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课件

敕勒歌课件。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我们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参考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小编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敕勒歌课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

敕勒歌课件(篇1)

教材分析: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诗歌反映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在景物描写方法上,静动结合是本诗的显著特点。

学生分析:

这首诗歌,学生在小学时已接触过,但只是停留在篇目背诵的浅显层面上,对诗歌的景美、情美、构思美缺少探索和体验。

相关课程标准: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查找“乐府诗”、“敕勒族”的有关资料;查找蒙古大草原的相关图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乐府诗。

2.掌握生字、词语,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通过合作探究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感。

评价任务:

1.了解乐府诗。

2.背诵、默写课文。

3.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思想感情,以及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2)

1.运用PPT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注:草原风景作背景图片,

同时滚动播出歌曲字幕。)

指导语:请同学们聆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看图片和字幕,让我们

的心飞临那美丽的大草原。

2.教师:一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倾诉了牧民对草原对家乡的无比热爱,令人心旷神怡。大草原自古就是北方人民的美好家园,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板书课题,播放“学习目标”。(PPT3)

二、自主学习,我“行”我“诉”。(PPT4、PPT5)

(一)检查预习,掌握基础。

教师请学生口头汇报课前查阅的“敕勒族”、“乐府诗”的有关资料,然后字幕补充相关资料,重点强调红字部分。

1.《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敕勒族相当繁盛,史书记载有十二个部落。而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乃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2.《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3.生字积累(指定同学朗读)

敕勒(chìlè)穹庐(qióng)见牛羊(xiàn)

天似(sì)笼盖(lǒng)

(二)指导朗读,品悟诗韵。(PPT6)

1、播放示范朗读PPT。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三)感知课文,品悟诗意。(PPT7、PPT8、PPT9)

教师用PPT播放思考问题。

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思考字幕上的四个问题,五分钟后,你可以抢答任意一题。机会难得,希望同学们把握展示自己的机会呀!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酝酿答案,在练习本上整理答案提纲。举手抢答。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举手抢答,及时评价、归纳、补充学生的答案。对未抢答的题目可指定成绩较好的学生回答。

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在诗中写了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天空的特点是苍苍,草地的特点是茫茫,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辽阔无边。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草的特点是茂盛,而牛羊的特点是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除了说明敕勒川的地理位置外,还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一方面,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入云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另一方面,“阴山”是北方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地方。它是乡情的浓缩,是故土的代名词,为下文表达对草原的热爱做铺垫。)

3.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要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用牧民们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地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参考答案:草原上并非无人,“见牛羊”一句暗示了人的存在。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这样写使人油然涌起一种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三、合作探究,发现精髓。(PPT10、PPT11)

请你选择一个角度,谈谈《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提示:从修辞、动词使用、诗文结构等角度谈)

学生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探讨,把探讨结果整理在练习本上。2.各组推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活动:灵活处理各组发言顺序,及时肯定发言内容。学生能能围绕答案说出大意即可,不要拘泥于答案中的固定词句。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体现草原的美。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广阔恢宏。但是,诗人的描写全从宏观着眼,作总体的静态的勾画,没有什么具体描绘,使人不免有些空洞沉闷的感觉。但当读到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便顿然改观。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于是,由静态转为动态,由苍茫一色变为多彩多姿,整个草原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2.动词“吹”、“低”、“见”使诗境宏厚,味外有味。“吹”字,体现了长风劲吹的豪放,吹出了滚滚牛羊,吹出了苍茫草原的隐秘。“低”字,不仅可见草原的水草丰茂,又展现了草的动感。“草低”才显现牛羊。动词的使用,是作者欲藏故露的写景方法,已经耐人寻味。

3.构思巧妙,结构上双重反衬。一是广阔无垠、大面积的空白,与微露的牛羊之间的衬托;二是从苍茫的死寂到生命的喜悦的对比。

四、达标检测,跃跃欲“试”。(PPT12、PPT13)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qiónɡ()庐见()牛羊天似()笼()盖

(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2.青色。()

3.辽阔,深远。()

4.同“现”,呈现。()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2.风吹草低见牛羊

(四)问答题:

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

民的什么情感?

参考答案:

(一)敕勒穹xiànsìlǒnɡ

(二)穹庐苍苍茫茫见

(三)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五、课外练习,拓展提升。

请将《敕勒川》改写成一段优美的

写景抒情文字。

附:

教后反思

亮点:

1.课堂引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一堂课兴味盎然。

2本堂课学生听、说、读、练,调动了学生多种活动,完成了课堂目标,使学生“健康的疲劳”。

建议:

1.课堂导入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四分多钟,教师可播放一半。

2.探究“《敕勒歌》写作上的巧妙之处”,学生可能探究较浅,还须教师适时点拨。

敕勒歌课件(篇2)

教学目标:

b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敕勒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敕勒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课件(篇5)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所描绘壮美景色。

2、理解诗歌大意,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草原的情怀。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歌曲导入

一读,读得清楚

要求:读懂诗歌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内容。

1:这首民歌写了那些景物?作者站在什么位置?

2、发挥你的想象,把你头脑中的画面描绘出来。

3、小组交流、组内展示。

二读:读得好听

要求:能把握好停顿、速度的快慢;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强弱。

1、通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

例:A、穹庐敕勒见牛羊

B、敕勒/川,阴山/下。

2、朗读展示。

三读:读得有味:

要求:仿照示例,学会品味语言。

《敕勒歌》虽篇幅短小,但,问世以后,千古传诵,不少评论家对它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你认为诗歌中,那一句最能够表现了大草原的特点?试朗读体会?

例:(略)

我认为________最精彩,因为___________。

二、展示评价:

我自信,我成功!亲爱的同学们,请快快举起你的右手,去大胆展示自我吧!

三、达标检测:

1、基础题:加点字注音

2,课外了解有关草原的文章或者歌曲,查阅资料,了解“乐府诗歌”。

敕勒歌课件(篇6)

(一)看图画导入课题。

1 出示插图投影片、挂图或光盘。使学生面对反映北方草原风光的图景,说一说看到的情景,抒发自己的感受。

2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美丽风光的北朝民歌——敕勒歌。这首诗写作时间离现在已有1500多年了。写得怎么样呢?

请同学们听录音——放课文朗读录音。

3 解题。

(二)读通诗句,认识生字。

1 自己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 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3 检查识字情况。

4 检查指导读课文,把诗句读流畅。

(三)读懂诗句,了解字词。

1 自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学生尝试互相解疑,教师点拨讲解难懂的词语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质疑讲一讲诗句的大意,学生仿照口述。

(四)反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2 学生自己读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指名读,评议指导,反复练习。

3 多种形式开展朗读比赛。

(五)看图有感情地朗诵。

1 再次出示图画,学生看图练习背诵。

2 小组选代表到台前看图吟诵,评议后齐背。

(六)指导写字。

(七)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敕勒歌课件(篇7)

一、歌曲导入:

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

二、作家作品常识: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

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

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两分钟)

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

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 从诗中看到了什么? (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

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 及时板书)

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 及时板书)

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

生:很大、望不到边等 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 牛羊 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 茂盛 牛羊怎么样? 肥壮 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 静态描写

草低、见牛羊呢? 动态描写 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

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天高地阔 辽阔无边 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

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

五、当堂背诵

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

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敕勒歌课件(篇8)

一、文本解读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的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全诗风格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三、教学重点

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

想象并体会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体会敕勒人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六、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歌”入题,介绍诗歌朝代及民族特点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在什么情况下唱歌?

2、板书课题,讲解,齐读课题。

敕勒,指敕勒人;敕勒歌,就是敕勒人所唱的歌。

3、介绍敕勒族,了解其民族、地域特点,板书课题。

敕勒人,生活在1500年前的中国北方,历史上称为北朝。敕勒人饲养牛羊,逐草而居——哪里有水草,他们就把牛羊赶到哪里,就把自己的家安在哪里,一个个圆顶大帐篷就是他们的家。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语言歌唱自己的家乡,歌唱自己的生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二、播放音乐范读视频,欣赏诗歌

他们唱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讲解:野的读音,古音读ya ,现在统一读ye

三、学生练习朗读,初步识字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识字指导。

出示生字词认读(6个生字——似、庐、笼、盖、苍、茫)

带拼音认读,去拼音认读,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诗歌,评价字音是否准确。

四、指导朗读,读出节奏

1、同桌互助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2、推荐读,读正确,读流利。

3、师生配合读,读出节奏和民歌的韵味。

4、看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练习朗读。

五、学习诗歌,理解感受诗歌意境

1、紧扣“歌”的特点,借助图片,学习第一句

“川”平地;敕勒川,就是敕勒人居住的大草原,在我国北方,今天的内蒙古、阴山一带。

播放图片,理解地域特点。

2、看了图片,你觉得那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3、在敕勒人眼里,天是什么样的?地又是什么样的?

理解“穹庐”,图片出示蒙古包,指导理解。(敕勒人用自己熟悉和最亲近的帐篷的圆顶来比喻辽阔的天空,形象可爱。)

4、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指读: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一句?

师生合作读:我来用敕勒人的话来说,你们来读诗歌。

男生、女生赛读,齐读

3、小结:这一句,交代了敕勒人生活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草原的辽阔,和他们对自己家园的喜爱。(板书:喜爱)

4、借助插图,发挥想象,学习第二句

请大家仔细看课文的插图,说说你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大草原又是什么样的?(天蓝蓝的,草原没有边际)

理解“苍苍”“茫茫”。板书:天苍苍野茫茫

看图想象,指导朗读。

一切都是那么辽阔,那么安静。忽然,一阵风吹过,草儿低下了身子,弯下了腰。这时候,你们看到了什么?

想象,引读,理解,感受草原的壮美、富饶。

5、小结:这一句,辽阔安静的画面一下子鲜活起来,辽阔的天空,壮丽的草原,风中的牛羊,让我们感受到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的赞美。板书:赞美

6、欣赏画面,听歌曲《天堂》

深情的歌唱,让我们仿佛走进了辽阔的草原,看到了巍巍的群山,鲜嫩的水草,肥美的牛羊。

六、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七、推荐诗歌,拓展积累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推荐北朝民歌的另外两首名作。这两首民歌和敕勒歌一样,语言明白如话,风格豪爽,塑造了两个不同的英雄形象,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企喻歌》(其一)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需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坡。

《木兰辞》(节选)

开我东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1、自由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之间说说自己的理解。

3、提出不明白的问题,集体讨论。

4、练习朗读,体会人物的形象。

八、板书设计

敕勒歌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热爱赞美

小学二年级语文《敕勒歌》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丰富认知

1、设置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见过什么样的风景呢?由此引出草原风光(配图欣赏)。

2、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3、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敕勒歌》(板书)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听录音范读。

2、学生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再次自由朗读《敕勒歌》,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逐一解决:

1、“敕勒”是什么意思?

