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

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

时间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留着的只有记忆我们或多或少会在某些时候有些深刻的故事,很有必要给自己写一份总结,一份给自己的总结,总结就是过去时间做的事的总检查、总评价,我们该如何去写一份优秀的总结范文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探索职称评聘分离改革 努力构建用人新机制

——XX县职称改革实践探索

XX县人事局

深化职称改革,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当前职称改革的发展方向,也是人事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们以现有人才的优化配置和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为核心,以打破职称终身制为突破口,以职称评聘分离为重点,对我县事业单位职称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就我们的基本做法作一发言。

一、更新观念,适应激活人才新要求

长期以来,职称政策是以评代聘,评聘合一,专业技术职务是实际意义上的终身制,一经获得,终身拥有。一些人把职称作为终极奋斗目标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一旦职称到手,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专业技术队伍缺乏生机活力和进取创新精神。按计划评审和终身制的管理,造成职称结构比例失调。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分配挫伤了高水平骨干队伍的积极性;论资排辈压抑了中青年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同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过去的职称制度已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尤其是人才评价机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机制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因此,进一步改革现行职称制度,已成为我们当前职称工作必须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针对发展的严峻形式和改革的艰巨任务,如何深化专业技术职务改革,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我们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将申报权给予个人,评审权给予社会,聘任权归于单位”的总体精神, 2002年就着手探索和思考,逐步理清思路,明确改革方向,即:立足我县特点和现状,坚决果断而又循序渐进地对事业单位旧的职称评审机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改进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打破多年来职称评聘工作中的“评聘合一、等额评聘”的单轨制,引入竞争机制,强化岗位聘任,落实用人单位自主权。建立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与工资挂钩为核心的聘任制度,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升能降,从而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竞争力,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二、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

改革和创新将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将付出成本和代价。为使职称改革工作顺利有效推进,确保社会稳定,我们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积极稳妥推进改革。首先是加强领导。随着改革逐步深入,现行职称评聘制度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通过学习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在原有县职称领导小组内部统一了认识,同时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使大家认识到实行职称评聘分离和社会化评审的重要现实意义,达成“早改革主动,迟改革被动,不改革无出路”的共识。二是调查摸底。从2002年开始,我们就组织工作人员对职称评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走访了教育、卫生、农业、文化等50多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和思想发动工作,座谈300多人次,发放调查问卷表1000余份,经收集整理意见和建议30余条,为我县制定职称评聘分离改革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酝酿制定改革方案,出台配套政策。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我们结合上级政策和文件精神,草拟了《XX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草案)》,再次向社会征求意见,主动征求县人大、政协等部门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提交县委政府研究讨论。通过多次修改,几易其稿,最后形成了《XX县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离的实施意见》,同时出台了《XX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实行社会化评审的通知》、《XX县事业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实行结构比例管理的通知》等4个配套文件,保证了我县职称评聘分离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

三、坚持公开透明,建立新的评价机制

为了改革我县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体系,改变原有职称评审过程中的坚持标准不够、把关不严、人情评审等弊病,我们根据省职改领导小组《关于认真做好当前职称改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从2004年6月1日起,撤销原各主管部门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由县职改办牵头重新组建了工程、中小学、卫生、农业和畜牧兽医等5个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社会化评审机构,向社会敞开评审委员任职条件,由单位和个人推荐,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评审委员会。机构成立后聘请相关专业的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专业技术水平和精通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或标准的技术职务评审人员,每个初评委由13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初评全部集中到县人事局、县职改办,将日常工作交县人才市场办理;评审时临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消除了过去单位报评存在的利益、人情因素,专业技术业务水平、科研成果、业绩成了评委是否授予的唯一标准。在建立了开放的评审系统过程中,我们坚持公开、公正、透明、重绩的原则,建立了评审规则、标准和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的社会监督机制。评审实行票决制。在职称申报制度上,我们打破了原有名额指标的限制,实行只要符合条件的一律上报,敞开评审的灵活申报制度,提高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004年以来,全县各类事业单位已有354人申报取得了高、中、初级职称。我们在教育、建筑工程、卫生、农业、畜牧兽医专业进行了3次初级职称社会化评审,156人通过公开评审取得各专业的初级职务任职资格。

