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必备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必备。

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当我们的学习任务遇到困难时,往往都需要参考资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想必你在找可以用得到的资料吧?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必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美丽,能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收集词语的习惯。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集中识字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工具书(成语词典、新华字典)、一幅秋景图。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努力使学生通过抽象的文字去感悟美好的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读生字,能熟练地认读课文词语。

2、教学难点:

培养学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与读字看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色多美啊!请大家听。

(播放录音。)

一、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

2、分组互助读词语,再开火车读词语。

3、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认读。

4、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屏幕展示两张秋景的图片。

三、在读中巩固识字

1、选择喜欢读的词语,看一看,想一想,猜猜是什么意思?

2、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和你的好伙伴交流一下。

4、优秀生范读,教师指导,全班跟读,自我反馈。

四、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2、请字典帮忙,找一找关于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收集词语,办一个词库。

五、在写中巩固识字

把今天学的自己认识的生字在作业本上写两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认识课文12生字,会写10个生字。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感受秋天的壮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写本课的12个生字。

2、教学难点:

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文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互相读一读,背一背,比一比谁更能干。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二、积累词语,自主识字

1、能背课文中词语的小朋友自己还可以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你所知道的词语。

2、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白纸,自己想出一个积累词语的方法。

(编字谜、成语接龙、查字典积累词语……)

3、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4、评出最佳创作成就奖。

三、读文感受秋天

1、一起读课文。

2、小组内说一说你所感受到的秋天。

3、小组汇报。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各个生字。

2、请各小组分析各个生字。

(包括结构、字音、笔顺等。)

3、小组长汇报组内有分歧的地方。

4、逐个解决分歧。可以试着写一写。

5、书写生字。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你是怎么来学校的?生汇报。

师:那么你知道你的爸爸妈妈出门时乘坐了什么交通工具吗?生汇报。

哦,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对了,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远行靠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远行靠什么》。

2、“远行”是什么意思呢?

2、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听听人类交通工具发展史呢?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的录音

三、读课文

听了这篇文章后,你都听懂了什么?(生汇报)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来读一读呢?

四、默读课文

可以默读课文,也可以大声自由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笔将自己不认识的或不熟悉的词做上记号,多读几遍,并且用心记一记。生汇报字词的学习情况。可以讲识字方法,也可以给生字组词。

五、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六、作业

1、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抄写两遍。

2、课下搜集有关交通工具发展史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边听录音,一边观看图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篇文章。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你们想不想听听别人朗读这篇课文?好吧,那就认真听!请同学们告诉我,我们在听朗读时该注意些什么。

2、播放光盘上的录音朗读,学生认真倾听。

二、结合录音朗读的内容,对照课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师:这录音上的朗读读得这么好,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听吗?(引导学生读课文要正确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读。)还等什么!赶快拿起你的书,大声地读吧!不过,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就是用笔把表示时间的词语画上横线。记住,一定是先读完一遍,再划。

2、生汇报表示时间的词语,师板书,画出表格。

3、师:哦,同学们看这是一张不完整的表格,你们愿不愿意帮老师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组合作,将表格填完整,师及时板书。

5、一边轮流派小组代表汇报,一边引导学生朗读。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梦成真”这几个词语的教学。

①火车满载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驰,轮船把人们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车在公路上川流不息,军舰在大海上巡逻,快艇疾驶而过。

③千百年来,人们幻想着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飞机使人好梦成真,人们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

6、齐读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读懂了什么?人们还会发明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三、小结并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1、讨论:人类远行靠的是什么?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发展史,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的努力探索,所以我们人类才会走得越来越远,希望同学们从小学科学,爱科学,长大为祖国做贡献。

四、作业(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一堂课的学习多么紧张啊!那我们来做个识字游戏,怎么样?

播放教学光盘上的课件,玩识字拼图的游戏。

2、欣赏交通工具发展史的图片。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海、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1、喜欢郊游吗?(喜欢)。今天乳山二实小的同学邀请你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好朋友认识一下,老师有个小要求:认真看好了,然后说说你们都发现些什么?(出示第四小节的课件)学生交流看到的情景:一群少先队员拿着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他们都非常快乐!

谁能把这几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同学评价。男女比赛读。

3、课件出示第四小节中的生词(红领巾、铜号),齐读。

1、(课件)车来了,咱们准备出发了,郊游前老师提醒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回来后告诉老师你们都到过哪儿,看到些什么?(以郊游的形式课件演示1—3小节的内容)

2、想想今天和新朋友都到哪些地方去了?学生交流后。(板书:海边、公园、乡村)

3、“老师在公园看到一竿翠竹,我觉得竹叶长得真茂盛。你在公园还看到些什么?如果能把感受说出来,那就更棒了!”

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教师相机按顺序板书词语。(小溪;军舰、帆船、沙滩、海鸥;稻田、秧苗、鱼塘。)

三、熟读课文,文中学词。

1、这些词语都藏在识字6里,请翻到91页。是老师范读还是自己克服困难读?(自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自我评价)小组比赛读,师生互动读课文1、2、3小节,并进行评价。

4、词语游戏。教师挑生词,学生找出相应的词语,读出来。

1、(出示本课生字)自己先试着读读。然后指名读。推荐小老师领读,小老师、同学互评。

2、去拼音开火车读。

3、插秧苗识字游戏。

4、老师知道你们有许多的识字方法,能告诉我吗?交流(加一加、熟字加偏旁、猜字谜等)运用这些好办法你能认识哪些字?

5、学生自主识字。

五、观察发现,自主写字。

1、(出示“海、沙”)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都是三点水旁。)

2、说说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再看看老师在田字格中怎样写,记住笔顺。(师范写,学生边看边跟着书空。)

3、老师给一分钟的时间认真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型,想办法记住,看谁能和它交上朋友。

4、学生自己写字,能写几个写几个。(提醒写字姿势。)写完后,同桌两人交换批改。对的可以互相夸奖,错的帮助改正过来。

5、老师想欣赏你们写的字,愿意吗?(展示2份写字。好、差各一)引导学生评价生字写得好在哪?(清楚、美观、结构匀称等)不好,怎样改正。(生交流,师操作并改正。)

6、指导学生根据交流情况再把生字书写1遍。

六、拓展延伸。

1、做小诗人,仿写课文。

出示图片,小组合作交流,看看图上画的什么?能不能像课文那样写出来。

2、小组先把小诗在组内多读几遍,然后在班上交流展示。(组员朗读自己的作品)评出优胜组。

七、谈收获。

在识记生字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只是运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方式单一,学生兴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认字的积极性,同时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还需努力。

对策应重视识字教学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师平时多注重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在情景中识字。

做“小诗人”这一环节,提出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合作学习,有点流于形式。

分析对合作学习理解不够深透,忽视了部分学生没能进行充分的个体学习与自我感悟。

对策合作学习要落到实处,在合作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生字。会写10个字。

流利地朗读课文。

3、喜欢秋天,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新词。

1、 猜字谜:

2、 分小组读“我会读”中的词语,巩固认读生字。

3、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语)。

4、补充阅读带有本课生字的段落或短文(教师自编或改编)。

二、在写中巩固识字

1、 出示“我会写”的生字,观察分析字形。

2、 交流:

“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层”与“尽”部首是不相同的。尸——尺

3、 观察生字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

“壮”。

“色”。

三、实践活动

1、“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2、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

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4、教师出示关于秋天的词语,学生读读,认认。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笔画。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了解公园里的景物与设施,能感受韵文所描绘的公园景色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了解课文中的事物,训练学生说话的能力。

教学时间 :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词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能读准确通顺地读韵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个新朋友小叮当,小叮当想请大家猜个小谜语,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请听:有个地方真美丽,绿草红花铺满地,还有木马和滑梯,小朋友们真欢喜。(谜底:公园)

过渡语:对了,就是公园。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去公园逛一逛,学一学——出示课题 识字3(板书课题)

那王老师想让大家想一想你觉得公园是怎么样的,王老师觉得公园是美丽的,(美丽的)公园,出示( )公园,指导说话。

二、指导看图,初步感受词串

由近到远,从左往右出示课文词串,从而指导学生学会看图方法。

三、教学词串,感悟词串所描写的景色之美

(一)教学第一行(公园 绿树 红花)

请大家把语文书翻到第62页,自己小声拼一拼,读一读这些词语,注 意一定要看清音节读准字音哦。

1.指名读。正音,读准字音。

2.这一行中,有两个表示颜色的字,你能找到吗?(绿,红)

3.(幻灯树木图片)学习:绿树。你们瞧,公园里的树怎么样?(指名读)

4.(出示图)学习:红花。这个词,谁能看着图读好它。去掉图,你还会读吗?指名读。

师:蓝天白云 青山绿水,你看,加了表示颜色的词,大自然变得多美啊,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齐读。

(二)教学第二行(小桥 流水 宝塔)

1.公园里除了树绿花红,还美在哪里呢?

2.读准字音,正音,指名读。

3.练习说话:公园里的游戏项目真多,谁能用公园里有( ), 有( ),还有( ),我们玩得真开心。

4、出示前六行词串,齐读,开火车读。

过渡语:这个公园可真美啊,绿树成荫,红花遍地,清澈的小河潺潺地流着。让我们一起读出公园的优美景色。(齐读,前两行)

(三)教学第三、四行。

过渡语: 公园里景色虽然优美,但最吸引我们小朋友的还是那些好玩的游乐设施.

1.哇,游乐场可热闹了,小朋友正开心地玩呢?你们想不想玩?

2.想玩,就必须要认识每个娱乐设施的名称。

3.课件出示让生一一指认并正确读出(齐读后两行)

4. 游戏放松

想不想玩,好,我们一起来玩玩。

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鼓掌玩游戏,仔细听老师念

师:转、转、转,转什么? 生:转、转、转,转转椅。

师:开、开、开,开什么? 生:开、开、开,开火车。

师:穿、穿、穿,穿什么? 生:穿、穿、穿,穿山洞。

师:滑、滑、滑,滑什么? 生:滑、滑、滑,滑滑梯。

师:荡、荡、荡,荡什么? 生:荡、荡、荡,荡荡椅。

师:骑、骑、骑,骑什么? 生:骑、骑、骑,骑木马

5.大家玩得这么开心,来一起读出游玩的快乐。(男女生赛读)

四、整篇朗读

今天学的这些词串连在一起,就成了一篇韵文。谁来美美地读好这篇韵文?

齐读、开小火车读一读

【教学总结】

今天教完了后百感交集。表意性是我国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而本课是看图会意识字。即利用看图体会字义的形式帮助学生识字,既可以使学生学到一种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其实我们教学中国汉字,要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将文化融入汉字,使孩子们能感受到中国汉字所蕴涵的美。把单调的汉字渐渐丰满起来,学生就有了识字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告诉孩子们汉字的演变、来历,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小故事,使这些汉字在孩子们的眼里不再枯燥,而且是慢慢生动、鲜活起来,变成一幅幅图画、一个个故事。在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对识字有了一些基础和经验。我以旧引新导入教学,采用了“我做你猜”的形式:一只手搭在眼睛上,猜猜这是一个什么字?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看”字。接着让学生尝试看图识字,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这类汉字的特点。只是美好的设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遭遇了搁浅,由于提问范围过大(你记住了哪些字,看了图对照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的表述并不如我的预设,实际上仍是我的讲多于学生的“发现”。很想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悟汉字博大的文化,但常常找不到突破口。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心来备课的。但是还有地方需要改进,继续努力吧!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6)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二.认读生字。

1.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画下来。

2.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 借肋图片,读词语。

4. 同桌两位同学互相读一读,记住生字的读音。

5. 小组合作学习,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朗读感悟。

1.“找朋友”游戏:出示图片,找生词卡片。

2.对照图片,结合自己的实际,说一说你都做过什么,并且说说你的感受。

3.有节奏地读词语。

4.说一说:小组合作学习,给“戏、航、琴、钢、弹、养”这些汉字各组一个词。

四.读书比赛。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1. 指名读词语。

2. 师生合作读词语。师做动作,生读词。

3. 同桌两位同学合作读词语。

二.学习汉字,记住字形。

1. 小组合作学习: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字形。

2. 全班汇报:你记住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三.指导书写。

1. 观察: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 比较:“棋、钢、弹、观”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的区别;“琴、养”中间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上下部分要紧凑。

3. 教师范写:“琴”。

4. 学生练习写字:小组互评,教师评价。

四.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预习新课。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2.识字目标。

要认识的字:灰、迎、阿、姨、追、顶、披、鼓。

要会写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读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中的不同人物、不同语气,尽可能体会、表演课文某一个片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生字制作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实物”带进课堂。

2.学生准备:

(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

(2)了解蝌蚪或其他小动物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汇报课前预习

师: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通过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观察小蝌蚪(或查阅有关小蝌蚪的知识),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交流。(略)

[设计理念]

此处提前布置的预习体现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读书,另一个是读“自然”这本大书。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了解课外知识,进而爱小动物,爱大自然。

二、初读课文,简述梗概

1.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请大家快来看一看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几遍(要读充分)。

2.出示6幅图画于黑板,引导帮助学生简述课文。

[设计理念]

一年级复述难不难?“简述”显然降低了要求。借助图画,再加上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能够说出课文大概(真正的课堂上学生还时有发挥呢!),此时的复述,使学生对课文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整体的印象,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看、说、记的能力!