2、“川”是什么意思?

3、阴山在哪里?

(读完这一句之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4、穹庐是什么意思?

(天似穹庐,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天比作穹庐。解释穹庐的意思,想象天似穹庐的景象。思考为什么把天比作穹庐,体会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

5、苍苍和茫茫是什么意思?书写“苍”、“茫”两个字。

(苍是湛蓝的颜色,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这是一幅静态风景图。与下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景色对比。请学生上台表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同时思考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

6、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江南》、《春晓》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4、利用多种形式朗读传承经典。

五、课后作业

1、课后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将你体会到的《敕勒歌》中的场景用水彩笔画出来。

敕勒歌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

优美诗篇。第22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板书:22古诗两首敕勒歌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

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

(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

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

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

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

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诗意。

五、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

“天苍苍,野茫茫。”

读了这句,让我们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下那辽阔的绿色大草原。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一句把草原写活了。让我们看到茂盛的牧草和时隐时现的肥壮的牛羊。

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六、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阴、似、野、苍、茫。

2.按结构记忆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阴、似、野。

3.指导书写:

让学生观察字帖里的字,然后描和写。

重点指导:首、似

七、板书设计:

敕勒歌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

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二、初读古诗

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5、师:谁来评一评?

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四、品读诗文

结合文中注释,同桌间自己理解诗中含义。看你读懂了多少?(蓝蓝的天底下,草地一眼望不到边,风吹过来,草低下了头,露出了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一)前四句

1、师(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

2、师: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生说含义:(敕勒族人居住的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像圆圆的大屋顶,笼罩在原野上。)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想读读吗?大家赶快试试吧!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师: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还有谁想读?

5、师:说说他读得怎么样?(他读得又流利又有感情。听了他的朗读,我觉得草原很大!)

6、师: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7、师:你们读得真棒,老师真高兴!下面咱们进行男女生赛读这两行诗句,好吗? (男女生赛读)

师:男生把阴山的雄伟高大读出来了,女生把草原的辽阔无边读出来了,男女生都得第一!

(二)后三句

1、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诗人看到了蓝蓝的天空辽阔无边,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长满了绿油油的草,而且草长得很高,很茂盛。风一吹把草吹弯了,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2、师:你们把这个画面描述得真美!肯定有很多的感受。想想,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生1:我体会到这儿非常美。

生2:我觉得这儿的牛羊肯定长得很肥,因为这儿的草长得很茂盛,牛羊吃得好就长得壮!

3、师:牛羊长得这么壮,这儿牧民的生活怎么样呢?

生2:他们每天能看到怎么美的景色,肯定很幸福!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7、欣赏着自己美丽的家园,看着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那心情老好了!还有谁来读读?读出生机感、喜悦感;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指名读)

(三)写法指导:

看全诗,看板书:景物描写中有动态和静态描写,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风吹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五、诵读古诗

1、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2、听范读录音

3、看节奏,朗读时应注意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六、画中展示:

1、师:“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2、师:大草原就是一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学生作画,师巡视。) (展示绘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我们有56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我们以后要多关注古典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真实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

(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GZ85.com延伸阅读

歌曲课件


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有请驻留一会,阅读小编为你整理的歌曲课件,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歌曲课件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幼儿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表现力。

3、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内容,教幼儿学会较准确地唱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师:今天老师要给你介绍一位懂礼貌,尊敬老人的好娃娃,你猜猜他平时的表现是怎样的?(启发幼儿结合平时对待老人的态度,猜猜好娃娃的表现。)

二、在音乐声中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并初步感受歌曲。

2、爷爷是怎样的?好娃娃是怎样对待爷爷的?爷爷高兴吗?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孩子说奶奶。

3、爸爸妈妈看了是怎样的态度?是怎样说的?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回答用歌词进行总结。

三、幼儿学唱歌曲。歌曲的题目叫做《好娃娃》在此环节中解决重难点。

1、教师示范唱一遍。

2、请幼儿跟唱。

活动反思:

今天的音乐活动,内容是一首活泼欢快的歌曲,讲述的是好娃娃如和尊敬关心爷爷奶奶的事情。幼儿在熟悉歌词的基础上体会情感,表现歌曲的.气氛,愿意学学歌中的好娃娃,在家中做个关心老人的好孩子是活动的重点。歌曲的意境可以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恰当地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景,使幼儿通过想象、联想来理解歌曲,可使教学活动情趣盎然,生动活泼。如教歌曲《好娃娃》时,我创设了情境化教育环境,头发花白的“爷爷”走了上来(拄着拐仗),“小娃娃”急忙为“爷爷”搬凳子,爷爷笑哈哈;“奶奶”走了上来,步履蹒跚,嘴巴一张一合(没牙),“小娃娃”急忙给“奶奶”端了一杯茶,然后再学唱相应的句子,这时大部分幼儿很有兴趣,迅速理解了这首歌的内容。当“爸爸”“妈妈”亲切地夸奖“你尊敬老人有礼貌是个好娃娃”时,歌曲《好娃娃》就充满了感情色彩,“尊老爱幼”得到了自然的表现,幼儿真正领会了“尊敬老人有礼貌”的“光荣”、身临其境才能“心”临其境,产生同感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身临其境,可以增强幼儿的主动参与意识,自然地将自己角色化,与角色融在一起。

歌曲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

2、体会当时日本侵略者给中国人民造成的苦难和抗日军民高昂的斗志。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4、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内容。

5、学会并掌握文中的生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歌词中发生事件的时代背景。

2、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东北人民无家可归、流亡关内的痛苦,教育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1931年,在我中华大地上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你知道是什么事吗?(九一八事变)

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九一八事变?(学生介绍九一八事变)

我们再来一起看看一部纪录片。(播放纪录片《多事之秋》的片段。)

日本侵略的铁蹄随意践踏我国领土,政府提出不抵抗政策。实在可气可恨!(教师握紧拳头,气愤至极。)

在日本铁蹄的践踏下,东三省很快沦陷。中国东北三省的劳苦大众携老带子,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乡流亡关内。东北是他们的家乡,可此刻,他们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这种情绪要倾吐,要爆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爱国志士勇敢的站出来,号召、组织大家要拿起武器和敌人进行坚强的战斗,把日本侵略者打回老家去。张寒晖也拿起了特殊的武器——笔,谱写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这首歌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每一位中华儿女,这首歌并迅速传遍全国,引起强烈的轰动。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首歌吧。(放歌曲《松花江上》并配有相关画面,其中有劳苦大众扶老携幼逃亡、日本侵略者无情侵略的镜头。)(学生听得认真,比较好地了解了这首歌词的写作背景。)

听完这首歌曲,你心情怎样?歌中唱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

这首歌曲的名字就是——松花江上。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歌的歌词。

板书课题,全体齐读。

二、初读感知

1、自读歌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出示词语:

煤矿 高粱 衰老 同胞 悲惨 抛弃 宝藏

利用形声字知识指导辨析生字“梁”和“粱”。理解:同胞

(2)查课文朗读情况。(同学桌互相读)

(3)指读歌词。谁愿意读课文,其他同学考虑:

“我”指的是什么人,他的心情怎么样?

三、重点理解

这首歌词从内容和感情脉络上看,可分为三个层次:怀念家乡、痛哭流亡、渴望回家。

同学们看看那几行写的是第一层次?那几行写的是第二层次呢?第三层次又是那几行?学生分层次。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层次。

1、指一名女同学读第一部分。

(1)这一层次主要写什么了?(家乡的美丽富饶。)

(2)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我的家乡?(估计学生会说出“美丽富饶”“物产丰富”等)

师介绍:东北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自然林区,

还有抚顺煤矿、大庆油田等自然资源,肥沃的黑土地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是勤劳而善良的东北人民祖祖辈辈的艰苦奋斗,才创造了美丽的东北。

再找一名男生读这几行,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思念)。

再找一名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读这部分。

(3)“同胞”本义是什么?这里指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千千万万流亡在外的人民对自己家乡父老、对所有中国人民命运的担忧。)

可现在,东北劳苦大众却被日本侵略者无情的逼离自己的家乡。所以对家乡的感情应该是怀念的、留恋的。

过渡:生活在这快黑土地上的东北人民应该是幸福的,但是,他们却无法和亲人在一起安居乐业,因为——

2、1931年9月18日,这是个黑色的日子。是每个东北人,每个中国人都难以忘怀的日子。

默读7-14行。你知道什么?

(1)抓住“抛弃”体会(抛弃本意是什么?东北人民真的不想要这些宝藏了吗?是不能要,因为他们自身难保啊!这“抛弃”两字透着多少无奈!多少辛酸!)

(2)成千上万的东北人民背井离乡,来到遥远的中原地区,开始了漫长的——

板书;流浪!流浪!流浪!

从这三个“流浪”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重复使用三个“流浪”有什么作用?(强调了流浪的苦难,表达了对政府的控诉,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控诉。)

教师介绍:像这样重复使用一个词、一个句子两次或多次的写法,是一种修此方法,叫反复。

同学们还能在第一部分找到这样的修辞吗,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 流浪的队伍中,有( ),有( ),有( ),还有( )。

小结:他们有家不能回,有仇不能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日本军在他们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家变成一片废墟。

(3)再读这几行。指导三个流浪的读法:第一、二个逐渐加重语气,读出流浪的苦,第三个慢而轻,读出无奈和苍凉。

流浪!流浪!流浪!

教师范读,学生有感情练读,再指名学生朗读。

过度:这流浪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何时才能结束?一年又一年,他们就这样遥望着北方的天空,等待着,等待着。

3、分组读最后几行

这几句体现了作者什么想法?修辞方面有什么发现?(“爹娘啊”反复、“哪年哪月”重复)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这是对政府的控诉。它激励国人拿起武器,勇敢走上战场,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怕流血牺牲。

再分组读第三部分。

四、总结全文

在当时,作者写这首歌,他想告诉大家什么?(唤起大家勇敢战斗的意识。) 我们现在处于和平年代,编者把这首歌词选入课文,他想让我们知道什么?(告诉我们勿忘国耻,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将来才能是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昌盛。)

歌曲课件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山谷回声现象,学习接唱歌曲。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唱出?原声?和?回声?的强弱变化。

3.体验表现山谷回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前引导幼儿了解山谷有回声的自然现象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1.请幼儿猜谜语,引出活动主题。

谜语:山谷有个淘气包,躺在暗处学人叫,腔调和你一个样,睁着眼睛找不到。

2.带领幼儿开展练声活动。

提问:你在哪里听过回声?原声与回声有什么不同?

