狐狸聪明;我通过Flash、录音、游戏等形式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使幼儿乐于尝试用不同的语言、表情来表现不同的角色。在活动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通过Flash、图片等形式,使幼儿能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感情;通过欣赏、仿读、自己试读等形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预设目标:

1、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和愿望,初步能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

2、能根据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一、活动目标:

1、能激发幼儿听说的兴趣和愿望,初步能设想各种消气的办法。

2、能根据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二、活动准备:

FLASH、录音、句子卡片、动物指偶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听,这是什么声音,有什么高兴的事还要放鞭炮?

2、原来呀,是小狐狸新开了一家商店,叫什么商店?我们来读读看。

3、什么叫消气?

4、师小结:这是一家让生气的人很快消气,而变得快乐的商店。如果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正在生气,那么只要进了消气商店,你就不会生气了,会变得很快乐,这真是一家特别的商店。

(二)讲述故事

1、为熊大哥消气

(1)出示熊大哥,你们看,消气商店来客人了,谁来了?哎呀,熊大哥这是怎么了?看得出,它的心里怎么样?为什么生气呢?

(2)原来熊大哥是位拳击运动员,比赛后回家正好路过消气商店,就走了进去,它会气呼呼地对小狐狸说些什么?

(3)出示句子:我参加拳击比赛输了,没得到冠军,可生气了!

(4)谁愿意来读一读?应该读出什么感觉?脸上应该怎么样的?

(5)猜猜,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让熊大哥消气呢?

(6)你们想的办法都不错,看看小狐狸想的办法和你们一样吗?

(7)你们认为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8)熊大哥对着沙包练习,打得好痛快,小狐狸在旁边会对熊大哥说些什么?

(9)出示句子:你好好练习本领,以后一定会得到冠军。小狐狸的话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觉?

2、为鹅小姐消气

(1)"戆、戆、戆"猜猜看,谁来了?你们看,鹅小姐长得怎样?

从哪里看出它很胖?

(2)小狐狸看见了问鹅小姐,你为什么气呼呼呀?鹅小姐会怎么说?

(3)出示句子:哪儿也买不到我能穿得衣服,让我好生气!

(4)小狐狸会想什么办法帮鹅小姐减肥呢?

(5)小狐狸让鹅小姐在蹦蹦床上跳,这个办法好吗,为什么?

(6)鹅小姐在蹦蹦床上跳,跳得怎么样?

(7)出示鹅小姐的话"每天跳跳,不但快乐,还能减肥,真不错!

(8)现在,鹅小姐消气了吗?

(9平时,我们小朋友有没有生气,不开心的时候?那你是用什么办法消气,使自己快乐起来的呢?

师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生气、不开心的时候,这时候,我们可以哭一哭,叫一叫,也可以把自己生气的事告诉老师、爸爸妈妈,自己的好朋友。他们会安慰你,你也可以吃吃东西、玩玩玩具或看看电视。如果别人惹你生气了,你就想想别人对你好的时候,原谅别人,这样就会消气,变得快活了,身体也会变得更加健康。

三、表演游戏—————消气商店1、欣赏故事2、幼儿游戏

活动反思:

开始部分,用鞭炮声导入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个别幼儿好像一直沉浸在鞭炮声中聊起来了,可能影响到接下去的听课。所以我想可能用谈话引入比较好,让幼儿回忆自己生气的原因,然后慢慢引出消气商店,进入主题。

第二个环节我设计的是让幼儿帮助动物们消气。但这个环节上下来,我觉得自己讲得太多了,侧重于讲故事,偏离了社会领域的主旨。“消气商店”是社会领域的,社会领域注重的是让幼儿去感受和体验,而我一直侧重在讲故事,提问式的形式过于呆板,幼儿有些感到无聊就没有认真听,所以后来纪律有些差。在帮熊大哥消气的部分,我提问幼儿熊大哥的心情怎么样?幼儿大都认为是难过、伤心。我就没有指出难过、伤心和生气的涵义是不一样的,就顺着幼儿的意思说下去了。一开始幼儿对于生气和消气可能理解上有偏差,应该让幼儿学学熊大哥生气的样子,感受一下生气的情绪。在小狐狸帮熊大哥消气后,让幼儿做出自己开心的样子。让幼儿体验这样一个从生气到解气再到消气的过程更能领会消气的`涵义。然后在帮鹅小姐和小老鼠解气的部分,幼儿已经有了基础认识就相对简单,这个部分可以让幼儿自己多说一说。这整个环节中多让幼儿体验,学一学,做一做,加入一些音乐更加活跃气氛,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第三部分,我设计的是让幼儿说一说平时生气有什么好方法来让自己开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想了好多好办法。其中有幼儿说道喝水、吃饭、吃零食,我没有对此做出回应。当小朋友说道喝水时,我应该做一下扩充,小朋友生气的时候肚子里有一包火,喝水能把肚子里的火扑灭,这样就不生气了。还有吃饭和吃零食可以归为一类,但要提醒小朋友不能吃太多,吃一点就会感到开心了。

整个活动中,我感觉我上课还是很有激情的,声音也比较大,环节中的一些内容也能跟幼儿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课堂纪律的调控上还需努力!

消气吧的教案 篇11

目的:让幼儿了解他人生气的原因,知道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和他人不再生气,变得快乐。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排解消极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能用多种方法让自己和他人不再生气,变得快乐

活动准备:

1、角色图片:受伤的小熊、开心的小熊

2、头饰:小动物头饰

3、音乐:开心的音乐、儿歌

4、记录表、调查表

5、空间布置:挂饰、字、各类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主持消气商店开张:1、欢迎嘉宾的到来;

2、嘉宾宣布消气商店开业;

3、嘉宾为消气商店剪彩。(音乐)

二:基础部分:

1、出示受伤的小熊图片

——教师引导幼儿问:怎么了?为什么?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羊。

——大家用魔法棒一起想办法,在建议小熊欣赏音乐或唱歌时,小熊变得开心了。

——教师将过程进行记录。

2、肥胖的小猪(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问:怎么了?为什么?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猪。

——大家用魔法棒一起想办法,在建议小猪做运动时,小猪变得开心了。

——教师将过程进行记录。

3、两只因为抢玩具而打架的小兔子(情景表演)

——教师引导幼儿问:怎么了?为什么?启发幼儿想办法帮助它们。

——大家用魔法棒一起想办法,在建议它们休息一会儿时,他们又成为了好朋友。

——教师将过程进行记录。

4、今天,我们帮助了小熊和小猪、小兔子大家开心吗?(开心)

那我们就一起Happy吧!(播放开心的音乐,大家一起跳舞)

三:结束部分:

1、小结: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会遇到不开心的事情,都有不开心的时候,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为什么不开心,要想办法如: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看看书、散散步、还可以和老师、小朋友讲讲,和爸爸妈妈说说,我们会安慰你,这样我们就会变得开心起来,身体才会健康,我们就会开心健康的生活。

2、如果你通常遇到哪些不开心的事情,你不开心时,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让自己变得开心呢?

3、让幼儿去尝试体验快乐,并填写调查问卷。

消气吧的教案 篇12

教学理论以及实施策略:

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幼儿健康心理和人格形成的核心内容,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我控制能力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它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己,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生气对于幼儿而言是比较难控制的情绪之一。中班幼儿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开始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在这一阶段,通过教学活动,让他们学会勇于面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并能积极化解这种情绪,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主要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绘本

应彩云老师曾说:绘本,有着引人入胜的情节,有着瑰丽而多元的情景,在绘本的情景中,教学可以更加洒脱。我借助绘本《我不想生气》的情节在情景中展开教学,为孩子设疑解惑,不但让孩子在绘本的情景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拓展了绘本的教育空间,提升了绘本的价值,同时我也体验了多元教育元素。

2、充分体验

幼儿园教学中强调孩子的体验式学习,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我创设了消气俱乐部的场景,让幼儿去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消除生气情绪,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联系自我

4、有机融合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发展。这次教育活动将健康、语言等多领域的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让他人开心,学会关心体贴他人。

2、尝试寻找多种方法调试自己的生气情绪,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教学准备:

ppT课件消气俱乐部场景布置

教学重点:

引导幼儿寻找多种方法消除生气情绪。

教学难点:

帮助幼儿建立起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做一个快乐的孩子。

教学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小兔子开心起来。

边看课件便提问:小兔子怎么了?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气好吗?为什么?

你有什么好办法使小兔子不再生气呢?

2、自主尝试,体验消解生气情绪的方法。

提问:你遇到过哪些让你生气的事?

消气俱乐部开业了,这是一个可以使生气的人变得开心起来的地方。小朋友,让我们试着把自己生气的情绪赶走吧!(幼儿在尝试体验的过程中,教师询问幼儿的感受。)

3、结合自我,游戏提升。

小朋友,刚才我们用各种方式让自己不再生气,快乐起来,让我们把这些好的方法编成一首《不生气》儿歌吧!

不生气,不生气。生气我就

4、活动结束。

其实,使自己快乐的方法很多,快乐很简单。让我们把这些好方法告诉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不再生气,天天有一个好心情,做一个快乐的人!

2024詹天佑教案精华12篇


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教案课件,只要提前制作好教案课件即可。教师应该在教案课件中完整地呈现知识内容,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制作教案课件呢?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推荐这篇文章,因为它包含了关于“詹天佑教案”的所有详细信息,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案【篇1】

一、说教材

《詹天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5课。这是一篇以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写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围绕全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紧扣“爱国”和“杰出”把本课设计为两课时,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第1课时:重点研读、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对他的认识从表面深入到内心。第2课时:重点研读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人物的杰出才能,并进一步将爱国的情感燃在学生的心间。

三、说教学方法

紧紧围绕教研室倡导的三十分钟有效课堂,认真思考备课、组织自己的教学设想。心里少说,说该说的,在课堂教学中,始终明确,学生是主体,整堂课都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其有所得。

四、说教学环节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设计一个主话题:“认识他吗?”(想通过此环节,让孩子们知道课文永远是我们最应该亲近的第一手资料,教会孩子如何正确收集、整理和使用资料。激发学生想认识主人公的浓厚兴趣。)

(二)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初读第一问:“他是个怎么样的人?”

2、反馈。全文的第一句。

(通过这个问题,直奔全文的中心,学生已经将自己的初读体会及理解在朗读这一环节中体现。)

3、明白课文大意。“主要通过一件什么事来反映人物的品质的?”

(通过这一环节,理清文章的脉络。全文是按先概述后具体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并理清了事件的层次:起因、经过、结果。)

(三)细读第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该部分内容,思考:“詹天佑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文中的哪些语句让你的心不平静了?”

