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方案 共45份
教研方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教研方案、教研方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教研方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编辑精选了一些关于“教研方案”的资料供您参考。如果没有制定计划,就无法有任何头绪,为了让工作顺利进行,经常需要提前做方案准备工作,周密的计划基本上可以确保工作顺利进行。本文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建议您咨询专业人士!
教研方案【篇1】时间:2017年9月22日
地点:大一班
研究主题:研读《大教研活动方案》、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困惑及措施
活动目的:指导教师要知道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和特点,提升教师对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及活动后的反思能力。
出席者:全体教师
内容:实践研讨
准备:***
活动过程:
一、讨论问题
结合上个学期中大班专用活动室(角色游戏)活动、小班在自己班级角色游戏的活动,说一说你在开展角色游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困惑?
总结梳理:
(1) 儿童的角色意识和行为;如何提高儿童在游戏中角色扮演的意识?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谁,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二)关于游戏中教师指导方面的问题;1、新的游戏主题出现时,教师该不该教?2.在指导儿童游戏的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规模是多少?三。当游戏中存在竞争或其他违法行为时,如何处理和引导教师?
(3) 游戏中角色的分配;角色分配时,教师如果是完全自主的让幼儿选择游戏角色的话,只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那就是:弱者只能是当配角,强者则会老是当主角。而且往往会出现比较混乱的现象,每个人都争着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到底老师在分配时能否轮流的安排一下幼儿进行选择呢?
有困惑,有思考,才会有进步!
经验梳理:
1角色扮演的概念:角色扮演是指儿通扮演各种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
2.角色游戏特点:
(1)对游戏角色的假想
(2)对游戏材料的假想
(3)对游戏情景的假想
3.角色游戏的结构:角色游戏的结构是指角色游戏中所包含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角色游戏中的人、物、情节、内在规则。
2、解决问题
如何增强儿童在角色扮演中的角色意识?
小结: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奠定良好的角色基础。
2提供游戏道具,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三。加强引导,提高儿童角色意识。
(1)树立榜样,模仿学习;
(2)扮演角色,随机指导;
(3)重视评价,加深印象;
讨论二、关于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指导?
(1) 创造一个开放的游戏环境——环境保障游戏。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
2提供丰富而动感的玩具材料。
三。保证孩
查看更多>>按照领导的指示和要求,我们应该开始准备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了。编写工作计划,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应对工作中的变化。如何准备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计划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教研方案系列,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教研方案 篇1一、指导思想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活动也是幼儿园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课程组织方式之一,它以个别化学习的鲜明特点弥补了集体教学的缺陷,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个人的经验、特点得以体现,也使“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得到具体落实。
针对本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组织实施存在问题,本学期我们重点围绕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开展教研,通过理念解析、过程剖析、材料剖析、现场观摩和教师观察指导技巧等内容,让广大教师从理念、技术、实践三个层面掌握这些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组织指导策略,并且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这项专题研讨与培训,促进教师更加关注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提高我园教师组织与指导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的能力,提高幼儿园游戏质量。
二、活动目标
中、大班不同年龄段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学习的方法、规律,造就教师在区域活动中指导幼儿操作的能力和一支教学业务精良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2、通过实践和研讨,学习正确观察和评价在游戏中的发展状况,探寻出便于师幼操作的游戏记录方式和符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游戏成果表现形式。
三、教研主题
1、教研主题一:区角活动的研究
2、教研主题二:游戏活动的研究
四、活动对象
幼儿园全体教师。
五、活动实施的要求
1、各执教者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态度认真,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做好授课的准备。
2、执教者要深入教材,研究教法,根据所任班级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区角和游戏活动的活动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我园的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质量。
3、在活动中,执教者要坚持游戏的教育原则,在“寓教于乐”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孩子的能力。
共同提高的目的。
六、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20xx年9月——10月
理论讲座,提升理论水平,了解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形式,在《指南》的引领下,将教育理念转化落实为教育行为。
2、各班教师根据本学期研究主题自选教学内容。
(二)实施阶段:20xx年11月18日——19日
第一阶段:分年级组开展第一次教研活动
1、人员安排:
小班年级:刘年梅
查看更多>>如果您需要遵循某些特定要求的“教研方案”建议,我们建议您做好充分准备。在我们有着紧迫工作计划的时候,机会经常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必须完善我们的准备计划,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希望您能在这里获取到有益的信息!
教研方案(篇1)主题: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小数课题组
二〇一六年十月十二日
一、活动背景
本次的教研活动以县级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为载体,以教师行为为研究主体,通过听课发现课堂及教师行为存在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策划安排
教研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16年10月12日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混合运算》
课例执教:张丽
活动成员:小学数学组全体成员
活动目标: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三、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分析现状,提出主题。
教研会议开始,就请全体委员提出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
从老师们所反应的情况来看:
a、 在课堂上,老师教得很认真,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b、 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好,但解题能力普遍较差,特别是不会问数学题。
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那我们应该怎样去改变现状呢?只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问题为主线,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改变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讲,不善于思考交流、不会提问题的现状,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让数学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因此,本学期我们的教研主题就是“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每个老师在汇报课时,都要体现这一主题。
第二阶段:课堂演示与研究。
当然,一节课要真正落实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他们多种感官都调动起来,说起来似乎很容易,但做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为了让老师们能真正融入教研的氛围中,张丽老师承担了第二节研究课,课题是“混合运算”。
第三阶段:围绕主题议课
教研课题: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观课点:
1).教师通过什么方式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问题?
(刘映希、马国卿、陈海花)
2). 教师是否注重方法引导,让学生“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