这个环节出现早不早?实际教学证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课前的预习及复述前的读书要“充分”。“充分”不是毫无问题,而是有足够的遍数,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留下印象,这时的复述,就是建立在这个“印象”的基础上完成的。

三、“玩”中学字词

1.师:同学们,读了几遍课文,你们就讲得这么好,真不简单啊!有几个“小淘气”想和大家捉迷藏,你们敢不敢?好,请看黑板上这些字——(出示14个生字)——已经藏进课文中了,我喊“预备——开始”,你们拿起笔,开始找,找到一个,叫三声它的名字,马上用笔把它圈起来,别让它跑了!

学生圈、读生字词。(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个别稍慢的学生要适当帮助指导)教师出示卡片,进行“读词大赛”!

2.“谜语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学生给每个生字编个谜语(可从音、形、义各方面充分发挥想象),形式应多样活泼,用说出来、画出来动作表演出来等形式都可以。

(3)个别竞猜:编谜语的同学“单挑”同学猜谜语。

(4)分组打擂竞猜。

3.“词语接龙”。

规则:用生字组词,分组在一定时间内说得多而对的为胜。

(1)各组成员分头准备,在集中到组里,确定发言同学,其他同学可准备补充。

(2)各组比赛,教师相机调控。

4.“句子选美”

教师出词语,分组派代表说句子,最后全体参与评出“最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特点:一是体现了识字、学词、说句的层次性,步步为营,比较扎实。学生如何认识字?其实正如认识人,见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这个环节中,字单独出现过,在词中出现过,又在句中出现,反复出现,使学生和它渐渐“熟悉”;二是灵活多样的形式。自始至终,学生们既在“玩”,又在学,而且是在愉悦地、自主地学。在“玩”中发展思维,在“玩”中发展学生听说的能力,开发他们“创造记忆”字词的综合学习能力,在“玩”中又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四、生字书写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师生交流:它们“美”在哪里?

附参考:

“女”:一个美丽的女孩,跳完舞后做优雅的谢幕动作。

“亻”:一个身子挺拔的同学,昂首挺胸,站得笔直。

“口”:一张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样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己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规!

2.师生观察交流偏旁书写的规律。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宽,它(氵)太宽了“可”就过不去了。

“姐”——“姐”是个美丽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写美丽。

“呢”、“呀”、“哪”——注意那张美丽的小嘴(口)。

此处宜采取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这样使许学生对难点、重点更易接受,更直观。

如“河”、“借”——左右两部分,好比两个朋友照相,谁胖些,谁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么田字格好比像框,怎么照?(瘦的略让,胖的略出。)

(2)教师示范,学生练习书写。

(3)“小小书法家”评选。

①小组内评选出优秀者。

②优秀者的字贴于教室《书法家》展框。

③请获胜者上台介绍经验。

[设计理念]

灵活、新鲜的语言设计,力求把“死”的变成“活”的,“枯”的变“荣”!每个字都是一个生命,或活泼,或俏丽,能静会动!汉字有魅力,更应该有魔力!让每个孩子从心里爱它,看它时怦然心动,写它时心旷神怡!

第二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趣促读

师:同学们,《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假如被拍成动画片,你们愿意看吗?好!下面我宣布:《小蝌蚪找妈妈》演员选拔赛现在开始了!请各位参加预选的选手先做好以下准备: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节和“台词”,现在开始!

1.学生自己先进一步熟悉课文,故事情节和对话部分要反复读、揣摩、记忆。

2.学生自由结合对台词。

[设计意图]

此环节以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抓住学生的心,以“选拔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饥似渴”地主动记忆、消化课文内容。时间要充分,教师可相机巡视。这一环节下来,学生可把情节熟记于心,“台词”出口可诵!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学生按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分开来坐。

“蝌蚪”坐在一处;“鲤鱼”坐在一处;“乌龟”坐在一处;“青蛙”坐在一处。座位的摆放可方可圆。

2.师:各位选手已经准备好了!下面将对大家进行一些测试,只有最终通过测试的演员才能出演你想演的角色。

请听题。第一道:请你评价一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

3.汇报交流对角色的理解。

[设计意图]

对角色的理解也就是对课文的理解,关键是启发学生说出自己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说喜欢鲤鱼妈妈,因为她漂亮,爱自己的孩子(教小鲤鱼捕食),还有的孩子会认为鲤鱼妈妈有缺点,因为她没有像小蝌蚪说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害得小青蛙误认了乌龟叫“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不喜欢青蛙妈妈,因为她扔下自己的孩子,让宝宝好难找!还有的孩子会说小蝌蚪认识鲤鱼怎么不认识乌龟啊!……在这一环节汇报交流中,既有孩子们的想象,又有许多疑惑,关键是既要充分发挥想象,组织语言,又要帮孩子们了解一些科普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保持和滋润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了解“青蛙妈妈”产卵后丢下“孩子”这一自然现象后,是不是要补充一点,问问孩子: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一定是她要让宝宝从小就坚强,一定是她让宝宝自己学游泳,多运动,这样前腿和后腿才能长的快!身体才棒!……总之,要发展语言,发展想象,更要“发展心灵”!

三、读

1.师:好!下面进行第二题测试——语言测试,主要测试旁白朗读和对话。先从“小蝌蚪”开始。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你能找到吗?(小蝌蚪游哇游……)哪个“小蝌蚪”来说一说这三处“游”得一样吗?

2.汇报总结。

3.(第一次:高兴,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艰难,游的时间更长。)

4.出示第二幅图(试读第二段)

(1)一位同学读旁白,一位同学读“小蝌蚪”的话,一位同学读“鲤鱼阿姨”的话。

(2)分角色读后,学生评价优缺点,师生总结后提示下一组注意:读出小蝌蚪的礼貌和鲤鱼阿姨的热情。

(3)分组反复读。

(4)多种形式读,齐读,多人读,最后脱离课本带表情诵读。

(5)表扬和评选演、读最形象的两组

5.出示第三幅图(读课文第三段)。

(1)自由结合,分角色练读。

(2)轮流汇报读,师生共同评读,试读。

(3)评选组合:谁读出了小蝌蚪奋力游的样子和它的着急?谁读出了乌龟的“摆动”、“悠闲”、“有趣”和被小蝌蚪误叫“妈妈”后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图。

(1)师:小蝌蚪人错妈妈,它很不好意思,所以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请各组练习一下。学生练读第四、五段。

(2)汇报演读,重点指导:

第四段中读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样子时心里的判断(把这种又高兴有肯定的感觉读出来)。

第五段中“妈妈!妈妈!”的叫喊的兴奋应比前一次更强烈。

7.出示第六幅图(读最后一段)。

指导读出小蝌蚪的开心、幸福、自豪。

[设计意图]

用多样的形式朗读、体会。读出“语气”,读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读出孩子自己的理解,读出表情、动作,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快乐,语言的美妙。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按笔顺把字写得端正、美观。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词串,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词串,展开想象,感受词串的意境美是教学难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诵诗歌,引出课题

1. 小朋友,还记得《家》这首诗歌吗?我们一起背背吧!

2. 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家”又大又美!爸爸妈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

3.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跟着《识字6》到祖国的东西南北走一走,看一看,一起领略祖国不同地区的美丽风光。

二、初读词串,认识位置

1.请小朋友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词语。

2. 指名朗读词串,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课文介绍了哪些地方?

3.在朗读中我们知道课文向大家介绍了“塞北”、“江南”、 “海岛”、“高原”,知道这些地方在祖国地图的哪个位置吗?(出示地图,相机贴词语)

4. 请大家再读读词串,一边读书一边看图,你能给每幅图找到相应的那行词串吗?找到了就读给你的小伙伴听听吧!

三、品读词串,理解感悟

1. 骏马 秋风 塞北

⑴塞北草原的秋天会怎样?(播放秋风声、马嘶声)咦,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⑵秋风吹过茫茫的大草原,塞北大草原一片浑黄,一群群骏马迎着秋风飞奔在茫茫无边的大草原上,你能把塞北的风光读出来吗?

⑶学生练读。

2. 杏花 春雨 江南

⑴能说说你心目中的江南是什么样的?

⑵春雨使江南的大地慢慢地、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就像我们学过的识字,背背看!

⑶粉红的杏花露出了笑脸,细细的春雨飘洒着,装扮着江南美丽的春天,喜欢江南吗?江南风景美如画,我们一起来赞一赞秀美的江南吧!

3. 椰树 骄阳 海岛

⑴春天的脚步匆匆而去,我们一起去骄阳似火的海岛看看吧!共同感受海岛独特的夏季风情!

⑵什么是骄阳?在炎热的海岛上有一种树却长得异常地繁茂,它就是“椰树”(出示椰树图片),椰树长得啥样?

⑶迷人的海岛吸引了许多游人,站在海岛上,阵阵海风迎面吹来,听着哗哗的浪花声,品尝着鲜美的椰果,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谁来读一读,用你动听的声音把我们带到那美丽的椰树王国!

4. 牦牛 冰雪 高原

⑴最后让我们一起到冰天雪地的高原去见识见识吧!认识它们吗?(出示牦牛图片)它们怎么能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生活呢?你们了解牦牛吗?

⑵你能用朗读把画面描绘出来吗?试试看!

5. 品读韵文

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领略了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风光,读读看,喜欢哪儿就把那组词语多读几遍。比一比,哪些小朋友能把这个地方的美表现出来?

四、指导描红

1. 认读本课的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2.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认真描红:一笔描成,笔笔到位。

五、布置作业

诵读词串,搜集有关“塞北、江南、海岛、高原”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词串,运用词语

指名读词串。自由读一读,想一想,韵文的字里行间有什么规律?

⑴学生自主交流。

⑵老师小结:我们在朗读全文的时候可以把词串当成一首诗,一边读词,一边想象,读着读着,我们的眼前出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祖国不仅处处美,而且处处是宝呢!横着读,词串就是一首优美的诗!瞧!词串还押韵呢,江南的南、高原的原,韵脚是“án”。

小组赛读词串。

4. 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欣赏了各地的美景,那些美丽的地方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些外国的小朋友来我们中国做客,作为中国的小主人,你最想把哪儿介绍给他们?为什么?

⑴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用上课文里的词语选一个地方给大家介绍介绍,可以运用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能用上一些诗句就更棒了!(相机推荐:《敕勒川》、《忆江南》等古诗)

⑵和你的小伙伴说说看!你能行!

5.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走遍了祖国各地,欣赏了各地的美景:

我们迎着瑟瑟秋风,来到辽阔的塞北草原——骏马 秋风 塞北;

我们沐浴着蒙蒙春雨,漫步在美丽的江南——杏花 春雨 江南;

我们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岛——椰树 骄阳 海岛;

我们再登上冰雪覆盖的高原——牦牛 冰雪 高原。

我们喜欢江南,也喜欢海岛;喜欢塞北,也喜欢高原。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美,我们的祖国真是幅员辽阔,风情各异啊!来,看着地图,背背词串,把祖国装在我们的心中!

二、指导写字

1.小朋友把词串读得真美!相信你的字一定写得更美!

2.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呢?大家可以这样试试看:

先整体感知这个字的结构特点,再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看清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在心中记住这个字的模样。

小朋友,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关键笔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塞”:拿出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先写宝盖头,再写两横两竖,接着写长横,撇和捺一定要展开一点。

“骄”:小朋友想一想,书写时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动起手,用心描一个,写一个。

“岛”:老师要请小朋友来教了。你先教什么呢?这个字是山字旁。岛字里面藏个山,山字是扁山,里面没藏好,露在外一半。

4.请拿出习字册临写吧!

