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例问题教案

比例问题教案 共50份

比例问题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比例问题教案、比例问题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比例问题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比例问题教案八篇

以下是笔者为您准备的“比例问题教案”相关内容,请您查看,点击进入获取最新行业动态。教师会根据课本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制作教案和课件,我们应该认真撰写每一份教案和课件。教案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比例问题教案【篇1】

教学内容:补充:用比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与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比例。

2、能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谈话导入:如何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二、拓展练习

(一)填空:

1、下面两个量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如果3a=41/b,那么a与b()

引导学生将这个算式改成a与b的比,计算比值后再判断。

2、(1)8/x=y;(2)x/8=y;(3)x-y=8()式中的x与y成反比例,()式中的x与y成正比例。

3、(1)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和比值。(2)比例尺一定,分母和分数值。(3)正方形的边长和面积。()成正比例,()成反比例,()不成比例。

引导学生将以上3个表达式进行变式,如能变成两个字母的比值或积,即成正或反比例。

4、a和b成正比例,并且在a=1.5时,b的对应值是0.15.

(1)a和b关系式是a/b=().

(2)当a=2.5时,b的对应值是()

(3)当b=9.2时,a的对应值是()

引导学生理解每题要求,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批煤原计划每天烧4吨,可以烧72天,由于改成节能炉灶,实际每天只烧2。4吨,这堆煤可以烧几天?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估计学生都用算式解,引导学生判断题中4个数据是指哪两个量?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计算,从甲地到乙地共行了5小时,那么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估计学生都用算式解,引导学生判断题中4个数据是指哪两个量?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用比例的知识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3、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条公路,3天修了75米,照这样计算,再修15天就可完成任务。这条公路全长有多少米?

用算术方法如何解答?用比例任何解答?引导学生用多种比例方法解答。

4、拓展练习:在标有04080120千米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相距9厘米,一列客车与一列货车从甲、乙两地同

查看更多>>
比例问题教案 比例教案
比例应用题教案

希望这个“比例应用题教案”能够让您获得更多的收益。教案课件是老师在上课前精心准备的,老师通常会认真地设计教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反馈,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状态,这对你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是有帮助的。本文仅供参考!

比例应用题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根据条件,提问。(男生和女生及全班人数的关系)

已知六年级(3)班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2/3.

(二)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3)班和二年级(3)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口答:1002=50(平方米)

2.教师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3.谈话引入。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分配问题.(板书:分配)

二、讲授新课

(一)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二)教师提问

1.分谁?(100平方米)

2.怎么分?(按3∶2分)

3.求的是什么?

(三)思考:由如果按3∶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

(四)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五)比较思路:这几种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六)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1.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2.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2.

(七)练习

一个农场计划在100公顷的地里播种大豆和玉米.播种面积的比是3∶2.两种作物各播种多少公顷?

(八)教学例3

学校把栽280棵树的任务,按照六年级三个班的人数,分配给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个班各应栽树多少棵?

1.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分配什么?按照什么来分?

怎样计算各班栽的棵数占总棵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独立解题

(1)三个班的总人数:47+45+48=140(人

查看更多>>
比例应用题教案 应用题教案
盈亏问题教案

研究与“盈亏问题教案”有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中心议题。老师将汇总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尚未完成的老师必须抓紧时间。教案可供学生学习时参考和指导,仅供参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盈亏问题教案(篇1)

平均数问题

一、知识要点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被用到,比如我们经常用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来比较同学之间、班级之间成绩的好坏。求各科成绩的平均分数就是求平均数。平均数问题不仅用在求平均分数上,还应用在很多方面。比如由同年龄不同地区儿童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来分析儿童生长发育的情况等。

在求平均数时,必须知道两个条件:(1)被均分事物的总数量;(2)要均分的总份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数量 =平均数×总份数

我们看到,对于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三个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任意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二、例题

1、乐乐参加数学考试,前两次的平均分数是85分,后三次的平均分数是90分,问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多少?

分析:利用前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数可以求出前两次考试的总分数,同理,也可以求出后三次考试的总分数,然后用前后几次考试的总分数除以总次数就是所求的平均分数。

解:(85×2+90×3)÷(2+3)

=440÷5

=88(分)

答:乐乐前后几次考试的平均分数是88分。

练一练:萍姐姐去爬山,上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下山时的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那么,她在上下山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分析: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显然,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等于萍姐姐上下山的总路程除以上下山所用时间的总和。而题目中没有给出爬山的路程,也无法求出爬山路程。为此,我们可以假设山路为12千米,则上下山的路程为2×12千米。

解:2×12÷(12÷2+12÷6)

=24÷(6+2)

=24÷8

=3(千米/时)

答: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

问:萍姐姐上下山的平均速度,像下面这样计算可以吗?为什么?

(2+6)÷2=4(千米/时)

(变式练习):小明从甲地到乙地一半时间骑自行车,一半时间步行。步行速度为每小时8千米;骑车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求此人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

分析:题目中没有给出总共行了多少时间,也没有给出甲地到乙地的距离。不妨假设总共行了2小时,那么所行路程就可以简单地计算出,相应的平均速度也可以求出来了。要是设共行

内部

查看更多>>
盈亏问题教案
解决问题教案
分数解决问题教案
小学解决问题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集锦
方法总比问题多读后感
分数的解决问题教案
单元问题教案必备七篇
大班比一比教案
比例的性质教案经典十三篇
评比方案(范例10篇)
比和比例课件
问题解决方案8篇
小学比一比教案集合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教案范例
森林防火问题的解决实施方案范例(6篇)
涉及到食品问题的安全应急预案范例七篇
反比例函数教学反思
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教案评比总结
比的意义教案
比的意义教案
攀比话题话题作文
周边地区出现食品问题的应急预案范例(5篇)
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教案(精选6篇)
教学反思的两大问题
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比一比幼儿园教案集锦8篇
比尾巴教案四篇
教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范例9篇)
小学生安全主题班会教案范例
档案局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总结
幼儿问路教案
组织生活方面存在问题问题清单
面积比较教案十篇
教案评比活动总结
小班教案《比较大小》
大班老师协调健康问题的教案收藏(10篇)
【反比例函数复习与小结】《反比例函数:小结与思考》教学设计
关于大班孩子健康问题的安全教案通用
遇到问题就感到困惑的文案
9月10日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范例6篇)
教师节主题班会教案设计初中(范例9篇)
书法比赛主题活动方案汇编9篇
书法比赛主题活动方案汇编9篇
比例的课件锦集
学校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方案模板范例(6篇)
书法比赛活动主题方案精选(8篇)
书法比赛活动主题方案精选(8篇)
主题演讲比赛活动方案汇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