2、围绕“阻挠、要挟、轻蔑”这三处关键语句解读文本,体会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不易。

(此环节的设计,初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明白,当时的中国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一段铁路的修筑,对于我们整个民族来说意义重大。)

3、配合朗读相关语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小练笔

此时此刻,如果没有詹天佑,

(让学生即兴写话,在写话的同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宣泄,对詹天佑的爱国情怀的认识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五)合作读《中华少年》中的段落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孩子对课文有更深的体悟,对人物的爱国情怀有更深的理解,进一步明白,热爱祖国也是我们中华每一位热血少年该做的事。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也能将整组单元课文有选择地进行整合,从中受益。

(六)小结

光有满腔的爱国情怀是不够的,德才兼备才能有所作为。明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

(七)课堂作业时间

第一类:完成基础题第1和2题。

第二类:挑战题,完成第四题的第(二)大题。为进一步学好下节课的内容进行再次自主、深入地预习。

五、说板书设计

詹天佑 爱国 杰出

阻挠 要挟 轻蔑

京张铁路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詹天佑教案【篇2】

学习目标:

①学会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前准备:

课件:京张铁路肇建百年纪念活动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建构阅读话题

1.板书课题“詹天佑”,请学生谈谈课外搜集的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的设计施工者。京张铁路修筑于哪一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一百多年)

初读:回顾难忘岁月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些事情?

2.检查生字词语,以及课文读通情况。

3.梳理文章脉络:读了课文,请告诉老师,从1905到1909年这四年

中,詹天佑带领工程人员,做了哪几件事情?

开凿隧道、设计线路,边板书边指导“勘测”的写法,提示“隧”字的读音。

品读:再现动人细节

(一)刚才,我们匆匆地回顾了一百年前的那段难忘的岁月,对詹天

佑修筑铁路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在修筑铁路的四年也就是

(二)组织交流,抓住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

展开想象反复朗读,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的爱国精神、杰出智慧、顽强毅力、以身作则、与工人同甘共苦等优秀品质。

写话:倾诉满腔情怀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世,享年59岁。

2学生在低沉的音乐声中写话。

3组织交流。

4让我们全体起立,面对着新落成的詹天佑铜像,表达我们的敬意!

究读:体察历史意义

1.各自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老师更希望,我们不要只在纪念日的时候才想起詹天佑

詹天佑教案【篇3】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詹天佑》是一篇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安排在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精神”这个主题单元,课文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即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训练要点、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在读中感悟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爱国热情。(四)教学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

(五)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六年来的学习,已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能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学生较远,课前我布置学生上网搜集詹天佑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的相关资料,这样既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朗读感悟法。2、读写结合法。。3、情境教学法。4、评价激励法

三、说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法我分为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了解詹天佑的事迹。第二课时直扑重点,分组合作,在读中领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热情。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上课伊始,我便引导学生谈话: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伟人――(板书:詹天佑),那你们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一件什么事?(板书:京张铁路)他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主要做了哪些事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把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向全文的重点部分。)

(二)小组合作,感悟精神

接下来,我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6自然段,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爱国精神。

1、我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感悟,特别注意细节,在有感悟的地方做上记号,写上批注。

2、汇报交流。

勘测线路(板书)

学生汇报的过程当中,我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关键语句,通过对重点词语的推敲,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诵读,体会詹天佑的优秀品质。比方说:

句子一: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学生从“经常、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等词语体会出詹天佑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再让学生读句子,体会。)

句子二: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找一名学生读句子,其余学生思考,从哪些词语当中可以看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从这句话当中你体会出什么?学生从“狂风怒号、黄沙满天、坠入深谷”等词语可体会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从“攀山越岭、在油灯下绘图”等词语体会詹天佑吃苦耐劳的精神。)

句子三: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① 我让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体会到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坚定决心。② 让学生说说是从哪些重点词语中体会出来的?学生会从“总是、一定”等词语体会出来的。③指导学生带着坚定的语气齐读句子,读出詹天佑的坚定决心。)

在勘测线路过程中,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生接),他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生接),遇到困难时,他总是想——(生接)。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学生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课前收集的资料,感受到詹天佑严肃认真,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工作态度和作风。教学中,我还对学生的情感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把自己的这种感受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从读中体会詹天佑能完成任务的思想动力源于他深深的爱国热情。这样不仅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不断升华,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能力。)

开凿隧道(板书)

1、开凿隧道部分,我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画示意图。

2、然后再让学生上黑板画示意图。(出示示意图)

3、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运用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

4、从这部分内容,你体会出詹天佑怎样的品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创新,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动手画示意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体现了学科资源的整合,有效利用美术学科的资源来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

设计“人”字形线路(板书)

1、我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由读课文,理解“人”字形线路。

2、然后指名学生上黑板画“人”字形线路,当小导游介绍并演示火车行进的过程,理解“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原理。

3、接下来,我又让学生设计还有什么路线可以让火车爬上陡坡?并进行小组讨论。

4、小组汇报设计方案(学生可能会设计出“之”字形线路、螺旋形线路、折回线路等。)

5、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自己设计的方案和詹天佑的“人”字形线路作比较,结果发现学生的方案可行性不足,因为车身太长,不利于安全行驶,而且修筑也不太经济。

6、紧接着我再让学生观察动画,看火车过青龙桥的录象,通过直观手段让学生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干和创新精神。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我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画示意图、介绍并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充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分组设计路线方案,并与“人”字形线路作比较,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思维得到训练。)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詹天佑顶着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克服重重困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成功修筑了京张铁路,让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了蔑视中国的帝国主义国家一个有力的回击,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多少中国人为之振奋!多少中国人为之自豪!

2、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顺势安排了一个口语表达训练:如果你来到青龙桥詹天佑铜像前,你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你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你工作严谨、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勇于创新,这些都源自你的爱国之心,我们为有你这样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板书:杰出 爱国)

3、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的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作业训练,拓展延伸(作业超市)

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摘录喜欢的词句。

搜集一些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与大家分享。

观看电影《詹天佑》,写一写观后的感受。

詹天佑教案【篇4】

一、教材解读: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主要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引导学生利用专题网页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积累词汇;联系上下文理解阻挠、要挟等词语意思。

2、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

3.认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励学生努力锻炼自己的创造才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图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人”字形线路克服坡度大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搜集詹天佑画像其他资料、自制课件、歌曲《天路》

五、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了解大意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

2、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脉络

三、教学过程:

一、 激情揭题

在我们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中,曾经涌现了很多的爱国人士,詹天佑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工程师。板书课题

二、看图导入

1、多媒体出示詹天佑画像

2、介绍詹天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新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思考:

(1)、詹天佑是怎样的人?字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本文通过什么事来写詹天佑?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叙述了这件事?

3、讨论、回报交流

(1)认读生字:佑、蔑、嘲、勘、攀、讥、浆、岔。

重点指导:“嘲”、“岔”翘舌音;“勘、攀、竣”前鼻音;“浆”后鼻音。

(2)理解词语

阻挠: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不能发展或成功

要挟: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和条件。

勘测:实地查看或测量。

藐视:轻视,小看,瞧不起。

赞叹不已:不停地称赞夸奖。

(3)、关于课文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2、找出文中的中心句,齐读,突出关键词“杰出”“爱国”。

3、主要写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修筑京张这件事。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写这件事。

4、文章是按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第三部分:第4——6自然段。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

四、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五个左右结构,五个上下结构。

2、重点指导

“蔑”,下面是一点,不是一横。

“攀”共19画

詹天佑教案【篇5】

教材分析: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学生分析:

这篇课文有不少学生难以弄懂的难点。有关修筑居庸关、八达岭隧道和人字线路的两段课文最难,并非是书读百遍,就能其义自见的。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浅,即使看挂图,也因是平面图而难以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贡献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领悟课文内容之前或之后,要注意抓住课文的拓展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扩大阅读面,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

注意语文这门学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通过读、议、画、实践操作,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琢磨文章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学习方式: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课内讨论、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易于理解文章难点,并学得生动、有趣。

应用信息技术的依据或考虑:上网查阅资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

课前准备:

课前可要求学生上图书馆(室)或上网查阅资料,或向大人请教,以便对詹天佑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有较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詹天佑的画像、人字形线路挂图或投影片,以及有关京张铁路地理环境的地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出示:詹天佑是一位。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对詹天佑的了解情况)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一起来深入认识这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小组学习

詹天佑克服的哪一项困难最能使你们感到他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小组朗读课文后,讨论商议,再以你们喜欢的方式汇报。(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

1、勇于承担任务,长中国人志气,灭帝国主义威风。

2、克服恶劣自然环境,以严肃的工作态度勘测线路。

3、根据自然条件,大胆创新,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四、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深入了解

(一)理解第一部分

①交流资料了解当时社会背景,同时结合地图介绍一下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②组织学生联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开展讨论:一个中国工程师在自己的国土上主持修筑一条铁路,为什么会引起国内外的轰动?分析重点词:阻挠、要挟、嘲笑。

③教师过渡:詹天佑就是在帝国主义者百般阻挠,祖国人民遭受欺凌和侮辱的情况下,为粉碎帝国主义的侵略阴谋,挺身而出接受任务,所以说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二)理解第二部分

出示自学要求: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勉励工作人员的?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分别用、_____、()在书上标出。你是怎么理解的,请写上批注。(运用此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语、行动以及想法的语句,体会詹天佑严肃的工作态度、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和长中国人民志气的爱国之心。以读取代教师的繁琐分析。)

(三)理解第三部分

①教师导言:面对崇山峻岭险恶的地形,詹天佑采用什么方法开凿隧道?请同学们自己当小工程师,边观察地形(书中的描述)边设计方案。

②将课前准备好的沙子倒在小黑板上,让学生动手把沙子垒成居庸关、八达岭。学生认真读书,相互议论,按照詹天佑采用的方法开凿隧道。(从实践中体会詹天佑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的灵活的创新思维,以及他的创新设计来源于实践。)

③把沙子垒成陡坡,试走人字形线路

(引导学生体会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大胆,方法的巧妙,从而感悟詹天佑勇于在实践中大胆创新的精神。)

五、给京张铁路取名

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请同学们为这条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说理由。

(参考:A、詹天佑路。因为这是詹天佑主持修筑的,为了纪念他,取这个名字。B、争气路。这条铁路修筑成功,实实在在为中国人争了一口气。C、爱国路。爱国热情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动力,修筑成功又是爱国精神的具体表现。D、中国路。这是中国人民自己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E、成功路。这项艰巨的工程,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中国当时科技落后,詹天佑却克服艰难险阻修筑成功了。F、人字路。这是詹天佑创造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这条铁路的主要特征。G、光荣路。这条铁路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无尚光荣、无比骄傲。)

