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案 共50份
乘法分配律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乘法分配律教案、乘法分配律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乘法分配律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解读了“乘法分配律教案”,希望我的想法能够启发您的思考。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情感教育和智育教育的结合。
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传统的相遇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这部分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分配律及理解含义上;因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为此在理论算术中又称之为乘法的分配性质,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也确定为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上。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二)智能目标: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欣赏到数学运算简洁美,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在设计求平均数的教学时,利用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线索,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自学、运用等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通过学生多思、多说、多练,积极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你了解我国高速公路的一些情况吗?
查看更多>>您想要的“乘法分配律教案”栏目小编已为您准备妥当。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师教学信息化的具体体现。请注意这些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进一步了解!
乘法分配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2.技能目标:能运用乘法分配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3.情感目标: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使学生愿学、乐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的生活与老师小时候相比,变化真大啊!那时候,许许多多的家庭住的都是低矮的土坯房。而现在,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人们经过辛勤劳动,勤劳致富,很多家庭都建起了新房。我们班的小明同学家不久前就购置了一套新房,现正在搞装修呢!咱们快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第48页的主题情景图。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爱生活、爱家庭、爱国家的思想教育。)
二、探索新知
(一)估一估
1.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交流获得的信息。
2.估一估这两面墙大约贴了多少块瓷砖?
3.学生思考后组织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算意识。】
(二)算一算
1.师:这两面墙到底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呢?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想法。
3.组织交流:请汇报员说说你们小组的想法。(估计有下列两种算法)
(1)先分别把两面墙的瓷砖算出来,再合起来就是两面墙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板书:49+69=90(块)﹞
(2)因为两面墙宽的砖是同样多的,都是9块,所以可以把两面墙的瓷砖合成一面墙来计算,它的长是6+4(块),因此一共有(6+4)9=90(块)。﹝板书:(6+4)9=90(块)﹞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经历两种不同的思考方法;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和表达能力。】
(三)比一比
1.对比两种解法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结果相同,都是90块。)
2.师:结果相同,那么可以把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板书:69+49=(6+4)9﹞
仔细观察算式的两边,它有什么特
查看更多>>这里我们整理了有关“乘法分配律教案”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收藏,也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哦。教案和课件是老师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需要认真编写自己的教学资料。只有密切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编制的教案和课件,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授课效果。
乘法分配律教案 篇1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一)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p64-66 页。(人教版)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运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 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认识;联系实际, 深化认识;归纳概括,完善认识"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 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 2×(11 + 9) 11×2 + 9×2
③ 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可以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
【 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