三、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导学。

2.写话:运用文中的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地方。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9)

预设目标:

1、认识“护、牢”等10个生字,会写“丛、牢”等8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保护动物的意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玩拍手歌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和动物有关的拍手歌,揭题。

二、初读儿歌,认识生字

1、自由读儿歌,把每个字读准确,把每句话读通顺,不认识的字请教拼音。

2、这首儿歌都讲到了哪些动物?再读儿歌,圈出小动物的名字。

3、指名说儿歌里有哪些小动物,出示动物图片。

4、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些动物的名称,出示动物的名字(其中生字带拼音):

孔雀 锦鸡 雄鹰 雁群 老虎 黄鹂 百灵 熊猫

自由拼读词语;指名和这些动物打招呼;齐读,理解“雁群”。

5、到了晚上,小动物们都睡觉了,出示画面及去掉拼音的动物名称。

同桌互读;指名读(要求学生轻声地读,不要吵醒小动物。)

6、第二天,小动物早早起床排好队伍做早操了,课件出示:

开火车读词语;齐读

7、卡片认读生字:孔 雀 锦 鹰 鹂 灵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把你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

三、再读儿歌,继续认字

1、再次读儿歌,觉得难读的句子多练几次。

2、指名读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

重点指导:①“雄鹰翱翔在蓝天”,课件出示雄鹰翱翔在蓝天的图片欣赏后指导读出自由自在的感觉并有节奏感。②“黄鹂百灵唱不休”,“唱不休”是什么意思?发挥想像,黄鹂、百灵会唱些什么?欢快地来读读句子。

3、指名读自己觉得特别棒的句子,理解“天空雁群会写字”的含义;理解“嬉戏”的意思。

4、这首儿歌里还藏着几个要我们记住的生字,卡片出示:护 牢 丛 嬉

指名认读,齐读。

你发现了什么?(“护 丛 嬉”都是形声字。)

5、师生合作读儿歌。

四、巩固生字,书写指导

1、大转盘游戏巩固生字:转动转盘,指针指着哪个生字,就快速读出来。

2、阅读日记巩固生字。课件出示日

记内容: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动物园游玩。在树林里,百灵鸟们在开演唱会,而黄鹂却在给它们伴舞呢,猫头鹰也被它们美妙的歌声和舞姿给吸引住了。花丛中,几只孔雀展开那美丽的尾巴嬉戏着,一只锦鸡藏在孔雀的尾巴后面,好像在捉迷藏呢!请大家牢牢地记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3、写字练习,出示:丛 牢

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在田字格里所占位置却不同,指名说。

哪个字需要老师先来写一写?随机范写。

学生练写,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趣味巩固

1、小组赛读生字卡片,口头组词。

2、编字谜,猜字谜:猜出谜底,举字卡。

(火上山倒了――灵;一个女孩欢欢喜喜在玩耍――嬉;美丽的鸟儿――鹂;手拿户口本――护)

二、趣读儿歌,玩中感悟

1、采用对口令的形式,男女生合作读儿歌。

2、同桌拍手打节奏读儿歌,并给儿歌配上动作。

自由练,指名表演,全班表演。

3、刚才我们玩得非常快乐,这首儿歌除了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你觉得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指名学生畅谈从这首儿歌中明白的道理。

4、课件出示画面,教师总结: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草坪,清清的湖水,大自然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聪明的小朋友在这幅画里生活、学习;可爱的小动物们在这幅图画里唱歌、嬉戏。让我们和动物做最好的朋友吧!

5、齐背儿歌。

三、寻找规律,练习写字

1、出示生字:拍 护 保 物 鸡 猫

这些生字都有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左窄右宽)

学生观察生字,指名说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示评议。

2、课后练习:我会填。

四、课堂延伸,展示成果

1、根据课后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说讲卫生的拍手歌。可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编、自演。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自编拍手歌。编好之后读一读,演一演,教师再选择编得好的在全班表演。

二年级上册识字一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射、卫等9个生字。会写卫、运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一个故事,在课堂上讲给小朋友听。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读词语

1、在小组里把课前准备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2、出示《后羿射日》的动画,提问

a、 你知道这个动画里藏着一个什么故事?

b、 请知道的小朋友带大家读两遍:后羿射日

c、 谁愿意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3、依次看动画,认读词语

4、把四幅图、四个词语同时出示在大屏幕上。

5、读句子:《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6、依次出示“卫星、火箭”等图,认读词语。

7、小结: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人们怀着对太空的美好向往,研制了运载火箭,它能成功地将卫星送上太空。

8、读句子:人造卫星能飞上太空,宇宙飞船也能够飞上太空。

9、用“……也……”说句子。

二、情感朗读

1、读课文。先教师读,小朋友再模仿读。

2、教师随机指导。

三、学习生字

出示:射 卫 填 嫦 娥 宇 宙 载 箭

如果去掉伙伴你还认识吗?

1、男女赛读

2、做字卡游戏:听句子——想词语(找到相关生字,举卡片)

3、抽字卡,开火车。

四、指导写字

1、观察要写的字。读一读要写的字,仔细看字形。

2、课件演示字的结构。

3、重点指导宝盖头的写法:上点大,左点垂,横钩先顿再向左。提醒学生注意舟字旁中的横变提且右边不出头。

4、学生描红、临写。

GZ85.com延伸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必备十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这篇文章是栏目小编细心为大家整理的,希望您能经常关注我们网站的新鲜内容,并适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提前设计好每个教学课节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每位教师都应尽力把教案课件设计得更为完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案课件制作,能够满足各类水平学生的需求。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了解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和距离。会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全过程。

3.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均速度的测量。

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停表的使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李老师和本班四位参加4×100 m接力赛跑的同学到运动场进行赛前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甲、乙两同学都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准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李老师看到同学们争论起来,笑了笑说:“同学们,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慢,还是越来越快的呢”?

如图1,让小车从斜面滚下,观察小车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怎样测量小车的速度?

学生思考:只要测量出丁同学跑步的速度就容易判断了。

结合具体例子提出物理问题,便于学生思考回答。

【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实验的内容,要求学生明确该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各个器材的作用和用法。

交流总结: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需要测量的是运动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主要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要“放好”“读对”“记全”。

停表的作用是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使用停表前应观察停表的分度值、量程和零刻线。

使用停表的方法: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动;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路程和时间。

1.实验前的准备

指导学生将斜面调整好坡度,坡度既不能太陡,这样会使小车下滑的时间太短;也不能太小,由于摩擦,小车可能无法自行下滑。还要调整好小车的运动方向,不要使它从斜面上中途滑下。做好小组内人员的分工,哪一个操作小车,哪一个操作停表,哪一个记录数据,要分工明确,并协调好。

学生练习用停表计时,先将小车放于斜面顶端,将金属片置于斜面底端,并开始数数:“5、4、3、2、1、0”;读到“0”时操作小车的同学释放小车,负责计时的学生迅速启动停表计时,当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时,学生立即按下停表,并报出数值。应让学生练习几次,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学生阅读思考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

学生按要求操作。

为后面的分组实验做好必要的准备。

要求按图2组装器材,注意调节斜坡坡度,小车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计时,测量的误差越小。

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v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教师巡视,随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给予辅导,纠正错误操作。

数据展示:将几组学生填好的实验表格用投影展示出来,对比每组的实验数据,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求得的不同路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

讨论总结:做变速运动的同一物体,在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并不相等,平均速度描述的是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s这段路程或在t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严格地讲离开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平均速度是没有意义的。

思考: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2)如何得出小车在整段路程的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3)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实验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简单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的记录(一般用表格呈现)、实验结果。在实验报告的后面还可以提出问题并对本实验提出意见和建议,请同学们填写完整实验报告的内容。

(1)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可以根据公式v3=进行计算。

(3)因为不同时间或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知道影子、日食、月食的形成。

教具:

激光电筒,装有水的玻璃水槽、玻璃砖

教学过程:

一、光的神奇

学生阅读课本图4-1,4-2,4-3,4-4,让学生感受五光十色的大自然及城市夜景的美丽。

二、光的传播

1、光源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找出光源的概念,并举例。

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又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将刚才学生的举例分类)

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水母。

人造光源:电灯、蜡烛。

简单讲述人造光源的发展史:篝火——火把——油灯——蜡烛——电灯

分析:月亮不是光源。(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

2、光的传播

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先让学生回顾声音的传播:在真空中不传声,在介质中传播时V固>V液>V气。

提问:光是通过怎样的路径传播的?(讨论)

演示实验:

(1)利用点燃的香烟产生的烟雾,观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径。

(2)在水槽中放一些奶粉之类的物质,使水呈浑浊状态,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

(3)观察光在玻璃砖(一面为磨毛面)中的传播路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3

一、运动的世界

在月明星溪的夜晚,我们在外面散步时,常常有月亮跟着我们走的感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从西边落下

赛跑冠军

豹在狂奔

候鸟在飞行

飞机在飞行

狗在奔跑

你能举出那些在生活中熟悉的运动吗?

1、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

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宇宙大爆炸带来了满天星斗;水城威尼斯在不段下沉

我们生活在一个运动的世界里,自然界的物体都在运动着,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的。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

二、运动的描述

(1)诗人,用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2)画家用形态和色彩描绘运动。《万马奔腾图》

(3)音乐家用旋律和节奏、歌词来表现节奏。

《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那么物理学中,我们怎么来描述运动呢?

例:(1)汽车在公路上行使。

(2)月亮升起来了。

(3)月亮在云层里穿行。

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标准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汽车公路上的树飞快的行使

月亮地球升起来了

月亮云层在穿行

(A)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B)把事先选定的另一个物体,也就是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要经历三个过程:

(1)选择参照物

(2)确定被研究的物体

(3)判断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改变。

思考: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里,为什么行人说乘客运动得“真快”,而司机却说乘客“没动”

乘客到底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研究的物体标准物体位置是否改变动或静

乘客地面、树改变动

乘客司机、汽车没改变静

例1:浣溪沙

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以船为参照物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以山或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

例2: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距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那么卫星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若以宇宙上的另一个星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例3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

例4试分析下列各题以谁作参照物。

①上升的电梯里的人是静止的;

答:①“上升的电梯”是电梯对地面上升,因此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人是静止的”,是人对电梯静止,因此,是以电梯参照物。

②静止的汽车有人感到它在运动;

答:“静止的汽车”是以地面作参照物,而“有人感觉它在运动”应为汽车对观察的人在运动,因而,是以运动的为人参照物。

③下降的电梯上的人看到墙向上运动;

答:“下降的电梯”是以地面作参照物,“墙向上运动”应是墙对人是向上运动的,因此,是以人(或电梯)参照物。

答:“同向行驶的汽车”是以地面为参照物,而“感到自己向后退”应是“自己对于对面的汽车向后退”,因此,对面的汽车是参照物。

说明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说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的描述也就不同了。

④同向行驶的汽车里的人看对面的汽车时,感觉自己向后退。

参照物选择的原则:

1、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任意选择。不论是静止的物体还是运动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3、参照物一但被选定后就认为该物体是静止的。再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4、经常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如“太阳东升西落。”(这时候默认地面为参照物。)

例5:观察如图所示小旗,判断船相对岸上的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分析:(1)根据船上和楼房上的旗子摆动方向,船可能停在水面上相对楼房不动,旗子摆动方向顺着风吹的方向;

(2)船可能顺着旗子摆动的方向靠近楼房,但运动速度比风速小些;

(3)船还有可能逆着旗子摆动方向远离楼房。

我要试试:

(1)在歌词中“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现象中,我们以为竹排在“江中游”是以为参照物;我们说青山“两岸走”是以参照物

(2)一辆汽车在水平河岸上行驶,以汽车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以河岸为参照物,它在河中的倒影是。

3.太阳从东方升起;参照物

4、月亮躲进了云层,乌云遮住了月亮参照物,

5.两人并肩而行,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静止的以什么为参照物,两人是运。

课堂小练习:

1、下列各项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放糖的水变甜了B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

C铁生锈了D水结成冰

2、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名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帆船、河岸B河岸、帆船

C青山、太阳D青山、划船人

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的物理知识所导致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4

重点:

领略物理的神奇,产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神奇的简单解释。

释疑知识点:

例题:

你对神秘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叹?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神奇?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交流。

[解析]:

神奇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原因等等。

例题1: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观察过吗?如果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料吗?试试看,如果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原因。如果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2:

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如果你将笔朝上使用,使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给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如果朝上使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现过身边的神奇吗?与同学们一起研究一下。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观察、实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准备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迅速倒置放进矿 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观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说:“这儿还没有檫干净。”细心的小明顿时发现: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看不清楚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从信息中了解超声的特点,了解超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

2.从信息中了解次声的一般特点,了解次声的应用和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及信息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科学。

教学重点1.知道超声、次声的概念。

2.知道超声的应用。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惧信息的能力及对自然和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具准备音像资料,图片或光盘,电脑及多媒体的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声现象的一些性质并探究了它的规律,这些现象不仅有趣,而且都包含了一定的科学道理。物理知道是从实际中来的,又要应用到实际中去。一句话,学习物理知识就是要应用它来人类服务,提高人们生活的水平,改善生活的质量。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超声和次声。

(二)进行新课

研究发现,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很宽的,由10-4Hz到1012Hz,但正常人的耳朵只能听到20Hz到00Hz之间的声音,低于和高于此频率范围的声音人都听不到。通常把高于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一、超声