四、自主设岗,公开竞岗,稳妥推行评聘分离

职称改革过程中,我们推行了“因事设岗,以岗竞聘,以岗定薪”的评聘分离用人机制。首先,按照“因事设岗,精简高效,结构合理,群体优化”的原则,综合分析本单位专业技术工作目标任务,根据工作需要、事业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状况,按照规定的结构比例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明确了岗位职责,结合上级下达的指标,我们确定高、中、初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高级控制在15%以内,中级在40-45%左右。目前我县核定高级专业技术岗位64个,中级专业技术岗位1185个,初级专业技术岗位1214个。其次,在核定的结构比例和批准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限额内,按岗聘用所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各事业单位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也可以不聘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择优用人办法,从而引入竞争机制,择优上岗,使专业技术人员各得其所,才尽其用,达到人与事的最佳组合。人事部门对上报的岗位设置情况进行审查审批,事业单位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后公布岗位数和相对应的任职条件、任期,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岗位公开、任职条件公开、程序办法公开、上岗结果公开。三是将聘任权下放到各个事业单位,竞聘成功的人员,由单位“一把手”与之签订聘用合同,一聘三年,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这样,打破了专业职务终身制,使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实现了专业技术职务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聘到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的有51个,中级专业技术岗位1185个,低职高聘

1个,高职低聘71个。岗位发生了变化,工资也随之发生变动,易岗易薪,低职高聘人员人均月增资63元,高职低聘人员人均减资21.5元。

五、完善聘后管理,增强活力

为了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使人才配置最优化,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我们还加强了人员的聘后管理,一是对受聘人员的工资待遇按照“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的原则,配套进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高职低聘人员,按现职务工资额就近就低套入新的岗位工资标准,兑现工资,原档案工资及相应社会基数暂予保留6年。如果连续两轮竞聘都不能聘到相应原任职级上岗的,从第三轮上岗聘用开始则按新的岗位工资标准执行,进入档案管理,成为退休

、养老、医保执行标准。二是不定期的对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检查,结合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有关规定,对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及时降聘或解聘。三是单位定期召开职工大会审议各专业技术岗位,对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做出适当的处理上报人事职改部门备案。这样,彻底改变过去“论资排辈,吃大锅饭”的现象,强化了激励机制,推动了专业技术聘用制的健康发展,使专业技术人员感到,专业技术职务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凭年头熬出来的,只有不断的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做出更多的贡献,才能有更好的职务及待遇,增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

通过大胆探索,在推进事业单位职称改革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优化组合了人才队伍,打破了原有的“吃大锅饭”的不合理现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二是提高了专业技术队伍的工作积极性。重实绩、重贡献的用人制度,一方面让一些原有高职低能的技术人员,到了低一级岗位上工作,他们就更加注重自身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自愿抽出时间加强学习,提高学历和业务水平。据统计,今年参加学历提高考试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比2003年增加了5倍;另一方面年轻有能力的专业技术人员聘到高一级岗位上,拿到相应的报酬,调动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职称社会化评审得到了社会认可,成为专业技术人员走向市场的通行证,促进了人才流动,为人才资源市场化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职称改革方面作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一些突破,但在改革中,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改进和探讨:一是一些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一些老同志观念没有根本转变,工作效绩差,又怕高职低聘丢了面子,难以适应;二是三年一聘不利于长效工作的开展,为了保住自己的职称只有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特别是不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三是长期以来在形成的旧的职称聘任观念难以在短时间内转变,改革有一定的难度,也增大了改革成本。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的人事人才工作方向,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结合本地实际,积极稳妥而扎实有效地开展推进职称改革,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Gz85.Com更多总结小编推荐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总结


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

根据教育做好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要求,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搞好现有中小学、幼儿园及其他列入改革范围教师的过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顺利地完成了这次过度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和工作机构

首先我校对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立即组织开展工作。

大力宣传并认真学习大力宣传这次工作的重要性,使广大教师明确这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工作的重要意义。组织全校教师学习了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98号)、()《关于印发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人社厅发〔2011〕96号)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

三、制定措施了有效的工作措施。

我校对全校体教师的基本情况作了详细的统计,进行了细致的摸底和排查。对每个教师的信息进行核对,并由每位教师核对签字,使信息和数据做到无一纰漏,把工作做的更细更实一些。并统一填写《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登记表》然后由个人确认。教师本人对学校(单位)填写的《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登记表》所列内容进行核对确认。

四、公开公示。

我们把次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过度工作的结果及时公布公示,并贴在宣传栏中,做到信息公开和透明,做到不弄虚作假和敷衍了事。

我校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顺利完全了对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人员过渡的工作。

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工作总结:抓住五项改革重点 探索完善基层医改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医改办的精心指导下,我县医改工作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思路,坚持利民惠民导向,切实把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稳妥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进展顺利,在实现了五个建立(建立了公益性管理体制,建立了全员聘任的用人制度,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了绩效考核分配制度,建立了财政集中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做到了六个确保(确保基本医疗制度基层全覆盖,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确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卫服务项目有效提供,确保中医药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确保近三年重点任务基本完成),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一、着眼人民群众得实惠,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