(设计这一教学环节,训练学生的扩散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詹天佑教案【篇6】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十二册的第7课《詹天佑》。这篇课文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的事迹,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才能,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第二部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交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起因;第三部分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第四部分讲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赞扬和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蔑视和嘲笑。

根据教材建议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理解詹天佑是我们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了解詹天佑使用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型铁路的设计思路。感受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本课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课文本身的特点,可制定了以下重点、难点:

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过程,并理解“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小学生认识事物直观形象的特点,以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把“体会詹天佑克服种种困难时的动力”也就是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这是因为,詹天佑有着常人所不可比拟的顽强意志,有着超人的杰出才华,有着吃苦耐劳,不怕生命危险的奉献精神,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而文中并没有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老师的引导启发,才会使学生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这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我把它作为教学要突破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准备用导读式教学法、演示法、自学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来说,如果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读去思,往往会使他们只停留在文章精彩的情节上,或是抓不住文章的魂。如果为了让他们听懂而老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则会感到乏味不堪。因此,我用导读式教学法,就解决了以下教法存在的问题,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老师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或核心问题,给孩子一个思维的定向,让他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随着老师的思路去阅读、去理解。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学生漫无目的的乱读,再加之好奇、探求一切是孩子的本性,他们一定会在不自觉中,兴趣浓厚地进入文章,探求问题的答案,进而学懂课文。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定向阅读,对中下等学生起到引路作用,对上等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会在书上划注出现成答案;能力强的学生,会边读边想,准备概括出完整答案。这样上中差兼顾,既避免了学生读书漫无目的,走过场的形式,同时也向学生暗示着抓一段话中重点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体现了导学式的原则。

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詹天佑的杰出才干,我还准备让学生动手操作,画出詹天佑根据不同的山势开凿隧道的示意图。在学生汇报过第6自然段的学习成果后时,我运用演示法,通过媒体出示课件,进行演示,结合书中文字进行例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辅之以生动、极富感染的语言表述,紧扣重点词、句细嚼慢咽。让学生在紧张、极富感染、深受教育的课堂气氛中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根据本课特点和我采用的导读式教学法,以及大纲对六年级学生阅读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阅读理解、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自读文章奠定扎实的基础。我依然教学生用“读(发现并提出问题)──思(思考问题)──议(讨论解决问题)──再读的方法仔细口味、体会文章的情感”。这里的学法指导、学法的应用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再现。

三、【教学程序】

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我准备用三课时教学全文。

今天我主要说第二课时,教学程序可以设计以下几个环节: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引导学生用所默写的词语选择一两个来概括课文的大概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默写,概括课文内容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之所以设计两个小步骤,是因为这样安排可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在这一基础上概括短文内容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培养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下一环节精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读懂重点段,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第四自然段“勘测线路”,教给学习方法。

第一步:出示思考题(见教法),指名读课文;

第二步:默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三步:各抒己见,讨论问题。

这一步,是学懂课文的关键,不仅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句,评议结合,揣摩作者的用意,体会文中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精妙之处。让学生采用换词法、填补法,进行知识的迁移思维训练,理解句意。同时,老师再用引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中情感。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引导,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出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要求严格和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想象出詹天佑为了修筑成功这条铁路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和心血。

第四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

在理解讨论詹天佑内心活动的句子:“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得工程师失掉信心。”学生通过读文了解到“为中国人争口气”是詹天佑克服困难的思想动力。为什么“为中国人争口气”就是詹天佑克服如此困难的思想动力呢?这说明了些什么?为此,我请同学读课文第二段,描写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内容。通过分析重点词、句,如:“阻挠、要挟、嘲笑”,外国报纸对詹天佑修筑铁路的评价“能在南口以背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旨在让学生明白:如此环境下,一个稍有良知的中国人,怎能不义愤填膺?于是本着为国争光的愿望和决心,本着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他义无反顾地接受了任务,不管困难有多大,任务是那么艰巨!

这样一来,学生不但清楚地明白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口气的坚强决心,正是他克服困难的动力。且本单元的训练项目“注意当时当地的情况”,学生也有了真正的理解,到此,突破教学难点,突出中心。

第五步:回读全段。

2、引导学生当堂归纳本段的学习方法:读—思—议—读

3、运用所归纳的学法,自学五、六自然段

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再现由“教”到“不教”,由“教学”到“会学”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另外,学生通过画示意图、演示的方法来学习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此来理解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四、【板书设计】

勘测线路 杰出

詹天佑 开凿隧道 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

板书这样设计,清楚明了的展现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对于理解课文、回顾课文都有所帮助,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詹天佑教案【篇7】

《詹天佑》一课,精选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细致描写了环境,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塑造了詹天佑的高大形象,颂扬了他杰出的才能和满腔的爱国热情。课文是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先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当时的社会环境介绍反映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然后,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从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方面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藐视和嘲笑。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环境描写,烘托思想品质

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1905年是清朝末年,那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政治fu败,经济落后。帝国主义列强采取“阻挠”“要挟”“嘲笑”的办法,妄图使清政府屈服。“阻挠”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我国北方,要争夺京张铁路的修筑权;“要挟”说明清政府如用本国的工程师,他们就不过问,他们认为中国当时没有技术力量,无法动工,最后还得向他们求援,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极端蔑视。修筑京张铁路“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而且“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可詹天佑“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不仅烘托出詹天佑为国分忧的思想境界,为国争光的志气,而且给了外国侵略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二、直接描写,突出高大形象

语言描写,体现精益求精──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詹天佑要求工作人员勘测、绘画、计算等都要精确、严密,决不能含糊、马虎,这句话表现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心理描写,表现为国争气──“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这是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内心想法,也是他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是中国人靠自己的技术力量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修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讥笑中国人的阴谋得逞,我们中国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工程师的自信心。这句话充分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为祖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行动描写,突出身先士卒──“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这样做突出了詹天佑身先士卒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畏艰难的斗志。针对不同的地势特点,詹天佑采用不同的施工策略,缩短了时间,提升了效率。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八达岭隧道长,就采用“中间凿井法”。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詹天佑顺着山势创造性地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采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的办法,解决了火车爬陡坡的难题。大胆的设计是詹天佑对铁路建设做出的杰出贡献,体现了他卓越的才能,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对比描写,衬托人物品质

瞧,首先,将詹天佑和外国的著名工程师对比──京张铁路工程艰巨,连“外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詹天佑却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其次,将外国人的预言与詹天佑的结果进行对比──清政府刚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个笑话”,甚至狂称“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竣工,用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这样对比生动地表现了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干,也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

重点难点

聚焦环境描写、人物言行和心理描写,体悟多种表达来塑造詹天佑的高大形象,理解两种开凿方法和设计“人”字形线路的妙处。

教学设计

一、研读环境描写,感受爱国情怀

师: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描写了当时当地的环境,请同学们找找、读读环境描写,体会有怎样的作用?

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齐读句子,抓住“刚……就……”“阻挠”等词语体会含义,然后交流:帝国主义者张狂、霸道。)

(2)师补充: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我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铁路修到哪里,侵略者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竞相办厂开矿,掠夺我国的资源。他们修筑铁路,不但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要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运输他们的军队等等。

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1)自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2)学生交流:“要挟”是什么意思?(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什么弱点,强迫答应他们的什么要求?(帝国主义者利用清政府fu败、经济贫穷、技术落后、缺乏人才的弱点,强迫答应他们来修筑京张铁路。)从中看出了什么?(帝国主义者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1)自读句子,紧扣“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语理解。

(2)学生交流。(帝国主义者瞧不起中国的工程师,瞧不起所有的中国人。)

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外国的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1)自读语句,体会与交流。(由于地理条件太差,修筑铁路非常困难,中国人不行。)

(2)出示地形地貌图,感情朗读。

师:作者描写社会、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呢?(突出帝国主义者咄咄逼人的气势,狂妄自大的本性,烘托出詹天佑真挚的爱国情怀。)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环境造就人。抓住当时当地的环境,不难感受到环境恶劣,形势逼人,詹天佑直面巨大压力,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操。】

二、聚焦人物刻画,突出人物风采

师:记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件大事,作者挑选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三个环节来写,细读第四到六自然段,看看采用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风采?

1.聚焦语言描写,突出一丝不苟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精密”是什么意思?“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为什么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如果工程人员设计的图纸“大概”“差不多”,结果就会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2)语言描写突出詹天佑怎样的风采?(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决不能含糊。)

师:大家设想一下,詹天佑会在哪些场合说这句话?

师:在开工大会上,面对铁路建设者,詹天佑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生齐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在勘测过程中,看到工作人员产生畏难情绪,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生齐读“我们的工作……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2.聚焦内心描写,表现为国争气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抓住关键词,自悟内涵。

(2)学生交流感悟。(这内心活动是詹天佑克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的动力。京张铁路修建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声誉。修得不好,外国人看中国人笑话的阴谋得逞,工程师也会丧失信心;修好了,可以回击帝国主义者的蔑视,提高工程师的自信心。心理描写表现了詹天佑热爱祖国的情怀和为国争气的坚强决心。)

师:遇到困难,詹天佑不是为自己着想,而是要通过修好京张铁路向世人证明:中国人有智慧有才能。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还遇到了鲜为人知的困难。请看一份课外资料。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师: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动摇不了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当资金短缺修路被迫中断时,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当皇亲国戚出来阻挠时,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当女婿遭绑架、女儿不幸身亡之时,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不畏艰险都源于他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和满腔爱国热血。

【设计意图:拓展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遇到的重重困难,感受詹天佑不畏权势,不畏艰险,一心为国争气。】

3.聚焦行动描写,凸显杰出才能

师:在困难面前,詹天佑把一腔爱国热血化为报国行动,深深地感动我们。在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线路时,詹天佑是怎样做的?

(1)勘测线路,突出身先士卒。

师:修筑铁路首先是勘测线路,你们知道詹天佑是怎么做的吗?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A.扣住“亲自、始终”等词语谈体会。

B.通过詹天佑的行动,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不畏艰险,身先士卒,跋山涉水的身影,布满血丝的眼睛。)

师:勘测线路,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2)开凿隧道,注重因地制宜。

师:开凿隧道中遇到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读第五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研读要点提示──

A.细读语段,想想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各有什么特点?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B.学生动手画一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C.动画演示。

D.辩一辩:如果八达岭采用从两头凿进法、居庸关采用中部凿井法,怎么样?打一口竖井就可以增加两个工作面,再多打一口竖井怎么样?

E.针对不同地势采用不同方法施工,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风采?(因地制宜,卓越的才干和高度的智慧。)

师:开凿隧道,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3)设计线路,体现大胆创新。

师:在青龙桥附近遇到困难,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读第六自然段,看看詹天佑是怎么做的?