1概念:频率高于0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高,能量大(强穿透力,强破碎能力)

⑵沿直线传播,可反射

3应用

学生阅读图3-32,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发声频率、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例如:狗能听到频率达50000Hz的超声,蝙蝠能听到频率为十几万赫的超声。

(1)利用超声雷达(又叫声呐)探测物体位置等。

(2)超声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超声诊断仪(如B超);超声金属探伤仪。

(3)超声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举例。

(4)用超声处理过的种子可以缩短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其他:超声空气加湿器、犬笛

二、次声

1概念: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2特点:⑴频率低,传播远

⑵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破坏力

3应用:

人声也听不到次声。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⑴预报灾害:发生前会辐射次声源

⑵医疗:人和生物对次声波反应,某些器官也会发生微弱次声源,可了解人体生物器官活动

⑶军事:核武器

4危害:

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

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破坏,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等症状,严重的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由于次声的破坏性强,危害大,但人耳无法直接听见,所以在生产等活动中要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课堂

1、超声和超声的应用。

2、次声和次声的危害。

板书设计

第三节超声与次声

1、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20—00Hz。

2、超声与次声

3、超声的应用

4、次声危害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题1、2题。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构建具体的质量量级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小烧杯、大烧杯、钢尺、钢钉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的世界五彩缤纷,在这个精彩的世界里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看桌子上的三个烧杯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烧杯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甲)?再看钢尺、钢钉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哪个物体含有这种材料多(如图乙)?又如书和练习本都是由纸组成的,它们所含有的纸的多少一样吗?可见,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在物理学上如何表示这种区别呢?能精确测量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质量

交流讨论

学生对上面“问题导入”中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形成以下认识:

(1)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

(2)一把铁锤和一颗铁钉都是由铁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把铁锤比一颗铁钉所含的铁多;一块木板和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都是由木材这一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木材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一块木板比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所含的木材多。

归纳总结

(1)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2)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拓展教学要注意“物质”和“物体”的区别。物体有一定的形状,占据一定的空间,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实物。物质是构成物体的材料。例如:桌子是物体,构成桌子的物质是木材,还可以是铁。再例如:大小两个铁球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而质量代表这种物质的多少,大铁球的质量就大于小铁球的质量。“质”指物质,“量”是物质的多少的意思。

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质量的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讨论总结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

g 1

mg=10-3

g=10-6

kg 1

t=103

kg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有:公斤、斤、两,1千克=1公斤=2斤=20两。

探究点二

质量的测量

提出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归纳总结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案秤、电子秤、台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同时出示图片。

探究点三

天平的使用

1.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引导教师播放课件,学生观察,认识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的主要构造

交流总结

(1)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2)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3)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教师引导自学课本109页下半部分,讨论使用天平为什么这样要求?

交流总结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1)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里。

(2)防止锈蚀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用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

2.学生实验——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质量

分组实验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你所用的天平有没有检查天平底座是否水平的装置?应怎样调平?你的天平的平衡螺母安装在什么位置?如果指针偏左,应该向哪个方向旋动平衡螺母?这样,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就明白并学会了如何用天平称量质量。

交流总结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3)将被测物体轻放在左盘上,估测物体的质量,将适当的砝码轻放在右盘上,增减砝码,并移动标尺上的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千万注意:此时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4)算出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再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表示的质量,即得出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液体的质量的步骤:

(1)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

(2)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

(3)液体的质量m液=m2-m1。

注意:如果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

探究点四

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实验探究

1.用天平称量一块橡皮泥的质量。把橡皮泥捏成其他形状后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2.一块冰放在杯子中,用天平测量其质量。待冰熔化成水后再测量一次,看冰化成水后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3.用天平称量室温下的铁块质量。把这个铁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取出擦干再称一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

4.科学家发现,地球上的物体被宇航员带到太空后,质量没有变化。

实验总结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三、板书设计

第1节质量

质量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质量的初步概念、单位及其换算和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也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进行的,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论和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以及常见的测质量的仪器。通过观察、讲解、示范操作,学生亲自操作,让学生认识天平的结构,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这种教学设计基础夯实有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主要的课程,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三、实验。

四、板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探究问题

1、从斜面上滑下的小球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2、从斜面上滑下的粗糙的木块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3、百米跑步的同学速度是否发生变化?如何变化?

(二)探究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的实验(包括实验器材)

4、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5、实验结论。

6、评估。

7、交流。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实验:斜面、金属片、小车、停表、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

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的?(要求学生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4、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五一节?

二、新课教学

学生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用什么方法,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现在我们先选择第一个问题:小车没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分组讨论、交流:

1、你要探究的问题

2、你的猜想或假设

3、你设计的实验(方法、仪器、步骤、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好实验报告。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示实验的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9

教学设计

设计

思路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出发,并回到生活社会中去;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电路的组成,最后练习画手电筒的电路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学生实际连接电路,深化对电路结构、电路元件作用的认识。

标知识

技能1、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么是电路图,电路图的意义。

、会画电路图。

过程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带领学生体会物理现象和知识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学特征——简洁明快美。

重点

难点重点知道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难点知道什么是电路的通路、开路、短路及其危害;画电路图

教学准备手电筒、电源、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提要

教学环节个人复备

一、

复习

旧知

引入

新课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新型电器应运而生,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家用电器和电路的组成。

二、

讲授

新课

(新知

探究)

一、请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电器和它们的用途以及电源的作用和分类。

名称用途电源类型电能转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电直流电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

电灯照明√ √ √

收音机

电饭煲

手电筒

二、观察手电筒

1、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

1)按下开关按钮,观察电灯的发光情况

2)观察电池的安放;后盖和电池的连接方法;开关按钮的结构

3)电灯的安置

2、利用挂图或媒体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三、怎样使一个电灯亮起来

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2、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

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

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

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3、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4、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

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让人惊叹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人类智慧结晶的神奇。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4.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2)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难点

(1)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3)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演示法、讨论法、科学探究法、提问题教学法。

教具准备

饮料罐、玻璃杯、钻子、筷子、装有水的碗、拉链、圆珠笔、烧杯、冰棒、茶壶、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大自然的神奇

师:清同学们观看媒体动画。(动画中配有配乐朗诵:浩潮太空,群星闪烁,它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生活的地球在宇宙的什么地方?当夕阳西下,天边为何常有红色的霞光?当天公“发怒”时,狂风暴雨常伴随电闪雷鸣,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生发万物的大地,为什么有时会山崩地裂,喷吐岩浆?流淌的江河,为何既能输运航船、灌溉良田,也会奔腾咆哮、冲垮河堤、摧毁房屋?巍巍雪山,高耸人云,为何甚至一声喷嚏就可能导致雪崩?变幻莫测的龙卷风,为何平地而起,直冲云霄,来势汹汹?)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大自然很神奇,惊心动魄,令人震惊。

师:看了刚刚播放的媒体动画,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甲:我最想知道天上的星星从哪里来?

生乙:我最想知道雷鸣与闪电是怎样产生的?是闪电在前,还是雷声领先?

生丙:我最想知道龙卷风是怎么产生的?

……

师:以上大家提问题提得很好,希望今后再接再励,学会善于提问题。

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如天上的星星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闪电是云层和云层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闪电和雷声是同时产生的,因为闪电传播速度是310m/s,而雷声传播速度约340m/s,所以,我们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师:你还知道大自然哪些神奇?

生甲:海市蜃楼。

生乙:沙尘暴、泥石流。

生丙:极光。

师: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了解自然现象,我还知道大自然中的一个神奇与大家交流。

多媒体字幕打出:

大漠里的故事

1年1月7日,《北京晚报》第12版“新闻”栏目刊登了下面的消息。推测一下,这可能是一种什么现象?

新疆消息:近日在罗布沙漠中发生的奇怪的天气现象,令科考队中的不得其解。

从1月4日凌晨3时左右,罗布沙漠中开始下雪,直到第二天中午12时,科考队到达小河墓地前米左右时,雪突然停了,沙丘上均匀地覆盖着约5到10厘米的积雪,茫茫无涯。

然而,过了20分钟左右,奇怪的事发生了:就在科考队手忙脚乱地从沙滩上卸下器材设备,开始向小河墓地靠近的时候,发现脚下踩的不再是雪地,而是干爽的沙地。再远望四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漠哪有雪的影子?

师:请同学们猜想:雪跑到哪里去了?

生:讨论。

师:大自然中的神奇还很多,下面让我们走进日常生活中。

二、日常生活中的神奇

师:夏天,我们经常喝饮料,如果拉钩断了,怎么才能把饮料倒出来,在密封的饮料罐的盖子上钻一个小孔,饮料会倒出来吗?

演示实验1:在饮料罐盖子上钻个小孔,饮料倒不出来。

师: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才能将饮料倒出来?

生:把小孔弄成大孔,饮料就可以倒出来了。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还有其他办法吗?

继续演示实验:在饮料罐盖子上再钻一个小孔,饮料就倒出来。

师:你知道生活中的什么用具与刚才的实验相似?

出示茶具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它的构造,演示倒水,并加以解释:这是大气压的作用。

师:把筷子斜放在水中,水会把筷子“折”断吗?

生:不会。

演示实验2:筷子斜放在盛水碗中,似乎被水“折”断了。(实物投影)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解释:这是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

师: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与用拉链连接有哪些不足之处?拉链有什么优点?

生:讨论得出用扣子系衣服,用带子拴鞋,这些连接方式都不完全封闭,费时也不牢固,而拉链方便好用,封闭好,比较牢固。

演示实验3:上下拉动,拉链便可闭合或开启。(实物投影,提醒同学们认真观察)

师:拉链为什么可以闭合或开启?

生:拉链的凹凸齿的错合。

师:圆珠笔方便、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的构造如何?

引导学生:水为什么可以从高处流到低处?

生:受到重力作用,类似可知,圆珠笔的油是受重力作用从笔管流到笔尖,笔尖是小圆珠。

师:将冰棒的包装纸打开,你会看到什么?

生:冰棒会冒“白气”。

师:你知道这“白气”是怎么产生的吗?解释:这是大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现象。

师:下面请大家观看媒体动画:冲浪运动和撑竿跳高等。(动画中有配乐朗诵:冲浪运动惊险、刺激,为什么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能在惊涛骇浪中“滑翔”?撑竿跳高,激动人心,为什么运动员借助一根小小的撑竿,便能克服自身所受的重力作用,跨越高高的横竿?)

生:讨论得出冲浪者弓着腰,分开腿是为了降低重心,增大支撑面;撑竿跳高,是将竿的弹性势能转化为运动员的重力势能。(教师要加以引导、启发)

师:看了刚才的几个实验和媒体动画,你有什么感受?

生:生活中的现象也很神奇。

师: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神奇?

生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并不是总是放大的。

生乙:在高山上烧水,水都开了,却并不怎么烫。

师:同学们不仅留意大自然中的神奇,而且还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了不少生活中的神奇,说明同学们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希保持这良好的习惯,今后在物理这门学科的学习中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的。

三、归纳与孝习过程评估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神奇,这些神奇可以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加以解释的。

师:你归纳得很好,说明你上课很认真,大家掌声鼓励。每个同学都对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进行具体评估。

四、课后练习与生成活动设?

1.你还知道自然、生活中的哪些神奇?(事例不少于两个)

2.观察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及色彩变化。

3.观察风筝的构造,探究风筝在什么条件下能上升,每位学生制作一个风筝,看谁的风筝飞得高,飞得时间长。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神奇

1.大自然的一些现象很神奇。

2.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很神奇。

六、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课件十二篇


资料一般指生产、生活中阅读,学习,参考必需的东西。当我们的学习遇到难题时,经常都会用到资料进行参考。有了资料,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可是你知不知道我们国家的资料有哪些呢?小编推荐你不妨读一下四年级上册课件十二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掌握手缝技巧。

2.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学会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难 点:穿针引线和给线打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温馨提示、评价标准、拓展延伸等内容的打印材料;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针、线、布块(或手帕)、剪刀、(双、四)眼扣各数枚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学习教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们的农服破了,纽扣掉了或书包裂口了.我们该怎么办呢?这些事又是谁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纽扣?

今天,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钉纽扣。

(二) 讲解制作方法

1.出示投影片:各种各样的纽扣.如何分类?