可将难点前臵,与幼儿玩?山谷回声?游戏。例如:用?小朋友你好?或?XX 你好?的问好方式,帮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原声?和?回声?的不同,?原声?声音强,?回声?声音弱,为演唱歌曲做好铺垫。

3.请幼儿欣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感受歌曲的旋律。(1)播放音频,幼儿倾听歌曲,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美丽山谷真稀奇??

(2)幼儿完整倾听歌曲,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及声音强弱变化。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想做什么动作?

鼓励幼儿随音乐做肢体动作,如拍手、拍腿来感应歌曲。(3)幼儿再次完整听音乐,理解歌词内容。

提问:歌曲里唱了什么?

4.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带领幼儿用?啦?字哼唱歌歌曲的旋律。

(2)用钢琴弹奏音乐旋律,指导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

(3)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的弱唱部分,也可利用不同的形式合作演唱。例如:歌词部分全体幼儿一起演唱,回声部分请一半幼儿与另一半幼儿对唱。

(4)教师鼓励幼儿通过接唱、合唱等方式学唱歌曲,可根据幼儿的演唱情况请幼儿加入动作表演,进一步了解回声现象。

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C2/4

5 5 5 5 | 5 1 5 1 | 3 4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1 2 3 4 | 5 - |

美丽山谷 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啊,

1 2 3 4 | 5 - | 1 6 1 6 | 5 - | 1 6 1 6 | 5 - | 5 5 5 5 | 5 1 5 1 | 3 2 | 1 - ||

啊,啊,啊,山谷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歌曲课件 篇4

活动意图:本次爱牙优秀教案宣传活动,对孩子进行人文主义思想教育,进行课堂延伸,激发孩子的持久兴趣。让幼儿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了解刷牙时的有趣摸样,感悟刷牙情趣。

活动目标:

1、在间奏处,创编不同的刷牙节奏和快乐的象声词。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学习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3、体验牙齿健康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有正确的刷牙习惯和保护牙齿的基本常识。

活动过程:

1、熟悉《刷牙歌》乐曲旋律。

合着音乐拍手、做刷牙动作。

2、复习歌曲《小手歌》。

(1)齐唱歌曲。

(2)为歌曲创编新的替换词,并边唱边用动作表演。

3、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听出间奏。

(2)听教师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间奏处做刷牙的动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间奏处,发出表示漱口和牙齿健康的快乐象声词。如:咕噜噜,哈哈哈等。

(3)跟教师学唱歌曲,并在间奏处做刷牙动作以及漱口声,快乐象声词。

4、创编刷牙节奏和象声词。

(1)幼儿创编动作“除了歌曲中×××××地刷牙,还能怎么样刷?用动作做出来,大家学一学。”(2)创编漱口的水声,如“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创编表示快乐的象声词和节奏。如“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3)教师选用幼儿的创编,集中并反馈,完整地唱歌,注意交换间奏中的节奏和象声词。

5、边唱边表演。

歌曲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学习边演唱边有节奏的演奏碰铃、铃鼓等乐器。

2、能根据教师的指挥手势演奏,初步注意合奏时音响的和谐。

(1)幼儿听录音,感受歌曲的欢快,并用各种体态表达快乐的情绪。

(2)教师伴奏,幼儿演唱,教师提示幼儿用饱满的精神、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的节奏,学习表现三拍的节奏特点。

1、引导幼儿徒手练习节奏|×××|与|×0 0|,初步表现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特点。

2、放慢苏速度演唱歌曲,指导幼儿随乐拍手为歌曲徒手伴奏。

3、播放歌曲录音,指挥幼儿分两组边演唱边拍手为歌曲伴奏。

3、幼儿持器演奏。

(1)幼儿分两组练习演奏。幼儿持碰铃、铃鼓的一组演奏|×××|的节奏型。持圆舞板、木鱼的一组演奏|×0 0|节奏型。

(2)引导幼儿持器完整的为歌曲伴奏。

(3)提示:幼儿最初持器演奏时可用齐奏的方式,第一遍用|×××|的节奏型。第二遍用|×0 0|节奏型。之后还可以进行简单的合奏。教师注意引导幼儿倾听各种演奏的方案音响效果,尝试寻找最佳方案。

4、幼儿按意愿分成两组,一组演唱,一组持器演奏。之后可进行交换。

歌曲课件 篇6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歌曲内容,感受歌曲欢快、风趣的特点。

2.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感应每句末“蛀牙”次数。

3.体验歌曲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蛀牙的危害。

2.材料准备:音乐《大蛀牙》、鼓、故事图片

三、指导要点:

活动重点:了解歌曲内容,并通过道具游戏肢体造型等感应每个句末的“蛀牙”次数。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听辨每句末尾木鱼声的次数。

四、活动过程:

1.热身活动。

(1)教师敲击鼓面, 幼儿走各种步伐感应拍子。(指导幼儿根据鼓声的快慢变化,走出各种步伐如跑、跳、蹲走、弯腰走等。)

(2)教师敲击鼓边,幼儿原地拍手或两人互拍出教师敲揍的节拍。

2.观察图片,故事导入。

引导幼儿观察故事图片,自由讲述图片内容。

师:你看见了谁?它们在做什么?

故事讲述

3.欣赏歌曲:

(1)完整倾听,感受歌曲的欢快与风趣。

(2)再次倾听,肢体感应歌曲节拍。(教师按三段歌词,随拍子拍肢体的三个部位,引导幼儿听蛀牙的次数。)

4.进行道具游戏,感应每句末“蛀牙”的次数。

(1)打棒敲击次数。(引导幼儿听辨句末的木鱼声,并用掌声拍出来。)

(2)点手心游戏,感应次数。

玩法:幼儿手一只手摊开,当唱到“有一颗大蛀牙”时用另外一只手在手心点一点,两颗,三颗大蛀牙则依照歌曲节奏快慢点上两点或三点。(注意提醒幼儿边唱边玩。)

5.做肢体造型,感应句末“蛀牙”次数。

(1)教师伴随音乐,在句末木鱼处做肢体造型。(注意提醒幼儿两人合作,一人创作,另一个模仿,合拍做造型。)

(2)幼儿两个人合作玩肢体造型游戏。(提醒幼儿随“蛀牙”的次数做肢体造型,之后请全班幼儿围成一个圆圈,请几个幼儿站在中间按歌曲节拍做动作,其余幼儿模仿,每段间奏时换人)

6.小结评价。

提问:怎样保护牙齿?

小结: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保护牙齿身体好!

附:

【音乐分析】

1.句式。

前奏(一个八拍)-----念词一遍(有一颗大蛀牙)------间奏(一个8拍)------唱歌一遍(有两颗大蛀牙)-------间奏(1个8拍)-------唱歌一遍(有三颗大蛀牙)。

2.歌词。

小朋友乖乖,小虫子坏坏,把嘴巴开开啊!

有一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两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有三颗大蛀牙!原来你没刷牙!

歌曲课件 篇7

小学歌曲教案:主题范文

一、教学主题:欢乐童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童谣,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2. 通过学唱童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学唱童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古老的童谣(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老的童谣的特点和意义,如《拔萝卜》、《踢毽子》等。教师分发歌谱并引导学生跟随歌谱一起唱,并介绍歌谱的基本符号和读谱的方法。

2. 现代的童谣(2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的童谣,如《小白船》、《洗澡歌》等。教师分发歌谱并向学生解读歌词的意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

3. 自己编谱(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要求每个小组自己编写一首童谣,并创作歌词和曲调。教师指导学生如何编写谱子,包括和弦、节奏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 学生表演(2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将自己编写的童谣进行表演。教师评价每个小组的编写水平和表演水平,并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实物:童谣歌谱、乐器等。

2. 教学技术:多媒体投影仪、音频设备等。

3. 教学资源:童谣录音、乐器演示视频等。

五、教学评价:

1. 通过学生对古老童谣的学唱,能够了解古老童谣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欣赏和理解古老童谣的音乐魅力。

2. 通过学生对现代童谣的学唱,能够理解现代童谣的歌词和意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现代童谣的理解和喜爱。

3. 通过学生自己编谱和表演,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能够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和音乐兴趣。

六、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主题是欢乐童谣,通过学唱古老童谣、现代童谣,以及编谱和表演自己创作的童谣等,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动手能力。课堂的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得到了实现,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和热爱得到了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也得到了培养。但是,教学时间上的分配存在不足,前两个环节的安排过于紧凑,导致学生在跟随歌谱学唱童谣时有些吃力。下次教学需要更好地把握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深入理解和学习。此外,课程应该设计更多的音乐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艺术素养。

歌曲课件 篇8

一.设计意图:

根据《纲要》中艺术领域方面的目标,要求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胆表现的同时,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还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依据这些目标,我为班幼儿设计的这个音乐活动主要从让幼儿享受参与歌唱活动的快乐入手,发展幼儿运用嗓音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歌唱技能,同时让幼儿感受到歌曲优美的旋律和美好的意境,给幼儿美的体验。

二.分析教材教材的两个特点:

(1)这首歌曲虽然有两段歌词,但主题突出,内容浅显易懂,歌词中句式多次重复,刻画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画面。且班幼儿掌握歌词的能力有了进一步地提高,他们可以较完整、准确、快速地掌握歌曲的歌词。

(2)整首歌曲旋律优美、舒缓,相连的各个小节之间没有的跨度,因此幼儿在音准的把握上应该没有什么难度。这首歌曲的难度就在于,弱起小节和休止符的掌握。在节奏表现能力方面,班幼儿对歌曲中的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已掌握得较好,甚至能够较好地掌握附点音符和切分节奏。另外,歌曲中有很多连音符号,这就要求声音要保持连贯、延续,就必须要用较长的气息有控制地均匀持续冲击声带,这对幼儿来说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制定目标:

从班幼儿歌唱能力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来看,这时期的幼儿对歌词的听辩、理解、记忆的能力已有了较的提高;多数幼儿都能比较自如地把握常见的幼儿歌曲的节奏;在适宜的音域范围内,一般幼儿都能基本唱准曲调。因此,从幼儿能力和歌曲特点两方面考虑,我确定本次音乐活动的目标有个:

(1)感受歌曲的优美与舒缓,学习用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在演唱时适时换气,注意唱准休止符,并在教师引导下掌握弱起小节的唱法。

(3)能感知歌词所表现的美好意境,理解歌曲中的情感和意义,从中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思:

本次活动有三个主要环节:我喜欢、太阳喜欢、唱出喜欢,第四个环节“太阳还喜欢”,即仿编歌词,可以作为延伸活动。

1、环境会对幼儿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艺术教育,更需要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发现和感受美的环境。因此,活动中,片的彩色皱纸很好地给予了幼儿色彩的视觉感受。让孩子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感受色彩的美,并积极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以及看到这种颜色所想到的东西,这个环节助幼儿回忆已有的观察经验,并激发幼儿对这些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达到了让孩子熟悉歌曲旋律的目的。

2、以图谱的形式让幼儿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该环节中,设计了三个提问:太阳喜欢什么?太阳给了他们什么呢?为什么?从孩子的回答中引导幼儿感受苹果、橘子、田野、彩虹与色彩的对应关系,进而初步感知秋天成熟的景象,体验自然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3、简单明了的图示符号对孩子情感的表现起到提示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中可以举一三,把这些方式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从而达到促进孩子长远发展的目标。

歌曲课件 篇9

2、歌曲《螃蟹歌》。

3、模仿和创编螃蟹活动的动作。

教学重、难点:

1、准确地唱好歌曲《螃蟹歌》。

2、歌曲旋律的音准及运用方言演唱歌曲。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歌曲《螃蟹歌》,体验乐曲诙谐活泼的情绪,学习运用四川的地方方言演唱歌曲,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将歌曲扩展进行开平民歌表演。

1、律动:学生在歌曲“小毛驴”音乐声中走进教室,边走边拍手,小跳步,找位置站好,跟随音乐律动。

1、唱一唱关于动物的歌曲。

师:想一想,你们都会唱一些什么样的动物歌?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老师弹琴,引导学生唱出多首学过的动物歌)

生:略。(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边拍手边念唱)《两只老虎、唐老伯、小兔乖乖》

3、念儿哥。

小螃蟹、小螃蟹,八只脚,扛着钳刀横着跑,眼睛竖起四处瞧,嘴巴还在吹口哨,吹什么?听不到,只见满嘴白泡泡。

师:哎,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已经耐不住性子了,两只脚都已经象螃蟹一样行走了。

5、观察活螃蟹走路。

6、画螃蟹(分小组比赛,派一位代表上黑板画,画出千姿百态的螃蟹来,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评价,奖励表现出色的)

师:你们学螃蟹走路这么聪明,要是让你们画螃蟹,可以吗?(在音乐停止时要画出一只螃蟹)

7、小结。

师:螃蟹喜欢生长在有水的地方,在我们周围的江边、河边就有螃蟹的兄弟姐妹,它们的队伍庞大,生存的本领很强,因为它们有一对大夹子,因此人们写了一首关于螃蟹的歌,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四川民歌《螃蟹歌》。

师:你听了四川民歌后有什么感觉?你能把听到的有趣的词不哼唱一下吗?

(1)教师示范。

(2)学生模仿。

2、听歌曲。

(1)跟音乐哼唱歌曲。

师: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富有四川地方方言的特点,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大家吧!(指名回答)

小结:讲的是一班可爱的小朋友到海边捉螃蟹,因为贪玩,最后被螃蟹的大钳子夹住了大脚指的故事。

师:我们听了这首歌觉得很有趣,那么你哼了以后觉得情绪如何?

师:同学们真聪明!好,我们就用这种活泼、风趣的声音来学唱这首歌曲。

师:请小朋友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轻松一下,边唱边跳,可以是学螃蟹走路的神气模样,可以是螃蟹吹气泡,看看哪个小朋友学得最象!

师:同学们用四川方言来学唱这首歌,唱得真好听,哎!那你们知不知道用我们开平方言来演唱也会很好听?

师:其实,我们开平是全国有名的“中国曲艺之乡”。譬如“小卖鸡”、“大卖鸡”等等歌曲,都享有盛名。下面就让同学们扮演一段由我们开平一位小朋友参加全国曲艺大赛的精彩片段。由于他表现出色,为开平争得荣誉,获得全国金奖,请看……(多媒体播放片段)

师:欣赏完了,有没有注意到他唱的语言是用……(拉长语气,引导学生集体回答)

师:好,既然他唱得这么好听,我们也来尝试一下用开平方言来演唱《螃蟹歌》的第一段,有这个信心吗?

(1)出示第一段歌词,齐用开平方言朗读歌词。

(2)自由试唱,教师从旁指导。

(3)集体浓度演唱。

(4)指名个别演唱。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演唱得很认真,就请其中的一位来表演一下!(指名表演)

师:你唱得真好听!(奖励),老师奖你一个小小的礼物。

7、小结: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棒!我们既认识了螃蟹,又学唱了四川童谣《螃蟹歌》,还懂得了运用开平方言来演唱歌曲,这节课我们就上到此,我们下节课再见!

歌曲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了解《游击队歌》的相关文化及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战士英勇、豪迈的精神风貌。

2、能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用轻巧、弹性有力的声音与他人一起背唱《游击队歌》。

3、借助歌曲展开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引发对革命历史题材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背唱《游击队歌》。

2、掌握弱起节奏的正确演唱。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咱当兵的人》

一、情景导入

1、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这节音乐课由我跟大家一起来上,首先请大家欣赏电影《地道战》插曲,(师用多媒体播放电影《地道战》插曲)

师:1942年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利用新创造的斗争方式——地道战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游击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游击队歌》,同学们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学生阅读理解)

二、寓教于乐

1、初步感知:师:同学们请欣赏歌曲《游击队歌》,(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

师:大家来了解一下乐曲的创作背景。(多媒体展示)

师: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后,作者随上海文化界救亡队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创作此曲献给八路军全体将士。在首次演唱后就受到热烈欢迎,随即流传。歌曲通过对抗日游击队战斗生活的写照,表现出游击健儿在敌后艰苦环境中蔑视敌人、机智英勇、战胜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师:我们来了解歌曲的作者和他的代表作。

作者:贺绿汀(1903-1999)湖南邵阳人。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一生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主要作品

合唱曲:《游击队歌》、《垦春泥》;独唱曲:《嘉陵江上》;

钢琴曲:《牧童短笛》、《摇篮曲》等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唱《游击队歌》,首先跟老师来逐句学唱歌曲的旋律。(教师多媒体展示歌曲词谱,学生进行旋律学唱三遍,)

3、针对节奏xxxxxxx和xxxx处及变化音,教师指导学生强化训练掌握。(针对学生不足及时矫正)

师:老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同学们用“啦”来唱歌曲的旋律。(师先示范一句)

4、歌词学唱,师:下面我们来学唱歌词(教师弹唱旋律,学生填唱歌词,教师及时纠正指导);教师指导学生逐句学唱两遍;师生一起齐唱歌曲两遍。(教师及时点拨学生)

5、多媒体播放《游击队歌》,让学生欣赏

师:欣赏歌曲《游击队歌》,思考、讨论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和资料(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总结:(多媒体显示)乐曲的节奏活泼,富于变化,曲调轻快、流畅,充满旺盛的活力,具有鲜明的进行曲风格。歌曲生动地刻画了游击战士机智、灵活、勇敢、顽强的群体英雄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反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

师:同学们根据乐曲的`情绪、资料,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6、分析(多媒体投放)师:歌曲《游击队歌》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段(1-8小节)采用了弱起节奏形式,它巧妙地塑造了游击战士勇敢顽强、机智灵活、乐观豪迈的英雄形象。B段(9-16小节)第一乐句的节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显得沉着、坚定。进一步展现了游击战士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师示范唱,讲解分析)

7、师:同学们根据老师的分析,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女生唱A乐段,男生演唱B乐段,我们看哪个小组演唱得好。(指导学生分小组比赛演唱歌曲,小组互相评价,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8、师:A乐段女生演唱得比较轻快、灵活,B乐段男生演唱得沉稳有力,下面让我们男、女生一起,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引导学生结合A、B乐段的比较,用富有弹性和轻快有力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表现。)10分

三、实践创作

师:看课本第11页的三幅图画的情景,同学们分小组模仿表演,表现、体会抗日游击队员的战斗生活。

1、夜间伏击

2、奋勇前进

3、欢庆胜利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一幅图画的资料进行创造)

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作。

学生分组展示表演,表现游击战士的机智灵活和英勇善战,师生针对学生的表演做针对性评价。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铁道游击队》吗学生回答。

师: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歌颂游击战士的歌曲——《铁道游击队》插曲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2分50秒)通过欣赏,同学们看一看他们又是如何展开抗日游击活动的。(多媒体播放)

师:这节课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唱了歌曲《游击队歌》,通过学唱歌曲,我们了解了游击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期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充分发扬游击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充满自信,克服困难,相信大家,必须都能成为最棒的一个。

歌曲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能准确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认真听赏乐曲《运动员进行曲》,熟悉其音乐主题,并能感受乐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3、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旋律流畅感的练习,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4、让学生在音乐中回顾奥运会的精彩瞬间,感受奥运的人文精神,通过潜移默化树立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报效祖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演唱歌曲《小小足球赛》,能准确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和意境。

2、在音乐游戏中,进行旋律流畅感的练习,并能与同学协调配合进行节奏卡农练习。

师:我们学校马上就要举行全民健身运动会了,你们期待吗?

师:今天让我们先来一次赛前演练吧。首先请运动员们做好入场准备。

1、播放《运动员进行曲》,介绍运动员入场。

师示意三大组同学做好运动员的入场准备。

师:好,运动健儿们都最好入场的准备没,待会儿当解说员介绍到运动员方阵时,就请这组的运动员们站起来并且迈着整齐的步伐入场好不好?(好)

师解说:各位观众朋友们,首先迈着矫健的步伐朝我们走过来的是四(2)班的赛跑运动员方阵。他们个个精神饱满,英姿飒爽,看着他们自信的`笑容,肯定做好了一切准备在本次运动会上大显身手了。来,健儿们向观众挥挥手。

接下来朝我们走过来的是四(2)的跳远运动健儿们,这是一支顽强拼搏的队伍,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高超的技艺,相信这次比赛他们能取得不错的成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最后入场的是四(2)班的接力赛运动员方阵,这是一群意气风发、精神抖擞的年青人,他们高举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标语大踏步的朝我们走过来,相信这会是一次和平而激烈的比赛。

师:同学们刚刚走的可真神气,这首乐曲你们熟悉吗?(熟悉)那听到这首乐曲时你有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形容乐曲的情绪?