研读要点提示──

A.浏览课文,想想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B.同桌合作,画一画“人”字形线路。

C.演示火车上山的动画,看看火车怎样经过“人”字形线路?

D.设计“人”字形线路,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精神?(大胆的设计,巧妙的方法,勇于创新的精神,报效祖国的情怀)

师:设计线路,遇到困难,詹天佑总是想──生齐读:“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人”字形线路不仅使工程节省10万两白银,而且降低了施工的强度和难度,成为京张铁路的一个创举。面对不同的地势,采用不同的施工办法,充分表现了詹天佑杰出的才干、报效祖国的情怀。

4.聚焦修辞手法,赏析表达之妙。

师:除了细致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外,还采用了排比、设问、对比等修辞手法,请大家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有怎么样的表达作用?

【设计意图:课文塑造了詹天佑的高大形象,颂扬了他杰出的才能和满腔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必须聚焦刻画人物的技巧,体悟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对突显人物风采所起的作用。】

三、设计读中学写,强化表达实践

师:詹天佑凭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凭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凭着不畏艰险的斗志,京张铁路终于在1909年8月11日全线竣工,不但比原计划提前两年,而且节省白银28万两。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大长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这是危急关头的奋进!这是艰苦卓绝的辉煌!这是掷地有声的回击!

同学们,假如你站在青龙桥车站的铜像前,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你以“站在詹天佑的铜像前……”开头,来一段续写。要求以事实为依据,放飞想象,叙议结合,有真情实感。

学生动笔写话,组织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凭借文本材料,张开想象翅膀,动笔写话,为学生搭建倾诉情感的平台,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詹天佑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阅读,用简笔画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开凿方法及知道火车是怎样利用“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课文选取典型素材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知道火车是怎样利用“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体会詹天佑创造性的杰出才华。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詹天佑》。(板书题)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学习了1至3自然段,知道了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2、3自然段,回顾一下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一艰巨任务的?

(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嘲笑下接受任务的。)

师:正是在国家的危难之际,詹天佑毅然接受了任务,足可以看出他的拳拳报国之心。

二、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1、快速默读4-6自然段,思考:围绕着“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课文选取了詹天佑在铁路施工过程中的哪几项典型工作?

板书: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2、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在勘测线路时詹天佑遇到了怎样的困难?画出在困难面前他是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的句子,思考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批注在书上。

重点点拨:

①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1)、抓重词语,理解詹天佑严谨的工作作风。

“精密”是什么意思?(精确细密)如果工程人员设计的图纸用的是“大概”或“差不多”的数据会是什么结果?(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因此,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詹天佑有着怎样的工作态度?

(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2)、指导朗读。

所以,

在施工的动员大会上,他会康慨激昂地说——

在勘测工作中,有工作人员出现畏难情绪时,他会语重心长地说——

(3)、课内拓展:

师:詹天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指名读这段话。

PPT::

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数据准确吗”?“差不多”,测量队员回答说。接着,他背起仪器,冒着风沙,重新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当他下来时,嘴唇都冻青了。

②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

A:读到这段话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不畏艰险,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

B:作为一名总工程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确保测绘数据的精准。)

③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1)、体会爱国情怀。

遇到困难,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什么?他要通过修好京张铁路向世人证明什么?

(2)、课内拓展:

师:詹天佑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还遇到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困难。老师从课外资料中摘录了一份:

●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京张铁路经费被控制在英国汇丰银行手中。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

●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

●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

●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入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被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

(3)、指导朗读。

师:读了这些资料,你有怎样的感受?

这所有的困难都动摇不了,詹天佑修好铁路的决心。

PPT:

“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复踏:

●当资金短缺,铁路修筑被迫中断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当皇亲国戚出来阻挠的时候,詹天佑总是想———

●当亲友牺牲、离去,当女婿被绑架、女儿身亡,詹天佑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他总是想——

师小结:

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身体力行、不畏艰险都源于他为国人争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一腔炽热的爱国情怀。

3、学习开凿隧道。

导语:在开凿隧道时,又是用到了怎样的方法征服大山的呢?

(1)、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居庸关和八达岭各有什么特点?根据山体特点,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学生动手画一画开凿隧道的示意图。

PPT:

(3)、动画演示。

(4)、辩一辩:

如果八达岭用两头凿进法,居庸关用中部凿井法可不可以?

打一个竖井就可以增加两个工作面,可不可以再多打一口竖井呢?

(5)、你从詹天佑在设计开凿隧道的方法中体会到什么?我们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段话。

4、设计人形线路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解决了什么问题?

(2)同桌共同研究,在提供的纸上,试着画一画“人”字形线路。

(3)想看一看火车是怎样经过“人”字形线路的吗? (演示火车上山的动画)

(4)请你用一个词形容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线路?

人字形铁路的修筑不仅使工程费用节省10万两白银,施工的强度和难度也相对降低了,成为京张铁路的一个创举。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杰作。

教师小结:

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具体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功绩,充分表现了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整个施工过程原计划要6年完成,结果4年就竣工了,而且总费用只用了外国承包商索要价的1/5,为政府节省白银28万两,实现了詹天佑之前提出的“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的目标。

詹天佑教案【篇9】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难点是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本课安排2课时,我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

3、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确定具体教法如下:

1、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心(杰出、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处理“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内容时,采用以读代讲法;处理“勘测线路”这一内容时,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处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采用讨论法等。

三、说学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生源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体悟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朗读法——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诸如默读、诵读、分角色读等等,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简介詹天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詹天佑的哪些内容。

2、边读边画出受感动的地方。

3、检查。

(三)品析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什么。

2、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3、出示幻灯:“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1)这句话和“这是一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比较有什么不同?

(2)从“第一条”、“完全”、“我国”等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学习“当时”的情况部分。

(1)默读2、3自然段,思考: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为什么受到帝国主义阻挠和要挟?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的?

(2)教师引读,初步理解内容。

(3)出示幻灯:“消息一传出,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思考: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读一读:“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一个笑话”为什么?出示幻灯:“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4)再读课文,体会詹天佑的爱国思想。

5、学习“勘测线路”这部分内容。

(1)默读本段内容,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2)同桌交流看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4)交流: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出自工程人员之口”;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失掉信心。”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两个句子的认识。

(5)朗读。

(6)总结学法。

6、自学5、6自然段,思考:

(1)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詹天佑采用了哪两种不同方法?

(2)詹天佑是怎样解决火车爬坡的问题的?

(3)学生自学,讨论,画示意图。

(4)检查。

7、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

(1)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的原因是什么?

(2)外宾看到这项伟大的工程时会怎样赞叹?

(3)再读,体会。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体悟中心思想。

(2)想想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达中心的?

五、说板书

板书在教学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本着“围绕中心,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服务学生”的原则设计了如下板书:

21、詹天佑

阻挠

勘测线路

杰出

要挟

开凿隧道

嘲笑

设计人字形线路

爱国

困难

回击

詹天佑教案【篇10】

一、说教材

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组课文,学习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语文基本功,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运用中得到复习巩固,为进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课文以人物姓名为题,选取了詹天佑一生中最典型的事迹——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说明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教学难点是弄懂詹天佑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的原因。本课安排2课时,我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确定以下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2、知识目标——学习生字新词。

3、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此确定具体教法如下:

1、从整体入手,弄清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围绕中心(杰出、爱国)突破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环境和事例中自悟自得。

2、处理“詹天佑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这一内容时,采用以读代讲法;处理“勘测线路”这一内容时,采用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处理“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时,采用讨论法等。

三、说学法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生源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圈点批注法——让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其创造思维能力。

2、体悟法——抓住重点词句品味,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3、朗读法——进行各种各样的读,诸如默读、诵读、分角色读等等,培养朗读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说程序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出示詹天佑肖像的投影。

2、简介詹天佑。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有关詹天佑的哪些内容。

2、边读边画出受感动的地方。

3、检查。

(三)品析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讲了什么。

2、说一说这三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

3、出示幻灯:“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詹天佑教案【篇11】

课题21、詹天佑课型新授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查阅资料,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2、理清课文的层次,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

重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

教学策略讨论法、自学法教具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及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正

一、布置预习

二、导入新课

三、全班交流

四、整体 感知

五、学习

第一段提前五天布置学生自学课文。教师谈话,简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为国家做出的贡献。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互相讨论。 播放课文录音。组织学生讨论,然后板书小标题,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思路1、指名读第一段。学生课下自学。 观看詹天佑的头像图片,了解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为国家节省了两万两白银。学生可以谈自学收获;也可以提出疑难问题,集体讨论。思考:课文讲什么事?按什么顺序讲的?可以分作几段理解找出中心句。

六、学习第二段。

七、课堂 总结

八、布置作业

1、运用“重点词句推敲法”指导学习第二段。出示思考题:

(1)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京张铁路,帝国主义持什么态度?

(2)我国人民有什么反应?

2、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本段。请学生谈谈学了本段有什么感受。预习课文的三、四段。讨论“第一条”和“完全”的含义,体会京张铁路在历史上的地位。找出重点词语:“阻挠”“要挟”“嘲笑”,领会京张铁路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清政府的无能,以及帝国主义者的野心。再找出表示我国人民的态度的词语:“轰动”,感受我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通过读,表达对帝国主义者侵略本质的愤慨。谈体会(加深理解詹天佑遇到的困难和他的勇气、爱国心)。

教后 小记

教 学 案

课题21、詹天佑课型新授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顺着作者的思路读,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重难点了解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通过具体事例体会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教学策略讨论法、自学法教具教学课件

教学活动及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正

一、 复习旧课

二、 学习第三自然段。1905年,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当时他面临什么困难?

1、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2、指导理解第一个事例“勘测线路”。

3、指导理解第二个事例“开凿隧道”。学生谈话,明确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然条件。自学第三段,思考:课文记叙了詹天佑的几个事例?并概括出小标题。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自读,然后谈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示意图,比较一下两座山山势有什么不同。画出“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和“中部凿井法”示意图,讨论

三、 学习第四段

四、回归 整体

五、布置 作业

1、指读课文。

2、京张铁路提前竣 工,有什么重大意义?