2.板书投影:

起始针 —— 终止针

教学反思:

1、 送给学生穿针“法宝”(穿针辅助丝)时,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如何用,也是训练学生探究思维的一种方式,我在上课时指导得过早了些。

2、 把等级评价标准在学生动手钉第二颗纽扣前提出,也许学生作品的质量会更好些。

3、 每布置一项操作任务,都应该给学生一个规定时间,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又便于学生养成习惯,使教师容易驾驭课堂。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2)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本教学设计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围绕“质疑、解难;讨论、交流;读书、感悟”开展教学;通过激情导入、图片展示让学生“乐中求知”;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有感情诵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素质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

⑴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⑵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⑶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技能目标:

⑴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⑵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3、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情感。

(教学目标力求体现知识、技能、情感的多元统一,挖掘《长城》这一篇课文中的科学和人文内涵。)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教师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

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

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

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本课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了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⑴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内容。

⑵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学习,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点拨。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流程】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巩固整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笔算,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知识。

2.经历知识梳理的过程,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理清知识脉络、进行分析归纳。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计算能力,提高综合学习能力。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

理清知识脉络,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难点:

能正确地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出示学习导航。

看:看一看教材第71~88页的例题。

想:想一想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说:小组内说一说你整理出来哪些数学知识?

2.梳理。

借助教材第91页的表格填一填。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图。

3.观察网络图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知识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4.结合例题编题。

(1)引导学生按照例题的类型举例。

(2)完成学生举例的题目。学生做完一一讲解,全班订正。(强调试商方法,商是两位数的强调商的位置。)

5.笔算除法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小结:同学们不仅会做题,还能够根据自己的做题经验提醒大家注意事项。但是老师还要提醒大家,我们在试商的时候要注意根据除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试商的方法,同时要认真仔细地计算并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把题做得又对又快。

二、巩固应用

1.口算。(教材第91页第1题。)

师:要想笔算准确,我们还要过口算的关,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现在我们就来一个口算、估算大比拼。

2.错题医院。

师:(教师出示收集到的典型错题)这是我在作业本中搜集到的笔算题。请快速帮助老师检查他们做的是否有错误,错在哪里?

3.填空。

(1)543÷35的商的最高位是()位,293÷67的商是()位数。

(2)要使687÷□5的商是两位数,□里最大填()。

4.教材第91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8位学生板演,集体验证。

5.教材第91页第4题。

先让学生议一议,解题策略不唯一。可以先求买的树苗棵树,再求送的树苗棵树,合起来就是一共买回的树苗棵树。也可以3个16元可以买4棵,176元中有几个16元就买几个4棵。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小结:复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它既可以帮助我们梳理知识,也可以帮助我们查缺补漏,同学们可以建立错题本、画知识树、办数学知识小报。

教学反思

整理复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梳理相关知识、形成自己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索、自主建构的过程。因此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将知识广泛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基础练习、辨析练习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感受应用数学的乐趣。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脳3=7脳50=6脳3=20脳5=4脳9=8脳60=24梅6=8梅2=12梅3=42梅6=90梅3=3000梅5=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分彩旗,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80梅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梅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脳4=80,所以80梅20=4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梅2=4,所以80梅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鈥?鈥潱?(80梅20可以想鈥?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鈥?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口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同时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的算出结果的,教师都予以肯定。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20106030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设计学生自主探索估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

150302408030050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

(三)知识应用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

你会解决吗?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第5题,找条件、问题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5)

教材简析:

这是教科版第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的课文,我自己制作了PPT,尝试用多媒体技术来执教,因为我认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飞天”一段的描写,这样容易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

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自主学习课文,通过逐步的指导,让学生在正

确流利的基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识宝库:

我们已从高大坚固、雄伟壮观的八达岭长城,领略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们再去敦煌看一看莫高窟的神奇与美丽。(播放录像)

从短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刚才我们从莫高窟的地理和外观上感知了她的神奇和美丽,现在让我们走进莫高窟去感受它迷人的魅力。

二、整体感知,揭秘宝库:

1.自由读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以领读方式检查

2.指名读文 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莫高窟?

三、欣赏艺术,走进宝库:

师:你想先到哪参观呢?

(一)欣赏彩塑,体会魅力。

师:边读边画出描写了彩塑特点的词。

师:文中哪些词或句子体现了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特点?请找到谈谈你的理解。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彩塑吗?

问:假如你就是游客之一,你会怎样称赞?

过渡:在欣赏这一尊尊彩塑,感受着前人高超的雕塑艺术时,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请带着各自的心情,再来感受彩塑的'魅力吧。

(二)驻足壁画,体会魅力。

师:用文中的哪个词能概括彩塑?(精妙绝伦)除此之外莫高窟里还

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问:请找出这两个词在文中的哪里?为什么放在这?(过渡句:承上启下)

师:从哪体会到壁画的宏伟瑰丽的?

1、宏伟

2、瑰丽

3、想象还有什么样的飞天?进行语言训练。

4、师生共同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出示图片,填空形式伴着音乐读。

过渡:精妙绝伦的彩塑,宏伟瑰丽的壁画令我们心旷神怡,然而有一

个地方我们无法不去提起,它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无法抹去的伤痛。

(三)去藏经洞,激发情感。

师:自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引起了你的注意。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认识敦煌的近况与敦煌恢弘的艺术成就,激发情绪,结合文中语句指导读悟)

师:读了投影片上的话,你作何感想?

师:让我们带着对曾拥有文物的自豪,对帝国主义的憎恨,对失去文物的惋惜齐读这段。

四、感情升华,总结课文:

1、莫高窟虽然经过千百年自然和人为的坡坏,但他仍是现在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仍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称它是什么?称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是什么?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无穷的智慧、有着巨大的力量,为我们、为后人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宝贵遗产,让我为之骄傲为之自豪,那作为新世纪的我们又当如何呢?

提示: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建设强大的祖国。无愧先人,无悔后人。

五、布置作业,巩固重点:

1、用“有……有……还有……”造句

2、写一写学了《莫高窟》后的读后感。

板书:

彩 塑 精妙绝伦

莫高窟 壁 画 宏伟瑰丽 艺术宝库

藏经洞 文物众多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曲,深入体会作者的联想和发自肺腑的心声。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可以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

2、学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侧重指导“预习”和“观察自悟”的方法。课前预习发现疑难,造成学生急待解决问题的紧迫感。课中求教于教师或同学,呈现主动学习的态势;重点明确而有序的画面,有益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能力。在预习指导上,我们要求学生先看导读和预习,总揽全局,把握要求;再通读课文,了解内容;寻找疑点,记入预习本子并由小组长检查落实。课前做到学习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胸有成竹。在“观察自悟”指导上,我们借助长城远景、近景的投影,引导观察,悟出方法。如,远景投影,先显示主体镜头长城(观察重点),再慢慢扩展周围崇山峻岭的镜头,让学生揣摩、体会,并说说观察事物先要抓住什么(重点)近景投影,按照课文各个部位叙述的先后顺序,逐个投出“长城脚下”“八达岭上”“城墙顶上的方砖”“垛子”“瞭望口”“射口”和“城台”等分镜头。领会描写过程应有先后(顺序)的理由。通过观察、诱导,学生便悟出了方法。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看示意图制作房子相框,巩固掌握纸工制作的划、折等技法。

2、 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培养创新意识。

3、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让学生各自展示带来的相框,并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为什么你喜欢它?

2、 教师出示纸相框,告诉学生用纸也可以做出漂亮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制作愿望。

3、 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试着组合。共同讨论不理解的地方,逐步完成相框作品。

4、

利用教学媒体,展示不同形式、不同图形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创造意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准备设计一个相框并画出设计草图,然后在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学习评价

1、举办一次“开设××相框专卖店”活动,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相框展示出来,以每小组为一个专柜,选出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相框,最后评出“十佳作品”或“优秀作品”。

2、 教师可根据评价内容,先让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

3、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了小鱼缸,今天我们还要来制作一个也是由半圆柱体改变而来的纸工作品。出示范作。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

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

出示粘贴部件。

(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

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

(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

(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

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

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

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1.小组内自评.

2.组间互评.

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组合笔筒

教学目标:

1、 掌握水晶笔筒、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会使用辅助材料透明胶片,表现透明效果。

2、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

3、 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1、 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

2、 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水晶笔筒和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两个造型美观、名字又好听的笔筒,引起学生学习制作的兴趣。

(二)、指导制作

学生分组学习,先合作完成较复杂的水晶笔筒,教师做适当指导。

1、 让学生拿出课前剪好的制作材料部件,对照示意图,按次序排列出来。

2、 让学生仔细阅读示意图下的说明。

3、 用红笔给每条说明标上序号。

4、 数一数制作水晶笔筒共分几个步骤,然后,让学生自己参照示意图的步骤完成水晶笔筒制作。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1、 让学生依照上述方法分组完成动物笔筒的制作。

2、 启发学生找出这种笔筒的主要特点:笔筒前后两面各有不同的动物图形。

3、 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积极思考,能否设计出新颖的笔筒,并把图案画下来。

4、 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一些笔筒设计图。

(四)、课外拓展

在班内举行一次“最佳笔筒”设计大赛,设立最佳设计奖、最佳作品奖、最佳图案奖等奖项,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8)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列宁像,介绍列宁。

2、揭示课题:登山

二、初读感知

1、同桌合作读,相互帮助正音。思考:读了这篇课文列宁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2、反馈。

三、研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最能体现列宁这一人物品质的词句划出来,深入研究一下,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2、交流。

重点抓住以下几句话:

(1)只见他的脊背紧紧地贴着陡峭的悬崖,把头扭向一旁,不去看深渊,沿着狭窄的小路,用碎小的步子慢慢地移动着。(通过说说、议议、读读体会小路之险)

(2)正沿着那条小路前进的列宁突然停住了。列宁感到头昏目眩了。可是,列宁只站立了几秒钟,就又不慌不忙,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移动着身子。(通过读读、议议体会列宁的'勇敢、临危不惧)

(3)“可是我,”列宁说,“打算还走那条险路。”

“这一次,我先走。”列宁说完,就毅然走了过去。

(体会列宁自觉锻炼自己的意志)

(4)“我所以要走这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就是因为我害怕他。一个革命者不应该让害怕征服自己。同志,我们应该每天、每时、每刻,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中间结合学生的理解出示华罗庚和荀子的名言。

(5)、有感情的朗读。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

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作其他小制品。

二、教学重难点:

1、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

三、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

2、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布块,棉线,缝衣针,剪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两位学生上台做丢沙包的游戏,其余的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

2、出示范作。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乐趣。

(二)学习教材,讲解制作方法。

1、 请你们仔细欣赏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

2、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3、 谁能说说手缝的几种基本针法呢?

手缝的基本针法:攻针,回针,操针。

4、谁能说说缝沙包的步骤吗?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

步骤:(1)裁剪;(2)对折;(3)缝合(留口);(4)翻面;(5)装沙;(6)封口。

5、缝合时要注意什么呢?用攻针针法缝合行不行?为什么?你觉得封口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

(三)学生实践,教师巡视。

1、缝沙包的方法你掌握了吗?那就动手做一做吧!

2、播放音乐。

3 、教师巡视,如发现个别学生有困难,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学生较多,请做得好的学生在投影仪器前演示。

(四)作品展示,互动评价。

1、自评、互评,比比谁的沙包缝得好,并在空格内填上“☆” 、“☆☆”、“☆☆☆”。

2、评出小组里的.最佳作品,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交流缝制沙包的经验。

(五)总结回顾,启迪创新。

1、利用缝沙包的技法,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课后进行尝试。

五、板书设计:

缝沙包

(1) 裁剪;(2)对折;(3)缝合(留口);(4)翻面;(5)装沙;(6)封口。

六、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及课间玩过沙包,因此对缝沙包非常感兴趣。但缝沙包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先要掌握几种不同的针法,因此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有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手忙脚乱的现象,但是也是正常的,因为毕竟现在的孩子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比较少的。但学生们基本能完成沙包的缝制,尽管有的学生缝得不尽人意。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0)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加了一句话》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了《加了一句话》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板书课题、读题、质疑。(学生可能会提出:加了一句什么话?谁加了一句话?加了一句话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加一句话等。)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或请教同学、老师,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课文。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看看通过自读课文,弄清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在书上做上记号。

三、小组合作交流,解答疑难。

1、分小组合作交流自读所得,讨论疑难问题。

2、假如你当时就在场,你会怎么想?

教师巡视适时检查:

①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如:佝偻、衣衫褴褛、绅士、风烛残年。

②对重点问题:为什么在“我什么也看不见”前面加上“春天到了”就有这么大的魔力的讨论。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妇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婆婆,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妇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她?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她钱?

通过采访,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春天来了,我什么都看不见”这句话的含义,感悟语言的魅力,指导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谈谈读了最后一段话的感想。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师谈话激情:春天,万紫千红,到处莺歌燕舞,和风送暖。人们沉浸在对春天的美的享受中,而那位盲人却看不到这人间最美好的季节,是多么的令人同情。

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语言的魅力,感受人们思想的变化。

2、指导学生用抒情的语调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春天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象与老妇人“什么也看不见”的不幸遭遇的强烈反差。

六、拓展训练:

“加了一句话”后,人们对盲妇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场面一定很感人,请把当时的场面描写下来,注意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1)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会正确读多位数,并能比较大小。

1、让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较大的数据,教师板书。

2、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

祖国大陆约有1265830000人,北京市约有13820000人,香港约有七十八万人,澳门约有四十四万人,天津市约有10010000人,全国人口约为1295330000人。

(让学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数”的读法)提问:你能读出以上城市的人口数吗?