3、对比表现。

⑴随音乐主题Ⅰ,边用“啦”跟唱边踏步,在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变换方向。

⑵合着主题Ⅱ的音乐,用韵律操或课间操的动作参与表现。

⑶这两段音乐有什么区别?

4、完整听赏音乐,播放运动员运动场上精彩的表现,感受《运动员进行曲》雄壮有力的音乐性质。当听到不同音乐主题时要求学生用不同手势表现。

1.师:老师要提高要求了,谁能够和着音乐的节奏,用动作来表示,让大家猜一猜你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注意要和着音乐的节奏来做)请听音乐。

播放《小小足球赛》伴奏音乐。

2.师:同学们都表演出了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其实,老师也是一个体育爱好者,我也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师:我也用动作来告诉你,请你仔细看。(播放《小小足球赛》音乐) 生:足球。

4.师:说到踢足球,谁来说一说,球踢进大门和没有踢进门时侯的心情一样吗?(不一样)踢进门的时候是怎样?(高兴、兴奋)要是没有踢进去反而摔了个大跟头的话,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遗憾、伤心)

5.师:是呀,不同的结果会有不同的表情和心情。你们瞧!从拉拉队的声音中我们就听出来了。(出示难点歌片)我们一起来当拉拉队员唱一唱。(随琴演唱--分成红、蓝两队来比赛唱)

拉拉队的声音要干脆利落,这样运动员听到才能有力量。声音要弹跳。再来唱一唱。

1.师:好了,所有的拉拉队员都准备好了,到底这是一场怎样的足球赛呢?我们一起听了《小小足球赛》这首歌之后,你就知道了。听一听有没有你熟悉的声音,如果有的话,请你唱一唱。(放范唱录音、揭示歌片)

2.师:怎么样?这场比赛热闹不热闹?(热闹)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唱的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说唱部分:注意!射门!)啦啦队的同学这样一喊,踢球的队员们踢得更带劲了。我们再来配合一下,唱出拉拉队员的气势来。(录音范唱)

3.师:想不想完整的唱一唱?刚才已经有同学跃跃欲试了,下面我们就跟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唱一唱。(师弹琴生学唱)

⑴跟琴轻声唱,

⑵找出不会唱的乐句单独学唱。

师:说唱部分为什么要停一下,不是立刻就有啦啦队的呐喊声呢!

怎么提醒自己注意?

6.随歌曲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7.师:同学们有什么方法能让歌曲更好听、更有赛场效果吗? (变换形式演唱)

师:足球场上课真是热闹啊,现在让我们到其他的比赛场地看看情况吧!

⑴师:这里是接力赛跑的比赛现场。大家看,红队和蓝队的同学已经就位了,两位同学都马上就要到了,可是这场运动会的号码牌都是旋律呢!他们的接力棒应该传给谁呢?(生:接力棒的顺序藏在号码牌的旋律中,唱出流畅的旋律才能排出其余三个运动员的顺序)

⑵学生先跟琴试唱每个运动员身上的旋律。

⑶分4人小组,每人分一条旋律,小组分别为红、蓝队尝试组合。

⑷组合好的小组上台展示。

师:接力赛场上可真是你追我赶,赛况很紧张啊。在旁边观赛的同学们在干什么?

⑴学生模仿旁边的同学呐喊加油的声音。

甲班 ××‖︰×××|× ×︰‖

师:瞧,丙班的同学分成了四组,来为运动员打鼓助阵了。

① 分组敲击,练习节奏。

今天在我们班里成功的进行了一此运动会预演,希望能在运动会上真正看到四(2)班同学的好成绩!大家以后还要多加强体育锻炼,让运动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健康永远伴随我们!

歌曲课件 篇12

二课时 歌曲《音乐小屋》教学内容:1、复习歌曲《音乐是好朋友》、3/4拍律动          2、新歌学唱《音乐小屋》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2、能够在复习歌曲《音乐是好朋友的》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四三拍的律动。          3、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交往,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教材分析:1、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          2、歌曲《音乐小屋》          《音乐小屋》是由李忠作词,潘振声作曲的一首儿童歌曲,2/4拍,一段体,大调式。歌曲的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一开始就出现“叮咚叮咚”模拟演奏乐器的声音,表现了孩子们学习音乐时活泼、快乐的情景和童趣,也体现了孩子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情感。整首歌曲结构为a+a'+b+b'的结构,结尾以“叮咚”的琴声与开头的呼应,表现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新歌学唱、3/4拍的律动教    具:钢琴、录音机、挂图课时安排:本课分为三课时,本节为二课时。教学过程:1、引入: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音乐也是我们的好朋友,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歌曲《音乐是好朋友》。          2、复习歌曲          3、同学们我们刚才复习了歌曲《音乐是好朋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他的强弱规律是什么?          4、学生回答          5、好的,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我们一起跟随歌曲来复习3/4拍的律动。          6、根据歌曲边唱边做3/4拍的律动          7、好的同学们刚才做的都非常好,说明上节课我们都学习的很认真。          8、现在我们来放松一下,老师来请你们看一幅图画。          9、出示挂图         10、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小房子好看吗?         11、学生回答(好看)         12、那么,请你给这座漂亮的小房子起个名字好吗?         13、请学生给图画起名字(美丽的小屋、可爱的小屋、会唱歌的小屋、音乐小屋)         14、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你们给这座小屋起的名字都很好听,那么,现在请你把书翻到第十页,这座小屋的名字就在上面,它叫什么?         15、学生回答(“音乐小屋”)         16、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音乐小屋》,请你用心的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注意老师提出的问题。             问题:歌中的“叮咚叮咚”模拟的是什么声音?         17、听录音范唱         18、学生根据听到的范唱音乐回答问题。         19、根据范唱学唱歌曲,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         20、熟练后进行表演         21、下课,跟随音乐走出教室课堂小结:

儿歌课件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有一份完整教案课件,相信老师对要写的教案课件不会陌生。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与理论补充的有力工具。我们认为“儿歌课件”是一篇不错的文章您也看看吧,为避免丢失重要信息请您把此页收藏起来!

儿歌课件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关于动物(猫,狗,鸡,鸭,羊等)的词语。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的毛绒玩具。

2、儿歌《可爱的动物》录音磁带及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儿歌里都有那些动物?”(请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我们班里来了,你们欢迎吗?”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介绍小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根据教师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逐一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小动物的特征。

例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狗,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狗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游戏“看谁说得好”。

当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时,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动物的名字及叫声。

例如:教师出示小羊玩具时,幼儿能说出:小羊咩咩咩。

(最好让所有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讲述。)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跟这么多小动物做游戏,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会怎么样关心爱护动物朋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继续观察和讨论上述小动物的其他特征,例如吃什么等。

2、通过图书或音像资料认识更多的小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简单的分类。

3、对提供的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朗诵。

儿歌课件 篇2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理解歌词内容,了解春天的主要特征。

2、学习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3、机房幼儿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春天背景图,歌曲中相关景色图片。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2、春天来了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

3、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背景图上出示相应景物,如:花、蜜蜂、蝴蝶、柳树等。

4、教师小结春天的特征:春天来了,天暖和多了,经常会下雨,各种颜色的花都开了,树上长出了新的叶子,农民伯伯都忙着播种。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美丽的季节。今天老师还带来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歌曲的名字就叫《春天》。

2、教师在伴奏下再次范唱歌曲,提问:歌曲的名字叫什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段?第一段唱了些什么?第二段唱了些什么?蝴蝶姑娘和蜜蜂在干什么?小白兔儿为什么一跳一跳又一跳?(帮助幼儿理解蝴蝶和蜜蜂出来采花蜜,小白兔出来吃嫩嫩的青草。)

1、教师带领幼儿在伴奏下朗诵第一段歌词。

2、学唱歌曲第一段。

3、幼儿演唱歌曲第一段。

4、朗读第二段歌词。

5、教唱第二段歌曲。

6、幼儿演唱歌曲第二段。

7、完整演唱歌曲。

五、复习歌曲《火车快飞》。

儿歌:

春天天气真好,花儿都开了。杨柳树枝对着我们弯弯腰。

蝴蝶姑娘飞来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一蹦一跳又一跳。

儿歌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四)指导写字“促、深”。

教学目的:

1. 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

2、教师范读自由读指名读。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1.今天就是中秋节,我们寄宿在学校,不能回家,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儿歌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念唱儿歌。

2、增进肢体的灵敏度。

活动准备

儿歌掛图、互动式教育光碟。

活动过程

1. 老师将双手放在头顶上比出公鸡的鸡冠,并模拟公鸡走路的样子,请幼儿猜猜看,老师在模拟谁的动作。

2. 问幼儿曾经在什麼地方看到鸡(市场、外婆家……),再请幼儿出列模仿鸡的各种动作,如走路、跑步、吃虫子或米粒、打架……;其他幼儿跟著做动作。

3. 翻开儿歌读本「破壳」〔附〕,播放儿歌一起念唱,再套入小鸡的各种动作,跳律动。

4. 带领幼儿玩「公鸡拳」,先与幼儿协议拳法,并练习每一个拳法:

大公鸡:双手放在头顶上比出公鸡的.鸡冠。

老母鸡:双手在身体两侧、弯曲,表现用力拍翅膀的动作。

小小鸡:举起两手食指与拇指比出尖尖的嘴巴,放在嘴巴前面,当作小鸡的嘴巴。

5. 教幼儿口诀及游戏规则:猜拳决定发号施令的人,当发号施令的人手比大公鸡,嘴巴念「大公鸡呀大公鸡」时,另一人此时须比其他拳法,若同样也比大公鸡拳法,则输了;若比其他拳法,则换他发号施令,以此类推。

6. 老师将幼儿分两队,请第一组人猜拳进行游戏,最后看哪一队获得胜利,由输的队伍边唱「破壳」儿歌,边跳律动给大家欣赏。

评量

1.会跟著旋律一起念唱儿歌。

2.能反应灵敏的玩「公鸡拳」游戏。

活动结束

讲述「丑小鸭」的故事给幼儿听。

儿歌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动物儿歌》是部编本一年级下册的一篇典型的集中识字韵文。编者独具匠心地将12个生字编排在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中。这首儿歌写的是小动物们有趣的活动情景,读来朗朗上口,情趣盎然。这里写的小动物大都是昆虫,识记的字大都有虫字旁,便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教学本课可在学生熟读儿歌的基础上,联系大自然和教材中的彩图,采用多种方法读准字音,认记字形。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方法。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预习的习惯也逐步养成。本学期将致力于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及语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会读“蜻、蜓”等12个生字,会写“迷、造”等7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③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借助拼音及多种形式地读读准字词;