3、请你想象外宾是怎么赞叹不已?请学生总结主要内容,概括中心思想。

4、指导理解第三个事例“设计人字形线路” 出示“人”字形线路图。教师演示。教师总结本段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自学生字词,用“否则”和“赞叹不已”造句。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科学性。小组讨论:火车怎样爬上青龙桥附近的陡坡的。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领悟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表现在哪里。读课文。小组讨论,联系第二段的内容体会“回击”的含义。表演赞叹的情景。说说本课的中心思想。

詹天佑教案【篇12】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为题,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展现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崇高形象。

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通过2、3小节对詹天佑接受任务时的背景介绍,反映出其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重大意义;4—6小节按照工程进展的顺序,选取勘测线路、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三个内容来叙述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最后,写京张铁路提前两年竣工及中外人民对詹天佑的怀念,点明事件的意义──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人民的藐视和嘲笑。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继续学习根据课题、重点句子、课文的线索等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根据课文表达方式,本文教学的重点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受人物心理活动,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杰出的专业素养,同时能够学习文章在写作上的两个特点——“先概括后具体”、“围绕中心选材”;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适当补充资料、媒体演示等教学手法来降低和化解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二、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掌握“庸、藐、蔑、毅”等字的音、形;理解“要挟、毅然”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根据课文的线索和找重点句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3.从具体事例中体会感受詹天佑的爱国精神和杰出才能。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文中对人物言行的描写感悟人物当时的心理感受。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自读课文,自主识字、解词、默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师:1.深入解读文本:查阅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资料、詹天佑的为人、事迹及成就。

2.设计配套的课件:教学课件、人字形演示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初识人物。

1.默写“要挟、嘲笑、毅然、有力回击”等词语,正音,解词。

2.从板书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揭示课题。

板书:詹天佑(工程师)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交流作者描写詹天佑这个人物时,所选取的材料,并概括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或小节的开头进行有效概括。

板书: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3.引出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关注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1.指导品读1、2小节,了解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体会其爱国心和民族责任心:

(1)借助板书,体会“毅然”一词的本意及在文中的意思。

(2)找到“毅然”一词所在的句子,了解詹天佑在怎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3)借助课文的1、2两个小节,了解詹天佑遭遇的困难和嘲笑,体会这“毅然”背后的不易和决心。

困难一:地势险峻

①简介“京张铁路”得名缘由。

②从“艰巨”一词出发,体会修筑铁路的艰难。

困难二:帝国主义的要挟与嘲笑

①由“要挟”一词的本意出发,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说清帝国主义以什么为要挟,目的何在?

②联系上下文读懂帝国主义“嘲笑”背后的含义。

③用上“要挟、嘲笑、毅然”等词,简要说说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接受这个任务的,重点体会詹天佑在接受任务时的内心感受。

④总结:心理活动往往能通过人物的言行得以体现,这样的心理活动的描写是隐形的,需要我们认真体会,还有一种心理活动的描写为直接描写。

2.学习4-6小节,了解詹天佑修筑铁路的具体事例,重点体会其在修筑铁路时所表现出的杰出才能:

学习第四小节:以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为切入点,体会詹天佑在勘测路线时所表现出的一丝不苟,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

(1)读课文,找出第四节中直接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①借助停顿线,读好句子。

②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詹天佑对待工作时的严谨。

(2)从詹天佑的言行中再体会人物当时的情感和内心活动。

①从“周密”一词出发,感受詹天佑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板书:精密

②关注詹天佑的语言,明白其中的含义。

③读好描写詹天佑语言的句子,感受他当时的所想所思。

④通过学习描写詹天佑所作所为的句子,感受其凡事以身作则,亲力亲为的作风,感悟这言、行背后所隐含的爱国心。

⑤关注本节的环境描写,指导朗读,体会环境描写在此处的作用——凸显人物的品质。

⑥以“每一个与詹天佑共事过的人们都会对他交口称赞,因为……”的句式将第四小节的内容整理、归并。

⑦总结:詹天佑在勘测线路时的严谨和周到,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决心,不仅给了同伴信心,还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学习五、六小节:自主学习课文的5、6两个小节,通过描写感受詹天佑的内心活动?

1.学习第5小节:

①读5、6小节,交流没有读懂的内容。

②画简易图,根据课文内容填写隧道名称。重点指导“居庸关”中“庸”字的字形。

③读课文的相关内容,用箭头简单表示詹天佑开凿隧道的方向。

④交流反馈。

⑤思考:詹天佑为什么采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开凿隧道。他是怎么想的?

⑥总结:詹天佑的想法精妙绝伦、面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巧妙的开凿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板书:巧妙

⑦由詹天佑开凿隧道的过程,体会其在修筑铁路中所表现出来的“杰出”。

2.学习第6小节:

(1)教师读课文相关内容补白,媒体演示何为“人字形”的路线。

(2)指出此路线设计是詹天佑的首创,并引导学生理解设计“人字形路线”的目的。

(3)补充资料,帮助理解这样的设计模式在生活中的运用,再次感受詹天佑在修筑铁路时的专业和创新。

板书:创新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詹天佑和他的同事们顶着巨大的压力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期间攻克了无数道技术难关,克服了众多意料中乃至意料外的困难,终于以比原计划提前两年的惊人速度完成了这条由中国人自行参与设计的京张铁路。又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

2.联系上下文,以“这条铁路的成功修筑也向世人宣告……”为开头练习说话,体会詹天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及杰出的专业技能。

3.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就是通过这些材料来体现詹天佑的爱国和杰出。

板书:杰出

爱国

4.关注文章的开头,指出在写人的文章中,所选择的事例必须围绕人物的特点展开。

5.布置作业:运用板书上的四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板书设计

要挟 毅然接受 37. 詹天佑 勘测线路 (精密)

嘲笑 有力回击 (工程师) 开凿隧道 (巧妙)

(杰出爱国) 设计“人”字形线路 (创新)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精华12篇


教案课件是所有教师在学年开始之前需要准备的必要工具,每个教师都需要用心策划。作为课堂教学的基础,教案的撰写需要考虑的角度有哪些呢?今天栏目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的关注!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1

1、学习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描写人物思想品格的方法;

2、从周恩来的言行变化中体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从小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理想。

学情分析:本班共33名学生,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学习比较认真的有15人,中等生10人,学困生8人。从整体来讲,本班学生学习基础较差,自觉学习的能力不够强。

这一课讲述了少年周恩来在感受到中华不振的现实后,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有感情的朗读、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画人物的语言、行为变化、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小组内讨论。

教学媒体:电子白板、课件、投影仪

1、课文讲了几件事?

2、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一、解释课题:【1分钟】

崛起:

中华:

二、开门见山,语言导入。【2分钟】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有过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过遭受挫折的烦恼,也遇到过困惑不解的问题。少年周恩来曾经亲眼目睹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从而立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你想知道他立下了一个什么目标吗?

二、听课文范读,播放音频文件,熟悉课文内容。【5分钟】

三、整体理解课文结构,划分层次。

四、解决生词,出示课件。

五、新授

1、学习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到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不解什么?周恩来追问什么?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3、出示课件【第一次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承接上文:周恩来听到伯父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

开启下文:好奇心促使周恩来想去租借看个究竟。自然引出下文——交代周恩来闯入租界的原因。(7、8自然段)

4、在租界里,周恩来又看到了什么?

①、租界是什么样子的?

②中国的百姓在租界里的遭遇怎样?

学生展示:

1、写一写,划一划;

2、小组代表回答(说清楚第几页,第几段,那一句?)

学习第二部分:(6——8自然段)讲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教法:

①、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请举手回答。

②、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又是怎样一种感受?请举手回答。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2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七册主题为“成长的故事”这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理念-让课堂生长冥思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不仅有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还有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更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语文课应该有诗意的流淌,更应该有思想的流动。所谓冥思,是一种沉入灵魂深处的默想。当孩子调动已有知识、情感积淀与新的问题情境碰撞时,便会产生活泼泼的“悟”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恰恰需要一种丰富的安静,需要读与思、精神澄明的纯净,进而让一种良性、动人的情境乃至意境呈现出来,让孩子与教师一起被文本感动,并体会深深的民族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理念以及自己的认识,在本课中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一)读中悟,悟中读。让孩子读中想,想出情境来;想中读,读出感情;读中悟,悟出东西。这样层层深入,从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去思考自己为何读书,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亲密的触摸文字,体验文本带给我们的情感体验。如:从一个“闯”字,自己的国土为什么还要“闯”,因为中华不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的背后,隐藏着中华不振的哀伤;衣衫褴褛与得意洋洋的对比,有中华不振的影子;国人紧握拳头,却不敢声张,也因为中华不振哪等等。贴近文字,让孩子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给幼小的心灵根植一颗民族心。

(三)音乐静默,情境再生。在这篇课文里,三处用音乐创设情境,感悟课文。当周恩来在租界目睹中国妇女遭受外国人的欺凌时,随着《铁蹄下的歌女》的旋律,一起走进课文,走进租界,感受中华不振。当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课里课外此时需要的是静,这时《飞跃的彩虹》的音乐响起,让孩子静思,想象少年周恩来此时的形象,让孩子们的思想在这里受到冲击,为思考我们为何读书做铺垫。

四、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我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1、知识能力方面: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教学中,我把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定为教学重点。把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进而联系生活思考自己为什么读书定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五、说教学设计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议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开门见山,直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顾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周恩来的这一句话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这一句话也曾激励着我们无数的中华儿女奋发向上。也是今天要进一步学习的课文内容。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读。(学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整体感知(浪漫阶段)

1、自由朗读课文。

让我们怀揣着这句话,走进课文,走近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告诉大家,你已经收获到什么?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回顾课文,把课文讲的三个小故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从课文中找找一个词,它的意思正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板书:中华不振)

第三、精读课文,感悟中华不振。(精确阶段)

(一)耳闻“中华不振”。这部分是体验情感的初始阶段。

1、当12岁的周恩来初到沈阳,中间有一段与伯父的对话。让学生读一读。让学生说说你读出了什么?

2、抽生分角色读这一部分。评价读得怎么样?从伯父的话中你感觉到什么?(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下,伯父心中充满焦虑、悲伤、哀愁、无奈......)

3、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疑惑)所以他不解的问,齐读-“为什么”,述说伯父的话,周恩来打破砂锅问到底,“那又是为什么呢?”

