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孩子 共49份
读后感孩子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读后感孩子、读后感孩子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读后感孩子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对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或文章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的意见或感想,我们称之为心得。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心得体会书要如何规范的书写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精选读后感孩子精选”,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读后感孩子 篇1乐观的品质,绝大多数的人会认为是可贵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也看中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说:“如果有人问我儿童最需要培养的品质是什么?我会说乐观、兴趣和习惯。没有浓厚的兴趣,就没有成长的动力;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没有成长的保障;而兴趣与习惯都离不开乐观这个基础。孩子是否乐观是教育成败的根本标志。”可见,乐观精神是多么重要。
在逸爸的个人教育体系中,乐观与好奇心、阅读习惯属于最重要的三个培养目标。有人说,这乐观不乐观应该是由一个人的性格决定的,我想大多数人会认同这种普遍认知。
然而《教出乐观的孩子》的作者塞利格曼,完全不赞同这个说法。他认为,乐观是一种后天的能力,可以通过引导、练习获得。塞利格曼是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的理论颠覆了传统心理学的基石,把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从对人的缺陷和不足,转移到人的优势和美德上,提倡心理学要为提升大众的幸福而努力。
塞利格曼最重要的理论贡献之一是,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向和方法。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心理状态:当一个人失败时,对自身产生怀疑,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自身不可改变的因素,放弃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读后感孩子 篇2抑郁症是到20世纪60年代才频繁出现的,典型的病患是中年妇女。20世纪60年代早期,抑郁症开始流行。如今,抑郁已经成为精神疾病中的普遍“感冒”,而它的最年轻的牺牲者常常是初中生,甚至是更年幼的孩子。
彼得·卢因森博士,美国著名的抑郁症研究者,他与同事随机选取了美国俄勒冈西部的1710名青少年,进行诊断访谈。出生于1972-1974年的一批人,在14岁时,有7.2%的人有过一次严重的抑郁症;而出生于1968-1971年的,有4.5%有过重度抑郁。此外,另一项研究在美国东南部,3000个12-14岁的青少年中,患重度抑郁症的普遍性达到9%,9%的儿童患有抑郁症。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症是目前15~29岁
查看更多>>书籍是人们知识所汇聚的结晶。有很多书籍能让我们有许多感触,此时我们应该动笔写下一篇读后感来保存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那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作品读后感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雪孩子读后感,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雪孩子读后感【篇1】我今天读了一篇故事,他的名字叫做《雪孩子》。
这个故事讲了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彬彬,他很喜欢吃雪糕。有一次,他的舅舅来到了彬彬的幼儿园,他拿来了50支雪糕。张老师说:“每人吃一支雪糕吧。”同学们非常开心。可是,彬彬马上站起来说:“不行,这是我舅舅送来的,就是我的。”张老师劝他了好几次,可是彬彬还是不同意,张老师只好带着同学们出去活动去了。教室里只有彬彬一个人在吃雪糕,他一下子吃了30支。他觉得有点吃不下了。可是,他想:如果同学们回来了,有可能他们还是要吃,所以彬彬把剩下的20支也吃完了。老师和同学们一进门就说:“天呐。”彬彬身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张老师马上把彬彬送进医院,医生说:“需要马上个给他输血。”同学微微听见了,马上站起来说:“输我的血吧。”微微的血一滴一滴流进了彬彬的血液里,彬彬慢慢的醒了。
我读了这段故事,我明白了我们做人不能小气、不能自私,又好东西、好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
我还要学习微微助人为乐、关心小朋友。
雪孩子读后感【篇2】《 雪孩子》讲诉了一个关于兔宝宝和可爱的雪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生动感人。
我觉得这篇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雪人它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慰。明知道自己是雪做的最怕火,还进入火灾现场奋力营救小白兔。它这伟大的举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认为该故事最感人的是兔妈妈说的最后一句话:“多可爱的雪孩子呀!”它即几点了题,又总结出了雪人的可爱之处。
在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有很多像雪孩子那样可爱的人。小到抓小偷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大到警察,火警队。警察和火警是靠团队精神胜利的。其实人自己的力量是很薄弱的。这个故事我想一定是根据火警救人的感人故事编写的。“故事来源于生活。”当失火,曾有多少火警人员站在抗战线上;曾有多少人舍己为人救出火中小孩;曾有多少人战死在火场。我是设计师 我将把火警人员衣服设计成防火的绝缘体材料。这样来将再以后的救火训练场上和实战将尽量少的避免火海的灼烧。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无私奉献的雪人,一个充满了爱的世界。
雪孩子读后感【篇3】冬天到了,小兔和它的妈妈住在一个树洞
查看更多>>读完这部作品后,我确信你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最佳的表达内心震撼的方式就是将其融入自己的读后感当中。关于“孩子你真棒读后感”,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撰写了一篇文章,热情欢迎大家前来阅读。如果你认为这个网址很不错,请分享给你的同事和领导们吧!
孩子你真棒读后感 篇1读完《告诉孩子你真棒》这本书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明白了自信源于成功的暗示,恐惧源于失败的暗示。这不仅适合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也适合我们自己。许多父母强迫孩子整天学习。他们缺乏的是对孩子的信心。
对孩子‘推着、压着、吵着、骂着’的父母,恰恰是缺少对孩子的自信。仔细思量自己,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孩子学不如我所预期的那样好的时候,我自己首先失去信心,并在言语和行动中表露出来,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产生我就不这块料的想法,让自信的大厦从此坍塌。其实我也看到在生活中对孩子说:
有进步、还可以做得更好、不要泄气,再努一把力就会成功!、我真为你骄傲!没关系,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有积极进取的语言暗示时,孩子会兴高采烈,脸上洋溢着活力,努力做到最好;但很多时候我们会脱口而出:
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怎么还不会呀、怎么讲,你也不会明白的、算了,就这样吧、怎么这么笨呀、对孩子的过失,做不到宽容和理解,一味的表示不满,品头论足、求全责备,给孩子带来过多的负面信息。看到沮丧孩子写在孩子的脸上的时候,我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言语和指责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心理负担;没有深思过这样的行为会不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否有天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是否有兴趣和自信。
看着孩子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应该多学习一些教育孩子的艺术,像卢勤那样爱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懂得孩子,让孩子生活在你能行的环境中,让孩子慢慢地由消极变为积极,将你能行变成我能行。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树立自信,重建立想的殿堂。
因此,通过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认为我应该:
一、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人格是不分时间、地点的,也不分优点多还是缺点多。如果父母在孩子有成就的时候尊重他们,在孩子有问题的时候不尊重他们,随意表扬或贬损他们,那是错误的。
家长们不妨用心理换位的方法来思考,当别人有缺点和错误时,他们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孩子渴望被尊重,首先是被家长和老师的尊重。尊重孩子,不能对孩子说有辱人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