小组讨论:

1、讨论亿以上数的读法

2、出示数位顺序表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亿

百亿

十亿

亿

千万

百万

十万

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一千三百八十万;六百七十八万;四十四万;一千零一万

观察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3、让学生读表格里的数

4、教师任意出几个数,让学生用分级线的方法来读:

2320000

445584122

16584412136

提问:你们发现这样读数有什么好处呢?

1、比较表格内数的大小

2、你是怎样比较的

联系实际出示挂图

(1)说说这些国家个各有多少人

(2)将这些国家人口数据按大小排列顺序

板书设计:

亿级

万级

个级

……

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

四年级上册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大体了解延安精神的内涵及发扬延安精神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背景

1.检查自学,导入新课。

(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有关延安的内容。)

2.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它什么?我们共同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也可以播放录音)

2.学生初读全诗。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诗句读准、读通。)

3.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通过学生之间的资料交流,初步感知诗的内容。)

4.再读全诗,质疑。

5.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解诗句,突破难点

1.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诗句内容。

(组内交流时,要求组长把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作上记号。)

2.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代表延安精神。毫不犹豫丢掉了与不能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意思是说我们非常坚决地丢掉了贫穷和落后,却不能丢掉伟大的延安精神。

3.揭示课题,感悟中心。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感悟这首诗所抒发的追寻延安的迫切心情。

(1)诗的第二小节中所讲到的几个地方分别代表了当年延安的哪些精神?

(2)第三小节中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指什么?第四小节中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又指什么?

(3)你怎样理解追寻延安?

四、指导朗读,引起共鸣

在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感悟到全诗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采用指读、组内互读、班内朗读比赛等形式,在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受到感染。

五、总结

1.教师小结:

作者追寻延安,追寻的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是革命队伍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即使将来我们经济发达了,生活富裕了,也还要提倡艰苦奋斗。因为无论什么时候,人们总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为了把社会推向前进,总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事物,这就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2.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一谈怎样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在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和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挺身而出;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不求索取,只讲奉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六、布置作业

l.抄写这首诗。

2.有能力的同学把它背诵下来。

附:板书设计

最新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必备十篇


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到困惑可以考虑阅读一下“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如果您喜欢本网页不妨收藏它。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严格按照教案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授课效果。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1】

教学步骤:

1、热身/复习(warm-up/ revision)

(1)演唱歌曲a b c song。

(2)请几个学生戴sarah, wu yifan等人物的头饰,两人一组打招呼问候:hello, sarah! hi, wu yifan!

(3)让学生之间互相打招呼问候(用自己的英文名字或中文名字)。

(4)将学生分组进行自我介绍。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给学生出示文具实物,教新单词pencil,ruler,crayon, eraser.教师边教边作示范。如pencil一词,教师可通过实物或图片介绍新词,带读并示范,让学生在i have a pencil. 的指令下出示铅笔。可用同样的'方法教本课时的其他文具。(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crayon及eraser两个词的发音。对于多音节词,教师可采取“先部分,后整体”,分音节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教eraser一词,教师先示范整个单词的读音,然后分音节请学生跟读e-ra-ser,最后再让学生跟读整个词,此时教师要注意学生把重音放在第二个音节/rei/上。)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并要求学生用手指着词汇来认读,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趣味操练(practice)

(1)游戏活动

a、 “寻宝藏”:让一学生面向黑板,另一学生把教师准备好的宝藏(即本课时的学习用具)藏到其他同学的书桌里,寻宝藏的同学开始寻宝,全班学生读该单词,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远时小声地读,当寻宝的学生离宝藏较近时大声地读。b、猜物品游戏:将crayon等文具放在一个大盒子里,请一们同学出来选一样文具攥在手里放在背后(2)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do部分的活动。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练习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听说、认读新单词pencil, pen, ruler, eraser, crayon,并能用英语介绍文具。

板书设计:_

个性化修改意见:_

教学反思:_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2】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上Unit5Let’sEat! 单位:青云镇教研室主备人:孙莹 .10.20 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通过就餐这一话题,学习常见的有关食品、饮料的 12个英文单词和与此有关的日常用语。为体现语言运用的实效性、真实性, 本单元围绕这一话题,设计了PartALet’stalk与PartBLet’stalk两种生 活情景,教给学生如何表达自己喜欢的或想要的食物以及为别人提供或请 别人吃东西时的表达语。小学生求知欲强,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模仿力,对 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动口、动手、动脑的全身协调较好。自信心强,有 强烈的参与欲望。学习本单元应该是比较容易。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cake,hamburger,Frenchfries,noodle, dumpling,bread,chicken,hotdog.及有关的饮料单词:coke,juice,tea, coffee,milk,water. 2、能听懂、会说:Ilikehamburgers.Havesomehamburgers .CanIhavesome……?Sure.Hereyouare.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并能在情景对话中进行流畅交际。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指令做出相应动作。 4、对中西方餐饮文化有一定了解,会唱本单元的两首英语歌。 情感态度⑴在英语交流中能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意愿。⑵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文化意识⑴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⑵弘扬中国饮食文化。⑶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三上U5A1(对话课) 教学内容:(Let’stalk;Let’splay;Let’ssing)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⑴掌握句型,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⑵了解单词词尾s表示复数。(3)能够运用Havesome…s.给别人提供或邀请别人吃些东西。如:HavesomeFrenchfries.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⑷能够听懂、认读并表演对话。(5)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弘扬中国饮食文化,树立学生健康饮食意识。 教学重点:⑴掌握新句型,并能够联系实际运用。 ⑵知道并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模仿正确,语音标准。 教学难点:⑴复数。⑵联系实际表演、运用对话。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chicken,hotdog,hamburger,bread,Frenchfries这5种真实的食物或食物的玩具模型,以及食品托盘一个。2.准备教材Let’stalk/A部分的教学课件。3教材配套录音带。4.让学生每人画一份这五种食物的小图片。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Freetalk. Hello!Hi!What’syourname?Nicetomeetyou!Showmeyourpen!MayIhavealook!……Howareyou? 2.Singasong .师生共唱歌曲“OldMacDonald”,边唱歌曲可以边表演动作。 Step2:Presentation. T:前几天,我们的麦克唐纳叔叔新开了一家餐厅,叫麦当劳。今天,他邀请我们一起去,now,let’sgoandhavealook,ok? T: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天餐厅向我们推荐了哪些美味的食物. 出示课件:呈现已学的六个单词,每出现一个单词,教师可以让学生拼读,并加上学过的相应动作.顺序依次是:chicken、bread、cake、Frenchfries、hamburgers、hotdogs. T:Ok,lookhere.Thisisa…S:Hamburger. T:Yes,youareright.现在老师变个魔术,看,有两个汉堡包,那么我们看看单词发生了什么变化?S:多了一个“s”.“s”。 T: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正。T:Yes,谁能试着读一读?S:Hamburgers. 教师加以纠正,强调“s”发[z]音。全班齐读。 T:What`sthis?S:Hotdog.  T:Verygood!那么我们看现在两个hotdog,单词怎么样了?S:也多了一个“s”.“s”。T:谁能试着读一读?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教师找两名学生领读,进行适当的鼓励,注意“s”发[s]。 T: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单词后面加“s”吗?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一定的肯定。 T:当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时,通常要在这个单词的后面加上“s”。“s”。 T:谁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试读。教师给予表扬,并加以纠正。 “s”吗? S:因为有两个汉堡包/热狗。 T:说得真棒。表示两个相同事物时,要在这个单词后面加上“s”,指两个或两个以上。Yes or no? S: Yes. T:现在老师想问问大家,Whatdoyoulike?你们最喜欢吃什么? T:大家猜猜老师最喜欢什么? T:Ilikehamburgers. T:说到这里,老师都要流口水了。不过,我们的另外两个好朋友Mike和Sarah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大吃一顿了. 出示课件:(A部分的Let`stalk) 第一组对话:Ilikehamburgers.Ilikehotdogs. T:Mike喜欢吃……Sarah喜欢吃……Whataboutyou? T:OK,now,readafterit.(读两遍) 自主练习。 T:Whatdoyoulike?你喜欢吃什么?指名同学回答。T:Continue.继续看。 第二组对话:Hereyouare.Hotdogsandhamburgers. T:好了,香喷喷的汉堡包和热狗终于来了,让我们再一次看看服务员阿姨是怎么说的?T:Whocanreadit?Haveatry! T:Ok,让我们一起读。T:老师也很喜欢.Hotdogsandhamburgers.不过,Mike非常能吃,他觉得汉堡包和热狗还不够,我们看看,他又点了些什么? 出示第三组对话:IlikeFrenchfries.Metoo. T:Ok,nowwhocanreadit?Haveatry! 找学生试读,教师加以纠正。 T:哪一组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Haveatry! 找两组同学试读。 T:Ilikehamburgers.如果你也喜欢hamburgers,你可以说: 用同样的方法操练chicken、bread、cake、hotdogs. 出示第四组对话:Ok,havesomeFrenchfries.Thankyou. T:好了,现在我们可以张开大嘴,开吃了。Areyouready? T:好了,我们大家和Mike、Sarah一起品尝了美味的食物,相信大家一定还在回味着汉堡包和热狗的香气。 Step3:Practice. 1.  听音答题。仔细听录音,”What’sMikeWouldliketoeat?“ 2.  听音正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读对话,这样可以纠正学生发音。注意让学生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 3.抽词条.三个同学抽词条,抽到哪个角色,进行角色表演。 4.刚才大家表现都很棒,那么现在老师要请大家吃一些美味的食物。不过,老师有个小要求,就是要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说出。(教师拿出准备好的食物图片)教师也可以参与到孩子们中,进行即兴表演。 Step4:Production. 1.A.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食物模型或实物,教师建议也组织一次野餐Let’shaveapicnictoday.此后,播放Let’ssing部分的录音,学生听歌曲Let’sHaveaPicnicToday。B.教师解释歌词并带读歌词picnic,Let’shaveapicnic.Onsuchalovelyday.C.然学生跟录音一起学唱歌曲Let’sHaveaPicnicToday。 2..听音乐传花,背景音乐为“Let’sHaveaPicinicToday”,传到的学生要说: T:OK!?Havesome……(教师递给学生一张实物图片,并示意学生做吃的动作,引导学生)S:It’snice.Ilikeit. (游戏继续进行,将不同的图片发给学生) T:Oh,I’mveryhungry.(辅以动作和表情,引导拿有图片的学生说) S:Havesome……T:It’snice.Ilikeit.(操练Havesome……) 3.小小餐厅厨师 T:现在,老师也想和麦克唐纳叔叔一样,开一家餐厅,不过,老师不知道同学们的口味是什么样的,因此,我想要大家帮一帮老师,调查一下周围的同学喜欢吃什么?你需要用________句型来询问! 每位学生得到一份“食物调查表”,运用“Whatdoyoulike?”句型,至少采访3位同学,根据各自的喜好完成表格。 Step5:Progress 1..闯关大比拼 T:同学们,麦克唐纳叔叔非常高兴我们能够来到他的.餐厅,他有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不过,我们需要过关才能得到他的礼物。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闯关吧!Let`sgo!OK! a听录音,标序号。(配套练习册P30T1) b听录音,把动物和他们喜欢的实物连起来。(配套练习册P30T2) cReadandnumber.(配套练习册P31T4) 2.Homework. a.听录音,仿读对话,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内容。 b.调查家人或周围的人最喜欢的快餐店实物,作好记录,下节课汇报。 三上U5A2(词汇课) 教学内容:(Let’sLearn;Let’sdo:Let’smake:Let’ssing) 教学目标1、能根据听到的单词识别、指认图片或实物,并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单词。2、能根据指令做动作,画图,涂色。3、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受。 教学重点:学习单词:cake,hamburger,hotdog,chicken,Frenchfries,bread。听懂有关进餐的几个指令,并按指令做动作。 教学难点:chicken,bread和Frenchfries三个单词发音的纠正。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cake,hamburger,hotdog,chicken,Frenchfries,bread这些单词的图片和单词卡。2新课呈现时的教学课件。3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Step1:Preparation. 1.游戏: 教师播放C部分的歌曲NoodleNoodleDumpling,学生做传球游戏,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球的同学要到老师手中抽取一张图片,并大声说出图案的内容,说对的同学将可以拥有此图片。(图片内容为食物单词) 2.教师拿出一个学习用品,say:Ihaveapen.Sssay:Me,too. 用chant的形式,来进行全身运动。 T:Ihavearuler/book/bag.Ss:Me,too. 拿起吃的东西,say:Ihaveanapple/orange.Sssay:Me,too. (设计意图:把学生学习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从已知的到未知的,为下一步骤的呈现作伏笔。 Step2:Presentation. 1.教师戴上自制的厨师帽,说:Hi,I’macookofthefoodshop.讲台上放着所学食物的图片。教师问一个学生:Whichdoyoulike?这个学生选了食物后,教师把这张图片贴在黑板,说:He/Shelikescakes.(领读cake)Icanmakeacakeforyou.教师装出做蛋糕的样子,一边做一边说makeacake,让学生重复,并让学生做出做蛋糕的样子。然后教师说:Ok,eachofyouhaveacake.Now,let’seatthecake.学生一边说eatthecake一边做吃蛋糕的样子。然后再让其他的学生上讲台选食物,重复以上步骤,并呈现以下短语:cutthebread,eatthehotdog,smellthechicken. (设计意图: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新单词的教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感觉。) 2.听读正音。让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内容。3.合作学习。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单词,小组当中评价。(加强记忆,同时教师来回巡视,关注差生。) Step3:Practice. 1. 看口型猜单词。师示范然后一个同学不发音只做口型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3】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Colours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白花长塘小学 张苑玲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听、说、认、读red,green,yellow,blue 四个颜色单词,并在真实情景中运用句子I see...,Show me....。