4、生带着伯父的忧虑无奈和周恩来的疑惑来朗读这一部分。

(二)、目睹“中华不振”。

这一部分是情感蓄积的部分。学生和教师与文中的周恩来走在一起,情感需要达到一致,激起我们的愤怒和志气。

1、一读课文。(默读)听了伯父的话,少年周恩来带着不解,带着疑惑,自己去外面看,让我们跟随周恩来去租界走一走,看一看。默读7、8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词或句子读出了“中华不振”,把它画下来,把最拨动你心弦的地方读一读。

交流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而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第八段“一问才知道……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从中国妇女的遭遇当中读出了“中华不振”。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师正音: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这是中国的地盘,为什么中国人要“闯”进去,而不能光明正大地进去?这就是“中华不振”。从一个词语当中也看出了“中华不振”。

“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周恩来想的这些话中看出,中国人的土地却被外国人占领了,这就是“中华不振”,而“租界地”名义上是外国人来租房经商,实际上是干不法之事的地方,如果不是“中华不振”,那就不会有“租界地”这种地方。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从这句话看出“中国不振”。因为这块租界地是我们中国的,但是被外国人统治,我们中国人谁也不敢进去。这就是“中华不振”!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在左顾右盼时……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这里说到中国一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而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这说明了“中华不振”。因为这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洋人是得意洋洋的,而中国人则哭诉着。

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从这个鲜明的对比当中,我们读出了中华不振;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

2、二读课文。利用幻灯片出示第8自然段的这一段话,指生读。

3、三读课文。

配乐《铁蹄下的歌女》。这段话让我们看到我们最不想看到的情景。让学生想象再现当时的情景。中国妇女、外国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人,他们在说什么,干什么,想什么?

配乐朗读这一段。

4、四读课文。

启发学生质疑。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洋人可以横行霸道,有的中国人却不能进去呢?

生2:为什么外国人衣冠鲜艳而整齐,但是中国人却衣衫褴褛?

生3: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的自尊在哪里?他们的脸面又在哪里呢?

生4:我想问,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的巡警局为什么不给他撑腰?他的亲人死得不是太冤了吗?

生5:我想问,围观的群众都紧握着拳头,为什么这些拳头不恶狠狠地朝着那个洋人打下去呢?

生6:这些巡警本应该主持公道,但是,他们不帮助妇女也罢了,为什么还站在洋人的一边,把这个本来已经痛哭不堪的妇女又痛斥了一顿呢?

答案在这里-中华不振啊!(教师补充:!)生齐读这一段。

小结:“谁又敢怎么样呢?”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

第四、立志振兴中华

1、交流“周恩来的沉思”

这一次,周恩来从租界回来,他的的确确想了许多许多,请同学们他手放下来。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始终忘不掉一些东西: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

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声张正义。

2、在修身课上,周恩来与同学的回答不同。配乐《飞越的彩虹》,让孩子的思想沉静下来,想象此时的周恩来的神情举止、语气,让少年周恩来在我们心中复活。

3、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读:

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4、齐读最后一段。

四、为崛起的中华而读书。(综合拓展生命共鸣)

1、畅谈今日中华。

2、让学生畅谈我们“为什么读书”?

3、小结:我们“为崛起的中华而读书”。(板书:崛起的中华)

4、出示《中国少年说》的选段,配乐诵读。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为崛起的中华而读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篇板书我是将文中作者的思路线、老师的教学线和学生的感情线融为一体,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板书的颜色和字体大小是无声语言,润泽着我们的课堂。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3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

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二、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指导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4、从本段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自己一边读,一边想: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体会“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四、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自读读文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你从本段学到了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五、课外延伸。

1、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

2、了解周恩来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板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疑惑

目睹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立志

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我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以读说感悟为主,让学生明白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爱国的情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4

1、重点认识一些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1、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1、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2、交流搜集周总理的资料。

3、同学们,你们来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指名说)

4、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板书课题)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运用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

(2)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书上标出来。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3、出示小黑板,认读生字词,指导书写。

1、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2、周恩来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

1、你从这部分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这一部分。指导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对话。“为什么”?“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注意要有感情地朗读。

4、从本段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个怎样的人?

1、自己一边读,一边想: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

2、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体会“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

1、自读读文思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2、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周恩来从疑惑到静思到立志的心理变化过程。

3、学生想一想当时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沉思什么呢?写一写当时他沉思什么?

4、全班交流写的内容。

5、你从本段学到了什么?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

1、回忆自己成长的经历。

2、了解周恩来或别人成长的故事。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疑惑

目睹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教学反思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5课,我教学本课,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以读说感悟为主,让学生明白周恩来立志读书的原因,感受周恩来博大的胸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播种下爱国的情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6个字。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流程:

本文的切入点: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一、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解题: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之,的。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这句话是谁说的?清晰而坚定读课题,用铿锵有力的语气再读。

二、检查预习,理清思路。(初读)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对课文进行了预习,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1、出示词语,自读词语:帝国主义,风和日丽,耀武扬威,铿锵有力,得意扬扬,振兴中华,惩处,吵嚷,巡警。

请同学来读一读。

有哪些字的读音或字形你想提醒大家注意。重点解决前面知识点中需要强调的生字词。

提出你不理解的词语共同探讨或谈自己理解到的词语。

2、交流自己收集到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况和周恩来的生平。

3、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学生交流)

第一件事是周恩来回到家乡和伯父的对话

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看到一系列不公平的事,中国人在租界受洋人的欺负。

第三件事:立志

4、切入点:周恩来为什么要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设计目的:学生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周恩来的生平了解比较少,所以课前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在这个环节交流展示,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对字词的检查,目的就是为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精读课文,了解立志原因(议读)

1、在课文当中,有一个词语和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中华不振的,用笔划一划,写一写。一会儿,挑你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相机指导。

3、交流读中华不振的感受

指名汇报朗读。说说你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

可能感悟到的几个方面:

从伯父的话语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妇女的哭诉声里看出中华不振。

从洋人趾高气扬、得意扬扬的神情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中国巡警狗仗人势、耀武扬威的丑恶嘴脸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的拳头中看出中华不振

从课堂里魏校长慷慨激昂的情绪中看出中华不振。

[设计目的: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通过找句子,谈感悟,加深学生对中华不振的认识。]

4、从学生的回答中,适时导读。

(1)少年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找出来。同位读出感情来。

学生读书

指一组同位分角色读第一部分。

他们读的怎么样?如果好,问: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去读伯父的话呢?

(因为中华不振,华人的地位低,所以要用低沉的语气来读。)

中国处于什么情况下?此时伯父的心情复杂,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吗?(焦虑/悲伤,哀愁,无奈)

少年周恩来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疑惑)周恩来的话应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这部分。

[设计目的: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

(2)此时,年轻的周恩来心中充满疑惑,他想到了几个问题?只有三个吗?(引导学生感悟)

引导学生读好周恩来心中的疑问。

(3)有一段话几乎每一位同学都把它划了下来(点出该段话)。

A指导朗读指生把这段话再读一遍。(生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谈。再请他读一读一问才知道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指导朗读。

师: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活泼可爱的孩子,她心如刀绞,读————(生1)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相依为命的丈夫,她悲痛欲绝,读————(生2)

这位妇女的亲人可能是他白发苍苍的母亲,她心都碎了,读————(生3)

读了这段话,你心情怎样?(生:伤心、气愤)

齐读。

B激发情感,质问人物

读着这段话,看着这样的场面,相信你的脑子里一定会有许多许多的问题。

学生提问。

寻找答案。

师请生朗读这段话,适时插问,请学生回答。并说说为什么。

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

中国的巡警局给中国人撑腰了吗?

围观的中国人为自己的同胞讨回公道了吗?

你们说,这到底是为什么?

师小结:是的!中华不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能不义愤填膺、群情激愤?可是,你们看看这些围观的中国人!他们,他们究竟在干什么啊?中华不振啊!,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啊

[设计目的:剖析文本语言,洞察内心情感,深入感悟文本。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洋人、中国巡警、围观的中国人三种人物对被轧死亲人的妇女出乎常人的态度,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之不振,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也自然而然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的心情。对这一事件的深深触动,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周恩来的内心世界,也才能领会周恩来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C补充材料,谈感想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一天,虹口医院的几位医生想进入公园游玩,却被巡警强硬阻挡,不准他们进入。为此,他们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几天后,租界当局回了一封信,只见上面冷冷地写道:我们并不认为中国人有进入公园的权利。许多中国人被激怒了,他们联名写信向租界当局提出抗议,反对洋人对中国人的歧视政策,但上海的租界当局根本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依然强硬地答复不准备给予中国人这项权利。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提问:面对华人与狗不准入内!这块牌子,你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感受

[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体会。]

5、师: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一个人,独自地沉思,他在想一些什么呢?他始终忘不掉什么呢?同学们,请你们写下来!

(学生自由抒写并交流周恩来的沉思。)

[设计目的:让学生结合文本内涵,发挥想像,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地感悟到了周恩来当时那种迫切救国的心情,也自然地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意思。这样把语言训练与情感的激发比较有效地整合在一起。]

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的不同,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师引读:他在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可是周恩来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四、拓展文本

1、阅读拓展:其实周恩来不止这一次表明自己的心迹,请同学们读一读后面的阅读链接。并补充周恩来后来怎样实践自己的誓言。

2、那今天,你们将为什么而读书呢?

学生自由表达,师相机鼓励,引导结合中国现状。

[设计目的:拓展文本,联系自我。适当地拓展了人物,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让学生明白光立志还不够,更要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誓言。让学生明白读书的真正目的。]

3、人物:体会周恩来的品质

4、写法:体会过渡句、段的用法。

五、课后作业:

1、课后收集有关周恩来的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2、写一篇读后感。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崛、帝、范、巡、嚷、惩、铿、锵”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衣衫褴褛、得意扬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对话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周恩来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并结合背景资料,感悟人物情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社会背景,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咱们先来认识一个人。(课件出示周恩来图片)都认识他吗?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浙江绍兴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周恩来从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如《少年中国说》里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少年中国说的选段。(播放视频资源)

下面,咱们一起去学习周恩来少年时候的故事,去深入地了解他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

(板书课题: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想办法解决,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打开优教学生字)出示带音生字:崛、帝、范、巡、嚷、惩、铿、锵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

3、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本课重点词语。

(1)各种形式读词语。(自由读、开火车读、分组读、齐读)

(2)词语理解。哪个词语理解了或不理解都可以站起来说一说。

4、理解重点词语:衣衫褴褛:衣服破破烂烂。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风和日丽:形容天气晴朗暖和。

5、把生字带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吗?同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单的话概括出来。(本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目睹了中国人在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感悟到“中华不振”,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地品读,详细了解周恩来提出这句话的原因。

三、精读领悟

(一)整体感知,了解结构。

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几件事?用简短的话概括。(三件)

第一件(第1-6段):初到东北,无法理解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第二件(第7-8段):在租界亲眼目睹灯红酒绿和中国人被欺负的场面,明白了伯父的话。

第三件(第9-16段):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博得喝彩。

当时的社会背景到底如何呢?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

(二)学习第一件事。

1、指名分角色朗读1-6段。师生评价。

2、从这一部分的字里行间里,你能得出哪些当时的社会情况呢?(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有外国租界地。)(名词解释:租界地,指旧中国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沿海一些通商口岸划定一些区域,由他们永久或长期占用。在租界地内,帝国主义国家完全拥有自主权,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中国在租界内各项主权完全丧失,一切的事情都由租界的帝国主义国家说了算。如:九龙租界地、天津租界地、上海租界地等。)

3、伯父告诫周恩来不要到热闹的租界去玩,周恩来有什么表现呢?(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

4、他都产生了哪些疑问呢?(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如果是你,你会又有哪些疑问呢?

