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教案 共50份

三国鼎立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三国鼎立教案、三国鼎立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三国鼎立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三国鼎立的教案十五篇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工作总结之家编辑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三国鼎立的教案”,想获取更多消息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官网!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1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曹操、诸葛亮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局面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官渡、赤壁之战相关多媒体、三国鼎立图

[授课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三国鼎立,就是那像一个圆鼎的三条腿分立似的分布在中国大地上的三国。今天我们共同讨论这课的内容。

3、讲述新课:

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同学们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请翻翻课本找到关于三国建立的那一段,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国,都:成都;

222年孙权建立吴国,都:建业。

[播放多媒体《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非成败转头空,转头

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的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这两大战役都有曹操这个主角,大概同学们对曹操也很有兴趣,先从课文中找出这两个战役的年代。(官渡之战在200年,赤壁之战在208年)相距仅八年的两战,曹操呢?前者以少胜多,后者以多败于少,这是为什么?请大家评论,我们先说说官渡之战。

(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准备,后由学生发言,讲述故事。)

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请大家先谈一下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弱点在哪里?赤壁之战经过、结果又如何?

(先观看多媒体诗词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的教案

工作总结之家编辑精益求精制作了这份“三国鼎立的教案”请您享用。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师要注重教案质量的提高以切实提高授课效果。如果你觉得这些信息对你有用请将它收藏到你的书签夹里面!

三国鼎立的教案 篇1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演示、启发相结合的综合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进入:

教师提问: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谁建立起来的?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后经西汉、东汉,历时400多年,是我国封建社会首次出现大统一的时期,但到了东汉末年,形势却发生了变化,(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上获取了哪些历史信息?

学生回答:(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总结: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国家陷入分裂的局面。

导入新课: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一是分裂、战乱的时间多于统一安定的时间;第二是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大融合,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初期历史: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打出课题)

(二)新课学习:

1、曹操统一北方:(再次出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

教师:我们从这幅图上得到的第一个信息是整个国家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这是大家直接从观察中得出的第一个结论,那么透过这一历史现象,我们还能获得什么信息呢?(同时出示课件)

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生活在东汉末年,你的生存环境将是什么样?你的愿望将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各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受到严重的迫害,人民群众渴望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过安定的生活。

学生思考:从图上的形势分析,当时有哪些割据政权最有实力、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北方的使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曹操和袁绍是北方两个最主要的军事势力,都有完成统一的实力。那么统一北方的任务究竟能由谁来完成呢?我们共同观看一两个课本剧。

学生表演:情节一:曹操与两个谋士的对话。(对话中体现出曹操在政治上的优势: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课件

针对“三国鼎立课件”这一话题,我为您写下了一些相关内容,请您认真阅读本文。在老师授课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准备教案课件,并要求每位学生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

三国鼎立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理解诸葛亮的外交政策,进一步提高用历史唯物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曹操的诗《龟虽寿》,学生齐诵诗歌。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抒写胸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不由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师:你印象中的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戏剧中的曹操又是怎样一个人?

师:曹操是不是大白脸,一脸奸相?诸葛亮是不是会呼风唤雨,能借东风,火烧战船?三国时期究竟发生过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课件
三国鼎立课件四篇
立秋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汇总十三篇
立定跳远教案汇总十三篇
立秋教案小班
立秋教案反思
立秋教案大班
立秋教案中班
立秋教案小学
立定跳远教案
公立幼儿园专职教师国庆教案汇总五篇
立秋教案幼儿园
立秋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立秋教案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通用十三篇
国旗国旗真美丽教案通用十三篇
立定跳远教案精华
立定跳远教案精华
立定跳远教案14篇
立定跳远教案推荐
立定跳远教案精选
立定跳远教案精选
中班立秋节气教案
立定跳远教案范本
立体空间教案范文
立定跳远教案通用
立定跳远教案通用
鹿鼎记读后感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十三篇
国旗红红哩教案通用十三篇
美国的独立课件
鹿鼎记观后感14篇
鹿鼎记观后感14篇
国殇教案
公立幼儿园十一国庆热门趣味教案分享(5篇)
立春文案
立志的教案经典十四篇
立定跳远教案热门8篇
立定跳远教案热门8篇
独立作文十三篇
立案申请书
站立式起跑教案集锦9篇
鹿鼎记读后感(分享八篇)
鹿鼎记读后感(分享八篇)
梦三国方案系列13篇
《国殇》教案5篇
国殇教案精选
国殇教案精选
国宝熊猫教案
国宝熊猫教案
立春文案106句
立春文案106句
立春祝福文案
立夏文案69条
立夏文案69条
开国大典教案
国防教育教案七篇
牧场之国教案
2023立秋的文案
立秋天冷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