一是全民医保如期实现。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557841,参合率97.55%,创历史新高。二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同时继续调整完善新农合补偿方案,提高参合补偿水平。提高重大疾病保障待遇,协调民政部门出台了《XX县重大疾病按病种付费实施办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的补偿水平。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51.41%。继续推行门诊统筹,扩大群众受益面。在启动全县243个村级卫生室(站)及29个乡镇卫生院(门诊部)门诊统筹的基础上,启动了剩余的村卫生室(站)的门诊统筹工作。实现了村村都有一所门诊统筹的卫生室(站)。启动了按病种付费试点。三是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县派驻乡镇的新农合经办人员全部到岗到位,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次均费用和自付比例实行上限控制。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控制在15%以内。加强对县外住院报补人员的资料核实,防范不法分子骗取、套取新农合基金。加强信息化建设,做到与省级新农合信息平台联网运行,实现数据上传、网上审核、网上结算、网上监控。加快建成民生工程补偿一网联工程。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户、重点优抚对象的农村大病救助,通过与新农合结报系统联接的一站式医疗救助系统即时办理,提高了救助时效。四是进一步完善大病救助功能。将全县民政大病救助统一纳入新农合中心一站式服务,将新农合系统与医疗救助系统延伸衔接,实现农村大病救助功能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公开化。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积极探索一卡通,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全面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即时结报、简化住院费用报销手续。六是积极探索医疗纠纷调解工作。县医改办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医疗纠纷人民调解有关工作。10月份,县医改办会同县综治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财政局、卫生局、县人保公司负责同志专赴芜湖市考察学习,拟定了《XX县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办法》,目前已在县财政专户安排医疗风险金50余万元。联合行动,齐抓共管,有利于提高医疗机构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二、着手构建新的运行机制,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逐步完善

我们及时贯彻全省巩固完善基层综合医改工作会议精神,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入手,选择不同类型的3所卫生院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分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10月份,以县政府59号文件正式出台了《XX县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着力构建新的运行机制,收到明显效果。

建立健全补偿机制和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一是重新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支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予以足额保障;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管理办法;明确了业务收支结余使用范围和比例。建立了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落实了财政专项补助以及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2011年,县财政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2543万元,年人均21156元。二是实行多重激励政策。提倡绩效工资全浮动,乡镇卫生院制定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分配比例,其奖励性绩效工资均超过60%。同时,县财政还安排专款40万元,由县卫生局设立院长(主任)、首席医师和服务标兵奖励基金,奖励成绩突出的在岗管理和工作人员。业务收支节余部分全部用于激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事业发展,其中20%统筹调配用于基层卫生事业发展,80%按照4:6的比例由卫生院分别用于单位发展基金和在岗工作人员奖励基金。据统计2011年业务收支节余达到261.4万元。执行新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1-12月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已全部兑现。三是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总结去年绩效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机制,加强对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县局对卫生院实行季调度半年一考核;绝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对职工实行月考核月兑现,实现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了医务人员收入差距,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制止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量滑坡的局面。

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全覆盖。一是政府办的基层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零差率销售,医药费用明显降低。通过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人均药费与医改前相比降幅达到38%左右,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二是对所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实行以省为单位网上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确保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供应及时。2011年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网上采购药品2501.5万元,应付药品货款2220.7万元,已付药品货款2066.10万元。三是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政策,应急药品采购严格按照《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应急采购预案》执行,药品采购货款支付严格执行县财政局、卫生局(财社282号)转发的《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货款支付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对村卫生室药品采购要求由所在乡镇卫生院进行网上采购,统一提交采购订单、统一接收药品、统一网上入库,不得私自采购、网下采购等。四是设立一般诊疗费项目,调整了收费标准,调整了住院起付标准和批销比例。乡镇卫生院门诊一般诊疗费统一为10元(个人支付2元)、村室为6元(个人支付1元);确定县级医院住院起付标准为400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起付标准为100元;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策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0%。同时扩大了补偿范围,增加了慢性病种,报销比例提高至75%,住院治疗和慢性病治疗两项补偿封顶额达10万元。五是为了保障药品货款及时支付,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建立了500万元的药品采购周转金,对药品收支进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确保从交货验收到付款时间不超过30天,确保了我县基本药物制度在全县基层认真实施。中心卫生院根据业务需求,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外,按照《安徽中心卫生院增配药品目录(2010版)》适当增加配备部分临床药品,并规定增配药品采购金额不得超过每月总采购金额的15%,保障用药质量和数量,更好地服务患者。规(工作总结之家:

;卫生资讯网:;卫生健康网:)范药品采购和回款程序。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监管,我县建立了定期抽验通报制度,设立基本药物抽验专项经费3万元。在规范药品采购上,认真贯彻执行国办《关于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相关措施,确保药品及时配送到位,严格执行《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机构药品采购货款支付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规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货款结算有关通知》规定。六是加强药品采购使用监管。加强了对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的指导、检查。开展基层医务人员基本药物制度及合理用药培训工作,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

深化人事编制制度改革。在编制管理上,以县为单位,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年底从一般卫生院拿出20个编制调整到3个中心卫生院。进一步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从根本上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切实做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待遇能高能低。新进人员全部实行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2011年,经县政府同意全县卫生系统公开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3人;上报全省乡镇卫生院统一招聘专业技术人员25名。启动并完成县直医疗卫生单位面向全县基层卫生系统在编人员公开选调工作,共选调41名工作人员,同时完成了24所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考核工作。通过公开招聘、选调、考核,实现了基层人员的有序流动,也激发了基层医务人员学业务、爱岗敬业的精神,增强了荣誉感和自豪感。

规范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工作。明确了村卫生室的补偿渠道和标准,实行预拨村公卫服务经费,零差率补偿由乡卫生院根据药品集中采购情况兑付到位。从9月1日起,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口每年补助村室5000元。同时制定了村医退出补助标准和村医补助发放办法。据统计全县有近60名村医到龄,按照个人申请、乡院考核、卫生局认定、医改办审批、财政局兑付的程序进行,对符合条件退出的村医,县政府将每月补助300元。预计有近20名村医即将退出。

三、着重人力财力投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一是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机构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扩大内需县医院、中医院建设项目正按计划实施;梅山和江店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达标;2011年中央财政投资的卫生监督95万元能力装备项目和320万元卫生监督办公综合楼项目已经启动。县医院二甲水平有所提高,保健院一甲复审正在进行,古碑、梅山、燕子河三所中心卫生院基本实现达标,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卫生室。全面启动了县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工程,制定了平台建设方案,明确了专抓机构和人员,设备已进入招标程序,春节前完成县局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及村室建设项目。同时,积极主动向省发改委、卫生厅申报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18个,申报金额13182万元。二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继续医学教育培训1842人,培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58人,定期考核培训840人,农村卫生项目培训288人(村医),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10人次,完成了全县执业医师(助理)临床526人、中医157人、公卫29人、口腔类12人、执业护士364人的定期考核工作。全年共安排10名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在县医院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按照国家和省下达的计划,为乡镇卫生院招收7名本科层次定向免费医学生。县级医院今年先后派出7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到南京军区总院、安医附院、安徽省立医院等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三是鼓励和引导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稳定基层医疗人员队伍,继续开展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11年我县分两批向社会公开招聘38名中专以上学历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级医院和疾病控制机构医师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基层累计服务1年的人才帮扶制度。同时,启动了县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建设方案,按计划完成了全科医生培训任务。四是转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行院长(主任)负责制,落实了管理责任;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和巡回医疗,各基层卫生院结合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全年至少到村巡回医疗四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显著上升。据统计,2011年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数达523464人次,较上年增加10.8%。村卫生室门诊统筹人数61177人次,门诊报销244.74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8.9%,9.0%。

四、着力全员发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今年以来,为了巩固基层医改成果,县卫生局理清工作思路,动员全体基层医务工作者,转变服务观念,将服务的重点放在为辖区群众提供周到的公卫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上来,改变过去重医轻防的陈旧观念,全面启动了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服务项目。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完善并严格执行10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服务标准、操作规范和考核办法,提高服务水平。截至12月20日,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到60.5%,超过省定指标十个百分点。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体格检查。继续规范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发现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全部纳入管理。完善基层健康宣传网络,在利用好乡、村医疗机构固定宣传栏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明白纸、一封信、年画等方式向辖区居民进行健康宣传教育。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工作方案,制定下发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卫生单位的职责分工及工作目标。强化资金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定下发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各项服务补助标准和补助程序,细化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得到有效落实。全面完成了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任务,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6%,为138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了复明手术,继续开展实施了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完成了1000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近三年累计完成4000户。同时,注重加强专业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有效提高了服务可及性。