5、伯父用了哪四个字来回答他呢?(中华不振)对于当时的周恩来来说,可能并未完全理解这几个字的含义,对于今天的我们,更要结合当时的整个社会背景才能深入了解其含义。先让我们了解一段对当时社会背景的描述。(政治上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军阀混乱,政权不稳定。经济上民不聊生,苦不堪言,遭资本主义掠夺。同时在国际上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了10年左右,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猛,并且各国集团利益冲突加剧,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

过渡: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疑问,才让周恩来决定去一探究竟,让我们继续看课文的第二部分。

(三)学习第二件事。

1、指名开火车读第7、8段。师生评价。

2、作者用了哪个词语说明租界的景象与别处的不同?(大不相同)具体有哪些不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3、概述周恩来在租界遇到的事情。(一个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汽车扎死了,中国巡警不但不帮助惩处肇事洋人,还训斥这位妇女,其他中国人敢怒不敢言。)

4、百度资料补充:1868年,英租界在位于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之处的外滩上,建起上海开埠以来的第一座公园。园内,树木成荫,草坪碧绿,滚滚浪涛拍打在铁栏之下,美不胜收。这里的音乐亭,每周还举行几场军乐演奏,并摆开上百张雪白的帆布椅,供大家坐下来欣赏。特别是到了夏季,在凉爽的海风中观美景,听音乐,更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这座公园,在中国的土地上,却只对外国人开放,甚至竖起“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牌子,成为中华民族备受帝国主义欺凌的标志性记忆。

5、结合前面介绍的社会背景,以及以上具体事例,体会“中华不振”的含义。(通过听伯父所说和自己的亲眼目睹,周恩来认识到那时的中国人受外国人的欺凌,敢怒而不敢言,主要原因是中国太落后,无力反抗,只能任人压迫。真是中华不振。)

6、了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具体事例,现在的你心里有哪些话想说呢?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学习第三部分,了解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

(四)学习第三件事和第四部分。

1、(优教朗读课文)学生跟读9-16段。

2、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的?(学校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时。)

3、从租界地回来,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在沉思,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你们知道吗?说一说周恩来可能在想些什么?(正因为周恩来亲眼目睹了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使得“中华不振”,加上周恩来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从而使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

4、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都有哪些呢?周恩来读书的目的呢?(同学们:为明理而读书、为做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周恩来不愿意自己的民族这样软弱下去,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同胞继续被欺凌,要为挽救民族危亡,振兴中华而奋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寄托着他的宏伟志向和远大抱负。)

6、关于为什么而读书,你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呢?

7、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课堂小结:

周恩来从小为振兴中华立志读书,他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最终实现了。在祖国日益强盛的今天,我们更要发奋读书,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和谐的强国而努力。

(六)拓展延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古今中外,涌现出很多爱国的仁人志士,关于爱国的名言也有很多,你能说出几句吗?

师课件展示部分爱国名言: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

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徐特立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完了本课,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1)立志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2)学习并感受了运用衬托的方法突出主题。

五、巩固练习

打开班班通-基础训练-(我的训练)《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读好对话部分。

2、抄写本课的四字词语。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7

活动目的

1、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认识到立志、勤学、成才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个人发展与国家强盛、民族兴旺之间的关系,引导同学要“志当存高远”。

2、通过班会活动,激励同学们为理想,为未来而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

3、通过班会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为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这次班会为新的起点,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4、通过班会活动,在明确个人奋斗目标同时,明确班级奋斗目标。

活动准备

1、确定主题,选择主持人;

2、讨论班会内容及过程;

3、组建辩论队,确定主辨手。

4、编写主持人串词

5、主辨手带领本辩论队组织材料

6、布置会场。

活动过程(共30分钟)

第一项:主持人发言

第二项:故事表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三项:诗朗诵:圆明园,你在哪里

第四项:主持人宣布辩论赛程序及规则,开始辩论

一、赛制

四对四组团体辩论赛

二、辩论赛程序

1、宣布辩论赛开始

2、宣布辨题

3、介绍参赛代表及所持立场

正方: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

反方:为自己而读书

4、介绍参赛队员及嘉宾

5、宣布辩论规则

(1)时间提示

(2)辩论规则

6、开始辩论:

(1)正方一辨发言(2分钟)

发言内容:我国地大物博,上有5千年的文明历史,可以说中国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盛誉,可是近代的中国,抗日战争……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原本富强的中国一下子跌入谷底,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处受到外国人的欺压,侮辱。这段历史成为中国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痛。对于侵略国这样的野蛮行径,我们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强烈抗议,每一份签名!每一份控诉!都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作为振兴中华的主力军,作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又该做什么呢?无法改变中国现状的,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不仅仅依靠单纯的爱国热情就能建立起来,更需要的是知识、科技、人才!以天下伟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此我方认为:我们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反方一辨发言(2分钟)

发言内容: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有值得我们回忆和歌颂的,也有我们的耻辱,不过。那都已经是过去式了,面对当今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我们不应该沉浸在战争的年代,我们要加强自身的素质、文化知识,强大自己的才能,然后再强大国家,俗话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我们应该强大自己的实力,才有能力去与外界抗衡,综上,我方认为:为自己而读书。

(3)正方二辨选择反方二辨或三辨进行一对一攻辨(1分钟30秒)

(4)反方二辨选择正方二辨或三辨进行一对一攻辨(1分钟30秒)

(5)正方一辨进行攻辨小结(1分钟30秒)

(6)反方一辨进行攻辨小结(1分钟30秒)

7、自由辩论

本阶段正反方辨手进行流水发言,发言辨手落座结束另一方辨手必须紧接着发言,同一方辨手的发言次序不限。(8分钟)

8、观众自由提问

观众提问阶段正反方各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一个问题回答时间为1分钟,如一个辨手回答时间未满,其他辨手可以补充。

9、结辨

辩论双方应针对辩论赛整体态势进行总结陈词。

三、总结辩论赛

1、班主任及嘉宾评析发言(略)

2、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3、主题班会结束

四、活动意义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蔡元培先生早在上世纪初就提出了“国民教育以养成健全人格为标准”。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所以,我认为,在悄无声息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做好的一项工作。

五、配套活动计划

1、观看电影《周恩来》

2、系列主题班会:

(1)做个有责任该的人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这篇课文有了初步了解,在熟悉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复习上节课的字词,然后带着问题进一步剖析文章。

二、句段解读

1.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文来到了东北沈阳。

明确:12岁的周恩来从江苏淮安来到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要地方,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地方,通俗地理解,好比是一群恶狼争抢着一块肥肉。

2.一个星期天……大鼻子的外国人。

明确:“背”和“进”两个词充分体现出周恩来一心想到租界看个究竟的好奇心和决心。第二句中“大不相同”说明差别很大,租界的热闹非凡反衬出别的地方冷冷清清。商业萧条,同样是中国的土地,差别却很大,更令人疑惑。

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明确:周恩来把个人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要为祖国的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

三、质疑探究

1.自主学习,初步感悟。画下感悟深刻的地方,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交流反馈,自主思考。

(1)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训斥中国妇女?

(2)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紧握拳头,却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

3.研读重点,深入感悟。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1)抓住“惩处”“训斥”,理解“中华不振”的内涵。

(2)重点句: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妇女。引导学生想象妇女、洋人、围观的中国人各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妇女悲伤无助、有理无处说;洋人仗势欺人、得意扬扬;围观的中国人气愤不平却敢怒不敢言。

(3)联系第11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教师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故事。

(4)教师总结“中华不振”的根源:我们的祖国当时不够强大。

4.写法借鉴。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如,周恩来刚到沈阳看到租界的繁华、热闹,与别处大不相同,衬托出别处萧条冷清、破烂不堪的景象。在写作中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主题要做到:一是要明确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二是要选准衬托物。衬托物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

四、体验与反思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说说各自的读书目的,对比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体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远大抱负,谈谈由此获得的启发。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1)读爱国名言,理解其包含的深意。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周恩来

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它,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巴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1)人物:周恩来除了有远大抱负,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外,还是个善思的人。从“疑惑不解”“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可以体会到。

(2)写法:三件小事,两次过渡。

(3)感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少年周恩来志存高远,胸怀博大,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并且一生都在为之奋斗。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让我们也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与国家、民族的兴盛联系在一起,从小立下远大志向,成为民族未来建设的栋梁。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满腔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祖国的希望,我们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呢?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9

一、说教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周生的回答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他有这样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都无处说理,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胸怀、疑惑、训斥、屈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

“教有多法,但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本课中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讨论法和多媒体辅助法进行教学,从而让生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课激趣。

1.以谈论自己成长中的故事为题,引入少年周恩来的成长故事,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学习课题中的“崛”字。通过查字典理解“崛起”及“崛”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哪几件事?并找出相关段落。引导生以“地点、人物、事件”为线索进行概括,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理清课文结构,明确:本文围绕着少年周恩来写了三件事。

1.周恩来在修身课上,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1—9)

2.周恩来来到沈阳,与伯父的对话。(10—14)

3.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妇女受人欺凌却无处说理。(15—17)

【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思路】

(三)精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共四个部分来教学

1.课文第一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的抱负和胸怀。“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到“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各有想法,而这位同学的回答却让魏校长为之一振。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所有所思”“坚定”这些词语,试想这位学生的回答绝不是出于一时冲动,而是在此之前经过了认真充分的思考才立下了远大志向,他的志向异常坚定,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推想一下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什么,让学生谈一谈或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少年周恩来的内心世界。

2.课文的第二部分,用指导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如,在读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时,“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和思考。

3.第三部分,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情景。如,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再让学生谈一谈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穷落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华不振”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4.引导学生在对比中理解,思考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使学生体会到,为家父、明理、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在

这样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课文哪些部分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畅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自己读书是为了什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认识,升华情感。(通过交流,让生明白,人不能仅为自己活着,应该活得更有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明确远大的方向。)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10

一、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会关心”为主题,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学科界限,让学生在情景中打动心灵,在阅读中生成感受,在活动中诠释行为,提升感受。在实践延续中积极体验,付诸行动。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是本课的教学目的所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读故事、诵名人名言、开展模拟小比赛活动等方式,缅怀革命先烈,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树立奋发图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志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学习,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计划。

四、课前准备

PPT课件、录象片断、模拟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纸板7块、名言小卡片、搜集有关我国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教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文化危机的资料和言论。

五、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播放《你是这样的人》乐曲,边看有关周总理工作的图片师边深情朗诵:

在这里

我要歌颂一个人

歌颂智慧和精力

歌颂马蹄莲的纯洁和质朴

在民族迷失了道路的地方

他以一个微笑

解开了人民的疑惑

他以神奇的魅力征服过所有的人

他以革命家的力量和战士的热情

使贫困的土地上开满了花朵

他的心脏和脉搏

在人民的躯体里从没有停止过跳动

他就是把毕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代伟人,我们人生的楷模——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从小志气高,在他12岁时就许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下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30页,读读链接桥里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师生交流)

[设计意图:用抒情的赞美诗和生动的故事让一代伟人周总理自然地走进学生心田,使学生初步懂得一个人从小要有远大志向,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情景导入和故事的阅读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二)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

1、课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文

教师:同学们,整理好衣服,佩戴好红领巾,请肃立!请向一切为了争取民族和人民的自由幸福而牺牲的英雄们深深鞠躬!