②利用课件,表演读等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文中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热爱小动物。

教学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自主识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蜻蜓”等六种动物的活动状况及表现的生活习性,激发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儿歌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动物儿歌》是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课文,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单元的识字教学,我今天教学的是第二个单元,也就是教材的第五单元的第一课《识字5动物儿歌》。本课主要讲的是各种昆虫,而且每种小动物的名字都带虫字旁。了解每种小动物的习性,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懂得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和情感,凭借课文展开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立见解,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二、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动物,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一些特性,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认识。但是,那仅仅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规范地学习和运用,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初步感知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能用所学方法自主识字。

3.了解小动物的部分生活习性,能体验小动物生活的情趣,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识记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诵儿歌。

难点:

了解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

五、说教法、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引导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教学中,将分类识字与随文识字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特点,循序渐进地掌握形声字的造字规律,使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在画面中感知,在诵读中理解,在游戏活动中习得识字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从喜欢汉字走向自主识字。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夏天马上要来了,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2.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恢,可是他们都藏起来了,想和你们玩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3.结合图片,说话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说说图上的内容。例如:蝴蝶在花丛中捉迷藏。

4.过渡:同学们,这些小客人在和我们玩捉迷藏呢,它们藏在了一首儿歌里。快来找一找,认识一下它们吧!(板书课题:动物儿歌)

(二)初读儿歌,识记形声字,学写“间、网”

1.教师范读儿歌,学生找一找儿歌中的动物朋友。学习“蜻、蜓、蚂、蚁、蜘、蛛”六个生字。

(1)(课件出示虫字旁的六个生字)学生自由读儿歌,圈画出动物的名称,自己练习读两遍词语。

借助拼音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词语,调换词语位置认读。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特点,发现规律。(这些汉字都是虫字旁,表示属于昆虫类,与动物有关。这几个字都是形声字。)

小结: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字,一边表示它的意思,一边表示它的读音,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认识很多字呢!想不想用这种办法来认识其他的字?让我们走进“识字加油站”吧!

2.出示:蜘蛛藏迷网(先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3.观察会写字,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间、网”,说说它是怎样写的。

“间、网”注意门字框和同字框要写得上下一样宽。(写字儿歌:门字框要立稳,上下宽度要一样。)

(三)朗读韵文,积累语言。

1.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2.这首儿歌真有趣,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不过和老师一起读要有一个要求:听清老师的口令,把老师的问题要读得响亮一些。师生接读:

什么半空展翅飞?(课件出示挖空段落,开火车读……)

蜻蜓哪里展翅飞?(开火车读)

蜻蜓半空干什么?(开火车读)

3.合着节拍,拍手一起读。

4.读着读着,老师发现很多小朋友已经会背了。你们发现这首儿歌又有什么规律吗?红色的是?蓝色的是?紫色的是?(“谁____在____干什么”的句式)

5.我们也来当个小诗人,来写一写好吗?(课件出示蜜蜂和知了图,句式仿写,交流)

(四)实践活动,拓展提升。

1.今天我们学了很多带“虫”的生字,课外去收集带“虫”的字,记录在自己的展示本上。比比谁认识的多。

2.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编一编属于我们自己的动物儿歌。

儿歌课件 篇7

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 )种动物,分别是( )、( )、( )、( )、( )和( )。

(二)这首儿歌写了( )、( )、( )、( )、( )和( ),共( )种动物。

1、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3、加上动作读儿歌。

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2、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儿歌课件 篇8

目标

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

通过学习儿歌,使幼儿知道牙刷的结构。

掌握儿歌基本内容。

准备

牙刷教具3个;牙刷一把。

牙刷及牙齿图片一组。

箱子一个(或袋子)。

活动流程

一、情景导入

1、以让幼儿“摸摸——猜猜”的形式,吸引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件东西,它就藏在这个箱子(袋子)里,摸一摸,是什么呢?(让幼儿猜是牙刷)。

2、观察牙刷,认识牙刷的特征。

牙刷是什么样子的?

先让幼儿说说,然后老师小结,幼儿复述。牙刷柄长长的,刷毛短短的、直直的,很多很多。牙刷长的象数字宝宝“7”。

牙刷是用来干什么的?我们都在什么时候刷牙?

老师小结:我们每天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都要用牙刷牙,把牙刷得干干净净,这样,我们的小牙齿就不会蛀虫,就不会疼。

二、学习儿歌

1.师:“今天,还有三位客人来我们这儿做客了,我们一起欢迎它们吧。

(出示牙刷教具:大家好,我是牙刷爸爸!大家好,我是牙刷妈妈!)

师:小朋友,你们看只有爸爸和妈妈,还缺谁呢?(牙刷宝宝)。

师:“家庭成员都齐了,那我们一起刷刷我们的小牙吧!”

(儿歌《我的家》)

2.学习儿歌《刷牙》

师:“我们应该怎样刷牙呢?让老师看看你们的白牙齿。

三、游戏 刷刷牙

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要上下刷,刷刷上面,刷刷下面,刷刷里面,刷刷外面。上下左右,里里外外都刷到。

(互动《我的家》)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掌握刷牙的方法,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爱护牙齿,少吃糖。

儿歌课件 篇9

(听听动动)

1.师:春天有那么多漂亮的景色,今天,老师想和学生们一起在音乐中走到漂亮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播放钢琴曲《郊外去》,师生随音乐做走、跑、跳的动作。)

2.分别听赏《郊外去》的快、慢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师:我们来到了漂亮的郊外,到处是树木、花草,漂亮极了!瞧,还有几之小野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野蜂的音乐……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飞舞》,师生随音乐做野蜂飞舞的律动。)

4.师:你听到这段《野蜂飞舞》的音乐,能够想象到野蜂在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听听比比”——

师:你们知道《野蜂飞舞》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

师:《郊外去》是用什么乐器的演奏的?

生:钢琴。(出示钢琴图)

(对比听赏两段音乐,边听边模仿钢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学生在“听听动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快慢对比、强弱对比。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及快慢、强弱对比。

儿歌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蜻蜓”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间(房间)我会自己整理房间。

迷(迷路)他迷路了,不知道该走哪条路。

造(制造)这辆汽车是中国制造的。

运(运动)爷爷每天坚持运动一个小时。

池(池塘)池塘旁边有一块青青的草地。

欢(喜欢)我喜欢练书法。

网(结网)蜘蛛在树上结网。

2、同学们,即将要到夏天了,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指名说)是呀,夏天这么美丽和快乐,就让我们走进夏天吧!(出示夏天的图画)

3、还有一些小精灵也非常喜欢夏天,给夏天增添了许多欢乐,让我们一起认识吧!(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6种动物的图片。)观察它们的名字有什么特点?虫子旁的字和昆虫有关,区分益虫和害虫:

益虫: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帮助或有好处的昆虫。如:蚕、蜘蛛、蜜蜂、蜻蜓、蚯蚓等。

害虫:危害人类生产或破坏人们生活、危害人们健康的昆虫。如:苍蝇、蚊子等。

4、师:多可爱的夏天呀,(点击)咦,小动物呢,怎么都不见了?哦,原来他们都飞到儿歌里面去了。

点击出示相关儿歌。

(一)师:请你仔细读读儿歌,把藏起来的小动物的名字找出来,划上横线,并大声多读几遍,把儿歌读正确、读通顺。

(二)课件点击儿歌,六种动物名称从儿歌里跑出来。请学生认字。

师:看你们写得这么认真,小动物多开心呀,在美丽的夏天里,这些小动物们在忙碌些什么呢?

(三)读读儿歌,看谁能把儿歌读得又正确又好听。(自由读、指名读、齐读)(读中纠正字音)

1、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蜻蜓在哪里“展翅飞”?蝴蝶又在哪里“捉迷藏”?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半空”是蜻蜓飞行的乐园,“花间”是蝴蝶的舞台,“捉迷藏”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蝴蝶在花丛中的自由自在。

师:宫殿就是皇宫(出示宫殿图片),蚯蚓整天在土里钻来钻去,多像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呀!瞧,句子写得多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蝌蚪长大了会变成什么?

蝌蚪长大了会变成青蛙,专吃田里的害虫。

5、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欢”字和“忙”字各表现了什么?

“欢”字表现了蝌蚪在池中欢快地生活;“忙”字表现了蜘蛛的勤劳和注意力集中。

蜜蜂 花丛 采蜂蜜。

小鱼 水中 游得欢。

当发现食物时,蚂蚁会立刻返回蚁巢,它一边走一边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在路上留下记号。它回到巢穴后,立即与其他蚂蚁交流信息,然后带领大家沿着这种化学物质的气味去搬运食物。

(七)合作学习,多种形式读儿歌。

2、学生合作学习。

3、学生汇报合作成果。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仿佛看到了一群快乐的小动物。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好吗?谁能建议一下,我们怎么配合比较好?

4、师生合作读。

(放手给学生提供读的空间,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读出儿歌的趣味,感受读儿歌的快乐,培养合作意识。)

师:在我们的自然界里,还有很多小动物快乐地生活着,快走到大自然中去找找吧!

到公园里、小河边、田野上去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找找自己喜欢的动物图片或资料,明天带来一起交流。

儿歌课件 篇11

1.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与农作物的关系。

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

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

穿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膀,

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

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

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中间一个大黑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5.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激发幼儿背诵兴趣。

小瓢虫,真美丽,

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

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

1、 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儿歌,从而学习儿歌。

2、 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篓子(装饰)动物图片,动物的食物图片、贴纸、双面胶。

1) 今天万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食物,来招待我的小客人。我们一看有些什么好吃的食物,好不好?

2) 图片:小虫子、小鱼、青草、骨头,一一介绍并展示。

3) (教师敲门)啊!第一位小客人来了,我们一看是谁?

4) 夷!是小鸡呀,我们跟小鸡打个招呼吧!小鸡最喜欢吃什么?