五、着实立足县情,大力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2011年,我县认真落实中医药三名工程,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强中医专科(专病)科室建设及中医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中医院整体搬迁工程,为缓解资金压力,县政府领导多次带队赴京到省汇报,争取到中央财政投入1200万元资金,新的县中医院预计在2012年10月投入使用。同时采取公开招聘、基层选调方式,为县中医院充实有资质专业人员8名。在乡镇卫生院普遍设立了中医科,在村级注意使用好中医实用人才。县中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和帮扶工作,充分发挥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龙头作用,加强了与省中医学院、市中医院的联系,完善中医药有效参与新农合和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体系机制,并通过县中医学会广泛联络省内外中医人才,开展学术交流,进行业务研讨,使我县中医药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

总之,2011年,我县将基层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强化督促检查,增加财力保障,广泛宣传医改政策,严格绩效考核,较好地完成了基层医改任务。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依然缺乏;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问题多、监管难度大;债务化解任务重,尤其是我县基层医疗机构截至目前,形成债务5千多万元,省级认定不到2千万元,势必增加县级财政负担,造成县级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基层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新的一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将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作为主攻方向,认真组织回头看、再完善工作,结合县情,全面落实省、市出台的医改政策。在具体工作中,着眼于健全完善基层医改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大医改政策宣传力度,让医改政策更加深入人心;继续加大财政保障能力,锁定债务化解债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发展;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卫生事业得发展,经济社会得保障作出不懈的努力。

XX 县 医 改 办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税务局机构改革工作总结



根据《xxx关于做好各xxx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xxx系统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此次机构改革中,我局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税收工作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为目标,本着“机构改革和征管改革有机结合”、“精减科室”、“充实基层征收一线”的原则,引入竞争激励机制,通过竞争上岗,充分发挥干部的工作积级性,认真做好人员分流工作。现将我局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领导,制定方案,深入开展动员
此次机构改革涉及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圆满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和加强对机构改革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挂帅的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监察室为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以切实加强领导,合理部署,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在加强领导的同时,认真搞好宣传动员工作。一是将州直地税系统机构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到每位干部,使每位干部认识到此次机构改革是我国推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是深化管理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加入wto和稳妥进行新一轮征管改革的必然要求;二是认真组织干部学习领会《xxx于做好xxx机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印发《xxx系统机构改革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的文件及关于《xxx工作人员竞聘上岗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
二、组织严密,程序合规,体现公平、公正。
新的领导班子于6月11日到位后,立即按照xx机构改革有关文件精神将机构改革工作全面铺开,于6月12日召开局长会议,确定负责人事和监察工作的人选,报州局审批,提前任命就位,参与和实施机构改革工作。6月17日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进行了严肃认真的全员考试,把考试成绩做为科所长竞聘和一般干部择岗的依据。同时按照县局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步骤,于6月21日将竞聘范围的科所领导职位公布,由符合条件资格的人员报名,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认定后在次日公布竞岗第一榜和第二榜。6月22日对参加竞聘的科所长进行民主测评,并在不参加竞聘的干部中选举产生两名群众评委与三名领导评委参与第二天竞聘演讲答辩的评判,23日结束竞聘演讲答辩环节后随即在下午,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又分三组对竞聘者的德、才表现进行全面考察,在注重干部实绩的原则上进行了组织考察前的谈话,6月24日后由于“三定”方案尚未批复,我局的机构改革工作暂停进行。
7月1日xx召开两票检查和落实规章制度工作会议,我局于7月2日立即安排部署了7月3日至15日的“两票”检查工作,“两票”检查工作圆满结束后,我局立即重新投入到机构改革工作中,在当日进行完竞聘工作的组织考察环节后,对竞聘人员的综合得分进行汇总,并在当日下午召开局长会议,根据竞聘者的综合得分及德才情况、任职经历、工作能力和主要特长等情况,按照“好中选优”的原则,集体研究,确定了8 个具体职位的拟任职人选,会议结束后立即进行了任前公示,公示之后办理了聘任手续。7月16日根据已确定的科室定岗定员情况向一般干部发放了《择岗报名表》,每名干部可选择1-xxxx岗位,在16日和17日分别公布了一般干部择岗的第一和第二榜。17日由科所长根据一般工作人员的考试、能力、表现和选岗情况,择优录用,下午经局长会议研究确定并公布了一般工作人员上岗的第一榜人员名单,目前通过双向择岗,在2xxxx一般工作人员中有1xxxx得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办理了聘用手续;有xxxx落聘,由办公室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习和临时性的工作。二名申请退休的干部正在由人事部门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三、统筹兼顾,做好其它各项税收工作。
在认真组织好我局机构改革工作的同时,做到机构改革和日常税收工作两不误,按排落实好组织收入、干部培训、税务登记审验、“两票”检查等工作。在强调遵守各项工作纪律和做好各科室工作交接的同时做好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思想不乱、人心不散、工作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