2、师:如果在纪念碑上开辟一小块缅怀者留言板,你会在上面写什么?

发小纸片,学生各自书写。

实物投影展示其中的部分留言。

3、小比赛,每组一个模拟纪念碑的纸板,3分钟之内,看哪组在上面写出的中华英烈名字最多,写得最工整。

[设计意图:很多时候,活动的教育方式远甚于苦口婆心的劝告。比赛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三)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实质涵义,学习榜样的实际行动

1、师:同学们,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历来是一面旗帜,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成就伟大事业和伟大人格的根本所在。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振兴祖国为己任,他们身上具有的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真诚的爱和责任让人感动。现在,让我们走近,了解有关他们的故事。

2、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6页,读读“广角镜”里面的三个故事,看看主人公是怎么做的?

大屏幕出示《闻鸡起舞》文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里祖逖怎么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小结:祖逖等一代又一代热血之士为了祖国的安定繁荣,闻鸡起舞,精忠报国。

3、出示《人民科学家的忠诚》文本,指名读

师生交流:故事讲了什么?钱学森为新中国国防事业作出了哪些历史性的贡献?

出示并齐读钱学森的话:“外国人能造,中国人同样能造。”

师小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祖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呕心沥血,孜孜不倦。

4、默读文中故事《童弟周:生命的追问》,交流感想。

划出童弟周说的话,齐读:我是中国人,我的最大愿望是让中国快些富强起来!现在中国看到了希望,我得赶快回国去!

师小结: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一种义务,一种光荣。

5、六人小组故事会:介绍自己最敬仰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辈,说说他们对自己的影响。

请学生上台说,对说得好的同学奖励名言名句小卡片

[设计意图:感人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孩子的心灵。读英雄故事,讲英雄故事这些直观、形象的教育形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祖逖、钱学森、童第周都是关心国家命运、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典范,选用他们的故事,能促进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的理解。]

(四)熟读成诵,深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涵义

1、刚才有几位同学得到了老师的小卡片,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和大家共同来分享。

指名说句子和意思,逐句理解。(出示句子和注释)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宋.朱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顾炎武)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2、师:这几句爱国的至理名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认真背一背,记一记。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名言名句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瑰宝。通读诵读教材“积累园”及补充的名言名句,能够帮助学生深化主题认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责任!

(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贵在行动

1、播放八国联军侵华,香港岛被迫割让给英国后又于1997年顺利回归的录象片段。

师生交流:帝国主义列强为什么敢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什么香港岛曾经被迫割让给英国?为什么又能于1997年顺利回归祖国?说说你所知道的原因。出示并引读:

——:中华民族百年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开拓未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是历史的重任,先烈的遗志,我们的责任。今天,我们需要努力的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读书!

2、师:在这和平安宁的时代,振兴祖国的内容和任务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请说说你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吧。(点名学生谈看法)

3、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在学习小组组长的带领下,在黑板的指定圈内写下自己的感悟。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的责任是:

4、教师介绍我国今天在国际上的地位、恳切陈述我们面临的种种危机:诚信危机、环境危机、恶习危机、战争危机、教育危机、健康危机、科技危机、文化危机等等。

5、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6、同学们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马上行动起来,为自己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成材计划,写在一张白纸上。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都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振兴中华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们理所当然要尽自己所能,刻苦学习、储备知识和能量,为了祖国的明天、也为了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故事、名言只能让学生懂得“落后挨打,从小立志报国”的道理,行动才是目的地。引导学生如何把爱国情感落实在具体行动中,明确自己的责任。让道德教育真正进入学生的头脑,学生的心灵。]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11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学生自由读课后生字表里的字。

(二)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出示3组词语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

▲闯进惩处吵嚷

▲踊跃回答铿锵有力

2.读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指名轮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踊跃回答”、“铿锵有力”词语的意思。

(四)梳理课文内容。

1、理清课文层次,引导学生概括文中的3个小故事。

2、在这3个小故事中,哪件事让周恩来感受最深刻?课文的哪几段写了这件事?

三、紧扣词语,精读感悟,体会“中华不振”,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一)自主学习,初步感悟。

画下感受深刻的地方,不明白的地方画个问号。

(二)交流反馈,自主质疑。

预设: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

为什么中国巡警不惩处洋人,反而把中国妇女训斥一通?

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三)研读重点,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抓关键词、谈感受。

抓住“惩处”一词辐射重点段,理解“中华不振”。

(1)指导写字:学习“惩”字,分析字形,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2)理解词语:读词语,解词义,明方法。

(3)思考讨论:

惩处谁?为什么要惩处洋人?

中国巡警为什么不惩处洋人?

出示: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引导学生抓住“衣衫褴褛”,想象、体会妇女的不幸和悲伤,并相机指导朗读。

▲由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抓住“闯进”一词,理解“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入内,补充“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2、出示视频资料,丰富对“中华不振”的理解。

3、感情朗读。

(1)引读: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______,谁知??_______,反而_________。围观的中国人都________.但是,_______只能________。

(2)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4.教师小结,强化感悟。

同学们,为什么洋人轧死了中国人还得意扬扬?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妇女训斥了一通?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四、写话或说话训练。

(一)从租界回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些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或说一说。

(二)学生交流写话或说话内容。

(三)深化对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五、总结全文,引发思考。

六、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第二课时(略案)

教学过程:

一、比较中体会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目的的不同,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

(一)其他同学为什么而读书?

(二)比较周恩来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会到: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而读书,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体会周恩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三)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并分角色合作读。

二、补充“阅读链接”,加深对周恩来的认识。

(一)自读阅读链接内容。

(二)指名读周恩来写下的著名诗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三)师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周恩来的救国抱负和博大胸怀。

(四)激情诵读诗歌,指名读、齐读。

三、回顾全文,畅谈感受。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1.人物:引导学生从“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静静地坐在那里”等处体会周恩来还是个善思的人,并学习这种品质。

2.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

3.感悟:交流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四、抄写生字词:把文中四个字的词语找出来,抄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

五、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周恩来的其他故事,或熟悉的亲人或小伙伴们的成长故事,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 篇12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七单元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专题,单元读写训练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在成长的故事中体验成长的快乐,思考成长中的问题,留下成长的足迹。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本课是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通过三件事写了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意在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他立志的原因,从而在阅读中更好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理解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教学难点:

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过程:

我设计了如下的四个教学环节:

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二、体会感悟,领悟感情;

三、总结收获,回归整体。四、课堂作业

一、理清思路,确定重点段

1、回顾文章写作思路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指生说,师适时板书。

第一件事: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板:听说“中华不振”)

第二件事: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板:真正体会中华不振)

第三件事: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总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板: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明确学习重点

(1)重点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课后问题)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2)哪件事最能说明他立志的原因呢?(第二件事-7、8自然段)

【这一环节,我通过带领学生回顾这篇课文的写作思路来把握文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同时也明确这节课的学习重点,学有方向。】

二、细读课文,体会感悟。

[本课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因此教学中,我从课后习题2入手,紧紧围绕“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进行感悟。抓住重点段中的重点句、关键词,来理解,结合朗读指导,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周恩来远大的志向。]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一)学习第二件事(7-8):真正体会中华不振

1、7、8自然段的重点句是什么,指生说,其他生画。

(1)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2)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一旁。

(3)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妇女。

2、小组交流课前预习对这句话的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3、全班交流:

(1)抓住“大不相同”,体会外国人居住的地方灯红酒绿,中国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会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明白贫穷的中国土地上有一处繁华之地,但这繁华不属于中国!这是中华不振!

(2)抓住“衣衫褴褛、哭诉、得意扬扬”,学生可以体会到妇女的可怜与与无助,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A、在学生理解后,我就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妇女哭诉着什么,洋人又是怎样的得意?指生谈,大胆想象。

B、引导学生讨论我们都知道轧死人受到惩法的,凭什么这个肇事的洋人还能得意扬扬呢?使学生明白洋人凭着就是他们国家强大;凭着我们中国的贫穷,科学技术的落后;凭着我们部分中国人的懦弱;更凭着中国政府的腐败无能。就因为这样洋人才如此目空一切、无法无天、惨无人道。

(3)A、抓住“不但不……反而”来进一步体会当时中国巡警的懦弱,抓住“只能”体会当时围观的中国人受外国人的欺凌,受中国巡警的压迫,敢怒不敢言,有理无处说,及对妇女的同情。

B、让学生说说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亲眼目睹这一切,你会怎么样?生一定会说要为这位妇女打抱不平。再进行反问能行吗?从而引出在当时的背景下即使你是一个有志之士,也无法凭着自己的力量主持公道。这一切原因归于中华不振。因此当时有志气的中国人也只能是紧握着拳头,紧握着无奈,紧握着…………

(4)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读出这不同人物的表现,读出当时中华的不振。生练读,指读,评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这一环节,我紧紧抓住课后问题,带领学生感悟,将理解与体会,交流与读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的交谈、汇报中便能体会重点内容的含义,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顺学而导,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习其他部分

1、还有哪些句子需要理解?

(1)第二件事是周恩来亲眼所见中华不振,在此之前的第一件事周恩来也听说过中华不振。

①指生读:一连串的问题……看个究竟。

②重点理解“疑惑不解”(板:疑惑不解)

③指生感情朗读,读出当时的疑惑不解。指读,评读。

(2)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抓住“清晰、坚定”与其他同学的回答形成对比,从而更深刻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

【这一部分,我继续把握住能体现重点内容的重点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感悟,通过训练学生使用对比的方法,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感情。】

三、联系实际,回归整体

1、这篇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感想?

2、你有什么收获?

【这一环节总结全文,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

四、课堂作业

理解句子:

1、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一旁。

2、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不幸的妇女。

3、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说“中华不振”真正体会中华不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