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交换律教案 共50份
乘法交换律教案栏目给大家带来大量乘法交换律教案、乘法交换律教案范文大全等内容,帮助大家对过去的工作进行经验总结,更多乘法交换律教案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
特别为您挑选的“乘法交换律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我们希望本篇文章能为您带来新的视角和启示。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 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和智慧需要在教案和课件中体现出来。
乘法交换律的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生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又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中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把前后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与效果。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数学p61-62
。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会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通过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结合教学中具体的教学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并交流: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你能解决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二)教学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5,还可以53所以35=53请大家观察这个等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照着样子,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
4、反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教师板书。他写的对吗?还有吗?
5、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先把你的发现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6、交流发现,充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归纳出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这个规律就是乘法的交换律(板书)
7、字母表示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交换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ab=ba
[设计意图
查看更多>>经过细心的总结工作总结之家的编辑为您归纳了“乘法交换律教案”,请注意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学生学习的管理和评价工具。
乘法交换律教案 篇1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教学目标:
1.经历教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通过列举生活实例解释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认识运算律丰富的现实背景,了解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用途,发现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渗透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归纳猜想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主题图,向学生介绍“爱心助学大行动”,某商店为帮助贫困山区学生特别举行义卖活动把营业额全部献给希望小学。看,小胖和小亚也来帮忙了
问: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探究阶段:
1.投影演示:(果汁)师:小亚和小胖各有多少罐果汁?合起来桌上有几罐果汁?谁能列式计算?
师:谁能说出两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两个加数分别是8和18,和都是26,而不同处只是两个加数的位置不同)
师:因为8+18=2618+8=26所以8+18=18+8
师:有谁能模仿这道题目的形式举出类似的例子?同桌两组相互交流。
(1)根据我们举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
提示:这些例子都是几个数相加?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结果怎样?
归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启发学生用符号或字母)
例:◆+●=●+◆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
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
(3)竖式计算74+641
师:运用加法交换律,我们还可以验算加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74验算:641
+641+74
715715
小结:验算时,可以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原来的竖式,把每一位上的数从下往上再一遍。
2.投影演示:
(1)图中小箱里共有几罐果汁?6×3=183×6=18
师:请学生分别读一下以上两个
查看更多>>资料的意义非常的广泛,可以指需要查到某样东西所需要的素材。不管我们是学习,还是工作中,都需要寻找一些资料。资料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所以,你是否知晓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你也许需要"乘法交换律教案精品"这样的内容,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乘法交换律教案(篇1)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9-60页例题,及60-61页想想做做的第1-5题。
设计思路
对于乘法定律的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定律和运用乘法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启蒙教育,这才是教学的重点及难点。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提出猜想、进行验证、总结应用的思路进行的,应该说这样的思路是符合当今新教学理念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3.增强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率,并运用乘法结合率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率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揭示课题
师:猜谜:弟兄四五个,各有各的家,有谁走错门,让人笑掉牙。
生:(积极举手,低声喊)纽扣。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是纽扣
生:因为纽扣扣错了,衣服穿出去就很难看,会让人笑话。
师:纽扣交换了位置,就会产生笑话,我们刚学了加法的运算定律,也和交换位置有关。将加法交换律说给同学们听听。
师: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呢
板书:a+b=b+aa+b+c=a+(b+c)
师: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用谜语拉开学习的序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
查看更多>>