(2)能听懂let’s do部分的指示语,并按指示语做出相应的动作。

2、情感目标:认识交通灯,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3、技能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听、说、认读四个颜色单词并运用。

难点:熟练运用所学颜色单词,并能对身边的事物的颜色进行简单描述。

三、课前准备 1.录音材料 2.多媒体课件 3.单词卡片 4.彩色蜡笔 5.书包、苹果和香蕉

四、教学过程

Step 1 Sing a song(A B C song)Step 2 情景创设,复习导入

1、今天Miss Zhang起床起晚了,匆匆忙忙收拾好书包就来学校了。Look,this is my bag.看这就是Miss Zhang的书包,可爱吗?Do you like it? 你们想知道Miss Zhang的书包里有什么吗?

Let’s guess what’s in it? S:ruler,pencil,crayon,eraser,pencil box,pen,book.1

2、Let’s chant I have a ruler.Me too!I have a pencil.Me too!I have a crayon.Me too!I have an eraser.Me too!I have a pen.Me too!I have a pencil box.Me too!I have a book.Me too!I have a bag.Me too!

3、咦,还有东西在书包里,Do you know what else in it? Step 3 Presentation —— Let’s learn1、从书包里面拿出一个红苹果,What’s this?

引导学生回答:It’s an apple.Apple apple.apple apple 苹果 What colour is it?(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红苹果,并想一想用英语怎么说,板书并泛读“red”,师拿出一张卡片问: What colour? S: red T :Yes!You are right.It’s red.运用红色的蜡笔进行操练,I see red.并板书。

2、出示不同颜色的苹果,让学生注意苹果变成了什么颜色,快速说出来,如 “green”,拿出单词卡片问:What colour? S: green T :Yes!You are right.It’s green.运用绿色的蜡笔进行操练,I see green.并板书。课件出示五星红旗,问:What colour? 让学生认真观察,红旗除了red,还有什么颜色? 引出单词yellow

3、出示香蕉,示意学生用英语说出其颜色,教学“yellow”,拿出单词卡片问:What colour? 2

S: yellow T :Yes!You are right.It’s yellow 运用黄色的蜡笔进行操练,I see yellow.并板书。T:没成熟的香蕉是什么颜色的?

课件出示green bananas,问:What colour? S:green T:香蕉成熟后变成„„ S:yellow

4、书包里还有其它东西吗?拿起来倒过来 T&S:No!

T:What colour is the bag? S: blue T :Yes!You are right.It’s blue.运用蓝色的蜡笔进行操练,I see blue.并板书。

5、揭示今天的课题 A Let’s learn 并板书。

跟读录音——师带读——全班读——四人小组读——请个别小组读

Step 4 Practice

1、做练习,连线

2、Find and say.我们的世界色彩缤纷,非常美丽,请你找一找你的周围都有哪些我们学过的颜色,用英语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3、Play a game(火眼金睛、我猜我猜我猜猜猜)Step 5 extension

(1)let's do:学生听指令拿出不同颜色的蜡笔。(2)听录音,边说边做。要求学生认真模仿语音语调。

(3)Let's check小组合作,由一名掌握熟练的学生说指令(let's do部分),其他人拿出所说的蜡笔,并重复指令中表示颜色的单词。

例:--Show me your red.--red!red!red!3

(4)课件出示交通三颜色,让学生用英语说出这些颜色?并猜猜这三种颜色会组成什么?通常在什么地方能看到他们?教师作详细介绍,并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Step 6 Summary 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Step 7 homework

1、Say colours to your mom and dad(把所学的颜色说给爸爸妈妈听)。

2、Listen to and repeat “Let's learn”.4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4】

PEP1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5 Part A Spell

济南市新苑小学

陶莎

【学习内容】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5 Part A Spell 【课标描述】

1.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2.了解字母简单的拼读规律。3.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学习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话题是食物。主情景图Main Scene通过孩子们和家人在郊外用餐的画面呈现了本单元的主句型和词汇。Spell部分主要学习Oo、Pp、Qq、Rr、Ss、Tt六个字母和这六个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要求学生能听说读写所学字母,并在学习字母音形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五个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Oo作为单词首字母的发音。【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获取主情景图里的关键信息。利用关键信息全面了解Main Scene的对话内容。

2.通过书空和抄写字母,仔细观察字母Qq的占格特点。能够掌握字母Oo到Tt的手写体写法。

3.通过看动画,唱歌谣等学习方式,总结并掌握字母Oo到Tt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在单词拼读练习中应用。【活动评价方案】

1.创设听问题、在图中圈出食物的活动。看动画后补全对话内容,抓住主干句型及时操练。评价学习目标1。

2.创设在图画情景里圈出正确字母的游戏,学会辨认区分形近字母。利用“找出认识的字母”、“大小写连线”和“圈出字母组合”的练习,评价学习目标2。3.创设“听一听、圈一圈,利用所学拼读规律见词读词”的练习,将本课所学的元音字母o和已学过的辅音字母组合成新词进行操练,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Warm up.读图导入,复习旧知。1.Greetings.2.呈现课本46,47页的主情景图。请学生观察图片,获取关键信息。二. Presentation.Main Scene:

1.老师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回答: Who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food do you see?

通过找出对话中的食物,复习learn部分刚刚学过的食物单词。2.Watch and answer.(学习目标1)

(1)看动画,补全对话内容:

I’d like some _________, please? Here you are.Can I have some _______? Here you are.Thanks.You’re welcome.Have some _______.Thank you.(2)(3)Spell: 1.Let’s sing.演唱歌曲《Alphabet song》,复习26个字母的名称音和在单词中的发音。2.观看光盘动画,跟读Letters and sounds部分Oo-Tt的单词。3.letter Oo:(1)呈现字母Oo的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O, o, o, o is for on;O, o, o, o is for octopus.了解o在单词中的发音。

(2)circle the little o, 在章鱼头上圈出小写字母o。区分o和c。(学习目标2)

(3)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Oo。

(4)观看ppt动画,强化巩固元音字母Oo的发音。

(5)let’s try.试着运用拼读规律读出带有o的单词:bob, hog, log, con, dog.(学习目标3)4.letter Pp:(1)呈现字母的Pp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P, p, p, p is for pig;P, p, p, p is for pen.了解p在单词中的发音。(2)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Pp.(3)Chant with me.Puppy puppy.Pet my puppy.P P says /p/ /p/.Puppy Puppy Puppy.5.letter Qq:(1)呈现字母Qq的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Q, q, q, q is for queen;Q, q, q, q is for quiet.了解q在单词中的发音。根据刚刚补全的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

渗透You’re welcome.的读音和语义,为下节课学习B talk课文做铺垫。

(2)circle the little q, 在城堡里圈出小写字母q。区分q和o。

(3)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Qq。重点讲解容易写错的地方。6.letter Rr:(1)呈现字母Rr的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R, R, R, R is for rice;R, R, R, R is for red.了解Rr在单词中的发音。

(2)circle the letter Rr, 在沙漏里圈出大小写字母Rr。区分R和P, r和n.(3)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Rr.7.letterSs:(1)呈现字母Ss的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S, s, s, s is for six;S, s, s, s is for Sarah.了解S在单词中的发音。(3)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Ss.8.letterTt:(1)呈现字母Tt的大小写,让学生用手指书空,跟唱歌谣:

T, t, t, t is for ten;T, t, t, t is for tiger.了解Tt在单词中的发音。

(2)circle the little t, 在火车上圈出小写字母。区分t和f。(3)在课堂本上抄写字母Tt.三.Practice.1.Start to read.完成课本第53页上半部分的练习,圈出Oo-Tt。2.(1)Circle the letters.(学习目标2)(2)Match the letters.(3)Circle the same letters.3.Let’s chant.A – B – C-D-E.Clap with me.E-F-G-H-I.Touch the sky.J-K-L-M- me ten.L – M – N – O – P.Hooray for me!P – Q – R – S – T.Time for tea.Hooray for me!Hooray for me!I can say from A to T.Hooray!

四.Consolidation & Extension.1.Listen and circle.2.巩固辅音字母p, l, h, s, n, t和元音字母o的发音。尝试拼读字母组合ot, on和op。(学习目标3)

3.在ot,on,op组合的基础上,尝试拼读单词hot, pot, not, son, ton, pon, hop, lop, pop.4.Let’s play.(选做)男女生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游戏, 女生先掷骰子,到达哪个格需读出哪个格的单词,读错停一轮。

5.Let’s sing.通过歌曲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在歌唱中结束本课内容。五.Homework.1.听读课本50页字母和单词。