5) 我们用美味的小虫子来招待它吧。(教师念儿歌):小小鸡,叽叽叽,吃什么,吃小虫。请小鸡慢慢地享用美食。

6) (教师:喵喵喵)夷!你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看第二位小客人是谁?噢!是小猫呀,小猫来了,我们该用什么好吃的食物招待它呢?谁来帮帮我?我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找找。(小花猫,喵喵喵,吃什么,吃小鱼。)

7)出示小山羊。原来是小山羊呀!我们一起来招待小山羊好吗?(小山羊,咩咩咩,吃什么,吃青草。)

8)还有一只小动物已经迫不及待要来我们班做客呢?你们看是谁?我们用好吃的骨头来招待小狗好不好?(小黄狗,汪汪汪,吃什么,吃骨头。)

1)四位小客人都到齐了,万老师把刚才小朋友们招待小客人说的话,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完整念遍儿歌)

2)儿歌好听吗?请小朋友们跟着万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好不好?

1)现在我请这边的小朋友,表演给这边的小朋友看,请这边的小朋友,站起来。

2)你们这边的小朋友也来表演一遍,好不好!

1)小动们说:宝贝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礼貌的小主人,下次还来我们班做客。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那我们跟小动物们说,下次见!

儿歌课件 篇12

《儿歌西瓜》教案

课题:《儿歌西瓜》

适用年龄:3-6岁

主题:水果与健康

教学目标:

1. 认识西瓜,了解其形态和颜色。

2. 学习西瓜的健康营养价值,能够简单地描述它的好处。

3. 学习儿歌《西瓜》,通过音乐和动作活动增强儿童认知和活力。

4. 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在团队与个人中找到平衡。

教学内容:

1. 使用图片和真实的西瓜来展示其形态和颜色。

2. 指导儿童了解西瓜的健康营养价值,例如西瓜可以解渴,有利于消化和营养吸收,还可以预防疾病等。

3. 播放儿歌《西瓜》,教导儿童跟着节奏唱和动作,加强训练孩子语言和动作能力的同时,增加乐趣和兴奋度。

4. 通过小游戏和团队活动,培养儿童的合作能力和自信心,例如在课堂上分为小组,每组设计切西瓜比拼、画西瓜等活动,比赛完后同学们可以品尝西瓜,一起分享最好的创意。

教学过程:

1. 以贴近儿童语言和生活的方式,介绍西瓜的形态和颜色,让儿童感受到其诱人的特性。

2. 通过西瓜的健康营养价值,指导儿童了解食物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在过程中教导孩子们如何正确地处理和食用西瓜。

3. 播放《西瓜》儿歌,让孩子们跟着歌词唱和相应动作,将音乐活动与自然科学知识的融合,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分组活动,设计小游戏和挑战。可以通过图画、剪贴等方式来创建一个个有趣的西瓜形状,对于创意最佳的小组或同学,则可以分配礼物和奖品。

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小组、切片西瓜等活动的观察和个人表现的掌握,可以依据会话或者演示的方式,进行评价。学生对健康营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于口腔卫生和营养的认知度、对于集体合作和个人自信的表现等方面进行分别考察。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西瓜、儿歌、西瓜形成、相应动作等,同时还可以通过对儿童调查和课程反馈,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建立更合适的课程内容和活动设计,更加准确地达到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孩子们的教育之路中,不管是食物、游戏、音乐还是自信心和个人創意,不错的教育方式与態度都是必要的关键点。

幸福歌课件


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在平日里的学习中,我们时常会使用到某些资料。参考资料我们接下来的学习工作才会更加好!那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资料种类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幸福歌课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幸福歌课件 篇1

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同学们又是拍手,又是跺脚,快乐吗?人们都说幸福是快乐的源泉,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齐读课题),从这个故事中就能找到幸福的答案。课前大家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谁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幸福是什么(出示智慧女儿的话),那你知道义务是什么意思呢?(应尽的责任)是的,幸福就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责任,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智慧女儿的话虽然简单,却揭示了幸福的真谛。老师相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大家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读自悟

1、感知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读课文,用几句简短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师:这么长的故事被你们用自己的话讲下来了,真是不简单!这三个曾经年少无知的牧童,经过十年艰辛,终于找到了幸福。说到这,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2、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

师:你真会提问题,跟编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出示导读提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篇略读课文之前都有一段导读提示,阅读这样的文章要根据导读的要求来学习。你们看,导读中要求我们要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跟三个孩子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吧。

友情提醒:找出相关句子,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有体会的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3、汇报交流

⑴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引导:要说好有点难,老师给你一点帮助吧,他会怎样治病救人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吧。

出示:当病人生命垂危的时候,他___,当病人消极绝望的时候,他___,当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他___,当___的时候,他___……(他遇到这些情况会怎么做呢?)(有想法的可以选自己最有感受的跟同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谁先来汇报。(适时点评: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了病人的生命)(他诚恳的话语,鼓起了病人生活的勇气)(透过你的想象,我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的医生)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病人终于康复出院了,此时此刻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

师:他付出了许多,尽到做医生的责任,他给病人带去幸福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幸福,难怪他会幸福地说——(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小结:第一位青年竭尽所能,治病救人,为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他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刚才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第一位青年治病救人的情景,就读出了文字背后所蕴含的画面,接下来大家可以继续用这个方法来汇报,谁来呢。

⑵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学生自由说,点拨:他还做了什么事?(点评:因为他的精心培育,花儿才开得那么美丽)(好一个勇往直前的消防队员!)(热心周到的服务,带给旅客的是春天般的温暖)师: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地工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勤勤恳恳)。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忙碌了一天,他满身疲惫,心里却充满了幸福,因为他觉得(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他为人们做了许多事,大家对他赞不绝口,他无比自豪地想——(齐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小结:勤勤恳恳地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是第二位青年体会到的幸福,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生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⑶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师:假如你是那位农民,种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你的心情怎样?带着你的感觉读。——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读出你的——(高兴、自豪、兴奋、满足)来。

第三位青年的辛勤劳动养活了许多人,于是他也明白了幸福——(齐读)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引读:三位青年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十年以后,他们在小井旁边相遇了,三个人尽情地畅谈自己的幸福。第一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师:第二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师:第三位青年你的幸福就是——(生读)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师:曾经的三个牧童,终于明白了幸福就是——治病救人,幸福就是——勤勤恳恳工作,幸福就是——种麦养活人,也就是智慧女儿所说的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板书)

4、回扣上文。师:这就是三个青年十年后弄明白的幸福真谛,其实十年前他们就曾经有过幸福的感觉,那是在什么时候呢?(生答)

师:他们疏通泉眼时就已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在智慧女儿的启发下,十年后,这颗幸福种子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你觉得,智慧女儿的智慧体现在哪里?(生答)这个童话中,智慧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就是童话的神奇色彩。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跟三个牧童一起去寻找和认识幸福,懂得了幸福的真正含义,不过,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对农民来说,幸福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欣慰,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拿出你们的练习卡,书写下你认识到的幸福。

练习卡: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对我来说,幸福就是___,对__来说,幸福就是___……

(给予就是快乐。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得到帮助是多么幸福啊……)

总结:只要用心付出,用心体验,你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幸福就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们,好好珍惜幸福,让她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四、布置作业

推荐理由:《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这些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我没有作过多的讲解。我们没有采用段段分析的方法,而应该让学生抓住关键的几句话,统领课文,去梳理故事的情节,领会文章的主旨。学生找到统领全文的话即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根据这个问题的回答我接着让学生自主找出三个青年寻找幸福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按顺序汇报,自主选择喜欢的青年进行汇报,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尽情想象,全方位、多层面地体验了火车服务员、轮船职员、消防队员、农民等等的真诚劳动之后,学生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的含义。让学生感到了只有付出劳动,做对别人有用的人,才是幸福的。课堂上我还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了解课文含义。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读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谈到对幸福的理解时,我先谈了自己的感受:对老师来说,幸福就是桃李满天下的自豪。接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许多同学争相说出自己幸福的感言:有的说爸爸每天来接我很幸福;有的是说躺在妈妈的怀里我很幸福;有的说老师每天教给我许多知识很幸福;有的说帮助了别人我很幸福……只有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感悟,才能焕发最美的光芒,由此及彼,让孩子体悟到幸福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学生一方面进一步受到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语言。

幸福歌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理清故事脉络,理解幸福含义。

2.朗读句子,感悟就就句子的丰富涵义,写出自己的理解。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与别人或者别人给与的幸福,懂得幸福无所不在。

重点难点:

充分理解与感悟三个牧童十年后对于幸福的体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谁来给“幸福”找一找近义词?

你生活中遇到过开心或者愉快的事情吗?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

是啊,多么幸福的事啊!可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的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准确朗读课文一遍,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谁?怎么样?)

(二)反馈交流

1.生字读音情况:

彼此铁锹树杈诧异麦子义务兴奋砌成

2.说说主要内容:三个牧童寻找幸福,十年后,他们找到了幸福。

(三)找到幸福是什么了吗?画出他们找到幸福的相关句子。

初步理解感悟幸福:

出示三句话:

我给病人治病。

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而感到幸福。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

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工作。我勤勤恳恳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我耕地。

地上长出麦子。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随机理解句子。

理解: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这么小的事是什么事情?

这么大的好处是什么好处?

那时,他们感到幸福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快乐、激动、兴奋)

三、深入理解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挖一口小井

学医,治好病人

当消防队员扑救获救人当花匠种花美化环境

当农民耕地种麦子,养活许多人

他们都是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

你们现在明白了幸福是什么吗?

写一写“幸福是————”

四:小结升华

出示: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幸福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2.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几个同学合作,把课文内容演一演。

【板书】

幸福 是 什么

↑ ↓

为人治病 靠劳动

对人有用 尽义务

养活别人 做益事

幸福歌课件 篇4

一.说教材

《幸福是什么》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篇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的。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时遇到一位神奇美丽的姑娘——智慧的女儿,在她的启示下各自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明白了幸福的含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类超人体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二.说教学内容

文章重点写了三个青年的对话,对三个青年人寻找幸福的具体过程却省略。这个空白也正是学生的体验所缺乏的。如何让学生从他们的话中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从浅层次的幸福过渡到深层次的幸福就成了本课的难点。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

1.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这6个生字。

(2)略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再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以前后图片的对比增加学生对幸福的理解,从浅层次的到深层次的了解课文内容,以达到教学重点。

(3)体会课文所讲幸福的真正含义,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教学难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运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和一道习题进行教学,以突破教学难点。

(4)引导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在实现这一目标时,我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领会课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再引导学生表演。

2.课前准备:幻灯片光盘

3.教学安排:1课时

三.说教法与学法

1.情境教学法

2.引导自学学习法

3.情境表演学习法

四.说教学流程

1.以音乐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德国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认为: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具有更高的启示……。《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略读课文,为了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造幸福快乐的氛围,导入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用多媒体播放《幸福拍手歌》,让学生一边跟着唱,一边拍拍手,搭搭肩,跺跺脚,音乐把学生带进一个幸福的氛围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学生会在这样轻松的氛围当中说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幸福。有的同学会说幸福是有了新书包新衣服;有的会说幸福是爸爸、妈妈的夸奖,老师的表扬,学校的奖状……。当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知道的幸福后,我用这样一句话引入第二个教学环节:“有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幸福是什么》,同学们读完后一定会对幸福有新的理解,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幸福是什么》吧。”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接着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利用光盘展示生字“拼拼读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准确认读生字,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学学习法学习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弄明白故事情节;再要求学生反复的读三个牧童清理喷泉和砌井后的情形,和十年以后他们再次回到井边的情形;然后提问“三个青年找到幸福了吗?”“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呢?”,并引导回答;最后让学生想像在这十年间三个青年身上都发生了什么事情,来体会三个青年人幸福的付出,明白幸福其实是为人民服务,尽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分角色合作表演。

角色表演能使学生进入角色,也就进入了课文情境,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角色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创造性的理解,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的表演,个性化阅读和理解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先利用光盘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情节美和语言美,领会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再让同学们合作表演课文内容(三个牧童在清理喷泉、砌井和他们与“智慧的女儿”的谈话),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同时也能激起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4.拓展延伸

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幸福,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幸福和自己理解到的幸福进行交流。借机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时教师相机出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的幸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是无处不在的,人人都可以创造幸福,为自己创造幸福,为他人创造幸福。

5.写一写

幸福是

意图是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幸福是什么写下来,以突破教学难点,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学生写好时,挑几句好的当堂展示出来,让学生评一评,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好的板书能体现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因此,我抓住文章的重点难点,设计了以下的板书。

幸福歌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

1. 通过活动,熟悉和了解班级小伙伴。

2. 让幼儿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家人,增进喜爱家人的情感。

3.能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说话,学习用“我有…还有”句式做介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吃米糕的家人,幸福的一家人

2.班级小朋友 “全家福”照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图片演示-幸福的家人

1.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来,床上睡觉的是谁吗?

(引导幼儿说出,爸爸,妈妈,宝宝)

2.他们为什么会睡在一起呢?

(他们是一家人)

3.教师给幼儿示范介绍家人

我有爸爸,我有妈妈,我有爱人,我有儿子,还有我自己。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家很温暖,很舒适,我们每天生活在家里,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家。

二、展开

教师引导宝宝介绍家人

1.小朋友你们家里都有谁?能给老师和小朋友说一说吗?

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家人,提示幼儿把家里人都能说出来

我有我爷爷,我有我奶奶,我有我爸爸,我有我妈妈,还有我自己。

2.图片:吃米糕的家人

小朋友,你能看出来,吃米糕的这一家人是谁吗?

(让幼儿自由议论,给胆小的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3.班级幼儿集体照片

(1)你们认识照片上的这些宝宝吗?

谁找到自己了?

(激发幼儿情绪,自由发言)

(2)老师说一个宝宝的名字,比比看谁先把他找出来好不好?

帮助幼儿相互熟悉和了解小伙伴。

如:一个很喜欢上幼儿园的 ×××宝宝。

一个吃饭不挑食的×××宝宝。

一个爱帮助小伙伴的×××宝宝。

4. 放松幼儿情绪,提示他们到屏幕前看照片,鼓励宝宝之间互相看看、说说,进一步感情交流。

三、结束

歌表演《可爱的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回家后,给自己的家人介绍小朋友的家人。

幸福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得到了幸福:;

2 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

2. 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三、知识与技能

1. 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

2. 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3.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幸福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自主合作学习,感悟课文内涵,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3、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感悟身边的幸福。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大家想认识她吗?她就是智慧的女儿,她给你们送来了一份见面礼,请看图。出示课件图:智慧女儿祝同学们幸福!

2.同学们都感受到幸福时时就在我们身边,那有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去这篇童话故事中寻找《幸福是什么》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智慧女儿的祝福激起学生的思考,引出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找出课文中对幸福理解的重点句:“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并明白“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整体感知,了解故事的内容。

三、表演探讨,理解幸福

1.再次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事例能体现幸福要靠劳动,找出三个青年各自的做法,小组分角色合作演一演故事。师巡视指导。

2.请1-2个小组上台表演,其余同学评议表演好在哪里,提出建议。

3.三个青年为什么感到幸福?先问表演的同学,再全班说一说。

①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让病人恢复了健康,带给别人快乐就是幸福,这里引导学生想象:病人好了以后会说什么呢?这个青年听了有什么感受?

②第二个青年做过许多对别人有用的事。

③第三个青年耕地养活了许多人,劳动没有白费也是幸福。

④十年前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都是一种幸福。

3.根据交流,板书“幸福靠劳动尽义务方便他人”。

4.要求学生带着真诚快乐去有感情地朗读三个青年和智慧女儿的话,用心感受其中的幸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合作表演,培养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感悟其中蕴涵的幸福,明白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四、联系实际生活感悟幸福

1.举例说说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在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2.现实生活中为他人付出作贡献的人,是为了大家的幸福,自己身边父母无微不至地关怀,老师细心地呵护,同学互帮互助等等都是幸福,同时激发学生珍惜身边的幸福,深层地理解幸福。

3.我们只要有一颗细细品味幸福的心,珍惜身边的所有,幸福自会萦绕在我们身旁。

[设计意图]从实际生活发现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五、拓展升华

1.出示关于幸福的名言:“屠格涅夫的‘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徐特立的‘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2.学生读一读,尝试写一句自己的幸福格言。

3.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写自己的幸福格言,体会语文蕴涵的人文特征。

幸福歌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了解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指引学生的认识和行为。

3.情感目标: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义务,做对别人有益的事;发现身边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给你们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上课,我感到真幸福!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吧。《假如幸福的话拍拍手》边唱边做动作。

2.幸福有很多表达的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板:幸福是什么)有位作家说,

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二、 自读自悟

a) 自由读阅读导航。一生再读。

认真默读课文,想想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寻找和认识幸福的,再说说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根据自学提示,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 ,多读几遍,说说自己的收获,体会或疑问。

b) 生默读后交流。(读后说说自己的理解)

重点词句段落的品读:

(一)

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

1. 自由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 师生表演医生给病人治病,然后师采访医生:当病人对你千恩万谢的时候,你什么感觉?读出你的这种感觉来。(一老奶奶腰痛,启发孩子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

3.其他学生跟着学一遍。

(二)

我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我在火车上、轮船上工作过,当过消防队员,做过花匠,还做过许多别的事。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

1.“勤勤恳恳”是什么意思?(勤劳踏实)

2.你能想像得到他在火车上,轮船上都是怎样勤勤恳恳的工作吗?如果你是第二位青年,你为别人服务的时候,什么感觉?读出这种感觉来。

3.有人看到你忙忙碌碌,也许会说,干活别那么卖力了,差不多就行了!这时,你会说──(读划线部分)

4.如果咱们班里有同学对班干部说,你天天为班里操心,多累人呀!这时,你也可以对他说──

(三)

我耕地。地上长出麦子来。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

1.自己读一读这句话,你觉得这位青年说这话时,用什么语气说的?那你就读出来吧!

2. 你觉得这位青年还可能会用什么语气来说呢?

过渡语:是谁对三个青年说的话做了总结呢?

(四)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1、 同桌一起读,说说幸福是什么呢?(板: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

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么?在学校,

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

3.“有益的事情”指的是什么事情?在我们周围或从书上电视上,你看到谁做的什么事是有益的事情呢?

4.智慧的女儿说的这句话揭示了幸福的真谛。回家后,你把学到的这句话和家人一起分享也是一种幸福!先给妈妈说──(读句子)再对奶奶说。(再读)最后向邻居家的小弟弟说(再读)。时光飞逝,转眼间,你们变成了爷爷奶奶,那时你们会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说(句子消失后背诵)让幸福的真谛一代代传递下去吧!

5.同学们你们看,不知不觉中,大家已经把这句话背下来了,这就叫熟读成诵。以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背诵更多得好文章。

(五)体会身边的幸福

1.三个青年经过十年的时间,终于弄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想问同学们,假如第一个和第二个青年不到外面工作,他们能不能找到幸福?

2.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么?(有)什么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疏通泉眼就像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那时的他们意识到这就是幸福了么?(学生简要说四五自然段内容)

3.那他们是什么时候意识到的呢?读有关语句,说自己的理解。(随机板书:让别人幸福)

4.师小结:幸福不一定要走很远的路去寻找,也不一定要花很长时间去追寻,只要我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做出对别人有好处的事情,就会感到幸福的。

(六)童话的特点

1.故事中是谁让三个青年十年后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呢?(智慧的女儿)

2.你觉得,在文中她的智慧表现在哪里?(不直接说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青年自己寻找,这样更能体会的幸福的真正含义。)这很像懂教育的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将来你做了父母,要学习这一点呦!

3.师:在这个童话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具有神奇的力量,这正是童话的一个特点。喜欢读童话故事么?哪些童话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我也喜欢读)

4.师小结:这些童话除了人物奇特以外,你认为还有哪些特点?(童话的想象非常丰富,故事性强,容易吸引读者,每个童话都讲了一个道理。)今后,我们在编童话的时候,如果借鉴这些特点,你写的童话会更吸引人。刚才有同学讲了,每一个童话还会向我们讲述一个道理。

(七)师总结:(指板书)今天这篇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让别人得到幸福自己就幸福了。

三、拓展延伸

1.对于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

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2.想知道侯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

侯长缨

幸福是学生的一声声问候,

如一股暖流温暖心窝。

幸福是看到学生灿烂的笑脸,

那是一首甜美的歌。

幸福是和学生一起畅游书海,

去寻找真善美的生活。

和孩子们一起发现春的颜色。

幸福无处不在,

幸福就是快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

找寻幸福更需要心的平和。

3. 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A、要求:四分钟时间,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B、找个别学生站起来汇报。没机会说的人,同桌互相分享自己的幸福。

4.师总结:孩子们,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要用心去体验。让我们随着一首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起去耕耘幸福,品味幸福,传播幸福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