2.与同学玩一玩“Race to the pond”游戏。

六、随堂评价

(一)Can you read ? hot, pot, not, ten, rice red, Sarah, queen, pig, six

(二)Can you write ?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5】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This is.... Nice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Lets go toschool.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进行运用。要求模仿正确,语调自然。 2.能听说、认读head, eye, face, ear, nose, mouth, finger, hand,body, leg, arm, foot这些关于身体部位的单词,并能用英语介绍自己身体的部位。 3.能听懂所接触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talk 本部分主要是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习早上(上午)问候语及介绍人物用语,并且在实际情景和生活中自然运用。 2.Lets play 本部分的游戏设计是为了练习和运用所学的 Lets talk部分的内容,提供给学生一个实际运用语言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游戏活动。 二.课前准备 1.Chen Jie, Mike, Wu Yifan, Sarah, Zip 和Zoom 的头饰。 2.为Lets play 准备所需要的Mickey, Minnie, Donald, Snoopy的卡通头饰。 3.准备一个画有眼、嘴、鼻的卡通苹果头饰。 4.一盘快节奏的音乐带,一个小球和一所学校的图片。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播放“Hello”歌曲,师生共唱,伴有拍手等动作。 (2)师生互相问候。 (3)请学生使用自己的英文名字分别表演第一单元 A、B两个部分 Letstalk 中的对话。 2.新课展示 (Presentation)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升起的太阳,并在旁边 标上8:00am。教“Goodmorning.,然后教师用学生的英文名字同他们打招呼,要求学生用“Goodmorning, Miss / Mr.....” 来回答。 (2)教师向学生打招呼:Good morning.Im Miss / Mr.....Whatsyour name? 学生回答: My names .... 教师主动同学生握手,说:Nice tomeet you. (3)学生跟读、模仿Nice to meet you.注意学生nice 的发音。 (4)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同教师进行对话。 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P1: My names .... T: Nice to meet you. 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 This is .... (5)教师通过第一单元的Lets chant中的内容 Im going toschool.引出Lets go toschool.教师自己背着学生的书包,邀请一个学生背着自己的书包上讲台,模拟上学的情景,教师牵着学生的手,指着学校的图片说:“Letsgo to school. 引导学生说“OK” (6)学生跟读、模仿Lets go to school. (7)听录音、放投影或通过录像、VCD来展示Lets talk部分的教学内容。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出示卡通的苹果头饰,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戴好头饰,与教师一起做示范: 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P1: My names Miss / Mr.Apple. T: Nice to meet you. 找学生替换教师,熟练后用真实的英文名字代替Miss / Mr.Apple。 (2)学生两人一组上讲台,其中一个同学选择Chen Jie, Mike, WuYifan, Sarah, Zip 或Zoom 的'头饰戴上,另一同学介绍:This is ....正确的可以给本组赢得一分。 (3)游戏“抛绣球” 教师将小球抛给一个同学说:Lets go toschool.该同学说:OK.再将球抛给另一个同学,接着说:Lets go toschool.以此类推。 (4)教师通过提供学生所熟悉的卡通人物的头饰,如Snoopy, Minnie,Mickey, Donald 的头饰来表演Lets play中的游戏。教师对每个人物都只用This is ....介绍一次,依此训练学生的记忆力。游戏开始,一边放音乐,一边传小球,小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要介绍卡通人物,他的下一个同学就要用:Hello!Nice to meet you.来问候这位卡通人物。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教师可根据第一单元学生达标获奖的具体情况,与学生讨论本单元的获奖目标,可在第一单元的基础上略有提高。做活动手册第二单元第1部分练习。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会话,并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内容。 (2)早上遇到老师时,要用Good morning! 打招呼。 (3)会用This is .... 来介绍自己的老师、朋友和家长。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学习关于头部各部位的单词:head, ear, eye,nose, face,mouth。 2 Lets do 本部分是通过TPR活动练习并运用所学的词汇。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head, ear, eye, nose, face, mouth的卡片(词卡和图卡)。 2.教师准备John, Chen Jie, Mike, Zoom 的头饰。 3.教师准备Lets do 中的有关动作的图卡。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复习第一单元中Lets chant部分的内容,全班边拍手边有节奏地跟着录音吟唱。 (2)学生三人一组,戴上John, Chen Jie,Mike的头饰表演本课A部分Lets talk 的对话。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戴上Zoom 的头饰,说:Good morning! / Hello! / Hi! ImZoom.Look at me.并指着自己的头介绍:This is myhead.同样依次介绍:face, ear, eye, nose,mouth。让学生注意下面单词划线字母的发音:head, nose,mouth.以及ear, eye 指的是耳朵和眼睛。 (2)教师可借助动作和表情,比如,指着自己的头说:my head,指着学生的头说:your head。再通过 my face, your face; my book, yourbook 等让学生领会my, your 的意思。 (3)教师可通过动作教“touch”。比如,摸自己的头说:Touch myhead.摸学生的头说:Touch your head. (4)让学生听录音,跟读Lets learn部分的词汇并要求学生指着自己头部相应的部位,力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 3.趣味操练( Practice) (1)教师将表示头部部位的图片和单词卡片举起,带读,让学生跟读练习。 (2)配对游戏:将学生分为两大组,选一个同学作教师,每一组派一个选手,听指令,如mouth,则一组的同学找表示口部部位的图片,另一组的同学找相应的单词卡片,谁快则是胜利者。 (3)游戏:画鼻子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缺鼻子的脸谱,让学生蒙住眼睛,画鼻子,其他同学一起说:nose,nose。也可画头部其他的部位。 (4)教师摸头部的不同部位,要求学生说相应的指令。 (5)让学生听录音,边说边做Lets do 部分的活动。 (6)教师使用Lets do的动作图片,请一个同学上讲台看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做动作,下面的同学要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指令。说对的可为本组赢一分。 (7)游戏:耳语 把学生分成两组站成两行。教师向每组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个指令,如Touchyourhead.每组的第一个学生又依次向组里的第二个学生耳语这个指令。每行最后一个学生快步跑到讲台根据指令做动作,谁又快又正确将为他们组赢一分。然后,每组的第一个学生站到每组的队尾。 (8)看动作,下指令(Look and tell) 教师站在全班同学的最后,使学生都不能看到教师。请班里的一个学生来到教室前面,面向教师和全体学生。教师做一个动作,这个学生观察教师的动作,并且用英语指示班里的其他学生做同样的动作。做错动作的同学退出游戏,完成后这个同学坐下,然后另外一个同学到教室的前面继续进行以上的活动。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2部分练习。在做此练习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图上的动作并且告诉学生做的方法。如果录音中内容和图上相符的在笑脸上打勾,如果不符的在哭脸上打勾。方法与步骤可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 Add-activities) (1)听录音,仿读句子。 (2)将所学的头部部位的名称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draw 本部分是要求学生根据单词所示的位置画出相应的脸部五官图,主要是检测学生用所学语言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2.Lets sing 本部分是学生们跳绳时唱的一首儿歌。两个学生摇绳,第三个学生跳入。其他学生唱这首儿歌,第三个学生做下列动作(touchyour nose, turn around, touch your head, touch the ground),然后跳出,轮到下一位学生做这个游戏。 二.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根跳绳和六个Teddy Bear 的头饰。 2.教师准备头部各个部位的图片和单词卡片。 三.教学步骤与建议 1.热身 / 复习(Warm-up / Revision) (1)教师将头部各个部位的图片的背面给学生看,让学生猜是哪个部位,以此复习单词。 (2)将学生分为两组,每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教师给学生发指令,如Touchyourhead.谁的动作又快又准谁就是胜利者,待熟悉后也可选一位学生代替教师。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 (1)教师说:Turn around, 同时做两遍动作。 (2)教师重复指令,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做动作。 (3)教师用同样的方法介绍 Touch the ground. (4)请学生跟读”Turn around.”和”Touch the ground. 3.趣味操练(Practice) (1)请一名学生上讲台,让他(她)听指令,同时做两个动作,如Touchyour head.和Touch theground.正确的可给予鼓励,并请他做小老师继续活动。(要考虑到同时动作的安全性。) (2)教师用Teddy Bear的头饰介绍Teddy Bear。 (3)让学生听Lets sing 录音,拍手并有节奏的一起唱。 (4)请八位同学上讲台,两个学生摇绳,其他六人戴Teddy Bear的头饰,当第三个学生跳入时,其他所有学生唱这首歌曲,第三个学生做以下动作(touchyour nose, turn around, touch your head, touch theground),然后跳出,轮到下一位同学。谁的动作不正确或没跳过,则要罚下摇绳,轮流游戏。学生熟练后,可让他们自由发挥,将上一节课所教的指令都替换到歌词中,编成新歌,继续游戏。 (5)听一听,画一画:Lets draw 让学生听录音,并画出头部的各个部位,然后将所画的图与单词连线。 4.课堂评价(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3部分练习。本课的练习是让学生画出动物身体上所缺的部分。方法和步骤参考第一单元。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 在课外玩跳绳游戏,要求学生边跳边唱“Teddy Bear的歌曲或听歌曲录音,边听边拍手歌唱。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Lets talk 本部分是在A部分学习Good morning! This is.... Nice to meetyou.的基础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6】

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第一册重点句型和单词

MODULE 1-------Hello!hello-------Hi!hi-------Hello!I’msam。-------Hi!Sam。3--------How are you?--------I’m fine,thank you。4--------Goodbye,Amy。--------Bye-bye,Lingling。5--------Good morning。--------Good morning。

MODULE 2

1--------What’s your name?--------I’m Daming。

2--------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Sam。

3-------Good afternoon。-------Good afternoon。

Iam

howareyoufinethankgoodbyebye-bye

goodmorningMrMsWhatisyourname

what’s =what is

afternoon

4-----Good afternoon,boys and girls。boyboysandgirlgirls-----Good afternoon,Ms Han。

5-----How are you?------I’m fine。And how are you?fine------I’m fine,too。Thank you。too6、I’m a boy。

7、I’m a girl。

MODULE 31、Stand up。Stand up,please。

2、Sit down。Sit down,please。

3、Point to the door。

4、Point to the window。

5、Point to the blackboard。

6、Point to the bird。

7、Point to the desk。

8、Point to your desk。

9、Point to the chair。

10、Point to my chair。

MODULE 4

1-------What colour is it?standupsitdown thedoorwindowblackboardbirddesk chairwhat

please

-------It’s yellow。It’s=it isyellow

2、It’s red,blue and green。redbluegreen

3、It is a black dog。aanblackdog

4、It is a blue cat。cat

5、It’s a green cap。cap

6、It’s a panda。

MODULE 5

How many……?1-------How many?-------Three。

2-------How many boys?-------Five。3-------How many girls?-------Seven。

4、How many dogs?

5、How many cats?

MODULE 6、This is my school。

2、This is my classroom。3、This is my English teacher。pandamany

Howmany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schoolclassroom

Englishteacherpupil4、I’m a pupil。thisthat 5-------What’s this?

-------It’s a pen。penpencilbagbook 7-------What’s that?-------It’s a pencil。

MODULE 7、Happy birthday。2-----Here’s your present。------Thank you。

3、Here’s your cake。4-----How old are you?

------I’m nine。How old are you?

------I’m nine,too。

MODULE 8

1------Is it a dragon?------Yes,it is。

2------Is it a cat ?-------No,it isn’t。

3、I don’t know。

4、Look,it’s a kite。happybirthdaypresent

herehere’s=here iscakehatinoldhow olddragonkiteyesnonotisn’t=is notknow

lookhelp

5-------Where is the cat?wherewhere’s=whereis------It’s in the green bag。6-------Where is the bird?-------It’s in the green bag,too。7-------Is it the yellow bag?-------No,it isn’t。8-------Is it in the green bag?-------Yes,it is。

MODULE 91、This is my 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

2、That’s me。

3、He is a doctor/farmer/policeman/nurse。4、She is a doctor/farmer/policeman/nurse。

MODULE 101、This is his body/arm/hand/leg/foot。

2、This is her mouth/ear/eye/nose/head。

3、These are his feet。

4、Point to your leg and arm。

单词分类

颜色:red/orange/yellow/green/cyan/blue/purple/black/white/数字: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ten/eleven/twelve 学校相关:book/bag/pen/pencil/classroom/school/window/door

chair/desk/blackboard/

职业:pupil/teacher/doctor/driver/nurse/policeman/farmer代词:I/my/me/you/your/it/he/his/she/her/what/this/that/many家庭称谓:father/mother/sister/brother/grandma/grandpa冠词:a/an/thebe 动词:am/is/are

动物:dragon/cat/dog/panda/bird/bear/lion/tiger/monkey/elephant/身体五官:mouth/body/head/nose/ear/eye/arm/hand/leg/foot/动词:point/sit down/stand up/look/help/thank/bye-bye

其他分类:how/too/and/Ms/Mr/now/to/on/in/where/here/know/no

yes/not/hello/hi/friend/kite/cake/present/name/football/basketball/morning/afternoon/evening/English/birthday/boy/girl/hat/cap/

三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7】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教材配套的录音带。

2 教师准备字母卡A—Z。

3 教师准备中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四国的国旗。

4 有关奥运会入场式的录像带。

【教学过程】

1 热身、复习 (Warm-up/Revision)

(1)日常口语练习的展示。

(2)让学生根据动物的图片或个人情况,简单形容某人、某物的样子。

(3)游戏:请说出与我动作不同的单词。

教师做动作,要求学生说出与教师所做动作不同的单词。如:教师做 tall 的动作,学生说:short 。

2 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教师将准备好的字母卡片按照A—Z 的顺序贴在黑板上。指着每个字母请学生认读,复习字母表。可以全班齐读,再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认读一个字母。教师要求学生注意每个字母大小写的不同形式。

(2)教师出示中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四国的国旗,教师带读China, Canada, United Kingdom, America。

(3)教师播放Let's chant部分的录相,在活泼动感的chant中让学生了解国旗的同时初步感受四国国名的简称或全称的发音 China, Canada, United Kingdom, America。

(4)游戏:眼疾手快

将全班分成四组,派一名学生到黑板前,教师念一个字母,学生就要从黑板上取下这个字母。最后比比,哪组学生手中的字母卡片最多。

(5)教师将写有大写字母的卡片发给部分学生,每人一张,说:P, R, C. 拿着这三个字母卡的学生要按顺序站成一排。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找出CAN UK 和USA (教师在发给学生卡片时,可有意准备两个A, C, 和 U以备用)。

(6)领读这几个单词,告诉学生它们是中国、加拿大、英国、美国四个国家的国名缩写,国名要用大写。将准备好的四面国旗分别贴在各自的国名缩写下,请学生根据国旗说出每个词代表的国家。

3 趣味操练 (Practice)

(1)游戏:配对游戏。

将写有四国国名缩写的字母卡和国旗分别给8个学生,请他们将词与图配对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听Let's say 部分录音,并跟读。

(3)让学生听 Let's chant 部分的歌谣录音,一句一句的跟读。将China, Canada, United Kingdom, America 四个国家的国名板书于各国国旗下。告诉学生PRC 和 USA 是中国和美国的简称,完整的形式为: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以及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即:美利坚合众国)。而平时多使用 China, America 两个单词。

(4)采取大节拍的方法读歌谣。还可根据学生情况,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男生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等方法练习。

4 课堂评价 (Assessment)

做活动手册本单元第部分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同以前。

5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展示各国国旗,学习其他国家的缩写和读音。如:日本 JPN Japan,

澳大利亚AUS Australia 俄罗斯 RUS Russia等等。

【板书设计】

Unit Six At the Zoo

PRC CAN UK USA

China Canada United Kingdom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